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276535A - 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和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和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6535A
CN101276535A CNA2008101003389A CN200810100338A CN101276535A CN 101276535 A CN101276535 A CN 101276535A CN A2008101003389 A CNA2008101003389 A CN A2008101003389A CN 200810100338 A CN200810100338 A CN 200810100338A CN 101276535 A CN101276535 A CN 101276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matrix
gate
matrix type
type display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003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6535B (zh
Inventor
山中茂
平山隆一
吉野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p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76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6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6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6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74Details of drivers for scan electrodes
    • G09G3/3677Details of drivers for scan electrodes suitable for active matrices onl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7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 G09G3/2014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by modulation of the duration of a single pulse during which the logic level remains consta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89Details of voltage level shifters arranged for use in a driving circ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存在像素间寄生电容的情况下的显示不均匀难以视觉察觉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和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本发明是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中每两个像素配置一条信号线,夹着所述信号线邻接的两个像素共用所述信号线,并通过开关元件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扫描线上,该方法包括:第一驱动步骤,依次选择与连接到不同信号线并邻接配置的两个像素相对应的两条扫描线;和第二驱动步骤,使所述两条扫描线的选择顺序与所述第一驱动步骤相反。

Description

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和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共用与一条信号线邻接的两个像素类型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以及使用这种驱动电路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研发一种使用薄膜晶体管(TFT)作为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这种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具有扫描线驱动电路(以下称为栅极驱动器),该扫描线驱动电路产生用于逐行依次扫描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像素的扫描信号的。栅极驱动器与向所述各像素施加图像信号的信号线驱动电路(以下称为源极驱动器)相比,动作频率较低。因此,在与用于形成对应于所述各像素的TFT的工序相同的工序中,即使同时形成所述TFT和所述栅极驱动器,所述栅极驱动器也可以满足其性能规格。
此外,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中的各像素具有与所述TFT连接的像素电极和施加共用电压Vcom的共用电极。此外,在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中,为了防止因长期施加一个方向的电场而产生的液晶的劣化现象,一般进行相对于共用电压Vcom每帧、每线或每点地使来自源极驱动器的图像信号Vsig的极性反转的反转驱动。
另外,在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安装中,在排列多个像素的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周围配置所述栅极驱动器和源极驱动器等。此外,用于将显示画面内的扫描线(以下称为栅极线)及信号线(以下称为源极线)与所述栅极驱动器及源极驱动器电连接的布线,布置在所述显示画面的外侧,并连接双方。此时,从装入该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信息设备的小型化的观点出发,强烈希望减少这些布线的布置面积,即,完成显示面板以外的面积缩小(窄画框)。
因此,特别地,对于显示面板的上下方向的窄画框化的要求,由于可以缩小源极线的占有面积,所以考虑将源极线数量减半的像素连线的结构。(例如日本特开2004-185006号公报的图5)。
图19是作为用于实现这种窄画框的一种方法考虑的显示画面内的像素连线例子的概略图。这是由邻接一条源极线的两个像素200共用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这些两个像素200的TFT 202分别与不同的栅极线连接。例如,在图19中,左上部的红色(R)像素200的TFT 202与栅极线G1和源极线S1连接,其右侧相邻的绿色(G)像素200的TFT 202与栅极线G2和源极线S1相连。
图20是表示在这种像素连线中由输出到多个源极线S1、S2、S3、…的、与要显示的信息对应的图像信号Vsig的组合的输出顺序以及多个栅极线G1、G2、G3、…的选择顺序构成的时序图。如同图所示,由于栅极线是像素的行数的2倍,因此多个栅极线G1、G2、G3、…按照此顺序在每个1/2水平期间(1/2H)选择一个栅极线(变为H信号)。而且,要分别写入对应该选择的栅极线的像素200中的图像信号Vsig的组合在1/2水平期间被一次输出到多个源极线S1、S2、S3、…。例如,存在以下情况:在选择栅极线G1的1/2水平期间中,向多个源极线S1、S2、S3、…输出成为“S-1”的图像信号Vsig的组合,然后,在选择栅极线G2的1/2水平期间中,向多个源极线S1、S2、S3、…输出成为“S-2”的图像信号Vsig的组合。
图21是表示向各像素200写入图像信号Vsig的顺序的图。在所述像素连线中,由于向各像素200写入图像信号Vsig是按照如图20所示的栅极线的排列顺序进行的,因此成为如图21所示那样。
