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4502B - 干式清洁设备和干式清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干式清洁设备和干式清洁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54502B CN101254502B CN200710164876XA CN200710164876A CN101254502B CN 101254502 B CN101254502 B CN 101254502B CN 200710164876X A CN200710164876X A CN 200710164876XA CN 200710164876 A CN200710164876 A CN 200710164876A CN 101254502 B CN101254502 B CN 10125450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eaning
- cleaning medium
- medium
- air
- circulating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7/00—Clean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single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B08B7/02—Clean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single group in this subclass by distortion, beating, or vibration of the surface to be clean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5/00—Devices or accessories for generating abrasive blas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7/00—Equipment for feeding abrasive material; Controlling the flowability, constitution, or othe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brasive blasts
- B24C7/0046—Equipment for feeding abrasive material; Controlling the flowability, constitution, or othe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brasive blasts the abrasive material being fed in a gaseous carri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9/00—Appurtenances of 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e.g. working chamber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used abras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直接产生循环空气的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所述循环空气沿清洁箱(5)表面流动。循环空气从与清洁介质(4)的表面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作用到堆积在清洁箱(5)上的清洁介质(4),来发送且向上流动清洁介质(4)。通过循环空气的作用力,清洁介质(4)在清洁箱(5)内向上流动。借助从清洁介质加速单元(7)供给的高速空气,在清洁箱(5)中流动的清洁介质(4)与清洁目标对象碰撞,以便清除清洁目标对象上的灰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用于成像装置中的组件进行干式清洁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来,办公机器如复印机、传真机和打印机的制造,已经开始积极地进行再生活动,以创造一个资源再生社会。这种再生活动包括从用户那里收集用过的产品,分解、清洁和重新组装产品,并且重新利用这些产品本身或这些产品的某些部件。就成像装置而言,如复印机、传真机和打印机,调色剂是很精细的粉末,通常不可避免地粘附到成像装置内部的零件上。当再生成像装置本身或其零件时,必须去除调色剂。
一些传统方法,如,湿式清洁方法,使用水或溶剂来去除调色剂,但是,在这种方法中,有一个问题是增加能量消耗、环境负担和由于处理包括调色剂的污水以及在清洁后干燥零件的而产生的成本。
一些其它传统方法,如,干式清洁方法,使用空气吹刮来去除调色剂。但是,由于对于清洁力不足以去除粘附力高的调色剂,所以必须进行使用布或类似物手工清除调色剂的额外处理。因此,在产品再利用/再生过程中,清洁处理是一个瓶颈。
还有一些其它传统的方法,如,喷抛清洁方法,对调色剂使用干冰。但是,这种方法具有高的运行成本,并且由于它们使用大量干冰,会带来大的环境负担。
为了消除上述问题,日本专利No.3288462公开了一种清洁附着在清洁目标对象(cleaning target object)上的灰尘的干式清洁设备。在该技术中,干式清洁设备在旋转容器中用弹性柔性接触元件搅动带电的清洁目标对象,从而中和清洁目标对象,使得灰尘的粘附力减弱,并且灰尘可以从清洁目标对象上清除。但是,很难清除有强粘附力的灰尘,因为对于接触元件和清洁目标对象之间的接触力,搅动是不够的。
此外,日本专利No.2889547公开了一种用于从清洁目标对象上清除粘附物的技术,通过喷出精细地切割为小球的颗粒或由铁、铝或不锈钢制做的金属棒来清洁目标对象。此外,日本专利No.3468995公开了一种喷净方法的技术,其通过向容器表面喷出包含粉碎固体粒子的高速空气来去除树脂制成的容器上的灰尘和污物,。
此外,已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329292公开了一种从清洁目标对象上清除附着物的干式清洁方法。在该干式清洁方法中,吸附精细颗粒的微粒清洁介质被引入清洁目标对象容器,并且清洁喷嘴进入清洁对象容器的开口部分。高速空气喷入清洁目标容器,并且从清洁喷嘴排出来吹动清洁目标容器中的清洁介质。被吹动了的清洁介质清除粘附到清洁目标容器的内表面上的颗粒。接下来,在清洁喷嘴的端部,清洁介质和网眼部分碰撞,这样吸附在清洁介质上的精细颗粒被清除并被过滤,以使清洁介质的重复使用成为可能。再生的清洁介质再次被空气吹动以重复对清洁目标容器进行清洁。
但是,在日本专利No.3288462公开的干式清洁设备中,搅动对于接触元件和清洁目标对象之间的接触力而言是不足的。因此,很难清除具有强粘附力的灰尘。
此外,在日本专利No.2889547和No.3468995公开的喷净方法中,因为使用了小碎块或精细切割金属小球的微粒固体颗粒或金属棒,清洁目标对象的表面被刮擦和擦洗,所以在从清洁目标对象清洁灰尘的过程中使表面粗糙。因此,在不允许刮擦清洁目标对象时,喷净法不适用。
而且,在已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329292所公开的清洁设备中,吹动清洁介质和通过吸附重复利用清洁介质的过程同时进行,这对小尺寸容器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大尺寸清洁箱而言,其中清洁目标被引入并移动来进行清洁,由于用于吹动清洁介质的能量减弱,因此在清洁箱中的清洁介质有可能未被吹起而聚集从而导致清洁介质的流动停滞。因此,在大尺寸清洁箱中,很难充分地吹动并循环清洁介质,导致清洁能力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至少部分地解决传统技术中的问题。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干式清洁设备,包括循环空气产生单元,其在清洁箱中产生高速空气以便吹起存放于清洁箱中的柔性薄片状清洁介质;清洁介质加速单元,其加速在清洁箱中流动的清洁介质,使得清洁介质和清洁目标对象碰撞,从而分离粘附到清洁目标对象上的颗粒;以及清洁介质再生单元(cleaning-medium recycle unit),其抽吸从清洁目标对象上分离的颗粒并且再生清洁介质。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干式清洁方法,包括通过循环沿清洁箱表面流动的空气,发送堆积在清洁箱表面上的薄片状柔性清洁介质;在清洁箱中向上流动在所述发送时发送的薄片状柔性清洁介质;借助高速空气,使以向上流动的方式流动的清洁介质与清洁目标对象碰撞;以及清除粘附到清洁目标对象上的颗粒。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阅读下文对本发明现有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面和其它的目的、特征、优点和技术特征以及工业重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干式清洁设备的示意图;
图2A和2B是用于解释通过薄片状清洁介质从图1所示的清洁目标对象上清除灰尘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3A和3B是图1所示的清洁箱的截面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循环空气产生单元的截面图;
