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3159B -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光学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光学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83159B CN101183159B CN2007101863817A CN200710186381A CN101183159B CN 101183159 B CN101183159 B CN 101183159B CN 2007101863817 A CN2007101863817 A CN 2007101863817A CN 200710186381 A CN200710186381 A CN 200710186381A CN 101183159 B CN101183159 B CN 10118315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parent protective
- protective film
- film
- polaroid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73—Optical lamina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634—Production of filt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其在偏振片的两面贴合厚度不同的透明保护薄膜而制造偏振片,并可以抑制卷曲。所述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利用粘接剂分别在偏振体的单面上贴合透明保护薄膜A,在另一侧的单面上贴合透明保护薄膜B,其特征在于,偏振体的含水率为15~30重量%,透明保护薄膜A及透明保护薄膜B为同质材料,且透明保护薄膜A的厚度厚于透明保护薄膜B,透明保护薄膜A的含水率大于透明保护薄膜B的含水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振片的制造方法。此外,本发明涉及利用该制造方法得到的偏振片。该偏振片作为以其单独或将其叠层的光学膜,可形成液晶显示装置(以下,简称为LCD)、场致发光显示装置(以下,简称为ELD)等平板显示、PDP等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平板显示用偏振片、特别是在LCD中使用的偏振片通常主要以聚乙烯醇系薄膜作为原材料。此外,作为LCD为得到足够的光学特性,偏振片优选使用将含有碘等双色性材料的聚乙烯醇系薄膜延伸,并在其上贴合透明保护薄膜制作。所述聚乙烯醇系偏振体因为利用延伸而制作,所以易收缩。此外,聚乙烯醇系薄膜因为使用亲水性聚合物,所以特别在加湿条件下,非常容易变形。此外,聚乙烯醇系薄膜其膜自身的机械强度低,所以存在膜断裂等问题。因此,使用在偏振片的两面或单面贴合透明保护薄膜,从而弥补强度的偏振片。所述偏振片通过将偏振片与透明保护薄膜利用粘接剂贴合而制造。三乙酰纤维素与聚乙烯醇系偏振体的粘接主要使用作为水溶液的聚乙烯醇系粘接剂。
在通常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中,在偏振体的两面贴合物性、厚度等特性相等的透明保护薄膜。在该形态下,因为以偏振体为中心,大致线对称地配置透明保护薄膜,所以即使在偏振体上产生收缩,也不会在任一方向上产生卷曲。另一方面,近年来,作为在偏振体的两面贴合的透明保护薄膜,使用物性或厚度不同的透明保护薄膜的结构的偏振片在增加。在此情况,偏振体的两侧的透明保护薄膜的物性或厚度不同的情况下,偏振体的两侧形成非对称,所以在偏振片的制造工序中,存在单侧卷曲的不良情况。特别是在偏振体的两面同时贴合非对称的透明保护薄膜而制造偏振片的情况下产生卷曲。形成卷曲的偏振片在将其贴合于液晶单元时,存在嵌入气泡等问题。伴随LCD的功能提高、亮度提高、尺寸的扩大,对于在其中使用的偏振片,处理的要求也提高,且在偏振片上也期望抑制卷曲。
通常,贴合薄膜时的卷曲的控制利用贴合该膜时的张力的平衡进行。但是,在偏振片的制造方法中,因为将偏振体及透明保护薄膜浸渍在水中进行制造,所以水分的进出激烈,且由于水分的进出导致膜的膨胀·收缩,所以特别是在透明保护薄膜的厚度不同的情况下,仅由张力的控制难以控制卷曲。此外,作为控制偏振片的卷曲的方法,多在偏振片的一侧的面上设置以隔离片(separator)保护的粘接剂层,在另一侧的面上可剥离地设置表面保护薄膜,所以通过对设置该表面保护薄膜时的张力进行调整,能够进行卷曲的控制。但是,在所述方法中,即使控制了卷曲,因为该偏振片自身的卷曲未被控制,所以将该偏振片贴合在液晶单元上时,由于偏振片欲发生卷曲的力,导致易对面板施加应力。
作为在偏振片的两面同时地贴合非对称的透明保护薄膜而制造偏振片时控制产生的卷曲的方法,提出了如下制造偏振片的方案,即:控制张力地将透明保护薄膜贴合在偏振片的单面上,以使贴合后的状态形成平板,然后,控制张力地将透明保护薄膜贴合在另一侧的一个面上,以使贴合后的状态形成平板(专利文献1)。但是,在该方法中,因为由水分的进出导致的膜的膨胀·收缩多,所以存在不能够充分地调整卷曲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1174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将厚度不同的透明保护薄膜贴合在偏振片的两面而制造偏振片的方法,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卷曲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利用该制造方法得到的偏振片。此外,目的在于提供将该偏振片叠层的光学膜、及使用该偏振片、光学膜的LCD、ELD等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者们为达到上述目的,积锐意研究的结果,发现利用如下所示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能够达到上述目的,并完成本发明。即,本发明如下所述。
即本发明涉及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其利用粘接剂分别在偏振体的单面上贴合透明保护薄膜A,在另一侧的单面上贴合透明保护薄膜B,所述偏振片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偏振体的含水率为15~30重量%,透明保护薄膜A及透明保护薄膜B为同质材料,且透明保护薄膜A的厚度厚于透明保护薄膜B,透明保护薄膜A的含水率大于透明保护薄膜B的含水率。
在所述偏振片的制造方法中,优选透明保护薄膜A的厚度与透明保护薄膜B的厚度的差在20μm以上。
在所述偏振片的制造方法中,优选透明保护薄膜A的含水率与透明保护薄膜B的含水率的差在0.5重量%以上。
在所述偏振片的制造方法中,透明保护薄膜A及/或透明保护薄膜B具有面内相位差30nm以上,并能够兼作相位差薄膜。
在所述偏振片的制造方法中,作为透明保护薄膜A及透明保护薄膜B将三乙酰纤维素作为基体材料。
此外,本发明涉及由所述制造方法得到的偏振片。
此外,本发明涉及至少叠层有一片所述的偏振片的光学薄膜。
此外,本发明涉及以使用所述偏振片或光学薄膜为特征的0图像显示装置。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偏振片的制作方法中,作在偏振体两面贴合的透明保护薄膜使用同种材料,厚度不同的透明保护薄膜。在偏振片的制造方法中,偏振体在含有水分的状态下与透明保护薄膜贴合,此外在偏振体和透明保护薄膜的贴合中使用粘接剂。所述贴合之后,实施加热、干燥,此时偏振体在水分去除的同时发生收缩。此时,透明保护薄膜也发生收缩。但是,在同质材料但透明保护薄膜的厚度不同的情况下,认为较薄一侧的透明保护薄膜收缩幅度大,此外较薄一侧的透明保护薄膜的强度较差,因此较薄一侧的透明保护薄膜在偏振体的收缩中产生弯曲。
因此,在上述本发明的偏振片的制作方法中,在使用同质材料但厚度不同的作为透明保护薄膜时,通过将偏振体的含水率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并分别调整水分率,以使透明保护薄膜的厚度较厚的一方的透明保护薄膜含水率比厚度较薄一侧的透明保护薄膜的含水率大,控制加热、干燥后,两侧的透明保护薄膜收缩大致相等。如此,在本发明中将偏振体的含水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根据厚度的不同,通过控制透明保护薄膜的含水率,能够抑制在得到的偏振片上发生卷曲。
