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7631A - 电视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视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17631A CN101217631A CNA2007100728199A CN200710072819A CN101217631A CN 101217631 A CN101217631 A CN 101217631A CN A2007100728199 A CNA2007100728199 A CN A2007100728199A CN 200710072819 A CN200710072819 A CN 200710072819A CN 101217631 A CN101217631 A CN 1012176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udspeaker
- sound wave
- acoustic reflection
- display screen
- set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 H04N5/642—Disposition of sound reproduc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28—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erforming functions other than acoustics, e.g. electric cand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2—Spatial or 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f loudspeak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5—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in visual displaying devices, e.g. televisions, computer displays, lapto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视机装置,所述电视机装置包括机壳及安装于机壳中的显示屏和喇叭出音系统。所述显示屏具有显示视频图象的图象显示面,所述喇叭出音系统包括喇叭和声波反射器,所述喇叭于边缘开口部形成最终向外发出声波的声波发射面。所述声波反射器具有承接板和反射板,所述承接板承接所述喇叭,所述反射板反射所述喇叭发出的声波,所述喇叭出音系统的喇叭的声波发射面垂直于所述电视机的显示屏的图象显示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视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喇叭出音系统之电视机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电视机装置包括显示系统和出音系统,所述显示系统和出音系统分别用于显示视频图象和输出音频信号。其中,出音系统经常被设置成位于显示系统之左侧和右侧,并使出音系统的声音发射面与显示系统的图象显示面大致平行。出音系统通过外漏的网孔将喇叭发出的声音直接传递到外部空间。
对于传统的CRT电视机而言,由于电视机机壳形成的内部空间较大,因而上述出音系统的设置方式,对电视机空间设计的自由度影响较小。然而,对于以薄型化为主要特征的平板电视机而言,如果将出音系统配置于显示系统的左、右两侧,那么电视机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就会增加,从而限制了电视机的有效设计空间。例如,在平板电视机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已设计确定时,因左右配置的出音系统占据一定的宽度,由此导致平板电视机无法获得最大的可视屏幕宽度。
为了克服传统出音系统配置方式的缺点,一种解决方法为将出音系统设置于显示系统的下方,并使出音系统中之喇叭呈倾斜方式设置。从平板电视机的正前方观看,其喇叭振动产生的声波朝前下方发射,此外,出音系统还设置有一反射板,通过该反射板将喇叭发出的声波反射向平板电视机的前部空间。
然而,上述出音系统中,以倾斜方式设置的喇叭会导致出音系统在上下方向上仍会占据较多的空间,从而限制显示屏幕在上下方向上之设计自由度,因此不利于平板电视机有效设计空间的利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增加有效设计空间的电视机装置。
一种电视机装置,包括机壳及安装于机壳中的显示屏和喇叭出音系统,所述喇叭出音系统被设置成位于所述显示屏之下方。所述显示屏具有显示视频图象的图象显示面,所述喇叭出音系统包括喇叭和声波反射器,所述喇叭于边缘开口部形成最终向外发出声波的声波发射面。所述声波反射器具有承接板和反射板,所述承接板承接所述喇叭,所述反射板反射所述喇叭发出的声波,所述喇叭出音系统的喇叭的声波发射面垂直于所述电视机的显示屏的图象显示面。
由于喇叭的声波发射面被设置成垂直于所述电视机的显示屏的图象显示面,如此可使喇叭出音系统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较小的高度。又,喇叭出音系统被设置成位于电视机装置之显示屏的下方,如此可减小喇叭出音系统在电视机左右方向所占据的宽度,从而增加了采用上述喇叭出音系统的电视机装置的有效设计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较佳实施方式揭示之电视机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一较佳实施方式揭示之喇叭出音系统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所示之沿III-III线截取之喇叭出音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较佳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电视机装置100主要包括机壳20、屏框30、显示屏40、喇叭出音系统50和底座60。该机壳20大致呈长方体构型,其具有相互垂直的上表面202和侧表面204,上表面202为一水平面。该机壳20中装接有显示屏40,该显示屏40具有显示视频图象的图象显示面。该机壳20的前部装接有屏框30,该屏框30用于使该显示屏40固设于该机壳20内。该机壳20的下部装有喇叭出音系统50,并设置使喇叭出音系统50位于显示屏40的下方,该喇叭出音系统50用于向外发出声波。该机壳20的底部下方具有向前突出的底座60,该底座60用于保持该电视机装置100稳定于工作台面上。该机壳20的侧表面204还设有若干按钮,如频道选择按钮,音量调节按钮,以供使用者选择不同的视频内容,调节音量大小等。
