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5637B - 电信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信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05637B CN101305637B CN2006800421714A CN200680042171A CN101305637B CN 101305637 B CN101305637 B CN 101305637B CN 2006800421714 A CN2006800421714 A CN 2006800421714A CN 200680042171 A CN200680042171 A CN 200680042171A CN 101305637 B CN101305637 B CN 1013056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 channel
- subscriber equipment
- internet protocol
- mob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04W36/1446—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wherein at least one of the networks is unlicens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向移动用户设备提供移动通信的电信系统,其包括因特网协议接入网和蜂窝移动无线网。该因特网协议接入网对在用于由因特网协议接入网提供的无线通信的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用户设备提供移动通信的设施,使用因特网协议提供该移动通信。该蜂窝移动无线网对在用于由蜂窝移动无线网提供的无线通信的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用户设备提供移动通信的设施。使用在其中数据被划分成分组且在与其它数据分组共享的通信载体上通信的分组交换通信信道和在其中数据在具有专用带宽的通信信道上通信的电路交换通信信道中的至少一个提供该移动通信。提供移动用户设备且移动用户设备可以在经由因特网协议接入网接收通信服务的同时激活在蜂窝移动无线网上使用分组交换通信信道的连接。该移动用户设备响应于用于将移动用户设备的隶属从因特网协议接入网改变到蜂窝移动无线网的切换事件,经由在蜂窝移动无线网的分组交换信道上的连接通信。该移动用户设备也响应于该切换事件建立在蜂窝移动无线网上使用电路交换信道的连接,在建立在电路交换信道上的连接的同时继续经由在分组交换信道上的连接通信,以及一旦已经建立该电路交换信道就经由在电路交换信道上的连接通信。以此方式,能够提供改进的服务的连续性且能够减少掉话的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装置和方法,用于促进从因特网协议接入网到蜂窝移动无线网的呼叫切换。本发明也涉及移动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移动电信网络被安排来提供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区域内与用户设备(UE)相互通信的设施。用户设备能够同时处于超过一个网络的覆盖区域内,且如果用户设备离开第一网络的覆盖区域,则经过第一网络提供给用户设备的通信会话可能需要经由第二网络被重新路由、或切换至该用户设备。比如,短程无线网络可以具有作为蜂窝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的子集的覆盖区域,且可以提供比蜂窝无线网络更大带宽的通信。在此情况下,存在于该短程无线网络的用户设备可以优选地使用短程无线网络以受益于提供的更大带宽。然而,如果用户设备要离开该短程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则通过提供通信会话的切换,开始于短程无线网络的通信会话能够在蜂窝无线网络中继续。在有些情况下,此种切换能够被执行而没有对该通信会话的任何严重的中断。但是,在其它情况下,服务中断可能产生或该通信会话甚至会被漏掉。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向移动用户设备提供移动通信的电信系统。该系统包括因特网协议接入网和蜂窝移动无线网。该因特网协议接入网对在用于由因特网协议接入网提供的无线通信的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用户设备提供移动通信的设施,使用因特网协议提供这些移动通信。该蜂窝移动无线网对在用于由蜂窝移动无线网提供的无线通信的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用户设备提供移动通信的设施。使用分组交换通信信道和电路交换通信信道中的至少一个提供该移动通信。在分组交换通信信道中数据被划分成分组且在在与其它数据分组共享的通信载体上通信。在电路交换通信信道中数据在具有专用带宽的通信信道上通信。该系统也包括移动用户设备,其用于在经由因特网协议接入网接收通信服务的同时激活在蜂窝移动无线网上使用分组交换通信信道的连接。该移动用户设备也响应于用于将移动用户设备的隶属从因特网协议接入网改变到蜂窝移动无线网的切换事件,经由在蜂窝移动无线网的分组交换信道上的连接通信。该移动用户设备也响应于该切换事件建立在蜂窝移动无线网上使用电路交换信道的连接,在正在建立在电路交换信道上的连接的同时继续经由在分组交换信道上的连接通信。一旦已经建立该电路交换信道该移动用户设备就经由在电路交换信道上的连接通信。
因此,在电路交换信道正在建立时,通过临时使用蜂窝移动无线网的分组交换信道,能够提供改进的服务的连续性且能够减少掉话的发生。
切换事件可以是例如移动用户设备或它当前隶属的接入网之一检测到经由另一个接入网进行通信可以更加有效,比如因为该移动用户设备正失去它当前隶属的接入网的无线覆盖。
