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56457A - 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56457A CN101056457A CNA2006101008275A CN200610100827A CN101056457A CN 101056457 A CN101056457 A CN 101056457A CN A2006101008275 A CNA2006101008275 A CN A2006101008275A CN 200610100827 A CN200610100827 A CN 200610100827A CN 101056457 A CN101056457 A CN 1010564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ch
- channel
- hich
- rgch
- s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101100465000 Mus musculus Prag1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209094 Oryz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21186 dish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29469 WD repeat and HMG-box DNA-binding protein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710097421 WD repeat and HMG-box DNA-binding protein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10003272 Hyaluronate ly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使得ACK/NACK和相对授权检测的可靠性和正确率得以提高。本发明中,RNC将E-HICH/E-RGCH信道相对于下行DPCCH的功率偏移提供给UE,UE根据该功率偏移对ACK/NACK及相对授权信号进行检测。利用该功率偏移与DPCCH上根据已知导频估计得到的SIR,得到E-HICH/E-RGCH的SIR。再根据E-HICH和/或E-RGCH的SIR确定ACK/NACK和/或相对授权信号的检测门限,以及根据E-HICH和/或E-RGCH的SIR对ACK/NACK和/或相对授权信号的软判决值进行加权合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增强的专用信道(EnhancedDedicated Channel,简称“E-DCH”)中的信号检测技术。
背景技术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简称“UMTS”)是目前全球三种主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The Third Generation,简称“3G”)体制之一。如图1所示,UMTS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即核心网(Core Network,简称“CN”)、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地面无线接入网(UMTS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UTRAN”)和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简称“UE”)组成。CN与UTRAN的接口定义为Iu接口,UTRAN与UE的接口定义为Uu接口。
如图2所示,UTRAN中又包括许多通过Iu接口连接到CN的无线网络子系统(Radio Network Subsystem,简称“RNS”)。一个RNS包括一个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简称“RNC”)和一个或多个基站(Node B)。Node B通过Iub接口连接到RNC上。每个Node B包括一个或多个小区。在UTRAN内部,各RNS中的RNC能通过Iur接口交互信息。
其中,UTRAN中的RNS可以分为两类:服务RNS(Serving Radio NetworkSubsystem,简称“SRNS”)和漂移RNS(Drift Radio Network Subsystem,简称“DRNS”)。同样,RNC按照逻辑功能又可以划分为控制无线网络控制器(Controlling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简称“CRNC”)、服务无线网络控制器(Serving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简称“SRNC”)和漂移无线网络控制器(Drift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简称“DRNC”)。SRNS中的RNC为SRNC,DRNS中的RNC为DRNC。当UE的移动超出SRNS的小区覆盖范围时,UTRAN允许SRNS通过Iur接口与为该UE提供无线资源的DRNS相连来为该UE提供接入服务。
在UTRAN中,Iub接口的控制面应用协议为B节点应用部分(Node BApplication Part,简称“NBAP”),Iur接口的控制面应用协议为无线网络子系统应用部分(Radio Network Sub-system Application Part,简称“RNSAP”),其中,CRNC通过NBAP信令对其下辖的Node B进行控制,SRNC则通过RNSAP信令对DRNS进行控制。UMTS无线接口协议的控制面协议为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RRC既负责对UTRAN侧无线接口低层协议的控制,也通过RRC消息对UE侧无线接口低层协议进行控制。
在现有的UMTS网络结构基础上,随着用户对传输高速数据的需求越来越高,先后推出了R4、R5、R6三个阶段的网络协议,引入了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简称“HSDPA”)技术与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简称“HSUPA”)技术。
其中,HSUPA,又称为增强上行专用信道(Enhanced-Dedicated Channel,简称“E-DCH”),是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继在R5中引入HSDPA之后在R6中引入的一种无线增强技术。E-DCH支持10ms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简称“TTI”)和2ms TTI两种模式,由于采用了基于Node B的上行快速分组调度和快速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简称“HARQ”)等关键技术,E-DCH具有频谱效率高、上行传输速率快、传输时延小等明显的优势,从而更有效地支持实时游戏业务、文件上传、宽带多媒体业务等分组数据业务应用。
