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287881A - 隔离件 - Google Patents

隔离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87881A
CN101287881A CNA2006800372991A CN200680037299A CN101287881A CN 101287881 A CN101287881 A CN 101287881A CN A2006800372991 A CNA2006800372991 A CN A2006800372991A CN 200680037299 A CN200680037299 A CN 200680037299A CN 101287881 A CN101287881 A CN 1012878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separator
separator according
layer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372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87881B (zh
Inventor
格尔德-吕得尔格·克罗泽
维也纳·保利奇克
克劳斯·弗郎茨
赫伯特·皮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ckwool AS
Original Assignee
Deutsche Rockwool Mineralwoll GmbH and Co OH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utsche Rockwool Mineralwoll GmbH and Co OHG filed Critical Deutsche Rockwool Mineralwoll GmbH and Co OHG
Publication of CN101287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7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878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878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02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 E04C2/26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composed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E04C2/04, E04C2/08, E04C2/10 or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with a material not specified in one of the groups
    • E04C2/28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composed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E04C2/04, E04C2/08, E04C2/10 or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with a material not specified in one of the groups at least one of the materials being insulating
    • E04C2/288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composed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E04C2/04, E04C2/08, E04C2/10 or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with a material not specified in one of the groups at least one of the materials being insulating composed of insulating material and concrete,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02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 E04C2/1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wood, fibres, chips, vegetable stems, or the like; of plastics; of foamed products
