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204051A - 点播式反向链路导频传输 - Google Patents

点播式反向链路导频传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4051A
CN101204051A CNA2005800501606A CN200580050160A CN101204051A CN 101204051 A CN101204051 A CN 101204051A CN A2005800501606 A CNA2005800501606 A CN A2005800501606A CN 200580050160 A CN200580050160 A CN 200580050160A CN 101204051 A CN101204051 A CN 1012040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ata
pilot
transfer
reverse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501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4051B (zh
Inventor
A·苏蒂冯格
A·阿加沃尔
A·格洛科夫
E·H·提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1/129,63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7706324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204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4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4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40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导频随需在反向链路上被传送,并被用于前向链路上的信道估计和数据传输。基站选择至少一个终端进行反向链路上的点播式导频传输。每一选定的终端是一接收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的候选。该基站为每一选定的终端指派以一时频分配,其可用于宽带导频、窄带导频、或其他某种类型的导频。基站接收并处理来自每一选定的终端的点播式导频传输,并基于所接收到的导频传输推导出对应于该终端的信道估计。基站可基于对应于所有选定的终端的信道估计来调度接受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的终端。基站还可基于每一被调度的终端的信道估计来处理数据(例如,执行波束成形或本征转向)以供向该终端传输。

Description

点播式反向链路导频传输
背景
I.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通信,尤其涉及通信系统中的导频传输。
II.背景
在通信系统中,基站处理话务数据以生成一个或多个已调制信号,然后在前向链路(FL)上将这个(些)已调制信号发送给一个或多个终端。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是指从基站到终端的通信链路,而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是指从终端到基站的通信链路。基站可服务许多个终端,并可在任意给定时刻选择这些终端的一个子集以在前向链路上进行数据传输。
基站通常可通过采用高级的调度和/或传输技术来提高FL数据传输的性能。例如,基站可用虑及各终端观察到的频率选择性衰落(或非平坦频率响应)的方式来调度这些终端。又如,基站可执行波束成形来将FL数据传输朝被调度的终端转向。为了采用这些高级的调度和/或传输技术,基站通常需要对该基站与各终端之间的前向链路信道响应具有相当准确的估计。
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前向和反向链路被分配以单独的频带。因此,前向链路信道响应与反向链路信道响应可能不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此情形中,各终端将需要估计其前向链路信道响应,并将这些前向链路信道响应发回给基站。发回前向链路信道估计所需的信令量通常令人望而却步,由此限制或阻碍了FDD系统使用这些高级的技术。
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前向和反向链路共享同一频带。前向链路被分配以时间的一部分,而反向链路被分配以时间的其余部分。在TDD系统中,前向链路信道响应可能与反向链路信道响应高度相关,并且甚至可被假定为是反向链路信道响应的互易。对于互易信道,基站可基于终端所传送的导频来估计对应于该终端的反向链路信道响应,并可随后基于该反向链路信道响应来估计对应于该终端的前向链路信道响应。这可简化针对前向链路的信道估计。
如上文中所提及的,基站可服务许多个终端。总是向所有终端要求导频传输可能会导致系统资源效率极低的利用。此效率低下可能会显现为对其他基站较高的干扰、以及反向链路上对应于导频的较大开销。
因此本领域中需要能在通信系统中更高效率地传送导频的技术。
概要
本文中描述了在反向链路上随需传送导频、并使用从点播式(on-demand)导频推导出的信道估计来调度各终端并处理数据以供在前向链路上传输的技术。根据这些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基站选择至少一个终端以进行反向链路上的点播式导频传输。每一选定的终端是一接收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的候选。该基站为每一选定的终端指派以一时频分配,其可用于宽带导频、窄带导频、或是除终端必需传送的任何导频之外要在反向链路上传送的其他某种类型的导频。基站接收并处理来自每一选定的终端的导频传输,并基于所接收到的导频传输推导出对应于该终端的信道估计。基站可基于对应于所有终端的信道估计来调度接受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的终端。基站还可基于每一被调度的终端的信道估计来处理数据以供向其传输。例如,基站可入在以下描述地使用此信道估计来执行波束成形或本征转向。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和实施例在以下进一步具体说明。
附图简要说明
图1示出一种TDD通信系统。
图2示出一种在反向链路上进行点播式导频传输的情况下在前向链路上传输数据的过程。
图3示出用于TDD系统的一种示例性帧结构。
图4示出分段信道上的点播式导频传输。
图5示出宽带点播式导频传输。
图6示出窄带点播式导频传输。
图7示出使用两股交织的用于进行H-ARQ的点播式导频传输。
图8示出使用三股交织的用于进行H-ARQ的点播式导频传输。
图9示出投机型点播式导频传输。
图10示出一个基站和两个终端的框图。
具体说明
本文中使用术语“示例性的”来表示“起到示例、实例、或例示的作用”。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不必被解释为优于或胜过其他实施例或设计。
本文中所描述的点播式导频传输可被用于各种通信系统,诸如在不同频率子带上传送数据的频分复用(FDM)系统、使用不同正交码来传送数据的码分复用(CDM)系统、在不同时隙中传送数据的时分复用(TDM)系统等等。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是有效地将系统总带宽分成多个(K个)正交频率子带的FDM系统。这些子带也被称为频调、副载波、槽、频率信道等等。每一子带与一可用数据调制的相应副载波相关联。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是利用OFDM的多址系统。
点播式导频传输技术还可被用于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单输入多输出(SIMO)系统、以及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单输入和多输入分别对应于发射机处的一个天线和多个天线。单输出和多输出分别对应于接收机处的一个天线和多个天线。
为清楚起见,以下说明中的很大部分是针对具有互易的前向和反向链路的TDD系统。本说明还假定每一基站都配备有多个天线,它们对于前向链路(FL)传输而言是多输入,而对于反向链路(RL)传输而言是多输出。这多个天线可被用于诸如在以下描述的波束成形和本征转向等的高级传输技术。为简单起见,本说明中与OFDM有关的部分假定总共全部K个子带可用于数据和导频传输(即,没有保护子带)。
图1示出各基站100在与各无线终端120通信的TDD通信系统100。基站是用于与个终端通信的固定站,并且也可被称为接入点、B节点、或其他某个术语。各终端120通常分布在系统各处,并且每一终端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终端也可被称为移动站、用户设备(UE)、无线设备、或其他某个术语。术语“终端”和“用户”在本文中被可互换地使用。在任何给定时刻,每一终端可在前向和反向链路上与一个或可能多个基站通信。在图1中,两端带箭头的实线指示当前前向和/或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而两端带箭头的虚线指示将来潜在可能的数据传输。对于集中式的架构,系统控制器130为各基站110提供协调和控制。
