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277921B - 分离用载体、化合物的分离方法以及利用其的肽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离用载体、化合物的分离方法以及利用其的肽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7921B
CN101277921B CN2006800343791A CN200680034379A CN101277921B CN 101277921 B CN101277921 B CN 101277921B CN 2006800343791 A CN2006800343791 A CN 2006800343791A CN 200680034379 A CN200680034379 A CN 200680034379A CN 101277921 B CN101277921 B CN 1012779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paration
carrier
compound
bonded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343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7921A (zh
Inventor
千叶一裕
金承鹤
河野悠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tsu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tsu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tsu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tsub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77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7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7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79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9/00Crystallisation
    • B01D9/005Selection of auxiliary, e.g. for control of crystallisation nuclei, of crystal growth, of adherence to walls; Arrangements for introduction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i.e. processes for the organic chemical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or proteins of any length
    • C07K1/14Extraction; Separation; Purification
    • C07K1/30Extraction; Separation; Purification by precipitation
    • C07K1/306Extraction; Separation; Purification by precipitation by crystalliz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63/00Purification; Separ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63/00Purification; Separ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B63/02Purification; Separ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treatment giving rise to a chemical mod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27/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07C227/14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from compounds containing already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C227/18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from compounds containing already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by reactions involving amino or carboxyl groups, e.g. hydrolysis of esters or amides, by formation of halides, salts or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27/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07C227/38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227/40Separation; Pur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27/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07C227/38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227/40Separation; Purification
    • C07C227/42Crystall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9/00Preparation of derivatives of carbamic acid,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any of the groups, the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 C07C269/06Preparation of derivatives of carbamic acid,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any of the groups, the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carbamate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9/00Preparation of derivatives of carbamic acid,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any of the groups, the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 C07C269/08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9/00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hydroxy or O-meta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39/02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hydroxy or O-meta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monocyclic with no unsaturation outside the aromatic ring
    • C07C39/10Polyhydroxy benzenes; Alkylated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1/00Preparation of ethers;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1/01Preparation of ethers
    • C07C41/16Preparation of ethers by reaction of esters of mineral or organic acids with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3/00Ethers;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3/02Ethers
    • C07C43/20Ethers having an ether-oxygen atom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43/23Ethers having an ether-oxygen atom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contain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09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from carboxylic acid esters or lact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42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51/43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change of the physical state, e.g. crystallisation
    • C07C51/44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change of the physical state, e.g. crystallisation by distill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7/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 C07C67/48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67/60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treatment giving rise to chemical mod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i.e. processes for the organic chemical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or proteins of any length
    • C07K1/04General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i.e. processes for the organic chemical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or proteins of any length on carriers
    • C07K1/042General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i.e. processes for the organic chemical preparation of peptides or proteins of any length on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carri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5/00Peptides containing up to four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5/04Peptides containing up to four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containing only normal peptide links
    • C07K5/08Tripeptides
    • C07K5/0802Tripeptides with the first amino acid being neutral
    • C07K5/0804Tripeptides with the first amino acid being neutral and aliphatic
    • C07K5/0808Tripeptides with the first amino acid being neutral and aliphatic the side chain containing 2 to 4 carbon atoms, e.g. Val, Ile, Leu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Extraction Or Liquid Replac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离用载体以及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学反应可以在液相中进行,从反应结束后的液相中分离出特定化合物变得容易,另外,可以在被分离化合物与载体键合的状态下,利用结构分析等进行化合物评价,并且可以容易地将化合物从载体上分离。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用载体,其具有以下结构:在苯环上具有一处与其他化合物键合的反应部位,且在该反应部位的邻位及对位上分别经由氧原子而具有特定碳数以上的长链基团。

Description

分离用载体、化合物的分离方法以及利用其的肽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用载体以及化合物的分离方法,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以下两种性质的分离用载体以及使用该分离用载体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利用溶液组成及/或溶液温度的变化,从液相状态向固相状态进行可逆性变化而晶析的性质;及利用溶液组成及/或溶液温度的变化,有选择性地萃取至特定相及/或有选择性地晶析至特定相的性质。
背景技术