当执行从因特网协议接入网到蜂窝移动无线网的切换时,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用于改进服务连续性的设施。该蜂窝移动无线网可以是例如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网络,提供比较短距离因特网协议接入网更长的距离和更大的覆盖,该因特网协议接入网可以是例如WiMAX或WiFi无线局域网(WLAN)。因此,安排该蜂窝移动无线网来向移动用户设备提供移动性,在其中该移动用户设备能够在由基站收发器(在UMTS中称为节点B)提供的覆盖范围内移动,从一个基站到另一个基站切换以便维持通信。因特网协议无线接入网可以在所谓的无线“热点”内提供短距离通信设,其具有一般比蜂窝移动无线网高的通信带宽。
那些熟悉移动通信技术的人将理解,诸如GSM(称为2G网络)的某些蜂窝移动无线网能够向移动用户设备提供电路交换通信信道,提供用于通信数据的专用带宽给移动用户设备以提供通信服务。诸如那些依照GPRS或UMTS运行的其它蜂窝网络能够支持分组数据通信,在其中数据以分组来通信,该分组经由公共通信载体与来自其它移动用户设备和来源的数据分组复用。因此,经由蜂窝网络建立的分组数据连接能够支持因特网协议通信。此外,移动用户设备并不消费带宽,除非数据分组被通信。人们希望使用电路交换通信信道而非分组交换通信信道,因为电路交换通信信道对于语音通信提供更好的质量,对于运营商来说更便宜,且就覆盖范围而言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本发明的实施例被安排来为移动用户设备提供一种设施以在因特网协议接入网和蜂窝移动无线网之间切换,在其中通过减少丢失数据分组的概率改进通信服务的连续性。对于时间敏感的服务(诸如语音或视频通信),则连续性的改进尤其有用。为了提供在通信的连续性上的改进,在蜂窝移动无线网的分组交换通信信道中提供连接,该连接在经由因特网协议接入网建立通信服务之前或同时地被建立。由于利用蜂窝移动无线网建立的连接是用于分组交换信道,在蜂窝移动无线网上可用于通信的带宽并未被消费,直到通信数据分组。于是在移动用户设备经由因特网协议接入网通信时没有消费带宽。然而,在失去与因特网协议接入网的连接的情况下,可以经由蜂窝移动无线网提供的分组交换连接通信数据分组。失去连接可以是移动用户设备移出覆盖范围或突然失去由因特网协议接入网提供的无线信号的结果。对于诸如3G视频呼叫或语音通信的某些应用,直到能够建立电路交换通信信道,分组交换连接可以提供足够的连续性以便维持通信。
在一个例子中,移动用户设备响应于切换事件控制经由分组数据通信信道的通信和电路交换通信信道的建立。为此,移动用户设备可以被提供能够被用来拆除因特网协议通信信道的协议栈,其中移动用户设备经由该因特网协议通信信道接收来自因特网协议接入网的通信会话。移动用户设备由此能够拆除通过因特网协议通信信道建立的因特网协议通信会话,并且与媒体网关控制器通信信令数据以拆除经由WLAN到UMTS网络的分组数据网关建立的通信信道。
在一个例子中,且尤其当已经建立了指其的通信会话的通信节点在电路交换网络内时,使用因特网分组通信的数据被经过媒体网关路由,从而能够识别正确的因特网协议会话以路由因特网协议分组(IP分组)至通信节点。由IP核心网内提供的媒体网关控制器控制媒体网关。诸如SIP消息的信令数据被通信至响应于该消息的媒体网关控制器,通信该消息以控制通信会话,从而按照该消息配置媒体网关。
在一个例子中,通信节点附着于IP网络,由此在切换之前该呼叫是IP承载的语音,且在切换之后该呼叫被路由经过媒体网关。在另一个例子中,通信节点附着于蜂窝或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在此情况下,在切换前,呼叫被路由经过媒体网关,因为用户设备最初出现在IP网络,而在切换之后,该呼叫是电路交换呼叫并且不被路由经过媒体网关。
虽然能够使用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和公共核心网络基础设施建立分组交换通信信道和电路交换通信信道,它们能够使用单独的无线网络和/或核心网络基础设施来提供。
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定义本发明的各种其它方面和特征且包括移动用户设备和电信方法。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仅作为示例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部分被提供对应的参考数字,且其中:
图1A示意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从一个接入网络切换到另一个接入网络之前的电信系统;
图1B示意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从一个接入网络切换到另一个接入网络之前的电信系统;
图2A示意说明在切换过程中的图1A的电信系统;
图2B示意说明在切换过程中的图1B的电信系统;
图3A示意说明在切换过程已经完成之后的图1A和2A的电信系统;
图3B示意说明在切换过程已经完成之后的图1B和2B的电信系统;
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切换过程的示意流程图;
图5示意说明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控制切换过程所涉及的信令数据流;
图6示意说明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由移动用户设备控制的切换过程的信令数据流;以及
图7示意说明控制图6的切换过程的移动用户设备的功能架构。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A,示出电信系统包括因特网协议(IP)核心网10、无线局域网(WLAN)20、和UMTS网络30。无线局域网经由如无线链路提供局域连网。UMTS网络经由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信道二者提供广域通信。IP核心网络10控制隶属于所附着的接入网的移动用户设备之间的因特网协议通信。尤其,在本例中,IP核心网络10控制在移动用户设备(UE)22和UMTS网络30以及隶属于IP通信网络(未示出)的通信节点(CN)42之间的因特网协议通信,其中移动用户设备(UE)22位于WLAN 20和UMTS网络30的覆盖范围内。在图1A,用实线说明介于在用户设备22和通信节点42之间通信(communicate)媒体数据的各种网络元素之间的通信链路。相反,用虚线说明不用于在用户设备22和通信节点42之间通信媒体数据的通信链路,这包括通信信令数据而非媒体数据的通信链路。由此可以看到用户设备22能够经由WLAN 20与通信节点42通信。具体而言,用户设备22能够经由无线链路向接入点(AP)24传送数据和从其接收数据。接入点24处于与分组数据网关26的通信中,其中所述分组数据网关26能够向IP核心网络10(尤其是IP核心网络10中的因特网协议移动性管理器12)通信信令消息,且能够在用户设备22和外部网络(尤其是通信节点42)之间通信媒体数据。
