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2670A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82670A CN101182670A CNA2007101872657A CN200710187265A CN101182670A CN 101182670 A CN101182670 A CN 101182670A CN A2007101872657 A CNA2007101872657 A CN A2007101872657A CN 200710187265 A CN200710187265 A CN 200710187265A CN 101182670 A CN101182670 A CN 1011826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oper
- shaft
- sewing machine
- nozzle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00—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 D05B1/08—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multi-thread seams
- D05B1/10—Double chain-stitch seam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D05B57/02—Loop takers, e.g. loopers for chain-stitch sewing machines, e.g. oscillating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81/00—Sewing machines incorporating devices serving purposes other than sewing, e.g. for blowing air, for gri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缝纫机可以实现将缝线穿入打环器的穿线操作的容易化。穿线装置具有:导线管,其一端为线插入口,另一端为线排出口,在缝制时该线排出口位于打环器槽的后端部侧,同时在导线管内部具有缝线通道;空气喷出单元,其使空气喷嘴前进至与线插入口相对的喷气位置并向该线插入口供给空气;切换机构,其进行切换而使打环器和打环器驱动轴可以相互连接或分离;弹簧,其使通过切换机构而与打环器驱动轴分离的打环器移动至后退位置;主轴锁止机构,其将下轴定位在规定的旋转角度,以使导线管位于前进位置;以及连动机构,其使主轴锁止机构、切换机构及空气喷出单元连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其具有用于将下线穿入打环器的穿线孔中的穿线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作为上述穿线装置已知如下装置,其通过向用于将下线引导至打环器的穿线孔中的导线管的线插入口喷出压缩空气,利用空气流使下线穿过导线管而插入打环器的穿线孔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8654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前后摆动的打环器位于前进位置的状态下,打环器通常处于捕捉了上线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将下线向所述打环器的穿线孔中穿入的情况下,必须拉动挂在该打环器上的上线,或者考虑穿线的顺序,存在操作复杂的问题。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打环机构中,由于打环器与驱动轴即主轴(下轴)的旋转连动而摆动,因此,为了在将下线穿入打环器时不会由于打环器移动而妨碍穿线操作,需要使打环器停止在规定位置而成为固定状态。
因此,缝纫机的操作者,例如,如图14所示,必须用一只手操作用于使主轴锁止的锁止机构,同时用另一只手旋转主轴,以寻找与该锁止机构吻合的打环器的相位、即主轴的旋转角度。即,存在将下线穿入打环器的穿线孔中时,必须使用双手且操作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将缝线穿入打环器的穿线操作的容易化。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一种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打环器(21),其具有延伸部(21a)、设置在所述延伸部前端的穿线孔(21b)、以及沿所述延伸部形成的打环器槽(21c);打环器轴(22),其与缝纫机电动机连动,并保持所述打环器以使该打环器能够与缝针的上下移动同步地在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之间摆动;导线管(110),其固定在所述打环器轴上,从一端的线插入口(111)连通至另一端的线排出(112)以可以使缝线穿过;空气供给单元(120),其使喷嘴(121)配置在可以与所述导线管的线插入口相对的喷气位置,并向所述线插入口供给空气;切换单元(151),其可以使位于所述前进位置的所述打环器与所述打环器轴分离;以及移动单元(153),其使通过所述切换单元而与打环器轴分离的所述打环器移动至所述后退位置;在所述打环器与打环器轴分离并移动至后退位置时,可以使所述导线管的线排出口与移动至所述后退位置的打环器的穿线孔对齐,并且,使所述导线管的线插入口与配置在所述喷气位置的喷嘴的前端对齐。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中,具有:打环器支撑体(23),其支撑所述打环器,并可以在打环器轴上自由旋转;打环器驱动体(24),其固定在所述打环器轴上;以及连结部件(152),其可以沿所述打环器轴的轴线方向移动,在所述打环器和导线管位于后退位置时,通过该连结部件移动而使所述打环器支撑体和所述打环器驱动体之间连结或断开。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发明中,前述空气供给单元构成为使前述喷嘴可以在前述喷气位置、和远离该喷气位置的远离位置间移动,本发明还具有:主轴锁止机构(160,260,360),其使主轴定位在规定的旋转角度,以经由所述打环器轴使导线管位于前进位置;以及操作输入单元(144),其通过手动操作将所述喷嘴移动到喷气位置且使所述切换单元为分离状态,同时使所述主轴锁止机构为可动作状态。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中,所述空气供给单元,其可以使所述喷嘴在喷气位置和远离喷气位置的待机位置间移动,所述空气供给单元具有喷嘴预紧单元(143),其将所述喷嘴向喷气位置预紧,所述操作输入单元设置为可以在保持位置和容许位置间切换,所述保持位置是抵抗所述喷嘴预紧单元的预紧力而使所述喷嘴保持在远离所述喷气位置的待机位置的位置,所述容许位置是容许所述喷嘴通过所述喷嘴预紧单元的预紧力而向喷气位置移动的位置。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中,具有:检测单元(362),其用于检测所述主轴锁止机构使主轴定位在规定的旋转角度;以及电动机控制单元,其对应于来自所述操作输入单元的输入操作,在该主轴锁止机构处于可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使所述缝纫机电动机开始旋转驱动,在所述主轴定位在所述规定的旋转角度的情况下,使所述缝纫机电动机停止旋转驱动。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中,所述主轴锁止机构,具有:旋转体(161,261),其具有卡合部(161a,261a)并固定在所述主轴上;锁止体(162),其通过与所述卡合部卡合,而使主轴定位在规定的旋转角度;锁止体预紧单元(143,265),其将所述锁止体向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方向预紧。
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卡合部为形成在旋转体上的开口部,所述锁止体从前述主轴的轴向与所述旋转体的开口部嵌合。
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卡合部为形成在旋转体上的开口部,所述锁止体从前述主轴的半径方向与所述旋转体的开口部嵌合。
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中,所述主轴锁止机构具有连杆体(263),其对应于来自所述操作输入单元的输入操作而转动,所述锁止体,设置为与所述连杆体同轴且可分别转动,所述锁止体预紧单元为连结所述连杆体和锁止体的拉伸弹簧(265)。
技术方案10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中,具有:操作部件(144),其可以从缝纫机外部进行操作并进行位移;以及主轴锁止机构(160,260,360),其与所述操作部件的位移连动,而使主轴定位在可以使导线管移动至所述前进位置的规定旋转角度;同时,所述切换单元具有切换部件(152),其与所述打环器连结并可以沿所述打环器轴的轴线方向移动地被支撑,以通过与所述操作部件的位移连动,而使位于所述前进位置的所述打环器与所述打环器轴分离,所述移动单元具有作用部件(153),其在所述切换部件使所述打环器移动,从而使所述打环器与所述打环器轴分离时,使所述打环器移动至所述后退位置。
