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6417B -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86417B CN101286417B CN200810125898XA CN200810125898A CN101286417B CN 101286417 B CN101286417 B CN 101286417B CN 200810125898X A CN200810125898X A CN 200810125898XA CN 200810125898 A CN200810125898 A CN 200810125898A CN 101286417 B CN101286417 B CN 1012864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ode
- plating
- solid electrolytic
- capacitor
- electrolytic capaci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5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5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0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7784 solid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20001940 conductive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322 conducting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7 anodic ox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9
- GUVRBAGPIYLISA-UHFFFAOYSA-N tantal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Ta] GUVRBAGPIYLI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AMWRITDGCCNYAT-UHFFFAOYSA-L hydroxy(oxo)manganese;manganese Chemical compound [Mn].O[Mn]=O.O[Mn]=O AMWRITDGCCNYAT-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15 tantal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106 Liquid crystal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77 Liquid-crystal polymers (LCP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5 niob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8 niob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GUCVJGMIXFAOAE-UHFFFAOYSA-N niob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Nb] GUCVJGMIXFAOA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BPUBBGLMJRNUCC-UHFFFAOYSA-N oxygen(2-);tantalum(5+)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O-2].[O-2].[Ta+5].[Ta+5] BPUBBGLMJRNUC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36 we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PWHULOQIROXLJO-UHFFFAOYSA-N Manganese Chemical compound [Mn] PWHULOQIROXLJ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30 aluminium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9 copper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8 manganes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72 mangane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oxo(oxoalumanyl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O=[Al]O[Al]=O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28 polypyrrol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23 polythioph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45 sin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936 tantal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7 thermal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08—Terminals
- H01G9/012—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lid capaci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22—Electrolytes; Absorbents
- H01G9/025—Solid electrolytes
- H01G9/028—Organic semiconducting electrolytes, e.g. TCNQ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 Structures For Moun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容器元件的容积效率得到提高的固体电解电容器。转换基底具有通过在阳极和阴极部分的外侧面上所露出的表面上形成切口并在所述部分的切口中实施镀覆而获得的阳极端子形成部分和阴极端子部分,其中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的阳极和阴极部分连接到电容器元件上,并且其中形成封套树脂后,沿切割面对封套部分和转换基底进行切割,从而在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的阳极部分和阴极部分的外侧面上形成焊脚形成面。
Description
相关引用
本申请基于2007年3月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059927并要求其优先权的权益,在此以引证的方式将其全部公开内容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和制造该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极端子直接在基底的所安装的电极表面引出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使用钽、铌等作为阀金属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因其构造尺寸小、静电电容大、频率特性好而广泛用于CPU(中央处理器)、电源电路等的去耦电路中。此外,随着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研发,特别是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商业化在不断发展中。
