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232484B -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2484B
CN101232484B CN2007100631155A CN200710063115A CN101232484B CN 101232484 B CN101232484 B CN 101232484B CN 2007100631155 A CN2007100631155 A CN 2007100631155A CN 200710063115 A CN200710063115 A CN 200710063115A CN 101232484 B CN101232484 B CN 1012324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ymbol
time
signal
block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631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2484A (zh
Inventor
王映民
孙韶辉
谢永斌
蔡月民
唐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07100631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32484B/zh
Priority to EP08706465.5A priority patent/EP2120413A4/en
Priority to JP2009546634A priority patent/JP2010517389A/ja
Priority to US12/523,909 priority patent/US8289919B2/en
Priority to PCT/CN2008/000284 priority patent/WO200809238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232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2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2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24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04L5/0021Time-frequency-code in which codes are applied as a frequency-domain sequences, e.g. MC-C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llocation of payload; Allocation of data channels, e.g. PDSCH or PUS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信号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在发送端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由数据符号块映射成的基本单元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得到所述基本单元块对应的多个重复单元块;所述发送端分别将每个重复单元块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然后发送所述时频位置的信号;以及,接收端从接收到的多个重复单元块中解调出多个数据符号块,并对该多个数据符号块进行合并;所述接收端解调合并后的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简称为块重复扩展分集传输技术,是一种基于时频域二维栅格点上信息符号的传输方案。本发明方案并不限制底层的调制信号生成方式,它通过加权因子序列的选择可以形成一种全新的多址/多路传输方案,并且可以和现有移动通信中的其它关键技术有机结合。

Description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传输技术,尤其涉及宽带时频域二维空间的无线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存在着两种类型的信号传输:一种是由基站发送信号,由终端接收并解调信号的信号传输,被称为下行传输,另一种为终端发送信号,基站接收信号并对信号进行解调处理的信号传输,称为上行传输。
在下行传输中,基站为了能够在某段时间内同时向多个终端用户发送数据,需要采用一种资源调配方式,使得多个用户的数据能够在这段时间内共享系统的带宽和时间资源,并在这段时间内,通过数据复用,在系统带宽内将多个用户的数据发送出去。该方式称为下行多用户数据复用方式。
在上行传输中,多个终端用户位于小区信号覆盖的不同区域,与基站的距离各不相同。在某一段时间内,多个终端需要将数据发送到基站,与基站实现通信。这样,在这段时间内,多个终端用户共享系统的带宽和时间资源,并且通过资源调度的方式,将系统的带宽和时间资源通过某种方式分配给每个用户,将多个终端用户的数据发送到基站,该方式称为上行多址接入方式。
在通常情况下,下行多用户数据复用方式和上行多址接入方式可以被统称为上下行多址接入方式。
对于上下行多址接入方式,通常采用的有三类基本方式TDMA,FDMA和CDMA方式,以及它们的混合方式。TDMA是在发送时间段内,将时间分为多个小的时间片,每个时间片可以单独地分配给一个终端用户,其他用户在该时刻无法使用该时间片内资源,单个用户占用时间片内所有的系统带宽。FDMA方式是系统带宽资源被分为多个窄的频带,每个频带被一个用户单独占 用。在CDMA方式中,每个用户用一个特有的码序列将信息扩展到整个频带,多个用户在系统内占用相同的时间和带宽资源,不同的用户利用不同的扩频码序列来进行分离。在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了FDMA方式,而第二代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TDMA和CDMA方式。
对于未来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随着带宽的增加,无线信道的多径干扰将显著增强。如果仍采用传统的多址接入方式,如TDMA或CDMA方式,由于无线信道存在时延扩展,高速信息流的符号宽度又相对较窄,带宽增加带来的信号多径干扰将会造成严重的符号间干扰,从而会降低信号的解调性能。为了克服这些多径干扰,可以采用均衡的方法。由于在宽带系统中,多径的数量很大,采用传统的时域均衡,滤波器的抽头数要足够大,训练符号要足够多,训练时间要足够长,从而使得均衡算法的复杂度大大增加,使得系统的实现增加复杂度,系统的性能下降。
为了解决宽带无线通信信号的码间干扰和均衡器复杂问题,业界提出了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式来提高解调信号的性能。OFDM属于FDMA多址接入方式中的一种。但传统的FDMA技术将频带分为若干个不相交的子频带来并行传输数据流,各个子信道之间要保留足够的保护频带。而OFDM系统由于各个子载波间存在正交性,允许子信道的频谱相互重叠,因此与常规的FDMA系统相比,一方面OFDM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频谱资源,另一方面OFDM系统可以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快速算法。
OFDM把高速数据流通过串并转换,使得每个子载波上的数据符号持续长度相对增加,从而有效地减少由于无线信道的时间弥散所造成的码间干扰,降低了接收机内均衡的复杂度。通过频域均衡,可以使得接收机非常容易处理信号。
OFDM信号生成方式如图1所示。如果采用OFDM符号,由于采用多个正交的子载波进行数据传输,不同用户可以占用不同的子载波,从而实现了多用户的复用和多址接入。但OFDM多址接入方式同时也存在缺点,对于纯的 OFDM系统,当应用于蜂窝移动系统时,如果采用同频组网方式工作,小区间就会存在较大的干扰。原因是当不同小区的用户如果采用相同的子载波发送和接收数据时,会同相邻小区终端用户的发送和接收信号产生相互之间的干扰。特别是在小区边缘的情况下,终端距离其它小区较近,其它小区到达信号会比较强,当终端接收和发送数据时,相邻小区的信号之间就会产生严重的相互干扰,使得小区边缘终端的通信性能急剧恶化。
为了实现同频组网情况下,避免相邻小区的信号干扰,人们提出了相关的OFDM改进方案。主要的方案是CDMA与OFDM相结合的方式。目前CDMA与OFDM相结合的多址接入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被称为MC-CDMA(Multi-Carrier CDMA)和MC-DS-CDMA(Multi-Carrier Direct-SequenceCDMA)方式,以及在时频域二维扩频与OFDM结合的OFCDMA(OrthogonalFrequency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
MC-CDMA的信号生成方式如图2A所示。在图2A的MC-CDMA中,一个数据流中的每个符号首先进行扩频处理,设扩频码长度为N,将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到OFDM调制的N个子载波上。与OFDM方式相比,MC-CDMA多址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利用频率分集和降低同频组网的邻小区干扰。
MC-DS-CDMA的信号生成方式如图2B所示。与MC-CDMA的信号生成方式不同,MC-DS-CDMA的扩频是在每一个子载波上对每个符号进行扩频,也就是在时间上进行扩频,可以获得时间分集增益,也可以降低同频组网的邻小区干扰。
在上述CDMA与OFDM相结合的多址方式的基础上,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在时频域二维扩频与OFDM结合的方式,称为OFCDM。
上述MC-CDMA和MC-DS-CDMA以及时频域二维扩频的OFDM方案,都是采用CDMA与OFDM相结合的方式。这些CDMA与OFDM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得到一定的分集增益和抗多址干扰的能力,并可以容易地实现多小区同频组网。但这几种方案都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资源的分配调度和干扰的协 调控制不够灵活方便,在接收端进行多址干扰消除时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获取发送端信息,接收处理复杂度),信道的衰落和干扰会造成一些符号的突发错误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以提高资源分配调度以及干扰的协调控制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并降低接收处理的复杂度。
一种发送信号的方法,包括步骤:
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由数据符号块映射成的基本单元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得到所述基本单元块对应的多个重复单元块;
分别将每个重复单元块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并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备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
一种发送信号的方法,包括步骤:
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生成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得到所述数据符号块对应的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
将所述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分别调制映射到物理资源块生成重复单元块,并将各重复单元块分别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
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
一种接收信号的方法,包括步骤:
接收信号,并从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中解调出多个数据符号块;
合并所述多个数据符号块;以及
解调合并后的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
其中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
一种接收信号的方法,包括步骤:
接收信号,并将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调整到相同位置的时频单元上;
根据导频符号获得信道估计,并根据信道估计合并各重复单元块;
解调加权合并后的重复单元块,得到数据符号块;
解调所述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
其中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步骤:
发送端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由数据符号块映射成的基本单元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得到所述基本单元块对应的多个重复单元块;
