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255904A - 多速的双离合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多速的双离合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5904A
CN101255904A CNA2007101968753A CN200710196875A CN101255904A CN 101255904 A CN101255904 A CN 101255904A CN A2007101968753 A CNA2007101968753 A CN A2007101968753A CN 200710196875 A CN200710196875 A CN 200710196875A CN 101255904 A CN101255904 A CN 1012559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train
gear
interconnecting member
adjacent
optiona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968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G·比约尔克
M·莫林
J·A·迪默
P·S·波尔特尔
H·K·索乌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1255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59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5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seven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power being selectively transmitted by parallel flow paths, e.g.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输入部件、输出部件、双离合器组件、副轴、多个共面的齿轮组、多个互连部件和多个扭矩传递装置的变速器。这种扭矩传递装置包括同步器组件。

Description

多速的双离合变速器
相关专利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06年12月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873,728的权益,该美国临时申请的发明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而结合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涉及一种变速器,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双离合器组件和副轴的多速变速器。
背景技术
典型的多速双离合变速器使用两个摩擦离合器和几个爪形离合器/同步器的组合,通过在一个摩擦离合器和另一摩擦离合器之间轮换,以实现″开动状态″或动态换档,其中同步器是在实际进行动态换档之前″预选定″用于来临的变速比。″开动状态″换档意味着在进行换档之前不需要中断发动机的扭矩流。这个构思通常使用带有不同的专用的齿轮副或齿轮组的副轴齿轮装置,以获得各种前进速度比。因此,在这种典型的设计中所需要的齿轮总数的前进速度数量的两倍加上用于倒档的三个齿轮数。这需要大量必须的齿轮副,尤其在具有相对较大量前进速度比的变速器中。
为获得这些齿轮比和扭矩范围而添加的离合器、制动器和齿轮组可能导致效率低下或不合适宜的变速器重量和尺寸。因此,本领域中存在对具有改进的封装,同时提供所需的齿轮比和扭矩范围的变速器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输入部件、输出部件、双离合器组件、副轴、多个共面的齿轮组、多个互连部件和多个扭矩传递装置的变速器。这种扭矩传递装置包括同步器组件。
本发明的变速器的一个实施例包括输入部件,输出部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齿轮组,各个所述齿轮组具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其中输出部件持续地(continuosly)与第五齿轮组相连,第一互连部件持续地连接在第七和第八齿轮组上,第二互连部件持续地与第三和第四齿轮组相连,并且副轴持续地连接在第一、第二、第五和第七齿轮组上。双离合器组件可选择性地接合,从而使输入部件与第一互连部件和第二互连部件的其中一个互连部件互连。四个同步器组件选择性地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齿轮组的其中一个齿轮组与第一互连部件,第二互连部件和副轴的其中一个部件联接起来。双离合器组件和四个同步器组件可选择性地至少两两组合地接合起来,以便在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之间建立至少七个前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一副轴定位在输入部件的沿径向向外并与之平行的方位。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输出部件定位在输入部件的沿径向向外并与之平行的方位。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扭矩变换器持续地与输入部件相连。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双离合器组件包括用于选择性地将输入部件与第一互连部件连接起来的第一离合器。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双离合器组件包括用于选择性地将输入部件与第二互连部件连接起来的第二离合器。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第一互连部件定位在第二互连部件中,并与之同心。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齿轮组的每个齿轮组中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是沿径向对准的。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第四齿轮组包括可围绕离副轴沿径向向外并与之平行的轴线旋转的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组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第五齿轮组包括持续地连接在输出部件上的第三齿轮。