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3301A - 导电性橡胶构件 - Google Patents
导电性橡胶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33301A CN101333301A CNA2008100963672A CN200810096367A CN101333301A CN 101333301 A CN101333301 A CN 101333301A CN A2008100963672 A CNA2008100963672 A CN A2008100963672A CN 200810096367 A CN200810096367 A CN 200810096367A CN 101333301 A CN101333301 A CN 1013333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 surface treatment
- rubber
- roller
- elastic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境依赖性小的电阻值稳定的导电性橡胶构件。该导电性橡胶构件包含通过导电性付与材料付与了导电性的导电性弹性层12,通过在导电性弹性层12的表层部含浸含有异氰酸酯成分和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表面处理液,形成表面处理层12a。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电子照相式复印机和打印机、或喷墨式(トナ一ジェット式)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导电性橡胶构件,涉及特别适用于导电性辊(導電性ロ一ル)、刮板(プレ一ド)、带(ベルト)等的导电性橡胶构件。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式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的导电性辊,要求不污染感光体等的性质和导电性等。以往大多使用聚氨酯、硅氧烷橡胶制的制品,进而提出在各种弹性层表面上设置各种涂敷层、表面处理层或被覆筒(被覆チュ一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4)。
其中,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带电构件,作为成本低、可长时间保持好特性的带电构件,本申请人进行了专利申请,是具有包含表氯醇系橡胶基材的弹性层的带电构件,其具有表面处理层,所述表面处理层是通过使用含有从丙烯氟系聚合物和丙烯硅氧烷系聚合物中选出的至少一种聚合物、导电性付与材料和异氰酸酯成分的表面处理液进行表面处理而形成的。
该专利文献4中的导电性辊,为了付与导电性,在表面处理液中配合了碳黑等导电性付与材料,但存在的问题是辊整体的电阻值容易受碳黑分散状态的影响。
使用其它导电剂时有环境依赖性大,不能稳定进行图像形成的问题。
另外,本申请人公开了一种使表层区域含浸表面处理液、使其热硬化而形成表面处理层的导电性橡胶构件,其中所述表面处理液为将离子导电付与剂和热固性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而成的(参见专利文献5)。这种导电性橡胶构件对环境依赖性小,电阻值稳定,但是在更为严酷的条件下,电阻值有时发生很大的变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75470号公报(权利要求等)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281831号公报(权利要求等)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4-214579号公报(权利要求2,[0022]等)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040760号公报(权利要求等)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31703号(权利要求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鉴于上述情况,提供一种环境依赖性小,电阻值稳定的导电性橡胶构件。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第1方案是导电性橡胶构件,其特征是包含通过导电性付与材料付与了导电性的导电性弹性层,通过在该导电性弹性层的表层部含浸含有异氰酸酯成分和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表面处理液形成表面处理层。
