CN101448722A - 循环元件的张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循环元件的张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48722A CN101448722A CNA2007800099424A CN200780009942A CN101448722A CN 101448722 A CN101448722 A CN 101448722A CN A2007800099424 A CNA2007800099424 A CN A2007800099424A CN 200780009942 A CN200780009942 A CN 200780009942A CN 101448722 A CN101448722 A CN 1014487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ghtening device
- inner chamber
- piston rod
- tightening
- matri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3/00—Driving gear for endless conveyors; Belt- or chain-tensioning arrangements
- B65G23/44—Belt or chain tensioning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5/00—Fluid-actuated devices for displacing a member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 Gearing associated therewith
- F15B15/20—Other details, e.g. assembly with regulating devices
- F15B15/26—Locking mechanisms
- F15B15/262—Locking mechanisms using friction, e.g. brake pa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2007/0802—Actuators for final output members
- F16H2007/0812—Fluid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Hand Tools For Fitting Together And Separating, Or Other Hand Tools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Adornments (AREA)
- Welding Or Cutting Using Electron Beams (AREA)
- Wire Bonding (AREA)
- Actuator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 Grinding Of Cylindrical And Plane Surfaces (AREA)
-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元件(24)的张紧装置(37),具有基体(02),在所述基体中形成了第一内腔(06),所述张紧装置还具有在所述第一内腔(06)中能够借助于压力流体推动的活塞(08)和通过所述活塞(08)驱动的活塞杆(09、11、14),其中所述活塞杆(09、11、14)或所述基体(02)被设置在支柱(01)上且所述活塞杆(09、11、14)或所述基体(02)支撑与循环元件(24)接触的能够移动的顶端部件(16),其中,所述活塞杆(09、11、14)的制动装置能够借助于压力流体开关。
Description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循环元件的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此类环形带在生产技术领域被用于输送工件。工件可以针对基本上为水平方向上的输送松散地放置于一条环形带上或多条相邻布置的环形带上,或者工件还可以针对任一方向上的输送在相对布置的循环的环形带之间被夹紧。通常来说,对于工件的准确输送重要的是,所述环形带具有预应力,从而使在工件重量的作用下传送带的下垂被限制在预设值之内或者保证工件在相对的传送带之间具有足够的张紧力。
通过一种张紧装置可以实现循环的环形带的理想张力。所述张紧装置通常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固定在承载传送带的机架上,所述张紧装置还包括与传送带接触的顶端部件,所述顶端部件能够在基体上进行调节,从而改变传送带的传送路径长度和张力。
公知的调节顶端部件的方法是使用丝杠,通过所述丝杠的转动,顶端部件向基体推移。不过,借助于这种丝杠来调节传送带张力却是很费力和费时的,因为必须分别在顶端部件的已知位置测量传送带张力,从而决定张力是否正确或是否需要将顶端部件向一个方向或与之相反的方向继续推移。如果带式输送机具有多个平行布置的循环的环形带,必须针对每个环形带逐个实施所述测量过程。另外,在为多个传送带布置多个张紧装置时,在每个单调节装置的丝杠上进行的调节移动在紧凑的结构中传递是困难的。
通过使用借助于压力流体传动的张紧装置使张紧过程得到了简化。其中的一点是,通过压力流体的压力预设的不是能够移动的顶端部件的位置,而是需要达到的传送带张力;即根据需施加张力的环形带的长度和可转动性的不同,可以在相同的压力流体的压力下得出不同的顶端部件位置。这样就不必测量传送带张力,此外,多个张紧装置还可以为一个相同的输送装置的多个传送带平行地加以压力流体,从而在整个传送带上不考虑可能存在的长度和/或可转动性的差异产生相同的传送带张力。
