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0271B -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发射机、接收机和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发射机、接收机和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40271B CN101340271B CN 200710126947 CN200710126947A CN101340271B CN 101340271 B CN101340271 B CN 101340271B CN 200710126947 CN200710126947 CN 200710126947 CN 200710126947 A CN200710126947 A CN 200710126947A CN 101340271 B CN101340271 B CN 1013402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ymbol
- information bit
- information
- bit
-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提高HARQ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反馈信息所需的带宽的方法、系统以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端对从发射端发送的数据进行解调解码;在检测出来自发射端的数据发生错误的情况下,接收端根据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向发射端反馈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的符号位置信息;发射端根据接收端反馈的符号位置信息以及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获取发射端已发送的数据中对应的不可靠的信息比特,并对不可靠的信息比特进行重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发射机、接收机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实现数据通信的可靠传输有三种基本的差错控制方法,FEC,ARQ以及它们的结合混合ARQ。其中混合ARQ具有最好的可靠性及吞吐量性能。混合ARQ又可以分为三类,HARQ-I,HARQ-II,和HARQ-III。
I型(追赶合并-chase合并)附加了CRC(循环冗余校验)并且用FEC对数据进行编码。接收机进行FEC译码并检查数据包,如果有错就重传数据包,错误包被丢弃,重传时仍然使用与第一次传输时一样的FEC码。这是软件层面上的HARQ,在RLC(无线链路控制)进行传输控制。
增量冗余技术代替了简单的重传数据包。当第一次尝试译码失败时,要求发射机附加冗余信息后再传输,没有传输包被丢弃,合并后的数据包通过较低码率进行译码。重传包和原始传输包并不完全相同,重传包携带部分附加冗余信息以纠错,这些冗余信息和先前接收的数据包合并可得到更强的FEC码。IR方案通常分为两类:部分IR、全IR。部分IR又称作HARQ-III,它的每次重传版本包括所有的系统信息比特和部分校验信息比特,都可自译码,多个版本合并后的数据包也可自译码。
全IR又称作HARQ-II,它每次重传版本只有校验信息比特而没有系统信息比特,每个重传版本都不能自译码,必须与其它版本合并才能进行译码。
其中HARQ-II和HARQ-III都采用了合并技术将多次传输的复本在接收端进行合并,由此可以获得一定的合并或编码增益。HARQ-II是基于一种自适应差错纠正。每个帧的传输最初都采用高码率,高码率是通过低码率的母码进行周期性打孔获得的。CRC码用于接收端的数据的差错检测。如果检测不成功,则重传数据包括被打掉后的编码信息比特,即增量冗余,该过程一直持续直到检测正确或重传次数超过最大允许重传次数。接收端将这些打孔信息比特与初始发送的数据进行合并提高了差错被纠正的概率。与HARQ-I和包合并方法不同,这种方法避免了重传整个帧并且能根据无线链路进行自适应的调整码率。
虽然HARQ-II在一定程度上自适应的调整码率,但是这种调整针对具体的信道环境它并不是最优的。因为HARQ-II中每次重传信息比特的数量和位置都是预先设定好的,但是对于特定的信道环境,重传信息比特的数量和位置应该是自适应调整的,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重传性能。
而且,如果重传数据包括了不必要的信息,则会降低系统的整体容量和性能。因而在上行带宽非常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在提高HARQ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反馈信息所需的带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提高HARQ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反馈信息所需的带宽的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其包括:接收端对从发射端发送的数据进行解调解码;在检测出来自发射端的数据发生错误的情况下,接收端根据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向发射端反馈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的位置信息,作为符号位置信息;发射端根据接收端反馈的符号位置信息以及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获取发射端已发送的数据中对应的不可靠的信息比特,并对不可靠的信息比特进行重传。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利用发射机和接收机实现混合自动请求重传,其中:发射机包括:编码调制单元,用于对发送数据进行编码调制;获取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来自接收机的关于重传的反馈后,根据接收端反馈的符号位置信息以及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获取发射端已发送的数据中对应的不可靠的信息比特,并对不可靠的信息比特进行重传,且接收机包括:解调解码单元,用于对来自发射机的发送数据进行解调解码,并检测接收的该发送数据是否发生错误;获取单元,在检测出接收的该发送数据发生错误的情况下,根据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获取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并向发射机反馈所获取的符号的位置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接收机,其包括:解调解码单元,用于对来自发射机的发送数据进行解调解码,并检测接收的该发送数据是否发生错误;获取单元,在检测出接收的该发送数据发生错误的情况下,根据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获取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并向发射机反馈所获取的符号的位置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射机,其包括:编码调制单元,用于对发送数据进行编码调制;获取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来自接收机的关于重传的反馈后,根据接收端反馈的符号位置信息以及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获取发射端已发送的数据中对应的不可靠的信息比特,并对不可靠的信息比特进行重传。