过去在化学加工方法中,广泛采用使溶解于液体的特定成分作为固体进行分离的方法。采用此方法的原因在于:通过仅将特定成分固体化(结晶化),而使反应后的分离及纯化变得容易。根据此方法,例如,在近年来药品研究开发等中所使用的化合物库合成等逐步多阶段合成中,每当各反应结束时,通过将需要或不需要的化合物固体化(结晶化),可以容易地对固体化(结晶化)物质实施分离及纯化。由此可以消除以往工序烦杂的问题。
另外,现也采用以下方法:伴随液体的相分离,使所溶解的特定成分有选择性地溶解于特定相(选择性分配),由此实现与其他成分的分离。通过此方法,无需进行固体化(结晶化)就可以将特定成分分离,因此能够有助于工序的迅速化、简便化。
此类将溶解于溶液中的特定成分固体化(结晶化)、或者将特定成分有选择性地溶解于液体的特定相(选择性分配),是通过在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物性、及和溶剂的关系中满足一定条件而进行。
然而,对于固体化(结晶化)或有选择性地溶解(选择性分配)的条件,在很多情况下必须进行试验,经历错误的经验,来找寻加工方法。特别是在逐步多阶段合成中,基于各阶段合成的化合物所特有的性质,必须对各阶段的条件进行研究,因此在开发加工方法时需耗费大量的成本及时间。
因此,提出了一种具有衔接物(linker)的载体分子,此载体分子可敏感地感知溶剂的组成变化,并在溶解状态和不溶解(结晶化)状态进行可逆地变化、或者伴随液体的相分离使所溶解的特定成分有选择性地高浓度溶解于特定相(选择性分配)。通过衔接物可使各种化合物与这种载体分子键合。因此,被键合的化合物,可以容易地伴随载体分子从溶解状态向不溶解(结晶化)状态、或者相反地进行状态变化。或者,可以使与载体分子键合的化合物有选择性地高浓度溶解(选择性分配)于已分离成多相的液体的特定相。
另外,这种载体分子,即使在因逐步化学反应而使所键合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大致相同的条件,在溶解状态与不溶解(结晶化)状态可逆性地反复变化,或者有选择性地高浓度溶解于已分离成多相的液体的特定相(选择性分配)。
如果使用这种可以在溶解状态与不溶解(结晶化)状态进行可逆性变化、或者可以诱导有选择性的分配状态的载体分子,则可以直接利用有机化学的普通液相反应的知识,从均匀的溶液状态中有选择性地分离出成为分离对象的化合物。即,在液相反应之后,能够在其他可溶性成分残留于溶液中的状态下,分离出特定的化合物。
可以可逆性地在溶解状态与不溶解状态之间反复变化的载体,例如,已知有使用聚乙二醇等在溶剂中可溶的高分子的方法(参照非专利文献1)。
[非专利文献1]“Liquid-phase combinatorial synthesis”Hyunsoo Han,MaryM.Wolfe,Sydney Brenner,and Kim D.Janda,Proc.Natl.Acad.Sci.USA,Vol.92,pp.6419-6423,July 1995 Chemistry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将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聚乙二醇等高分子作为载体的情况下,由于高分子的不均匀,导致在化合物与载体键合的状态下,难以利用结构分析等进行化合物评价。另外,因为聚乙二醇具有亲水性,所以难以进行无水反应,同时有使操作变得繁琐的问题。
而除使用可以在溶解状态与不溶解(结晶化)状态之间可逆性地变化、或者诱导有选择性的分配状态的载体分子之外,作为其他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已知使用固体载体粒子的各种固相萃取法。在固相萃取法中,例如,通过将亲和性高的配体分子与预先化学键合在硅胶、多孔聚合物、氧化铝、活性炭等固相载体表面上的探针分子特异性地键合,而将配体分子与其他分子区别,加以分离。如果根据此方法,则被捕捉至固相的物质与溶解于液相的物质的分离操作较为容易,另外,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多个样品,并且能够在无需熟练操作的情况下获得再现性良好的数据,因此可以利用自动装置等而容易地实现标准化。
然而,使用固体载体粒子的固相萃取法中,与配体分子特异性键合的分子以外的分子有时也会非特异性地吸附于固体表面,从而导致分离精度下降。另外,为了将被捕捉至固相载体表面的化合物再释放,必须实施特定的化学处理、生物化学处理、光辐照、给予电刺激等特殊处理。因此,即使容易从液相中捕捉目标化合物,但在进一步从固相中分离出目标化合物的阶段必须实施复杂的操作。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课题而开发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离用载体以及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学反应可以在液相中进行,从反应结束后的液相中分离出特定化合物变得容易,另外,可以在被分离化合物与载体键合的状态下,利用结构分析等进行化合物评价,而且可以容易地将化合物从载体上分离。
发明内容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者们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进行努力研究。结果发现,如果利用具有如下结构的分离用载体:即,苯环上具有一处与其他化合物键合的反应部位,在该反应部位的邻位及对位上分别介隔氧原子而具有特定碳数以上的长链基团,则可以解决上述课题,并最终完成本发明。更具体来说,本发明提供如下内容。
(1)一种以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分离用载体,其特征在于:此分离用载体具有与其他化合物键合的反应部位A,且所述反应部位A经由碳原子、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中的任一原子与所述其他化合物键合,由此将所述其他化合物加以分离。
[化学式1]
(式中,A为具有选自碳、氧、硫及氮原子中的1个以上原子的反应部位;
X、Y及Z各自独立,且为选自以氢原子、卤素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以上10以下的烃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以上10以下的酰基、苄基及苯基所组成的群组中的任一个;
R1、R2可相同也可不同,是含有1个以上的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4以上60以下的烃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4以上60以下的酰基中的任一个的基团。)
如果利用(1)的分离用载体,则化学反应可以在液相中进行,可以使反应结束后的液相中所含的特定化合物与反应部位A进行反应键合,从而可以从液相中有选择性地分离出其他化合物。因此,可以高效率地分离高纯度的目标化合物。
另外,如果利用(1)的分离用载体,则因为载体并非高分子而是单一化合物,所以可以在被分离化合物与载体键合的状态下,容易地进行结构分析等化合物评价。因此,可以在不实施分离操作的情况下进行化合物的鉴定等,因而在研究开发等情况下,可以缩短所需时间,加快研究。
进而,如果利用(1)的分离用载体,则可以容易地将与反应部位A反应键合的化合物从载体上分离。因此,与以往进行化学处理、生物化学处理、光辐照(Photoirradiation)、给予电刺激等复杂操作的情况相比较,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获得目标化合物。
另外,(1)的分离用载体,即使在因逐步化学反应而使与反应部位A键合的其他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时,也可以利用大致相同的条件,可逆性地在溶解状态与不溶解(结晶化)状态之间反复变化,或者有选择性地高浓度溶解于分离成多相的液体的特定相(选择性分配)。因此,不必研究基于各化合物所特有的性质等的分离条件。
另外,(1)的分离用载体因为含有1个以上的碳数为14以上60以下的烃基、或者碳数为14以上60以下的酰基中的任一个,所以此分离用载体含有长链烷基。因此,(1)的分离用载体显示疏水性,可以高浓度地溶解于许多有机溶剂中。因此,(1)的分离用载体,可以不选择目标化合物所溶解的液体的种类,而广泛地应用。
烃基的碳数,优选为14以上50以下,更优选为16以上40以下,特别优选为18以上30以下。另外,酰基的碳数,优选为14以上50以下,更优选为16以40以下,特别优选为18以上30以下。如果碳数是在上述范围内,则可以显示充分的疏水性,有机溶剂的选择范围大。
另外,(1)的分离用载体,如化学式(1)所示,是苯环上的X、Y及Z各自独立,且为选自以氢原子、卤素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以上10以下的烃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以上10以下的酰基、苄基及苯基所组成的群组中的任一个。因此,即使在无取代的氢原子的状态下,也可以充分发挥作为分离用载体的效果,但可以通过将卤素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以上10以下的烃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以上10以下的酰基、苄基及苯基导入,并结合溶剂的种类、所反应键合的化合物的种类等,而给分离用载体赋予所要求的特征。
在可具有取代基的烃基的情况下,碳数优选为1以上8以下,更优选为1以上6以下。另外,在可具有取代基的酰基的情况下,碳数优选为2以上8以下,更优选为2以上6以下。如果碳数在上述范围内,则可以对许多有机溶剂显示良好的溶解性。
因(1)的分离用载体具有如上所述的各种效果,所以如果利用(1)的分离用载体,则不仅能够使加工方法的开发变得容易,而且能够促进例如利用化合物库合成等的医药产品等的研究开发,进而可以有助于生物化学工业或化学工业中的技术革新。
(2)根据(1)所述的分离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用载体,伴随溶解的溶液或熔解的液相的组成及/或温度的变化,可逆地从液相状态变化至固相状态,并在与所述其他化合物键合的状态下晶析或者凝固。
因(2)的分离用载体含有1个以上的碳数为14以上60以下的烃基或者碳数为14以上60以下的酰基中的任一个,所以含有长链烷基。因为长链烷基显示疏水性,所以能够将分离用载体溶解于许多溶剂中,相反,例如通过加入极性高的溶剂可以使分离用载体容易地晶析。
因此,如果利用(2)的分离用载体,使目标化合物与载体键合之后,通过使所溶解的溶液或熔解的液相的组成及/或温度发生变化,可以将目标化合物之外的可溶于液相的成分残留于液相中,而仅将目标的特定化合物与载体一同晶析或凝固。晶析或凝固的带有其他化合物的分离用载体,可以利用过滤等方法而容易地从液相中分离,因此可以避免切出工序的复杂化。
另外,(2)的分离用载体可以在不将目标化合物从载体上分离、而是以化合物与载体键合的状态实施结构分析等操作。因此,可以不经过将化合物从载体上分离的工序,而通过结构分析等实施对化合物的评价,在研究开发等情况下,可以缩短所需时间,加快研究开发。
(3)根据(1)所述的分离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用载体,伴随着溶解的溶液的组成及/或温度的变化,以与所述其他化合物键合的状态,有选择性地萃取及/或有选择性地晶析至特定相。
(3)的分离用载体在使目标化合物与载体键合之后,将键合了化合物状态的载体有选择性地萃取(液体状态)及/或晶析至多相的液相中的特定相。因此可以将目标化合物之外的可溶于液相的成分残留于其他液相中,而仅将目标的特定化合物加以分离,因此可以避免切出工序的复杂化。
另外,在(3)的分离用载体是有选择性地晶析至特定相的分离用载体的情况下,可以不将目标化合物从载体上分离而直接实施结构分析等操作,因此具有与上述(2)同样的效果。
(4)根据(1)所述的分离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用载体,伴随溶解的溶液或熔解的液相的组成及/或温度的变化,可逆地从液相状态变成固相状态,并在固相状态下与所述其他化合物键合。
(4)的分离用载体在与其他化合物键合之前,伴随溶液组成及/或溶液温度的变化而从液相状态变成固相状态,然后进行将其他化合物键合捕捉至已成为固相状态的分离用载体上的所谓固相萃取。
如果利用(4)的分离用载体,则因为是固相萃取,所以将键合捕捉有化合物的固相载体从液相中分离的工序是容易的,并且之后也可以容易地进行将化合物从载体上分离的工序。
(5)一种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溶解工序,将(1)所述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而制备载体溶液;
第一键合工序,使其他化合物与所述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
晶析工序,以键合了所述其他化合物的状态,将所述分离用载体晶析;或者选择工序,以键合了所述其他化合物的状态,将所述分离用载体有选择性地萃取及/或有选择性地晶析至特定相。
(5)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是利用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使目标化合物与载体键合,然后进行晶析或萃取的分离方法。(5)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包含以下两种情况:在一相的液相中,将键合了化合物的状态的载体固体化(结晶化)而使其晶析的情况;在多相的液相中,将键合了化合物的状态的载体有选择性地萃取(液体状态)及/或晶析至特定相的情况。
如果根据(5)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则能够将特定物质有选择性地晶析或者萃取。因此可以将目标化合物之外的可溶于液相的成分残留于液相中,而仅将目标的特定化合物加以分离,由此可以避免切出工序的复杂化。
另外,根据(5)的分离方法,以带有目标化合物的状态将载体晶析(结晶化)分离时,可以不将目标化合物从载体上分离,而直接实施结构分析等操作。因此,在晶析后可以不经过将化合物分离的工序,而实施确认所获得化合物等操作,在进行研究开发等时,可以缩短所需时间,加快研究。
因此,(5)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在分离及纯化生物化学物质、研究医药产品的候选物质、构建新的化学合成反应法或肽连续合成法等方面,可成为革新性的技术。
(6)一种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熔解工序,将(1)所述的分离用载体加温至熔点以上,使分离用载体液相化;
反应工序,使其他化合物与熔解的所述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反应键合;
凝固工序,以键合了所述其他化合物的状态,将所述分离用载体固相化。
(6)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是如下的分离方法:不使用溶剂,而是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自身液化,再使目标化合物与液化的分离用载体键合,然后使其凝固。
如果根据(6)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则能够有选择性地键合分离特定物质。另外,如果根据(6)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则因为分离用载体发生固相化(固体化),所以可以容易地仅将目标的特定化合物加以分离,由此可以避免切出工序的复杂化。进而,如果根据(6)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则可以不将目标化合物从载体上分离而直接实施结构分析等操作。