参阅图1,从该电视机装置100的正前方,定义三维直角坐标系O-XYZ:其O-X坐标轴之正向沿电视机100的上表面202向右方延伸,其O-Y坐标轴之正向沿与显示屏40垂直的方向向电视机100的后方延伸,其O-Z坐标轴之正向沿电视机100的侧表面204向上方延伸。较佳实施方式揭示之元件结构和位置关系均以坐标系O-XYZ为参照。
如图2所示,喇叭出音系统50主要包括第一喇叭53、第二喇叭55和声波反射器51。该第一喇叭53和第二喇叭55被对称设置于该声波反射器51之左端和右端,以分别输出第一声波和第二声波给声波反射器51。该声波反射器51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声波和第二声波,并将所述第一声波和第二声波反射向外部空间。
一般而言,喇叭具有振动膜片和边缘开口部,其通过振动膜片的激励运动,引起邻近之空气介质振动,从而产生声波,所述声波从边缘开口部向外部空间发散。其中膜片为喇叭发出声波的振动源,膜片的激励运动引起临近空气介质振动形成的平面可定义为喇叭的声波振动面。喇叭于其边缘开口部形成一平面,喇叭向外发出的声波最终穿过该平面,可将其定义为喇叭的声波发射面。本实施例所示之第一喇叭53和第二喇叭55分别具有第一边缘开口部532和第二边缘开口部552,喇叭振动产生的声波即通过上述边缘开口部形成的声波发射面向外传递。从电视机装置100的正前方观看,第一喇叭53和第二喇叭55的声波发射面被设置成垂直于电视机的显示屏40的图象显示面。当然,喇叭的声音振动面和声音发射面也可位于相同的平面内。例如,喇叭的振动膜片为平面形结构,其位于喇叭的边缘开口部所处的平面内,此时,第一喇叭53和第二喇叭55之声波发射面即为如上定义的喇叭的声波振动面。
第一喇叭53和第二喇叭55还分别具有第一定位孔530和第二定位孔550,通过第一定位孔530和第二定位孔550分别与声波反射器51之第一定位柱524和第二定位柱544(该等定位柱将于下文描述)相接合,使该第一喇叭53和第二喇叭55固定于声波反射器51上。
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3,该声波反射器51为一半封闭的壳体,其包括承载板510、侧板512、壁板514和反射板516,侧板512连接承载板510和反射板516,壁板514连接承载板510和反射板516,从而形成一中空的声波发射区518,该声波发射区518沿O-Y轴负向将声波向外部空间发射。其中,承载板510于左右两端开设有第一网格单元520和第二网格单元540,所述网格单元由平行于O-X轴和O-Y且相互交叉的横条构成,该等横条在O-XY平面上构成一声波穿透面。喇叭发出的声波即在O-Z轴方向上穿过该等声波穿透面。所述反射板516位于声波发射区518内的面用于反射声波,该平面可定义为声波反射面。所述承载板510的声波穿透面与反射板516的声波反射面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α1。沿O-Y轴的正向观看,反射板516的声波反射面从该声波反射器51的下部向上并向喇叭的产生声波的振动源方向倾斜。上述网格单元可用于阻挡灰尘从该等网格单元的下方进入电视机装置100的机壳20内。
第一网格单元520和第二网格单元540的外围具有从声波反射器51的承载板512上凸设之第一凸缘522和第二凸缘542,以分别用于与第一喇叭53和第二喇叭55之下缘(图未示)相配合,使该第一喇叭53和第二喇叭55覆盖第一网格单元520和第二网格单元540。
第一凸缘522和第二凸缘542的外围具有从声波反射器51的承载板512上凸设之第一定位柱524和第二定位柱544,以分别用于从第一喇叭53和第二喇叭55的角部将该等喇叭固定于声波反射器51上。
第一定位柱524和第二定位柱544的外围具有从该声波反射器51的承载板512上凸设之第一止挡块526和第二止挡块546。该第一止挡块526和第一止挡块546呈直角构型,其用于从第一喇叭53和第二喇叭55的外侧止挡,使该等喇叭更稳定地固设于声波反射器51上。
此外,该声波反射器51的承载板510上表面还凸设有第一卡柱528和第二卡柱548。该第一卡柱528和第二卡柱548具有接合孔,通过该接合孔与机壳20上凸设之接合柱(图未示)相接合,使该声波反射器51连同第一喇叭53和第二喇叭55一起固接于机壳20。
如图3所示,第一喇叭53和第二喇叭55置放于声波反射器51上,其第一边缘开口部532及第二边缘开口部552分别遮盖第一网格单元520和第二网格单元540。该第一喇叭53和第二喇叭55的声波发射面与该声波反射器51上的声波反射面之间形成一夹角α2。因为喇叭的声波发射面被设置成与声波反射器的声波穿透面相平行,所以α1=α2。
以上面所述的方式配置的喇叭出音系统50,其放音过程如下:
首先,第一喇叭53和第二喇叭55通过振动在O-Z轴的负向上产生发散的声波,上述声波穿过第一网格单元520和第二网格单元540之声波穿透面后,入射到声波反射器51的反射板516的声波反射面上。然后,由于声波反射面与声波发射面之间呈倾斜设置,上述声波的一部分被底板516反射一次后,直接传向电视机100的前部空间,而另一部分则分别在承载板510、后板514和底板516之间作多次反射作用下,间接传播到前部空间。
由于喇叭的声波发射面被设置成垂直于所述电视机的显示屏的图象显示面,如此可使喇叭出音系统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较小的高度。又,喇叭出音系统被设置成位于电视机装置之显示屏的下方,如此可减小喇叭出音系统在电视机左右方向所占据的宽度,从而增加了采用上述喇叭出音系统的电视机装置的有效设计空间。
上述实施方式中,喇叭出音系统50也可位于电视机装置100的显示屏40的上方,甚至显示屏的左方或右方。喇叭出音系统50的喇叭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当喇叭出音系统50被设置成位于显示屏40的上方时,第一喇叭53和第二喇叭55可以被设置成位于声波反射器51的下方。此时,声波反射器51的声波反射面从声波反射器的上方向下并向后倾斜。
