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312268A - 连接器及电子组件的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电子组件的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2268A
CN101312268A CNA2007101040612A CN200710104061A CN101312268A CN 101312268 A CN101312268 A CN 101312268A CN A2007101040612 A CNA2007101040612 A CN A2007101040612A CN 200710104061 A CN200710104061 A CN 200710104061A CN 101312268 A CN101312268 A CN 1013122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ircuit board
movable part
connector
conductiv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40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2268B (zh
Inventor
张木财
林家荣
康兆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ga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to CN20071010406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122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12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2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22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22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连接器及电子组件的组装方法。本发明揭示的连接器用以夹持至少一导电线材于一电路板上。连接器包括一本体及一活动件,其中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二贯穿孔,对应于电路板上的至少一第一贯穿孔而焊接于电路板上;活动件插置于本体的一滑槽中。当活动件于滑槽中移动至一夹持位置时,活动件的一夹持面与第二贯穿孔的孔壁所形成的一间隙小于导电线材的一直径,使得导电线材可借助单一连接器固定于电路板上。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电子组件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及电子组件的组装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导电线材及电路板的连接器及电子组件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迅速,各式电子产品不断创新,并提供更新、更优越的功能。在各式电子产品中,多通过电路板及各种电子组件来实现各种电性功能。在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各种电子组件可通过表面黏着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或波峰焊接技术(Wave Soldering Technology)焊接于电路板上。然而,传统的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电源线或讯号线等导电线材无法通过上述表面黏着技术或波峰焊接技术直接固定于电路板上时,则必须先将电源线或讯号线等导电线材先与第一连接器相接,再与电路板上的第二连接器相接,借助此通过一个以上的连接器来使线材连结至电路板上。在此举一传统的连接方式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其所示为一种传统的导电线材400与电路板500的连接示意图。首先,设置一第一连接器410于导电线材400的一端。接着,设置一第二连接器510于电路板500上。第一连接器410及第二连接器510为一公一母相互配对的连接器。最后,再将第一连接器410及第二连接器510相互连接。
然而,传统的导电线材400及电路板500的连接方式通过两个连接器(第一连接器410及第二连接器510),不仅材料成本高,其组装程序亦显得麻烦。
此外,若导电线材400未设有第一连接器410,或者导电线材410所设置的连接器并非为第一连接器410,则导电线材400根本无法连接于电路板500上。在产品需要维修或更换线材时,显得相当地不便。
因此,如何研发一种导电线材及电路板的连接方式,以改善效率,实为目前业界所努力的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连接器及电子组件的组装方法,其利用本体及活动件所组成的连接器,使得导电线材可顺利地连接于电路板上,并具有“降低材料成本”、”适用性广”、“连接器设置方式迅速且精准”、“导电线材可紧紧地夹持于第二贯穿孔内”、“活动件的运作顺畅且可定位于夹持位置”、“不会损坏导电线材”、“不会产生无法预期的影响”及“焊接强度佳”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连接器。连接器用以夹持至少一导电线材于一电路板上。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一贯穿孔。连接器包括一本体及一活动件。本体焊接于电路板上。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二贯穿孔,各第二贯穿孔对应于各第一贯穿孔。活动件插置于本体的一滑槽中。当活动件相对本体移动至一夹持位置时,活动件的一夹持面与第二贯穿孔的孔壁所形成的一间隙小于导电线材的一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出一种电子组件的组装方法,其步骤包括:(a)提供一电路板,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一贯穿孔;(b)提供一含有本体及一活动件的一连接器,焊接连接器的本体于电路板上的一第一表面上,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二贯穿孔与一滑槽,第二贯穿孔对应于电路板的此些第一贯穿孔,且活动件插置于滑槽中;(c)插入一导电线材于第二贯穿孔中,导电线材包括一绝缘外层及一金属芯,导电线材裸露部分的金属芯,且凸出于第一贯穿孔之外,绝缘外层位于第二贯穿孔中;(d)将活动件于滑槽中移动至一夹持位置,使滑动件的一夹持面与第二贯穿孔的孔壁所形成的一间隙小于导电线材的一直径,以将导电线材夹持于第二贯穿孔中。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所示为一种传统的导电线材与电路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2A~2G所示为本发明电子组件的组装方法的各步骤的示意图;
