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5913B - 一种分离架构下建立会话连接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离架构下建立会话连接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25913B CN101425913B CN200710165541XA CN200710165541A CN101425913B CN 101425913 B CN101425913 B CN 101425913B CN 200710165541X A CN200710165541X A CN 200710165541XA CN 200710165541 A CN200710165541 A CN 200710165541A CN 101425913 B CN101425913 B CN 1014259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d points
- mixer end
- indication
- increase
- mix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离架构下建立会话连接的方法,包括:媒体控制器在需要建立会话连接时,指示媒体处理器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根据会话类型确定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指示所述媒体处理器增加用户端点,指示所述用户端点和所述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以及该混音器端点的标识,通知所述媒体处理器建立会话连接,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分离架构下进行会话连接时,不利于会议资源预留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同时公开了一种分离架构下建立会话连接的系统及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分离架构下建立会话连接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上会议成为目前比较流行的会议方式。由于网上会议的便捷,快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
所谓分离架构是指媒体控制器(Media Controller,MC)和媒体处理器(Media Processor,MP)两个逻辑部件在物理上分离的一种架构。
如图1所示,分离架构示意图中,MP和MC之间通过H.248协议进行操作。在分离架构下,MP是一个纯粹的媒体处理器,其上是没有业务的概念的;与业务相关的控制操作都由MC实现,MC将业务的实现转换为对媒体的具体操作,并且下发给MP,由MP来实现媒体面操作。
目前的电信业务,在实现会议业务的时候,MC接受会议应用服务器(AS)关于会议业务的指示,MC将这些关于会议的指示命令下发给MP,由MP进行会议的媒体操作。
在MC需要建立会议连接时,会指示MP增加一个用户端点,随着用户数的增加,MC会不断要求MP增加用户端点;MP则判断是否要增加混音器(Mix),当用户端点小于3个(不包括3个),MP会认为是普通呼叫;当用户端点大于3个,MP会认为是会议,则增加一个Mix然后将各用户端点与Mix进行集中式联网,形成会议。
但是这种方式存在建立会话的时候,由于MP并不知道该会话是普通呼叫还是会议,如果是会议,则MP在建立前两个用户端点时会认为是普通呼叫,从而不利于预留会议资源。
综上所述,目前在分离架构下进行会话连接时,不利于会议资源的预留。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分离架构下建立会话连接的方法、系统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分离架构下进行会话连接时,不利于会议资源预留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架构下建立会话连接的方法包括:
媒体控制器在需要建立会话连接时,指示媒体处理器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根据会话类型确定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指示所述媒体处理器增加用户端点,指示所述用户端点和所述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以及该混音器端点的标识,通知所述媒体处理器建立会话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架构下建立会话连接的系统包括:
媒体控制器,用于在需要建立会话连接时,指示媒体处理器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根据会话类型确定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指示所述媒体处理器增加用户端点,指示所述用户端点和所述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以及该混音器端点的标识,通知所述媒体处理器建立会话连接;
所述媒体处理器,用于根据收到的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的指示,增加混音器端点,根据收到的增加用户端点的指示,增加用户端点,并根据收到的指示中的所述拓扑描述符,建立所述用户端点与所述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媒体控制器包括:
第一指示模块,用于在需要建立会话连接时,指示媒体处理器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
第二指示模块,用于指示所述媒体处理器增加用户端点,根据会话类型确定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向所述媒体处理器指示所述用户端点和所述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以及该混音器端点的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架构下建立会话连接的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来自媒体控制器的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的指示,增加混音器端点;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来自媒体控制器的增加用户端点的指示, 增加用户端点,并根据收到的来自所述媒体控制器指示中的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以及该混音器端点的标识,建立所述用户端点与所述标识对应的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连接,其中所述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是媒体控制器根据会话类型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媒体控制器在需要建立会话连接时,指示媒体处理器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根据会话类型确定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指示所述媒体处理器增加用户端点,指示所述用户端点和所述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以及该混音器端点的标识,通知所述媒体处理器建立会话连接,从而在会话建立时,能够及时预留会议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分离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分离架构下建立会话连接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媒体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媒体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分离架构下建立会话连接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分离架构下循环增加用户端点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SideBar会议中的音频流连接模型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SideBar会议中的视频流连接模型示意图;