Claims (10)
1.一种电视机装置,包括机壳及安装于机壳中的显示屏和喇叭出音系统,所述显示屏具有显示视频图象的图象显示面,所述喇叭出音系统包括喇叭和声波反射器,所述喇叭于边缘开口部形成最终向外发出声波的声波发射面,所述声波反射器具有承接板和反射板,所述承接板承接所述喇叭,所述反射板反射所述喇叭发出的声波,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出音系统的喇叭的声波发射面垂直于所述电视机的显示屏的图象显示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视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波反射器具有声波穿透面,所述声波穿透面用于穿过所述喇叭发出的声波,所述喇叭的声波发射面平行于所述声波反射器的声波穿透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视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出音系统被设置成位于所述显示屏之下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视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波反射器的声波穿透面上具有相交的横条构成的网格单元。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视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波反射器还具有侧板和壁板,所述侧板连接所述承接板和反射板,所述壁板连接所述承接板和反射板,从而构成中空的声波发射区。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视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具有定位孔,所述声波反射器的承载板凸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接合。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视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波反射器的承载板凸设有止挡块,所述止挡块从所述喇叭的角部止挡所述喇叭,使所述喇叭固设于所述声波反射器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视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波反射器的反射板于声波发射区内形成声波反射面,所述声波反射面与所述喇叭的声波发射面形成夹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视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波反射面与所述声波反射器的声波穿透面形成夹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视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波反射面分别与所述声波发射面及声波穿透面形成的夹角相等。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0728199A CN101217631A (zh) | 2007-01-05 | 2007-01-05 | 电视机装置 |
US11/933,436 US20080165991A1 (en) | 2007-01-05 | 2007-11-01 | Display device with sound modul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0728199A CN101217631A (zh) | 2007-01-05 | 2007-01-05 | 电视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17631A true CN101217631A (zh) | 2008-07-09 |
Family
ID=39594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0728199A Pending CN101217631A (zh) | 2007-01-05 | 2007-01-05 | 电视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80165991A1 (zh) |
CN (1) | CN101217631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14247A (zh) * | 2011-02-25 | 2013-09-18 | 索尼公司 | 平板电视机声音增强设备 |
CN105306850A (zh) * | 2014-07-09 | 2016-02-0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WO2016106581A1 (zh) * | 2014-12-30 | 2016-07-07 | 孙冬梅 | 具有扩音功能的手机及其保护壳 |
CN107959907A (zh) * | 2017-11-22 | 2018-04-24 | 江苏鹏美电声器材有限公司 | 一种底部发声音箱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82739B1 (ja) * | 2008-04-15 | 2009-06-24 | 株式会社東芝 | 表示装置 |
US9036837B2 (en) * | 2009-06-18 | 2015-05-19 | James Tuomy | Desktop audio monitor system and method |
CN102547532A (zh) * | 2010-12-28 | 2012-07-0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音箱及使用该音箱的电子装置 |
US20150014087A1 (en) * | 2013-07-10 | 2015-01-15 | Stanley Gail Coates | Television Sound Deflector |