本发明的第2方案为导电性橡胶构件,其特征是在第1方案所述的导电性橡胶构件中,上述表面处理液含有有机溶剂,上述有机溶剂溶解着上述异氰酸酯成分和上述离子导电性聚合物。
本发明第3方案为导电性橡胶构件,其特征是在第1或第2方案所述的导电性橡胶构件中,上述离子导电性聚合物是选自表氯醇橡胶、丙烯腈丁二烯橡胶和氧化烯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第4方案为导电性橡胶构件,其特征是在第1~3中任何一方案所述的导电性橡胶构件中,上述表面处理液含有碳黑。
本发明第5方案为导电性橡胶构件,其特征是在第1~4中任何一方案所述的导电性橡胶构件中,上述导电性弹性层包含橡胶基材,该橡胶基材含有表氯醇橡胶。
本发明第6方案为导电性橡胶构件,其特征是在第1~5中任何一方案所述的导电性橡胶构件是辊状、刮板状或带状。
根据本发明,由于使用了含有异氰酸酯成分和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表面处理液,所以能提供环境依赖性小,电阻值稳定的导电性橡胶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本发明导电性橡胶构件的一个例子的导电性辊的截面图。
图2是试验例1测定方法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0导电性辊
11芯棒(芯金)
12导电性弹性层
12a表面处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本发明导电性橡胶构件的一个例子,以导电性辊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使用了本发明导电性橡胶构件的一例的导电性辊的截面图。
如图1(a)所示,导电性辊10在芯棒11上具有导电性弹性层12,导电性弹性层12的表层部形成表面处理层12a。表面处理层12a通过在导电性弹性层12的表层部中含浸表面处理液,并使其硬化而与导电性弹性层12形成一体。
如图1(b)所示,导电性辊10在芯棒11和导电性弹性层12和芯棒11之间,也可具有任选设置的层13。在此,在导电性弹性层12和芯棒11之间任选设置的层可以是发泡层,也可以是无发泡层,进而还可以是1层以上的结构。这种情况下,最上层是满足下述条件的导电性弹性层即可。
当然,导电性弹性层12可以是实体(ソリッド)(无发泡),也可以是海绵体(スポンジ)(发泡体)。进而,对于导电性弹性层12,外表面可以被研磨,也可以没有被研磨。
对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辊10的导电性弹性层12所用的基材没有特殊限制,可列举例如含有表氯醇橡胶、聚氨酯、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氯丁二烯橡胶(CR)、苯乙烯橡胶(SBR)、丙烯酸类橡胶(ACM)、乙烯·丙烯橡胶(EPDM)、硅氧烷橡胶(Q)等的,优选使用表氯醇橡胶。由于表氯醇橡胶能使弹性层具有导电性,因而优选。
作为表氯醇橡胶,可举出表氯醇均聚物、表氯醇-氧化乙烯共聚物、表氯醇-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共聚物、表氯醇-氧化乙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三元共聚物、表氯醇-氧化乙烯-氧化丙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四元共聚物或其衍生物等,这些可单独使用,也可将2种以上并用。表氯醇橡胶中也可适当混合其它橡胶材料。作为可混合的橡胶基材,可举出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聚氨酯、氯丁二烯橡胶(CR)、苯乙烯橡胶(SBR)等。
作为聚氨酯,可优选列举聚醚系聚氨酯、聚酯系聚氨酯、聚碳酸酯系聚氨酯等。作为这些聚氨酯,有浇铸型(注型タイプ)、可混合型(ミラブルタイプ)等的聚氨酯,优选通过使氨酯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反应得到的所谓浇铸型聚氨酯。作为与多元醇反应的异氰酸酯,例如可使用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三(异氰酸酯基苯基)硫代磷酸酯、二环庚烷三异氰酸酯等3官能异氰酸酯单体、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聚氰酸酯(ヌレ一ト)改性多异氰酸酯(3聚体:3官能、5聚体:4官能)、聚合MDI(ポリメリックMDI)等的混合物。这些3官能以上的多异氰酸酯和一般的2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混合物也可以。作为2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的例子,可举出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对苯二异氰酸酯(PPDI)、1,5-萘二异氰酸酯(NDI)、3,3-二甲基二苯基-4,4′-二异氰酸酯(TODI)和两末端具有这些异氰酸酯的预聚物等改性体和多聚体等。