当将此类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安装到电子电路基底上时,不仅安装有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容器的电机表面的基底的端部、而且安装在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侧面上的被称为“焊脚”的端部都成为重要的因素。
上述的原因在于:电容器等的安装连接质量可通过观察完成焊合过程后焊脚旁边焊料的存在与否来确定,因为例如当在焊脚形成面上熔化的焊料润湿时,如果焊料在阳极侧和阴极侧上不能同等地润湿,那就会担心有电解电容器被倾斜安装的麻烦。
为了解决这种麻烦,公开了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其中,端部(焊脚形成面上)形成焊脚的地方实施镀覆(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未审公开申请No.2001-52961]和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未审公开No.2004-228424])。在所公开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构造中,因为在焊脚形成面上实施镀覆过程,所以改善了焊料的润湿,然而,制造过程中存在的缺点是,在引线框架的转换基底或电极端子等切除后,需要在焊脚形成面上进行镀覆过程,从而引起工艺的增加和复杂化、成本增加等等。
为了克服上述制造过程中的缺点,公开了一种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其结构中在电极端子上形成凹部并在凹部中形成镀覆处理面以形成焊脚形成面(参见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未审公开申请No.2005-101418]和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未审公开申请No.2005-197457])。图12A、图12B和12C示出了专利文献4中所公开的下表面安装的电解型固体电解电容器70。图12A是固体电解电容器70的阳极侧的侧视图,图12B是正视的内部透视图,图12C是固体电解电容器70的阴极侧的侧视图。附图标记71表示电容器元件,附图标记72表示阳极引线,附图标记73表示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70的阳极端子,附图标记74表示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70的阴极端子,附图标记76a表示在其阳极侧面上镀覆的焊脚形成面,附图标记76b表示在其阴极侧面上经镀覆的焊脚形成面,附图标记79是在其阳极侧面上适当成型的部分,附图标记77表示其中所使用的绝缘树脂,附图标记78表示在其阴极侧面上的截面,附图标记99表示其中所使用的封套树脂,并且附图标记80表示其中所用的导电粘合剂。在图12B中,点状部分表示实施镀覆过程的内表面上的凹部,其一面是焊脚形成面76a,其另一面是焊脚形成面76b。
这些过程通过参照图13和14加以说明。图13是专利文献3中所公开的工艺流程图。在图13中,步骤S61表示形成引线框的过程,步骤S62表示镀覆引线框的过程,步骤S63表示将电容器元件71连接并固定到引线框上的过程,步骤S64表示使用封套树脂99形成塑模的过程,步骤S65表示切除封套树脂99和引线框的过程。图14中显示了其中将电容器元件71键合到引线框上并使用封套树脂99形成塑模的状态。在图14中,附图标记81表示引线框阳极端子形成部分,附图标记82表示引线框阴极端子形成部分,附图标记83a和83b是切除面,附图标记84a和84b表示被切除后用作焊脚形成面的凹部。因此,根据专利文献3和4,通过镀覆形成凹部(点状部分),使得切除过程后的镀覆过程不再必要。
然而,公开的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是,电极端子的凹部需要在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外部尺寸内形成,这会导致难以提高电容器元件的容积效率,并且使得难以在形成焊料的凹部内稳定形成可用于切除的焊脚形成面。
在需要其最小化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中,为了进一步最小化,相对于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外部尺寸而言,提高电容器元件的容积效率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如图12中所示的常规方法中,其中使用节流工艺等在引线框内形成凹部和凸部,并在凹部和凸部内形成经镀覆处理的焊脚形成面76a和76b,经镀覆的焊脚形成面76a和76b需要在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外部尺寸内形成。该常规方法引发出一些问题,即,为了获得这种镀覆的焊脚形成面76a和76b,有必要另外增加一些体积,因此阻止了下表面电极电解电容器容积效率的提高并出现了另外的问题,即因凹部的切除而使焊脚形成面的稳定形成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生产率高、并且能够提高容积效率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典型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电容器元件和转换基底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所述电容器元件包括由阀金属制成的阳极部分、由阀金属的氧化物制成的电介质层和由固体电解质层制成的阴极部分,所述转换基底被电连接到位于其上表面上的所述电容器元件上,并且在其下表面上具有作为电极端子被用于安装电容器的阳极端子和阴极端子,其中,在转换基底侧端面的特定区域内,会形成镀覆的阳极焊脚形成部分和镀覆的阴极焊脚形成部分,所述焊脚形成部分会控制当所述转换基底下表面上的所述阳极端子焊合到阴极端子上时所形成的焊脚。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典型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方法,包括:
将电容器元件键合到转换基底上的步骤,在该基底的上表面上形成了用于被电连接到电容器元件上的至少一个阳极区域和至少一个阴极区域,并在该基底的下表面上形成了用于安装电容器且作为电极端子的至少一个阳极端子和至少一个阴极端子、用于形成镀覆的阳极焊脚形成部分的至少一个第一镀覆凹部或至少一个第一镀覆通孔、以及用于形成镀覆的阴极焊脚形成部分的至少一个第二镀覆凹部或至少一个第二镀覆通孔,并且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由阀金属制成的阳极部分、由所述阀金属的氧化物制成的电介质层和由固体电解质层制成的阴极部分;
用封套树脂涂布所述电容器元件和所述转换基底的上表面的步骤;和
通过以隔开所述第一和第二镀覆凹面或所述第一和第二镀覆通孔的方式切除所述转换基底和所述封套树脂、来完成所述镀覆阳极焊脚形成部分和所述镀覆阴极焊脚形成部分的步骤。
对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来说,通过切除具有在其下表面上形成的镀覆凹面或镀覆通孔的转换基底的外部形状,来制造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使得一部分镀覆部分以及由此得到的电容器元件相对于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外形而言,容积效率能够得以提高,另外,能够稳定地形成焊脚形成面(阳极焊脚形成部分和阴极焊脚形成部分),从而使电解电容器的生产率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的说明并结合附图,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将会更加明显,其中:
图1A-1C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图。图1A是显示所述固体电解电容器阳极侧的侧视图,图1B是正面的内部透视图,图1C是显示固体电解电容器阴极侧的侧视图。
