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271658B -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1658B
CN101271658B CN2007100897500A CN200710089750A CN101271658B CN 101271658 B CN101271658 B CN 101271658B CN 2007100897500 A CN2007100897500 A CN 2007100897500A CN 200710089750 A CN200710089750 A CN 200710089750A CN 101271658 B CN101271658 B CN 1012716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cture
during
sub
polarity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897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1658A (zh
Inventor
张贵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calTech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calTech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calTech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calTech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08975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716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71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1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1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16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此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扫描线,且此第一扫描线包括多数个子像素。上述子像素的第一部分由第一栅极线控制,而上述子像素的第二部分由第二栅极线控制,其中第一部分的子像素与第二部分的子像素交错排列。此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在第一画面期间中,先驱动第一栅极线,再驱动第二栅极线。接着,在第二画面期间中,先驱动第二栅极线,再驱动第一栅极线。本发明由于在不同的画面期间中,以不同的顺序来驱动同一扫描线所对应的栅极线,因此得以改善因明暗度不均匀而引起的垂直明暗纹现象。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驱动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thin-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而言,传统上M×N个子像素(sub-pixel)需要利用到M条源极线还有N条栅极线来控制,其中M与N皆为自然数。但目前已有一种新的驱动技术,其将所需要的源极线数目减半,并将所需要的栅极线数目加倍,来控制具有M×N个子像素的面板,而采用这种新技术的面板,称为半源极-倍栅极式面板(half-source-double-gate type panel)。
由于一般M为N的数倍之多,因此采用这种新技术的优点,是可大量减少控制这些源极线的源极驱动器芯片的输出脚位数,使其芯片面积得以减少,进而降低其制造成本。此外,这种新技术亦可达到降低直流电流的优点,同时还能增加面板布局(panel layout)的弹性,例如将芯片置于面板的左侧或右侧。
然而,这种新型面板却仍采用旧型面板的栅极线驱动时序,导致在显示同一灰阶(gray level)时,会产生垂直明暗纹的现象,因而使得画面品质下降。以下分别以采用线反转(line inversion)技术与交流式共同电位的新型面板,以及采用点反转(dot inversion)技术与直流式共同电位的新型面板来说明,并假设所列举的新型面板皆采用常态黑画面显示模式。
图1为采用线反转技术的半源极-倍栅极式面板的示意图。此图中的面板亦采用交流式共同电位,其具有N条扫描线、M/2条源极线及2N条栅极线,分别以L1~L(N)、S1~S(M/2)及G1~G(2N)来表示。每一扫描线中皆具有M个子像素(sub-pixel)101,且在同一扫描线中,相邻的子像素101所显示的颜色互不相同,其中R表示显示红原色的子像素101,G表示显示绿原色的子像素101,B表示显示蓝原色的子像素101。
图2为图1所述面板的各信号时序图。此图中的VCOM表示共同电位,至于其余的标示则皆对应至图1中的标示。由图中可以得知,此面板的栅极线G1~G(2N)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逐一驱动,也就是采用旧有的栅极线驱动时序,并同时依照栅极线的开启顺序,通过源极线载入画面资料至对应的子像素中。例如,当驱动栅极线G1,进而开启耦接至栅极线G1的子像素101时,源极线S1~S(M/2)就对应地传输被开启的子像素所需的画面资料;而当驱动栅极线G2,进而开启耦接至栅极线G2的子像素101时,源极线S1~S(M/2)就对应地传输被开启的子像素所需的画面资料。
