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409894B -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参数的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参数的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9894B
CN101409894B CN2008101823072A CN200810182307A CN101409894B CN 101409894 B CN101409894 B CN 101409894B CN 2008101823072 A CN2008101823072 A CN 2008101823072A CN 200810182307 A CN200810182307 A CN 200810182307A CN 101409894 B CN101409894 B CN 1014098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row
pusch
msubsup
msub
shared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823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09894A (zh
Inventor
许进
戴博
徐俊
郁光辉
左志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18230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098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09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9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09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98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当上行共享信道数据与上行控制信息需要同时在子帧i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中传输时,用户终端获得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发射功率PPUSCH(init)、和子帧i中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发射功率PPUSCH(i);用户终端根据PPUSCH(init)和PPUSCH(i)的对比关系、以及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时的传输块大小和带宽,确定子帧i中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后的符号数量;用户终端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后的符号数量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并在子帧i的PUSCH中将编码后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给基站。

Description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参数的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参数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上行物理信道主要有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等信道组成,PUCCH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其中,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上行反馈的ACK(Acknowledge,正确应答)/NACK(Non-Acknowledge,错误应答)、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RI(Rank Indicator,秩指示信息)、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等信息。PUSCH可以只传输上行共享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UL-SCH)数据,也可以只传输上行控制信息,或者,同时传输上行共享信道数据和上行控制信息。
小区内的所有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简称UE)需要对每一子帧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发射功率进行功率设置。在上行闭环功率控制的调整过程中,具体到某一子帧i而言,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发射功率(以dBm(毫瓦分贝)为单位)的设置公式(或称为功控公式,以下称为公式1)为:
PPUSCH(i)=min{PMAX,10·log10(MPUSCH(i))+PO_PUSCH(j)+α·PL+ΔTF(i)+f(i)}。
其中:
PMAX表示发射功率上限。
MPUSCH(i)表示子帧i中用于传输PUSCH的带宽,也就是子帧i中用于传输PUSCH的资源块数量。
PO_PUSCH(j)表示目标基准功率,变量j的具体定义请参考LTE的相关标准文档。
α表示路损修正因子。
PL表示路径损耗。
ΔTF(i)被称为传输格式偏移参数;当KS=1.25时, Δ TF ( i ) = 10 · log 10 ( 2 MPR ( i ) · K S - 1 ) ; 当KS=0时,ΔTF(i)=0;KS是一个小区共有的参数,由高层的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配制;MPR(i)=TBS(i)/NRE(i),TBS(i)表示子帧i上传输块的大小;NRE(i)表示子帧i上资源单元的数量; N RE ( i ) = M PUSCH ( i ) · N sc RB · N symb PUSCH ;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23
表示子帧i中用于传输PUSCH的SC-FDMA(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符号数量;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24
表示一个资源块中包含的子载波(资源单元)数量,用于表示频域上一个资源块的大小。
f(i)表示子帧i的功率控制修正函数。
目前,当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共享信道数据同时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发送的时候,上行控制信息编码后的符号数量由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传输块大小和带宽(以子载波为单位表示)等信息确定。
ACK/NACK和RI在编码后的符号数QACK和QRI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QACK=Qm·Q′;QRI=Qm·Q′。
上述Qm是与调制方式有关的参数,当调制方式为QPSK(Quaternary PhaseShift Keying,四相相移键控)、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和64QAM时,其值分别为2、4、6。
Q′的值由以下公式确定: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25
其中:
O表示编码前的ACK/NACK或者RI原始信息比特的数量。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31
表示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带宽(以子载波为单位表示)。
N symb PUSCH = ( 2 · ( N symb UL - 1 ) - N SRS ) ;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33
表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SC-FDMA符号数量;当基站配置了在该子帧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简称SRS)时,NSRS=1,其他情况下NSRS=0。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34
是控制信息相对数据的功率偏移值。
C是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时的码块数目(一个传输块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码块),Kr是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时第r个码块所包含的比特数;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35
表示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传输块大小。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36
表示当前子帧(即子帧i)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带宽(以子载波为单位表示)。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37
表示向上取整运算。
CQI/PMI编码后的符号数QCQI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出:
QCQI=Qm·Q′。
上述Qm是与调制方式有关的参数,当调制方式为QPSK、16QAM和64QAM时,其值分别为2、4、6。
Q′的值由以下公式确定:
其中:
O是编码前CQI/PMI信息的长度,用比特为单位来表示。
L是对CQI/PMI比特添加的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长度(当O≤11时,L=0;其他情况下,L=8)。
表示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带宽(以子载波为单位表示)。
N symb PUSCH = ( 2 · ( N symb UL - 1 ) - N SRS ) ; 表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SC-FDMA符号数量;当基站配置了在该子帧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简称SRS)时,NSRS=1,其他情况下NSRS=0。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44
是控制信息相对数据的功率偏移值。
C是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时的码块数目(一个传输块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码块);Kr是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时第r个码块所包含的比特数;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45
表示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传输块大小。
Qmax是编码后的CQI/PMI信息在所述上行共享信道中允许占用的最大符号数 Q max = M sc PUSCH - current · N symb PUSCH - current - Q RI Q m .