图3A所示为图2D的电子组件的纵截面图。
图3B所示为图2F的电子组件的纵截面图。
图4A所示为图2D的电子组件的俯视图;以及
图4B所示为图2F的电子组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电子组件1000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A~2G所示进行的步骤的示意图。如图2C,电子组件1000包括至少一导电线材100、一电路板200及一连接器300。首先请参照图2A。提供一电路板200,其具有至少一第一贯穿孔200c。电路板200可例如是计算机主机板(Main Board)或电源控制板(PowerBoard)。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00具有一第一表面200a、一第二表面200b及四个第一贯穿孔200c。第一表面200a相对于第二表面200b。这些第一贯穿孔200c贯穿第一表面200a及第二表面200b并沿一直线L排列。
接着请参照图2B。将一连接器300固定于电路板200的第一表面200a上。连接器300包括一本体310及一活动件320,本体310焊接于电路板200的第一表面200a上。本体310具有至少一第二贯穿孔310c。在本实施例中,本体310具有四个第二贯穿孔310c,各个第二贯穿孔310c分别对应于各个第一贯穿孔200c,并沿直线L排列。活动件320则插置于本体310的滑槽S中。
其中,本实施例是通过表面黏着技术(SMT)将连接器300的本体310固定于电路板200上。其固定方式不仅相当迅速,更可精准地将连接器300设置于预定位置,使得各个第二贯穿孔310c准确地对应于各个第一贯穿孔200c。
然后请参照图2C~2D。插入至少一导电线材100于第二贯穿孔310c中。导电线材100包括一绝缘外层110及一金属芯120。导电线材100切除部分的绝缘外层110,以裸露部分的金属芯120。当导电线材100插入第二贯穿孔310c中时,未切除的绝缘外层110位于第二贯穿孔310c中,而裸露的金属芯120则插置于电路板200上的第一贯穿孔200c(由于第一贯穿孔200c是位于电路板200的第二表面200b,无法于图2C~2D观看裸露的金属芯120,请参照以下的图2E说明)。
请参照图2E,若由电路板200的第二表面200b来看,裸露的金属芯120凸出于第一贯穿孔200c之外。
接着请参照图2F。将活动件320朝本体310推入,以移动至一夹持位置。使得导电线材100夹持于第二贯穿孔300c中。
然后请参照图2G。将凸出于第一贯穿孔200c外的金属芯120焊接于电路板200的第二表面200b上。至此,即可顺利地将导电线材100电性连接且机械性连接于电路板200,并完成电子组件1000的组装动作。
本实施例中将凸出于第一贯穿孔200c外的金属芯120焊接的步骤可通过波焊工艺或人工焊接工艺等方式完成。以波焊工艺为例,电路板200置放于一导轨上,导轨带动电路板200经过波焊槽,以使金属芯120焊接于第二表面200b。由于连接器300已焊接于电路板200的第一表面200a,且导电线材100已夹持于连接器300上。因此,在电路板200的传送过程中,导电线材100不会倾倒,且金属芯120可维持暴露于第一贯穿孔200c之外。
以人工焊接工艺为例,电路板200必须翻转后,将电路板200的第二表面200b朝上,以进行人工焊接。由于连接器300已焊接于电路板200的第一表面200a,且导电线材100已夹持于连接器300上。因此,电路板200翻转后,导电线材100不会脱离,且金属芯120仍然暴露于第一贯穿孔200c之外。
请参照图3A,其所示为图2D的电子组件1000的纵截面图。当活动件320未被推入至夹持位置时,活动件320与本体310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D1。第一间距D1大于第二贯穿孔310c的孔径D310c。也就是说活动件320并未凸出于第二贯穿孔310c的孔壁。导电线材100可顺利地插入于第二贯穿孔310c与第一贯穿孔200c中。于本例中,导电线材100的绝缘外层110位于第二贯穿孔310c内,导电线材100的金属芯120则外凸于第一贯穿孔200c之外。
请参照图3B,其所示为图2F的电子组件1000的纵截面图。当活动件320被推入至夹持位置时,活动件320与本体310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D2,第二间距D2小于第二贯穿孔310c的孔径D310c。也就是说,活动件320凸出于第二贯穿孔310c的孔壁。较佳地,第二间距D2略小于导电线材100的绝缘外层110的直径D110,使得活动件320将导电线材100的绝缘外层110紧紧地夹持于第二贯穿孔310c内。
请参照图4A,其所示为图2D的电子组件1000的俯视图。当活动件320未推入至夹持位置时,部分的活动件320位于本体310之外。
请参照图4B,其所示为图2F的电子组件1000的俯视图。本体310的滑槽S内部具有一第一扣合表面310a。于本例中,活动件320可包括一悬臂321,悬臂321具有一第二扣合表面321a。当活动件320插入主体310时,悬臂321插入滑槽S,并以第二扣合表面321a卡合于第一扣合表面310a,以将活动件320定位于夹持位置。
如图4B所示,较佳地,活动件320具有一弧形表面320a。活动件320以弧形表面320a夹持导电线材100,使得活动件320夹持导电线材100时,活动件320并不会损坏导电线材100。
此外,本体310及活动件320的材质为绝缘材料。因此,在数条导电线材100之间,不会因本体310及活动件320而产生寄生电容或电磁效应等无法预期的电性影响。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连接器及电子组件组装方法,是利用单一个连接器设置于电路板上,即可将导电线材连接于电路板上,而不再需要第二个连接器,并具有下列优点:
第一、“降低材料成本”:仅需设置一个连接器,而不需额外设置另一连接器于导电线材上。
第二、“适用性广”:不需考虑连接器的公母配对问题,当产品需要维修或更换线材时,相当地方便。
第三、“导电线材的焊接良率高”:在焊接金属芯的过程中,由于连接器已固定于电路板的第一表面,且导电线材已夹持于连接器上。因此,不论是以波焊工艺或人工焊接工艺,导电线材皆不会倾倒或脱离,且金属芯可维持暴露于第一贯穿孔之外,因此导电线材焊接后的导电效果可维持于高良率。
第四、“导电线材可紧紧地夹持于第二贯穿孔内”:活动件与本体之间的第二间距略小于导电线材的绝缘外层的直径,使得活动件可将导电线材的绝缘外层紧紧地夹持于第二贯穿孔内。
第五、“活动件的运作顺畅且可定位于夹持位置”:当活动件插入主体时,可以活动件上的第二扣合表面卡合于主体的第一扣合表面,并将活动件定位于夹持位置。
第六、“不会损坏导电线材”:活动件夹持导电线材的保护外皮,因此夹持时,活动件并不会损坏导电线材。
第七、“不会产生无法预期的电性影响”:本体及活动件的材质为绝缘材料。因此,数条导电线材之间,不会因本体及活动件而产生寄生电容或电磁效应等无法预期的电性影响。
第八、“焊接强度佳”:导电线材的金属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电路板电性连接。一般而言,焊接的方式在电性连接及机械性连接而言均有优异的表现。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等同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3)