图5A和5B是图1所示清洁介质再生单元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干式清洁设备的驱动控制单元的方块图;
图7A和7B是图1所示干式清洁设备的驱动单元的方块图;
图8是采用图1所示清洁设备进行清洁操作的时序图;
图9A到9C是用于解释通过循环空气,堆积在图1所示清洁介质再生单元上的清洁介质的发送状态的示意图;
图10A到10C是用于解释通过循环空气,堆积在图1所示清洁介质再生单元上的清洁介质的另一种发送状态的示意图;
图11A到11C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清洁目标对象的清洁过程的示意图;
图12是用于解释通过从图1所示的清洁介质加速单元的加速喷嘴中输出的空气,清洁介质和清洁目标对象碰撞的示意图;
图13A到13D是在图1所示的清洁箱中,用于循环空气的循环路径的内表面的示意图;
图14A和14B是位于图13A到13D所示的循环路径中的空气整流单元的清洁箱的截面图;
图15A和15B是依据第一实施方式具有倾斜表面的清洁箱的截面图;
图16是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干式清洁设备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6所示干式清洁设备的驱动控制单元的方块图;
图18是图16所示干式清洁设备的驱动单元的方块图;
图19是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干式清洁设备的示意图;
图20是图19所示干式清洁设备的驱动控制单元的方块图;
图21是图19所示干式清洁设备的驱动单元的方块图;
图22是用于解释在图19所示的干式清洁设备中,清洁介质和清洁目标对象碰撞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3是依据第三实施方式,包括粗清洁和抖落操作的清洁操作的时序图;
图24A和24B是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干式清洁设备的示意图;
图25是依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包括介质数量测量单元和清洁目标检测单元的干式清洁设备的示意图;
图26是构成图25所示的介质数量测量单元的光电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27是图25所示的干式清洁设备的驱动控制单元的方块图;
图28是图25所示的干式清洁设备进行操作的时序图;和
图29是依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干式清洁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在下面对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解释。
图1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干式清洁设备1的示意图。干式清洁设备1,通过使用如图2中所示由高速空气吹起的清洁介质4,清除附着到清洁目标对象2上的各种灰尘3,如调色剂。干式清洁设备1包括清洁箱5、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清洁介质加速单元7和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
用在干式清洁设备1中的清洁介质4,可以被形成为粒状、棒状、管状、纤维状、薄片状等中的一种,其由金属、陶瓷、合成树脂、海绵、纤维等制造。清洁介质4的形状和材料可以根据清洁目标对象2的形状和材料特性、或附着到清洁目标对象2上的灰尘3的颗粒尺寸、或灰尘3附着到清洁目标对象2上的附着强度来确定。至于薄片状的清洁介质4,优选尺寸是:其面积为1平方毫米(mm2)到1000mm2,并且其厚度为1微米(μm)到500μm。例如,为了从由合成树脂或金属制造的零件上清除平均直径为5μm到10μm的调色剂颗粒,其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优选使用由树脂薄片、纸或金属薄片制成的薄片状的清洁介质4。
当清洁介质4是薄片状时,当清洁介质4和清洁目标对象2在清洁介质4的边缘部分碰撞时,接触力集中在边缘部分,从而尽管清洁介质4的质量很小,但清洁介质4仍能获得清除灰尘3所需的力。由于清洁介质4变得弯曲,并且当作用到清洁目标对象2上的接触力增加时所述清洁介质4失去了被施加的力,因此不需要的额外作用力没有施加到清洁目标对象2上。因此,不象通常喷射材料或研磨剂来磨光那样,很难破坏清洁目标对象2。此外,在薄片状清洁介质4和清洁目标对象2之间产生无弹性碰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薄片状清洁介质4与清洁目标对象2碰撞所导致的清洁介质4弯曲时空气施加的粘滞曳力。因此,清洁介质4很难反弹。当在清洁介质4和清洁目标对象2之间发生倾斜碰撞时,清洁介质4滑过清洁目标对象2的表面,通过一次碰撞接触清洁目标对象2的大面积表面。由于接触产生的刮擦作用或擦洗作用,平行力施加到附着到清洁目标对象2上的灰尘3的接触表面。因此,使得以小的作用力从清洁目标对象2上清除灰尘3成为可能,提高了清洁效率。
清洁箱5形成为基本矩形的中空体,并且包括:用于装载清洁目标对象2的位于顶面的清洁目标装载部分9;底部的开口部分;位于清洁目标对象装载部分9上的可柔性地打开和关闭的盖10;以及位于底部开口部分的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在清洁箱5的一个侧面的部分内表面上,如图3所示的设置有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其在清洁箱5的两侧面、底面和顶面的内表面上形成循环空气的循环路径。如图3A所示构成循环路径的内表面的每个角落部分均被形成为R形,或如图3B所示在每个侧面、顶面和底面之间形成预定角度θ,从而使循环空气可有效流通。为了以较小的阻力流通循环空气,预定角度θ被优选确定为120°到150°。
如上所述,每个有循环路径的内表面的角部,形成为圆形或在每个相邻侧面之间有一预定角度。因此,可以不和内表面碰撞地发送清洁介质。因此,使得有效发送清洁介质、提高清洁效率并以较小的空气供给来发送清洁介质成为可能,实现了能量节约。
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包括入口部分62,其具有大直径的入口61;和出口部分64,其具有设置在入口部分62外侧的外围的压缩空气供给口63。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通过从压缩空气供给口63向出口部分64的出口65供给高速气流的方法从入口部分62引入空气,并以是压缩空气供给口63供给的压缩空气的几倍到十二倍的量输出空气。通过使用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使以较少能量流动清洁介质成为可能,并且与使用一般地空气喷嘴的情况相比,减少了压缩空气的消耗量。此外,使容易地维持清洁箱5内部的负压,并且防止灰尘漏到清洁箱5的外部成为可能。不同的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气体、包括氩气的惰性气体,代替了压缩空气,可被从压缩空气供给口63供给。在下面描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应用压缩空气的情况。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设置在靠近清洁箱5底部构成循环路径的侧面,具有向上的入口61和向下的出口65。
清洁介质加速单元7包括多个加速喷嘴71a,其排列在与构成循环路径的内表面相垂直前表面;和多个加速喷嘴71b,其排列在面向具有加速喷嘴71a的前面的后面。清洁介质加速单元7通过每个加速喷嘴71a和71b在清洁箱5的内部吹出从压缩空气源、如压缩机和压缩箱,供给的压缩空气,以使清洁介质4和清洁目标对象2碰撞。对于加速喷嘴71a和71b,优选使用类似于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的喷出喷嘴。
由于清洁介质加速单元7排列在在清洁箱内部的垂直于构成循环空气的循环路径的表面的表面上,并且由于清洁介质加速单元7的喷嘴嵌入在清洁箱该表面的内侧,可避免对循环空气流通的干扰,并且有效地使清洁介质和清洁目标对象碰撞。
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包括分离元件81和设置在清洁箱5底部内表面的罩82,形成如图5A的透视图和图5B的部分截面图所示的封闭空间。封闭空间连接到灰尘收集器(未示出),所述灰尘收集器包括负压产生源,该负压产生源经由抽吸管11,如软管,在罩82中产生负压。分离元件81包括多个小柱和切口83,切口的尺寸使空气和颗粒可以通过但清洁介质4不能通过,并且分离元件由多孔元件、如金属、塑料网、网、冲压的金属板和缝隙板构成。采用这种结构,分离板81可清除从清洁目标对象2上清除下来的灰尘,并且除去由于和清洁目标对象2碰撞而磨损碎裂的清洁介质4或者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弹性下降的清洁介质4。
如上所述,附着在清洁介质上的灰尘等通过由清洁介质再生单元的吸附而被清除,从而使清洁介质保持干净成为可能。因此,可保持高质量的清洁,并可重复使用清洁介质,因此实现了低环境负担的清洁。
通过将清洁介质再生单元设置在清洁箱的底部,可以增加由于地心引力已经落到清洁箱底部的清洁介质通过清洁介质再生单元的可能性,提高再生清洁介质的效率。因此,提高了清洁介质的清洁度,提高了清洁质量。
