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402430A - 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2430A
CN101402430A CNA2008101684864A CN200810168486A CN101402430A CN 101402430 A CN101402430 A CN 101402430A CN A2008101684864 A CNA2008101684864 A CN A2008101684864A CN 200810168486 A CN200810168486 A CN 200810168486A CN 101402430 A CN101402430 A CN 101402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car
counterweight
link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684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02430B (zh
Inventor
熊谷将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02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2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02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24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包括:一对轿厢用导轨(1),其沿上下方向配设,可引导轿厢(6)升降,且其固定在建筑物的壁面或梁(5)的最高固定部位处于轿厢(6)的最高上升位置的下方;连接部件(9),其在轿厢(6)的最高上升位置的上方位置连接一对轿厢用导轨(1)。

Description

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尤其涉及能适用于导轨上端部未固定在建筑物的壁面或梁的情况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如日本特开平11-157762号公报记载的那样,以往的电梯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轿厢用导轨、以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配重用导轨。在电梯运行时,轿厢沿着轿厢用导轨升降,配重沿着配重用导轨升降。
轿厢用导轨和配重用导轨在沿上下方向的多个部位固定在建筑物的壁面或梁,上端部也固定在建筑物的壁面或梁。
然而,对有些建筑物的结构或电梯的结构来说,有时无法将轿厢用导轨的上端部和配重用导轨的上端部固定在建筑物的壁面或梁,这些导轨的上端侧成为自由端,成为悬臂支撑状态。而且,这些导轨固定在建筑物壁面或梁的多个固定部位中,最高固定部位有时位于轿厢或配重的最大上升位置的下方。例如,电梯设置在建筑物的通风部(吹き抜け部分)内的情况等。
对于这样的电梯来说,由于发生地震时振动的影响和通常运行时负载的作用,导轨上端侧的挠曲量增大。尤其是当轿厢或配重位于导轨最上方固定位置的上方时,若发生地震,轿厢或配重的负载就会作用于导轨最高固定部位的上方侧的部位,导轨上端侧的挠曲量进一步增大。而且,由于轿厢和配重的负载随着地震的摇晃而交替地作用于一对导轨,因而一方的导轨挠曲量大于另一方的导轨挠曲量。由此,在最高固定部位上方的部位,一对导轨的间隔增大,轿厢或配重有可能从导轨脱出而脱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即使在导轨的上端部未固定在建筑物壁面或梁的情况下也可抑制当发生地震时和通常运行时导轨上端侧的挠曲,防止因一对导轨上端侧的间隔增大所引起的轿厢或配重的脱轨。
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第一特征在于,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包括:一对轿厢用导轨,其沿上下方向配设,可引导轿厢升降,且其固定在建筑物的壁面或梁的最高固定部位处于所述轿厢的最高上升位置的下方;轿厢用导轨连接部件,其在所述轿厢的最高上升位置的上方位置连接一对所述轿厢用导轨。
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第二特征在于,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包括:一对配重用导轨,其沿上下方向配设,可引导配重升降,且其固定在建筑物的壁面或梁的最高固定部位处于所述配重的最高上升位置的下方;配重用导轨连接部件,其在所述配重的最高上升位置的上方位置连接一对所述配重用导轨。