必须在导电性弹性层12中添加导电性付与材料。即:导电性弹性层12是将在橡胶基材中添加了导电性付与材料的橡胶组合物硫化而成的。作为导电性付与材料,优选作为电子导电性付与材料的各种碳黑,也可以使用金属粉末等电子导电性付与材料、离子导电付与材料、或这两者的混合物。作为离子导电付与材料,可列举有机盐类、无机盐类、金属络合物、离子性液体等。作为有机盐类、无机盐类,可列举高氯酸锂、季铵盐、三氟醋酸钠等。作为金属络合物,可列举卤化乙二醇合铁(III)(ハロゲン化第二鉄一エチレングリコ-ル)等,具体可举出日本特许第3655364号公报中记载的二乙二醇氯化铁络合物(III)(ジエチレングリコ一ル一塩化第二鉄錯体)等。另一方面,离子性液体是室温下为液体的熔融盐,也称作常温熔融盐,尤其是指熔点为70℃以下的,优选30℃以下的。具体可举出日本特开2003-202722号公报中记载的1-乙基3-甲基咪唑鎓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1-エチル-3-メチルイミグゾリウムビス(トリフルオロメチルスルフオニル)イミド)、1-丁基-3-乙基咪唑鎓(三氟甲基磺酰)亚胺(1-ブチル-3-エチルイミグゾリウムトリフルオロメチルスルフオニル)イミド)等。
导电性付与材料没有必要添加到所需要量以上,优选使用接近获得需要电阻值最低量的量。添加到所需量以上时,如下所示,形成表面处理层后,难以得到所需的中等电阻值(中抵抗),例如104~107Ω左右的中等电阻值。例如,在碳黑的情况下,可以使用10重量%以下,优选使用7重量%以下程度。
表面处理层12a通过在导电性弹性层12的表层部中含浸表面处理液,使其硬化,与导电性弹性层12的表层部形成一体而设置。这种表面处理层12a是通过含浸至少含有异氰酸酯成分和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表面处理液形成的。以异氰酸酯成分和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密度从表面到内部逐渐稀疏的形式与导电性弹性层12形成一体。将表面处理液含浸在导电性弹性层12的表层部中是指将导电性弹性层12在表面处理液中浸渍规定时间,或者将表面处理液涂布在导电性弹性层12上,或者利用喷涂等方法使表面处理液浸透到导电性弹性层12的表层部。
表面处理液含有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优选至少溶解异氰酸酯成分和离子导电性聚合物。
此处所说的离子导电性聚合物是指具有极性基团,且显示出1.0×104~1.0×109Ω,优选1.0×107~1.0×109Ω的中等电阻值的高分子。
离子导电性聚合物优选在上述有机溶剂中溶解的,更优选能付与弹性的。因为提高了表面处理层的柔软性、强度,结果没有了辊表面被磨损,损伤接触的(当接する)感光体表面的可能性。作为这样的离子导电性聚合物,例如可列举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表氯醇橡胶、含有亚烷基氧(alkylene oxide)的聚合物等。作为表氯醇橡胶,可举出表氯醇均聚物、表氯醇-氧化乙烯共聚物、表氯醇-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共聚物、表氯醇-氧化乙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三元共聚物、表氯醇-氧化乙烯-氧化丙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四元共聚物或其衍生物等。作为含有亚烷基氧的聚合物,可举出氧化乙烯均聚物、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物、氧化乙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共聚物、氧化乙烯-氧化丙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三元共聚物或其衍生物等。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可单独使用,也可并用。
作为导电性付与材料使用电子导电性付与材料时,通过使表面处理液中的有机溶剂浸透到导电性弹性层12中,导电性弹性层12稍微膨润,产生微细沟槽,链构造(导电通路)一度被切断,表面处理液中的至少异氰酸酯成分和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填充在该微细沟槽内。除去有机溶剂后,异氰酸酯成分阻止导电性弹性层12的导电性付与材料的链构造恢复到膨润前的状态,另一方面,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对被切断的导电性付与材料的连构造起到了连接作用。即:由于这些异氰酸酯成分和离子导电性聚合物介在于被切断的导电性付与材料的链构造中,所以导电性辊10表层部的导电通路形成下述状态,即在中途形成含有异氰酸酯成分和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中等电阻部分的状态,与表面处理前的状态不同,即:重新构成了电阻多少增大的状态。