如图6的方块图和图7A和7B的管道图所示,干式清洁设备1的控制器12包括空气循环电磁阀14,加速电磁阀15,加速切换控制阀16和再生电磁阀17,它们都连接到控制器12,并且通过来自驱动单元13的驱动信号来控制每个电磁阀。空气循环电磁阀14执行空气管道的传导和非传导,该空气管道用来从压缩空气供给设备18向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供给压缩空气。加速电磁阀15执行空气管道的传导和非传导,该空气管道向清洁介质加速单元7供给压缩空气。加速切换控制阀16切换将要供给到分别设置在清洁介质加速单元7侧面的加速喷嘴71a和71b的压缩空气的流动方向。再生电磁阀17执行将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连接到灰尘收集器19的抽吸管11的传导和非传导。
下面将参考附图8所示的时序进行对以下操作解释:通过利用干式清洁设备1内的工件移动单元21把由保持单元20保持的清洁目标对象2装载进清洁箱5,来清除附着到清洁目标对象2的灰尘3。
薄片状清洁介质4被引导进清洁箱5并且堆积在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的分离部分81上。接下来,由工件保持单元20保持的清洁目标对象2,通过工件移动单元21从清洁目标装载部分9装入,并且放置在初始位置。盖10被关闭以密封清洁箱5。一旦由驱动单元13的操作接收到清洁开始信号,控制器12打开空气循环电磁阀14并且从压缩空气供给源18,如压缩机,向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供给压缩空气,使得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产生沿设置在清洁箱5内表面的循环路径流动的循环空气。循环空气沿着分离部分81流动,使得循环空气从如图9A所示的纵向作用到堆积在分离元件81上的薄片状清洁介质4,并且逐渐地从堆积的上部分破坏清洁介质4的堆积。因此,如图9B和9C所示,清洁介质4被发送并在清洁箱5中向上流动。由于用于向上流动清洁介质4的循环空气被直接从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吹进清洁箱5,因此可以向堆积的清洁介质4施加大的冲击力。所以,可以确保通过循环空气使清洁介质4向上流动。
如上所述,循环空气产生单元产生沿堆积在清洁介质再生单元上的清洁介质的表面流动的循环空气。因此,使得用于向上流动堆积的清洁介质的大的作用力被施加到大量的清洁介质上,并且沿清洁箱的内表面循环清洁介质成为可能。因此,可提高清洁效率。
换句话说,通过沿清洁介质再生单元流动由循环空气产生单元产生的循环空气,可确保从清洁介质再生单元上清除粘在清洁介质再生单元上的清洁介质,并且将清洁介质发送到清洁箱中。此外,可以保持清洁再生单元再生清洁介质的性能。
此外,通过从循环空气产生单元沿清洁箱的纵向产生循环空气,循环空气不散开,并且其作用力在流动中不减少。因此,可以有效地将循环空气的作用力施加到在堆积在清洁箱底部的清洁介质上。另外,即使循环空气产生单元的数量很少而且供应到循环空气产生单元的空气量也少,也可以发送并向上流动清洁介质。因此,可以减少清洁所需的能量。
为了如上所述使用空气发送且向上流动堆积的薄片状清洁介质4,当通过喷嘴22沿与堆积的清洁介质4的纵向相垂直的方向向堆积在分离元件81上的薄片状清洁介质4提供空气时(如图10A所示),为了将位于施加压缩空气之处的清洁介质4的整个部分吹起,必须供给充足能量的压缩空气。因此,如图10B所示,当清洁介质的堆积量增加时,难以流动清洁介质4。另外,尽管有可能向上流动堆积在输出空气的喷嘴22正上方的清洁介质4,但由于堆积的薄片状清洁介质4的流动性低,很难向上流动堆积的清洁介质4的整个部分,即使当如图10C所示分离部分81向喷嘴22倾斜时也是如此。因此,堆积在喷嘴22周围部分的清洁介质被留下,没有被吹起。相反,当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产生的空气沿堆积在分离元件81的清洁介质4的纵向被施加时,循环空气沿清洁箱5内表面的循环路径流动,可以以少的能量确实地向上流动清洁介质4。因此,可以减少供应到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的压缩空气的消耗量。如果采用空气利用管道或软管发送清洁介质4,那么清洁介质4有可能阻塞在管道或软管中。然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循环空气的循环路径形成在清洁箱5的内表面上,可以避免清洁介质4阻塞在循环路径中,因此清洁介质4在清洁箱5中向上流动。
依据该实施方式,用于发送且向上流动薄片状柔性清洁介质的循环空气沿清洁箱内表面流动,以致循环空气未被疏散且不丧失其作用力。因此,使得将循环空气的作用力有效施加到堆积在清洁箱上的清洁介质,采用供给的少量空气发送且向上流动大量清洁介质成为可能。因此,可减少清洁所需的能量消耗。此外,即使当曾经清除的灰尘再次附着到清洁箱的内表面上时,由于大量的清洁介质在循环,因此可继续清洁内表面。因此,可以减少清洁箱的维护操作、如清洗。
产生循环空气的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被设置为入口61侧高且出口65侧低,并绕着在清洁箱5中构成循环路径的侧面的底部布置。因此,可以向堆积在清洁箱5底部的分离元件81上的清洁介质4,沿着清洁箱5的底面,施加具有强作用力的空气。因此,可以沿着清洁箱5的内表面向远离出口65的区域发送清洁介质4。另外,引入入口61的清洁介质4被分散,减少空间密度。因此,清洁介质4很难阻塞入口61,从而可稳定的产生循环空气。换句话说,当入口61被设置为在其开口侧向下的状态下排列在清洁箱底部附近时,抽吸空气的力全部施加到入口61周围的清洁介质4上。因此,难以发送堆积在清洁箱5底部的大量清洁介质4。另外,当大量堆积的清洁介质4被入口61吸住时,清洁介质4增加了入口61中的空间密度。因此,入口61被阻塞。但是,采用第一实施方式所描述的结构,可以避免这种问题。
当经过了预定时间后,控制器12关闭空气循环电磁阀14,并且使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停止产生循环空气。接下来,控制器12使工件移动单元21从初始位置向下移动清洁目标对象2,打开加速电磁阀15以便通过加速切换控制阀16向清洁介质加速单元7供给压缩空气,从而从清洁介质加速单元7的加速喷嘴71a吹出压缩空气。控制器12打开再生电磁阀17,以将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引导向灰尘收集器19,并且在罩82中产生负压。当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停止产生循环空气时,由循环空气流动的清洁介质4落下。通过从加速喷嘴71a吹出的压缩空气,落下的清洁介质4和清洁目标对象2碰撞,清除附着到清洁目标对象2上的灰尘3。
从清洁目标对象2上清除的灰尘3和由于和清洁目标对象2碰撞而粘有灰尘的清洁介质4,由于重力而落下,并且堆积在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的分离单元81上,其中清洁介质再生单元由于罩82内的负压而被抽成真空。由于罩82中的负压,落在分离元件81上的灰尘和附着到清洁介质4上的灰尘被真空抽吸到罩82中,并且由灰尘收集器19收集。因此,可有效地再生粘有灰尘的清洁介质4。
在加速喷嘴71a吹出压缩空气一预定时间周期时,控制器12关闭加速电磁阀15和再生电磁阀17,并且停止清洁介质加速单元7和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的操作。当再生电磁阀17被关闭时,罩82内的负压减少,从而不存在作用于堆积在分离元件81上的清洁介质4的罩82的真空抽吸力。因此,通过后来的循环空气的流动,将清洁介质4从分离元件81上清除。因此,在不导致清洁介质4覆盖且密封分离元件81的网眼部分的情况下,可连续地从清洁介质4上清除灰尘。因此,不需要替换所有的清洁介质4,可以通过补充由于损坏而缺少的清洁介质数量来有效地使用清洁介质4。因此,可提高维护效率。
如上所述,通过间歇地操作清洁介质再生单元,可以从清洁介质再生单元上清除粘附到该清洁介质再生单元上的清洁介质。因此,清洁介质再生单元的性能可以得到保持。
当清洁介质再生单元抽吸清洁介质以便再生清洁介质时,由于施加在清洁介质上的保持力,清洁介质难以移动。但是,因为依据第一实施方式,清洁介质在清洁介质循环期间不会再生,所以可实现清洁介质的有效循环。因此,可以向清洁介质加速单元装载大量的清洁介质,以提高清洁效率。
控制器12再次打开空气循环电磁阀14,使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产生循环空气,使再生的且堆积在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的分离元件81上的清洁介质4流动预定的时间周期T1。接下来,控制器12打开加速电磁阀15和循环电磁阀17,以将加速切换控制阀16切换到加速喷嘴71b,并且以预定的时间周期,进行从清洁目标对象2清除灰尘的处理和再生清洁介质4的处理。执行从清洁目标对象2上清除灰尘的操作的时间和再生清洁介质4的时间,均被设置地比产生循环空气的时间长,从而可清洁更多类型的清洁目标对象2。由于从每个加速喷嘴71a和71b交替喷出压缩空气,可以避免从每个加速喷嘴71a和71b中喷出的空气的干扰。因此,可以确保使清洁介质4和清洁目标对象2碰撞。从而,可以提高清洁介质4的清洁效率。
在清洁目标对象2从初始位置逐渐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重复执行步骤:产生循环空气、从清洁目标对象2清除灰尘和再生清洁介质4。如图11B所示,当清洁目标对象2达到回转位置时,工件移动单元21停止向下移动清洁目标对象2,并且逐渐向上移动清洁目标对象2。当清洁目标对象2逐渐向上移动时,控制器12交替执行产生循环空气、从清洁目标对象2清除灰尘和再生清洁介质4的每个步骤,以便清除清洁目标对象2的整个表面上灰尘3。如图11C所示,当清洁目标对象2达到清洁箱5的较上端部,即初始位置时,控制器12停止清洁操作。当清洁操作停止时,控制器12打开清洁箱5的盖10,使用工件移动单元21,从清洁箱5中,卸下由工件保持单元20保持的清洁目标对象2。然后,将清洁目标对象2更换为新的清洁目标对象,并且重新开始清洁操作。
