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9628B - 卡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卡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09628B CN101209628B CN2007103063943A CN200710306394A CN101209628B CN 101209628 B CN101209628 B CN 101209628B CN 2007103063943 A CN2007103063943 A CN 2007103063943A CN 200710306394 A CN200710306394 A CN 200710306394A CN 101209628 B CN101209628 B CN 1012096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d
- mentioned
- roller
- recording
- prin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9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943 EPDM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6 head m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in digital fashion
- G06K1/1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in digital fashion otherwise than by punching
- G06K1/1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in digital fashion otherwise than by punching by printing code mar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2—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mall cards, envelopes, or the like, e.g. credit cards, cut visiting car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6—Duplicate, alternate, selective, or coacting fee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3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rmal heads
- B41J2202/35—Thermal printing on id car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2—Roller pairs arranged on movable frame
- B65H2404/1421—Roller pairs arranged on movable frame rotating, pivoting or oscillating around an axis, e.g. parallel to the roller axi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5—Roller assembly, particular roller arrangement
- B65H2404/152—Arrangement of roller on a movable frame
- B65H2404/1521—Arrangement of roller on a movable frame rotating, pivoting or oscillating around an axis, e.g. parallel to the roller axi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9—Specific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914—Cards, e.g. telephone, credit and identity c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记录装置。打印装置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的一侧的卡供给口;打印部,其在从卡供给口供给的卡上进行规定的记录;夹辊,其用于在通过打印部,在卡上进行记录时,夹持卡;磁编码组件,其与打印部邻接地设置,在通过辊夹持的卡上进行规定的记录;卡排出口,其用于排出通过打印部或编码组件进行记录的卡。沿所运送的卡的运送方向,依次基本水平地设置卡供给口、打印部和磁编码组件,按照卡供给口和卡排出口沿上下方向定位的方式将卡排出口设置于外壳的一侧。提供在具有多个记录部的同时,减小整体尺寸的卡记录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记录装置,本发明特别涉及具有在卡状的记录媒体上进行规定的记录处理的多个记录部的卡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过去,针对具有打印头、在卡状记录媒体或卡上打印字符或图像的打印装置,通过比如,日本特表2001-512378号文献而知道有下述的技术,其通过排除复杂的移动机构的简单的通路结构(运送通路结构),从装置的一侧供给和排出卡。
另外,在日本特许第3366791号文献和日本特许第3614302号文献中,公开下述的卡记录装置,在目前的卡发行中,在制作比如信用卡、提款卡、执照卡、ID卡等的卡状态记录媒体的场合,具有通过热转印薄膜而借助热敏头在卡上进行热转印、打印记录所希望的图像、字符等的上述那样的打印功能,另外,附加有通过磁的方式在卡的磁条部进行记录的磁记录功能。
但是,在过去的记录装置中,打印部和磁编码部的多个记录部上下地设置,将卡运送通路上下分为2个部分,由此,可将装置的长度减小一半,尽管这样,仍无法实质地减小装置的容积,另外,由于按照单纯地并设上述多个记录部的方式构成,故卡运送通路显著地变长,另外,装置整体尺寸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具有多个记录部的同时,减小装置整体的尺寸的卡记录装置。按照本发明,沿所运送的卡的卡运送方向,依次基本水平地设置卡供给口、第1记录部和第2记录部,并且按照卡供给口和卡排出口沿上下方向定位的方式将卡排出口设置于外壳的一侧,由此,可不增加卡运送通路的长度,谋求装置尺寸的减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卡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装置外壳;设置于上述外壳的一侧的卡供给口;第1记录部,其在从上述卡供给口供给的卡上进行规定的记录;辊,该辊用于在通过上述第1记录部在卡上进行记录时,夹持上述卡;第2记录部,其与上述第1记录部邻接地设置,在通过上述辊夹持的卡上进行规定的记录;卡排出口,其用于排出通过上述第1和/或第2记录部进行记录处理的卡,沿所运送的上述卡的卡运送方向,依次基本水平地设置上述卡供给口、第1记录部和第2记录部,同时按照上述卡供给口和上述卡排出口沿上下方向定位的方式将上述卡排出口设置于上述外壳的一侧。
在本发明中,沿所运送的卡的卡运送方向基本水平地设置设于外壳的一侧的卡供给口、在从卡供给口供给的卡上进行规定的记录的第1记录部,以及在卡上进行规定的记录的第2记录部。从卡供给口供给的卡沿基本水平的卡运送通路,运送到第1记录部(或第2记录部),由辊夹持,通过第1记录部(或第2记录部)进行规定的记录,接着,从第1记录部(或第2记录部),沿基本水平的卡运送通路运送到第2记录部(或第1记录部),由辊夹持,通过第2记录部(或第1记录部)进行规定的记录,但是,也可通过第1记录部和第2记录部中的仅仅任意一者,进行规定的记录。通过第1或第2记录部进行记录处理的卡送向按照相对卡供给口沿上 下方向定位的方式设置于外壳的一侧的卡排出口,从卡排出口排出。按照本发明,沿所运送的卡的卡运送方向,依次基本水平地设置卡供给口、第1记录部和第2记录部,并且按照卡供给口和卡排出口沿上下方向定位的方式将卡排出口设置于外壳的一侧,由此,可不增加卡运送通路的长度,谋求装置尺寸的减小。