此外本发明的偏振片制造方法中,在使用含有相位差的膜作为透明保护薄膜的情况下,透明保护薄膜可以兼作相位差膜。该相位差膜等作为透明保护的情况下,除能够抑制卷曲以外,适当地调整相位差,能够提高视角补偿等光学特性。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偏振体,举例如,使碘或双色性染料等双色性物质吸附于聚乙烯醇系薄膜、部分甲缩醛化聚乙烯醇系薄膜、乙烯·醋酸乙烯酯等亲水性高分子膜上而单轴延伸的,聚乙烯醇的脱水处理物或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聚烯烃系取向薄膜等。它们中,适合使用延伸聚乙烯醇系薄膜并吸附·取向双色性材料(碘、染料)的偏振体。偏振体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为5~80μm左右。
作为聚乙烯醇系薄膜,能够适合使用以将聚乙烯醇系树脂溶解于水或有机溶剂中的原液流延成膜的流延法、注塑法、挤压法等任意的方法进行成膜的聚乙烯醇系薄膜。聚乙烯醇系树脂的聚合度优选100~5000左右,更优选1400~4000。
以碘等将聚乙烯醇系薄膜染色并单轴延伸的偏振体例如能够通过以下的方法制作。
在染色工序中,将聚乙烯醇系薄膜浸渍于添加有碘的20~70℃左右的染色浴中浸渍1~20分钟左右,并使其吸附碘。染色浴中的碘浓度是每100重量份水中含有0.005~1重量份左右的碘。在染色浴中也可添加碘化钾、碘化锂、碘化钠、碘化锌,碘化铝、碘化铅、碘化铜、碘化钡、碘化钙、碘化锡、碘化钛等碘化物等的助剂0.02~20重量份左右,优选2~10重量份。这些添加物对提高染色效率特别优选。此外,除水溶剂以外,也可含有少量与水具有相溶性的有机溶剂。
此外,聚乙烯醇系薄膜在含有碘或双色性染料的水溶液中进行染色处理前,也可在水浴等中、以20~60℃左右进行1~10分钟左右的溶胀处理。通过水洗聚乙烯醇系薄膜,除能够将聚乙烯醇系薄膜表面的污渍或阻塞防止剂洗净以外,通过使聚乙烯醇系薄膜膨润,具有防止染色不均等不均匀的效果。
染色处理后的聚乙烯醇系薄膜根据需要能够发生交联。进行交联处理的交联水溶液的组成通常是每100重量份水中单独或混合1~10重量份左右的硼酸、硼砂、乙二醛、戊二醛等交联剂。交联剂的浓度考虑光学特性与在聚乙烯醇系薄膜中产生的延伸力所导致的偏振片收缩的平衡而确定。
在交联浴中,也可添加碘化钾、碘化锂、碘化钠、碘化锌、碘化铝、碘化铅、碘化铜、碘化钡、碘化钙、碘化锡、碘化钛等碘化物等助剂0.05%~15重量%,优选0.5~8重量%。这些添加剂对于获得偏振体的面内的均匀特性特别优选。水溶液的温度通常在20~70℃左右,优选40~60℃的范围。浸渍时间未被特别限定,通常1秒~15分钟左右,优选5秒~10分钟。除水溶剂以外,也可少量含有与水具有相溶性的有机溶剂。
聚乙烯醇系薄膜的总延伸倍率是原长的3~7倍左右,优选5~7倍。在总延伸率超过7倍的情况下,膜易断裂。延伸也可在碘染色后进行,也可进行染色或交联的同时进行延伸,或延伸后以碘进行染色。延伸方法或延伸次数未被特别限定,可以仅在任意一工序中进行。此外,也可在同一工序中进行数次。
此外,对实施碘吸附取向处理后的聚乙烯醇系薄膜,能够进一步设置浸渍于水温10~60℃左右,优选30~40℃左右,浓度0.1~10质量%的碘化钾等碘化物水溶液中1秒~1分钟的工序。碘化物水溶液中,也可添加硫酸锌、氯化锌等助剂。对实施碘吸附取向处理后的聚乙烯醇系薄膜设置水洗工序。此外,能够设置以20~80℃进行1分钟~10分钟左右的干燥工序。
所述偏振体使用含水率为15~30重量%的偏振体。通过使用所述范围的含水率的偏振体,在使用厚度不同的透明保护薄膜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偏振片的卷曲。如果所述含水率降低,则偏振体存在易裂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含水率增多,则存在无法抑制卷曲的倾向。从所述观点出发,所述含水率优选15~28重量%,更优选20~25%。
所述偏振体的含水率的调整能够在偏振片的制作中,通过对卷筒膜在各工序中浸渍于各浴的时间和最终的干燥工序中的干燥温度与干燥时间进行。
在本发明中,在偏振体的单面设置透明保护薄膜(A),在另一侧的单面设置与透明保护薄膜同质材料的透明膜(B)。作为形成透明保护薄膜的透明聚合物或膜材料,可使用适宜的透明材料,但优选使用透明性或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或水分屏蔽性优良的材料。作为形成所述透明保护薄膜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聚合物,二乙酰纤维素或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聚合物,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等苯乙烯系聚合物,聚碳酸酯系聚合物等。此外,作为形成上述透明保护薄膜的聚合物的例子,还可以举例为聚乙烯、聚丙烯、具有环系或降冰片烯结构的聚烯烃,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系聚合物;氯乙烯系聚合物;尼龙或芳香族聚酰胺等酰胺系聚合物;酰亚胺系聚合物;砜系聚合物;聚醚砜系聚合物;聚醚醚酮系聚合物;聚苯硫醚系聚合物;乙烯基醇系聚合物,偏氯乙烯系聚合物;聚乙烯醇缩丁醛系聚合物;芳基化物系聚合物;聚甲醛系聚合物;环氧系聚合物;或者上述聚合物的混合物等。透明保护薄膜还可以形成为丙烯酸系、氨基甲酸酯系、丙烯酰基氨基甲酸酯系、环氧系、硅酮系等热固化型、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固化层。
另外,可以举出如特开2001-343529号公报(WO01/37007)中所述的聚合物薄膜,例如包含(A)侧链上具有取代和/或未取代亚氨基的热塑性树脂、和(B)侧链上具有取代和/或未取代苯基以及腈基的热塑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作为具体的例子,可以举例为含有由异丁烯与N-甲基马来酰亚胺构成的交替共聚物和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的薄膜。薄膜能够使用由树脂组合物的混合挤压制品等构成的薄膜。这些薄膜的相位差较小,且光弹性系数较小,所以能够消除偏振片的变形所造成的膜厚不均等不良情形,另外因其透湿度较小,所以具有优良的加湿耐久性。
作为透明保护薄膜,从偏振特性或耐久性等观点出发,优选由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系聚合物构成的纤维素系透明保护薄膜。三乙酰纤维素膜是特别合适的。
所述透明保护薄膜(A)、(B)使用同质材料,且透明保护薄膜(A)的厚度厚于透明保护薄膜(B)的厚度,并且,透明保护薄膜(A)的含水率大于透明保护薄膜(B)的含水率。作为透明保护薄膜(A)、(B)的含水率,通过使用满足所述关系的透明保护薄膜,在使用厚度不同的透明保护薄膜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偏振片的卷曲。
透明保护薄膜(A)、(B)的厚度通常从强度或处理性等操作性、薄层性等观点出发,在1~500μm的范围,优选20~100μm的氛围内,满足所述关系地进行选择。透明保护薄膜(A)的厚度与透明保护薄膜(B)的厚度的差在20μm以上的情况下,适于使用本发明,厚度的差虽然大,但能够抑制偏振片的卷曲。所述厚度的差优选20~80μm,更优选30~50μm。如果厚度的差太大,则对抑制卷曲并不优选。
透明保护薄膜(A)的厚度通常优选20~100μm,更优选40~90μm。另一方面,透明保护薄膜(B)的厚度通常优选20~80μm,更优选20~50μm。
透明保护薄膜(A)、(B)的含水率被适宜地调整,但优选在0.1~4重量%范围,更优选在0.1~3重量%范围内,满足所述关系地进行选择。此外,对抑制偏振片的卷曲优选透明保护薄膜(A)的含水率与透明保护薄膜(B)的含水率的差在0.5重量%以上的。所述含水率的差更优选0.5~4重量%,更进一步优选1~3重量%,最优选1.2~2重量%。含水率的差小的情况下,卷曲降低硬化小,在大的情况下,膜行进性恶化,并不优选。
透明保护薄膜(A)的含水率通常优选在0.1~4重量%,更优选1~4重量%。另一方面,透明保护薄膜(B)的含水率通常优选0.1~4重量%,更优选0.1~2重量%。
所述透明保护薄膜(A)、(B)的含水率的调整通过将透明保护薄膜贴合于偏振片时的张力的平衡、膜的种类、和他们的组合进行调整。所述透明保护薄膜(A)、(B)的含水率的调整例如在透明保护薄膜的制作时,能够通过干燥温度、风量、时间、周边湿度等对水分量进行控制,此外,能够利用的后述的加碱处理(碱化处理)中的浸渍时间及其后的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进行。