    • E04C2/16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wood, fibres, chips, vegetable stems, or the like; of plastics; of foamed products of fibres, chips, vegetable stem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用于平的或者平整倾斜的房顶的隔热和隔音的隔离件,该隔离件由以粘合剂粘合的矿物纤维制成,特别是由玻璃纤维和/或矿石纤维制成,并且该隔离件具有朝向待隔离的面的第一大表面、和与该第一大表面平行延伸且保持间隔地布置的第二大表面,其中,这些大表面通过侧表面相互连接,这些侧表面基本相互垂直布置并且也垂直于所述这些大表面,并且所述隔离件具有至少一个布置在表面上的涂层。为了就其静态特性特别是其抗弯刚度而言,同时还参考其可加工性而改进这种类属隔离件,本发明设计:涂层由至少一种反应产物制成,所述反应产物由弱培烧的氧化镁(MgO)和至少一种浓缩的氧化镁氯化物溶液生成。

Description

隔离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离件,特别是用于平的或者平整倾斜的房顶的隔热和隔音,该隔离件由以粘合剂粘合的矿物纤维制成,特别是由玻璃纤维和/或矿石纤维制成,并且该隔离件具有朝向待隔离的面的第一大表面和与该第一大表面平行延伸地、保持间隔地布置的第二大表面,其中,这些大表面通过侧表面相互连接,这些侧表面基本相互垂直布置并且也垂直于所述这些大表面,并且所述隔离件具有至少一个布置在表面上的涂层。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由矿物纤维制成的隔离材料,这些隔离材料例如以“矿物棉”为名称在市场上销售,并且表现出很高的温度耐受性。根据德国工业标准DIN 4102-17,这些隔离材料具有大于等于1000℃的熔点,并且它们由包括矿物、矿渣和其他余料的熔液制成。这些原材料将在化铁炉或者池炉中熔化,且熔液在不同的纤维分离机上成型。
在应用普通纤维分离机时产生了矿物纤维和非纤维的颗粒。较粗大的非纤维的颗粒能够大部分被从持续地生成的矿物纤维流中分离出来。在由矿物纤维积聚的纤维体中,留有大约占总质量的5%至10%的、≥63μm的颗粒,且留有大约占总质量的20%至30%的、≤63μm的非纤维的颗粒。在所有被生成的颗粒的生成之后,它们将立刻借助气化的水来淬火,从而使它们一方面被玻璃化地硬化,而另一方面被冷却到如此程度,即在水中溶解的或者分散的粘合剂能够黏附而不是硬化于矿物纤维之上。
通常情况下采用有机粘合剂,特别是采用热固性地硬化的苯酚树脂、甲醛树脂和尿素树脂的混合物。
这些混合物有时通过添加剂,例如多聚糖,来扩展。为了不危害到把隔离材料作为不燃建筑材料或者至少很难燃烧的建筑材料的分级,有机粘合剂的份额通常被限制为小于总质量的4.5%,在根据喷吹方法(Düsen-Blas-Verfahren)制成的矿物棉隔离材料的情况下,该有机粘合剂的份额被限制为小于总质量的大约8%。
矿物棉隔离材料也能够借助在生产玻璃棉时常用的方法来生产。这样一种生产方法具有特别的优点:不生成或者很少量地生成非纤维的颗粒。
除了粘合剂之外,被生成的矿物纤维借助附加剂被防水处理,所述附加剂一方面导致防水性并且基于矿物纤维被改变的界面特性产生很小的黏着力,能够将最精细的矿物纤维的断丝保持在很小程度。为此多次使用高沸的矿物油、将油与水乳化、很少的硅油或者硅树脂。这部分份额占总质量的大约0.2至大约0.4%。
由矿物棉制成的隔离材料主要由级联纤维分离机生产。这种纤维分离机允许以非常狭窄的加工区域加工富含碱土的玻璃。但是它仅能生成非常短的矿物纤维,此外这种矿物纤维还通过针对运出所生成的矿物纤维所必须的很高的空气速度而自己发生变形。这种纤维分离机布置在水平校准的贮集室的输入端,在该贮集室内所生成的矿物纤维流借助气流持续地被引导到布置在贮集室的端部的、气流可穿过的输送装置。在通往该输送装置的路径上,较粗大的非纤维的颗粒将被分离出来。矿物纤维流由矿物纤维和非纤维的颗粒组成,所述矿物纤维借助粘合剂和附加剂完成了防水处理。没有借助粘合剂进行防水处理的矿物纤维仍然被运输。
由矿物纤维构成的纤维体的聚集和成形特性,基本是通过以被研磨的隔离材料颗粒或隔离材料纤维形式的产品碎屑的吹入来影响的,并且在较大量的情况下有规律地变差。这种通过碾碎制备的隔离材料不能进入到原本的粘合材料流中,并且因此只能基于其形状而被刚刚形成的絮状纤维所接纳。那些在其内包含的、已经硬化的粘合剂还附加地把可燃的有机的物质引入到纤维体内,并且进而引入到由纤维体制成的隔离材料内。
气流可穿过的输送装置具有过滤效果。由此矿物纤维以防水的主纤维带形式以一定的厚度积存在输送装置上,所述厚度取决于纤维分离机的功率和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通常力争达到主纤维带的很小的单位面积重量,以使得能够在尽管采用最少量的冷却媒介量(例如水)的情况下避免粘合材料的提前的硬化。紧接着,该主纤维带借助往复运动的第二输送装置横向地并且相互倾斜的层叠地积存在第三慢速运转的输送装置上。足够厚的、防水的纤维带这种被描述的构造方式被描述为间接的积聚。此外直接的积聚也是已知的,其中,借助粘合剂和附加剂完成了防水处理的矿物纤维(可能包含非纤维的颗粒)、不含粘合剂的纤维和精细回收的精细的隔离材料絮状体,借助下降道或者通过来自水平方向的转向在相应高的贮集室内积聚到理想高度为止或者在慢速运行的输送装置上积聚到所必须的单位面积重量为止。通过这种柔性的积聚方式,矿物纤维将会没有特定方向地平坦地相互重叠地层叠。
