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2878B - 一种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传输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传输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92878B CN101192878B CN2006101459388A CN200610145938A CN101192878B CN 101192878 B CN101192878 B CN 101192878B CN 2006101459388 A CN2006101459388 A CN 2006101459388A CN 200610145938 A CN200610145938 A CN 200610145938A CN 101192878 B CN101192878 B CN 10119287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information
- transmission
- scch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传输的控制方法,包括:基站节点(Node B)去掉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中的冗余传输控制信息;Node B对HS-SCCH中的需要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通过HS-SCCH发送给用户设备(UE);UE根据所接收HS-SCCH中的传输控制信息对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的传输进行接收操作。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下行分组接入传输的控制系统及装置。能够消除HS-SCCH上的冗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传输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技术因其通过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基站节点(Node B)的快速包调度(FPS)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下行链路上的高速数据传输,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网络侧与用户设备(UE)之间进行通信的空中接口(Uu)来说,与HSDPA相关的协议主要涉及到物理层、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以及相应的无线资源控制(RRC)层。其中,RRC层包括空闲模式和连接模式两个基本的工作模式,其中连接模式进一步包括小区专用信道状态(CELL_DCH)、小区前向接入信道状态(CELL_FACH)、小区寻呼信道状态(CELL_PCH)和用户注册区寻呼信道状态(URA_PCH)四种子状态。网络侧通过控制UE在不同RRC连接子状态之间的转移,来实现无线资源的有效使用。
例如,当UE有大量数据需要传输时,网络侧可控制UE进入CELL_DCH状态,并且通过HSDPA承载下行数据,通过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承载上行数据,从而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当UE只有较少量数据需要传输时,网络侧可控制UE进入CELL_FACH状态,并且通过第二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上的前向接入信道(FACH)承载下行数据,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承载上行数据;而当UE暂时没有数据需要传输时,则进入其它的RRC连接子状态,从而减少对无线资源的占用。
从上述过程中可见,HSDPA只应用在CELL_DCH状态下承载下行数据,而在CELL_FACH状态下是由S-CCPCH上的FACH来承载下行数据的,由于在两种状态下所承载下行数据的信道不同,因此在由CELL_FACH状态转换到CELL_DCH状态时会存在较大时延,为了减少状态转换时的时延,以及增强在CELL_FACH状态下数据传输的能力,有一种方案提出将HSDPA应用扩展到CELL_FACH状态下,即在CELL_FACH状态下也由HSDPA承载下行数据。
其中,应用于CELL_DCH状态下的HSDPA,包括三条物理信道,即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HS-PDSCH)、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和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其中,HS-PDSCH用于承载高速下行用户数据信息;HS-SCCH用于承载解调伴随数据信道HS-PDSCH所需的传输控制信息;HS-DPCCH用于承载反馈下行数据帧通过HS-PDSCH接收正确与否的信息,或者用于反馈信道质量指示(CQI)。
但应用于CELL_FACH状态下的HSDPA只包括HS-PDSCH信道和HS-SCCH信道,而不包括HS-DPCCH信道。在CELL_FACH状态下,通过采用简单的重复发送一定次数的相同数据来实现HARQ,或者通过上行信道如RPACH反馈ACK/NACK应答消息来实现HARQ,此外,通过基于PRACH的测量报告进行半静态的调制编码方案(MCS)选择来实现链路的自适应。
由于CELL_FACH状态下HSDPA传输的特点,目前适用于CELL_DCH状态下的HSDPA的HS-SCCH上的一些传输控制信息,在CELL_FACH状态下的HSDPA传输中可能将不再被使用,因此目前适用于CELL_DCH状态下的HS-SCCH在用于CELL_FACH状态下的HSDPA传输时,存在明显的冗余,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HSDPA传输的控制方法,另一方面提供一种HSDPA传输的控制系统及装置,能够消除HS-SCCH上的冗余。
本发明所提供的HSDPA传输的控制方法,包括:Node B去掉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中的冗余传输控制信息;所述冗余传输控制信息包括:调制方案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过程信息、冗余版本和星座图版本信息、以及新数据指示中的一种或多种;
Node B对HS-SCCH中的需要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通过HS-SCCH发送给UE;
UE根据所接收HS-SCCH中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PDA的传输进行接收操作。
本发明所提供的HSDPA传输的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Node B中的基站装置和设置在UE中的UE装置,其中,
基站装置,用于对去掉冗余传输控制信息的HS-SCCH中的需要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通过HS-SCCH发送给UE装置;所述冗余传输控制信息包括:调制方案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过程信息、冗余版本和星座图版本信息、以及新数据指示中的一种或多种;
UE装置,用于根据从HS-SCCH中接收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DPA的传输进行接收操作。
本发明所提供的HSDPA传输的控制装置,包括:基站装置和UE装置。
其中,基站装置包括:编码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
编码模块,用于对去掉冗余传输控制信息的HS-SCCH中的需要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传输给发送模块;所述冗余传输控制信息包括:调制方案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过程信息、冗余版本和星座图版本信息、以及新数据指示中的一种或多种;
发送模块,用于将编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通过HS-SCCH发送给UE装置。
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中通过去掉HS-SCCH中的冗余传输控制信息;并对HS-SCCH中去掉冗余传输控制信息之后的需要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通过HS-SCCH发送出去,从而消除了HS-SCCH上的冗余,降低了HS-SCCH传输时的发射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HSDPA OVSF码树的示意图;
图2为CELL_DCH状态下信道码集信息比特xccs,1,xccs,2,xccs,3,xccs,4,xccs,5,xccs,6,xccs,7的定义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传输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图3所示流程中CELL_DCH状态下HS-SCCH的编码方法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流程中CELL_FACH状态下HS-SCCH的编码方法1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流程中CELL_FACH状态下HS-SCCH的编码方法2的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流程中CELL_FACH状态下HS-SCCH的编码方法3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传输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传输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CELL_FACH状态下HSDPA传输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流程中CELL_FACH状态下HS-SCCH的编码方法一的示意图;