所述发送端分别将每个重复单元块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然后发送所述时频位置的信号,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以及
接收端从接收到的多个重复单元块中解调出多个数据符号块,并对该多个数据符号块进行合并;
所述接收端解调合并后的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
其中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步骤:
发送端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由数据符号块调制映射成的基本单元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得到所述基本单元块对应的多个重复单元块;
分别将每个重复单元块调制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
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以及
接收端接收信号,并分别从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中解调出对 应的数据符号块;
所述接收端合并解调出的多个数据符号块;
所述接收端解调合并后的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
其中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步骤:
发送端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生成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映射,得到所述数据符号块对应的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
将所述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分别调制映射到物理资源块生成重复单元块,并将各重复单元块分别调制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
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以及
接收端接收信号,并分别从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中解调出对应的数据符号块;
所述接收端合并解调出的多个数据符号块;
所述接收端解调合并后的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
其中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步骤:
发送端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由数据符号块调制映射成的基本单元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得到所述基本单元块对应的多个重复单元块;
分别将每个重复单元块调制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
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以及
接收端接收信号,并将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调整到相同的时频位置上;
根据导频符号获得信道估计,并根据信道估计合并调整后的重复单元块;
解调合并后的重复单元块,得到数据符号块;
解调所述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
其中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步骤:
发送端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生成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映射,得到所述数据符号块对应的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
将所述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分别调制映射到物理资源块生成重复单元块,并将各重复单元块分别调制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
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以及
接收端接收信号,并将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调整到相同的时频位置上;
根据导频符号获得信道估计,并根据信道估计合并调整后的重复单元块;
解调合并后的重复单元块,得到数据符号块;
解调所述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
其中,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
一种发送信号的装置,包括:
第一调制单元,用于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分块和调制,生成数据符号块;
第二调制单元,用于调制所述数据符号块并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生成基本单元块;
第三调制单元,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基本单元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并将基本单元块加权重复调制后得到的多个重复单元块分别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
通信单元,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以及接收信号,该通信单元 在发送信号时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
一种发送信号的装置,包括:
第一调制单元,用于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分块和调制,生成数据符号块;
第二调制单元,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生成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得到所述数据符号块对应的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
第三调制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分别调制映射到物理资源块生成重复单元块,并将各重复单元块分别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
通信单元,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以及接收信号,该通信单元在发送信号时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
一种接收信号的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发送或接收信号;
第一解调单元,用于在接收到信号后,从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中解调出多个数据符号块;
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的单元;
第二解调单元,用于合并所述多个数据符号块;
第三解调单元,用于解调合并后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
一种接收信号的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发送或接收信号;
调整单元,用于在接收到信号后,将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调整到相同位置的时频单元上;
第一解调单元,利用导频符号对各重复单元块进行加权处理,并合并加权处理后的重复单元块;
第二解调单元,用于解调合并后的重复单元块,得到数据符号块;
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的单元;
第三解调单元,用于解调所述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设备,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由数据符号块映射成的基本单元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形成多个重复单元块;以及分别将每个重复单元块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后,发送所述时频位置的信号,其中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
第二设备,用于从接收到的多个重复单元块中解调出多个数据符号块,并对该多个数据符号块进行合并;以及解调合并后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其中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设备,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生成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得到所述数据符号块对应的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以及将所述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分别调制映射到物理资源块生成重复单元块,并将各重复单元块分别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后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信号,并从多个重复单元块中解调出多个数据符号块,和对该多个数据符号块进行合并;以及解调合并后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其中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设备,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由数据符号块映射成的基本单元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形成多个重复单元块;以及分别将每个重复单元块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后,发送所述时频位置的信号,其中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 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信号,并将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调整到相同位置的时频单元上,和利用导频符号对各重复单元块进行加权合并;以及解调合并后的单元块得到数据符号块,然后解调所述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其中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设备,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生成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得到所述数据符号块对应的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以及将所述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分别调制映射到物理资源块生成单元块,并将各单元块分别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后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其中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以及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信号,并将指定的时频位置的多个重复单元块调整到相同位置的时频单元上,和利用导频符号对重复单元块进行加权处理,并合并加权处理后的重复单元块;以及解调合并后的重复单元块得到数据符号块,和解调所述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其中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
