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6345B -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86345B CN101086345B CN2006100141486A CN200610014148A CN101086345B CN 101086345 B CN101086345 B CN 101086345B CN 2006100141486 A CN2006100141486 A CN 2006100141486A CN 200610014148 A CN200610014148 A CN 200610014148A CN 101086345 B CN101086345 B CN 10108634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grid
- guide portion
- upward
- heat exch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9994 ca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075561 Fio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553014 Myrsine salicin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RKTYLMNFRDHKIL-UHFFFAOYSA-N copper;5,10,15,20-tetraphenylporphyrin-22,24-diide Chemical compound [Cu+2].C1=CC(C(=C2C=CC([N-]2)=C(C=2C=CC=CC=2)C=2C=CC(N=2)=C(C=2C=CC=CC=2)C2=CC=C3[N-]2)C=2C=CC=CC=2)=NC1=C3C1=CC=CC=C1 RKTYLMNFRDHKI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4792 malar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51 moo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包括由形成外观、并确保内部空间的本体,设置在本体下半部且与向本体的内部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设置在热交换部的上方强制流动本体内部空气的送风部,设置在送风部的上方向外部排出流动空气的排出单元,和安装在排出单元的下面来引导从排出单元下方向内部流动的空气的空气导向部。本发明能降低空调器室内机的噪音并提高空调器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空气调节器,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引导空气流动的空气导向部、可以更有效地流动空气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器是为造成舒适而快意的生活环境、使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里空气维持最佳状态的装置。一般来说,空气调节器是设置在车辆、办公室或者家庭等室内的一个空间或者墙壁上来制冷或者制热的制冷/制热机器,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门-蒸发器组成的一系列冷冻循环的机器。
空气调节器大体上分为安装冷凝器和压缩机主要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又称为“室外侧”或者“放热侧”)与安装蒸发器主要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机(又称为“室内侧”或者“吸热侧”)各自分开设置的分体型空气调节器,和室外机和室内机整体设置的整体型空气调节器。最近,空气调节器除了制冷/制热之外附加许多功能。比如,吸入并过滤室内的污染空气之后重新向室内排出干净空气的空气净化功能,把潮湿的空气变为干湿适中的空气之后向室内重新排出的除湿功能等。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现有技术的分体型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结构:
如图1、2所示,空气调节器的外形由外部机壳10形成,外部机壳10包括由形成前面外观的前面板20和形成后面外观的后面板30、形成左侧面外观的左侧面板40、形成右侧面外观的右侧面板50构成。在外部机壳10的下面形成下面外观的同时为安装外部机壳10下端部的下面板60。
在左侧面板40和右侧面板50的下半部具有向外部机壳10的内部吸入需空气调节空间里左侧方空气的左侧吸入格栅42和向外部机壳10的内部吸入右侧方空气的右侧吸入格栅52。
在左侧面板40和右侧面板50的上半部具有向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排出、在外部机壳10内部已进行调节的空气的左侧面排出口44和右侧面排出口54。
在外部机壳10的内部设置为热交换通过左侧吸入格栅42和右侧吸入格栅52流入外部机壳10内部的空气的室内热交换器11。室内热交换器11包括由与通过左侧吸入格栅42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左侧热交换器11’和通过右侧吸入格栅52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右侧热交换器11”构成。室内热交换器11以指定的角度倾斜安装,从前方看的时候大致形成“V”字形。
室内热交换器11的下端部安装在排水盘部12的上面。排水盘部12是在下面板60的上面以大致“∩”形状、并上面平坦成型,而且安装室内热交换器11下端部的部位向下方凹陷而聚集冷凝水。