在用于如上所述将源极线数量减半的像素连线中,有在像素之间存在源极线的部位和不存在源极线的部位,在不存在源极线的部位,与存在源极线的部位相比,像素之间存在大的寄生电容。图22是表示此时的等效电路的图。在存在这种像素间寄生电容204的像素之间,产生电压泄漏,由此,先写入的像素200的电位受到后写入的像素200的电位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个电位变化在画面上表现为显示不均匀。如图21所示,由于像素写入的顺序是固定的,因此由于泄漏而导致的显示不均匀通常会发生在同一部位。
图23是表示这种显示不均匀的例子的图。该图为了容易理解而只示出G像素200。这里,栅极线的扫描顺序是G1→G2→G3→…→G8。此外,在图23中,即使在涂黑以外的其它颜色的像素200中,先写入的像素200的电位同样也会发生变化。(后面将详细说明)
下面更详细地说明这种像素电位变化。图24是表示显示面板为TFTLCD的情况下的各像素的结构的图。在通过与栅极线连接的TFT 202连接在源极线的像素电极和施加共用电压Vcom的共用电极(图中未示出)之间夹持液晶(图中未时出),来构成各像素200。此外,通过在液晶电容Clc中经历场期间(在非隔行方式情况下,是帧期间)保持电荷,实现对应的显示。为了应对通过液晶电容Clc及TFT的电流泄漏,与液晶电容Clc并列设置辅助电容Cs。
图25A表示图24中的栅极驱动器的栅极线G1~G4的扫描时序图,图25B表示在每个1/2水平期间(1/2H)进行反转共用电压Vcom的极性的水平反转驱动的情况下先写入的图22中的例如与源极线S3连接的绿色像素F(以下称为G先像素)和后写入的图22中的例如与源极线S2连接的红色像素L(以下称为R后像素)的像素电位波形的图。
下面介绍施加在像素上的电压变大时透过率下降(变暗)的常白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而且,图25B表示共用电压Vcom的振幅为5.0V、G先像素F的写入电压(图像信号Vsig)相对于共用电压Vcom为2.0V(中间色调)、R后像素L的写入电压(图像信号Vsig)相对于共用电压Vcom为4.0V(黑、暗)的情况。此外,由于TFT 202从导通到截止时发生的引入电压(馈穿电压(feed through))ΔV的影响可以通过共用电压Vcom的调整(Vcom向下方偏移ΔV)来消除,因此在图25B的波形中没有记载(在下面说明的其它像素电位波形的图中也是同样)。
将用于向显示画面中的一行的像素写入图像信号的期间作为一个水平期间的情况下,如图25A所示,在一个水平期间依次选择两条栅极线。就是说,当一条栅极线被选择的期间作为一个扫描期间时,一个水平期间相当于两个扫描期间(一个扫描期间相当于下述的1/2水平期间)。而且,在一个水平期间选择的两条栅极线在各场中,可按每一个水平期间依次转换。此时,如图25B所示,与被选择的栅极线连接的TFT 202导通,并向对应的像素200写入从源极线施加的图像信号Vsig。因此,G先像素F的写入定时变为图25B中的WG,R后像素L的写入定时变为WR。在这些写入定时下写入的像素电位保持不变直到在下一个场中改写为止。
图25B是前述像素间寄生电容204为0的情况下的理想状态的像素电位波形。但是,如上所述,在没有源极线的部位会存在像素间寄生电容204。图26A是表示考虑像素间寄生电容204的情况下的与图25B相同的电压条件下的像素电位波形的图。此外,图26B是表示考虑像素间寄生电容204的情况下的共用电压Vcom的振幅为5.0V、G先像素F的写入电压相对于共用电压Vcom为2.0V、R后像素L的写入电压相对于共用电压Vcom为1.0V(白、亮)的情况下的像素电位波形的图。
即,如图26A和图26B所示,在G先像素F中,在通过选择栅极线G2而写入R后像素L时,通过选择栅极线G1而写入的像素电位会远离共用电压Vcom(朝变暗的方向)偏移Vc。这个Vc的大小表示为:
Vc=(Vsig(Fn-1)+Vsig(Fn))×Cpp/(Cs+Clc+Cpp)×α…(1)
该式(1)中,Vsig(Fn)是当前场的R后像素L的写入电压,Vsig(Fn-1)是前一场的R后像素L的写入电压。因此,在图26A的情况下,Vsig(Fn-1)+Vsig(Fn)=8.0V,在图26B的情况下,Vsig(Fn-1)+Vsig(Fn)=2.0V。此外,Cpp是像素间寄生电容204的电容值,Cs是辅助电容Cs的电容值,Clc是液晶电容Clc的电容值,α是比例系数,并且是取决于面板结构等的值。
这样,Vsig(Fn-1)+Vsig(Fn)越大,电位变化的值Vc越大,而与Vcom的振幅大小无关。
以上是在沿着源极线的方向相邻的像素之间共用电压Vcom的极性(施加于液晶的电压的极性)不同的水平线反转驱动的情况。即,例如在图21中,在与栅极线G1或G2连接的像素之间、在与栅极线G3或栅极线G4连接的像素之间、在与栅极线G5或栅极线G6连接的像素之间、以及在与栅极线G7或栅极线G8连接的像素之间,使共用电压Vcom的极性反转。
此外,在共用电压Vcom的极性反转中,还存在在沿着源极线的方向上相邻的像素之间以及沿着栅极线的方向上相邻的像素之间共用电压Vcom的极性不同的所谓的点反转驱动的驱动方法。这种情况下,在上下左右相邻的像素之间使共用电压Vcom的极性反转,在图21的栅极线G1和栅极线G2之间、在栅极线G3和栅极线G4之间、在栅极线G5和栅极线G6之间、在栅极线G7和栅极线G8之间,使共用电压Vcom的极性反转。
而且,在水平线反转驱动和点反转驱动的某种中,各像素中的共用电压Vcom的极性也按照每个场进行反转。
在进行这种点反转驱动的情况下,成为如图27A和图27B所示那样。这里,图27A是表示考虑像素间寄生电容204的情况的共用电压Vcom的振幅为5.0V、G先像素F的写入电压相对于共用电压Vcom为2.0V(中间色调)、R后像素L的写入电压相对于共用电压Vcom为4.0V(黑)的情况的像素电位波形的图,图27B是表示考虑像素间寄生电容204的情况的共用电压Vcom的振幅为5.0V、G先像素F的写入电压相对于共用电压Vcom为2.0V、R后像素L的写入电压相对于共用电压Vcom为1.0V(白)的情况的像素电位波形的图。
即,如图27A和27B所示,即使在进行点反转驱动的情况下,也与进行前述水平线反转驱动的情况相同,在G先像素F中,在通过选择栅极线G2而写入R后像素L时,通过选择栅极线G1而写入的像素电位偏移Vc。
这种情况也与水平线反转驱动的情况相同,Vsig(Fn-1)+Vsig(Fn)越大,电位变化的值Vc越大,而与Vcom的振幅的大小无关。
但是,在水平线反转驱动中,电位变化从而与共用电压Vcom的电位差变大,与此相对,在点反转驱动中,电位变化从而与共用电压Vcom的电位差变小。
因此,在不施加电压时为白显示、施加电压时为黑显示的常白模式中,通过如上所述的Vc量的变化,G先像素在水平线反转驱动的情况下就会比实际显示变得更暗。此外,在点反转驱动的情况就会比实际显示变得更亮。与此相对,由于G后像素的像素电位是写入正常电压,所以如果设为G光栅那样显示时,在任何反转驱动的情况下都会成为在纵方向上每隔一条就显示明暗的绿色。
同样的Vc量的变化在R先像素和B先像素中也发生。
此外,前述情况不限于像素200排列成条状的情况,也同样适用于排列成三角形的情况。
在前述日本特开2004-185006号公报中公开的方法中,不能应对因这种像素间寄生电容204引起的在先写入的像素中发生电位变化而导致的显示不均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存在像素间寄生电容的情况下的显示不均匀难以视觉察觉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和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为,所述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中每两个像素配置一条信号线,夹着所述信号线邻接的两个像素共用所述信号线,并通过开关元件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扫描线上,该驱动电路包括:
选择所述多个扫描线的扫描线驱动电路;和
对所述多个信号线输出基于需要显示的信息的信号的信号线驱动电路。
而且,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部,依次选择与连接到不同信号线并邻接配置的两个像素相对应的两条扫描线;以及第二驱动部,使所述两条扫描线的选择顺序与所述第一驱动部相反。
此外,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为,所述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中每两个像素配置一条信号线,夹着所述信号线邻接的两个像素共用所述信号线,并通过开关元件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扫描线上,该方法包括:
第一驱动步骤,依次选择与连接到不同信号线并邻接配置的两个像素相对应的两条扫描线;和
第二驱动步骤,使所述两条扫描线的选择顺序与所述第一驱动步骤相反。