IP核心网络10能够使用媒体网关控制器(MGC)14控制媒体网关50。在图1A,用户设备22当前没有使用UMTS网络30通信,由此使用虚线示出网络元素及其相互连接。示出节点B 31、节点B 32、节点B 33,且可操作来经由无线链路与其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用户设备通信。无线网络控制器(RNC)34被安排来控制使用节点B 31的通信,以及无线网络控制器35被安排来控制使用节点B 32和节点B 33的通信。
取决于是电路交换通信信道还是分组交换通信信道正被用来支持通信会话,正向或从与其中一个节点B有无线接触的移动用户设备通信的数据将经由各个RNC 34、35被通信到移动交换中心(MSC)36或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37。尤其,当使用分组交换通信信道时,正被通信往返于移动用户设备的数据经由SGSN 37被路由至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38且然后至媒体网关50。可替换的,当使用电路交换通信信道时,正被通信往返于移动用户设备的数据经由MSC 36被路由至媒体网关50。
参考图1B,示出图1A的电信系统,但是图1A的通信节点42被图中所示的出现在和隶属于UMTS网络30的通信节点42’所取代。可替换的,该通信节点能够是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的一部分。因此,媒体数据经由IP核心网络10从分组数据网关26被通信到媒体网关50。媒体数据然后经由MSC36、RNC 34和节点B 31从媒体网关50被通信至通信节点42’。
参考图2A,图1A的电信系统说明一种状态,在其中正在发生介于用户设备22和通信节点42之间的通信会话从WLAN 20到UMTS网络30的切换,图1A和图2A的对应特征被提供相同的参考数字。从图2A可见用户设备22不再位于WLAN 20的覆盖范围内。现在仅由UMTS网络30服务该用户设备22。如图2的实线说明的,在介于用户设备22和通信节点42之间的各种网络元素之间通信媒体数据,且由此该媒体数据跟随不同于图1A说明的路径。尤其,虽然在图1A中媒体数据被通信到媒体网关且经由接入点24和分组数据网关26到达通信节点42,此信号路径不再被移动用户设备22使用,所以媒体数据改为在UMTS网络30上通信。UE 22处于与运行于RNC 35的控制下的节点B 32的无线联络中。在切换程序中,经由SGSN 37和GGSN 38在用户设备22和媒体网关50之间通信媒体数据。
现在描述切换程序的控制。当用户设备22移出WLAN 20的覆盖范围时,UE 22将对IP核心10的IPMM 12通信指示该丢失的消息。UE 22或IPMM 12(通过发出到UE 22的控制信号)于是将发起从WLAN到UMTS网络的切换程序,从而MGC路由该通信会话经由UMTS网络至媒体网关50。在图2A,由UMTS网络30的分组交换通信信道提供通信会话,且具体地,该通信会话作为经由UMTS网络30的分组交换元素的SGSN和GGSN被路由至媒体网关(如果通信节点位于因特网协议接入网中)。在已经PDP上下文一激活的UMTS分组交换会话上传输数据所需时间非常小,由此能够提供相对无中断的服务。这是因为分组交换通信信道总是“导通”但并未使用除非数据被实际发送。
参考图2B,示出图2A的电信系统,但是图2A的通信节点42被出现在和隶属于UMTS网络30的通信节点42’所取代。即,图2B说明图1B的电信系统的一种状态,在其中正在发生介于用户设备22和通信节点42之间的通信会话从WLAN 20到UMTS网络30的切换。在此情况下,媒体数据经由节点B 32、RNC 35、SGSN 37、GGSN 38、媒体网关50、MSC 36、RNC 34和节点B 31在UE 22和通信节点42’之间通信。
参考图3A,图1A和图2A所示的电信系统说明一种状态,在其中介于用户设备22和通信节点42之间的通信会话从WLAN 20到UMTS网络30的分组交换接口的切换已经完成,对应特征被提供相同的参考数字。如图2A,使用UMTS网络30提供通信会话,但是现在使用电路交换信道而非分组交换信道提供。因此,信令数据和媒体数据继续在介于用户设备22和在RNC 35控制下的节点B 32之间的无线链路上通信,但是在图3A,并非经由SGSN和GGSN通信,改为使用MSC 36来提供到媒体网关50的电路交换通信信道。典型地,建立该电路交换通信信道所需的时间将大概为4到6秒。该建立程序随同从WLAN 20到UMTS网络30的分组交换接口的初始切换而开始,并且直到完成该建立程序并建立电路交换信道,将由图2A所示的分组交换通信信道提供介于用户设备22和通信节点42之间的通信。如图2A,如果是在因特网协议接入网,则MGC 14提供对媒体网关的控制,以路由介于UMTS网络30和通信节点42之间的媒体数据。图2A和3A的比较揭示关于UMTS网络的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信道的大部分网络基础设施是相同的。在图2A和3A的例子中,仅SGSN 37和GGSN 38的使用取决于是正在使用分组交换还是电路交换通信信道。对于在分组交换或电路交换通信信道上的通信,其他元素是公共的。
应当能力理解虽然图1A到3A的通信节点42没有隶属于WLAN 20或UMTS网络30,其能够同等地在这些网络中的任一个中提供。当用户设备22出现在WLAN覆盖范围内时,如果通信节点将出现在相同的或另一个因特网协议接入网,则将在因特网协议接入网内部管理呼叫而无须经由媒体网关50通信。当用户设备移出WLAN覆盖范围时,如果通信节点将出现在UMTS网络30,则将在UMTS网络30内部管理呼叫。后一场景正是图1B、2B和3B说明的。
