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6781A - 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56781A CN101356781A CNA2006800507927A CN200680050792A CN101356781A CN 101356781 A CN101356781 A CN 101356781A CN A2006800507927 A CNA2006800507927 A CN A2006800507927A CN 200680050792 A CN200680050792 A CN 200680050792A CN 101356781 A CN101356781 A CN 1013567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request signal
- data
- relay device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5—QOS or priority awa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 H04L47/724—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at intermediate nodes, e.g.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RSV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1—Prioritising resource allocation or reservation requ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第1中继装置(200)接收第1频带分配请求,之后,接收了第2频带分配请求的情况下,若第1频带分配请求的流信息比第2频带分配请求的流信息优先,则第1中继装置(200)不根据第2频带分配请求来进行频带的预约。第2中继装置(200)接收第2频带分配请求,之后,接收了第1频带分配请求的情况下,若第1频带分配请求的流信息比第2频带分配请求的流信息优先,则第2中继装置(300)根据第1频带分配请求来进行频带的预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通过有线线路和无线线路的网络相连的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之间发送接收数据的通信系统,涉及用于保证数据传送时的传送质量的QoS(Quality of Servise:服务质量)设定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网络上,作为预约从发送源的装置到发送目的地的装置的通信路径的频带、确保通信质量的协议,已知有RSVP(Resource reSerVationProtocol)。
RSVP中,发送数据侧的终端(数据发送终端)向接收数据侧的终端(数据接收终端)发送PATH消息。PATH消息是为了预约数据发送终端对数据接收终端发送从该数据接收终端请求的数据时该数据必须通过的路径,而由数据发送终端输出的消息。该PATH消息中存储了带宽要件、通信量的特性和地址信息(数据发送终端的IP地址、数据接收终端的IP地址等)。
数据发送终端向数据接收终端发送的PATH消息边由路由器等的中继装置依次改写带宽要件,边被写入中继装置的IP地址。
接收了PATH消息的数据接收终端向数据发送终端发送RESV消息。RESV消息是为了预约数据发送终端向数据接收终端发送从该数据接收终端请求的数据时该数据必须通过的路径的带宽,而由数据接收终端输出的消息。该RESV消息中存储了实际预约的带宽、所请求的服务等级和地址信息(数据发送终端的IP地址等)。
数据接收终端向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RESV消息向反方向搜索PATH消息走过的路径而返回到数据发送终端。对RESV消息进行了中继的路由器等的中继装置预约存储在RESV消息中的带宽。
RSVP中,从数据发送终端向数据接收终端发送PATH消息,接收了PATH消息的数据接收终端作为响应,对数据发送终端发送RESV消息。这样,RSVP中,实际的频带预约由发送RESV消息的数据接收终端来进行,适合于反映数据接收终端侧的请求质量的多播通信。
非专利文献1:RFC2205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RSVP)
但是,近年来,具有网络功能的硬盘记录器作为数据发送终端具有对数据接收终端发送视频流的功能,同时,作为数据接收终端具有接收来自其他数据发送终端的视频流的功能。
从数据发送终端向数据接收终端发送的视频流的数据率由数据发送终端侧来掌握,能否使数据率可变也由数据发送终端装置侧来掌握。因此,与数据接收终端侧进行频带预约相比,有时更希望由数据发送终端侧进行频带预约。
因此,使得可以从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两者进行频带预约。参考图13来说明该情况下的动作时序。图13是数据发送终端进行频带预约的情况下的时序图。
数据发送终端4000生成包含所请求的频带b1的频带分配请求包(步骤S1001),将所生成的频带分配请求包输出到第2中继终端3000(步骤S1002)。第2中继装置3000进行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频带b1的预约(步骤S1003),并将频带分配请求包传送给第1中继装置2000(步骤S1004)。
第1中继装置2000进行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频带b1的预约(步骤S1005),并将频带分配请求包传送给数据接收终端1000(步骤S1006)。
接收了频带分配请求包的数据接收终端1000确定在第1中继装置2000和第2中继装置3000中进行了频带b1的预约的情况(步骤S1007)。并且,将作为频带分配请求包的响应的频带分配响应包从数据接收终端1000传送到第1中继装置2000,从第1中继装置2000传送到第2中继装置3000,从第2中继装置3000传送到数据发送终端4000(步骤S1008、S1009、S1010)。
接收了频带分配响应包的数据发送装置4000掌握在第1中继装置2000和第2中继装置3000中预约了频带b1的情况(步骤S1011)。下面,数据发送终端4000在频带b1中,对数据接收终端1000进行视频流等的数据发送。
但是,若使数据发送终端4000和数据接收终端1000两者进行频带预约、使数据发送终端4000和数据接收终端1000两者解除频带预约,则例如产生如下的问题。另外,记载为在数据发送终端4000和数据接收终端1000之间有第1中继装置2000和第2中继装置3000。
作为第一问题,若数据发送终端4000和数据接收终端1000在大致相同的时间进行彼此不同的频带的频带预约,则第1中继装置2000最终分配的频带和第2中继装置3000最终分配的频带为不同的频带。
作为第二问题,若数据发送终端4000进行频带分配请求,在与其大致相同的时间,数据接收终端1000进行频带解除请求,则最终第1中继装置2000和第2中继装置3000中的一个进行频带的解除,但另一个成为预约了频带的状态。
参考图14来说明第一问题。图14是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进行彼此不同频带的频带预约的情况下的时序图。
数据接收终端1000生成包含所请求的频带r1的第1频带分配请求包(步骤S1101),并将所生成的第1频带分配请求包输出到第1中继装置2000(步骤S1102)。第1中继装置2000进行第1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频带r1的预约(步骤S1103),并将第1频带分配请求包传送到第2中继装置3000(步骤S1104)。
另一方面,数据发送装置4000生成包含频带s1的第2频带分配请求包(步骤S1105),并将所生成的第2频带分配请求包输出到第2中继装置3000(步骤S1106)。第2中继装置3000进行第2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频带s1的预约(步骤S1107),并将第2频带分配请求包传送到第1中继装置2000(步骤S1108)。
第2中继装置3000在进行基于第2频带分配请求包的频带s1的预约后,进行从第1中继装置2000接收的第1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频带r1的预约(步骤S1109),而将第1频带分配请求包传送到数据发送终端4000(步骤S1110)。
接收了第1频带分配请求包的数据发送终端4000掌握在第1中继装置2000和第2中继装置3000中预约了频带r1(步骤S1111)。
第1中继装置2000在进行基于第1频带分配请求包的频带r1的预约后,进行从第2中继装置3000接收的第2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频带s1的预约(步骤S1112),而将第2频带分配请求包传送到数据接收终端1000(步骤S1113)。
接收了第2频带分配请求包的数据接收终端1000掌握在第1中继装置2000和第2中继装置3000中预约了频带s1的情况(步骤S1114)。
作为第1频带分配请求包的响应的第1频带分配响应包从数据发送终端4000传送到第2中继装置3000,从第2中继装置3000传送到第1中继装置2000,从第1中继装置2000传送到数据接收终端1000(步骤S1115、S1116、S1117)。
接收了第1频带分配响应包的数据接收终端1000掌握在第1中继装置2000和第2中继装置3000中预约了频带r1的情况(步骤S1118)。
数据接收终端1000将作为第2频带分配请求包的响应的第2频带分配响应包从数据接收终端1000传送到第1中继装置2000,从第1中继装置2000传送到第2中继装置3000,从第2中继装置3000传送到数据发送终端4000(步骤S1119、S1120、S1121)。
接收了第2频带分配响应包的数据发送终端4000掌握在第1中继装置2000和第2中继装置3000中预约了频带s1的情况(步骤S1122)。
这样,由第1中继装置2000分配的带宽和由第2中继装置3000分配的带宽彼此不同。
参考图15来说明第二问题。图15是数据接收终端请求频带解除,数据发送终端进行频带预约的情况下的时序图。
数据接收终端1000生成频带解除请求包(步骤S1201),并将所生成的频带解除请求包输出到第1中继装置2000(步骤S1202)。第1中继装置2000根据频带解除请求包,来解除频带b5的预约(步骤S1203),并将频带解除请求包传送到第2中继装置3000(步骤S1204)。
另一方面,数据发送终端4000生成包含所请求的频带b5的频带分配请求包(步骤S1205),并将所生成的频带分配请求包输出到第2中继装置3000(步骤S1206)。第2中继装置3000进行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频带b5的预约(步骤S1207),并将频带分配请求包传送到第1中继装置2000(步骤S1208)。