在本发明中,也可还包括卡供给部,其与上述卡供给口连接地设置,可按照叠置方式接纳多张卡,依次每次1张地供给相对上述卡供给口而接纳的卡;卡接纳部,其与上述卡排出口连接地设置,接纳从上述卡排出口排出的卡。
另外,如果具有运送辊,该运送辊设置于卡供给口和第1记录部之间,运送卡,还设置有移动机构,其使上述运送辊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移动,该第1位置指形成用于基本水平地运送卡的水平运送通路的位置,该第2位置指用于将通过第1或第2记录部进行记录处理的卡送向卡排出口的位置,则可通过移动机构,使运送辊在形成水平运送通路的第1位置和将卡送向卡排出口用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在卡排出时,可缩短卡供给口和沿上下方向定位的卡排出口之间的卡运送通路。移动机构比如,可包括通过轴支承运送辊的辊轴;带有齿轮的托架,其保持上述辊轴,并且在其一部分上具有齿轮部位;电动机齿轮,其与带有齿轮的托架的齿轮部位啮合;驱动电动机,其正反转驱动该电动机齿轮。此时,最好,运送辊由至少2个运送辊形成,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通过移动机构,运送辊定位于上述第1位置时,可将从卡供给口供给的卡送向第1或第2记录部,在通过移动机构,运送辊定位于第2位置时,形成倾斜的运送通路,将卡导向卡排出口。另外,如果包括沿正反转方向旋转驱动运送辊的运送驱动电动机,运送驱动电动机设置于第1记录部的下方、第2记录部 和移动机构之间,则可合理地设置多个组成部,另外谋求装置尺寸的减小。
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第1记录部为在卡上打印字符和/或图像的打印部,第2记录部为在卡上进行磁记录的磁编码部。此时,磁编码部也可具有可沿所运送卡的运送通路移动的磁头。在这样的形式中,由于停止卡、磁头自行(可移动),故可调整在采用固定磁头、运送卡的类型的磁编码部的场合产生的第1记录部和第2记录部(磁编码部)的同一卡运送速度的写入密度的差异,这样可提高第1记录部(打印部)的打印处理和第2记录部(磁编码部)的磁性处理的两者的处理精度。
另外,如果包括卡送出口,其位于与卡供给口面对的外壳的另一侧,设置于第2记录部的一部分上,可将卡送向外壳的外方,由于除了相对卡供给口沿上下方向定位且设置于外壳的一侧的卡排出口之外,还可将卡从设置于外壳的另一侧的卡送出口运出,故可提高用户的方便性。
此外,在本发明中,如果包括清洁部件,该清洁部件设置于卡供给口和运送辊之间,对卡的表面进行清洁,由于在将卡送入外壳内部的时刻,通过清洁部件对卡的表面进行清洁,故可防止灰尘、尘埃等的异物混入到装置的内部的情况,同时可提高在卡上打印字符或图像的场合的打印质量。在此场合,最好,还包括清洁器,该清洁器去除附着于清洁部件的表面上的灰尘。此时,如果第1记录部至少包括墨媒体,其用于形成字符或图像;盒,其内部设置有该墨媒体,清洁器固定于盒的一部分,由于通过盒的更换,还可更换清洁器,故方便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适用的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表示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的送入记录处理前的空白卡的状态的外观剖视图;
图3为表示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的排出记录处理后的卡的状态的外观剖视图;
图4为以示意方式表示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的磁编码组件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5为磁编码组件的主要部分的外观立体图;
图6为按照与图5不同的角度观看磁编码组件的主要部分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7为磁编码组件的头进退机构的剖视图;
图8为说明运送辊的移动机构和卡清洁机构的动作的部分放大图,表示接收卡的状态;
图9为说明运送辊的移动机构和卡清洁机构的动作的部分放大图,表示在进行多色的面依次打印时反向运送卡的状态;
图10为说明运送辊的移动机构和卡清洁机构的动作的部分放大图,表示排出进行了记录处理的卡的状态;
图11为表示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的控制部的外观结构的方框图;
图12A~图12E为说明磁头的初始化的动作说明图,表示头检测传感器的磁头的检测、非检测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针对适用于下述打印装置的实施形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该打印装置包括在卡状记录媒体(在下面简称为“卡”)上打印、记录字符、图像的功能;在卡的磁条部上进行磁 记录处理的功能。
(系统组成)
像图11所示的那样,本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1通过图示省略的接口,与上级装置100(比如,个人计算机等的主计算机)连接,从上级装置100向打印装置1发送打印记录数据、磁记录数据等,可指示记录动作等。另外,像后述的那样,打印装置1包括操作面板部(操作显示部)5(参照图11,图1),不但可进行上级装置100的记录动作指示,而且还可进行操作面板部5的记录动作指示。
在上级装置100上,一般,连接图像输入装置101、输入装置102、监视器103,该图像输入装置101为读取记录于底稿上的图像的扫描仪等;该输入装置102为用于将命令、数据输入到上级装置100中的键盘、鼠标等;该监视器103为进行通过上级装置100形成的数据等的显示的液晶显示器等。
(外观结构)
像图1所示的那样,在本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1中,设置有卡供给部10,其设置于作为装置壳体的外壳2的一侧,以叠置方式可接纳记录处理前的空白的多个卡(约100个),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外壳2上;卡接纳部20,该卡接纳部20在上述外壳2的一侧,设置于卡供给部10的下方,以倾斜方式可接纳记录处理后的卡(约30个),可装卸地安装于外壳2上;操作面板部5,其在上述外壳2的一侧的与卡供给部10邻接的位置,具有显示包括打印装置1的错误状态的动作状态的显示部4,用于进行打印处理、磁记录处理的各种设定。另外,操作面板部5按照通过使拨盘6旋转,与其同步的方式可旋转地设置。
在卡接纳部20的一部分上设置卡排出口21,该卡排出口21构成可将接纳溢出的记录处理后的卡排到装置外部的开口部。另 外,在打印装置1的一个面上设置开闭盖7,该开闭盖7用于在装卸内设用于后述的打印记录的墨带R的盒52时(参照图2)与装置内部接触,开闭盖7构成外壳2的一部分。
另外,与卡供给部10或卡接纳部20面对,在外壳2的另一侧,按照其一部分从外壳2突出的方式设置磁编码组件80。
(内部结构)
下面根据图2和图3,对打印装置1的内部的各组成部件进行说明。另外,图2表示从卡供给部10供给的记录处理前的空白的卡C送向作为第1记录部的打印部50的状态,表示作为后述的卡清洁机构30的第1卡清洁部件的清洁辊31与运送中的卡C的表面接触,对所打印的面进行清洗的状态。
另外,图3表示通过打印部50或磁编码组件80,进行记录处理的卡C朝向卡接纳部20排出时的状态。此时,运送辊41、42维持通过后述的移动机构60从形成基本水平状的卡运送通路的第1位置,向形成倾斜状的卡运送通路的第2位置移动,可将卡C送向卡排出口23的状态。
卡供给部10以可装卸的方式设置于打印装置1的一侧,在其内部,可以叠置方式接纳记录处理前的多个空白的卡,设置于机体(打印装置1)侧,包括供给辊12和由板状部件形成的分离门13,以便在通过图示省略的电动机而旋转驱动的供给辊11将最下位(最底层)的卡送向装置内部时,仅仅允许1个卡C通过。所供给的卡C从供给辊12和分离门13之间通过,导向按照与卡供给部10连接的方式设置于外壳2的一侧的卡供给口14。另外,如果具体描述,在分离门13的底端部设置图中未示出的柔性的垫,比如,即使在供给厚度不同的薄的卡的情况下,仍可逐张地分离。
另一方面,卡接纳部20位于打印装置1(外壳2)的一侧,以可 装卸的方式设置于卡供给部10的下方,以倾斜方式接纳记录处理后的卡C。在卡接纳部20中,设置有内部的底面倾斜的接纳盘24,从按照在外壳2的一侧,在卡供给口14的下方具有开口的方式设置的卡排出口23排出的记录完的卡C通过排出辊15而依次排出而接纳于接纳盘24上(参照图3)。