如上所述,通过间歇地操作清洁介质再生单元和清洁介质加速单元或者清洁介质再生单元,可以避免加速、真空抽吸和循环清洁介质每个操作之间的干扰。因此,可以有效地移动清洁介质,并且使清洁介质和清洁目标对象碰撞。因此,可以提高清洁性能,并且减少能量消耗。
虽然已经解释了从清洁介质加速单元7的加速喷嘴71a和71b中的每一个交替吹出压缩空气,以便清洁清洁目标对象2的整个表面,但是通过调整吹出空气的角度,可以同时从加速喷嘴71a和71b的每一个中吹出压缩空气。当灰尘附着到清洁目标对象2的一个单独表面上时,从加速喷嘴71a和71b中的一个喷嘴喷出压缩空气就足够了。
通过以这种方式设置清洁介质加速单元,以使产生的空气和由循环空气产生单元产生的循环空气不在同一平面流动,从而避免循环空气和用于加速清洁介质的空气之间的干扰。因此,可以实现稳定的清洁性能。
此外,如图13A和13B所示,尽管已经解释了由循环空气产生单元产生的循环空气的循环路径形成在清洁箱5的平坦表面上,但是可以在清洁箱5内的循环路径的表面51上设置形成为方形的多个槽23或沿循环空气的流动方向的曲面所形成的多个槽23。槽23优选具有小于清洁介质4面尺寸的宽度,这样清洁介质4难以落入槽23中。通过如上所述地布置槽23,在清洁箱5的表面51和清洁介质4之间形成一空间,这样可以减少表面51和清洁介质4之间的接触阻力。此外,通过在槽23中流动循环空气,可有效发送清洁介质4,从而实现清洁介质4的大量发送。而且,由于循环空气通过多个槽23整流,可以避免湍流现象,从而避免了气动力的下降。因此,可有效地发送且向上流动清洁介质4,以提高清洁效率。只要空气可以通过槽23,槽23的高度就足够了。例如,如果将高度设置为从0.1毫米(mm)到1mm,那么将易于加工槽23。
可在如图13C和13D所示的下凹的弯曲表面上形成表面51,其形成在清洁箱5中所形成的循环路径上。由于表面51形成在下凹的弯曲表面上,可防止循环空气扩散。因此,可发送大量的清洁介质4,使在清洁箱5中分散大量的清洁介质4成为可能。因此,可提高清洁效率。
如图14A和14B所示,最好将空气整流单元24设置在清洁箱5的上表面或侧面的上部分,在那里形成了循环路径,其中所述空气整流单元24将清洁介质4引导向清洁介质加速单元7。通过将空气整流单元24设置在循环路径上,可将大量的清洁介质4分散到清洁介质加速单元7和清洁目标对象2之间,从而提高清洁效率。此外,可使流动方向被空气整流单元24改变的清洁介质4直接和清洁目标对象2碰撞,以执行清洁操作。优选根据清洁目标对象2的形状或位置,通过空气整流单元24调整流动空气的角度。
如上所述,通过在清洁箱中设置空气整流单元,可确保即使当用于分散清洁介质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加时,清洁介质和清洁目标对象也能碰撞,所述空气整流单元将循环空气从清洁介质加速单元导向到吹出高速空气的路径。因此,可能减少不与清洁目标对象发生碰撞的清洁介质循环的损失。因此,可有效利用清洁介质。此外,可使用分散通过循环路径的动能加上来自清洁介质加速单元的能量,使清洁介质和清洁目标对象碰撞。因此,可提高清洁效率。
如图15A和15B所示,可将包括开口部分的倾斜面设置在清洁箱5底部,而不将清洁箱形成为矩形形状。可将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设置在倾斜面52上,将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设置在倾斜面52的下部,并从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沿着倾斜面流动循环空气。采用这种结构,在通过和清洁目标对象2的碰撞,从清洁目标对象2上清除灰尘以后,清洁介质4落在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的分离元件81上时,清洁介质4可以容易地聚集在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的出口65周围。通过从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向聚集的清洁介质4产生循环空气,可通过少量的压缩空气发送大量的清洁介质4,实现了能量的节约。此外,通过利用清洁再生单元8设置的区域作为聚积清洁介质4的区域,可有更多的时间来再生清洁介质4。因此,再生清洁介质4的效率可以提高。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已经解释了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单独地设置在清洁箱5中。但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清洁箱5侧面的每个底部附近对称地设置两个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a和6b,在这种方式中,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a和6b将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的分离元件81夹在中间。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a和6b设置在清洁箱5的外侧,出口65设置在清洁箱5的下部,入口61通过连通软管25连接到清洁箱5的上部。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8的方块图所示,控制器12除控制如图17的方块图所示的空气循环电磁阀14、加速电磁阀15、加速切换控制阀16和再生电磁阀17之外,还控制切换压缩空气向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a和6b的供应的循环切换控制阀26的操作。当清洁介质4通过所产生的循环空气在清洁箱5内流动时,控制器12控制循环切换控制阀26,交替地从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a和6b中的每一个产生循环空气。因此,清洁介质4难以在清洁箱5内部聚积。从而可利用清洁箱5内的清洁介质4,以增加清洁介质4和清洁目标对象2之间碰撞的可能性。因此,可以提高清洁效率。
通过将入口61通过连通软管25连接到清洁箱5的上部,可在清洁箱5内产生上升的空气流。从而,提高了清洁介质4浮动的持续时间,增加流动清洁介质4的数量。因此,使得通过从加速喷嘴71a和71b吹出压缩空气,增加和清洁目标对象2碰撞的清洁介质4的数量成为可能,提高了清洁性能。尽管入口61通过连通软管25连接到清洁箱5,由于连通软管25连接到清洁箱5的上部,该处由清洁介质4导致的空间密度小,因此可防止清洁介质4阻塞连通软管25或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a和6b。
尽管已经解释了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是单独设置在清洁箱5中的,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设置多个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例如,如图19所示,可以设置多个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a到8d,其除夹着位于清洁箱5底部的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外,还夹着加速喷嘴71a和71b的排列。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1的方块图所示,控制器12除控制如图20的方块图所示的空气循环电磁阀14、加速电磁阀15、加速切换控制阀16、再生电磁阀17和循环切换控制阀26外,还控制抽吸切换控制阀27中的每一个的操作,所述抽吸切换控制阀27切换向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进行的抽吸操作;以及抽吸切换控制阀28,所述抽吸切换控制阀28切换向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a到8d中的每一个进行的抽吸操作。如图22所示,当通过从位于清洁箱5前表面的加速喷嘴71a吹出压缩空气对清洁目标对象2进行清洁时,控制器12将抽吸切换控制阀28连接到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并且将抽吸切换控制阀28连接到位于清洁箱5后表面的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c和8d。另一方面,当通过从位于清洁箱5后表面的加速喷嘴71b吹出压缩空气对清洁目标对象2进行清洁时,控制器12将抽吸切换控制阀28连接到位于清洁箱5前表面的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a和8b。在这种方式中,通过从加速喷嘴71a吹出的压缩空气而向上流动的灰尘3和清洁介质4,附着到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c和8d上。当灰尘3和清洁介质4附着到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c和8d时,除了来自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c和8d的抽吸空气以外,来自加速喷嘴71a的气流也作用到灰尘3和清洁介质4上。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在每个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c和8d的分离元件81的网眼部分的流动速度,以提高清除附着到清洁介质4上的灰尘3的性能。因此,可确保清洁介质4的再生。当从加速喷嘴71a吹出的压缩空气停止时,在经过预定时间以后,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c和8d停止抽吸操作。因此,可确保从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c和8d上清除附着到该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c和8b上的清洁介质。