由于本发明采用基于可靠性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式(即基于反映信息比特可靠性的信息比特的对数似然比的值),发送端根据不可靠的信息符号的位置信息找出对应需要重传的信息比特进行重传,所以能够更加准确找到需要重传的信息比特,可提高HARQ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由于接收端只向发射端反馈表示不可靠信息比特的信息的符号位置信息,并且预定的重传信息比特阈值可根据不同的通信环境进行合适的设定,所以本发明还能够减少反馈信息量。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图2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配置框图;
图3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映射表的示例;
图4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接收机反馈符号位置信息的方式;
图5,6,和7显示了本发明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与现有固定重传模式的性能比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在提高HARQ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反馈信息量,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的通信系统。
图1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如图1所示,发射机向接收机发送数据(S101)。
接收机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调解码,在检测出来自发射机的数据发生错误的情况下,要求发射机进行重传(S102)。
然后,接收机根据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即信息比特与符号的对应关系),向发射机反馈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的符号位置信息(S103)。
发射机根据反馈的符号位置信息以及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找出对应的不可靠的信息比特,并对这些不可靠的信息比特进行重传(S104)。
之后接收机利用重传的数据与发射机之前发送的数据进行合并。
应理解的是,由于接收机采用的解码方式对应于发射机的编码方式,所以发射机和接收机都具有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即信息比特与符号的对应关系)。
图2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配置框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包括发射机1和接收机2,其中,发射机1包括编码调制单元11和获取单元12,接收机2包括解调解码单元21和获取单元22。其中,发射机1的编码调制单元11和接收机2中的解调解码单元21可采用现有通信系统中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结构实现,其具体结构以及实现过程在此略去。
发射机1中的编码调制单元11采用能通过LLR值进行解码的编码方式(例如Turbo,卷积,LDPC码等)对要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并调制,将编码调制后的数据作为第一次发送数据向接收机2发送。
接收机2中的解调解码单元21利用最大后验概率(MAP)解码(当然,针对除最大似然值之外的其它度量,也可采用相应的解码方式),对接收的第一次发送数据进行解调解码,判断是否正确接收第一次发送数据,如果正确接收则向发射机1反馈ACK信息,否则计算接收的第一次发送数据中每个信息比特的对数似然比的值,并将所有信息比特的对数似然比的值传送给获取单元22。
获取单元22对来自解调解码单元21的所有信息比特的对数似然比(LLR)的值的绝对值进行排序(绝对值越小表示该信息比特的可靠度越低),根据预定的重传信息比特阈值,获取等于阈值的最不可靠的信息比特(如果阈值为60,则获取绝对值排序中LLR绝对值最小的60个信息比特),并根据预存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映射表,挑选包含各个最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挑选出的各个符号所包含的总信息比特数等于重传信息比特阈值;并将符号位置信息(不可靠的符号的位置信息)反馈给发射机1。这里,如图3所示,自适应调制编码映射表中包括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即对应于调制编码方式的、信息比特位置位置信息与符号位置位置信息的关系。当然,发射机和接收机中可存储有对应于不同编码调制方式的映射表。
在发射机1接收到信息反馈后,发射机1中的获取单元12根据相同预存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映射表以及接收的符号位置信息,获取接收机2中检测的不可靠的信息比特,并再次经由编码调制单元11只对不可靠的信息比特进行重传。
上述过程也同样适应于第二次、第三次发送数据过程,并在重传过程中只对重传数据进行检测,判断是否正确接收,在未正确接收数据的情况下,只反馈表示重传数据中不可靠信息比特的信息的符号位置信息。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三种接收机反馈符号位置信息的方式如下。
方式一,在传统ACK/NAK控制信道中加入体现符号位置的信息比特。
方式二,创建专门的符号位置信息控制信道。