技术方案11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缝纫机中,具有:操作部件,其可以从缝纫机外部进行操作并进行位移;以及主轴锁止机构,其与所述操作部件的位移连动,而使主轴定位在可以使导线管移动至所述前进位置的规定旋转角度,同时,所述空气供给单元,其可以使所述喷嘴在喷气位置和远离喷气位置的待机位置间移动,在所述操作部件位移时,使所述打环器位于后退位置,同时,使所述操作部件和所述喷嘴连结,以使所述喷嘴移动到喷气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可以利用切换单元将打环器和打环器轴间的连结状态切换为连接和分离,在通过该切换单元使打环器和打环器轴成为分离状态时,可以通过移动单元使打环器配置在后退位置。此外,在将打环器配置在后退位置时,可以使该打环器的穿线孔与配置在前进位置上的导线管的线排出口对齐,并且,可以使配置在该前进位置的导线管的线插入口、和配置在前进位置的喷嘴的前端对齐。即,利用切换单元使打环器和打环器轴成为分离状态,并且,通过将喷嘴配置在前进位置,可以向导线管的线插入口供给空气,通过该空气可以使从线插入口插入的缝线穿入打环器的穿线孔中。由此,在将缝线穿入打环器的穿线孔时不需要镊子等,与通过操作者手工穿线的情况相比,可以使穿线操作大幅简化。从而,可以消除现有的穿线操作的复杂性,实现穿线操作的容易化。
此外,根据通过将打环器配置在后退位置,而使该打环器的穿线孔与导线管的线排出口对齐的结构,无需拉动挂在该打环器上的上线、或解除上线的张力,就可以使穿线操作顺利进行。
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除了可以得到与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同样的效果之外,特别地,还可以在打环器支撑体和导线管支撑体位于后退位置时,通过使连结部件滑动,而使该打环器支撑体与导线管支撑体连结。即,可以在打环器轴的转动范围内、且在打环器的摆动范围内的后退位置上,切换该打环器和打环器轴间的连接和分离,由此,通过该切换单元,可以在摆动范围内将与打环器轴分离的打环器连接。
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除了可以得到与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发明同样的效果之外,特别地,由于具有连动单元,因此,可以与使喷嘴配置在喷气位置的动作连动,将主轴定位在规定的旋转角度以使导线管位于前进位置,同时,通过切换单元使打环器和打环器轴成为分离状态。然后,可以通过移动单元使打环器配置在后退位置。即,不必分别操作主轴锁止机构、切换单元以及空气供给单元,通过一次操作就可以使它们连动。从而,可以使穿线操作大幅简化,实现该穿线操作的容易化。此外,具有通过手动操作上述连动单元的操作输入单元,由此能够提高操作者对该穿线装置的操作性。
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除了能够得到与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同样的效果之外,特别地,如果由缝纫机的操作者操作操作输入单元,将该操作输入单元从保持位置切换至容许位置,则通过喷嘴预紧单元的预紧力,使喷嘴从待机位置移动到喷气位置。此外,与上述动作连动,由主轴锁止机构将主轴定位在规定的旋转角度,同时通过切换单元使打环器和打环器轴成为分离状态。
即,由于具有喷嘴预紧单元,仅通过操作操作输入单元,就能够使喷嘴移动到喷气位置,同时可以将主轴定位在规定的旋转角度,此外,可以通过利用切换单元使打环器和打环器轴成为分离状态,利用移动单元使打环器配置在后退位置。因而,缝纫机的操作者在操作上述各机构时,无需使用双手,单手就可以实现将缝线穿入打环器的穿线操作。由此,可以大幅度提高缝纫机的操作性,实现穿线操作的容易化。
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除了可以得到与技术方案3或4记载的发明同样的效果之外,特别地,利用电动机控制单元,对应于来自操作输入单元的输入操作,在主轴锁止机构为可动作状态时,使缝纫机电动机开始旋转驱动,由此,例如,即使在主轴没有配置在规定的旋转角度时操作了操作输入单元的情况下,也可以使主轴旋转至能够使锁止体与旋转体的卡合部嵌合的规定旋转角度。此外,在具有上述喷嘴预紧单元的情况下,可以将主轴定位于所述规定的旋转角度后自动停止。另外,在由检测单元检测出主轴定位在规定的旋转角度时,可以通过电动机控制单元使缝纫机电动机的旋转驱动自动停止。即,无论操作者操作操作输入单元时,主轴是否配置在规定的旋转角度,都可以仅通过操作该操作输入单元,而自动地使主轴停止在规定的旋转角度,同时,可以经由连动单元使打环器配置在后退位置,此外,能够将喷嘴配置在喷气位置。然后,可以自动停止缝纫机电动机。由此,可以在将缝线穿入打环器的穿线操作中防止不必要的缝纫机电动机的旋转,从而可以防止电力的浪费和装置的磨损等,同时可非常容易地执行穿线操作。
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除了可以得到与技术方案1至5中任意一项记载的发明同样的效果之外,特别地,通过固定在主轴上的旋转体、和与该旋转体的卡合部卡合的锁止体,可以使主轴锁止机构停止在规定的角度。此外,通过锁止体预紧单元,可以将锁止体向与卡合部卡合的方向预紧。由此,例如,即使在主轴没有配置在规定的旋转角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操作操作输入单元而使锁止体成为向与卡合部卡合的方向预紧的状态,因此,随后通过使主轴配置在上述规定的旋转角度,可以将主轴定位在该规定的旋转角度。即,无论主轴是否配置在规定的旋转角度,都可以操作操作输入单元,同时利用锁止体预紧单元将锁止体向与卡合部卡合的方向预紧,因此操作者用单手就能实现上述各操作。因而,可以使将缝线穿入打环器的穿线操作极其容易。
根据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除了可以得到与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同样的效果之外,特别地,通过使锁止体从轴向与旋转体的卡合部卡合,可以将主轴定位在规定位置。
根据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除了可以得到与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同样的效果之外,特别地,通过使锁止体从半径方向与旋转体的卡合部卡合,可以将主轴定位在规定位置。
根据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除了可以得到与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发明同样的效果之外,特别地,通过使连杆体和锁止体设置为同轴且可以分别转动,并且通过拉伸弹簧连结上述连杆体和锁止体,由此,例如,即使在利用操作输入单元进行输入操作时,主轴没有定位在可以与锁止体嵌合的规定的旋转角度的情况下,也会使连杆体转动,并且,使锁止体以从半径方向抵接在旋转体的周缘上的状态待机。然后,该状态下,由于可以通过拉伸弹簧的预紧力将锁止体向旋转体的中心预紧,因此,在随后使主轴旋转而配置在上述规定的旋转角度时,通过拉伸弹簧的预紧力,可以使锁止体嵌合在旋转体的卡合部中。即,无论主轴是否配置在规定的旋转角度,都可以操作操作输入单元,因此可以提高穿线动作时的操作性。
根据技术方案10记载的发明,通过操作操作部件,可以使导线管移动至前进位置,并且,可以使位于前进位置的打环器与打环器轴分离,使打环器移动至后退位置,使穿线操作变简单从而提高作业效率。
根据权利要求11记载的发明,由于通过操作操作部件,可以使打环器位于后退位置,同时使喷嘴移动至喷气位置,因此可以使穿线操作变得简单,而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整体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穿线装置的要部结构的概略斜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穿线装置的要部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切换单元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穿线装置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a)表示打环器和导线管的前进位置;(b)表示打环器的后退位置和导线管的前进位置。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动单元的概略图。(a)表示待机位置;(b)表示锁止板抵接位置;(c)表示主轴锁止状态。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主轴锁止机构的概略斜视图。(a)表示锁止板抵接位置;(b)表示主轴锁止状态。
