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4742B - 连接器和装配连接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和装配连接器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14742B CN101114742B CN2007101373131A CN200710137313A CN101114742B CN 101114742 B CN101114742 B CN 101114742B CN 2007101373131 A CN2007101373131 A CN 2007101373131A CN 200710137313 A CN200710137313 A CN 200710137313A CN 101114742 B CN101114742 B CN 1011147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sing component
- retainer
- connector
- shell
- construction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01R13/4362—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comprising a temporary and a final locking posi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小打开用于形成连接器外壳的模具所必需的空间。连接器外壳(10)通过装配分别由在前后方向上打开的模具形成的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40)形成,用于容纳保持器(60)的容纳空间(70)限定在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40)之间。仅包括在前后方向上打开以形成两个外壳(11,40)的模具,对用于形成连接器外壳(10)的模具是足够的,并且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打开的模具不是必需的。因此,可减小打开形成连接器外壳(10)的模具所必需的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保持器的连接器,以及涉及一种装配该连接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从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H10-92501已知具有保持器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穿过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连接器外壳的空腔,端子配件从后面插入该空腔内,保持器沿与端子配件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安装至连接器外壳内,由此,通过安装的保持器来保持端子配件。
为了形成上述连接器外壳,除空腔穿过的沿前后方向打开的模具以外,沿与保持器的安装方向相同的方向(即与形成空腔的模具的打开方向相正交的方向)打开的称为滑动芯部的不同模具是必需的。因此,必须具有大的空间以确保打开模具。如果存在任何对模具的绝缘空间的限制,就存在降低同时形成的连接器外壳数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小打开用于形成连接器外壳的模具所必需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
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连接器外壳,
形成为基本上沿前后方向穿过连接器外壳的至少一个空腔,
沿插入方向至少部分插入空腔内的至少一个端子配件,和
保持器,该保持器沿与端子配件的插入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为基本上正交于该插入方向的安装方向安装至连接器外壳内,从而能够保持已经插入的端子配件,
其中:
连接器外壳包括由在前后方向上开放的模具分别形成的至少一对前后外壳构件,和
在所述前后外壳构件彼此装配的情况下,用于至少部分容纳保持器的容纳空间限定在前后外壳构件之间,且该容纳空间与前外壳构件的外部相连通。
对于用于形成所述连接器的模具而言,仅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开放的模具便已足够的,而无需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开放的模具。因此,可减小打开用于形成连接器外壳的模具所必需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
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连接器外壳,
形成为沿前后方向穿过连接器外壳的空腔,
从后方插入空腔内的端子配件,和
保持器,其沿与端子配件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安装至连接器外壳内,从而保持已经插入的端子配件,
其中:
连接器外壳包括由在前后方向上开放的模具分别形成的一对前后外壳构件,和
在所述一对外壳构件彼此装配的情况下,用于容纳保持器的容纳空间限定在前后外壳构件之间。
优选地,外壳构件中的一个形成有用于至少部分容纳另一个外壳构件和保持器的至少一个容纳凹部。
更优选地,容纳凹部包括端面侧安装开口和保持器安装开口,该端面侧安装开口形成在一个外壳构件的前端面或后端面中,并用于安装另一个外壳构件,该保持器安装开口形成在与所述一个外壳的端面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为基本上正交于该一个外壳的端面的外侧表面中,并用于安装所述保持器。
更优选地,在端面侧安装开口的开口边缘和保持器安装开口的开口边缘之间的一个外壳构件的区域用作在该区域上放置手指的手指放置部分。
更优选地,基本上面向端面侧安装开口的手指放置部分的内表面与通过延伸形成有保持器安装开口的外侧表面而限定的假想平面基本上齐平。
最优选地,外壳构件中的一个外壳构件形成有用于容纳另一个外壳构件和保持器的容纳凹部,
容纳凹部包括端面侧安装开口和保持器安装开口,该端面侧安装开口形成在一个外壳构件的前端面或后端面中,并用于安装另一个外壳构件;该保持器安装开口形成在与一个外壳的端面正交的外侧表面中,并用于安装保持器,
在端面侧安装开口的开口边缘和保持器安装开口的开口边缘之间的一个外壳构件的区域用作在该区域上放置手指的手指放置部分,和
面向端面侧安装开口的手指放置部分的内表面与通过延伸形成有保持器安装开口的外侧表面而限定的假想平面相齐平。
由于沿形成有保持器安装开口的外侧表面开放的模具和沿面向端面侧安装开口的手指放置部分的内表面开放的模具可构造成彼此相对地滑动,故容纳凹部、手指放置部分和保持器安装开口可仅由在前后方向上开放的模具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更优选的实施例,在所述另一个外壳构件安装在容纳凹部中的情况下,所述另一个外壳构件的一部分暴露在保持器安装开口处。