在左侧热交换器11’和右侧热交换器11”之间的中央部向长度方向较长地设置冷媒导管13,虽然没有图示,但引导从室外机流入的工作流体,即冷媒的流向。在冷媒导管13上端部具备为盖住冷媒导管13弯曲部前面的导管盖14,且导管盖14从前方看的时候大致成“∩”形状。
在导管盖14上侧具有电机罩15,电机罩15围绕提供送风扇16旋转动力的风扇电机(未图示),保护风扇电机。
在风扇电机的上侧具有通过旋转运动来强制流动外部机壳10内部流入空气的送风扇16,送风扇16与风扇电机轴结合,在风扇电机提供的旋转动力作用下旋转。
根据送风扇16旋转运动,外部机壳10的内部产生吸引力,而且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里空气在吸引力作用下通过左侧吸入格栅42和右侧吸入格栅52吸入到外部机壳10的内部。
送风扇16是在圆柱形状主体外周面附着“X”形状的叶片来成型的,由于送风扇16旋转运动,所以下方的空气向上方流动,在送风扇16的外侧方具有风扇罩17。
风扇罩17的上面和下面开口,根据送风扇16的旋转运动起到向上方引导从下方流入的空气的作用,同时起到保护送风扇16的功能。风扇罩17是上面和下面的面积比中央部的面积大一些,且在风扇罩17的上侧具有排出部70,向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里排出已调节的空气。
如图3所示,排出部70整体上以直六面体形状成型来形成内部空间。在排出部70的下面设置用一定厚度大致以四角板材形状成型的同时、上面和下面以格子形状成型的下面支架71,下面支架71成为通道,使根据送风扇16的旋转运动向上方流动的空气流入排出部70内部。
在下面支架71的上面安装排出框架72,排出框架72以大致下面开口的直六面体的形状成型,除了上面之外侧面的中央部被切割,在各个边角部分形成有柱子,并形成上面封闭的形状。
在排出框架72的切割的各侧面中央部设置多层的排出导向器73,引导向各方向排出的空气。排出框架72的内部还设置滑动装置74,使排出部70向上下方向滑动。
滑动装置74虽然没有图示,但安装在排出框架72的内部中央部,并固定在下面支架71的中央部。因此,下面支架71的中央部被滑动装置74封闭。
如上所述构成的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存在以下几种缺点:
下面支架71的中央部被滑动装置74封闭,下面支架71根据送风扇16的旋转运动向上方引导下方的空气,成为向排出部70内部吸入空气的通道。
因送风扇16旋转运动而向上方流动的、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里空气被封闭的下面支架71中央部阻挡,而发生逆流。由于向上方流动的空气逆流,通过排出部70向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排出的已调节空气量减少,而且如果排出的空气量减少,空气调节器的整体空气调节效率下降。还有,向上方流动的空气逆流,而产生噪音。
由于空气调节效率下降以及用户的不满意,所以降低产品的信赖性,使产品销售量减少,阻碍产业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改善空气流路防止空气逆流的空气调节器室内机。
为了达到目的,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包括由形成外部外观的同时确保内部空间的本体,设置在本体的下半部并且向本体内部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设置在热交换部的上方并强制流动本体内部空气的送风部,设置在送风部的上方并向外部排出流动空气的排出单元,安装在排出单元的下面并从排出单元的下方向上方引导流动空气的空气导向部。
排出单元包括由以格子形状成型构成下面的下面格栅,设置在下面格栅的上面向上下方向滑动的滑动排出部,引导滑动排出部向上下方向滑动的排出框架,设置在排出框架的内部提供排出框架滑动动力的滑动动力装置。
空气导向部安装在下面格栅的下面,空气导向部的下面形成向下方弧形凸出,空气导向部上面还具有为了与下面格栅连接而向上方凸出形成的连接凸起。空气导向部的四周还具有与下面格栅连接的而向上方凸出形成的连接片。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具有噪音低、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外形立体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正面剖面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器室内机的排出部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室内机正面板拆卸后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室内机的排出部的部分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室内机的重要部位结构即排出导向器部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室内机的重要部位结构即排出导向器部的主视图。
其中:
100本体 100’底面板
120前面板 122前面上部面板
124前面下部面板 126控制部
140左侧面板 142左侧吸入格栅
144左侧排出格栅 146左侧过滤网
160右侧面板 162右侧吸入格栅
164右侧排出格栅 166右侧过滤网
180后面板 200热交换部
220前面盖 240室内热交换器
242左侧热交换器 244右侧热交换器
260冷媒导管 262冷媒导管孔
264孔盖 266管道容纳槽
280后面盖 400送风部
420风扇电机 422电机支撑座
440送风扇 460风扇罩
500排出单元 510空气导向部
512弯曲部 514连接片
516连接凸台 516’连接孔
520下面格栅 530滑动动力装置
530’动力装置支撑部 532滑动电机
534中央齿轮 536动力传递齿轮
538动力传送部 540排出框架
550滑动排出部 552滑动部