第2中继装置3000在进行了基于频带分配请求包的频带b5的预约后,根据从第1中继装置2000接收的频带解除请求包来解除频带b5的预约(步骤S1209),并将频带解除请求包传送到数据发送终端4000(步骤S1210)。
接收了频带解除请求包的数据发送终端4000掌握在第1中继装置2000和第2中继装置3000中解除了频带b5的预约的情况(步骤S1211)。
第1中继装置2000在解除了基于频带解除请求包频带b5的预约后,进行从第2中继装置3000接收的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频带b5的预约(步骤S1212),并将频带分配请求包传送到数据接收终端1000(步骤S1213)。
接收了频带分配请求包的数据接收装置1000掌握在第1中继装置2000和第2中继装置3000中预约了频带b5的情况(步骤S1214)。
作为频带解除请求包的响应的频带解除响应包从数据发送终端4000传送到第2中继装置3000,从第2中继装置3000传送到第1中继装置2000,从第1中继装置2000传送到数据接收终端1000(步骤S1215、S1216、S1217)。
接收了频带解除响应包的数据接收终端1000掌握在第1中继装置2000和第2中继装置3000中解除了频带b5的预约(步骤S1218)。
作为频带分配请求包的响应的频带分配响应包从数据接收终端1000传送到第1中继装置2000,从第1中继装置2000传送到第2中继装置3000,从第2中继装置3000传送到数据发送终端4000(步骤S1219、S1220、S1221)。
接收了频带分配响应包的数据发送终端4000掌握在第1中继装置2000和第2中继装置3000中预约了频带b5的情况(步骤S1222)。
这样,处于在第1中继装置2000中进行了频带b5的预约,在第2中继装置中解除了频带b5的预约的状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两者可进行与网络资源的确保有关的处理请求的情况下,也可防止在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之间的路径上存在的中继装置之间的与网络资源有关的设定上产生不匹配的情形的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包括数据发送终端、数据接收终端、以及对数据发送终端与数据接收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进行中继的至少一个中继装置,所述数据发送终端包含第一请求发送单元,将用于请求与对路径的网络资源的确保有关的处理的请求信号发送到传送路径,所述路径用于自身终端和所述数据接收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所述数据接收终端包括第二请求发送单元,将用于请求与对路径的网络资源的确保有关的处理的请求信号发送到传送路径,所述路径用于自身终端和所述数据发送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所述中继装置包括判断单元,若从所述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的任一个接收了新的请求信号,则判断该新的请求信号是否满足用于抑制基于新的请求信号的与确保有关的处理的执行、并且对于目前所接收的请求信号需要满足的条件;抑制单元,若由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新的请求信号满足所述条件,则根据该新的请求信号,抑制与对该路径的网络资源的确保有关的处理;执行单元,若由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新的请求信号不满足所述条件,则根据该新的请求信号,执行与对该路径的网络资源的确保有关的处理。
本发明的通信方法,在包括数据发送终端、数据接收终端、对数据发送终端与数据接收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进行中继的至少一个中继装置的通信系统中进行,所述中继装置包括:接收步骤,从所述数据发送终端和所述数据接收终端的任一个接收新的请求信号;判断步骤,判断由所述接收步骤接收的新的请求信号是否满足用于抑制与网络资源的确保有关的处理的执行、并且对目前所接收的请求信号需要满足的条件;抑制步骤,若由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新的请求信号满足所述条件,则根据该新的请求信号,抑制与对所述路径的网络资源的确保有关的处理;执行步骤,若由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新的请求信号不满足所述条件,则根据该新的请求信号,执行与对所述路径的网络资源的确保有关的处理。
其中,作为与网络资源的确保有关的处理,例如有预约所请求的频带的处理,解除所取保的频带的预约的处理等。
根据上述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中继装置判断新的请求信号是否满足上述条件,在判断为新的请求信号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不执行基于新的请求信号的与网络资源的确保有关的处理,在判断为不满足的情况下,执行基于新的请求信号的与网络资源的确保有关的处理。因此,即使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请求与不同的网络资源的确保有关的处理,也可防止中继装置执行基于两者的请求信号的与网络资源的确保有关的处理。结果,上述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可以避免在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之间的路径上存在的中继装置之间的与网路资源有关的设定产生不匹配。
上述通信系统中,所述条件可以是用于抑制与网络资源的确保有关的处理的执行、决定请求信号的流方向的关系的条件。
由此,由于仅检查新的请求信号的数据流与之前所接收的请求信号的数据流的关系就充分,所以可以简单且可靠地防止在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之间的路径上存在的中继装置之间的与网路资源有关的设定上产生不匹配。
上述通信系统中,该数据发送终端可以进一步具有第1流设定单元,对该请求信号设定表示自身终端发送的请求信号的流方向的流信息;所述数据接收终端进一步具有第2流设定单元,对该请求信号设定表示自身终端发送的请求信号的流方向的流信息;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判断单元根据对所述新的请求信号设定的流信息来判断该新的请求信号是否满足所述条件。
由此,由于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分别对请求信号设定表示请求信号的流方向的流信息,所以中继装置可以简单且可靠地特定请求信号的流方向。
上述通信系统中,可以是,所述请求信号包含请求的频带;所述条件是决定由新的请求信号请求的频带和由之前接收的请求信号所请求的频带的大小关系的条件。
由此,仅通过检查新的请求信号所请求的带宽与之前所接收的请求信号请求的带宽的关系就可以,所以可以简单且可靠地防止在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之间的路径上存在的中继装置之间的与网路资源有关设定上产生不匹配。
上述通信系统中,所述条件可以是决定作为请求频带的解除的请求信号的频带解除请求信号比作为请求频带的确保的请求信号的频带分配请求信号优先的条件。
由此,在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的一个进行频带解除请求、另一个进行频带分配请求的情况下,由于频带解除请求优先,所以在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之间的路径上存在的所有中继装置解除请求了解除的频带。结果,可以防止处于在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的路径上存在的中继装置的一部分解除频带、其余的中继装置仍确保频带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的装置结构图。
图3是表示图2的流信息存储部的存储内容的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中继装置的装置结构图。
图5是表示图4的分配频带存储部的存储内容的图。
图6是表示图4的路径设定部内部具有的路径信息存储部的存储内容的图。
图7是表示图2的发送接收终端(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图4的中继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流信息取得处理和路径设定处理的流程的动作时序。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频带预约处理的流程的动作时序。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频带预约处理的流程的动作时序。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频带预约和频带解除处理的流程的动作时序。
图13是表示现有通信系统的频带预约处理的流程的动作时序。
图14是用于说明现有通信系统的问题的动作时序。
图15是用于说明现有通信系统的问题的动作时序。
符号说明:
10发送接收终端 11请求生成部 12流信息存储部
13端口号设定部 14IP地址设定部 15流信息设定部
16包生成部 17数据处理部 18协议处理部
19通信部 50中继装置 51有线通信部
52无线通信部 53请求包检测部 54分配频带存储部
55已处理请求判断部 56请求类别判断部 57端口号取出部
58IP地址取出部 59流信息取出部
60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 61处理结果附加部
具体实施例
下面,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通信系统的结构》
参考图1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结构。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在图1表示一结构例的通信系统1中,经无线接入点4、5来连接网络对应电视机2和网络对应记录器3。
网络对应电视机2和无线接入点4无线连接,网络对应记录器3与无线接入点5无线连接。无线接入点4和无线接入点5有线连接着。
另外,网络对应电视机2作用为数据发送终端,同时,作用为数据接收终端。另外,网络对应记录器3作用为数据发送终端,同时作用为数据接收终端。