然而,由于采用线反转技术的关系,在驱动同一扫描线中的栅极线时,交流共同电位会呈现同一极性,如图3所示。图3为图2的各扫描线的共同电位及各源极线的极性变化说明图。请参照图3,以扫描线L1为例,由于在驱动栅极线G1时,共同电位VCOM才刚变换极性,因此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达到稳定值,而在驱动栅极线G2时,由于不需变换极性,故共同电位始终保持同一极性的稳定值。由此可知,在驱动栅极线G1时的画面信号与共同电位的压差,会小于驱动栅极线G2时的画面信号与共同电位的压差,故栅极线G1所开启的子像素的亮度,会小于栅极线G2所开启的子像素的亮度。当然,就事实而言,在驱动栅极线G1时,共同电位VCOM并非一定如图3所示波形而作变化,但总而言之,在驱动栅极线G1时的画面信号与共同电位的压差,以及在驱动栅极线G2时的画面信号与共同电位的压差,二者的值是不一样的。同理,扫描线L2~L(N)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形,故采用旧有的栅极线驱动时序,会造成视觉上产生垂直明暗纹的现象。
图4为采用点反转技术的半源极-倍栅极式面板的示意图。此图中的面板亦采用直流式共同电位,至于此面板的硬件架构如同图1所示的硬件架构,在此不再赘述。为了说明的方便,以下仅以源极线S1及S2,还有栅极线G1~G4来说明旧有的操作方式,如图5所示。图5为图4的源极线S1、S2的极性变化及栅极线G1~G4的时序的说明图。此图中的N可表示为整数0,或者表示为自然数。若N为0,则4N+1、4N+2、4N+3及4N+4分别表示第1、第2、第3及第4画面期间;若N为1,则4N+1、4N+2、4N+3及4N+4分别表示第5、第6、第7及第8画面期间,其余依此类推。至于栅极线G1~G4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逐一驱动,也就是采用旧有的栅极线驱动时序。
借由图5可以发现,无论在哪一个画面期间,在驱动栅极线G2及G4时,源极线S1、S2都是才刚变换极性,因此此时共同电位VCOM的准位会受到影响。以第4N+1画面期间为例,在驱动栅极线G2时,源极线S1、S2的极性才刚由正转负,因此液晶面板上的共同电位的准位会被稍微地拉至负极性;而在驱动栅极线G4时,源极线S1、S2的极性才刚由负转正,因此液晶面版上的共同电位的准位会被稍微地拉至正极性。如此一来,在驱动栅极线G2及G4时的源极线S1、S2与共同电位VCOM的压差,会小于驱动栅极线G1及G3时的源极线S1、S2与共同电位VCOM的压差。同理,第4N+2画面期间~第4N+4画面期间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形,故采用旧有的栅极线驱动时序,会造成视觉上产生垂直明暗纹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可改善半源极-倍栅极式面板发生垂直明暗纹的现象,以使此种新型面板具有较高的画面品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此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扫描线,且此第一扫描线包括多数个子像素。上述子像素的第一部分由第一栅极线控制,而上述子像素的第二部分由第二栅极线控制,其中第一部分的子像素与第二部分的子像素交错排列。此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在第一画面期间中,先驱动第一栅极线,再驱动第二栅极线。接着,在第二画面期间中,先驱动第二栅极线,再驱动第一栅极线。
上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扫描线,且此第二扫描线包括多数个子像素。上述子像素分成第三部分及第四部份,而第三部分由第三栅极线控制,第四部分由第四栅极线控制,且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的子像素为交错排列。
依照本发明的上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上述的第二画面期间邻接在第一画面期间之后,且有第三画面期间邻接在第一画面期间之前,以及有第四画面期间邻接在第二画面期间之后,且在第一画面期间及第三画面期间时,依序驱动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线、第三栅极线及第四栅极线,而在第二画面期间及第四画面期间时,依序驱动第二栅极线、第一栅极线、第四栅极线及第三栅极线。
依照本发明的上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上述的第二画面期间邻接在第一画面期间之后,且有第三画面期间邻接在第二画面期间之后,以及有第四画面期间邻接在第三画面期间之后,且在第一画面期间及第三画面期间时,依序驱动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线、第三栅极线及第四栅极线,而在第二画面期间及该第四画面期间中,依序驱动第二栅极线、第一栅极线、第四栅极线及第三栅极线。
依照本发明的上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上述的第二画面期间邻接在第一画面期间之后,且有第三画面期间邻接在第二画面期间之后,以及有第四画面期间邻接在第三画面期间之后,且在第一画面期间及第四画面期间时,依序驱动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线、第三栅极线及第四栅极线,而在第二画面期间及第三画面期间时,依序驱动第二栅极线、第一栅极线、第四栅极线及第三栅极线。
本发明因在不同的画面期间中,以不同的顺序来驱动同一扫描线所对应的栅极线,因此得以改善因明暗度不均匀而引起的垂直明暗纹现象。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采用线反转技术的半源极-倍栅极式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面板的各信号时序图。
图3为图2的各扫描线的共同电位及各源极线的极性变化说明图。