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第三特征在于,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包括:一对轿厢用导轨,其沿上下方向配设,可引导轿厢升降,且其固定在建筑物的壁面或梁的最高固定部位处于所述轿厢的最高上升位置的下方;一对配重用导轨,其沿上下方向配设,可引导配重升降,且其固定在建筑物的壁面或梁的最高固定部位处于所述配重的最高上升位置的下方;轿厢用导轨连接部件,其在所述轿厢的最高上升位置的上方位置连接一对所述轿厢用导轨;以及配重用导轨连接部件,其在所述配重的最高上升位置的上方位置连接一对所述配重用导轨,所述轿厢用导轨连接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配重用导轨连接部件的一端连接。
采用本发明,可防止轿厢从轿厢用导轨脱轨以及配重从配重用导轨脱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形态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仅表示一方的电梯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形态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形态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形态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形态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形态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形态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形态)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电梯设置在建筑物的通风部内。本实施形态中,两台电梯相邻配置。如图1所示,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具有沿建筑物壁面配设的一对轿厢用导轨1和一对配重用导轨2。一对轿厢用导轨1和一对配重用导轨2分别平行相对并沿上下方向配设。
在轿厢用导轨1和配重用导轨2上,在沿长度方向的位置固定有多个导轨支架3,这些导轨支架3被固定件4固定在建筑物的梁5。梁5在建筑物的高度方向设有多处。轿厢用导轨1的上端部和配重用导轨2的上端部伸出到比多个梁5中最高处的梁5还高的位置,轿厢用导轨1的上端部和配重用导轨2的上端部未固定在建筑物的壁面和梁5。
电梯轿厢6配置在一对轿厢用导轨1之间,在轿厢6设有导向装置7。导向装置7可沿上下方向滑动地与轿厢用导轨1卡合。
轿厢用导轨1,其通过最高导轨支架3固定在最高的梁5的最高固定部位处于轿厢6的最高上升位置的下方。图2中左侧的轿厢6表示移动至最高上升位置后的状态,轿厢用导轨1的固定在建筑物梁5的最高固定部位即最高导轨支架3处于上侧导向装置7的下方。
配重8配置在一对配重用导轨2之间,在配重8设有导向装置(未图示)。该导向装置可沿上下方向滑动地与配重用导轨2卡合。
配重用导轨2,其通过导轨支架3固定在梁5的最高固定部位处于配重8的最高上升位置的下方。
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连接部件即轿厢用导轨连接部件(以下称为第一连接部件)9的一端与一方的轿厢用导轨1的上端部连接,第一连接部件9的另一端与另一方的轿厢用导轨1的上端部连接。由此,一对轿厢用导轨1的上端部通过该第一连接部件9相连。一对轿厢用导轨1被第一连接部件9相连的位置并不局限于轿厢用导轨1的上端部,只要是在轿厢6的最高上升位置(图2中左侧的轿厢6的上侧导向装置7的位置)的上方位置即可。第一连接部件9与轿厢用导轨1上端部的连接可通过焊接或螺栓紧固来实现。
第一连接部件9只要具有在发生地震时能维持一对轿厢用导轨1被连接的状态的强度即可,其形状没有限定。作为第一连接部件9,可采用H型、L型、扁平状、棒状以及管状的钢材。
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连接部件即配重用导轨连接部件(以下称为第二连接部件)10的一端与一方的配重用导轨2的上端部连接,第二连接部件10的另一端与另一方的配重用导轨2的上端部连接。由此,一对配重用导轨2的上端部通过该第二连接部件10相连。一对配重用导轨2被第二连接部件10相连的位置并不局限于配重用导轨2的上端部,只要是在配重8的最高上升位置的上方位置即可。第二连接部件10与配重用导轨2上端部的连接通过焊接或螺栓紧固来实现。
第二连接部件10只要具有在发生地震时能维持一对配重用导轨2被连接的状态的强度即可,其形状没有限定。第二连接部件10与第一连接部件9相同,可采用H型、L型、扁平状、棒状以及管状的钢材。
针对这样的构成,现说明在发生地震时轿厢用导轨1和配重用导轨2的变动情况。
一对轿厢用导轨1,其上端部被第一连接部件9相连,发生地震时,一对轿厢用导轨1的上端侧同步地朝相同方向晃动。因此,地震的晃动由一对轿厢用导轨1承受,可提高轿厢用导轨1的抗震强度。
而且,通过一对轿厢用导轨1同步地朝相同方向晃动,即使发生地震时轿厢6的位置处于轿厢用导轨1相对于梁5的最高固定部位的上方,也可避免轿厢6的负载随地震的摇晃而较大地作用于一方的轿厢用导轨1、一方的轿厢用导轨1挠曲量大于另一方的轿厢用导轨1挠曲量。因此,一对轿厢用导轨1的上端侧的间隔始终能维持成大致一定,能防止因一对轿厢用导轨1上端侧的间隔增大而导致轿厢6从轿厢用导轨1脱轨。
对配重用导轨2来说也与轿厢用导轨1相同。即,一对配重用导轨2,其上端部被第二连接部件10相连,发生地震时,一对配重用导轨2的上端侧同步地朝相同方向晃动。因此,地震的晃动由一对配重用导轨2承受,可提高配重用导轨2的抗震强度。