(7)根据(6)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清洗工序,在所述凝固工序之后,以键合了所述其他化合物的状态,利用对固相化的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解度低的弱溶剂,清洗所述分离用载体;及/或
萃取工序,以键合了所述其他化合物键合的状态,将所述分离用载体有选择性地萃取至特定溶剂。
(7)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利用弱溶剂将固相化的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与目标的特定化合物相键合的复合化合物进行清洗、及/或有选择性地萃取至特定溶剂。可以提高在之后的工序中所获得的分离用载体与特定化合物的复合化合物的纯度。
(8)根据(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键合工序或所述反应工序之后,包括:第二键合工序,使与所述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的所述其他化合物进一步与其他化合物键合。
(8)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包括:使与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的其他化合物进一步与其他化合物反应键合的工序。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即使在因逐步化学反应而使所键合的其他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大致相同的条件,在溶解状态与不溶解(结晶化)状态之间可逆地反复变化,或者有选择性地高浓度溶解于分离成多相的液体的特定相(选择性分配)。因此,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作为起点,能够使多个其他化合物进行逐步化学键合。
(9)一种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溶解工序,将(1)所述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而制备载体溶液;
结晶化工序,使所述分离用载体结晶化;
捕捉工序,使其他化合物与结晶化的所述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而捕捉其他化合物。
(9)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是利用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首先使分离用载体结晶化(固相化),然后将目标化合物键合捕捉至载体上的分离方法。因此,(9)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主要是在一相的液相中,将载体固体化(结晶化)以使载体晶析。
如果根据(9)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则能够将目标的特定化合物有选择性地捕捉至固相。因此可以将目标化合物之外的可溶于液相的成分残留于液相中,而仅将目标的特定化合物加以分离,由此可以避免切出工序的复杂化。
另外,如果根据(9)的分离方法,则可以不将目标化合物从载体上分离,而直接实施结构分析等操作。因此,可以不经过将化合物分离的工序,而实施确认所获得化合物等操作,在研究开发等时,可以缩短所需时间,加快研究。
因此,(9)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在分离及纯化生物化学物质、研究医药产品的候选物质、构建新的化学合成反应法或肽连续合成法等方面,可成为革新性的技术。
(10)根据(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晶析工序、所述选择工序、所述凝固工序、所述萃取工序或所述捕捉工序之后,进一步包括切出工序,即,将其他化合物从键合了所述其他化合物的所述分离用载体上分离。
(10)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所带有的化合物从载体上分离的工序。通过将化合物从载体上分离,可以获得作为单一化合物的利用合成等而获得的目标化合物。另外,之后也可以将分离后的分离用载体加以再利用。
(11)根据(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晶析工序、所述选择工序、所述凝固工序、所述萃取工序或所述捕捉工序之前,进一步包括杂质除去工序,即,从溶解了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液或者熔解了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液相中除去杂质。
(11)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包括:在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与目标的特定化合物键合之前,从溶解了目标的特定化合物的溶液中除去杂质的工序。由此,可以提高之后的工序中所获得的分离用载体与特定化合物的复合化合物的纯度。
(12)根据(5)、或者(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晶析工序、所述选择工序或所述结晶化工序,是通过使溶解了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液的组成发生变化的组成变化方法及/或使溶解了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的温度变化方法而进行的。
(12)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是通过使所述溶解了分离用载体的溶液的组成及/或温度发生变化,而将键合了特定化合物的载体晶析、将键合了特定化合物的载体萃取、或者使载体自身结晶化(固相化)。
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对溶解的溶液的组成及/或温度的变化会发生敏感的反应。因此,通过采用使溶液的组成及/或温度发生变化的方法,可以将带有化合物的分离用载体晶析或萃取,或者使载体自身结晶化(固相化)。另外,此时不与分离用载体键合的其他可溶性物质可以维持残留于溶液中的状态。
(13)根据(12)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成变化方法是添加对所述可溶性溶剂的亲和性高的溶剂。
(13)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是向溶解了分离用载体自身或者与化合物键合的分离用载体的溶液中,添加与该溶液的亲和性高的溶剂。通过添加亲和性高的溶剂,可以使溶液组成发生变化,因此可以使载体自身或者与化合物键合的分离用载体晶析或萃取。
(14)根据(12)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成变化方法,是通过添加与所述可溶性溶剂亲和性低的溶剂,而将溶液分液成多相。
(14)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是通过向溶解了分离用载体自身、或者与化合物键合的分离用载体的溶液中,添加与该溶液的亲和性低的溶剂,而将溶液分液成多相。通过添加亲和性低的溶剂,可以使溶液组成发生变化而分液成多相,并且可以使分离用载体自身、或者与化合物键合的分离用载体有选择性地移动至特定相。
(15)根据(12)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成变化方法是将所述可溶性溶剂浓缩。
(15)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是将溶解了分离用载体与特定化合物的复合化合物的溶液加以浓缩。通过将溶液加以浓缩,而使存在于溶液中的分离用载体与特定化合物的复合化合物的浓度变高。因此,可以改变溶液组成,能够使带有化合物的分离用载体发生晶析。
(16)根据(12)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变化方法是将溶液冷却。
(16)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是通过将溶液冷却而实现温度变化。通过将溶液冷却,可以改变溶液温度,可以使分离用载体自身或者与化合物键合的分离用载体晶析或萃取。
(17)根据(6)至(8)、或者(10)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凝固工序是利用添加弱溶剂的方法而进行的,所述添加弱溶剂的方法是向键合了所述其他化合物的所述分离用载体中添加对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解度低的弱溶剂。
(18)根据(7)至(8)、或者(10)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工序是利用溶剂添加方法而进行的,所述溶剂添加方法是添加溶解键合了所述其他化合物的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剂。
(19)根据(1)所述的分离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化合物为氨基酸,所述反应部位A为与氨基酸键合的原子团,所述R1、R2可相同也可不同,是含有1个以上的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4以上30以下的烃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4以上30以下的酰基中的任一个的基团。
(20)根据(19)所述的分离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部位A是具有与氨基酸键合的羟基、巯基、氨基或羧基的原子团。
(21)一种寡肽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溶解工序,将(19)或(20)所述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而制备载体溶液;
键合工序,使氨基酸与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所述反应部位A键合,再使其他氨基酸与键合在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氨基酸依次键合,由此获得键合了寡肽的所述分离用载体;
晶析工序,以键合了所述寡肽的状态将所述分离用载体晶析;或者选择工序,以键合了所述寡肽的状态将所述分离用载体有选择性地萃取及/或有选择性地晶析至特定相;
切出工序,在所述晶析工序或所述选择工序之后,从键合了所述寡肽的所述分离用载体上切出所述寡肽。
如果根据(21)的寡肽合成方法,则可以在液相中进行合成反应,因此反应效率及容积效率极高,可以合成用固相反应法难以合成的寡肽。另外,可以高效率地以高纯度将反应结束后液相中所含的键合了寡肽的状态的分离用载体分离。进而,在将寡肽从键合了寡肽的分离用载体上切出时,可以使用固相试剂,因此与利用溶解性试剂进行切出的情况不同,容易将其除去。
因此,如果根据(21)的寡肽合成方法,则可以简便且迅速地合成并提供各种寡肽。此寡肽也可以用作既存的肽合成材料,因此可以大幅减少肽合成的工序数。
其中,(21)的寡肽合成方法中所使用的分离用载体,如化学式(1)所示,具有作为A的、含有与氨基酸键合的羟基、巯基、氨基或羧基的原子团。因此,该分离用载体,可以通过原子团A而与多个氨基酸依次键合,从而合成寡肽。另外,因为该原子团A和寡肽之间的键比较容易被切断,所以在将寡肽从分离用载体上切出时可以使用固相试剂。
此氨基酸可为不具有保护基的氨基酸,也可为具有例如Fmoc基(9-芴基甲氧基羰基)或Cbz基(苄氧羰基)的保护基的保护氨基酸。因此,在所合成的寡肽中,除未修饰的寡肽以外,还包含具有氨基酸侧链残基的保护基、末端氨基酸的氨基保护基、羧基保护基的修饰寡肽。
(22)根据(21)所述的寡肽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晶析工序或所述选择工序,是通过使溶解了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液的组成发生变化的组成变化方法及/或使溶解了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的温度变化方法而进行的。
(21)的寡肽合成方法是通过使溶解了分离用载体的溶液的组成及/或温度发生变化,而使键合了寡肽的分离用载体晶析、或者将键合了寡肽的分离用载体萃取。
(23)根据(21)或(22)所述的寡肽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出工序是通过将固相试剂加入所述溶解了分离用载体的溶液中而进行的。
(24)根据(23)所述的寡肽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相试剂为固体酸试剂。
(23)的寡肽合成方法,是通过将固相试剂例如固体的酸、碱、还原剂加入溶解了分离用载体的溶液中,而将寡肽从分离用载体上切出;(24)的寡肽合成方法,特别使用固体酸试剂作为固相试剂。可以利用过滤而容易地将被切出的寡肽与切出中所使用的固相试剂分离。
[发明效果]
如果利用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则可以在液相中进行化学反应,可以使反应结束后的液相中所含的特定化合物与反应部位A反应键合,从而将其他化合物从液相中有选择性地分离。因此,可以高效率地分离出高纯度的目标化合物。
另外,因为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并非高分子而是单一化合物,所以能够以被分离化合物与载体键合的状态,容易地通过结构分析等进行化合物的评价。因此,可以在不实施分离操作的情况下进行化合物的鉴定等操作,在研究开发等的情况下,可以缩短所需时间,加快研究。
进而,如果利用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则可以容易地将与反应部位A反应键合的化合物从载体中分离。因此,与以往进行化学处理、生物化学处理、光辐照、给予电刺激等复杂操作的情况相比较,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获得目标化合物。
进而,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即使在因逐步化学反应而使所键合的其他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大致相同的条件,可逆地在溶解状态和不溶解(结晶化)状态之间反复变化,或者有选择性地高浓度溶解(选择性分配)于已分离成多相的液体的特定相。因此,不必对基于各化合物所特有的性质等的分离条件进行研究。
另外,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因为对许多有机溶剂显示优异的溶解性,所以可以不选择溶解目标化合物的液体的种类,而广泛地应用。
因此,如果利用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则具有上述效果,因此不必基于各化合物所特有的性质等,对结晶化条件或分配条件进行研究,不仅使加工方法的开发变得容易,也能够促进例如利用化合物库合成等的医药产品等的研究开发,进而可以有助于生物化学工业或化学工业中的技术革新。
另外,如果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则能够有选择性地分离特定物质。即,可以留下可溶于液相的成分,而仅将目标的特定物质分离,由此可以避免切出工序的复杂化。