方式三,在数据信道中创建符号位置信息域,并区分位置信息和真正的数据。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获取单元22获取符号位置信息的具体实现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单元22获取符号位置信息的方式可有多种。例如:第一种方式是基于符号和信息比特,获取单元22在获取了等于重传信息比特阈值的最不可靠的A个信息比特后,根据所有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随机获取满足预定的重传信息比特阈值的最不可靠信息比特所在的符号的位置信息和信息比特位置信息,也就是说对应于所获取的符号位置信息和信息比特位置信息,所获取的符号所包含的信息比特数与所获取的信息比特之和等于A。
第二种方式是基于不排序的符号的反馈,获取单元22在获取了等于重传信息比特阈值的最不可靠的A个信息比特后,根据不可靠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首选那些包含多个最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不可靠信息比特数最多原则),然后随机选择那些包含少量最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即包含多个最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的信息比特数与包含少量最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的信息比特数等于A。
第三种方式是基于排序的符号的反馈,获取单元22在获取了等于重传信息比特阈值的最不可靠的A个信息比特后,根据不可靠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首选那些包含多个最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然后选择包含该A个信息比特中进一步不可靠的信息比特(对应于A个信息比特中除首选的最不可靠信息比特之外的较低的LLR绝对值)的符号。
这里,应注意的是,由于编码方式和码率的不同,一个符号可能包括一个信息比特,两个或多个信息比特,所以反馈的符合位置信息可能表示一个信息比特,两个或多个信息比特。根据编码方式和码率的不同,在选择包含多个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时,可先选择例如包含n个最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然后依次选择包含n-1个,n-2个最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
另外,本发明也可采用其它获取符号位置信息的方式,例如任意选择满足重传信息比特阈值的符号,或者首选A个信息比特中最不可靠的a(a<A)个信息比特所对应的符号,即最不可靠信息比特原则等等。
换句话说,选择包含各个(一个或多个)最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的原则包括:(2)选择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数最多的符号,或(2)选择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数最多的符号以及选择包含剩余不可靠信息比特中进一步不可靠的信息比特的符号(即先选包含多个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然后从选剩的信息比特中按照LLR进行排序,从中选择包含进一步不可靠的信息比特的符号),或(3)按照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数最多的符号到只包含一个不可靠信息比特数的符号的顺序依次选择符号(从包含n个,n-1个…包含1个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的顺序进行选择),或(4)选择只包含最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或(5)选择最不可靠信息比特,或(6)随机挑选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合的原则,或者其中任意两个或多个的组合等等。
下面给出实现获取符号位置信息的两个具体示例。
<示例1>
假设发射机1采用高阶调制方式16QAM,码率为1/2,频谱效率为2bps/Hz,则接收机2根据MAP解码,计算每个信息比特的对数似然比的值,并对这些值的绝对值进行排序。
获取单元22根据给定的重传信息比特门限值A,确定等于门限值的最不可靠的信息比特;根据自适应编码调制映射表,找出对应这A个最不可靠信息比特所在的符号及其位置;在这些符号中首先找出包含两个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位置,假定符合上述条件的符号的数目为B,那么剩下的符号中只包含一个不可靠信息比特,共A-B*2个;从剩下的A-B*2个符号中选择最不可靠的(A-B*2)/2个符号,这(A-B*2)/2个符号包含剩下的A-B*2个不可靠信息比特中最不可靠的(A-B*2)/2个信息比特;最后获取单元22将获取的B个符号和选择出的(A-B*2)/2个符号的位置信息(符合位置信息)反馈给发送机1。
发送机1根据反馈的符号位置信息和对应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映射表找出对应的信息比特,然后重传这些信息比特。
<示例2>
假设发射机1采用低阶调制方式QPSK,码率为3/4,且频谱效率为1.5bps/Hz(根据该编码方式假设共有C个符号包括两个信息比特,D个符号只包括一个信息比特),则接收机2根据MAP解码,计算每个信息比特的对数似然比的值,并对这些值的绝对值进行排序。
获取单元22根据给定的重传信息比特门限值A,确定等于门限值的最不可靠的信息比特;根据自适应编码调制映射表,找出对应这些不可靠信息比特所在的符号及其位置;在这些符号中首先找出包含两个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位置,假定符合上述条件的符号的数目为B,那么剩下C-B个符号中包含两个信息比特但是只包含一个不可靠信息比特;从剩下的C-B个符号中选择包含剩下(A-B*2)不可靠信息比特中最不可靠的K个符号;从剩下的D个符号中选择只包含一个信息比特的共A-(B+K)*2个符号;最后获取单元22分别将获取的B、K和A-(B+K)*2个符号的位置信息(符号位置信息)反馈给发送机1。
发送机1根据反馈的符号位置信息和对应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映射表找出对应的信息比特,然后重传这些信息比特。
下面,举例说明采用本实施例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后反馈量的变化情况。
假设一通信系统采用16QAM,1/2码率方式,且整个数据的信息比特的长度是1000信息比特,需要重传的信息比特的门限值是60信息比特。