如上所述,通过交替地切换每个清洁介质再生单元执行的清洁介质再生操作,可在清洁箱中的一个清洁介质再生单元中连续执行抽吸清洁介质的动作。因此,可维持清洁介质的再生能力和清洁箱内的负压。
可避免在加速喷嘴71a和71b未对清洁介质进行加速的情况下,流动的清洁介质4落下。此外,当加速喷嘴71a和71b吹出压缩空气时,可向加速喷嘴71a、71b和清洁目标对象2之间发送大量的清洁介质4。因此,可提高清洁效率。换句话说,当通过将薄片状清洁介质4和清洁目标对象2碰撞来对清洁目标对象2进行清洁时,清洁质量基本上和清洁介质4以预定速度或更快地与清洁目标对象2碰撞的频率成正比。因此如果清洁介质4的供给数量增加,那么清洁质量被改善,从而缩短清洁时间并降低能量消耗。
在使用加速喷嘴71a和71b以及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a和8b进行粗清洁以后,可使用清洁介质4对清洁目标对象2进行清洁。参考图23所示的时序图对精清洁操作进行解释。
薄片状清洁介质4被引入清洁箱5并被堆积在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的分离元件81上。接下来,通过工件移动单元21,将由工件保持单元20保持的清洁目标对象2从清洁目标装载部分9上卸下,并将其放置在初始位置。将盖10关闭以密封清洁箱5。一旦通过驱动单元13接收了清洁开始信号,控制器12打开加速电磁阀15,以预定时间间隔切换加速切换控制阀16,使得加速喷嘴71a和71b的每一个交替地吹出压缩空气。控制器12对加速切换控制阀16的切换,与从每个加速喷嘴71a和71b吹出压缩空气的切换同步,以便切换由位于与每个加速喷嘴71a和71b相面对的表面上的每个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a、8b和8c、8d中的每一对进行的吸收操作。换句话说,当设置在清洁箱5前表面的加速喷嘴71a吹出压缩空气时,设置在清洁箱5后表面的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c和8d进行抽吸操作。采用这种操作,从加速喷嘴71a吹出的压缩空气和清洁目标对象2碰撞,从而清除了清洁目标对象2上的大部分灰尘3或附着力弱的污物,完成了对清洁目标对象2的粗清洁。接下来,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产生循环空气,发送和向上流动堆积在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的分离元件81上的清洁介质4,然后利用流动的清洁介质4清洁清洁目标对象2。在由流动的清洁介质4所进行的清洁操作完成以后,加速喷嘴71a和71b中的每一个交替地吹出压缩空气,从而控制单元12切换加速切换控制阀16,所述切换与从每个加速喷嘴71a和71b吹出压缩空气的切换同步。因此,由分别设置在与加速喷嘴71a和71b面对的表面上的每对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a、8b和8c、8d执行的抽吸,可以从一个切换到另一个。接下来,控制器12抖落通过静电吸附到清洁目标对象2上的清洁介质4,并且停止清洁操作。此后,控制器12打开清洁箱5的盖10,以便通过工件移动单元21从清洁箱5中取出清洁目标对象2,并且使用新的清洁目标对象替换清洁目标对象以便重新开始清洁操作。通过进行如上所述的清洁介质4的抖落清洁,可提高清洁速度和改善清洁质量。
尽管已经解释了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a到8d布置在清洁箱5前后表面上,但也可以有不同的布置方向。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24A和24B中,分别包括开口的倾斜表面52a和52b设置在清洁箱5的底部,其形成清洁箱5的V形底部,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设置在倾斜表面52a和52b上,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a和6b分别设置在倾斜表面52a和52b的下端,并且循环空气从每个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a和6b沿着倾斜表面52a和52b交替地流动。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将向清洁介质加速单元7引导清洁介质4的空气整流单元24设置在构成循环空气的循环路径的清洁箱5的顶面或侧面的顶部。
如上所述,采用这样的结构即,包括清洁介质再生单元的V形倾斜表面设置在清洁箱底部的这种结构,产生沿着每个倾斜表面的循环空气的循环空气产生单元设置在每个倾斜表面的下端,并且设置在每个倾斜表面下端的每个循环空气产生单元被交替地操作,清洁介质可被收集在循环路径上的一个区域。此外,循环空气沿清洁箱的内表面间歇地产生,以循环沿着清洁箱内表面堆积的清洁介质。因此,可用少量的空气一次发送大量的清洁介质。从而,可实现能量的节约并且提高清洁效率。
当清洁介质4被向上吹起,通过与清洁目标对象2的碰撞来清洁清洁目标对象2时,部分清洁介质4通过包括在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的分离元件81的网眼部分被排出到灰尘收集器19。因此,在清洁期间,清洁箱5中清洁介质4的数量在下降。当由于清洁箱5中的清洁介质4的数量下降而导致的清洁箱5中的流动清洁介质4的数量下降时,清洁效果减弱。在某些情况下,由工件保持单元20保持的多个清洁目标对象2被装载进入清洁箱5来清洁。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5所示,优选在清洁箱5内设置介质数量测量单元29,并且设置以预定间隔将加速喷嘴71a和71b夹在中间的清洁目标对象检测单元30a和30b。这种结构作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在下面进行描述。如图26所示,介质数量测量单元29由光电传感器291组成,所述光电传感器被如此布置以致光电传感器291的光轴与清洁介质4的循环方向垂直。清洁目标检测单元30a和30b由包括光发射/接收单元301和反射板302的光电传感器构成。光发射/接收单元301通过用于避免清洁介质4干扰的透明窗连接到清洁箱5的前表面或后表面之一上。反射板302连接到与光发射/接收单元301面对的内表面,并且被如此设置以致其光轴沿其纵向横穿清洁箱5。如图27所示,介质数量测量单元29和清洁目标检测单元30a和30b都连接到控制器12。控制器12测量作为介质数量测量单元29的光电传感器291的光轴有多少次被阻挡,量化在预定时间期间流动清洁介质的数量,并且在清洁目标检测单元30a和30b中的一个检测到清洁目标对象时控制清洁操作。
参考图28所示的时序图描述由清洁设备进行的清洁操作,在该清洁设备中,介质数量测量单元29和清洁目标检测单元30a、30b均设置在清洁箱5中。
如图25所示,由工件保持单元20保持的多个清洁目标对象2装载进入清洁箱5中以后,并且当接收到清洁开始信号时,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产生循环空气,用于发送堆积在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上的清洁介质4并且在清洁箱5中向上流动清洁介质4。作为介质测量单元29的光电传感器291检测流动清洁介质4的数量,并且将测量的数量输入到控制器12。控制器12将输入的在预定时期内流动的清洁介质4的数量与预定阈值进行比较。当流动清洁介质4的数量超过该阈值时,控制器12开始清洁操作。当流动的清洁介质4的数量等于或小于该阈值时,控制器12发出指示清洁介质4不足的警告,并且停止清洁操作。接下来,从进料斗或类似物中补充预定量或与缺少量相当的清洁介质4。当清洁介质4响应清洁开始信号被向上流动且流动的清洁介质4的数量超过该阈值时,控制器12重新开始清洁操作。
如上所述,由于流动清洁介质4的数量得到检测且在使用预定数量或更多的清洁介质4的情况下进行清洁,可以进行理想质量的清洁。和清洁目标对象2碰撞的清洁介质4的数量与流动清洁介质4的数量成正比。因此,控制器12通过各个预定时期内流动的清洁介质4的数量确定清洁质量。此外,通过记录流动清洁介质4的数量变化,能可靠地量化清洁质量和清洁性能。