进而,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因为所使用的分离用载体对许多有机溶剂显示优异的溶解性,所以可以不选择有机溶剂的种类,而广泛地应用。
因此,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在分离及纯化生物化学物质、研究医药产品的候选物质、构建新的化学合成反应法或肽连续合成法等方面,可以成为革新性的技术。
进而,如果根据本发明,则通过使用具有以下结构的分离用载体,可以简便且迅速地合成各种寡肽,上述载体的结构为:苯环上具有1处成为与氨基酸键合的反应部位的原子团,且此原子团的邻位及对位上分别介隔氧原子而具有特定碳数以上的长链基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分离用载体的分离方法的工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分离用载体>
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具有与其他化合物键合的反应部位A,且该反应部位A经由碳原子、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中的任一原子与所述其他化合物键合,由此将其他化合物加以分离,此分离用载体如下述化学式(1)所示。
[化学式1]
Figure S2006800343791D00131
(式中,A为具有选自碳、氧、硫及氮原子中的1个以上原子的反应部位;
X、Y及Z各自独立,且为选自以氢原子、卤素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以上10以下的烃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以上10以下的酰基、苄基及苯基所组成的群组中的任一个;
R1、R2可相同也可不同,是含有1个以上的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4以上60以下的烃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4以上60以下的酰基中的任一个的基团。)
[反应部位A]
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所具有的用以与其他化合物键合的反应部位A,具有1个以上选自碳原子、氧原子、硫原子及氮原子中的原子,也可含有多个同种原子。
另外,对于反应部位A的大小并无特别限定,只要反应部位A的一部分上具有成为用以与其他化合物键合的反应位点的部分即可。另外,对于反应部位A中的用以与其他化合物键合的反应位点的存在位置,并无特别限定,但为了使反应容易进行,优选存在于反应部位A的末端。
反应部位A经由碳原子、氮原子、硫原子及氮原子中的任一原子与其他化合物键合。对于在反应部位A中具有与其他化合物键合的碳原子、氮原子、硫原子及氮原子中的任一原子的反应位点的结构,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羟基、氨基、羧基、巯基等。
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可具有成为用以与氨基酸键合的反应部位的原子团A。对于原子团A,并无特别限定。
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可具有与氨基酸键合的羟基、巯基、氨基或羧基,且具有成为用以与氨基酸键合的反应部位的原子团A。
在上述情况下,对于原子团A的大小并无特别限定,只要原子团A的一部分上具有羟基、巯基、氨基或者羧基即可。另外,对于原子团A中的羟基、巯基、氨基或羧基的存在位置,并无特别限定,但为了使反应容易进行,优选存在于原子团A的末端。
另外,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中的反应部位A的数量,在苯环上仅有一处。因为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中仅具有一处反应部位A,所以在将与反应部位A键合的反应位点为1个位点的化合物加以分离的情况下,分离用载体与该化合物的反应比例成为1∶1。因此,在此情况下,之后的结构分析等会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具有以下结构:在反应部位A的邻位及对位上介隔氧原子分别具有特定碳数以上的长链基团R1、R2
此处,R1、R2可相同也可不同,是含有1个以上的碳数为14以上60以下的烃基或者碳数为14以上60以下的酰基中的任一个的基团。烃基的碳数,优选为14以上50以下,更优选为16以上40以下,特别优选为18以上30以下。另外,酰基的碳数,优选为14以上50以下,更优选为16以上40以下,特别优选为18以上30以下。具体可列举:十八烷基、二十烷基、二十二烷基等碳数为18~22的烷基,或者十八酰基、二十酰基、二十二酰基等碳数为18~22的酰基。
另外,在原子团A中具有用以与氨基酸键合的反应部位的情况下,R1、R2可相同也可不同,是含有1个以上的碳数为14以上30以下的烃基或者碳数为14以上30以下的酰基中的任一个的基团。烃基的碳数优选为18以上22以下。另外,酰基的碳数优选为18以上22以下。具体可列举:十八烷基、二十烷基、二十二烷基等碳数为18~22的烷基,或者十八酰基、二十酰基、二十二酰基等碳数为18~22的酰基。
另外,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是苯环上的X、Y及Z各自独立,且为选自以氢原子、卤素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以上10以下的烃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以上10以下的酰基、苄基及苯基所组成的群组中的任一个。在可具有取代基的烃基的情况下,碳数优选为1以上8以下,更优选为1以上6以下。另外,在可具有取代基的酰基的情况下,碳数优选为2以上8以下,更优选为2以上6以下。
对于制造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以下方法:在碳酸钾等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将2,4-二羟基苯甲醛衍生物与烷基溴加热,而获得经烷基醚化的苯甲醛衍生物,然后使其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用碳酸氢钠等还原剂将醛还原,获得作为苄醇的分离用载体。
<分离用载体的性质>
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具有以下性质:伴随所溶解的溶液或者熔解的液相的组成及/或温度的变化,可逆地从液相状态变化为固相状态,在与其他化合物键合的状态下发生晶析或者凝固。
另外,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还具有以下性质:伴随所溶解的溶液的组成及/或温度的变化,在与其他化合物键合的状态下,有选择性地萃取及/或有选择性地晶析至特定相。因此,在经相分离的多相以上的液相中,可以有选择性地萃取及/或晶析至特定相。
另外,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进一步兼具以下性质:伴随所溶解的溶液或者熔解的液相的组成及/或温度的变化,可逆地从液相状态变化至固相状态,在变为固相状态之后与其他化合物键合。
<化合物的分离方法>
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存在以下3种:
(1)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使目标的特定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键合,然后进行晶析及/或萃取的方法;(2)使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自身熔解而成为液相,在液相中使目标的特定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键合,然后使其凝固的方法;(3)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接着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结晶化(固相化),然后键合捕捉目标的特定化合物的方法。以下,分别对各个方法进行说明。
[(1)(i)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使目标的特定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键合,然后进行晶析及/或萃取的方法]
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先使目标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键合的化合物分离方法,包括:溶解工序,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来制备载体溶液;第一键合工序,使其他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晶析工序,使键合了其他化合物的载体晶析;或者选择工序,以键合了其他化合物的状态,将分离用载体有选择性地萃取及/或有选择性地晶析至特定相。
[溶解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的溶解工序,是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而制备载体溶液的工序。溶解工序中所使用的可溶性溶剂,如果可以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卤代烃、链状醚、环状醚、碳原子数为4~40的环状烃或链状烃等。更具体来说,例如可列举: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环己烷、甲基环己烷、十氢萘等。这些溶剂,可使用1种,或者也可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
在可溶性溶剂中溶解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时的浓度,可以根据所使用的溶剂、分离用载体、与晶析分离载体键合的化合物的性质等作适当选择,通常为0.01~0.5g/ml。
[第一键合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的键合工序,是使其他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而获得其他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的工序。键合工序中的键合方法如果是下述方法,则并无特别限定,可以采用液相中的各种化学反应:使具有与反应部位A反应的部分的其他化合物,与在前工序中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的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例如可列举:通过形成酯键或酰胺键而键合的方法。
[第二键合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在上述第一键合工序之后,也可包括第二键合工序:使与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的其他化合物进一步与其他化合物键合。本分离方法中,能够以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为起点,使多个其他化合物依次进行化学键合。
作为依次进行化学反应时的化合物,如果是与以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为起点且已键合的化合物进行反应键合的化合物,则并无特别限制。另外,逐步化学反应,既可在含有已成为与其他化合物的复合化合物的分离用载体的液相的同一液相中进行,也可将成为复合化合物的分离用载体固体化(结晶化)并加以分离后,在其他液相中进行。
[杂质除去工序]
实施下述晶析工序或者选择工序之前,优选在本分离方法中包括用以除去杂质的杂质除去工序。在下述晶析工序或选择工序中,有时会使溶液中含有的杂质一同被晶析或者萃取。特别是,在晶析工序中采用将全部溶剂蒸馏除去的方法的情况下,与键合了作为晶析对象的化合物的分离用载体结晶的同时,析出了杂质。因此,在实施晶析工序或选择工序之前,通过预先将杂质除去,可以提高之后获得的键合了作为分离对象的化合物的分离用载体的结晶纯度。
除去杂质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用溶剂将溶解了作为分离对象的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的溶液全体进行清洗的方法等。
[晶析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的晶析工序是如下工序:在前工序即第一键合工序中或者进而在第二键合工序中,与分离用载体键合的化合物,以带有载体的状态发生晶析。本分离方法中的晶析工序,如果可以在维持使成为晶析对象的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键合的状态下进行晶析,则无特别限定,优选采用例如:使溶液组成发生变化的方法及/或使溶液温度发生变化的方法。
[选择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的选择工序是如下工序:在前工序即第一键合工序中或者进而在第二键合工序中,与分离用载体键合的化合物,以带有载体的状态有选择性地萃取(液体状态)及/或有选择性地晶析至特定的液相。即,在存在选择工序的分离方法中,液相是成为二相以上的多相的状态,带有化合物的分离用载体,被有选择性地萃取(液体状态)及/或晶析至多相中的特定液相。
本分离方法中的选择工序,如果可以在维持成为分离对象的特定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键合的状态下进行萃取及/或晶析,则无特别限定,可以优选采用例如:使溶液组成发生变化的方法及/或使溶液温度发生变化的方法。
[组成变化方法]
本分离方法的晶析工序或选择工序中被优选采用的使溶液组成发生变化的方法,如果是可以改变溶解了成为分离对象的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的溶液的组成的方法,则无特别限制。
本分离方法中,使溶液组成发生变化的优选方法,例如可举出以下方法:进一步添加对在溶解工序中用于溶解分离用载体的可溶性溶剂的亲和性高的溶剂。在添加对可溶性溶剂的亲和性高的溶剂的情况下,液相中不发生相分离,仅维持为一相。
作为亲和性高的溶剂,可为与用作可溶性溶剂的溶剂相同的溶剂,也可为不同的溶剂。例如,在使用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等作为可溶性溶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乙腈、二甲基甲酰胺、甲醇等。
本分离方法中,使溶液组成发生变化的其他优选方法,例如可列举以下方法:进一步添加对在溶解工序中用于溶解分离用载体的可溶性溶剂的亲和性低的溶剂。在添加对可溶性溶剂的亲和性低的溶剂的情况下,液相中发生相分离,被分液成多相。由此,使分离用载体自身或者与化合物键合的分离用载体有选择性地移动至特定相。
例如,将分离用载体溶解于环己烷中,再将其他化合物和其他任意的反应试剂等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加以混合,随后在经过第一键合工序或者进一步经过第二键合工序之后,通过添加少量亲和性低的溶剂即碳酸丙烯酯或溶解了铵盐的水,可以使键合了其他化合物的分离用载体有选择性地溶解于环己烷相中。