接收端为了将所需重传的60信息比特通知给发送端,需要把这60信息比特的位置信息反馈给发送端。因为对于1000信息比特的长度而言,一个信息比特的位置信息需要10信息比特来表示,60信息比特一共所需的位置信息比特为60*10=600信息比特。如果反馈方法是基于符号位置反馈,对于16QAM,1/2码率的情况,每个符号传两个信息比特,那么60个信息比特需要30个符号来传。因为整个数据中,符号的总数为1000*2/4=500个,每个符号的位置信息需要9信息比特表示,那么30个符号所需的位置信息为9*30=270信息比特。因此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基于符号反馈的方法可以将反馈信息从600信息比特降低到270信息比特。
下面进一步根据仿真结果对本发明的反馈符号位置信息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与现有固定重传模式的性能对比。
图5,6,和7显示了本发明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与现有固定重传模式的性能比较示意图。仿真中所采用的仿真参数如表1所示。所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有16QAM,64QAM;编码方案为码率为1/2的turbo码;解码方法为迭代解码,迭代次数为10次;最大允许重传次数为4;信息比特长度为900比特;不可靠信息比特阀值为60;信道为块衰落信道。其中FER为误帧率,Eb为每个比特的信号能量,N0为噪声的功率谱密度。
表1:仿真参数
调制方式 | 16QAM,64QAM |
编码方式 | Turbo码,码率1/2 |
交织方式 | 随机 |
解码方式 | 迭代解码,迭代次数为10次 |
最大允许重传次数 | 4 |
信息比特长度 | 900 |
不可靠信息比特长度 | 60 |
信道模型 | 块衰落信道 |
由图5可知,本发明的基于排序的符号反馈、基于不排序的符号反馈、以及基于符号和信息比特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相比现有的固定重传模式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而言,在保持系统性能的同时都能减少反馈信息量,其中基于排序的符号反馈的方式需要反馈的信息量最小。
且由图6和图7可知,本发明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相比现有的固定重传模式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而言,可获得较低的误帧率和较高的吞吐量。
修改例
为了进一步优化本发明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使其能够根据信道环境进行灵活有效的通信。根据本发明修改例的通信系统中,发射机1(基站侧)可进一步包括切换单元(图未示)。该切换单元用于根据反馈信道状态,在低信噪比环境下,使发射机1采用固定重传模式(在本实施例中,即指在重传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增量冗余(IR)HARQ方式);而在高信噪比环境下,使发射机1切换到上述实施例中的工作模式,即根据接收机2反馈的符号位置信息进行重传。这是因为在低信噪比环境下,本发明的HARQ方法可与传统的全IRHARQ方式获得相同的性能,此时,采用传统的增量冗余(IR)HARQ方式可减少信令开销。当然,在低信噪比环境下,仍可使发射机1采用上述本发明的HARQ方式。
从而,在提高HARQ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减少反馈信息所需的带宽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根据信道环境采用更合适的通信方式,提供更灵活的通信方法。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采用基于可靠性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式(即基于反映信息比特可靠性的信息比特的对数似然比的值),发送端根据不可靠的信息符号的位置信息找出对应需要重传的信息比特进行重传,所以能够更加准确找到需要重传的信息比特,可提高HARQ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由于接收端只向发射端反馈表示不可靠信息比特的信息的符号位置信息,并且预定的重传信息比特阈值可根据不同的通信环境进行合适的设定,所以本发明还能够减少反馈信息量。
对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根据以上实施方式可以很容易的联想到其他的优点和变形。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其仅仅作为例子对本发明的一种形态进行详细、示范性的说明。在不背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具体实施例通过各种等同替换所得到的技术方案,但是这些技术方案均应该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及其等同的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其包括:
接收端对从发射端发送的数据进行解调解码;
在检测出来自发射端的数据发生错误的情况下,接收端根据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向发射端反馈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的位置信息,作为符号位置信息;
发射端根据接收端反馈的符号位置信息以及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获取发射端已发送的数据中对应的不可靠的信息比特,并对不可靠的信息比特进行重传;
其中,
接收端对所述来自发射端的数据进行解调解码,计算表示该数据中每个信息比特的可靠度的度量的值;在符合预定的重传信息比特阈值的情况下,根据该度量的值,获取该数据中最不可靠的信息比特;根据预存的调制编码映射表,挑选包含各个最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挑选出的各个符号所包含的总信息比特数等于重传信息比特阈值;并将所挑选的符号的位置信息反馈给发射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其中,
所述预存的调制编码映射表包括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且根据调制编码映射表挑选包含各个最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的原则包括:选择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数最多的符号,或选择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数最多的符号以及选择包含剩余不可靠信息比特中进一步不可靠的信息比特的符号,或按照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数最多的符号到只包含一个不可靠信息比特数的符号的顺序依次选择符号,或选择只包含最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或选择最不可靠信息比特,或随机挑选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的 符号的原则,或者其中任意两个或多个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其中,