优选地,外壳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一个或多个锁定段,该锁定部分段可接合以防止另一个外壳构件朝保持器安装开口移动。
最优选地,在所述另一个外壳构件安装在容纳凹部中的情况下,所述另一个外壳构件的一部分暴露在保持器安装开口处,和
该一个和另一个外壳构件形成有锁定段,该锁定部分段可彼此接合以防止另一个外壳构件朝保持器安装开口移动。
如果安装在容纳凹部中的另一个外壳构件的一部分暴露在保持器安装开口处,则另一个外壳构件可朝保持器安装开口移动。然而,根据本发明,通过锁定段的接合可防止另一个外壳构件移动。
根据本发明,尤其根据上述发明或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还提供装配和形成连接器的方法,该连接器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连接器外壳,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设置分别由在前后方向上开放的模具形成的至少一对前后外壳构件,
装配所述一对外壳构件彼此,以便限定容纳空间,和
沿与端子配件的插入方向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为基本上正交于该插入方向的安装方向将保持器至少部分容纳在前后外壳构件之间的容纳空间中,其中保持器能够对插入于设置在连接器外壳中的至少一个空腔内的至少一个端子配件进行保持。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为外壳构件中的一个设置至少一个容纳凹部,和将所述容纳凹部中的另一个外壳构件以及保持器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一个外壳构件内。
附图说明
在阅读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应了解的是,即使分开地叙述各实施例,各实施例中的单个特征也可结合到另外的实施例中。
图1是当从前方观察时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当从后方观察时的该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表示装配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4是表示装配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5是表示装配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状态的底视图,
图6是表示保持器安装在连接器外壳中的局部锁定位置的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7是表示用于对保持器进行保持的锁定装置处于局部锁定位置的纵向剖面图,
图8是表示保持器和端子配件安装在连接器外壳中的状态的底视图,
图9是表示保持器和端子配件安装在连接器外壳中的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10是表示用于防止第二外壳倾斜的结构的纵向剖面图,
图11是表示用于对保持器进行保持的锁定装置处于完全锁定位置的纵向剖面图,
图12是表示装配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状态的水平剖面图,
图13是第一外壳的纵向剖面图,
图14是第一外壳的后视图,
图15是第一外壳的底视图,
图16是第一外壳的水平剖面图,
图17是第一外壳的横向剖面图,和
图18是第二外壳的底视图。
附图标记
10…连接器外壳
11…第一外壳构件(一个外壳构件)
17…容纳凹部
18…端面侧安装开口
19…保持器安装开口
20…手指放置部分
30…锁定凹部(锁定段)
40…第二外壳构件(另一个外壳构件)
42…空腔
50…锁定突出物(锁定段)
60…保持器
70…容纳空间
80…端子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1至18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根据该实施例的连接器具有第一外壳11(作为优选的一个外壳构件),第二外壳40(作为优选的另一个外壳构件),至少一个保持器60,和一个或多个端子配件80。在下文中,具有未示出的配合连接器的连接侧沿前后方向FBD称为前面或前侧。
第一外壳11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且是端子容纳部分12(优选地基本上采用整体块的形式)和从端子容纳部分12基本上向后延伸的插座13(优选地基本上采用矩形管的形式)的整体组件或单一组件。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前空腔14形成为从前端面至后端面或者在前端面处至后端面穿过端子容纳部分12,同时优选地基本上沿垂直方向VD和/或横向方向TD排列。基本上向前突出的锁定部分15(优选为大致悬臂状)在每个前空腔14中沿侧壁(优选为底壁)或者在侧壁(优选为底壁)上形成。每个锁定部分15可沿垂直方向VD(与端子配件80插入前空腔14的插入方向I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为基本上正交的方向)弹性变形。由于前空腔14优选地在前侧和后侧处开放,包括锁定部分15的前空腔14的内部优选地由在前后方向上开放的模具形成。端子容纳部分12形成有沿其侧向(优选为上部)表面(外表面)基本上向后延伸的锁定臂16(优选大致为悬臂状)。锁定臂16优选地在其前端处通过腿部支承在端子容纳部分12的侧向(上部)表面的前端上,以便可向上和向下(或沿与前后方向FB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为正交的方向)弹性变形,其中优选地利用腿部作为支承点。
插座13的内部用作至少部分容纳第二外壳40和/或保持器60的容纳空间17。该容纳凹部17优选地在第一外壳11的基本上整个后端面(插座13的后端面)中形成开口(优选大致为矩形),该开口作为端面侧安装开口18,和/或基本上在第一外壳11的底表面(与第一外壳11的后端面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为基本正交的外侧面)中的插座13的整个侧向壁(优选为底壁)中形成开口(优选大致为矩形),该开口作为保持器安装开口19。端面侧安装开口18为用于将第二外壳40安装至容纳凹部17内的开口,保持器安装开口19为用于将保持器60安装至容纳凹部17内的开口。