图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过程内部透视图。
图3A和3B是用于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转换基底的结构示意图;图3A是所述转换基底的剖视图,图3B是从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一侧观察时转换基底的仰视图。
图4是用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用于形成转换基底结构的剖视图。
图5A-5D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示意图。图5A是固体电解电容器阳极侧的侧视图,图5B是正面的内部透视图,图5C是背面的内部透视图,图5D是固体电解电容器阴极侧的侧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构成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的转换基底36的示意图。
图7A-7D是用于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转换基底的结构示意图;图7A是从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的一侧观察时的转换基底的平面图;图7B是从其阴极侧观察时的所述转换基底的剖视图。图7C是从其阳极侧观察时的所述转换基底的剖视图,且图7D是从其正面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8A-8D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层叠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示意图,图8A是其阳极部分的内部透视图,图8B是所述固体电解电容器的俯视图,图8C是从其侧面观察的内部透视图,图8D是其阴极部分的内部透视图。
图9A、9B、9C和9D是用于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转换基底的结构示意图。图9A是从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的一侧观察时的转换基底的平面图。图9B是所述转换基底的剖视图。图9C是阳极部分的剖视图。图9D是阴极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制造过程的内部透视图;
图11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到第三实施方案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过程工艺流程图;
图12A-12C是常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示意图,图12A是固体电解电容器阳极侧的侧视图,图12B是正面的内部透视图,图12C是固体电解电容器阴极侧的侧视图;
图13是说明常规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和
图14是说明常规技术的内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最佳实施方式中,在转换基底侧端面上的特定区域内,形成镀覆的阳极焊脚形成部分15a和镀覆的阴极焊脚形成部分15b,它们控制将转换基底下表面上的阳极端子23焊合到阴极端子24上时形成的焊脚。所述镀覆的阳极带形成部分和镀覆的阴极带形成部分优选以从转换基底下表面上的阳极端子和阴极端子延伸的方式形成。所述镀覆的阳极焊脚形成部分和镀覆的阴极焊脚形成部分可形成在通过去除对应于在转换基底下表面和侧端面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状部分而获得的倾斜部分或凹部中,或者可形成在转换基底侧端面上所形成的凹面上。
此外,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中,除了阳极焊脚形成部分和阴极焊脚形成部分外,所用的转换基底具有与上述的转换基底相同的电学结构且要比上述的转换基底长,并在其下表面上具有镀覆凹部或镀覆通孔。该转换基底上连接有电容器元件,且在电容器元件和转换基底的上表面上涂布有封套树脂后,将转换基底和封套树脂以隔开镀覆凹部或通孔的方式切除,以完成镀覆的阳极焊脚形成部分和镀覆的阴极焊脚形成部分。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
图1A、1B和1C是表示跟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100的图。图1A是固体电解电容器100的阳极侧的侧视图,图1B是固体电解电容器100的正视内部透视图,并且图1C是固体电解电容器100的阴极侧的侧视图。在图1A、1B和1C中,附图标记11表示电容器元件,附图标记12表示阳极引线,附图标记13表示金属片,附图标记15a表示固体电解电容器100阳极侧上的镀覆的焊脚形成面,附图标记15b表示固体电解电容器100阴极侧上的镀覆的焊脚形成面,附图标记16表示阳极侧上的切割面,附图标记17表示阴极侧上的切割面,附图标记19表示封套树脂,附图标记20表示导电粘合剂,附图标记21表示电容器元件连接面上的阴极部分,附图标记22表示通孔,附图标记23表示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阳极部分,附图标记24是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阴极部分,附图标记25表示电容器元件连接面上的阳极部分且附图标记26表示转换基底。
下面,通过参考图3A和3B对构成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100的转换基底26加以说明。图3A和3B是显示用于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转换基底26的结构的图,图3A是转换基底26的剖面图,图3B是从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的一侧观察时的转换基底26的仰视图。转换基底26具有将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100中运行的阳极部分和阴极部分从电容器元件的阳极部分和阴极部分转变为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阳极部分和阴极部分的功能。在图3A和3B中,附图标记25表示电容器元件连接面上的阳极部分,其通过导电粘合剂20电连接到金属片13(阳极引线12)上。附图标记21表示电容器元件连接面上的阴极部分,其通过导电粘合剂20电连接到电容器元件11上。附图标记23表示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阳极部分。附图标记24是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阴极部分。电容器元件连接面上的上述阳极部分25和阴极部分21以及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阳极部分25和阴极部分21可由绝缘基底26a上的厚度约100-120μm的铜箔等形成。为了实现电容器元件连接面上的阳极部分25与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阳极部分23之间以及电容器元件连接面上的阴极部分21与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阴极部分24之间的电导通,例如在构成绝缘基底26a的玻璃环氧树脂层中的多个部分内形成通孔。通过在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阳极部分23(图3中阳极部分23的左端侧面上)的外侧面(凹部)上、也就是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100的阳极外侧面上暴露的表面上实施镀覆而获得阳极端子形成部分28a(镀覆形成面),并且通过在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阴极部分24(图3中阴极部分24的右端侧面上)的外侧面(凹部)上、也就是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100的阴极外侧面上暴露的表面上实施镀覆而获得阴极端子形成部分28b(镀覆形成面),该镀覆部分以后可用作焊脚形成面(阳极焊脚形成部分和阴极焊脚形成部分)。
