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7063A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17063A CN101117063A CNA2007101382643A CN200710138264A CN101117063A CN 101117063 A CN101117063 A CN 101117063A CN A2007101382643 A CNA2007101382643 A CN A2007101382643A CN 200710138264 A CN200710138264 A CN 200710138264A CN 101117063 A CN101117063 A CN 1011170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ading axle
- sheet material
- transfer roller
- tape deck
- transf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8—Character-spacing or back-spacing mechanisms; Carriage return or release devices therefor
- B41J19/20—Positive-feed character-spac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haracter Spaces And Line Spaces In Prin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记录装置,包括:传送辊,该传送辊设置成传送片材;记录头,用于在片材上进行记录;滑架,该滑架设置成往复运动,并能够有安装于其中的记录头;引导轴,该引导轴设置成引导滑架;以及平行度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在传送辊和引导轴之间的相对平行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记录头在通过传送辊传送的片材上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该记录头安装在滑架中以便往复运动。
背景技术
在根据图像信息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记录装置中,越来越要求有更高的图像质量。特别是,为了提高例如喷墨类型记录装置(在喷墨类型记录装置中,记录介质和记录头并不相互接触)中的图像质量,在记录头和记录介质之间的距离需要减至最小。另一方面,当距离太小时,记录头和记录介质可能相互接触。这可能使记录介质变脏或者损坏记录头。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已知结构用于通过在装配记录头的处理中使滑架的引导轴平行于台板(platen)移动来调节在记录头和台板之间的距离,该滑架在记录头安装于其中时运行。而且,其它的已知机构有引导轴,该引导轴引导和支承滑架,且该引导轴的两端部分通过偏心凸轮而被支承,以便能够旋转。该结构用于通过使引导轴由于偏心凸轮的旋转而垂直移动,从而调节在记录头和台板之间的距离。
不过,当记录头沿传送记录介质的方向(传送方向)较长时,更加要求在装配记录装置时有更高的精度。特别是,需要严格控制传送机构和滑架移动机构的相对位置精度,该传送机构传送记录介质,而该滑架移动机构进行记录头的主扫描,这样,防止在记录图像中出现条纹和不均匀。图10A和10B表示了当记录头扫描多次时在喷墨记录装置的记录头(它的喷嘴线)沿传送方向的长度和记录图像的位移之间的关系。在图10A中,喷嘴线沿传送方向的长度相对较小,而在图10B中,喷嘴线沿传送方向的长度相对较长。当喷嘴线的长度较小(L1)时,图像位移定义为d1。当喷嘴线的长度较大(L2)时,图像位移定义为d2。当L2为L1的两倍长时(L2=L1×2),d2为d1的两倍长(d2=d1×2)。也就是,当喷嘴线的长度变大时,在图像中出现的条纹或不均匀水平明显增大,从而导致图像质量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它能够相对调节在传送记录介质的传送辊和引导滑架往复运动的引导机构之间的平行度,且即使当使用沿记录介质传送方向延伸的记录头时也能够输出高质量图像,并能够高速进行高质量记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记录装置包括:传送辊,该传送辊用于传送片材;滑架,该滑架用于往复运动,并能够有安装于其中的记录头;引导轴,该引导轴用于引导滑架;以及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在传送辊和引导轴之间的相对平行度。
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实施例的说明,将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记录装置在从左前侧看时的透视图。