参考图3B,示出图3A的电信系统,但是图3A的通信节点42被出现在和隶属于UMTS网络30的通信节点42’所取代。即,图3B说明图1B和2B的电信系统的一种状态,在其中介于用户设备22和通信节点42之间的通信会话从WLAN 20到UMTS网络30的切换已经完成。在此情况下,媒体数据经由节点B 32、RNC 35、MSC 36、RNC 34和节点B 31在UE 22和通信节点42’之间通信。
在图4中提供流程图,其示意地说明能够用于图1A、2A和3A的通信系统的切换程序的例子。在步骤S1,当同时在WLAN 20和UMTS 30的覆盖范围中时开启移动用户设备22。在步骤S2建立通信会话,其来往于用户设备22往来自通信节点42。作为一种结果,在步骤S3,导致WLAN 20通信媒体数据的通信信道被建立。同时,在步骤S4,在UMTS网络上建立分组交换通信信道,在切换事件发生的情形下(诸如移动用户设备移出WLAN的覆盖范围)作为WLAN 20的备份。随后,在步骤S5,在通信会话仍然进行的同时,用户设备22离开WLAN的覆盖范围。为了提供呼叫的连续性,在步骤S6中激活在步骤S4中建立的UMTS分组交换通信信道。此激活步骤发生十分迅速,故不会产生掉话(drop call),也不会有严重的呼叫中断。同时,在步骤S7,建立UMTS电路交换通信信道。此程序较慢,一般要求4到6秒来完成。一旦在步骤S8完成电路交换信道的建立,在步骤S9,呼叫从分组交换信道转换至该电路交换信道。如上所述,为提供低延迟媒体数据通信,最终应当使用电路交换信道提供UMTS网络通信信道,因为分组交换信道受到带宽限制,由此对于运营商并非资源有效。然而,直到已经建立电路交换信道,分组交换信道能够被用来提供服务的连续性,虽然可能处于较低的质量或具有某些服务限制。
在图5示意说明在网络控制的通信会话切换程序中涉及的信令数据流。在图5出现的功能网络实体是用户设备(UE)、分组数据网关(PDG)、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电路交换网络元素(CS)和因特网协议移动性管理器(IPMM)。网络控制的切换程序使用核心网中的因特网协议移动性管理器(IPMM)来控制从WLAN到电路交换蜂窝网络的切换。UE 22和(如果使用的话)IPMM要求分组数据协议(PDP)上下文在所有时间中被激活(无论用户设备位于WLAN IP域还是CS域)以便交换允许切换的决定和控制的信令消息。因此,当在IP网络(在WLAN覆盖下)上运行IP承载语音(VoIP)会话时,在UMTS网络的分组交换UMTS接口上激活PDP上下文。具体地,参考图5,在步骤S101,用户设备通信PDP上下文激活消息至UMTS网络中的GGSN以激活PDP上下文,并且使用UMTS网络的分组交换信道建立通信会话。如上所述,该信道不会使用带宽除非实际上被用来通信媒体数据。在步骤S102,用户设备具有在WLAN上的现行呼叫会话,然而,在步骤S103该用户设备从WLAN中移开且由此失去覆盖。在覆盖丢失后,在步骤S104用户设备通信监视消息至IPMM。作为该消息的结果,在步骤S105,IPMM决定切换通信会话到UMTS网络的电路交换域。然后,在步骤S106,从IPMM向用户设备回送切换指令。该切换程序涉及两个主要阶段。在步骤S107执行的第一阶段是从WLAN向UMTS网络的分组交换域(已经在步骤S101由PDP上下文激活消息建立)传输VoIP会话。在步骤S108从用户设备向IPMM通信切换指令应答消息,以指示用户设备已经从IPMM接收切换指令并且已经通过转换至分组交换域执行了第一阶段的传输。与传输VoIP会话至分组交换域同时,在步骤S109从用户设备向电路交换接口通信呼叫建立请求以在电路交换域建立通信信道。在步骤S110,用户设备建立电路交换呼叫,随后,在步骤S111电路交换接口向用户设备通信返回建立完成消息。切换程序的第二阶段发生在步骤S112,其中VoIP会话被从UMTS网络的分组交换域传输至UMTS网络的电路交换域。最后,在步骤S113,用户设备通信切换指令应答消息以指示用户设备已经通过转换至电路交换域执行了该传输的第二阶段。
由此将会理解IPMM使用标准IPMM机制临时从WLAN IP网络到蜂窝网络的分组交换UMTS接口转换用户设备的通信会话。换句话说,VoIP/视频会话被从WLAN VoIP/视频信道转换至分组交换UMTS VoIP/视频信道。同时,开始在电路交换UMTS域中的呼叫的建立。分组交换UMTS VoIP/视频信道持续到电路交换会话建立,然后,使用标准3GPP定义的机制将该呼叫从分组交换UMTS VoIP/视频会话接口转换至电路交换蜂窝接口。然后停止该分组交换VoIP/视频信道。
在图6,示意说明在移动用户设备控制的通信会话切换程序中涉及的信令数据流。在图6出现的功能网络实体是用户设备(UE)、分组数据网关(PDG)、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电路交换网络元素(CS)。图5涉及网络控制的切换程序,而图6涉及移动用户设备控制的切换程序。两个程序的多个初始步骤相同,尤其步骤S201、S202和S203与图5的步骤S101、S102和S103相同,故这里不再重复。然而,在步骤S204网络和移动用户设备控制的程序分叉,且在图6的移动用户设备控制的程序中,用户设备自己决定向UMTS网络的电路交换域切换。作为此决定的结果,在步骤S205,从用户设备向电路交换接口通信呼叫建立请求消息,以发起电路交换域的建立过程。如同网络控制的切换程序,存在两个阶段。在步骤S206,第一阶段,从WLAN向UMTS网络的分组交换域(已经在步骤S201由PDP上下文激活消息建立)传输VoIP会话。随后,在步骤S207用户设备建立电路交换呼叫并且在步骤S208电路交换接口向用户设备通信建立完成消息。在切换程序的第二阶段,从分组交换域向电路交换域传输VoIP会话。
在图7示意说明控制图6的通信会话切换程序的移动用户设备的功能架构。提供切换决定处理逻辑710,其执行运行图6的步骤S204所需的决定处理。切换决定处理逻辑710也依靠提供的通信信道的类型来选择VoIP应用720和电路交换语音应用730中合适的一个,且尤其依靠于该通信信道是基于IP的信道还是电路交换信道。当选择VoIP应用时,将提供基于IP的通信信道所提供的任何通信功能。这能够是基于IP的WLAN信道740或分组交换UMTS信道750。当选择电路交换语音应用时,将提供电路交换通信会话760具有的通信功能。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以上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定义本发明的各种另外的方面和特征。
Claims (7)