端面侧安装开口18和保持器安装开口19之间的边界部分,即从端面侧安装开口18的开口边缘的底端延伸至保持器安装开口19的开口边缘的后端的部分,用作手指放置部分或手指操作部分20,其优选为基本上在横向方向TD上较长。手指放置部分20布置在插座13的底壁的后端边缘处或附近,即第一外壳11的后端面的底端边缘处或附近,以优选地连接插座13的侧向壁(左壁和右壁)。手指放置部分20基本上从第一外壳11的侧向表面或底表面向外或向下突出,并优选地形成台阶,且优选地由沿前后方向FBD开放的模具形成。面向端面侧安装开口18的手指放置部分20的内表面(上表面)与由延伸第一外壳11的外侧表面而限定的假想平面(未示出)相齐平,该第一外壳11向后形成有保持器安装开口19。因此,用于形成手指放置部分20的模具由以下部分组成,即基本上沿着形成有保持器安装开口19的第一外壳11的底面(端子容纳部分12)向前打开的模具,和基本上沿着面向端面侧安装开口18的手指放置部分20的内表面向后打开的模具,侧向向下(与模具开口方向MOD成不同于0°或180°角度,优选为基本正交的方向)开放的保持器安装开口19通过彼此相对地滑动上述两个模具而形成。
插座13的(优选为基本上相对的)横向(左和/或右)侧壁的后端(或者接近该后端的部分)用作在宽度方向或横向方向TD上向外凸出的一个或多个凸出部分21,同时优选形成台阶。该(一对)侧向(左和/或右)凸出部分21的侧向端(底端)与上述手指放置部分20的相应(优选为大体相对)的侧向端(左端和/或右端)相连接。凸出部分21的内表面优选地在宽度方向上或横向方向TD上从相应的侧壁的内表面向外收缩,同时形成台阶,一个或多个接收部分22沿垂直方向或高度方向VD形成在凸出部分21的内表面的中间位置(优选为基本上居中的位置)处。一个或多个导向斜面23(优选地位于与接收部分22基本上相同的高度处)形成在凸出部分21的后端边缘处或附近。由于这些凸出部分21比插座13的侧壁向外凸出得更多,故包括接收部分22的这些凸出部分21由在前后方向FBD上开放的模具形成。
插座13的后端的侧向壁(上壁和/或下壁)在(优选为基本上相对的)侧向端(左端和/或右端)处侧向或向外(向下和/或向上)凹陷,以形成位于容纳凹部17(在插座13中)中或在该处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总共四个配合凹部24,并且在插座13的后端面中形成开口。配合凹部24基本上与凸出部分21的内表面相齐平且相连续。此外,一个或多个切口形成在端子容纳部分12的侧向表面(底部表面)的后端面的侧向(优选为基本上相对的)边缘(左边缘和/或右边缘)中,从而形成锁定槽25。一个或多个完全锁定突出物26形成在锁定槽25的后端边缘(前端边缘)处或附近。
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侧向(左和/或右)保护壁27从端子容纳部分12延伸至插座13的后端附近或者朝插座13的后端附近延伸,该保护壁27形成在第一外壳11的侧向表面(上表面)上。一个或多个保护壁27位于锁定臂16的横侧(左侧和/或右侧)处。由于侧向(左和/或右)保护壁27之间的插座13的上壁区域被切断,故两保护壁27之间的空间与在基本上对应于插座13的保护壁27的后部处或附近的一个或多个容纳凹部17相连通。因此,锁定臂16的后端部布置成基本上面向容纳凹部17。这种保护壁27的内表面优选为在基本上从其后端朝插座13的前端延伸或延伸至插座13的前端的区域中切出,从而形成一个或多个导向槽28。导向槽28与位于其下方的排除后端部(前端部)的区域中的容纳凹部17相连通。另一方面,导向槽28的后端部(前端部)用作由至少一个间隔壁29从容纳凹部17分隔的一个或多个锁定凹部30(作为优选的锁定部分),锁定凹部30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优选为两者)作为锁定表面。由于导向槽28和锁定凹部30向后开放,故其由向后开放的模具所形成。
第二外壳40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且优选地基本上采用整体块的形式。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后空腔41形成为在第二外壳40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中形成开口,同时优选为在垂直方向VD和/或横向方向TD上排列。后空腔41如此布置以便基本上对应于相应的前空腔14,相应的成对前空腔14和后空腔41形成空腔42,该空腔42基本上在前后方向FBD上延伸并在中间部分处(优选为在基本上居中的部分处)断开。在该实施例中,空腔42特别地由两个上和下阶段形成。
向外凸出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侧向(左和/或右)第一台阶部分43相对于前后方向FBD形成在第二外壳40的侧向(左和/或右)表面的中间部分(优选为基本上的居中部分)处,一个或多个局部锁定突出物44形成在第一台阶部分43的前端边缘处或附近。相似地,比相应的第一台阶部分43向外凸出得更多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侧向(左和/或右)第二台阶部分45形成在第二外壳40的左表面和右表面的后端部处或附近,侧向向外突出的一个或多个保持突出物46形成在第二台阶部分45的前端边缘处或附近。第二台阶部分45的远端或侧向端或上端用作比第二外壳40的上表面向上或向外突出得更多的配合突出物47,其远端或侧向端或底端作为比第二外壳40的底面向下或向外突出得更多的配合突出物47。
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侧向(左和/或右)导向肋48形成在第二外壳40的侧向(上部)表面上。导向肋48基本上在前后方向FBD上延伸,其后端位于第二外壳40的后端边缘的前面,其前端比第二外壳40的前端面向前突出得更多。此外,一个或多个加强肋49沿两个导向肋48的宽度方向上的内表面以基本上平行于导向肋48的方式延伸,该一个或多个加强肋49形成在第二外壳40的侧向(上部)表面上。优选地,加强肋49的高度小于导向肋48的高度,且加强肋49与导向肋48的内表面相连接。换句话说,导向肋48的前部(优选为基本上前半部)的刚度通过一个或多个加强肋49而得以提高。此外,导向肋48和加强肋49的前端部,即比形成锁定突出物50(作为优选的锁定部分)的第二外壳40的前端面向前突出得更多的部分,该锁定突出物50优选地基本上具有L状或弯曲或具有成角度的截面。
后空腔41基本上在前后方向FBD上穿过第二外壳40,导向肋48和加强肋49基本上在前后方向FBD上直线延伸,第一台阶部分43和第二台阶部分45侧向向外凸出(或者沿与前后方向FB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为基本上正交的方向),同时优选地形成一个或多个台阶,局部锁定突出物44和保持突出物46侧向向外凸出(或者沿与前后方向FB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为基本上正交的方向)。因此,第二外壳40由基本上沿前后方向FBD开放的模具形成。
保持器60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作为主体61(优选地基本上采用在横向方向TD上窄且长的块的形式)和与主体61的(优选为基本上相对的)侧向(左和/或右)端相连接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侧板62的整体组件或单一组件。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通孔63形成为基本上在前后方向FBD上穿过主体61,以及基本上对应于下阶段处的空腔42,辅助锁定部分64形成在相应通孔63的内壁的底侧上。此外,基本上对应于上阶段处的空腔42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辅助锁定部分64形成在主体61的上表面上。