另外,使溶液组成发生变化的其他优选方法,例如可列举以下方法:将溶解了成为分离对象的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的溶液的溶剂浓缩。其中,所谓浓缩,是指将溶剂的一部分或全部蒸馏除去。此外,在通过将全部溶剂蒸馏除去而使键合了化合物的分离用载体结晶化的情况下,溶液中所含的杂质等会一起析出,因此优选在实施晶析工序之前包括除去杂质的工序。
[温度变化方法]
本分离方法的晶析工序或选择工序中被优选采用的、使溶液温度发生变化的方法,如果是可以使溶解了成为分离对象的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的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的方法,则无特别限制。本分离方法中,例如可举出将溶液冷却的方法。例如,在使用环己烷作为使分离用载体溶解的可溶性溶剂的情况下,通过冷却至5℃,能够发生晶析。另外,在采用将溶剂冷却的方法作为使溶液温度变化的方法的情况下,通过添加ODS粒子(表面键合了十八烷基的硅胶)、玻璃珠等成为结晶核的物质,能够使结晶生长变得容易。
[切出工序]
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中,优选包括如下工序:将晶析工序或选择工序中所获得的成为分离对象的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分离成化合物和分离用载体。
作为分离成化合物和分离用载体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只要是可以将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键切断的方法即可。例如,在形成对烷氧基苄基键的情况下,通过进行酸处理,能够使键离解。
[(1)(ii)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接着使氨基酸与分离用载体依次键合,然后进行晶析及/或萃取的方法]
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可以使其他化合物为氨基酸,而应用于肽的合成方法中。
本发明的寡肽合成方法包括下列工序:溶解工序,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而制备载体溶液;键合工序,使氨基酸与分离用载体的原子团A键合,再使其他氨基酸与和分离用载体键合的氨基酸依次键合,而获得键合了寡肽的分离用载体;晶析工序,以键合了寡肽的状态,使分离用载体发生晶析;或者选择工序,以键合了寡肽的状态,使分离用载体有选择性地萃取及/或有选择性地晶析至特定相;切出工序,在晶析工序或者选择工序之后,将所述寡肽从键合了所述寡肽的所述分离用载体上切出。
此外,本方法除了将其他化合物作为氨基酸,使其与分离用载体依次键合,将肽保持在分离用载体上的部分以外,其余的溶解工序、杂质除去工序、选择工序(组成变化方法、温度变化方法),与所述[(1)(i)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使目标的特定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键合,然后进行晶析及/或萃取的方法]相同。关于该工序,请参照上述记载。
[键合工序]
在键合工序中,使氨基酸与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即原子团A键合,而获得氨基酸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然后使其他氨基酸与和原子团A键合的氨基酸依次键合,而获得寡肽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即,在键合工序中,以原子团A为起点,将多个氨基酸按照期望的顺序依次键合,而获得寡肽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逐步键合,可在与含有已成为与氨基酸或寡肽的复合化合物的分离用载体的液相相同的液相中进行,也可将成为复合化合物的分离用载体固体化(结晶化)并加以分离之后,在其他的液相中进行。
对于此键合工序中被键合的氨基酸,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以往固相反应法中所使用的保护氨基酸,例如Fmoc-氨基酸、Cbz-氨基酸等。另外,对于与分离用载体键合的氨基酸的数量,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为2以上5以下。
[晶析工序]
在晶析工序中,使前工序即键合工序中与分离用载体键合的寡肽,以带有分离用载体的状态晶析。在此晶析工序中,如果在维持使寡肽与分离用载体键合的状态下进行晶析,则可采用任意方法,例如,可以优选采用使溶液组成发生变化的方法及/或使溶液温度发生变化的方法。另外,在将氨基酸脱保护后进行晶析的情况下,通过添加甲酸等弱酸而形成盐,也能够使晶析变得容易。
[切出工序]
在切出工序中,将寡肽从晶析工序或选择工序中获得的寡肽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上切出。在切出工序中,也可以使用三氟乙酸之类的溶解性试剂,但因其难以与切出的寡肽分离,所以优选使用固相试剂。切出工序中所使用的固相试剂,如果是可将寡肽从复合化合物上切出的固相试剂则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固体的酸、碱、还原剂。其中,作为固体酸试剂,例如可列举:酸性离子交换树脂、酸性金属氧化物、酸性复合金属氧化物、金属硫酸盐、金属磷酸盐、结晶性金属硅酸盐(metallosilicate)、沸石、硅铝(Silica-alumina)等。更具体来说,例如可列举:沸石催化剂、蒙脱石。
[(2)使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自身熔解而成为液相,在液相中使目标的特定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键合后,使其凝固的方法]
使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自身溶解而成为液相,于该液相中与特定的化合物反应的分离方法,包括下列工序:熔解工序,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加温至熔点以上,使分离用载体变为液相;反应工序,使其他化合物与已熔解的所述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反应键合;凝固工序,以所述键合了其他化合物的状态,使所述分离用载体变为固相。
[熔解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的熔解工序,如果是将分离用载体加温至熔点以上使分离用载体自身熔解而变为液相的工序,则无特别限定。
[反应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的反应工序,是使其他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而获得分离用载体与其他化合物的复合化合物的工序。作为反应工序中的键合方法,如果是使具有与反应部位A发生反应的部分的其他化合物与前工序中变为液相的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进行反应键合的方法,则无特别限定,与上述第一键合工序同样,可以采用液相中的各种化学反应。例如可举出:通过形成酯键或酰胺键而进行键合的方法。此外,在反应工序中,为了维持液相化,优选将温度维持在分离用载体的熔点以上。
[第二键合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在上述反应工序之后,也可包括第二键合工序:使与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的其他化合物进一步与其他化合物键合。第二键合工序可以按照与上述第二键合工序同样的内容来实施。
[杂质除去工序]
另外,与上述分离方法同样,优选在实施下述凝固工序之前,在本分离方法中包括用以除去杂质的杂质除去工序。
[凝固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的凝固工序,是如下工序:实施所述反应工序或者进一步实施第二键合工序而将其他化合物等与熔解液化的分离用载体键合,然后以带有这些化合物的状态,使分离用载体凝固而变为固相。对于凝固工序中的固相化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但是从容易操作的方面来看,优选利用以下添加弱溶剂的方法来进行:通过向成为分离对象的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中添加对该复合化合物的溶解度低的弱溶剂。
[清洗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利用通过上述凝固工序而获得的固相,而完成目标的特定化合物的分离,但也可任意地实施清洗工序。所谓清洗工序,是指利用对此固体的溶解度低的弱溶剂,对键合了其他化合物的分离用载体的固体进行清洗的工序。
[杂质除去工序]
与上述的分离方法同样,优选在实施下述萃取工序之前,在本分离方法中进一步包括用以除去杂质的杂质除去工序。
[萃取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优选在上述凝固工序或清洗工序之后,包括萃取工序:将成为分离对象的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有选择性地萃取至特定溶剂中。对于萃取工序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通过以下的添加溶剂的方法来进行:添加溶解成为分离对象的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的溶剂。
[切出工序]
此外,本分离方法中,在上述凝固工序或萃取工序之后,与上述分离方法同样,优选包括如下工序:将成为分离对象的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分离成化合物和分离用载体。对于在凝固工序结束操作的情况,可以在凝固工序之后包括切出工序,对于实施操作至萃取工序的情况,也可在萃取工序之后包括切出工序。
[(3)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接着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结晶化(固相化),然后键合捕捉目标的特定化合物的方法]
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接着在使目标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键合之前,进行分离用载体的结晶化(固相化)的化合物分离方法,包括下列工序:溶解工序,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而制备载体溶液;结晶化工序,使所述分离用载体结晶化;捕捉工序,使其他化合物与结晶化的所述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而捕捉其他化合物。
[溶解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的溶解工序,可以按照与上述溶解工序相同的内容实施。
[结晶化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的结晶化工序是使分离用载体自身结晶化(固相化)的工序。本分离方法中的结晶化工序,如果可以使分离用载体结晶化(固相化),则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优选采用使溶解了分离用载体自身的溶液的组成发生变化的方法及/或使溶解了分离用载体自身的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的方法。
[杂质除去工序]
另外,本分离方法中,与上述的分离方法同样,优选在实施下述捕捉工序之前,包括用以除去杂质的杂质除去工序。
[捕捉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的捕捉工序是如下工序:使具有与反应部位A发生反应的部分的特定的其他化合物与前工序中被结晶化(固相化)的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而获得分离用载体与其他化合物的复合化合物。本分离方法中的捕捉工序,如果为使反应部位A与特定的其他化合物键合的方法,则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通过形成酰胺键、酯键来键合。
[切出工序]
此外,本分离方法中,与上述的分离方法同样,优选包括如下工序:将捕捉工序中获得的成为分离对象的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分离成化合物和分离用载体。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限于此实施例。
<实施例1>
[分离用载体的合成]
以下,表示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图中的化合物2及化合物5)的合成工序图。此外,图中的序号表示化合物序号。
Figure S2006800343791D00221
[2,4-双(十八烷氧基)苯甲醇(化合物2)的合成]
将1g(0.0072mol)2,4-二羟基苯甲醛(化合物1)、4.82g(0.0145mol)溴代十八烷溶解于20ml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投入5g(0.0372mol)碳酸钾,在氮气环境中在100℃搅拌6小时。用100ml己烷将所得反应液萃取3次,接着将此己烷溶液减压浓缩。向其中加入200ml甲醇(MeOH)使其结晶化,过滤取出生成的结晶。将所得结晶溶解于80ml四氢呋喃(THF)、30ml甲醇(MeOH)中,一边在冰浴中进行搅拌一边添加0.7g(0.0184mol)硼氢化钠,进而实施1小时搅拌,然后加入20ml丙酮使反应终止。接着,进行减压浓缩之后,加入50m]水。用100ml己烷将所得反应液萃取3次,用无水硫酸镁进行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然后,加入200ml甲醇(MeOH)使其结晶化,过滤取出生成的结晶,获得目标化合物2(2,4-双(十八烷氧基)苯甲醇)。收率为71%。
1H-NMR(400MHz,CDCl3)
δ7.12(d,J=8.05,1H),6.45(d,J=2.20,1H),6.41(dd,J=8.05,2.20,1H),4.60(d,J=6.59,2H),3.97(t,J=6.59,2H),3.93(t,J=6.59,2H),1.86-1.69(m,4H),1.52-1.15(m,60H),0.93-0.83(m,6H)
13C-NMR(75MHz,CDCl3)
δ160.1,158.1,129.5,121.7,104.4,99.8,68.1,68.0,61.9,31.9,29.7,29.6,29.4,29.3,29.2,26.1,26.0,22.7,14.1
[溶解度的评价]
对于所获得的化合物2(2,4-双(十八烷氧基)苯甲醇),在分别将己烷、环己烷、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作为溶剂的各情况下,实施25℃的溶解度测定。结果示于表1。
[表1]
Figure 2006800343791A00800011
<比较例1>
对于具有下述化学式的3,4,5-三(十八烷氧基)苄醇(化合物6),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测定在25℃的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结果示于表1。