当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数据与上行控制信息同时在子帧i的PUSCH中传输时,上行控制信息编码后的符号数量由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传输块大小和带宽(以子载波为单位表示)等信息确定;而由上述功控公式(即公式1)可知,PUSCH的发射功率是由子帧i中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带宽确定,这就使得子帧i中PUSCH的发射功率和PUSCH中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性能不匹配,这可能会造成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不能得到保证,进而引起系统的整体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共享信道数据同时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传输时,可以避免PUSCH的发射功率与PUSCH中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性能不匹配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参数的计算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上行共享信道数据与上行控制信息需要同时在子帧i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中传输时,用户终端获得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发射功率PPUSCH(init)、和子帧i中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发射功率PPUSCH(i);
用户终端根据PPUSCH(init)和PPUSCH(i)的对比关系、以及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时的传输块大小和带宽,确定子帧i中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后的符号数量;
用户终端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后的符号数量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并在子帧i的PUSCH中将编码后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给基站。
此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正确应答ACK、和/或错误应答NACK、和/或秩指示信息RI;
用户终端采用如下公式确定ACK、NACK编码后的符号数量QACK、RI编码后的符号数量QRI
QACK=Qm·Q′;QRI=Qm·Q′;
其中: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51
或: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52
或: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53
O为编码前的ACK或NACK或RI原始信息比特的数量。
此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正确应答ACK、和/或错误应答NACK、和/或秩指示信息RI;
用户终端采用如下公式确定ACK、NACK编码后的符号数量QACK、RI编码后的符号数量QRI
QACK=Qm·Q′;QRI=Qm·Q′;
其中: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61
或: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62
其中:
β PUSCH init = 10 P PUSCH ( init ) 20 ; β PUSCH current = 10 P PUSCH ( i ) 20 ;
β asf PUSCH = β PUSCH init β PUSCH current = 10 P PUSCH ( init ) - P PUSCH ( i ) 20 ;
O为编码前的ACK或NACK或RI原始信息比特的数量。
此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QI、和/或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用户终端采用如下公式确定CQI和PMI编码后的符号数量QCQI
QCQI=Qm·Q′;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71
或: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72
或: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73
O是编码前CQI或PMI原始信息比特的数量。
此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QI、和/或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用户终端采用如下公式确定CQI和PMI编码后的符号数量QCQI
QCQI=Qm·Q′;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74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75
β PUSCH init = 10 P PUSCH ( init ) 20 ; β PUSCH current = 10 P PUSCH ( i ) 20 ;
β asf PUSCH = β PUSCH init β PUSCH current = 10 P PUSCH ( init ) - P PUSCH ( i ) 20 ;
O是编码前CQI或PMI原始信息比特的数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参数的计算方法,当上行共享信道数据与上行控制信息需要同时在子帧i的PUSCH中传输时,用户终端根据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发射功率PPUSCH(init)和子帧i中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发射功率PPUSCH(i)的对比关系、以及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时的传输块大小和带宽,确定子帧i中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后的符号数量。
此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正确应答ACK、和/或错误应答NACK、和/或秩指示信息RI;
用户终端采用如下公式确定ACK、NACK编码后的符号数量QACK、RI编码后的符号数量QRI
QACK=Qm·Q′;QRI=Qm·Q′;
其中:
或: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83
或:
O为编码前的ACK或NACK或RI原始信息比特的数量。
此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正确应答ACK、和/或错误应答NACK、和/或秩指示信息RI;
用户终端采用如下公式确定ACK、NACK编码后的符号数量QACK、RI编码后的符号数量QRI
QACK=Qm·Q′;QRI=Qm·Q′;
其中: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92
或: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093
其中:
β PUSCH init = 10 P PUSCH ( init ) 20 ; β PUSCH current = 10 P PUSCH ( i ) 20 ;
β asf PUSCH = β PUSCH init β PUSCH current = 10 P PUSCH ( init ) - P PUSCH ( i ) 20 ;
O为编码前的ACK或NACK或RI原始信息比特的数量。
此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QI、和/或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用户终端采用如下公式确定CQI和PMI编码后的符号数量QCQI
QCQI=Qm·Q′;
或: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02
或: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03
O是编码前CQI或PMI原始信息比特的数量。
此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QI、和/或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用户终端采用如下公式确定CQI和PMI编码后的符号数量QCQI
QCQI=Qm·Q′;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04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05
β PUSCH init = 10 P PUSCH ( init ) 20 ; β PUSCH current = 10 P PUSCH ( i ) 20 ;
β asf PUSCH = β PUSCH init β PUSCH current = 10 P PUSCH ( init ) - P PUSCH ( i ) 20 ;
