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0851B - 驱动装置、方法以及电光装置、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驱动装置、方法以及电光装置、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30851B CN101430851B CN2008101728788A CN200810172878A CN101430851B CN 101430851 B CN101430851 B CN 101430851B CN 2008101728788 A CN2008101728788 A CN 2008101728788A CN 200810172878 A CN200810172878 A CN 200810172878A CN 101430851 B CN101430851 B CN 1014308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electro
- order
- data lines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5000019557 luminan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66 seal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000005591 NIMA-Interacting Peptidylprolyl Isomer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10059419 NIMA-Interacting Peptidylprolyl Isomer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191136 Arabidopsis thaliana PCMP-A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685663 Homo sapiens Sodium/nucleoside cotransporter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048260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UBX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3116 Sodium/nucleoside cotransporter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885321 Homo sapiens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DCLK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88 Nematic liquid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422768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SUL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9758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DCLK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51 cyc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6 hal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367 haloge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20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591 polysilic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53 quartz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85—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 G09G3/3688—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suitable for active matrices onl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7—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 G09G3/2011—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by amplitude modulation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02—Addressing of scan or signal lines
- G09G2310/0213—Addressing of scan or signal lines controlling the sequence of the scanning lines with respect to the patterns to be displayed, e.g. to save power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02—Addressing of scan or signal lines
- G09G2310/0218—Addressing of scan or signal lines with collection of electrodes in groups for n-dimensional addressing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47—Flicker reduction other than flicker reduction circuits used for single beam cathode-ray tub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装置、方法以及电光装置、电子设备。驱动装置,通过校正表示应在显示区域(10a)显示的图像的原图像信号,将该校正后的原图像信号供给至具有显示区域的电光装置的多条数据线,来驱动电光装置。驱动装置具备:输出单元(110),将原图像信号分割为与以预定条数的数据线为1组的数据线组相对应的信号部分,进行输出;分配单元(120),将信号部分依次分配至形成数据线组的数据线各自;变更单元(130),变更信号部分被分配至形成数据线组的数据线各自的顺序;校正单元(150),校正与信号部分有关的灰度,以减小对应于顺序而产生的辉度差;供给单元(160),将校正后的信号依次供给至数据线的各自。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例如液晶装置等电光装置的驱动装置与方法,以及具备该驱动装置的电光装置与具备该电光装置的如液晶投影机等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驱动装置,有一种例如对液晶装置内的数据线按以多条数据线为1组的每一数据线组供给图像信号这样的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向形成数据线组的多条数据线供给按时间序列分割后的图像信号这样的技术。通过进行这种驱动,即使例如随着高清晰化,象素数增加,也可以不使电路内的连接布线数增加。