此外,透明保护薄膜(A)的厚度与透明保护薄膜(B)的厚度的比(A/B)优选1.5~4的范围,最优选1.6~2.5的范围。此外,透明保护薄膜(A)的含水率与透明保护薄膜(B)的含水率的比(A/B)优选1.5~30的范围,最优选5~15的范围。
在透明保护薄膜的与偏振体粘接的面上,能够实施易粘接处理。作为易粘接处理举例如,等离子体处理、电晕处理等干处理、加碱处理等化学处理、和利用多元醇树脂、多聚羧酸树脂、聚酯树脂等各种易粘接材料形成粘接剂层的涂覆处理等。他们中优选加碱处理(碱化处理)等化学处理。例如,加碱处理能够通过以40~80℃将透明保护薄膜浸渍于溶解有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氢氧化碱金属、且浓度5~15重量%左右的碱水溶液中10~60秒而进行。加碱处理适于透明保护薄膜的材质是纤维素系材料的情况。
作为透明保护薄膜(A)、(B)通常使用实质上没有相位差的。而且,面内相位差以Re=(nx-ny)·d(其中,nx是膜平面内的慢相轴方向的折射率,ny是与nx正交方向的折射率,d是膜厚度)进行表示。在使用实质上没有相位差的透明保护薄膜的情况下,面内相位差优选不足30nm,更优选10nm以下,最优选3nm以下。此外,从尽可能使用不带色的透明保护薄膜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以Rth=(nx-nz)·d(其中,nx是膜平面内的慢相轴方向的折射率,nz是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是膜厚度)表示的膜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为-90nm~+75nm的透明保护薄膜。通过使用所述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为-90nm~+75nm的透明保护薄膜,能够大致解除由透明保护薄膜导致的偏振片的着色(光学性着色)。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更优选-80nm~+60nm,特别优选-70nm~+45nm。
另一方面,透明保护薄膜(A)、(B)通过使用具有相位差的透明保护薄膜,能够作为相位差膜使用。因为透明保护薄膜(B)比透明保护薄膜(A)厚度薄,所以在将由本发明得到的偏振片配置于液晶单元的情况下,通常将透明保护薄膜(B)侧配置于液晶单元侧。在此情况下,通过使用具有相位差的作为透明保护薄膜(B),能够使光学特性提高。所述面内相位差适宜地选择使用30nm以上,进而在30~400nm左右。面内相位差为40~60nm特别适合。另一方面,厚度方向相位差能够使用75~600nm,进而为100~300nm。厚度方向的相位差特别适合为130~150nm。
在透明保护薄膜(A)、(B)兼作相位差膜的情况下,透明保护薄膜(B)也与透明保护薄膜(A)是同质材料,但作为对透明保护薄膜(B)赋予相位差的方法,举例如,通过对调制后的膜实施延伸处理赋予相位差的方法,通过在膜的调制时,除聚合物以外,添加添加剂对调制后的膜赋予相位差的方法等。
所述偏振体与所述透明保护薄膜(A)、(B)的贴合通常使用粘接剂。作为粘接剂通常使用水性粘接剂。作为水性粘接剂可例示如异氰酸酯系粘接剂、聚乙烯醇系粘接剂、明胶系粘接剂、乙烯系胶乳系、水性聚氨酯、水性聚酯等物质。这些物质中适宜使用聚乙烯醇系粘接剂。水系粘接剂里可以适当地加入交联剂。
所述粘接剂(例如,聚乙烯醇系粘接剂,包括含有交联剂的情况)通常作为水溶液使用。水溶液浓度没有特殊限制,但考虑的涂敷性和放置稳定性等因素,为0.1~15重量%,优选0.5~10重量%,更优选0.5~5重量%左右。
此外,所述粘接剂中能够进一步配合硅烷偶合剂、钛偶合剂等偶合剂,各种粘接赋予剂、紫外线吸收剂、氧化抑制剂、耐热稳定剂、耐水分解稳定剂等稳定剂等。
本发明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偏振体和透明保护薄膜(A)、(B)通过粘接剂贴合,粘接剂的涂敷在所述偏振体、透明保护薄膜的任意一侧进行都可,或者两者都进行。对于涂敷操作没有特别限制,能够采用辊涂法、喷雾法、浸渍法等各种方法。所述粘接剂的涂敷优选以干燥后形成的粘接剂层的厚度在30~200nm左右地进行。所述粘接剂层的厚度尤其更优选40~100nm。此外,偏振体与透明保护薄膜的贴合时,能够对薄膜施加张力,但因为张力在薄膜上引起形变,所以优选尽量低。
涂敷粘接剂后,利用辊层合机等,使偏振体与透明保护薄膜贴合。在贴合后,实施干燥工序,形成由涂敷干燥层构成的粘接剂层。干燥温度为5~150℃左右,优选30~120℃,120秒以上,更优选300秒以上。
所述透明保护薄膜的未与偏振体粘接的面上,也可实施硬膜层或防反射处理、防粘连或以漫射及抗眩光为目的的处理。这些层优选设置在透明保护薄膜(A)上。
进行硬膜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偏振片表面不受到损伤,例如能够通过丙烯酸系、硅酮系等适合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在透明保护薄膜的表面附加一个具有良好硬度和滑度的硬化皮膜。实施防反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外部光线在偏振片表面发生反射,可以基于以往的防反射膜等的形成而达成。此外,实施防粘连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与邻接层发生粘连。
此外,实施抗眩光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外部光线在偏振片的表面发生反射而影响偏振片透过光的可见度,且可以通过基于喷砂方式和压纹加工方式的粗糙表面化方式或透明微粒子的配合方式等合适的方式在透明保护薄膜的表面上赋予微细凹凸结构而形成。作为形成所述表面微细凹凸构造的微粒子,例如使用平均粒径为0.5~20μm的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镉、氧化锑等构成的有导电性的无机系微粒子,交联或未交联的聚合物等构成的有机系微粒子等的透明微粒子。在形成表面微细凹凸构造的情况下,微粒子的使用量相对于形成表面微细凹凸构造的透明树脂100重量份,通常为2~70重量份左右,优选5~50单位重量。抗眩光层也可兼作用于漫射偏振片透过光,从而扩大视角的漫射层(视角扩大功能等)。
此外,所述防反射层、防粘连层、漫射层或抗眩光层等,除能够设置于透明保护薄膜外,也能够作为其他用途的光学层独立于透明保护薄膜地进行设置。
本发明的偏振片在实际使用时,可以作为与其他的光学层叠层的光学薄膜使用。对该光学层没有特殊的限制,例如能够将反射片或半透射片、相位差片(包括1/2或1/4等波阻片)、视角补偿薄膜等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等形成中使用的光学层使用一层或两层以上。特别优选在本发明的偏振片上进一步叠层反射片或半透反射片叠层而成的反射型偏振片或半透射型偏振片,在偏振片上进一步叠层相位差片而成的椭圆偏振片或圆偏振片,在偏振片上进一步叠层视角补偿薄膜而成的广角偏振片,或者在偏振片上进一步叠层使用使亮度提高的膜而成的偏振片。
反射型偏振片是在偏振片上设置反射层,用于形成使来自视觉辨认侧(显示侧)的入射光发生发射而显示的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等,具有可以省略背光灯等光源内置,容易实现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的优点。反射型偏振片的形成,可以根据需要,经由透明保护层,在偏振片的单面上设置由金属制成的反射层的方式等以适宜的方式进行。
作为反射型偏振片的具体例,举例如,根据需要在粗糙处理后的透明保护薄膜的单面上设置铝等反射性金属制成的箔或蒸镀膜而形成反射层。此外举例如,使所述透明保护薄膜中含有微粒子,从而形成表面微细凹凸构造,并在其上具有微细凹凸构造的反射层。所述微细凹凸构造的反射层,通过乱反射使入射光发生漫射,从而具有防止指向性或闪耀的外观,并抑制形成明暗不均的优点。此外,含有微粒子的透明保护薄膜使入射光及其反射光在透过其时漫射,从而具有进一步抑制明暗不均的优点。反映透明保护薄膜的表面微细凹凸构造的微细凹凸构造的反射层的形成,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进行,例如利用真空蒸镀方式、离子镀方式、喷溅方式等蒸镀方式或电镀方式等合适方式在透明保护层的表面上直接形成金属层的方法等。
反射片是替代在所述偏振片的透明保护薄膜上直接设置的方式,可以作为在以该透明薄膜为基准的适宜的薄膜上设置反射层而成的反射片材使用。此外反射层通常是用金属制作,所以以其反射面被透明保护薄膜或偏振片等覆盖的状态下的使用形态,从防止氧化引起的反射率降低,进而长期持续初期反射率的观点,或回避另外设置保护层的观点出发,更优选。