图12为图9所示流程中CELL_FACH状态下HS-SCCH的编码方法二的示意图;
图13图9所示流程中CELL_FACH状态下HS-SCCH的编码方法三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传输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本思想是:Node B去掉HS-SCCH中的冗余传输控制信息,对HS-SCCH中需要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通过HS-SCCH发送给UE;UE根据所接收的HS-SCCH中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PDA的传输进行接收操作。
具体实现时,在去掉HS-SCCH中的冗余传输控制信息之后,可直接对HS-SCCH中剩余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编码,也可在HS-SCCH之中添加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并对添加了新的传输控制信息之后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通过HS-SCCH发送出去;然后UE根据HS-SCCH中传输控制信息的类型对HSPDA的传输进行接收操作,包括对HS-PDSCH进行接收,和/或,对HS-PDSCH的接收进行控制等。
在详细描述上述两种情况之前,先对在CELL_FACH状态下,HS-SCCH所存在的几种冗余传输控制信息进行详细介绍:
众所周知,在CELL_DCH状态下进行HSDPA传输时,HS-SCCH承载的传输控制信息包括:7个比特的信道码集信息、1个比特的调制方案信息、6个比特的传输块大小信息、3个比特的HARQ过程信息、3个比特的冗余版本和星座图版本信息、1个比特的新数据指示和16个比特的高速下行共享信道无线网络临时标识(H-RNTI)。
但在CELL_FACH状态下,根据CELL_FACH状态下HSDPA传输的特点,目前适用于CELL_DCH状态下的HSDPA的HS-SCCH上的一些传输控制信息,在CELL_FACH状态下的HSDPA传输中可能将不再被使用。下面分别对在CELL_FACH状态下进行HSDPA传输和在CELL_DCH状态下进 行HSDPA传输时的不同列举几种情况,用以说明在CELL_FACH状态下进行HSDPA传输时,HS-SCCH会有冗余传输控制信息存在。
第一点:在CELL_DCH状态下,数据传输量较大,因此可最多支持15个并行码道,而在CELL_FACH状态下,数据传输量较小,因此可支持较少的并行码道数,进而使得在CELL_FACH状态下,可以使用较少的信道码集信息比特来表示码道。
在HSDPA技术中,每条物理信道都具有不同的正交可变扩频因子(OVSF)信道化码,即信道码,可用信道码的数量以及每条信道可以承载的数据量取决于信道的扩频因子(SF)。HSDPA标准规定HS-PDSCH信道使用SF=16的信道码,HS-SCCH信道使用SF=128的信道码,如图1所示,图1为HSDPA OVSF码树的示意图,图1中用小圆点表示各个码道,其中黑色填充的圆点为HSDPA可使用的码道,由图1中可见HS-PDSCH可以使用15条SF=16的码道。其中,每条HS-PDSCH信道对应一个HS-PDSCH信道码,HS-PDSCH信道码的取值范围为1至15,一个小区可以使用的HS-PDSCH信道最多可达15个。
在CELL_DCH状态下,因为数据传输量较大,因此可支持最多15个并行码道。但CELL_FACH状态下的HSDPA传输只是为了快速向CELL_DCH状态下的HSDPA传输进行过渡,因此CELL_FACH状态下一般不使用HSDPA进行大数据量的传输,因此可支持的并行码道数不需要达到15个,如:可以设置最多支持5个并行码道等。
又因为在CELL_DCH状态下,HSDPA的信道码集信息比特xccs,1,xccs,2,xccs,3,xccs,4,xccs,5,xccs,6,xccs,7的定义如图2所示,图2中用xccs,1,xccs,2,xccs,3表示纵坐标,用xccs,4,xccs,5,xccs,6,xccs,7表示横坐标,xccs,1,xccs,2,xccs,3的取值和xccs,4,xccs,5,xccs,6,xccs,7的取值,共同构成每个表格项。其中,每个表格项包括两个数字,上面的数字对应并行码道数P(取值1~15),下面的数字对应SF=16的信道码树中的起始点O(取值1~15),如xccs,1,xccs,2,xccs,3的取值000,和xccs,4,xccs,5,xccs,6,xccs,7的取值 0000,共同构成0000000,即左上角的第一个表格项,该表格项中表示使用1个码道,并且该码道的起始点为取值为1的信道码;又如:xccs,1,xccs,2,xccs,3的取值001,和xccs,4,xccs,5,xccs,6,xccs,7的取值1110,共同构成0011110,即第二行右侧倒数第二个表格项,该表格项中表示使用14个码道,并且该码道的起始点为取值为2的信道码。依次类推。其中,从“1110000”到“1110111”的编码为保留编码。
如果仍按图2所示定义,则在CELL_FACH状态下,如果最大支持的并行码道数较小,则只需要少于7个比特(1~6比特)来表示信道码集信息。下面分别列举两种情况:
情况一:假设允许使用较少的并行码道数,而仍允许分配码树中SF=16的取值为1~15的任意起始点。
以最多支持5个并行码道为例,当允许选择码树中SF=16的信道码的任意一段时,则只需表示如图2中背景为深色的(P,O)组合所对应的信道码集,由于所述(P,O)组合数为65,又因为26=64,则可以预先规定至少一种不使用的(P,O)组合,使总的需要表示的(P,O)组合数等于或小于64,从而可以用6个比特来表示CELL_FACH状态下的HSDPA信道码集信息。
情况二:假设允许使用较少的并行码道数,并允许分配码树中SF=16的信道码的特定起始点。
以最多支持5个并行码道为例,当允许选择码树中SF=16的信道码的起始点为取值为1~6/2~7/3~8/4~9/5~10/6~11的信道码时,则只需表示图2中的30个(P,O)组合所对应的信道码集,又因为25=32,因此,可以用5个比特来表示CELL_FACH状态下的HSDPA信道码集信息。
可见,在CELL_FACH状态下,可预先设置小于15的最多可支持的并行码道数和取值在1~15之间的信道码起始点;则信道码集信息用于表示预设的最多可支持的并行码道数范围内的并行码道数和预设的信道码起始点的组合时,可使用较少的信息比特。即,在CELL_FACH状态下可以比在 CELL_DCH状态下使用较少的信道码集信息,因此在CELL_FACH状态下,信道码集信息会有空闲比特。
第二点:在CELL_DCH状态下,HSDPA支持QPSK和16QAM等调制方案,但在CELL_FACH状态下,由于没有快速的CQI反馈,而基于半静态的MCS选择的链路自适应性能较低,为了保证小区边缘用户的接收性能,可只采用QPSK调制而不采用16QAM等较高阶的调制。则在CELL_FACH状态下的HS-SCCH,可无需设置调制方案信息,因此在CELL_FACH状态下,1个比特的调制方案信息为冗余的传输控制信息。
第三点:在CELL_DCH状态下,HSDPA支持的传输块大小数很大,如有一种应用中,HSDPA支持的传输块大小共有254种,而在CELL_FACH状态下,由于数据传输量较小,且可以只有一种调制方案,因此支持的传输块大小数量可以很少。
以在CELL_DCH状态下,HSDPA支持的传输块大小有254种的情况为例,实际应用时,首先以变量kt=ki+ku,i计算函数L(kt)(取值范围为1~254),再由L(kt)作为索引值查询L(kt)与传输块大小的一个对应表来确定实际传输块大小。其中,ki即为HS-SCCH上的表示传输块大小信息的6个比特给出的值,k0,i则是由并行码道数和调制方案所决定的,如表一所示。而在CELL_FACH状态下,因为可以只有QPSK一种调制方案,并行码道数较少(如:可设置最多5个等),因此可只支持较少数量的传输块大小,这样可以只用少于6比特的信息来指示传输块大小,例如,可以采用1~5个比特来指示传输块大小。
表一
第四点:在CELL_DCH状态下,HSDPA的传输需要UE通过HS-DPCCH信道向网络侧反馈表示数据接收正确与否的ACK/NACK应答消息,网络侧根据所接收的应答消息确定是否对数据进行重新调度并重传,即实现HARQ,因此在HS-SCCH中需要携带有表示与重传相关信息的3个比特的HARQ过程信息、3个比特的冗余版本和星座图版本信息、1个比特的新数据指示,而在CELL_FACH状态下,由于可以采用简单的重复发送来实现HARQ,因此可不需要这些表示与重传相关信息的比特数,因此至少可不需要调制方案、HARQ过程、冗余版本和星座图版本及新数据指示等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即便是采用通过上行信道如PRACH反馈ACK/NACK信息,且CELL_FACH状态下的HSDPA传输允许有多个HARQ过程,但由于CELL_FACH状态下的HSDPA传输速率较低,另外也考虑到要减少PRACH 信道的负载,因此,CELL_FACH状态下的HARQ过程数可较CELL_DCH状态下时少,如可设置1~2个比特来表示HARQ过程信息等。
综上所述,CELL_FACH状态下HSDPA通过HS-SCCH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可比CELL_DCH状态下HSDPA通过HS-SCCH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少,例如:可只需要16比特的H-RNTI与2~11比特的信道码集和传输块大小信息,与目前CELL_DCH状态下HSDPA通过HS-SCCH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包括16比特的H-RNTI与21比特的其它控制信息)相比,剩余10~19比特的传输控制信息不被HSDPA传输使用。
此外,HS-SCCH信道中的H-RNTI可以采用公共的标识,即使用一个公共的H-RNTI来指示处于CELL_FACH状态下的UE对相应TTI的HS-PDSCH进行接收,UE通过MAC层分组的头部所包括的UE特定的标识来区分属于自己的数据,此外,H-RNTI也可以采用UE特定的标识,即与CELL_DCH状态下的HSDPA技术相同,通过每个UE特定的H-RNTI来指示相应的UE进行接收。另外,定义H-RNTI还可以采用UE组的组标识,其中,最大的UE群组就是所有处于CELL_FACH状态下采用HSDPA传输下行数据的UE,即上述公共的H-RNTI。
上面对所存在的几种冗余传输控制信息进行了详细介绍。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传输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去掉冗余传输控制信息,然后编码。
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传输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Node B去掉HS-SCCH中的冗余传输控制信息。
