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7631A - 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77631A CN101077631A CN 200710040273 CN200710040273A CN101077631A CN 101077631 A CN101077631 A CN 101077631A CN 200710040273 CN200710040273 CN 200710040273 CN 200710040273 A CN200710040273 A CN 200710040273A CN 101077631 A CN101077631 A CN 1010776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mless
- base band
- silica gel
- silica
- endless be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的制造方法,属于工业用带制造领域,尤其是由织物或针刺非织物为无端基带且涂覆硅胶层的工业用传送带的制造方法。本发明公开了含硅胶涂层的环形无缝工业用带的制造方法,按如下步骤依次加工而成:a.准备金属辊,b.准备基带,c.热缩,d.涂抹硅胶,e.硫化,f.切削加工,g.去辊完成;基带选用有热缩性的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编织而成的无端织物,或选用无端针刺毡。通过如上步骤生产出含硅胶涂层的无缝工业用带,具有整体带基强度高且完全一致、厚度一致且精度高、整体表面光洁度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的制造方法,具体为由织物或针刺非织物为无端基带且涂覆硅胶层的工业用传送带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有时会需要有特殊要求的高强度无端环形带,比如说面料表面处理或复合用带等,要求耐高温,带子整体特别是表面平整,厚度均匀,强度高,伸缩小。硅胶涂层带是一种较好的选择,硅胶是含有硅氧键(即
键)的线型高分子弹性材料,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并具有优异的耐臭氧老化、氧老化、光老化和天候老化的性能。目前在工业传送带领域有一种生产方法是先在聚酯材料或其他耐高温高强度开口基带上涂硅胶,加工成片状硅胶输送带,然后将带接驳成环形并胶水粘结。此种加工方法生产的带子强度不高,容易裂口,接头处不平整,无法满足特殊要求。还有一种生产方法是用市场上现有的可卸式橡胶鼓式硫化机加工生产,缺点是市场上现有能满足生产要求的设备少,设备投资大,且无法生产小规格的产品及较宽幅产品,同时,此种加工方法在加工过程中带是运动的,带子的长度和宽度尺寸都较难控制,加工误差大。
发明内容
为克服前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目前的生产方法所制得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端工业传送带强度低、易裂口、精度低、有气泡溢出影响表面光洁度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含硅胶涂层的环形无缝工业用带的制造方法,按如下步骤依次加工而成:a.准备金属辊、b.准备基带、c.热缩、d.涂抹硅胶、e.硫化、f.切削加工、g.去辊,完成。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如前所述的目的:
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的制造方法,按如下步骤依次加工而成:
a.准备金属辊:按照欲定制的无缝硅胶涂层带的内直径,准备一外直径与之相适应的金属辊,长度大于所需无缝硅胶涂层带的宽度;
b.准备基带:准备一个内直径略大于金属辊的无缝基带,无缝基带的内直径以和金属辊之间能够间隙配合为准;
c.热缩:将无缝基带套入金属辊,加热无缝基带至其紧密无隙且平整地包于金属辊外止;
d.涂抹硅胶:在无缝基带外涂上一层液体硅胶层,液体硅胶选用室温硫化硅橡胶,然后固化;
e.硫化:在已固化的液体硅胶层外均匀且紧密地覆盖一层未硫化的混炼型硅橡胶生胶片,加热使之彻底硫化;
f.切削加工:对完成步骤e的已硫化硅橡胶层实施切削加工;
g.去辊:抽出金属辊,即得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
在上述a~g各步骤中,第a步中,金属辊的表面粗糙度Ra值在12.5~50μm之间。金属辊太过光洁,第f步切削硫化硅橡胶层时可能打滑;而如果太粗糙,则基带内表面与辊外表面的磨擦增大,增加了第g步抽出金属辊的难度,因此,金属棍的表面粗糙度Ra值在12.5~50μm之间为宜。
第b步中,无缝基带选用无端的编织织物或无端的针刺毡,选用编织织物时,原料选用羊毛、棉、麻、锦纶、涤纶、腈纶、氨纶、维纶、丙纶和芳纶中的任意一种纤维或任意几种纤维的混纺;选用针刺毡时,原料选用涤纶、丙纶和芳纶中的任意一种纤维或任意几种纤维的混合。一般地说,合成纤维的热缩率大于天然纤维,在相同的温度下能更加紧密平整地包在金属辊外,因此优先选用。
第c步中,加热无缝基带的温度控制在100~230℃之间,加热时间10~120分钟。