当清洁操作开始时,由工件保持单元20保持的多个清洁目标对象2通过工件移动单元21上下移动。当第一清洁目标对象2到达设置在加速喷嘴71a和71b的清洁目标检测单元29a的光轴被清洁目标对象2阻挡的位置,并且清洁目标检测信号从清洁目标检测单元29a输入到控制器12时,控制器12确定加速喷嘴71a执行吹出压缩空气的操作和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执行抽吸操作的时序。基于清洁目标对象2的移动速度与清洁目标检测单元30a和加速喷嘴71a和71b之间的距离,将时序确定为包括由清洁目标对象2到达加速喷嘴71a和71b所需的延迟时间。接下来,在该时间段控制器12停止流动循环空气,从加速喷嘴71a喷出压缩空气并通过使用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开始抽吸操作来清洁第一清洁目标对象2。当清洁检测单元30a停止输入清洁目标检测信号时,控制器12确定在包括由清洁目标对象2到达加速喷嘴71a和71b所需的延迟时间的时序,停止加速喷嘴71a喷出压缩空气的操作和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的抽吸操作,该时序取决于清洁目标对象2的移动速度和清洁目标检测单元30a与加速喷嘴71a和71b之间的距离。接下来,控制器12使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产生循环空气。每当清洁目标检测单元30a输入清洁目标检测信号时,控制器12就重复上述控制操作,并且随后对每个清洁目标对象2进行清洁。当清洁目标对象2达到回转位置且开始向上移动时,每当设置在加速喷嘴71a和71b下方的清洁目标检测单元30b输入清洁目标检测信号时,控制器12均重复上述控制操作,以便从加速喷嘴71b喷出压缩空气。因此,可清洁清洁目标对象2的整个表面。
如上所述,由于从加速喷嘴71a和71b吹出的压缩空气,根据清洁目标对象2的位置,消耗大量压缩空气,因此可减少压缩空气的使用,减少能量消耗。
尽管已经解释了将光电传感器291用做介质数量测量单元29,但也可采用其它测量方法,如通过力传感器累加清洁介质4作用于清洁目标对象2的冲击力的方法,通过重量传感器在处理的停止时间段进行重量测量,或者通过距离传感器等测量在清洁箱5底部堆积量的测量方法。当累加清洁介质4的冲击力时,可通过累加的冲击量确定清洁质量。
在如图29所示的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中,可包括位于工件移动单元21和工件保持单元20之间的工件位置改变单元31,其通过电机或空气泵沿纵向的轴线的旋转方向,旋转工件保持单元20。另外,可以在清洁箱5的侧面上设置多对(如三对)排列的加速喷嘴71作为清洁介质加速单元7,该侧面构成循环路径,在这种方式中,每个加速喷嘴71的空气吹出方向彼此不同,如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由工件保持单元20保持且装载进入清洁箱5的清洁目标对象2,被工件位置改变单元31旋转以在清洁箱5中上下移动,并且由从多对加速喷嘴71中交替吹出的压缩空气来清洁。如上所述,当清洁目标对象2上下移动时该清洁目标对象2被旋转,并且压缩空气从不同方向吹到清洁目标对象2上。因此,可以确保清洁到清洁目标对象2的整个表面,即使清洁目标对象2的形状复杂也不例外。
依据本发明的方面,循环空气产生单元直接产生沿清洁箱内表面流动的循环空气,所产生的循环空气从与堆积在清洁箱中的清洁介质的表面方向垂直的方向施加到清洁介质,使得清洁介质被发送且向上流动。因此,可通过循环空气施加用于流动堆积的清洁介质的有效作用力,从而流动大量的清洁介质且增加清洁介质和清洁目标对象碰撞的频率。因此,可获得所需的清洁质量。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清洁介质再生单元通过抽吸操作清除清洁介质上的附着物。因此,在清洁中维持所需质量,可保持清洁介质的清洁。此外,清洁介质可以重复地使用,实现了以低环境负担来执行清洁操作。
尽管为了完整和清楚地公开,已经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附属的权利要求不受此限制,而是解释为包含所有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的修改和选择的构造,其完全落入本文提出的基本教导。
本申请要求2006年9月6在日本申请的2006-240920、2006年9月6日在日本申请的2006-240948和2006年9月6日在日本申请的2006-240971的日本优先权文件的优先权,并且通过参考并入其全部内容。
Claims (22)
1.一种干式清洁设备,包括:
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该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包括:
筒状入口元件(62),该入口元件(62)具有第一入口(61),该第一入口(61)的尺寸大于清洁介质的尺寸;以及
筒状出口元件(64),该出口元件具有空气入口(63)和第二出口(65),该空气入口(63)布置在筒状入口元件(62)的外侧的外围,并且所述第二出口(65)尺寸上大于清洁介质的尺寸,
通过从空气入口(63)向第二出口(65)提供的高速气流,该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从第一入口(61)进入空气并且从第二出口(65)排出空气,由此在清洁箱(5)内部产生高速空气以使清洁箱(5)中的清洁介质(4)向上流动;和
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所述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包括:
分离元件(81),该分离元件具有多个小孔或切口,该小孔或切口的尺寸为使得空气和颗粒能够通过但是清洁介质不能通过;以及
罩(82),该罩(82)与分离元件一起形成封闭空间,在该封闭空间内产生负压,
该清洁介质再生单元通过分离元件抽吸从清洁目标对象上分离下来的颗粒,由此再生清洁介质(4),
所述清洁介质(4)是柔性薄片状清洁介质;且
所述干式清洁设备还包括清洁介质加速单元(7),该清洁介质加速单元包括多个喷嘴,该喷嘴喷出压缩空气,该压缩空气加速清洁介质(4)在清洁箱(5)中的流动,使得清洁介质(4)和清洁目标对象碰撞,从而分离粘附到清洁目标对象上的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清洁设备,其中所述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产生沿清洁箱(5)内表面流动的循环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式清洁设备,其中所述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产生沿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流动的循环空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式清洁设备,其中所述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产生沿清洁箱(5)的纵向流动的循环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清洁设备,其中:
所述筒状入口元件(62)的出口侧具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61)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出口,且该第一出口的尺寸大于所述清洁介质(4);和
所述筒状出口元件(64)的第二入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出口,且被设置为围绕所述第一出口,并且空气入口(63)设置在第二入口附近,
高速空气从空气入口(63)通过筒状出口元件(64),由此所述清洁介质(4)从所述第一入口(61)进入筒状入口元件(62),然后从所述第一出口和第二入口进入筒状出口元件(64),并且最后从所述第二出口(65)离开筒状出口元件(6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式清洁设备,其中在所述清洁箱(5)中,所述第一入口(61)设置在比所述第二出口(65)的位置高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式清洁设备,其中所述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被设置为多个,且
所述干式清洁设备还包括控制器(12),其对每个所述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切换产生循环空气的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式清洁设备,其中还包括控制器(12),其间歇驱动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清洁介质加速单元(7)和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中的至少两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式清洁设备,其中所述清洁介质加速单元(7)设置在清洁箱(5)的一表面上,所述表面垂直于设置有循环路径的另一表面,循环空气沿所述循环路径流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式清洁设备,其中所述清洁介质加速单元(7)包括嵌入到清洁箱(5)的壁中的喷嘴。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式清洁设备,其中所述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设置在清洁箱(5)的底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式清洁设备,其中所述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被设置为多个,且所述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设置在清洁箱(5)底部且在面对清洁介质加速单元(7)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干式清洁设备,其中还包括控制器(12),共交替地切换分别由每一个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执行的清洁介质(4)的再生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式清洁设备,其中多个槽(23)沿循环空气的流动方向设置在清洁箱(5)的表面上,所述表面是循环空气沿着其流动的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式清洁设备,其中下凹形状的曲面沿着循环空气的流动方向设置在清洁箱(5)的表面上,所述表面是循环空气沿着其流动的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式清洁设备,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清洁箱(5)底部的倾斜表面(52),