552’动力传送孔 554排出导向器
556排出部上板 558固定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5所示,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包括形成外观、确保内部空间的本体100,本体100形成竖向长度较长的直六面体形状而确保内部空间,它包括由形成前面外观的前面板120,形成左侧面外观的左侧面板140,形成右侧面外观的右侧面板160,形成后面外观的后面板180,另外还具备形成下面外观、为安装各面板的底面板100’。
在左侧面板140下半部有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里空气向本体100内部流入的通路,即左侧吸入格栅142,且左侧吸入格栅142形成直四角型形状以格栅形状成型。在左侧面板140的上半部有在本体100内部调节的空气向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排出的左侧排出格栅144,且左侧排出格栅144形成横向长度较长的直四角形状。
在本体100的内部下半部设置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里空气向本体100内部流入后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200,在热交换部200的下端部,聚集热交换部200生成的冷凝水的排水部300安装在底面板100’的上面。
在底面板100’的上面安装从前方看的时候大致以“∩”形状成型的排水部300,且在排水部300上面安装热交换部200。在热交换部200的前面安装为封闭热交换部200前面的前面盖220,前面盖220以竖向长度较长的直四角形板形状成型,另外在前面盖220的后面安装可以使工作流体,即冷媒在内部流动的室内热交换器240。
在前面盖220前面的大致中央部竖向方向较长地安装为引导室内热交换器240内部流动工作流体,即冷媒流动的冷媒导管260。冷媒导管260是由有一定直径的圆管形成,并且通过前面盖220上半部的冷媒导管孔262后贯通前面盖220连接在室内热交换器240上。
在前面盖220上侧设置送风部400,送风部400在本体100内部产生吸引力,向本体100内部吸入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里空气,从下方向上方强制流动。在送风部400上侧设置把通过送风部400向上方流动的空气向本体100的外部,即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排出的排出单元500。
如图5所示,形成本体100前面外观的前面板120由前面上部面板122和前面下部面板124构成。前面上部面板122构成本体100的上半部前面外观,前面下部面板124构成本体100的下半部前面外观。前面上部面板122的中央部还具有为显示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状态或者空气调节器工作状态等的控制部126。
在前面上部面板122后面安装为控制本体100工作的控制部,控制部还设置以前面开口的直六面体形状成型而形成内部空间的控制箱和设置在控制箱的内部空间的同时、安装多个电子部品的主电路板。
在形成本体100左侧面外观的左侧面板140下半部有左侧吸入格栅142,在左侧吸入格栅142内侧面还设置吸入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里空气的时候过滤出空气中异物质的左侧过滤网146。
在形成本体100右侧面外观的右侧面板160下半部有向本体100内部吸入本体100右侧方空气,即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里空气的右侧吸入格栅162,右侧吸入格栅162与左侧吸入格栅142形状相对应。
另外,在右侧吸入格栅162内侧面还设置当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里空气流入的时候过滤出空气中异物质的右侧过滤网166。
在形成本体100后面外观的后面板180下半部有圆形后面吸入口182,通过后面吸入口182从本体100的后方向本体100内部吸入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里空气。在后面吸入口182还设置后面过滤网或者后面格栅为最好。
在由多个面板形成各侧面外观的本体100下端部下侧设置底面板100’,在底面板100’上面安装本体100下端部支撑各个面板。
在底面板100’的上面安装排水部300,排水部300从前方看的时候大致是“∩”形状、其上面平坦。更详细地说,排水部300的上端部面积比下端部面积相对小一些。排水部300的左侧面是向上有一定的角度、同时向右侧倾斜形成,其右侧面是向上方有一定的角度、向左侧倾斜形成。
排水部300的中央部向下方凹陷、且具有一定的深度,这是为了在排水部300上面聚集热交换部200上产生的冷凝水的。在排水部300上面聚集的冷凝水通过排水软管(未图示)向本体100外部排出,在排水部300的左右两侧面设置加强排水部300强度的多个肋320。
在排水部300上面安装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里空气向上方流动而跟工作流体,即冷媒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200,在热交换部200的前面安装为形成热交换部200前面的前面盖220。前面盖(220)是上边长下边短的倒梯形,而且上半部中央有冷媒导管孔262,使引导工作流体,即冷媒流动的冷媒导管260通过后向前面盖220后方弯曲。
冷媒导管孔262是从前方看的时候大致“∩”形状穿空形成,冷媒导管孔262是由孔盖264封闭前面。孔盖264的前面的形状与冷媒导管孔262相对应,其中央部向前方弯曲凸出。从冷媒导管孔262下端部到前面盖220下端部为止形成有为容纳冷媒导管260管道容纳槽266,管道容纳槽266向后方凹陷形成,在其内部容纳冷媒导管260。
在前面盖220的后侧安装室内热交换器240,室内热交换器240由一定直径的圆管多次弯曲形成、并从整体上大致形成四角板形状。在室内热交换器240内部被冷媒导管260引导的工作流体,即冷媒的流动。