此外,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每两个像素配置一条信号线,夹着所述信号线邻接的两个像素共用所述信号线,并通过开关元件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扫描线上;
扫描线驱动电路,选择所述多个扫描线;
信号线驱动电路,对所述多个信号线输出基于需要显示的信息的信号。
而且,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部,依次选择与连接到不同信号线并邻接配置的两个像素相对应的两条扫描线;以及第二驱动部,使所述两条扫描线的选择顺序与所述第一驱动部相反。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存在像素间寄生电容的情况下也难以视觉察觉到显示不均匀。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全体结构的示意结构图。
图1B是图1A中的LCD面板(显示面板)的像素连线的示意图。
图2是图1A中的驱动电路的方框结构图。
图3是表示由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根据向多个源极线输出的需要显示信息的图像信号的组合的输出顺序和多个栅极线的选择顺序构成的时序图。
图4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场中向各像素写入图像信号的顺序的图。
图4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场中向各像素写入图像信号的顺序的图。
图5是表示图2中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栅极驱动器块的具体结构的图。
图6A是表示图5的栅极驱动器块中的非反转偏移时的第一场的时序图。
图6B是表示图5的栅极驱动器块中的非反转偏移时的第二场的时序图。
图7A是表示图5的栅极驱动器块中的上下反转偏移时的第一场的时序图。
图7B是表示图5的栅极驱动器块中的上下反转偏移时的第二场的时序图。
图8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上下反转偏移时在第一场中向各像素写入图像信号的顺序的图。
图8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上下反转偏移时在第二场中向各像素写入图像信号的顺序的图。
图9是表示由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根据向多个源极线输出的需要显示信息的图像信号的组合的输出顺序和多个栅极线的选择顺序构成的时序图。
图10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在第一场中向各像素写入图像信号的顺序的图。
图10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在第二场中向各像素写入图像信号的顺序的图。
图11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栅极驱动器块的具体结构的图。
图12A是表示图11的栅极驱动器块中的非反转偏移时的第一场的时序图。
图12B是表示图11的栅极驱动器块中的非反转偏移时的第二场的时序图。
图13A是表示图11的栅极驱动器块中的上下反转偏移时的第一场的时序图。
图13B是表示图11的栅极驱动器块中的上下反转偏移时的第二场的时序图。
图14是LCD面板(显示面板)的其它像素连线的示意图。
图15A是表示在图14的像素连线中在第一场向各像素写入图像信号的顺序的图。
图15B是表示在图14的像素连线中在第二场向各像素写入图像信号的顺序的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采用三角形排列的LCD面板的像素连线的示意图。
图17A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在非反转偏移时的第一场中向各像素写入图像信号的顺序的图。
图17B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在非反转偏移时的第二场中向各像素写入图像信号的顺序的图。
图18A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上下反转偏移时的第一场中向各像素写入图像信号的顺序的图。
图18B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上下反转偏移时的第二场中向各像素写入图像信号的顺序的图。
图19是表示在现有技术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中将源极线数量减半后的显示面板的像素连线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图19的像素连线中的扫描时序图。
图21是表示图19的像素连线中向各像素写入图像信号的顺序的图。
图22是表示图19的显示面板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23是表示在图19的显示面板中的显示不均匀的例子的图。
图24是表示显示面板为TFTLCD面板的情况下的各像素的结构的图。
图25A是表示扫描时序图。
图25B是表示在不存在像素间寄生电容的情况下的水平线反转驱动中的像素电位波形的图。
图26A是表示在考虑像素间寄生电容的情况下的水平线反转驱动中的像素电位波形的图,是表示共用电压的振幅为5.0V、G先像素的写入电压相对于共用电压为2.0V、R后像素的写入电压相对于共用电压为4.0V的情况下的像素电位波形的图。
图26B是表示在考虑像素间寄生电容的情况下的水平线反转驱动中的像素电位波形的图,是表示共用电压的振幅为5.0V、G先像素的写入电压相对于共用电压为2.0V、R后像素的写入电压相对于共用电压为1.0V的情况下的像素电位波形的图。
图27A是表示在考虑像素间寄生电容的情况下的点反转驱动中的像素电位波形的图,是表示共用电压的振幅为5.0V、G先像素的写入电压相对于共用电压为2.0V、R后像素的写入电压相对于共用电压为4.0V的情况下的像素电位波形的图。
图27B是表示在考虑像素间寄生电容的情况下的点反转驱动中的像素电位波形的图,是表示共用电压的振幅为5.0V、G先像素的写入电压相对于共用电压为2.0V、R后像素的写入电压相对于共用电压为1.0V的情况下的像素电位波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而且,将用于对所有像素写入图像信号的期间作为一场,将用于对一行像素写入图像信号的期间作为一个水平期间,将用于对一个栅极线的像素写入图像信号的期间作为一个扫描期间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全体结构的示意结构图,图1B是表示图1A中的LCD面板(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连线的示意图。
即,如图1A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包括配置有多个像素的LCD面板(显示面板)10、对该LCD面板10的各像素进行驱动控制的驱动电路12、和向LCD面板10施加共用电压Vcom的Vcom电路14。
如图1B所示,LCD面板10中的多个像素配置成矩阵状。此外,多个源极线(信号线)S1~S480和多个栅极线(扫描线)G1~G480互相交叉配置。而且,各像素通过作为开关元件的TFT 18分别与源极线的某个以及栅极线的某个连接。这里,各像素配置成共用邻接一条源极线的两个像素16。这种情况下,分别与这两个像素16对应的TFT 18与互相不同的栅极线连接。例如,在图1B中,左上部的R像素16的TFT 18与栅极线G1和源极线S1连接,其右侧相邻的G像素16的TFT 18与栅极线G2和源极线S1连接。而且,这里示出了像素16按照条形方式并列排列,奇数列的各像素与奇数编号的栅极线连接,偶数列的各像素与偶数编号的栅极线连接的情况。
LCD面板10的多个源极线S1~S480和多个栅极线G1~G480通过布置在该LCD面板10的基板(图中未示出)上的布线20与驱动电路12电连接。
图2是图1A中的驱动电路12的方框结构图。如图2所示,这个驱动电路12包括栅极驱动器块(扫描线驱动电路)22、源极驱动器块(信号线驱动电路)24、电平移位电路26、定时发生器(以下简称为TG)部逻辑电路28、伽玛(以下简称为γ)电路块30、电荷泵/调整器块32、模拟块34以及其它块。
这里,栅极驱动器块22选择LCD面板10的多个栅极线G1~G480,源极驱动器块24向LCD面板10的多个源极线S1~S480输出基于需要显示的信息的图像信号Vsig。
电平移位电路26将从外部供给的信号的电平移到预定电平。TG部逻辑电路28基于通过该电平移位电路26移到预定电平的信号和从外部供给的信号,产生所需的定时信号和控制信号,并向该驱动电路12内的各部分供给这些信号。