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设置在所述倾斜表面(52)上,
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产生沿所述倾斜表面(52)流动的循环空气,并且设置在所述倾斜表面(52)的下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式清洁设备,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清洁箱(5)内位于清洁箱(5)底部的V形倾斜表面(52a),
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设置在所述V形倾斜表面(52a)的每个侧面,
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产生沿所述V形倾斜表面(52a)的每个侧面流动的循环空气,且设置在所述V形倾斜表面(52a)的每个侧面的下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式清洁设备,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清洁箱(5)中的空气整流单元(24),空气整流单元(24)将循环空气引导到从清洁介质加速单元(7)吹出的高速空气的路径。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式清洁设备,其中还包括:
介质数量测量单元(29),检测在清洁箱(5)中流动的清洁介质的数量;以及
控制器(12),其将由介质数量测量单元(29)测量的流动数量和预定阈值进行比较,且当所述流动数量等于或小于所述阈值时,发出警告。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式清洁设备,其中还包括:
清洁目标检测单元(30a),其检测清洁箱(5)中的清洁目标对象,且输出指示检测到清洁目标对象的信号;以及
控制器(12),与该信号同步地操作循环空气产生单元(6)、清洁介质加速单元(7)和清洁介质再生单元(8)。
21.一种干式清洁方法,包括:
通过沿清洁箱表面流动的循环空气,发送堆积在清洁箱表面上的薄片状柔性清洁介质,并使其在清洁箱内向上流动;
借助高速空气,使以向上流动的方式流动的清洁介质与清洁目标对象碰撞;以及
去除粘附到清洁目标对象上的颗粒。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干式清洁方法,其中还包括在清洁介质和清洁目标对象碰撞以后,清洁附着到清洁介质表面上的颗粒,在清洁过程中,在所述清洁介质上的颗粒被清除后,可重复使用所述清洁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40971/06 | 2006-09-06 | ||
JP2006240948A JP4772624B2 (ja) | 2006-09-06 | 2006-09-06 | 洗浄装置 |
JP2006240920A JP4749287B2 (ja) | 2006-09-06 | 2006-09-06 | 洗浄装置 |
JP240948/06 | 2006-09-06 | ||
JP2006240971A JP4741998B2 (ja) | 2006-09-06 | 2006-09-06 | 洗浄装置及び洗浄方法 |
JP240920/06 | 2006-09-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54502A CN101254502A (zh) | 2008-09-03 |
CN101254502B true CN101254502B (zh) | 2012-10-10 |
Family
ID=38792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6487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4502B (zh) | 2006-09-06 | 2007-09-06 | 干式清洁设备和干式清洁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730896B2 (zh) |
EP (1) | EP1897628B1 (zh) |
KR (1) | KR100890983B1 (zh) |
CN (1) | CN10125450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53862A (zh) * | 2010-11-17 | 2012-07-11 | 株式会社理光 | 干式清洁箱及干式清洁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259750A1 (en) * | 2002-04-22 | 2004-12-23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Processes and apparatuses for applying a benefit composition to one or more fabric articles during a fabric enhancement operation |
JP4531841B2 (ja) * | 2008-02-27 | 2010-08-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洗浄装置及び洗浄方法 |
JP5403407B2 (ja) | 2008-06-18 | 2014-01-2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洗浄装置 |
JP4758497B2 (ja) * | 2008-07-10 | 2011-08-3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洗浄装置及び洗浄方法 |
WO2011039972A1 (ja) * | 2009-10-02 | 2011-04-0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清掃ノズ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塵埃除去装置 |
JP5589356B2 (ja) * | 2009-11-11 | 2014-09-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乾式洗浄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5793980B2 (ja) | 2010-11-10 | 2015-10-1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乾式クリーニング筐体及び乾式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
JP5879903B2 (ja) * | 2011-02-25 | 2016-03-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乾式クリーニング筐体、乾式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乾式クリーニングシステム |
JP5953975B2 (ja) | 2011-10-26 | 2016-07-2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洗浄媒体飛散防止部材、洗浄対象物保持体及び乾式洗浄装置 |
JP5919786B2 (ja) | 2011-12-12 | 2016-05-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乾式クリーニング筐体及び乾式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
JP6492429B2 (ja) * | 2013-10-15 | 2019-04-0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乾式クリーニング筐体、乾式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分離板の装着方法 |
JP2016067991A (ja) * | 2014-09-29 | 2016-05-0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洗浄媒体吸引ユニット及び乾式洗浄装置 |