具有上述结构的转换基底26通过模制法等用封套树脂19进行树脂封套,如图2中所示。然后,通过沿切割面33a和33b切割封套树脂19和转换基底26,使每个凹部中的每个镀覆形成面隔开,因此每个焊脚形成面15a和15b形成在通过去除对应于转换基底下表面和侧端面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状部分而获得的每个斜面上,从而制成了下表面安装的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200。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
以下通过参考附图5-7对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下表面电极型电解电容器进行说明。图5A、5B、5C和5D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200的示意图。图5A是显示固体电解电容器200的阳极侧的侧视图,图5B是从固体电解电容器200正面观察到的内部透视图,图5C是从固体电解电容器200背面观察到的内部透视图,图5D是显示固体电解电容器200阴极侧的侧视图。图5中,附图标记11表示电容器元件,附图标记12表示阳极引线,附图标记13表示金属片,附图标记15c表示阳极侧上的镀覆的焊脚形成面,附图标记15d表示阴极侧上的镀覆的焊脚形成面,附图标记16表示阳极侧上的切割面,附图标记17表示阴极侧上的切割面,附图标记19表示封套树脂,附图标记20表示导电粘合剂,附图标记21表示电容器元件连接面上的阴极部分,附图标记22表示通孔,附图标记23表示电容器元件连接面上的阳极部分,附图标记24是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阴极部分,附图标记25表示电容器元件连接面上的阳极部分且附图标记36表示转换基底。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100中,使用了具有单个端子的转换基底26,然而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200中,如图5A-5D中所示,使用了具有多个端子的转换基底36。
以下通过参考图7A、7B、7C和7D对构成第二实施方案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200的转换基底36进行说明。图7A、7B、7C和7D是用于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转换基底36的结构示意图,图7A是从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的侧面观察时的转换基底36的平面图。图7B是从其阴极侧面观察时的转换基底36的剖视图。图7C是从其阳极侧面观察时的转换基底36的剖视图,且图7D是从其正面观察时的剖视图。在图7A、7B、7C和7D中,附图标记25表示通过导电粘合剂20连接到金属片13(阳极引线12)的电容器元件连接面上的阳极部分,附图标记24表示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阳极部分。为了实现电容器元件连接面上的阳极部分25与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阳极部分23之间以及电容器元件连接面上的阴极部分21与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阴极部分24之间的电导通,例如在构成绝缘基底26a的厚度为100-120μm的玻璃环氧树脂层中的多个部分内形成通孔。此外,为了形成多个端子,通过绝缘件29隔开端子的表面。然后,通过在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阳极部分23(图7中阳极部分23的左端侧面上)的外侧面(凹部)上、也就是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200的阳极外侧面上暴露的表面上实施镀覆而获得阳极端子28c和通过在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阴极部分24(图7中阴极部分24的右端侧面上)外侧的暴露的表面(凹部)上、也就是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200的阴极外侧面上暴露的表面上实施镀覆而获得阴极端子形成部分28d,该镀覆部分以后可用作焊脚形成面。
具有上述结构的转换基底36在被连接到电容器元件11以后,通过模制法等用封套树脂19进行树脂封套。然后,通过沿切割面44a和44b切割封套树脂19和转换基底36,使每个镀覆形成面隔开,并因此形成每个焊脚形成面15c和15d,从而制成了下表面安装的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200。
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
以下通过参考附图8A、8B、8C和8D到图10对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层叠型固体电解电容器进行说明,其中含有多个端子的电容器元件以层叠的方式彼此连接,并且层叠方向上相邻连接的电容器元件的阴极连接其上,所述多个端子由通过加宽镀覆有阳极氧化膜的片状或箔状的阀金属获得的阳极体和导电聚合物的固体电解质组成。
图8A、8B、8C和8D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层叠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300的示意图,图8A是其阳极部分的内部透视图,图8B是固体电解电容器的俯视图,图8C是从其侧面观察到的内部透视图,图8D是其阴极部分的内部透视图;在图8A、8B、8C和8D中,附图标记111表示电容器元件,附图标记112表示阳极引线,附图标记13表示金属片,附图标记15e表示阳极侧上的镀覆的焊脚形成面(阳极焊脚形成部分),附图标记15f表示阴极侧上的镀覆的焊脚形成面(阴极焊脚形成部分),附图标记19表示封套树脂,附图标记20表示导电粘合剂,附图标记136表示转换基底。
图9A、9B、9C和9D是用于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转换基底136的结构示意图。图9A是从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一侧观察时的转换基底136的平面图。图9B是转换基底136的剖视图。图9C是其阳极部分的剖视图。图9D是其阴极部分的剖视图。在图9A、9B、9C和9D中,转换基底136由绝缘基底136a组成,例如厚度约200μm的玻璃环氧树脂,绝缘基底136a的每个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形成有阳极部分120和阴极部分121,所述上表面上的阳极部分120通过通孔22连接到下表面上的阳极部分120上,所述上表面上的阴极部分121通过通孔22连接到阴极部分121上。阳极部分120通过导电粘合剂20连接到金属片13(阳极引线112)上。阴极部分121通过导电粘合剂20连接到电容器元件111。通过在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阳极部分120的外侧面(通孔)上、也就是从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300的阳极外侧面朝其上表面露出的表面上实施镀覆而获得阳极端子形成部分28e并且通过在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阴极部分121的外侧面(通孔)上、也就是从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300的阴极外侧面朝其上表面露出的表面上实施镀覆而获得阴极端子形成部分28f,该镀覆部分以后可用作焊脚形成面。
具有上述结构的转换基底136在被连接到层叠电容器111以后,通过使用模制法用封套树脂19进行树脂封套,然后,通过沿切割面44a切割封套树脂19和转换基底136,使每个具有通孔结构的镀覆形成面28e和28f隔开,由此完成层叠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300的制造,如图8A、8B、8C和8D中所示。