接收端根据最大后验概率解码,计算接收的数据中每个信息比特的对数似然比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其中,
接收端通过在传统ACK/NAK控制信道中加入体现符号位置的信息比特,或创建专门的符号位置信息控制信道,或在数据信道中创建符号位置信息域,并区分所述符号位置信息和实际要发送的数据,来向发射端反馈符号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其中,
发射端根据反馈信道状态,在低信噪比环境下,采用固定重传模式;在高信噪比环境下,根据接收端反馈的符号位置信息进行重传。
6.一种通信系统,其利用发射机和接收机实现混合自动请求重传,其中:
发射机包括:
编码调制单元,用于对发送数据进行编码调制;
获取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来自接收机的关于重传的反馈后,根据接收端反馈的符号位置信息以及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获取发射端已发送的数据中对应的不可靠的信息比特,并对不可靠的信息比特进行重传,且
接收机包括:
解调解码单元,用于对来自发射机的发送数据进行解调解码,并检测接收的该发送数据是否发生错误;
获取单元,在检测出接收的该发送数据发生错误的情况下,根据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获取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并向发射机反馈该符号的符号位置信息;
其中,
在接收机中,
解调解码单元对所述来自发射端的数据进行解调解码,计算表示该数据中每个信息比特的可靠度的度量的值;
获取单元在符合预定的重传信息比特阈值的情况下,根据该度量的值,获取该数据中最不可靠的信息比特;根据预存的调制编码映射表,挑选包含各个最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挑选出的各个符号所包含的总信息比特数等于重传信息比特阈值;并将所挑选的符号的位置信息作为符号位置信息反馈给发射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预存的调制编码映射表包括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且根据调制编码映射表挑选包含各个最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的原则包括:选择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数最多的符号,或选择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数最多的符号以及选择包含剩余不可靠信息比特中进一步不可靠的信息比特的符号,或按照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数最多的符号到只包含一个不可靠信息比特数的符号的顺序依次选择符号,或选择只包含最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或选择最不可靠信息比特,或随机挑选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的 符号的原则,或者其中任意两个或多个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接收机根据最大后验概率解码,计算接收的数据中每个信息比特的对数似然比的值。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接收机进一步包括一装置,用于通过在传统ACK/NAK控制信道中加入体现符号位置的信息比特,或创建专门的符号位置信息控制信道,或在数据信道中创建符号位置信息域,并区分所述符号位置信息和实际要发送的数据,来向发射机反馈符号位置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发射机进一步包括切换单元,用于根据反馈信道状态,在低信噪比环境下,使发射机采用固定重传模式;在高信噪比环境下,使发射机根据接收机反馈的符号位置信息进行重传。
11.一种接收机,其包括:
解调解码单元,用于对来自发射机的发送数据进行解调解码,并检测接收的该发送数据是否发生错误;
获取单元,在检测出接收的该发送数据发生错误的情况下,根据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获取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并向发射机反馈作为符号位置信息的所获取的符号的位置信息;
其中,
解调解码单元对所述来自发射端的数据进行解调解码,计算表示该数据中每个信息比特的可靠度的度量的值;
获取单元在符合预定的重传信息比特阈值的情况下,根据该度量的值,获 取该数据中最不可靠的信息比特;根据预存的调制编码映射表,挑选包含各个最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挑选出的各个符号所包含的总信息比特数等于重传信息比特阈值;并将该符号的位置信息反馈给发射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收机,其中,
所述预存的调制编码映射表包括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且根据调制编码映射表挑选包含各个最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的原则包括:选择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数最多的符号的原则,或选择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数最多的符号以及选择包含剩余不可靠信息比特中进一步不可靠的信息比特的符号,或按照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数最多的符号到只包含一个不可靠信息比特数的符号的顺序依次选择符号,或选择只包含最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或选择最不可靠信息比特,或随机挑选包含不可靠信息比特的 符号的原则,或者其中任意两个或多个的组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机,