作为导电性付与剂使用离子导电性付与剂的情况也一样,由于表面处理液中的有机溶剂浸透到导电性弹性层12中,导电性弹性层12稍微膨润产生微细的沟槽,表面处理液中的至少异氰酸酯成分和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填充到该微细的沟槽内。这时,导电性弹性层12中没有由电子导电性付与材料形成的连构造(导电通路),但由于呈现高电阻的异氰酸酯成分中介在离子导电性聚合物,所以能使电阻保持得低。
异氰酸酯成分有使导电性弹性层12的表层部(表面处理层12a)变硬的倾向,通过并用离子导电性聚合物,表面处理层12a能保持弹性(柔软性)。
异氰酸酯成分和离子导电性聚合物以从表面到内部逐渐稀疏的方式含浸,因此电阻增大表面一侧更大,表面处理层12a形成电阻倾斜层(抵抗傾斜層)。
将含有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表面处理液含浸在导电性弹性层12中,形成表面处理层12a,由此能简便地制作出具有所要电特性的导电性辊10。如上所述,离子导电性聚合物本身为中等电阻与碳黑那样的通过分散来降低基材(导电性弹性层12)的电阻值而形成中等电阻的表面处理层12a的物质不同。即:不是碳黑那样的通过分散状态来改变电阻值的物质。不会像离子导电剂那样污染辊表面、接触的感光体等。进而,与离子导电剂相比,由于不易受水分影响,所以使用了含有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表面处理液的导电性辊10的环境依赖性小。
作为表面处理液中所含的异氰酸酯成分,可举出2,6-甲苯二异氰酸酯(T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对苯二异氰酸酯(PPDI)、1,5-萘二异氰酸酯(NDI)和3,3-二甲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TODI)和上述的多聚体和改性体等。还可举出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形成的预聚物。
表面处理液只要含有上述成分即可,但也可进一步添加乙炔黑、科琴黑(ケッチェンブラック)、ト一カ黑等碳黑、离子导电剂,进一步降低电阻值。通过表面处理液含有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可使表面处理层12a具有导电性。因此,添加碳黑、离子导电剂时,即使少量添加也能获得充分效果。
表面处理液中使用的碳黑,相对于异氰酸酯成分优选为0~40重量%。过多时,会产生脱落、电阻值偏差等问题,不优选。
在不妨碍特性的范围内,表面处理液中还可含有选自丙烯氟系聚合物(アクリルフッ素系ポリマ一)和丙烯硅氧烷系聚合物(アクリルシリコ一ン系ポリマ一)中的聚合物。
丙烯氟系聚合物和丙烯硅氧烷系聚合物是可溶于规定的有机溶剂中的、可与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进行化学键合的物质。丙烯氟系聚合物是可溶于具有羟基、烷基或羧基的溶剂的氟系聚合物,例如有丙烯酸酯和丙烯酸氟代烷基酯的嵌段共聚物、其衍生物等。丙烯硅氧烷系聚合物是溶剂可溶性的硅氧烷系聚合物,例如有丙烯酸酯和丙烯酸硅氧烷酯的嵌段共聚物、其衍生物等。
表面处理液中含有的有机溶剂只要是溶解异氰酸酯成分和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和根据需要含有的这些碳黑、丙烯氟系聚合物和丙烯硅氧烷系聚合物的即可。对有机溶剂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可列举醋酸乙酯、甲基乙基酮(MEK)、甲苯。
本发明的这种导电性橡胶构件,例如适用于导电性辊、刮板、传送带等。
以下根据实施例说明本发明,这些实施例的说明只是例子,本发明的构成并不限于以下的说明。
实施例1
<辊的制造>
向100重量份表氯醇橡胶(エピクロマ一CG-102,グイソ一社制)中添加0.5重量份三氟醋酸钠作为导电剂、3重量份锌白、2重量份硬脂酸、1.5重量份硫化剂,用辊混合器(ロ一ルミキサ一)混炼,在160℃×30分钟的硫化条件下将其在芯棒表面上加压成型后,将其外表面研磨加工至规定外径,由此得到芯棒表面上形成弹性层的辊构件。
<调制表面处理液>
向100重量份醋酸乙酯中添加15重量份异氰酸酯化合物(MDI)和3重量份表氯醇橡胶(エピクロマ一C;グイソ一社制),混合溶解,制成表面处理液。
<辊的表面处理>
将表面处理液保持在23℃,将上述辊构件浸渍60秒后,在保持在120℃的烘箱中加热1小时,形成表面处理层,制得实施例1的导电性辊。