图11是本发明第一到第三实施方案的下表面电极固体电解电容器100、200、300的制造过程的工艺流程图。步骤S71表示将电容器元件电连接并固定到转换基底的过程。步骤S72表示形成封套树脂的过程。步骤S73表示切割转换基底和封套树脂的过程。通过这些过程,完成了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100、200和300的制造。
实施例1
下文通过参考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电容器元件11(图2)通过已知技术制造并省去其描述,因此说明了使用钽作为阀金属的情况。通过使用压力机在钽线周围形成钽粉并将压好的钽粉在高真空、高温下烧结。接着在钽金属粉表面上形成氧化钽(Ta2O5)层。此外,氧化钽膜在被浸入到锰溶液中后会热裂解而形成氧化锰(MnO2),并不断地形成由石墨和银(Ag)制成的阴极层以获得电容器元件11。通过使用导电聚合物,如聚噻吩、聚吡咯等,作为代替氧化锰(MnO2)的材料,能够容易地获得电容器元件的ESR(等值串联电阻器)。此外,作为阀金属,除钽外,还能使用铌、铝、钛等。
下面来说明转换基底26的结构。在实施例1中的转换基底26中,如图3A和3B中所示,在绝缘基底26a的上表面上形成有阳极部分25和在电容器连接面上形成阴极21,它们通过导电粘合剂20电连接于电容器元件11上,且在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形成有阳极部分23和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阴极部分24,它们用作安装电容器用的电极。为了实现电容器元件连接面上的阳极部分25与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阳极部分23之间、以及电容器元件连接面上的阴极部分21与电容器设置用电极表面上的阴极部分24之间的电导通,在所述基底的多个部分内形成通孔。然后,通过在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阳极部分23的外侧面上、也就是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的阳极外侧面上所暴露的表面上形成切口(notches)并实施镀覆而获得的阳极端子形成部分28a,并且通过在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阴极部分24的外侧面上、也就是端面的外侧面上所暴露的表面上形成切口(notches)并实施镀覆而获得的阴极端子形成部分28b,从而通过形成这种镀覆部分,这种结构的转换基底26能够用作焊脚形成面15a和15b。
为了将电容器元件11电连接到图1中所示的电解电容器阳极侧上的转换基底26上,首先将阳极导线12通过电阻焊接等方法连接到金属片13上,然后通过含银的导电粘合剂20连接到转换基底26的电容器元件连接面上的阳极部分25上。用于金属片的材料示例包括42合金(42wt%铁)片、铜等。在电解电容器的阴极侧上,电容器元件11通过含银的导电粘合剂20电连接到转换基底26的电容器元件连接面上的阴极部分21上,然后通过使用含玻璃的环氧树脂、液晶聚合物、传递模塑树脂和液态环氧树脂作为封套树脂由热模制实施封套过程后,使用切片机(dicing saw)对组成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外侧面四个面进行切割,以获得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100。
此外,通过切割封套树脂19和转换基底26,使得构成镀覆形成面的每个切口28a和28b的一部分露出而不失效,从而能够制造出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100。
因此,与常规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不同,实施例1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不需要在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外部轮廓内形成电极端子的凹部,因而具有能够提高电容器元件的容积效率的优点。此外,能够形成稳定态的焊脚形成面。
实施例2
以下通过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图4是组成用于实施例2的转换基底结构的剖视图,切割面43a和43b用虚点划线表示。如图4中所示,用于实施例2的转换基底27中形成的切口38a和38b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以便提供用于切片机切割的大余量。除上述以外,结构与实施例1中相同。
实施例3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3进行说明。如图7A、7B、7C和7D所示,在实施例3的转换基底36中,在厚度约100μm-120μm的绝缘基底36a的上表面上,形成有通过导电粘合剂电连接于电容器元件上的阳极部分25和阴极部分21,并且在相对的另一侧上的电容器安装面上形成有阳极部分23和在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形成阴极部分24。为了实现电容器元件连接面上的阳极部分25与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阳极部分23之间以及电容器元件连接面上的阴极部分21与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阴极部分24之间导电,在绝缘基底36a的多个部分内形成通孔22。此外,为了形成多个端子,通过绝缘件29隔开端子的表面。然后,通过在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阳极部分23(图7中阳极部分23的左端侧面上)的外侧面上、也就是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200的阳极的外侧面上所露出的表面上形成切口并实施镀覆来获得阳极端子形成部分28c,并且通过在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阴极部分24(图7中阴极部分24的右端侧面上)外侧面上、也就是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200的阴极外侧面上所露出的表面上形成切口并且实施镀覆来获得阴极端子形成部分28d,从而通过形成镀覆部分,这种结构的转换基底36可被用作焊脚形成面15c和15d。然后,为了将电容器元件11电连接到转换基底36上,首先将阳极导线12通过电阻焊接等方法连接到金属片13上,然后通过含银的导电粘合剂20连接到转换基底36的电容器元件连接面上的阳极部分25上。用于金属片的材料的示例包括42合金(42wt%铁)片、铜等。在电解电容器的阴极侧上,电容器元件11通过含银的导电粘合剂20电连接到转换基底26的电容器元件连接面上的阴极部分21上,然后通过使用含玻璃的环氧树脂、液晶聚合物、传递摸塑树脂和液态环氧树脂作为封套树脂由热模制实施封套过程后,使用切片机对组成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外侧面的四个面进行切割,以获得实施例3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
此外,通过切割封套树脂19和转换基底36使得组成镀覆形成面(阳极端子形成部分28c和阴极端子形成部分28d)的每个切口28a和28b的一部分露出而不失效,从而能够制造出实施例3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
因此,与常规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不同,实施例3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不需要在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外部轮廓内形成电极端子的凹部,因而具有能够提高电容器元件的容积效率的优点。此外,能够形成稳定态的焊脚形成面。
实施例4