DE 35 31 552 A1公知了一种在矿山和隧道中采用的带式输送机的能够张紧的传送带回转装置,所述传送带回转装置能够借助于工作缸移动和制动。
DE 83 17 386 U1公知了一种用于地下采矿的链式输送机,其中设置了升降汽缸和制动装置。
DE 18 01 522 A描述了一种用于具有压力介质汽缸的无极牵引工具的张紧装置。
DE 38 35 524 A1公知了一种链式刮板输送机的回转站,所述链式刮板输送机具有用于链式刮板输送带的张紧装置。
DE 25 54 785 A1、DE 100 14 700 A1、DE 43 15 504 A1、DE 4230 781 C2、DE 35 40 880 A1和DE 90 95 350 U1描述了以压力介质操控的传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循环元件的张紧装置。
本发明将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张紧装置来实现所述目的。
按照本发明的张紧装置的优点在于,所述张紧装置一方面实现了快速和精确地调节传送带张力,另一方面减少了环形带在运行中的磨损。活塞杆的制动装置阻止了顶端部件在每次解除传送带张力时(解除传送带张力在运行中发生,比如在送出传送的产品时)的后续回移,通过这种后续回移,传送带会随着时间的积累不断被磨损。
为了开启活塞杆的制动装置,优选采用至少一个能够施加压力流体的基体第二内腔。
按照本发明的实施形式,每个第二内腔含有一个能够被推动的活塞,在第二内腔加有压力流体的状态下对所述活塞向活塞杆方向施压。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可替换实施形式,每个第二内腔通过隔板被限定,在第二内腔加有压力流体的状态下对所述隔板向活塞杆方向施压。
为了避免活塞杆在从第二内腔施加到活塞杆上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偏移,所述活塞杆优选穿过一个通道运动,其中在通道的一侧布置有所述第二内腔且通道中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通过与基体固定连接的支座形成。
另外,为了避免活塞杆的偏移有利的是,由多个加有压力流体的第二内腔作用到活塞杆上的力相互补偿,其中特别是多个第二内腔的隔板或活塞在加压时分别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且向活塞杆施加大小基本相同的力。
特别对上述用途有利的是,活塞杆被分为多个分支且基体中含有第二内腔的区域布置在所述分支之间。
为了保证足够的刚度,所述分支优选在两端分别与包住所述区域的框架相接。
为了保持结构的紧凑,还可以在分支间布置的基体区域中布置第一内腔。
第一内腔的活塞优选具有双重作用,也就是说,既可以控制顶端部件的伸出运动也可以控制顶端部件的收回运动。
以压力流体供给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的供给接口优选成对地对齐且相互相通地布置在基体的相反两侧。这简化了为同一个带式输送机的多个传送带并排安装多个张紧装置的过程。
为了在支柱上固定张紧装置,基体可以配有用于容纳支柱的穿孔。
所述穿孔有利地与相通的供给接口的对齐方向平行延伸。
内腔和顶端部件优选布置在所述穿孔直径上相反的侧部。这样,所述支柱可以在张紧装置的重心附近支撑张紧装置,在支柱和张紧装置之间一般不会产生扭矩。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且得出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
其中:
图1 按照本发明的张紧装置的透视图;
图2A-D 按照本发明的张紧装置的可替换形式的示意图;
图3 所述张紧装置的一个截面图;
图4 所述张紧装置的一个可替换的固定装置;
图5 结合为一个部件组的多个张紧装置的结构图;
图6 穿过结合为一个部件组的张紧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7 所述张紧装置的顶端部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8 具有传送带系统的折页机的示意图;
图9 输送带张紧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的张紧装置被安装在具有非圆形截面的棒形支柱01上。所述张紧装置的基体02在纵向上被分为基座03、汽缸部分04和顶部09。支柱01通过穿孔穿入基座03。在汽缸部分04中形成了第一内腔06(参见图3)。在第一内腔06中与活塞08相连的活塞杆07在基体02的顶部09伸出。活塞杆07穿过由金属片弯成的U型梁11延伸,所述U型梁的两个腿部12、13在基体02相对的两侧延伸至支柱01的另一侧。腿部12、13分别穿过由顶部09和固定在顶部的卡箍17限定的通道且穿过基座03的上部窄端以及下部窄端上的槽18延伸。在所述腿部的自由端,所述两个腿部12、13通过块体14固定连接成坚硬的矩形框架。块体14支撑能够转动的带轮16,所述带轮被设置用于缠绕需张紧的环形带。活塞杆07、梁11和块体14可以在另一个层面上被共同归纳为活塞杆,该活塞杆将带轮16与活塞08相连接,从而带动带轮16的调节移动。
在汽缸部分04上形成了两对肋19,所述肋具有在相同的、位于与支柱01的纵向相垂直的平面上的端面21。端面21中的螺纹孔22使得安装支撑另一个带轮的臂23成为可能,由于所述臂是虚构的,所以在图1中用虚线示出。
活塞直径为优选25mm至40mm,再优选为32mm。因此,宽度为25mm至35mm、优选30mm的传送带可以被张紧。
如图2A所示,按照本发明的张紧装置可以具有单带轮形式的带轮16且可以在远离基体一侧的带轮圆周部分将缠绕在带轮16上的传送带24张紧,其中带轮16从基体02移开;还可以设置已经提到的、带有另一个缠绕有传送带24的带轮26的臂23(图2B),或者臂23可以位于相对于基体02相反的方向且在每个自由端支撑一个带轮26(图2C)。另外还可以考虑如图2D所示的布置,其中单独设置了能够移动的带轮16,不过所述带轮在其面向基体02的一侧缠绕需张紧的传送带24。