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SideBar会议的第一种模型示意图;
图6D为本发明实施例SideBar会议的第二种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媒体控制器指示媒体处理器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并且将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向媒体处理器发送,通知媒体处理器建立会话连接,使得媒体处理器在建立会话连接时就能够增加Mix端点,从而能够及时对会议资源进行预留。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分离架构下建立会话连接的系统包括:媒体控制器10和媒体处理器20。
媒体控制器10,与媒体处理器20连接,用于在需要建立会话连接时,指示媒体处理器20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根据会话类型,指示媒体处理器20增加用户端点,向媒体处理器20指示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关系。
媒体控制器10还可以将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关系置于增加用户端点的指示中。
媒体处理器20,与媒体控制器10连接,用于收到来自媒体控制器10的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的指示后,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收到来自媒体控制器10的增加用户端点的指示后,增加用户端点,根据收到来自媒体控制器10的指示中的拓扑关系,建立用户端点与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在建立会话连接时,媒体控制器10就会指示媒体处理器20增加混音器端点,也就是说媒体处理器20不需要在增加到第三个用户端点时才增加Mix,即将普通呼叫和会议合并,都通过混音器端点进行传输,从而能够对会议进行特殊处理,满足不同会议的需求。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媒体控制器的结构包括:第一指示模块100和第二指示模块110。
第一指示模块100,与第二指示模块110连接,用于在需要建立会话连接时,指示媒体处理器20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
其中,增加混音器端点的数量,可以根据会话连接的需要进行设定,或者进行预先的设定。
第二指示模块110,与第一指示模块100连接,用于根据会话类型,指示媒体处理器20增加用户端点,向媒体处理器20指示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关系。
其中,第二指示模块1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处理模块1100和发送模块 1110。
处理模块1100,用于根据会话类型,确定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
发送模块1110,用于指示媒体处理器20增加用户端点,并向媒体处理器20指示处理模块1100确定的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以及混音器端点的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100可以根据会议需要指示媒体处理器20增加的用户端点的数量,并分配给每个用户端点一个对应的标识;并且根据会议需要确定每个用户端点与混音器端点之间连接的拓扑描述符,拓扑描述符对应的拓扑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下列结构中的一种或几种:
双向结构、单向结构、孤立结构等等。
处理模块1100还可以每次只指示媒体处理器20增加一个用户端点,并根据会议中用户数的增加,不断指示媒体处理器20增加用户端点。
由于混音器端点会跟一个以上的用户端点进行连接,并且与每个用户端点连接的方式不同,所以每增加一个用户端点都需要携带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
其中,媒体控制器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添加模块120。
添加模块120,与第一指示模块100连接,用于在第一指示模块100的指示中分配并添加每一混音器端点的标识以及每一混音器端点对应的数据流类型。
进一步的,分配的混音器端点的标识需要与现有的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Multiple,TDM)端点、IP端点、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端点命名规则不同,以避免发生冲突。
数据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数据流中的一种或几种:
音频流、视频流等等。
其中,媒体控制器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指示模块130。
第三指示模块130,与第一指示模块100与添加模块120连接,用于若第一指示模块100指示媒体处理器20增加至少两个混音器端点,并且混音器端点之间需要连接,则在媒体处理器20增加至少两个混音器端点之后,建立会话连接之前,将有连接的每一混音器端点的标识,以及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向媒体处理器发送。
进一步的,由于会话需要有可能要求混音器端点之间进行连接,比如:在SideBar会议中,需要区分主会场和分会场,这时就需要在主会场增加一个混音器端点,在分会场增加一个混音器端点,并且两个混音器端点之间有连接,这时就需要指示媒体处理器20去建立对应的会话连接。
其中,媒体控制器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存储模块140。
存储模块140,与第二指示模块110连接,用于在收到来自媒体处理器20的携带混音器端点的标识的指示响应消息后,建立并保存混音器端点与标识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的,如果会议连接中只需要增加一个混音器端点,则媒体控制器10可以不为混音器端点分配标识,由媒体处理器20为混音器端点分配标识;当然媒体控制器10也可以为混音器端点分配一个标识。
如果会议连接中只增加至少两个混音器端点,则必须由媒体控制器10进行分配,因为如果由媒体处理器20进行分配,则媒体控制器10不知道哪个标识与哪个混音器端点相对应,从而造成媒体控制器10和媒体处理器20之间不统一,无法完成会话连接。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媒体处理器的结构包括:第一接收模块200和第二接收模块210。