本实施例中,可去掉1个比特的编码方案信息;并且若假设在CELL_FACH状态下,是通过采用简单的重复发送一定次数的相同数据来实现HARQ,则还可去掉3个比特的HARQ过程信息、3个比特的冗余版本和星座图版本信息和1个比特的新数据指示。
此外,根据在CELL_FACH状态下数据传输的特点,本实施例中保留 1~6比特的信道码集信息和1~5比特的传输块大小信息,加上16比特的H-RNTI后,共有18~27比特的信息。
其中,若信道码集信息已预先通过上层协议,如RRC协议告知UE,则此处可无需保留信道码集信息;同理,若传输块大小信息已预先通过上层协议告知UE,则此处也可无需保留传输块大小信息。
步骤302,Node B对HS-SCCH中需要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编码。
其中,需要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为:步骤301中去掉HS-SCCH中的冗余传输控制信息之后的传输控制信息,即1~6比特的信道码集信息、1~5比特的传输块大小信息和16比特的H-RNTI。本步骤中,即需要对上述传输控制信息进行编码。或者,本步骤中,只对传输块大小信息和H-RNTI进行编码,或者,只对信道码集信息和H-RNTI进行编码。
在介绍本实施例中的编码方法之前,先对CELL_DCH状态下的HS-SCCH编码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4,图4为CELL_DCH状态下的HS-SCCH编码方法示意图。在HSDPA技术中,物理层的每个无线帧的帧长为10ms,包括15个时隙,每三个时隙构成一个2ms长的子帧,因此HS-SCCH子帧包括3个时隙。
如图4所示,7个比特的信道码集信息和1个比特的调制方案信息,与6个比特的传输块大小信息、3个比特的HARQ过程信息、3个比特的冗余版本和星座图版本信息以及1个比特的新数据指示,是分开编码的。
其中,包括信道码集信息和调制方案信息在内的8个比特,经过信道编码1(约束长度K=91/3卷积编码)后,得到48比特的编码输出比特,再经过速率匹配1打孔后调整为40比特,再与由UE ID(即H-RNTI)经过1/2卷积编码和速率匹配后形成的40比特进行模2加,形成HS-SCCH的第一部分。
同时,包括传输块大小信息、HARQ过程信息、冗余版本和星座图版本信息和新数据指示在内的13个比特,与信道码集信息和调制方案信息共8个比特形成16比特的循环校验码(CRC),该CRC再与UE ID(即H-RNTI) 模2加后,附加在包括传输块大小信息、HARQ过程信息、冗余版本和星座图版本信息和新数据指示在内的13个比特后面,得到29个比特,再经过信道编码2(约束长度K=9的1/3卷积编码)后得到111个比特的编码输出比特,再经过速率匹配2打孔后调整为80比特,形成HS-SCCH的第二部分。
最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映射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TI)的HS-SCCH子帧(3个时隙)的第1时隙以及第2和第3个时隙内。
本实施例中,以对1~6比特的信道码集信息、1~5比特的传输块大小信息以及16比特的H-RNTI进行编码为例,则具体编码时,可采用与图4所示CELL_DCH状态下的HS-SCCH编码方法相类似的方法,具体实现时可参照下面三种方法:
编码方法1:对1~6比特的信道码集信息和1~5比特的传输块大小信息分开编码,并对1~6比特的信道码集信息和1~5比特的传输块大小信息直接进行信道编码。
参见图5,图5为CELL_FACH状态下HS-SCCH的编码方法1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信道码集信息1~6比特经过信道编码1(约束长度K=9的1/3卷积编码)后,得到27比特,或30比特,或33比特,或36比特,或39比特,或42比特的编码输出比特,再经过速率匹配1进行比特重复或打孔后,将编码输出比特调整为40比特。然后与图4所示编码方法一样,将经过速率匹配1后得到的40比特再与由UE ID(即H-RNTI)经过1/2卷积编码和速率匹配后形成的40比特进行模2加,形成HS-SCCH的第一部分,并映射到一个TTI(3个时隙)的HS-SCCH信道的第1个时隙上。
其中,当信道码集信息为1比特/2比特/3比特/4比特/5比特时,编码输出比特为27比特/30比特/33比特/36比特/39比特,比40比特少,因此速率匹配1可对其进行比特重复,将其调整为40比特;当信道码集信息为6比特时,编码输出比特为42比特,则速率匹配1对其进行打孔去掉2个比特,将其调整为40比特。
其中,比特重复可以为:将部分或全部比特重复多次,如将x1,x2,x3共3个比特进行比特重复调整为5个比特时,则调整后的5个比特可以为:x1,x1,x2,x2,x3,或者为x1,x2,x2,x3,x3等。
同时,传输块大小信息共1~5个比特,与信道码集信息共1~6个比特形成16比特的CRC,该CRC再与16比特的UE ID(即H-RNTI)模2加后,附加在包括传输块大小信息共1~5个比特后面,得到17~22个比特,经过信道编码2(约束长度K=9的1/3卷积编码)后,得到75比特/78比特/81比特/84比特/87比特/90比特的编码输出比特,再经过速率匹配2进行比特重复或打孔后调整为80比特,形成HS-SCCH的第二部分,并映射到一个TTI的HS-SCCH子帧(3个时隙)的第2个和第3个时隙上。
其中,当传输块大小信息为1比特/2比特时,编码输出比特为75比特/78比特,比80比特少,因此速率匹配2对其进行比特重复,将其调整为80比特;当传输块大小信息为3比特/4比特/5比特/6比特时,编码输出比特为81比特/84比特/87比特/90比特,比80比特多,因此速率匹配2对其进行打孔,去掉1/4/7/10个比特,将其调整为80比特。
编码方法2:对1~6比特的信道码集信息和1~5比特的传输块大小信息分开编码,并对1~6比特的信道码集信息和1~5比特的传输块大小信息先进行重复编码或块编码后,再进行信道编码。
参见图6,图6为CELL_FACH状态下HS-SCCH的编码方法2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将1~6个比特的信道码集信息经过重复编码或块编码(分组码)形成8个比特后,按照图4所示的编码方法形成HS-SCCH第一部分;将1~5个比特的传输块大小信息经过重复编码或块编码(分组码)形成13个比特,并直接由1~6个比特的信道码集信息和1~5个比特的传输块大小信息生成16比特的CRC,之后按照图4所示的编码方法形成HS-SCCH第二部分。然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映射在一个TTI的HS-SCCH子帧(3个时隙)的第1时隙以及第2和第3个时隙内。
与编码方法1中的比特重复类似,重复编码是指:将需要编码的信息的部分或全部比特重复多次,例如,若信道码集信息为5比特,即xccs,1,xccs,2,xccs,3,xccs,4,xccs,5,则可以将xccs,1,xccs,2和xccs,3重复形成8比特,即重复编码后的比特为xccs,1,xccs,1,xccs,2,xccs,2,xccs,3,xccs,3,xccs,4,xccs,5,若传输块大小信息为3比特,即xtbs,1,xtbs,2,xtbs,3,则可以将xtbs,1,xtbs,2重复4次,xtbs,3重复5次形成13个比特。
编码方法3:对1~6比特的信道码集信息和1~5比特的传输块大小信息统一编码。
参见图7,图7为CELL_FACH状态下HS-SCCH的编码方法3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1~6比特的信道码集信息和1~5比特的传输块大小信息经复用后共2~11比特的信息,形成16比特的CRC,该CRC再与UE ID(即H-RNTI)模2加后,附加在所述包括信道码集信息与传输块大小信息共2~11个比特后面,得到18~27个比特,再经过信道编码(约束长度K=9的1/3卷积编码)后,得到78比特/81比特/84比特/87比特/90比特/93比特/96比特/99比特/102比特/105比特的编码输出比特,比120比特少,因此速率匹配对其进行比特重复,将其调整为120比特,即形成一个整体部分,映射到一个TTI的HS-SCCH子帧(3个时隙)的共3个时隙上。
其中,采用编码方法3进行编码的HS-SCCH在传输时,3个时隙是作为一个传输控制信息单元进行传输的,因此,可在进行映射前进一步对调整后的120比特在一个HS-SCCH子帧内通过信道交织器进行信道交织,以便提供更好的信道编码增益,如图7中所示。
步骤303,将编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通过HS-SCCH发送出去。
本步骤中,将步骤302中映射在HS-SCCH信道的传输控制信息发送出去。
步骤304,UE通过监听HS-SCCH,根据其中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DPA的HS-PDSCH进行接收。
本步骤中,UE通过监听HS-SCCH,并对HS-SCCH中的传输控制信息 进行解码,得到解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根据解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PDSCH进行接收。其中,解码方法与编码方法相对应。其中,UE根据HS-SCCH中传输控制信息的H-RNTI确定相应HS-PDSCH中有需要接收的数据,根据传输控制信息中的信道码集信息,和/或,传输块大小信息,对相应HS-PDSCH进行解调接收。
以上对实施例一中的HSDPA传输的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下面再对实施例一中的HSDPA传输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描述。
参见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传输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系统包括:设置在Node B中的基站装置810和设置在UE中的UE装置820。
其中,基站装置810用于对去掉冗余传输控制信息的HS-SCCH中的需要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通过HS-SCCH发送给UE装置820。
UE装置820用于根据从HS-SCCH中接收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PDSCH的传输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UE装置820主要用于根据从HS-SCCH中接收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PDSCH进行接收。
其中,如图8所示,基站装置810可具体包括:编码模块811和发送模块812。