此外,上述中,半透射型偏振片可以通过在反射层中形成反射且可以透过光的半透半反镜等的半透射型的反射层而得。半透射型偏振片通常设置于液晶单元的背侧,且能够形成如下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比较明亮的气氛中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使来自视觉辨认侧(显示侧)的入射光发生反射,从而显示图像,在比较暗的气氛中,可以采用内置于半透射型偏振片的背侧的背光灯等内置光源来显示图像。即,半透射型偏振片对于在明亮的气氛下,能够节约背光灯等光源使用的能源,在比较暗的气氛下,能够利用内置光源使用的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形成是有用的。
对偏振片上进一步叠层相位差片而形成的椭圆偏振片或者圆偏振片进行说明。在将直线偏振光变为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将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变为直线偏振光,或者改变直线偏振光的偏振光方向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相位差片等。特别作为将直线偏振光变为圆偏振光,或将圆偏振光变为直线偏振光的相位差片使用所谓1/4波阻片(也称为λ/4片)。1/2波阻片(也称为λ/2片)通常用于改变直线偏振光的偏振光方向。
椭圆偏振片有效地用于补偿(防止)由超扭向列(STN)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层的双折射而产生的着色(蓝或黄),从而进行所述未着色的黑白显示的情况。控制三维的折射率,能够对从斜向观察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时产生的着色进行补偿(防止),更优选。圆偏振片例如能够有效地用于对图像以彩色显示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的色调进行调整等情况,此外还具有防止反射的功能。所述上述相位差板的具体例,举例如,对由聚碳酸酯、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或其他聚烯烃、聚芳酯、聚酰胺等适合的聚合物构成的薄膜进行沿伸处理而成的双折射性薄膜或液晶聚合物的取向薄膜、液晶聚合物的取向层以薄膜支撑的。相位差板例如根据以对各种波阻片或液晶层的双折射产生的着色或视角等的补偿为目的等使用目的,可具有合适的相位差,也可将两种以上相位差片叠层,从而控制了相位差等光学特性。
此外,所述椭圆偏振片或反射型椭圆偏振片是将偏振片或反射型偏振片与相位差片以适宜组合进行叠层的。这种椭圆偏振片等以(反射型)偏振片和相位差板的组合的方式,可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将它们依次分别叠层地形成,但如前所述预先形成椭圆偏振片等光学薄膜,品质的稳定性或叠层操作性等优良,从而使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制造效率提高。
视角补偿薄膜是用于扩大视角,以即使在从和画面不垂直但稍有倾斜的方向观看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的情况下,仍可看到比较鲜明的图像。作为此种视角补偿相位差片,例如在相位差薄膜、液晶聚合物等取向薄膜或透明基材上支撑液晶聚合物等取向层而构成。通常的相位差片,相对于在其面方向单轴沿伸的具有双折射的聚合物薄膜,作为视角补偿薄膜使用的相位差片中,使用在面方向上双轴延伸的具有双折射的聚合物薄膜,或者如在面方向上单轴延伸、在厚度方向上也延伸的控制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的具有双折射的聚合物或倾斜取向薄膜的两方向延伸薄膜。作为倾斜取向薄膜,举例如,在聚合物薄膜上粘接热收缩薄膜,通过加热在收缩力的作用下对聚合物薄膜进行延伸处理或/及收缩处理后的薄膜,或使液晶聚合物倾斜取向的薄膜等。相位差片的素材原料聚合物使用与在上述的相位差片中说明的聚合物同样的聚合物,且以防止基于液晶单元形成的相位差的由视觉辨认角的变化导致的着色或扩大视觉辨认良好的视野角度为目的,可使用合适的聚合物。
此外,从实现具有优良视觉辨认的广视野角的观点出发,可优选使用以三乙酰纤维素薄膜支撑由液晶聚合物的取向层,特别是圆盘状液晶聚合物的倾斜取向层构成的光学异向性层的光学补偿相位差片。
使偏振片与亮度提高薄膜贴合后的偏振片通常设置在液晶单元的背侧使用。亮度提高薄膜表示如下特性,即:利用由液晶显示装置等的背光灯或背侧的反射,如果自然光入射,则反射规定偏光轴的直线偏振光或规定方向的圆偏振光,而其他光则透射通过,且将亮度提高薄膜与偏振片叠层后的偏振片使来自背光灯等光源的光入射,得到规定偏振光状态的透射光的同时,规定偏振光状态以外的光不发生透射而被反射。使在该亮度提高薄膜上反射的光进一步经由在其后侧设置的反射层等发生反转而再次入射亮度提高薄膜,使其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规定偏振光状态的光透射,从而实现透射亮度提高薄膜的光的增量,同时通过向偏振体供给难以吸收的偏振光,从而可实现用于液晶显示图像显示等的光量增加,由此可使亮度提高。即,在不使用亮度提高薄膜,通过背景灯等,从液晶单元的背侧通过偏振体入射光的情况下,具有和偏振体的偏光轴不一致的偏振光方向的光基本上全部被偏振体吸收,而未透过偏振体。即,根据使用的偏振片的特性不同,大概50%的光被偏振片吸收,因此,可用于液晶图像显示等的光量减少,图像变暗。亮度提高薄膜使具有被偏振片吸收的偏振光方向的光不入射偏振体,而使其在亮度提高薄膜上暂时反射,进而经由在其后侧设置的反射层等使其反转,并再次入射亮度提高薄膜,重复进行上述过程,且因为仅使在这两者之间反射、反转的光的偏振光方向变为可以通过偏振体的偏振光透过亮度提高薄膜,并供给偏振体,所以能够有效地将背光灯等光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的显示,并能够使图像明亮。
在亮度提高薄膜与所属反射层之间可以设置漫射片。利用亮度提高薄膜反射的偏振光状态的光朝向所述反射层,设置的漫射片将通过的光均一地漫射,同时消除了偏振光状态,成为非偏振光状态。即,漫射片将偏振光还原到原来的自然光状态。该非偏振光状态,即自然光状态的光朝向反射层等,并经由反射层等发射,再次通过漫射片,并再次入射亮度提高薄膜,重复上述过程。这样在亮度提高薄膜和所述反射层之间,通过设置将偏振光还原到原来的自然光状态漫射片,维持显示画面的亮度,同时减少显示画面的明亮度不均的现象,可以提供均匀且明亮的画面。考虑通过设置该漫射片,初次入射光反射的重复往返次数的增加,配合漫射片的漫射功能,能够提供均匀的明亮的显示画面。
作为所述的亮度提高薄膜可使用如下适宜的亮度提高薄膜,例如电介体的多层薄膜或折射率异向性不同的薄膜的多层叠层体,具有透过规定偏光轴的直线偏振光而发射其他光线的特性,如胆甾醇型液晶聚合物的取向薄膜或其取向液晶层支撑在薄膜基材上,具有反射左转或右转任一方的圆偏振光而其他光透过的特性。
因而,在所述的使规定偏光轴的直线偏振光透射的类型的亮度提高薄膜中,通过将该透射光使偏光轴一致地直接入射偏振片,能够抑制由于偏振片导致的吸收损失,并有效地透过。另一方面,在如胆甾醇型液晶层的透过圆偏振光的类型的亮度提高薄膜中,可以直接使偏振光入射,但从抑制吸收损失的观点出发,优选经由相位差板对该圆偏振光进行直线偏振光化,并使其入射偏振片。而且,作为该相位差片,通过使用1/4波阻片,能够将圆偏振光变换为直线偏振光。
在可见光区域等大的波长范围内,具有作为1/4波阻片功能的相位差片,能够由如下方式得到,即:例如对于波长550nm的浅色光,将具有作为1/4波阻片功能的相位差层与显示其他相位差特性的相位差层,例如具有作为1/2波阻片功能的相位差层叠合。因此,偏振片和亮度提高薄膜间配置的相位差片可以是由一层或两层以上的相位差层构成。
而且,对于胆甾醇型液晶层,通过反射波长不同的组合,形成两层或三层以上重叠的配置构造,在可见光领域等大的波长范围内能够得到反射圆偏振光的液晶层,基于此,可得到大的波长范围的透射圆偏振光。
此外,偏振片如所述的偏振光分离型偏振片,也可以是将偏振片与两层或三层以上的光学层叠层而构成。因而,也可以是将所述的反射型偏振片或半透射型偏振片和相位差板组合后的反射型椭圆偏振片或半透射型椭圆偏振片。
偏振片上叠层所述光学层后的光学薄膜可以通过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制作过程中依次单独地叠层的方式形成,但预先叠层而形成的光学薄膜具有品质的稳定性或组装作业等优良,从而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制造工序的优点。叠层可以使用粘接层等合适的粘接方法。所述的偏振片或其他的光学薄膜粘接时,它们的光学轴可根据目的的相位差特性形成适宜的配置角度。