图2是记录装置的纵剖图。
图3是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平行度调节机构的透视图。
图4是第二示例实施例的平行度调节机构的透视图。
图5是表示在第三示例实施例中当引导轴的端部部分位于沿片材传送方向最下游部分处时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图6是表示当引导轴的端部部分位于沿片材传送方向最上游部分处时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图7是当引导轴的另一端部分移动至沿传送方向最下游部分处时从机架内部看的局部透视图。
图8是当引导轴的另一端部分移动至沿传送方向最下游部分处时从机架外部看的局部透视图。
图9是表示在第四示例实施例的平行度调节机构中安装在滑架上的传感器的局部透视图。
图10A和10B表示了当记录头扫描多次时在记录头沿传送方向的长度和记录图像的位移之间的关系。在图10A中,喷嘴线沿传送方向的长度相对较小,而在图10B中,喷嘴线沿传送方向的长度相对较大。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参考标号和标记用于相同或相应部件。图1是本发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在从左前侧看时的透视图。图2是记录装置1的纵剖图。第一示例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包括纸张供给部分2、纸张传送部分3、纸张排出部分4、滑架部分5、恢复部分6和电部分9。在该示例实施例中,喷墨记录装置将作为实例进行介绍,该喷墨记录装置通过根据图像信息将墨从记录头7的喷嘴排出至记录介质上而进行记录。
作为记录单元的喷墨记录头7安装在滑架50中以便往复运动。
纸张供给部分
纸张供给部分2包括:纸张供给底架20,该纸张供给底架20有压板21,片材P堆垛在该压板21处;纸张供给辊28,该纸张供给辊28供给片材;分离辊241,该分离辊241使片材分离成单张;返回杠杆22,用于使片材返回初始堆垛位置;以及安装在纸张供给底架20上的其它装置。用于保持堆垛的片材P的纸张供给盘安装在纸张供给底架20上或安装在记录装置1的外部。纸张供给盘能够为多级类型,并当使用盘时处于拉出位置。纸张供给辊28能够为具有圆形截面的杆形旋转体。辊橡胶281在靠近片材参考端的位置处布置在纸张供给辊28上。纸张供给辊28利用从布置于纸张供给部分2中的纸张供给马达通过传动齿轮(未示出)、行星齿轮(未示出)等而传递的驱动力而被驱动。
活动侧引导件23布置在压板21上,以便调节片材P的堆垛位置。压板21可在安装于纸张供给底架20上的支承轴上枢转,且通过压板弹簧212而被偏压向纸张供给辊28。分离片布置在压板21上的、对着纸张供给辊28的位置处。分离片由具有很高摩擦系数的材料制成,以便防止在堆垛的片材P顶部的多个片材P进行双重供给。压板21能够利用压板凸轮(未示出)而与纸张供给辊28接触或分离。而且,轴颈支承(journal)分离辊241的分离辊保持器24安装在纸张供给底架20上,该分离辊241用于将片材P分离成单张片材。分离辊保持器24可绕用于纸张供给底架20的旋转轴而旋转,并通过分离辊弹簧(未示出)而被偏压向纸张供给辊28。
分离辊241上安装有离合器弹簧。通过该离合器弹簧,当施加在分离辊241上的负载大于或等于预定值时,安装分离辊241的部分能够旋转。分离辊241能够利用释放轴244和控制凸轮(未示出)而与纸张供给辊28接触或分离。压板21、返回杠杆22和分离辊241的位置能够通过自动片材供给器(ASF)传感器来检测。用于使片材返回初始堆垛位置的返回杠杆22安装在纸张供给底架20上以便可旋转,并通过返回杠杆弹簧(未示出)而沿释放方向被偏压。片材通过返回杠杆22利用控制凸轮(未示出)进行旋转而返回初始堆垛位置。
下面介绍纸张供给部分2的操作。在正常待用过程中,压板21利用压板凸轮(未示出)而释放,分离辊241利用控制凸轮(未示出)来释放。而且,返回杠杆22保持在一位置以使得片材P返回初始堆垛位置并使得片材供给口关闭(这样,堆垛的片材P不会在堆垛过程中进入供给口)。当开始片材供给处理时,分离辊241通过马达的驱动而与纸张供给辊28接触。随后,返回杠杆22释放,压板21与纸张供给辊28接触。在该状态下,开始片材P的供给。只有由用于纸张供给底架20的上游分离器(未示出)限制的预定数目片材P发送至形成于纸张供给辊28和分离辊241之间的夹区。片材P在夹区处分离成单张片材,且只有顶部片材被供给纸张传送部分3。
当片材P到达由传送辊36和夹辊37(后面将介绍)形成的传送辊单元时,压板21和纸张供给辊28分别利用压板凸轮(未示出)和控制凸轮(未示出)而释放。而且,返回杠杆22利用控制凸轮而返回至用于使片材返回初始堆垛位置的位置。这时,已经到达形成于纸张供给辊28和分离辊241之间的夹区的片材通过返回杠杆22而返回初始堆垛位置。
纸张传送部分
纸张传送部分3安装在由弯曲金属板形成的机架11上。纸张传送部分3包括传送片材P的传送辊36以及纸张端部(PE)传感器。传送辊36能够由表面覆盖有陶瓷微粒的金属轴形成。金属轴的两端由轴承(未示出)来轴颈支承,并安装在机架11上。拉伸弹簧(未示出)布置在传送辊36和轴承之间,以便偏压传送辊36,即向传送辊36施加预定负载。拉伸弹簧通过向旋转的传送辊36施加负载而使得片材的传送稳定。
