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6326A - 获取媒体无关信息服务信息要素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获取媒体无关信息服务信息要素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46326A CN101146326A CNA2006101275238A CN200610127523A CN101146326A CN 101146326 A CN101146326 A CN 101146326A CN A2006101275238 A CNA2006101275238 A CN A2006101275238A CN 200610127523 A CN200610127523 A CN 200610127523A CN 101146326 A CN101146326 A CN 1011463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request
- terminal
- network side
- information el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获取媒体无关信息服务信息要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通过链路层请求消息从网络侧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要素。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获取媒体无关信息服务信息要素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终端和网络侧,该终端包括链路层请求发送模块。本发明可以在无法进行媒体无关切换功能实体MIHF之间直接通信的情况下,保证终端能够获取到辅助媒体无关切换所需要的信息要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媒体无关切换(MIH,Media Independent Handover)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获取媒体无关信息服务(MIIS,Media Independent InformationService)信息要素(IE,Information Element)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接入技术层出不穷,这些接入技术所对应的网络分别有各自适宜的覆盖范围和应用场景。为了实现无处不在的通讯服务,支持多种接入方式的多模终端应运而生,同时,用户终端如何在这些异构网络间实现无缝切换的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用户在异构网络之间的无缝切换问题,IEEE 802无线工作组成立了IEEE 802.21切换研究组。IEEE 802.21研究组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用户的移动体验,通过辅助网络的切换,而不管它们是不是同种媒体类型,包括有线和无线,使终端在网络环境支持的情况下完成无缝切换变成可能。
为了实现切换的无缝性和连续性,IEEE 802.21在已有的移动性管理协议栈中引入了一个新的协议功能层:MIH功能实体(MIHF,MIH Function)。MIHF主要提供MIH事件服务(MIES)、MIH命令服务(MICS)和MIIS来帮助终端进行切换,其中,MIIS提供服务网络和周围网络的特征和业务的详细信息,这些信息用于有效的系统接入和切换决定。
MIHF在逻辑上定义成终端及网络的移动性管理协议栈中的一个薄层,在切换决定中起着助手和助推器的功能,它提供给上层需要做切换决定和如何有效做切换决定的一些必要IE,上层基于MIHF的输入和上下文做切换决定和链路选择,从而实现无缝切换。
其中,IE包括网络列表、网络提供商、网络安全参数、附着点(PoA,Point of Attachment)数量、PoA地址、PoA能力等信息。终端为了有效的进行系统接入和切换决定,必须获取这些信息,现有协议中指出,终端上的MIHF可以通过MIH信息获取请求(MIH_Get_Information.Request)/MIH信息获取响应(MIH_Get_Information.Response)消息对的交互直接从网络侧的对等MIHF获取这些信息。
但是,对于异构网络间的切换,可能无法进行MIHF之间的直接通信,也就是说,终端无法通过MIHF之间的直接信息交互来获取辅助媒体无关切换所需要的IE。
比如,移动台(MS,Mobile Station)目前在3GPP网络下通信,同时通过静默时间扫描到有一个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World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的基站(BS,Base Station)存在,为了辅助切换的判决,MS希望能够获得该WiMAX系统的某些信息用于辅助媒体无关切换。此时,MS上的MIHF无法从目前3GPP网络中的对等MIHF获得这些必要的信息,并且,由于WiMAX系统中没有对于这个用户进行认证,无法确信地建立对应该MS的MIHF,因此,MS无法通过MIHF之间的直接信息交互来获取这些用于辅助媒体无关切换的IE。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获取媒体无关信息服务信息要素的方法及系统,在无法进行MIHF之间直接通信的情况下,保证终端能够获取到辅助媒体无关切换所需要的信息要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获取媒体无关信息服务信息要素的方法如下:终端通过链路层请求消息从网络侧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要素。
其中,所述链路层请求消息为获取信息要素请求;
所述终端通过获取信息要素请求从网络侧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要素包括:终端向网络侧发送获取信息要素请求,网络侧收到来自终端的请求后,向终端返回携带终端需要的信息要素的获取信息要素响应。
所述链路层请求消息为测距请求或/和能力协商请求。
所述链路层请求消息为测距请求时;