由于本发明采用基于块重复的信息传输,与现有的OFDM类宽带传输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协调系统资源与系统性能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处理多小区多用户信号之间的干扰,可以更容易地实现宽带同频组网,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与现有的MC-CDMA和MC-DS-CDMA以及时频域二维扩频的OFDM等三种CDMA与OFDM相结合的技术方案相比:块重复传输方案可以更好地与分组传输机制配合来提高系统的性能,简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块重复传输方案对于资源的分配调度和干扰的协调控制灵活方便,可以很容易地平衡调度和 分集两个方面的好处;块重复传输方案在接收端进行多址干扰消除时需要付出较小的代价(对发送端信息要求少,接收处理复杂度低);块重复传输可以更好地抑制由于信道衰落和突发干扰对系统性能带来的恶化。
由于块重复传输方案是基于基本物理资源块的重复来实现的,并不限制底层的调制多址方式,因此,这种块重复的多址方案BRDM还可以和各种基本多址方式相结合,构成多种多址/多路方案。比如,与IFDMA(Interleaved FDMA)结合,可以得到BR-IFDMA多址方式;与DFT-S-OFDM(DFT-Spread OFDM)结合,可以得到BR-DFT-S-OFDM方式(通常可以把IFDMA和DFT-S-OFDM都称为SC-FDMA(Single-Carrier FDMA),所以,BRDM与它们的结合也可称之为BR-SC-FDMA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简称为块重复扩展分集传输技术,是一种基于时频域二维栅格点上信息符号的传输方案。其实质是将时频资源块在整个可用时频域资源范围内进行多符号重复,从而实现信号的扩展重复传输,而在接收端可以采用合适的分集技术进行多符号的合并。本发明方案可以有效对抗宽带移动通信中的各种干扰问题。由于可以通过加权因子序列的选择来区分不同的用户或信道,因而本发明方案可以在同一时频资源块上实现多个用户或多路信号的复用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OFDM信号生成和处理的示意图;
图2A为现有技术中MC-CDMA的信号生成示意图;
图2B为现有技术中MC-DS-CDMA的信号生成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OFDM调制方式的信道资源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OFDM调制方式的一个物理资源块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物理资源块内导频和数据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单个用户的块重复传输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两个用户的块重复传输方式的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发送信号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通过三级调制生成和发送信号的流程图;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发送信号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通过三级调制生成和发送信号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接收和处理信号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通过三级解调生成接收数据的流程图;
图1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接收和处理信号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通过三级解调生成接收数据的流程图;
图13A、图1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块重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5A、图15B、图15C、图15D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传输信号的流程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块重复传输导频正交复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基于基本物理资源块的重复传输及多路复用和多址接入,简称为块重复传输方案,即BR(Block Repeat),以及块重复复用/块重复多址方案,即BRDM(Block Repeat Division Multiplex)/BRDMA(Block Repeat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也可称为块重复扩展分集传输技术。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多址方式是基于基本物理资源块的重复实现,因此并不限制低层的调制多址方式,这种块重复方式可以和各种多址方式相结合,构成多种复合的方案。例如,与OFDM结合,可以简称为块重复正交频分复用(BR-OFDM)/块重复正交频分多址(BR-OFDMA);与SC-FDMA结合构成BR-SC-FDMA方式。
以下主要以块重复传输方式与OFDM结合即BR-OFDM为例进行详细说 明。
在OFDM调制方式下,信道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情况的一个具体例子如图3所示。在图3中,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是把传送数据映射到物理层的基本单位,9个物理资源块分配给了用户1-6。对于每一个物理资源块,其结构如图4所示。
在OFDM调制方式下,信道资源是一个时频二维的一种结构。图4表示的是一个OFDM的时频资源块单元,它占用了整个OFDM时频资源的一部分。物理时频资源块单元在时间上包含了NT个OFDM符号,在频域上包含了NF个OFDM子载波,时频资源块包含的总的符号数目为N=NT×NF个符号,一个时频资源块上的符号(包括数据符号和导频符号)可以表示为:
s N T x N F = s 0,0 s 0,1 · · · s 0 , N F - 1 s 1,0 s 1,1 · · · s 1 , N F - 1 · · · · · · · · · · · · s N T - 1,0 s N T - 1,1 · · · s N T - 1 , N F - 1
其中的每个符号可以是导频符号或数据符号。整个OFDM时频资源包含了一个或多个时频资源块单元。在每个物理资源块中,设置相应的导频符号可以进行信道的估计,一个物理资源块及其导频和数据的具体的例子如图5所示。
基本物理资源块的大小决定了传输速率的最小单元和变化粒度。在设计基本物理资源块的大小时,可以考虑资源块的时域宽度与频率时间双选择性信道中的相干时间相关,而资源块的频域宽度与相干频率相关。这样可以有效在导频符号的设计难度、信道估计及均衡算法复杂度之间进行折中选择。
本实施例中,单个用户的BR-OFDM实例如图6所示。其中,单元块(BU,Block Unit)是块重复的基本单位,一个单元块被重复传送了6次,分别称为重复单元块BU1,BU2,...,BU6,即6个单元块传送了相同的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定义块重复次数为块重复系数RF(Repeat Factor),在图6所示的具体实例中,RF=6。图6的重复单元块是一种按综合时频域方向的排列方式,在 其它实施方式中,这6个单元块也可以横向排列、纵向排列、或者是采用斜线方向的排列方式。
每个重复单元块经一个加权因子加权,发送端给出一个块重复加权因子序列(或称为重复码RC)为(C0C1......CRF-1);在块重复传输中,单元块经加权重复并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对于单个用户而言,各重复单元块使用的加权因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如果使用相同的加权因子(即加权因子序列为全1),可以简化解调时的处理。
设一个单元块要传送的数据符号(L个符号)可以表示为:
d=[d0,d1,…,dL-1]
数据d按照一定的对应关系映射到单元块上。一个单元块上的符号(总的数目为N=NT×NF,包括数据符号和导频符号)可以表示为:
s = s 0,0 s 0,1 · · · s 0 , N F - 1 s 1,0 s 1,1 · · · s 1 , N F - 1 · · · · · · · · · · · · s N T - 1,0 s N T - 1,1 · · · s N T - 1 , N F - 1
记单元块对应的时域信号表示为sUB(t),这是一个时间和频率都限制在一个单元块内的信号。一个单元块调整到指定的时频位置(ti,fi),相当于进行时间移位(ti)和频率移位(fi),可表示为 
Figure DEST_PATH_RE-GSB00000278929900112
设块重复的时频位置为:(ti,fi),其中,i=0,1,...,RF-1。在块重复传输中,单元块经加权重复(块重复加权因子序列C0C1......CRF-1)并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块重复后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s BlockRepeat ( t )
= C 0 s UB ( t - t 0 ) e j 2 π f 0 ( t - t 0 ) + C 1 s UB ( t - t 1 ) e j 2 π f 1 ( t - t 1 ) + · · · + C RF - 1 s UB ( t - t RF - 1 ) e j 2 π f RF - 1 ( t - t RF - 1 )
= Σ i = 0 RF - 1 C i s UB ( t - t i ) e j 2 π f i ( t - t i )
多个用户的BR-0FDM例子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这个例子中,两个用户 占用了相同的时频信道资源做块重复传输。在多用户的块重复传输中,各个用户仍按照单用户方式发送信号,只是在它们占用相同的时频信道资源的情况下,各个用户的块重复加权因子序列C0C1......CRF-1(重复码RC)是不相同的。接收端依靠不同的重复码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在图7中沿着功率/重复码轴的方向,上部分是用户1,下部分是用户2。当各个用户的加权因子序列彼此正交时,块重复系数的大小决定了小区内可保持完全正交的用户信号的数量。
以上的实施例采用了“用户”的术语来表达多路信号的概念,在实际中,这个“用户”可以是采用一路信号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终端用户设备,但从更广义的角度,“用户”是指可以叠加在同一时频信道资源上的各路信号。从终端的角度,每个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同一时频信道资源上的多路信号与基站进行信息传输,多个终端设备的信号可以在空中接口传输过程中进行自然叠加而由基站设备可以进行各路信号的区分和解调。从基站的角度,同一时频信道资源上的多路信号可以是针对不同终端设备的,终端设备仅需要从接收到的叠加信号中解调出属于自己的一路或多路信号。
在一个小区内,时频资源块上可复用的多路信号可以用一组标号来区分,每一个标号可以对应一个加权因子序列。当然,当基站设备具有空分多址能力时,一个加权因子序列甚至可以分配给小区内的多个终端用户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的发送端在生成重复单元块时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将生成的数据符号块DB调制映射到物理资源块生成单元块BU后,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单元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或称块重复调制),得到每个单元块对应的多个重复单元块;也可以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生成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得到每个数据符号块对应的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然后再将各重复数据符号块映射为重复单元块。
在本实施例中,待发送数据(经过信道编码、速率匹配和组合映射)经过三级调制生成发送信号,在一种实现三级调制的方式中,所述三级调制分别为: 第一级是发送数据调制,第二级是单元块调制,第三级是块重复调制。一种能够实现该三级调制的装置如图8A所示,包括:第一调制单元80、第二调制单元81、第三调制单元82和通信单元83;其中,第一调制单元80完成待发送数据调制,生成数据符号块;第二调制单元81完成单元块调制成基本单元块;第三调制单元82完成块重复调制生成块重复单元,并将其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通信单元83用于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以及接收信号。所述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是基站,其发送信号的流程实例如图8B所示:
步骤800,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制(第一级发送数据调制),即对待发送数据调制分块,生成数据符号块DB。
在该步骤中,数据调制是指对发送数据进行通常的数字调制,比如:BPSK,QPSK,16QAM,64QAM等;其中的分块处理是以一个单元块的大小,确定一个单元块所传输的数据。设一个单元块要传送的数据为L个数据符号,经过第一级数据调制后的数据符号块(DB)可以表示为:
d=[d0,d1,…,dL-1]
步骤801、进行单元块调制(第二级调制),即调制数据符号块,并将其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生成基本单元块。