无线接入点4、5作用为中继装置,有时在无线接入点4、5之间配置有路由器和网桥等的中继装置。
通信系统1进行端到端(End to End)之间的QoS设定。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进行无线连接区间的频带预约,由于有线连接区域中有线的频带宽,所以假设不进行频带预约。图1的情况下,在网络对应电视机2和无线接入点4之间,在网络对应记录器3和无线接入点5之间进行频带预约,但是在无线接入点4、5之间不进行频带预约。
在频带的预约中,以后述的连接为单位,使从数据接收终端向数据发送终端的频带分配请求优先于用于从数据发送终端向数据接收终端的频带预约的频带分配请求。在该条件下,执行与用于对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的路径的频带预约有关的处理。
另外,在频带的预约和频带的解除处于相同连接的情况下,使用于频带的预约解除的频带解除请求优先于用于频带预约的频带分配请求。在该条件下,执行与对用于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的路径的频带预约和频带解除有关的处理。这样,通过使频带的预约解除比频带预约优先,可以防止例如对与停止了动作的终端相关联的连接仍预约了频带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谓的TCP连接和所谓的UDP连接为单位来进行频带的分配。这里,所谓TCP连接是指由终端的IP地址及端口号、和通信对方的终端IP地址及端口号的对来特定的发送接收终端之间的路径的连接。另外,所谓UDP连接是指由终端的IP地址及端口号、和通信对方的终端IP地址及端口号的对来特定的发送接收终端之间的路径的连接。
另外,连接(TCP连接、UDP连接)分别在一个数据发送终端和一个数据接收终端之间设定。因此,若清楚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的其中一个IP地址和端口号,就可进行连接的特定。
《数据发送终端、数据接收终端的结构》
参考图2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的装置结构。图2是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的装置结构图。其中,由于与本发明有关的部分在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两者之间共通,所以作为发送接收终端来加以说明。图1的网络对应电视机2和网络对应记录器3对应于发送接收终端。
发送接收终端10包括请求生成部11、流信息存储部12、端口号设定部13、IP地址设定部14、流信息设定部15、包生成部16、数据处理部17、协议处理部18和通信部19。
请求生成部11生成频带分配请求和频带解除请求,并将所生成的频带分配请求和频带解除请求输出到包生成部16。其中,频带分配请求用于请求包含请求分配的频带的频带分配。另外,频带解除请求用于请求频带解除。
流信息存储部12由连接(UDP连接、TCP连接)为单位来存储流信息和频带或频带的解除,参考图3来说明其一例。图3是表示流信息存储部12的存储内容的图。
在流信息存储部12中为了识别连接,使自身装置的IP地址及端口号、和通信对方的IP地址及端口号相对应地加以存储。
并且,在流信息存储部12中以连接为单位,使流信息和频带或频带的解除与用于识别连接的信息相对应地进行存储。
这里,流信息的“上行”表示自身终端是接收数据侧的终端,“下行”表示自身终端是发送数据侧的终端。
此外,频带中存储了所分配的频带或解除,“解除”表示解除了频带。
另外,流信息存储部12也可构成为不存储自身终端的IP地址。
端口号设定部13将进行频带分配请求和频带解除请求的应用软件的端口号输出到包生成部16和流信息设定部15。
IP地址设定部14预先存储自身终端的IP地址,并将所存储的IP地址输出到包生成部16。
流信息设定部15从流信息存储部12的自身终端的端口号与从端口号设定部13输入的端口号一致的流信息存储部12的记录器中取出流信息,并将所取出的流信息输出到包生成部16。
包生成部16在从请求生成部11输入的频带分配请求上附加从端口号设定部13输入的端口号、从IP地址设定部14输入的IP地址和从流信息设定部15输入的流信息,从而生成频带分配请求包,并将所生成的频带分配请求包输出到协议处理部18。
另外,包生成部16在从请求生成部11输入的频带解除请求上附加从端口号设定部13输入的端口号、从IP地址设定部14输入的IP地址和从流信息设定部15输入的流信息,而生成频带解除请求包,并将所生成的频带解除请求包输出到协议处理部18。
数据处理部17处理发送接收的数据,作用为请求响应处理部17a、流信息取得部17b和路径设定请求部17c。
请求响应处理部17a进行对频带分配请求和频带分配响应的处理。
流信息取得部17b取得与自身终端的IP地址及端口号、和通信对方的IP地址及端口号对应的流信息。并且,流信息取得部17b在流信息存储部12中与自身终端的IP地址及端口号、和通信对方的IP地址及端口号相对应地存储所取得的流信息。
路径设定请求部17c生成用于设定在自身终端和通信对方的终端之间传送数据等的路径的路径设定请求包,并将所生成的路径设定请求包输出到协议处理部18。接收了该路径设定请求的中继装置进行传送数据等的其他中继装置和终端的设定。
协议处理部18进行预定的协议处理。由于协议处理部18进行的协议处理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所以省略说明。
通信部19用于例如与中继装置进行无线连接。
《中继装置的结构》
参考图4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的装置结构。图4是中继装置的装置结构图。另外,图1的无线接入点4、5对应于中继装置。
中继装置50包括有线通信部51、无线通信部52、请求包检测部53、分配频带存储部54、已处理请求判断部55、请求类别判断部56、端口号取出部57、IP地址取出部58、流信息取出部59、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处理结果附加部61和路径设定部62。
有线通信部51例如用于与中继装置有线连接,无线通信部52例如将发送接收终端与自身装置进行无线连接。
请求包检测部53从由有线通信部51输入的包和由无线通信部52输入的包检测出频带分配请求包和频带解除请求包。请求包检测部53将检测出的频带分配请求包和频带解除请求包分别输出到已处理请求判断部55、请求类别判断部56、端口号取出部57、IP地址取出部58、流信息取出部59和处理结果附加部61。
请求包检测部53从由有线通信部51输入的包和由无线通信部52输入的包检测出路径设定请求包,并将所检测出的路径设定请求包输出到路径设定部62。
分配频带存储部54以连接(UDP连接、TCP连接)为单位来存储请求流信息和频带或频带的解除。参考图5来说明其一例。图5是表示分配频带存储部54的存储内容的图。
在分配频带存储部54中,为了识别连接,而使第1终端的IP地址及端口号、和第2终端的IP地址及端口号相对应地加以存储。
并且,分配频带存储部54中以连接为单位,使请求流信息和频带或频带的解除与用于识别连接的信息相对应地加以存储。
请求流信息中存储了在作为对连接进行频带的预约的基础的频带分配请求或作为解除对连接预约的频带的基础的频带解除请求上附加的流信息。
这里,请求流信息的“上行”表示通过基于由接收数据侧的终端发送的频带分配请求或频带解除请求的处理来进行了频带的分配或解除。另外,请求流信息的“下行”表示通过基于由发送数据侧的终端发送的频带分配请求或频带解除请求的处理进行了频带的分配或解除。
另外,频带表示对无线通信部52分配的频带,无线通信部53使用频带分配存储部54的频带所存储的频带来进行数据传送。另外,频带的“解除”表示解除了频带。
已处理请求判断部55判断是否在从请求包检测部53输入的请求包(频带分配请求包、频带解除请求包)上附加了已处理信息,并将判断结果输出到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已处理信息是用于表示在前面的中继装置中没有通过该请求包进行频带的预约等的信息。在中继装置、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中不进行基于附加了已处理信息的请求包的频带预约等用的处理。
请求类别判断部56判断从请求包检测部53输入的请求包是频带分配请求包还是频带解除请求包,并将判断结果输出到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
端口号取出部57从由请求包检测部53输入的请求包(频带分配请求包、频带解除请求包)中取出附加于请求包的端口号,并将所取出的端口号输出到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
IP地址取出部58从由请求包检测部53输入的请求包(频带分配请求包、频带解除请求包)中取出附加于请求包的IP地址,并将所取出的IP地址输出到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
流信息取出部59从由请求包检测部53输入的请求包(频带分配请求包、频带解除请求包)中取出附加于请求包的流信息,并将所取出的信息输出到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
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中预先设定有条件“在频带预约中流信息‘上行’比流信息‘下行’优先。”和条件“频带解除比频带预约优先”。
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根据从已处理请求判断部55、请求类别判断部56、端口号取出部57、IP地址取出部58和流信息取出部59输入的各信息来进行频带的预约和频带的解除,并更新分配频带存储部54的存储内容。另外,参考图8在后描述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进行的处理的细节。
处理结果附加部61根据从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输入的信息,对从包检测部53输入的请求包(频带分配请求包、频带解除请求包)附加已处理信息,而返回到包检测部53。包检测部53在从有线通信部51输入了请求包的情况下,将所返回的请求包输出到无线通信部52,在从无线通信部52输入了请求包的情况下,将所返回的请求包输出到有线通信部51。
路径设定部62内部具有路径信息存储部,参考图6来说明其一例。图6是表示路径信息存储部的存储内容的图。
在路径信息存储部中,为了识别连接(TCP连接、UDP连接),而使第1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及第2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相对应地加以存储。
并且,分配频带存储部54中以连接为单位,将自身装置前后的中继装置或终端(数据发送终端、数据接收终端)的IP地址存储于第1中继IP地址和第2中继IP地址。