由传送辊36驱动的多个夹辊37与传送辊36接触。各夹辊37由夹辊保持器30来保持,并通过夹辊弹簧(未示出)而与传送辊36进行按压接触,以便产生片材P的传送力。夹辊保持器30的旋转轴由安装在机架11上的轴承来轴颈支承,且夹辊保持器30绕该旋转轴而旋转。而且,引导片材的纸张引导挡板33和台板34布置在纸张传送部分3的进口处,片材P朝着该进口传送。而且,将片材P的前缘端和后缘端的检测传输给PE传感器的PE传感器杠杆321布置得用于夹辊保持器30。台板34定位和安装在机架11上。纸张引导挡板33与传送辊36接合。纸张引导挡板33可绕滑动轴承(未示出)旋转,并当纸张引导挡板33与机架11接触时进行定位。
用于覆盖片材P端部部分的片材保持器布置在台板34上并靠近片材的参考端。即使当片材的端部部分变形或弯曲时,片材保持器也能够防止片材的浮起的端部部分与滑架50和记录头7接触。而且,用作记录单元(该记录单元根据图像信息而记录图像)的记录头7沿片材传送方向布置在传送辊36的下游。供给到纸张传送部分3的片材P由夹辊保持器30和纸张引导挡板33来引导,并送至形成于传送辊36和夹辊37之间的夹区。这时,传送的片材的前缘端由PE传感器杠杆321来检测,从而计算片材上的记录位置。
片材P通过传送辊36(该传送辊36通过传送马达35而旋转)和夹辊37(该夹辊37由传送辊36来驱动)而沿台板34的上表面传送。台板34有形成于它的表面(该表面用作引导表面)上的肋。这些肋控制在片材P和记录头7之间的间隙(距离),同时,与纸张排出部分4(后面将介绍)配合来调节片材的起伏。这防止由于片材(图像通过记录头而记录在该片材上)的起伏而引起的图像质量降低。传送辊36通过利用正时皮带541来使传送马达35(由DC马达形成)的力矩传递给布置在传送辊的轴上的带轮361而被驱动。
用于检测传送辊36的传送距离的代码轮362布置在传送辊36的轴上。节距为150至300dpi的标记形成于该代码轮362上。用于读出在代码轮362上的标记的编码器传感器39布置在机架11上并靠近代码轮362。分开的彩色墨储罐安装在记录头7上,以便可更换。而且,记录头7有喷嘴线,该喷嘴线包括布置成行的多个喷嘴。通过根据记录数据驱动喷嘴内部的加热器(加热元件)以便使墨选择地从喷嘴排出,图像能够记录在片材P上。通过在喷嘴内部的墨中产生的薄膜沸腾作用,记录头7根据由气泡生长或收缩引起的压力变化而从喷嘴中排出墨。
滑架部分
滑架部分5包括要进行往复运动的滑架50,该滑架50能够有安装于其中的记录头7。滑架50沿引导轴52和导轨111而往复运动(主扫描),该引导轴52和导轨111沿与片材P传送方向交叉(通常垂直)的方向来布置。引导轴52构成用于引导滑架50的往复运动的引导机构。导轨111支承滑架50的后端部分,以便使记录头7和片材P之间的距离保持在合适值。引导轴52由安装在机架11上的轴部件而形成。导轨111与机架11形成一体。由SUS等组成的滑动板53布置在导轨111上并在使滑架50滑动的部分上,以便降低滑动噪音。
滑架50通过正时皮带541而由安装在机架11上的滑架马达(未示出)来驱动。正时皮带541利用马达带轮和惰轮而以预定拉伸力延伸。正时皮带541和滑架50通过由橡胶等组成的阻尼器(未示出)而相互连接。该阻尼器削弱滑架马达等的振动,并降低图像等中的不均匀性等。用于检测滑架50的位置的代码条561布置成平行于正时皮带541。例如,节距为150至300dpi的条标记在代码条561上。由用于光学阅读代码条561的光传感器而形成的编码器传感器(未示出)布置在滑架50的滑架板(未示出)上。
布置在滑架50上的滑架板还包括用于与记录头7电连接的触点(未示出)。在主体上的滑架板和电部分9通过柔性衬底而相互连接,该柔性衬底用于将头部信号传输给记录头7。滑架50包括用于定位和固定记录头7的抵靠部分(未示出)和头部推动单元。该头部推动单元包括头部设置杠杆51。也就是,记录头7通过由头部设置杠杆51推向抵靠部分而进行定位和固定,该头部设置杠杆轴颈支承在滑架50上以便可旋转。
当在上述结构中记录图像时,传送辊36首先被驱动,以便将片材P传送至用于记录的线位置。然后,滑架50通过滑架马达(未示出)而沿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并根据图像信息而与滑架的移动同步地驱动记录头7,即墨从在记录头7上布置成行的喷嘴选择地排出。
纸张排出部分
纸张排出部分4包括两个排出辊40和41。从动辊42与排出辊按压接触,以便可响应排出辊的旋转而旋转。上面记录了图像的片材P通过与传送辊36同步旋转的排出辊40和41而排出至主体外部。排出辊40和41安装在台板34上。沿传送方向布置在上游的第一排出辊40可以包括金属轴和多个安装在该金属轴上的橡胶部分。第一排出辊40利用从传送辊36通过惰齿轮传递的驱动力而被驱动。第二排出辊41能够包括树脂轴和多个安装在该树脂轴上的弹性体,这些弹性体由弹性材料等组成。第二排出辊41利用从第一排出辊40通过惰齿轮传递的驱动力而被驱动。
从动辊42例如能够由SUS板和与该板成一体的树脂部分而形成,该SUS板有在它的周边上的凸出部分。从动辊42通过从动辊弹簧而安装在从动辊底架43上。而且,从动辊42利用从动辊弹簧的弹簧力而与排出辊40和41进行按压接触。从动辊42能够分类成主要用于产生片材P的传送力的辊和主要用于防止片材P在记录过程中浮动的辊。用于产生传送力的从动辊布置在与排出辊40和41的橡胶部分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另一方面,用于防止片材P浮动的从动辊布置在排出辊40和41的、没有橡胶部分的位置处。