在该步骤中,数据符号块d按照一定的对应关系映射到物理资源单元块上,并插入导频等其它符号。对于采用OFDM方式的系统,单元块是在时间频率域上的一个时间频率资源单位,由时域上的NT个符号和频域上的NF个载波构成。一个单元块上的符号(总的数目为N=NT×NF,包括数据符号和导频符号)可以表示为:
s = s 0,0 s 0,1 · · · s 0 , N F - 1 s 1,0 s 1,1 · · · s 1 , N F - 1 · · · · · · · · · · · · s N T - 1,0 s N T - 1,1 · · · s N T - 1 , N F - 1
给出单元块所对应的所有符号s,按照OFDM方式就可生成一个单元块的 时域信号,可以表示为SUB(t),这是一个时间和频率都限制在一个单元块内的信号。
每个单元块可以具有自己的专用导频,是一个可以独立解调的自包含的物理资源块,即在接收端可以通过单元块内的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并对本单元块的信号进行相干解调。针对每个用户来说,每个单元块内的导频符号及其所占据的时频栅格位置对于发送端和接收端都是已知的。
步骤802、进行块重复调制(第三级调制),将各基本单元块进行加权重复(BR)生成多个重复单元块,并分别将重复单元块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
每个重复单元块对应的时频位置在时域上连续排列或非连续排列;或者,每个重复单元块对应的时频位置在频域上连续排列或非连续排列;或者,每个重复单元块对应的时频位置在时间频率域上连续排列或非连续排列。就具体的排列图样而言,可以有在时域方向进行顺序排列、在频域方向进行顺序排列、综合时频域方向进行排列、以时频资源块为基本单位沿斜线方向进行排列等多种方式中进行选择,具体的方式可以预先约定而由发送端和接收端所共知。这样,在基站这一侧的网络中一般会存在一个进行资源分配的实体,当某一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资源分配实体为该终端分配资源,指定重复单元块所映射的时频位置的基准参考点,而终端和基站分别按照预定的排列图样,根据这一基准参考点就可以获知各重复单元块应该映射到的时频位置。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块”也并不局限于矩形的形状。
记单元块调制后的信号表示为SUB(t),这是一个时间和频率都限制在一个单元块内的信号。一个单元块调整到指定的时频位置(ti,fi),相当于进行时间移位(ti)和频率移位(fi),可表示为 
设块重复的时频位置为:(ti,fi),其中,i=0,1,...,RF-1。在块重复传输中,单元块经块重复码C0C1......CRF-1加权重复,并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块重复 调制后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s BlockRepeat ( t )
= C 0 s UB ( t - t 0 ) e j 2 π f 0 ( t - t 0 ) + C 1 s UB ( t - t 1 ) e j 2 π f 1 ( t - t 1 ) + · · · + C RF - 1 s UB ( t - t RF - 1 ) e j 2 π f RF - 1 ( t - t RF - 1 )
= Σ i = 0 RF - 1 C i s UB ( t - t i ) e j 2 π f i ( t - t i )
在上面的信号表示中,单元块信号被整体加权,导频符号携带有加权因子序列的相关信息。因此,对于采用专用导频并对其加权处理的情况下,每个重复单元块内部的数据符号和导频符号具有相同的加权系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接收端可以通过专用导频的信道估计来解调信号,而不必事先知道这个码序列。当然,也可以不对专用导频符号进行加权处理。
在该步骤中,块重复码C0C1......CRF-1是与用户(或小区,或信道等)对应的特征序列,它可以是正交码、伪随机码或其它码,甚至可以是真正的随机码,即实时随机产生一个码字而不必预先确定。因为在对专用导频加权处理的条件下,接收端不需要知道加权因子序列,这给系统实现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
步骤803、发送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
在块重复调制中,每个重复单元块中所含的调制数据完全相同,调制数据在每个重复单元块中的顺序和相对位置可以是完全相同的排列,也可以是按照指定的对应关系进行不同的排列。
在另一种实现三级调制的方式中,各级调制分别为:第一级是发送数据调制,第二级是块重复调,第三级是单元块调制。一种能够实现该三级调制的装置如图9A所示,包括:第一调制单元90、第二调制单元91、第三调制单元92和通信单元93;其中,第一调制单元90完成待发送数据调制,生成数据符号块;第二调制单元91完成块重复调制,生成重复数据符号块;第三调制单元92完成单元块调制,生成重复单元块并将其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通信单元93用于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以及接收信号。所述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是基站,其发送信号的流程实例如图9B所示:
步骤900、进行发送数据调制(第一级调制):对发送数据进行分块和调制, 生成数据符号块(DB)。
该步骤的处理与图8B中步骤800的处理相同。数据符号块可表示为:d=[d0,d1,…,dL-1]。
步骤901、进行块重复调制:将数据符号块加权重复,生成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
d BlockRepeat ( i ) = C i d = C i [ d 0 , d 1 , · · · , d L - 1 ]
其中Ci为第i个重复块的加权因子。
步骤902、进行单元块调制:将重复的数据符号块调制映射为重复单元块,并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
将数据块 
Figure DEST_PATH_RE-GSB00000278929900162
映射到单元块得到:
s ( i ) = s 0,0 s 0,1 · · · s 0 , N F - 1 s 1,0 s 1,1 · · · s 1 , N F - 1 · · · · · · · · · · · · s N T - 1,0 s N T - 1,1 · · · s N T - 1 , N F - 1
记单元块调制后的信号表示为 
Figure DEST_PATH_RE-GSB00000278929900164
把这个单元块调整到指定的时频位置(ti,fi),可表示为 
Figure DEST_PATH_RE-GSB00000278929900165
可以得到生成的包括各个重复单元块的信号为:
s BlockRepeat ( t )
= Σ i = 0 RF - 1 s UB ( i ) ( t - t i ) e j 2 π f i ( t - t i )
在该步骤中还可加入专用导频符号;进一步的,可以采用与数据部分相同的加权因子序列处理基本单元块中的导频符号,使导频符号携带加权因子序列的相关信息(包括加权因子序列和可以得到加权因子序列的信息)。
步骤903、发送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
在图8B和图9B所示的处理流程中,虽然单元块调制和块重调制的顺序 不同,但显然可以看出,对于相同的待发送数据,可以生成相同的BR-0FDM信号。
对于基站而言,可以包括多组调制单元,每组调制单元具有前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调制单元,用于处理一个用户的数据,各组调制单元并行处理;该基站进一步包括一个合并单元,用于叠加相同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上的信号,然后发送叠加后的信号。其结构如图10所示,各组调制单元的处理与前述相同,不再赘述。
虽然上述流程的块重复调制中,每个重复单元块中所含的导频符号与调制数据块一起经过块重复加权因子加权,使专用的导频符号携带加权因子的信息,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只对数据符号加权而不对导频符号加权,发送端可以在发送数据前将加权因子序列或其代码发送给接收端,或者可以通过系统配置使接收端获得加权因子序列。另外,在块重复调制中,也可以不加入专用导频,接收端可以通过公共导频和加权因子序列的共轭进行解调。这里的公共导频是指插入在导频时频栅格点位置上的,单元块内所有用户都已知的共同导频。
在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需要经过三级解调得到接收数据,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三级解调分别是:第一级是单元块解调,第二级是块重复解调,第三级是数据解调。一种能够实现该三级调制的装置如图11A所示,包括:通信单元110、第一解调单元111、第二解调单元112和第三解调单元113;其中,通信单元110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第一解调单元111在指定的时频位置完成单元块解调,生成数据符号块;第二解调单元112进行块重复解调,得到待解调的数据符号块;第三解调单元113完成对待解调数据符号块的解调,生成接收数据。所述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是基站,其接收和解调信号的流程实例如图11B所示:
步骤1100、接收信号。
步骤1101、进行单元块解调(第一级解调):在指定的时频位置对各个重 复单元块进行检测逆映射得到数据符号块。
在该步骤中,可以通过一个信道估计器利用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接收信号的信道响应(信道估计结果),该信道响应针对一个用户或一路信号在导频符号所属的时频资源块内有效,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信道估计所采用的算法以及所依赖的导频符号;然后可以利用得到的信道响应对单元块中的数据符号进行信道均衡处理,获得均衡后的数据符号,均衡算法的一个简单特例是对原始接收到的数据符号进行反卷积运算;接下来的步骤是对均衡后的数据符号进行检测;检测得到的数据符号再按照与数据符号块的对应关系,得到接收检测后与重复单元块对应的数据符号块。记这一步的输出为(通常为软数据):
如果在对应的发送信号中,采用专用导频符号,并且导频与数据符号采用相同的重复码进行加权,利用导频得到的信道响应就可直接得到数据符号的检测结果;如果发送端重复码只对数据符号进行加权,不对导频符号加权,则进一步将检测结果中的加权因子削掉(如,除加权因子,或乘加权因子的共轭),以恢复数据。
步骤1102、进行块重复解调(第二级解调):对各个重复单元块得到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合并,得到待解调的数据符号块。
在该步骤中,各个数据符号块的合并可以采用选择性合并,最大比合并,等增益合并等方法。在最大比合并中,各个重复数据块乘上因子σi,使信号与信噪比成正比,然后求和,得到待解调的数据符号块:
d ^ = Σ i = 0 RF - 1 σ i · d ^ BlockRepeat ( i )
步骤1103、进行数据解调(第三级解调),对得到的待解调数据符号块进行解调,生成接收数据。
在该步骤中,按照发送端的调制方式进行通常的数字调制解调,如:BPSK, QPSK,16QAM,64QAM,等。数据符号的输出可以是硬判决输出,也可以是软输出供后续软判决译码。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三级解调分别是:第一级是块重复解调,第二级是单元块解调,第三级是数据解调。一种能够实现该三级调制的装置如图12A所示,包括:通信单元120、调整单元121、第一解调单元122、第二解调单元123和第三解调单元124;其中,通信单元120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调整单元121将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调整到相同位置的时频单元上;第一解调单元122利用所述多个重复单元块中各重复单元块对应的信道估计和加权因子序列的共轭对本重复单元块进行加权处理,然后将加权后的单元块进行合并;第二解调单元123解调合并后的单元块得到数据符号块;第三解调单元124所述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所述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是基站,其接收和解调信号的流程实例如图12B所示:
步骤1200、接收信号。
步骤1201、将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其位置由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确定的块重复系数决定)调整到相同位置的时频单元上。
具体而言,该步骤实际是一种数学运算而不是物理上的对信号的搬移,对频域而言,其实质是将不同重复块内的数据符号相对于其频域基准位置调整为体制,而对时域而言,其实质相当于对不同重复块内的数据符号同时进行后续处理。
步骤1202、进行块重复解调(第一级解调):利用重复单元块中的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接收信号的信道响应,利用所述多个重复单元块中各重复单元块对应的信道估计和加权因子序列的共轭对本重复单元块进行加权处理,并将加权后的单元块进行合并。
步骤1203、进行单元块解调(第二级解调):对合并后的单元块进行检测逆映射得到数据符号块。
步骤1204、进行数据解调(第三级解调),对数据符号块进行解调,生成 接收数据。
如前所述,如果发送端在块重复调制中未加入专用导频,接收端可以通过公共导频和加权因子序列的共轭进行解调,其处理过程与前述流程同理,不再赘述。