1.一种连接器,用以夹持至少一导电线材于一电路板上,所述的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一贯穿孔,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器包括:
一本体,固定于所述的电路板上,所述的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二贯穿孔,各所述的第二贯穿孔对应于各所述的第一贯穿孔;以及
一活动件,插置于所述的本体的一滑槽中;
当所述的活动件相对所述的本体移动至一夹持位置时,所述的活动件的一夹持面与所述的第二贯穿孔的孔壁所形成的一间隙小于所述的导电线材的一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活动件的所述的夹持面为一弧形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本体是以表面黏着技术固定于所述的电路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本体的所述的滑槽内部具有一第一扣合表面,所述的活动件具有一第二扣合表面,当所述的活动件于所述的滑槽内部移动至所述的夹持位置时,所述的第二扣合表面卡合于所述的第一扣合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电路板上的所述这些第一贯穿孔及所述这些第二贯穿孔沿一直线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导电线材包括一绝缘外层及一金属芯,所述的导电线材裸露部分的所述的金属芯并凸出于所述的第一贯穿孔之外,且所述的绝缘外层夹持于所述的第二贯穿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本体及所述的活动件的材质为一绝缘材料。
8.一种电子组件的组装方法,其特征是其步骤包括:
(a)提供一电路板,所述的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一贯穿孔;
(b)提供一含有一本体及一活动件的一连接器,固定所述的连接器的所述的本体于所述的电路板的一第一表面上,所述的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二贯穿孔与一滑槽,所述的第二贯穿孔对应于所述的电路板的所述这些第一贯穿孔,且所述的活动件插置于所述的滑槽中;
(c)插入至少一导电线材于所述的第二贯穿孔中,所述的导电线材包括一绝缘外层及一金属芯,所述的导电线材裸露部分的所述的金属芯,且凸出于所述的第一贯穿孔之外,所述的绝缘外层位于所述的第二贯穿孔中;以及
(d)将所述的活动件于所述的滑槽中移动至一夹持位置,使所述的活动件的一夹持面与所述的第二贯穿孔的孔壁所形成的一间隙小于所述的导电线材的一直径,以将所述的导电线材夹持于所述的第二贯穿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其于所述的步骤(d)之后还包括一步骤:
(e)焊接所述的金属芯于所述的电路板的一第二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d)中所述的夹持面为一弧形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于所述的步骤(d)中,所述的滑槽内部具有一第一扣合表面,所述的活动件具有一第二扣合表面,当所述的活动件于所述的滑槽中移动至所述的夹持位置时,所述的第二扣合表面卡合于所述的第一扣合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电路板上的所述这些第一贯穿孔及所述这些第二贯穿孔沿一直线排列。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本体及所述的活动件的材质为绝缘材料。
CN2007101040612A 2007-05-21 2007-05-21 连接器及电子组件的组装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22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040612A CN101312268B (zh) 2007-05-21 2007-05-21 连接器及电子组件的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040612A CN101312268B (zh) 2007-05-21 2007-05-21 连接器及电子组件的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2268A true CN101312268A (zh) 2008-11-26
CN101312268B CN101312268B (zh) 2011-01-19