路径设定部62将送来路径设定请求包的中继装置或终端的IP地址存储于路径信息存储部的第1中继IP地址。另外,路径设定部62利用例如未图示的路由表,从路径设定请求包的目标中决定传送路径设定请求包的中继装置或终端,并将所决定的中继装置或终端的IP地址存储于路径信息存储部的第2中继IP地址。
《数据发送终端、数据接收终端的动作》
参考图7来说明使用图2说明了装置结构的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的处理。图7是表示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7表示与频带分配请求和频带解除请求有关的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的处理,该处理在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中实质上相同。
包生成部16判断是否从请求生成部11输入了请求(频带分配请求、频带解除请求)(步骤S101)。若输入了请求(S101:是),则进行步骤S102的处理,若没有输入请求(S101:否),则进行步骤S107的处理。
端口号设定部13将进行请求的应用软件的端口号输出到包生成部16(步骤S102)。IP地址设定部14将自身终端的IP地址输出到包生成部16(步骤S103)。流信息设定部15从流信息存储部12的自身终端的端口号与从端口号设定部13输入的端口号一致的记录器中取出流信息,并将所取出的流信息输出到包生成部16(步骤S104)。包生成部16对由请求生成部11输入的请求附加端口号、IP地址和流信息,而生成请求包(频带分配请求包、频带解除请求包),并将所生成的请求包输出到协议处理部18(步骤S105)。并且,请求包通过协议处理部18被实施预定的处理后,从通信部19输出(步骤S106)。并且,进行步骤S101的处理。
数据处理部17的请求响应处理部17a以经通信部19和协议处理部18输入的数据为基础,来判断是否接收了来自对方终端的请求包(频带分配请求包、频带解除请求包)(步骤S107)。若接收了请求包(S107:是),则进行步骤S108的处理,若没有接收请求包(S107:否),则进行步骤S114的处理。
请求响应处理部17a进一步判断是否对请求包附加了已处理信息(步骤S108),若附加了已处理信息(S108:是),则进行步骤S112的处理,若没有附加已处理信息(S108:否),则进行步骤S109的处理。
请求响应处理部17a进行基于请求包的处理(步骤S109)。
具体上,在请求包是频带分配请求包的情况下,请求响应处理部17a将流信息存储部12的通信对方的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与包含在频带分配请求包中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一致的记录器的频带改写为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频带。另外,之后在改写后的频带中进行数据通信。
在请求包是频带解除请求包的情况下,请求响应处理部17a将流信息存储部12的通信对方的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与包含在频带解除请求包中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一致的记录器的频带改写为解除。
请求响应处理部17a作为对请求包的响应,生成包含请求包所包含的IP地址和端口号以及频带的响应包(频带分配响应包、频带解除响应包),并将所生成的响应包输出到协议处理部18(步骤S110)。并且,响应包通过协议处理部18被实施预定的处理后,从通信部19输出(步骤S111)。并且,进行步骤S101的处理。
请求响应处理部17a作为对请求包的响应,生成包含请求包所包含的IP地址和端口号及频带的响应包(频带分配响应包、频带解除响应包),而对该响应包附加已处理信息。请求响应处理部17a将附加了已处理信息的响应包输出到协议处理部18(步骤S112)。并且,附加了已处理信息的响应包通过协议处理部18被实施预定的处理后,从通信部19输出(步骤S113)。并且,进行步骤S101的处理。
请求响应处理部17a以经通信部10和协议处理部18输入的数据为基础,来判断是否接收了来自对方终端的响应包(频带分配响应包、频带解除响应包)(步骤114)。若接收了响应包(S114:是),则进行步骤S115的处理,若没有接收响应包(S114:否),则进行步骤S101的处理。
请求响应处理部17a进一步判断是否对响应包附加了已处理信息(步骤S115),若附加了已处理信息(S115:是),则进行步骤S101的处理,若没有附加已处理信息(S115:否),则进行步骤S116的处理。
请求响应处理部17a进行基于响应包的处理(步骤S116),并进行步骤S101的处理。
具体上,在响应包是频带分配响应包的情况下,请求响应处理部17a将流信息存储部12的自身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与频带分配响应包所包含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一致的记录器的频带改写为频带分配响应包所包含的频带。另外,之后在改写后的频带中进行数据通信。
在请求包是频带解除响应包的情况下,请求响应处理部17a将流信息存储部12的自身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与频带解除响应包所包含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一致的记录器的频带改写为解除。
《中继装置的动作》
参考图8来说明使用图4说明了装置结构的中继装置的处理。图8是表示中继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8表示与频带分配请求包和频带解除请求包有关的中继装置的处理。
请求包检测部60检测出请求包(频带分配请求包、频带解除请求包)。请求类别判断部56判断请求包的类别(频带分配请求包、频带解除请求包)。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以从请求类别判断部56输入的判断结果为基础,来判断所检测出的请求包是否是频带分配请求包(步骤S151)。
若是频带分配请求包(S151:是),则进行步骤S152的处理。
已处理请求判断部55判断是否对请求包附加了已处理信息。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以从已处理请求判断部55输入的判断结果为基础,来判断检测出的请求包上是否附加了已处理信息(步骤S152)。若附加了已处理信息(S152:是),则传送频带分配请求包,而不进行基于频带分配请求包的频带的预约等(步骤S158)。
若没有附加已处理信息(S152:否),则端口号取出部57取出所检测出的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端口号,IP地址取出部58取出所检测出的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IP地址。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在分配频带存储部54中检索分配频带存储部54的第1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与所取出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一致的记录器、分配频带存储部54的第2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与所取出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一致的记录器。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判断所检索出的记录器上是否有值(频带、解除)(步骤S153)。
若没有值(S153:否),则为与目前没有进行频带的预约也没有进行频带的解除的连接有关的,所以进行步骤S156的处理。
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在由步骤S153检索出的记录器的请求流信息上写入所检测出的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流信息,同时,在该记录器的频带上写入所检测出的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频带(步骤S156)。并且,传送频带分配请求包(步骤S158)。
若有值(S153:是),则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判断所检索出的记录器的频带是否是“解除”(步骤S154)。
若是“解除”(S154:是),则由于频带解除请求比频带分配请求优先,所以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不进行基于所检测出的频带分配请求包的频带预约的处理,而是使处理结果附加部61对频带分配请求包附加已处理信息(步骤S157),并传送通过处理结果附加部61附加了已处理信息的频带分配请求包(步骤S158)。另外,在频带分配请求之前有频带解除请求这一点成为抑制执行基于该频带分配请求的频带预约的条件。
若没有“解除”(S154:否),则进行步骤S155的处理。
流信息取出部59取出所检测出的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流信息。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判断所取出的流信息是否为比步骤S153中检索出的记录器的请求流信息优先的流信息(步骤S155)。另外,仅在流信息是“下行”、请求流信息是“上行”的情况下,判断为流信息是不优先于请求流信息的流信息。即,在流信息为“下行”的这次频带分配请求之前存在流信息为“上行”的频带分配请求这一点成为抑制执行基于这次频带分配请求的频带预约的条件。
若不是优先的流信息(S155:否),则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不进行基于所检测出的频带分配请求包的频带预约的处理,而是使处理结果附加部61对频带分配请求包附加已处理信息(步骤S157),并传送通过处理结果附加部61附加了已处理信息的频带分配请求包(步骤S158)。
若是优先的流信息(S155:是),则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在步骤S153中检索出的记录器的请求流信息上写入所检测出的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流信息,同时,在该记录器的频带上写入所检测出的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频带(步骤S156)。并且,传送频带请求分配包(步骤S158)。