另外,还提出了一种当进行所述那种驱动时,按每一预定期间变更图像信号供给至各数据线的顺序这样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通过按每1水平期间变更供给图像信号的顺序来抑制显示不均匀这样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434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45967号公报
但是,根据所述变更图像信号供给顺序这样的技术,按照供给顺序的变更,画面上的辉度也会发生变化。即,发生局部辉度变化。因而,即使改进因辉度差引起的显示不均匀,仍存在新发生因辉度的变化导致的闪烁等的可能性。因此,存在根据所述的技术,无法充分提高显示品质这样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例如所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为提供一种能显示高品质图像的驱动装置与方法以及电光装置与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驱动装置,为了解决所述问题,通过校正表示应在显示区域显示的图像的原图像信号,将该校正后的原图像信号供给至具有所述显示区域的电光装置的多条数据线,对所述电光装置进行驱动,其中,具备:将所述原图像信号分割为与以预定条数的所述数据线为1组的数据线组相对应的信号部分、进行输出的输出单元;将所述信号部分依次分配至形成所述数据线组的所述数据线中的各条的分配单元;变更将所述信号部分分配至形成所述数据线组的所述数据线中的各条的顺序的变更单元;校正与所述信号部分有关的灰度、以减小对应于所述顺序而产生的所述显示区域中的辉度差的校正单元;和将所述校正后的信号部分、按所述顺序供给至所述数据线中的各条的供给单元。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装置,在其工作时,首先,通过输出单元将表示应在显示区域显示的图像的原图像信号,分割为多个信号部分进行输出。信号部分,分别与以预定条数的数据线为1组的数据线组相对应。所输出的信号部分通过分配单元,依次分配至形成数据线组的数据线中的各条。即,信号部分被按时间划分,被分配至各条数据线。还有,所述信号部分的分配,既可以通过输出至相互不同的布线来进行,也可以通过设定只按哪种顺序供给至数据线来进行。
这里,在本发明中特别是,将信号部分分配至各数据线的顺序(下面,适当称为“顺序”)通过变更单元进行变更。据此,信号部分分配至各数据线的定时被变更。这种顺序的变更,例如按事先设定的每一期间进行。还有,所述顺序典型的是在多个数据线组间相同,但是也可以变更为在数据线组间相互不同。也就是说,既可以使各数据线组中的顺序相互相对应地进行变更,也可以按每一数据线组分别独立地变更顺序。
在按所述方法分配信号部分时,供给信号部分的定时,每条数据线各不相同。由于该定时的不同,因而有时在电光装置的显示区域上产生辉度差。例如,即便在对形成一个数据线组的数据线全部供给了相同灰度的信号时,由于例如在显示区域的一端及另一端间(也就是,右端及左端间或者上端及下端间)或中央及端部间(也就是,中央及左右端间或者中央及上下端间)、在从写入图像信号到实际结束或开始显示为止的保持时间上存在长短等的原因,因而有时按照顺序显示区域上的辉度成为相互不同的辉度。这种辉度差有可能成为显示区域上显示不均匀的原因。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变更将信号部分分配至各数据线的顺序。因此,对应于顺序的变更,产生辉度差的部分在显示区域中进行移动。特别是,有关辉度高的部分,因为非常易于引起注目,所以存在发生显示区域上的闪烁等的可能。
然而,在本发明中特别是,通过校正单元校正信号部分以减小所述的辉度差。从而,能够防止所述那种显示不均匀及闪烁等的发生。辉度的变化量依赖于供给信号的定时。因此,只要判明各信号部分的顺序,就可以预测辉度的变化量进行校正。即,只要是由分配单元分配之后,就可以预测辉度的变化量,校正信号部分。另外,即便在由变更单元变更了顺序时,通过按照变更后的顺序进行校正,就可以恰当地校正。
校正后的信号部分按由分配单元所分配的顺序,供给至各数据线。因此,电光装置被可靠地驱动。
如同上面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装置,通过校正信号部分以减小显示区域上的辉度差,就可以防止显示区域上显示不均匀及闪烁等的发生。从而,能够使之显示高品质的图像。
在本发明的驱动装置一个方式中,所述变更单元通过将选择所述顺序的选择信号供给至所述分配单元,来控制所述分配单元以变更所述顺序。
根据该方式,从变更单元输出选择下述顺序的选择信号,该顺序是将信号部分分配至各数据线的顺序。在选择信号中,包含例如表示变更后的顺序和变更定时的信息等。而且,通过供给选择信号,分配单元变更顺序。即,分配单元根据选择信号被变更单元控制。
通过使用选择信号,更为容易且可靠地变更由分配单元所进行的分配的顺序。从而,能够更为恰当地变更将信号部分供给至各数据线的顺序。
在本发明的驱动装置其他方式中,所述校正单元根据对应于所述顺序设定的校正量,校正所述信号部分的灰度。
根据该方式,对应于信号部分被分配至各数据线的顺序,设定用来校正信号部分灰度的校正量。例如,如同对第1个供给的信号部分的校正量、对第2个供给的信号部分的校正量那样,设定与顺序对应的多个校正量。校正量典型的是,只按形成数据线组的数据线数目进行设定。还有,所述那种校正量,通过例如事先进行显示区域上的显示,模拟将发生的辉度差,来设定。
校正单元根据所述校正量来校正信号部分。例如,通过对信号部分加上校正量,进行校正。从而,能够更为容易地校正信号部分。
在所述根据校正量进行校正的方式中,所述校正单元构成为,也可以具有按照所述顺序选择所述校正量的校正量选择单元;根据所述所选择的校正量,来校正所述信号部分的灰度。
如果按所述方法来构成,则校正所使用的校正量由校正量选择单元进行选择。更为具体而言,从设定的多个的校正量之中,选择与要校正的信号部分有关的顺序相对应的校正量。校正单元根据所选择的校正量来校正信号部分即可,所以能够更为容易地校正信号部分。
在本发明的驱动装置其他方式中,所述变更单元变更所述顺序,以减小对应于所述顺序产生的所述显示区域上的辉度差。
根据该方式,进行由变更单元所进行的顺序变更,以减小与与信号部分有关的顺序相对应地产生的辉度差。即,除了通过由校正单元做出的校正来减小辉度差之外,还通过由变更单元做出的顺序变更来减小辉度差。
辉度的变化量,如上所述,依赖于供给信号部分的定时。因此,通过变更将信号部分分配至各数据线的顺序,就可以使显示区域的预定区域上辉度的变化量不固定。例如,通过使顺序循环,就可以使辉度均匀化。
如同上面所说明的那样,通过变更顺序以减小显示区域上的辉度差,得以进一步减小辉度差。从而,能够使之显示更高品质的图像。
在本发明的驱动装置其他方式中,所述变更单元根据预定的变更规则,变更所述顺序。
根据该方式,由变更单元所进行的顺序变更,根据预定的变更规则进行。所谓“预定的变更规则”指的是例如实现所述显示区域上的辉度差减低的那种规则,事先进行显示区域上的显示来模拟要发生的辉度差等,加以设定。变更单元根据预定的变更规则来变更顺序即可,因而能够更为容易地变更顺序。
在本发明的驱动装置其他方式中,所述变更单元按每一预定期间,变更所述顺序。