图2示出由基站执行的用于在反向链路上进行点播式导频传输的情况下在前向链路上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200。首先,基站选择一组一个或多个终端进行反向链路上的点播式导频传输(框210)。基站可在前向链路上服务许多个终端,但是在任何给定时刻可能只能够向这些终端的一个子集传送数据。被选定在反向链路上进行点播式导频传输的这些终端可以是当前正在从基站接收FL数据传输的终端、被调度为接受即将到来的时间间隔里的FL数据传输的终端、将来可能接收FL数据传输的终端、或其组合。点播式导频是对各终端必需传送的任何导频的补充。
基站为每一选定的终端指派以一用于在反向链路上进行点播式导频传输的时频分配(框212)。针对每一选定终端的时频分配指示要在其上传送点播式导频的具体时间间隔和/或具体频率子带,该点播式导频可以是宽带导频、窄带导频、或其他某种类型的导频。针对每一选定终端的时频分配可能依赖于各种因素,诸如系统对前向和反向链路使用的信道结构、该点播式导频被传送的方式、该点播式导频的预期用途、等等。所指派的时频分配被显式地和/或隐式地信令通知这些选定的终端(框214)。例如,当前接收FL数据传输的终端可在反向链路上传送点播式导频而无需显式信令,而将被或可能被调度接受FL数据传输的终端会接收到指示所指派的时频分配的显式信令。
基站接收并处理反向链路上来自所有选定终端的点播式导频传输(框216)。基站基于从每一选定终端接收到的导频来为该终端推导出RL信道估计(框218)。对于TDD系统,前向和反向链路可被假定为是互易的。基站由此可基于每一选定终端的RL信道估计来为其推导出FL信道估计(同为框218)。这些点播式导频传输允许基站能获得关于将被或可能被调度接受FL数据传输的终端的最新的前向链路信道信息,而不会招致很大开销或是消耗大量反向链路资源。
基站可采用高级调度和/或传输技术来提高FL数据传输的性能。基站可基于对应于选中进行反向链路上的点播式导频传输的所有终端的FL信道估计来调度接受FL数据传输的终端(框220)。例如,基站可执行(1)多用户分集调度,并选择具有良好FL信道估计的那些终端接受FL数据传输,(2)频率敏感性调度,并选择在具有良好FL信道增益的那些子带上来对终端进行FL数据传输,和/或(3)其他类型的信道依赖性调度。基站还可基于被调度的终端的FL信道估计来向它们传送数据(框222)。例如,基站可执行波束成形以将FL数据传输定向到一被调度的终端。基站还可执行本征转向以向一被调度的终端传送多个数据流。波束成形、本征转向以及图2中的各个块将在以下描述。
图3示出用于TDD系统100示例性帧结构300。前向和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以TDD帧为单位进行。每一TDD帧可跨越固定的或可变的持续时间。每一TDD帧被进一步分段为(1)前向链路(FL)时隙,在此期间数据和导频在前向链路上被传送,以及(2)反向链路(RL)时隙,在此期间数据和导频在反向链路上被传送。FL时隙可如图3中所示地居于RL时隙之前,或可与之相反。每一时隙可具有固定或可变的持续时间。
各终端可用各种方式在反向链路上传送点播式导频。点播式导频可以是允许基站采用高级调度技术以及高级传输技术的宽带导频。点播式导频也可以是允许基站对具体的子带采用高级传输技术的窄带导频。以下对点播式导频传输的数个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4示出分段信道上的点播式导频传输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此实施例,使用具有跳频特征的信道结构400来进行反向链路上的信令传输。系统总带宽被分成S个频率段,其中一般而言S>1。例如,系统带宽可以是20MHz,可如图4中所示地形成4个段,并且每一段可以是5MHz。用这S个段形成了S个信令信道。每一信令信道在每一跳跃周期里被映射到一段,并随时间推移在各段之间跳跃以实现频率分集。一个跳跃周期可跨越一个TDD帧(如图4中所示)或多个TDD帧。跳跃可以基于为每一跳跃周期n选择一具体的段s的跳频(FH)函数/序列f(s,n)。
每一终端被指派一个信令信道用于在反向链路上进行信令的传输。信令可包括例如信道质量指标(CQI)、对在前向链路上接收到的分组的确认(ACK)等等。对应于一个终端的信令信道在图4中由打交叉线的格子示出。
每一终端还在所指派的信令信道上传送常规导频。常规导频是该终端必需传送的导频。终端可分别传送常规导频和信令(例如,使用TDM、FDM、或CDM),或可将导频嵌入在信令内。例如,终端可通过以下方式来传送一N比特的信令:(1)从2N个可能的码序列当中标识出对应于该信令值的一个码序列,(2)生成对应于该码序列的波形,以及(3)传送该波形。基站接收到所传送的波形,基于所接收到的波形确定最可能被传送的假定码序列,从所接收到的波形移除该假定码序列,并处理结果所得的波形以估计RL信道响应。
基站可基于在指派给一终端的信令信道上发送的常规导频来获得对应于该终端的RL信道估计。基站可在所指派的信令信道所使用的整个段或其一部分上向终端传送数据。在此情形中,基站可使用对应于所指派的信令信道的RL信道估计来对终端进行FL数据传输。基站还可在未被所指派的信令信道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段上向终端传送数据。在此情形中,基站可指导终端在将被基站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段上传送点播式导频。以图4中所示的为例,终端在跳跃周期n+2里在段2上传送点播式导频,在跳跃周期n+3里在段3上传送点播式导频,在跳跃周期n+4里在段2和4上传送点播式导频,并且在跳跃周期n+5里在段2上传送点播式导频。
图4示出在与所指派的信令信道所使用的段毗邻的一个或多个其他段上发送点播式导频的示例。一般而言,点播式导频可在任意数目的段上以及在各段中的任何段上发送。点播式导频传输减少了RL开销,同时为基站提供了在前向链路上有效地传送数据所需的反馈。
图5示出针对信道结构500的宽带点播式导频传输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此实施例,每一终端在被调度为进行RL数据传输时在反向链路上随数据传送常规导频,并且在没有被调度时不传送导频。每一终端每当获基站指导时就在反向链路上传送宽带点播式导频。多个终端可在指定用于点播式导频传输的时间窗中同时传送宽带点播式导频。此时间窗可在每一TDD帧中出现(如图5中所示),在每一调度间隔中出现,等等。这些宽带点播式导频可用各种方式来生成。为缓解多个终端间的导频对导频干扰,由这些终端传送的各个宽带点播式导频可在频域中或时域中被正交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在频域中使用CDM生成宽带点播式导频。该终端用指派给该终端的正交码来覆盖对应于每一频率子带的导频码元。此正交码可以是Walsh码、正交可变扩展因子(OVSF)码、准正交函数(QOF)等等。覆盖是将要传送的码元乘以一L码片正交码的全部L个码片以生成将在L个码元周期里被发送的L个被覆盖的码元的过程。对于基于OFDM的系统。终端进一步处理对应于每一码元周期里的全部K个子带的被覆盖的码元以生成对应于该码元周期的OFDM码元。终端在L个码元周期的整数倍里传送该宽带点播式导频。每一终端被指派以一不同的正交码。基站能够基于指派给每一终端的正交码恢复出来自该终端的宽带点播式导频。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终端使用CDM在时域中生成宽带点播式导频。对于此实施例,终端用其被指派的L码片正交码来覆盖导频码元以生成L个被覆盖的码元。终端然后用所有终端共用的伪随机数(PN)码对这L个被覆盖的码元进行跨整个系统带宽(例如,基于OFDM的系统中的全部K个子带)的扩频。终端在L个采样周期的整数倍里传送该宽带点播式导频。基站能够基于所指派的正交码来恢复出来自每一终端的宽带点播式导频。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用指派给该终端的PN码在时域中生成宽带点播式导频。对于此实施例,终端用其被指派的既用于正交化又用于扩频的PN码对导频码元进行跨整个系统带宽的扩频。每一终端被指派一不同的PN码,它可以是一共用PN码的不同时移。基站能够基于所指派的PN码来恢复出来自每一终端的宽带点播式导频。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终端使用FDM在频域中生成宽带点播式导频。例如,可用总共K个子带形成M组子带,其中每一组包含K/M个子带。每一组中的这K/M个子带可以跨整个系统带宽(例如,均匀地)分布以允许基站推导出针对全系统带宽的信道估计。这M个子带组可被指派给M个不同的终端用于进行点播式导频传输。每一终端在其被指派的子带组上传送其宽带点播式导频。基站可从所指派的子带组恢复出对应于每一终端的宽带点播式导频。基站可通过对所接收到的宽带导频执行内插、最小二乘逼近等来推导出针对整个系统带宽的信道估计。
以图5中所示为例,终端在TDD帧n+2、n+3和n+5里传送宽带点播式导频。基站可基于宽带点播式导频来为此终端推导出针对整个系统带宽的RL信道估计。基站可使用从该RL信道估计推导出的FL信道估计在整个系统带宽或其一部分上向该终端传送数据。