1.一种用于向移动用户设备提供移动通信的电信系统,该系统包括:
因特网协议接入网,用于对在用于由因特网协议接入网提供的无线通信的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用户设备提供移动通信的设施,使用因特网协议提供该移动通信,
蜂窝移动无线网,用于对在用于由蜂窝移动无线网提供的无线通信的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用户设备提供移动通信的设施,使用在其中数据被划分成分组且在与其它数据分组共享的通信载体上通信的分组交换通信信道和在其中数据在具有专用带宽的通信信道上通信的电路交换通信信道中的至少一个提供该移动通信,其中移动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装置,在经由因特网协议接入网接收通信服务的同时激活在蜂窝移动无线网上使用分组交换通信信道的连接,
第二装置,响应于用于将移动用户设备的隶属从因特网协议接入网改变到蜂窝移动无线网的切换事件,经由在蜂窝移动无线网的分组交换信道上的连接通信,
第三装置,响应于该切换事件建立在蜂窝移动无线网上使用电路交换信道的连接,
第四装置,在正在建立在电路交换信道上的连接的同时继续经由在分组交换信道上的连接通信,以及
第五装置,一旦已经建立该电路交换信道就经由在电路交换信道上的连接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信系统,其中通过该移动用户设备产生该切换事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信系统,包括具有移动性管理器的因特网协议核心网,其中由该移动性管理器产生该切换事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信系统,其中该通信服务提供在该移动用户设备和其它移动用户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信系统,其中当经由因特网协议接入网提供的通信服务被建立时建立在蜂窝移动无线网上使用分组交换通信信道的连接。
6.一种移动用户设备,用于接入
因特网协议接入网,其对在用于由因特网协议接入网提供的无线通信的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用户设备提供移动通信的设施,使用因特网协议提供该移动通信,以及
蜂窝移动无线网,其对在用于由蜂窝移动无线网提供的无线通信的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用户设备提供移动通信的设施,使用在其中数据被划分成分组且在与其它数据分组共享的通信载体上通信的分组交换通信信道和在其中数据在具有专用带宽的通信信道上通信的电路交换通信信道中的一个提供该移动通信;
其中该移动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装置,在经由因特网协议接入网接收通信服务的同时激活在蜂窝移动无线网上使用分组交换通信信道的连接,
第二装置,响应于用于将移动用户设备的隶属从因特网协议接入网改变到蜂窝移动无线网的切换事件,经由在蜂窝移动无线网的分组交换信道上的连接通信,
第三装置,响应于该切换事件建立在蜂窝移动无线网上使用电路交换信道的连接,
第四装置,在正在建立在电路交换信道上的连接的同时继续经由在分组交换信道上的连接通信,以及
第五装置,一旦已经建立该电路交换信道就经由在电路交换信道上的连接通信。
7.一种用于向移动用户设备提供移动通信的电信方法,其中移动用户设备经由因特网协议接入网和蜂窝移动无线网执行该电信方法,其中
所述因特网协议接入网,其用于对在用于由因特网协议接入网提供的无线通信的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用户设备提供移动通信的设施,使用因特网协议提供该移动通信,以及
所述蜂窝移动无线网,其用于对在用于由蜂窝移动无线网提供的无线通信的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用户设备提供移动通信的设施,使用在其中数据被划分成分组且在与其它数据分组共享的通信载体上通信的分组交换通信信道和在其中数据在具有专用带宽的通信信道上通信的电路交换通信信道中的一个提供该移动通信;
该方法包括步骤
在经由因特网协议接入网接收通信服务的同时激活在蜂窝移动无线网上使用分组交换通信信道的连接,
响应于用于将移动用户设备的隶属从因特网协议接入网改变到蜂窝移动无线网的切换事件,经由在蜂窝移动无线网的分组交换信道上的连接通信,
响应于该切换事件建立在蜂窝移动无线网上使用电路交换信道的连接,
在正在建立在电路交换信道上的连接的同时继续经由在分组交换信道上的连接通信,以及
一旦已经建立该电路交换信道就经由在电路交换信道上的连接通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05292397A EP1786227A1 (en) | 2005-11-10 | 2005-11-10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 |
EP05292397.6 | 2005-11-10 | ||
PCT/EP2006/068195 WO2007054501A1 (en) | 2005-11-10 | 2006-11-07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05637A CN101305637A (zh) | 2008-11-12 |
CN101305637B true CN101305637B (zh) | 2011-09-21 |
Family
ID=35953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421714A Active CN101305637B (zh) | 2005-11-10 | 2006-11-07 | 电信装置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06276B2 (zh) |
EP (2) | EP1786227A1 (zh) |
JP (1) | JP4959711B2 (zh) |
KR (1) | KR101332769B1 (zh) |
CN (1) | CN101305637B (zh) |