所述终端通过测距请求从网络侧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要素包括:终端向网络侧发送携带自身需要的信息要素类型的测距请求,网络侧收到来自终端的测距请求后,向终端返回携带所述信息要素类型对应的信息要素的测距响应。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测距请求中设置用来承载信息要素类型的字段;
所述终端向网络侧发送携带自身需要的信息要素类型的测距请求包括:终端向网络侧发送测距请求,并将自身需要的信息要素类型承载在所述测距请求中用来承载信息要素类型的字段上。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测距响应中设置用来承载信息要素的字段;
所述网络侧向终端返回携带所述信息要素类型对应的信息要素的测距响应包括:网络侧向终端返回测距响应,并将所述信息要素类型对应的信息要素承载在所述测距响应中用来承载信息要素的字段上。
所述链路层请求消息为能力协商请求时;
所述终端通过能力协商请求从网络侧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要素包括:终端向网络侧发送携带自身需要的信息要素类型的能力协商请求,网络侧收到来自终端的能力协商请求后,向终端返回携带所述信息要素类型对应的信息要素的能力协商响应。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能力协商请求中设置用来承载信息要素类型的字段;
所述终端向网络侧发送携带自身需要的信息要素类型的能力协商请求包括:终端向网络侧发送能力协商请求,并将自身需要的信息要素类型承载在所述能力协商请求中用来承载信息要素类型的字段上。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能力协商响应中设置用来承载信息要素的字段;
所述网络侧向终端返回携带所述信息要素类型对应的信息要素的能力协商响应包括:网络侧向终端返回能力协商响应,并将所述信息要素类型对应的信息要素承载在所述能力协商响应中用来承载信息要素的字段上。
对应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获取媒体无关信息服务信息要素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终端和网络侧,其中,
终端包括链路层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侧发送获取信息要素的链路层请求;
网络侧用于接收来自终端的请求,并将终端需要的信息要素返回给终端。
由此可见,本发明中在认证之前,终端可以通过链路层请求消息从网络侧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要素,比如,终端通过测距请求或者能力协商请求从网络侧进行获取,从而实现了即使在无法进行MIHF之间直接通信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终端能够获取到辅助媒体无关切换所需要的信息要素。
附图说明
图1为WiMAX中MS的空口接入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获取信息要素的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获取IE的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获取IE的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获取IE的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获取媒体无关信息服务信息要素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便于描述,下面均以MS代表终端、BS代表网络侧进行阐述。首先以MS切换的目的网络为WiMAX网络为例,对WiMAX中MS的空口接入过程进行简要说明,参见图1所示,该接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01:BS扫描下行信道,建立MS与BS之间的同步。
步骤102:BS获取MS的上行发送参数。
步骤103:MS向BS发送测距请求(RNG_REQ),调整功率和时延参数。
步骤104:BS向MS返回测距响应(RNG_RSP)。
步骤105:MS向BS发送能力协商请求(SBC_REQ),包括MS与BS支持的IP协议版本的协商和确定。
步骤106:BS向MS返回能力协商响应(SBC_RSP)。
步骤107:对MS进行鉴权、授权、认证、注册,MS获取IP地址,建立IP连接。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在认证之前,终端通过链路层请求消息从网络侧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要素,即辅助媒体无关切换所需要的IE。具体过程参见图2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用户在决定获取辅助媒体无关切换所需要的信息要素时,向MS侧MIHF发送MIH信息获取请求原语MIH_Get_Information.Request,以请求所需要的IEs。
步骤202:MS侧MIHF收到MIH_Get_Information.Request后,向MS侧链路层发送链路信息获取请求原语Link_Get_Information.Request。
步骤203:MS侧链路层收到Link_Get_Information.Request后,向BS发送特定的链路层请求消息,通过MS与BS间特定的链路层请求消息即层二请求消息来获取所需要的IEs。
步骤204:BS侧链路层收到MS侧链路层发送来的链路层请求消息后,进行信息生成、汇聚,并通过特定的链路层响应消息向MS侧链路层返回MS所需要的IEs。
其中,信息生成汇聚的过程可能会涉及高层的一些实体,如BS侧MIHF、BS侧信息服务器等,这里不再详述。
步骤205:MS侧链路层将收到的IE通过链路信息获取响应原语Link_Get_Information.confirm返回给MS侧MIHF。
步骤206:MS侧MIHF通过MIH信息获取响应原语MIH_Get_Information.Response将收到的IE返回给上层用户。