若不是频带分配请求包(S151:否),则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以从请求类别判断部56输入的判断结果为基础,来判断所检测出的请求包是否为频带解除请求包(步骤S159)。若不是频带解除请求包(S159:否),则进行步骤S151的处理。若是频带解除请求包(S159:是),则进行步骤S160的处理。
端口号取出部57取出所检测出的频带解除请求包所包含的端口号,IP地址取出部58取出所检测出的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IP地址。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在分配频带存储部54中检索分配频带存储部54的第1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与所取出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一致的记录器、分配频带存储部54的第2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与所取出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一致的记录器(步骤S160)。
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在步骤S160中检索出的记录器的请求流信息中写入所检测出的频带解除请求包所包含的流信息,同时,在该记录器的频带中写入“解除”(步骤S161)。并且,传送频带解除请求包(步骤S162)。
《流信息取得处理、路径设定处理》
参考图9来说明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的流信息取得处理和第1中继装置与第2中继装置的路径设定处理。图9是表示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的流信息取得处理、及第1中继装置和第2中继装置的路径设定处理的流程的动作时序。另外,数据接收终端100和数据发送终端400分别对应于图1的网络对应电视机2和网络对应记录器3。并且,第1中继装置200和第2中继装置300对应于图1的无线接入点4、5。
数据接收终端100的流信息取得部17b生成包含自身终端的IP地址和进行数据发送终端的检索请求的应用软件的端口号的检索包,并输出到协议处理部18(步骤S201)。检索包通过协议处理部18被实施预定的处理后,由通信部19通过多播或广播来发送(步骤S202)。
接收了检索包的数据发送终端400的流信息取得部17b作为检索包的响应,生成包含自身终端的IP地址和与请求包的请求对应的应用软件的端口号的检索响应包,并输出到协议处理部18。检索响应包通过协议处理部18被实施预定的处理后,由通信部19通过单播返回到检索源的数据接收终端100(步骤S203)。
数据发送终端400的流信息取得部17b在流信息存储部12的自身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上写入检索响应包所包含的IP地址和端口号,同时,在流信息存储部12的通信对方的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上写入检索包所包含的IP地址和端口号。并且,由于自身终端是发送数据侧的终端,所以流信息取得部17c在流信息存储部12的流信息上写入“下行”(步骤S204)。
若数据接收终端400接收到检索响应包,则数据接收终端400的流信息取得部17b在流信息存储部12的自身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上写入检索包所包含的IP地址和端口号,同时,在流信息存储部12的通信对方的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上写入检索响应包所包含的IP地址和端口号。并且,由于自身终端是接收数据侧的终端,所以流信息取得部17c在流信息存储部12的流信息上写入“上行”(步骤S205)。
数据发送终端400的路径设定请求部17c生成包含新设定在流信息存储部12中的自身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及通信对方的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的路径设定请求包,并将所生成的路径设定请求包输出到协议处理部18(步骤S206)。路径设定请求包通过协议处理部18被实施预定的处理后,经通信部19输出到无线线路(步骤S207)。
路径设定请求包由第2中继装置300接收,由请求包检测部53检测。路径设定部62在图6的路径信息存储部的第1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上写入路径设定请求包所包含的该路径设定请求包的发送源的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此外,路径设定部62在图6的路径信息存储部的第2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上写入路径设定请求包所包含的该路径设定请求包的发送目的地的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并且,路径设定部62写入数据发送终端400的IP地址作为图6的路径信息存储部的第1中继IP地址,写入第1中继装置200的IP地址作为第2中继IP地址(步骤S208)。
另外,这时,路径设定部62在分配频带存储部54的第1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上写入路径设定请求包所包含的该路径设定请求包的发送源的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此外,路径设定部62在分配频带存储部54的第2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上写入路径设定请求包所包含的该路径设定请求包的发送目的地的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
路径设定请求包在通过路径设定部62被实施上述处理等后,从第2中继装置300传送到第1中继装置200(步骤S209)。
路径设定请求包由第1中继装置200接收,由请求包检测部53检测。路径设定部62在图6的路径信息存储部的第1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上写入路径设定请求包所包含的该路径设定请求包的发送源的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此外,路径设定部62在图6的路径信息存储部的第2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上写入路径设定请求包所包含的该路径设定请求包的发送目的地的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并且,路径设定部62写入第2中继装置300的IP地址作为图6的路径信息存储部的第1中继IP地址,写入数据接收终端100的IP地址作为第2中继IP地址(步骤S210)。
另外,这时,路径设定部62在分配频带存储部54的第1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上写入路径设定请求包所包含的该路径设定请求包的发送源的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此外,路径设定部62在分配频带存储部54的第2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上写入路径设定请求包所包含的该路径设定请求包的发送端的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
路径设定请求包通过路径设定部62被实施上述处理等后,从第1中继装置200传送到数据接收终端100(步骤S211)。
数据接收终端100在接收路径设定请求包后,作为响应,生成路径设定响应包。所生成的路径设定响应包从数据接收终端100传送到第1中继装置200,从第1中继装置200传送到第2中继装置300,从第2中继装置300传送到数据发送终端(步骤S212、S213、S214)。
《频带预约处理(其1)》
参考图10来说明只有数据发送终端进行频带分配请求的情况下的通信系统的频带预约处理。图10是表示通信系统的频带预约处理的流程的动作时序图。图10为频带预约的对象连接(TCP连接、UDP连接)中最先进行频带分配请求的情况。
数据发送终端400的包生成部16生成频带分配请求包(步骤S301)。另外,该频带分配请求包包含请求的频带B1,同时,包含自身终端的IP地址和进行频带分配请求的应用程序的端口号和流信息“下行”。
频带分配请求包从数据发送终端400被发送到第2中继装置300(步骤S302)。
在接收了频带分配请求包的第2中继装置300中,执行图8的处理流程,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在分配频带存储部54的相应请求流信息上写入“下行”,在该相应频带上写入“B1”(步骤S303)。
第2中继装置300参考路径设定部62内的路径信息存储部的存储内容,将频带分配请求包传送到第1中继装置200(步骤S304)。
在接收了频带分配请求包的第1中继装置200中,执行图8的处理流程,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在分配频带存储部54的相应请求流信息上写入“下行”,在该相应频带上写入“B1”(步骤S305)。
第1中继装置200参考路径设定部62内的路径信息存储部的存储内容,将频带分配请求包传送到数据接收终端100(步骤S306)。
接收了频带分配请求包的数据接收终端100的请求响应处理部17a在流信息存储部12的通信对方的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与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一致的记录器的频带上写入“B1”(步骤S307)。
请求响应处理部17a作为频带分配请求包的响应,生成包含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IP地址和端口号及频带的频带分配响应包。所生成的频带分配响应包从数据接收终端100传送到第1中继装置200,从第1中继装置200传送到第2中继装置300,从第2中继装置300传送到数据发送终端400(步骤S308、S309、S310)。另外,参考路径设定部62内的路径信息存储部的存储内容来进行频带分配响应包的传送。
接收了频带分配响应包的数据发送终端400的请求响应处理部17a在流信息存储部12的自身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与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一致的记录器的频带上写入“B1”(步骤S311)。