而且,通过一对配重用导轨2同步地朝相同方向晃动,即使发生地震时配重8的位置处于配重用导轨2相对于梁5的最高固定部位的上方,也可避免配重8的负载随地震的摇晃而较大地作用于一方的配重用导轨2、一方的配重用导轨2挠曲量大于另一方的配重用导轨2挠曲量。因此,一对配重用导轨2的上端侧的间隔能始终维持成大致一定,能防止因一对配重用导轨2上端侧的间隔增大而导致配重8从配重用导轨2脱轨。
(第二实施形态)
参照图3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进行说明。对第二实施形态和此后的实施形态中与先前说明的实施形态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第一实施形态所说明的那样,第二实施形态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中,一对轿厢用导轨1的上端部通过轿厢用导轨连接部件(第一连接部件)9相连,一对配重用导轨2其上端部被配重用导轨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10相连。而且,第一连接部件9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件10的一端连接,连接后的第一连接部件9和第二连接部件10呈L字形。第一连接部件9与第二连接部件10的连接通过焊接或螺栓紧固来实现。
在这样的构成中,通过第一连接部件9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件10的一端连接,一对轿厢用导轨1与一对配重用导轨2就被相连。
因此,发生地震时,一对轿厢用导轨1的上端侧和一对配重用导轨2的上端侧同步地朝相同方向晃动。因此,地震的振动由一对轿厢用导轨1和一对配重用导轨2承受,可提高轿厢用导轨1和配重用导轨2的抗震强度。
另外,发生地震时,如第一实施形态中说明的那样,一对轿厢用导轨1上端侧的间隔始终维持成大致一定,一对配重用导轨2上端侧的间隔始终维持成大致一定。因此,能防止轿厢6从轿厢用导轨1脱轨以及配重8从配重用导轨2脱轨。
(第三实施形态)
参照图4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进行说明。
如第二实施形态所说明的那样,第三实施形态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中,轿厢用导轨连接部件(第一连接部件)9的一端与配重用导轨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10的一端相连。而且,第一连接部件9的另一端与桁架结构构成用连接部件(以下称为第三连接部件)11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接部件1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件10的另一端连接。
第一连接部件9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部件11的一端的连接以及第二连接部件10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部件的另一端的连接,通过焊接或螺栓紧固来实现。
第三连接部件与第一连接部件9和第二连接部件10相同,可采用H型、L型、扁平状、棒状以及管状的钢材。考虑到从最上层的乘厅仰视时的外观性,第三连接部件最好使用拉杆。
在这样的构成中,第一连接部件9、第二连接部件10和第三连接部件11构成三角形的桁架结构。因此,利用由第一连接部件9、第二连接部件10和第三连接部件11构成的桁架结构,在发生地震时可抑制轿厢用导轨1和配重用导轨2的挠曲,提高轿厢用导轨1和配重用导轨2的抗震强度。
另外,如第一实施形态中说明的那样,发生地震时,一对轿厢用导轨1上端侧的间隔始终维持成大致一定,一对配重用导轨2上端侧的间隔始终维持成大致一定。因此,能防止轿厢6从轿厢用导轨1脱轨以及配重8从配重用导轨2脱轨。
(第四实施形态)
参照图5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形态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进行说明。
第四实施形态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中,在轿厢用导轨1上端部侧的背面(不与轿厢6相对的一侧的面)固定有衬件12。与轿厢用导轨1上端部连接的轿厢用导轨连接部件(第一连接部件)9也与衬件12的上端部连接。第一连接部件9相对于衬件12的连接通过焊接或螺栓紧固来实现。
衬件12是用于提高轿厢用导轨1强度的部件,是H型、L型、管状等的钢材,使用热膨胀系数与轿厢用导轨1大致相同的材质。
需要提高配重用导轨2的强度时,可在配重用导轨2上端侧的背面固定衬件。此时,与配重用导轨2上端部连接的配重用导轨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10也与衬件的上端部连接。
在这样的构成中,通过将衬件12固定在轿厢用导轨1,可提高轿厢用导轨1的刚性,能抑制发生地震时和通常运行时轿厢用导轨1的挠曲量。
同样,通过将衬件固定在配重用导轨2,可提高配重用导轨2的刚性,能抑制发生地震时和通常运行时配重用导轨2的挠曲量。