实施例2
使用球磨机将100重量份醋酸乙酯、2重量份乙炔黑(电化学社制)、3重量份表氯醇橡胶(エピクロマ一C;グイソ一社制)分散混合3小时后,添加15重量份异氰酸酯化合物(MDI),混合溶解制成表面处理液,用该表面处理液在实施例1中所用的辊构件上形成表面处理层,制成实施例2的导电性辊。
实施例3
使用球磨机将100重量份甲苯、2重量份乙炔黑(电化学社制)、8重量份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三元共聚物(ゼオスパン8030,日本ゼオン社制)、1重量份丙烯硅氧烷聚合物(モデイバ一FS700,日本油脂社制)1重量份丙烯氟聚合物(ノバフッソ,大日本色材制)分散混合3小时后,添加10重量份异氰酸酯化合物(MDI),混合溶解制成表面处理液,用该处理液和实施例1一样地在实施例1中所用的辊构件上形成表面处理层,制成实施例3的导电性辊。
实施例4
<辊的制造>
向100重量份中高腈型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中添加10重量份ト一カ黑#5500(东海カ一ボン社制)、25重量份旭サ一マル、1.5重量份サンセラ一TET(三新化学工业社制)、1.5重量份サンセラ一CZ(三新化学工业社制)、1.0重量份硫,用辊混合器混炼,在160℃×30分钟的硫化条件下在芯棒表面上挤出成型后,将外表面研磨加工至规定的外径,得到在芯棒表面上形成弹性层的辊构件。
<调制表面处理液>
使用球磨机将100重量份甲苯、2重量份表氯醇橡胶(エピクロマ一C;グイソ一社制)、1重量份中高腈型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1重量份丙烯氟聚合物(ノバフッソ,大日本色材制)分散混合3小时后,添加10重量份异氰酸酯预聚物(アジプレンL100,ユニロイヤル社制),混合溶解,制成表面处理液。使用该处理液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上述辊构件上形成表面处理层,制得实施例4的导电性辊。
实施例5
向100重量份为3官能聚醚系多元醇的MN-3050(三井武田ケミカル社制)中添加7重量份VALCAN XC(キャボット社制),分散至粒度达到20μm以下的程度,调温到80℃后,在减压下进行脱泡、脱水操作,得到A液。另外向25重量份预聚物アジプレンL100(ユニロイヤル社制)中添加11重量份コロネ一トC-HX(日本ポリウレタン社制),混合,调温到80℃,得到B液。将上述A液和B液混合,在120℃×120分钟的硫化条件下在芯棒表面浇铸成型后,对外表面进行研磨加工,达到规定外径,得到在芯棒表面形成弹性层的辊构件。
在实施例3中,不添加乙炔黑,而添加0.5重量份高氯酸锂,使用该表面处理液在上述辊构件上形成表面处理层,制成实施例5的导电性辊。
比较例1
在实施例2中,不添加表氯醇橡胶(エピクロマ一C,ダイソ一社制),进行表面处理,制成比较例1的导电性辊。
比较例2
在实施例1中,不添加表氯醇橡胶(エピクロマ一C,グイソ一社制),添加1.0重量份高氯酸铵进行表面处理,制成比较例2的导电性辊。
比较例3
在实施例1中,不添加异氰酸酯化合物(MDI),添加氨基甲酸酯涂料(ネオレッツR-940,楠本化成社制),形成30μm的涂敷层,制成比较例3的导电性辊。
比较例4
在实施例4中,不添加表氯醇橡胶(エピクロマ一C,グイソ一社制)和中高腈型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进行表面处理,制成比较例4的导电性辊。
比较例5
在实施例5中,不添加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三元共聚物(ゼオスパン8030,日本ゼオン社制),进行表面处理,制成比较例5的导电性辊。
(试验例1)电阻测定
测定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导电性辊的电阻值。如图2所示,将导电性辊10载置在包含SUS304板的电极构件40上,向芯棒11的两端施加100g负荷,在此状态下,在常温常湿环境(N/N:20℃×50%RH)使用超高电阻测量仪(ULTRA HIGH RESISTANCE METER)R8340A(株式会社アドバンテスト制)测定芯棒11和电极构件40之间的电阻值。此时施加的电压为DC-100V,结果示于表1和表2。
(试验例2)图像评价
将实施例1~4和比较例1~4的导电性辊作为带电辊,将实施例5和比较例5的导电性辊作为显影辊,安装在市售打印机上(MICROLINE9600PS,株式会社冲デ一タ制),在LL环境(10℃,30%RH)、NN环境(25℃,50%RH)和HH环境(35℃、85%RH)下进行印刷,评价该印刷物的图像。图像好时评价为○、图像稍微不好时评价为△,图像不好时评价为×。所谓“图像不好”是指发现有浓度不均或劣化等的状态。该结果示于下表1和表2。
(试验例3)OPC污染试验