第d步中,作为液体硅胶的室温硫化硅橡胶选用双组分缩合型室温硫化硅橡胶或双组分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选用双组分缩合型室温硫化硅橡胶时,组分A由生胶、填料、交链剂组成,生胶是α,ω-二羟基聚硅氧烷,填料由氧化锌、氧化铁、氧化铈、钛白粉和白炭黑混合而成,交链剂是正硅酸乙酯,组分B是催化剂,选用二丁基二月桂酸锡或二辛基氧化锡;选用双组分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时,组分A由生胶和催化剂组成,生胶选用含烯基和氢侧基或氢端基的聚硅氧烷,催化剂选用氯铂酸,组分B是交链剂,选用含氢化物官能团的聚硅氧烷。使用时,将组分A和组分B均匀混合搅拌而得所需的液体硅胶。混合搅拌过程中有可能混入空气以致在固化时产生气泡,为了尽可能减少气泡的产生,可以用真空搅拌机实施两组分的混合搅拌。
液体硅胶层的涂抹厚度在0.5~1mm之间,涂抹硅胶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分两次或更多次依次涂抹。由于多次涂抹能减少气泡的产生,因此涂抹次数以2或3次为宜。室温硫化硅橡胶在常温下即可完成固化过程,但所需时间较长,如在高温下固化则能显著缩短所需时间。常温固化需用时24小时;在90~150℃下高温固化用时10~30分钟。为了进一步增强无缝环形带成品的强度,可以在涂抹液体硅胶层之前先在无缝基带外表面均匀刷涂一层由含硅聚合物和甲醇、萘混合而成的胶水。
第e步中,硅胶生胶片选用混炼型固体硅橡胶,就是以直链状、高聚合度(5,000~10,000个硅氧烷单位)的聚硅氧烷生胶作为主要原料,然后添加白碳黑系列的增强性填充剂配制成基料,接着在添加过氧化物作为硫化剂后加热硫化而制得的一类硅橡胶。为使生胶片紧密地覆盖在已固化的液体硅胶层外,先在生胶片外用化纤扎带以螺旋状包裹,再用直径1~5毫米的钢丝密密螺旋状均匀扎牢,然后硫化。硫化的过程如下:先在100℃下加热1小时,然后在150℃下加热2小时,最后在175℃下加热5小时。
第f步中,切削加工选用车削、磨削或先车削后磨削,磨床上的砂轮用46#~100#的橡胶专用砂轮。
由于产品完全无接缝,所以带子强度高,且带子整体强度随基带强度增大而同步增大。同时,制造过程中巧妙地借用了金属辊的加工精度,并且克服了气泡溢出的问题,带子整体特别是表面光洁度高,且长度宽度尺寸精度高,使用时运行平稳,不易跑偏。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充分利用现有市场上常见的设备及已有的一些成熟工艺,适应性强,能生产多种小规格、宽幅、高强度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工业用带。
通过本发明所生产的产品,带子呈环形无缝,整体完全无接头,强度均匀一致,比普通的同种有接缝基带的传送带提高20~100%;厚薄均匀,厚度误差小于0.1mm;硅胶表面平整,表面粗糙度Ra值可比较容易地加工至6.3μm以下;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带子两端的平行度误差小于0.2mm,避免了工业用带中常见的喇叭口现象,从而使得带子运行时平稳不跑偏。
附图说明
图1是金属辊的主视图;
图2是基带的主视图;
图3是基带套在金属辊外后两者形成间隙配合的剖视图;
图4是基带热缩后紧套在金属辊外的剖视图;
图5是基带紧套金属辊后在基带外涂抹液体硅胶层的剖视图;
图6是金属辊外依次套入基带、涂刷胶水、涂抹液体硅胶层、包上未硫化的混炼型硅橡胶生胶片、扎上化纤扎带和钢丝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A-A剖视图;
图8是用于分离金属辊和基带的工具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在以下实施条件和技术要求条件下实施的:
a.准备一外直径500mm,长度2100mm,表面粗糙度Ra值为25μm的金属辊1,如图1所示;
b.准备一个由锦纶纤维织物制成的无缝基带2,内直径505mm,长度2050mm,厚度5mm,使无缝基带2和金属辊1之间能够间隙配合,如图2所示;
c.将无缝基带2套入金属辊1并偏向辊的一端,但不能使无缝基带2的一边越过金属辊1的一端,如图3所示,放入烘箱内加热,温度100℃,时间1小时,使无缝基带2紧密无隙且平整地包于金属辊1外,如图4所示;
d.在无缝基带2外涂上液体硅胶层3,如图5所示,液体硅胶选用双组分缩合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组分A由α,ω-二羟基聚硅氧烷、填料和正硅酸乙酯这三者以重量比12∶4∶1混合而成,填料由氧化锌、氧化铁、氧化铈、钛白粉和白炭黑以重量比30∶1∶1∶1∶2混合而成;组分B是二丁基二月桂酸锡,A和B的重量之比为1∶1。在真空搅拌机中将两组分均匀混合搅拌而得所需的液体硅胶以用于涂抹。涂抹一次完成,涂抹厚度0.5mm,涂抹完成后在常温下固化,时间24小时。
e.将混炼型固体硅橡胶生胶片4均匀且紧密地覆盖在已固化的液体硅胶层3外,为使生胶片4能紧密包裹住硅胶层,先用0.2毫米厚、50毫米宽的化纤扎带6以螺旋状包裹,再用2毫米粗的钢丝7以螺旋状均匀紧密扎牢,放入高温炉硫化,硫化过程如下:先在100℃下加热1小时,然后在150℃下加热2小时,最后在175℃下加热5小时。
f.对完成步骤e的已硫化硅胶层4实施切削加工,先在车床上车削至表面粗糙度Ra值为50μm,再置于专用于加工橡胶制品的磨床上磨削至剩余硅胶层厚度3毫米且表面粗糙度Ra值为6.3μm止,砂轮选用台湾全盈磨料磨具公司出品的锚牌60号砂轮。目前,对金属的切削加工是非常成熟的工艺,能达到很高的精度,而橡胶由于材料自身硬度、韧性等的原因,尚达不到金属的加工精度。把基带套于金属辊外实施切削加工,借用了金属的加工工艺和性能,故能达到较高的精度。
g.抽出金属辊1,抽取时使用如图8所示的工具,该工具由钢板制成,中心开有直径为502mm的大圆孔,两侧各有一半圆形突出,并各开有直径10mm的小圆孔,厚度5mm。抽取时,先将金属辊套入工具中心的大圆孔,卡住基带后,在两侧的小圆孔中分别套入金属绳并系牢,拽动金属绳以拉动工具,即可将基带和金属辊分离,再按所需长度即2000mm切边,即得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