室内热交换器240由设置在左侧的左侧热交换器242和设置在右侧的右侧热交换器244构成,在前方看整体的时候大致以“V”字形安装。即左侧热交换器242是把下端部安装在排水部300上面左半部,并且越往上方越向左侧倾斜。右侧热交换器244是把下端部安装在排水部300上面右半部,并且越往上方越向右侧倾斜。
如上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40以倾斜一定角度安装的原因是:为了使从左侧吸入格栅142和右侧吸入格栅162吸入的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里的空气向上方流动时更加流畅地流动的。在室内热交换器240后侧安装形状和大小与前面盖220相同的后面盖280。
在热交换部200的上侧具备送风部400,在送风部400的最下侧具备为固定风扇电机420的电机支撑座422,风扇电机420根据外部电源导通而产生旋转动力。电机支撑座422的前端部与热交换部200的前面盖220连接固定,其后端部与后面盖280的上端部连接固定。
在电机支撑座422的上面安装风扇电机420,在风扇电机420的上侧安装与风扇电机420轴结合的送风扇440。送风扇440是在有一定直径的圆桶形状机体外周面具备风扇叶片的形状。
送风扇440是一种轴流型送风扇,空气的流动方向与旋转轴的方向平行,即入口到出口的空气流动方向与旋转轴的方向一致。轴流型送风扇把施加的能量主要用于提高流体的速度,所以用在需要大的流量、但是压力不大的地方。
送风扇440的风扇叶444在圆桶形状机体442外周面向右侧向下倾斜,风扇叶片444具备三个叶片,其上端部位于比机体442上端部高一些的上方位置,其下端部位于比主体444下端部低一些的下方位置。
风扇叶片444是从上方开始逐渐向下方扭曲,所以在风扇电机420的旋转动力作用下旋转运动,在本体100的内部产生吸引力,而且在吸引力作用下向本体100的内部吸入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里空气。本体100内部的吸入空气根据送风扇440旋转运动从下方向上方流动。
在送风扇440的外侧设置罩住送风扇440外面的风扇罩460,风扇罩460上面和下面开口,且上面和下面的面积与本体100的横面面积相同。
风扇罩460的中央部面积比上面和下面的面积窄,所以形成圆弧形状。即,形成与送风扇440的机体442相对应的形状。风扇罩460保护送风扇440的同时、还起到引导送风扇440输送的空气流动的作用。风扇罩460的上面部是中央部向下方凹陷进去,下面的中央向上方凸出。
在送风部400的上侧设置排出单元500,在排出单元500设置构成排出单元500下面的同时、确保由风扇罩460引导空气的下面格栅520。下面格栅520是整体上有一定厚度的四角板形状,其上面和下面是以格子形状成型,确保向上方流动的空气的直接流动。
在下面格栅520下面安装为引导由风扇罩460向上方引导的空气的空气导向部510,空气导向部510是整体上大致以四角板形状成型,其中央向下方凹陷成型。空气导向部510的横面积较下面格栅520的横面积窄一些。即,空气导向部510安装在下面格栅520的中央。
在下面格栅520的上面安装以四角箱子形状、上面和下面开口形成的排出框架540,排出框架540的上面和下面开口,并且各个侧面在中央被切割。
在排出框架540的内部安装向滑动排出部550提供滑动动力的滑动动力装置530,在滑动动力装置530设置因外部电源导通而产生滑动动力的滑动电机532。
滑动动力装置530包括与滑动电机532轴连接的中央齿轮534,根据中央齿轮534旋转而旋转的动力传递齿轮536,在动力传递齿轮536的上面用一定直径以圆柱形状成型、且外周面以螺旋状成型、各自设置在前后两侧的动力传送部538。滑动动力装置530是被动力装置支撑部530’固定、安装在下面格栅520的上面。
另外,在滑动动力装置530的上侧设置把通过送风部400向上方流动的已调节的空气向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排出的滑动排出部550,滑动排出部550具备滑动部552,且滑动部552与滑动动力装置530连接固定,接受滑动动力装置530的动力向上下方向滑动。在滑动部552上侧设置为了向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引导排出空气的排出导向器554。
在滑动部552设置有为了使动力传送部538贯通后连接的动力传送孔552’,动力传送孔552’的内周面是与动力传送部538的外周面螺旋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螺旋形状,根据动力传送部538旋转,动力传送孔552’的内周面沿着动力传送部538外周面的螺旋型上下移动,由此动力传送孔552’里的滑动部552上下滑动。
滑动部552在与动力传送部538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动力传送孔552’,且在动力传送孔552’里贯通连接动力传送部538,由此动力传送孔552’内周面的螺纹跟动力传送部538的外周面螺纹相啮合。
如果动力传送孔552’的内周面螺纹与动力传送部538的外周面螺纹啮合而连接固定,动力传送孔552’根据动力传送部538的旋转、顺着动力传送部538的螺纹旋转。
这时,动力传送孔552’利用轴承等可以在滑动部552上旋转,所以根据动力传送部538旋转,动力传送孔552’旋转的同时、向滑动部552上下方向滑动。
排出导向器554具有一定的厚度的同时设置在排出框架540各面的切割部位上,而且各个角部夹入结合在固定片558里固定连接。即,固定片558向左右方向切割形成有结合槽(未图示),且这样的结合槽里强制插入排出导向器554各个边角的一部分而连接固定。
在滑动部552的上面设置排出部上板556,排出部上板556大致以四角板材形状成型,而且还同时封闭排出单元500的上面和本体100的上面。另外,在排出部上板556各个边角向下方延长形成有为固定排出导向器554的固定片558与滑动部552结合。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排出单元和空气导向部的结构:
如图6~9所示,排出单元500的下面由下面格栅520形成,在下面格栅520下面中央安装空气导向部510。在排出单元500的内部中央设置由动力传送部538等多个部件构成的滑动动力装置530。而且,在排出框架540的切割的各个面上固定排出导向器554,引导排出空气。
滑动动力装置530的下面被空气导向部510封闭,而且从送风部400向上方流动的已调节的空气被下面格栅520中央的空气导向部510引导向下面格栅520中央以外的其他部位流动。
更为详细地说明:空气导向部510是以四角板形状成型,其中央向下方呈弧形凹陷形成。而且,沿着空气导向部510的上面外围有向上方弯曲成型的弯曲部512。
在弯曲部512各个边角向上方延长形成有为连接下面格栅520上格子和格子之间的连接片514,连接片514的中央向外侧方呈弧形状凸出成型,而且为了下面格栅520上的格子和格子之间里能夹入固定连接片514,连接片514的横向长度跟格子和格子之间宽度相同。即空气导向部510上面的各个连接片514强制夹入到下面格栅520的格子和格子之间,而安装到下面格栅520上。
另外,在空气导向部510的上面向上方凸出形成有为了利用螺栓把空气导向部510连接到下面格栅520上的连接凸台516,在连接凸台516的中央有可以使螺栓从空气导向部510的下面向上方穿透连接的连接孔516’。
连接凸台516最好设置多个,螺栓从空气导向部510的下方连接到连接凸台516上贯通成型的连接孔516’里,由此空气导向部510安装到下面格栅520的下面。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室内机的运行过程:
首先,为了运转空气调节器,用户导通外部电源。外部电源导通,则具备在送风部400上的风扇电机420里输入电源,同时设置于排出单元500内部的滑动动力装置530滑动电机532里也导通电源。
设置于送风部400上的风扇电机420里导通外部电源,则风扇电机420产生旋转动力。由风扇电机420产生的旋转动力传送到与风扇电机420轴结合的送风扇440上,所以送风扇440进行旋转运动。根据送风扇440进行旋转运动,通过左侧吸入格栅142和右侧吸入格栅162向本体100的内部吸入通过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里空气。
通过左侧吸入格栅142和右侧吸入格栅162流入本体100内部的为调节温度的空气因送风扇440旋转运动,而向上方流动的过程中经过室内热交换器240的各个缝隙。这时,室内热交换器240内部的流动工作流体,即冷媒跟向上方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经过室内热交换器240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向上方流动的同时,被风扇罩460引导,向排出单元500内部移动。
另外,用户为了使用空气调节器而导通外部电源,则滑动动力装置530的滑动电机532里输入电源,则滑动电机532产生旋转动力。在旋转动力作用下,与滑动电机532轴结合的中央齿轮534旋转。
如果中央齿轮534旋转,与中央齿轮534啮合固定的动力传递齿轮536旋转。动力传递齿轮536旋转,在动力传递齿轮536的上面向上方凸出成型的动力传送部538旋转。
动力传送部538旋转,动力传送部538贯通连接的动力传送孔552’也旋转。动力传送孔552’旋转,滑动部552向上下方向滑动。
而且,如果滑动部552向上方向滑动,滑动排出部550也向上方向滑动。如果滑动排出部550向上方向滑动,驱动利用冷媒导管260)热交换部200连接的安装在室外机(未图示)里的压缩机(未图示)。压缩机(未图示)驱动,吸入空气与热交换部200的室内热交换器240内部流动工作流体,即冷媒进行热交换后从本体100内部向上方移动。向上方流动的空气通过向上方滑动的滑动排出部550排向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
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里空气流入后向上方流动的同时经过过送风部向上流动。经过送风部后向上流动的已调节的空气被空气导向器引导,向排出单元内部流动。空气被空气导向器引导向排出单元内部流动,则可防止向上方流动的已调节的空气逆流,所以具有空气流动流畅的效果。
第二、已调节的空气的流动顺畅,则已调节的流动空气在排出单元内部流畅地流动,所以流入排出单元的内部的空气量增加。如果流入排出单元内部的空气量增加,向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排出的空气量增加,所以具有能提高空气调节效率的优点。
第三、由于在本体内部向上方流动的空气顺畅,所以具有因空气流动而产生的噪音下降,具有可解除用户不满情绪的优点。
第四、由于空气调节效率上升,能源利用率也上升,可提高产品的信赖性。
第五、由于产品的信赖性上升,产品的销售量增加,有利于产业发展。
Claims (4)
1.一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包括形成外观、并形成内部空间的本体,设置在本体的下半部使本体内部的吸入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设置在热交换部的上方强制流动本体内部空气的送风部,设置在送风部的上方向外部排出流动空气的排出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排出单元的下面从排出单元的下方向上方引导流动空气的空气导向部,所述的空气导向部安装在下面格栅的下面,空气导向部以四角板形状成型,其中央向下方呈弧形凹陷形成,沿着空气导向部的上面外围有向上方弯曲成型的弯曲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排出单元包括以格子形状成型而位于下面的下面格栅,设置在下面格栅的上面向上下方向滑动的滑动排出部,引导滑动排出部上下滑动的排出框架和设置在排出框架的内部提供排出框架滑动动力的滑动动力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空气导向部的上面还设置为了与下面格栅连接而向上方凸出形成的连接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空气导向部的四周还设置为了与下面格栅连接而向上方凸出形成的连接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0141486A CN101086345B (zh) | 2006-06-07 | 2006-06-07 |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0141486A CN101086345B (zh) | 2006-06-07 | 2006-06-07 |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86345A CN101086345A (zh) | 2007-12-12 |