根据该方式,由变更单元所进行的顺序变更按每一预定期间进行。所谓“预定期间”,指的是例如进行一次水平扫描的1个水平扫描期间、在显示区域上供给1帧图像的1帧期间或1个垂直扫描期间以及在显示区域上供给1场图像的1场期间或1个垂直扫描期间等,既可以事先设定,也可以按照供给的原图像信号实时设定。
通过按每一预定期间变更顺序,就可以使信号部分供给至各数据线的定时定期产生变化。从而,能够进一步恰当地减小显示区域上的辉度差。
本发明的驱动方法,为了解决所述课题,通过校正表示应在显示区域显示的图像的原图像信号,将该校正后的原图像信号供给至具有所述显示区域的电光装置的多条数据线,驱动所述电光装置,其中,具备:将所述原图像信号分割为与以预定条数的所述数据线为1组的数据线组相对应的信号部分、进行输出的输出步骤;将所述信号部分依次分配至形成所述数据线组的所述数据线中的各条的分配步骤;变更将所述信号部分分配至形成所述数据线组的所述数据线中的各条的顺序的变更步骤;校正与所述信号部分有关的灰度、以减小对应于所述顺序而产生的所述显示区域中的辉度差的校正步骤;和将所述校正后的信号部分、按所述顺序供给至所述数据线中的各条的供给步骤。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方法,与所述本发明驱动装置的情形相同,通过校正信号部分以减小显示区域上的辉度差,可以防止显示区域上显示不均匀及闪烁等的发生。从而,能够使之显示高品质的图像。
还有,在本发明的驱动方法中,也能够采用与所述本发明的驱动装置中的各种方式相同的各种方式。
本发明的电光装置为了解决所述课题,具备所述本发明的驱动装置(但是,也包含其各种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由于具备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装置,因而能够进行高品质的显示。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为了解决所述课题,具备所述本发明的电光装置(但是,也包含其各种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由于具备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光装置,因而可以实现能进行高品质显示的投射型显示装置、电视机、移动电话、电子记事本、文字处理机、可视寻像式或监视直视式的磁带记录机、工作站、电视电话、POS终端、触摸面板等的各种电子设备。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还能够实现例如电子纸张等的电泳装置等。
本发明的作用及其他优势将通过下面说明的用来实施的最佳方式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装置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H-H′线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和电光装置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和电光装置的结构一起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使用液晶的象素结构的等效电路图。
图6是表示驱动IC结构的框图(其1)。
图7是表示驱动IC结构的框图(其2)。
图8是概略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中分配信号部分的顺序的矩阵图。
图11是表示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输出的定时信号一例的时间图。
图12是按每条数据线表示在电光装置产生的辉度差的概略图。
图13是表示使用电光装置的作为电子设备一例的投影机结构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X…数据线,Y…扫描线,2…象素,5…控制电路,6…帧存储器,9a…象素电极,10…TFT阵列基板,10a…图像显示区域,0…对向基板,21…对向电极,30…TFT,41…驱动IC,42…时分电路,50…液晶层,100…驱动装置,101…驱动电路,102…外部电路连接端子,103…数据线驱动电路,110…输出部,120…分配部,130…变更部,140…校正量选择部,150…校正部,160…供给部,200…柔性印刷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面参照附图一面进行说明。
<电光装置>
首先,对于由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驱动的电光装置的结构,参照图1到图3进行说明。在下面,以驱动电路内置型TFT(Thin 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液晶装置为例。
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光装置的整体结构,参照图1及图2进行说明。这里,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装置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H-H′线剖视图。
在图1及图2中,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装置内,TFT阵列基板10和对向基板20相对配置。在TFT阵列基板10是例如石英基板、玻璃基板、硅基板等的透明基板。对向基板20也与TFT阵列基板10相同是透明基板。在TFT阵列基板10和对向基板20之间封入有液晶层50。TFT阵列基板10和对向基板20,通过设置于下述密封区域上的密封部件52被相互粘结,该密封区域位于设置多个象素电极、作为本发明的“显示区域”一例的图像显示区域10a周围。
密封材料52,由用来粘合两个基板的例如紫外线固化树脂、热固化树脂等构成,在制造过程中涂敷于TFT阵列基板10上之后,通过紫外线照射、加热等使之固化。在密封材料52中,散布有用来使TFT阵列基板10和对向基板20之间的间隔(基板间间隙)成为预定值的玻璃纤维或玻璃珠等间隙材料。
在对向基板20侧,与配置密封材料52后的密封区域内侧并行地设置有规定图像显示区域10a框缘区域的遮光性的框缘遮光膜53。但是,这种框缘遮光膜53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设置于TFT阵列基板10侧作为内置遮光膜。
在外围区域之中的位于配置有密封材料52的密封区域外侧的区域上,驱动电路101及外部电路连接端子102沿着TFT阵列基板10的一边进行设置。扫描线驱动电路104沿着与该一边相邻的2条边且被框缘遮光膜53覆盖地进行设置。再者,为了连结这样设置于图像显示区域10a两侧的二个扫描线驱动电路104间,沿着TFT阵列基板10剩下的一边且被框缘遮光膜53覆盖地设置有多条布线105。
在TFT阵列基板10上,在与对向基板20的4个边角部相对的区域上配置上下导通端子106,该上下导通端子106用来通过上下导通部件107连接两个基板之间。借此,可以在TFT阵列基板10和对向基板20之间取得电导通。
在图2中,在TFT阵列基板10上,在形成有象素开关用TFT和扫描线、数据线等布线后的象素电极9a上,形成有取向膜。象素电极9a由ITO(Indium Tin Oxide)膜等的透明导电膜构成,取向膜由聚酰亚胺膜等的有机膜构成。另一方面,在对向基板20上,在形成晶格状或带状遮光膜23之后,在其整面的范围内设置对向电极21,再在最上层部分上形成有取向膜。对向电极21由ITO膜等的透明导电膜构成,取向膜由聚酰亚胺膜等的有机膜构成。在按所述方法构成并且其配置为象素电极9a和对向电极21相对的TFT阵列基板10和对向基板20之间,形成有液晶层50。液晶层50例如由一种或混合有多种向列液晶的液晶构成,在它们一对的取向膜间取得预定的取向状态。