AT (1) | ATE480973T1 (zh) |
DE (1) | DE602006016837D1 (zh) |
ES (1) | ES2351765T3 (zh) |
WO (1) | WO200705450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K2082543T3 (en) * | 2006-11-13 | 2019-03-25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QUICK COMBINATORIC VOICE CALL CONTINUITY FROM LTE TO 2G / 3G-CS DOMAIN |
US9380496B2 (en) * | 2006-12-29 | 2016-06-28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of handover of circuit-switched voice call to packet-switched voice call |
KR100862744B1 (ko) * | 2007-01-23 | 2008-10-10 | 주식회사 케이티프리텔 | 이동통신망에서 멀티미디어 서비스 방법 및 이를 실행하는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매체 |
GB0701637D0 (en) * | 2007-01-29 | 2007-03-07 | Mundio Ltd | Telephony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8705487B2 (en) * | 2007-08-21 | 2014-04-22 | Tango Networks, Inc. |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provisioning dual-homed voice call continuity |
US20110003595A1 (en) * | 2008-03-31 | 2011-01-06 | Shan Changhong | Interworking and handover between wimax networks and other networks |
JP5042939B2 (ja) * | 2008-08-08 | 2012-10-03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移動局 |
KR20110096069A (ko) * | 2008-12-12 | 2011-08-26 | 알까뗄 루슨트 | 모바일 tv 네트워크들 간의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
US20110149848A1 (en) * | 2009-08-17 | 2011-06-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eader compression for relay nodes |
US8957938B2 (en) * | 2009-10-28 | 2015-02-17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ing over a video conversation from packet switch domain to circuit switch domain |
JP5140696B2 (ja) * | 2010-04-26 | 2013-02-06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局 |
WO2011139083A2 (en) * | 2010-05-03 | 2011-11-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over of video calls from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to a circuit switched network in a single radio environment |
US8346274B2 (en) | 2010-05-21 | 2013-01-01 | Apple Inc. | Method to control multiple radio access bearers in a wireless device |
WO2012125094A1 (en) * | 2011-03-11 | 2012-09-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20120327851A1 (en) * | 2011-05-27 | 2012-12-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tdls) for establishing basic service set |
US9408177B2 (en) | 2011-12-19 | 2016-08-0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operator services and internet |
US9137171B2 (en) * | 2011-12-19 | 2015-09-1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operator services and internet |
US9210728B2 (en) | 2011-12-19 | 2015-12-0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operator services and internet |
US9668161B2 (en) | 2012-07-09 | 2017-05-30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associated with a service flow router |