通过上述结构,当片材夹在排出辊40和41以及从动辊42之间时,利用滑架部分5中的记录头7而在上面记录有图像的片材P排出至主体外部,且堆垛在纸张输出盘上。纸张输出盘的结构包括多个分离部件,并当使用该盘时处于拉出位置。而且,纸张输出盘的前缘端的高度与它的底端高度相比升高,且侧端的高度也增大,这样,排出的片材P的可堆垛性提高,且防止在片材P的记录表面上产生摩擦。
恢复部分
恢复部分(recovering portion)6包括专用恢复马达69。在恢复部分6中,恢复马达69沿一个方向的旋转将驱动泵60。恢复马达69沿另一方向的旋转将使得帽61与记录头7接触或者使帽61与记录头7分离,并将叶片62擦干净。这些操作利用例如单向离合器(未示出)而进行转换。泵60是吸力泵,它例如通过利用泵辊(未示出)来挤压与帽61连接的两个管(未示出)而产生负压。记录头能够通过吸入处理来恢复,其中,泵60被驱动,同时记录头7的排出表面由帽61覆盖。通过该吸入处理,外来物质(例如相对较浓的墨、气泡、或灰尘)能够被吸入和与墨一起从记录头7的喷嘴排出。这样,喷嘴内部的墨能够更新,且记录头的墨排出性能能够保持或恢复。
帽61包括布置在帽61内部的墨吸收器,以便在吸入处理后减少保留在记录头7的排出表面上的墨量。为了防止不利效果(例如残留的墨粘附在帽61内部的墨吸收器上),可以进行空吸,这样,当帽61打开时,残留墨通过驱动该泵60而被抽吸。利用泵60吸入的废墨收集在布置于记录装置1下部的废墨吸收器(未示出)中。
在恢复部分6中的这些恢复操作(即由帽61覆盖,利用叶片62来擦拭以及打开或关闭布置在帽61和泵60之间的阀(未示出))由主凸轮单元(未示出)来控制,该主凸轮单元包括布置在公共轴上的多个凸轮。而且,主凸轮单元的旋转位置由位置检测传感器(例如光遮断器)来检测。而且,粘附在叶片62上的墨也在当叶片62移动至最内侧位置和与叶片清洁器66接触时进行的叶片清洁操作过程中被除去。
上述机械部分安装在记录装置1的机架11中,且外盖覆盖机械部分。外盖例如包括下部外壳、上部外壳、进出口盖、连接器盖和前盖。用户通过在外盖中的预定部分而进入记录装置1的内部,该预定部分能够被打开或关闭。
在图1中,引导轴52构成用于引导滑架50往复运动的引导机构。用于调节在引导轴52和传送辊36之间的相互平行度的平行度调节机构500布置在引导轴52的端部部分处(当从纸张排出侧看时左端部分)。图3是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平行度调节机构500的透视图。平行度调节机构500包括安装在引导轴52的端部部分上(图1中当从纸张排出侧看时的左端部分)的调节部件503。调节部件503有沿片材传送方向延伸的狭槽504。调节部件503通过将螺钉(或螺栓)505(通过狭槽504)紧固在形成于机架11中的内螺纹(未示出)上而固定于机架11上。也就是,调节部件503固定在机架11上,这样,调节部件503的位置能够沿片材传送方向调节与狭槽504相对应的长度。
调节部件503有轴接合狭槽506,引导轴52的左端部分通过沿片材传送方向的特定间隙而与该轴接合狭槽506进行接合。引导轴52的左端部分通过安装在机架11上的轴按压弹簧502而沿箭头F1方向被推压。也就是,引导轴52安装在调节部件503上,同时利用弹簧力而被推压向调节部件503的轴接合狭槽506的端表面(靠近纸张供给侧,即在图中沿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当调节部件503沿图3中的双头箭头S1所示的片材传送方向滑动时,引导轴52也移动,同时与调节部件503的轴接合狭槽506的端表面接触。
根据图3中所示的平行度调节机构500的结构,在引导轴52和传送辊36之间的平行度能够在装配记录装置的处理中被调节。也就是,引导轴的左端部分通过使调节部件503沿箭头S1的方向移动而沿片材传送方向移动,同时利用夹具和工具来测量在引导轴52和传送辊36之间的平行度。螺钉505固定在最合适的位置处,在该位置,引导轴52平行于传送辊36,从而将调节部件503固定在机架11上。这样,引导轴52和传送辊36能够以很高的平行度来精确装配。而且,在该示例实施例中,调节部件503安装在引导轴52的、远离恢复部分6的端部部分上。因此,在调节引导轴的平行度的过程中,记录头7和恢复部分6的相对位置的变化能够减至最小。这样,能够保证恢复部分6中的记录头7的恢复处理的可靠性。
第二示例实施例
图4是第二示例实施例的平行度调节机构600的局部透视图。平行度调节机构600布置在传送辊36的、靠近恢复部分6的端部部分处,即当从纸张排出侧看时在右端部分处。平行度调节机构600包括调节部件601和传送辊轴承602。调节部件601利用螺钉605而安装在机架11上,这样,调节部件601的位置能够沿片材传送方向进行调节。传送辊轴承602轴颈支承传送辊36的右端部分,这样,传送辊36可旋转,并安装在调节部件601上。