侧板62的板表面优选为基本上平行于前后方向FBD和/或垂直方向VD。优选地,用于完全锁定的基本上为悬臂状且向上延伸的弹性件65形成在主体61之前的侧板的位置处。另一方面,用于局部锁定的(优选为基本上为悬臂状且向上延伸的)弹性件66形成在主体61后面的侧板的位置处。用于完全锁定和局部锁定的弹性件65和66都可在前后方向FBD上弹性变形。
接下来,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功能。
在装配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40之后,第二外壳40通过端面侧安装开口18至少部分插入容纳凹部17内。在开始插入之后,一个或多个导向肋48和加强肋49的前端部开始安装至一个或多个相应的导向槽28内,外壳40的底面开始在手指放置部分20的上表面上滑动,由此,第二外壳40沿垂直方向VD(或者沿与前后方向FB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上正交的方向)相对于第一外壳11设置。此外,(优选两个)导向肋48与导向槽28的内侧表面基本上滑动接触,由此,第二外壳40沿横向方向TD(或者沿与前后方向FB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上正交的方向)相对于第一外壳11设置。
当第二外壳40到达基本上正确的装配位置时,作为导向肋48和加强肋49的前端部分的锁定突出物50至少部分安装至锁定凹部30内,同时防止第二外壳40的前端部分相对于第一外壳11产生垂直运动和/或横向运动。此外,第二台阶部分45的外侧表面与凸出部分21的内表面基本上接触,从而防止第二外壳40的后端相对于第一外壳11产生垂直运动和/或横向运动。此外,一个或多个保持突出物46与相应的接收部分22相接合,从而防止第二外壳40相对于第一外壳11产生向后(与第一外壳11分离的方向)移动。此外,锁定突出物50的前端与锁定凹部30的后端面基本上接触,由此,第二外壳40停靠在其前端位置处或附近。采用上述方式,将第二外壳40锁定和装配至第一外壳11内以形成连接器外壳10。
由于两个外壳11,40彼此装配,第一台阶部分43基本上沿插座13的侧壁的内表面设置,第一台阶部分43的局部锁定突出物44设置在完全锁定突出物26的后面。此外,(四个)配合突出物47至少部分安装至相应的配合凹部24内,第二外壳40的除其后端以外的大多数底面通过保持器安装开口19暴露在第一外壳11的底面处。在容纳凹部17中,容纳空间70限定在端子容纳部分12的后端面和第二外壳40的前端面之间,以便通过保持器安装开口19与第一外壳11的外部(下方)相连通。容纳空间70用于至少部分容纳保持器60。形成在端子容纳部分12中的一个或多个锁定槽25与容纳空间70相连通。限定在第一台阶部分43前面的第二外壳40的外侧表面区域和插座13的侧壁的内表面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基本为缝状)空间71也与容纳空间70相连通。缝状空间71设置成优选地基本上从后面面向锁定槽25,局部锁定突出物44位于缝状空间71中。类似于容纳空间70,锁定槽25和缝状空间71通过保持器安装开口19暴露至第一外壳11的外部(下方)。
保持器60沿安装方向MD(即沿与插入方向I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基本上正交的方向)安装至上述装配的连接器外壳10内。在装配之后,保持器60的主体61通过保持器安装开口19至少部分插入容纳空间70内,横向(左和/或右)侧板62通过保持器安装开口19至少部分插入一个或多个相应的锁定槽25和缝状空间71内。然后,如图7所示,在用于完全锁定的弹性件65的引导端处或附近的一个或多个夹爪与完全锁定突出物26相接触,在用于局部锁定的弹性件66的引导端处或附近的一个或多个夹爪从上方与局部锁定突出物44相接合,由此,保持器60可保持或设置在局部锁定位置。在该状态中,如图6所示,通孔63的高度或位置基本上对应于下阶段处的空腔42,主体61的上表面的所在高度与上阶段处的空腔42基本上相同。在该状态中,允许端子配件80插入空腔42内。
在该状态中,一个或多个端子配件80沿插入方向ID至少部分安装或插入连接器外壳10内。在安装之后,每个端子配件80沿插入方向ID至少部分插入后空腔41内,其优选为基本上从后方插入,并通过容纳空间70进一步插入前空腔14内。端子配件80优选为在其前侧具有(优选为基本矩形的)管部81的凹形端子配件,插入至基本正确位置的端子配件80通过由于锁定部分15的初级锁定而保持。正确插入的端子配件80的矩形管部81的后端边缘位于容纳空间70中。
在安装所有端子配件80之后,保持在局部锁定位置的保持器60沿安装方向MD朝完全锁定位置推动或移动或者推动或移动至完全锁定位置(推入容纳空间70内)。然后,如图11所示,用于完全锁定的弹性件65的引导端处的夹爪从上方与完全锁定突出物26相接合,以优选地将保持器60锁定在完全锁定位置。在该状态中,如图9所示,保持器60的辅助锁定部分64从退出方向或从后方与端子配件80的矩形管部81的后端边缘相接合,由此端子配件80由于防止其向后或退出运动而得以辅助锁定。采用这种方式,端子配件80优选地通过锁定部分15的初级锁定和/或保持器60的辅助锁定而可靠地锁定和保持。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连接器外壳10通过装配分别由基本上在前后方向FBD上开放的模具形成的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40形成,其中两个外壳11,40彼此装配,用于至少部分容纳保持器60的容纳空间70限定在位于前侧处的第一外壳11和位于后侧处的第二外壳40之间,如图3和9所示。因此,对于用于形成连接器外壳10的模具而言,仅包括基本上在前后方向FBD上开放以形成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40的模具便已足够,而无需在与前后方向FB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向下方向),优选为基本上正交的方向上开放以形成保持器60的容纳空间70的模具。因此,根据该实施例,可减小打开形成连接器外壳10的模具所必需的空间。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外壳40安装在容纳凹部17中,该第二外壳40的一部分暴露在保持器安装开口19处。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外壳40可朝保持器安装开口19移动。然而,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锁定突出物50和锁定凹部30的接合,从而防止第二外壳40的前端朝保持器安装开口19移动,如图3所示。另一方面,由于防止了第二外壳40的后端相对于第一外壳11产生垂直运动,故第二外壳40不朝保持器安装开口19移动。由于采用这种方式防止了第二外壳40相对于第一外壳11倾斜,故前空腔14的中心和后空腔41的中心在垂直方向不发生偏离,端子配件80可没有堵塞地插入空腔42内。