《频带预约处理(其二)》
参考图11来说明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两者进行频带分配请求的情况下的通信系统的频带预约处理。图11是表示通信系统的频带预约处理的流程的动作时序。其中,图11的动作时序是数据发送终端400和数据接收终端100对相同的连接大致同时地进行不同频带的频带分配请求的情况下的时序。另外,图11为对对象的连接初次进行频带分配请求的情况。
数据接收终端100的包生成部16生成第1频带分配请求包(步骤S401)。该第1频带分配请求包包含所请求的频带R1,同时,包含自身终端的IP地址和进行频带分配请求的应用程序的端口号及流信息“上行”。
第1频带分配请求包从数据接收终端100被发送到第1中继装置200(步骤S402)。
在接收了第1频带分配请求包的第1中继装置200中,执行图8的处理流程,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在频带分配存储部54的相应请求流信息上写入“上行”,在该相应频带上写入“R1”(步骤S403)。
第1中继装置200参考路径设定部62内的路径信息存储部的存储内容,而将第1频带分配请求包传送到第2中继装置300(步骤S404)。
数据发送终端400的包生成部16生成第2频带分配请求包(步骤S405)。另外,该第2频带分配请求包包含所请求的频带S1,同时,包含自身终端的IP地址和进行频带分配请求的应用程序的端口号及流信息“下行”。
第2频带分配请求包从数据发送终端400被发送到第2中继装置300(步骤S406)。
在接收了第2频带分配请求包的第2中继装置300中,执行图8的处理流程,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在分配频带存储部54的相应请求流信息上写入“下行”,在该相应频带上写入“S1”(步骤S407)。
第2中继装置300参考路径设定部62内的路径信息存储部的存储内容,并将第2频带分配请求包传送到第1中继装置200(步骤S408)。
接收了第1频带分配请求包的第2中继装置300中,执行图8的处理流程,由于第1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流信息“上行”比分配频带存储部54的相应请求流信息“下行”优先,所以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在分配频带存储部54的相应请求流信息上写入“上行”,在该相应频带上写入“R1”(步骤S409)。
第2中继装置300参考路径设定部62内的路径信息存储部的存储内容,将第1频带分配请求包传送到数据发送终端400(步骤S410)。
接收了第1频带分配请求包的数据发送终端400的请求响应处理部17a在流信息存储部12的通信对方的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与第1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一致的记录器的频带上写入“R1”(步骤S411)。
在接收了第2频带分配请求包的第1中继装置200中,执行图8的处理流程,由于第2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流信息“下行”不优先于分配频带存储部54的相应请求流信息“上行”,所以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不进行基于第2频带分配请求包的频带预约,而由处理结果附加部61对第2频带分配请求包附加已处理信息(步骤S412)。
第1中继装置200参考路径设定部62内的路径信息存储部的存储内容,将附加了已处理信息的第2频带分配请求包传送到数据接收终端100(步骤S413)。
数据发送终端400的请求响应处理部17a作为第1频带分配请求包的响应,生成包含第1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IP地址和端口号以及频带的第1频带分配响应包。将所生成的第1频带分配响应包从数据发送终端400传送到第2中继装置300,从第2中继装置300传送到第1中继装置200,从第1中继装置200传送到数据接收终端100(步骤S414、S415、S416)。另外,参考路径设定部62内的路径信息存储部的存储内容来进行第1频带分配响应包的传送。
接收了第1频带分配响应包的数据接收装置100的请求响应处理部17a在流信息存储部12的自身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与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一致的记录器的频带上写入“R1”(步骤S417)。
由于对第2频带分配请求包附加了已处理信息,所以数据接收终端100的请求响应处理部17a不进行与频带的预约有关的处理。请求响应处理部17a作为第2频带分配请求包的响应,生成包含第2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IP地址和端口号的第2频带分配响应包,并对该第2频带分配响应包附加已处理信息。附加了已处理信息的第2频带分配响应包从数据接收终端100传送到第1中继装置200,从第1中继装置200传送到第2中继装置300,从第2中继装置300传送到数据发送终端400(步骤S418、S419、S420)。另外,参考路径设定部62内的路径信息存储部的存储内容来进行第2频带分配响应包的传送。
由于对第2频带分配响应包附加了已处理信息,所以接收了第2频带分配响应包的数据发送终端400的请求响应处理部17a掌握到频带S1的预约失败(步骤S421)。
《频带预约和频带解除处理》
参考图12来说明数据发送终端进行频带分配请求、数据接收终端进行频带解除请求的情况下的通信系统的频带预约和频带解除处理。图12是表示通信系统的频带预约和频带解除处理的流程的动作时序。其中,图12的动作时序是数据发送终端400和数据接收终端100对相同连接大致同时地进行频带解除请求和频带分配请求的情况下的时序。
另外,图12中设之前只有数据发送终端400进行频带分配请求。
数据接收终端100的包生成部16生成频带解除请求包(步骤S451)。另外,该频带解除请求包包含自身终端的IP地址和进行频带分配请求的应用程序的端口号及流信息“上行”。
频带解除请求包从数据接收终端100被发送到第1中继装置200(步骤S452)。
在接收了频带解除请求包的1中继装置200中,执行图8的处理流程,由于频带解除比频带分配优先,所以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在分配频带存储部54的相应请求流信息上写入“上行”,在该相应频带上写入“解除”(步骤S453)。
第1中继装置200参考路径设定部62内的路径信息存储部的存储内容,并将频带解除请求包传送到第2中继装置300(步骤S454)。
数据发送终端400的包生成部16生成频带分配请求包(步骤S455)。另外,该频带分配请求包包含请求的频带B5,同时,包含自身终端的IP地址和进行频带分配请求的应用程序的端口号和流信息“下行”。
频带分配请求包从数据发送终端400被发送到第2中继装置300(步骤S456)。
在接收了频带分配请求包的第2中继装置300中,执行图8的处理流程,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在分配频带存储部54的相应请求流信息上写入“下行”,在该相应频带上写入“B5”(步骤S457)。
第2中继装置300参考路径设定部62内的路径信息存储部的存储内容,将频带分配请求包传送到第1中继装置200(步骤S458)。
在接收了频带分配请求包的第2中继装置300中,执行图8的处理流程,由于频带解除比频带分配优先,所以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在分配频带存储部54的相应请求流信息上写入“下行”,在该相应频带上写入“解除”(步骤S459)。
第2中继装置300参考路径设定部62内的路径信息存储部的存储内容,而将频带解除请求包传送到数据发送终端400(步骤S460)。
接收了频带解除请求包的数据发送终端400的请求相应处理部17a在流信息存储部12的通信对方的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与频带解除请求包所包含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一致的记录器的频带上写入“解除”(步骤S461)。
在接收了频带分配请求包的第1中继装置200中,执行图8的处理流程,由于在分配频带存储部54的相应频带上存储有“解除”、并且频带解除请求比频带预约请求优先,所以频带分配解除控制部60不进行基于频带分配请求包的频带预约,而使处理结果附加部61对频带分配请求包附加已处理信息(步骤S462)。
第1中继装置200参考路径设定部62内的路径信息存储部的存储内容,而将附加了已处理信息的频带分配请求包传送到数据接收终端100(步骤S463)。
数据发送终端400的请求响应处理部17a作为频带解除请求包的响应,生成包含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IP地址和端口号的频带解除响应包。所生成的频带解除响应包从数据发送终端400传送到第2中继装置300,从第2中继装置300传送到第1中继装置200,从第1中继装置200传送到数据接收终端100(步骤S464、S465、S466)。另外,通过参考路径设定部62内的路径信息存储部的存储内容来进行频带解除响应包的传送。
接收了频带解除响应包的数据接收终端100的请求响应处理部17a在流信息存储部12的自身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与频带解除请求包所包含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一致的记录器的频带上写入“解除”(步骤S467)。
由于对频带分配请求包附加了已处理信息,所以数据接收终端100的请求响应处理部17a不进行与频带的预约有关的处理。请求响应处理部17a作为频带分配请求包的响应,生成包含频带分配请求包所包含的IP地址和端口号的频带分配响应包,并对该频带分配响应包附加已处理信息。附加了已处理信息的第2频带分配响应包从数据接收终端100传送到第1中继装置200,从第1中继装置200传送到第2中继装置300,从第2中继装置300传送到数据发送终端400(步骤S468、S469、S470)。另外,参考路径设定部62内的路径信息存储部的存储内容来进行频带分配响应包的传送。
由于对频带分配响应包附加了已处理信息,所以接收了频带分配响应包的数据发送终端400的请求响应处理部17a掌握频带B5的预约失败(步骤S471)。
《补充》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如下这样。
(1)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行频带的预约和频带的解除的单位以所谓的TCP连接或所谓的UDP连接为单位来进行。但是,并不限于此,可以以任意的单位来进行频带的预约和频带的解除。例如,可以以发送接收终端为单位来进行频带的预约和频带的解除。这时,不需要端口号。