γ电路块30用于对从所述源极驱动器块24输出的图像信号Vsig进行γ补正,以便成为良好的灰度特性。
电荷泵/调整器块32从外部电源产生所需逻辑电平的各种电压,模拟块34从在该电荷泵/调整器块32中产生的电压进一步产生各种电压。前述Vcom电路14从在该模拟块34中产生的电压VVCOM产生所述的共用电压Vcom。至于其它块,因为与本申请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省略说明。
图3是表示由第一实施方式中向多个源极线S1~S480输出的基于需要显示信息的图像信号Vsig的组合的输出顺序和多个栅极线G1~G480(在图中,为了简化而只抽取了栅极线G1~G8)的选择顺序构成的时序图。此外,图4A和图4B是表示向各像素16写入图像信号Vsig的顺序的图。这里,为了方便起见,图4A表示第一场(奇数场),图4B表示第二场(偶数场)。(第一场和第二场也可以互换。)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使多个栅极线G1~G480的选择顺序在每场中发生变化。
即,在第一场中,与现有技术一样,栅极驱动器块22,进行第一驱动,即按照其排列顺序在每个1/2水平期间(1/2H)依次选择多个栅极线G1~G480(设为H信号)。然后,源极驱动器块24将应分别写入与该选择的栅极线相对应的像素16的图像信号Vsig的组合,在1/2水平期间一次输出到多个源极线S1~S480。例如,是以下情况:在选择栅极线G1的1/2水平期间中,作为“S1-1”的图像信号Vsig的组合输出到多个源极线S1~S480,接着选择栅极线G2的1/2水平期间中,作为“S1-2”的图像信号Vsig的组合输出到多个源极线S1~S480。
就是说,对应在从上段侧每两个区分的栅极线的各组中的各栅极线的选择顺序(选择奇数编号的栅极线之后,选择偶数编号的栅极线),源极驱动器块24在一个水平期间按照与奇数列的像素对应的数据→与偶数列的像素对应的数据这样的顺序进行输出。
因此,第一场中,在将上述的源极线数量减半后的像素连线中,由于按照如图3所示的栅极线的排列顺序向各像素16写入图像信号Vsig,因此成为图4所示的情况。由此,在没有源极线的部位即存在像素间寄生电容204的像素之间产生电压泄漏,先写入的像素16的电位受到后写入的像素16的电位的影响而变化。
此外,在第二场中,如图3所示,栅极驱动器块22进行第二驱动,使与连接到不同源极线的相邻配置的两个像素16相对应的两条栅极线的组的选择顺序与第一场相反。即,首先,按照与第一场相反的顺序即栅极线G2、栅极线G1的顺序选择与连接到不同源极线的相邻配置的两个像素16相对应的两条栅极线G1、G2,然后,按照与第一场相反的顺序即栅极线G4、栅极线G3的顺序选择与连接到不同源极线连接的相邻配置的两个像素16相对应的两条栅极线G3、G4,像这样,在每两个的栅极线的组中,交换其选择顺序。然后,伴随着这种栅极线的选择顺序的交换,源极驱动器块24按照这个选择顺序,将分别要写入对应该选择的栅极线的像素16的图像信号Vsig的组合在1/2水平期间一次输出到多个源极线S1~S480。
就是说,对应在从上段侧每两个区分的栅极线的各组中的各栅极线的选择顺序(选择偶数编号的栅极线之后,选择奇数编号的栅极线),源极驱动器块24在一个水平期间按照与偶数列的像素对应的数据→与奇数列的像素对应的数据的顺序进行输出。
由此,例如,在第一场中,按照所谓的“S1-1”→“S1-2”→“S1-3”→“S1-4”→“S1-5”→“S1-6”→…的图像信号Vsig的组合的顺序进行输出,在第二场中,按照所谓的“S1-2”→“S1-1”→“S1-4”→“S1-3”→“S1-6”→“S1-5”→…的图像信号Vsig的组合的顺序进行输出。
因此,在第二场中,在将上述的源极线数量减半后的像素连线中,如图3所示,由于按照与对应于连接到不同的源极线的相邻配置的两个像素16的两条栅极线的选择顺序相反的顺序,向各像素16写入图像信号Vsig,因此成为图4B所示的情况。由此,同样,即使在第二场中,在没有源极线的部位即存在像素间寄生电容204的像素之间产生电压泄漏,先写入的像素16的电位受到后写入的像素16的电位的影响而会变化。
但是,在第二场中电位变化的像素16与第一场中电位变化的像素16不同。即,在该第二场中,由于与第一场相比图像信号Vsig的写入顺序相反,因此在第一场和第二场中,向相邻的像素16的写入顺序交换了。因此,在第一场和第二场中产生电位差的像素的位置相反,结果是,使像素电位的偏移在时间上平均化,并减轻了显示不均匀。
图5是表示用于进行前述驱动的栅极驱动器块22的具体结构的图。而且,为了简化说明和图示,这里,对八条栅极线进行说明。这种情况下,该栅极驱动块22包括三个计位器36、32个与门38~100、4个非门102~108和8个或门110~124构成。(而且,这里,由于同时切换逻辑电路的输入的情况下产生的危险性对策不是本质问题,因此为了简单起见没有记载。以下同样。)
即,在3个计位器36中,从TG部逻辑电路28供给门控时钟和上/下(简单记为U/D)信号。U/D信号在通常显示的非反转偏移时为“1”,进行上下反转显示的上下反转偏移时为“0”。这是因为,在非反转偏移时和上下反转偏移时,栅极线的扫描方向是上下相反,结果是,为了使先写入的像素和后写入的像素相反,就必须与此对应切换操作。
此外,解除用于复位3个计位器36的计数值的复位信号的定时之后,对应门控时钟和上/下信号,3个计位器36开始计数。
这3个计位器36的Q1输出施加于被解码的偶数编号的线X2、X4、X6、X8用的与门40、44、48、52,并且通过非门102,施加于被解码的奇数编号的线X1、X3、X5、X7用的与门38、42、46、50。此外,前述3个计位器36的Q2输出施加于前述线X3、X4、X7、X8用的与门42、44、50、52,并且通过非门104,施加于前述线X1、X2、X5、X6用的与门38、40、46、48。然后,前述3个计位器36的Q3输出施加于前述线X5、X6、X7、X8用的与门46、48、50、52,同时通过非门106,施加于前述线X1、X2、X3、X4用的与门38、40、42、44。
前述线X1用的与门38的输出施加于栅极线G1、G2用的第一与门54、56。从TG部逻辑电路28向前述栅极线G1用的第一与门54供给场切换(以下简称为FI)信号,并通过非门108向前述栅极线G2用的第一与门56供给前述FI信号。
前述线X2用的与门40的输出施加于栅极线G1、G2用的第二与门58、60。对于这些栅极线G1、G2用第二与门58、60,与前述栅极线G1、G2用第一与门54、56相反,通过前述非门108向前述栅极线G1用第二与门58提供前述FI信号,并向前述栅极线G2用第二与门60提供前述FI信号。
之后,前述栅极线G1用第一与门54的输出和前述栅极线G1用第二与门58的输出供给到栅极线G1用或门110,该栅极线G1用或门110的输出通过由来自TG部逻辑电路28的、在预定的定时用于容许栅极输出的门启动信号控制的栅极线G1用第三与门86,供给到栅极线G1。此外,前述栅极线G2用第一与门56的输出和前述栅极线G2用第二与门60的输出供给到栅极线G2用或门112,该栅极线G2用或门112的输出通过由前述门启动信号控制的栅极线G2用第三与门88供给到栅极线G2。
下面,同样,前述线X3用、X5用、X7用的与门42、46、50的输出施加于栅极线G3、G4用第一与门62、64、栅极线G5、G6用第一与门70、72、栅极线G7、G8用第一与门78、80,向前述栅极线G3用、G5用、G7用第一与门62、70、78供给前述FI信号,经前述非门108向前述栅极线G4用、G6用、G8用第一与门64、72、80供给前述FI信号。此外,前述线X4用、X6用、X8用与门的输出44、48、52施加于栅极线G3、G4用第二与门66、68、栅极线G5、G6用第二与门74、76、栅极线G7、G8用第二与门82、84,经前述非门108向前述栅极线G3用、G5用、G7用第二与门66、74、82供给前述FI信号,向前述栅极线G4用、G6用、G8用第二与门68、76、84提供前述FI信号。此外,前述栅极线G3用、G5用、G7用第一与门62、70、78的输出和前述栅极线G3用、G5用、G7用第二与门66、74、82的输出供给到栅极线G3用、G5用、G7用或门114、118、122,该栅极线G3用、G5用、G7用或门114、118、122的输出通过由前述门启动信号控制的栅极线G3用、G5用、G7用第三与门90、94、98,供给到栅极线G3、G5、G7。此外,前述栅极线G4用、G6用、G8用第一与门64、72、80的输出和前述栅极线G4用、G6用、G8用第二与门68、76、84的输出供给到栅极线G4用、G6用、G8用或门116、120、124,该栅极线G4用、G6用、G8用或门116、120、124的输出通过由前述门启动信号控制的栅极线G4用、G6用、G8用第三与门92、96、100,供给到栅极线G3、G5、G7。
图6A是表示如此构成的栅极驱动器块22中的非反转偏移时的第一场的时序图,图6B是同样表示第二场的时序图。