图8是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主轴锁止机构的动作说明图。(a)表示待机位置;(b)表示锁止板抵接位置;(c)表示主轴锁止状态。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主轴锁止机构的动作说明图。(a)表示待机位置;(b)表示锁止板抵接位置;(c)表示主轴锁止状态。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主轴传感器的概略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控制部的结构的控制框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打环器的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a)表示打环器和导线管的前进位置;(b)表示打环器的后退位置和导线管的前进位置。
图13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通过空气供给单元使喷嘴动作的动作说明图。P1表示喷气位置,P2表示待机位置。
图14是表示现有缝纫机的向打环器进行穿线动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13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以下所示的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作为缝纫机以双环缝制缝纫机为例进行说明。双环缝制缝纫机具有进行上下移动的缝针4、和在被缝制物即布料的下侧向缝针线的线环中插入打环器线T的打环器(双环打环器)21,该缝针线是指已穿过缝针4的缝线,上述双环缝制缝纫机通过该缝针4和打环器21按顺序使缝线相互缠绕,从而对布料进行双环缝制。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垂直上下方向设为Z轴方向,将设置于水平面的状态下的缝纫机1的臂部2a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设为Y轴方向,与未图示的针板的板面平行、且与Y轴方向正交的前后方向设为X轴方向。并且,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彼此正交。
(第一实施方式: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缝纫机1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缝纫机(双环缝制缝纫机)1,具有:未图示的针驱动机构,其通过缝纫机电动机5(参照图10及图11)上下驱动缝针4(针);打环器驱动机构20,其具有通过与缝针4协同动作而形成线迹的打环器21;以及穿线装置100,其将打环器线T穿入打环器21的穿线孔21b中。以下,对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针驱动机构)
未图示的针驱动机构,具有:上轴(图示略),其通过缝纫机电动机5而旋转;以及公知的上下移动传递机构,其将该上轴的旋转运动通过旋转锤和曲柄杆变换为往复上下移动,并传递给针棒3。在针棒3的下端,保持两根缝针4、4。此外,如果通过缝纫机电动机5的驱动使上轴旋转,则经由上下移动传递机构使针棒3上下移动,使该针棒3和缝针4进行往复上下移动。
(打环器驱动机构)
打环器驱动机构20,其配置在未图示的针板的下方,具有:打环器驱动轴22,其沿X轴方向而可转动地支撑在缝纫机机架2上;未图示的公知的转动传递机构,其从作为缝纫机主轴(主轴)的下轴6(参照图2)分支出,同时将该下轴6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往复转动驱动力后,传递给打环器驱动轴22;打环器驱动腕24,其固定安装在打环器驱动轴22的前端部,并以该下轴6为中心进行摆动;打环器支撑腕23,其可以与该打环器驱动腕24嵌合/脱离;以及打环器21,其保持在该打环器支撑腕23的摆动端部。
打环器驱动轴22,经由未图示的转动传递机构从下轴6得到转动力,与该下轴6的旋转同步地进行往复转动。该打环器驱动轴22作为本发明的打环器轴起作用,其使打环器21以及后述的导线管110分别在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间摆动。
打环器驱动腕24固定在打环器驱动轴22上,其与由下轴6的旋转而驱动的打环器驱动轴22的转动对应地进行摆动。在该打环器驱动腕24上,从图3中示出的D方向箭头观察,在其与打环器驱动轴22间连结部的水平方向左侧设有长孔24a,该长孔24a用于使后述切换机构150的离合销152穿过的。此外,打环器驱动腕24上可自由拆卸地安装有支撑下述导线管110的线引导板113。
打环器支撑腕23与打环器驱动腕24并排设置,可自由转动地嵌合于打环器驱动轴22上。在该打环器支撑腕23上,从图3示出的D方向箭头观察,位于其与打环器驱动轴22的连结部的水平方向左侧,在与上述打环器驱动腕24的长孔24a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可以使后述离合销152插入的长孔23a(参照图3和图4)。在打环器支撑腕23的上端部,安装有打环器21的基端部。即,该打环器支撑腕23作为本发明的打环器支撑体起作用,其支撑打环器21,并且可以通过后述切换机构150而切换该打环器支撑腕23与打环器驱动轴22间的连接和分离。
打环器21具有延伸部21a,其通过与缝针4的上下移动同步地进行进退,而插入缝针线的线环。在该延伸部21a的前端,如图3所示,形成穿线孔21b,其使从后述导线管110的线排出口112排出的打环器线T穿过,从该穿线孔21b朝向与线排出口112相对的位置形成打环器槽21c。该打环器槽21c,用于防止从线排出口112排出的打环器线T夹在该线排出口112和延伸部21a之间而阻碍打环器21的摆动。此外,如果通过打环器驱动轴22的转动使打环器驱动腕24摆动,使打环器支撑腕23与该打环器驱动腕24一起摆动,则会使该打环器21在针板下方移动,在缝针4、4的移动轨迹附近从其后方经过。即,打环器21,经由与下轴6连动的打环器驱动轴22从缝纫机电动机5得到动力而被驱动,捕捉穿入下降的缝针4、4中的缝针线的线环,并在该线环中穿入打环器线T的线环。
在这里,在延伸至缝纫机机架2外侧的下轴6的一端上固定有飞轮7,该飞轮7与下轴6可一体旋转地连结。该飞轮7的端缘上设置有标记m1,在靠近该标记m1的缝纫机机架2的端缘上设有标记m2(参照图1)。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缝纫机主轴的下轴6位于规定的旋转角度时,即,当与该下轴6的旋转同步摆动的打环器21,配置在其摆动中一侧的摆动端,也就是位于该打环器21进退移动时的最前进位置即前进位置(参照图5(a))时,飞轮7的标记m1和缝纫机机架2的标记m2对齐。
(穿线装置)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穿线装置100进行说明。
穿线装置100,用于将从形成在缝纫机机架2上的线槽8导入的打环器线T穿入打环器21的线孔21b中,设置在图1所示的底座部2b内。
所述的穿线装置100,如图1~图6所示,具有:作为线引导单元的导线管110,其一端为线插入口111,另一端为线排出口112,缝制时该线排出口112位于打环器槽21c的后端部侧,在该导线管110内部具有可穿入打环器线T的缝线通道;作为空气供给单元的空气喷出单元120,其通过使空气喷嘴(喷嘴)121前进并相对地配置于与该导线管110的线插入口111相对的喷气位置P1(参照图13),而向该线插入口111供给空气;作为切换单元的切换机构150,其进行切换以使打环器21与打环器驱动轴22在前进位置上可以相互连接或分离;作为移动单元的弹簧153,其通过切换机构150使与打环器驱动轴22分离的打环器21移动至后退位置;主轴锁止机构160,其将下轴6定位在规定的旋转角度,以经由打环器驱动轴22使导线管110位于前进位置;以及作为连动单元的连动机构170,其将空气喷嘴121移动至喷气位置P1,并使切换机构150成为分离状态,同时使主轴锁止机构160成为可动作状态。
(线引导单元)
导线管110,如图1、图3及图5所示,是在上下两处分别逆向弯曲,从侧面观察形成为大致S字形的管状部件,如图3所示,一端部为插入打环器线T的线插入口111,另一端部为排出打环器线T的线排出口112。为了使打环器线T容易插入,线插入口111随着靠近其端部侧而使直径逐渐变大。此外,线排出口112的端部向打环器21侧弯曲。该导线管110,在缝制时线排出口112配置在打环器21的线槽21c的后端部侧、即打环器21的延伸部21a上的线孔21b相反侧。
所述导线管110固定在线引导板113的侧面,该线引导板113固定在打环器驱动腕24上,由此,当使所述打环器支撑腕23与所述打环器驱动腕24连结时,该导线管110会与打环器21一体地与打环器驱动轴22连动进行摆动,在图5(a)所示的前进位置和未图示的后退位置之间进行往复移动。
(空气供给单元)
空气喷出单元120,具有:空气喷嘴121,其用于从线插入口111向导线管110内喷出空气,使导线管110内产生空气流;空气泵130,其向所述空气喷嘴121供给空气;空气喷出移动机构140,其使空气喷出单元120移动,以使空气喷嘴121在接近线插入口111的喷气位置P1(参照图13)、和离开该喷气位置P1的待机位置P2(参照图13)之间移动。在通过连动机构170使打环器21的穿线孔21b和线排出口112对齐时,所述空气喷出单元120的空气喷嘴121移动至喷气位置P1,并与线插入口111相对地配置。