O是编码前CQI或PMI原始信息比特的数量。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方法,通过调整编码后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数量,克服了PUSCH的发射功率与PUSCH中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性能不匹配所导致的系统性能下降的问题,保证了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进而保证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当上行共享信道数据与上行控制信息同时在子帧i的PUSCH传输时,终端根据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发射功率、和子帧i中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发射功率值确定编码后上行控制信令的符号数。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1:当上行共享信道数据与上行控制信息需要同时在子帧i的PUSCH中传输时,UE计算获得初次传输(即在子帧init中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时的子帧init的PUSCH发射功率:PPUSCH(init)、和子帧i上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发射功率:PPUSCH(i);当子帧i上的上行共享信道数据为初次传输时,PPUSCH(init)=PPUSCH(i);
UE可以根据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获得的相应子帧(子帧init和子帧i)的传输块大小、以及相应子帧(子帧init和子帧i)中用于传输PUSCH的带宽,采用公式1分别计算得到上述以dBm为单位的发射功率值PPUSCH(init)和PPUSCH(i);
上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ACK/NACK、CQI/PMI、RI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上行控制信息。
102:UE根据计算得到的PPUSCH(init)和PPUSCH(i)确定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即在子帧i中传输的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数。具体包括:
102a:ACK和NACK在编码后的符号数QACK,以及RI在编码后的符号数QRI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QACK=Qm·Q′;QRI=Qm·Q′。
其中,Qm是与调制方式有关的参数,当调制方式为QPSK、16QAM和64QAM时,其取值分别为2、4、6。
Q′的值由以下公式(公式2)确定:
其中:
O表示编码前的ACK或NACK或RI原始信息比特的数量。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22
表示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带宽(以子载波为单位表示)。
N symb PUSCH = ( 2 · ( N symb UL - 1 ) - N SRS ) ; 表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SC-FDMA符号数量;当基站配置了在该子帧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SRS)时,NSRS=1,其他情况下NSRS=0。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25
是控制信息相对数据的功率偏移值。
C是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时的码块数目(一个传输块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码块),Kr是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时第r个码块所包含的比特数;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31
表示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传输块大小。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32
表示当前子帧(即子帧i)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带宽(以子载波为单位表示)。
上述计算公式还可以表示为: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33
或: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34
102b:CQI和PMI在编码后的符号数QCQI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QCQI=Qm·Q′。
上述Qm是与调制方式有关的参数,当调制方式为QPSK、16QAM和64QAM时,其取值分别为2、4、6。
Q′的值由以下公式(公式3)确定: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35
其中:
O是编码前CQI或PMI信息的长度,用比特为单位来表示。
L是对CQI/PMI比特添加的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长度(当O≤11时,L=0;其他情况下,L=8)。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41
表示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带宽(以子载波为单位表示)。
N symb PUSCH = ( 2 · ( N symb UL - 1 ) - N SRS ) ;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43
表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SC-FDMA符号数量;当基站配置了在该子帧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SRS)时,NSRS=1,其他情况下NSRS=0。
是控制信息相对数据的功率偏移值。
C是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时的码块数目(一个传输块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码块);Kr是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时第r个码块所包含的比特数;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45
表示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传输块大小。
Qmax是编码后的CQI/PMI信息在所述上行共享信道中允许占用的最大符号数, Q max = M sc PUSCH - current · N symb PUSCH - current - Q RI Q m . 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中没有RI信息发送的时候,QRI=0。
上述计算公式还可以表示为: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47
或: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48
103:UE根据上述QACK、QRI、和QCQI中的一个或多个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在子帧i的PUSCH中传输给NodeB(节点B,即基站)。
至此,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和计算公式介绍完毕。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给出如下定义及相关说明:
PPUSCH(init)和PPUSCH(i)是以dBm为单位的发射功率值,可以分别称为子帧init和子帧i的毫瓦分贝发射功率值;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51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52
为子帧init和子帧i的以伏特为单位的发射电平值。
由于公式2、公式3中的 10 P PUSCH ( init ) - P PUSCH ( i ) 10 = 10 P PUSCH ( init ) 10 ÷ 10 P PUSCH ( i ) 10 , 因此,本发明在计算子帧i的PUSCH与上行共享信道数据一起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数时,使用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带宽和传输块大小、以及子帧init和子帧i的以伏特为单位的发射电平值的平方的比值(当然也可以是该比值再乘以一个非零系数得到的值)等参数确定子帧i中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令的符号数。
根据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多种变换方式,例如:
(一)可以采用以下公式替代公式2: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54