在间接积聚中如直接积聚一样所构成的无止尽的防水的纤维带,随后能够被压缩到理想厚度并且随后被压缩到硬化炉中,其中,在这种主要垂直的顶锻之后在该硬化炉间具有两个相互上下布置的、传递压力的输送带。硬化炉的这两个输送带由U形元件组成,这些U形元件被固定在环绕的牵引部件上并且由此构成了无止尽的带。在这些层状的元件的传递压力的面中存在长孔和圆孔,热空气能够由这些孔在垂直方向上穿过无止尽的纤维带被吸出。在无止尽的纤维带输入到硬化炉时,矿物纤维特别被挤入到这些例如5至7mm宽的长孔内并被挤入到单独元件之间的缝隙内,这将导致通过粘合剂硬化转化成无止尽的隔离材料带的纤维带的两个大表面的特征轮廓。
隔离材料带能够通过纵锯和横锯被分割成片状体,如果需要也可以通过水平锯将其分割成薄片。
由矿物纤维制成的、特别是由矿物棉制成的不可燃的隔离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特别是轻型的平顶结构的隔离。在相关的屋顶结构的专业规则中,平表示屋顶面的倾斜小于等于10°。这种轻型的平顶结构经常具有作为承载的屋顶瓦的、宽阔延伸的并且还轻薄的型材板。极端地被成型的板材具有在上翼缘的边缘之间直至大约172mm的净宽。这种被成型的板材有时以相反方式安装,从而使较宽的上翼缘现在指向下方,这扩大了现在位于上方的下翼缘之间的净宽。这种轻型的平顶结构在其自身负荷作用下已经发生弯曲,以后在雨水和雪的重量下强地弯曲。此外它们还极易谐振,能够通过风的加载而轻易受到激励。或者把薄的合成材料薄膜作为抑制蒸发的空气密封层施加在屋顶瓦上,或者也可以用借助金属层覆盖的沥青带或者合成橡胶带粘合在型材板的上翼缘或者位于上方的翼缘上。
隔离板大多数以大尺寸板的形式以例如2m长×1.2m宽的尺寸结合到承载的屋顶瓦或者抑制蒸发的空气密封层上。这种大尺寸的板由此构成了多区承载体,相比较窄的板而言,或者与之前提到的普通的小尺寸板(例如其尺寸为1m长×625mm宽)相比而言,这种大尺寸的板具有明显更高的承载可能。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避免凸出于下翼缘的板材端部。因为上翼缘的距离与市场上普通的隔离板的尺寸不同,因此隔离板必须被裁剪,以使得板材接缝分别位于上翼缘的中间。为了避免昂贵的裁剪工作,抗压的形状配合的、下翼缘上侧的翻边填充物能够被置入到型材内,附近的隔离板的板材接缝能够放置在所述翻边填充物上。
随后屋顶密封带被贴合到由隔离板构成的隔离层上或者屋顶密封薄膜被铺设到由隔离板构成的隔离层上。所述屋顶密封带或者屋顶密封薄膜也如隔离板一样借助螺纹紧固件与型材板相连。压力分配板或夹板借助螺纹紧固件被拧合,以使得符合材料地将力引入到这两种材料。
由矿物棉制成的隔离材料具有这样的优点:它不会与各种不同的密封材料发生化学反应。由这种隔离材料制造的隔离板不具有温度条件决定的尺寸变化,此外其边缘相对较软,这两种优点避免了机械条件决定的对密封材料的影响。这些隔离材料此外还是可渗透的,这使得不受阻挡的水蒸发通过成为可能,并且在拥有足够能量时能够尽可能地使潮湿的屋顶结构体干燥。
与其相反的是,前面所述的平顶结构对于例如停车场屋顶或者阳台顶来说是不能使用的屋顶结构,所述屋顶结构根据设立周期应该出于维护工作的需要仅偶尔地被踩踏。周期性控制的例如路径(Laufweg)的部分表面将通过在密封带或者密封薄膜上的压力分布的层以及建造于其上的结构体来保护。能承受高负载的承载结构安放在承载的屋顶瓦上也是可行的。由此密封材料和隔离层将被穿透,这样就可能产生缺陷点或者泄露点。
由矿物棉制成的隔离板首先考虑其抗压强度,其中一般情况下将力争保持≤0.040W/m K的导热能力。密封材料下的隔离板应该在中等压力负荷情况下根据DIN EN 13162而具有最小压应力CS(10Y)60(即在10%冲击具有≥60 kPa),所述中等压力负荷出现于屋顶未被使用的情况下。为了达到这样的压应力值,隔离板必须具有很高的原料密度和/或具有粘合剂成分。为了限定所必须的原料密度和所使用的纤维体的使用量以及单独隔离板的重量,针对在平顶范围内的应用,隔离板被强烈地折叠,由此矿物纤维以陡峭的姿态与大表面对准。由此提高了抗压强度、沿水平方向的横向与折叠方向的压缩性,以及导热性。在板材平面内的抗拉强度、在折叠方向上的抗弯刚度和在负载方向上垂直于隔离板的大表面的抗剪强度都产生了下降。
在根据已知的折叠方式制造的矿物纤维带情况下,由纤维带制造的与折叠方向呈直角的并且由此横向于矿物纤维的制成品方向具有最高的抗弯刚度。由于此原因隔离板也以该纵向校准地横跨布置在承载的屋顶瓦的被成型的板材上。由此在成型方向上隔离板的抗弯刚度明显较小,因此这样一种危险就会升高:在更频繁的平行与成型方向的负载情况下,隔离材料不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旨在折叠被防水处理的纤维带的力将通过主纤维带的大表面引入。因为力在硬化炉中通过输送带以类似的大小和方向作用到纤维带上,因此在纤维带的和由此制造的两个大表面内和在纤维带的和由此制造的两个大表面下方的矿物纤维,相对于在隔离板的两个大表面之间的区域中而言,相当平整地或者至少更为平整地指向大表面。这同样适用于由隔离材料带制成的隔离材料板。