排出辊15固定于打印装置1侧,通过旋转驱动的图示省略的电动机而旋转驱动上述供给辊11,但是,在供给辊11为了供给空白的卡C而旋转的方向为正转驱动的场合,该辊按照将通过图示省略的电动机的反转驱动排出的卡C排到接纳盘24上的方式旋转驱动。即,通过图示省略的电动机的正反转驱动,使供给辊11和排出辊15旋转,但是,由于在供给辊11上设置图中未示出的单向离合器,故可仅仅沿卡供给方向旋转(通过单向离合器的作用,沿与卡供给方向相反的方向,不传递旋转驱动)。另一方面,排出辊15通过图示省略的电动机的正反转驱动,沿两个方向旋转驱动。在本形式中,记录处理前的空白的卡C的供给动作和记录处理后的卡C的排出动作不同时地进行,即使排出辊15进行用于排出卡C的旋转、与其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仍不妨碍。
从卡供给口14供给的卡C依次相继送向具有从后述的运送驱动电动机70传递的驱动力而旋转的运送辊41、42、43,沿基本水平状的卡运送通路P1而运送。另外,运送辊42、43分别按照具有驱动辊和从动辊的辊对构成(在下面,只要没有特别不同的说明,省略辊对的从动辊的说明,仅仅说明驱动辊)。
在运送辊41的相对侧,构成追加说明的卡清洁机构30的一部分的清洁辊31按照与运送辊41相对的方式,可相对卡运送通路P1而进退地设置。该清洁辊31在按照与所运送的卡C接触的方式在卡运送通路P1上进出时(图2所示的状态),在其与具有驱 动力的运送辊41之间夹持卡C而旋转,由此,可从通过打印部50打印记录的打印面去除灰尘、尘埃等的异物,进行清洗。
另外,清洁辊31在位于其动作位置的卡运送通路P1上进出时,清洁辊31按照与辊状清洁器32面接触的方式定位,该辊状清洁器32作为设置于与清洁辊31邻接的位置的与卡运送通路P1离开的规定位置的清洁器。辊状清洁器32的外径(辊径)小于清洁辊的外径(辊径),其固定而可旋转地设置于支承部件53上,该支承部件53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盒52的规定位置,在该盒52的内部设置有作为由打印部50的一部分构成的墨媒体的墨带R。
在本形式中,清洁辊31由表面具有粘接性的橡胶材料等的可旋转的辊状部件形成,另外,在辊状清洁器32中卷绕有在树脂制的可旋转的辊状部件具有海绵层的粘接性胶带,该粘接性胶带的粘接性高于清洁辊31的表面的粘接性,由此,从卡C上去除,附着于清洁辊31的表面上的灰尘、尘埃等的异物通过两者的面接触,移向形成辊状清洁器32的表面的粘接性胶带,转移到其上。
在运送辊43的卡运送方向的下游侧,在通过清洁辊14清洁的卡C的表面上,设置打印记录所希望的字符或图像的打印部50。
在本形式中,打印部50采用热转印打印装置的结构,具有热敏头51,其按照相对设置于卡运送通路P1上的打印位置上的压辊44而可进退的方式设置。在压辊44和热敏头51之间,介设有按照面顺序反复设置有墨层Y(黄色)、M(品红色)、C(青色),Bk(黑色)等的多种颜色的墨带R。该墨带R像上述那样,设置于盒52的内部。
在沿卡运送通路P1而移动的卡C上以热转印方式记录字符或图像等的信息时,墨带R从带供给卷轴54供给,在基本整个面与热敏头51的前端部接触的同时,实现运送,卷绕于卷绕墨带R的 带卷绕轴55上。带供给卷轴54和带卷绕轴55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电动机而旋转驱动。此时,在卡C的表面上,通过墨带R而按压热敏头51,同时,有选择地使热敏头51的加热元件动作,由此,在卡C上打印所希望的字符、图像。在墨带R的运送通路中,设置有多个导向轴和透射型传感器,该透射型传感器由为了实现规定的墨层(在本形式中,为墨层Y)在顶面露出,检测墨层Bk(黑色)的发光元件58、感光元件59构成。
另外,在热敏头51的卡运送方向上游侧(运送辊43侧),设置由检测沿卡运送通路P1运送的卡C的运送方向前端和后端的发光元件48、感光元件49形成的透射型传感器(在下面称为第1卡检测传感器)。
在打印部50的下方,设置运送驱动电动机70,该运送驱动电动机70由可沿正反旋转方向旋转驱动上述一系列的运送辊41、42、43和压辊44的可进行正反转驱动的步进电动机形成。运送驱动电动机70的旋转驱动力经设置于运送驱动电动机70的旋转轴上的滑轮71,通过皮带72而传递给滑轮73,通过一端卷绕于滑轮73上的皮带74,经过设置于压辊44的旋转轴上的滑轮75,将驱动力传递给压辊44。另外,滑轮73由2级滑轮构成,皮带72和皮带74架设于相应的高差部分上。
在压辊44的旋转轴上,在运送辊41、42、43的旋转轴上,以及在相应的辊之间,图示省略的多个齿轮在啮合状态设置,传递给压辊44的旋转驱动力通过该多个齿轮,传递给各运送辊41、42、43。
此外,在压辊44的卡运送方向下游侧(带卷绕轴55侧),具有运送卡C的功能,在通过打印部50,在卡C上进行打印记录时夹持卡C的夹辊45沿卡运送通路P1而设置,在该夹辊45的更进一 步的卡运送方向的下游侧,用于运送卡C的传送辊46沿该卡运送通路P1而设置。在夹辊45和传送辊46的基本中间处,设置透射型传感器(在下面称为第2卡检测传感器),其由检测沿卡运送通路P1运送的卡C的运送方向前端的发光元件56、感光元件57形成。
还在该夹辊45和传送辊46的旋转轴上,均分别设置图示省略的齿轮,另外,还在压辊44和夹辊45、以及在夹辊45和传送辊46之间,设置图示省略的多个齿轮,该多个图中未示出的齿轮相互啮合,由此,运送驱动电动机70的旋转驱动力通过包括上述滑轮、皮带和图中未示出的多个齿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从设置于压辊44的旋转轴上的齿轮分支,还传递给夹辊45和传送辊46。另外,夹辊45和传送辊46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磁编码组件80对设置于卡C的打印面的内面上的磁条部进行磁记录处理时,在停止状态夹持卡C。
(磁编码组件)
在打印部50的卡运送方向的下游侧,与传送辊46邻接地设置磁编码组件80。为了对通过夹辊45和传送辊46,以夹持状态而停止保持的卡C的磁条部进行磁记录处理,在该磁编码组件80上,设置按照沿卡运送通路P1而扫描的方式进行往复移动(自行)的磁头81。
在磁编码组件80的一部分上,设置卡送出口82,其构成可将沿卡运送通路P1运送的卡C排向装置之外的开口部。即,该卡送出口82与卡供给口14面对,在外壳2的另一侧,设置于卡运送通路P1的延长线上。于是,也可通过卡送出口82,送入对设置于卡运送通路P1的内部的多个辊进行清洁用的清洁卡,在清洁后,将其送出。
另外,在磁编码组件80的内部设置送出辊47,该送出辊47 将卡C送向卡送出口82,并且可从卡送出口82送出卡C。在磁编码组件80中,不具有旋转驱动该送出辊47的驱动源,但是,在送出辊47和传送辊46之间,设置而连接有图中未示出的多个齿轮,由此,将传递给传送辊46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送出辊47。
在磁编码组件80的内部,设置送出辊47,其将卡C送向卡送出口82,并且可将卡C从卡送出口82送出。在磁编码组件80中,不具有旋转驱动该送出辊47的驱动源,但是,通过在送出辊47和传送辊46之间,设置而连接图中未示出的多个齿轮,将传递给传送辊46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送出辊47。
于是,打印装置1具有下述的结构,其中,沿与卡供给部10连接的基本水平状的卡运送通路P1,具有卡供给口14、打印部50和磁编码组件80。
此外,像根据附图而知道的那样,磁编码组件80具有其一部分插入机体内部的组件形状,运送驱动电动机70在打印部50的下方,并且设置于磁编码组件80与在下面描述的使运送辊41、42移动至第1位置和第2位置的移动机构60之间(参照图8乃至图10)。
下面参照图4~图7,对磁编码组件80的结构进行更具体的描述。在作为卡运送通路P1的一部分的压辊44的下游侧,形成返回切换通路P2,其用于将通过具有热敏头51、压辊44的打印部50的卡C反向送向卡供给口14例(返回切换运送)(参照图4)。在返回切换通路P2的卡运送面的两侧端,为了沿卡运送通路P1平滑地对所运送的卡C进行导向,按照相对的方式设置截面基本呈コ状的固定侧端导向件87和截面基本呈反コ状的活动侧端导向件88。
固定侧端导向件87为用于将卡C的前端侧导向接收侧的夹辊 45和传送辊46的夹持点的导向件。如果缺少该导向件,则所运送的卡C的前端与夹辊45和传送辊46的夹持点以外的部分接触,难以进行顺利的运送。另一方面,活动侧端导向件88与固定侧端导向件87一起,对所运送的卡C的另一侧端进行导向。该活动调整侧端导向件88可移动,以便对应于卡C的宽度而调整导向宽度,通过图示省略的弹簧,在平时偏置于固定侧端导向件87侧。
磁编码组件80包括用于使磁头81往复移动的头驱动机构。头驱动机构由头滑架84、滑架导向件85、同步齿型带86构成。该头滑架84装载有磁头81,以可移动的方式导向支承于滑架导向件85上,往复驱动磁编码区域a1(参照图4)。其驱动力在驱动量通过同步齿型带86,借助图中未示出的带有编码器的直流电动机而监视的状态供给。滑架导向件85由左右一对轴构成,该对轴沿卡C的磁条部平行地对头滑架84进行导向。在头滑架84上,为了检测磁头81(的位置),通过一体成形方式设置遮挡板84a,通过安装于支架上的透射型的头检测传感器83而实现上述检测,该支架支承上述滑架导向件85。