[化合物6]
Figure S2006800343791D00231
如表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之一的化合物2(2,4-双(十八烷氧基)苯甲醇),与以前的化合物6(3,4,5-三(十八烷氧基)苄醇)相比,对通用反应溶剂的溶解度高。因此,如果利用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则可以提高生产性。
<实施例2>
[2,4-双(2-癸基-十四烷氧基)苯甲醇(化合物5)的合成]
将9.7g(0.0274mol)2-癸基-1-十四醇(化合物3)、10.6g(0.1340mol)吡啶溶解于100ml二氯甲烷中,一边在冰浴中搅拌一边添加15.5g(0.0813mol)对甲苯磺酰氯。在室温搅拌3小时后,加入20ml冰水使反应终止。向所获得反应液中加入200ml己烷,用100ml的1N盐酸清洗3次,然后用10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清洗3次,进而用饱和食盐水清洗3次。用无水硫酸镁进行干燥,然后减压蒸馏除去溶剂,获得化合物4(甲苯-4-磺酸-2-癸基-1-十四烷基酯)。收率为88%。
1H-NMR(300MHz,CDCl3)
δ7.78(d,J=8.25,2H),7.33(d,J=8.44,2H),3.91(d,J=5.14,2H),2.44(s,3H),1.65-1.51(m,1H),1.38-1.02(m,40H),0.90-0.78(m,6H)
将293mg(0.0021mol)2,4-二羟基苯甲醛、2.8g(0.0055mol)上述获得的化合物4(甲苯-4-磺酸-2-癸基-1-十四烷基酯)溶解于20ml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向其中投入1.5g(0.0109mol)碳酸钾,于氮环境中在100℃实施16小时搅拌。用100ml己烷将所获得反应液萃取3次,用100ml饱和食盐水将所得到的己烷溶液清洗3次。接着,用无水硫酸镁进行干燥,减压浓缩,然后加入100ml四氢呋喃(THF)、40ml甲醇(MeOH)将其溶解,一边在冰浴中搅拌一边添加240mg(0.0063mol)硼氢化钠,进而搅拌1小时,然后加入20ml丙酮使反应终止。减压浓缩后,加入50ml水,用100ml己烷将反应液萃取3次。进而,用无水硫酸镁进行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利用硅胶柱层析法(展开溶液己烷∶乙酸乙酯=20∶1)进行分离纯化,由此获得目标化合物5(2,4-双(2-癸基-十四烷氧基)苯甲醇)。收率为70%。
1H-NMR(300MHz,CDCl3)
δ7.13(d,J=8.07,1H),6.47-6.38(m,2H),4.61(d,J=6.42,2H),3.84(dd,J=17.87,6.42,4H),1.86-1.63(m,2H),1.52-1.13(m,80H),0.97-0.75(m,12H)
<实施例3>
[使用分离用载体的分离方法]
以下,表示使用实施例1中所获得分离用载体(化合物2)的分离方法的工序图。此外,图中的序号表示化合物序号。
Figure S2006800343791D00251
[第一键合工序]
将1g(1.5502mmol)实施例1中所获得的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即化合物2(2,4-双(十八烷氧基)苯甲醇)、0.77g(3.1046mmol)4-碘苯甲酸、100mg(0.8195mmol)二甲胺基吡啶溶解于50ml二氯甲烷中,进而加入0.98g(7.7778mmol)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在室温搅拌2小时。接着,在减压下蒸馏除去溶剂后,加入200ml甲醇(MeOH),将结晶过滤,获得4-碘-苯甲酸-2,4-双(十八烷氧基)苄酯(化合物7)。收率为81%。
1H-NMR(300MHz,CDCl3)
δ7.78-7.71(m,4H),7.27(d,J=8.4,1H),6.48-6.42(m,2H),5.32(s,2H),4.02-3.87(m,4H),1.86-1.65(m,4H),1.51-1.13(m,64H),0.95-0.80(m,6H)
[第二键合工序(其他化合物与和载体键合的化合物的偶合工序)]
向251mg(0.2868mol)上述所获得的化合物7(4-碘-苯甲酸-2,4-双(十八烷氧基)苄酯)、3.2mg(0.0151mmol)乙酸钯(II)、8.7mg(0.0286mmol)三(邻甲苯基)膦中添加20ml二甲基甲酰胺(DMF),搅拌10分钟。向所得混合液中加入183mg(0.8632mmol)磷酸钾、148mg(0.8605mmol)2-萘硼酸、20ml环己烷,在80℃实施20小时搅拌。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成为二层溶液。仅将上层回收,在减压下进行浓缩,然后加入200ml甲醇(MeOH),将结晶过滤,由此获得和与分离用载体键合的化合物偶合后所得的化合物8(4-萘-2-基-苯甲酸-2,4-双(十八烷氧基)苄酯)。收率为80%。
1H-NMR(300MHz,CDCl3)
δ8.16(d,J=8.3,2H),8.06(s,1H),7.97-7.82(m,3H),7.80-7.69(m,3H),7.57-7.44(m,2H),7.33(d,J=8.8,1H),6.53-6.41(m,2H),5.38(s,2H),4.04-3.88(m,4H),1.86-1.69(m,4H),1.51-1.12(m,64H),0.95-0.79(m,6H)
[切出工序]
将100mg上述所获得的化合物8(4-萘-2-基-苯甲酸-2,4-双(十八烷氧基)苄酯)溶解于30ml二氯甲烷中,加入0.3ml三氟乙酸,在室温搅拌30分钟。接着,将溶剂减压蒸馏除去后,加入100ml甲醇(MeOH)后进行过滤,除去结晶。通过减压蒸馏除去滤液,而获得4-萘-2-基-苯甲酸。收率为95%。
[分离效率的评价]
对于所获得的化合物7(4-碘-苯甲酸-2,4-双(十八烷氧基)苄酯),通过将化合物在表2所示的溶剂中搅拌表2中所示的时间,而将化合物从载体中分离出,求出反应率。此外,反应率是使用HPLC测定来评价原料的消失。结果示于表2。
[表2]
Figure 2006800343791A00800021
*利用HPLC测定来评价原料的消失
<比较例2>
对于具有下述化学式的化合物9(4-碘-苯甲酸-3,4,5-三(十八烷氧基)苄酯),以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式,求出在各种条件下的分离反应率。结果示于表2。所述化合物9(4-碘-苯甲酸-3,4,5-三(十八烷氧基)苄酯)是使4-碘苯甲酸与化合物6(3,4,5-三(十八烷氧基)苄醇)缩合而成。
[化合物9]
Figure S2006800343791D00261
如表2所示,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与其他化合物的复合化合物之一即化合物7(4-碘-苯甲酸-2,4-双(十八烷氧基)苄酯),和与以前的产品所形成的缩合物之一即化合物9(4-碘-苯甲酸-3,4,5-三(十八烷氧基)苄酯)相比,能够以较温和的条件在短时间内完成切出工序。因此,即使是对于酸不稳定的化合物,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
<实施例4>
除使用5.64g(0.0145mol)1-溴代二十二烷来代替实施例1中的十八烷氧基溴之外,其余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获得目标化合物(2,4-双(二十二烷氧基)苯甲醇)。收率为72%。
NMR测定结果如下所示。
1H-NMR(400MHz,CDCl3)
δ7.12(d,J=8.29,1H),6.45(d,J=2.20,1H),6.41(dd,J=8.29,2.20,1H),4.60(d,J=6.59,2H),3.97(t,J=6.59,2H),3.93(t,J=6.59,2H),2.26(t,J=6.59,1H),1.78(m,4H),1.44(m,72H),0.88(t,J=6.83,6H)
对于所获得的化合物,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测定对四氢呋喃的溶解性,结果是25℃的溶解度为236mg/ml。
除使用1.17g上述化合物来代替实施例3中的2,4-双(十八烷氧基)苯甲醇之外,其余以与实施例3的第一键合工序同样的方式,获得4-碘-苯甲酸-2,4-二(二十二烷氧基)苄酯。收率为80%。
1H-NMR(300MHz,CDCl3)
δ7.78-7.71(m,4H),7.27(d,J=8.4,1H),6.48-6.42(m,2H),5.32(s,2H),4.02-3.87(m,4H),1.86-1.65(m,4H),1.51-1.13(m,76H),0.95-0.80(m,6H)
对于所获得的化合物,以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式,评价在1%三氟乙酸/二氯甲烷中搅拌30分钟时分离效率。结果是反应率为100%。
<实施例5>
[使用分离用载体的分离方法(使用微波的反应)]
以下,表示使用实施例1中获得的分离用载体(化合物2)的分离方法的工序图。此外,图中的序号表示化合物序号。
Figure S2006800343791D00281
[第一键合工序]
将1g(1.5502mmol)实施例1中获得的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即化合物2(2,4-双(十八烷氧基)苯甲醇)、0.62g(3.1046mmol)4-溴苯甲酸、100mg(0.8195mmol)二甲胺基吡啶溶解于50ml二氯甲烷中,进而加入0.98g(7.7778mmol)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在室温实施2小时搅拌。接着,在减压下蒸馏除去溶剂,然后加入200ml甲醇(MeOH),将结晶过滤,获得化合物10(4-溴-苯甲酸-2,4-双(十八烷氧基)苄酯)。收率为84%。
[第二键合工序(其他化合物与和载体键合的化合物的偶合工序)]
向24.8mg(0.03mmol)上述所获得的化合物10(4-溴-苯甲酸-2,4-双(十八烷氧基)苄酯)、1.1mg(0.0015mmol)[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钯(II)氯化物中添加5ml二甲基甲酰胺(DMF),搅拌10分钟。加入19.0mg(0.09mmol)磷酸钾、13.5mg(0.075mmol)3-甲氧基羰基硼酸、5ml环己烷,照射50W、10分钟微波。照射后,恢复至室温而分离成二相,然后分离取出上层,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加入30ml甲醇,将结晶过滤,获得化合物11(联苯基-3,4’-二羧酸-4’-(2,4-双-十八烷氧基-苄基)酯-3-甲酯)。收率为99%。
<实施例6>
[使用分离用载体的分离方法(使用微波的流动合成反应)]
图1表示使用实施例1中所获得的分离用载体(化合物2)的分离方法的工序图。此外,图中的序号表示化合物序号。
[第一键合工序]
将1g(1.5502mmol)实施例1中获得的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即化合物2(2,4-双(十八烷氧基)苯甲醇)、0.77g(3.1046mmol)2-碘苯甲酸、100mg(0.8195mmol)二甲胺基吡啶溶解于50ml二氯甲烷中,进而加入0.98g(7.7778mmol)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在室温实施2小时搅拌。接着,在减压下蒸馏除去溶剂,然后加入200ml甲醇(MeOH),将结晶过滤,获得化合物12(2-碘-苯甲酸-2,4-双(十八烷氧基)苄酯)。收率为79%。
[第二键合工序(其他化合物与和载体键合的化合物的偶合工序)]
将26.2mg(0.03mmol)上述获得的化合物12(2-碘-苯甲酸-2,4-双(十八烷氧基)苄酯)溶解于4ml环己烷中。另行向4ml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30.6mg(0.3mmol)乙炔苯、4.2mg(0.006mmol)二氯双(三苯基膦)钯(II)、30.3mg(0.3mmol)三乙胺、0.5mg(0.003mmol)碘化铜,并加以搅拌。向其中加入上述获得的化合物12的环己烷溶液,用氮气进行置换,然后以如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流动合成(flowsynthesis)。此时,管子是直径1mm的特氟龙(注册商标)制管子,在微波照射单元中埋设170cm的管子。一边将供给单元进行强搅拌,一边在150W的微波照射条件下以3ml/min的流速使溶液从供给单元向回收单元流动。全部流完后,从回收单元的上层获得化合物13(2-二苯乙烯苯甲酸-2,4-双(十八烷氧基)苄酯)。收率为90%。
<实施例7>
[使用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的Fmoc二肽合成]
[分离用载体的溶解]
将以下化学式(2)所表示的2,4-双(二十二烷氧基)苄醇(JITSUBO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Hiver-Kb-OH)(以下,记做“Kb”)用作分离用载体,将3800mg(5mmol)此分离用载体溶解于200ml二氯甲烷中,而制备载体溶液。
[化学式(2)]
Figure S2006800343791D00291
[第1氨基酸与分离用载体的键合]
向上述获得的载体溶液中,分别添加2300mg(7.5mmol)Fmoc-甘氨酸(Gly)-OH、120mg(1mmol)二甲胺基吡啶、1.5ml(10mmol)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在室温搅拌30分钟使其反应。利用薄层层析法确认反应的结束。反应后,添加200ml乙腈,将溶剂一点点地减压蒸馏除去。用桐山漏斗(Kiriyama funnel)滤过所得结晶,将目标化合物Kb-Gly-Fmoc回收。收率为92%。然后,将3640mg(3.5mmol)此化合物溶解于200ml二氯甲烷中,添加580μl的DBU(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烯-7),在室温搅拌1小时使其反应。反应结束后,向溶液中分别添加580μl甲酸、200ml乙腈,将溶剂一点点地减压蒸馏除去。用桐山漏斗滤过所获得的结晶,将目标化合物Kb-Gly-H回收。
[第2氨基酸与分离用载体的键合]
将2100mg(2.6mmol)上述获得的Kb-Gly-H的结晶溶解于100ml二氯甲烷中,向此溶液中分别添加1000mg(3mmol)Fmoc-丙氨酸(Ala)-OH·H2O、1140mg(3mmol)HBTU(2-(1H-苯并三唑-1-基)-1,1,3,3-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400mg(3mmol)HOBt(1-羟基苯并三唑)、20ml二甲基甲酰胺、550μl(3mmol)二异丙基乙胺,在室温搅拌1小时使其反应。反应后,添加200ml乙腈,将溶剂一点点地减压蒸馏除去。用桐山漏斗滤过所获得的结晶,将目标化合物Kb-Gly-Ala-Fmoc回收。收率为93%。
1H-NMR(300MHz,CDCl3)
δ7.76(2H,d,J=7.2Hz),7.58(2H,d,J=7.2Hz),7.40(2H,t,J=7.2Hz),7.31(2H,t,J=7.2Hz),7.18(1H,d,J=7.9Hz),6.47-6.40(3H,m),5.32(1H,br),5.17(2H,s),4.51-4.16(4H,m),4.09-3.99(2H,m),3.98-3.87(4H,m),1.84-1.53(7H,m),1.47-1.19(76H,m),0.88(6H,m)
[使用固相试剂将与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键合的Fmoc二肽切出]