下文对本发明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首先,电容器元件111能通过已知技术制造并因此省去其描述。氧化铝(Al2O3)膜形成在表面积加宽的铝箔上,并进一步在其上形成由导电聚合物层、石墨层和银(Ag)层组成的一个阴极层。通过在阴极附近使用氧化物膜进行绝缘而隔开两个阳极端子,能够获得三端子平行连接结构的电容器元件111。所述电容器元件并不限制于一个,多个电容器元件可通过在所述多个电容器元件的阴极部分和阳极部分之间提供电导通而用作层叠电容器元件(在该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实施例4中,如图9所示,阴极部分121被夹在右阳极120和左阳极120之间,组成一对阳极)。
以下通过参考附图9对实施例4的转换基底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实施例4的转换基底136中,如图9A、9B、9C和9D所示,都通过导电粘合剂电连接到电容器元件上的阳极部分120以及阴极部分121形成在绝缘基底的上表面上(在实施例4中,如图9所示,阴极部分121被夹在右阳极120和左阳极120之间,组成一对阳极)。然后,通过在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阳极部分120的外侧面上、也就是从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的阳极外侧面朝其上表面露出的表面上形成具有通孔结构的切口并实施镀覆来获得的阳极端子形成部分28e,并且通过在电容器所安装的电极表面上的阴极部分121的外侧面上,也就是从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的阳极外侧面朝向其上表面露出的表面上形成具有通孔结构的切口并进行镀覆来获得阴极端子形成部分28f,从而通过形成镀覆部分,这种结构的转换基底136可被用作焊脚形成面15a和15b。为了将电容器元件11电连接到电解电容器阳极侧的转换基底136上,首先将阳极引线112通过电阻焊接等方法连接到金属片13上,然后通过含银的导电粘合剂20连接到转换基底136的电容器元件连接面上的阳极部分120上。用于金属片的材料的示例包括42合金(42wt%铁)片、铜等。在电解电容器的阴极侧上,电容器元件111通过含银的导电粘合剂20电连接到转换基底136的电容器元件连接面上的阴极部分121上,然后通过使用含玻璃的环氧树脂、液晶聚合物、传递摸塑树脂和液态环氧树脂作为封套树脂由热模制实施封套过程后,如图10中所示,使用切片机沿切割面44a对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进行切割,以获得实施例4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
此外,通过切割封套树脂和转换基底136以使得镀覆形成面28e和28f的一部分露出而不失效,从而能够制造出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
因此,与常规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不同,实施例4的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不需要在下表面电极型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外部轮廓内形成镀覆形成面,因而具有能够提高电容器元件的容积效率的优点。此外,能够形成稳定态的焊脚形成面。
尽管已经参照其示例性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特别地显示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对其中的形式和细节进行各种变化,都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包括:
电容器元件,所述电容器元件包括由阀金属制成的阳极部分、由所述阀金属的氧化物制成的电介质层、和由固体电解质层制成的阴极部分;和
转换基底,该转换基底被电连接到位于其上表面上的所述电容器元件上,并且在其下表面上具有作为电极端子被用于安装电容器的阳极端子和阴极端子;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换基底的侧端面上的特定区域中,形成有镀覆的阳极焊脚形成部分和镀覆的阴极焊脚形成部分,所述阳极焊脚形成部分和所述阴极焊脚形成部分控制当所述转换基底的下表面上的所述阳极端子焊合到所述阴极端子上时所形成的焊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中所述阳极部分和所述电介质层通过加宽片状或箔状的阀金属的区域、并且通过以阳极氧化物膜涂布阀金属而形成为一体,并且其中构成所述阴极部分的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由导电聚合物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中所述镀覆的阳极焊脚形成部分和镀覆的阴极焊脚形成部分以从所述转换基底的所述下表面上的所述阳极端子和所述阴极端子延伸的方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中所述镀覆的阳极焊脚形成部分和镀覆的阴极焊脚形成部分形成在通过去除对应于所述转换基底的所述下表面和所述侧端面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状部分而获得的斜面或凹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中所述镀覆的阳极焊脚形成部分和所述镀覆的阴极焊脚形成部分形成在所述转换基底的所述侧端面上形成的凹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进一步包括在电容器安装面的长度方向上的多个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元件包括层叠型的电容器元件,在所述层叠型的电容器元件中,多个电容器元件层叠。
8.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方法,包括:
将电容器元件键合到转换基底上的步骤,在该基底上表面上形成用于被电连接到所述电容器元件上的至少一个阳极区域和至少一个阴极区域,并在该基底下表面上形成用于安装电容器且作为电极端子的至少一个阳极端子和至少一个阴极端子、用于形成镀覆的阳极焊脚形成部分的至少一个第一镀覆凹部或至少一个第一镀覆通孔、以及用于形成镀覆阴极焊脚形成部分的至少一个第二镀覆凹部或至少一个第二镀覆通孔,并且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由阀金属制成的阳极部分、由所述阀金属的氧化物制成的电介质层和由固体电解质层制成的阴极部分;
用封套树脂涂布所述电容器元件和所述转换基底的上表面的步骤;和
通过以隔开所述第一和第二镀覆凹面或所述第一和第二镀覆通孔的方式切除所述转换基底和所述封套树脂来完成所述镀覆的阳极焊脚形成部分和所述镀覆的阴极焊脚形成部分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059927 | 2007-03-09 | ||
JP2007-059927 | 2007-09-0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86417A CN101286417A (zh) | 2008-10-15 |
CN101286417B true CN101286417B (zh) | 2011-02-02 |
Family
ID=39981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25898XA Active CN101286417B (zh) | 2007-03-09 | 2008-03-07 |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35138B2 (zh) |
JP (1) | JP5152946B2 (zh) |