图3详细示出了穿过按照图2C的布置中的张紧装置的截面图。带轮16尽可能远离基体02的第一固定配置通过实线示出。在所述配置中,第一内腔06中的活塞08位于与内腔06靠近支柱01的端面27直接相邻的位置。活塞杆07穿过内腔06和顶部09的穿孔延伸到位于基体02外部的与梁11的连接点。所述梁的两个腿部12、13与活塞杆07平行以相反的方向在顶部09与固定在顶部的卡箍17之间穿过。在顶部09中卡箍17的对面可以看到两个内腔28,所述内腔可以通过与支柱01平行、穿过顶部09延伸的穿孔29施加压缩空气。内腔28分别含有隔板或活塞板,当内腔28加有压缩空气时,所述隔板或活塞板向卡箍17方向对腿部12、13施压且将腿部固定在这个位置。在内腔28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腿部12、13可以自由移动。
在另一个比如按照图4的实施形式中,在内腔28中布置了压力工件66,所述压力工件借助于压力弹簧67向卡箍17方向对腿部12、13施压。在内腔28加有压力介质时,活塞08及制动装置被松开。为了在某一位置制动单个的张紧轮16,弹簧压力下的具有细齿状表面的压力工件66被用作通过型面配合阻止比如同样具有细齿状表面的U型梁11的移动。为了实现所述张紧轮的张紧过程,作用在压力工件66上的弹簧压力被气动地解除。在解除气动加压时,制动通过型面配合再次起作用且张紧轮16被固定在一个新位置。
在另一个实施形式中,在内腔28的无压力状态下通过摩擦阻力保有一个残余作用力,尤其即使是针对不利的张紧装置37结构也是一样。同时,带轮16保持在其位置上,因此,传送带24即使是在切断压力介质时也会保持其移动轨迹。
第二个与支柱01平行的穿孔31穿过基座03延伸。所述穿孔与第一内腔06通过针脚穿孔32相通,所述针脚穿孔通向内腔06的端面27。如果内腔28处于无压力状态下而穿孔31以压缩空气加有压力,通过穿孔31流入内腔06的压缩空气推动活塞08从用实线示出的固定位置滑至用虚线示出的对面的固定位置,在用虚线示出的固定位置上,活塞08紧靠着内腔06另一侧的端面33。
在顶部09中的第三个穿孔34通过相邻的通向端面33的针脚穿孔36与内腔06相通,这样,通过由穿孔34实施的加压以及同时通过由穿孔31实施的减压,活塞08可以被推回到用实线示出的位置。
如果传送带24如图3所示缠绕在带轮16上,传送带24可以阻止所述活塞回到用实线示出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活塞08停留在一个未示出的中间位置,在所述中间位置上,作用于活塞08的压力与传送带24的张紧力保持相互平衡。
这使得如图5所示并排安装在相同的支柱01上的大量张紧装置37可以简单和快速地得到调节,其中所有张紧装置以相同的压力在穿孔34(或按照图2D中传送带24的布置为穿孔31)处被加压。由于加压引起的位移可能对于不同的张紧装置37是不一样的;而所产生的传送带张紧力对于所有张紧装置37是一样的。在调节传送带张紧力之后分别对穿孔29加压,以将张紧装置37锁止在所调节的位置上。然后,内腔06可以在下一次调节过程之前处于无压力的状态下。
单个张紧装置37的位移(升起)、比如55mm至65mm优选大于带轮16的半径、特别是大于所述带轮的直径。
如图5所示,张紧装置37在支柱01上非常紧凑地布置,这样,所述张紧装置的基体中的基座03和顶部09相互接触。为了对张紧装置37的同源的穿孔29、31或34分别以压缩空气同时加压,可以如图6的局部放大图中以穿孔31为例所示,分别在基体02的一侧围绕着穿孔设置装有密封圈38的槽且在相互对齐的穿孔31远离压缩空气源的一端设置栓塞39,其中密封圈38在张紧装置37的基体02之间被压紧。这样,仅仅需要一个压缩空气源再结合一个换向阀或两个截止阀就可以调节张紧装置37以及在所调节的位置固定张紧装置37。
所述张紧装置可以被用于张紧任何用途的循环的环形带24,其中支柱01通常置于还同样安装有输送环形带24的导辊的相同的机架上。所述张紧装置允许在静止状态下或在移动过程中调节环形带24。优选的应用领域是用于在公知的折页机41中输送需折页装订的印刷制品的环形带。
图7示出了借助于滚动轴承布置在顶端部件26上的带轮16。带轮16可以具有不同的宽度(6.5mm、9mm、18mm、20mm、22mm)和特殊的滑动面形状(平整的、凸起的)。
图8举例示出了带有相应传送带24的折页机41。折页机41预置了横裁切装置42,所述横裁切装置将比如印刷后的纸带横向裁剪成产品纸段,然后所述产品纸段才被放置在传页滚筒或折页刀滚筒43的表面上(比如借助于打孔针或夹持器来固定)且在与折页滚筒44的缝隙中被横折且由所述折页滚筒接收。在横裁切装置42与折页刀滚筒43之间可以设置被设计为加速带的传送带24,用于传输产品段。在折页滚筒44之后,产品由比如具有至少一个传送带24的传送带系统接收且输送给比如一个或多个叶轮46或另一个未示出的折页机的可选单元(第二纵折和/或第二横折)。布置在折页滚筒44之后的传送带系统可以比如被设计为具有两个传送带24的系统,产品段在所述传送带之间输送。在叶轮46之后布置有收贴传送带47。在图8的布置中典型的是,在置于折页刀滚筒43之前的传送带系统和置于折页滚筒44之后的传送带系统中分别通过带轮16示出了相应的张紧装置。在每个传送带系统中都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这种张紧装置。
在另一个实施形式中,作为单个带轮16的替换形式为换向设置了与传送带运动方向相垂直贯穿的导辊51。针对多个张紧装置37布置了至少一个共同的导辊51。在所示实施例(图9)中,针对所有张紧装置37布置了第一导辊51和第二导辊52。
张紧装置37布置在支柱01上且分别借助于端面板53;54固定在支柱01的纵向上。此外,两个端面板53;54比如借助于连杆撑牢。两个端面板53;54还可以支撑比如螺栓连接的轴承结构、特别是滚动轴承,用于放置导辊51;52。
特别是至少一个端面板53;54与至少一个用于输送张紧和/或放松环形带24(或活塞08)的压力流体的接口57;58相连且/或与用于固定环形带24(或活塞)的位置的接口59相连。