根据上述,可以得到本实施例中多种具有前述发送端功能和接收端功能的通信装置,即该通信装置包括图8A和图9A中的任一装置的结构以及图10A和图11A中的任一装置的结构,其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处理流程分别与前述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同理。例如图13A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调制单元,第一、第二和第三解调单元,以及通信单元;例如图13B所示,该装置为一个基站,包括两组调制单元和一组解调单元,以及通信单元。
在一个有多个前述通信装置的系统中,发送信号的通信装置可以采用前述两种发送信号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调制并发送信号,而接收信号的通信装置可以采用前述两种接收信号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
参阅图14所示的一种块重复传输通信系统,包括基站140与多个移动终端141、142,基站140向移动终端141发送信号的一个流程实例如图15A所示:
步骤1500、基站140对待发送给终端141的数据进行调制分块,生成数据符号块DB。
步骤1501、基站140调制数据符号块,并将其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生成基本单元块。
步骤1502、基站140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生成的每个基本单元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生成所述每个基本单元块对应的多个重复单元块,并将各重复单元块分别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
步骤1503、基站140调制信道后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
步骤1504、终端141接收到基站140发送的信号。
步骤1505、移动终端141在指定的时频位置对各个重复单元块进行检测逆 映射得到数据符号块。
步骤1506、移动终端141对各个重复单元块得到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合并,得到待解调的数据符号块。
步骤1507、移动终端141对得到的待解调数据符号块进行解调,生成接收数据。
参阅图15B所示,基站140同时向移动终端141、142发送信号的一个流程实例如下:
步骤1530、基站140分别对需要发送给终端141、142的数据进行调制分块,生成数据符号块DB。
步骤1531、基站140调制各数据符号块,并将其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生成基本单元块。
步骤1532、基站140利用移动终端141、142对应的加权因子序列,分别对相应的基本单元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得到每个基本单元块对应的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并将各重复单元块分别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其中移动终端141、142的加权因子序列不同。
步骤1533、基站将移动终端141、142的相同时频位置的信号进行叠加。
步骤1534、基站140调制信道后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
步骤1535、终端141、142分别接收到基站140发送的信号。
步骤1536、移动终端141、142分别将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调整到相同位置的时频单元上。
步骤1537、移动终端141、142分别利用所述多个重复单元块进行块重复解调:利用重复单元块中的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接收信号的信道响应,利用所述多个重复单元块中各重复单元块对应的信道估计和加权因子序列的共轭对本重复单元块进行加权处理,并将加权后的单元块进行合并(终端141、142对应的加权因子序列不同,通过加权合并后分离信号)。
步骤1538、移动终端141、142分别对合并后的单元块进行检测逆映射得 到数据符号块。
步骤1539、移动终端141、142分别对数据符号块进行解调,生成接收数据。
参阅图15C所示,移动终端141向基站140发送信号的一个流程实例如下:
步骤1560、移动终端141对发送给基站140的数据进行分块和调制,生成数据符号块(DB)。
步骤1561、移动终端141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生成的每个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得到所述每个数据符号块对应的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
步骤1562、移动终端141将重复的数据符号块调制映射为重复单元块,并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
步骤1563、移动终端141调制信道后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
步骤1564、基站140接收到移动终端141发送的信号。
步骤1565、基站140在指定的时频位置对各个重复单元块进行检测逆映射得到数据符号块。
步骤1566、基站140对各个重复单元块得到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合并,得到待解调的数据符号块。
步骤1567、基站140对得到的待解调数据符号块进行解调,生成接收数据。
参阅图15D所示,基站140向移动终端142发送信号的另一流程实例如下:
步骤1580、基站140对发送给移动终端设备142的数据进行分块和调制,生成数据符号块(DB)。
步骤1581、基站140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生成的每个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得到所述每个数据符号块对应的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
步骤1582、基站140将重复的数据符号块调制映射为重复单元块,并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
步骤1583、基站140调制信道后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
步骤1584、基站140接收到移动终端141发送的信号。
步骤1585、移动终端142将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调整到相同位置的时频单元上。
步骤1586、移动终端142利用所述多个重复单元块进行块重复解调:利用重复单元块中的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接收信号的信道响应,利用所述多个重复单元块中各重复单元块对应的信道估计和加权因子序列的共轭对本重复单元块进行加权处理,并将加权后的单元块进行合并。
步骤1587、移动终端142对合并后的单元块进行检测逆映射得到数据符号块。
步骤1588、移动终端142对数据符号块进行解调,生成接收数据。
在块重复调制的多址应用中,对采用相同时频资源块的不同用户/不同信道的重复单元块,其导频符号采用一定的复用方式进行复用和分离。例如,采用时分、频分或码分方式传送导频符号。一种采用时间频率不重叠的正交复用方式如图16所示。
综上可知,本实施例中,发送数据经过数据调制、单元块调制和块重复调制三级调制过程生成块重复调制信号(对于与OFDM结合的块重复传输,重复单元块对应一个OFDM的时频资源块);相应的,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三级解调生成接收数据,将该方法和装置应用于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实现无线通信信道中信息的有效可靠和可变速率的传输,还可以实现无线通信信道资源的多路复用和多址接入。将该方法和装置应用到无线移动蜂窝系统中,可以方便的实现同频组网,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该方法的提出可以很好地解决无线通信中的资源的分配调度和干扰的协调控制问题(包括小区内和小区间干扰),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容量和性能,为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虽然上述主要以块重复传输与OFDM的结合为例进行说明,但这种多址方式是基于基本物理资源块的重复来实现的,并不限制低层的调制多址方式,因此,这种块重复的多址方案还可以和其它的多址方式相结合,构成多种复合 的方案。比如,与SC-FDMA结合构成BR-SC-FDMA方式,其块重复调制和块重复解调与上述同理。
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与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采用的其它一些关键技术的结合。例如,在前述方案中可以结合上行功率控制技术和下行功率控制技术的使用。通过引入基于信号强度平衡准则或者是基于信干比平衡准则的上行功率控制技术有助于降低系统内的干扰、提高系统的容量。同样在下行方向上也可以结合相应的功率控制技术。由于各时频资源块上的信号受到的信道衰落不同,并且可能是不相干的,因而功率控制可以基于每个单元块来进行。
其它可以与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相结合的技术还包括多入多出(MIMO)天线技术、软切换技术、自适应编码调制(AMC)技术、混合自动重传(HARQ)技术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49)

1.一种发送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由数据符号块调制映射成的基本单元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映射,得到所述基本单元块对应的多个重复单元块;
分别将每个重复单元块调制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并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本单元块中进一步插入导频符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基本单元块中的数据和导频采用相同的加权因子序列进行处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随机产生所述加权因子序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时分、频分或码分的方式传送不同用户/不同信道的导频符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重复块对应的时频位置按预先约定的图样排列。
7.一种发送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生成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映射,得到所述数据符号块对应的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
将所述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分别调制映射到物理资源块生成重复单元块,并将各重复单元块分别调制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
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重复单元块过程中,进一步插入导频符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基本单元块中的数据和导频采用相同的加权因子序列进行处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随机产生所述加权因子序列。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时分、频分或码分的方式传送不同用户/不同信道的导频符号。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重复块对应的时频位置按预先约定的图样排列。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成的多个重复单元块中,调制数据在每个重复单元块中的顺序和相对位置相同,或者,调制数据在每个重复单元块中的顺序和相对位置按照指定的对应关系进行不同的排列。
14.一种接收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接收信号,并分别从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中解调出对应的数据符号块;
合并解调出的多个数据符号块;以及
解调合并后的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
其中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解调重复单元块过程中,利用该重复单元块中经加权处理后的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并且