在所述偏振片或至少叠层有一层偏振片的光学薄膜上,能够设置用于与液晶单元等其他部分粘接的粘接层。对于形成粘接层的粘接剂没有特殊的限制,例如可以将丙烯酸系的聚合体,硅酮系聚合物,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醚,氟系或者橡胶系等聚合物作为基质聚合物适宜地选择使用。特别是优选使用如丙烯酸系粘接剂的具有优良的光学透明性,适度的润湿性、凝聚性和粘接性等作为粘接剂的粘合特性,同时具有耐候性或耐热性等优良特性。
此外,除上述以外,为了防止由于吸湿引起的气泡现象和剥离现象,防止由热膨胀差等导致的光学性质降低或液晶单元弯曲,及高品质且耐久性优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形成性等观点出发,优选吸湿率低且耐热性优良的粘接层。
粘接层也可以含有例如由天然物质或合成的树脂类,特别是赋予粘接性树脂、或玻璃纤维、玻璃珠、金属粉、其他的无机粉末等制成的填充剂或颜料、染色剂、防氧化剂等添加于粘接层的添加剂。此外,也可是含有微粒子而显示光漫射性的粘接层。
偏振片或光学薄膜的单面或者两面都可以采用合适的方式添加粘接层,举例如,在例如由甲苯或乙酸乙烯酯等适宜的溶剂的单独物或混合物构成的溶剂中,调制使基质聚合物或其组成物溶解或分散的10~40重量%左右的粘接剂溶液,并将其以流延方式或涂敷方式等适宜的展开方式在偏振片或光学薄膜上直接敷设的方式,或者按照上述在分离片(separator)上形成粘接层,然后将其移动固定到偏振片或者光学薄膜上。
粘接层能够作为不同组成或种类等的重叠层,设置在偏光片或光学薄膜的单面或者两面上。此外,在设置于两面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偏振片或光学薄膜的表背形成不同的组成、种类或厚度的粘接层。粘接层的厚度根据使用目的或粘接力等适宜地确定,通常在1~500μm,优选5~200μm,最优选10~100μm。
对于粘接层的露出面,在供作实用之前,以防止其污染为目的,临时安装覆盖分离片。由此,能够防止在通常的处理状态下与粘接层接触。作为分离片,除所述厚度条件以外,可以使用例如将塑料薄膜、橡胶片、纸、布、无纺布、网、发泡片材或金属箔、他们的叠层体等适当的薄片体,根据需要,以硅酮系或长链烷基系,氟系或硫化钼等合适的剥离剂进行涂层处理后的物质等,按照以往的适宜的分离片。
还有,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形成上述的偏振片的偏振体或透明保护薄膜或光学薄膜等,或粘接层等各层上,利用例如用水杨酸酯系化合物或苯并苯酚(benzophenol)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或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镍络盐系化合物等紫外线吸收剂进行处理的方式等方式,使之具有紫外线吸收能力等。
本发明的偏振片或光学薄膜能够优选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等各种装置的形成等。液晶显示装置可以根据以往的方法形成。即,一般来说,液晶显示装置可以通过适宜地组合液晶单元和偏振片或光学薄膜,以及根据需要而加入的照明系统等构成部件并装入驱动电路等而形成,但在本发明中,除了使用本发明的偏振片或光学薄膜之外,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依据以往的方法形成。对于液晶单元而言,也可以使用例如TN型或STN型、π型等任意类型的液晶单元。
能够形成在液晶单元的一侧或两侧配置了偏振片或光学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或在照明系统中使用了背光灯或反射片的装置等适宜的液晶显示装置。此时,基于本发明的偏振片或光学薄膜可以设置在液晶单元的一侧或两侧上。当将偏振片或光学薄膜设置在两侧时,它们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在形成液晶显示装置时,可以在适宜的位置上配置1层或2层以上的例如漫射片、防眩层、防反射膜、保护板、棱镜阵列、透镜阵列薄片、光漫射片、背光灯等适宜的部件。
接着,对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进行说明。一般地,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在透明基板上依次层叠透明电极、有机发光层以及金属电极而形成发光体(有机电致发光体)。在这里,有机发光层是各种有机薄膜的层叠体,已知有:例如由三苯基胺衍生物等构成的空穴注入层和由蒽等荧光性的有机固体构成的发光层的叠层体、或此种发光层和由二萘嵌苯衍生物等构成的电子注入层的叠层体、或者这些空穴注入层、发光层及电子注入层的层叠体等各种组合的结构。
有机EL显示装置根据如下的原理进行发光,即,通过在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上加上电压,向有机发光层中注入空穴和电子,由这些空穴和电子的复合而产生的能量激发荧光物质,被激发的荧光物质回到基态时,就会放射出光。中间的复合机理与一般的二极管相同,由此也可以推测出,电流和发光强度相对于外加电压显示出伴随整流性的较强的非线性。
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为了取出有机发光层中产生的光,至少一方的电极必须是透明的,通常将由氧化铟锡(ITO)等透明导电体制成的透明电极作为阳极使用。另一方面,为了容易进行电子的注入而提高发光效率,在阴极中使用功函数较小的物质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使用Mg-Ag、Al-Li等金属电极。
在具有此种构成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有机发光层由厚度为10nm左右的极薄的膜构成。所以,有机发光层也与透明电极一样,使光基本上完全地透过。其结果是,在不发光时从透明基板的表面入射并透过透明电极和有机发光层而在金属电极反射的光会再次向透明基板的表面侧射出,因此,当从外部进行辨识时,有机EL显示装置的显示面如同镜面。
有机EL显示装置包括在通过施加电压而发光的有机发光层的表面侧具备透明电极,同时在有机发光层的背面侧具备金属电极而成的有机电致发光体的,其中,能够在透明电极的表面侧设置偏振片,同时在透明电极与偏振片之间设置相位差片。
由于相位差板及偏振片具有使从外部入射并在金属电极反射的光成为偏振光的作用,因此由该偏振光作用具有使得从外部无法辨识出金属电极的镜面的效果。特别是,在采用1/4波阻片构成相位差片,并且将偏振片和相位差片的偏振光方向的夹角调整为π/4时,可以完全遮蔽金属电极的镜面。
即,入射于该有机EL显示装置的外部光因偏振片的存在而只有直线偏振光成分透过。该直线偏振光一般会被相位差片转换成椭圆偏振光,而当相位差片为1/4波阻片并且偏振片与相位差片的偏振光方向的夹角为π/4时,就会成为圆偏振光。
该圆偏振光透过透明基板、透明电极、有机薄膜,在金属电极上反射,之后再次透过有机薄膜、透明电极、透明基板,由相位差片再次转换成直线偏振光。并且,由于该直线偏振光与偏振片的偏振光方向正交,因此无法透过偏振片。其结果是,可以将金属电极的镜面完全地遮蔽。
实施例
以下,对具体地表示本发明的结构和效果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偏振体及透明保护薄膜的含水率)
将偏振体或透明保护薄膜切成100×100mm大小,测定该样本的初期重量。接下来,将该样本在120℃下干燥2小时,并测定干燥重量,从而利用下述式测定含水率。含水率(重量%)={(初期重量-干燥冲量)/初期重量}×100。重量的测定分别进行3次,采用平均值计算。
实施例1
(偏振体的制作)
将厚度75μm,初期的卷筒宽度3100mm的聚乙烯醇薄膜((株)可乐丽制,VF-PS7500),在30℃纯水中浸泡60秒,同时延伸至3.5倍。接下来,在30℃的碘水溶液(重量比:纯水/碘/碘化钾=100/0.01/1)中,进行80秒染色,以使单体透过率在42.8±0.1%范围内。接下来,浸渍于含有3重量%的硼酸及2重量%的碘化钾的水溶液中,接着在含有4重量%的硼酸及3重量%的碘化钾水溶液中延伸至5.8倍,然后浸渍于含有3.5重量%的碘化钾水溶液中,去掉水份后,保持张力地在40℃下干燥2分钟,得到厚度为28μm的偏振体。得到的偏振体的含水率为23%。
(粘接剂)
将聚乙烯醇系树脂(完全碱化处理)在30℃的温度条件下溶解于纯水中,调制成固态成分浓度为3%的水溶液,将其作为粘接剂使用。
(透明保护薄膜)
作为透明保护薄膜(A),使用厚度为80μm,宽度为1330nm的经过碱化处理后的三乙酰纤维素。透明保护薄膜(A)的含水率调整到3.2重量%。
作为透明保护薄膜(B),使用厚度为40μm,宽度为1330nm的经过碱化处理后的三乙酰纤维素。透明保护薄膜(B)的含水率调整到2.4重量%。