第一接收模块200,与第二接收模块210连接,用于根据收到的来自媒体控制器10的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的指示,增加混音器端点。
增加的混音器端点的数量由指示中要求的数量决定。
其中,第一接收模块2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建立模块2000和分配 模块2010。
第一建立模块2000,用于收到来自媒体控制器的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的指示后,根据该指示中的混音器端点对应的数据流类型,增加支持该数据流类型的混音器端点。
分配模块2010,用于将该指示中的标识作为增加的混音器端点的标识。
第二接收模块210,与第一接收模块200连接,用于根据收到的来自媒体控制器10的增加用户端点的指示,增加用户端点,并根据收到的来自媒体控制器10的指示中的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关系,建立该用户端点与该述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连接。
其中,第二接收模块2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增加模块2100和第二建立模块2110。
增加模块2100,用于根据收到的来自媒体控制器10的增加用户端点的消息,增加用户端点。
第二建立模块2110,用于根据收到的来自媒体控制器10的指示中的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建立增加模块2100增加的用户端点与标识所对应的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连接。
其中,媒体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建立模块220。
第三建立模块220,与第一接收模块200连接,用于根据收到的来自媒体控制器20的每一混音器端点的标识,以及需要连接的两个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确定对应的每一混音器端点,并建立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连接。
其中,媒体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响应模块230。
响应模块230,与第一接收模块200连接,用于若第一接收模块200收到的指示中没有携带混音器端点的标识,则为增加模块2100增加的混音器端点分配一个标识,并向媒体控制器10返回携带该标识的指示响应消息。
如图5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分离架构下建立会话连接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500、媒体控制器在需要建立会话连接时,指示媒体处理器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
其中,步骤a5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媒体控制器在需要建立会话连接时,为每一个混音器端点分配对应的标识,并在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的指示中携带每一混音器端点的标识以及每一混音器端点对应的数据流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音频流、视频流等等。
根据会话的需要选择每一混音器端点需要支持什么样的数据流,有可能一个混音器端点只支持一种数据流,也有可能一个混音器端点支持多种数据流。
步骤a501、媒体控制器指示媒体处理器增加用户端点,向媒体处理器指示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关系,通知该媒体处理器建立会话连接。
媒体控制器还可以将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关系置于增加用户端点的指示中。
其中,步骤a50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媒体控制器在媒体处理器增加混音器端点后,根据会话类型,确定需要用户端点的数量,以及每一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指示媒体处理器增加确定数目的用户端点,向媒体处理器指示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以及该混音器端点的标识。
当然,媒体控制器可以指示媒体处理器只增加一个用户端点,并循环指示媒体处理器增加用户端点,也可以指示媒体处理器增加多个用户端点。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媒体控制器还可以在会话建立后继续让媒体处理器增加用户端点。
其中,在步骤a500和步骤a501之间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媒体处理器根据收到的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的指示,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
在本实施例中,媒体处理器根据收到的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的指示,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媒体处理器收到的来自媒体控制器的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的指示后,根据该指示中的混音器端点对应的数据流类型,增加支持该数据流类型的混音器端点;
将该指示中的标识作为增加的混音器端点的标识。
比如:增加了一个支持语音流的混音器端点,并且指示中语音流对应的标识为Mix1,则将Mix1作为该混音器端点的标识。
其中,步骤a501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媒体处理器根据收到的增加用户端点的指示后,增加用户端点,并根据收到的指示中的拓扑关系建立用户端点与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媒体处理器根据收到的增加用户端点的指示后,增加用户端点,并根据收到的指示中的拓扑关系建立用户端点与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连接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媒体处理器在收到来自媒体控制器的增加用户端点的指示后,根据指示中的数量,增加相应数量的用户端点;
根据收到的指示中的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建立增加的用户端点与标识所对应的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连接。
如果一次需要增加多个用户端点,则媒体控制器需要向媒体处理器发送分配的用户端点的标识,媒体处理器根据收到的用户端点的标识进行区分,并增加表示对应的用户端点;当然,如果一次增加一个用户端点,则用户端点的标识可以由媒体控制器进行分配,也可以由媒体处理器进行分配。
假设需要增加两个用户端点T1和T2,Mix1与两个用户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对应的拓扑结构为单向结构,则媒体处理器先增加两个用户端点,并分别将T1和T2分配给两个用户端点。根据Mix1找到对应的混音器端点,将该混音器端点与T1和T2之间的拓扑结构设置为单向结构,从而完成会话建立。