将实施例1~4和各比较例1~4的导电性辊作为带电辊,实施例5和比较例5的导电性辊作为显影辊,组装在市售激光打印机的色粉盒(toner cartridge)上,以500gf的挤压力与感光体接触,各盒在50℃、90%RH的环境中保持14天后,将盒及各导电性辊组装在打印机上输出图像。评价此时的图像。图像好时评价为○、图像稍微不好时评价为△,图像不好时评价为×。所说的“图像不好”是指发现有浓度不均或劣化等的状态。用显微镜观察接触的OPC和导电性辊的表面。结果示于下表1和表2。
(试验例4)连续印刷试验
将实施例1~4和比较例1~4的导电性辊作为带电辊,实施例5和比较例5的导电性辊作为显像辊,安装在市售的激光打印机上,在HH环境(35℃,85%RH)下连续印刷10000张后,在LL环境下进行印刷,评价该印刷物的图像。结果示于表1和表2。图像好的评价为○,图像稍微不好的评价为△,图像不好的评价为×。所说的“图像不好”是指发现有浓度不均、劣化等的状态。
利用和试验例1相同的方法测定连续印刷10000张后的电阻值,结果示于下表1和表2中。
表1
表2
结果总结
如表1所示,将在表面处理液中溶解有表氯醇橡胶的实施例1、并用碳的实施例2、使用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三元共聚物的实施例3的导电性辊用作带电辊印刷的印刷物图像在各种环境下都获得好的评价。在OPC污染试验中,OPC表面和带电辊表面的表面状态都好,印刷物的图像也好。进一步,连续印刷试验的印刷物图像也好,连续印刷试验后的电阻值与初期的电阻值比较没有大的变化。即:实施例1~3的导电性辊的电阻值稳定。
与此相对,将比较例1的导电性辊用作带电辊印刷的印刷物图像,在NN、HH环境中印刷的印刷物图像得到好的评价,但是在LL环境中,发现有由电阻值偏差引起的浓淡点,得到不好的评价。认为在LL环境中,带电辊的电阻值增高,而显现出由碳黑的分散状态引起的电阻值的偏差。在OPC污染试验中,在辊表面观察到轻微压接痕迹,印刷物的图像得到稍微不好的评价。连续印刷试验后的电阻值与初期的电阻值相比大大升高,导致印刷物图像恶化的结果。
另一方面,将比较例2的导电性辊用作带电辊印刷的印刷物图像在NN环境中得到好的评价,但在LL环境中得到稍微不好的评价,在HH环境中得到不好的评价。认为这是由于在橡胶基材和表面处理液中都使用了离子导电剂,在这两种环境中,水分的影响变得显著的结果。在OPC污染试验中,OPC表面和辊表面都发现了认为是由离子导电剂引起的污染,还发现了辊表面轻微的压接痕迹,印刷物图像得到不好的评价。在连续印刷试验中,印刷物图像的评价为不好。
将使用聚氨酯树脂代替异氰酸酯化合物,并用其与表氯醇橡胶的混合物设置涂敷层的比较例3的导电性辊作为带电辊所印刷的印刷物图像,在试验例2中,各种环境中都得到良好的结果,但连续印刷试验后(试验例4)得到不好的评价。连续印刷后观察带电辊表面时发现,辊表面上出现了褶皱。认为这是由于涂敷层和橡胶层对变位的追随性不同而引起应力在其表面集中所致。由此可知设置表面处理层的重要性。在OPC污染试验中,没有发现OPC表面被污染,但在带电辊表面发现了一些压接痕迹,印刷物图像的评价是稍微不好。
将以NBR为橡胶基材,且表面处理液中溶解了表氯醇橡胶和NBR的实施例4的导电性辊用作带电辊,所印刷的印刷物图像在试验例2中在各种环境中都得到好的评价。在OPC污染试验中,OPC表面和带电辊的表面状态都好,印刷物的图像也好。连续印刷试验的印刷物图像也好。
将表面处理液中没有溶解表氯醇橡胶和NBR的比较例4的导电性辊用作带电辊所印刷的印刷物图像,在试验例2中的各种环境中都得到好的评价,但在连续印刷试验中,因电阻值升高,得到稍微不好的评价。认为这是由于辊表层部反复变形,表层部的导电通路产生了偏差所致。在OPC污染试验中,OPC表面和带电辊表面的表面状态都好,印刷物的图像也好。
将以氨基甲酸酯为橡胶基材,且表面处理液中溶解了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三元共聚物的实施例5的导电性辊用作显影辊,所印刷的印刷物图像在各种环境中都得到好的评价。在OPC污染试验中,OPC表面和带电辊表面的表面状态都好,印刷物的图像也好。连续印刷试验的印刷物图像也好。
将表面处理液中没有溶解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三元共聚物的比较例5的导电性辊用作显影辊印刷的印刷物图像,在试验例2的各种环境中虽然都得到好的评价,但在连续印刷试验中,电阻值升高,评价为稍微不好。和比较例4的导电性辊一样,认为是由于辊表层部反复变形,表层部分的导电通路产生偏差所致。在OPC污染试验中,没有发现污染,但在辊表面发现一些压接痕迹,印刷物图像的评价为稍微不好。
由上可知,本发明的导电性橡胶构件,通过在表面处理液中配合异氰酸酯成分和离子导电性聚合物而得到环境依赖性小,即使辊表层部反复变形电阻值也稳定的导电性橡胶构件。
Claims (6)