在非反转偏移时,在第一场,如图6A所示,在与门控时钟1次发出的部分相当的期间,向线X1~X8分别依次输出H信号。即,定时地形成:线X1成为选择状态(H信号)→线X2成为选择状态→线X3成为选择状态→线X4成为选择状态→线X5成为选择状态→线X6成为选择状态→线X7成为选择状态→线X8成为选择状态。
这里,在该第一场,供给作为前述FI信号的H信号。因此,在线X1成为选择状态的期间,只有前述栅极线G1用第一与门54成为选择状态,并通过G1用或门110和由门启动信号控制的栅极线G1用第三与门86,栅极线G1成为选择状态。此外,在线X2成为选择状态的期间,只有前述栅极线G2用第二与门60成为选择状态,通过G2用或门112和由门启动信号控制的栅极线G2用第三与门88,栅极线G2成为选择状态。下面同样,栅极线G3~G8依次成为选择状态。
然后,在第二场时,如图6B所示,在线X1~X8,与前述第一场相同,按照线X1→线X2→线X3→线X4→线X5→线X6→线X7→线X8的顺序成为选择状态。
这里,在该第二场,供给作为前述FI信号的L信号。因此,在线X1成为选择状态的期间,只有前述栅极线G2用第一与门56成为选择状态,并通过G2用或门112和由门启动信号控制的栅极线G2用第三与门88,栅极线G2成为选择状态。此外,在线X2成为选择状态的期间,只有前述栅极线G1用第二与门58成为选择状态,通过G1用或门110和由门启动信号控制的栅极线G1用第三与门86,栅极线G1成为选择状态。下面同样,按照栅极线G4→栅极线G3→栅极线G6→栅极线G5→栅极线G8→栅极线G7的顺序成为选择状态。
此外,图7A是表示在图5的结构的栅极驱动器块22中的上下反转偏移时的第一场的时序图,图7B是同样表示第二场的时序图。(而且,上下反转偏移时,复位信号比图6A和6B早一个门控时钟下降。)此外,图8A和8B是表示在该上下反转偏移时向各像素16写入图像信号Vsig的顺序的图。这里,图gA表示第一场,图8B表示第二场。
在上下反转偏移时,在第一场,如图7A所示,在与门控时钟1次发出的部分相当的期间,在相反的方向依次向线X1~X8分别输出H信号。即,定时地形成:线X8成为选择状态→线X7成为选择状态→线X6成为选择状态→线X5成为选择状态→线X4成为选择状态→线X3成为选择状态→线X2成为选择状态→线X1成为选择状态。
这里,在该第一场,供给作为前述FI信号的H信号。因此,在线X8成为选择状态的期间,只有前述栅极线G8用第二与门84成为选择状态,并通过G8用或门124和由门启动信号控制的栅极线G8用第三与门100,栅极线G8成为选择状态。此外,在线X7成为选择状态的期间,只有前述栅极线G7用第一与门78成为选择状态,通过G7用或门122和由门启动信号控制的栅极线G7用第三与门98,栅极线G7成为选择状态。下面同样,栅极线G6~G1依次成为选择状态。
因此,在第一场,由于向各像素16写入图像信号Vsig是按照与图7A所示的栅极线相反的顺序进行的,因此成为如图8A所示那样。由此,在没有源极线的部位即存在像素间寄生电容204的像素之间发生电压泄漏,先写入的像素16的电位受到后写入的像素16的电位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之后,在第二场中,如图7B所示,对于线X1~X8,与前述第一场相同,按照线X8→线X7→线X6→线X5→线X4→线X3→线X2→线X1的顺序成为选择状态。
这里,在该第二场,供给作为前述FI信号的L信号。因此,在线X8成为选择状态的期间,只有前述栅极线G7用第二与门82成为选择状态,并通过G7用或门122和由门启动信号控制的栅极线G7用第三与门98,栅极线G7成为选择状态。此外,在线X7成为选择状态的期间,只有前述栅极线G8用第一与门80成为选择状态,通过G8用或门124和由门启动信号控制的栅极线G8用第三与门100,栅极线G8成为选择状态。下面同样,按照栅极线G5→栅极线G6→栅极线G3→栅极线G4→栅极线G1→栅极线G2的顺序成为选择状态。
因此,在第二场,在将上述源极线数量减半后的像素连线中,如图7B所示,由于按照与对应于连接到不同源极线的相邻配置的两个像素16的两条栅极线的选择顺序相反的方向的顺序,向各像素16写入图像信号Vsig,因此成为如图8B所示的那样。由此,同样,即使在第二场中,在作为没有源极线的部位即存在像素间寄生电容204的像素间也发生电压泄漏,先写入的像素16的电位受到后写入的像素16的电位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但是,在第二场中电位变化的像素16与第一场中电位变化的像素16不同。即,在该第二场中,由于与第一场相比写入图像信号Vsig的顺序相反,所以,在第一场和第二场中,转换了向相邻的像素16的写入顺序。由此,在第一场和第二场中产生电位差的像素的位置就相反了,结果是,像素电位的偏移在时间上被平均化,减轻了显示不均匀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第一实施方式,通过在每个场交换利用栅极驱动器块22依次选择多个栅极线时的、与连接到不同源极线的相邻配置的两个像素相对应的两条栅极线的选择顺序,使像素的电位差在时间上平均化,由此,可以减轻显示不均匀性。
而且,由于在第二场中,如图3所示,对应栅极线的选择顺序的转换,交换奇数列和偶数列的数据顺序,来输出通过源极驱动器块24向前述多个源极线输出的基于要显示的信息的图像信号Vsig的组合,因此能够无混乱地进行显示。再有,对于在第二场中的图像信号Vsig的组合的输出顺序的变更,尽管没有特别图示电路详细结构,但也可以例如在TG部逻辑电路28中保持至少一个行的图像信号Vsig的组合,交换奇数列和偶数列的数据的顺序并供给到源极驱动器块24,或者,可以在源极驱动器块24内交换奇数列和偶数列的数据顺序,或者可以在向该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供给图像信号的方面,在第二场中交换图像信号的奇数列和偶数列的数据的顺序并供给。(这与在上下反转偏移时进行的操作基本相同。)
(尽管在进行上下反转偏移的情况下需要场存储器,但是在不进行上下反转偏移的情况下可以用线存储器来实现。)
[变形例]
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每个场将顺序选择对应于与不同源极线连接的相邻配置的两个像素的两条栅极线的顺序进行切换,但也可以如图9所示,每两个栅极线(每一个H期间,即每两个扫描期间)进行切换。
于是,由于向各像素16写入图像信号Vsig的顺序成为在第一场中按照如图10A所示的顺序、在第二场按照如图10B所示的顺序,所以即使在同一场内因寄生电容而受到影响的像素也不会在纵向上集合,因此直条纹更加不显眼。
实现这种驱动的电路例子示于图11中。除了在图5中增加了异或门126,并输入FI信号和Q2信号,输出FI’信号而不是FI信号之外,其余结构相同。
非反转偏移时的图11的电路操作的状态示于图12A和12B中。
此外,上下反转偏移时的图11的电路操作的状态示于图13A和13B中。(而且,在上下反转偏移时,复位信号比图12A和图12B早1个门控时钟下降。)
在这个电路中,作为更优选的例子,为每两个栅极线(每一个H期间,也就是每两个扫描期间)并且每个场切换栅极线的选择顺序。
通过对图5的栅极驱动器块进行简单变更,就可以实现这种驱动。
此外,这些像素和TFT还可以适用于图14所示的连线构成的LCD面板10中。
这种情况下,按照图15A和图15B所示的顺序依次选择栅极线。在图14所示的像素连线的情况下,实现驱动的电路例子也可以使用图5的电路。而且,图5中所示的电路例子也能够转用于每个像素列分别对应一条源极线并且每个像素行分别对应一条栅极线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栅极驱动器中,是很方便的。
如上所述,根据本变形例,通过执行这种驱动,即使在同一场内,由于直条纹自身变为锯齿形条纹,因此达到了难以见到直条纹自身的效果。
此外,这里,尽管示出了在每场切换栅极线的选择顺序的优选例子,但是由于即使利用在每场不切换栅极线的选择顺序的方法,由于在同一场内也会使直条纹本身变为锯齿形条纹,因此达到难以看到直条纹本身的效果。此时,在图11的电路中,只要固定FI信号即可。
此外,这里,按每两个栅极线进行切换,但是也可以每2j(j是2以上的整数)个栅极线进行切换(优选周期短的一方)。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在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中,在图1(B)所示的像素16纵横整列的条形排列以外,还已知RGB三种像素配置成三角形的三角形排列。
图16是采用这种三角形排列的LCD面板的像素连线的示意图。在这种三角形排列中,不是如图1(B)所示那样多个源极线S1~S480条形排列而形成直线状,而是如图16所示填充在像素16之间形成锯齿形,对应奇数编号的行的像素和对应偶数编号的行的像素被配置成在列方向上每相邻像素间距的一半错开。
图17A是表示在本第二实施方式的非反转偏移时的第一场中,向各像素16写入图像信号Vsig的顺序的图,图17B是同样表示在第二场中向各像素16写入图像信号Vsig的顺序的图。