在合并数据符号块时,直接合并解调出的多个数据符号块。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解调重复单元块过程中,利用公共导频符号或重复单元块中未经加权处理的专用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并且
在合并数据符号块时,先利用加权调制各重复块时所使用的加权因子序列的共轭对相应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处理,再合并加权处理后的数据符号块。
17.如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为选择性合并、最大比合并或等增益合并。
18.一种接收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接收信号,并将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调整到相同的时频位置上;
根据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信道估计结果合并调整后的重复单元块;
解调合并后的重复单元块,得到数据符号块;
解调所述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
其中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频符号为重复单元中经加权处理后的导频符号,并且,根据信道估计结果直接合并各重复单元。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频符号为公共导频符号或为重复单元块中未经加权处理的专用导频符号;并且
在合并数据符号块时,先利用加权调制各重复块时所使用的加权因子序列的共轭对相应的重复单元块进行加权处理,再合并加权处理后的重复单元块。
21.如权利要求18至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为选择性合并、最大比合并或等增益合并。
22.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发送端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由数据符号块调制映射成的基本单元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得到所述基本单元块对应的多个重复单元块;
分别将每个重复单元块调制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
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以及
接收端接收信号,并分别从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中解调出对应的数据符号块;
所述接收端合并解调出的多个数据符号块;
所述接收端解调合并后的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
其中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
23.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发送端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生成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映射,得到所述数据符号块对应的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
将所述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分别调制映射到物理资源块生成重复单元块,并将各重复单元块分别调制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
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以及
接收端接收信号,并分别从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中解调出对应的数据符号块;
所述接收端合并解调出的多个数据符号块;
所述接收端解调合并后的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
其中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
24.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发送端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由数据符号块调制映射成的基本单元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得到所述基本单元块对应的多个重复单元块;
分别将每个重复单元块调制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
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以及
接收端接收信号,并将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调整到相同的时频位置上;
根据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信道估计结果合并调整后的重复单元块;
解调合并后的重复单元块,得到数据符号块;
解调所述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
其中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
25.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发送端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生成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映射,得到所述数据符号块对应的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
将所述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分别调制映射到物理资源块生成重复单元决,并将各重复单元块分别调制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
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以及
接收端接收信号,并将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调整到相同的时频位置上;
根据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信道估计结果合并调整后的重复单元块;
解调合并后的重复单元块,得到数据符号块;
解调所述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
其中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
2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分块和调制,生成数据符号块的单元;
用于调制所述数据符号块并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上,生成基本单元块的单元;
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基本单元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映射,并将基本单元块加权重复调制映射后得到的多个重复单元块分别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单元;
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以及接收信号的单元,该单元在发送信号时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加权重复调制映射过程中,对基本单元块中的数据和导频采用相同的加权因子序列进行处理。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在接收到信号后,从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中解调出多个数据符号块的单元;
用于合并所述多个数据符号块的单元;
用于解调合并后的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的单元。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在接收到信号后,将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调整到相同的时频位置上,以及根据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信道估计结果合并调整后的重复单元块的单元;
用于解调合并后的重复单元块,得到数据符号块的单元;
用于解调所述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的单元。
30.如权利要求26至2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为移动终端或基站。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用于叠加相同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中的信号的单元。
3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分块和调制,生成数据符号块的单元;
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生成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映射,得到所述数据符号块对应的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的单元;
用于将所述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分别调制映射到物理资源块生成重复单元块,并将各重复单元块分别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单元;
用于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以及接收信号的单元,该单元在发送信号时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加权重复调制映射过程中,对基本单元块中的数据和导频采用相同的加权因子序列进行处理。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在接收到信号后,从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中解调出多个数据符号块的单元;
用于合并所述多个数据符号块的单元;
用于解调合并后的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的单元。
35.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在接收到信号后,将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调整到相同的时频位置上,以及根据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信道估计结果合并调整后的重复单元块的单元;
用于解调合并后的重复单元块,得到数据符号块的单元;
用于解调所述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的单元。
36.如权利要求32至35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为移动终端或基站。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用于叠加相同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中的信号的单元。
3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发送或接收信号的单元;
用于在接收到信号后,分别从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中解调出对应的数据符号块的单元;
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的单元;
用于合并解调出的多个数据符号块的单元;
用于解调合并后的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的单元。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解调重复单元块过程中,利用该重复单元块中经加权处理后的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并且
在合并数据符号块时,直接合并解调出的多个数据符号块。
40.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解调重复单元块过程中,利用公共导频符号或重复单元块中未经加权处理的专用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并且