传送辊36和传送辊轴承602通过由夹辊37产生的接触压力而被向下推压(图4),并当被向下推压时安装在调节部件601的支承部分上。调节部件601利用螺钉605而固定在机架11上,该螺钉605通过在调节部件601中形成的、沿片材传送方向延伸的狭槽604而紧固。这样,调节部件601固定在机架11上,这样,它的位置能够沿双头箭头S2所示的片材传送方向进行调节。传送辊36的右端部分(当从纸张排出侧看时)的位置能够通过由传送辊轴承602沿箭头S2方向调节该调节部件601的位置而沿片材传送方向进行调节。这时,传送辊36的另一端部分基本并不沿片材传送方向移动。这样,通过调节传送辊36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即与片材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能够调节传送辊36相对于引导轴52的平行度。
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在引导轴52和传送辊36之间的平行度能够在装配记录装置的处理中进行调节。也就是,布置在端部部分处的调节部件601沿片材传送方向移动,同时在引导轴52和传送辊36之间的平行度利用夹具和工具进行测量。随后,紧固螺钉605,以便将调节部件601固定在最合适的位置,在该位置处,引导轴52和传送辊36平行。这样,引导轴52和传送辊36能够以很高的平行度精确装配。而且,当从纸张排出侧看时,传送辊36的传动单元(传动机构例如传送马达、齿轮组和带轮)布置在左端部分处。因此,当平行度调节机构600布置在传送辊的、远离传动单元的另一端部分处时,传动单元的相对位置的变化能够减至最小。这样,能够防止降低传动单元向传送辊36传动的精度,并防止传动单元的不稳定工作。
第三示例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5至8介绍第三示例实施例,其中,用户能够自己调节平行度。第三示例实施例的平行度调节机构700包括布置在引导轴52的端部部分处的驱动单元720和移动单元740。也就是,用于使引导轴52旋转的驱动单元720布置在引导轴52的端部部分处(当从纸张排出侧看时右端部分),而用于使引导轴52的另一端部分沿片材传送方向移动的移动单元740布置在引导轴52的另一端部分处(当从纸张排出侧看时左端部分)。
图5是表示在第三示例实施例中当引导轴的另一端部分位于沿片材传送方向最下游部分处时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图6是表示当引导轴的另一端部分位于沿片材传送方向最上游部分处时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图7是当引导轴的端部部分移动至沿传送方向最下游部分处时从机架内部看的局部透视图。图8是当引导轴的端部部分移动至沿传送方向最下游部分处时从机架外部看的局部透视图。
在图5和6中,用于使引导轴旋转的调节马达58安装在主体的右端部分上。齿轮组581将调节马达58的驱动力传递给布置在引导轴52的右端部分处的轴齿轮521。在图7和8中,偏心凸轮522与引导轴52的左端部分形成一体。当操作调节马达58时,引导轴52通过齿轮组581和轴齿轮521被驱动。当引导轴52旋转时,偏心凸轮522以整体方式旋转。
在图8中,引导轴52的左端部分与形成于支承部件703中并沿片材传送方向延伸的狭槽进行接合和由该狭槽支承,以便可沿片材传送方向运动。支承部件703利用螺钉705而固定在机架11上。而且,引导轴52的左端部分利用安装在机架11上的轴按压弹簧702而在支承部件703的狭槽内部沿箭头F2方向被推压,即朝着纸张排出侧被推压。另一方面,在图7所示的状态中,布置在引导轴52的左端部分处的偏心凸轮522在更大半径的凸轮表面处与机架11的抵靠表面(阴影区域)11e接触。因此,引导轴52的左端部分沿片材传送方向的位置通过轴按压弹簧702和偏心凸轮522来调节。在图7所示的状态中,引导轴52的左端部分位于沿片材传送方向的最下游部分(纸张排出侧)处。
当调节马达58工作以便使引导轴52沿图7中所示的箭头R1方向从图7和8所示的状态进行旋转时,偏心凸轮522在较小半径部分处与机架的抵靠表面11e接触。这样,引导轴的左端部分克服轴按压弹簧702的按压力而从图7所示的位置移动至沿片材传送方向的上游部分(纸张供给侧)。这样,通过使引导轴52旋转至预定旋转位置,引导轴52的另一端部分能够沿片材传送方向移动至预定位置。这样,能够调节引导轴52相对于传送辊36的平行度。
当利用第三示例实施例的平行度调节机构700来调节平行度时,在引导轴52的预定旋转位置处利用记录头7来记录测试图形。当记录测试图形时,平行度调节机构700的状态储存在记录装置主体中。另一方面,用户从记录的测试图形中选择具有最少条纹和最小不均匀性的图形。当记录图像时,使记录由用户选择的图形的状态进行重复。也就是,当记录图像时,根据记录的图形的输出结果来调节平行度。这样,能够通过调节平行度来防止由于记录装置的主体和记录头的组合而引起的图像的移动或条纹。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
而且,在第三示例实施例中,包括偏心凸轮522的移动单元740布置在引导轴52的、远离恢复部分6的端部部分处。因此,在引导轴52和传送辊36之间的平行度能够被适当调节,同时,记录头7和恢复部分6的相对位置的变化减至最小。这样,当滑架50移动至恢复部分6时,记录头7相对于恢复部分6的相对位置的变化能够减至最小,并能够保证恢复记录头7的处理的可靠性。