即使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多个栅极线G1~G480的选择顺序也在每个场变化。
即,在第一场中,栅极驱动器块22进行第1驱动,按照多个栅极线G1~G480的顺序在每个1/2水平期间依次选择多个栅极线G1~G480。然后,源极驱动器块24将应该分别写入与该选择的栅极线对应的像素16的图像信号Vsig的组合在1/2水平期间一次输出到多个源极线S1~S480。因此,在该第一场中,由于向各像素16写入图像信号Vsig是按照如图3所示的栅极线的顺序进行的,因此成为图17A所示的那样。由此,在没有源极线的部位即存在像素间寄生电容204的像素之间发生电压泄漏,先写入的像素16的电位受到后写入的像素16的电位的影响而变化。
此外,在第二场中,如图3所示,栅极驱动器块22进行第二驱动,使与连接到不同源极线的相邻配置的两个像素16相对应的两个栅极线的组的选择顺序与第一场相反。而且,伴随着这种栅极线的选择顺序的转换,源极驱动器块24按照该选择顺序将应该分别写入与该选择的栅极线对应的像素16的图像信号Vsig的组合在1/2水平期间一次输出到多个源极线S1~S480。因此,在该第二场中,由于如图3所示按照与对应于连接到不同源极线的相邻配置的两个像素16的两条栅极线的选择顺序相反的顺序,向各像素16写入图像信号Vsig,因此成为如图17B所示那样。由此同样,在第二场中,在没有源极线的部位即存在像素间寄生电容204的像素之间也发生电压泄漏,先写入的像素16的电位受到后写入的像素16的电位的影响而变化。
但是,在第二场中电位变化的像素16与在第一场中电位变化的像素16不同。即,在该第二场中,由于图像信号Vsig的写入顺序与第一场相反,因此在第一场和第二场中,就交换了向相邻的像素16的写入顺序。为此,在第一场和第二场发生电位差的像素的位置是相反的,结果是,像素电位的偏移在时间上被平均化,并减轻了显示不均匀性。
此外,图18A是表示在图5构成的源极驱动器块22中在上下反转偏移时的第一场中,向各像素16写入图像信号Vsig的顺序的图,图18B是同样表示在上下反转偏移时的第二场中向各像素16写入图像信号Vsig的顺序的图。
上下反转偏移时,在第一场,由于向各像素16写入图像信号Vsig是按照如图7A所示的栅极线的相反方向的顺序进行的,因此成为图18A所示那样。由此,在没有源极线的部位即存在像素间寄生电容204的像素之间发生电压泄漏,先写入的像素16的电位受到后写入的像素16的电位的影响而变化。
并且,在第二场中,由于如图7B所示按照与对应于连接到不同源极线连接的相邻配置的两个像素16的两条栅极线的选择顺序相反的相反方向的顺序,向各像素16写入图像信号Vsig,因此成为如图18B所示那样。由此同样,在第二场中,在没有源极线的部位即存在像素间寄生电容204的像素之间也发生电压泄漏,先写入的像素16的电位受到后写入的像素16的电位的影响而变化。
但是,在第二场中电位变化的像素16与在第一场中电位变化的像素16不同。即,在该第二场中,由于图像信号Vsig的写入顺序与第一场相反,因此在第一场和第二场,就交换了向相邻的像素16的写入顺序。为此,在第一场和第二场发生电位差的像素的位置是相反的,结果是,像素电位的偏移在时间上被平均化,并减轻了显示不均匀性。
如上所述,即使采用三角形排列,通过进行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驱动,也同样可以减轻显示不均匀。
并且,由于像素16排列成三角形的情况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条形排列的情况相比,显示不均匀性(例如对应图16的直条纹)成为蛇形,因此也具有与条形排列相比不明显的效果。
此外,通过如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9)所示的驱动,使蛇形的形成更复杂,使直条纹更加不明显。
以上,尽管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毫无疑问在本发明的构思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应用。
例如,如果每场切换相邻像素之间的写入顺序,则各栅极线G1~G480的选择顺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顺序。
此外,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尽管在每一个场切换写入顺序,但即使每两个场(每一个帧)切换写入顺序,也可以获得大致相同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每k个场(k是3以上的整数)切换写入顺序,但优选短周期。
这里,尽管介绍了施加在像素上的电压越大则透过率越降低(变暗)的常白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但毫无疑问也可以适用于施加在像素上电压越大则透过率越高(变明亮)的常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
此外,这里,尽管说明了彩色显示的液晶的例子,但是不言而喻也可以适用于单色(黑白)显示液晶。
并且,开关元件不限于TFT,当然也可以是二极管等。此外,毫无疑问,栅极线和源极线的数量不限于图1的例子的情况。
此外,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像素不限于液晶,只要是电容性元件,就会产生像素间寄生电容,因此通过本发明同样可以减轻显示不均匀性。

Claims (20)

1、一种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所述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中每两个像素配置一条信号线,夹着所述信号线邻接的两个像素共用所述信号线,并通过开关元件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扫描线上,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电路包括:
扫描线驱动电路,选择所述多个扫描线;和
信号线驱动电路,对所述多个信号线输出基于需要显示的信息的信号;
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部,依次选择与连接到不同信号线并邻接配置的两个像素相对应的两条扫描线;以及第二驱动部,使所述两条扫描线的选择顺序与所述第一驱动部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每预定期间切换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的控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期间是2j个扫描期间,其中j是1以上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期间包含第一预定期间和第二预定期间,所述第一预定期间是2j个扫描期间,所述第二预定期间是k个场,其中,j是1以上的整数,k是1以上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期间是k个场,其中,k是1以上的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驱动电路向所述多个信号线输出与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的所述扫描线的选择顺序相对应的信号。
7、一种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中每两个像素配置一条信号线,夹着所述信号线邻接的两个像素共用所述信号线,并通过开关元件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扫描线上,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方法包括:
第一驱动步骤,依次选择与连接到不同信号线并邻接配置的两个像素相对应的两条扫描线;和
第二驱动步骤,使所述两条扫描线的选择顺序与所述第一驱动步骤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记载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每预定期间对所述第一驱动步骤和所述第二驱动步骤进行切换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期间是2j个扫描期间,其中,j是1以上的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期间包含第一预定期间和第二预定期间,所述第一预定期间是2j个扫描期间,所述第二预定期间是k个场,其中,j是1以上的整数,k是1以上的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期间是k个场,其中,k是1以上的整数。