图4为采用点反转技术的半源极-倍栅极式面板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源极线S1、S2的极性变化及栅极线G1~G4的时序的说明图。
图6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图7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图8为依照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图9~图13、图15~图17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图14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说明的方便,以下各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显示面板,皆是半源极-倍栅极式的新型面板,且皆采用常态黑画面显示模式。此外,以下实施例将分别以采用线反转技术与交流式共同电位的新型面板,以及采用点反转技术与直流式共同电位的新型面板来说明本发明。由于此种新型面板的硬件构造已展现于图1或图4中,因此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便不再绘示,并请依照说明的需要而参照图1或图4。
假设半源极-倍栅极式面板采用线反转技术与交流式共同电位,如图1所示。那么解决垂直明暗纹现象的方法之一,便如图6所示。图6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列举扫描线L1~L3于第4N+1画面期间~第4N+4画面期间时,共同电位VCOM的极性,以及栅极线G1~G6在第4N+1画面期间~第4N+4画面期间时的驱动顺序。其中N可表示为整数0,或者表示为自然数。若N为0,则4N+1、4N+2、4N+3及4N+4分别表示第1、第2、第3及第4画面期间;若N为1,则4N+1、4N+2、4N+3及4N+4分别表示第5、第6、第7及第8画面期间,其余依此类推。此外,图6中的标示VCOM表示共同电位,至于其他的标示则皆对应于图1中的标示。
在图6中,在第4N+1画面期间及第4N+2画面期间时,栅极线G1~G6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逐一驱动,然而在第4N+3画面期间及第4N+4画面期间时,便改变同一扫描线所对应的栅极线的驱动顺序。因此在第4N+1画面期间及第4N+2画面期间中,在驱动栅极线G1、G3及G5时的画面信号与共同电位的压差,会小于驱动栅极线G2、G4及G6时的画面信号与共同电位的压差,故栅极线G1、G3及G5所开启的子像素的亮度,会小于栅极线G2、G4及G6所开启的子像素的亮度。
同理,在第4N+3画面期间及第4N+4画面期间中,在驱动栅极线G2、G4及G6时的画面信号与共同电位的压差,会小于驱动栅极线G1、G3及G5时的画面信号与共同电位的压差,故栅极线G2、G4及G6所开启的子像素的亮度,会小于栅极线G1、G3及G5所开启的子像素的亮度。因此可知,此种操作方法可以改善因明暗度不均匀而引起的垂直明暗纹现象。
由于线反转技术并非每更新一次画面就一定要改变同一扫描线的共同电位的极性,其也可以是每二个画面反转极性一次。在这种情况下,便可用图7所示方式来解决垂直明暗纹现象。图7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同样列举扫描线L1~L3于第4N+1画面期间~第4N+4画面期间时,共同电位VCOM的极性,以及栅极线G1~G6在第4N+1画面期间~第4N+4画面期间时的驱动顺序。图7中的标示VCOM表示共同电位,至于其他的标示则皆对应于图1中的标示。
在图7中,在第4N+1画面期间及第4N+3画面期间时,栅极线G1~G6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逐一驱动,然而在第4N+2画面期间及第4N+4画面期间时,便改变同一扫描线所对应的栅极线的驱动顺序。因此在第4N+1画面期间及第4N+3画面期间中,在驱动栅极线G1、G3及G5时的画面信号与共同电位的压差,会小于驱动栅极线G2、G4及G6时的画面信号与共同电位的压差,故栅极线G1、G3及G5所开启的子像素的亮度,会小于栅极线G2、G4及G6所开启的子像素的亮度。
同理,在第4N+2画面期间及第4N+4画面期间中,在驱动栅极线G2、G4及G6时的画面信号与共同电位的压差,会小于驱动栅极线G1、G3及G5时的画面信号与共同电位的压差,故栅极线G2、G4及G6所开启的子像素的亮度,会小于栅极线G1、G3及G5所开启的子像素的亮度。因此可知,此种操作方法可以改善因明暗度不均匀而引起的垂直明暗纹现象。
理所当然地,在上述二个实施例当中,源极线S1~S3当依照栅极线G1~G6的驱动顺序而对应地传送画面信号,以显示出正常的画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图6的第4N+1画面期间及第4N+3画面期间中,同一扫描线的交流共同电位的极性相同,而在第4N+2画面期间及第4N+4画面期间中,同一扫描线的交流共同电位的极性亦相同,但此时的极性与在第4N+1画面期间及第4N+3画面期间中的极性相反。另外,在图7的第4N+1画面期间及第4N+2画面期间中,同一扫描线的交流共同电位的极性相同,而在第4N+3画面期间及第4N+4画面期间中,同一扫描线的交流共同电位的极性亦相同,但此时的极性与在第4N+1画面期间及第4N+2画面期间中的极性相反。把握此原则,使用者当可依照上述的教示而触类旁通,进而使用本发明于其他各型态的线反转技术中。
假设半源极-倍栅极式面板采用点反转技术与直流式共同电位,如图4所示。那么解决垂直明暗纹现象的方法之一,便如图8所示。图8为依照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列举源极线S1及S2于第4N+1画面期间~第4N+4画面期间时的极性,以及栅极线G1~G4在第4N+1画面期间~第4N+4画面期间时的驱动顺序。此外,图8中的标示VCOM表示共同电位,至于其他的标示则皆对应于图4中的标示。