图6示出窄带点播式导频传输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此实施例,使用具有跳频特征的信道结构600来进行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总共K个子带被排成G个群,并且每一个群包含S个子带,其中一般而言G>1,S≥1,并且G·S≤K。每一个群中的子带可以是连续的或不连续的(例如,跨总共K个子带分布)。可用这G个子带群形成G个话务信道。每一话务信道在每一跳跃周期里被映射到一个子带群,并且随时间推移在各子带群之间跳跃以实现频率分集。一个跳跃周期可跨越一个TDD帧(如图6中所示)或多个TDD帧。有G个跳频FL话务信道可用于进行FL数据传输。图6示出一个FL话务信道c使用的各个子带群。对应于反向链路的信道结构可以与对应于前向链路的信道结构相同或不同。
基站可使用这G个FL话务信道来向至多达G个终端传送数据。基站选择终端进行点播式导频传输,向这些终端指派FL话务信道,并在所指派的FL话务信道上指导这些终端在反向链路上传送窄带点播式导频。被选定的各个终端可以是正在反向链路上向基站传送数据,也可以不是。被选定的各个终端在指定的时间窗中传送其窄带点播式导频,该指定的时间窗可以在每一TDD帧中出现(如图6中所示),在每一跳跃周期里出现,在每一调度间隔里出现,等等。每一FL话务信道上的点播式导频传输居于同一话务信道上的FL数据传输之前,从而从该点播式导频获得的RL信道估计可被用于进行FL数据传输。以图6中所示为例,FL话务信道c在跳跃周期n+1里使用子带群4,在跳跃周期n+2里使用子带群5,在跳跃周期n+3里使用子带群2,等等。被指派FL话务信道c以进行点播式导频传输的终端在跳跃周期n里在子带群4上传送窄带点播式导频,在跳跃周期n+1里在子带群5上传送窄带点播式导频,在跳跃周期n+2里在子带群2上传送窄带点播式导频,等等。多个终端可使用CDM、TDM和/或FDM在同一数据帧里在同一话务信道上传送窄带点播式导频。
基站基于从每一选定的终端接收到的窄带点播式导频来获得针对该终端的窄带RL信道估计。基站可使用该窄带RL信道估计(例如,用于波束成形)来对终端进行FL数据传输。基站还可收集一段时间上的窄带信道估计以获得宽带信道估计,宽带信道估计可用于进行频率敏感性调度。
图4到6示出针对反向链路的三种示例性点播式导频传输方案。宽带点播式导频(例如,如图5中所示)允许基站以更多反向链路资源为代价获得对应于前向链路的更多信道信息。窄带点播式导频(例如,如图6中所示)允许基站仅获得对应于感兴趣的子集的信道信息,这使得反向链路资源消耗最小化。也可使用宽带与窄带点播式导频的组合。例如,可能被调度接受FL数据传输的终端可传送宽带点播式导频,而已被调度的终端可传送窄带点播式导频。也可设计出其他各种点播式导频传输方案,并且这落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一般而言,点播式导频可在RL时隙的任何部分里被传送。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TDD帧中的RL时隙的一部分(例如,数个OFDM码元)被保留以供点播式导频使用。所保留的部分可以位于靠近该RL时隙的末尾的地方以便于使RL点播式导频传输与使用从该点播式导频推导出的FL信道估计来进行的FL数据传输之间的时间量最小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点播式导频在每P个TDD帧的一保留部分中传送,其中P可以是任意整数。也可以为每一终端单独地选择P。例如,对于具有快速改变的信道状况的移动终端,P可以是很小的值,而对于具有相对静态的信道状况的不动的终端,P可以是较大的值。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点播式导频是在反向链路上的其他传输之上传送的,并且被叠加在这些传输之上。对于此实施例,点播式导频对其他RL传输起到了干扰的作用,反之亦然。点播式导频和其他RL传输由此被以虑及此干扰的方式来传送。点播式导频也可用其他方式来传送。
点播式导频传输可在对前向链路采用增量冗余(IR)传输方案的系统中使用,该方案也常被称为混合型自动重复请求(H-ARQ)传输方案。采用H-ARQ,基站将一数据分组编码以生成一编码的分组,并进一步将该编码的分组分段成多个编码的块。第一个编码的块可包含在良好信道状况下足以允许终端恢复出该数据分组的信息。每一其余编码的块包含对应于该数据分组的额外的冗余信息。
基站从第一个编码的块开始一次一个编码的块地来将对应于该数据分组的这些编码的块传送给终端。第一块传输也称为第一H-ARQ传输,并且每一后续块传输也称为H-ARQ重传。终端接收到每一传送的编码的块,组装出对应于所有接收到的编码的块的码元,将这些重新组装出的码元解码,并确定该分组是被正确地解码还是错误地解码。如果该分组被正确地解码,则终端向基站发送一确认(ACK),并且基站终止该分组的传送。反之,如果分组被错误地解码,则终端发送否定确认(NAK),并且基站传送对应于该分组的下一个编码的块(如果还有剩)。块传输和解码持续进行,直至该分组被终端正确地解码,或是对应于该分组的所有编码的块都已被基站所传送。通常,ACK被显式地发送,而NAK被隐式地发送(例如,根据没有ACK来假定),或者反过来可以为真。为清楚起见,以下描述假定ACK和NAK两者皆被显式地发送。
对于H-ARQ传输中每一块传输,因终端要将分组解码并发送针对该分组的反馈(例如,ACK或NAK)、并且基站要接收该反馈并确定是否要发送对应于该分组的另一个编码的块而招致了一些延迟。为虑及此延迟,传输时间线可被分段为多股(Q股)交织,其中一般而言Q>1。例如,可定义两股交织,其中交织1可用于具有偶数索引的TDD帧,而交织2可用于具有奇数索引的TDD帧。基站可在每一TDD帧里在一话务信道上传送一个编码的块,并可在这Q股交织上传送对应于Q个不同分组的编码的块。
图7示出在TDD系统中用两股交织来进行点播式导频传输的H-ARQ传输的一个实施例。以图7中所示为例,基站在TDD帧n中在交织1上向终端u传送对应于一新分组A的第一个编码的块。终端u接收到该第一个编码的块,错误地解码分组A,并在TDD帧n里发送一NAK。基站接收到该NAK,确定需要为分组A传送另一个编码的块,并在TDD帧n+1里向终端u发送对点播式导频的请求。此导频请求可以是隐式的并且没有被实际地发送,因为基站和终端u双方都知道在交织1上的下一个块的传送是针对终端u的。基站可在TDD帧n+1里在交织2上向终端u或向另一终端传送对应于另一个分组的编码的块,为清楚起见这在图7中没有示出。
终端u接收到该导频请求,并在TDD帧n+1里在反向链路上传送点播式导频。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u的该点播式导频,并推导出针对终端u的RL信道估计,用该RL信道估计来处理对应于分组A的第二个编码的块,并在TDD帧n+2里在交织1上将此块传送给终端u。终端u接收到该第二个编码的块,基于所接收到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编码的块正确地解码出分组A,并在TDD帧n+2里发送一ACK。基站接收到该ACK,并确定分组A的传输可被终止。
基站可从TDD帧n+4开始在交织1上向终端u或另一终端传送一新的分组B。基站选择一个或多个终端(终端u和/或其他终端)进行点播式导频传送,并在TDD帧n+3里向每一选定的终端显式地和/或隐式地发送一导频请求。每一选定的终端接收到该导频请求,并在TDD帧n+3里在反向链路上传送点播式导频。基站接收到并处理来自所有选定终端的点播式导频,并推导出针对每一终端的RL信道估计。基站可基于针对所有选定终端的RL信道估计来采用高级调度技术并调度接受FL数据传输的终端。基站然后在TDD帧n+4里在交织1上向被调度的终端传送对应于该新分组B的第一个编码的块(例如,使用RL信道估计)。对于此实施例,基站能够在第一块传输之前获得针对被调度的终端的RL信道估计,并能够对第一块传输使用高级调度和/或传输技术。
图7中所示的过程是针对一个FL话务信道。可对基站所支持的每一FL话务信道执行相同的处理。
对于图7中所示的实施例,基站在一股交织a(例如,交织1)上传送数据,并在另一股交织b(例如,交织2)上发送导频请求。对交织a上的当前分组传输的反馈(ACK或NAK)决定哪个终端应当在反向链路上传送点播即发式导频。如果需要进行另一块传输,则当前正在交织a上接收分组传输的终端应当继续传送该点播即发式导频。否则,可调度要在交织a上接受新分组的传送的另一终端,并应由其来传送该点播即发式导频。
图7中所示的实施例假定终端可在一给定TDD帧上接收到块传输,将此分组解码,并在同一TDD帧内发送反馈。因基站要发送导频请求、并且终端要在反向链路上传送随需即发式导频而招致了一个TDD帧的延迟。如果解码延迟比交织持续期更长,并且终端不能在同一TDD帧内发送反馈,则可多定义一股或多股交织来虑及所招致的额外延迟以支持随需即发式导频传输。
图8示出在TDD系统中用三股交织来进行点播式导频传输的H-ARQ传输的一个实施例。以图8中所示为例,基站在TDD帧n里在交织1上向终端u传送对应于分组A的第一个编码的块。终端u接收到该第一个编码的块,错误地解码分组A,并因解码延迟而在TDD帧n+1里发送NAK。基站接收到该NAK,并在TDD帧n+2里向终端u发送一导频请求。终端u接收到该导频请求,并在TDD帧n+2里在反向链路上传送随需即发式导频。基站接收到并处理来自终端u的该随需即发式导频,推导出RL信道估计,并在TDD帧n+3里在交织1上向终端u传送对应于分组A的第二个编码的块。
终端u接收到该第二个编码的块,正确地解码出A,并因解码延迟而在TDD帧n+4里发送一ACK。基站接收到该ACK,选择一个或多个终端进行随需即发式导频传输,并在TDD帧n+5里向每一选定的终端发送一导频请求。每一选定的终端接收到该导频请求,并在TDD帧n+5里在反向链路上传送随需即发式导频。基站接收到并处理来自所有选定终端的随需即发式导频,调度接受FL数据传输的终端,并在TDD帧n+6里在交织1上对被调度的终端传送对应于分组B的第一个编码的块。