编码模块811用于对去掉冗余传输控制信息的HS-SCCH中的需要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传输给发送模块812。
发送模块812用于将编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通过HS-SCCH发送给UE装置820。
如图8所示,UE装置820可具体包括:信息接收模块821、解码模块822和数据接收模块823。
其中,信息接收模块821用于从HS-SCCH信道中接收来自基站装置的传输控制信息,将所接收的传输控制信息传输给解码模块822。
解码模块822用于对所接收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传输给数据接收模块823。
数据接收模块823用于根据解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PDSCH的传输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数据接收模块823主要用于根据解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PDSCH进行接收。
具体实现时,图8所示系统中所携带的传输控制信息以及根据该传输控制信息对随机接入信道进行控制的过程,可以与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控制方法中的描述一致,其进行编码以及解码的方式也可与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控制方法中的描述一致。
实施例二:去掉冗余传输控制信息,并添加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然后编码。
参见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传输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901,Node B去掉HS-SCCH中的冗余传输控制信息。
本步骤中,所去掉的HS-SCCH中的冗余传输控制信息可以与图3所示流程中所去掉的冗余控制信息相同,也可以不同。
为了进行对比描述,本实施例中以与图3所示流程中去掉的冗余控制信息相同为例,即同样去掉1个比特的编码方案信息;并且也假设在CELL_FACH状态下,是通过采用简单的重复发送一定次数的相同数据来实现HARQ,则也可去掉3个比特的HARQ过程信息、3个比特的冗余版本和星座图版本信息和1个比特的新数据指示。
此外,本实施例中同样保留1~6比特的信道码集信息和1~5比特的传输块大小信息,加上16比特的H-RNTI后,共有18~27比特的信息。
当然,若信道码集信息已预先通过上层协议,如RRC协议告知UE,则此处可无需保留信道码集信息;同理,若传输块大小信息已预先通过上层协议告知UE,则此处也可无需保留传输块大小信息。
步骤902,Node B在HS-SCCH中添加新的传输控制信息。
本步骤中,可添加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可以有很多种,下面仅列举两种较佳地可添加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
第一种:CELL_FACH状态下HSDPA的传输参数。
在HSDPA技术中,HS-SCCH子帧和HS-PDSCH子帧均为2ms长(3个时隙)的子帧,在每个TTI上Node B向UE发送HS-SCCH子帧和HS-PDSCH子帧,其中HS-SCCH子帧比HS-PDSCH子帧提前2个时隙发送,以便UE能够根据HS-SCCH中的传输控制信息,对伴随HS-PDSCH子帧进行接收。
当在CELL_FACH状态下,采用简单的重复发送一定次数的相同数据来实现HARQ时,可以有两种重复发送方式,如图10所示,图10为CELL_FACH状态下HSDPA传输的示意图。其中一种传输方式为:快速重复发送(Quick Repeat)的方式,即连续N个TTI发送相同的数据,如图10(a)所示,连续N次发送相同的HS-PDSCH子帧,其中N=3。另外一种传输方式为:间隔重复发送方式,即每次间隔一定时间(如k个TTI)连续N次发送相同数据,如图10(b)所示,每次间隔k个TTI连续N次发送相同的HS-PDSCH子帧。其中,N=3,k=1。
其中,包括重复发送方式(即快速重复发送、或间隔重复发送)和重复发送的次数等在内的传输参数通常是通过RRC消息进行配置的,但是,通过RRC消息进行传输参数的配置需要较大的时延,而且需要消耗高速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资源,因此本实施例中可将一些CELL_FACH状态下HSDPA的传输参数通过HS-SCCH进行配置和重配,从而有效加快CELL_FACH状态下HSDPA传输的链路适应能力,即使得Node B可以根据链路质量等信息快速调整CELL_FACH状态下HSDPA的传输参数,从而改善传输性能。其中,CELL_FACH状态下HSDPA的传输参数包括但不限于:
重复发送方式,即:快速重复发送、或间隔重复发送;重复发送的次数,若不包括第一次,参考取值为:0~7次;两次重复发送之间的间隔,参考取 值为0~3个TTI;重复发送的冗余方式,即:相同冗余(Chase合并)、或部分增量冗余(部分IR合并)、或完全增量冗余(全部IR合并);以及UE通过随机接入信道传输下行信道质量指示(CQI)的报告频率等。其中,报告频率的参考取值为0~7。
因此,本步骤中所添加的CELL_FACH状态下HSDPA的传输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信息,并且可包括上述信息中的部分信息或全部信息,如包括部分信息时,可包括重复发送的次数;或者包括重复发送的次数和两次重复发送之间的间隔;或者包括重复发送方式,重复发送的次数以及两次重复发送之间的间隔;或者包括重复发送方式,重复发送的次数、两次重复发送之间的间隔以及重复发送的冗余方式;或者包括其它实际应用中的合理组合。
并且,根据上述传输参数的可选值和参考取值,典型地,只需1~3个比特即可表示。
第二种:UE的非连续性接收控制参数。
在CELL_FACH状态下,UE实际传输的数据量远小于在CELL_DCH状态下传输的数据量,因此在CELL_FACH状态下,UE实际真正需要接收的数据量较少,若使UE对HS-SCCH进行连续监听,则会大大增加UE的功耗,浪费资源。
为此,可使UE对HS-SCCH进行非连续监听,即设置非连续性接收(DRX)周期,使UE按照所设置的DRX周期对HS-SCCH进行监听,从而降低UE的功耗。其中,所设置的DRX周期可以为k个TTI,其中,k为等于或大于1的整数。此外,还可控制UE启动DRX,或停止DRX等。
进一步地,也可以为UE预先配置多个DRX周期(UE_DRX_cycle#1~UE_DRX_cycle#K,K的参考取值为:1~4的整数),通过配置或重配UE的DRX周期,进一步降低UE的功耗。例如,当UE采用一个较小的DRX周期进行非连续性监听时,若超过一定时间仍没有针对该UE的数据传输,则可将该UE的DRX周期重配为一个较大的值,以进一步降低该UE的功耗。
其中,为了防止很多UE都集中在特定的TTI接收HS-SCCH(这意味着对这些UE的下行数据传输集中在一起),对采用相同DRX周期的UE,可预先配置相同的DRX中接收HS-SCCH的TTI之间的偏移量,偏移量的选择应尽量使得这些UE在相同的DRX中接收HS-SCCH时的TTI平均分散。
上述对UE进行非连续性监听的控制中所需的控制参数包括:DRX周期值指示;DRX启动和停止指示等。
其中,DRX周期值指示可以是预先设置的几种周期值的索引,例如:对几种周期值进行编码,并假设索引值为0时表示周期值A,为1时表示周期值B,为2时表示周期值C等,则周期值指示便可以为上述索引0、1或2等;或者,DRX周期值指示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周期值,如:DRX周期值指示可直接取值周期A、周期B或周期C等;或者,进一步地,周期值指示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对采用相同DRX周期的UE指示的TTI偏移量。
为了实现对UE的非连续性监听HS-SCCH的控制,可在HS-SCCH信道中添加UE的非连续性接收控制参数。其中,用于表示DRX周期值指示的比特数的参考取值为1~2个比特,用于表示DRX启动和停止指示的比特数的参考取值为1个比特。
对于上述列举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可添加上述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的部分信息或全部信息。
步骤903,Node B对HS-SCCH中需要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编码。
其中,需要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包括步骤901中保留的原有传输控制信息和步骤902中添加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
其中,为了表示添加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可分别设置用于表示传输控制信息类型和表示传输控制信息取值的信息比特,即用一定的比特数表示传输控制信息类型,用另外一定的比特数表示传输控制信息取值。
进一步地,可在HS-SCCH子帧中增加一个用于表示是否携带有添加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用一个信息比特表示。UE根据HS-SCCH子帧中的指示是否携带有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指示信息,确 定该HS-SCCH子帧中是否携带有新的传输控制信息。
具体编码时,在添加了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后,其编码方法可采用与图3所示流程的步骤302中的几种编码方法相类似的编码方法。
以每次添加一个新的传输控制信息时的情形为例,并且假设步骤901中保留了1~6比特的信道码集信息、1~5比特的传输块大小信息以及16比特的H-RNTI。则至少可采用下列三种编码方法:
编码方法一:采用与图4所示编码方法相类似的编码方法。
若不考虑HARQ过程信息的话,可采用如表二或表三所示的CELL_DCH状态下的HS-SCCH信息比特与CELL_FACH状态下的HS-SCCH信息比特的对应关系表,对CELL_FACH状态下HS-SCCH所携带的传输控制信息按照图4所示的编码方法进行编码。
CELL_DCH状态下的 HS-SCCH信息比特 | CELL_FACH状态下的 HS-SCCH信息比特 |
信道码集(7比特) | 信道码集(1~6比特) |
调制方案(1比特) | 新传输控制信息指示(0~1比特) |
传输块大小(6比特) | 传输块大小(1~5比特) |