12、根据权利要求7记载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扫描线的选择顺序输出向所述多个信号线输出的基于需要显示的信息的信号。
13、一种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每两个像素配置一条信号线,夹着所述信号线邻接的两个像素共用所述信号线,并通过开关元件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扫描线上;
扫描线驱动电路,选择所述多个扫描线;以及
信号线驱动电路,对所述多个信号线输出基于需要显示的信息的信号,
而且,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部,依次选择与连接到不同信号线并邻接配置的两个像素相对应的两条扫描线;以及第二驱动部,使所述两条扫描线的选择顺序与所述第一驱动部相反。
14、根据权利要求13记载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每预定期间切换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的控制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记载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期间是2j个扫描期间,其中,j是1以上的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4记载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期间包含第一预定期间和第二预定期间,所述第一预定期间是2j个扫描期间,所述第二预定期间是k个场,其中,j是1以上的整数,k是1以上的整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4记载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期间是k个场,其中,k是1以上的整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3记载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驱动电路向所述多个信号线输出与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的所述扫描线的选择顺序相对应的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3记载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是将所述多个像素排列成条状的条状排列显示面板。
20、根据权利要求13记载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是将所述多个像素排列成三角状的三角排列显示面板。
CN2008101003389A 2007-03-29 2008-03-28 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和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Active CN1012765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89664/2007 2007-03-29
JP2007089664 2007-03-29
JP210328/2007 2007-08-10
JP2007210328A JP4270310B2 (ja) 2007-03-29 2007-08-10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型表示装置の駆動回路、駆動方法及び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型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6535A true CN101276535A (zh) 2008-10-01
CN101276535B CN101276535B (zh) 2012-05-23

Family

ID=39995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003389A Active CN101276535B (zh) 2007-03-29 2008-03-28 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和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270310B2 (zh)
KR (1) KR100935789B1 (zh)
CN (1) CN101276535B (zh)
TW (1) TWI41395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0436A (zh) * 2010-06-02 2011-12-07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模块、驱动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9658867A (zh) * 2018-12-10 2019-04-19 北京欧徕德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读写方法及其装置
WO2019076121A1 (zh) * 2017-10-18 2019-04-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装置
CN110914793A (zh) * 2017-07-19 2020-03-24 夏普株式会社 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13870806A (zh) * 2020-06-30 2021-12-31 晶门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双闸极显示器的补偿系统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37041A (ja) 2008-03-26 2009-10-15 Sony Corp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WO2010116436A1 (ja) * 2009-03-30 2010-10-14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駆動回路、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駆動方法
JP5305266B2 (ja) * 2009-07-02 2013-10-0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画素配線方法
CN102881268A (zh) * 2012-09-07 2013-01-16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驱动方法及液晶显示器
CN104299559B (zh) * 2014-10-20 2017-01-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栅型显示面板
CN114937418B (zh) * 2022-06-24 2023-07-18 业泓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具有生物辨识功能的像素电路
JP7635195B2 (ja) 2022-12-28 2025-02-25 エルジー ディスプレイ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8974B2 (ja) 1998-02-24 2001-05-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100291770B1 (ko) 1999-06-04 2001-05-15 권오경 액정표시장치