如果隔离材料带被水平地分隔成一个或多个层,以这种方式获得部分带的大表面的至少一个位于隔离材料带的区域内,所述区域具有很小的强度。
为了使得隔离板相对于负荷的加载更加具有抵抗力,并且同时实现在板材和/或夹板上优化地将力引入到隔离层,提供这样一种隔离板,其在表面上具有高的层。这种层多数具有大约150到大约170kg/m2的原料密度,由此这样生成的隔离板具有大约180到220kg/m3的原料密度。
隔离层的承载能力的另一种改进由此实现:两个高密度层交错叠合地布置,即总是一个高密度层在上并且另一个放置在承载的屋顶瓦上或者放置在抑制蒸发且隔绝空气的层上。
因为这种三明治式布置的隔离板不是力配合地相互连接的,如此地由多层隔离层构成的隔离板的承载能力没有提高或者仅不明显地提高了。
与在隔离板内的纤维的布置无关,隔离层的强度随着时间流逝通过张弛效应而降低(即通过由压缩和折叠引发的张力的下降)。这种效果由重复出现的机械的负荷而加速并放大。联系到水的影响,由此释放的流体力学机械效果能够导致相当程度的强度损失,来作为这种结构的解体的后果。
隔离层的被损坏的和/或作为其承载能力损失引发的潮湿效果的后果的消除是相当复杂的,并且因而也导致高昂的处理费用。存在缺陷的或者没有足够地隔离的屋顶结构通过附加隔离层和补充相应密封,在很多情况下是有利的。其中现有的老化了的密封将被去除,并且假如其水蒸汽扩散阻力还不太高,则不改变它或者在穿孔后视情况而定。轻微变形的隔离层必须分别在其两个水平空间轴上具有足够大的阻力矩,其中不仅必须获得具有抗弯刚度的顶面还必须由获得具有抗弯强度的底面。
对于顶面的有效性来说,与隔离层的矿物纤维的尽可能紧凑的连接是具备优点的。与此相关的是,与有机人造树脂的粘合作为解决方法证明可能的,然而这样做会使得隔离板的建筑材料等级下降。作为另选方法采用合成材料改性的无机的粘合剂是已知的,然而它们极易脆裂,并且很难将其以足够的深度添加到如精细过滤器那样发挥作用的、由矿物纤维制成的隔离层内,由此只能构成薄的层。薄的层(例如小于20mm)对于这里有效应用来说过于脆。另一方面该层的厚度因为其热桥效应不能随意地被提高。
发明内容
由这些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任务在于为了就其静态特性特别是其抗弯刚度而言、同时还参考其可加工性而改进这种类属隔离件。
本发明任务的解决方法设计:涂层由至少一种反应产物制成,所述反应产物由弱培烧的氧化镁(MgO)和至少一种浓缩的氧化镁氯化物溶液(
Figure A20068003729900121
)生成。
本发明的核心由此在于,其自身已知的隔离件、特别是屋顶隔离板构成在至少一个具有抗弯的层的表面上,所述层与所述表面力配合地连接。涂层优选地由氯氧镁水泥(Sorelzement)组成,其中,需要时可以添加无机的集料、细研磨的玻璃纤维和/或矿棉隔离材料的碎屑。补充性的或者另选的是,为了强化也可以采用合成材料短纤维、木纤维和/或纤维素纤维。
氯氧镁水泥是一种酸碱水泥(
Figure A20068003729900122
-Basen-Zement)。水性氧化镁氯化物溶液发挥作为酸的作用,作为苛性地培烧菱镁矿(氧化镁)的基础。根据氧化镁的反应,在几分钟内或者也有时几个小时之后才能获得这些混合物的硬化。由此能够如此设定该涂层,即它在这种隔离件的生产过程中可变化地硬化,使得依赖于生产流程地选择快速硬化或者后硬化。例如参考随后的加工步骤可能是有意义的,其中涂层或者必须硬化或者不必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MgO+MgCl2+13H2O->5Mg(OH)2.MgCl2.8H2O
所产生的化合物是一种氯氧镁(Magnesiumoxichlorid)。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特征设计:所述涂层具有强化层。优选情况下,强化层由至少一种特别是带孔地形成的平面延展元件制成,特别是由至少一种玻璃纤维随机无纺布(Glasfaserwirrvlies)、玻璃纤维织物或纤维素织物和/或玻璃纤维人造短纤维制成。这种平面的、带孔的形成具有优点,即在较为粗大的集料的使用中,降低或者补偿平面延展强化层材料的可能的过滤效果。强化层的数量至少是一个最多是七个。强化层的厚度或者涂层的厚度在2和10mm之间的范围内变化。特别是构造从大约3到大约7mm的层厚。涂层能够在表面上分布地具有凹陷,以改善通过该隔离件的水蒸气扩散。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特征设计:在涂层上布置由薄的屋顶隔离板所构成的接触层,所述屋顶隔离板由矿物纤维、特别是由矿石纤维制成。所述接触层具有在5和40mm之间的层厚,特别是在15和25mm之间的层厚,其中,所述接触层与涂层粘合,被证明是有优点的。
该实施样式的一个改进方案设计,所述接触层和所述涂层之间的粘合通过没有被硬化的所述涂层的粘合作用来起作用。
所述接触层构成在所述涂层与在所述隔离件之上在区域中布置的屋顶密封带(例如沥青带)之间的接触。此外该接触层发挥水蒸汽压力平衡层的作用。总体来说,根据本发明的隔离件由此至少三层结构、以三明治元件形式构成,其中,所述涂层既与所述隔离件的矿物纤维体连接也与所述接触层连接。这里所涂敷的涂层的粘合作用在其硬化之前将被充分利用。如果接触层直到涂层固化之后才被施加,那么这里还可以再次使用未被强化的薄的氯氧镁水泥层,所述氯氧镁水泥层在隔离件的矿物纤维体上在所述接触层和所述涂层之间构成连接。