其中,步骤203所述的层二消息可以为增加的专门用于获取信息要素的获取IE请求,也可以为已有的测距请求RNG_REQ、或者能力协商请求SBC_REQ。下面分别针对这几种情况对步骤203和204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3所示,所述链路层请求消息为获取IE请求,所述链路层响应消息为获取IE响应,所述步骤203、204分别如下:
步骤203:MS在链路层上向BS发送获取信息要素请求,以获取辅助媒体无关切换所需要的信息要素。
步骤204:BS收到来自MS的请求后,通过获取信息要素响应向MS返回MS所需要的信息要素。
也就是说,增加特定的层二消息即获取IE请求/获取IE响应用于IE的获取。其中,所述获取信息要素请求中携带MS希望获取的辅助媒体无关切换所需要的IE的类型,IE类型与IE一一对应,即IE由IE类型唯一标识。
实施例二
参见图4所示,所述链路层请求消息为测距请求RNG_REQ,所述链路层响应消息为测距响应RNG_RSP,所述步骤203、204分别如下::
步骤203:MS向BS发送测距请求RNG_REQ,并在RNG_REQ中携带MS希望获取的辅助媒体无关切换的IE类型。
这里,可以通过扩展RNG_REQ消息的方式来实现所述IE类型的携带,比如,在RNG_REQ中增加IEType字段,用来承载MS请求的IE类型,即该字段的取值为MS希望获取的辅助媒体无关切换所需要的IE的类型。
步骤204:BS收到来自MS的测距请求后,向MS返回测距响应RNG_RSP,并在RNG_RSP中携带相应的IE信息,即MS发送的RNG_REQ中携带的IE类型所对应的IE。
这里,可以通过扩展RNG_RSP消息的方式来实现所述IE信息的携带,比如,在RNG_RSP中增加IEValue字段,用来承载IE,即该字段的取值为MS发送的RNG_REQ中携带的IE类型所对应的IE。
需要说明的是,MS可以在一个测距请求中携带一个IE类型、或者携带多个IE类型;同理,BS也可以在一个测距响应中携带一个IE、或者携带多个IE。
实施例三
参见图5所示,所述链路层请求消息为能力协商请求SBC_REQ,所述链路层响应消息为能力协商响应SBC_RSP,所述步骤203、204分别如下:
步骤203:MS向BS发送能力协商请求SBC_REQ,并在SBC_REQ中携带MS希望获取的辅助媒体无关切换的IE类型。
这里,可以通过扩展SBC_REQ消息的方式来实现所述IE类型的携带,比如,在SBC_REQ中增加IEType字段,用来承载MS请求的IE类型。
步骤204:BS收到来自MS的能力协商请求后,向MS返回能力协商响应SBC_RSP,并在SBC_RSP中携带相应的IE信息,即MS发送的SBC_REQ中携带的IE类型所对应的IE。
这里,可以通过扩展SBC_RSP消息的方式来实现所述IE信息的携带,比如,在SBC_RSP中增加IEValue字段,该字段的取值为MS发送的SBC_REQ中携带的IE类型所对应的IE。
需要说明的是,MS可以在一个能力协商请求中携带一个IE类型、或者携带多个IE类型;同理,BS也可以在一个能力协商响应中携带一个IE、或者携带多个IE。
另外,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也就是说,MS同时使用RNG_REQ/RNG_RSP和SBC_REQ/SBC_RSP来获取自身所需要的信息要素。
对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获取媒体无关信息服务信息要素的系统,参见图6所示,该系统包括:终端和网络侧,其中,终端包括链路层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侧发送获取信息要素的链路层请求;网络侧用于接收来自终端的请求,并将终端需要的信息要素返回给终端。
以上所述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获取媒体无关信息服务信息要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终端通过链路层请求消息从网络侧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要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层请求消息为获取信息要素请求;
所述终端通过获取信息要素请求从网络侧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要素包括:终端向网络侧发送获取信息要素请求,网络侧收到来自终端的请求后,向终端返回携带终端需要的信息要素的获取信息要素响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层请求消息为测距请求或/和能力协商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层请求消息为测距请求时;
所述终端通过测距请求从网络侧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要素包括:终端向网络侧发送携带自身需要的信息要素类型的测距请求,网络侧收到来自终端的测距请求后,向终端返回携带所述信息要素类型对应的信息要素的测距响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测距请求中设置用来承载信息要素类型的字段;
所述终端向网络侧发送携带自身需要的信息要素类型的测距请求包括:终端向网络侧发送测距请求,并将自身需要的信息要素类型承载在所述测距请求中用来承载信息要素类型的字段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测距响应中设置用来承载信息要素的字段;
所述网络侧向终端返回携带所述信息要素类型对应的信息要素的测距响应包括:网络侧向终端返回测距响应,并将所述信息要素类型对应的信息要素承载在所述测距响应中用来承载信息要素的字段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层请求消息为能力协商请求时;
所述终端通过能力协商请求从网络侧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要素包括:终端向网络侧发送携带自身需要的信息要素类型的能力协商请求,网络侧收到来自终端的能力协商请求后,向终端返回携带所述信息要素类型对应的信息要素的能力协商响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能力协商请求中设置用来承载信息要素类型的字段;