另外,如第一实施形态中说明的那样,发生地震时,一对轿厢用导轨1上端侧的间隔始终维持成大致一定,而且一对配重用导轨2上端侧的间隔始终维持成大致一定。因此,能防止轿厢6从轿厢用导轨1脱轨以及配重8从配重用导轨2脱轨。
(第五实施形态)
参照图6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形态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进行说明。
第五实施形态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中,在轿厢用导轨1附近设有作为保持部件的立柱13。立柱13通过导轨支架3固定在用于固定轿厢用导轨1的梁5中位于最高处的梁5,并向上方延伸至与轿厢用导轨1上端部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
立柱13最好设置在当不设置立柱13时作用有最大悬吊负载的轿厢用导轨1的附近,例如无机械室电梯中卷扬机的负载所作用的轿厢用导轨1的附近。
立柱13根据需要,既可设置在另一方的轿厢用导轨1和配重用导轨2的附近,也可设置在所有的轿厢用导轨1和配重用导轨2的附近。
轿厢用导轨连接部件(第一连接部件)9的端部侧固定在一对轿厢用导轨1的上端部和立柱13的上端部。
而且,在该第五实施形态中,与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形态相同,第一连接部件9的一端与用于连接一对配重用导轨2上端部的配重用导轨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10的一端连接。
在这样的构成中,对于附近设有立柱13的轿厢用导轨1来说,悬吊负载产生的力矩通过轿厢用导轨1和立柱13分散支撑,可提高轿厢用导轨1的强度。
发生地震时,一对轿厢用导轨1的上端侧、一对配重用导轨2的上端侧和立柱13的上端侧同步地朝相同方向晃动。因此,地震的振动由一对轿厢用导轨1、一对配重用导轨2和立柱13承受,可提高轿厢用导轨1和配重用导轨2的抗震强度。
另外,如第一实施形态中说明的那样,发生地震时,一对轿厢用导轨1上端侧的间隔始终维持成大致一定,一对配重用导轨2上端侧的间隔始终维持成大致一定。因此,能防止轿厢6从轿厢用导轨1脱轨以及配重8从配重用导轨2脱轨。
(第六实施形态)
参照图7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形态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进行说明。
第六实施形态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中,在两个以上的电梯相邻设置的情况下,设置在一方的电梯上的轿厢用导轨连接部件(第一连接部件)9与设置在另一方的电梯上的第一连接部件9连接。一个第一连接部件9与另一个第一连接部件9的连接通过焊接或紧固螺栓来实现。
在该第六实施形态中,与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形态相同,在各个电梯中,第一连接部件9与配重用导轨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10连接。
在这样的构成中,在相邻的两个电梯设置各一对的轿厢用导轨1由第一连接部件9相连。因此,发生地震时,二对轿厢用导轨1的上端侧同步地朝相同方向晃动,由二对轿厢用导轨1承受地震的振动,提高轿厢用导轨1的抗震强度。此外,由于设置在各个电梯的配重用导轨2与该第一连接部件9连接,因此,二对轿厢用导轨1的上端侧和二对的配重用导轨2的上端侧同步地朝相同方向晃动,由二对轿厢用导轨1和二对配重用导轨2承受地震的振动,也提高配重用导轨2的抗震强度。
另外,如第一实施形态中说明的那样,发生地震时,各电梯上的一对轿厢用导轨1上端侧的间隔始终维持成大致一定,各电梯上的一对配重用导轨2上端侧的间隔始终维持成大致一定。因此,能防止轿厢6从轿厢用导轨1脱轨以及配重8从配重用导轨2脱轨。
在第六实施形态中,在两台电梯相邻配置的情况下,以将这些电梯所使用的第一连接部件9连接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在三台以上的电梯相邻配置的情况下,也可将这些电梯的第一连接部件9连接。
(第七实施形态)
参照图8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形态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进行说明。
第七实施形态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中,如图7所示的第六实施形态中所说明的那样,设置在相邻的电梯的轿厢用导轨连接部件(第一连接部件)9彼此相互连接,作为拉伸部件的拉杆14的一端与连接后的第一连接部件9两端部连接。拉杆14的另一端与建筑物的壁面15连接。配重用导轨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10与第一连接部件9连接。
拉杆14对第一连接部件9施加水平方向的拉力。
在这样的构成中,由于轿厢用导轨1和配重用导轨2的上端部不固定在壁面和梁等,因此在发生地震时,会发生对轿厢用导轨1和配重用导轨2作用上下方向的轴力。该轴力通过轿厢用导轨1和配重用导轨2传递给井坑,有时会导致井坑地面破损。
为此,设置拉杆14,对第一连接部件9施加水平方向的拉力。由此,能抑制地震发生时作用于轿厢用导轨1和配重用导轨2的轴力,防止井坑地面因轴力的作用而损坏。