前面描述的、由相对薄的矿物纤维板制成的接触层具有相对低的强度并且被用作粉末涂层。该接触层的厚度如此选择,即一方面机械的固定元件,尤其是在所述隔离件上安置的紧固件,不会这样深地挤入到隔离件中,使得构成凹腔,在该凹腔内需要时积存表面水。此外该接触层还服务于隔热并且至少能够防护位于接触层下方的、由氯氧镁水泥制成的涂层,使其不被可能导致结冻的低温度冻伤。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特征设计:所述涂层以可渗透的防水介质和/或疏水介质和/或可渗透的涂料,特别是硅酸盐涂料体系和/或乳胶涂料体系来处理,并且特别是来覆盖。这些可渗透的防水介质和/或疏水介质和/或可渗透的涂料减少经常在屋顶密封件的背面出现的冷凝水的作用。
最后设计:所述隔离件被构造为具有长方形或者三角形的表面的隔离板,或者所述隔离件通过构造为模制体,特别是具有半圆柱形、圆顶形或者任意拱形成型表面,来构造。
附图说明
根据下述说明并结合附图可以得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图中:
图1以隔离板的形式示出了隔离件的第一实施形式;
图2以隔离板的形式示出了隔离件的第二实施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隔离件1的第一实施例。该隔离件由具有两个大表面3的矿物纤维体2构成,所述大表面3相距地相互平行延伸地对齐。垂直于大表面3,矿物纤维体2具有四个侧表面4,在其中,在图1中示出了两个侧表面。这些侧表面4垂直于所述大表面、并互相垂直地分布。
在图1所示的上侧的表面3上,隔离件1具有由氯氧镁水泥(Sorelzement)制成的涂层5。
该涂层具有强化层6,其例如由以玻璃纤维随机无纺布形式的平面延展元件制成,该平面延展元件带孔地构建。
此外在图1中可以看到,涂层5具有两个圆形的凹陷7,所述凹陷7沿大表面3的平面法线方向穿透整个涂层5。
涂层5具有5mm的层厚。该隔离件被制成隔离板。
图2示出了隔离件1的第二实施例。与根据图1的隔离件的实施例不同,根据图2的实施例还补充有接触层8,该接触层8与涂层5连接(即粘合)。接触层8由矿物纤维制成的薄的屋顶隔离板构成,并且该接触层8具有20mm的层厚。接触层8和涂层5之间的粘合通过未进一步示出的氯氧镁水泥层来实现,该氯氧镁水泥层不带强化层地涂抹于事先已经被硬化的涂层5上。
附图标记列表
1  隔离件
2  矿物纤维体
3  表面
4  侧表面
5  涂层
6  强化层
7  凹陷
8  接触层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隔离件,特别用于平的或者平整倾斜的房顶的隔热和隔音,所述隔离件由以粘合剂粘合的矿物纤维制成,特别是由玻璃纤维和/或者矿石纤维制成,并且所述隔离件具有朝向待隔离的面的第一大表面、和与所述第一大表面平行延伸且保持间隔地布置的第二大表面,其中,这些大表面通过侧表面相互连接,这些侧表面基本相互垂直布置并且也垂直于所述大表面,并且所述隔离件具有至少一个布置在表面上的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5)完全由至少一种反应产物制成,所述反应产物由弱培烧的氧化镁(MgO)和至少一种浓缩的氧化镁氯化物溶液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5)由氯氧镁水泥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5)补充性地具有无机的集料、细研磨的玻璃纤维、矿棉隔离材料的碎屑和/或合成材料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5)具有强化层(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层(6)由至少一种优选是带孔地形成的平面延展元件制成,特别是由至少一种玻璃纤维随机无纺布、玻璃纤维织物和/或玻璃纤维人造短纤维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层(6)具有最多7层平面延展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5)具有至少一个凹陷(7),所述凹陷(7)沿所述大表面(3)的平面法线方向穿透整个所述涂层(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层(6)或者其组成部分总共地或者分别地具有在2和10mm之间的层厚,特别是在3和7mm之间的层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涂层(5)上布置由薄的屋顶隔离板构成的接触层(8),所述屋顶隔离板由矿物纤维、特别是由矿石纤维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8)具有在5和40mm之间的层厚,特别是在15和25mm之间的层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8)与所述涂层(5)粘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8)和所述涂层(5)之间的粘合是通过没有被硬化的所述涂层(5)的粘合作用来形成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8)和所述涂层(5)之间的粘合是通过氯氧镁水泥层形成的,所述氯氧镁水泥层不带强化层地布置在已经被硬化的所述涂层(5)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以可渗透的防水介质和/或疏水介质和/或可渗透的涂料,特别是硅酸盐涂料体系和/或乳胶涂料体系来处理,特别是来覆盖。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被构造为具有长方形或者三角形的表面的隔离板,或者被构造为模制体,特别是具有半圆柱形、圆顶形或者任意拱形成型的表面。