根据对比实验,和以传统方法,即先在聚酯开口基带上涂硅胶,加工成片状硅胶输送带,然后将带接驳成环形并胶水粘结制成有接缝的输送带相比,用本实施例制得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强度提高19%。同时,制造过程中巧妙地借用了金属辊的加工精度,并且克服了气泡溢出的问题,带子整体特别是表面光洁度高,且长度宽度尺寸精度高,使用时运行平稳,不易跑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以下实施条件和技术要求条件下实施的:
仿实施例1的步骤进行,其中,
第b步中,无缝基带2的材料选用氨纶纤维织物;
第c步中,加热无缝基带2使之热缩的温度为100℃,加热时间2小时;
第d步中,在涂抹液体硅胶层3之前先在无缝基带2外表面均匀刷涂一层开莫洛克(chemlok)608胶水5,如图6和图7所示(图6为金属辊1外依次套入基带2、涂刷胶水5、涂抹液体硅胶层3、包上未硫化的混炼型硅橡胶生胶片4、扎上化纤扎带6和钢丝7的主视图,图7为图6的剖视图)。液体硅胶选用双组分缩合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组分A由α,ω-二羟基聚硅氧烷、填料和正硅酸乙酯这三者以重量比12∶4∶1混合而成,填料由氧化锌、氧化铁、氧化铈、钛白粉和白炭黑以重量比30∶1∶1∶1∶2混合而成;组分B是二丁基二月桂酸锡,A和B的重量之比为1∶1。在真空搅拌机中将两组分均匀混合搅拌而得所需的液体硅胶以用于涂抹。液体硅胶层涂抹厚度0.6mm;
其他条件均和实施例1相同,即得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
根据对比实验,和以传统方法制品相比,用本实施例制得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强度提高32%。同时,制造过程中巧妙地借用了金属辊的加工精度,并且克服了气泡溢出的问题,带子整体特别是表面光洁度高,且长度宽度尺寸精度高,使用时运行平稳,不易跑偏。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以下实施条件和技术要求条件下实施的:
仿实施例2的步骤进行,其中,
第b步中,无缝基带2的材料选用维纶纤维织物;
第c步中,加热无缝基带2使之热缩的温度为120℃,加热时间2小时;
第d步中,液体硅胶选用双组分缩合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组分A由α,ω-二羟基聚硅氧烷、填料和正硅酸乙酯这三者以重量比12∶4∶1混合而成,填料由氧化锌、氧化铁、氧化铈、钛白粉和白炭黑以重量比30∶1∶1∶1∶2混合而成;组分B是二丁基二月桂酸锡,A和B的重量之比为1∶1。在真空搅拌机中将两组分均匀混合搅拌而得所需的液体硅胶以用于涂抹。液体硅胶层分2次涂抹完成,每次涂抹厚度0.3mm,固化液体硅胶选用高温固化,温度100℃,时间20分钟;
其他条件均和实施例2相同,即得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
根据对比实验,和以传统方法制品相比,用本实施例制得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强度提高35%。同时,制造过程中巧妙地借用了金属辊的加工精度,并且克服了气泡溢出的问题,带子整体特别是表面光洁度高,且长度宽度尺寸精度高,使用时运行平稳,不易跑偏。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以下实施条件和技术要求条件下实施的:
仿实施例3的步骤进行,其中,
第b步中,无缝基带2的材料选用丙纶纤维织物;
第c步中,加热无缝基带2使之热缩的温度为150℃,加热时间1小时40分钟;
第d步中,液体硅胶选用双组分缩合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组分A由α,ω-二羟基聚硅氧烷、填料和正硅酸乙酯这三者以重量比12∶4∶1混合而成,填料由氧化锌、氧化铁、氧化铈、钛白粉和白炭黑以重量比30∶1∶1∶1∶2混合而成;组分B是二辛基氧化锡,A和B的重量之比为1∶1。在真空搅拌机中将两组分均匀混合搅拌而得所需的液体硅胶以用于涂抹。液体硅胶层分2次涂抹完成,每次涂抹厚度0.4mm,固化液体硅胶选用高温固化,温度110℃,时间15分钟;
其他条件均和实施例3相同,即得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
根据对比实验,和以传统方法制品相比,用本实施例制得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强度提高38%。同时,制造过程中巧妙地借用了金属辊的加工精度,并且克服了气泡溢出的问题,带子整体特别是表面光洁度高,且长度宽度尺寸精度高,使用时运行平稳,不易跑偏。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以下实施条件和技术要求条件下实施的:
仿实施例3的步骤进行,其中,
第b步中,无缝基带2的材料选用腈纶纤维织物;
第c步中,加热无缝基带2使之热缩的温度为170℃,加热时间1小时30分钟;
第d步中,液体硅胶选用双组分缩合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组分A由α,ω-二羟基聚硅氧烷、填料和正硅酸乙酯这三者以重量比12∶4∶1混合而成,填料由氧化锌、氧化铁、氧化铈、钛白粉和白炭黑以重量比30∶1∶1∶1∶2混合而成;组分B是二辛基氧化锡,A和B的重量之比为1∶1。在真空搅拌机中将两组分均匀混合搅拌而得所需的液体硅胶以用于涂抹。液体硅胶层分2次涂抹完成,每次涂抹厚度0.5mm,固化液体硅胶选用高温固化,温度90℃,时间30分钟;