将1000mg(0.90mmol)上述所获得的Kb-Gly-Ala-Fmoc溶解于25ml二氯甲烷中,向此溶液中添加1000mg固体酸试剂(Sigma-Aldrich公司制造,商品名:蒙脱石(Montmorillonite)K10),在室温搅拌3.5小时使其反应。利用薄层层析法确认反应的结束。反应后,添加60ml甲醇,将溶剂一点点地减压蒸馏除去。用桐山漏斗滤过所获得的Kb的结晶及固体酸试剂,将滤液回收。通过减压蒸馏除去此滤液的溶剂,并减压干燥,而将目标化合物Fmoc-Ala-Gly-OH回收。收率为69%。
根据实施例7可了解,通过使用上述化学式(2)所表示的分离用载体,可以在分离用载体上高效率地合成Fmoc二肽,且可以分离键合了此Fmoc二肽的分离用载体。另外,通过利用固体酸试剂进行处理,可以将Fmoc二肽从分离用载体上切出。
<实施例8>
[使用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的Fmoc三肽合成]
[分离用载体的溶解]
与实施例1相同,将Kb作为分离用载体,将3800mg(5mmol)此载体溶解于100ml环己烷中,而制备载体溶液。
[第1氨基酸与分离用载体的键合]
向上述获得的载体溶液中,添加在100ml二甲基甲酰胺中分别添加有2640mg(7.5mmol)Fmoc-Leu-OH、120mg(1mmol)二甲胺基吡啶、1.5ml(10mmol)二异丙基碳二亚胺的溶液,在55℃搅拌1小时使其反应。利用薄层层析法确认反应的结束。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则变成二层溶液,因此将含Kb-Leu-Fmoc的上层溶液回收。向此上层溶液中添加70ml含有1%DBU的二甲基甲酰胺,而成为二层溶液,在室温搅拌30分钟使其反应。利用薄层层析法确认反应的结束。反应后,将含Kb-Leu-H的上层溶液回收。
[第2氨基酸与分离用载体的键合]
向上述所获得的上层溶液中,添加在70ml二甲基甲酰胺中分别添加有2640mg(7.5mmol)Fmoc-Leu-OH、2850mg(7.5mmol)HBTU、1000mg(7.5mmol)HOBt、1375μl(7.5mmol)二异丙基乙胺的溶液,在55℃搅拌1小时使其反应。利用薄层层析法确认反应的结束。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则变为二层溶液,因此将含Kb-Leu-Leu-Fmoc的上层溶液回收。向此上层溶液中添加70ml含有1%DBU的二甲基甲酰胺,而成为二层溶液,在室温搅拌30分钟使其反应。利用薄层层析法确认反应的结束。反应后,将含Kb-Leu-Leu-H的上层溶液回收。
[第3氨基酸与分离用载体的键合]
向上述获得的上层溶液中,添加在70ml二甲基甲酰胺中分别添加有2230mg(7.5mmol)Fmoc-Gly-OH、2850mg(7.5mmol)HBTU、1000mg(7.5mmol)HOBt、1375μl(7.5mmol)二异丙基乙胺的溶液,在55℃搅拌1小时使其反应。利用薄层层析法确认反应的结束。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则变为二层溶液,因此将含Kb-Leu-Leu-Gly-Fmoc的上层溶液回收。将此上层溶液的溶剂一点点地减压蒸馏除去,然后添加300ml甲醇。用桐山漏斗滤过所获得的结晶,获得目标化合物Kb-Leu-Leu-Gly-Fmoc。收率为48%。
1H-NMR(300MHz,CDCl3)
δ7.74(2H,d,J=7.5Hz),7.58(2H,d,J=7.5Hz),7.38(2H,dt,J=0.6,7.5Hz),7.29(2H,dt,J=0.9,7.5Hz),7.14(1H,d,J=8.7Hz),6.43-6.31(3H,m),6.28-6.21(1H,m),5.37(1H,br),5.15(1H,d,J=11.7Hz),5.06(1H,d,J=11.7Hz),4.62-4.55(1H,m),4.49-3.34(3H,m),4.20(1H,t,J=6.8Hz),3.95-3.81(6H,m),1.81-1.36(10H,m),1.34-1.14(76H,m),0.92-0.80(18H,m)
根据实施例8可了解,通过使用上述化学式(2)所表示的分离用载体,可以在分离用载体上高效率地合成Fmoc三肽,并可以分离键合了此Fmoc三肽的分离用载体。特别是此Fmoc三肽中含有Leu-Leu键,如果采用固相反应法则难以合成。此外,通过利用固相试剂进行处理,也能够将Fmoc三肽从分离用载体上切出。
<比较例3>
[使用固相试剂将与其他分离用载体键合的Fmoc二肽切出]
将以下化学式(3)所表示的3,4,5-三(十八烷氧基)苄醇(以下,记做“Ka”)用作分离用载体,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将Ka-Gly-Ala-Fmoc回收。然后,将1160mg(0.92mmol)Ka-Gly-Ala-Fmoc溶解于25ml二氯甲烷中,向此溶液中添加1000mg固体酸试剂(Sigma-Aldrich公司制造,商品名:蒙脱石(Montmorillonite)K10),在室温搅拌3.5小时使其反应。反应后,添加60ml甲醇,将溶剂一点点地减压蒸馏除去。用桐山漏斗滤过所获得的结晶及固体酸试剂,将滤液回收。减压蒸馏除去滤液的溶剂,进行减压干燥,但无法获得目标化合物Fmoc-Ala-Gly-OH。
[化学式(3)]
Figure S2006800343791D00321
根据比较例3可了解,在使用上述化学式(3)所表示的分离用载体的情况下,无法获得Fmoc二肽。可认为其原因是:作为分离用载体的Ka和二肽之间的键比较难以被切断,固体酸试剂没能将两者切断。
<比较例4>
[使用固相试剂将与固相载体键合的Fmoc二肽切出]
将三苯甲基氯(2-氯)树脂(渡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1.45mmol/g)(以下,记做“CTC”)用作固相载体,利用固相反应法合成CTC-Gly-Ala-Fmoc。然后,将580mg(负载量0.84mmol)CTC-Gly-Ala-Fmoc溶解于25ml二氯甲烷中,向该溶液中添加1000mg固体酸试剂(Sigma-Aldrich公司制造,商品名:蒙脱石(Montmorillonite)K10),在室温搅拌3.5小时使其反应。反应后,添加60ml甲醇,将溶剂一点点地减压蒸馏除去。用桐山漏斗滤过所获得的结晶及固体酸试剂,将滤液回收。减压蒸馏除去此滤液的溶剂,并进行减压干燥,但无法获得目标化合物Fmoc-Ala-Gly-OH。
根据比较例4可了解,在使用固相载体的情况下,无法获得Fmoc二肽。可认为其原因是:固相载体与固体酸试剂均为不溶物,因此相互间不发生反应,其结果是未发生切断。
<实施例9>
[利用使用Fmoc二肽的固相反应法的三肽合成]
[在固相载体上的三肽合成]
与比较例4相同,将CTC用作固相载体,利用固相反应法合成CTC-苯丙氨酸(Phe)-H。另外,以与实施例7同样的方式,合成Fmoc-Ala-Gly-OH。然后,向2ml二氯甲烷中分别添加110mg(0.145mmol)CTC-Phe-H、160mg(0.4mmol)Fmoc-Ala-Gly-OH、165mg(0.4mmol)HBTU、60mg(0.4mmol)HOBt、1ml二甲基甲酰胺、75μl(0.4mmol)二异丙基乙胺,在室温搅拌2小时使其反应。反应后,将固相分别用2ml二甲基甲酰胺清洗3次,用2ml甲醇清洗3次,用2ml二氯甲烷清洗3次。然后,添加2ml预先制备好的Fmoc脱保护溶液(二甲基甲酰胺∶哌啶∶DBU=96∶2∶2),在室温搅拌1小时使其反应,由此获得CTC-Phe-Gly-Ala-H。
[切出与固相载体键合的三肽]
将上述所获得的CTC-Phe-Gly-Ala-H分别用2ml二甲基甲酰胺清洗3次、用2ml甲醇清洗3次、用2ml二氯甲烷清洗3次。然后,添加20ml预先制备好的切出溶液(含有1%三氯乙酸的二氯甲烷),在室温搅拌30分钟使其反应。反应后,用桐山漏斗滤过溶液,将滤液回收。减压蒸馏除去此滤液的溶剂,减压干燥,由此获得目标化合物H-Ala-Gly-Phe-OH。高效液相层析法的分析结果是纯度为94%。
根据实施例9可了解,通过将使用上述化学式(2)所表示的分离用载体合成的Fmoc二肽用作固相反应法的材料,可以以较少的工序迅速且高纯度地合成三肽。
<比较例5>
[利用固相反应法的三肽合成]
[在固相载体上的三肽合成]
与比较例4相同,将CTC用作固相载体,利用固相反应法合成CTC-Phe-H。然后,向2ml二氯甲烷中,分别添加110mg(0.145mmol)CTC-Phe-H、120mg(0.4mmol)Fmoc-Gly-OH、165mg(0.4mmol)HBTU、60mg(0.4mmol)HOBt、1ml二甲基甲酰胺、75μl(0.4mmol)二异丙基乙胺,在室温搅拌2小时使其反应。反应后,将固相分别用2ml二甲基甲酰胺清洗3次,用2ml甲醇清洗3次,用2ml二氯甲烷清洗3次。然后,添加2ml预先制备好的Fmoc脱保护溶液(二甲基甲酰胺∶哌啶∶DBU=96∶2∶2),在室温搅拌1小时使其反应,由此获得CTC-Phe-Gly-H。将此CTC-Phe-Gly-H溶解于2ml二氯甲烷中,分别添加130mg(0.4mmol)Fmoc-Ala-OH·H2O、165mg(0.4mmol)HBTU、60mg(0.4mmol)HOBt、1ml二甲基甲酰胺、75μl(0.4mmol)二异丙基乙胺,在室温搅拌2小时使其反应。反应后,将固相分别用2ml二甲基甲酰胺清洗3次,用2ml甲醇清洗3次,用2ml二氯甲烷清洗3次。然后,添加2ml预先制备好的Fmoc脱保护溶液(二甲基甲酰胺∶哌啶∶DBU=96∶2∶2),在室温搅拌1小时使其反应,由此获得CTC-Phe-Gly-Ala-H。
[切出与固相载体键合的三肽]
将上述所得的CTC-Phe-Gly-Ala-H分别用2ml二甲基甲酰胺清洗3次,用2ml甲醇清洗3次,用2ml二氯甲烷清洗3次。然后,添加20ml预先制备好的切出溶液(含有1%三氯乙酸的二氯甲烷),在室温搅拌30分钟使其反应。反应后,用桐山漏斗滤过溶液,将滤液回收。减压蒸馏除去此滤液的溶剂,进行减压干燥,由此获得目标化合物H-Ala-Gly-Phe-OH。高效液相层析法的分析结果是纯度为88%。
根据比较例5可了解,可采用过去的固相反应法合成三肽,但与实施例9相比较纯度较低。可认为其原因是:例如CTC-Phe-H与Fmoc-Gly-OH有一部分不反应,而与接着添加的Fmoc-Ala-OH·H2O反应,结果合成出如H-Ala-Phe-OH的二肽;或者CTC-Phe-Gly-H与Fmoc-Ala-OH·H2O有一部分没反应,结果合成出如H-Gly-Phe-OH的二肽。
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及化合物的分离方法,能够促进利用化合物库合成等的医药产品等的研究开发,进而可以有助于生物化学工业或化学工业中的技术革新。另外,在分离及纯化生物化学物质、研究医药产品的候选物质、构建新的化学合成反应法或肽连续合成法等方面,可以成为革新性的技术。

Claims (11)

1.一种以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分离用载体,其特征在于:具有与其他化合物键合的反应部位A,
所述反应部位A经由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中的任一原子与所述其他化合物键合,由此将所述其他化合物加以分离;
所述其他化合物为氨基酸;
所述反应部位A是具有与氨基酸键合的羟基、巯基、或氨基的原子团;
[化学式(1)]
Figure FSB00000986837000011
式中,X、Y及Z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
R1、R2可相同也可不同,是碳数为14以上30以下的烃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用载体,由下述化学式(2)表示,
Figure FSB00000986837000012
3.一种氨基酸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溶解工序,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而制备载体溶液;
第一键合工序,使作为氨基酸的其他化合物与所述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
晶析工序,以键合了所述其他化合物的状态,将所述分离用载体晶析;或者选择工序,以键合了所述其他化合物的状态,使所述分离用载体有选择性地萃取及/或有选择性地晶析至特定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氨基酸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键合工序之后包括第二键合工序,即,使与所述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了的所述作为氨基酸的其他化合物进一步与作为氨基酸的其他化合物键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氨基酸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晶析工序或者所述选择工序之后,进一步包括切出工序,即,将作为氨基酸的其他化合物从键合了所述作为氨基酸的其他化合物的所述分离用载体上切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氨基酸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晶析工序或者所述选择工序之前,进一步包括杂质除去工序,即,从溶解了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液或者所述熔解了分离用载体的液相中除去杂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氨基酸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晶析工序或者所述选择工序,是通过使溶解了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液的组成发生变化的组成变化方法及/或使溶解了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的温度变化方法而进行的。
8.一种寡肽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溶解工序,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而制备载体溶液;
键合工序,使氨基酸与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所述反应部位A键合,再使其他氨基酸与键合在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氨基酸依次键合,由此获得键合了寡肽的所述分离用载体;
晶析工序,以键合了所述寡肽的状态将所述分离用载体晶析;或者选择工序,以键合了所述寡肽的状态将所述分离用载体有选择性地萃取及/或有选择性地晶析至特定相;
切出工序,在所述晶析工序或所述选择工序之后,从键合了所述寡肽的所述分离用载体上切出所述寡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寡肽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晶析工序或所述选择工序,是通过使溶解了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液的组成发生变化的组成变化方法及/或使溶解了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的温度变化方法而进行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寡肽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出工序是通过将固相试剂加入所述溶解了分离用载体的溶液中而进行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寡肽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相试剂为固体酸试剂。