因此,为了减小打开用于形成连接器外壳的模具所必需的空间,连接器外壳10通过至少装配分别由基本上在前后方向FBD上开放或可开放的模具形成的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40形成,用于至少部分容纳保持器60的容纳空间70被限定在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40之间。因此,对用于形成连接器外壳10的模具而言,仅包括基本上在前后方向FBD上打开以形成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40的模具便已足够,而无需在与前后方向FB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向下方向),优选为基本上正交的方向上开放的模具。因此,可减小打开形成连接器外壳10的模具所必需的空间。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面描述的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以下实施例也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所包括。
(1)本发明还适用于凸形连接器,在该凸形连接器中容纳有在其引导端处具有窄且长的片的凸形端子配件。
(2)容纳凹部可形成在后外壳构件中。在这种情况下,容纳凹部向前打开。
(3)容纳凹部可不必形成在一个外壳构件中,另一个外壳构件可不必容纳在一个外壳构件内。
Claims (12)
1.一种连接器,包括:
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连接器外壳(10),
形成为基本上沿前后方向(FBD)穿过所述连接器外壳(10)的至少一个空腔(42),
沿插入方向(ID)至少部分插入所述空腔(42)内的至少一个端子配件(80),和
保持器(60),该保持器沿与所述端子配件(80)的插入方向(I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的安装方向(MD)安装至所述连接器外壳(10)内,从而能够保持已经插入的端子配件(80),
其中:
所述连接器外壳(10)包括由在前后方向(FBD)上开放的模具分别形成的至少一对前后外壳构件(11,40),和
在所述前后外壳构件(11,40)彼此装配的情况下,用于至少部分容纳所述保持器(60)的容纳空间(70)限定在所述一对外壳构件(11,40)之间,且该容纳空间(70)与前外壳构件(11)的外部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安装方向(MD)基本上正交于所述插入方向(ID)。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外壳构件(11,40)中的一个(11)形成有用于至少部分容纳另一个外壳构件(40)和所述保持器(60)的至少一个容纳凹部(1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容纳凹部(17)包括端面侧安装开口(18)和保持器安装开口(19),该端面侧安装开口(18)形成在所述一个外壳构件(11)的前端面或后端面中,并用于安装所述另一个外壳构件(40),该保持器安装开口(19)形成在与所述一个外壳构件(11)的端面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的外侧表面中,并用于安装所述保持器(6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保持器安装开口(19)形成在基本上正交于所述一个外壳构件(11)的端面的外侧表面中。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端面侧安装开口(18)的开口边缘和所述保持器安装开口(19)的开口边缘之间的所述一个外壳构件(11)的区域用作在该区域上放置手指的手指放置部分(2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基本上面向所述端面侧安装开口(18)的所述手指放置部分(20)的内表面与通过延伸形成有所述保持器安装开口(19)的所述外侧表面而限定的假想平面基本上齐平。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另一个外壳构件(40)安装在所述容纳凹部(17)中的情况下,所述另一个外壳构件(40)的一部分暴露在保持器安装开口(19)处。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外壳构件(11,40)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一个或多个锁定段(30;50),该锁定段(30;50)可接合以防止所述另一个外壳构件(40)朝保持器安装开口(19)移动。
10.一种装配连接器的方法,该连接器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连接器外壳(10),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设置由在前后方向(FBD)上开放的模具分别形成的至少一对前后外壳构件(11,40),
彼此装配所述一对外壳构件(11,40),以限定容纳空间(70),和
沿与端子配件(80)的插入方向(I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的安装方向(MD)将保持器(60)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前后外壳构件(11,40)之间的所述容纳空间(70)中,其中所述保持器(60)能够对插入于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外壳(10)中的至少一个空腔(42)内的至少一个端子配件(80)进行保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安装方向(MD)基本上正交于所述插入方向(ID)。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为所述外壳构件(11,40)中的一个外壳构件(11)设置至少一个容纳凹部(17),和
将所述容纳凹部(17)中的另一个外壳构件(40)以及所述保持器(60)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一个外壳构件(11)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198137A JP4730237B2 (ja) | 2006-07-20 | 2006-07-20 | コネクタ |
JP2006198137 | 2006-07-20 | ||
JP2006-198137 | 2006-07-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14742A CN101114742A (zh) | 2008-01-30 |
CN101114742B true CN101114742B (zh) | 2010-12-08 |
Family
ID=38955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3731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14742B (zh) | 2006-07-20 | 2007-07-20 | 连接器和装配连接器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00887B2 (zh) |