还有,在图1及图2所示的TFT阵列基板10上,除了这些驱动电路101、扫描线驱动电路104等之外,还可以形成:取样电路,对图像信号线上的图像信号进行取样,供给至数据线;预充电电路,先于图像信号分别向多条数据线供给预定电平的预充电信号;检查电路,用来检查制造过程中或出厂时该电光装置的品质、缺陷等;等。
<驱动装置>
下面,对于驱动所述电光装置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参照图3到图12进行说明。
首先,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和所述电光装置之间的连接结构,参照图3进行说明。这里,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和电光装置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在图3中,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100作为下述装置来构成,该装置对图1及图2所示的驱动电路101,按预定格式供给校正后的图像信号,并且供给下述信号,该信号用来控制供给校正后图像信号的定时、顺序等。更为具体而言,作为设置到与外部电路连接端子102所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200上、针对液晶面板的外部电路或者装置而构成。即,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装置100作为针对液晶面板的图像信号供给装置或者也称为电路的单元而构成。再者,也可以作为内置于下述图像信号供给装置中或配置于其后部的校正电路或者也称为装置的单元而构成,该图像信号供给装置供给不伴随校正的原图像信号。另外,又可以作为内置于电光装置中的电路或装置而构成,又可以包括所述驱动电路101和扫描线驱动电路104等在内而构成。而且,驱动装置100也可以构成为,与本实施方式中单独的校正一并,执行伽马校正、串-并行变换等现有的校正和处理。还有,有关驱动装置100更为具体的结构,将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接着,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具体结构,参照图4到图7进行说明。这里,图4是将电光装置的结构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结构一起表示的框图,图5是表示使用液晶的象素结构的等效电路图。另外,图6及图7分别是表示驱动IC结构的框图。还有,在下面将以由4条数据线X构成1个数据线组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
在图4中,在图像显示区域10a上,m点×n行量的象素2排列成矩阵状(二维平面的)。另外,在图像显示区域10a上,设置各自按行方向(也就是X方向)延伸的n条扫描线Y1~Yn和各自按列方向(也就是Y方向)延伸的m条数据线X1~Xm,并且对应于它们的交叉点配置有象素2。
在图5中,1个象素2由作为开关元件的TFT30、液晶电容60及蓄积电容70构成。TFT30的源连接到1条数据线X上,其栅连接到1条扫描线Y上。对于排列在同一列上的象素2,各个TFT30的源连接到同一数据线X上。另外,对于排列在同一行上的象素2,将各个TFT30的栅连接到同一扫描线Y上。TFT30的漏共同连接到并联设置的液晶电容60和蓄积电容70上。液晶电容60由象素电极9a、对向电极21和挟持于这些电极9a及21间的液晶层构成。蓄积电容70形成在象素电极9a和未图示的共用电容电极之间,供给电压Vcs。利用该蓄积电容70,来抑制蓄积于液晶中的电荷漏泄的影响。另一方面,给象素电极9a侧,通过TFT30施加数据电压等,按照该施加的电压电平,液晶电容60和蓄积电容70进行充放电。因此,按照象素电极9a和对向电极21之间的电位差(即,液晶的施加电压),设定液晶层的透射率,并设定象素2的灰度。
返回图4,象素2的驱动,为了谋求液晶的长寿命化,要通过按每一预定期间使电压极性反转的交流化驱动进行。电压极性,根据作用于液晶层的电场方向、换言之是液晶层的施加电压的正反来定义。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作为交流化驱动一个方式的共用DC驱动,即将对对向电极21施加的电压Vlcom和对共用电容电极施加的电压Vcs维持为一定而使象素电极9a侧的极性反转的驱动方式。
控制电路5,根据从未图示的上一级装置输入的垂直同步信号Vs、水平同步信号Hs及点时钟信号DCLK等的外部信号,同步控制扫描线驱动电路104、数据线驱动电路103及帧存储器6。在该同步控制之下,扫描线驱动电路104及数据线驱动电路103相互协作进行图像显示区域10a的显示控制。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通过高速显示来抑制闪光的发生,采用了将刷新频率(即,垂直同步频率)设定成相当于正常2倍的120[Hz]的倍速驱动。此时,由垂直同步信号Vs规定的1帧(也就是,1/60[Sec])由2个场构成,在1帧中进行2次线顺序扫描。
扫描线驱动电路104以移位寄存器、输出电路等为主体而构成,通过向各扫描线Y1~Yn输出扫描信号SEL,在与选择1条扫描线Y的期间相当的每1个水平扫描线期间(下面,称为“1H”),依次选择扫描线Y1~Yn。扫描线SEL取高电平(下面,称为“H电平”)或者低电平(下面,称为“L电平”)的双值电平,与成为数据写入对象的象素行相对应的扫描线Y和此外的扫描线Y分别被设定为H电平和L电平。通过该扫描信号SEL,依次选择成为数据写入对象的象素行,象素2中所写入的数据在1场的范围内被保持。
帧存储器6,至少具有与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分辨率相当的m×n位存储空间,并以帧单位存储/保持从上一级装置输入的显示数据。对帧存储器6的数据写入以及从帧存储器6的数据读出由控制电路5来控制。这里,规定象素2灰度的显示数据D,作为一例,是由D0~D5的6位构成的64灰度数据。从帧存储器6读出的显示数据D通过6位的总线,以串行的形式被传输至数据线驱动电路103。
设置于帧存储器6后部的数据线驱动电路103和扫描线驱动电路104协作,将应向成为数据写入对象的每一象素行供给的数据输出至数据线X1~Xm。数据线驱动电路103由驱动IC41及时分电路42构成。驱动IC41和象素2形成为矩阵状的显示面板分开来设置,在i根输出管脚PIN1~PINi上,连接着输出线DO1~DOi。时分电路42为了谋求制造成本的减低,采用多晶硅TFT等与显示面板整体形成。即,驱动IC41作为包含于图3所示的驱动装置100中的电路而构成,时分电路42作为包含于图1及图2所示的驱动电路101中的电路而构成。还有,这种结构归根到底是一例,也可以将驱动IC41设置于显示面板内,或者相反将时分电路42和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104等的电路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外部。另外,驱动IC41,也可以作为整体或者部分包含所述控制电路5和帧存储器6的1个集成电路,而构成。