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第四和第五齿轮组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齿轮是沿径向对准的。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四个同步器组件中的第一同步器组件选择性地将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的其中一个齿轮组连接到第二互连部件上。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四个同步器组件中的第二同步器组件选择性地将第三齿轮组和第四齿轮组的其中一个齿轮组连接到副轴上。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四个同步器组件中的第三同步器组件选择性地将第五齿轮组和第六齿轮组的其中一个齿轮组连接到第一互连部件上。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四个同步器组件中的第四同步器组件选择性地将第七齿轮组和第八齿轮组的其中一个齿轮组连接到副轴上。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第一齿轮组可与第一互连部件和第二互连部件的至少其中一个互连部件相连,其中第二齿轮组可与副轴相连。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齿轮组分别从左至右按顺序排列,其中第一齿轮组最靠近双离合器组件,而第八齿轮组离双离合器组件最远。
变速器的另一实施例包括输入部件,输出部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齿轮组,各个所述齿轮组具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其中输出部件持续地与第四齿轮组相连,第一互连部件持续地与第五和第六齿轮组相连,第二互连部件持续地与第一和第二齿轮组相连,副轴持续地与第三、第四、第七,和第八齿轮组相连,并且双离合器组件可选择性地接合,从而将输入部件与第一互连部件和第二互连部件的其中一个互连部件互连。四个同步器组件选择性地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齿轮组的其中一个齿轮组与第一互连部件,第二互连部件和副轴的其中一个部件联接起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齿轮组分别从左至右按顺序排列,其中第一齿轮组最靠近双离合器组件,而第八齿轮组离双离合器组件最远。双离合器组件和四个同步器组件可选择性地至少两两组合地接合起来,以便在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之间建立至少七个前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从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模式的详细描述中,将很容易清楚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势以及其它特征和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多速变速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简图;和
图2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多速变速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其中相似的标号表示相似的构件,图1中显示了多级变速器10。变速器10包括输入部件12和输出部件14。在这个实施例中,输入部件12和输出部件14是轴,并且将如此称呼。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应该懂得,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12,14可以是不同于轴的构件。输入轴12持续地与扭矩变换器16或其它起动装置相连。发动机(未显示)连接在扭矩变换器16上,并为扭矩变换器16提供驱动扭矩。输出轴14持续地与主减速器单元18相连。变速器10包括副轴齿轮装置20,其包括互连部件,副轴,共面的相互啮合的齿轮组和可选择性地接合的同步器,如以下所述。例如,副轴齿轮装置20包括第一互连轴或部件22和第二互连轴或部件24。第二互连轴24是与第一互连轴22同心的套轴。副轴齿轮装置20还包括副轴26。副轴26与输入轴12,输出轴14以及互连轴22,24间隔开并平行。输出轴14、互连轴22,24和副轴26由多个支撑部件支撑,包括第一外壳部件27,第二外壳部件29,和第三外壳部件31。外壳部件27,29,31装备了用于可旋转地支撑输出轴14、第一和第二互连轴22,24以及副轴26的轴承33。在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外壳部件27设置在最靠近扭矩变换器16和主减速器单元18的位置。外壳部件29设置在外壳部件27和外壳部件31之间。
双离合器30连接在输入轴12和第一及第二互连轴22,24之间。双离合器30包括与输入轴12相连以便一起旋转的离合器外壳32。此外,离合器30具有第一和第二离合器元件或盘毂34和36。离合器元件34和36与外壳32一起配置成可形成摩擦离合器,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双离合器。更具体地说,离合器元件34,36和离合器外壳32具有安装在其上面的互相作用而形成摩擦离合器的摩擦片35。此外,离合器元件34与第一互连轴22相连,以便共同旋转,离合器元件36与第二互连轴24相连,以便共同旋转。因而,离合器元件34与离合器外壳32的选择性接合会将输入轴12与第一互连轴22连接起来以便共同旋转,并且离合器元件36与离合器外壳32的选择性接合会将输入轴12与第二互连轴24连接起来以便共同旋转。
副轴齿轮装置20还包括共面的相互啮合的齿轮组40,50,60,70,80,90,100和110。在所提供的实施例中,齿轮组40,50,60和70设置在外壳部件27和外壳部件29之间,并且齿轮组80,90,100和110设置在外壳部件29和外壳部件31之间。
共面的齿轮组40包括齿轮42和齿轮44。齿轮42可选择性地与第二互连轴24连接以便共同旋转,并与齿轮44相互啮合。齿轮44与副轴26连接以便共同旋转。
共面的齿轮组50包括齿轮52和齿轮54。齿轮52可选择性地与第二互连轴24连接以便共同旋转,并与齿轮54相互啮合。齿轮54与副轴26连接以便共同旋转。