此外,在穿线装置100上,如图1所示,设置有作为线导入单元的线槽8,其内部具有可以穿入打环器线T的缝线通道,该线槽8的一端在缝纫机机架2的外侧开口,另一端在空气喷嘴121的喷气口121a的上方开口。这样,可以使从在缝纫机机架2的外侧开口的一端插入并从另一端引出的打环器线T,通过从空气喷嘴121前端的喷气口121a喷出经过加压的空气,而插入线插入口111。
空气泵130,具有可自由伸缩的中空的蛇腹部131,以及与该蛇腹部131的一端部连结、用于压缩该蛇腹部131的杠杆部132。蛇腹部131的另一端部,经由空气管133与空气喷嘴121连接。即,空气泵130,通过操作杠杆部132而压缩蛇腹部131,从而将蛇腹部131内的空气经由空气管133而输送到空气喷嘴121,并从前端的喷气口121a喷出。
空气喷出移动机构140,如图2所示,具有:动作板142,其支撑空气喷嘴121,使该空气喷嘴121可以在喷气位置P1和待机位置P2之间移动;动作板基座141,其固定在缝纫机机架2上并且支撑动作板142;弹簧143,其作为喷嘴预紧单元,将空气喷嘴121向喷气位置P1预紧;以及锁止按钮144,其作为操作输入单元或操作部件,通过来自缝纫机1外部的操作者的手动操作,使空气喷嘴121移动(位移)至喷气位置P1,并且,使切换机构150成为分离状态,同时使主轴锁止机构160为可动作状态。
动作板基座14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部2b内的底面上,另一端向上方弯折大致90°并与YZ平面平行地直立设置。所述动作板基座141,具有沿Y轴方向并排设置的两个向X轴方向突出设置的凸部141a、141a,通过使该凸部141a与动作板142的长孔142b嵌合,而沿Y轴方向可自由滑动地支撑空气喷出单元120。
在动作板142上,沿其移动方向即Y轴方向安装有上述空气喷嘴121。在所述动作板142上设有:弯曲部142a,其在动作板142下端朝向缝纫机1内部侧弯曲,而向X轴方向延伸设置;两个长孔142b、142b,它们沿Y轴方向形成;操作杠杆142c,其通过操作者的手动操作使空气喷出单元120移动;槽142d,其可以通过锁止按钮144切换动作板142的移动和停止。
弯曲部142a的前端,与后述连动机构170的离合杆172的一端可自由转动地连结(参照图2和图6)。
长孔142b,与动作板基座141的凸部141a、141a卡合,使该动作板142可沿Y轴方向滑动,以使支撑在动作板142上的空气喷嘴121可以在喷气位置P1和待机位置P2间移动。
操作杠杆142c,在动作板142的上端部向X轴弯曲,向缝纫机1的前方侧即缝纫机1的操作者的操作位置侧延伸。该操作杠杆142c,可沿Y轴方向移动地由形成在缝纫机机架2上的杠杆槽9卡止,操作者可以通过操作该操作杠杆142c而使空气喷出单元120沿Y轴方向移动。
槽142d具有:直径较大的保持部142da,其可以使后述锁止按钮144的大直径部144b插入,用于抵抗后述弹簧143的预紧力将支撑在该动作板142上的空气喷嘴121保持在待机位置P2;以及直径较小的容许部142db,其宽度小于该保持部142da,通过仅可以使后述锁止按钮144上的小直径部144a沿Y轴方向移动,而容许支撑在该动作板142上的空气喷嘴121移动至喷气位置P1。所述槽142d的保持部142da,设置在该容许部142db的喷气位置P1侧的端部(图2中的左端)。
此外,动作板142,其Y轴方向的一端向X轴方向以大致直角弯曲,由向下轴6侧延伸出的该动作板142的一端保持后述主轴锁止机构160的锁止轴162。此外,通过该锁止轴162和后述作为操作输入单元的锁止按钮144,限制动作板142向X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移动,使其仅可以沿Y轴方向移动。
弹簧143的一端与动作板142的一端(图2中的左端)连结,弹簧143的另一端与保持部件145的一端连结,该保持部件145通过螺栓固定在缝纫机机架2的底座部2b内。该弹簧143是比后述切换机构150的螺旋弹簧154弹性更强的拉伸弹簧,通过该弹簧143的弹力使动作板142向图2的箭头B方向常时预紧。
锁止按钮144是以长度方向沿X轴方向设置的棒状部件,其一端如图2及图6所示,通过动作板142的槽142d向缝纫机1的前方侧即操作者的操作位置侧突出。锁止按钮144的另一端,沿X轴方向插入缝纫机机架2内,设置为可向轴向自由滑动。该锁止按钮144可以在下述位置间切换,即:保持位置,在该位置时抵抗弹簧143的预紧力,而将空气喷出机构120的空气喷嘴121保持在待机位置P2;以及容许位置,在该位置时容许空气喷出机构120的空气喷嘴121通过弹簧143的预紧力而向喷气位置P1移动。此外,所述锁止按钮144的另一端侧上设置有如下部分:小直径部144a,其可沿Y轴方向自由滑动地与上述槽142d的容许部142db卡合;以及大直径部144b,其可沿X轴方向自由滑动地与该保持部142da卡合。
此外,在锁止按钮144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上设有凸缘部144c,在该凸缘部144c和缝纫机机架2之间隔装作为压缩弹簧的螺旋弹簧146。即,锁止按钮144通过螺旋弹簧146的弹力而常时向缝纫机1的前方侧预紧,在大直径部144b插入保持部142da内的状态下,则以凸缘部144c与动作板142的端面卡止的状态保持该锁止按钮144。另一方面,通过操作者的操作,抵抗螺旋弹簧146的预紧力而将锁止按钮144向缝纫机机架2侧按下时,成为该锁止按钮144的小直径部144a可以沿槽142d的容许部142db自由移动的状态。其结果,通过弹簧143的预紧力使支撑在动作板142上的空气喷嘴121移动至喷气位置P1侧,在小直径部144a与槽142d的容许部142db卡合时,大直径部144b卡止在动作板142的端面上。
(切换机构)
切换机构150,用于在所述打环器21以及导线管110处于前进位置时,进行切换以使所述打环器可以与打环器轴脱离(分离),如图2~图4所示,该切换机构150具有:离合滑动台151,其套在打环器驱动轴22上;作为连结部件的离合销152,其从该离合滑动台151的一侧的端面突出设置,并可沿所述打环器轴的轴线方向移动,当所述打环器和导线管位于前进位置时,通过使该离合销152移动,可以使所述打环器支撑腕23和所述打环器驱动腕24之间连结或断开;弹簧153,其将离合滑动台151向转动方向的一侧预紧;以及螺旋弹簧154,其将离合滑动台151向轴向的一侧预紧。
离合滑动台151,如图3和图4所示,是在两端具有直径比中间部大的凸缘部151a、151b的筒状体,隔着打环器支撑腕23而配置在打环器驱动腕24的相反侧,可自由转动并可沿轴向自由移动地与打环器驱动轴22嵌合。此外,在靠近打环器支撑腕23的一侧的凸缘部151a上,突出设置离合销152并且连结有弹簧153。
此外,凸部173b从下方卡合在两个凸缘部151a、151b的间隔中,该凸部173b设置在后述连动机构170的离合驱动腕173上,特别地,凸部173b可沿X轴方向分离/抵接移动地与凸缘部151b的下部端面抵接。即,凸缘部151b作为动力传递部起作用,其用于从连动机构170的凸部173b向离合滑动台151传递向箭头C’方向的移动力。此外,优选在各凸缘部151a、151b之间确保一定程度的间隙,该间隙用于,可以通过随着连动机构170的动作使凸部173b沿X轴方向(箭头C方向及C’方向)移动,而仅在向箭头C’方向移动时使凸部173b与凸缘部151b抵接,在沿箭头C方向移动时使该凸部与凸缘部151b的端面分离。
作为切换部件的离合销152,从图3所示的箭头D方向观察时,位于打环器驱动轴22的水平方向左侧,设置在凸缘部151a的端部附近,从与打环器支撑腕23相对的凸缘部151a的端面,向该打环器支撑腕23侧与打环器驱动轴22平行地突出设置。所述离合销152的长度设置为,在凸缘部151a的端面与打环器支撑腕23抵接的状态(参照图4(a))下,使其前端可以穿过设置在打环器支撑腕23上的长孔23a,而插至设置在打环器驱动腕24上的长孔24a,并且,在通过后述连动机构170使离合滑动台151沿图3所示箭头C’方向滑动的状态(参照图4(b))下,成为使离合销152与打环器驱动腕24间的卡合解除,而仅与打环器支撑腕23卡合的状态。即,该离合销152具有如下功能:通过切换打环器支撑腕23与打环器驱动腕24之间的连接和分离,而切换打环器驱动轴22与打环器21间的连动和解除。
作为作用部件的弹簧153,其一端(上端)连结在凸缘部151a的相对于打环器驱动轴22而与上述离合销152相反一侧的端部附近。此外,弹簧153的另一端(下端)与缝纫机机架2的底座部2b内的底面连结。所述弹簧153为拉伸弹簧,其始终以打环器驱动轴22为中心,将离合滑动台151向转动方向的一侧、即打环器21的后退移动方向(图3所示的箭头A方向)预紧。
螺旋弹簧154,隔着离合滑动台151设置在打环器支撑腕23的相反侧。所述的螺旋弹簧154套在打环器驱动轴22上,一端与凸缘部151b的端面卡止,同时另一端与固定在打环器驱动轴22上的凸缘22a的端面卡止。即,螺旋弹簧154,始终将离合滑动台151向打环器支撑腕23侧(图3和图4所示的箭头C方向)预紧。
这样,在离合滑动台151配置在箭头C方向、即打环器支撑腕23侧,使离合销152插入打环器驱动腕24的长孔24a的状态(参照图4(a))下,通过打环器驱动轴22的转动,使打环器21与该打环器驱动轴22的转动同步摆动。另一方面,在离合滑动台151配置在箭头C’方向,与打环器支撑腕23分离的状态(参照图4(b))下,打环器驱动腕24与打环器支撑腕23的连结解除,通过弹簧153的预紧力经由离合滑动台151、离合销152及打环器支撑腕23,使打环器21向后退移动方向倾倒,而配置在该打环器21摆动运动的一端,也就是进退移动中的最后退位置、即后退位置(参照图5(b))。并且,在使该打环器21向后退位置倾倒的状态下,该打环器21的穿线孔21b和导线管110的线排出口112对齐,因此所述最后退位置为本实施方式中的穿线位置。