在合并数据符号块时,先利用加权调制各重复块时所使用的加权因子序列的共轭对相应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处理,再合并加权处理后的数据符号块。
41.如权利要求38至4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为移动终端或基站。
4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发送或接收信号的单元;
用于在接收到信号后,将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调整到相同的的时频位置上的单元;
用于根据导频符号获得信道估计,并根据信道估计合并调整后的重复单元块的单元;
用于解调合并后的重复单元块,得到数据符号块的单元;
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的单元;
用于解调所述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的单元。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重复单元块中加权重复调制映射后的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响应;并且,直接合并解调出的多个数据符号块。
44.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公共导频符号或重复单元块中未经加权处理的专用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响应;并且,在合并数据符号块时,先利用加权调制各重复块时所使用的加权因子序列的共轭对相应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处理,然后合并加权后的数据符号块。
45.如权利要求42至4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为移动终端或基站。
46.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由数据符号块映射成的基本单元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映射,形成多个重复单元块;以及分别将每个重复单元块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后,发送所述时频位置的信号,其中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
第二设备,用于从接收到的多个重复单元块中解调出多个数据符号块,并对该多个数据符号块进行合并;以及解调合并后的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其中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
47.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生成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映射,得到所述数据符号块对应的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以及将所述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分别调制映射到物理资源块生成重复单元块,并将各重复单元块分别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后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信号,并从多个重复单元块中解调出多个数据符号块,和对该多个数据符号块进行合并;以及解调合并后的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其中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
4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由数据符号块映射成的基本单元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映射,形成多个重复单元块;以及分别将每个重复单元块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后,发送所述时频位置的信号,其中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信号,并将多个指定的时频位置的重复单元块调整到相同位置的时频单元上,和利用导频符号对各重复单元块进行加权合并;以及解调合并后的单元块得到数据符号块,然后解调所述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其中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
4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利用加权因子序列对生成的数据符号块进行加权重复调制映射,得到所述数据符号块对应的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以及将所述多个重复数据符号块分别调制映射到物理资源块生成单元块,并将各单元块分别映射到指定的时频位置后发送所述指定的时频位置的信号,其中多个用户或多个信道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信号,所述多个用户中的各用户或所述多个信道中的各信道分别采用不同的加权因子序列;以及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信号,并将指定的时频位置的多个重复单元块调整到相同位置的时频单元上,和利用导频符号对重复单元块进行加权处理,并合并加权处理后的重复单元块;以及解调合并后的重复单元块得到数据符号块,和解调所述数据符号块生成接收数据,其中根据不同的重复的加权因子序列来分离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信号。
CN2007100631155A 2007-01-26 2007-01-26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Active CN1012324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631155A CN101232484B (zh) 2007-01-26 2007-01-26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EP08706465.5A EP2120413A4 (en) 2007-01-26 2008-02-03 PROCESS AND DEVICE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9546634A JP2010517389A (ja) 2007-01-26 2008-02-03 信号の伝送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12/523,909 US8289919B2 (en) 2007-01-26 2008-02-03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and a communication system
PCT/CN2008/000284 WO2008092387A1 (en) 2007-01-26 2008-02-03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and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631155A CN101232484B (zh) 2007-01-26 2007-01-26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2484A CN101232484A (zh) 2008-07-30
CN101232484B true CN101232484B (zh) 2011-08-17

Family

ID=39673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631155A Active CN101232484B (zh) 2007-01-26 2007-01-26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89919B2 (zh)
EP (1) EP2120413A4 (zh)
JP (1) JP2010517389A (zh)
CN (1) CN101232484B (zh)
WO (1) WO20080923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0131B (zh) * 2007-09-30 2010-11-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块重复多址接入方式的资源分配/管理方法、装置
CN101409583B (zh) * 2007-10-11 2013-02-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发送装置
CN101431490A (zh) * 2007-10-30 2009-05-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导频插入方法、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1447961A (zh) * 2007-11-26 2009-06-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宽带无线通信中信号生成和信息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US8626096B2 (en) * 2008-03-24 2014-0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ing signals from multiple diversity sources
US8699446B2 (en) * 2008-06-18 2014-04-15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Wireless Technology Precoding for multiple transmission streams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US9225575B2 (en) 2008-06-18 2015-12-29 Center Of Excellence In Wireless Technology Precoding for single transmission streams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KR101606610B1 (ko) 2008-11-14 2016-03-25 파나소닉 인텔렉츄얼 프로퍼티 코포레이션 오브 아메리카 단말 장치 및 매핑 방법
CN101515826B (zh) * 2009-01-20 2012-02-29 重庆无线绿洲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无数据符号循环前缀的自适应时隙的方法及设备
US8472868B2 (en) * 2009-05-06 2013-06-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MO repeater chai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931598B (zh) * 2009-06-25 2016-06-15 清华大学 自适应数字信号传输方法及系统
JP5751553B2 (ja) * 2011-05-10 2015-07-22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拡散装置、通信装置、送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GB2491876A (en) * 2011-06-15 2012-12-19 Xsilon Ltd Bit loading in a time and frequency/code divisional multiplexing method
CN102299728B (zh) * 2011-08-24 2015-09-30 北京福星晓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时频编码的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3050123B (zh) * 2011-10-17 2015-09-09 多玩娱乐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语音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ES2954902T3 (es) * 2013-04-05 2023-11-2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Transmisión de información para nuevo tipo de portadora
KR101882464B1 (ko) * 2014-03-31 2018-07-27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스파스 코드 다중 액세스 송신을 위한 리소스 할당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419770B2 (en) 2014-03-31 2016-08-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ynchronous OFDMA/SC-FDMA