共面的齿轮组60包括齿轮62和齿轮64。齿轮62与第二互连轴24连接以便共同旋转,并与齿轮64相互啮合。齿轮64可选择性地与副轴26连接以便共同旋转。
共面的齿轮组70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72,74和76。齿轮72与第二互连轴24连接以便共同旋转,并与空转齿轮74相互啮合。空转齿轮74可围绕轴线I旋转。齿轮74还与齿轮76相互啮合。齿轮76可选择性地与副轴26相连。
共面的齿轮组80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82,84和86。齿轮82可选择性地与第一互连轴22连接以便共同旋转,并与齿轮84相互啮合。齿轮84与副轴26连接以便共同旋转,并且还与齿轮86相互啮合。齿轮86与输出轴14连接以便共同旋转。
共面的齿轮组90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92和96。齿轮92可选择性地与第一互连轴22连接以便共同旋转,并与齿轮94相互啮合。齿轮94与副轴26连接以便共同旋转。
共面的齿轮组100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102和104。齿轮102与第一互连轴22连接以便共同旋转。齿轮102与齿轮104相互啮合。齿轮104可选择性地与副轴26连接以便共同旋转。
共面的齿轮组110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112和114。齿轮112与第一互连轴22连接以便共同旋转。齿轮112与齿轮114相互啮合。齿轮114可选择性地与副轴26连接以便共同旋转。
变速器10还包括多个可选择性接合的同步器120,122,124,126,128,130,132和134。同步器120/122,124/126,128/130,132/134位于同步器组件的左侧和右侧,共用公共的同步器盘毂和套管(sleeve)。同步器120可选择性地接合,从而将齿轮42与第二互连轴24连接起来,以便与其共同旋转。同步器122可选择性地接合,从而将齿轮52与第二互连轴24连接起来,以便与其共同旋转。同步器124可选择性地接合,从而将齿轮64与副轴26连接起来,以便与其共同旋转。同步器126可选择性地接合,从而将齿轮76与副轴26连接起来,以便与其共同旋转。同步器128可选择性地接合,从而将齿轮82与第一互连轴22连接起来,以便与其共同旋转。同步器130可选择性地接合,从而将齿轮92与第一互连轴22连接起来,以便与其共同旋转。同步器132可选择性地接合,从而将齿轮104与副轴26连接起来,以便与其共同旋转。同步器134可选择性地接合,从而将齿轮114与副轴26连接起来,以便与其共同旋转。
变速器10能够在至少七个前进扭矩比和一个倒档扭矩比下将扭矩从输入轴12传递至输出轴14。各前进扭矩比和倒档扭矩比通过双离合器30和其中一个离合器元件34,36以及其中一个或多个同步器120,122,124,126,128,130,132和134的接合来实现。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应该懂得,不同的速度比与各扭矩比相关联。
为了建立倒档扭矩比,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6与同步器126相接合。通过这种接合,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6将扭矩从输入轴12通过离合器外壳32而传递至第二互连轴24。此外,通过齿轮72可将扭矩从第二互连轴24传递至空转齿轮74。空转齿轮74将扭矩传递至齿轮76。当同步器126接合时,齿轮76将扭矩传递至副轴26。副轴26将扭矩传递至齿轮84。齿轮84将扭矩传递至齿轮86,其则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14。输出轴14将扭矩传递给主减速器单元(final drive unit)18。
第一前进扭矩比(第一齿轮)通过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4和同步器134的接合来实现。通过这种接合,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4将扭矩从输入轴12通过离合器外壳32而传递至第一互连轴22。此外,扭矩可从第一互连轴22传递至齿轮112。齿轮112将扭矩传递至齿轮114。当同步器134接合时,齿轮114将扭矩传递至副轴26。副轴26将扭矩传递至齿轮84。齿轮84将扭矩传递至齿轮86,其则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14。输出轴14将扭矩传递给主减速器单元18。
后续前进扭矩比(第二齿轮)通过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6和同步器124的接合来建立。通过这种接合,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6将扭矩从输入轴12通过离合器外壳32而传递至第二互连轴24。此外,扭矩可从第二互连轴24传递至齿轮62。齿轮62将扭矩传递至齿轮64。当同步器124接合时,齿轮64将扭矩传递至副轴26。副轴26将扭矩传递至齿轮84。齿轮84将扭矩传递至齿轮86,其则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14。输出轴14将扭矩传递给主减速器单元18。
后续扭矩比(第三齿轮)通过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4和同步器132的接合来建立。通过这种接合,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4将扭矩从输入轴12通过离合器外壳32而传递至第一互连轴22。此外,扭矩可从第一互连轴22传递至齿轮102。齿轮102将扭矩传递至齿轮104。当同步器132接合时,齿轮104将扭矩传递至副轴26。副轴26将扭矩传递至齿轮84。齿轮84将扭矩传递至齿轮86,其则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14。输出轴14将扭矩传递给主减速器单元18。
下一后续前进扭矩比(第四齿轮)通过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6和同步器122的接合来建立。通过这种接合,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6将扭矩从输入轴12通过离合器外壳32而传递至第二互连轴24。此外,当同步器122接合时,扭矩可从第二互连轴24传递至齿轮52。齿轮52将扭矩传递至齿轮54。齿轮54将扭矩传递至副轴26。副轴26将扭矩传递至齿轮84。齿轮84将扭矩传递至齿轮86,其则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14。输出轴14将扭矩传递给主减速器单元18。