Claims (15)

1.隔离件,特别用于平的或者平整倾斜的房顶的隔热和隔音,所述隔离件由以粘合剂粘合的矿物纤维制成,特别是由玻璃纤维和/或者矿石纤维制成,并且所述隔离件具有朝向待隔离的面的第一大表面、和与所述第一大表面平行延伸且保持间隔地布置的第二大表面,其中,这些大表面通过侧表面相互连接,这些侧表面基本相互垂直布置并且也垂直于所述大表面,并且所述隔离件具有至少一个布置在表面上的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5)由至少一种反应产物制成,所述反应产物由弱培烧的氧化镁(MgO)和至少一种浓缩的氧化镁氯化物溶液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5)由氯氧镁水泥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5)具有无机的集料、细研磨的玻璃纤维、矿棉隔离材料的碎屑、合成材料纤维和/或纤维素纤维、尤其是木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5)具有强化层(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层(6)由至少一种优选是带孔地形成的平面延展元件制成,特别是由至少一种玻璃纤维随机无纺布、玻璃纤维织物或纤维素织物和/或玻璃纤维人造短纤维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层(6)具有最多7层平面延展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5)具有至少一个凹陷(7),所述凹陷(7)沿所述大表面(3)的平面法线方向穿透整个所述涂层(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层(6)或者其组成部分总共地或者分别地具有在2和10mm之间的层厚,特别是在3和7mm之间的层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涂层(5)上布置由薄的屋顶隔离板构成的接触层(8),所述屋顶隔离板由矿物纤维、特别是由矿石纤维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8)具有在5和40mm之间的层厚,特别是在15和25mm之间的层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8)与所述涂层(5)粘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8)和所述涂层(5)之间的粘合是通过没有被硬化的所述涂层(5)的粘合作用来形成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8)和所述涂层(5)之间的粘合是通过氯氧镁水泥层形成的,所述氯氧镁水泥层不带强化层地布置在已经被硬化的所述涂层(5)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以可渗透的防水介质和/或疏水介质和/或可渗透的涂料,特别是硅酸盐涂料体系和/或乳胶涂料体系来处理,特别是来覆盖。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被构造为具有长方形或者三角形的表面的隔离板,或者被构造为模制体,特别是具有半圆柱形、圆顶形或者任意拱形成型的表面。
CN2006800372991A 2005-10-07 2006-10-07 隔离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78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2005015894 2005-10-07
DE202005015894.1 2005-10-07
DE102006041560.4 2006-09-05
DE102006041560A DE102006041560A1 (de) 2005-10-07 2006-09-05 Dämmelement
PCT/EP2006/009708 WO2007042232A1 (de) 2005-10-07 2006-10-07 Dämmele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7881A true CN101287881A (zh) 2008-10-15
CN101287881B CN101287881B (zh) 2011-11-30

Family