所述透明保护薄膜(A)、(B)的含水率,通过在碱化处理(60℃,10重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渍30秒钟)后,控制温度地加热干燥30秒进行调整。
(偏振片的制作)
在所述含水率的偏振体的两面上,涂敷上述聚乙烯醇粘接剂,以使干燥后的粘接剂层的厚度为50nm,然后将所述含水率的透明保护薄膜(A)、(B)不施加张力地贴合,然后,以75℃,进行4分钟干燥,从而制成偏振片。
实施例2~9,比较例1~4
除如表1所示地,在实施例1中改变透明保护薄膜(A)、(B)的厚度或含水率,或偏振体的含水率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偏振片。
(评价)
对于由实施例及比较例得到的偏振片,进行如下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卷曲量)
将制成的偏振片与流动方向平行地切割成A4尺寸(流动方向为长边),并在温度23℃,湿度60%R.H.的环境下放置在水平板上,静置1小时后,用尺测定卷曲量。随着偏振片的尺寸的增大,自重的增加,所以卷曲量变少。因此,在A4尺寸下,如果卷曲量在±10mm以内,则即使比此更大的尺寸,卷曲量也不会超过10mm。因为作为现在电视用的偏振片的主流的32英寸尺寸的卷曲要求值在±10mm,所以将该值作为基准,可以判断卷曲量。
卷曲量将偏振片的边部与水平片的距离构成最大处的长度设定为卷曲量(mm)。而且,将透明保护薄膜(A)侧发生卷曲,且透明保护薄膜(B)侧形成凸状的情况设为(+)卷曲,将透明保护薄膜(B)侧发生卷曲,且透明保护薄膜(A)侧形成凸状的情况设为(-)卷曲。
[表1]
透明保护薄膜(A) | 透明保护薄膜(B) | 含水率(%) | 卷曲量(mm) | |||||
材质 | 厚度(μm) | 材质 | 厚度(μm) | 透明保护薄膜(A) | 透明保护薄膜(B) | 偏振片 | ||
实施例1 | TAC | 80 | TAC | 40 | 3.2 | 2.4 | 23 | -7 |
实施例2 | TAC | 80 | TAC | 40 | 3.2 | 1.6 | 23 | 0 |
实施例3 | TAC | 80 | TAC | 40 | 3.2 | 0.7 | 23 | +2 |
实施例4 | TAC | 80 | TAC | 40 | 3.2 | 1.6 | 25 | -5 |
实施例5 | TAC | 80 | TAC | 40 | 3.2 | 1.6 | 27 | -6 |
实施例6 | TAC | 80 | TAC | 40 | 3.2 | 1.6 | 30 | -8 |
实施例7 | TAC | 80 | TAC | 40 | 3.2 | 1.6 | 20 | +7 |
实施例8 | TAC | 80 | TAC | 40 | 3.2 | 1.6 | 17 | +9 |
实施例9 | TAC | 80 | TAC | 40 | 2.6 | 1.6 | 23 | -4 |
对比例1 | TAC | 80 | TAC | 40 | 3.2 | 3.2 | 23 | 无法测定(筒状) |
对比例2 | TAC | 80 | TAC | 40 | 3.2 | 1.6 | 32 | -12 |
对比例3 | TAC | 80 | TAC | 40 | 3.2 | 1.6 | 13 | 不能制成偏振片 |
对比例4 | TAC | 80 | TAC | 40 | 2.5 | 2.5 | 23 | 无法测定(筒状) |
如表1所示,实施例中,卷曲量为±10mm,能够满足32英尺尺寸的卷曲的要求值。
Claims (5)
1.一种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其利用粘接剂分别在偏振体的单面上贴合透明保护薄膜A,在另一侧的单面上贴合透明保护薄膜B,
所述偏振片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偏振体的含水率为15~30重量%,
透明保护薄膜A及透明保护薄膜B为同质材料,且透明保护薄膜A的厚度厚于透明保护薄膜B,透明保护薄膜A的含水率大于透明保护薄膜B的含水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透明保护薄膜A的厚度与透明保护薄膜B的厚度的差在20μm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透明保护薄膜A的含水率与透明保护薄膜B的含水率的差在0.5重量%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透明保护薄膜A及/或透明保护薄膜B具有面内相位差30nm以上,并兼作相位差薄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透明保护薄膜A及透明保护薄膜B将三乙酰纤维素作为基体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308112A JP4335901B2 (ja) | 2006-11-14 | 2006-11-14 |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JP2006-308112 | 2006-11-14 | ||
JP2006308112 | 2006-11-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83159A CN101183159A (zh) | 2008-05-21 |
CN101183159B true CN101183159B (zh) | 2012-01-25 |
Family
ID=39272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8638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3159B (zh) | 2006-11-14 | 2007-11-14 |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光学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76913B2 (zh) |
EP (1) | EP1925438B1 (zh) |
JP (1) | JP4335901B2 (zh) |
KR (1) | KR101008869B1 (zh) |
CN (1) | CN101183159B (zh) |
TW (1) | TW200831963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134879A1 (en) * | 2007-04-26 | 2010-06-03 | Masanori Yoshihara | Display screen protection film and polarization plate |
US7976157B2 (en) | 2007-05-08 | 2011-07-12 | Gunnar Optiks, Llc | Eyewear for reducing symptoms of computer vision syndrome |
JP5139935B2 (ja) * | 2008-09-22 | 2013-02-06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ヨウ素系偏光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1135089B1 (ko) * | 2009-01-16 | 2012-04-16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컬이 방지되는 편광판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따라 제조된 편광판 |
US20100226006A1 (en) * | 2009-03-04 | 2010-09-09 | American Polarizers, Inc. | Acrylic circular polarization 3d len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
CN102576112B (zh) * | 2009-10-21 | 2014-12-31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功能性片材和使用该功能性片材的透镜 |