在图8中,于第4N+1画面期间及第4N+2画面期间时,栅极线G1~G4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逐一驱动,然而在第4N+3画面期间及第4N+4画面期间时,便改变同一扫描线所对应的栅极线的驱动顺序。因此在第4N+1画面期间及第4N+2画面期间中,在驱动栅极线G2及G4时的源极线S1、S2与共同电位VCOM的压差,会小于驱动栅极线G1及G3时的源极线S1、S2与共同电位VCOM的压差。同理,在第4N+3画面期间及第4N+4画面期间中,在驱动栅极线G1及G3时的源极线S1、S2与共同电位VCOM的压差,会小于驱动栅极线G2及G4时的源极线S1、S2与共同电位VCOM的压差。因此可知,此种操作方法可以改善因明暗度不均匀而引起的垂直明暗纹现象。
由于点反转技术也有多种的实施方式,难以逐一列举,然而使用者当可依照图8所述的精神而运用在其他的点反转技术当中。以下将再列举数个本发明的驱动方式,以期使用者能更了解本发明,如图9~图13所示。图9~图13皆列举源极线S1及S2于第4N+1画面期间~第4N+4画面期间时的极性,以及栅极线G1~G4在第4N+1画面期间~第4N+4画面期间时的驱动顺序。此外,图9~图13中的标示VCOM表示共同电位,至于其他的标示则皆对应于图4中的标示。图9~图13所示的操作方式与图8所示的操作方式极其类似,主要是在第4N+1画面~第4N+4画面的四个画面中,改变(或对调)源极线S1、S2对共同电位VCOM的压差的极性变化顺序(只要符合液晶二端电压需交流变化即可),再搭配变化栅极线G1~G4的驱动顺序,来进行显示面板的驱动,所以实施例当不止图8~图13,使用者当可触类旁通,在此便不再赘述。
借由上述各实施例的教示,大致可以归纳出本发明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如图14所示。图14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此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首先,在第一画面期间中,先驱动第一栅极线,再驱动第二栅极线(如步骤a)。接着,在第二画面期间中,先驱动第二栅极线,再驱动第一栅极线(如步骤b)。
上述列举的采用线反转技术的各实施例,仔细来说,都是采用交流式的共同电位于完成一条扫描线时反转极性,以图1及图6来举例,完成一条扫描线须含驱动二条栅极线的时间,然而有些半源极-倍栅极式面板的共同电位及源极线上所传输的信号可在完成半条扫描线(驱动一条栅极线的时间)后即反转一次,搭配共同电位的极性变化与栅极线开启顺序可达成另一种型式的点反转技术或行(column)反转技术,即使如此,这些变化的技术也仍然适用于本发明,如图15~17所示。
为了方便说明,图15~17皆以采用常态黑画面显示模式的面板为例。请先参照图15,图15列举出在上述另一型式点反转技术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下,应用本发明的一个例子,其绘示源极线S1、S2及共同电位VCOM于第4N+1画面期间~第4N+4画面期间时的极性,以及栅极线G1~G4在第4N+1画面期间~第4N+4画面期间时的驱动顺序。当然,利用交流式的共同电位及交流式的源极线传输信号来达成点反转技术并非只有图15所示的方式,因此不应以图15所示方式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图15所示的第4N+1画面期间~第4N+4画面期间的信号波形,并非绝对依照第4N+1、第4N+2、第4N+3及第4N+4的顺序,使用者可以任意对调此四个画面的顺序,只要按照第4N+1画面期间~第4N+4画面期间中所绘示的信号波形来操作,便可达到液晶显示所需的极性交换特性,同时能改善因明暗度不均匀而引起的垂直明暗纹现象。
图16及图17分别列举出在上述行反转技术的其中二种实施方式下,应用本发明的例子。图16及图17皆绘示源极线S1、S2及共同电位VCOM于第4N+1画面期间~第4N+4画面期间时的极性,以及栅极线G1~G4在第4N+1画面期间~第4N+4画面期间时的驱动顺序。同样地,利用交流式的共同电位及交流式的源极线传输信号来达成行反转技术并非只有图16及图17所示的方式,因此不应以图16及图17所示方式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图16及图17所示的第4N+1画面期间~第4N+4画面期间中的信号波形,皆可任意对调顺序,只要按照第4N+1画面期间~第4N+4画面期间中所绘示的信号波形来操作,便可达到液晶显示所需的极性交换特性,同时能改善因明暗度不均匀而引起的垂直明暗纹现象。
再次强调,只要对调上述各实施例的图示中,第4N+1画面期间~第4N+4画面期间中所绘示的信号波形,便能衍生出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而这些实施方式皆隶属于本发明所述的驱动方式。
虽然上述各实施例仅以半源极-倍栅极式面板中的一小部分架构来做说明,但依照本发明的精神,使用者当可轻易地推知半源极-倍栅极式面板中的其他部分架构的操作方式。再者,本发明也不限定使用在常态黑画面显示模式下,使用者亦可依照本发明的精神,而运用本发明于常态白画面显示模式下。此外,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当知道,半源极-倍栅极式面板能采用直流式共同电位或交流式共同电位来操作,搭配栅极线驱动方式与共同电位极性的变化,能够组合出多种不同的操作方式,如线反转技术,点反转技术及行反转技术等,因此上述各实施例不应用来限定本发明。总的,只要在一画面期间中,以一顺序来驱动同一扫描线所对应的栅极线,而在另一画面期间中,以另一顺序来驱动同一扫描线所对应的栅极线,便是本发明的精神所在,亦属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畴。