其他条件均和实施例3相同,即得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
根据对比实验,和以传统方法制品相比,用本实施例制得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强度提高57%。同时,制造过程中巧妙地借用了金属辊的加工精度,并且克服了气泡溢出的问题,带子整体特别是表面光洁度高,且长度宽度尺寸精度高,使用时运行平稳,不易跑偏。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以下实施条件和技术要求条件下实施的:
仿实施例3的步骤进行,其中,
第b步中,无缝基带2的材料选用涤纶纤维织物;
第c步中,加热无缝基带2使之热缩的温度为190℃,加热时间1小时20分钟;
第d步中,液体硅胶选用双组分缩合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组分A由α,ω-二羟基聚硅氧烷、填料和正硅酸乙酯这三者以重量比12∶4∶1混合而成,填料由氧化锌、氧化铁、氧化铈、钛白粉和白炭黑以重量比30∶1∶1∶1∶2混合而成;组分B是二辛基氧化锡,A和B的重量之比为1∶1。在真空搅拌机中将两组分均匀混合搅拌而得所需的液体硅胶以用于涂抹。液体硅胶层分2次涂抹完成,每次涂抹厚度0.3mm,固化液体硅胶选用高温固化,温度120℃,时间20分钟;
其他条件均和实施例3相同,即得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
根据对比实验,和以传统方法制品相比,用本实施例制得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强度提高38%。同时,制造过程中巧妙地借用了金属辊的加工精度,并且克服了气泡溢出的问题,带子整体特别是表面光洁度高,且长度宽度尺寸精度高,使用时运行平稳,不易跑偏。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以下实施条件和技术要求条件下实施的:
仿实施例3的步骤进行,其中,
第b步中,无缝基带2的材料选用棉纤维织物;
第c步中,加热无缝基带2使之热缩的温度为200℃,加热时间1小时;
第d步中,液体硅胶选用双组分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组分A由含烯基及氢侧基的聚硅氧烷和氯铂酸这两者以重量比5∶1混合而成,组分B是含氢化物官能团的聚硅氧烷,A和B的重量之比为1∶1。在真空搅拌机中将两组分均匀混合搅拌而得所需的液体硅胶以用于涂抹。液体硅胶层分3次涂抹完成,每次涂抹厚度0.2mm,固化液体硅胶选用高温固化,温度110℃,时间10分钟;
其他条件均和实施例3相同,即得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
根据对比实验,和以传统方法制品相比,用本实施例制得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强度提高63%。同时,制造过程中巧妙地借用了金属辊的加工精度,并且克服了气泡溢出的问题,带子整体特别是表面光洁度高,且长度宽度尺寸精度高,使用时运行平稳,不易跑偏。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在以下实施条件和技术要求条件下实施的:
仿实施例3的步骤进行,其中,
第b步中,无缝基带2的材料选用芳纶1313纤维织物;
第c步中,加热无缝基带2使之热缩的温度为220℃,加热时间50分钟;
第d步中,液体硅胶选用双组分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组分A由含烯基及氢侧基的聚硅氧烷和氯铂酸这两者以重量比5∶1混合而成,组分B是含氢化物官能团的聚硅氧烷,A和B的重量之比为1∶1。在真空搅拌机中将两组分均匀混合搅拌而得所需的液体硅胶以用于涂抹。液体硅胶层分3次涂抹完成,每次涂抹厚度0.3mm,固化液体硅胶选用高温固化,温度90℃,时间30分钟;
其他条件均和实施例3相同,即得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
根据对比实验,和以传统方法制品相比,用本实施例制得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强度提高57%。同时,制造过程中巧妙地借用了金属辊的加工精度,并且克服了气泡溢出的问题,带子整体特别是表面光洁度高,且长度宽度尺寸精度高,使用时运行平稳,不易跑偏。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是在以下实施条件和技术要求条件下实施的:
仿实施例3的步骤进行,其中,
第b步中,无缝基带2的材料选用羊毛纤维织物;
第c步中,加热无缝基带2使之热缩的温度为210℃,加热时间30分钟;
第d步中,液体硅胶选用双组分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组分A由含烯基及氢侧基的聚硅氧烷和氯铂酸这两者以重量比5∶1混合而成,组分B是含氢化物官能团的聚硅氧烷,A和B的重量之比为1∶1。在真空搅拌机中将两组分均匀混合搅拌而得所需的液体硅胶以用于涂抹。液体硅胶层分3次涂抹完成,每次涂抹厚度0.2mm,固化液体硅胶选用高温固化,温度100℃,时间20分钟;
其他条件均和实施例3相同,即得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