另外,磁编码组件80包括头进退机构,该头进退机构使磁头81在退回位置和动作位置之间进行进退,该退回位置指位于卡运送通路P1的卡运送面的下方的位置,该动作位置用于进行卡C的磁条部的写入或读取。
像图7所示的那样,头进退机构由倾斜导向部87b,87c(截面结构参照图12)和倾斜部84c构成,该倾斜导向部87b,87c突出地形成于从固定侧端导向件87的卡运送方向前后端部向磁头81的移动轨迹侧,该固定侧端导向件87形成导向凹槽87a,该导向凹槽87a导向支承卡C的侧端部,该倾斜部84c形成于头滑架84上,该头滑架84卡合于该倾斜导向部87b,87c和卡运送方向前 后端部位置,将磁头81退回到下方。另外,该倾斜部84c按照夹持磁头81而前后地设置,并且磁头81本身与倾斜导向件87b,87c接触,以不带有损伤的方式设置。另外,按压板89为倒L形的摆动臂体,在其中一个突出臂89a的按压卡C的面上,设置通过双面粘接剂而粘接的EPDM材料等的橡胶体89c,在另一突出臂89b上按照与头滑架84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式形成接触导向件89d。另外,在头滑架84侧,形成在移动时按压该接触导向件89d的接触导向件摆动倾斜面84b,伴随头滑架84相对原始位置的移动,接触导向件摆动倾斜面84b按压接触导向件89d,由此,按压板89沿图中箭头方向摆动,橡胶体89c从上方按压而支承停止中的卡C。
于是,通过头进退机构,按照伴随在位于卡运送通路P1的卡运送面的下方的退回位置,与进行卡C的磁条部的写入或读取用的动作位置之间的磁头81的进退联动的方式,按压板89相对卡运送通路P1(返回切换通路P2)的卡运送面而升降。
磁头81压接在暂时停止于夹辊45和传送辊46上的状态夹持的卡C的磁条部,在于该状态,从磁条部的端部起,到端部的全部区域内部必要的范围内移动,将信息记录于磁条部中。另外,按照不阻止磁头81的移动的方式,设置固定侧导向件87和活动调整侧端导向件88,与夹辊45和传送辊46,以便在从头轨迹内部退回的位置对应于卡C的运送。
像上述那样,在磁编码组件80的一部分中,设置可将沿卡运送通路P1运送的卡C排向装置之外的卡送出口82。送出辊47在通过磁头81写入的信息为写入不良时,驱动送出辊47,通过卡送出口82而将卡C送到装置之外。另外,上述送出辊47具有下述的功能,该功能指用于将用于清洁构成上述卡运送系统的多个辊 的污物的清洁卡接纳于装置之内(供给),将其排出(送出)。
下面参照图8~10,对卡清洁机构30和移动机构60进行具体描述。另外,图8表示从卡供给口14接收卡C,在清洁辊31和运送辊41之间,夹持卡C之前的状态,图9表示在通过打印部50,在卡C的打印面上进行多色的面依次打印记录时,将卡C反向送向卡供给口14侧的状态,另外,图10表示将记录处理后的卡C送向卡排出23的状态。
(卡清洁机构)
卡清洁机构30包括促动器34,该促动器34由螺旋管34a、通过该螺旋管34a的驱动切换(ON/OFF)进退的插棒式铁心34b构成,以便可在清洁辊31在卡运送通路P1上进出,与卡C和辊状清洁器32接触(面接触)的动作位置,与构成和卡运送通路P1离开的原始位置的退回位置之间移动。
在插棒式铁心34b的端部,设置其一端部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的杆部件35,另外,设置与杆部件35的另一端部卡合的卡合部件36等。卡合部件36挂于一端侧固定于装置内部的规定位置的张拉弹簧37上,通过张拉弹簧37的偏置力,在平时向上方偏置。
另外,卡清洁机构30具有下述的结构,其中,具有保持清洁辊31的保持件33,形成于该保持件33的一部分上的凸状部位39插入形成于上述卡合部件36的一部分的凹状部位38中而形成一体。即,保持清洁辊31的保持件33按照相对卡合部件36而装卸的方式设置。另外,卡清洁机构30具有含有辊状清洁器32的结构,该辊状清洁器32固定于支承部件53上,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该支承部件53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盒52的规定部位,该盒52内设作为打印部50的一部分构成的墨带R。
另外,如果驱动驱动部34的螺旋管34a(驱动ON),杆部件35 下压卡合部件36,按照间接地按压的方式下压保持清洁辊31的保持件33,由此,清洁辊31定位于上述动作位置。
(移动机构)
像图8~图10所示的那样,移动机构60包括作为可正反旋转的驱动电动机的步进电动机61、设置于该步进电动机61的旋转轴上的电动机齿轮62以及具有与该电动机齿轮62啮合的齿轮部位的带有齿轮的托架63等。另外,通过轴支承运送辊41、42、43的辊轴64、65、66由带有齿轮的托架63保持。
移动机构60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由于带有齿轮的托架63以运送辊43的辊轴66为中心而可旋转地安装,故通过步进电动机61的正反旋转驱动,带有齿轮的托架63旋转,这样,运送辊41、42可在第1位置(运送辊41、42在形成基本水平状的卡运送通路的位置、原始位置,参照图8、图9)和第2位置(运送辊41、42在形成倾斜状的卡运送通路的位置,参照图10)之间移动。
下面对打印装置1的控制和电气系统进行说明。像图2和图3所示的那样,打印装置1包括进行打印装置1的整体的动作控制的控制部95;将各机构部和控制部等从商用交流电源变换为可驱动/动作的直流电源的电源部90。
(控制部)
像图11所示的那样,控制部95包括进行打印装置1的整体的控制处理的微型计算机95b(在下面简称为微机95b。)。该微机95b由作为中央运算处理装置的按照高速时钟动作的CPU;存储有打印装置1的基本控制动作(程序和程序数据)的ROM;用作CPU的工作区域的RAM和将它们连接的内部总线构成。
在微机95b上连接外部总线。在外部总线上,连接有用于与 上级装置100进行通信的图示省略的接口,临时存储应在卡C上打印的打印记录数据、应在卡C的磁条部上进行磁性记录的磁记录数据等的缓存95a。
另外,在外部总线上连接有控制来自各种传感器的信号的传感器控制部95c;控制将驱动脉冲、驱动电力送向各电动机的电动机驱动器等的促动器控制部95d;控制热敏头51的热能的热敏头控制部95e;控制操作面板部5用的操作显示控制部95f;磁编码组件80。该传感器控制部95c与由发光元件48、感光元件49形成的第1卡检测传感器、发光元件56、感光元件57形成的第2卡检测传感器和其它的图示省略的传感器连接;促动器控制部95d与步进电动机61、运送驱动电动机70和其它的图示省略的电动机、促动器34等连接;热敏头控制部95e与热敏头51连接;操作显示控制部95f与操作面板部5连接。
此外,电源部90向控制部95、热敏头51、操作面板部5和磁编码组件80供给动作/驱动电源(参照图11)。
接着,以微机95b的CPU(在下面简称为CPU)为主体而对本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对控制部95接通电源,则CPU进行用于读取存储于ROM中的程序和程序数据(在RAM中展开),使各机构部动作的初始处理。即,在初始处理中,在进行通过外部总线与微机95b连接,构成控制部95的传感器控制部95c等的各控制部95a、95c~95f、磁编码组件80的连接确认之后,根据来自传感器控制部95c的信号等,判断各组成部是否位于上述原始位置(参照图2,图8),在各组成部不位于原始位置的场合,使其移动至原始位置。在根据传感器控制部95c的信号等,即使按照规定次数反复进行使各组成部件恢复到原始位置的恢复动作的情况下,其仍不移动至原始 位置的场合,对上级装置100进行通报,并且通过操作显示控制部95f,在显示部4中显示该内容。另外,在初始处理中,根据来自传感器控制部95c的信号等,同时还判断卡是否接纳于卡供给部10等情况,在判定未接纳时,同样,对上级装置100进行通报,并且在显示部4中显示该内容,另外进行等待,直至将卡接纳于卡供给部10中,下压图中未示出的清洁按钮。
按照与上述初始处理并行的方式,CPU在装置电源接通时,对应于头检测传感器83的磁头81的检测结果,驱动上述头驱动机构,由此,进行将磁头81移向原始位置的头初始化处理。
即,CPU在装置电源接通时,在头检测传感器83检测到磁头81的场合(在图12A的状态,此时,磁头81位于头等待区域a2(参照图4)内的原始位置,头检测传感器83比如,输出停止或低电平信号。),通过促动器控制部95d,驱动图中未示出的带有编码器的直流电动机,通过头驱动机构,像图12A的箭头A所示的那样,将磁头81移到上游侧,从头检测传感器83未检测到磁头81的状态的位置(在图12B的状态,此时,在本实例中,距头检测传感器83的中心的距离d1位于4mm处,头检测传感器83输出比如工作或高电平信号。),像图12B的箭头B所示的那样,返回切换到下游侧(反向移动),头检测传感器83设定在检测磁头81的原始位置(图12C的状态)。该原始位置设定在头滑架84与滑架导向件85的端部离开规定距离d2(在本实例中,为2.7mm)的位置,磁头81离开头检测传感器83的中心,规定距离d3(在本实例中,为3mm)的位置。