一般而言,可定义任意数目的交织以虑及H-ARQ的重传延迟。交织持续期可以例如像图7中所示那样长到足以允许终端迅速确认块传输。但是,如果交织持续期与通信链路的相干时间相比很长,则从随需即发式导频获得的FL信道估计在随后的FL数据传输期间可能会是失时效的。有较短持续期的更多的交织可虑及解码延迟并且还能缩短RL随需即发式导频传输与随后的FL数据传输之间的时间。
以图7和8中所示的实施例为例,要为H-ARQ传输支持随需即发式导频传输招致了一个TDD帧的延迟。此额外的延迟允许基站能在每一TDD帧里选择一个或多个终端进行反向链路上的随需即发式导频传输。但是,此额外的延迟会例如向图8中所示那样增加H-ARQ的重传等待时间。这种额外的延迟可通过发送投机型导频请求来避免。
图9示出在TDD系统中用两股交织来进行投机型随需即发式导频传输的H-ARQ传输的一个实施例。以图9中所示为例,基站在TDD帧n里在交织1上向终端u传送对应于分组A的第一个编码的块。终端u接收到该第一个编码的块,错误地解码分组A,并在TDD帧n+1里发送一NAK。
基站在TDD帧n+1里的FL时隙期间没有接收到来自终端u的NAK,并选择(或投机)在TDD帧n+2里在交织1上可接收块传输的一个或多个终端。例如,基站可向终端u(其当前正在接收交织1上的分组传输)以及在TDD帧n+2上可接收块传输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终端请求随需即发式导频。要选择的终端的数目以及要选择哪些终端可依赖于各种因素,诸如针对终端u的当前分组传输被终止的可能性、可用于进行随需即发式导频传输的反向链路资源的量,等等。基站在TDD帧n+1里向所有选定的终端发送导频请求。每一选定的终端在TDD帧n+1里在反向链路上传送随需即发式导频。
基站在TDD帧n+1里接收到来自终端u的NAK。基站在TDD帧n+1里还接收到并处理来自终端u的随需即发式导频(假定终端u被选定进行随需即发式导频传输),推导出针对终端u的RL信道估计,并在TDD帧n+2里在交织1上向终端u传送对应于分组A的第二个编码的块。终端u接收到该第二个编码的块,正确地解码出分组A,并在TDD帧n+3里发送一ACK。
基站在TDD帧n+3里的FL时隙期间没有接收到来自终端u的ACK,并选择在TDD帧n+4里在交织1上可接收块传输的一个或多个终端。基站在TDD帧n+3里向所有选定的终端发送导频请求。基站在TDD帧n+3里接收到来自终端u的ACK,并终止对终端u的分组传输。基站然后调度终端u或另一终端从TDD帧n+4开始在交织1上接受新分组的传输。如果被调度的终端曾被选定在TDD帧n+3里进行随需即发式导频传输,则基站可基于在TDD帧n+3里从此终端接收到的随需即发式导频来推导出针对此终端的FL信道估计,并随后可使用该FL信道估计来进行TDD帧n+4里的FL数据传输。如果被调度的终端不是曾被选定在TDD帧n+3里进行随需即发式导频传输的那些终端之一,则基站不为对该终端的第一块传输使用高级传输技术。基站可为对此终端的各后续块传输使用高级传输技术。
如图9中所示,采用投机型导频请求,不会为要支持随需即发式导频传输而招致额外的延迟(由此不会招致额外的重传等待时间)。以额外资源为代价,基站可选择一个以上的终端进行反向链路上的随需即发式导频传输。
在随需即发式导频传输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被调度接受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的终端在该终端被调度的整个持续期上在反向链路上传送随需即发式导频。对于此实施例,基站在调度的间隔起始处并不具有针对该终端的FL信道估计,并且在对该终端的第一次传输中在不具有FL信道响应的知识的情况下来传送数据。被调度的终端被隐式地请求在反向链路上传送随需即发式导频。基站可基于该随需即发式导频来推导出针对该终端的FL信道估计,并可为对该终端的每一后续传输采用高级传输技术。此实施例具有数个优势,包括(1)反向链路资源的高效率利用,(2)支持随需即发式导频传输没有额外延迟,因此重传等待时间很小,以及(3)发送导频请求仅需最低限度的信令或不需要信令。
图10示出TDD系统100中的基站110以及两个终端120x和120y的一个实施例。基站110配备有多个(T个)天线1028a到1028t,终端120x配备有单个天线1052x,并且终端y配备有多个(R个)天线1052a到1052r。
在前向链路上,在基站110处,数据/导频处理器1020从数据源1012接收针对所有被调度的终端的话务数据,并从控制器1030接收信令(例如,导频请求)。数据/导频处理器1020对话务数据和信令进行编码、交织、以及码元映射以生成数据码元,并进一步生成针对前向链路的导频码元。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数据码元是对应于话务/分组数据的调制码元,导频码元是对应于导频(其为发射机和接收机双方皆先验已知的数据)的码元,调制码元是对应于一调制方案(例如,M-PSK或M-QAM)所用的信号星座中的一点的复数值,并且码元是任意复数值。TX空间处理器1022对这些数据码元执行用于实现高级传输技术的空间处理,复用进导频码元,并向发射机单元(TMTR)1026a到1026t提供传送码元。每一发射机单元1026处理其传送码元(例如,对应于OFDM)并生成FL已调制信号。来自发射机单元1026a到1026t的这些FL已调制信号分别被从天线1028a到1028t发射。
在每一终端120处,一个或多个天线1052接收到所传送的FL已调制信号,并且每一天线将一接收到的信号提供给一相应的接收机单元(RCVR)1054。每一接收机单元1054执行与发射机单元1026所执行的处理互补的处理,并提供接收的码元。对于多天线终端120y,接收(RX)空间处理器1060y对这些接收的码元执行空间处理以获得检测出的码元,它们是对所传送的数据码元的估计。对于每一终端,RX数据处理器1070对所接收并检测出的码元进行码元解映射、解交织、以及解码,并将解码的数据提供给数据阱1072。RX数据处理器1070还将检测出的信令(例如,导频请求)提供给控制器1080。
在反向链路上,来自数据源1088的话务数据和要由每一终端120发送的信令(例如,ACK/NAK)由数据/导频处理器1090处理,在有多个天线的情况下进一步由TX空间处理器1092处理,由一个或多个发射机单元1054调理,并从一个或多个天线1052发射。在基站110处,自终端120传送的RL已调制信号被各天线1028接收到,由各接收机单元1026调理,并由RX空间处理器和RX数据处理器1042以与在各终端处执行的处理互补的方式处理。RX数据处理器1042将解码的数据提供给数据阱1044,并将检测出的信令提供给控制器1030。
控制器1030、1080x和1080y分别控制基站110以及终端120x和120y处各个处理单元的操作。存储器单元1032、1082x和1082y分别存储由控制器1030、1080x和1080y使用的数据和程序代码。调度器1034为在前向和反向链路上进行的数据传输调度终端。
对于点播式导频传输,控制器1030可选择终端以进行反向链路上的导频传输。在每一选定的终端处,数据/导频处理器1090生成该点播式导频,该点播式导频可由TX空间处理器1092(若有)处理,由(各)发射机单元1054调理,并从(各)天线1052发射。在基站110处,来自所有选定终端的点播式导频被各天线1028接收到,由各接收机单元1026处理,并被提供给信道估计器1036。信道估计器1036估计对应于每一选定终端的RL信道响应,基于每一选定终端的RL信道估计来确定对应于该终端的FL信道估计,并将对应于所有选定终端的FL信道估计提供给控制器1030。调度器1034可将这些FL信道估计用于高级调度技术(例如,频率敏感性调度)以调度接受FL数据传输的终端。控制器1030和/或TX空间处理器1022可将这些FL信道估计用于高级传输技术(例如,波束成形或本征转向)以向被调度的各终端传送数据。
在图10中,在基站110与单天线终端120x之间形成了MISO信道。此MISO可由对应于每一子带k的1×T信道响应行矢量h x(k)来表征,它可被表达为:
h x(k)=[hx,1(k)hx,2(k)...hx,T(k)],k∈{1,...,K},    式(1)其中j=1,...,T的hx,j(k)是基站110处的天线j与终端120x处的单个天线之间对应于子带k的复信道增益。此信道响应也是时间的函数,但为简单起见没有示出。
基站110可执行用于对终端120x进行波束成形的空间处理如下:
x ‾ x ( k ) = h ‾ x H ( k ) · s x ( k ) , 式(2)
其中sx(k)是要在子带k上向终端120x发送的数据码元,x x(k)是具有要从基站处的T个天线发送的T个传送码元的矢量,而“H”表示共轭转置。波束成形将FL数据传输朝向终端120x转向,并提高了性能。式(2)指示针对终端120x的波束成形需要该FL信道估计。
终端120x获得对应于该FL数据传输接收到的码元,它们可被表达为:
r x ( k ) = h ‾ x ( k ) · x ‾ x ( k ) + w x ( k ) = h ‾ x ( k ) · h ‾ x H ( k ) · s x ( k ) + w x ( k ) ,
= | | h ‾ x ( k ) | | 2 · s x ( k ) + w x ( k ) , 式(3)
其中‖h x(k)‖2是数据码元sx(k)观察到的总增益,rx(k)是在终端120x处对应于子带k接收到的码元,而wx(k)是终端120x处的噪声。终端120x不需要知悉由基站110执行的波束成形,并且可以就像是该FL数据传输是从一个天线发送的那样来处理接收到的码元。
在图10中,在基站110与多天线终端120y之间形成MIMO信道。此MIMO可由对应于每一子带k的R×T信道响应矩阵H y(k)来表征,它可被表达为:
Figure S2005800501606D00151