在一个优选实施形式中,比如在至少一个端面板53;54上布置了一个传感器61。该传感器61获取至少一个张紧装置37的位置,特别是与带轮16配合的部件(优选梁11)的位置。
此外,基准元件62(比如销钉62)与带轮16一起能够移动地布置在每个张紧装置37上。基准元件62还可以布置在U型梁11内部。被设计为比如光电元件的传感器61探测带轮16的位置且因此发出张紧路径终了和/或环形带24磨损的信号。
附图标记
01 支柱
02 基体
03 基座
04 汽缸部分
05 -
06 第一内腔
07 活塞杆
08 活塞
09 顶部
10 -
11 梁
12 腿部
13 腿部
14 块体
15 -
16 带轮
17 卡箍
18 槽
19 肋
20 -
21 端面
22 螺纹孔
23 臂
24 元件、传送带、环形带
25 -
26 带轮、顶端部件
27 06的端面
28 内腔
29 穿孔
30 -
31 穿孔
32 针脚穿孔
33 针脚端
34 穿孔
35 -
36 针脚穿孔
37 张紧装置
38 密封圈
39 栓塞
40 -
41 折页机
42 横裁切装置
43 折页刀滚筒
44 折页滚筒
45 -
46 叶轮
47 收贴传送带
48 -
49 -
50 -
51 导辊
52 导辊
53 端面板
54 端面板
55 -
56 连杆
57 接口
58 接口
59 接口
60 -
61 传感器
62 基准元件
63 -
64 -
65 -
66 压力工件
67 压力弹簧
Claims (39)
1.一种循环元件(24)的张紧装置(37),具有基体(02),在所述基体中形成了第一内腔(06),所述张紧装置还具有在所述第一内腔(06)中能够借助于压力流体推动的活塞(08)和通过所述活塞(08)驱动的活塞杆(09、11、14),其中所述活塞杆(09、11、14)或所述基体(02)被设置在支柱(01)上且所述活塞杆(09、11、14)或所述基体(02)支撑与循环元件(24)接触的能够移动的顶端部件(16),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09、11、14)的制动装置能够借助于压力流体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02)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内腔(2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二内腔(28)施加压力流体以开关所述活塞杆(09、11、14)的制动装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二内腔(28)施加压力流体以制动所述活塞杆(09、11、14)。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腔(28)处于无压力的状态下,以松开所述活塞杆(09、11、14)的制动装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内腔(28)含有一个能够被推动的活塞(08)或压力工件(66)。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内腔(28)加有压力流体的状态下对所述活塞(08)向所述活塞杆(09、11、14)方向施压。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布置有对所述压力工件(66)施压的压力弹簧(67),用于制动活塞杆(09、11、14)。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内腔(28)通过隔板被限定,在所述第二内腔(28)加有压力流体的状态下对所述隔板向活塞杆(09、11、14)方向施压。
10.如权利要求2、6或9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09、11、14)被引导穿过一个通道,其中在所述通道的第一侧布置有所述第二内腔(28)且所述通道中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通过与所述基体(02)固定连接的支座(17)形成。
11.如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多个加有压力流体的所述第二内腔(28)作用到活塞杆(09、11、14)上的力相互补偿。
12.如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09、11、14)被分为多个分支(12、13)且所述基体(02)中含有所述第二内腔(28)的区域(09)布置在所述分支(12、13)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12、13)在两端分别与包住所述区域(09)的框架(11、14)相接。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支(12、13)间布置的所述基体(02)的区域(04、09)中也布置了所述第一内腔(06)。
1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06)的所述活塞(08)具有双重作用。
1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压力流体供给所述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06、28)的供给接口(29、31、34)成对地对齐且相互相通地布置在所述基体(02)的相反两侧。
1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02)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支柱(01)的穿孔。