驱动IC41,同时进行对此次写入数据的象素行的数据输出和与下次写入数据的象素行有关的数据点顺序锁存(即,保持),并且校正数据的灰度。在下面,对于驱动IC41的结构和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在图6中,在驱动IC41内内置有X移位寄存器41a、第1锁存电路41b、第2锁存电路41c、转换开关群41d、D/A变换电路41e及校正电路41h之类的主要电路。X移位寄存器41a,按照时钟信号CLX传输1H最开始供给的启动信号ST,将锁存信号S1、S2、S3、···、Sm的某一个设定为H电平,将此外的信号设定为L电平。
输入驱动IC41的数据D,在被输入第1锁存电路41b之前,被输入校正电路41h。校正电路41h是本发明“校正单元”的一例,对数据D,加上与将数据D供给至各数据线X的顺序相对应的校正量。有关校正电路41h中的校正,将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第1锁存电路41b,在锁存信号S1、S2、S3、···、Sm的下降时,依次锁存作为串行数据而供给的m个6位数据D。第2锁存电路41c,在锁存脉冲LP的下降时同时,对在第1锁存电路41b中锁存后的数据D,进行锁存。锁存后的m个数据D在下一1H,作为数字数据的数据信号d1~dm,从第2锁存电路41c以并行的形式输出。
作为一例,通过以4条数据线单位所设置的m/4个(=i个)转换开关群41d,将数据信号d1~dm,作为4个象素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组。这里,单个转换开关群41d虽然作为5个开关的组进行了图示,但是实际上具有5个系统的6位的开关群。由于同一系统中的6个开关总是同样进行动作,因而下面将6个开关看作1个开关进行说明。
向各个转换开关群41d,除了输入从第2锁存电路41c输出的4个象素量的数据信号(例如,d1~d4)之外,还输入校正数据damd。还有,所谓的校正数据damd,指的是规定预充电电压的电平的数字数据。构成转换开关群41d的5个开关,由4个控制信号CNT1~CNT5的任意一个进行导通控制,按偏离(offset)后的定时择一地依次打开。据此,在1H中,校正数据damd和4个象素量的数据信号d1~d4的组合按该顺序(damd、d1、d2、d3、d4的顺序)进行时间序列化,从转换开关群41d按时间序列输出。即,可以借助于控制信号CNT1~CNT5,变更供给数据信号d1~dm的顺序。还有,即便在变更了数据信号d1~dm的分配顺序时,数据信号d1~dm和数据线X之间的对应关系也能维持。即,在变更了分配的顺序时,是变更数据信号d1~dm供给至数据线的顺序,并不是将数据信号d1~dm自身供给至别的数据线X。
如图7所示,所述校正电路41h也可以设置于转换开关群41d之后。即,也可以在数据信号d1~dm分组之后进行校正。还有,这里的校正电路41h按每个转换开关群41d设置。这样,校正定时并不限定为某一特定的定时,只要在供给至数据线X之前,也可以是这里所示示例之外的结构。
D/A(Digital to Analog)变换电路41e,对从各个转换开关群41d输出的一系列数字数据进行D/A变换,并生成作为模拟数据的电压。借此,校正数据damd被变换为预充电电压,在按4个象素单位进行时间序列化后的数据信号d1~dm被变换成数据电压之后,从输出管脚PIN1~PINi按时间序列输出。
如图4所示,在驱动IC41的输出管脚PIN1~PINi上,连接着输出线DO1~DOi中的某一个。相互相邻的4条数据线X被分组而相对应地连接在1条输出线DO上,在输出线DO和分组后的数据线X之间,时分电路42以输出线单位而设置。还有,按所述方法分组后的4条数据线(例如,X1、X2、X3及X4)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数据线组”的一例。即,输出线DO1~DOi分别对应于数据线组。
时分电路42具有与分组后的数据线X的条数相当的4个选择开关,各个选择开关由来自控制电路5的选择信号SS1~SS4中的某一个进行导通控制。选择信号SS1~SS4规定同一组内选择开关的接通期间,与来自驱动IC41的时间序列信号输出同步。即,这里按从驱动IC41内转换开关群41d输出的顺序,将数据信号d1~dm分配至数据线X的各自。i个时分电路42具有同样的结构,且全部同时并行进行工作。
如同上面所说明的那样,数据信号d1~dm,被控制供给的顺序且在校正灰度之后,被供给至数据线X。
下面,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一系列工作的流程及效果,参照图8到图12进行说明。这里,图8是概略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结构的框图,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工作的流程图。另外,图10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中分配信号部分的顺序的矩阵图,图11是表示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输出的定时信号的一例的时间图。图12是按每条数据线表示在电光装置中产生的辉度差的概略图。
如图8所示,在下面为了说明的方便,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设为下述装置进行说明,该装置具备,作为本发明“输出单元”一例的输出部110、作为“分配单元”一例的分配部120、作为本发明“变更单元”一例的变更部130、作为本发明“校正量选择单元”一例的校正量选择部140、作为本发明“校正单元”一例的校正部150以及作为本发明“供给单元”一例的供给部160,来构成。还有,这些结构要件,作为整体或者部分地包含例如图4中控制电路5、帧存储器6及数据线驱动电路103各自的结构要件而构成,来构成。另外,也可以包含图4中未图示的IC、存储器及布线等的部件来构成。
在图9中,如果开始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工作,则首先输出部110将原图像信号分割为多个信号部分进行输出(步骤S1)。即,原图像信号被分割为和数据线组相同数目的信号部分,进行输出。
如果信号部分被输入至分配部120,则在变更部130中,判定从上次的顺序变更起是否经过了预定期间(步骤S2)。预定期间,例如设定为1水平期间或1帧期间。这里,在判定为经过了预定期间时(步骤S2:YES),变更部130对分配部120输出选择信号,使分配信号部分的顺序变更(步骤S3)。
还有,变更为何种顺序是通过事先模拟电光装置中的辉度差等设定的。例如,通过一面实际变更顺序一面进行显示,目视或者比较辉度值,以实验的形式求取辉度差减小的那种顺序。表示所设定顺序的信息被存储于变更部130所具备的存储装置等中。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未经过预定期间时(步骤S2:NO),省略所述的步骤S3。即,分配信号部分的顺序不被变更。
在图10中,例如在进行1次水平扫描的1H期间被设定为预定期间时,按每一1H期间变更顺序。更为具体而言,若采取图4所示的从输出线DO1供给信号部分的数据线X1、X2、X3及X4以及从输出线DO2供给信号部分的数据线X5、X6、X7及X8为例,则信号部分被分配至各数据线X的顺序,例如按附图所示的那种顺序进行变更。即,顺序进行循环,按4H期间单位重复。
对于电光装置中的图像显示区域10a(参见图1)而言,有时因为对数据线X供给信号部分的定时不同而产生辉度差。即,有时对应于所述顺序而产生辉度差。对此,如果按图10所示的那种顺序分配了信号部分,则对数据线X供给信号部分的定时得以均匀化。因而,可以防止因辉度差而产生的显示不均匀等。
但是,有时因所述那种顺序的变更,反而使辉度差的变化成为引起注目的状态。具体而言,若变更了顺序,则对应于变更后的顺序,产生辉度差的部分在图像显示区域10a(参见图1)中进行移动。因而,成为例如辉度高的部分移动可被视觉辨认的状态,结果是存在发生闪烁等的可能。即,即使显示不均匀得到改善,也存在新发生闪烁等的可能。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通过下述与信号部分有关的灰度校正来防止所述闪烁等的发生。