本发明因在不同的画面期间中,以不同的顺序来驱动同一扫描线所对应的栅极线,因此得以改善因明暗度不均匀而引起的垂直明暗纹现象。若采用图6~图13以及图15所示的方式,甚至能抵消垂直明暗纹现象。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该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扫描线,该第一扫描线包括多数个子像素,该多数个子像素的一第一部分由一第一栅极线控制,该多数个子像素的一第二部分由一第二栅极线控制,其中该第一部分的子像素与该第二部分的子像素交错排列,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在一第一画面期间中,先驱动该第一栅极线,再驱动该第二栅极线;以及
b.在一第二画面期间中,先驱动该第二栅极线,再驱动该第一栅极线;
该第二画面期间邻接在该第一画面期间之后,且有一第三画面期间邻接在该第一画面期间之前,以及有一第四画面期间邻接在该第二画面期间之后,且在该第三画面期间时,先驱动该第二栅极线,再驱动该第一栅极线,在该第四画面期间时,先驱动该第一栅极线,再驱动该第二栅极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扫描线的交流共同电位在该第一画面期间与该第二画面期间时的极性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还包括:当驱动该第一栅极线时,传送对应该第一部分的子像素的画面信号至该第一部分的子像素,当驱动该第二栅极线时,传送对应该第二部分的子像素的画面信号至该第二部分的子像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还包括:当驱动该第二栅极线时,传送对应该第二部分的子像素的画面信号至该第二部分的子像素,当驱动该第一栅极线时,传送对应该第一部分的子像素的画面信号至该第一部分的子像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扫描线的交流共同电位在该第一画面期间与该第三画面期间时的极性相同,在该第二画面期间与该第四画面期间时的极性相同,且在该第一画面期间时的极性与在该第二画面期间时的极性不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画面期间、该第二画面期间、该第三画面期间及该第四画面期间中,当驱动该第一栅极线时,传送对应该第一部分的子像素的画面信号至该第一部分的子像素,当驱动该第二栅极线时,传送对应该第二部分的子像素的画面信号至该第二部分的子像素。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画面期间邻接在该第一画面期间之后,且有一第三画面期间邻接在该第二画面期间之后,以及有一第四画面期间邻接在该第三画面期间之后,在该第三画面期间时,先驱动该第一栅极线,再驱动该第二栅极线,在该第四画面期间时,先驱动该第二栅极线,再驱动该第一栅极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还包括一第二扫描线,该第二扫描线包括多数个子像素,该多数个子像素分成一第三部分及一第四部份,该第三部分由一第三栅极线控制,该第四部分由一第四栅极线控制,该第三部分与该第四部分的子像素为交错排列,且在该第一画面期间及该第三画面期间中,先驱动该第三栅极线,再驱动该第四栅极线,在该第二画面期间及该第四画面期间中,先驱动该第四栅极线,再驱动该第三栅极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扫描线及该第二扫描线的共同电位为直流共同电位,且在该第一画面期间及该第四画面期间时,传送至该第一部分及该第四部份的子像素的画面信号为一第一极性,传送至该第二部分及该第三部分的子像素的画面信号为一第二极性,而在该第二画面期间及该第三画面期间时,传送至该第一部分及该第四部份的子像素的画面信号为该第二极性,传送至该第二部分及该第三部分的子像素的画面信号为该第一极性,第一极性和第二极性的极性反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极性为正极性,该第二极性为负极性。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扫描线及该第二扫描线的共同电位为直流共同电位,且在该第一画面期间及该第二画面期间时,传送至该第一部分及该第四部份的子像素的画面信号为一第一极性,传送至该第二部分及该第三部分的子像素的画面信号为一第二极性,而在该第三画面期间及该第四画面期间时,传送至该第一部分及该第四部份的子像素的画面信号为该第二极性,传送至该第二部分及该第三部分的子像素的画面信号为该第一极性,第一极性和第二极性的极性反转。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极性为正极性,该第二极性为负极性。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画面期间邻接在该第一画面期间之后,且有一第三画面期间邻接在该第二画面期间之后,以及有一第四画面期间邻接在该第三画面期间之后,且在该第三画面期间时,先驱动该第二栅极线,再驱动该第一栅极线,在该第四画面期间时,先驱动该第一栅极线,再驱动该第二栅极线。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还包括一第二扫描线,该第二扫描线包括多数个子像素,该多数个子像素分成一第三部分及一第四部份,该第三部分由一第三栅极线控制,该第四部分由一第四栅极线控制,该第三部分与该第四部分的子像素为交错排列,且在该第一画面期间及该第四画面期间时,先驱动该第三栅极线,再驱动该第四栅极线,在该第二画面期间及该第三画面期间时,先驱动该第四栅极线,再驱动该第三栅极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扫描线及该第二扫描线的共同电位为直流共同电位,且在该第一画面期间及该第二画面期间时,传送至该第一部分及该第四部份的子像素的画面信号为一第一极性,传送至该第二部分及该第三部分的子像素的画面信号为一第二极性,而在该第三画面期间及该第四画面期间时,传送至该第一部分及该第四部份的子像素的画面信号为该第二极性,传送至该第二部分及该第三部份的子像素的画面信号为该第一极性,第一极性和第二极性的极性反转。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极性为正极性,该第二极性为负极性。