k∈{1,...,K},                                   式(4)
其中i=1,...,R且j=1,...,T的hu,i,j(k)是基站110处的天线j与终端120y处的天线i之间对应于子带k的复信道增益。该信道响应矩阵H y(k)可经由奇异值分解(SVD)来对角化如下:
H ‾ y ( k ) = U ‾ y ( k ) · Σ ‾ y ( k ) · V ‾ y H ( k ) ,
(5)
其中U y(k)是左本征矢量的酉阵,V y(k)是右本征矢量的酉阵,而
Figure S2005800501606D00153
是对应于子带k的奇异值的对角矩阵。的对角元素是代表H y(k)的S个本征模的信道增益的奇异值,其中S≤min{T,R}。这些本征模可被看成是正交空间信道。基站110可使用V y(k)中的右本征矢量(或列)来在H y(k)的各本征模上传送数据。
基站110可在H y(k)的最佳本征模上通过例如与式(2)中所示的波束成形相似地用对应于此最佳本征模的本征矢量执行空间处理来传送数据。基站110还可在H y(k)的多个本征模上通过如下执行用于进行本征转向的空间处理来传送数据:
x y(k)=V y(k)·s y(k),               式(6)
其中s y(k)是具有最多达S个要在子带k上同时向终端120y发送的数据码元的矢量,而x y(k)是具有要从基站110处的T个天线向终端120y发送的T个传送码元的矢量。式(5)和(6)指示针对终端120y的本征转向需要该FL信道估计。
终端120y获得对应于该FL数据传输接收到的码元,它们可被表达为:
r y(k)=H y(k)·x y(k)+w y(k),         式(7)
其中r y(k)是具有对应于子带k的R个接收到的码元,并且w y(k)是终端120y处的噪声。
终端120y执行接收机空间处理(或空间匹配滤波)来恢复出传送的数据码元如下:
s ‾ ^ y ( k ) = M ‾ y ( k ) · r ‾ y ( k ) = s ‾ y ( k ) + w ‾ ~ y ( k ) , 式(7)
其中M y(k)是对应于子带k的空间滤波器矩阵,而是后检测噪声。终端120y可使用以下各式中的任何一个来推导出空间滤波器矩阵M y(k):
M ‾ y 1 ( k ) = Σ ‾ y - 1 ( k ) · U ‾ y H ( k ) , 式(9)
M ‾ y 2 ( k ) = [ H ‾ y , eff H ( k ) · H ‾ y , eff ( k ) ] - 1 · H ‾ y , eff H ( k ) , 式(10)
M ‾ y 3 ( k ) = D ‾ y ( k ) · [ H ‾ y , eff H ( k ) · H ‾ y , eff ( k ) + σ n 2 · I ‾ ] - 1 · H ‾ y , eff H ( k ) , 式(11)
其中H y,eff(k)=H y(k)·V y(k),
D y(k)=[diag[M y3′(k)·H y,eff(k)]]-1,并且
M ‾ y 3 ′ ( k ) = [ H ‾ y , eff H ( k ) · H ‾ y , eff ( k ) + σ n 2 · I ‾ ] - 1 · H ‾ y , eff H ( k ) .
式(9)是针对匹配滤波技术,式(10)是针对迫零技术,而式(11)是针对最小均方误差(MMSE)技术。
单天线终端120x在获基站110请求时在反向链路上传送点播式导频。基站110可基于来自终端120x的该点播式导频来推导出hx,j(k)的估计,j=1,...,T。
多天线终端120y也在获基站110请求时在反向链路上传送点播式导频。终端120y可用各种方式来传送点播式导频以允许基站推导出hy,i,j(k)的估计,i=1,...,R且j=1,...,T。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120y使用CDM以一不同的正交码来覆盖来自每一天线的导频。终端120y处的R个天线使用R个不同的正交码。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终端120y使用FDM在一不同的子带子集上传送对应于每一天线的导频。这R个天线使用R个不同的子带子集。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终端120y使用TDM在一不同的时间间隔上传送对应于每一天线的导频。终端120y还可使用CDM、FDM和TDM的组合来从这R个天线发射R个导频。在任一情形中,基站110可基于每一终端天线使用的正交码、子带子集、和/或时间间隔来恢复出来自该天线的导频。
终端120y可仅具有一条发射链,并将能够从一个天线发射但从多个天线接收。在此情形中,终端120y可仅从一个天线发射点播式导频。基站110可推导出信道响应矩阵H y(k)中与终端120y用来传送该点播式导频的天线相对应的一行。基站110可随后执行伪本征波束成形来提高性能。为执行伪本征波束成形,基站110用(1)随机值,(2)选择成使H y(k)的列彼此正交的随机值,(3)傅立叶矩阵的行,或(4)其他某个矩阵的元素来填充H y(k)的其余各行。基站110可使用H y(k)来如式(2)中所示地进行波束成形或如式(6)中所示地进行本征转向。基站110还可对H y(k)执行QR因式分解以获得酉阵Q y(k)和上三角矩阵R y(k)。基站110随后可使用Q y(k)来传送数据。
以上描述假定前向和反向链路是互易的。基站处的发射和接收链的频率响应可能与各终端处的发射和接收链的频率响应不同。尤其是,用于进行FL传输的发射和接收链的频率响应可能与用于进行RL传输的发射和接收链的频率响应不同。在此情形中,可执行校准来虑及频率响应中的误差,以使得FL传输所观察到的总信道响应是RL传输所观察到的总信道响应的互易。
如以上所提及的,可对各种通信系统使用这些点播式导频传输技术。这些技术可被优越地用于OFDMA系统、跳频OFDMA(FH-OFDMA)系统、以及在反向链路上具有窄带传输的其他系统。在这样一个系统中,可使用例如TDM来随RL数据传输发送常规窄带导频。基站可使用此常规窄带导频来进行RL数据传输的相干解调以及进行反向链路的时/频跟踪。要求许多或所有终端在反向链路上连续地或频繁地传送常规宽带导频以支持FL数据传输将会导致对RL资源效率非常低的利用。取而代之,可在反向链路上需要时才发送宽带和/或窄带点播式导频以促进FL信道估计和数据传输。
本文中所描述的点播式导频传输技术可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例如,这些技术可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中实现。用于在基站处执行或支持点播式导频传输的处理单元可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其他设计成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电子单元、或其组合内实现。用于在终端处执行或支持点播式导频传输的处理单元也可在一个或多个ASIC、DSP等内实现。
提供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以上描述是为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于其他实施例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发明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示出的实施例,而是应与符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广义的范围一致。

Claims (34)

1.一种装置,包括:
控制器,用于选择至少一个终端在反向链路上进行导频传输,所述至少一个终端是接受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的候选;
信道估计器,用于处理来自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每一个的导频传输,并基于来自每一终端的导频传输推导出针对所述终端的信道估计;以及
处理器,用于通过使用被调度用于数据传输的一个或多个终端中的每一个的信道估计来处理数据以供在所述前向链路上向所述终端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为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每一个指派一用于在所述反向链路上进行导频传输的时频分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每一个被指派一频率段用于在所述反向链路上进行信令和导频的传输,并且所述信道估计器用于处理来自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个其他频率段上的导频传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估计器用于处理来自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每一个的宽带导频传输,并基于来自每一终端的所述宽带导频传输推导出针对所述终端的宽带信道估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估计器用于处理来自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每一个的窄带导频传输,并基于来自每一终端的所述窄带