其中,如果媒体控制器指示媒体处理器增加至少两个混音器端点,并且混音器端点之间需要连接,则步骤a501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媒体控制器将需要连接的每一混音器端点的标识,以及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向媒体处理器发送。
媒体控制器可以将上述信息置于H.248协议的可以携带承载信息的消息中,向媒体处理器发送,比如:添加(ADD)消息,修改(MODIFY)消息,移动(MOVE)消息等等。
则媒体处理器建立了每个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连接后,还需要根据每一混音器端点的标识,确定对应的每一混音器端点,根据混音器端点的拓扑描述符,建立确定的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连接。
其中,如果步骤a500中,媒体控制器指示媒体处理器增加一个混音器端点,并且在指示中没有携带混音器端点的标识,则步骤a500之后,步骤a501之前还可以包括:
媒体处理器为增加的混音器端点分配一个标识,并向媒体控制器返回携带该标识的指示响应消息;
则媒体控制器收到该指示响应消息后,建立并保存混音器端点与该标识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的,媒体处理器可以采用国际通信联盟传输组织(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 Union-Transmission,ITU-T)Q.1950中定义的传送特征包(Bearer characteristics package)的方式来为混音器端点分配标识,比如通过扩展承载网络属性(BNC)的特征值来实现,如下表所示:
BNC特征值(Characteristics value) | Q.765.5二进制编码(binary encoding) | 文本编码(Text encoding) |
Mixer | 0x01FF | Mix |
在本实施例中,媒体控制器和媒体处理器之间采用H.248协议进行交互。
媒体控制器可以将指示置于H.248协议的可以携带承载信息的消息中,向 媒体处理器发送,比如:添加(ADD)消息,修改(MODIFY)消息,移动(MOVE)消息等等;媒体处理器在收到指示消息后,都需要向媒体控制器返回一个指示响应消息,如果是Add Request消息,则媒体处理器向媒体控制器返回一个添加响应消息(Add Resp)。
如图5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分离架构下循环增加用户端点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b500、媒体控制器在需要建立会话连接时,将增加一个混音器端点的指令置于添加消息中,向媒体处理器发送。
其中,媒体控制器还可以通知媒体处理器增加多个混音器端点。
步骤b501、媒体处理器根据该添加消息,增加一个混音器端点,并向媒体控制器返回添加响应消息。
步骤b502、媒体控制器根据会话类型,确定需要增加的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并将确定的拓扑描述符以及增加用户端点的指令置于添加消息中,向媒体处理器发送。
步骤b503、媒体处理器根据该添加消息,增加一个用户端点,并根据添加消息中的拓扑描述符建立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连接,并向媒体控制器返回添加响应消息。
继续重复步骤b502和步骤b503,直到增加了所有的用户端点,并全部与混音器端点建立连接后,会话建立结束。
如图6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SideBar会议中的音频流连接模型示意图中,T1,T2,T3,T4和T5为不同的用户端点,其中T1到T3在大会场中,T4和T5在小会场中,并且小会场的用户能够听到大会场用户的语音,但是大会场的用户无法听到小会场用户的语音,这就要求两个混音器端点之间采用单向结构连接,而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采用双向结构。
如图6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SideBar会议中的视频流连接模型示意图中,主持会议的用户T1需要让每个参加会议的用户看到自己的图像,但是不需要 看到参加会议的其他用户的图像,这就要求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采用单向结构。
在实现过程中,需要将图6A和图6B合并使用,具体实现过程参见图6C。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混音器端点都可以放到同一个上下文中,这样,可以将图6A和图6B在同一个SideBar中进行,也就是说要求音频流进行SideBar会议,视频流进行非SideBar会议;根据需要本发明实施例完全可以实现音频流进行非SideBar会议,视频流进行SideBar会议的情况。
如图6D所示,本发明实施例SideBar会议的第二种模型示意图中,由于混音器端点可以支持多个不同类型的数据流,所以可以让图6A中的音频混音器端点Mix1既进行音频流传输,同时又进行视频流传输,从而能够节省资源,当然,也可以让图6A中的音频混音器端点Mix2端点既进行音频流传输,同时又进行视频流传输。
从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媒体控制器在需要建立会话连接时,指示媒体处理器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指示所述媒体处理器增加用户端点,指示所述用户端点和所述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关系,通知所述媒体处理器建立会话连接,从而在会话建立时,能够及时预留一部分会话资源,并且媒体控制器知道媒体处理器增加的Mix端点,所以媒体控制器可以将共享属性发送给Mix端点,减轻了网络负担以及信息量,由于SideBar会议能够通过Mix端点实现,从而只需要建立一个上下文即可,这样就能够实现音频流和视频流不一致的情况。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8)
1.一种分离架构下建立会话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媒体控制器在需要建立会话连接时,指示媒体处理器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根据会话类型确定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指示所述媒体处理器增加用户端点,指示所述用户端点和所述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以及该混音器端点的标识,通知所述媒体处理器建立会话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媒体处理器根据收到的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的指示,增加混音器端点;根据收到的增加用户端点的指示,增加用户端点,并根据收到的指示中的所述拓扑描述符,建立所述用户端点与所述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的指示中携带有每一混音器端点的标识以及每一混音器端点对应的数据流类型,则所述媒体处理器根据收到的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的指示,增加混音器端点包括:
所述媒体处理器根据收到的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的指示,增加支持对应数据流类型的混音器端点,并将所述标识作为增加的混音器端点的标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处理器根据收到的增加用户端点的指示,增加用户端点,并根据收到的指示中的所述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所述拓扑描述符,建立所述增加的用户端点与所述标识所对应的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媒体控制器指示所述媒体处理器增加至少两个混音器端点,并且混音器端点之间需要连接,则所述媒体处理器增加至少两个混音器端点之后,建立拓扑连接之前还包括:
所述媒体控制器将需要连接的每一混音器端点的标识,以及所述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向所述媒体处理器发送;
则所述媒体处理器根据每一混音器端点的标识,确定对应的每一混音器端 点,根据所述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建立确定的所述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媒体控制器指示所述媒体处理器增加一个混音器端点,并且所述指示中没有携带混音器端点的标识,则所述媒体处理器增加混音器端点之后,增加用户端点之前还包括:
所述媒体处理器为增加的混音器端点分配一个标识,并向所述媒体控制器返回携带所述标识的指示响应消息;
则所述媒体控制器收到所述指示响应消息后,建立并保存所述混音器端点与所述指示响应消息中标识的对应关系。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控制器和所述媒体处理器之间采用H.248协议进行交互。
8.一种分离架构下建立会话连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媒体控制器,用于在需要建立会话连接时,指示媒体处理器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根据会话类型确定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指示所述媒体处理器增加用户端点,指示所述用户端点和所述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以及该混音器端点的标识,通知所述媒体处理器建立会话连接;
所述媒体处理器,用于根据收到的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的指示,增加混音器端点,根据收到的增加用户端点的指示,增加用户端点,并根据收到的指示中的所述拓扑描述符,建立所述用户端点与所述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处理器:
在收到的所述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的指示中携带有每一混音器端点的标识以及每一混音器端点对应的数据流类型时,根据收到的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的指示,增加支持对应数据流类型的混音器端点,并将所述标识作为增加的混音器端点的标识。
10.一种媒体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媒体控制器包括:
第一指示模块,用于在需要建立会话连接时,指示媒体处理器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
第二指示模块,用于根据会话类型确定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指示所述媒体处理器增加用户端点,向所述媒体处理器指示所述用户端点和所述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以及该混音器端点的标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媒体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控制器还包括:
添加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指示模块的所述指示中添加每一混音器端点的标识以及每一混音器端点对应的数据流类型。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媒体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控制器还包括:
第三指示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指示模块指示所述媒体处理器增加至少两个混音器端点,并且混音器端点之间需要连接,则在所述媒体处理器增加至少两个混音器端点之后,建立拓扑连接之前,将需要连接的每一混音器端点的标识,以及所述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向所述媒体处理器发送。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媒体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控制器还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在收到来自所述媒体处理器的携带混音器端点的标识的指示响应消息后,建立并保存所述混音器端点与所述标识的对应关系。
14.一种分离架构下建立会话连接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来自媒体控制器的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的指示,增加混音器端点;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来自媒体控制器的增加用户端点的指示,增加用户端点,并根据收到的来自所述媒体控制器指示中的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以及该混音器端点的标识,建立所述用户端点与所述标识对应的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连接,其中所述用户端点和混音器端点之间的 拓扑描述符是媒体控制器根据会话类型确定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收到增加至少一个混音器端点的指示后,根据所述指示中的混音器端点对应的数据流类型,增加支持该数据流类型的混音器端点;
分配模块,用于将所述指示中的标识作为增加的混音器端点的标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模块包括:
增加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来自媒体控制器的增加用户端点的消息,增加用户端点;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来自所述媒体控制器的指示中的拓扑描述符,建立增加的所述用户端点与所述标识所对应的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三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来自所述媒体控制器的每一混音器端点的标识,以及所述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描述符,确定对应的每一混音器端点,并建立所述混音器端点之间的拓扑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响应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建立模块收到的所述指示中没有携带混音器端点的标识,则为增加的所述混音器端点分配一个标识,并向所述媒体控制器返回携带所述标识的指示响应消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65541XA CN101425913B (zh) | 2007-11-02 | 2007-11-02 | 一种分离架构下建立会话连接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PCT/CN2008/072811 WO2009059520A1 (fr) | 2007-11-02 | 2008-10-24 | Procédé, système et dispositif d'établissement de connexion de session sous structure de séparatio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65541XA CN101425913B (zh) | 2007-11-02 | 2007-11-02 | 一种分离架构下建立会话连接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25913A CN101425913A (zh) | 2009-05-06 |