所述终端向网络侧发送携带自身需要的信息要素类型的能力协商请求包括:终端向网络侧发送能力协商请求,并将自身需要的信息要素类型承载在所述能力协商请求中用来承载信息要素类型的字段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能力协商响应中设置用来承载信息要素的字段;
所述网络侧向终端返回携带所述信息要素类型对应的信息要素的能力协商响应包括:网络侧向终端返回能力协商响应,并将所述信息要素类型对应的信息要素承载在所述能力协商响应中用来承载信息要素的字段上。
10.一种获取媒体无关信息服务信息要素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终端和网络侧,其中,
终端包括链路层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侧发送获取信息要素的链路层请求;
网络侧用于接收来自终端的请求,并将终端需要的信息要素返回给终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6101275238A CN101146326A (zh) | 2006-09-12 | 2006-09-12 | 获取媒体无关信息服务信息要素的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6101275238A CN101146326A (zh) | 2006-09-12 | 2006-09-12 | 获取媒体无关信息服务信息要素的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46326A true CN101146326A (zh) | 2008-03-19 |
Family
ID=39208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101275238A Pending CN101146326A (zh) | 2006-09-12 | 2006-09-12 | 获取媒体无关信息服务信息要素的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146326A (zh) |
-
2006
- 2006-09-12 CN CNA2006101275238A patent/CN101146326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22467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erting mobile nodes of desirable access characteristics | |
KR101467780B1 (ko) | 이기종 무선접속망간 핸드오버 방법 | |
KR101490243B1 (ko) | 이종망간 핸드오버시 빠른 보안연계 설정방법 | |
EP1578059A1 (en) | WLAN handover | |
US7890105B2 (en) | Method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for increment accuracy of geographical foreign agent topology relation in heterogeneous access networks | |
JP4650959B2 (ja) | モバイルステーションの隣接ネットワーク探索方法及びこのための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サーバ | |
CN101627650B (zh) | 用于多mih用户的体系结构 | |
US20060077934A1 (en) | Handoff system and method of dual mode mobile for connect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network | |
KR20080026855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시스템 | |
EP2151132A2 (en) | Data type encoding for media independent handover | |
KR100686733B1 (ko) | 이종 무선네트워크간 핸드오버 관리장치 및 방법 | |
Emmelmann et al. | Moving toward seamless mobility: state of the art and emerging aspects in standardization bodies | |
JP5629790B2 (ja) | 通貨問い合わせ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CN108966300A (zh) | 一种双模模组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 |
KR20060063618A (ko) | 인터워킹 서버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동 통신 방법 | |
CN101945449B (zh) | 终端切换到家庭基站的方法与装置 | |
WO2009119833A1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異種アクセス網間ハンドオーバ方法及び移動端末、サーバ | |
KR20110025031A (ko) | 게이트 웨이를 통한 근거리 네트워크와 광역 네트워크의 소프트 스위칭 시그널링 방법 및 그 장치 | |
CN101146326A (zh) | 获取媒体无关信息服务信息要素的方法及系统 | |
Kassab et al. | Technology Integration Framework for Fast and Low Cost Handovers—Case Study: WiFi‐WiMAX Network | |
KR20050107533A (ko) |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세션정보를 이용한 인증방법 및 시스템 | |
CN101207916B (zh) | 一种进行资源协商的方法、终端、接入网络和通信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