另外,如第一实施形态中说明的那样,发生地震时,各电梯上的一对轿厢用导轨1上端侧的间隔始终维持成大致一定,各电梯上的一对配重用导轨2上端侧的间隔始终维持成大致一定。因此,能防止轿厢6从轿厢用导轨1脱轨以及配重8从配重用导轨2脱轨。
在该第七实施形态中,作为拉伸部件,以使用了拉杆14的情况为例作了说明,但也可将拉索用作拉伸部件。
另外,在该第七实施形态中,说明了把施加于第一连接部件9的拉力作成水平方向的情况,但施加拉力的方向也可是斜上方。

Claims (7)

1.一种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轿厢用导轨,其沿上下方向配设,可引导轿厢升降,且其固定在建筑物的壁面或梁的最高固定部位处于所述轿厢的最高上升位置的下方;
轿厢用导轨连接部件,其在所述轿厢的最高上升位置的上方位置连接一对所述轿厢用导轨。
2.一种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配重用导轨,其沿上下方向配设,可引导配重升降,且其固定在建筑物的壁面或梁的最高固定部位处于所述配重的最高上升位置的下方;
配重用导轨连接部件,其在所述配重的最高上升位置的上方位置连接一对所述配重用导轨。
3.一种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轿厢用导轨,其沿上下方向配设,可引导轿厢升降,且其固定在建筑物的壁面或梁的最高固定部位处于所述轿厢的最高上升位置的下方;
一对配重用导轨,其沿上下方向配设,可引导配重升降,且其固定在建筑物的壁面或梁的最高固定部位处于所述配重的最高上升位置的下方;
轿厢用导轨连接部件,其在所述轿厢的最高上升位置的上方位置连接一对所述轿厢用导轨;以及
配重用导轨连接部件,其在所述配重的最高上升位置的上方位置连接一对所述配重用导轨,
所述轿厢用导轨连接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配重用导轨连接部件的一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轿厢用导轨连接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配重用导轨连接部件的另一端连接起来的桁架结构构成用连接部件。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轿厢用导轨或所述配重用导轨的至少一方安装有衬件。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一个电梯的所述轿厢用导轨连接部件与设置在与所述电梯相邻配置的另一电梯的所述轿厢用导轨连接部件连接。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轿厢用导轨连接部件的两端与建筑物的壁面或梁之间连接有拉伸部件,所述拉伸部件对所述轿厢用导轨连接部件施加水平方向或斜上方的拉力。
CN2008101684864A 2007-10-05 2008-09-28 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24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62006 2007-10-05
JP2007262006 2007-10-05
JP2007262006A JP2009091087A (ja) 2007-10-05 2007-10-05 エレベータのガイドレール支持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2430A true CN101402430A (zh) 2009-04-08
CN101402430B CN101402430B (zh) 2011-04-13

Family

ID=40536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848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2430B (zh) 2007-10-05 2008-09-28 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091087A (zh)
CN (1) CN10140243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2997A (zh) * 2015-03-17 2015-06-24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扶梯的防跳轨定位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CN105253743A (zh) * 2015-10-29 2016-01-20 浙江西子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并联运行的电梯