CN (1) | CN10128641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09183B2 (ja) * | 2008-02-04 | 2012-08-22 |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US8169774B2 (en) * | 2008-09-30 | 2012-05-0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JP2010089540A (ja) * | 2008-10-03 | 2010-04-22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JP5201684B2 (ja) * | 2009-03-19 | 2013-06-05 |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 チップ型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JP5289123B2 (ja) * | 2009-03-23 | 2013-09-1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349112B2 (ja) * | 2009-03-30 | 2013-11-20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JP2010278032A (ja) * | 2009-05-26 | 2010-12-09 | Nec Tokin Corp | 表面実装型コンデンサ |
JP2011049225A (ja) * | 2009-08-25 | 2011-03-10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JP5778450B2 (ja) * | 2010-04-22 | 2015-09-16 | ローム株式会社 |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および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
JP2015201668A (ja) * | 2010-04-22 | 2015-11-12 | ローム株式会社 |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および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
JP5453174B2 (ja) * | 2010-06-01 | 2014-03-26 |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 下面電極型の固体電解積層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実装体 |
CN103329228B (zh) * | 2010-09-21 | 2018-01-12 | 凯米特电子公司 | 固体电解电容器以及制备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方法 |
JP5466722B2 (ja) * | 2011-04-15 | 2014-04-09 |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JP5258071B2 (ja) * | 2011-10-12 | 2013-08-07 |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JP5850696B2 (ja) * | 2011-10-17 | 2016-02-03 |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CN104685590B (zh) * | 2012-09-28 | 2018-02-09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WO2014050111A1 (ja) * | 2012-09-28 | 2014-04-03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JP6647124B2 (ja) * | 2016-04-14 | 2020-02-14 | 株式会社トーキン |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および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
JP6293318B1 (ja) * | 2017-01-20 | 2018-03-14 | 株式会社トーキン |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JP6906242B2 (ja) * | 2017-02-03 | 2021-07-21 | 日本蓄電器工業株式会社 |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7496517B2 (ja) | 2018-11-30 | 2024-06-07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電解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14267541B (zh) * | 2021-12-21 | 2022-09-30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固态钽电解电容器及其ald制备方法 |
CN119678233A (zh) * | 2022-08-24 | 2025-03-21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固体电解电容器以及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82519B2 (en) * | 2003-03-31 | 2005-04-19 | Rubycon Corporation | Flat aluminum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US6912117B2 (en) * | 2003-02-20 | 2005-06-28 | Nec Tokin Corporation |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05107A (en) * | 1988-12-07 | 1991-04-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
CN1154134C (zh) * | 1998-06-11 | 2004-06-16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 单板电容器元件和叠层型固体电解电容器 |
JP3536722B2 (ja) * | 1998-06-18 | 2004-06-1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チップ形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942000B2 (ja) | 1999-06-01 | 2007-07-11 | ローム株式会社 | パッケージ型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349133B2 (ja) * | 2000-04-07 | 2002-11-20 | エヌイーシー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 チップ型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モールド金型 |
JP3276113B1 (ja) * | 2000-05-26 | 2002-04-22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JP2002170742A (ja) * | 2000-09-22 | 2002-06-14 | Nippon Chemicon Corp | チップ型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US6625009B2 (en) * | 2001-04-05 | 2003-09-23 | Rohm Co., Ltd. |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JP4454916B2 (ja) * | 2002-07-22 | 2010-04-21 |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JP2004104048A (ja) * | 2002-09-13 | 2004-04-02 | Nec Tokin Corp | チップ型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JP2004228424A (ja) | 2003-01-24 | 2004-08-12 | Nec Tokin Corp | チップ電解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806818B2 (ja) | 2003-09-26 | 2006-08-09 |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 チップ型個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JP4878103B2 (ja) | 2004-01-07 | 2012-02-15 |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 チップ型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