相对该情况,CPU在装置电源接通时,在头检测传感器83未检测到磁头81的场合(在图12D的状态,此时,磁头81不位于头等待区域a2(参照图4)的内部,头检测传感器83比如,输出动作 或高电平信号。),将磁头81移动到图12D的箭头B所示的下游侧,头检测传感器83设定在检测磁头81的原始位置(图12E的状态)。进行这样的头初始化的理由在于由于某种情况(比如,停电),在装置电源接通时,本来,具有位于头等待区域a2内的原始位置的磁头81位于原始位置以外的情况。
另一方面,安装于上级装置100中的打印驱动器根据操作者(用户)的已指定的记录指令,确定控制打印装置1的记录动作用的各种参数值,通过该记录指令,形成进行卡的记录用的打印记录数据和磁性记录数据,将其送给打印装置1。在控制部95的缓存95a中,容纳构成记录控制指令的各种参数值、针对Y、M、C、Bk的各色成分而分解打印记录数据而获得的图像数据、或字符数据、以及磁记录数据。另外,在本形式中,在上级装置100侧分解为色成分(原数据为R、G、B),在打印装置1中从R、G、B变换为Y、M、C,用作图像数据,在上级装置100侧抽出的Bk数据在打印装置1中用作相同的Bk数据,作为字符数据而供用。
CPU获取存储于缓存95a中的记录控制指令(各种参数值),按照这些参数值和在RAM中展开的程序和程序数据,像下述那样控制各机构部。
首先,通过促动器控制部95d、驱动促动器34(螺线管34a)(ON状态),将清洁辊31从图9所示的退回位置(原始位置)移动到图8所示的动作位置,进行卡C的接收准备。此时,移动机构60将运送辊41、42按照形成基本水平状的卡运送通路的方式定位于第1位置(原始位置)(图2,图8所示的状态)。
接着,CPU通过促动器控制部95d,使运送驱动电动机70动作,经驱动传递机构,驱动设置于卡运送通路P1上的各辊,并且通过促动器控制部95d正转驱动使供给辊11旋转驱动的图示省略 的电动机。
由此,卡供给部10的最下位的卡C通过供给辊12和分离门13之间以及卡供给口14,送入外壳2的内部。通过清洁辊31,对卡C的打印面进行清洁,沿卡运送通路P1,送向卡送出口82侧(参照图2)。如果通过由发光元件48、感光元件49形成的第1卡检测传感器检测卡C的后端,则触发该卡后端检测,CPU停止(OFF状态)促动器34(螺线管34a)的驱动。由此,清洁辊31从杆部件35的按压动作释放,从图8所示的动作位置,移动到作为图9所示的原始位置的退回位置。
卡C通过运送驱动电动机70的驱动力,在两端部由传送辊46、夹辊45夹持的位置之前,朝向卡排出口82进一步在卡运送通路P1上运送。CPU在发光元件56、感光元件57构成的第2卡检测传感器的卡前端检测后,运送驱动电动机70的脉冲数量达到规定值时,停止运送驱动电动机70的驱动。由此,卡C处于两端部在由传送辊47和夹辊45夹持的状态停止保持,可在磁编码组件80的磁头81的磁条部上写入磁记录数据的状态。
为了进行卡C的磁条部的信息写入,CPU驱动图中未示出的带有编码器的直流电动机,通过头驱动机构,将磁头81从原始位置移动到动作位置,通过头进退机构,首先,为了防止卡C的上浮(在磁编码区域a1,相对磁头81的按压产生的从卡运送通路P1的离开),通过按压板89,按压卡C的顶面,解除在该状态,从返回切换通路P2,位于下方的退回位置的磁头81的按压,将磁头81压接于卡C的磁条部上。接着,CPU将通过外部总线,存储于缓存95a中的磁记录数据输出给磁编码组件80,并且驱动图中未示出的带有编码器的直流电动机,通过头驱动机构,将磁头81在从卡C的磁条部的端部到端部的全部区域的内部的必要的范围内 移动到图4的箭头A所示的上游侧,在磁条部中记录(存储)磁记录数据。
CPU在卡C的磁条部的磁记录数据的写入结束时,停止图中未示出的,带有编码器的直流电动机,将其反转,将磁头81移动到与图4的箭头A相反方向的下游侧,读取写入到卡C的磁条部中的磁记录数据,进行存储于缓存95a中的磁记录数据和已读取的磁记录数据是否一致的检验(是否正确地写入的检查)。另外,磁头81伴随检验的结束,恢复到原始位置。
CPU在检验结果为写入不良时,对上级装置100进行通报,并且在显示部4中显示该内容,如果通过操作人员,压下图中未示出的清洁按钮,按照规定脉冲数量(正转)驱动运送驱动电动机70,将卡C通过卡送出口82送出到装置之外,接着,从卡供给部10接收新的卡C的供给,与上述相同,在磁编码组件80中,进行(新的)卡C的磁条部的磁记录数据的写入和检验。
另一方面,在来自磁编码组件80的微机的检验结果没有问题(没有卡C的磁条部的磁记录数据的写入不良)的场合,CPU使运送驱动电动机70反转驱动,将在两端部由夹辊45、传送辊47夹持的状态停止保持的卡C沿卡运送通路P1,反向运送到卡供给口14侧。在该反向运送的期间,如果卡C的后端由发光元件48、感光元件49形成的第1卡检测传感器检测,则按照规定脉冲次数再继续进行运送驱动电动机70的反转驱动,停止运送驱动电动机70的驱动。由此,卡C处于在运送方向后半部由运送辊42、43夹持的状态停止保持,并且运送方向前端部支承于运送辊41上的状态(参照图9)。
在此期间,CPU驱动未图示的电动机,将盒52的墨带R卷绕于带卷绕轴55侧,由发光元件58、感光元件59形成的透射型传 感器触发检测墨层Bk(黑色)的端部的时刻(感光元件59检测到墨层Bk的发光元件58的发光从非透射状态变为透射状态的时刻),进一步按照规定步进数量驱动未图示的电动机,按照墨层Y(黄色)的前端部定位于热敏头51和压辊44的位置的方式使墨带R在表面露出。
接着,CPU正转驱动运送驱动电动机70,将卡C在卡运送通路P1上送向卡送出口82侧,并且通过由发光元件48、感光元件49形成的第1卡检测传感器,确认卡C的前端位置,通过打印部50,在卡C的表面上打印打印记录数据的所需的字符、图像。即,在卡C的表面上,经墨带R(墨层Y的部分)按压热敏头51,同时,按照Y色的图像数据(Y成分从RGB数据进行色变换的图像数据),有选择地使热敏头51的加热元件动作。由此,在卡C的表面上,直接转印涂敷于墨带R上的Y(黄色)的热转印墨成分。
此时,卡C的内面侧支承于压辊44上,但是,在最初,由运送辊42、43夹持而运送,在卡运送通路P1上,朝向卡送出口82侧运送,伴随该运送,前端部侧由夹辊45夹持运送、后端部侧由运送辊43夹持运送,最后(在后端部侧,通过压辊44支承内面侧的同时),通过夹辊45而夹持运送。于是,运送辊42、43和夹辊45用作在打印部50的打印记录时夹持卡C,按照一定速度运送的绞辊(キヤプスタンロ一ラ)。CPU通过由发光元件48、感光元件49形成的卡检测传感器,确认卡C的后端位置,另外,按照规定脉冲数量继续进行运送驱动电动机70的正转驱动,停止运送驱动电动机70的驱动。
接着,CPU使运送驱动电动机70反转驱动,使卡C沿卡运送通路P1反向送向卡供给口14侧,卡C处于在运送方向后端部由运送辊42、43夹持的状态停止保持,运送方向前半部支承于运送 辊41上的状态,此时,停止运送驱动电动机70的驱动(参照图9)。在此期间,CPU驱动未图示的电动机,将盒52的墨带R稍稍卷绕于带卷绕轴55侧,墨层M(品红色)的前端部定位于热敏头51和压辊44的位置。接着,CPU正转驱动运送驱动电动机70,将卡C在卡运送通路P1上送向卡送出口82侧,并且通过打印部50将涂敷于墨带R上的M(品红色)的热转印墨成分直接转印于卡C的表面上。接着,同样,CPU通过打印部50在卡C的表面上,直接转印涂敷于墨带R上的C(青色)和Bk(黑色)的热转印墨成分。由此,在卡C的表面上,形成Y,M,C,Bk的彩色图像。
然后,CPU将卡C送向卡排出口23。即,反转驱动运送驱动电动机70,将卡C沿卡运送通路P1,反向送到卡供给口14侧。像图8和图9所示的那样,在通过打印部50在卡C的打印面上进行多色的面依次打印记录时,在将卡C反向送到卡供给口14侧时(图9所示的状态),维持在按照运送辊41、42形成基本水平状的卡运送通路的方式定位的第1位置,但是,在将结束规定的记录处理的卡C排向卡排出口23时,触发下述时刻,即通过由发光元件48、感光元件49形成的卡检测传感器,检测在卡运送通路P1上反向运送的卡C的后端的时刻;或检测卡C的后端,经过多个脉冲的时刻,CPU驱动控制步进电动机61,通过移动机构60(步进电动机61的驱动),将运送辊41、42移向按照形成倾斜状的卡运送通路的方式定位的第2位置(图3,图10所示的状态),并且反转驱动电动机,使排出辊15旋转驱动,该电动机旋转驱动上述供给辊11,在图示省略。
由此,卡C通过卡排出口23,接纳于卡接纳部20中,或(在卡充满于卡接纳部20中的场合)从卡排放口21排向外部。另外,即使在图10所示的卡排出时,清洁辊31与图9所示的状态相同, 定位于作为与卡运送通路P1离开的原始位置的退回位置。
CPU在卡C接纳于卡接纳部20中,或从卡排出21排出的时刻,停止运送驱动电动机70和图示省略的电动机的反转驱动。另外,CPU在卡C的卡接纳部20的排出动作完成的规定时刻,再次驱动步进电动机61(反向的旋转驱动),将运送辊41、42从按照形成倾斜状的卡运送通路的方式定位的第2位置,恢复到按照形成基本水平状的卡运送通路的方式定位的第1位置。由此,在卡C的记录处理结束,具有下一作业的场合,反复以上的动作。