后续扭矩比(第五齿轮)通过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4和同步器128的接合来建立。通过这种接合,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4将扭矩从输入轴12通过离合器外壳32而传递至第一互连轴22。此外,当同步器122接合时,扭矩可从第一互连轴22传递至齿轮82。齿轮82将扭矩传递至齿轮84。齿轮84将扭矩传递至副轴26和齿轮86。齿轮86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14。输出轴14将扭矩传递给主减速器单元18。
后续前进扭矩比(第六齿轮)通过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6和同步器120的接合来建立。通过这种接合,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6将扭矩从输入轴12通过离合器外壳32而传递至第二互连轴24。此外,通过同步器120可将扭矩从第二互连轴24传递至齿轮42。齿轮42将扭矩传递至齿轮44。齿轮44将扭矩传递至副轴26。副轴26将扭矩传递至齿轮84。齿轮84将扭矩传递至齿轮86,其则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14。输出轴14将扭矩传递给主减速器单元18。
后续扭矩比(第七齿轮)通过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4和同步器130的接合来建立。通过这种接合,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4将扭矩从输入轴12通过离合器外壳32而传递至第一互连轴22。此外,通过同步器130可将扭矩从第一互连轴22传递至齿轮92。齿轮92将扭矩传递至齿轮94。齿轮94将扭矩传递至副轴26。副轴26将扭矩传递至齿轮84。齿轮84将扭矩传递至齿轮86,其则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14。输出轴14将扭矩传递给主减速器单元18。
本发明设想,各种扭矩比(即输出部件14对输入部件12的扭矩比)可通过选择变速器10的齿轮的齿数来实现。此外,本发明有利地提供了单个平面上的传动齿轮82,84,86。这种设计同双面传动齿轮比较提供了减少变速器长度的机会。此外,通过利用单个啮合小齿轮(与各齿轮分开的小齿轮),提供了选择关于第一至第七齿轮的齿轮比的灵活性。通过使用单个平面空转齿轮74,可实现额外的变速器长度的减少。此外,单个副轴设计降低了变速器的径向封装要求。
现在参看图2,其以多级变速器200显示了本发明的一个备选实施例。变速器200包括输入部件12和输出部件14。在这个实施例中,输入部件12和输出部件14是轴,并且将如此称呼。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应该懂得,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12,14可以是不同于轴的构件。输入轴12持续地与扭矩变换器16或其它起动装置相连。发动机(未显示)连接在扭矩变换器16上,并为扭矩变换器16提供驱动扭矩。输出轴14持续地与主减速器单元18相连。变速器200包括副轴齿轮装置202,其包括互连轴,副轴,共面的相互啮合的齿轮组和可选择性地接合的同步器,如以下所述。例如,副轴齿轮装置202包括第一互连轴22和第二互连轴24,其是与第一互连轴22同心的套轴。副轴齿轮装置202还包括副轴26。副轴26与输入轴12,输出轴14以及互连轴22,24间隔开并平行。输出轴14、互连轴22,24和副轴26由多个支撑部件支撑,包括第一外壳部件27、第二外壳部件29和第三外壳部件31。外壳部件27,29,31装备了用于可旋转地支撑输出轴14、第一和第二互连轴22,24及副轴26的轴承33。在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外壳部件27设置在最靠近扭矩变换器16和主减速器单元18的位置。外壳部件29设置在外壳部件27和外壳部件31之间。
双离合器30连接在输入轴12和第一及第二互连轴22,24之间。双离合器30包括与输入轴12相连以便一起旋转的离合器外壳32。此外,离合器30具有第一和第二离合器元件或盘毂(hub)34和36。离合器元件34和36与外壳32一起配置成形成了摩擦离合器,即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双离合器。更具体地说,离合器元件34,36和离合器外壳32具有安装在其上面的互相作用而形成摩擦离合器的摩擦片。此外,离合器元件34与第一互连轴22相连,以便共同旋转,离合器元件36与第二互连轴24相连,以便共同旋转。因而,离合器元件34与离合器外壳32的选择性接合会将输入轴12与第一互连轴22连接起来以便共同旋转,并且离合器元件36与离合器外壳32的选择性接合会将输入轴12与第二互连轴24连接起来以便共同旋转。
副轴齿轮装置202还包括共面的相互啮合的齿轮组210,220,230,240,250,260,270和280。在所提供的实施例中,齿轮组210,220,230和240设置在外壳部件27和外壳部件29之间,并且齿轮组250,260,270和280设置在外壳部件29和外壳部件31之间。
共面的齿轮组210包括齿轮212,214和216。齿轮212与第二互连轴24连接以便共同旋转,并与空转齿轮214相互啮合。空转齿轮214可围绕空转轴线I旋转,并且与齿轮216相互啮合。齿轮216可选择性地与副轴26连接以便共同旋转。
共面的齿轮组220包括齿轮222和齿轮224。齿轮222与第二互连轴24连接以便共同旋转,并与齿轮224相互啮合。齿轮224可选择性地与副轴26连接以便共同旋转。
共面的齿轮组230包括齿轮232和齿轮234。齿轮232可选择性地与第二互连轴24连接以便共同旋转,并与齿轮234相互啮合。齿轮234与副轴26连接以便共同旋转。
共面的齿轮组240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242,244和246。齿轮242可选择性地与第二互连轴24连接以便共同旋转,并与齿轮244相互啮合。齿轮244与副轴26连接以便共同旋转。齿轮244还与齿轮246相互啮合。齿轮246与输出轴14连接以便共同旋转。
共面的齿轮组250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252和254。齿轮252与第一互连轴22连接以便共同旋转,并与齿轮254相互啮合。齿轮254可选择性地与副轴26连接以便共同旋转。
齿轮组260包括共面的相互啮合的齿轮262和264。齿轮262与第一互连轴22连接以便共同旋转。齿轮264可选择性地与副轴26连接以便共同旋转。
齿轮组270包括共面的相互啮合的齿轮272和274。齿轮272可选择性地与第一互连轴22连接以便共同旋转。齿轮272与齿轮274相互啮合。齿轮274与副轴26连接以便共同旋转。
共面的齿轮组280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282和284。齿轮282可选择性地与第一互连轴22连接以便共同旋转。齿轮282与齿轮284相互啮合。齿轮284与副轴26连接以便共同旋转。