JP4492265B2 (ja) * | 2004-09-13 | 2010-06-30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チップ形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JP4659448B2 (ja) * | 2004-12-21 | 2011-03-30 | Tdk株式会社 |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
JP2008117793A (ja) * | 2005-01-21 | 2008-05-22 | Rohm Co Ltd | パッケージ型電子部品におけるリード端子の切断方法 |
JP2006278876A (ja) * | 2005-03-30 | 2006-10-12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JP4872365B2 (ja) * | 2005-05-23 | 2012-02-0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チップ形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
2008
- 2008-03-07 US US12/044,337 patent/US7835138B2/en active Active
- 2008-03-07 CN CN200810125898XA patent/CN101286417B/zh active Active
- 2008-03-10 JP JP2008060347A patent/JP5152946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12117B2 (en) * | 2003-02-20 | 2005-06-28 | Nec Tokin Corporation |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US6882519B2 (en) * | 2003-03-31 | 2005-04-19 | Rubycon Corporation | Flat aluminum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JP特开2004-228424A 2004.08.12 |
JP特开2005-101418A 2005.04.14 |
JP特开2005-197457A 2005.07.2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152946B2 (ja) | 2013-02-27 |
CN101286417A (zh) | 2008-10-15 |
US7835138B2 (en) | 2010-11-16 |
US20090059479A1 (en) | 2009-03-05 |
JP2008258602A (ja) | 2008-10-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86417B (zh) |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
KR100712780B1 (ko) | 고체 전해 콘덴서 | |
CN101983409B (zh) | 具有牺牲导线构造的电容器及制造该电容器的改进方法 | |
JP5069834B2 (ja) | 改良されたエンクロージャ機構を有する電気化学エネルギー蓄積装置 | |
JP4878103B2 (ja) | チップ型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 |
US7010838B2 (en) | Thin surface mounted type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 |
JP2008098462A (ja) |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
US10629383B2 (en) |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 |
JP2003163138A (ja) |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4907130A (en) | Metho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aluminium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with integrated anode obtained thereby | |
EP1324360A2 (en) |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
US7508652B2 (en) |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
CN1282207C (zh) | 复合电子器件 | |
CN102420052A (zh) | 固体电解电容器 | |
JPH08115855A (ja) | 積層型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
CN101174508B (zh) | 引线框、倒装端子固体电解电容器及用引线框制造其方法 | |
US20220310332A1 (en) |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JPH07240351A (ja) | 電解コンデンサ | |
CN101226828B (zh) | 固态电解电容器及其导线架 | |
TWI702620B (zh) | 電容器組件封裝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 |
CN102420053A (zh) | 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及固体电解电容器 | |
JPH11274002A (ja) | チップ型積層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
JPH11274003A (ja) | チップ型積層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
CN102097210B (zh) | 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 |
JP2008109007A (ja) | 下面電極型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リードフレー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Miyagi Prefecture in Japan Patentee after: Tokin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Miyagi Prefecture in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Tokin Corp.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