CN101425913B true CN101425913B (zh) | 2011-02-02 |
Family
ID=40616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6554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25913B (zh) | 2007-11-02 | 2007-11-02 | 一种分离架构下建立会话连接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425913B (zh) |
WO (1) | WO2009059520A1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04535A (zh) * | 2003-01-27 | 2005-04-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在控制与承载分离的网络中实现网络会议的方法 |
CN101052073A (zh) * | 2006-04-06 | 2007-10-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创建多方会议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0079C (zh) * | 2002-03-29 | 2005-02-16 |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 基于软交换的视频会议系统多点控制器 |
US8270585B2 (en) * | 2003-11-04 | 2012-09-18 | Stmicroelectronic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endpoint participating in and managing multipoint audio conferencing in a packet network |
-
2007
- 2007-11-02 CN CN200710165541XA patent/CN10142591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10-24 WO PCT/CN2008/072811 patent/WO200905952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04535A (zh) * | 2003-01-27 | 2005-04-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在控制与承载分离的网络中实现网络会议的方法 |
CN101052073A (zh) * | 2006-04-06 | 2007-10-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创建多方会议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25913A (zh) | 2009-05-06 |
WO2009059520A1 (fr) | 2009-05-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018360A (en) | Method of switching a call to a multipoint conference call in a H.323 communication compliant environment | |
US5563882A (en) | Process for converting a point-to-point multimedia call to a bridged multimedia call | |
EP1446908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based media communication | |
CA2150150C (en) | Seamless multimedia conferencing system using an enhanced multipoint control unit | |
CA2179834C (en) | Dynamic insertion and removal of multi-media call-handling resources into/ from video calls to provide calling features | |
JP3363424B2 (ja) | 分散マルチポイント会議システム、方法、チップ及び記憶媒体 | |
CN101160790B (zh) | 一种多方通信业务的连接建立方法、系统及连接控制单元 | |
US9743043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content in videoconferencing | |
CN101217389B (zh) | 音频会议桥接级联实现方法及音频会议桥接级联系统 | |
CN103414868B (zh) | 一种基于h323协议的视频会议单会议终端数扩容方法 | |
JPH09162837A (ja) | 圧縮方式を動的に変更する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2006451A (zh) | 在级联会议中实现多画面的方法、系统及mcu | |
CN101425913B (zh) | 一种分离架构下建立会话连接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01163023A (zh) | 一种媒体服务器资源分配处理的方法 | |
JP3748952B2 (ja) | 多地点接続ネットワークの構築方法及び多地点接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
JP2005260384A (ja) | テレビ会議システム | |
CN101262359B (zh) | 纯isdn网络中多点会议系统的会议速率匹配方法 | |
JP3607402B2 (ja) | マルチメディア通信サービス制御装置 | |
KR100216514B1 (ko) | 개방형 통신망에서 영상 회의 서비스 객체의 동적인 생성과 생명주기 관리 방법 | |
JPH0496543A (ja) | マルチメディアサービスシステム | |
JP3515252B2 (ja) | 圧縮方式を動的に変更する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1364935B (zh) | 媒体资源控制、处理装置、会话录制方法及系统 | |
KR20020025312A (ko) | 소규모 화상 회의를 연결하는 대규모 화상 회의 시스템구축 방법 | |
Feng et al. | Bifurcated-M routing for multi-point videoconferencing | |
Lobo et al. | Enhancing B-ISDN signaling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multimedia servic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