Family

ID=40100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406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2268B (zh) 2007-05-21 2007-05-21 连接器及电子组件的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1226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1511A (zh) * 2017-07-25 2019-02-01 迈恩德电子有限公司 终端连接和用于终端连接的板装置和制造终端连接的方法
CN112045267A (zh) * 2020-09-25 2020-12-08 上海龙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波峰焊焊接线材的方法、夹具、印刷电路板和电子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24670Y (zh) * 1998-03-17 1999-06-16 千知国际有限公司 插入式的电连接器
US6471535B1 (en) * 2001-12-12 2002-10-29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socket
JP4014575B2 (ja) * 2004-03-29 2007-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コネクタ付き回路基板および回路基板と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との接続構造
CN2824337Y (zh) * 2005-07-27 2006-10-04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弹簧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1511A (zh) * 2017-07-25 2019-02-01 迈恩德电子有限公司 终端连接和用于终端连接的板装置和制造终端连接的方法
CN112045267A (zh) * 2020-09-25 2020-12-08 上海龙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波峰焊焊接线材的方法、夹具、印刷电路板和电子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2268B (zh) 201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5542B (zh) 电缆连接器及电缆组件以及电缆组件的制造方法
US9882293B1 (en) Cable connector with two sets of clamping plates for applying clamping force and reducing impact of impedance discontinuity
WO2015196913A9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板端连接器组件及其电连接器组合
TW200905999A (en) Electrical termination device
CN1285144C (zh) 电路板接线器
CN102088152A (zh) 电气连接器
US8262409B2 (en) Connection terminal with a base with two upwardly extending sections with angled and oblique edges to clamp an internal conductor of a coaxial cable
CN107275910A (zh)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JP439197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7086383B (zh) 连接器组件、电源组件和终端设备
CN112186390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8481854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device an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same
KR101676747B1 (ko) 연성접합부를 포함한 연성인쇄회로기판의 접합구조
JP5544757B2 (ja) 同軸電気コネクタ
CN101312268A (zh) 连接器及电子组件的组装方法
CN102801029A (zh) 电连接器
JP2001102712A (ja) コネクタ付きの配線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3909110U (zh) 一种电能计量表及其功能端子
CN104034930A (zh) 印制电路板和端子座的连接方法及功能端子、电能计量表
JP2000216561A (ja) プリント基板にケ―ブルを接続する方法、並びに、前記方法によりプリント基板に接続されるケ―ブルを備えたケ―シング
CN101316013A (zh) 触头及使用该触头的连接器
US20160006152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card edge connector assembly
CN108063326A (zh) 线夹和线缆组件
TWM512840U (zh) 軟性排線電連接器固定結構
CN219833090U (zh) 一种绝缘置换连接器以及包含其的缆线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ESHUO JOI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UASHUO COMPUTER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51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HOUSE 4, NO.150, LIDE ROAD, BEITOU DISTRICT, TAIPEI CITY, TAIWAN PROVINCE, CHINA TO: 5/F, NO.76 LIGONG STREET, BEITOU DISTRICT, TAIPEI CITY, TAIWAN PROVINCE, CHIN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511

Address after: Taiwan Taipei City Beitou District China meritorious Street No. 76 5 floor

Applicant after: Pegatron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aiwan Taipei City Beitou District China Road No. 150 4 floor

Applicant before: Huashuo Computer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

Termination date: 201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