接着,对本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1的效果等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1中,沿所运送的卡C的卡运送方向,依次基本水平地设置卡供给口14,打印部50(第1记录部)和磁编码组件80(第2记录部),并且按照卡供给14和卡排出口23沿上下方向定位的方式将卡排出口23设置于外壳2的一侧。由此,不增加卡运送通路的长度,可谋求装置尺寸的减小。
还有,在本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1中,具有设置于卡供给口14和打印部50之间的运送卡C的运送辊41、42,设置移动机构60,该移动机构60使该运送辊41、42在形成用于使卡C基本水平地运送的卡运送通路P1的第1位置,与用于将通过打印部50或磁编码组件80记录的卡C送向卡排出口23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由此,通过移动机构60使运送辊41、42在形成水平运送通路的第1位置和将卡C送向卡排出口23用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在卡排出时,可缩短卡供给口14到沿上下方向定位的卡排出口23之间的卡运送通路,可谋求装置尺寸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1中,包括沿正反转方向旋转驱动运送辊41、42的运送驱动电动机70,运送驱动电动机70在打印部50的下方,设置于磁编码组件80和移动机构60之间。 由此,可合理地设置多个组成部,可谋求装置的尺寸的进一步减小。
此外,本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1共用磁编码组件80内的卡运送系统,与反向地将卡C运送给打印部50的返回切换通路P2。通过共用该反向切换通路P2,不需要用于设置磁编码组件80的新的通路,另外,通过返回切换通路P2形成的空间可用作设置磁编码组件80的空间,可使打印装置1的整体紧凑。此外,通过沿纵向运送卡C,可在采用从端部到端部的全部区域,对卡C的磁条部进行读写处理,由此,可在不形成缺口的情况下对卡C的两肋进行导向的侧面导向件(固定侧端导向件87,活动侧端导向件88)进行设置,可通过该侧面导向件,顺利地运送卡C,沿卡C的磁条部,将磁头81在从端部到端部的全部区域中移动,对其进行读写处理。
还有,在本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1中,在未通过磁头81读写卡C的信息的卡运送通路P1的卡C的运送时,使磁头81位于运送通路的卡运送面的下方的退回位置。由此,通过磁头81,不妨碍卡C的运送,可进行顺利的卡运送。
另外,在本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1中,在磁编码组件80中,使磁头81自行,在卡C的磁条部上进行磁记录处理。由此,与(固定磁头81)运送卡C的类型的磁编码组件相比较,可提高打印部50的打印处理和磁编码组件80的磁记录处理的两者的精度,并且可减小装置的尺寸,其理由如下。
打印部50的打印图像分辨率按照(1)300点/英寸实施,磁编码组件80的卡C的磁条部的磁记录处理按照ISO规格,在1磁道(トラツク)和3磁道的场合,为(2)210点/英寸,在2磁道的场合,为(3)75点/英寸。该(1)~(3)的最小公倍数(300、210、75的最小公倍 数)为21000(脉冲/英寸),作为在未顺利地取得最小公倍数的结果,在运送卡C的类型的磁编码组件中,不能够同时满足分辨率和装置的尺寸的减小(在采用本申请发明的卡记录装置所采用的电动机、齿轮的尺寸的方面,不能够同时使两者成立)。在共用于该条件下传递运送驱动电动机70的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场合,为了谋求装置的小型化,忽略打印精度、磁记录精度中的任意者,任意者的处理精度降低。由此,在本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1中,在磁编码组件80中,采用自行式的磁头81,谋求打印部50和磁编码组件80的处理精度的提高(维持高精度),并且谋求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1中,具有卡送出口82,其在与卡供给口14面对的外壳2的另一侧,设置于磁编码组件80的一部分上,可将卡C送向外壳2的外方。由此,可在卡排出口23以外,还从卡送出口82送出卡C,故可提高用户的方便性。另外,可在装置内部,通过卡送出口82接纳(供给)、排出(送出)用于清洁构成卡运送系统的多个辊、固定侧端导向件87、活动侧端导向件88的污物的清洁卡。
此外,在本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1中,具有清洁辊31,其设置于卡供给口14和运送辊42之间,对卡C的表面进行清洁,在卡C送入外壳2的内部的时刻,通过清洁辊31对卡C的表面进行清洁。由此,可防止灰尘、尘埃等的异物混入到装置的内部的情况,并且可提高在卡C的表面上通过打印部50进行打印处理的场合的打印质量。
此外,在本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1中,去除附着于清洁辊31的表面上的灰尘的辊状清洁器32固定于盒52的一部分上。由此,由于可通过盒的更换,还对辊状清洁器32进行更换,故方便性提 高。
此外,在本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1中,在装置电源接通时,对应于头检测传感器83的磁头81的检测结果,驱动头驱动机构,由此,进行将磁头81移动到原始位置的头初始化处理。这样,比如,即使在停电、打印装置1的电源部90的商业交流电源的意外的切断的情况下,仍可通过电源的再次接通,将磁头81恢复到原始位置,这样,可提高打印装置1的可靠性(读写的确实性),可减少写入不良的卡。
还有,在本实施形式中,对于记录媒体,给出卡C的实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应用于片状记录媒体。作为这样的应用对象,比如,可列举复印机、包括喷墨方式等的打印装置。在此场合,代替打印部50、磁编码组件80,而可采用公知的记录部或打印部的技术。
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给出具有磁条部的卡、磁编码组件80的实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比如,也可采用IC卡,按照与该IC卡接触或非接触的方式写入信息。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给出为了降低产生记录不良的场合的成本,在通过磁编码组件80进行磁记录之后,通过打印部50进行打印的实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在通过打印部50的打印之后,通过磁编码组件80进行磁记录,另外,还可通过打印部50和磁编码组件80中的任意一者进行记录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形式中,给出与上级装置100的系统组成的实例,但是,打印装置1也可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比如,包括读取记录于MO、CD、DVD等中的数据的媒体读取部,可通过来自操作面板部5的记录动作指示,对打印装置1进行操作。
再有,在本实施形式中,给出在卡C的磁条部的写入不良时,将卡从卡送出口82送出的实例,但是,也可将卡C运送到卡排出口23,将其排到卡接纳部20,此外,还可沿卡运送通路P1,运送打印结束的卡C,将其从卡送出口82排出。
此外,在本实施形式中,在打印部50的打印处理中,给出Y、M、C、Bk的彩色打印的实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比如,也可仅仅按照Bk进行打印,还可在墨带R上添加OP层(透明保护层),通过透明保护层覆盖卡C的表面。
本申请要求通过参考而在这里援用的,申请日为2006年12月28日,申请号为日本特愿2006-353841的发明申请的优先权。
Claims (8)
1.一种卡记录装置,其包括:
装置外壳;
设置于上述外壳的一侧的卡供给口;
第1记录部,其在从上述卡供给口供给的卡上进行规定的记录;
运送辊,其设置于上述卡供给口和上述第1记录部之间,运送卡;
辊,该辊用于在卡通过上述第1记录部进行记录时,夹持上述卡;
第2记录部,其与上述第1记录部邻接地设置,在通过上述辊夹持的卡上进行规定的记录;