HARQ过程(3比特) | 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类型(0~3比特) |
冗余版本和星座图版本 及新数据指示(4比特) | 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取值(1~4比特) |
UE ID(16比特) | UE ID(16比特) |
表二
CELL_DCH状态下的 HS-SCCH信息比特 | CELL_FACH状态下的 HS-SCCH信息比特 |
信道码集(7比特) | 信道码集(1~6比特) |
调制方案(1比特) | 新传输控制信息指示(0~1比特) |
传输块大小(6比特) | 传输块大小(1~5比特) |
冗余版本和星座图版本(3 比特) | 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类型(0~3比特) |
HARQ过程及新数据指示 (4比特) | 信道传输控制信息取值(1~4比特) |
UE ID(16比特) | UE ID(16比特) |
[0145] 表三
以表二所示的对应关系表为例,进行编码时的编码方法结构图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CELL_FACH状态下HS-SCCH的编码方法一的示意图。其中,用0~1比特的新传输控制信息指示代替原HS-SCCH中1比特的调制方案信息;用0~3比特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类型代替原HS-SCCH中3比特的HARQ过程信息;用1~4比特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取值代替原HS-SCCH中3比特的冗余版本和星座图版本信息及1比特的新数据指示。之后编码过程同图4所示CELL_DCH状态下HS-SCCH的编码过程一致。
其中,进行编码时,若CELL_FACH状态下的某信息比特比CELL_DCH状态下相应的信息比特少时,可以采取两种方案:将剩余的比特作为保留比特,留给以后版本使用,即保留该比特位,但不对其赋予任何含义;或者通过重复编码或块编码(分组码)将相应的CELL_FACH状态下的信息比特匹配成与CELL_DCH状态下相应的信息比特相同的比特数。
编码方法二:采用与图5所示编码方法相类似的编码方法。
参见图12,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CELL_FACH状态下HS-SCCH的编码方法二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编码方法在图5所示编码方法的基础上,将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类型和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取值与图5中的传输块大小信息进行复用后编码,之后编码过程与图5所示编码过程一致。其中,对于HS-SCCH的第二部分,因为增加了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类型和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取值,所以经过信道编码2后,得到的编码输出比特的比特数与图5中的描述不一样,但编码方法一样,并且编码输出比特经过速率匹配2后,都会被调整为80比特,形成HS-SCCH的第二部分。
编码方法三:采用与图7所示编码方法相类似的编码方法。
参见图13,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CELL_FACH状态下HS-SCCH的编码方法三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编码方法在图7所示编码方法的基础上,将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类型和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取值与图7中的传输 块大小信息、信道码集信息进行复用后编码,之后编码过程与图7所示编码过程一致。其中,因为增加了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类型和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取值,所以经过信道编码后,得到的编码输出比特的比特数与图7中的描述不一样,但编码方法一样,并且编码输出比特经过速率匹配后,都会被调整为120比特。
其中,编码方法二和编码方法三中也可进一步增加0~1比特的新传输控制信息指示,与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类型和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取值等进行复用后编码。
上述三种编码方法均是以每次添加一个新的传输控制信息时的情形为例进行描述的,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每次添加多于一个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
其中,对于编码方法一来说,除了表二或表三给出的CELL_FACH状态与CELL_DCH状态下HS-SCCH信息比特的编码对应关系外,还可以采用其它的对应关系,例如,由于CELL_FACH状态“传输块大小”信息比特较少,则可以将CELL_DCH状态下“传输块大小”信息比特多余的比特,用于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类型信息比特、或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取值信息比特等。
对于编码方法二和编码方法三来说,也可以利用其它信息比特所空闲出来的比特来表示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类型信息比特、或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取值信息比特等。
除了上述列举的三种编码方法外,还可采用其它不同的编码方法。
步骤904,Node B将编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通过HS-SCCH发送出去。
本步骤中,将步骤903中映射在HS-SCCH信道的传输控制信息发送出去。
步骤905,UE通过监听HS-SCCH,根据其中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DPA的HS-PDSCH进行接收,并对HS-PDSCH的接收进行控制。
本步骤中,UE通过监听HS-SCCH,并对HS-SCCH中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解码,得到解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根据解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PDSCH进行接收及控制。其中,解码方法与编码方法相对应。
其中,UE根据传输控制信息中的H-RNTI获取HS-PDSCH中有需要接收的数据,或者HS-SCCH中有属于自己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UE根据传输控制信息中的信道码集信息,和/或,传输块大小信息等,对HS-PDSCH进行接收。此外,若传输控制信息中含有添加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则根据该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PDSCH的接收进行控制。
其中,根据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PDSCH的接收进行控制具体包括:如果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包括:重复发送次数和两次重复发送之间的间隔,则UE根据Node B发送HS-PDSCH的重复发送方式,可按照相应间隔接收相应次数的HS-PDSCH,或者若第一次接收正确,则后续的发送次数不再对相应HS-PDSCH接收,直到下一次新的HS-PDSCH到来再接收等;若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包括:重复发送的冗余方式,则UE可根据该冗余方式,对重复发送的几次HS-PDSCH进行相应的冗余操作,如:相同冗余(Chase合并)、或部分增量冗余(部分IR合并)、或完全增量冗余(全部IR合并)等;若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包括:UE通过随机接入信道传输下行信道CQI的报告频率,则UE按照相应频率通过随机接入信道传输下行信道CQI,以便Node B根据该CQI对HS-PDSCH的传输进行控制;若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包括:DRX周期值指示,则UE在进行非连续性监听时,可按照该DRX周期对HS-SCCH进行监听,从而对相应的HS-PDSCH进行接收;若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包括:DRX启动和停止指示,则UE根据该指示信息启动DRX,或停止DRX等。
以上对实施例二中的HSDPA传输的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下面再对实施例二中的HSDPA传输的控制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中的HSDPA传输的控制系统的结构与连接关系与图8所示系统中的描述一致。其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需要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还包括:添加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则UE装置820根据从HS-SCCH中接收的传输控制信息中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PDSCH的传输进行控制时,具体为:对HS-PDSCH进行接收,并对HS-PDSCH的接收进行控制。具体实现时,数据接收模块823可为:根据解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PDSCH 进行接收,并对HS-PDSCH的接收进行控制。
其中,对HS-PDSCH的接收进行控制的过程及方法可与图9所示流程的步骤905中的描述一致。