CN101086345B true CN101086345B (zh) | 2010-07-07 |
Family
ID=38937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01414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86345B (zh) | 2006-06-07 | 2006-06-07 |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086345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099440A (ja) * | 1999-09-30 | 2001-04-13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室内ユニット |
CN1443976A (zh) * | 2002-03-08 | 2003-09-24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具有换气装置的空调 |
CN1553094A (zh) * | 2003-05-30 | 2004-12-08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整体型空调器的室内部空气流动导向结构 |
-
2006
- 2006-06-07 CN CN2006100141486A patent/CN10108634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099440A (ja) * | 1999-09-30 | 2001-04-13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室内ユニット |
CN1443976A (zh) * | 2002-03-08 | 2003-09-24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具有换气装置的空调 |
CN1553094A (zh) * | 2003-05-30 | 2004-12-08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整体型空调器的室内部空气流动导向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86345A (zh) | 2007-1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110125454A (ko) | 공기조화장치의 실내기 | |
WO2005052463A1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633574A (zh) | 内镶式空调室外机 | |
CN108679705B (zh) | 空气调节器 | |
CN102374630B (zh) | 空调器的室内机 | |
CN21026750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2455023A (zh) | 一体型窗式空调器 | |
CN101086345B (zh) |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 |
KR101327911B1 (ko) | 천장형 에어컨 | |
CN112682850A (zh) | 空调器 | |
KR101727036B1 (ko) | 공기조화장치 | |
CN103712272B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1211609C (zh) | 可移动小型空调机 | |
CN102401433A (zh) | 一体型窗式空调器 | |
CN102401460A (zh) | 移动式空调器 | |
CN106594879B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1987281B (zh) | 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 | |
JP2000146283A (ja) | 空気調和機 | |
KR101158125B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CN216876260U (zh) | 吸力组件及吸水装置 | |
CN106123126A (zh)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1173786B (zh) | 空调器的室内机 | |
CN1626935B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CN1979017A (zh) | 分体式空调器室内机的电机盖结构 | |
CN100414185C (zh) | 一种窗式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07 Termination date: 20170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