卡排出口,其用于排出通过上述第1和/或第2记录部进行记录处理的卡,
沿所运送的卡的运送方向,依次基本水平地设置上述卡供给口、上述运送辊、上述第1记录部、上述辊以及上述第2记录部,同时在上述外壳的一侧设置上述卡排出口,在上下方向配设上述卡供给口和上述卡排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移动机构,其使上述运送辊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移动,该第1位置指形成用于基本水平地运送上述卡的水平运送通路的位置,该第2位置指用于将上述卡送向上述卡排出口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运送辊为多个,上述移动机构具有保持上述多个运送辊的托架,以上述多个运送辊中的上述第1记录部侧的运送辊作为旋转中心旋转上述托架,从而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移动上述多个运送辊,该第1位置指形成用于基本水平地运送上述卡的水平运送通路的位置,该第2位置指用于将上述卡送向上述卡排出口的形成倾斜运送通路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清洁辊,上述多个运送辊处于上述第1位置上时,该清洁辊与上述多个运送辊中的设置在上述卡供给口侧的运送辊相对;上述多个运送辊处于上述第1位置时,通过在设置在上述卡供给口侧的运送辊与上述清洁辊之间夹持卡并旋转,从而去除并清洗由上述第1记录部打印记录的卡的打印面的垃圾和尘埃,上述多个运送辊处于上述第2位置时,上述运送辊和上述清洁辊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运送辊在通过上述第1记录部进行记录处理时,夹持着卡以一定的速度向第1记录部运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机构包括通过轴支承上述运送辊的辊轴;带有齿轮的托架,其保持上述辊轴,并且在其一部分上具有齿轮部位;电动机齿轮,其与带有齿轮的托架的齿轮部位啮合;驱动电动机,其正反转驱动该电动机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卡排出口,其位于与上述卡供给口面对的上述外壳的另一侧,使其将上述卡送向上述外壳的外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正反转方向旋转驱动上述运送辊的运送驱动电动机,上述运送驱动电动机设置于上述第1记录部的下方,且在上述第2记录部和上述移动机构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记录部为在上述卡上打印字符和/或图像的打印部,上述第2记录部为在上述卡上进行磁记录的磁编码部,或者为以接触或非接触的方式,将信息记录在上述卡上的IC编码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353841 | 2006-12-28 | ||
JP2006353841 | 2006-12-28 | ||
JP2006353841A JP4994829B2 (ja) | 2006-12-28 | 2006-12-28 | カード記録装置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907289A Division CN102423968A (zh) | 2006-12-28 | 2007-12-28 | 卡记录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09628A CN101209628A (zh) | 2008-07-02 |
CN101209628B true CN101209628B (zh) | 2013-03-27 |
Family
ID=395824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30639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9628B (zh) | 2006-12-28 | 2007-12-28 | 卡记录装置 |
CN2011102907289A Pending CN102423968A (zh) | 2006-12-28 | 2007-12-28 | 卡记录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907289A Pending CN102423968A (zh) | 2006-12-28 | 2007-12-28 | 卡记录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54720B2 (zh) |
JP (1) | JP4994829B2 (zh) |
CN (2) | CN10120962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994829B2 (ja) * | 2006-12-28 | 2012-08-08 | ニスカ株式会社 | カード記録装置 |
JP4908190B2 (ja) * | 2006-12-28 | 2012-04-04 | ニスカ株式会社 | カードクリーニング機構、カードクリーニング方法およびカード印刷装置 |
JP5195880B2 (ja) | 2010-11-29 | 2013-05-1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CN102555523A (zh) * | 2010-12-20 | 2012-07-11 | 甘肃金盾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陶基卡片型标签的印制设备 |
CN102173213B (zh) * | 2011-02-21 | 2013-04-10 | 广州市华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证件卡制作设备及方法 |
CN102173215B (zh) * | 2011-02-21 | 2013-04-10 | 广州市华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证件卡制作设备及方法 |
CN102173214B (zh) * | 2011-02-21 | 2013-11-06 | 广州市华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现场证件卡制作设备及方法 |
US10380387B2 (en) * | 2012-09-25 | 2019-08-13 | Seagull Scientific, Inc. | Integrated smart card printing and encoding |
JP2015169982A (ja) * | 2014-03-05 | 2015-09-28 | 株式会社マースウインテック | カード発行装置 |
CN105913097A (zh) * | 2016-03-07 | 2016-08-31 | 深圳市速普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居住证个人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 |
KR102356400B1 (ko) * | 2016-06-09 | 2022-01-26 | 인트러스트 코포레이션 | 카드 기구 어레이 |
JP6737677B2 (ja) * | 2016-09-30 | 2020-08-12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カード発行装置 |
CN107973152B (zh) | 2016-10-21 | 2021-08-06 | 佳能精技立志凯株式会社 | 介质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JP2018065676A (ja) * | 2016-10-21 | 2018-04-26 |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 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7973153B (zh) | 2016-10-21 | 2021-05-04 | 佳能精技立志凯株式会社 | 介质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JP7120755B2 (ja) * | 2017-12-01 | 2022-08-17 |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CN108062582B (zh) * | 2017-12-20 | 2024-01-30 | 深圳熙卓科技有限公司 | 临时身份证制证机 |