US9220123B1 (en) | 2014-07-10 | 2015-12-2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Peer-to-peer sharing of network resources |
US10275761B2 (en) | 2015-01-21 | 2019-04-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and transac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551144A1 (en) * | 2003-12-31 | 2005-07-06 | France Telecom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
CN1656840A (zh) * | 2000-07-03 | 2005-08-17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在电路交换环境和分组交换环境之间执行切换的系统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09633A (ja) * | 1999-01-14 | 2000-07-28 | Toshiba Corp | 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無線端末装置 |
DE19933222A1 (de) * | 1999-07-26 | 2001-02-08 | Siemens Ag | Verfahren und Kommunikationssystem zur Behandlung eines Paketdienstes |
GB0011913D0 (en) * | 2000-05-17 | 2000-07-05 | Nokia Networks Oy | Connection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MXPA04006068A (es) * | 2001-12-19 | 2004-09-27 | Thomson Licensing Sa | Metodo y aparato para el traspaso de un terminal movil entre una red movil y una lan inalambrica. |
US6937605B2 (en) * | 2002-05-21 | 2005-08-30 | Nokia Corporation | Wireless gateway,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a packet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20040054213A (ko) * | 2002-12-18 | 2004-06-25 |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 유/무선 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한 홈 네트워크 제어 시스템및 방법 |
US8437368B2 (en) * | 2003-06-04 | 2013-05-07 | Nokia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ing over a call from a packet-switched network to a circuit-switched network |
GB0315278D0 (en) * | 2003-06-30 | 2003-08-06 | Nokia Corp | A method for optimising handover betwee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6975881B2 (en) * | 2003-08-25 | 2005-12-13 | Motorola, Inc. | Communication controller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a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during a cell reselection |
US7366513B2 (en) * | 2003-12-02 | 2008-04-29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on hold calls |
US20050138178A1 (en) * | 2003-12-19 | 2005-06-23 | Shaun Astarabadi | Wireless mobility manager |
US7697480B2 (en) * | 2004-11-22 | 2010-04-13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system active handoff of a hybrid subscriber unit |
-
2005
- 2005-11-10 EP EP05292397A patent/EP1786227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
- 2006-11-07 WO PCT/EP2006/068195 patent/WO2007054501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11-07 ES ES06819312T patent/ES2351765T3/es active Active
- 2006-11-07 DE DE602006016837T patent/DE602006016837D1/de active Active
- 2006-11-07 KR KR1020087013955A patent/KR10133276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6-11-07 JP JP2008539424A patent/JP4959711B2/ja active Active