其中接收机进一步包括一装置,用于通过在传统ACK/NAK控制信道中加入体现符号位置的信息比特,或创建专门的符号位置信息控制信道,或在数据信道中创建符号位置信息域,并区分所述符号位置信息和实际要发送的数据,来向发射机反馈符号位置信息。
14.一种发射机,其包括:
编码调制单元,用于对发送数据进行编码调制;
获取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来自接收机的关于重传的反馈后,根据接收端反馈的符号位置信息以及信息比特在符号中的分布特点,获取发射端已发送的数据中对应的不可靠的信息比特,并对不可靠的信息比特进行重传;
其中,
接收端对来自发射机的数据进行解调解码,计算表示该数据中每个信息比特的可靠度的度量的值;在符合预定的重传信息比特阈值的情况下,根据该度量的值,获取该数据中最不可靠的信息比特;根据预存的调制编码映射表,挑选包含各个最不可靠信息比特的符号,挑选出的各个符号所包含的总信息比特数等于重传信息比特阈值;并将所挑选的符号的位置信息反馈给发射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射机,其中,
进一步包括切换单元,用于根据反馈信道状态,在低信噪比环境下,使发射机采用固定重传模式;在高信噪比环境下,使发射机根据接收机反馈的符号位置信息进行重传。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710126947 CN101340271B (zh) | 2007-07-02 | 2007-07-02 |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发射机、接收机和通信系统 |
JP2008172500A JP5484693B2 (ja) | 2007-07-02 | 2008-07-01 |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方法、送信機、受信機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JP2008172381A JP2009017552A (ja) | 2007-07-02 | 2008-07-01 |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方法、送信機、受信機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710126947 CN101340271B (zh) | 2007-07-02 | 2007-07-02 |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发射机、接收机和通信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40271A CN101340271A (zh) | 2009-01-07 |
CN101340271B true CN101340271B (zh) | 2013-03-27 |
Family
ID=40214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71012694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40271B (zh) | 2007-07-02 | 2007-07-02 |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发射机、接收机和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2) | JP2009017552A (zh) |
CN (1) | CN10134027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02315B (zh) * | 2009-06-01 | 2013-04-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前向纠错的重传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
CN102104463B (zh) * | 2009-12-22 | 2013-08-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报文请求重传方法及装置 |
US20110158340A1 (en) * | 2009-12-28 | 2011-06-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Virtual antenna array for wireless devices |
CN102843226B (zh) * | 2012-07-09 | 2015-07-15 | 清华大学 | 基于非对等保护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 |
CN103825685B (zh) * | 2012-11-16 | 2018-05-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实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
CN104780029B (zh) * | 2014-01-14 | 2019-02-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及相关装置 |
WO2018058294A1 (en) * | 2016-09-27 | 2018-04-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arq techniques for polar codes |
CN107872300B (zh) * | 2016-09-28 | 2022-11-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反馈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基站、终端 |
CN114189311B (zh) * | 2020-09-14 | 2022-11-1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5g极化码的自适应ir-harq传输方法及系统 |
CN113507298A (zh) * | 2021-07-09 | 2021-10-15 | 磐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信道质量检测的调制方式自适应调整方法及系统 |
CN113595692B (zh) * | 2021-07-23 | 2024-01-09 | 大连大学 | 一种基于动态阈值门限优化设计的amc-harq方法 |
CN114205868B (zh) * | 2021-11-29 | 2024-05-14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被动混合通信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