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所描述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均为:去掉1个比特的编码方案信息;并且假设在CELL_FACH状态下,是通过采用简单的重复发送一定次数的相同数据来实现HARQ,则还去掉3个比特的HARQ过程信息、3个比特的冗余版本和星座图版本信息和1个比特的新数据指示。并且保留1~6比特的信道码集信息和1~5比特的传输块大小信息,加上16比特的H-RNTI后,共有18~27比特的信息。
实际应用中,具体去掉哪些冗余传输控制信息以及保留哪些传输控制信息还有很多种方式,如还可以保留1~2比特的HARQ过程信息,1个比特的新数据指示信息等。
实施例三:去掉除H-RNTI以外的所有传输控制信息,并添加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然后编码。
参见图14,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传输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401,Node B去掉除H-RNTI以外的所有传输控制信息。
当在CELL_FACH状态下,采用简单的重复发送一定次数的相同数据来实现HARQ时,某HS-SCCH信道指示相应UE接收第一个HS-PDSCH数据之后的(k+1)·(N-1)个TTI,Node B在该HS-SCCH信道可不再发送相应UE的HS-PDSCH的传输控制信息,其中相邻两次重复发送之间间隔k个TTI。但是,这段时间内Node B仍然可以发送相应UE的新传输控制信息。
因此,对于实施例二中添加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除了可以与HS-SCCH去掉冗余传输控制信息之后的传输控制信息一起编码外,还可以单独对新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并使用单独的HS-SCCH进行传输,此时可将原HS-SCCH中除H-RNTI以外的传输控制信息都视为冗余传输控制信息,即 步骤901中所去除的冗余传输控制信息还包括信道码集信息和传输块大小信息,所保留的只有16比特的H-RNTI。
步骤1402,Node B在HS-SCCH中添加新的传输控制信息。
本步骤中,所添加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也可以有很多种,典型地,可添加与图9所示流程的步骤902中描述的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
步骤1403,Node B对HS-SCCH中需要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编码。
其中,需要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包括步骤1401中保留的16比特的H-RNTI和步骤1402中添加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
同样,表示新的传输控制信息时,也可分别设置用于表示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类型和表示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取值的信息比特,即用一定的比特数表示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类型,用另外一定的比特数表示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取值。
进一步地,也可在HS-SCCH子帧中增加一个用于表示是否携带有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用一个信息比特表示。
具体编码时,编码方法也可以有很多种,既可以将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分为两部分,分开编码,如图4、图5、图6、图11及图12所示的几种编码方法;也可以将新的传输控制信息按一部分进行复用后编码,如图7和图13所示的编码方法。
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在编码时,由于没有信道码集信息和传输块大小信息,因此不仅可以每次添加一个新的传输控制信息,而且可以每次添加多于一个的传输控制信息。例如:表四给出了其中一种CELL_DCH状态下的HS-SCCH信息比特与CELL_FACH状态下的HS-SCCH信息比特的对应关系表。
CELL_DCH状态下的 HS-SCCH信息比特 | CELL_FACH状态下的 HS-SCCH信息比特 |
信道码集(7比特) | 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类型(0~3比特) 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取值(1~4比特) |
调制方案(1比特) | 新传输控制信息指示(0~1比特) |
传输块大小(6比特) | 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类型(0~2比特) |
[0182]
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取值(1~4比特) | |
HARQ过程(3比特) | 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类型(0~3比特) |
冗余版本和星座图版本 及新数据指示(4比特) | 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取值(1~4比特) |
UE ID(16比特) | UE ID(16比特) |
表四
之后,可对表四所示CELL_FACH状态下HS-SCCH所携带的传输控制信息按照图4所示的编码方法进行编码。
此外,还可以采用很多种其它的编码方法,并且与表四类似的对应关系表也可以有很多,具体采用哪种编码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步骤1404,Node B将编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通过HS-SCCH发送出去。
本步骤中,将步骤1403中映射在HS-SCCH信道的传输控制信息发送出去。
步骤1405,UE通过监听HS-SCCH,根据其中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DPA的HS-PDSCH的接收进行控制。
本步骤中,UE通过监听HS-SCCH,并对HS-SCCH中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解码,得到解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根据解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PDSCH的接收进行控制。其中,解码方法与编码方法相对应。
其中,UE根据传输控制信息中的H-RNTI获取HS-SCCH中有属于自己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UE根据其中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PDSCH的接收进行控制。具体控制过程,可与图9所示流程的步骤905中相同。即:如果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包括:重复发送次数和两次重复发送之间的间隔,则UE根据Node B发送HS-PDSCH的重复发送方式,可按照相应间隔接收相应次数的HS-PDSCH,或者若第一次接收正确,则后续的发送次数不再对相应HS-PDSCH接收,直到下一次新的HS-PDSCH到来再接收等;若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包括:重复发送的冗余方式,则UE可根据该冗余方式,对重复发送的几次HS-PDSCH进行相应的冗余操作;若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包括:UE通过随机接入信道传输下行信道CQI的报告频率,则UE按照相应频率 通过随机接入信道传输下行信道CQI,以便Node B根据该CQI对HS-PDSCH的传输进行控制;若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包括:DRX周期值指示,则UE在进行非连续性监听时,可按照该DRX周期对HS-SCCH进行监听,从而对相应的HS-PDSCH进行接收;若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包括:DRX启动和停止指示,则UE根据该指示信息启动DRX,或停止DRX等。
以上对实施例三中的HSDPA传输的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下面再对实施例三中的HSDPA传输的控制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中的HSDPA传输的控制系统的结构与连接关系与图8所示系统中的描述一致。其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需要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包括:添加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和H-RNTI,则UE装置820根据从HS-SCCH中接收的传输控制信息中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PDSCH的传输进行控制时,具体为:对HS-PDSCH的接收进行控制。具体实现时,数据接收模块823用于根据解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PDSCH的接收进行控制。
其中,根据传输控制信息,对HS-PDSCH的接收进行控制的具体过程和方法,可以与图14所示流程步骤1405中的描述一致。