根据对比实验,和以传统方法制品相比,用本实施例制得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强度提高47%。同时,制造过程中巧妙地借用了金属辊的加工精度,并且克服了气泡溢出的问题,带子整体特别是表面光洁度高,且长度宽度尺寸精度高,使用时运行平稳,不易跑偏。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是在以下实施条件和技术要求条件下实施的:
仿实施例3的步骤进行,其中,
第b步中,无缝基带2的材料选用以丙纶纤维为原料的针刺毡;
第c步中,加热无缝基带2使之热缩的温度为150℃,加热时间1小时40分钟;
第d步中,液体硅胶选用双组分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组分A由含烯基及氢端基的聚硅氧烷和氯铂酸这两者以重量比5∶1混合而成,组分B是含氢化物官能团的聚硅氧烷,A和B的重量之比为1∶1。在真空搅拌机中将两组分均匀混合搅拌而得所需的液体硅胶以用于涂抹。液体硅胶层分2次涂抹完成,每次涂抹厚度0.4mm,固化液体硅胶选用高温固化,温度110℃,时间10分钟;
其他条件均和实施例3相同,即得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
根据对比实验,和以传统方法制品相比,用本实施例制得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强度提高68%。同时,制造过程中巧妙地借用了金属辊的加工精度,并且克服了气泡溢出的问题,带子整体特别是表面光洁度高,且长度宽度尺寸精度高,使用时运行平稳,不易跑偏。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是在以下实施条件和技术要求条件下实施的:
仿实施例3的步骤进行,其中,
第b步中,无缝基带2的材料选用以涤纶纤维为原料的针刺毡;
第c步中,加热无缝基带2使之热缩的温度为190℃,加热时间1小时20分钟;
第d步中,液体硅胶选用双组分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组分A由含烯基及氢端基的聚硅氧烷和氯铂酸这两者以重量比5∶1混合而成,组分B是含氢化物官能团的聚硅氧烷,A和B的重量之比为1∶1。在真空搅拌机中将两组分均匀混合搅拌而得所需的液体硅胶以用于涂抹。液体硅胶层分2次涂抹完成,每次涂抹厚度0.4mm,固化液体硅胶选用高温固化,温度90℃,时间30分钟;
其他条件均和实施例3相同,即得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
根据对比实验,和以传统方法制品相比,用本实施例制得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强度提高77%。同时,制造过程中巧妙地借用了金属辊的加工精度,并且克服了气泡溢出的问题,带子整体特别是表面光洁度高,且长度宽度尺寸精度高,使用时运行平稳,不易跑偏。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是在以下实施条件和技术要求条件下实施的:
仿实施例3的步骤进行,其中,
第b步中,无缝基带2的材料选用以芳纶1313短纤维为原料的针刺毡;
第c步中,加热无缝基带2使之热缩的温度为230℃,加热时间10分钟;
第d步中,液体硅胶选用双组分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组分A由含烯基及氢端基的聚硅氧烷和氯铂酸这两者以重量比5∶1混合而成,组分B是含氢化物官能团的聚硅氧烷,A和B的重量之比为1∶1。在真空搅拌机中将两组分均匀混合搅拌而得所需的液体硅胶以用于涂抹。液体硅胶层分3次涂抹完成,每次涂抹厚度0.2mm,固化液体硅胶选用高温固化,温度100℃,时间20分钟;
其他条件均和实施例3相同,即得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
根据对比实验,和以传统方法制品相比,用本实施例制得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强度提高73%。同时,制造过程中巧妙地借用了金属辊的加工精度,并且克服了气泡溢出的问题,带子整体特别是表面光洁度高,且长度宽度尺寸精度高,使用时运行平稳,不易跑偏。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是在以下实施条件和技术要求条件下实施的:
仿实施例3的步骤进行,其中,
第b步中,无缝基带2的材料选用麻纤维织物;
第c步中,加热无缝基带2使之热缩的温度为190℃,加热时间20分钟;
第d步中,液体硅胶选用双组分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组分A由含烯基及氢端基的聚硅氧烷和氯铂酸这两者以重量比5∶1混合而成,组分B是含氢化物官能团的聚硅氧烷,A和B的重量之比为1∶1。在真空搅拌机中将两组分均匀混合搅拌而得所需的液体硅胶以用于涂抹。液体硅胶层分3次涂抹完成,每次涂抹厚度0.2mm,固化液体硅胶选用高温固化,温度100℃,时间20分钟;
其他条件均和实施例3相同,即得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
根据对比实验,和以传统方法制品相比,用本实施例制得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强度提高43%。同时,制造过程中巧妙地借用了金属辊的加工精度,并且克服了气泡溢出的问题,带子整体特别是表面光洁度高,且长度宽度尺寸精度高,使用时运行平稳,不易跑偏。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是在以下实施条件和技术要求条件下实施的:
仿实施例3的步骤进行,其中,
第b步中,无缝基带2的材料选用20%涤纶纤维和80%腈纶纤维的混纺织物;
第c步中,加热无缝基带2使之热缩的温度为210℃,加热时间1小时;
第d步中,液体硅胶选用道康宁公司出品的R2100A和B的真空搅拌混合物,液体硅胶层分3次涂抹完成,每次涂抹厚度0.3mm,固化液体硅胶选用高温固化,温度110℃,时间10分钟;
其他条件均和实施例3相同,即得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
根据对比实验,和以传统方法制品相比,用本实施例制得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强度提高99%。同时,制造过程中巧妙地借用了金属辊的加工精度,并且克服了气泡溢出的问题,带子整体特别是表面光洁度高,且长度宽度尺寸精度高,使用时运行平稳,不易跑偏。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是在以下实施条件和技术要求条件下实施的:
仿实施例3的步骤进行,其中,
第b步中,无缝基带2的材料选用50%涤纶纤维和50%芳纶纤维的混纺织物;
第c步中,加热无缝基带2使之热缩的温度为220℃,加热时间50分钟;
第d步中,液体硅胶选用道康宁公司出品的R2100A和B的真空搅拌混合物,液体硅胶层分3次涂抹完成,每次涂抹厚度0.3mm,固化液体硅胶选用高温固化,温度160℃,时间6小时30分钟;
其他条件均和实施例3相同,即得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
根据对比实验,和以传统方法制品相比,用本实施例制得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强度提高92%。同时,制造过程中巧妙地借用了金属辊的加工精度,并且克服了气泡溢出的问题,带子整体特别是表面光洁度高,且长度宽度尺寸精度高,使用时运行平稳,不易跑偏。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是在以下实施条件和技术要求条件下实施的:
仿实施例3的步骤进行,其中,
第b步中,无缝基带2的材料选用80%腈纶纤维和20%芳纶1313纤维的混纺织物;
第c步中,加热无缝基带2使之热缩的温度为190℃,加热时间20分钟;
第d步中,液体硅胶选用道康宁公司出品的R2100A和B的真空搅拌混合物,液体硅胶层分3次涂抹完成,每次涂抹厚度0.3mm,固化液体硅胶选用高温固化,温度100℃,时间20分钟;
其他条件均和实施例3相同,即得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
根据对比实验,和以传统方法制品相比,用本实施例制得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强度提高58%。同时,制造过程中巧妙地借用了金属辊的加工精度,并且克服了气泡溢出的问题,带子整体特别是表面光洁度高,且长度宽度尺寸精度高,使用时运行平稳,不易跑偏。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是在以下实施条件和技术要求条件下实施的:
仿实施例3的步骤进行,其中,
第b步中,无缝基带2的材料选用以30%涤纶纤维和70%腈纶纤维混合为原料的针刺毡;
第c步中,加热无缝基带2使之热缩的温度为190℃,加热时间40分钟;
第d步中,液体硅胶选用道康宁公司出品的R2100A和B的真空搅拌混合物,液体硅胶层分2次涂抹完成,每次涂抹厚度0.4mm,固化液体硅胶选用高温固化,温度110℃,时间10分钟;
其他条件均和实施例3相同,即得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
根据对比实验,和以传统方法制品相比,用本实施例制得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强度提高102%。同时,制造过程中巧妙地借用了金属辊的加工精度,并且克服了气泡溢出的问题,带子整体特别是表面光洁度高,且长度宽度尺寸精度高,使用时运行平稳,不易跑偏。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是在以下实施条件和技术要求条件下实施的:
仿实施例3的步骤进行,其中,
第b步中,无缝基带2的材料选用以50%涤纶纤维和50%芳纶1313短纤维混合为原料的针刺毡;
第c步中,加热无缝基带2使之热缩的温度为210℃,加热时间1小时;
第d步中,液体硅胶选用道康宁公司出品的R2100A和B的真空搅拌混合物,液体硅胶层分2次涂抹完成,每次涂抹厚度0.3mm,固化液体硅胶选用高温固化,温度90℃,时间30分钟;
其他条件均和实施例3相同,即得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
根据对比实验,和以传统方法制品相比,用本实施例制得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强度提高74%。同时,制造过程中巧妙地借用了金属辊的加工精度,并且克服了气泡溢出的问题,带子整体特别是表面光洁度高,且长度宽度尺寸精度高,使用时运行平稳,不易跑偏。
实施例19
本实施例是在以下实施条件和技术要求条件下实施的:
仿实施例3的步骤进行,其中,
第b步中,无缝基带2的材料选用以70%腈纶纤维和30%芳纶1313短纤维混合为原料的针刺毡;
第c步中,加热无缝基带2使之热缩的温度为200℃,加热时间10分钟;
第d步中,液体硅胶选用道康宁公司出品的R2100A和B的真空搅拌混合物,液体硅胶层分3次涂抹完成,每次涂抹厚度0.2mm,固化液体硅胶选用高温固化,温度110℃,时间10分钟;
其他条件均和实施例3相同,即得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