JP2011170234A (ja) * | 2010-02-22 | 2011-09-01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KR101930958B1 (ko) * | 2011-02-08 | 2018-12-19 |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다층 적층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
JP6003894B2 (ja) * | 2011-09-16 | 2016-10-05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円偏光板及び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
JP6045161B2 (ja) * | 2012-03-07 | 2016-12-14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JP6371031B2 (ja) * | 2012-07-02 | 2018-08-08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JP6027850B2 (ja) | 2012-10-26 | 2016-11-16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JP6000103B2 (ja) | 2012-12-13 | 2016-09-28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JP2014232126A (ja) * | 2013-03-19 | 2014-12-1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JP6302293B2 (ja) * | 2014-03-06 | 2018-03-28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KR102172750B1 (ko) | 2014-06-25 | 2020-11-02 |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 초박형 편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
KR102675683B1 (ko) * | 2014-07-25 | 2024-06-14 |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
JP6580315B2 (ja) * | 2014-10-15 | 2019-09-25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両面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両面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のカール抑制方法 |
JP5951870B1 (ja) * | 2015-05-26 | 2016-07-13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JP6730009B2 (ja) * | 2015-06-19 | 2020-07-29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プロテクトフィルム付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JP6920047B2 (ja) * | 2015-12-10 | 2021-08-18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円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レキシブルな画像表示装置 |
KR102388999B1 (ko) * | 2016-01-12 | 2022-04-21 |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 편광판의 제조방법 |
CN106526734B (zh) * | 2016-11-18 | 2020-09-01 | 重庆云天化瀚恩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 层叠体及其制备方法、偏光膜的制备方法 |
JP7175083B2 (ja) | 2017-12-25 | 2022-11-18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部材の梱包物の製造方法 |
JP2019174636A (ja) * | 2018-03-28 | 2019-10-10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斜め延伸フィルム、偏光板、異形表示装置および斜め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JP6803951B2 (ja) * | 2019-08-28 | 2020-12-23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両面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両面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のカール抑制方法 |
KR20230121917A (ko) * | 2020-12-28 | 2023-08-21 |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편광판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15663A (zh) * | 2000-03-31 | 2001-10-03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偏振光片保护膜 |
JP2003315542A (ja) * | 2002-04-23 | 2003-11-06 | Sekisui Chem Co Ltd | 偏光板 |
CN1484048A (zh) * | 2002-08-16 | 2004-03-24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偏振片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50813A (ja) * | 2001-02-23 | 2002-09-06 | Sekisui Chem Co Ltd | 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921155B2 (ja) * | 2002-09-24 | 2007-05-30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JP2005266222A (ja) * | 2004-03-18 | 2005-09-29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4827226B2 (ja) * | 2004-03-25 | 2011-11-30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
TWI372266B (en) * | 2004-05-20 | 2012-09-11 | Fujifilm Corp |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JP2006119203A (ja) * | 2004-10-19 | 2006-05-11 | Nitto Denko Corp | 偏光板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このような偏光板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液晶テレビ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US7531236B2 (en) * | 2004-12-15 | 2009-05-12 | Korea O.G. K Co., Ltd. | Polarizing complex with functional layers |