上述三个实施例中,Node B均可以对传输控制信息采用很多编码方法,则UE对所接收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解码时,需要与Node B所采用的编码方法相对应。具体实现时,可以由Node B和UE预先约定采用的编解码方法,也可以由Node B将所采用的编码方法通过控制消息指示给UE,UE根据该指示,采用与编码方法对应的解码方法对所接收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解码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对于编码方法来说,除了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列举的几种编码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其它的很多种编码方法,具体采用哪种编码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按照本发明几个实施例中的思想变换出很多种实际的编码方法。并且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所增加的新的传输控制信息也可以有其它的很多种,并且每种新的传输控制信 息的取值,以及用于表示新的传输控制信息的传输控制信息类型和传输控制信息取值所占用的信息比特数,也不限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列举的情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值及信息比特数。因此,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传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基站节点Node B去掉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中的冗余传输控制信息;所述冗余传输控制信息包括:调制方案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过程信息、冗余版本和星座图版本信息、以及新数据指示中的一种或多种;
Node B对HS-SCCH中的需要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通过HS-SCCH发送给用户设备UE;
UE根据所接收HS-SCCH中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DPA的传输进行接收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需要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包括:信道码集信息,和/或,传输块大小信息;
所述根据传输控制信息对HSDPA的传输进行接收操作包括:根据信道码集信息,和/或,传输块大小信息,对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HS-PDSCH进行接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设置小于15的最多可支持的并行码道数和取值在1~15之间的信道码起始点;
则所述信道码集信息用于表示预设的最多可支持的并行码道数范围内的并行码道数和预设的信道码起始点的组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最多可支持的并行码道数为5,所述预设的信道码起始点为1~15,并预先规定至少一种不使用的并行码道数与信道码起始点的组合;则所述信道码集信息为6比特;
或者,所述预设的最多可支持的并行码道数为5,所述预设的信道码起始点为1~6/2~7/3~8/4~9/5~10/6~11;则所述信道码集信息为5比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需要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包括:对信道码集信息和传输块大小信息分开编码,对信道码集信息编码形成HS-SCCH的第一部分,对传输块大小信息进行编码形成HS-SCCH的第二部分,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映射在HS-SCCH子帧的第1时隙和第2、第3时隙上;
或者,对信道码集信息和传输块大小信息统一编码,形成一个整体部分,映射在HS-SCCH子帧的3个时隙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信道码集信息和传输块大小信息统一编码时,在编码之后,映射之前进一步包括:对编码形成的整体部分在一个HS-SCCH子帧内进行信道交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需要传输的控制信息包括:添加的传输控制信息;
所述根据传输控制信息对HSDPA的传输进行接收操作包括:根据添加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PDSCH的接收进行控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的传输控制信息包括:小区前向接入信道状态下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的传输参数;和/或,用户设备UE的非连续性接收DRX控制参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前向接入信道状态下HSDPA的传输参数包括:重复发送方式、重复发送的次数、两次重复发送之间的间隔、重复发送的冗余方式、UE通过随机接入信道传输下行信道CQI的报告频率中的部分信息或全部信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的非连续性接收控制参数包括:DRX周期值指示,和/或,DRX启动和停止指示。
11.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的传输控制信息包括:传输控制信息类型和传输控制信息取值。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控制信息类型占用原HS-SCCH子帧中混合自动重传HARQ过程的位置;所述传输控制信息取值占用原HS-SCCH子帧中冗余版本和星座图版本及新数据指示的位置;
或者,所述传输控制信息类型占用原HS-SCCH子帧中冗余版本和星座图版本的位置;所述传输控制信息取值占用原HS-SCCH子帧中HARQ过程及新数据指示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控制信息类型多于一个,所述传输控制信息取值多于一个;
且所述传输控制信息类型和传输控制信息取值占用原HS-SCCH子帧中除高速下行共享信道无线网络临时标识H-RNTI以外的全部位置。
14.一种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传输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设置在Node B中的基站装置和设置在UE中的UE装置,其中,
基站装置,用于对去掉冗余传输控制信息的HS-SCCH中的需要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通过HS-SCCH发送给UE装置;所述冗余传输控制信息包括:调制方案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过程信息、冗余版本和星座图版本信息、以及新数据指示中的一种或多种;
UE装置,用于根据从HS-SCCH中接收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DPA的传输进行接收操作。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装置包括:编码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
编码模块,用于对去掉冗余传输控制信息的HS-SCCH中的需要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传输给发送模块;
发送模块,用于将编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通过HS-SCCH发送给UE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E装置包括:信息接收模块、解码模块和数据接收模块,其中,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从HS-SCCH信道中接收来自基站装置的传输控制信息,将所接收的传输控制信息传输给解码模块;
解码模块,用于对所接收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传输给数据接收模块;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根据解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对HSDPA的传输进行接收操作。
17.一种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编码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
编码模块,用于对去掉冗余传输控制信息的HS-SCCH中的需要传输的传输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传输给发送模块;所述冗余传输控制信息包括:调制方案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过程信息、冗余版本和星座图版本信息、以及新数据指示中的一种或多种;
发送模块,用于将编码后的传输控制信息,通过HS-SCCH发送给UE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1459388A CN101192878B (zh) | 2006-11-28 | 2006-11-28 | 一种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传输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1459388A CN101192878B (zh) | 2006-11-28 | 2006-11-28 | 一种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传输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92878A CN101192878A (zh) | 2008-06-04 |
CN101192878B true CN101192878B (zh) | 2012-04-04 |
Family