(2)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识别终端的信息使用了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的IP地址,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可识别终端的信息就可以。例如,若具有无线LAN和以太网(注册商标)等MAC地址,则作为用于识别终端的信息,可以代替IP地址而使用MAC地址。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识别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之间的路径的信息,使用了IP地址和端口号对,但是并不限于此,若可识别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之间的路径,则可使用任意的信息,也可使用任何信息的组合。
(3)上述实施方式中,使“上行”方向比“下行”方向优先地进行频带的预约,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使“下行”方向比“上行”方向优先地进行频带的预约。这时,由于频带预约对数据发送终端进行的频带请求分配是优先的,所以在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内容等的发送率变化的情况下,可以在发送率变化之前进行频带的更新。
(4)上述实施方式中,使频带的解除比频带的预约优先进行,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利用流信息来判断是否进行频带的解除即可。
例如,中继装置接受频带分配请求,之后又接受了频带解除请求的情况下,若使频带分配请求的流信息比频带解除请求的流信息优先,则中继装置不根据频带解除请求来进行频带的解除。相反,若频带解除请求的流信息比频带分配请求的流信息优先,则中继装置根据频带解除请求来进行频带的解除。
此外,中继装置接受频带解除请求,之后又接受了频带分配请求的情况下,若使频带解除请求的流信息比频带分配请求的流信息优先,则中继装置不根据频带分配请求来进行频带的预约。相反,若频带分配请求的流信息比频带解除请求的流信息优先,则中继装置根据频带分配请求来进行频带的预约。
(5)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流信息来判断是否执行基于频带分配请求的频带的预约,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利用由频带分配请求所请求的频带来判断是否执行基于频带分配请求的频带的预约。另外,这时,例如,使所请求的频带宽度宽的频带分配请求优先,由此进行频带的预约。这时,有时虽然预约了比需要频带宽的频带宽度,但是有可以可靠确保数据传送所需的频带的优点。
(6)上述实施方式中,仅在无线连接区间进行频带的预约,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在优先连接区间中也进行频带的预约。
(7)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端到端之间的QoS设定作为对象,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端到端的一部分区间作为对象来进行频带的预约和频带的解除。
(8)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是进行与数据发送终端或数据接收终端或中继装置的构成要素全部或一部分等价的处理的接收方法。
也可将描述了与数据发送终端或数据接收终端或中继装置的构成要素全部或一部分等价的处理顺序的程序存储于存储器,并使用CPU等来进行处理。
产业上的可用性:本发明可以用于发送接收终端之间的QoS设定。
Claims (6)
1、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数据发送终端、数据接收终端、以及对所述数据发送终端与所述数据接收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进行中继的至少一个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发送终端包含第一请求发送单元,将用于请求与对路径的网络资源的确保有关的处理的请求信号发送到传送路径,所述路径用于自身终端和所述数据接收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
所述数据接收终端包括第二请求发送单元,将用于请求与对路径的网络资源的确保有关的处理的请求信号发送到传送路径,所述路径用于自身终端和所述数据发送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
所述中继装置包括:
判断单元,若从所述数据发送终端和所述数据接收终端的任一个接收新的请求信号,则判断该新的请求信号是否满足用于抑制基于新的请求信号的与网络资源的确保有关的处理的执行、并且对于目前所接收的请求信号需要满足的条件;
抑制单元,若由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新的请求信号满足所述条件,则根据该新的请求信号,抑制与对所述路径的网络资源的确保有关的处理;
执行单元,若由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新的请求信号不满足所述条件,则根据该新的请求信号,执行与对所述路径的网络资源的确保有关的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件是用于抑制与网络资源的确保有关的处理的执行、决定请求信号的流方向的关系的条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发送终端还具有第1流设定单元,对该请求信号设定表示自身终端发送的请求信号的流方向的流信息;
所述数据接收终端还具有第2流设定单元,对该请求信号设定表示自身终端发送的请求信号的流方向的流信息;
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判断单元根据对所述新的请求信号设定的流信息,判断该新的请求信号是否满足所述条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请求信号包含请求的频带;
所述条件是决定由新的请求信号请求的频带和由目前接收的请求信号请求的频带的大小关系的条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件是决定作为请求频带的解除的请求信号的频带解除请求信号比作为请求频带的确保的请求信号的频带分配请求信号优先的条件。
6、一种通信方法,在包括数据发送终端、数据接收终端、以及对数据发送终端与数据接收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进行中继的至少一个中继装置的通信系统中进行,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装置包括:
接收步骤,从所述数据发送终端和所述数据接收终端的任一个接收新的请求信号;
判断步骤,判断由所述接收步骤接收的新的请求信号是否满足用于抑制与网络资源的确保有关的处理的执行、并且对于目前所接收的请求信号需要满足的条件;
抑制步骤,若由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新的请求信号满足所述条件,则根据该新的请求信号,抑制与对所述路径的网络资源的确保有关的处理;
执行步骤,若由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新的请求信号不满足所述条件,则根据该新的请求信号,执行与对所述路径的网络资源的确保有关的处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002479 | 2006-01-10 | ||
JP002479/2006 | 2006-01-1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56781A true CN101356781A (zh) | 2009-01-28 |
Family
ID=38256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800507927A Pending CN101356781A (zh) | 2006-01-10 | 2006-12-26 | 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90070468A1 (zh) |
JP (1) | JPWO2007080780A1 (zh) |
CN (1) | CN101356781A (zh) |
WO (1) | WO2007080780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52098A (zh) * | 2013-04-05 | 2015-11-11 | 索尼公司 | 中继管理装置、中继管理方法、程序以及中继管理系统 |
CN112640386A (zh) * | 2018-08-31 | 2021-04-09 | 西门子股份公司 | 用于模拟通信网络中的多播数据流的预约请求的处理的方法和模拟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21855B (zh) * | 2009-04-21 | 2012-08-08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基于p2p模式的数据传输方法 |
US20110078313A1 (en) * | 2009-09-30 | 2011-03-31 | St-Ericsson Sa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a connection in a connection oriented in-order delivery environment |
US20110078255A1 (en) * | 2009-09-30 | 2011-03-31 | Andrei Radulescu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a connection in a connection oriented in-order delivery environment |
US8811254B2 (en) * | 2010-12-08 | 2014-08-19 | Fujitsu Limited | Dynamic connection admission control to enforce service level agreements in multicast networks |