JP (1) | JP4730237B2 (zh) |
CN (1) | CN101114742B (zh) |
DE (1) | DE102007032782B4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30237B2 (ja) * | 2006-07-20 | 2011-07-20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4252603B2 (ja) * | 2007-01-31 | 2009-04-08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4636050B2 (ja) * | 2007-04-27 | 2011-02-2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4958684B2 (ja) * | 2007-08-21 | 2012-06-2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181843B2 (ja) * | 2008-06-03 | 2013-04-10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421809B2 (ja) * | 2010-01-28 | 2014-02-1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556568B2 (ja) * | 2010-10-08 | 2014-07-2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454446B2 (ja) * | 2010-10-08 | 2014-03-2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8951066B2 (en) | 2011-07-22 | 2015-02-10 | Lear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8721374B2 (en) * | 2011-07-22 | 2014-05-13 | Lear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DE102012209298B4 (de) * | 2012-06-01 | 2017-10-05 |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sowie Verfahren zum Montieren des Steckverbinders |
US9112295B2 (en) * | 2012-07-13 | 2015-08-18 | Robert Bosch Gmbh | Modular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method |
JP2014022308A (ja) * | 2012-07-23 | 2014-02-03 | Yazaki Corp | コネクタ |
JP5800243B2 (ja) * | 2012-10-02 | 2015-10-2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DE102013211455A1 (de) * | 2013-06-19 | 2014-12-24 | Robert Bosch Gmbh | Sekundärverriegelung für einen Stecker |
JP2015032562A (ja) * | 2013-08-07 | 2015-02-1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15079662A (ja) * | 2013-10-17 | 2015-04-2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ハウジング構造 |
US9142904B2 (en) * | 2014-01-14 | 2015-09-22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
DE102014108283B4 (de) | 2014-06-12 | 2020-10-08 | Lisa Dräxlmaier GmbH | Stecker |
DE102014213659B4 (de) * | 2014-07-14 | 2020-03-19 |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 Gehäuseteil für einen elektrischen Steckverbinder |
JP6196961B2 (ja) * | 2014-12-11 | 2017-09-1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602105B2 (ja) * | 2015-08-24 | 2019-11-0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198793B2 (ja) * | 2015-09-16 | 2017-09-2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DE102015122655A1 (de) * | 2015-12-22 | 2017-06-22 | Günther Heisskanaltechnik Gmbh | Einsatz für eine Spritzgießdüse und Spritzgießdüse mit einem solchen Einsatz |
US10109955B2 (en) | 2016-01-14 | 2018-10-23 | J.S.T.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pparatus having a male housing and a female housing with ribs |
US10673169B2 (en) | 2016-01-14 | 2020-06-02 | J.S.T. Corporation | Method of operating MSL connector series |
US10622746B2 (en) * | 2016-01-15 | 2020-04-14 | J.S.T. Corporation |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memb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member |
JP6944931B2 (ja) * | 2016-05-18 | 2021-10-06 | 日本端子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727580B2 (ja) * | 2016-06-10 | 2020-07-22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用端子保持部材、コネクタ、及び電気的接続装置 |