US10531432B2 (en) 2015-03-25 2020-01-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 transmissions
US10701685B2 (en) 2014-03-31 2020-06-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ynchronous OFDMA/SC-FDMA
WO2015176275A1 (zh) * 2014-05-22 2015-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6179758A1 (zh) * 2015-05-08 2016-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ofdma系统中的信道分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508661B (zh) 2016-06-14 2020-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EP3494681B1 (en) * 2016-08-10 2021-06-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o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for a new radio carrier supporting different subcarrier spacing
US20180083666A1 (en) * 2016-09-21 2018-03-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for multiple access transmission
KR102545601B1 (ko) 2016-11-08 2023-06-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수신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WO2018174686A1 (en) 2017-03-24 2018-09-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 multiple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8631938B (zh) * 2017-03-24 2023-04-1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多址接入的方法、发射机以及接收机
CN110999237B (zh) * 2017-08-11 2022-05-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中的符号块处理和传输
CN109714133B (zh) * 2017-10-26 2021-10-22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接收装置
CN108494539A (zh) * 2017-12-29 2018-09-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适用于物联网的ofdm/cdma组合通信方法
CN108924074B (zh) * 2018-07-02 2020-12-11 成都国恒空间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均衡器及信道估计方法
CN110890955B (zh) * 2018-09-06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IL276678B2 (en) * 2020-08-12 2024-01-01 D Fend Solutions Ad Ltd Repetitive data signal detectio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6609A (zh) * 2002-01-16 2004-05-12 ���ǵ�����ʽ���� 实现加权非二进制重复累加编码和空时编码的方法和设备
CN1509539A (zh) * 2001-03-26 2004-06-30 ���ǵ�����ʽ���� 基于正交频分多址的数据通信设备和方法
CN1571414A (zh) * 2004-04-30 2005-01-26 焦秉立 多用户块传输通信发射方法和接收方法
CN1691545A (zh) * 2004-04-30 2005-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配物理层资源的方法及收发数据流的装置
WO2006059619A1 (ja) * 2004-11-30 2006-06-08 Naoki Suehiro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4079B2 (en) * 2000-02-08 2005-06-07 Ipr Licensing, Inc. Access channel structur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236452B2 (en) * 2001-08-28 2007-06-26 Ntt Docomo, Inc. Multi-carrier CDMA transmission system,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used in this system, and multi-carrier CDMA transmission method
US20030067961A1 (en) 2001-10-04 2003-04-10 Hudson John E. Wireless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system,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for
JP3836019B2 (ja) * 2001-11-21 2006-10-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US20040152479A1 (en) * 2003-01-31 2004-08-05 Rainbolt Bradley J. Data channel procedure for systems employing frequency diversity
US7016319B2 (en) * 2003-03-24 2006-03-2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co-channel interferen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355959B2 (en) * 2004-05-28 2008-04-08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for OFDM-based UWB communication
US8000268B2 (en) * 2004-06-30 2011-08-16 Motorola Mobility, Inc. Frequency-hopped IF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430163B2 (en) * 2004-07-19 2008-09-30 Tzero Technologies, Inc. Data stream transmission preprocessing
KR100654316B1 (ko) * 2004-12-08 2006-12-08 한국과학기술원 직교 주파수 및 직교 부호 도약 다중화 통신 방식
JP4358158B2 (ja) * 2005-03-31 2009-11-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および割当方法
JP2007006264A (ja) * 2005-06-24 2007-01-11 Toshiba Corp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機
US8311135B2 (en) * 2006-04-28 2012-11-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9539A (zh) * 2001-03-26 2004-06-30 ���ǵ�����ʽ���� 基于正交频分多址的数据通信设备和方法
CN1496609A (zh) * 2002-01-16 2004-05-12 ���ǵ�����ʽ���� 实现加权非二进制重复累加编码和空时编码的方法和设备
CN1571414A (zh) * 2004-04-30 2005-01-26 焦秉立 多用户块传输通信发射方法和接收方法
CN1691545A (zh) * 2004-04-30 2005-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配物理层资源的方法及收发数据流的装置
WO2006059619A1 (ja) * 2004-11-30 2006-06-08 Naoki Suehiro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92387A1 (en) 2008-08-07
JP2010517389A (ja) 2010-05-20
US20100085934A1 (en) 2010-04-08
CN101232484A (zh) 2008-07-30
EP2120413A4 (en) 2013-04-17
US8289919B2 (en) 2012-10-16
EP2120413A1 (en) 2009-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2484B (zh)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US8045988B2 (en) Softer and soft handoff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585246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5266531B2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システム内の伝送を行う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0925094B1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파일롯 신호전송
US8902831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EP1531594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b-carrier allocation in a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MIMO)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917936B1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파일롯 신호전송
JP363796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1276191B1 (ko) 송신장치, 송신방법, 수신장치 및 수신방법
US8363577B2 (en) Low complexity beamforming for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Kim et al. A multicarrier CDMA system with adaptive subchannel allocation for forward links
KR20080023606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 메시지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JPH11514827A (ja) 送信および受信方法並びに無線システム
JP398785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1340273B (zh) 多址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Cariou et al. MIMO frequency hopping OFDM-CDMA: A novel uplink system for B3G cellular networks
Cariou et al. Superimposed pilot-base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MIMO OFDM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uplink systems
JP5569790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5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510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4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