JP4759317B2 (ja) * | 2005-05-26 | 2011-08-3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偏光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US20070081115A1 (en) * | 2005-07-27 | 2007-04-12 | Fujifilm Corporation |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WO2007097303A1 (ja) * | 2006-02-27 | 2007-08-30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
-
2006
- 2006-11-14 JP JP2006308112A patent/JP4335901B2/ja active Active
-
2007
- 2007-10-03 TW TW096137082A patent/TW200831963A/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7-10-18 KR KR1020070105112A patent/KR10100886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7-11-06 EP EP07021567.8A patent/EP1925438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7-11-13 US US11/938,968 patent/US757691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11-14 CN CN2007101863817A patent/CN10118315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15663A (zh) * | 2000-03-31 | 2001-10-03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偏振光片保护膜 |
JP2003315542A (ja) * | 2002-04-23 | 2003-11-06 | Sekisui Chem Co Ltd | 偏光板 |
CN1484048A (zh) * | 2002-08-16 | 2004-03-24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偏振片及其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334496B (zh) | 2010-12-11 |
TW200831963A (en) | 2008-08-01 |
EP1925438A2 (en) | 2008-05-28 |
JP4335901B2 (ja) | 2009-09-30 |
US7576913B2 (en) | 2009-08-18 |
KR20080043699A (ko) | 2008-05-19 |
CN101183159A (zh) | 2008-05-21 |
EP1925438B1 (en) | 2014-08-27 |
JP2008122790A (ja) | 2008-05-29 |
EP1925438A3 (en) | 2010-11-10 |
KR101008869B1 (ko) | 2011-01-17 |
US20080112047A1 (en) | 2008-05-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83159B (zh) |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光学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 |
CN1603866B (zh) | 光学部件用粘合剂组合物 | |
CN100510806C (zh) | 带有表面保护薄膜的光学薄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0472230C (zh) | 防静电性粘合型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 |
US7130007B2 (en) | Optical film, polarizing optical film, and image viewing display | |
CN100388027C (zh) | 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 |
US20040212884A1 (en) | Optical member,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dhesive optical member and image viewing display | |
CN100397111C (zh) |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光学薄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 |
JP4293543B2 (ja) | 偏光子、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US20080112048A1 (en) | Polarizing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optical film and image display | |
JP2008102274A (ja) | 偏光子、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CN101371172A (zh) |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偏振板、光学薄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0532487C (zh) | 偏振片用胶粘剂、偏振片及其制造方法、光学薄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1187712A (zh) |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6023822B (zh) | Oled显示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0383570C (zh) |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光学薄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 |
JP4043263B2 (ja) |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偏光子、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US20030067683A1 (en) | Process of producing a polarizer, polarizer, polarizing plate, and visual display | |
WO2006080185A1 (ja) | 光学部材用粘着剤組成物、光学部材用粘着剤層、粘着型光学部材、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
US7070718B2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larizer, polarizer, polarizer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 |
CN100445780C (zh) | 偏振镜及其制造方法、偏振片、光学薄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 |
US12006448B2 (en) | Adhesive composition | |
CN100478712C (zh) | 防静电性光学膜、防静电性粘合型光学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0410697C (zh) | 宽视场角偏振片的制造方法 | |
JP2003240947A (ja) |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偏光子、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