JP7039175B2 (ja) * | 2017-03-07 | 2022-03-22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US10312626B2 (en) * | 2017-06-30 | 2019-06-04 |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alignment plate and secondary lock detection |
WO2019048614A1 (de) * | 2017-09-07 | 2019-03-14 | Hirschmann Automotive Gmbh | Steckverbinder mit sekundärriegel zur festlegung von kontaktpartnern in seinem kontaktträger |
DE102017123704B4 (de) * | 2017-10-12 | 2019-07-11 | Phoenix Contact E-Mobility Gmbh | Steckverbinderteil mit einem Verbindungselement zum Verbinden von Gehäuseteilen sowie Ladesystem mit einem derartigen Steckverbinderteil |
JP6978283B2 (ja) * | 2017-11-07 | 2021-12-0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10276966B1 (en) * | 2017-12-04 | 2019-04-30 |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lignment plate and seal |
USD876366S1 (en) * | 2018-02-23 | 2020-02-25 | J.S.T.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USD877703S1 (en) * | 2018-02-23 | 2020-03-10 | J.S.T.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FR3088491B1 (fr) * | 2018-11-12 | 2021-12-03 | Raydiall | Boitier de connecteur equipe d'un dispositif d'assurance de position de terminal de cable (tpa) ameliore |
JP1649407S (zh) | 2019-06-21 | 2020-01-14 | ||
JP1649408S (zh) | 2019-06-21 | 2020-01-14 | ||
JP1649406S (zh) * | 2019-06-21 | 2020-01-14 | ||
JP1649405S (zh) * | 2019-06-21 | 2020-01-14 | ||
JP7236032B2 (ja) * | 2019-08-07 | 2023-03-09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 |
JP7396155B2 (ja) * | 2020-03-26 | 2023-12-12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 |
CN113571940B (zh) * | 2021-04-30 | 2023-08-11 | 安波福连接器系统(南通)有限公司 | 端子位置保持器、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
DE102021127030B3 (de) * | 2021-10-19 | 2022-12-22 | Md Elektronik Gmbh | Steckverbinder |
JP2024087586A (ja) * | 2022-12-19 | 2024-07-0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4426A (zh) * | 1996-07-11 | 1998-02-25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配件 |
EP1094559A1 (en) * | 1999-10-21 | 2001-04-25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terminal retain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8427749U1 (de) * | 1984-09-20 | 1986-03-06 |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 Kontaktfederleiste |
JPH0192501A (ja) * | 1987-10-02 | 1989-04-11 | Hitachi Ltd | 蒸気タービン固定装置 |
GB8810591D0 (en) * | 1988-05-05 | 1988-06-08 | Amp Gmbh |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
JP3123437B2 (ja) * | 1996-07-31 | 2001-01-0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3123443B2 (ja) | 1996-09-17 | 2001-01-0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二重係止コネクタ |
AU4881097A (en) * | 1996-11-29 | 1998-06-22 | Whitaker Corporation, The |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and apparatus for unlocking and locking |
JPH1186951A (ja) | 1997-09-03 | 1999-03-30 | Yazaki Corp | 合体コネクタ |
DE19741949C2 (de) * | 1997-09-23 | 2002-04-25 |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 Steckverbinder mit einem Gehäuse mit Sekundärverriegelung |
JP3464915B2 (ja) * | 1998-06-16 | 2003-11-1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圧接型防水コネクタ |
JP2000215941A (ja) * | 1999-01-26 | 2000-08-04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 2重係止コネクタ |