返回图9,分配部120按由选择信号变更后的顺序分配信号部分(步骤S4)。还有,在如上所述省略步骤S3时,按上次分配时的顺序进行分配。分配部120例如通过生成定时信号来分配信号部分。更为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例如以规定1H期间的时钟信号HSYNC为基准,生成表示对各数据线X供给信号部分的定时的定时信号SEL1~SEL4。
还有,这里除了表示供给信号部分的定时的信号之外,还生成表示施加预充电电压的定时的信号(即,图6中的damd)。通过先于信号部分,施加预充电电压,就可以防止例如纵向串扰(沿数据线X的方向的显示不均匀)等。在生成了附图所示的那种定时信号时,按与SEL1对应的数据线(例如,图4中的X1)、与SEL2对应的数据线(例如,图4中的X2)、与SEL3对应的数据线(例如,图4中的X3)及与SEL4对应的数据线(例如,图4中的X4)的顺序,对电光装置供给信号部分。
分配部120,在分配信号部分之后,将分配的顺序输出至校正量选择部140来作为顺序数据(步骤S5)。校正量选择部140,根据顺序数据来选择校正量(步骤S6)。所选择的校正量,按照要校正的信号部分定时,输出至校正部150。
所述的校正量,是用来校正与信号部分有关的灰度的值,典型的是事先以对应于形成数据线组的数据线X的数目的方式设定。例如,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数据线组由4条数据线X构成时,如图8所示设定hd1、hd2、hd3及hd4的4个校正量。
还有,这种校正量,例如是通过事先模拟电光装置中的辉度差等而设定的。例如,通过一面实际进行电光装置中的显示,使校正量产生变化,一面比较辉度值,能够以实验的形式求取辉度差减小的那种校正量。
例如,若按照图11所示的定时信号,对数据线X供给了信号部分,则在电光装置中,发生图12所示的那种辉度差。即,发生与供给信号部分的顺序相对应的辉度差。因而,通过事先设定减小该辉度差的那种校正量,就可以有效防止辉度差的发生。
再次返回图9,校正部150,对所输入的信号,加上在校正量选择部140中选择出的校正量(步骤S7)。校正后的信号部分,通过供给部160被供给至电光装置(步骤S8)。即,电光装置进行利用校正后的信号部分的显示。在通过校正后的信号部分中,图12所示的那种辉度差得以减小。因而,在电光装置中,能防止因辉度差而产生的显示不均匀,并且能防止因顺序的变更而产生的闪烁等。
如同上面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通过校正信号部分以减小电光装置中的辉度差,就可以防止显示不均匀及闪烁等的发生。从而,能够使之显示高品质的图像。
<电子设备>
下面,对于将作为所述电光装置的液晶装置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的情形,进行说明。这里,图13是表示投影机结构例的俯视图。在下面,对于将该液晶装置作为光阀来使用的投影机,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在投影机1100内部,设置由卤素灯等白色光源构成的灯单元1102。从该灯单元1102射出的投射光,通过配置于光导1104内的4片镜体1106及2片分色镜1108被分离成RGB的3原色,入射到作为与各原色相对应的光阀的液晶面板1110R、1110B及1110G上。
液晶面板1110R、1110B及1110G的结构和所述液晶装置相同,是由从图像信号处理电路供给的R、G、B原色信号分别进行驱动的。而且,由这些液晶面板调制后的光,从3个方向入射分色棱镜1112。在该分色棱镜1112上,R及B的光折射90度,另一方面,G的光直行。从而,合成各色的图像,其结果为经由投射透镜1114,向屏幕等投影彩色图像。
在此,注意由各液晶面板1110R、1110B及1110G得到的显示影像,得知需要将由液晶面板1110G得到的显示影像相对由液晶面板1110R、1110B得到的显示影像进行左右反转。
还有,在液晶面板1110R、1110B及1110G上,由于通过分色镜1108,入射与R、G、B各原色对应的光,因而不需要设置滤色器。
还有,除了参照图13所说明的电子设备之外,还能列举出移动式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液晶电视、可视寻像式、监视直视式的磁带记录机、汽车导航装置、寻呼机、电子记事本、台式电子计算机、文字处理机、工作站、电视电话、POS终端及具备触摸面板的装置等。而且,不言而喻,本发明可以使用于这些各种电子设备中。
另外,本发明除所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液晶装置之外,还可以用于反射型液晶装置(LCOS)、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电场发射型显示器(FED、SED)、有机EL显示器、数字微镜器件(DMD)及电泳装置等中。
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方式,而可以在不违反从权利要求及说明书总体领会的发明要旨或构思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并且伴随那种变更的驱动装置与驱动方法以及电光装置与电子设备也全都被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光装置的驱动装置,通过校正表示应在显示区域显示的图像的原图像信号,将该校正后的原图像信号供给至具有所述显示区域的电光装置的多条数据线,对所述电光装置进行驱动,其特征为,
包括:
将所述原图像信号分割为与以预定条数的所述数据线为1组的数据线组相对应的信号部分、并将所述信号部分进行输出的输出单元;
将所述信号部分依次分配至形成所述数据线组的所述数据线中的各条的分配单元;
变更将所述信号部分分配至形成所述数据线组的所述数据线中的各条的顺序的变更单元;
对所述信号部分校正灰度,以减小对应于所述顺序而产生的所述显示区域中的辉度差的校正单元;和
将校正后的信号部分、按所述顺序供给至所述数据线中的各条的供给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光装置的驱动装置,其特征为,
所述变更单元,通过将选择所述顺序的选择信号供给至所述分配单元,对所述分配单元进行控制,以变更所述顺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光装置的驱动装置,其特征为,
所述校正单元,根据对应于所述顺序而设定的校正量,对所述信号部分的灰度进行校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光装置的驱动装置,其特征为,
所述校正单元,具有对应所述顺序选择所述校正量的校正量选择单元,根据所述选择的校正量,对所述信号部分的灰度进行校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光装置的驱动装置,其特征为,
所述变更单元变更所述顺序,以减小对应于所述顺序而产生的所述显示区域中的辉度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光装置的驱动装置,其特征为,
所述变更单元根据预定的变更规则,变更所述顺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光装置的驱动装置,其特征为,
所述变更单元每隔预定期间,变更所述顺序。