18.如权利要求16和17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通的供给接口(29、31、34)的对齐方向与所述穿孔平行。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06、28)和所述顶端部件(26)布置在所述穿孔相反的侧端。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元件(24)是传送带(24)。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装置与折页机(41)中的传送带(24)配合使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装置与布置在折页刀滚筒(43)之前的传送带系统中的传送带(24)配合使用。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装置与布置在折页滚筒(44)之后的传送带系统中的传送带(24)配合使用。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塞杆(09、11、14)和基体(02)中的一个(02)被固定地设置在支柱(01)上,而活塞杆(09、11、14)和基体(02)中的另一个(09)支撑与所述循环元件(24)接触的能够移动的顶端部件(16)。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09、11、14)能够被无极地制动和/或所述活塞杆(09、11、14)被制动。
2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独立于所述第一内腔(06)对所述第二内腔(28)施加压力介质。
2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运行状态下,所述第一内腔(06)加有压力介质而所述第二内腔(28)处于无压力状态下。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为多个顶端部件(16)布置了至少一个共同的导辊(51;52)。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为所有顶端部件(16)布置了一个共同的导辊(51;52)。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为多个顶端部件(16)分别布置了两个共同的导辊(51;52)。
3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布置了至少一个传感器(61),用于直接或间接获取至少一个顶端部件(16)的位置。
32.如权利要求1或31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并排布置了多个张紧装置(37)。
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张紧装置(37)借助于两个端面板(53;54)被固定。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端面板(53;54)具有用于输送压力介质的接口(57;58)。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端面板(53;54)具有用于探测所述顶端部件(16)的位置的传感器(61)。
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张紧装置(37)具有一个随所述顶端部件(16)移动的基准元件(62)。
37.如权利要求31或35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了用于探测所有张紧装置(37)的位置的传感器(61)。
3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部件(16)被设计为带轮(16)。
3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02)被固定在支柱(01)上且所述活塞杆(09)支撑与循环元件(24)接触的能够移动的顶端部件(16)。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200610013635 DE102006013635B3 (de) | 2006-03-22 | 2006-03-22 | Spannvorrichtung für ein Endlosband |
DE102006013635.7 | 2006-03-22 | ||
DE200610060236 DE102006060236B3 (de) | 2006-12-20 | 2006-12-20 | Vorrichtung mit mehreren Spannvorrichtungen für jeweils ein umlaufendes Endlosband |
DE102006060236.6 | 2006-12-20 | ||
PCT/EP2007/052668 WO2007107581A1 (de) | 2006-03-22 | 2007-03-21 | Spannvorrichtung eines umlaufenden elemente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48722A true CN101448722A (zh) | 2009-06-03 |
CN101448722B CN101448722B (zh) | 2012-01-25 |
Family
ID=38042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099424A Active CN101448722B (zh) | 2006-03-22 | 2007-03-21 | 循环元件的张紧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02108B2 (zh) |