JP5724498B2 (ja) * | 2011-03-18 | 2015-05-2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割当装置、通信装置、仲介装置、仲介システム、割当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JP5895415B2 (ja) * | 2011-09-19 | 2016-03-3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割当装置 |
EP2772020B1 (en) * | 2011-10-25 | 2020-06-10 | Fourth Wall Media, Inc. | Network bandwidth regulation using traffic scheduling |
US9930401B2 (en) | 2012-12-31 | 2018-03-27 | Echostar Technologies L.L.C. | WiFi video bridge circuit in QOS |
US20170374368A1 (en) * | 2016-06-24 | 2017-12-28 | Scalar Corporation | Video Processor,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86052B1 (en) * | 1998-12-04 | 2001-09-0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network data traffic flows and for applying quality of service treatments to the flows |
US6654610B1 (en) * | 2000-05-05 | 2003-11-25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Two-way packet data protoco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DE10032184A1 (de) * | 2000-07-01 | 2002-01-10 | Bosch Gmbh Robert | Vorrichtung zum Kühl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
US7013338B1 (en) * | 2000-07-28 | 2006-03-14 | Prominence Networks, Inc. | Multiplexing sever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sessions over a pre-allocated reservation protocol session |
JP2003143218A (ja) * | 2001-10-31 | 2003-05-16 | Fujitsu Ltd | 通信帯域制御システム |
JP2003158543A (ja) * | 2001-11-22 | 2003-05-30 | Anritsu Corp | 中継装置及び中継方法 |
JP2003348110A (ja) * | 2002-05-27 | 2003-12-0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
US7451340B2 (en) * | 2003-03-31 | 2008-11-11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Connection set-up extension for restoration path establishment in mesh networks |
US7953000B2 (en) * | 2004-09-10 | 2011-05-3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chanism to improve preemption behavior of resource reservations |
-
2006
- 2006-12-26 CN CNA2006800507927A patent/CN101356781A/zh active Pending
- 2006-12-26 WO PCT/JP2006/325869 patent/WO200708078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12-26 US US12/160,284 patent/US2009007046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12-26 JP JP2007553870A patent/JPWO2007080780A1/ja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52098A (zh) * | 2013-04-05 | 2015-11-11 | 索尼公司 | 中继管理装置、中继管理方法、程序以及中继管理系统 |
CN112640386A (zh) * | 2018-08-31 | 2021-04-09 | 西门子股份公司 | 用于模拟通信网络中的多播数据流的预约请求的处理的方法和模拟系统 |
US11218383B2 (en) | 2018-08-31 | 2022-01-04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Simu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mulating processing of reservation enquiries for multicast data streams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CN112640386B (zh) * | 2018-08-31 | 2022-01-21 | 西门子股份公司 | 用于模拟通信网络中的多播数据流的预约请求的处理的方法和模拟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07080780A1 (ja) | 2009-06-11 |
WO2007080780A1 (ja) | 2007-07-19 |
US20090070468A1 (en) | 2009-03-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56781A (zh) | 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 |
JP4033773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ルーティングを実行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JP4682068B2 (ja) | 品質保証サービス情報通知方法、通信装置及びドメイン間情報伝達装置 | |
EP2448183A1 (en) | Relay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 |
US9300551B2 (en) |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 |
CN101106525A (zh) | QoS控制系统、QoS控制装置及会话控制装置 | |
JPH114292A (ja) | 通信システム | |
JP6585740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接続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 |
EP2928128A1 (en) | Ip data package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label switching router | |
US20080137654A1 (en) | Method of managing signaling message in path-based signaled paths to mpls-enabled core network | |
JP4744479B2 (ja) | 優先制御システム、優先設定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優先制御方法 | |
JP2006115362A (ja) | パケット中継装置 | |
KR101698286B1 (ko) | 네트워크에서의 데이터 라우팅 | |
JP4741410B2 (ja)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交換機、基地局装置、及び下り通信データ送信方法 | |
JP2006245894A (ja) | 転送経路制御装置および転送経路制御プログラム | |
CN103368841A (zh) |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 |
US8830893B2 (en) | Management of network layer packets in an access network of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JP2012044268A (ja) |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リソースの制御方法 | |
JP5742424B2 (ja) | 通信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制御装置 | |
US20230224870A1 (en) | Relay device and relay method | |
JP4725382B2 (ja) | パケット中継方法、及びパケット中継ノード | |
JP4268144B2 (ja) | リソース管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 |
JP2006245896A (ja) | ネットワーク制御サーバ、ユーザ端末収容ノード、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5262474B2 (ja) | 信号制御方法及び資源管理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
JP4846382B2 (ja) | リソース管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90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