第四示例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9介绍第四示例实施例的平行度调节机构800,该平行度调节机构能够利用传感器来自动选择最佳记录的图形。在第四示例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利用传感器选择的记录的测试图形的输出结果来操作驱动单元720和移动单元740,将自动调节在传送辊36和引导轴52之间的平行度。图9是表示安装在第四示例实施例的平行度调节机构800的滑架50上的密度传感器59的示意透视图。
如图9中所示,由反射光传感器形成的密度传感器59安装在滑架50上,该滑架50沿引导轴52往复运动,并有安装在滑架50中的记录头7。在该示例实施例中,当引导轴52的旋转位置变化时,在一系列操作中以集中方式进行在引导轴52的旋转位置处的测试图形的记录和图形的密度检测(密度读出)。在引导轴的旋转位置处完成一系列操作后,在预定旋转位置进行密度确定。
当在全部旋转位置处都进行了全部图形的读出时,记录了具有均匀密度的图形的位置确定为最佳位置,且该最佳位置储存在记录装置的主体中。根据第四示例实施例,能够省略由用户选择测试图形的麻烦操作。
在上述示例实施例中,本发明用于喷墨记录装置。不过,本发明也可用于其它类型的记录装置,例如热转印类型、热记录类型、激光束类型和针点类型。而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单个记录装置例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和成像装置。本发明广泛用于包括这些装置的组合的多功能系统,或者可用于多功能系统(例如计算机系统)中的记录装置。而且,不管记录头的数目和结构如何,本发明同样可用于记录装置。而且,纸张、布、塑料纸、高透明薄膜、信封等可用于用作记录介质的片材,而不管材料的特性和形状如何,只要图像(包括字母和标记)能够记录在该材料上。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记录装置能够相对调节在传送记录介质的传送辊和引导滑架往复运动的引导机构之间的平行度,即使当使用沿记录介质传送方向延伸的记录头时也能够输出高质量图像,并能够高速地进行高质量记录。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知道,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示例实施例。下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将根据最广义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变化、等效结构和功能。
Claims (10)
1.一种记录装置,包括:
传送辊,该传送辊用于传送片材;
滑架,该滑架用于往复运动,并能够有安装于其中的记录头;
引导轴,该引导轴用于引导滑架;以及
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用于沿传送片材的方向调节在传送辊和引导轴之间的相对平行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调节机构通过沿片材传送方向调节引导轴的第一端来调节引导轴相对于传送辊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还包括:
恢复部分,该恢复部分用于保持记录头;
其中,该恢复部分布置在引导轴的第二端,该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调节机构通过沿片材传送方向调节传送辊的第一端来调节传送辊相对于引导轴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还包括:
传动部分,该传动部分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传送辊;
其中,传动部分布置在传送辊的第二端,该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调节机构包括:
驱动部分,该驱动部分布置在引导轴的第一端,并用于改变引导轴的旋转位置;以及
移动部分,该移动部分布置在引导轴的第二端,并用于根据引导轴的旋转位置的变化而沿片材传送方向改变引导轴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记录装置在引导轴的多个旋转位置记录测试图形,并根据最佳的记录的测试图形来调节引导轴相对于传送辊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用户选择最佳的记录的测试图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利用安装在滑架上的传感器来选择最佳的记录的测试图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记录头是喷墨记录头,用于通过根据图像信息将墨排出至片材上来进行记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210032A JP4174534B2 (ja) | 2006-08-01 | 2006-08-01 | 記録装置 |