EP (2) | EP1996490B1 (zh) |
CN (1) | CN101448722B (zh) |
AT (2) | ATE442323T1 (zh) |
DE (2) | DE502007000589D1 (zh) |
ES (1) | ES2329846T3 (zh) |
WO (1) | WO2007107581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99265A (zh) * | 2017-08-18 | 2019-03-01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带驱动装置以及带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687466B1 (en) * | 2012-07-19 | 2016-01-13 | Ammeraal Beltech Modular A/S | Conveyor belt tightening device |
DE102015101570B4 (de) * | 2015-02-04 | 2019-04-25 | Kraussmaffei Technologies Gmbh | Schließeinheit einer Säulen aufweisenden Spritzgießmaschine |
CN109003924B (zh) * | 2018-08-07 | 2023-08-15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芯片出厂检验装置 |
CN114537996A (zh) * | 2022-03-22 | 2022-05-27 | 大连天重散装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斗轮机皮带张紧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759594A (en) * | 1955-01-17 | 1956-08-21 | Petersen Oven Co | Tensioning means for cable conveyor |
DE1035046B (de) | 1955-06-29 | 1958-07-24 | Dynamit Nobel Ag | Vorrichtung zum selbsttaetigen Ausrichten von Foerderbaendern |
DE1080477B (de) | 1958-06-16 | 1960-04-21 | Erwin Burbach | Hydraulisch arbeitende Steuervorrichtung zur Regelung des Geradlaufes von endlosen Baendern |
US3444750A (en) * | 1967-10-18 | 1969-05-20 | Clark Equipment Co | Adjustor mechanism |
DE2447456A1 (de) | 1973-11-21 | 1975-05-22 | Xerox Corp | Blattfoerdervorrichtung |
DE2554785A1 (de) | 1975-12-05 | 1977-06-08 | Gewerk Eisenhuette Westfalia | Spannbarer kettenantrieb, insbesondere fuer hobel, mit einem hydraulisch abspannbaren kettenradkasten |
DE3113894A1 (de) | 1981-04-07 | 1982-11-11 | H. Kuhnke Gmbh Kg, 2427 Malente | Druckmittelbetriebener arbeitszylinder |
CH659048A5 (de) | 1983-06-02 | 1986-12-31 | Zuerich Verpackungstech | Kettenspanneinrichtung fuer die foerderketten eines schleppkettenfoerderers. |
DE8317386U1 (de) | 1983-06-15 | 1983-11-17 | Mohrmann, Michael, Dipl.-Ing., 3320 Salzgitter | Kettenfoerderer fuer den untertaegigen bergbau |
US4606212A (en) * | 1984-04-16 | 1986-08-19 | Sanwa Kokan Co., Ltd. | Device for cold drawing seamless metal tubes having upset portions on both ends |
DE3427559C2 (de) * | 1984-07-26 | 1986-08-07 |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6050 Offenbach | Vorrichtung zur Übernahme und zum Weitertransport von Falzprodukten |
DE3531552C2 (de) | 1985-09-04 | 1996-03-21 | Pohle & Rehling Gmbh | Spannbare Bandumkehre |
DE3540880A1 (de) | 1985-09-10 | 1987-03-19 | Hans Huttner | Kolben-zylinder-kombination |
US4926999A (en) * | 1987-07-15 | 1990-05-22 | American Bottlers Equipment Co., Inc. | Right angle flow-through jump transfer conveyor system |