根据对比实验,和以传统方法制品相比,用本实施例制得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强度提高88%。同时,制造过程中巧妙地借用了金属辊的加工精度,并且克服了气泡溢出的问题,带子整体特别是表面光洁度高,且长度宽度尺寸精度高,使用时运行平稳,不易跑偏。
Claims (10)
1.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的制造方法,按如下步骤依次加工而成:
a.准备金属辊:按照欲定制的无缝硅胶涂层带的内直径,准备一外直径与之相适应的金属辊(1),长度大于所需无缝硅胶涂层带的宽度;
b.准备基带:准备一个内直径略大于金属辊(1)的无缝基带(2),无缝基带(2)的内直径以和金属辊(1)之间能够间隙配合为准;
c.热缩:将无缝基带(2)套入金属辊(1),加热无缝基带(2)至其紧密无隙且平整地包于金属辊(1)外止;
d.涂抹硅胶:在无缝基带(2)外涂上一层液体硅胶层(3),液体硅胶选用室温硫化硅橡胶,然后固化;
e.硫化:在已固化的液体硅胶层(3)外均匀且紧密地覆盖一层未硫化的混炼型硅橡胶生胶片(4),加热使之彻底硫化;
f.切削加工:对完成步骤e的己硫化硅橡胶层(4)实施切削加工;
g.去辊:抽出金属辊(1),即得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a步中,金属辊(1)的表面粗糙度Ra值在12.5~50μm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b步中,无缝基带(2)选用无端的编织织物或无端的针刺毡,选用编织织物时,原料选用羊毛、棉、麻、锦纶、涤纶、腈纶、氨纶、维纶、丙纶和芳纶中的任意一种纤维或任意几种纤维的混纺;选用针刺毡时,原料选用涤纶、丙纶和芳纶中的任意一种纤维或任意几种纤维的混合。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c步中,加热无缝基带(2)的温度控制在100~230℃之间,加热时间10~120分钟。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d步中,作为液体硅胶的室温硫化硅橡胶选用双组分缩合型室温硫化硅橡胶或双组分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选用双组分缩合型室温硫化硅橡胶时,组分A由生胶、填料、交链剂组成,生胶是α,ω-二羟基聚硅氧烷,填料由氧化锌、氧化铁、氧化铈、钛白粉和白炭黑混合而成,交链剂是正硅酸乙酯,组分B是催化剂,选用二丁基二月桂酸锡或二辛基氧化锡;选用双组分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时,组分A由生胶和催化剂组成,生胶选用含烯基和氢侧基或氢端基的聚硅氧烷,催化剂选用氯铂酸,组分B是交链剂,选用含氢化物官能团的聚硅氧烷。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d步中,液体硅胶层(3)的涂抹厚度在0.5~1mm之间,涂抹硅胶一次完成,或者分两次或更多次依次涂抹。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d步中,液体硅胶层(3)的固化方法选用常温固化,固化时间24小时;或在90~150℃下高温固化,固化时间10~30分钟。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d步中,涂抹液体硅胶层(3)之前先在无缝基带(2)外表面均匀刷涂一层胶水(5),胶水(5)由含硅聚合物和甲醇、萘混合而成。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e步中,硫化的过程如下:先在100℃下加热1小时,然后在150℃下加热2小时,最后在175℃下加热5小时。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f步中,切削加工选用车削、磨削或先车削后磨削,磨床上的砂轮用46#~100#的橡胶专用砂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710040273 CN101077631A (zh) | 2007-04-29 | 2007-04-29 | 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的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710040273 CN101077631A (zh) | 2007-04-29 | 2007-04-29 | 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的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77631A true CN101077631A (zh) | 2007-11-28 |
Family
ID=38905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710040273 Pending CN101077631A (zh) | 2007-04-29 | 2007-04-29 | 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077631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87144A (zh) * | 2012-02-17 | 2012-07-18 | 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芳纶-有机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2964839A (zh) * | 2012-11-27 | 2013-03-13 | 南京三乐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电子管灌封用硅橡胶及其灌封方法 |