KR102484981B1 (ko) | 2015-11-24 | 2023-01-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스피커모듈,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
JP6968625B2 (ja) * | 2017-08-28 | 2021-11-1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テレビジョン装置 |
JP7175127B2 (ja) * | 2018-08-08 | 2022-11-1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
USD1042416S1 (en) * | 2022-08-02 | 2024-09-17 | Headwaters, Inc. | Pillow sound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04073B2 (ja) * | 1990-12-22 | 2000-10-3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のスピーカ装置 |
JPH0575955A (ja) * | 1991-09-10 | 1993-03-26 | Sony Corp | テレビセツト |
JP3388111B2 (ja) * | 1996-10-24 | 2003-03-1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を有する情報処理装置 |
JP3063297U (ja) * | 1999-04-22 | 1999-10-29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スピ―カの取付構造 |
JP4277811B2 (ja) * | 2005-02-24 | 2009-06-1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JP2006345294A (ja) * | 2005-06-09 | 2006-12-21 | Toshiba Corp | 映像表示装置 |
JP2008167006A (ja) * | 2006-12-27 | 2008-07-17 | Sony Corp | 画像表示装置 |
-
2007
- 2007-01-05 CN CNA2007100728199A patent/CN101217631A/zh active Pending
- 2007-11-01 US US11/933,436 patent/US2008016599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14247A (zh) * | 2011-02-25 | 2013-09-18 | 索尼公司 | 平板电视机声音增强设备 |
CN105306850A (zh) * | 2014-07-09 | 2016-02-0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CN105306850B (zh) * | 2014-07-09 | 2018-07-2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WO2016106581A1 (zh) * | 2014-12-30 | 2016-07-07 | 孙冬梅 | 具有扩音功能的手机及其保护壳 |
CN107959907A (zh) * | 2017-11-22 | 2018-04-24 | 江苏鹏美电声器材有限公司 | 一种底部发声音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80165991A1 (en) | 2008-07-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17631A (zh) | 电视机装置 | |
US8059843B2 (en) | Display device with sound module | |
JP6237768B2 (ja) | 音声出力装置、音声出力方法および映像表示装置 | |
JP4277811B2 (ja) | 電子機器 | |
KR20210086133A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JP4524963B2 (ja) | スピーカ装置 | |
JP2010256607A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KR100333306B1 (ko) | 텔레비전세트 | |
CN102314062A (zh) | 投射型显示装置及扬声器装置 | |
CN118891575A (zh) | 显示设备 | |
JP2012065039A (ja) | クレードル装置 | |
JP2024526475A (ja) | 同軸スピーカ | |
JP5811579B2 (ja) | 表示装置 | |
WO2024000691A1 (zh) | 同轴扬声器箱 | |
JPH1169474A (ja) | 薄型テレビ用スピーカ装置 | |
JP2009055450A (ja) |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 |
CN111405424B (zh) | 发声器件 | |
JP2001145186A (ja) | 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 |
CN216017135U (zh) | 显示装置 | |
US20120133894A1 (en) |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 |
JP2001268478A (ja) | スピーカ内蔵のテレビ台 | |
JP2005080173A (ja) | 電子機器及びスピーカ装置 | |
JP3463864B2 (ja) | 陰極線管表示装置 | |
JP2008076901A (ja) | 背面投射型表示装置 | |
JP2008167268A (ja) | スピーカ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