变速器200还包括多个可选择性接合的同步器300,302,304,306,308,310,312和314。同步器300/302,304/306,308/310,312/314位于同步器组件的左侧和右侧,共用公共的同步器盘毂和套管。同步器300可选择性地接合,从而将齿轮216与副轴26连接起来,以便与其共同旋转。同步器302可选择性地接合,从而将齿轮224与副轴26连接起来,以便与其共同旋转。同步器304可选择性地接合,从而将齿轮232与第二互连轴24连接起来,以便与其共同旋转。同步器306可选择性地接合,从而将齿轮242与第二互连轴24连接起来,以便与其共同旋转。同步器308可选择性地接合,从而将齿轮254与副轴26连接起来,以便与其共同旋转。同步器310可选择性地接合,从而将齿轮264与副轴26连接起来,以便与其共同旋转。同步器312可选择性地接合,从而将齿轮272与第一互连轴22连接起来,以便与其共同旋转。同步器314可选择性地接合,从而将齿轮282与副轴22连接起来,以便与其共同旋转。
变速器200能够在至少七个前进扭矩比和一个倒档扭矩比下将扭矩从输入轴12传递至输出轴14。各前进扭矩比和倒档扭矩比通过双离合器30和其中一个离合器元件34,36以及其中一个或多个同步器300,302,304,306,308,310,312和314的接合来实现。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应该懂得,不同的速度比与各扭矩比相关联。
为了建立倒档扭矩比,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6与同步器300相接合。通过这种接合,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6将扭矩从输入轴12通过离合器外壳32而传递至第二互连轴24。此外,通过齿轮212可将扭矩从第二互连轴24传递至空转齿轮210。空转齿轮210将扭矩传递至齿轮216。当同步器300接合时,齿轮216将扭矩传递至副轴26。副轴26将扭矩传递至齿轮244。齿轮244将扭矩传递至齿轮246,其则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14。输出轴14将扭矩传递给主减速器单元18。
第一前进扭矩比(第一齿轮)通过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4和同步器308的接合来实现。通过这种接合,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4将扭矩从输入轴12通过离合器外壳32而传递至第一互连轴22。此外,扭矩可从第一互连轴22传递至齿轮252。齿轮252将扭矩传递至齿轮254。当同步器308接合时,齿轮254将扭矩传递至副轴26。副轴26将扭矩传递至齿轮244。齿轮244将扭矩传递至齿轮246,其则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14。输出轴14将扭矩传递给主减速器单元18。
后续前进扭矩比(第二齿轮)通过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6和同步器302的接合来建立。通过这种接合,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6将扭矩从输入轴12通过离合器外壳32而传递至第二互连轴24。此外,扭矩可从第二互连轴24传递至齿轮222。齿轮222将扭矩传递至齿轮224。当同步器302接合时,齿轮224将扭矩传递至副轴26。副轴26将扭矩传递至齿轮244。齿轮244将扭矩传递至齿轮246,其则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14。输出轴14将扭矩传递给主减速器单元18。
后续扭矩比(第三齿轮)通过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4和同步器310的接合来建立。通过这种接合,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4将扭矩从输入轴12通过离合器外壳32而传递至第一互连轴22。此外,扭矩可从第一互连轴22传递至齿轮262。齿轮262将扭矩传递至齿轮264。当同步器310接合时,齿轮264将扭矩传递至副轴26。副轴26将扭矩传递至齿轮244。齿轮244将扭矩传递至齿轮246,其则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14。输出轴14将扭矩传递给主减速器单元18。
下一后续前进扭矩比(第四齿轮)通过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6和同步器306的接合来建立。通过这种接合,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6将扭矩从输入轴12通过离合器外壳32而传递至第二互连轴24。此外,当同步器306接合时,扭矩可从第二互连轴24传递至齿轮242。齿轮242将扭矩传递至齿轮244。齿轮244将扭矩传递至齿轮246,其则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14。输出轴14将扭矩传递给主减速器单元18。
后续扭矩比(第五齿轮)通过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4和同步器314的接合来建立。通过这种接合,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4将扭矩从输入轴12通过离合器外壳32而传递至第一互连轴22。此外,当同步器314接合时,扭矩可从第一互连轴22传递至齿轮282。齿轮282将扭矩传递至齿轮284。齿轮284将扭矩传递至副轴26。副轴26将扭矩传递至齿轮244。齿轮244将扭矩传递至齿轮246,其则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14。输出轴14将扭矩传递给主减速器单元18。
后续前进扭矩比(第六齿轮)通过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6和同步器304的接合来建立。通过这种接合,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6将扭矩从输入轴12通过离合器外壳32而传递至第二互连轴24。此外,当同步器304接合时,扭矩可从第二互连轴24传递至齿轮232。齿轮232将扭矩传递至齿轮234。齿轮234将扭矩传递至副轴26。副轴26将扭矩传递至齿轮244。齿轮244将扭矩传递至齿轮246,其则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14。输出轴14将扭矩传递给主减速器单元18。