CN104672917A (zh) * | 2014-03-13 | 2015-06-03 | 冯德平 | 一种有机硅仿真水 |
CN110747693A (zh) * | 2019-10-29 | 2020-02-04 | 懋昌(厦门)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硅胶制品转移复合到纺织品的制作工艺 |
CN113226954A (zh) * | 2018-12-27 | 2021-08-06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输送带 |
-
2007
- 2007-04-29 CN CN 200710040273 patent/CN10107763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87144A (zh) * | 2012-02-17 | 2012-07-18 | 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芳纶-有机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2964839A (zh) * | 2012-11-27 | 2013-03-13 | 南京三乐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电子管灌封用硅橡胶及其灌封方法 |
CN104672917A (zh) * | 2014-03-13 | 2015-06-03 | 冯德平 | 一种有机硅仿真水 |
CN104672917B (zh) * | 2014-03-13 | 2017-12-15 | 冯德平 | 一种有机硅仿真水 |
CN113226954A (zh) * | 2018-12-27 | 2021-08-06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输送带 |
CN113226954B (zh) * | 2018-12-27 | 2021-12-07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输送带 |
CN110747693A (zh) * | 2019-10-29 | 2020-02-04 | 懋昌(厦门)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硅胶制品转移复合到纺织品的制作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24700C (zh) | 导热复合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50634C (zh) | 橡胶组合物、其生产方法,由其生产的传送带及生产方法 | |
CN101077631A (zh) | 含硅胶涂层的无缝环形带的制造方法 | |
CN1680506A (zh) | 热压粘合用硅橡胶片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3854C (zh) | 官能化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 |
CN1668448A (zh) | 含有通过加聚交联的硅酮的制品的表面处理方法 | |
CN1119254C (zh) | 玻璃移动槽 | |
CN1697900A (zh) | 使用可被交联成弹性体的硅氧烷组合物浸渍处理建筑用织物的方法以及如此获得的涂布的建筑用织物 | |
CN1932136A (zh) | 纺织经纱的纱浆制作方法 | |
CN1210456C (zh) | 防水加工布帛和防水衣料 | |
CN1205060C (zh) | 用无溶剂结晶的聚烯烃涂料涂覆橡胶的方法 | |
CN1312758A (zh) | 聚四氟乙烯层合体 | |
CN1809450A (zh) | 具有非兼容特性的复合材料之间的连接以及制备方法 | |
CN1119343A (zh) | 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 |
CN87102773A (zh) | 用于装载二部分组合的方法 | |
CN1876914A (zh) | 一种可以调节温度的面料的制造方法 | |
CN101062496A (zh) | 主轴及被处理物输送装置 | |
CN1310035A (zh) | 防水蒸气抗静电过滤器及其生产方法 | |
CN1309671C (zh) | 上浆玻璃纱和上浆组合物以及含有所述纱的复合材料 | |
CN1948212A (zh) | 一种内墙饰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669829A (zh) | 树脂成形品 | |
CN1153803C (zh) | 通过除去醇可交联得到弹性体的有机聚硅氧烷组合物 | |
CN1439035A (zh) | 可交联的弹性体组合物 | |
CN1918081A (zh) | 用于增强聚合物材料的迅速浸渍施胶玻璃丝 | |
CN1534402A (zh) | 陶瓷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