JP2006210032 | 2006-08-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17063A true CN101117063A (zh) | 2008-02-06 |
CN100560376C CN100560376C (zh) | 2009-11-18 |
Family
ID=39029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71013826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0376C (zh) | 2006-08-01 | 2007-07-31 | 记录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80031671A1 (zh) |
JP (1) | JP4174534B2 (zh) |
CN (1) | CN100560376C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60567A (zh) * | 2012-09-07 | 2014-03-26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 |
CN103707638A (zh) * | 2012-09-28 | 2014-04-09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装置 |
CN104070854A (zh) * | 2013-03-27 | 2014-10-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打印机 |
CN109835070A (zh) * | 2017-11-29 | 2019-06-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滑架移动机构及液体喷出装置 |
CN112423991A (zh) * | 2018-07-20 | 2021-02-26 | 科迪华公司 | 打印头调节装置、系统和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666522B2 (en) * | 2014-05-29 | 2017-05-30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Alignment mark design for packag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87759A (en) * | 1987-05-29 | 1988-11-29 |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 At&T Information Systems | Print head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 with skew compensation |
US4990004A (en) * | 1988-10-12 | 1991-02-05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Printer having head gap adjusting device |
JP3326780B2 (ja) * | 1995-04-28 | 2002-09-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 |
JPH11309918A (ja) * | 1998-04-28 | 1999-11-09 | Star Micronics Co Ltd | プリンタ |
JP3654141B2 (ja) * | 2000-05-29 | 2005-06-0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2種類の検査用パターンを使用して行う印刷時の記録位置ずれの調整値の決定 |
JP3728280B2 (ja) * | 2002-07-10 | 2005-12-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
2006
- 2006-08-01 JP JP2006210032A patent/JP417453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7-27 US US11/829,655 patent/US2008003167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7-07-31 CN CNB2007101382643A patent/CN10056037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60567A (zh) * | 2012-09-07 | 2014-03-26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 |