其中,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55
是初始传输(即在子帧init中传输)所述物理上行共享的发射电平的幅度因子(amplitude scalingfactor), β PUSCH init = 10 P PUSCH ( init ) 20 ;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62
是子帧i上传输所述物理上行共享的发射电平的幅度因子, β PUSCH current = 10 P PUSCH ( i ) 20 .
(二)可以采用以下公式替代公式2: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64
其中,是在子帧init和子帧i上传输所述所述物理上行共享的发射电平的比值, β asf PUSCH = β PUSCH init β PUSCH current = 10 P PUSCH ( init ) - P PUSCH ( i ) 20 .
(三)可以采用如下公式替代公式3: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67
其中,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68
是初始传输(即在子帧init中传输)所述物理上行共享的发射电平的幅度因子(amplitude scaling factor), β PUSCH init = 10 P PUSCH ( init ) 20 ;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610
是子帧i上传输所述物理上行共享的发射电平的幅度因子, β PUSCH current = 10 P PUSCH ( i ) 20 .
(四)还可以采用如下公式替代公式3: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71
其中,
Figure G2008101823072D00172
是在子帧init和子帧i上传输所述所述物理上行共享的发射电平的比值, β asf PUSCH = β PUSCH init β PUSCH current = 10 P PUSCH ( init ) - P PUSCH ( i ) 20 .

Claims (10)

1.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当上行共享信道数据与上行控制信息需要同时在子帧i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中传输时,用户终端获得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发射功率PPUSCH(init)、和子帧i中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发射功率PPUSCH(i);
用户终端根据PPUSCH(init)和PPUSCH(i)的对比关系、以及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时的传输块大小和带宽,确定子帧i中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后的符号数量;
用户终端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后的符号数量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并在子帧i的PUSCH中将编码后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给基站;
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正确应答ACK、和/或错误应答NACK、和/或秩指示信息RI;
用户终端采用如下公式确定ACK、NACK编码后的符号数量QACK、RI编码后的符号数量QRI
QACK=Qm·Q′;QRI=Qm·Q′;
其中: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11
或者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12
其中:
β PUSCH init = 10 P PUSCH ( init ) 20 ; β PUSCH current = 10 P PUSCH ( i ) 20 ;
β asf PUSCH = β PUSCH init β PUSCH current = 10 P PUSCH ( init ) - P PUSCH ( i ) 20 ;
Qm是与调制方式有关的参数,当调制方式为QPSK、16QAM和64QAM时,其取值分别为2、4、6;
O为编码前的ACK或NACK或RI原始信息比特的数量;
表示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以子载波为单位表示的带宽;
N symb PUSCH = ( 2 · ( N symb UL - 1 ) - N SRS ) ;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26
表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SC-FDMA符号数量;当基站配置了在该子帧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SRS)时,NSRS=1,其他情况下NSRS=0;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27
是控制信息相对数据的功率偏移值;
C是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时的码块数目,Kr是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时第r个码块所包含的比特数;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28
表示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传输块大小;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29
表示当前子帧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以子载波为单位表示的带宽;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210
表示向上取整运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211
的变形包括:
或: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3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33
的变形包括: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34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QI、和/或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用户终端采用如下公式确定CQI和PMI编码后的符号数量QCQI
QCQI=Qm·Q′;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35
或: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41
或: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42
O是编码前CQI或PMI原始信息比特的数量;
L是对CQI/PMI比特添加的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长度,当O≤11时,L=0;其他情况下,L=8;
Qmax是编码后的CQI/PMI信息在所述上行共享信道中允许占用的最大符号数。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QI、和/或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用户终端采用如下公式确定CQI和PMI编码后的符号数量QCQI
QCQI=Qm·Q′;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43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44
O是编码前CQI或PMI原始信息比特的数量;
L是对CQI/PMI比特添加的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长度,当O≤11时,L=0;其他情况下,L=8;
Qmax是编码后的CQI/PMI信息在所述上行共享信道中允许占用的最大符号数。
6.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参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上行共享信道数据与上行控制信息需要同时在子帧i的PUSCH中传输时,用户终端根据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发射功率PPUSCH(init)和子帧i中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发射功率PPUSCH(i)的对比关系、以及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时的传输块大小和带宽,确定子帧i中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后的符号数量;
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正确应答ACK、和/或错误应答NACK、和/或秩指示信息RI;
用户终端采用如下公式确定ACK、NACK编码后的符号数量QACK、RI编码后的符号数量QRI