1.导电性橡胶构件,其特征是包含通过导电性付与材料付与了导电性的导电性弹性层,通过在上述导电性弹性层的表层部含浸含有异氰酸酯成分和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表面处理液形成表面处理层。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橡胶构件,其特征是上述表面处理液含有有机溶剂,上述有机溶剂溶解着上述异氰酸酯成分和上述离子导电性聚合物。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性橡胶构件,其特征是上述离子导电性聚合物是选自表氯醇橡胶、丙烯腈丁二烯橡胶和氧化烯中的至少一种。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橡胶构件,其特征是上述表面处理液含有碳黑。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橡胶构件,其特征是上述导电性弹性层包含橡胶基材,所述橡胶基材含有表氯醇橡胶。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橡胶构件,其特征是上述导电性橡胶构件为辊状、刮板状或带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098797 | 2007-04-04 | ||
JP2007098797 | 2007-04-04 | ||
JP2008095724 | 2008-04-0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33301A true CN101333301A (zh) | 2008-12-31 |
Family
ID=40052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8100963672A Pending CN101333301A (zh) | 2007-04-04 | 2008-04-07 | 导电性橡胶构件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190876B2 (zh) |
CN (1) | CN101333301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79547A (zh) * | 2010-06-14 | 2011-12-14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中间转印带和成像设备 |
CN105372962A (zh) * | 2014-08-08 | 2016-03-02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导电性辊和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70208B2 (ja) * | 2009-12-28 | 2014-08-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中間転写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
JP5937481B2 (ja) * | 2012-10-03 | 2016-06-22 |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装置用の導電性ローラ |
JP7414469B2 (ja) * | 2018-11-26 | 2024-01-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31734B2 (ja) * | 2000-05-16 | 2006-01-05 | 北辰工業株式会社 | 帯電部材 |
JP4144701B2 (ja) * | 2003-03-14 | 2008-09-03 | シンジ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 帯電ロール |
JP2006039394A (ja) * | 2004-07-29 | 2006-02-09 | Canon Chemicals Inc | 導電性ローラ |
JP5213004B2 (ja) * | 2005-06-20 | 2013-06-19 | シンジ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 導電性ゴム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093793B2 (ja) * | 2005-07-08 | 2012-12-12 | シンジ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ゴム部材 |
JP5146982B2 (ja) * | 2005-11-01 | 2013-02-20 | シンジ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 導電性ゴム部材 |
JP5146983B2 (ja) * | 2005-11-16 | 2013-02-20 | シンジ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 導電性ゴム部材 |