ID=37547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729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7881B (zh) 2005-10-07 2006-10-07 隔离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2) EP1931838A1 (zh)
CN (1) CN101287881B (zh)
DE (1) DE102006041560A1 (zh)
EA (1) EA013044B1 (zh)
MY (1) MY157895A (zh)
UA (1) UA93521C2 (zh)
WO (1) WO200704223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8849A (zh) * 2010-09-09 2013-07-31 罗克伍尔国际公司 用于隔热的建筑物外立面的隔热件,隔热复合系统以及用于制造隔热复合系统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63754B2 (en) * 2009-05-12 2014-07-01 Rockwool International A/S Sound insulating elemen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sound insulating element
DE202010003760U1 (de) * 2010-03-17 2010-07-08 Wedi Gmbh Als Fliesenträger geeignete Bauplatte
DE102010023633A1 (de) * 2010-06-14 2011-12-15 Martin Reuter Bauelement
DE102010061539A1 (de) * 2010-12-23 2012-06-28 Saint-Gobain Isover G+H Ag Wärmedämmverbundsystem sowie Fassadendämmplatte hierfü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Fassadendämmplat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54323A (en) * 1934-03-02 1936-09-25 Magnesium Cement Lab Inc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tructural units
AU6729174A (en) * 1973-04-10 1975-10-02 Carl Maximillian Tryggve Herme Plaster compositions
GB1486870A (en) * 1974-05-22 1977-09-28 Asahi Chemical Ind Magnesia cement slurry process for its manufacture hardened magnesia cement composition and composite comprising the composition
DE3315901C2 (de) * 1983-05-02 1995-04-27 Deutsche Heraklith Mehrschicht-Leichtbauplatte
US4572862A (en) * 1984-04-25 1986-02-25 Delph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Fire barrier coating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gnesium oxychlorides and high alumina calcium aluminate cements or magnesium oxysulphate
CN2231179Y (zh) * 1995-11-18 1996-07-17 芜湖市永春琦防火装璜材料厂 一种防火装饰板
FI956010A7 (fi) * 1995-12-14 1997-06-15 Oy Firmo Ltd Verhouslevy ja menetelmä sen valmistamiseksi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8849A (zh) * 2010-09-09 2013-07-31 罗克伍尔国际公司 用于隔热的建筑物外立面的隔热件,隔热复合系统以及用于制造隔热复合系统的方法
CN103228849B (zh) * 2010-09-09 2016-05-25 罗克伍尔国际公司 用于隔热的建筑物外立面的隔热件,隔热复合系统以及用于制造隔热复合系统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A93521C2 (uk) 2011-02-25
CN101287881B (zh) 2011-11-30
EA200800910A1 (ru) 2008-10-30