CN113115993A (zh) | 2014-10-29 | 2021-07-16 | 奥驰亚客户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电子烟装置的无乙醇凝胶配方筒体 |
KR20160065226A (ko) | 2014-11-07 | 2016-06-09 | 세메스 주식회사 |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
CN106695576B (zh) * | 2017-03-17 | 2023-08-15 | 河南理工大学 | 前混合式脉冲磨料气体射流冲蚀方法及装置 |
CN107901277B (zh) * | 2017-12-27 | 2019-09-06 | 台州金福桂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 一种弯曲废旧塑料的刮洗设备 |
CN113814226B (zh) * | 2020-06-19 | 2023-01-24 | 理光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干式清洗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440656A (en) * | 1946-03-18 | 1948-04-27 | Fred W Huntington | Abrasive material for polishing |
CN2111375U (zh) * | 1991-04-14 | 1992-07-29 | 邓志忠 | 自动除尘式空气滤清器 |
CN2443788Y (zh) * | 2000-09-22 | 2001-08-22 | 浙江大学 | 干冰清洗机 |
US6338750B1 (en) * | 1999-03-05 | 2002-01-15 | S.I.El S.R.L. | Cleaning apparatu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86653A (ja) | 1987-01-30 | 1988-08-02 | キユーピー株式会社 | 容器詰め流動食 |
JPH0718646B2 (ja) * | 1989-08-22 | 1995-03-06 | ジャパン・フィールド株式会社 | 被洗浄物の乾燥装置 |
JPH04256477A (ja) * | 1991-02-07 | 1992-09-11 | Hoya Corp | 洗浄方法および洗浄装置 |
JP3288462B2 (ja) | 1993-03-01 | 2002-06-04 | シシド静電気株式会社 | 除電式除塵装置 |
JP3468995B2 (ja) | 1996-07-30 | 2003-11-25 | 澁谷工業株式会社 | 樹脂製容器の清掃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2889547B2 (ja) | 1997-01-28 | 1999-05-10 | 日本カル株式会社 | 表面付着物の回収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
US6034351A (en) * | 1998-06-24 | 2000-03-07 | Sato; Katsuhiro | Cleaning apparatus for welding torch nozzle and method of cleaning the same |
JP4187636B2 (ja) | 2003-12-10 | 2008-11-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容器乾式洗浄方法及び洗浄装置 |
JP2005182168A (ja) | 2003-12-16 | 2005-07-07 | Sharp Corp | コンテンツ処理装置、コンテンツ処理方法、コンテンツ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JP2005296853A (ja) * | 2004-04-13 | 2005-10-27 | Ricoh Co Ltd | 微粉除去装置 |
JP4546147B2 (ja) | 2004-05-18 | 2010-09-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乾式洗浄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4318179B2 (ja) | 2004-12-13 | 2009-08-19 | 国立大学法人 香川大学 | D−プシコースを含有する新規二糖類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06075791A1 (ja) | 2005-01-13 | 2006-07-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乾式洗浄装置 |
JP4580916B2 (ja) | 2005-11-02 | 2010-11-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洗浄装置と洗浄方法 |
-
2007
- 2007-08-29 US US11/896,019 patent/US773089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9-04 EP EP07253501.6A patent/EP1897628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7-09-05 KR KR1020070089964A patent/KR100890983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7-09-06 CN CN200710164876XA patent/CN10125450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440656A (en) * | 1946-03-18 | 1948-04-27 | Fred W Huntington | Abrasive material for polishing |
CN2111375U (zh) * | 1991-04-14 | 1992-07-29 | 邓志忠 | 自动除尘式空气滤清器 |
US6338750B1 (en) * | 1999-03-05 | 2002-01-15 | S.I.El S.R.L. | Cleaning apparatus |
CN2443788Y (zh) * | 2000-09-22 | 2001-08-22 | 浙江大学 | 干冰清洗机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53862A (zh) * | 2010-11-17 | 2012-07-11 | 株式会社理光 | 干式清洁箱及干式清洁设备 |
CN102553862B (zh) * | 2010-11-17 | 2014-10-29 | 株式会社理光 | 干式清洁箱及干式清洁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0890983B1 (ko) | 2009-03-27 |
EP1897628A3 (en) | 2012-03-14 |
EP1897628B1 (en) | 2016-02-24 |
US7730896B2 (en) | 2010-06-08 |
US20080052953A1 (en) | 2008-03-06 |
EP1897628A2 (en) | 2008-03-12 |
KR20080022522A (ko) | 2008-03-11 |
CN101254502A (zh) | 2008-09-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54502B (zh) | 干式清洁设备和干式清洁方法 | |
EP1782895B1 (en) | Dry type cleaning apparatus and dry type cleaning method | |
KR101025180B1 (ko) | 세정 매체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건식 세정 장치 | |
JP4898939B2 (ja) | 乾式洗浄装置 | |
EP2135687B1 (en) | Cleaning apparatus and cleaning method | |
KR101282453B1 (ko) | 세정 장치 및 세정 방법 | |
JP5061053B2 (ja) | 乾式洗浄装置と乾式洗浄方法とこれにより洗浄された洗浄物及び再生装置の製造方法 | |
CN101349887B (zh) | 清洁介质及使用该清洁介质的干式清洁设备 | |
JP4741998B2 (ja) | 洗浄装置及び洗浄方法 | |
JP4954030B2 (ja) | 洗浄媒体及びそれを使用する乾式洗浄装置 | |
JP4772624B2 (ja) | 洗浄装置 | |
JP4749287B2 (ja) | 洗浄装置 | |
JP5332318B2 (ja) | 乾式洗浄装置 | |
JP4902399B2 (ja) | 乾式洗浄装置 | |
JP5310812B2 (ja) | 洗浄媒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乾式洗浄装置 | |
JPH0773826B2 (ja) | ブラスト装置 | |
JP5218615B2 (ja) | 乾式洗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 Termination date: 201909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