(主轴锁止机构)
主轴锁止机构160,如图2及图6所示,具有:作为旋转体的主轴锁止板161,其固定在下轴6上,具有开口部即卡合部161a;作为锁止体的锁止轴162,其通过与卡合部161a卡合,使下轴6停止在规定的旋转角度;以及锁止体预紧单元,其将锁止轴162向与卡合部161a卡合的方向预紧。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弹簧143作为该锁止体预紧单元起作用。
主轴锁止板161,通过缝纫机电动机5的驱动与下轴6一起旋转,在该主轴锁止板161的周缘切除一部分而设置卡合部161a。
锁止轴162为圆棒状的部件,其一端安装在上述空气喷出移动机构140的动作板142的一端上。该锁止轴162,与下轴6平行即沿Y轴方向设置,另一端设置为沿Y轴方向从外侧向内侧贯穿缝纫机机架2,并可沿轴向自由移动。此外,锁止轴162,伴随动作板142沿Y轴方向的移动而与该动作板142一起沿Y轴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缝纫机机架2的外表面的上述标记m2、和设置于飞轮7上的标记m1对齐时,锁止轴162可以从轴向与在主轴锁止板161上切开并以槽状开口的卡合部161a卡合。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主轴锁止机构160,利用锁止轴162使下轴停止(锁止)于下述旋转角度,在该旋转角度,与该下轴6连动的打环器21位于其进退移动中的最前进位置(参照图5(a))。
(连动机构)
在这里,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1的连动机构170进行详细说明。
连动机构170具有:离合驱动腕173,其使上述切换机构150的离合滑动台151沿X轴方向移动;离合杆基座171,其可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地支撑该离合驱动腕173;以及离合杆172,其连结上述空气喷出移动机构140的动作板142和离合驱动腕173(参照图2)。
离合杆172如图2所示,由长条状的板材构成,使其长度方向沿Y轴方向地配置在底座部2b内的下方。该离合杆172的一端可自由转动地与动作板142的弯曲部142a连结。此外,在离合杆172的另一端上,朝向上方(Z轴方向)设有凸部1 72a,在该凸部172a的附近沿该离合杆172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设有上下贯穿的长孔172b。
离合杆基座171如图2所示,使用螺栓固定在靠近上述离合滑动台151的底座部2b内的底面上。该离合杆基座171的一端延伸设置至上述离合杆172的长孔172b的下方侧,在该一端部上朝向上方设有凸部171a,该凸部171a嵌合在上述离合杆172的长孔172b内。此外,离合杆基座171的另一端延伸设置至离合驱动腕173的下方,在该另一端部上朝向上方设有凸部171b。
离合驱动腕173如图2所示,俯视时是形成为大致L字状的板材,在中央的弯曲部与设置在离合杆基座171的另一端上的凸部171b连结,通过该凸部171b而可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地被支撑。在离合驱动腕173的一端上,设置有沿上下(Z轴方向)贯穿该离合驱动腕173、且沿X轴方向长的长孔173a。上述离合杆172的凸部172a可转动地连结在长孔173a内。此外,在离合驱动腕173的另一端朝向上方设置凸部173b。
所述离合驱动腕173,将离合杆172沿Y轴方向的移动转换为沿X轴方向的移动,并传递至离合滑动台151。即,如果使离合杆172与动作板142一起沿Y轴方向向箭头B方向移动,则离合驱动腕173以凸部171b为中心转动,使凸部173b与离合滑动台151的凸缘部151b的下端抵接。此外,如果使离合杆172向箭头B方向进一步移动,则该离合滑动台151抵抗向箭头C方向的螺旋弹簧154的预紧力而向箭头C’方向移动。
即,经由离合杆基座171、离合杆172及离合驱动腕173将动作板142以及离合滑动台151相互连结,通过由上述离合杆基座171、离合杆172以及离合驱动腕173构成的连动机构170,使动作板142沿Y轴方向的移动和离合滑动台151沿X轴方向的移动连动。由此,通过所述结构,使主轴锁止机构160、切换机构150以及空气喷出移动单元140相互连动,使配置在前进位置的导线管110的线排出口112、和配置在后退位置的打环器21的穿线孔21b对齐,并且,使配置在前进位置的导线管110的线插入口111、和配置在喷气位置P1的空气喷嘴121的前端,在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对齐。
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缝纫机1进行动作说明。
(打环器的倾倒动作)
首先,在缝制中,动作板142如图6(a)所示配置在箭头B’方向,通过使锁止按钮144的大直径部144b由槽142d的保持部142da卡止,而将该动作板142定位。此外,搭载于动作板142上的锁止轴162以及空气喷嘴121也仍配置在箭头B’方向。从而,使下轴6的锁止解除,空气喷嘴121配置在待机位置P2。此外,在该状态下,离合滑动台151配置在箭头C方向,经由离合销152使打环器驱动腕24和打环器支撑腕23处于连结状态(参照图4(a))。即,下轴6可以与缝纫机电动机5同步地自由旋转,使打环器21与该下轴6同步摆动。然后,通过缝针4与打环器21的协同动作进行缝制。
在这里,在进行将打环器线T穿入打环器21的穿线孔21b中的穿线动作时,首先使缝纫机1处于停止状态,通过操作者的手动操作使飞轮7旋转,使标记m1与标记m2对齐。由此,使下轴6的旋转角度配置为规定的旋转角度,即,使经由打环器驱动轴22与下轴6连动的打环器21,配置在其进退移动中的最前进位置(参照图5(a))的角度。
然后,如果通过操作者手动按压锁止按钮144,则使该锁止按钮144的小直径部144a可以在槽142d的容许部142db内移动。
在这里,通过弹簧143的预紧力使动作板142向箭头B方向移动,由此使锁止轴162向箭头B方向移动,使其前端插入锁止板161的卡合部161a内(参照图6(c))。由此,限制下轴6的旋转,使下轴6成为锁止状态。
此外,在标记m1和标记m2没有对齐的状态下按下锁止按钮144的情况下,如图6(b)所示,会使锁止轴162的前端与主轴锁止板161的端面抵接,但是可以通过在该状态下使飞轮7进一步旋转,使卡合部161a和锁止轴162的前端对齐。
另一方面,在缝针4下方的底座部2b内,通过使与动作板142连结的离合杆172沿箭头B方向移动,而使离合驱动腕173以凸部171b为中心转动,使凸部173b与离合滑动台151的凸缘部151b抵接。然后,由比螺旋弹簧154弹性更强的弹簧143的预紧力,抵抗该螺旋弹簧154的预紧力,使离合滑动台151向箭头C’方向移动(参照图4(b))。
如果离合滑动台151沿箭头C’方向移动,则离合销152的前端,成为从打环器驱动腕24的长孔24a拔出而仅插入打环器支撑腕23的长孔23a内的状态(参照图4(b))。即,该状态下,使打环器驱动腕24和打环器支撑腕23的连结解除。在这里,由于打环器支撑腕23和离合滑动台151,均可相对于打环器驱动轴22自由转动,因此通过弹簧153的预紧力,使离合滑动台151和打环器支撑腕23向箭头A方向转动(倾倒)。
这样,通过该转动,使支撑在打环器支撑腕23上的打环器21配置在后退位置,使导线管110的线排出口112与穿线孔21b对齐(参照图5(b))。然后,在所述状态下,通过操作空气泵130的杠杆部132而进行穿线动作,通过导线管110将打环器线T穿入打环器21的穿线孔21b。
(打环器的复位动作)
然后,在使倾倒至后退位置的打环器21复位时,首先,通过操作者手动操作操作杠杆142c,使动作板142向箭头B’方向移动。与此相伴,由于锁止轴162沿箭头B’方向移动,下轴6的锁止状态被解除,因而使下轴6可自由转动(参照图6(a))。此外,通过使动作板142沿箭头B’方向移动,经由离合杆172使离合驱动腕173转动。由此,凸部173b与凸缘部151b的端面分离,使离合滑动台151成为可向箭头C方向移动的状态。在这里,在使打环器21倾倒至后退位置的状态下,离合销152的前端和打环器驱动腕24的长孔24a没有对齐。因此,在离合销152的前端穿过打环器支撑腕23的长孔23a,而抵接在与该打环器支撑腕23相对的打环器驱动腕24的侧壁上的状态下,使离合滑动台151保持由螺旋弹簧154的预紧力向箭头C方向预紧而待机。
然后,如果通过操作者手动使飞轮7旋转,则与下轴6的旋转连动而使打环器驱动轴22转动,与该打环器驱动轴22的转动连动而使打环器驱动腕24摆动。然后,如果打环器驱动腕24摆动至其摆动中一侧的端部(打环器21的进退移动中最后退位置),则长孔24a和离合销152对齐,通过螺旋弹簧154的预紧力,使离合滑动台151向箭头C方向移动,使离合销152插入长孔24a内。由此,经由离合销152使打环器驱动腕24和打环器支撑腕23连结,从而使打环器21与下轴6连动,成为可以进行缝制的状态。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1,无需分别操作主轴锁止机构160、切换机构150以及空气喷出单元120,通过一次操作就可以使它们连动。特别地,仅操作锁止按钮144,就可使空气喷出单元120的空气喷嘴121移动至喷气位置P1,同时使下轴6锁止在规定的旋转角度,并且,可以经由连动机构170使打环器21配置在后退位置,从而当操作上述各机构时缝纫机1的操作者无需使用双手。即,单手就可以实现下轴6的定位、该下轴6的锁止/解除、空气喷嘴121的移动、打环器21的倾倒、以及它们的复位动作。由此,可以使穿线操作大幅度简化,实现该穿线操作的容易化,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缝纫机1的操作性。此外,根据通过使打环器21倾倒至后退位置,而使导线管110的线排出口112和打环器21的穿线孔21b对齐的结构,例如,无需拉动挂在打环器21上的缝针线或解除该缝针线的张力,就可以通过简易的结构进行穿线操作。