后续扭矩比(第七齿轮)通过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4和同步器312的接合来建立。通过这种接合,双离合器30的离合器元件34将扭矩从输入轴12通过离合器外壳32而传递至第一互连轴22。此外,通过同步器312可将扭矩从第一互连轴22传递至齿轮272。齿轮272将扭矩传递至齿轮274。齿轮274将扭矩传递至副轴26。副轴26将扭矩传递至齿轮244。齿轮244将扭矩传递至齿轮246,其则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14。输出轴14将扭矩传递给主减速器单元18。
本发明设想,各种扭矩比(即输出部件14对输入部件12的扭矩比)可通过选择变速器200的齿轮的齿数来实现。此外,由于小齿轮212,222,232,242,252,262,272和282是单独啮合(即各小齿轮只与一个齿轮啮合)的小齿轮,因此就提供了选择关于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和第七以及倒档齿轮齿轮比的额外的齿轮比的灵活性。通过如下项的使用,就实现了整个变速器长度的减少,这些项包括:(1)单个平面中的倒档空转齿轮;(2)传动齿轮的单个平面;和(3)单个副轴设计,其降低了变速器的径向封装要求。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了驻车齿轮320。如图2中所示,驻车齿轮320与输出轴14连接以便共同旋转。当起动驻车执行机构(未显示)时,驻车齿轮320旋转固定,并且因此而防止输出轴14旋转。本发明设想,驻车齿轮320可定位在沿着输出轴14的其它位置上。
虽然已经详细介绍了用于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但是与本发明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懂得,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制作各种备选设计和实施例来实施本发明。

Claims (25)

1.一种变速器,包括:
输入部件;
输出部件;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齿轮组,各个所述齿轮组具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其中,所述输出部件持续地与其中一个齿轮组相连;
持续地连接在所述第七和第八齿轮组上的第一互连部件;
持续地与所述第三和第四齿轮组相连的第二互连部件;
持续地连接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五和第六齿轮组上的副轴;
可选择性地接合而使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第一互连部件和第二互连部件的其中一个互连部件互连起来的双离合器组件;和
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齿轮组的其中一个齿轮组与所述第一互连部件、所述第二互连部件和所述副轴的其中一个部件联接起来的四个同步器组件;并且
其中,所述双离合器组件和所述四个同步器组件可选择性地至少两两组合地接合起来,以便在所述输入部件和所述输出部件之间建立至少七个前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轴定位在从所述输入部件沿径向向外并与之平行的方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部件定位在从所述输入部件沿径向向外并与之平行的方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连部件与所述第二互连部件是同心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持续地与所述输入部件相连的扭矩变换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离合器组件包括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第一互连部件连接起来的第一离合器,以及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输入部件与第二互连部件连接起来的第二离合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部件持续地与所述第五齿轮组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齿轮组的每个齿轮组中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是沿径向对准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齿轮组包括可围绕从所述副轴沿径向向外并与之平行的轴线而旋转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组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齿轮组包括持续地连接在所述输出部件上的第三齿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和第五齿轮组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齿轮是沿径向对准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同步器组件的第一同步器组件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中的其中一个齿轮组与所述第二互连部件连接起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同步器组件的第二同步器组件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三齿轮组和第四齿轮组中的其中一个齿轮组与所述副轴连接起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同步器组件的第三同步器组件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五齿轮组和第六齿轮组中的其中一个齿轮组与所述第一互连部件连接起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同步器组件的第四同步器组件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七齿轮组和第八齿轮组中的其中一个齿轮组与所述副轴连接起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组可与所述第一互连部件和第二互连部件的至少其中一个互连部件相连,其中,所述第二齿轮组可与所述副轴相连。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组与所述双离合器组件相邻,所述第二齿轮组与所述第一齿轮组相邻,所述第三齿轮组与所述第二齿轮组相邻,所述第四齿轮组与所述第三齿轮组相邻,所述第五齿轮组与所述第四齿轮组相邻,所述第六齿轮组与所述第五齿轮组相邻,所述第七齿轮组与所述第六齿轮相邻组,并且所述第八齿轮组与所述第七齿轮组相邻。