CN103660567B (zh) * | 2012-09-07 | 2016-10-05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 |
CN103707638A (zh) * | 2012-09-28 | 2014-04-09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装置 |
CN103707638B (zh) * | 2012-09-28 | 2016-01-27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装置 |
CN104070854A (zh) * | 2013-03-27 | 2014-10-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打印机 |
CN104070854B (zh) * | 2013-03-27 | 2016-03-0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打印机 |
CN109835070A (zh) * | 2017-11-29 | 2019-06-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滑架移动机构及液体喷出装置 |
CN109835070B (zh) * | 2017-11-29 | 2022-05-06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滑架移动机构及液体喷出装置 |
CN112423991A (zh) * | 2018-07-20 | 2021-02-26 | 科迪华公司 | 打印头调节装置、系统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80031671A1 (en) | 2008-02-07 |
JP2008036839A (ja) | 2008-02-21 |
CN100560376C (zh) | 2009-11-18 |
JP4174534B2 (ja) | 2008-1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60376C (zh) | 记录装置 | |
JP3780232B2 (ja) | 記録装置 | |
US7811014B2 (en)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
US7222955B2 (en) | Both-side recording apparatus | |
CA1306896C (en) | Ink-jet printhead-to-paper referencing system | |
US7692825B2 (en) | Sheet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 |
US7600745B2 (en) | Recording-sheet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
CN101574866B (zh) | 输送设备和记录设备 | |
US20090309921A1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 |
US7690758B2 (en) | Head cleaning device | |
US7455287B2 (en) | Recording medium feeder with multiple frictional surfaces and image recording device | |
JP2007301833A (ja) | 記録装置 | |
US7850277B2 (en) | Integrated maintenance and paper pick system | |
JP5046889B2 (ja) | 記録装置 | |
CN100488780C (zh) | 记录装置 | |
JP201213982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159434B2 (ja) | 記録装置 | |
CN100537254C (zh) | 记录设备 | |
JP2006212797A (ja) | 記録装置 | |
US7942519B2 (en)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2005212432A (ja) | 記録装置 | |
CN113787830B (zh) | 记录装置 | |
JP4888310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プラテン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US20220305793A1 (en)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apparatus | |
JP4047148B2 (ja) | 画像形成読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