DE3835524A1 (de) | 1988-10-19 | 1990-04-26 | Dudweiler Untertage Masch | Umkehrstation eines kettenkratzfoerderers mit spanneinrichtung fuer das kratzerkettenband |
DE3841884A1 (de) | 1988-12-13 | 1990-06-21 | Bergwerksverband Gmbh | Verfahren und spannvorrichtung zur vermeidung von haengkette bei strebbetriebsmitteln |
DE9005350U1 (de) | 1990-03-20 | 1990-07-19 | Hermann Hemscheidt 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5600 Wuppertal | Hydropneumatische Spanneinrichtung |
DE4018494A1 (de) * | 1990-06-09 | 1991-12-12 | Teves Gmbh Alfred | Verfahren fuer die einstellung einer kolbenzylinderanordnung |
US5156260A (en) * | 1991-07-17 | 1992-10-20 | Dorner Mfg. Corp. | Conveyor construction having side rails with double longitudinal slots |
DE4230781C2 (de) | 1992-09-15 | 1996-10-31 | Christian Dipl Ing Boehner | Druckmittelbetriebenes Linearmodul für Handling-Systeme |
DE4315504A1 (de) | 1993-05-10 | 1994-11-17 | Aicher Max Entsorgungstechnik | Kolbenzylindereinheit, insbesondere zum Bewegen eines Schildes in einem Behälter |
DE4413321C2 (de) | 1994-04-16 | 2000-10-12 | Dbt Gmbh |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Spannen von endlosen Antriebsbändern, insbesondere bei Kettenantrieben, wie vor allem Kettenkratzförderern, Kohlenhobeln u. dgl. |
DE19729444B4 (de) | 1997-07-09 | 2007-01-18 | Mts Maschinenbau Gmbh | Stapelsäule zum Lagern von Lagergütern |
US6073755A (en) * | 1997-07-11 | 2000-06-13 | Heidelberg Web Press, Inc. | Conveyor tensioning system for a folder apparatus |
US6659240B2 (en) * | 1999-08-10 | 2003-12-09 | Lars Dernebo | Arrangement for a piston and cylinder device |
DE10014700B4 (de) | 2000-03-24 | 2006-09-07 | Joh. Winklhofer & Söhne GmbH und Co KG | Spannvorrichtung für Endlostreibelemente |
CN2434277Y (zh) * | 2000-05-18 | 2001-06-13 | 王萍 | 液压全自动皮带涨紧装置 |
US6547707B2 (en) * | 2001-01-10 | 2003-04-15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 Strain control in an infeed of a printing machine |
DE10236018A1 (de) | 2001-08-08 | 2003-04-17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 Vorrichtung zur Spannung von Transportbändern verschiedener Transportbandsysteme |
US6695130B1 (en) * | 2003-01-22 | 2004-02-24 | Metso Paper, Inc. | Chain conveyor with slack removal apparatus |
-
2007
- 2007-03-21 AT AT08166196T patent/ATE442323T1/de active
- 2007-03-21 AT AT07727145T patent/ATE427903T1/de active
- 2007-03-21 EP EP07727145A patent/EP1996490B1/de active Active
- 2007-03-21 ES ES08166196T patent/ES2329846T3/es active Active
- 2007-03-21 US US12/225,299 patent/US800210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3-21 WO PCT/EP2007/052668 patent/WO2007107581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03-21 CN CN2007800099424A patent/CN101448722B/zh active Active