18.一种变速器,包括:
输入部件;
输出部件;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齿轮组,各个所述齿轮组具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其中,所述输出部件持续地与所述第五齿轮组相连;
持续地连接在所述第七和第八齿轮组上的第一互连部件;
持续地与所述第三和第四齿轮组相连的第二互连部件;
持续地连接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五和第七齿轮组上的副轴;
双离合器组件,其包括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第一互连部件连接起来的第一离合器,以及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输入部件与第二互连部件连接起来的第二离合器;
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的其中一个齿轮组连接到所述第二互连部件上的第一同步器组件;
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三齿轮组和第四齿轮组的其中一个齿轮组连接到所述副轴上的第二同步器组件;
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五齿轮组和第六齿轮组的其中一个齿轮组连接到所述第一互连部件上的第三同步器组件;和
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七齿轮组和第八齿轮组的其中一个齿轮组连接到所述副轴上的第四同步器组件;
其中,所述双离合器组件和所述四个同步器组件可选择性地至少两两组合地接合起来,以便在所述输入部件和所述输出部件之间建立至少七个前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齿轮组的每个齿轮组中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是沿径向对准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齿轮组包括可围绕从所述副轴沿径向向外并与之平行的轴线而旋转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组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其中,所述第五齿轮组包括持续地连接在所述输出部件上的第三齿轮,其中,所述第四和第五齿轮组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齿轮是沿径向对准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组可与所述第一互连部件和第二互连部件的至少其中一个互连部件相连,其中,所述第二齿轮组可与所述副轴相连。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组与所述双离合器组件相邻,所述第二齿轮组与所述第一齿轮组相邻,所述第三齿轮组与所述第二齿轮组相邻,所述第四齿轮组与所述第三齿轮组相邻,所述第五齿轮组与所述第四齿轮组相邻,所述第六齿轮组与所述第五齿轮组相邻,所述第七齿轮组与所述第六齿轮相邻组,并且所述第八齿轮组与所述第七齿轮组相邻。
23.一种变速器,包括:
输入部件;
输出部件;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齿轮组,各个所述齿轮组具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其中,所述输出部件持续地与所述第四齿轮组相连;
持续地与所述第五和第六齿轮组相连的第一互连部件;
持续地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齿轮组相连的第二互连部件;
持续地与所述第三、第四、第七和第八齿轮组相连的副轴;
双离合器组件,其可选择性地接合,从而使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第一互连部件和第二互连部件的其中一个互连部件互连起来;和
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齿轮组的其中一个齿轮组与所述第一互连部件,所述第二互连部件和所述副轴的其中之一联接起来的四个同步器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组与所述双离合器组件相邻,所述第二齿轮组与所述第一齿轮组相邻,所述第三齿轮组与所述第二齿轮组相邻,所述第四齿轮组与所述第三齿轮组相邻,所述第五齿轮组与所述第四齿轮组相邻,所述第六齿轮组与所述第五齿轮组相邻,所述第七齿轮组与所述第六齿轮相邻组,并且所述第八齿轮组与所述第七齿轮组相邻,并且
其中,所述双离合器组件和所述四个同步器组件可选择性地至少两两组合地接合起来,以便在所述输入部件和所述输出部件之间建立至少七个前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输出部件上以用于选择性地固定所述输出部件以免旋转的驻车齿轮。
25.一种变速器,包括:
输入部件;
输出部件;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齿轮组,各个所述齿轮组具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其中,所述输出部件持续地与所述第四齿轮组相连;
持续地连接在所述第五和第六齿轮组上的第一互连部件;
持续地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齿轮组相连的第二互连部件;
持续地连接在所述第三、第四、第七和第八齿轮组上的副轴;
双离合器组件,其包括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第一互连部件连接起来的第一离合器,以及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第二互连部件连接起来的第二离合器;
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的其中一个齿轮组连接到所述副轴上的第一同步器组件;
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三齿轮组和第四齿轮组的其中一个齿轮组连接到所述第二互连部件上的第二同步器组件;