CN2006800343791A 2005-09-20 2006-09-20 分离用载体、化合物的分离方法以及利用其的肽合成方法 Active CN1012779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2905/2005 2005-09-20
JP2005272905 2005-09-20
JP024725/2006 2006-02-01
JP2006024725 2006-02-01
JP2006183688 2006-07-03
JP183688/2006 2006-07-03
PCT/JP2006/318594 WO2007034812A1 (ja) 2005-09-20 2006-09-20 分離用担体、化合物の分離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ペプチド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7921A CN101277921A (zh) 2008-10-01
CN101277921B true CN101277921B (zh) 2013-05-22

Family

ID=37888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43791A Active CN101277921B (zh) 2005-09-20 2006-09-20 分离用载体、化合物的分离方法以及利用其的肽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8633298B2 (zh)
EP (1) EP1927584B1 (zh)
JP (2) JP4500854B2 (zh)
CN (1) CN101277921B (zh)
AU (1) AU2006293180A1 (zh)
DK (1) DK1927584T3 (zh)
ES (1) ES2615083T3 (zh)
WO (1) WO20070348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69453B2 (en) 2009-03-12 2013-10-29 Ajinomoto Co., Inc. Fluorene compound
EP2415745A4 (en) 2009-03-30 2014-06-11 Ajinomoto Kk DIPHENYLMETHANE COMPOUND
US8859732B2 (en) 2009-12-25 2014-10-14 Ajinomoto Co., Inc. Benzylic compound
CN107011132B (zh) 2010-08-30 2020-11-10 味之素株式会社 含有支链的芳香族化合物
WO2012121057A1 (ja) 2011-03-09 2012-09-13 Jitsubo株式会社 新規な非ペプチド性架橋構造を含む架橋ペプチド、ならびに該架橋ペプチドの合成方法および該方法に用いる新規な有機化合物
WO2012157723A1 (ja) 2011-05-17 2012-11-22 味の素株式会社 オリゴヌクレオチドの製造方法
JP6112011B2 (ja) 2011-05-31 2017-04-12 味の素株式会社 ペプチドの製造方法
WO2012165545A1 (ja) 2011-05-31 2012-12-06 味の素株式会社 ペプチドの製造方法
EP2703073A1 (en) * 2012-08-31 2014-03-05 Biotage AB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olid phase synthesis
WO2014189142A1 (ja) 2013-05-24 2014-11-27 味の素株式会社 モルフォリノオリゴヌクレオチドの製造方法
US9365615B2 (en) 2013-09-09 2016-06-14 Jitsubo Co., Ltd. Cross-linked peptides containing non-peptide cross-linked structure,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cross-linked peptides, and novel organic compound used in method
EP3169309B1 (en) 2014-07-16 2023-05-10 Novartis AG Method of encapsulating a nucleic acid in a lipid nanoparticle host
CN107072946B (zh) * 2014-09-05 2022-01-11 诺华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递送活性剂的脂质和脂质组合物
EP4049991A1 (en) 2015-01-21 2022-08-31 Ajinomoto Co., Inc. Precipitation promoter and precipitation method in which same is used
WO2016140232A1 (ja) * 2015-03-04 2016-09-09 Jitsubo株式会社 ペプチド合成方法
KR101889893B1 (ko) * 2015-06-12 2018-08-22 애니젠 주식회사 선별적 용해도를 갖는 트리페닐메탄 유도체 및 그의 용도
EP3778621B1 (en) 2018-04-13 2023-08-23 Jitsubo Co., Ltd. Peptide synthesis method
US12024537B2 (en) 2018-05-31 2024-07-02 Sederma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chemical synthesis
JP7476798B2 (ja) 2018-11-16 2024-05-01 味の素株式会社 分子内s-s結合を有する環化ペプチドの製造方法
EP3917937A4 (en) 2019-02-01 2022-11-23 Sederma SYNTHETIC STRATEGY FOR A SPLIT PROTECTION GROUP
JP7139511B2 (ja) 2019-02-28 2022-09-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ペプチ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保護基形成用試薬、及び、縮合多環芳香族炭化水素化合物
JPWO2020218497A1 (zh) * 2019-04-25 2020-10-29
JP7301965B2 (ja) 2019-06-28 2023-07-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ペプチ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保護基形成用試薬、及び、縮合多環化合物
EP4011902A4 (en) 2019-09-12 2022-10-26 FUJIFILM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EPARING A PEPTIDE COMPOUND, PROTECTING REAGENT AND HYDRAZINE DERIVATIVE
EP4320138A1 (en) 2021-04-09 2024-02-14 Bachem Holding AG Pseudo solid phase protecting group and methods for the synthesis of oligonucleotides and oligonucleotide conjugates
CN113929763B (zh) * 2021-11-22 2024-01-30 申联生物医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可溶性的标签为载体制备司美诺肽的方法
CN118382629A (zh) 2021-12-08 2024-07-2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肽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保护基形成用试剂及取代苄基化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60794C2 (de) 1973-12-06 1984-12-06 Hoechst Ag, 6230 Frankfur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eptiden
FR2451915A1 (fr) 1979-03-23 1980-10-17 Clin Midy Nouveau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 la somatostatine
FR2652581B1 (fr) * 1989-10-02 1991-12-13 Rhone Poulenc Chimie Procede de solubilisation de peptides et procede de synthese de peptides.
US5324747A (en) * 1992-07-15 1994-06-28 Hoffmann-La Roche Inc. N-substituted anilines, inhibitors of phospholipases A2
JP2000044493A (ja) 1998-07-27 2000-02-15 Asahi Chem Ind Co Ltd 化合物ライブラリー合成用保護基
JP2001122889A (ja) 1999-10-26 2001-05-08 Noguchi Inst 糖脂質アナログ化合物
WO2003018188A1 (fr) * 2001-08-24 2003-03-06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Systeme de solvant multiphase compatible
JP4283469B2 (ja) 2001-12-19 2009-06-24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相溶性−多相有機溶媒システムによりアミノ酸を逐次的に付加する液相ペプチド合成法
US6664414B2 (en) 2001-09-11 2003-12-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rocess for reducing residual isocyanate
JP4082451B2 (ja) 2002-07-08 2008-04-30 農工大ティー・エル・オー株式会社 液相ペプチド合成装置
JP2004059509A (ja) * 2002-07-30 2004-02-26 Nokodai Tlo Kk 液相ペプチド合成用アミノ酸試薬
NZ549449A (en) * 2004-03-09 2009-05-31 Merck & Co Inc HIV Integrase inhibitors
JP4534024B2 (ja) 2004-07-02 2010-09-01 農工大ティー・エル・オー株式会社 化合物の分離用担体および化合物の分離方法
WO2006104166A1 (ja) 2005-03-29 2006-10-05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Tokyo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晶析分離用担体及び化合物の分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6293180A1 (en) 2007-03-29
ES2615083T3 (es) 2017-06-05
EP1927584B1 (en) 2016-11-30
CN101277921A (zh) 2008-10-01
JPWO2007034812A1 (ja) 2009-03-26
US8633298B2 (en) 2014-01-21
WO2007034812A1 (ja) 2007-03-29
JP4500854B2 (ja) 2010-07-14
JP5201764B2 (ja) 2013-06-05
US9284348B2 (en) 2016-03-15
EP1927584A4 (en) 2009-08-26
US20100029904A1 (en) 2010-02-04
JP2010116418A (ja) 2010-05-27
US20140107319A1 (en) 2014-04-17
DK1927584T3 (en) 2017-02-20
EP1927584A1 (en) 2008-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7921B (zh) 分离用载体、化合物的分离方法以及利用其的肽合成方法
CN107406480B (zh) 肽合成方法
TWI458493B (zh) 新穎肝標靶藥劑與合成方法
JPH11510520A (ja) ベンゾフラン誘導体ライブラリーの組み合わせ固相合成法
JP2000511949A (ja) ポリマー支持クェンチによる迅速精製
CA2241222C (en) Linker arm for solid support oligonucleotide synthesis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WO2006104166A1 (ja) 晶析分離用担体及び化合物の分離方法
CA3012950A1 (en) Linker molecule and use thereof in methods for purifying peptides
JP2000044493A (ja) 化合物ライブラリー合成用保護基
JP4283469B2 (ja) 相溶性−多相有機溶媒システムによりアミノ酸を逐次的に付加する液相ペプチド合成法
TWI854284B (zh) 用於液相合成之化合物及方法
CN111978369A (zh) 一种制备多肽的方法
CN101846649B (zh) 磷酸化和/或糖基化蛋白质或多肽的一步富集修饰测定方法
CN119137111A (zh) 用于液相合成生物分子的亲脂性试剂化合物
CN112358399B (zh) 一类分离含胺类化合物的试剂及应用
JP4082451B2 (ja) 液相ペプチド合成装置
JP2003509185A (ja) 精製装置および精製方法
JP4338478B2 (ja) 固相担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液晶化合物の固相合成
US8124756B2 (en) Method of preparing 5′-amino-linker oligonucleotides derivatives and analogous 5′-labeled-linker oligonucleotides therefrom
JP2008520616A (ja) 固相ペプチド合成および精製方法
JP2003146962A (ja) N−アルコキシカルボニル−tert−ロイシンの回収方法
Blodgett Novel methods in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s: New* chiral stationary phases and molecular tagging
JPH11127862A (ja) 標的核酸の検出方法
Ladwa Novel pyridinium linkers for solid phase synthesis
CN105330720A (zh) 一种制备马昔瑞林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