CN114826482B (zh) * | 2022-03-22 | 2024-03-26 | 河南中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透地数据传输速率的自适应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22032A (zh) * | 2001-11-28 | 2003-06-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方法 |
CN1960235A (zh) * | 2005-11-03 | 2007-05-09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53959A (ja) * | 2003-02-19 | 2004-09-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2006245912A (ja) * | 2005-03-02 | 2006-09-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再送方法 |
CN101286825A (zh) * | 2007-04-11 | 2008-10-15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实现基于可靠性的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发送端和系统 |
-
2007
- 2007-07-02 CN CN 200710126947 patent/CN10134027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7-01 JP JP2008172381A patent/JP2009017552A/ja active Pending
- 2008-07-01 JP JP2008172500A patent/JP5484693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22032A (zh) * | 2001-11-28 | 2003-06-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方法 |
CN1960235A (zh) * | 2005-11-03 | 2007-05-09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40271A (zh) | 2009-01-07 |
JP2009017553A (ja) | 2009-01-22 |
JP2009017552A (ja) | 2009-01-22 |
JP5484693B2 (ja) | 2014-05-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40271B (zh) |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发射机、接收机和通信系统 | |
US6977888B1 (en) | Hybrid ARQ for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 |
CN1225860C (zh) |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方法 | |
CN101523794B (zh) | 用于umts hsdpa传输的最优冗余版本(rv)选择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1621364B (zh) | 自动重传控制器和重传块重组装置 | |
CN1572067B (zh) | 在提供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的通信系统中实现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 |
US20100146355A1 (en) | Retransmiss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 |
CN101138185B (zh) | Mimo发送装置及mimo系统中的数据重传方法 | |
CN101136722B (zh) | 一种适用于高速移动终端的数据发送方法及传输设备 | |
CN102037671A (zh) | Wcdma和lte网络中harq的重传设置的选择 | |
US20080242236A1 (en) | Encoding and decoding systems with header and data transmission success indication | |
CN104283651A (zh) | 一种混合重传的方法 | |
US11936480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HARQ in a wireless network | |
US7007216B2 (en) | Rate-matching algorithm for hybrid ARQ system | |
KR20060091578A (ko)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재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1282202A (zh) | 混合自动请求重发方法及数据传输系统 | |
CN101841405A (zh)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发送器和接收器 | |
CN101877629A (zh) | 基于卷积turbo编码的HARQ重传方法及设备 | |
CN100420177C (zh) |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方法 | |
CN101855857B (zh) | 无线通信网络中用于进行自动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1095303A (zh) |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 |
Liu et al. | Combining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with truncated ARQ enhances throughput | |
CN103825685B (zh) | 用于实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 |
TWI784732B (zh) | 利用harq使能資料傳輸的方法及裝置 | |
CN101505213A (zh) | 一种具有新型编译码器结构的自适应harq方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140702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