CN109556547A (zh) * 2018-11-22 2019-04-0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用于测量机的复合导轨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74877A (zh) * 2020-08-17 2022-02-22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导轨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06847B2 (ja) * 1989-05-08 1995-11-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H1135249A (ja) * 1997-07-11 1999-02-09 Taisei Corp 免震建物のエレベータ
JP2000007248A (ja) * 1998-06-17 2000-01-11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06036450A (ja) * 2004-07-27 2006-02-0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6264862A (ja) * 2005-03-23 2006-10-05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2997A (zh) * 2015-03-17 2015-06-24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扶梯的防跳轨定位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CN104722997B (zh) * 2015-03-17 2016-04-06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扶梯的防跳轨定位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CN105253743A (zh) * 2015-10-29 2016-01-20 浙江西子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并联运行的电梯
CN105253743B (zh) * 2015-10-29 2018-11-23 浙江西子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并联运行的电梯
CN109556547A (zh) * 2018-11-22 2019-04-0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用于测量机的复合导轨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74877A (zh) * 2020-08-17 2022-02-22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导轨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2430B (zh) 2011-04-13
JP2009091087A (ja) 2009-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02502B2 (en) Double-deck elevator
US9187292B2 (en) Support frame with damping elements for mounting an elevator cage
CN101402430B (zh) 电梯的导轨支撑结构
CN106522362A (zh) 连廊体系钢结构梁的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EP2154098B1 (en) Elevator car
CN101670968A (zh) 电梯设备
CN104334489A (zh) 电梯装置及其导轨组装方法
KR102367807B1 (ko) 와이어 로프 호이스트를 위한 저-구조 트롤리
CN203922384U (zh) 一种机房侧置式电梯
JP5607703B2 (ja) エレベータ及びダブルデッキ型エレベータ
CN210944400U (zh) 一种免支架的防脱电梯导轨组件
CN106044471B (zh) 电梯装置
JP6122069B2 (ja) かご枠、及びエレベータ
CN211769656U (zh) 导向轮架空间结构支撑件
CN211596384U (zh) 一种市政桥梁用道桥伸缩缝结构
CN104328748B (zh) 一种悬臂梁桥的牛腿端加固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JP5911041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06466854U (zh) 电梯
CN208814449U (zh) 一种无机房的家用电梯
JP5898057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荷重支持ビーム保持装置
JP2009062132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14516574B (zh) 导轨和电梯
CN205602981U (zh) 一种电梯平衡补偿装置
CN205602881U (zh) 一种电梯层门系统软摆锤试验装置
CN209467992U (zh) 一种安全钳的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