QACK=Qm·Q′;QRI=Qm·Q′;
其中: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51
或者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52
其中:
β PUSCH init = 10 P PUSCH ( init ) 20 ; β USCH current = 10 P PUSCH ( i ) 20 ;
β asf PUSCH = β PUSCH init β PUSCH current = 10 P PUSCH ( init ) - P PUSCH ( i ) 20 ;
Qm是与调制方式有关的参数,当调制方式为QPSK、16QAM和64QAM时,其取值分别为2、4、6;
O为编码前的ACK或NACK或RI原始信息比特的数量;
表示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以子载波为单位表示的带宽;
N symb PUSCH = ( 2 · ( N symb UL - 1 ) - N SRS ) ;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63
表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SC-FDMA符号数量;当基站配置了在该子帧上发送测量参考信号(SRS)时,NSRS=1,其他情况下NSRS=0;
是控制信息相对数据的功率偏移值;
C是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时的码块数目,Kr是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时第r个码块所包含的比特数;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65
表示初次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的传输块大小;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66
表示当前子帧传输所述上行共享信道数据以子载波为单位表示的带宽;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67
表示向上取整运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68
的变形包括: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69
或: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71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72
的变形包括: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73
9.如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QI、和/或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用户终端采用如下公式确定CQI和PMI编码后的符号数量QCQI
QCQI=Qm·Q′;
或: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75
或: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81
O是编码前CQI或PMI原始信息比特的数量;
L是对CQI/PMI比特添加的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长度,当O≤11时,L=0;其他情况下,L=8;
Qmax是编码后的CQI/PMI信息在所述上行共享信道中允许占用的最大符号数。
10.如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QI、和/或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用户终端采用如下公式确定CQI和PMI编码后的符号数量QCQI
QCQI=Qm·Q′;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82
Figure FSB00000772605500083
β PUSCH init = 10 P PUSCH ( init ) 20 ; β PUSCH current = 10 P PUSCH ( i ) 20 ;
β asf PUSCH = β PUSCH init β PUSCH current = 10 P PUSCH ( init ) - P PUSCH ( i ) 20 ;
O是编码前CQI或PMI原始信息比特的数量;
L是对CQI/PMI比特添加的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长度,当O≤11时,L=0;其他情况下,L=8;
Qmax是编码后的CQI/PMI信息在所述上行共享信道中允许占用的最大符号数。
CN2008101823072A 2008-11-16 2008-11-16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参数的计算方法 Active CN1014098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823072A CN101409894B (zh) 2008-11-16 2008-11-16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参数的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823072A CN101409894B (zh) 2008-11-16 2008-11-16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参数的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9894A CN101409894A (zh) 2009-04-15
CN101409894B true CN101409894B (zh) 2012-07-18

Family

ID=40572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23072A Active CN101409894B (zh) 2008-11-16 2008-11-16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参数的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0989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12053A4 (en) * 2009-12-07 2012-10-17 Huawei Tech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87680B1 (ko) 2008-10-20 2016-01-21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반송파 집적 방법
US20110110455A1 (en) * 2009-04-23 2011-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k and precoding indication for mimo operation
CN101588226B (zh) * 2009-05-22 2015-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带宽下多载波系统中的终端及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
PL2908585T3 (pl) 2009-06-19 2017-12-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gnalizowanie informacji sterującej łączem wysyłania w LTE-A
CN102036399B (zh) * 2009-09-29 2014-08-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回程链路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JP5087061B2 (ja) * 2009-10-30 2012-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268983B2 (ja) * 2010-04-05 2013-08-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制御方法、移動局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CN102255696B (zh) * 2010-04-07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9100155B2 (en) * 2010-05-03 2015-08-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and data multiplex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2104972B (zh) * 2010-05-24 2014-01-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Uci信息传输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CN102972078B (zh) * 2010-06-11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