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扫描线及该第二扫描线的共同电位为直流共同电位,且在该第一画面期间及该第三画面期间时,传送至该第一部分及该第四部份的子像素的画面信号为一第一极性,传送至该第二部分及该第三部份的子像素的画面信号为一第二极性,而在该第二画面期间及该第四画面期间时,传送至该第一部分及该第四部份的子像素的画面信号为该第二极性,传送至该第二部分及该第三部份的子像素的画面信号为该第一极性,第一极性和第二极性的极性反转。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极性为正极性,该第二极性为负极性。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为一液晶显示面板。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子像素的显示颜色皆与其相邻子像素的显示颜色不同。
CN2007100897500A 2007-03-23 2007-03-23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16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897500A CN101271658B (zh) 2007-03-23 2007-03-23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897500A CN101271658B (zh) 2007-03-23 2007-03-23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1658A CN101271658A (zh) 2008-09-24
CN101271658B true CN101271658B (zh) 2011-01-05

Family

ID=40005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8975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1658B (zh) 2007-03-23 2007-03-23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716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0831B (zh) * 2008-07-04 2011-12-28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多栅极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机制
CN101989399B (zh) * 2009-08-06 2012-07-18 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1770126B (zh) * 2010-01-15 2014-10-2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TW201303841A (zh) 2011-07-14 2013-01-16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影像顯示掃描方法
CN102903341A (zh) * 2011-07-26 2013-01-30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显示扫描方法
TWI494675B (zh) * 2012-08-17 2015-08-01 Au Optronics Corp 立體顯示面板、顯示面板及其驅動方法
US9263477B1 (en) 2014-10-20 2016-02-16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ri-gate display panel
CN104299559B (zh) * 2014-10-20 2017-01-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栅型显示面板
CN104267519B (zh) * 2014-10-22 2017-11-0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Tft阵列基板
US9875707B2 (en) * 2015-05-11 2018-01-23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Display apparatus and gat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5575322B (zh) * 2015-12-17 2018-01-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半源极驱动显示面板
CN111916034A (zh) * 2020-08-19 2020-11-1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0571A (en) * 1995-11-13 1998-01-2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Non-overlapped scanning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6333729B1 (en) * 1997-07-10 2001-12-25 Lg Electronics In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20089485A1 (en) * 2000-11-22 2002-07-11 Won-Bong