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五齿轮组和第六齿轮组的其中一个齿轮组连接到所述副轴上的第三同步器组件;
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七齿轮组和第八齿轮组的其中一个齿轮组连接到所述第一互连部件上的第四同步器组件;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组与所述双离合器组件相邻,所述第二齿轮组与所述第一齿轮组相邻,所述第三齿轮组与所述第二齿轮组相邻,所述第四齿轮组与所述第三齿轮组相邻,所述第五齿轮组与所述第四齿轮组相邻,所述第六齿轮组与所述第五齿轮组相邻,所述第七齿轮组与所述第六齿轮相邻组,并且所述第八齿轮组与所述第七齿轮组相邻,并且
其中,所述双离合器组件和所述四个同步器组件可选择性地至少两两组合地接合起来,以便在所述输入部件和所述输出部件之间建立至少七个前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CNA2007101968753A 2006-12-08 2007-12-07 多速的双离合变速器 Pending CN1012559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7372806P 2006-12-08 2006-12-08
US60/873728 2006-12-08
US11/937344 2007-11-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5904A true CN101255904A (zh) 2008-09-03

Family

ID=39890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968753A Pending CN101255904A (zh) 2006-12-08 2007-12-07 多速的双离合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5590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5730A (zh) * 2010-07-29 2012-02-0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用于双离合变速器的档位预选系统
WO2015149786A1 (de) * 2014-04-02 2015-10-0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CN105358873A (zh) * 2013-06-06 2016-02-24 Avl里斯脱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双离合变速器
CN113323899A (zh) * 2021-06-02 2021-08-3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侧风量可调的风机及空调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5730A (zh) * 2010-07-29 2012-02-0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用于双离合变速器的档位预选系统
CN102345730B (zh) * 2010-07-29 2014-08-2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用于双离合变速器的档位预选系统
CN105358873A (zh) * 2013-06-06 2016-02-24 Avl里斯脱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双离合变速器
WO2015149786A1 (de) * 2014-04-02 2015-10-0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CN113323899A (zh) * 2021-06-02 2021-08-3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侧风量可调的风机及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5876B (zh) 带有中间轴齿轮装置的多速变速器
CN101251171B (zh) 带有副轴齿轮传动装置的多级变速器
CN101251170B (zh) 带有副轴齿轮传动装置的多级变速器
CN101251168B (zh) 带有副轴齿轮传动装置的多级变速器
US7870804B2 (en) Multi-speed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1251169B (zh) 带有副轴齿轮传动装置的多级变速器
CN101564992B (zh) 用于前轮驱动车辆的多级变速驱动桥
CN101886697B (zh) 七档双离合变速器
CN101691885B (zh) 具有中间轴传动装置的多速双离合器变速器
US7886626B2 (en) Multi-speed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1519039B (zh) 用于前轮驱动式车辆的多速变速驱动桥
US8528431B2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4214284A (zh) 具有副轴齿轮传动的多速双离合器传动装置
CN101531137B (zh) 用于前轮驱动车辆的多级变速驱动桥
CN101513834B (zh) 用于前轮驱动车辆的多级变速驱动桥
US8220352B2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1858408A (zh) 双离合五档变速器
CN101513833A (zh) 用于前轮驱动车辆的多级变速驱动桥
US8495926B2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1513837A (zh) 用于前轮驱动车辆的多速变速驱动桥
US8297140B2 (en) Dual clutch five speed transmission
US8327730B2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US9249863B2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1255904A (zh) 多速的双离合变速器
US8485056B2 (en) Dual clutch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