(第二实施方式:结构)
下面,参照图7和图8对使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外,在以下所示的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记载。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具有手动操作部即作为操作输入单元的杠杆244、和由该杠杆244驱动的主轴锁止机构260这一点上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杠杆244如图8所示,通过其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经由轴244a而可在水平方向转动地支撑在缝纫机机架2上。该杠杆244的一端,从杠杆槽9(参照图1)向操作者的操作位置方向(图1中的纸面外侧)突出(图示略),可以通过操作者手动沿Y轴方向进行操作,其中,该杠杆槽9沿Y轴方向设置在缝纫机机架2的底座部2b侧面。此外,在杠杆244的另一端上沿该杠杆244的长度方向设置上下贯穿的长孔244b。
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轴锁止机构260,如图7和图8所示,具有:主轴锁止板261,其固定在下轴6上;大致L字状的连杆体263,其作为连杆体,相应于来自杠杆244的输入操作,以固定在底座部2b内的支点轴262为中心在水平面内转动;以及锁止体264,其重叠设置在连杆体263上,可以以该支点轴262为中心在水平面内转动。
在主轴锁止板261上,如图7(a)及7(b)所示,在其外周的一部分上沿半径方向设有作为卡合部的槽261a,该槽261a与后述板状的锁止体264卡合。该槽261a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设置于下轴6(主轴)的规定旋转角度,即,在标记m1和标记m2对齐,并且,使与下轴6连动的打环器21配置在其进退移动中的前进位置(参照图5(a))时,可以与锁止体264卡合的角度。
连杆体263为大致L字状,在该L字的弯曲部处由固定在缝纫机机架2上的支点轴262可自由转动地支撑。该连杆体263的一端,如图7及图8所示,分别与离合杆172的一端及杠杆244的另一端可自由转动地连结,在连杆体263的另一端设有弹簧座263a(参照图7(a))。如果通过杠杆244的操作使离合杆172向箭头B方向移动,则使所述连杆体263以支点轴262为中心转动,使连杆体263的另一端与下轴6大致平行。此外,连杆体263的另一端部的长度设定为,当该连杆体263以支点轴262为中心转动时,不会与主轴锁止板261抵接(参照图8(b))。
锁止体264是板状部件,其以支点轴262为中心在水平面内转动,从半径方向与旋转体即主轴的锁止板261的槽261a卡合,锁止体264的长度设定为,当使其以该支点轴262为中心转动而与下轴6平行配置时,可以卡合在主轴锁止板261的槽261a内。在所述锁止体264的一侧设置有弹簧座264a,所述弹簧座264a上连结锁止体预紧单元即拉伸弹簧265的另一端,其中,该拉伸弹簧265的一端与上述连杆体263的弹簧座263a连结。即,该锁止体264与连杆体263为同轴且可以分别转动的双层构造,锁止体264由拉伸弹簧265的预紧力向位于连杆体263一端的弹簧座263a侧常时预紧,并配置在该弹簧座263a侧。
此外,与上述连杆体263连结的离合杆172,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连结在动作板142上,可以与该动作板142一起沿Y轴方向移动。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可以通过杠杆244将动作板142向箭头B方向和B’方向中的任一方向操作,因此,并非一定需要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锁止按钮144、操作杠杆142c等操作部件及作为喷嘴预紧单元的弹簧143。
(第二实施方式:作用效果)
如图8(a)所示,杠杆244配置在箭头B方向时,离合杆172配置在箭头B’方向,连结点配置在图8示出的G1处。此时,如图8(a)所示,连杆体263和锁止体264均与主轴锁止板261分离,下轴6处于可以自由旋转的状态。然后,如果通过操作者手动使杠杆244的一端沿箭头B’方向移动,则该杠杆244以轴244a为中心在图8中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使离合杆172沿箭头B方向移动,连结点配置在图8所示的G2处。
在这里,在下轴6位于使标记m1和m2对齐的规定旋转角度时,如图8(c)所示,连杆体263和锁止体264均配置为与下轴6平行,锁止体264卡合在主轴锁止板261的槽261a内,使下轴6的旋转成为锁止状态。另一方面,在下轴6的旋转角度为除了使标记m1和m2对齐的规定的旋转角度以外的角度时,在使杠杆244沿箭头B’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如图8(b)所示,锁止体264位于主轴锁止板261的外周、且与除了槽261a之外的端缘抵接,仅使连杆体263与下轴6平行配置。在该状态下,锁止体264处于通过拉伸弹簧265的预紧力使其前端向主轴锁止板261的中心侧预紧的状态。然后,在该状态下使下轴6旋转,在下轴6位于上述规定旋转角度时,锁止体264与卡合部261a卡合,使下轴6的旋转被锁止(参照图8(c))。此外,在解除下轴6的锁止状态时,通过操作者手动使杠杆244向箭头B方向移动,而使离合杆172向箭头B’方向移动,连结点移动至图8所示的G1处。由此,使连杆体263和锁止体264向与主轴锁止板261分离的方向转动,解除下轴6的锁止状态(参照图8(a))。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缝纫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无需分别操作主轴锁止机构260、切换机构150和空气喷出移动机构140,通过一次操作就可以使它们连动,因此可以使穿线操作大幅简化,能够实现该穿线操作的容易化。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操作者可以用单手操作。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轴锁止机构360,如图9所示,在具有下述部件这一点上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其具有:作为电动机驱动输入单元的电动机起动开关361;作为检测单元的电动机停止开关362,其检测主轴锁止机构360使下轴6定位于规定的旋转角度;以及作为电动机控制单元的控制部350,其对应于来自操作输入单元即锁止按钮144的输入操作,如果主轴锁止机构360成为可动作状态,则向缝纫机电动机5输入旋转驱动开始,如果下轴6被定位于所述规定的旋转角度,则输入缝纫机电动机5的旋转驱动停止。
电动机起动开关361,是可以通过检测部361a的开闭而在ON/OFF间切换的开关,在该检测部361a被按下的ON状态下,向未图示的控制部输出用于驱动缝纫机电动机5的信号。所述电动机起动开关361,例如,图9(a)~(c)所示,,以可以通过动作板142沿Y轴方向的移动而切换ON/OFF的状态固定在缝纫机机架2上,在动作板142和锁止轴1 62配置在B’方向即图9(a)所示待机位置时,检测部361a为断开的OFF状态。此外,电动机起动开关361,如图9(b)所示,在锁止轴162的前端与主轴锁止板161的端面抵接的状态下,使动作板142停止时,检测部361a被按下变为ON。
另一方面,电动机停止开关362,是可以通过检测部362a的开闭而切换ON/OFF的开关,在按下该检测部362a的ON状态下,向未图示的控制部输出用于使缝纫机电动机5停止的信号。所述电动机停止开关362,如图9(a)~(c)所示,以如下方式固定在缝纫机机架2上,即,通过动作板142沿Y轴方向的移动,仅在锁止轴162的前端与主轴锁止板161的卡合部161a卡合的状态下(参照图9(c))为ON,在除此之外的位置(参照图9(a)~(b))为OFF。
控制部350如图11所示,是具有MPU 351、ROM 352、RAM 353以及EEPROM 354等的微型计算机,使来自缝纫机起动踏板315、主轴传感器380(参照图10)、电动机起动开关361、以及电动机停止开关362的输出信号输入上述MPU 351的输入侧。此外,MPU 351的输出侧与用于驱动缝纫机电动机5的驱动电路连结。
这样,控制部350对应于来自操作输入单元即锁止按钮144的输入操作,通过使锁止轴162向箭头B方向移动,使电动机起动开关361成为ON,从而判断为主轴锁止机构360处于可动作状态,向缝纫机电动机5输入旋转驱动开始。然后,通过使锁止轴162向箭头B方向进一步移动,使电动机停止开关362变为ON,从而由控制部350判断为下轴6被定位于规定的旋转角度,并进行控制处理,向缝纫机电动机5输入旋转驱动停止。