8.一种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通过校正表示应在显示区域显示的图像的原图像信号,将该校正后的原图像信号供给至具有所述显示区域的电光装置的多条数据线,对所述电光装置进行驱动,其特征为,
包括:
将所述原图像信号分割为与以预定条数的所述数据线为1组的数据线组相对应的信号部分、并将所述信号部分进行输出的输出步骤;
将所述信号部分依次分配至形成所述数据线组的所述数据线中的各条的分配步骤;
变更将所述信号部分分配至形成所述数据线组的所述数据线中的各条的顺序的变更步骤;
对所述信号部分校正灰度,以减小对应于所述顺序而产生的所述显示区域中的辉度差的校正步骤;和
将校正后的信号部分、按所述顺序供给至所述数据线中的各条的供给步骤。
9.一种电光装置,其特征为,
具备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的驱动装置。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为,
具备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91961A JP5638181B2 (ja) | 2007-11-09 | 2007-11-09 | 駆動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291961/2007 | 2007-11-0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30851A CN101430851A (zh) | 2009-05-13 |
CN101430851B true CN101430851B (zh) | 2013-03-27 |
Family
ID=40623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7287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0851B (zh) | 2007-11-09 | 2008-11-05 | 驱动装置、方法以及电光装置、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84656B2 (zh) |
JP (1) | JP5638181B2 (zh) |
KR (1) | KR101514843B1 (zh) |
CN (1) | CN10143085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281888A (ja) * | 2009-06-02 | 2010-12-16 | Seiko Epson Corp | 集積回路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US9251741B2 (en) | 2010-04-14 | 2016-02-02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
JP5552954B2 (ja) | 2010-08-11 | 2014-07-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5664034B2 (ja) | 2010-09-03 | 2015-02-0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US9310916B2 (en) | 2011-01-14 | 2016-04-12 | Apple Inc. | Display to touch crosstalk compensation |
JP6182914B2 (ja) * | 2013-03-13 | 2017-08-2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2015079173A (ja) * | 2013-10-18 | 2015-04-2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KR102315421B1 (ko) | 2015-03-30 | 2021-10-2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디멀티플렉서 및 이를 포함한 표시장치 |
JP2017167426A (ja) * | 2016-03-17 | 2017-09-2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6812760B2 (ja) * | 2016-11-15 | 2021-01-1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 |
CN113168803B (zh) * | 2019-11-05 | 2022-12-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和显示设备 |
EP4123427A4 (en) * | 2020-03-20 | 2023-02-01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045967A (ja) * | 2002-07-15 | 2004-02-12 | Seiko Epson Corp | 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回路、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 |
JP2005043418A (ja) * | 2003-07-22 | 2005-02-17 | Seiko Epson Corp |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
CN1719500A (zh) * | 2004-07-09 | 2006-01-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电光装置及其信号处理电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914663A (zh) * | 2004-02-02 | 2007-02-1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图像信号的校正方法、校正电路、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91270A (ja) * | 2001-07-09 | 2003-03-28 | Seiko Epson Corp | 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画像処理回路、電子機器、および補正データ生成方法 |
JP4191931B2 (ja) | 2001-09-04 | 2008-12-03 | 東芝松下ディスプレイ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JP2003295846A (ja) * | 2003-04-21 | 2003-10-15 | Seiko Epson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JP4036142B2 (ja) * | 2003-05-28 | 2008-01-2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3882795B2 (ja) * | 2003-07-22 | 2007-02-2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2005156962A (ja) * | 2003-11-26 | 2005-06-16 | Seiko Epson Corp |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2006030529A (ja) * | 2004-07-15 | 2006-02-02 | Seiko Epson Corp | 電気光学装置用駆動回路及び電気光学装置用駆動方法、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4152420B2 (ja) * | 2004-07-21 | 2008-09-1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駆動制御回路 |