导频传输推导出针对所述终端的窄带信道估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请求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每一个传送宽带导频或窄带导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估计器用于在向每一被调度用于数据传输的终端进行每一次数据传输之前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导频传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选择每一被调度用于在所述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的终端在所述反向链路上进行导频传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对所述前向链路上先前的数据传输的反馈,并基于所接收到的反馈来选择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在所述反向链路上进行导频传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调度器,用于基于为所述至少一个被选定在所述反向链路上进行导频传输的终端推导出的信道估计来调度用于在所述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估计器用于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每一个推导出宽带信道估计,并且其中所述调度器用于调度用于在多个频率子带上的数据传输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所述多个频率子带是由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所述宽带信道估计所决定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调度器,用于调度所述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以使得在向每一被调度用于数据传输的终端进行连贯的数据传输之间从所述终端接收到导频传输。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使用一被调度用于数据传输的终端的信道估计来对所述终端执行波束成形。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使用一被调度用于数据传输的终端的信道估计来对所述终端执行本征转向。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使用一被调度用于数据传输的终端的信道估计来对所述终端执行伪本征波束成形。
16.通信系统中的一种传送导频的方法,包括:
选择至少一个终端在反向链路上进行导频传送,所述至少一个终端是接受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的候选;
处理来自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每一个的导频传输;
基于来自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每一个的导频传输推导出所述终端的信道估计;以及
使用每一被调度用于数据传输的终端的信道估计在所述前向链路上向所述终端传送数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至少一个终端在反向链路上进行导频传输包括:
接收在所述前向链路上先前的数据传输的反馈,以及
基于所接收到的反馈来选择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在所述反向链路上进行导频传输。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基于为所述至少一个终端推导出的信道估计来调度用于所述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的终端。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基于每一被调度的终端的信道估计而对向所述被调度的终端进行的数据传输执行空间处理。
20.通信系统中的一种装置,包括:
用于选择至少一个终端在反向链路上进行导频传输的装置,所述至少一个终端是接受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的候选;
用于处理来自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每一个的导频传输的装置;
用于基于来自所述至少一个终端中的每一个的导频传输而推导出所述终端的信道估计的装置;以及
用于通过使用每一被调度用于数据传输的终端的信道估计在所述前向链路上向所述终端传送数据的装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选择至少一个终端在反向链路上进行导频传输的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在所述前向链路上先前的数据传输的反馈的装置,以及
用于基于所接收到的反馈来选择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在所述反向链路上进行导频传输的装置。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于基于为所述至少一个终端推导出的信道估计来调度用于所述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的终端的装置。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于基于每一被调度的终端的信道估计而对向所述被调度的终端进行数据传输而执行空间处理的装置。
24.一种终端,包括:
控制器,用于接收在反向链路上进行导频传输的请求,并确定所述导频传输的一时频分配;以及
处理器,用于生成供在所述时频分配上在所述反向链路上传输的导频,其中在所述反向链路上的所述导频传输被用于调度所述终端用于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用于对向所述终端的数据传输进行空间处理,或用于调度和空间处理两者。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处理信令以供在指派给所述终端的频率段上传输,其中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没有被指派给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其他频率段上接收进行导频传输的请求,并且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生成所述导频以供在所述至少一个其他频率段上传输。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生成宽带导频以供在所述反向链路上传输,并且其中所述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是窄带。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生成窄带导频以供在所述反向链路上以及在可用于在所述前向链路上向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频率子带上传输。
2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使用时分复用(TDM)、频分复用(FDM)、码分复用(CDM)、或其组合来生成所述导频。
29.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使用时分复用(TDM)、频分复用(FDM)、码分复用(CDM)、或其组合来生成所述导频以供从多个天线发射。
30.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确定向所述终端传送的分组是否被正确解码,并在所述分组没有被正确解码的情况下隐式地接收对所述反向链路上进行导频传输的请求。
31.通信系统中的一种传送导频的方法,包括:
在终端处接收到在反向链路上进行导频传输的请求;
确定所述导频传输的一时频分配;以及
在所述时频分配上在所述反向链路上传送导频,其中所述反向链路上的所述导频传输被用于调度所述终端用于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用于对向所述终端的数据传输进行空间处理,或用于调度和空间处理两者。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指派给所述终端的频率段上传送信令,并且其中所述请求是针对在没有被指派给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其他频率段上进行导频传输。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反向链路上传送导频包括:
在所述反向链路上传送宽带导频。
34.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反向链路上传送导频包括:
在所述反向链路上以及在可用于在所述前向链路上对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频率子带上传送窄带导频。
CN2005800501606A 2005-05-13 2005-07-19 点播式反向链路导频传输 Active CN1012040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129,636 2005-05-13
US11/129,636 US7706324B2 (en) 2004-07-19 2005-05-13 On-demand reverse-link pilot transmission
PCT/US2005/025802 WO2006124042A1 (en) 2005-05-13 2005-07-19 On-demand reverse-link pilot transmiss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4051A true CN101204051A (zh) 2008-06-18
CN101204051B CN101204051B (zh) 2011-07-06

Family

ID=35462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501606A Active CN101204051B (zh) 2005-05-13 2005-07-19 点播式反向链路导频传输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EP (2) EP1884093B1 (zh)
JP (2) JP5180065B2 (zh)
KR (1) KR100962971B1 (zh)
CN (1) CN101204051B (zh)
AU (1) AU2005331947B2 (zh)
CA (1) CA2611973C (zh)
ES (1) ES2795649T3 (zh)
HU (1) HUE049310T2 (zh)
NO (1) NO20076410L (zh)
NZ (1) NZ564203A (zh)
RU (1) RU2419231C2 (zh)
WO (1) WO200612404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8437A (zh) * 2009-11-02 2012-09-12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探测参考信号配置
CN105049165A (zh) * 2009-11-02 2015-11-11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电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7852230A (zh) * 2015-08-05 2018-03-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卫星到卫星切换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01248A4 (en) * 2006-03-29 2012-04-18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PREVENTION AND TERMINAL
CN104038998B (zh) * 2006-10-02 2017-11-2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使用有效的复用来传输控制信号的方法
USRE44564E1 (en) 2006-10-02 2013-10-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 using efficient multiplexing
WO2009009544A2 (en) * 2007-07-09 2009-0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sending small packets in a peer-to-peer (p2p) network
WO2009009548A2 (en) * 2007-07-09 2009-0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sending small packets in a peer-to-peer (p2p) network
US8144636B2 (en) 2007-07-09 2012-03-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sending small packets in a peer-to-peer (P2P) network
WO2009009546A2 (en) * 2007-07-09 2009-0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sending small packets in a peer-to-peer (p2p) network
WO2009009547A2 (en) * 2007-07-09 2009-0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sending small packets in a peer-to-peer (p2p) network
US8848816B2 (en) * 2008-05-21 2014-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spatial channels in a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DMA)-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9302686A (ja) * 2008-06-10 2009-12-24 Fujitsu Ltd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方法
US8391879B2 (en) * 2008-11-10 2013-03-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distributed scheduling using quality of service information in a peer to peer network
JP2010154239A (ja) * 2008-12-25 2010-07-08 Kyocera Corp 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289467B2 (ja) * 2009-02-12 2013-09-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校正装置
JP2011171972A (ja) * 2010-02-18 2011-09-01 Sharp Corp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FR2965137B1 (fr) * 2010-09-22 2014-03-14 Eads Defence & Security Sys Procede de planification de canaux frequentiels pour un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d'un reseau a bande etroite
EP2721888B1 (en) * 2011-06-14 2018-12-05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the reference symbol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latency of the lte system
JP2013176008A (ja) * 2012-02-27 2013-09-05 Kyocera Corp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EP3350950B1 (en) * 2015-09-15 2021-12-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plink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9067674B (zh) * 2018-07-10 2021-02-1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选择性叠加导频的信道估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0845B2 (en) * 2000-03-23 2005-09-06 At & T, Corp. Asymmetric measurement-based dynamic packet assign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data services