MY157895A (en) 2016-08-15
EP1931838A1 (de) 2008-06-18
EP3418464A1 (de) 2018-12-26
WO2007042232A1 (de) 2007-04-19
EA013044B1 (ru) 2010-02-26
DE102006041560A1 (de) 2007-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7881B (zh) 隔离件
EP332681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omposite sheet comprising aerogel sheet
CN111212946A (zh) 矿物纤维屋顶盖板
US20250019964A1 (en) Cellulose-based insulation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20240217875A1 (en) Roofing System and Insulation Element for a Flat Roof or a Flat Inclined Roof
KR20180131229A (ko) 준불연성 섬유복합 내장재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090127791A (ko) 목질재료 전기온돌 일체형판넬
KR20060036463A (ko) 광물 섬유-기초 샌드위치 구조 및 이것의 생산을 위한 방법
KR100967434B1 (ko) 건축용 강화불연패널
KR101973186B1 (ko) 탄소섬유 그리드 기술을 적용한 고강도 산화마그네슘 복합판넬 및 그 제조방법
JP3784065B2 (ja) 植生体
JP2012139847A (ja) 木質系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HRP20241673T1 (hr) Postupak za proizvodnju ploča od mineralne vune i ploča od mineralne vune
KR101682084B1 (ko) 불연성 보드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H11226919A (ja) ヤシ繊維板及びその製造法
KR101394658B1 (ko) 불연성 목모 건축 판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0603424B1 (ko) 다층구조 섬유계 난연흡음판
KR101199571B1 (ko) 친환경 난연성 바이오 복합재료의 제조방법
KR100894672B1 (ko) 고단열재용 세라믹 파이버 성형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L245450B1 (pl) Przegroda budowlana z drewna, graniastosłupowy element przegrody budowlanej oraz sposób wytwarzania graniastosłupowego elementu przegrody budowlanej
US20240011225A1 (en) Insulation material, insulation product, layer stucture,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nsulation material
JP2670003B2 (ja) 無機質板状体
KR20060125146A (ko) 재활용 섬유를 이용한 단열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H10175204A (ja) 繊維板及びその製法
CN105345912A (zh) 秸秆板生产工艺方法和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ROCKWOOL INTERNATIONAL A/S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ROCKWOOL MINERALWOLLE

Effective date: 201508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807

Address after: Hedehusene

Patentee after: Rockwool Int

Address before: Gerald Beck,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Deutsche Rockwool Mineralwoll GmbH + Co. OH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

Termination date: 201610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