JP2006119581A (ja) * | 2004-09-24 | 2006-05-11 |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
JP2007003967A (ja) * | 2005-06-27 | 2007-01-11 | Sharp Corp | 表示装置 |
-
2007
- 2007-11-09 JP JP2007291961A patent/JP563818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10-27 KR KR1020080105138A patent/KR10151484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11-05 CN CN2008101728788A patent/CN10143085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1-06 US US12/266,333 patent/US838465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045967A (ja) * | 2002-07-15 | 2004-02-12 | Seiko Epson Corp | 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回路、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 |
JP2005043418A (ja) * | 2003-07-22 | 2005-02-17 | Seiko Epson Corp |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
CN1914663A (zh) * | 2004-02-02 | 2007-02-1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图像信号的校正方法、校正电路、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719500A (zh) * | 2004-07-09 | 2006-01-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电光装置及其信号处理电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9116247A (ja) | 2009-05-28 |
CN101430851A (zh) | 2009-05-13 |
KR101514843B1 (ko) | 2015-04-23 |
US20090122035A1 (en) | 2009-05-14 |
US8384656B2 (en) | 2013-02-26 |
KR20090048321A (ko) | 2009-05-13 |
JP5638181B2 (ja) | 2014-1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30851B (zh) | 驱动装置、方法以及电光装置、电子设备 | |
CN101482664B (zh) | 电光装置、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电子设备 | |
JP4306748B2 (ja) |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 |
CN101739935B (zh) |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 |
TW201517006A (zh) | 光電裝置、光電裝置之驅動方法及電子機器 | |
CN101630476A (zh) | 电光学装置的驱动装置及方法、电光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 |
JP5266725B2 (ja) | 駆動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US10437124B2 (en) | Electro-optical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ounting structure | |
JP4957190B2 (ja)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JP2010224219A (ja) | 駆動回路及び駆動方法、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CN100395813C (zh) | 电光装置的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0401366C (zh) | 电光装置的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 |
JP2010026085A (ja) | 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JP5434090B2 (ja) | 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JP2012238031A (ja) |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電子機器 | |
US20160063930A1 (en) |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JP5540469B2 (ja) | 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JP2010026201A (ja) | 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JP2009198765A (ja)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電気光学装置用駆動回路並びに電子機器 | |
JP2009198860A (ja)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 |
JP2009192893A (ja)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電気光学装置用駆動回路並びに電子機器 | |
JP2010224220A (ja) | 駆動回路及び駆動方法、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