US6400699B1 (en) * 2000-09-12 2002-06-04 Iospan Wireless, Inc. Transmission scheduler for a multiple antenna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
US6925057B2 (en) * 2000-12-06 2005-08-0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scheduling a quality of service level in a high data rate system
US7027523B2 (en) * 2001-06-22 2006-04-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ed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760388B2 (en) * 2001-12-07 2004-07-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domain transmit and receive processing with channel eigen-mode decomposition for MIMO systems
US7133688B2 (en) * 2002-04-05 2006-11-0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improv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efficienc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34976B2 (en) * 2002-10-25 2012-03-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calibration for a time division duplexe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928062B2 (en) * 2002-10-29 2005-08-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pilot and signaling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111668B2 (en) * 2003-02-14 2012-02-07 Alcatel Lucent Signaling method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092731B2 (en) * 2003-03-06 2006-08-1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improving capacity of a reverse link channel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050030953A1 (en) * 2003-08-04 2005-02-10 Subramanian Vasudevan Method of controlling reverse link transmission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8437A (zh) * 2009-11-02 2012-09-12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探测参考信号配置
CN102668437B (zh) * 2009-11-02 2015-08-12 诺基亚通信公司 探测参考信号配置
CN105049165A (zh) * 2009-11-02 2015-11-11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电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5049165B (zh) * 2009-11-02 2019-09-10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电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7852230A (zh) * 2015-08-05 2018-03-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卫星到卫星切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80005609A (ko) 2008-01-14
CA2611973A1 (en) 2006-11-23
AU2005331947B2 (en) 2010-09-23
JP2008546226A (ja) 2008-12-18
EP2288096A3 (en) 2017-05-10
CN101204051B (zh) 2011-07-06
NZ564203A (en) 2009-11-27
NO20076410L (no) 2008-01-18
AU2005331947A1 (en) 2006-11-23
RU2007146457A (ru) 2009-06-20
KR100962971B1 (ko) 2010-06-10
CA2611973C (en) 2013-12-31
EP1884093A1 (en) 2008-02-06
HUE049310T2 (hu) 2020-09-28
ES2795649T3 (es) 2020-11-24
RU2419231C2 (ru) 2011-05-20
JP5180065B2 (ja) 2013-04-10
JP2012075095A (ja) 2012-04-12
EP1884093B1 (en) 2018-03-07
EP2288096B1 (en) 2020-03-04
WO2006124042A1 (en) 2006-11-23
EP2288096A2 (en) 201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4051B (zh) 点播式反向链路导频传输
US8259669B2 (en) On-demand reverse-link pilot transmission
CN100385843C (zh) Mimo-ofdm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
CN101188483B (zh) 用于多信道通信系统的速率控制的设备
US9755807B2 (en) Uplink 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a signaling channel
KR101382894B1 (ko)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CN101689904B (zh) 在多天线系统中发送数据的方法
CN102017449B (zh) 在开环空间复用模式下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
CN102138287B (zh) 在多天线系统中发射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A2648005C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mimo system
CN101204022B (zh) Mimo通信系统中用于本征操纵的速率选择
CN101160749B (zh) 在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中进行波束成形的系统和方法
CN102379091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JP2010532130A (ja) 遅延ダイバーシティと空間−周波数ダイバーシティによる送信方法
CN101582873A (zh) 使用多种码元长度的多载波传输
CN101427537A (zh) 使用信令信道的上行链路信道估计
CN101860386B (zh) 多用户随机波束形成方法和系统
CN102237911B (zh) 天线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3166692A (zh) 接收装置和发送装置
Marzetta High spectral-efficiency multiple-antenna wireless using single-antenna termin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1898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1898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