对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轴锁止机构360进行动作说明,例如,在按下锁止按钮144,通过弹簧143的预紧力使动作板142向箭头B方向移动时,在下轴6不位于下述规定的旋转角度,即锁止轴162可以与主轴锁止板161的卡合部161a卡合的角度(标记m1和标记m2对齐的角度)的情况下,锁止轴162的前端与主轴锁止板161的端面抵接,动作板142停止(参照9(b))。于是,电动机起动开关361变为ON,驱动缝纫机电动机5而使下轴6旋转。此时,通过弹簧143的预紧力而按压在主轴锁止板161端面上的锁止轴162的前端,相对于该主轴锁止板161的端面滑动。然后,在下轴6进行一次以内的旋转的过程中,使卡合部161a旋转至可以与锁止轴162卡合的位置,锁止轴162插入卡合部161a内(参照图9(c))。由此,电动机停止开关362成为ON,使缝纫机电动机5停止。即,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轴锁止机构360,只需通过操作者以单手按下操作输入单元即锁止按钮144,就可以与下轴6的旋转角度无关地,自动使下轴6停止在规定的旋转角度。由此,可以使穿线操作进一步简化,实现该穿线操作的容易化。
(第四实施方式:整体结构)
下面,基于图12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在下述方面与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实施方式不同,即,在通过打环器倾倒机构450使打环器21配置在后退位置即穿线位置时,使支撑打环器21的打环器支撑腕423以与打环器驱动轴22不同的支点轴422为中心倾倒。
所述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打环器支撑腕423,其下端部经由与打环器驱动轴22平行设置的支点轴422,在该打环器驱动轴22上方,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打环器驱动腕424的中间部。即,第四实施方式的打环器倾倒机构450,在缝制中,以该打环器21的摆动中心、即打环器驱动轴22作为中心的情况下,支撑打环器21的打环器支撑腕423从中途倾倒。此外,在打环器驱动腕424的上部固定有线引导板413,该线引导板413上安装有导线管110。
(第四实施方式:动作说明)
由此,在缝制中,通过经由离合销152使打环器支撑腕423和打环器驱动腕424连结,从而使打环器21刚性地支撑在打环器驱动腕424上,与打环器驱动轴22的转动对应地进行摆动(参照图12(a))。
另一方面,通过使离合销1 52移动,打环器支撑腕423可以相对于打环器驱动腕424以支点轴422为中心转动,而使打环器21倾倒至其进退移动的后方侧。这样,使打环器21配置在穿线孔21b和线排出口112对齐的穿线位置(参照图12(b))。
(第四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可以通过来自连动机构170的输入操作,使空气喷出单元120、主轴锁止机构160以及打环器倾倒机构450连动,可以使向打环器21中穿入打环器线T的操作大幅简化。
Claims (11)
1.一种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打环器,其具有延伸部、设置在所述延伸部前端的穿线孔、以及沿所述延伸部形成的打环器槽;
打环器轴,其与缝纫机电动机连动,并保持所述打环器以使该打环器能够与缝针的上下移动同步地在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之间摆动;
导线管,其固定在所述打环器轴上,从一端的线插入口连通至另一端的线排出口,以可以使缝线穿过;
空气供给单元,其使喷嘴配置在可以与所述导线管的线插入口相对的喷气位置,并向所述线插入口供给空气;
切换单元,其可以使所述打环器在所述前进位置与打环器轴分离;以及
移动单元,其使通过所述切换单元而与打环器轴分离的所述打环器移动至所述后退位置;
在所述打环器与打环器轴分离并移动至后退位置时,可以使所述导线管的线排出口与移动至所述后退位置的打环器的穿线孔对齐,并且,使所述导线管的线插入口与配置在所述喷气位置的喷嘴的前端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打环器支撑体,其支撑所述打环器,并可以在打环器轴上自由旋转;
打环器驱动体,其固定在所述打环器轴上;以及
连结部件,其可以沿所述打环器轴的轴线方向移动,在所述打环器和导线管位于后退位置时,通过该连结部件移动而使所述打环器支撑体和所述打环器驱动体之间连结或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主轴锁止机构,其使主轴定位在规定的旋转角度,以经由所述打环器轴使导线管位于前进位置;以及
操作输入单元,其将所述喷嘴移动到喷气位置且使所述切换单元为分离状态,同时使所述主轴锁止机构为可动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供给单元,其可以使所述喷嘴在喷气位置和远离喷气位置的待机位置间移动,
所述空气供给单元具有喷嘴预紧单元,其将所述喷嘴向喷气位置预紧,
所述操作输入单元设置为可以在保持位置和容许位置间切换,所述保持位置是抵抗所述喷嘴预紧单元的预紧力而使所述喷嘴保持在远离所述喷气位置的待机位置的位置,所述容许位置是容许所述喷嘴通过所述喷嘴预紧单元的预紧力而向喷气位置移动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所述主轴锁止机构使主轴定位在规定的旋转角度;以及
电动机控制单元,其对应于来自所述操作输入单元的输入操作,在该主轴锁止机构处于可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使所述缝纫机电动机开始旋转驱动,在所述主轴定位在所述规定的旋转角度的情况下,使所述缝纫机电动机停止旋转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轴锁止机构,具有:
旋转体,其具有卡合部并固定在所述主轴上;
锁止体,其通过与所述卡合部卡合,而使主轴定位在规定的旋转角度;
锁止体预紧单元,其将所述锁止体向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方向预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为形成在旋转体上的开口部,所述锁止体从前述主轴的轴向与所述旋转体的开口部嵌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为形成在旋转体上的开口部,所述锁止体从前述主轴的半径方向与所述旋转体的开口部嵌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轴锁止机构具有连杆体,其对应于来自所述操作输入单元的输入操作而转动,
所述锁止体,设置为与所述连杆体同轴且可分别转动,
所述锁止体预紧单元为连结所述连杆体和锁止体的拉伸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操作部件,其可以从缝纫机外部进行操作并进行位移;以及
主轴锁止机构,其与所述操作部件的位移连动,而使主轴定位在可以使导线管移动至所述前进位置的规定旋转角度;同时,
所述切换单元具有切换部件,其与所述打环器连结并可以沿所述打环器轴的轴线方向移动地被支撑,以通过与所述操作部件的位移连动,而使位于所述前进位置的所述打环器与所述打环器轴分离,
所述移动单元具有作用部件,其在所述切换部件使所述打环器移动,从而使所述打环器与所述打环器轴分离时,使所述打环器移动至所述后退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操作部件,其可以从缝纫机外部进行操作并进行位移;以及
主轴锁止机构,其与所述操作部件的位移连动,而使主轴定位在可以使导线管移动至所述前进位置的规定旋转角度,同时,
所述空气供给单元,其可以使所述喷嘴在喷气位置和远离喷气位置的待机位置间移动,
在所述操作部件位移时,使所述打环器位于后退位置,同时,使所述操作部件和所述喷嘴连结,以使所述喷嘴移动到喷气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308878 | 2006-11-15 | ||
JP2006308878A JP2008119361A (ja) | 2006-11-15 | 2006-11-15 | ミシ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82670A true CN101182670A (zh) | 2008-05-21 |
Family
ID=39448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1872657A Pending CN101182670A (zh) | 2006-11-15 | 2007-11-15 | 缝纫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23712B2 (zh) |
JP (1) | JP2008119361A (zh) |
CN (1) | CN101182670A (zh) |
TW (1) | TW200840899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66958A (zh) * | 2009-08-17 | 2012-09-12 | 株式会社铃木制作所 | 缝纫机的气体运送穿线装置 |
CN103597136A (zh) * | 2011-06-16 | 2014-02-19 | 株式会社铃木制作所 | 缝纫机的气体运送穿线装置 |