TW511047B (en) * 2001-06-12 2002-11-21 Prime View Int Co Ltd Scan driving circuit and method for an 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3821701B2 (ja) * 2001-12-12 2006-09-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890025B1 (ko) 2002-12-04 2009-03-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장치 및 방법
JP3904524B2 (ja) * 2003-03-20 2007-04-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KR100933446B1 (ko) * 2003-06-20 2009-12-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의 구동장치 및 구동방법
KR101039023B1 (ko) * 2004-04-19 2011-06-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271115B (en) * 2005-08-30 2007-01-11 Au Optronics Corp Active display and driving circuit of a pixel thereof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0436A (zh) * 2010-06-02 2011-12-07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模块、驱动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270436B (zh) * 2010-06-02 2013-11-06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模块、驱动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0914793A (zh) * 2017-07-19 2020-03-24 夏普株式会社 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10914793B (zh) * 2017-07-19 2023-05-30 夏普株式会社 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WO2019076121A1 (zh) * 2017-10-18 2019-04-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装置
US11393420B2 (en) 2017-10-18 2022-07-19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pixel circuit and its driving method and driving device
CN109658867A (zh) * 2018-12-10 2019-04-19 北京欧徕德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读写方法及其装置
CN113870806A (zh) * 2020-06-30 2021-12-31 晶门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双闸极显示器的补偿系统和方法
CN113870806B (zh) * 2020-06-30 2023-10-10 晶门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双闸极显示器的补偿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68843A (ja) 2008-11-06
KR20080088483A (ko) 2008-10-02
CN101276535B (zh) 2012-05-23
JP4270310B2 (ja) 2009-05-27
KR100935789B1 (ko) 2010-01-06
TWI413958B (zh) 2013-11-01
TW200849187A (en) 2008-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6535B (zh) 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和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US8330700B2 (en) Driv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of active matrix display device, and active matrix display device
KR100910711B1 (ko) 액티브 매트릭스형 표시장치
JP4953227B2 (ja) ゲート駆動部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JP551228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CN102782744B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驱动方法
JP2010033038A (ja) 表示パネル駆動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US2008028475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JP2010102189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2008018046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21129798A1 (zh)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JP2006267525A (ja) 表示装置用駆動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用駆動方法
JP5115001B2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マトリックス表示装置
KR20100034826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9020197A (ja) 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その駆動回路および駆動方法
JP200027561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7198914A (ja) 表示装置
JP2008151986A (ja) 電気光学装置、走査線駆動回路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893726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KR10102735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WO2008026338A1 (fr) Dispositif d'affichage et son procédé de commande
JP4864245B2 (ja) 平面表示装置
KR20070063944A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156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2156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2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rtu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CASIO Computer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