-
2008
- 2008-04-02 JP JP2008095724A patent/JP519087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4-07 CN CNA2008100963672A patent/CN10133330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79547A (zh) * | 2010-06-14 | 2011-12-14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中间转印带和成像设备 |
CN102279547B (zh) * | 2010-06-14 | 2014-12-31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中间转印带和成像设备 |
CN105372962A (zh) * | 2014-08-08 | 2016-03-02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导电性辊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5372962B (zh) * | 2014-08-08 | 2021-02-12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导电性辊和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190876B2 (ja) | 2013-04-24 |
JP2008274262A (ja) | 2008-1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67731B (zh) | 导电性辊 | |
JP5146983B2 (ja) | 導電性ゴム部材 | |
US8090295B2 (en) | Conductive rubber member | |
JP5146982B2 (ja) | 導電性ゴム部材 | |
CN101835604B (zh) | 导电性橡胶部件 | |
EP2799931A1 (en) | Conductive memb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
JP6165621B2 (ja) | 電子写真機器用導電性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機器用導電性ロール | |
JP2011095725A (ja) | 帯電ロール | |
US9561502B2 (en) | Conductive polymer material, method for producing conductive polymer material,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member | |
EP1288729A9 (en) | Elastic member of semiconductive polymer and OA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 |
JP5327786B2 (ja) | 発泡ゴム部材 | |
CN101333301A (zh) | 导电性橡胶构件 | |
CN101598920B (zh) | 导电性橡胶构件 | |
JP5334092B2 (ja) | 導電性ゴム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5213004B2 (ja) | 導電性ゴム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1033838A (ja) | トナー供給ロール | |
JP4737522B2 (ja) | 帯電ロ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4082222B2 (ja) | 電子写真機器部材用導電性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機器部材、その製法 | |
CN102029751A (zh) | 导电性橡胶构件和带电辊 | |
JP5724087B2 (ja) | 導電性ゴム部材及び帯電ロール | |
JP2003202750A (ja) | 現像ロール | |
KR101633045B1 (ko) | 롤 부재, 대전 장치,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 |
JP2009294258A (ja) | 導電性ゴム部材 | |
JP2010235849A (ja) | 発泡ゴム部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