- 2007-03-21 DE DE502007000589T patent/DE502007000589D1/de active Active
- 2007-03-21 DE DE502007001499T patent/DE502007001499D1/de active Active
- 2007-03-21 EP EP08166196A patent/EP2011749B1/de not_active Not-in-forc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99265A (zh) * | 2017-08-18 | 2019-03-01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带驱动装置以及带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002108B2 (en) | 2011-08-23 |
DE502007000589D1 (de) | 2009-05-20 |
ATE442323T1 (de) | 2009-09-15 |
DE502007001499D1 (de) | 2009-10-22 |
EP1996490A1 (de) | 2008-12-03 |
CN101448722B (zh) | 2012-01-25 |
EP2011749A1 (de) | 2009-01-07 |
EP1996490B1 (de) | 2009-04-08 |
US20100213036A1 (en) | 2010-08-26 |
EP2011749B1 (de) | 2009-09-09 |
ES2329846T3 (es) | 2009-12-01 |
ATE427903T1 (de) | 2009-04-15 |
WO2007107581A1 (de) | 2007-09-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48722A (zh) | 循环元件的张紧装置 | |
US4516454A (en) | Straight line cutting and/or groove machine for moving material webs, especially for corrugated paper webs | |
CN105460488A (zh) | 组合输送辊道 | |
US3646656A (en) | Machine having overhang supports for pallets | |
CN101267974A (zh) | 用于履带式作业机械的竖直导轮调节器 | |
KR100986687B1 (ko) | 씰 압입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무한궤도용 롤러 조립장치 | |
WO2009098721A1 (en) | Machine for wire cutting stone material | |
US20190039256A1 (en) | Machine and method for working a material suitable to make containers | |
CN105856781A (zh) | 一种板材压合机构 | |
AU2014250847A1 (en) | Coil tube injector system | |
US6662937B2 (en) | Device for inward and/or outward transfer of material to be conveyed | |
MX2022012670A (es) | Dispositivo de manipulacion para tiras de material por coser mediante una maquina de coser. | |
US7371297B2 (en) | Ultrasound unit for sealing lengths of filter paper | |
UA99763C2 (ru) | Направляющая для тяговой цепи горной машины | |
KR101000352B1 (ko) | 무한궤도용 롤러 이송장치 | |
KR100839572B1 (ko) | 스트립형 압연재용 압연 스탠드 | |
AT397925B (de) | Bearbeitungsvorrichtung für skier | |
CA2097498A1 (en) | Reeling machine for webs of material, in particular paper or cardboard webs | |
CN105473817A (zh) | 薄矿层连续采煤机截割头 | |
EP0377071A1 (de) | Förderbandkopfabstreifer | |
US2827274A (en) | Continuous mining machine with roof contacting means | |
CN207580347U (zh) | 一种柔性标签自动送纸的装置 | |
DE102006019298A1 (de) | Verbesserung einer Doppelendprofiler-Maschine zum Bearbeiten von plattenförmigen Körpern für die Holz- und Baustoffindustrie | |
CN105983985B (zh) | 帘布裁断装置 | |
CN222117908U (zh) | 整体式刮板运输机以及掘进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