ID=39487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4593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92878B (zh) | 2006-11-28 | 2006-11-28 | 一种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传输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19287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22419B (zh) | 2007-01-10 | 2011-07-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通信方法及系统、数据发送/接收装置 |
CN101562901B (zh) | 2008-09-22 | 2011-1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冗余版本和无线帧号以及子帧号绑定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104462B (zh) * | 2009-12-18 | 2014-03-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
US9451601B2 (en) | 2010-04-30 | 2016-09-20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data for multiple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s for high speed downlink channels |
CN102404713B (zh) * | 2010-09-17 | 2016-03-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接收处理方法及终端 |
CN102625374B (zh) * | 2011-01-28 | 2015-03-18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调整方法 |
CN105027466B (zh) | 2013-12-31 | 2019-07-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
US10893509B2 (en) * | 2015-02-11 | 2021-01-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le tri-state HARQ processes |
CN106160987B (zh) * | 2015-04-23 | 2020-01-3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
WO2017024591A1 (zh) | 2015-08-13 | 2017-02-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接入网设备、用户设备、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WO2018027669A1 (en) * | 2016-08-10 | 2018-02-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te matching for block encoder |
WO2018033222A1 (en) | 2016-08-19 | 2018-02-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a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
CN108024215A (zh) * | 2016-11-04 | 2018-05-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播业务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8631960B (zh) * | 2017-03-24 | 2021-08-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20704A (zh) * | 2001-11-16 | 2003-05-2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umts系统中控制hs-scch传输功率的方法 |
CN1420696A (zh) * | 2001-11-16 | 2003-05-2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传输hs-scch功率控制信息的方法 |
-
2006
- 2006-11-28 CN CN2006101459388A patent/CN10119287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20704A (zh) * | 2001-11-16 | 2003-05-2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umts系统中控制hs-scch传输功率的方法 |
CN1420696A (zh) * | 2001-11-16 | 2003-05-2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传输hs-scch功率控制信息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92878A (zh) | 2008-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92878B (zh) | 一种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传输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 |
US9554378B2 (en) | Communications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1285183C (zh) | 发送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业务信息的方法 | |
EP2080295B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101259119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피드백 정보 전송 방법 | |
CN100393013C (zh) |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公共信息的方法 | |
CN100472981C (zh) | 从专用信道(例如语音信道)中为数据信道(例如共享数据信道)盗用功率或Walsh码的方法 | |
CN101606336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资源的方法 | |
CN101631007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
RU2436247C2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пакетных данных с небольшим объемом служебн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и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ежимом приема | |
CN101399651B (zh) | 一种业务数据在hsdpa中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1193421A (zh) | 小区前向接入信道状态下随机接入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 |
US20140029592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user equipment specific information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1197611B (zh)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01399644B (zh) | 实现混合自动请求重传反馈机制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
JP2003143108A (ja) | 高速データパケット接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使用者データに割り当てられる直交コード情報を送受信する方法 | |
CN100521688C (zh) | 一种td-scdma中支持大量中低速数据用户的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的方法 | |
CN101465689A (zh) | 控制信息传输、发送、接收方法以及装置 | |
KR20070080188A (ko)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페이징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CN1852073B (zh) | 一种在下行分组数据传输中分配资源的方法 | |
EP1479258B1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2195745A (zh) | 广播消息的资源指示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系统 | |
CN101350701A (zh) | 一种调度hsdpa资源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1170725A (zh) | 数据接收、发送方法及数据接收、发送装置 | |
CN102056225A (zh) | 一种快速反馈信道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 Termination date: 201511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