CN114104787B (zh) * | 2021-11-30 | 2025-01-03 | 深圳市驰卡技术有限公司 | 送卡机构和制卡设备 |
CN114179530B (zh) * | 2021-12-20 | 2024-11-26 | 深圳市赛尔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热升华证卡机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431172A1 (en) * | 1989-07-04 | 1991-06-12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data recording cards |
US5959278A (en) * | 1995-11-09 | 1999-09-28 | Nisca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card producing device |
CN1246827A (zh) * | 1997-02-10 | 2000-03-08 | 咨询卡有限公司 | 热印机及使用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10482A (ja) * | 1983-11-22 | 1985-06-15 | Toshib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473175A (ja) * | 1990-07-13 | 1992-03-09 | Tokyo Electric Co Ltd | プリンタ |
JPH05217030A (ja) * | 1991-08-07 | 1993-08-27 | Ricoh Co Ltd | カード処理方法 |
JP3162856B2 (ja) * | 1993-01-30 | 2001-05-08 | アマノ株式会社 | カード作成機 |
JP3614302B2 (ja) * | 1997-06-23 | 2005-01-26 | ニスカ株式会社 | 情報記録装置 |
JP3620362B2 (ja) * | 1998-10-16 | 2005-02-16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カード記録装置 |
JP3330355B2 (ja) * | 1999-08-31 | 2002-09-30 | ニスカ株式会社 | カード類の記録装置 |
JP3976477B2 (ja) * | 2000-06-16 | 2007-09-19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熱転写記録装置 |
US6796732B2 (en) * | 2001-05-31 | 2004-09-28 | Nisca Corporation | Printing apparatus |
JP3722432B2 (ja) * | 2002-05-16 | 2005-11-30 | ニスカ株式会社 | 情報記録装置 |
JP4146776B2 (ja) | 2003-09-02 | 2008-09-10 | サクサ株式会社 | カード処理装置 |
JP4994829B2 (ja) * | 2006-12-28 | 2012-08-08 | ニスカ株式会社 | カード記録装置 |
US8087942B2 (en) * | 2008-10-30 | 2012-01-03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
-
2006
- 2006-12-28 JP JP2006353841A patent/JP499482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12-21 US US12/003,266 patent/US7954720B2/en active Active
- 2007-12-28 CN CN2007103063943A patent/CN10120962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12-28 CN CN2011102907289A patent/CN10242396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431172A1 (en) * | 1989-07-04 | 1991-06-12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data recording cards |
US5959278A (en) * | 1995-11-09 | 1999-09-28 | Nisca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card producing device |
CN1246827A (zh) * | 1997-02-10 | 2000-03-08 | 咨询卡有限公司 | 热印机及使用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2003-48350A 2003.02.1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80156883A1 (en) | 2008-07-03 |
JP4994829B2 (ja) | 2012-08-08 |
CN101209628A (zh) | 2008-07-02 |
US7954720B2 (en) | 2011-06-07 |
JP2008162113A (ja) | 2008-07-17 |
CN102423968A (zh) | 2012-04-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09628B (zh) | 卡记录装置 | |
CN102133821B (zh) | 打印装置 | |
US6236420B1 (en) | Sublimating card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US8289590B2 (en) | Medi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canner unit | |
CN1955094B (zh) | 具有用于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装置的图像记录设备 | |
JP4994864B2 (ja) | プリンタ装置、着脱方法、プリンタ用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リボン体 | |
JP5265175B2 (ja) | サーマルヘッドの通電制御方法及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
JP5014106B2 (ja) | 画像読取記録装置 | |
JP5188143B2 (ja) |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 |
US20080159797A1 (en) | Card issuing apparatus | |
CN101224674A (zh) | 印刷装置 | |
JP4783303B2 (ja) | 印刷装置 | |
JP2009006666A (ja) | リボンスプール、リボンカセットおよび印刷装置 | |
JP5254826B2 (ja) |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装置 | |
JP2009006662A (ja) | リボンスプール、リボンカセットおよび印刷装置 | |
JP4735383B2 (ja) |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5130394B2 (ja) | 印刷装置 | |
JP5861253B2 (ja) |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4608520B2 (ja) | プリンタ装置 | |
JP2002316449A (ja) | 記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