JP3685314B2 (ja) * | 1999-08-02 | 2005-08-1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係止具付き雌コネクタ及び端子係止具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
JP3596426B2 (ja) * | 1999-11-10 | 2004-12-0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防水コネクタ |
JP3463636B2 (ja) * | 1999-12-13 | 2003-11-0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3551904B2 (ja) * | 2000-08-29 | 2004-08-1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3806924B2 (ja) * | 2001-11-22 | 2006-08-0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03331973A (ja) * | 2002-05-08 | 2003-11-21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分割コネクタ |
JP3948524B2 (ja) * | 2003-03-20 | 2007-07-2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05116471A (ja) * | 2003-10-10 | 2005-04-28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JP4168906B2 (ja) * | 2003-10-29 | 2008-10-2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分割コネクタ |
JP4730237B2 (ja) * | 2006-07-20 | 2011-07-20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
2006
- 2006-07-20 JP JP2006198137A patent/JP473023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7-13 DE DE102007032782A patent/DE102007032782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7-19 US US11/879,899 patent/US750088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7-20 CN CN2007101373131A patent/CN10111474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4426A (zh) * | 1996-07-11 | 1998-02-25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配件 |
EP1094559A1 (en) * | 1999-10-21 | 2001-04-25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terminal retain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07032782A1 (de) | 2008-02-21 |
US20080020639A1 (en) | 2008-01-24 |
DE102007032782B4 (de) | 2011-02-24 |
US7500887B2 (en) | 2009-03-10 |
JP2008027701A (ja) | 2008-02-07 |
JP4730237B2 (ja) | 2011-07-20 |
CN101114742A (zh) | 2008-0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14742B (zh) | 连接器和装配连接器的方法 | |
CN101192729B (zh) | 连接器 | |
KR100937183B1 (ko) | 커넥터 및 커넥터의 예조립 방법 | |
JP5724836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0508297C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437457B (zh) | 连接器 | |
US6942510B2 (en) |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system | |
US6568948B2 (en) | Connector | |
US6659797B2 (en) | Connector with resiliently deflectable lock arm | |
CN102957022B (zh) |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US6616481B2 (en) | Connector | |
US9972938B2 (en) | Connector | |
EP1100156A1 (en) | A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 |
JP2010040183A (ja) | コネクタ | |
US6547594B2 (en) | Connector | |
CN100524961C (zh) |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 |
US7001215B2 (en) | Connector with inner and outer housings | |
JP5105516B2 (ja) | 電気接続箱ならびに収納箱の成型方法 | |
JP4058889B2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1071061A (ja) | 分割コネクタ | |
US6352449B1 (en) | Low 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silient latching means | |
US20080100306A1 (en) | Connector | |
JP4788556B2 (ja) | コネクタ | |
JP2005005126A (ja) | コネクタ | |
JP4341465B2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 Termination date: 20140720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