- 2006-11-07 CN CN2006800421714A patent/CN101305637B/zh active Active
- 2006-11-07 EP EP06819312A patent/EP1946589B1/en active Active
- 2006-11-07 AT AT06819312T patent/ATE480973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11-07 US US12/093,246 patent/US860627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6840A (zh) * | 2000-07-03 | 2005-08-17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在电路交换环境和分组交换环境之间执行切换的系统和方法 |
EP1551144A1 (en) * | 2003-12-31 | 2005-07-06 | France Telecom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602006016837D1 (de) | 2010-10-21 |
KR101332769B1 (ko) | 2013-11-25 |
EP1786227A1 (en) | 2007-05-16 |
EP1946589A1 (en) | 2008-07-23 |
JP4959711B2 (ja) | 2012-06-27 |
ES2351765T3 (es) | 2011-02-10 |
CN101305637A (zh) | 2008-11-12 |
ATE480973T1 (de) | 2010-09-15 |
US20080280612A1 (en) | 2008-11-13 |
JP2009516405A (ja) | 2009-04-16 |
WO2007054501A1 (en) | 2007-05-18 |
EP1946589B1 (en) | 2010-09-08 |
US8606276B2 (en) | 2013-12-10 |
KR20080077162A (ko) | 2008-08-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05637B (zh) | 电信装置和方法 | |
EP1935205B1 (en) | User terminal-initiated hard handoff from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to a cellular network | |
US6889045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bi-directional soft handovers between wireless networks via media gateway control | |
JP5074210B2 (ja) |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
KR100958783B1 (ko) | 호를 릴레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US2004000233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bi-directional soft handovers between wireless networks without carrier control | |
US20060084470A1 (en) |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data transmission path between mobile phone terminals | |
WO2009043016A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ition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between networks that are not commonly controlled | |
CN101543118B (zh) | 呼叫连续性 | |
WO2008153854A2 (en) |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cdma device to an ip based network implying sip | |
CN103384397A (zh) | 移动通信系统、节点装置以及网间转移控制方法 | |
EP1799002B1 (en) | Communication path swi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 |
US8837441B2 (en) | Versatile system for WLAN/CDMA2000 interworking | |
CN100515132C (zh) | 用于在移动网络与无线网络之间漫游的方法和系统 | |
KR100751719B1 (ko) | 블루투스 기반의 구내 무선 교환 시스템 | |
KR100570898B1 (ko) | 패킷 기반의 이동전화 구내 교환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호처리 방법 | |
JP2005294979A (ja) | 3g技術に基づく異種無線サービス振り分けシステム | |
KR19990080221A (ko) | 이동 통신 교환기의 다른 액세스 스위칭 서브시스템 내에서통화중일 때 기지국 제어기간 연속 핸드오프 방법 | |
KR19990080219A (ko) | 이동 통신 교환기의 다른 액세스 스위칭 서브시스템 내에서통화중일 때 기지국 제어기간 핸드오프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