You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multi-frame inverting function and an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CN1407527A (zh) * 2001-09-03 2003-04-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637497A (zh) * 2004-01-08 2005-07-13 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755444A (zh) * 2004-10-01 2006-04-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0571A (en) * 1995-11-13 1998-01-2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Non-overlapped scanning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6333729B1 (en) * 1997-07-10 2001-12-25 Lg Electronics In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20089485A1 (en) * 2000-11-22 2002-07-11 Won-Bong You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multi-frame inverting function and an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CN1407527A (zh) * 2001-09-03 2003-04-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637497A (zh) * 2004-01-08 2005-07-13 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755444A (zh) * 2004-10-01 2006-04-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215469A 2001.08.10
JP特开2002-287701A 2002.10.0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1658A (zh) 2008-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1658B (zh)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KR100952628B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구동 방법
CN103996383B (zh) 显示设备
TWI637378B (zh) 液晶顯示器
CN101334972B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1556779B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TWI393107B (zh) 液晶顯示裝置
CN101681607B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1211541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0527208C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7886923A (zh)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8107634A (zh)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JP201100788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782588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driven with a small number of data lines
KR102423424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10956921A (zh) 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像素驱动装置、显示装置
CN107978287A (zh)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TWI408648B (zh) 液晶顯示器之驅動方法
JP200816495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086824A (zh) 液晶显示器像素结构及其驱动方法
CN103310754B (zh) 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1556780B (zh) 液晶显示器面板
TW200426762A (en) Driv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verting polarity of LCD panel
CN1700294A (zh) 场序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1320152A (zh) 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