CN101917253B (zh) * 2010-08-16 2015-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传输、传输块获得、偏移因子配置方法及终端
ES2945586T3 (es) * 2010-10-28 2023-07-04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Método y aparato para ajustar la potencia de transmisión de señal de referencia de sondeo
US9398544B2 (en) * 2010-11-05 2016-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uplink power control
RU2559898C2 (ru) 2010-11-10 2015-08-20 ЗетТиИ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передачи восходящей управляюще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и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количества кодированных символов
CN102468917B (zh) 2010-11-15 2014-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和接收方法、终端以及基站
CN102075293B (zh) * 2011-01-10 2017-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US8989741B2 (en) 2011-05-23 2015-03-2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group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 (WTRU) handover
CN107371227B (zh) * 2011-09-21 2020-07-03 Lg 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上行链路信号传输功率的终端装置及其方法
CN106712906A (zh) 2013-03-27 2017-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44029B (zh) * 2013-05-09 2019-04-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传输块大小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5393623B (zh) * 2013-07-12 2019-07-05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ES2955443T3 (es) * 2013-09-27 2023-12-0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 y disposición para el manejo del control de potencia
MX2019014388A (es) * 2017-05-31 2020-01-2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odo y dispositivo para comunicacion por radio.
CN107197511B (zh) * 2017-07-07 2020-04-14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调整方法和系统
EP3697136B1 (en) * 2017-11-13 2021-09-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0098905B (zh) * 2018-01-30 2021-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系统
CN110149701B (zh) * 2018-02-12 2023-04-18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上行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0752908B (zh) * 2019-09-30 2022-10-1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确定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64728A1 (en) * 2001-07-06 2003-04-03 Ipwireless, Inc. Method,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unit for reques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CN101018208A (zh) * 2000-02-25 2007-08-15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发射机和接收机实体之间的流控制
US20080247339A1 (en) * 2007-04-05 2008-10-0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obile radio device synchroniz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8208A (zh) * 2000-02-25 2007-08-15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发射机和接收机实体之间的流控制
US20030064728A1 (en) * 2001-07-06 2003-04-03 Ipwireless, Inc. Method,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unit for reques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US20080247339A1 (en) * 2007-04-05 2008-10-0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obile radio device synchronizatio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12053A4 (en) * 2009-12-07 2012-10-17 Huawei Tech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EP2512053A1 (en) * 2009-12-07 2012-10-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9806850B2 (en) 2009-12-07 2017-10-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9894A (zh) 2009-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9894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参数的计算方法
US9629105B2 (en) Methods for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power control
US9369966B2 (en) Power control for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ACK/NACK and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s
CN102239733B (zh) 用于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10337142B (zh) 动态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CN102480775B (zh)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1404527B (zh) 一种功控参数的获取方法以及功率控制的方法
CN101448308A (zh) 一种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CN102740433B (zh)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JP5170483B2 (ja) 物理アップリンク共有チャネルの送信パワー制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7005943B (zh) 上行控制信道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348268A (zh) 一种lte系统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CN102143568A (zh) 功率控制方法和基站
EP3738248B1 (en)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handling for new radio
CN101478365B (zh) Td-scdma系统hs-scch信令中调制方式的编码和处理方法
KR20060024757A (ko) 향상된 상향 링크 전용 채널을 사용하는 시스템에서효율적인 이득값을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