CN104178943A (zh) * | 2013-05-23 | 2014-12-03 | 曾贤长 | 缝纫机缝勾组的勾线装置 |
CN104928859A (zh) * | 2014-03-18 | 2015-09-23 | 蛇目缝纫机工业株式会社 | 锁边缝纫机 |
CN104928858A (zh) * | 2014-03-18 | 2015-09-23 | 蛇目缝纫机工业株式会社 | 锁边缝纫机 |
TWI558872B (zh) * | 2013-05-16 | 2016-11-21 | 曾賢長 | 縫紉機縫勾組之勾線裝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66212U (ja) | 2010-12-10 | 2011-02-24 | 株式会社鈴木製作所 | ミシンのルーパ装置 |
JP5974214B2 (ja) * | 2011-09-20 | 2016-08-23 | 株式会社鈴木製作所 | ミシンの気体搬送糸通し装置 |
JP6078736B2 (ja) | 2012-07-13 | 2017-02-15 | 株式会社鈴木製作所 | ミシンの気体搬送糸通し装置 |
CA154504S (en) | 2013-07-19 | 2014-09-26 | Suzuki Mfg | Overlock sewing machine |
TWI598486B (zh) * | 2014-04-08 | 2017-09-11 | 曾賢長 | 具有送線供氣導引選擇機構之縫紉機結構 |
DE102014108765B4 (de) * | 2014-06-23 | 2016-07-21 | Hsien-Chang Tseng | Nähmaschine mit einer Bauform mit Wahlvorrichtung zum Fadengeben und -führen |
JP6401035B2 (ja) * | 2014-12-05 | 2018-10-03 | 蛇の目ミシン工業株式会社 | ロックミシン |
US10781544B2 (en) * | 2017-05-11 | 2020-09-22 | L&P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 Quilting machin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333560A (en) * | 1965-10-05 | 1967-08-01 | Singer Co | Stitch-forming mechanisms for sewing machines |
US4977842A (en) * | 1988-05-31 | 1990-12-18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Overlock sewing machine with a threading mechanism for easily threading a looper |
US5237942A (en) * | 1991-03-01 | 1993-08-24 | Juki Corporation | Overlock sewing machine having upper and lower looper thread takeup lever drive mechanisms |
JP3077707B2 (ja) * | 1991-04-12 | 2000-08-14 |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 ロックミシン |
US5165582A (en) * | 1991-08-13 | 1992-11-24 | Andrews Patricia L | Sewing machine threading guide and method |
JP2865470B2 (ja) | 1992-02-24 | 1999-03-08 | 株式会社鈴木製作所 | ミシンの糸通し装置 |
US5301622A (en) * | 1992-03-02 | 1994-04-12 | Suzuki Manufacturing, Ltd. | Looper for sewing machine |
US5664509A (en) * | 1996-09-20 | 1997-09-09 | Tseng; Hsien-Chang | Looper driving assembly for a sewing machine |
US7011032B1 (en) * | 2004-12-29 | 2006-03-14 | Tseng Hsien Chang | Control mechanism for driving upper looper of sewing machines |
-
2006
- 2006-11-15 JP JP2006308878A patent/JP2008119361A/ja active Pending
-
2007
- 2007-11-13 US US11/984,067 patent/US752371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11-14 TW TW096143014A patent/TW200840899A/zh unknown
- 2007-11-15 CN CNA2007101872657A patent/CN10118267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66958A (zh) * | 2009-08-17 | 2012-09-12 | 株式会社铃木制作所 | 缝纫机的气体运送穿线装置 |
CN102666958B (zh) * | 2009-08-17 | 2014-04-23 | 株式会社铃木制作所 | 缝纫机的气体运送穿线装置 |
CN103597136A (zh) * | 2011-06-16 | 2014-02-19 | 株式会社铃木制作所 | 缝纫机的气体运送穿线装置 |
CN103597136B (zh) * | 2011-06-16 | 2015-06-03 | 株式会社铃木制作所 | 缝纫机的气体运送穿线装置 |
TWI558872B (zh) * | 2013-05-16 | 2016-11-21 | 曾賢長 | 縫紉機縫勾組之勾線裝置 |
CN104178943A (zh) * | 2013-05-23 | 2014-12-03 | 曾贤长 | 缝纫机缝勾组的勾线装置 |
CN104178943B (zh) * | 2013-05-23 | 2016-08-17 | 曾贤长 | 缝纫机缝勾组的勾线装置 |
CN104928859A (zh) * | 2014-03-18 | 2015-09-23 | 蛇目缝纫机工业株式会社 | 锁边缝纫机 |
CN104928858A (zh) * | 2014-03-18 | 2015-09-23 | 蛇目缝纫机工业株式会社 | 锁边缝纫机 |
CN104928859B (zh) * | 2014-03-18 | 2017-12-05 | 蛇目缝纫机工业株式会社 | 锁边缝纫机 |
CN104928858B (zh) * | 2014-03-18 | 2018-01-05 | 蛇目缝纫机工业株式会社 | 锁边缝纫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8119361A (ja) | 2008-05-29 |
US20080134950A1 (en) | 2008-06-12 |
US7523712B2 (en) | 2009-04-28 |
TW200840899A (en) | 2008-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82670A (zh) | 缝纫机 | |
US7536964B2 (en) | Sewing machine | |
TWI525232B (zh) | Sewing machine for gas handling threading device | |
EP2468936B1 (en) | Threading device adapted for use in sewing machine and conveying thread by means of gas | |
TWI516654B (zh) | Sewing machine for gas handling threading device | |
US9347163B2 (en) | Gas carrying threading device of sewing machine | |
US6637357B2 (en) | Overlock sewing machine | |
CN102061579A (zh) | 缝纫机的缝线切断装置 | |
JP4088504B2 (ja) | ミシンの縫目形成装置 | |
JP4022707B2 (ja) | ミシンのルーパ引出し装置 | |
JP4355737B2 (ja) | ミシンの縫目形成装置 | |
JP4309441B2 (ja) | ミシンの縫目形成装置 | |
CN212533355U (zh) | 缝纫机结构 | |
JP2009268724A (ja) | ミシンの立振りルーパー引出し装置 | |
JP2007313341A (ja) | ミシンの縫目形成装置 | |
JP2007325938A (ja) | ミシンの縫目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