为了实现用户上行数据的高效率传输,HSUPA新增加了两个上行物理信道和三个下行物理信道,它们分别是用于承载用户数据的上行增强专用数据传输信道(E-DCH 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简称“E-DPDCH”),用于承载解调接收E-DPDCH所需控制信息的上行增强专用控制信道(E-DCH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简称“E-DPCCH”),用于控制用户的上行传输速率的绝对授权信道(E-DCH Absolute Grant Channel,简称“E-AGCH”)和相对授权信道(E-DCH Relative Grand Channel,简称“E-RGCH”),以及用于指示上行进程数据传输是否正确的重传指示信道(E-DCH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简称“E-HICH”)。其中,相对授权(Relative Grant简称“RG”)包括E-DCH服务无线链路集(Radio Link Set,简称“RLS”)的RG命令以及E-DCH非服务无线链路(Radio Link,简称“RL”)的RG命令。
E-AGCH是固定速率的下行公共物理信道,其扩频因子(SpreadingFactor,简称“SF”)为256。如图3所示,E-AGCH信道中的一帧包含15个时隙,每3个时隙构成一个子帧,在2ms TTI模式下,针对一个UE的E-DCH绝对授权命令由一个子帧传输,而对于10ms TTI模式,针对一个UE的E-DCH绝对授权命令则由一帧来传输。
E-RGCH和E-HICH是固定速率的专用物理信道,其SF为128,且两者具有相同的帧结构,如图4所示。由于E-RGCH和E-HICH在帧结构上的相似性,因此对应于同一个UE的E-RGCH和E-HICH信道共用同一个下行信道码。由于E-RGCH和E-HICH每个时隙传输的40个比特由UE特定的签名序列(Signature Sequences)和该UE对应的相对授权命令/HARQ应答指示决定,不同UE的签名序列是相互正交的,所以尽管E-RGCH和E-HICH为专用物理信道,但同一个信道码的E-RGCH和E-HICH信道实际上可分配给多个UE,不同UE根据不同且相互正交的签名序列区分各自的相对授权命令/HARQ应答指示信息。
其中,2ms TTI模式和10ms TTI模式下的E-HICH上的一个HARQ应答指示可以采用3个或12个连续的时隙传输。其中,E-DCH服务RLS中的无线链路的HARQ应答指示值为+1或-1,+1表示确认信息(ACK),-1表示不确认信息(NACK);非E-DCH服务RLS中的无线链路的HARQ应答指示值为+1或0,+1为ACK,0为NACK。E-RGCH上的一个RG命令可以采用3个、12个或15个连续的时隙传输。其中,对于E-DCH服务RLS的RG命令,其RG权值为+1、0或-1,+1为“UP”(上升),0为“HOLD”(保持),-1为“DOWN”(下降),该类RG命令在2ms TTI模式和10msTTI模式下,分别采用3和12个连续的时隙传输;对于E-DCH非服务RL的RG命令,其相对授权值为0或-1,同样,0为“HOLD”,-1为“DOWN”,该类RG命令在2ms TTI模式和10ms TTI模式下均采用15个连续的时隙传输。
对于E-HICH上的HARQ应答指示(ACK/NACK),如果将ACK误判为NACK将造成不必要的重传而浪费无线资源,而将NACK误判为ACK将造成数据分组的丢失而对服务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3GPP的E-DCH协议规范对HARQ应答指示(ACK/NACK)的可靠性具有很高的要求。类似地,对于E-RGCH上的RG命令,如果发生误判,将导致服务授权控制的错误,从而对E-DCH的传输性能造成教大的影响,因此,3GPP的E-DCH协议规范对E-RGCH上RG命令的可靠性具有很高的要求。
根据3GPP的协议规范TS25.214(关于HARQ应答指示的规范),当UE处于非软切换状态时,只有物理层检测到可靠的ACK时才向上层协议传递ACK消息,否则向上层协议传递NACK消息。具体地说,当UE处于非软切换状态时,对于来自同一RLS的ACK/NACK,首先将其软合并为一个ACK/NACK信息,经软合并处理后,物理层只有检测到可靠的ACK才向上层协议传递ACK消息,否则向上层协议传递NACK消息。
根据3GPP的协议规范TS25.214(关于RG命令的规范),当UE不处于软切换时,只有物理层检测到可靠的“UP”命令时才向上层协议传递“UP”消息,或者只有物理层检测到可靠的“DOWN”命令时才向上层协议传递“DOWN”消息,否则向上层协议传递“HOLD”消息。当UE处于软切换时,对于来自E-DCH服务RLS的RG命令,首先将其软合并为一个RG值,经软合并处理后,只有物理层检测到可靠的“UP”值时才向上层协议传递“UP”消息,或者只有物理层检测到可靠的“DOWN”值时才向上层协议传递“DOWN”消息,否则向上层协议传递“HOLD”消息。
对不包含E-DCH服务小区的RLS的RG命令不进行软合并处理,而是分别进行检测,只有物理层检测到可靠的“DOWN”命令时才向上层协议传递“DOWN”消息,否则向上层协议传递“HOLD”消息。
另外,根据3GPP的联络函“R2-052448,LS on power offset signalling forE-AGCH,E-HICH and E-RGCH”(中文译为“关于E-AGCH、E-HICH和E-RGCH信道功率偏移信令的联络函”),通过NBAP/RNSAP为每条E-DCH无线链路配置相应的E-AGCH、E-HICH和E-RGCH信道相对于下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简称“DPCCH”)导频比特的功率偏移,能够灵活地实施对E-AGCH、E-HICH和E-RGCH信道的功率控制,提高这些信道的检测性能。因此,在NBAP/RNSAP无线链路建立、无线链路增加、同步无线链路重配、非同步无线链路重配等过程中,由RNC发起的“RADIO LINK SETUPREQUEST”(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RADIO LINK ADDITION REQUEST”(无线链路增加请求)消息、“RADIO LINK RECONFIGURATION PREPARE”(无线链路重配准备)消息、以及“RADIO LINK RECONFIGURATIONREQUEST”(无线链路重配请求)消息中的信息元素(Information Element,简称“IE”)“RL Information”(无线链路信息)所包含的“RL Specific E-DCHInformation”(无线链路特定的E-DCH信息)中,即包含了“E-AGCH Power Offset”(E-AGCH信道功率偏移)、“E-HICH Power Offset”(E-HICH信道功率偏移)、“E-RGCH Power Offset”(E-RGCH信道功率偏移)三个IE,分别用于为NodeB/DNRS提供相应E-DCH无线链路E-AGCH、E-HICH和E-RGCH信道相对于下行DPCCH导频比特的功率偏移,如表1所示。
表1:NBAP/RNSAP中的IE“RL Specific E-DCH Information”
IE/Group Name信息单元/组名 | Presence出现属性 | Range范围 | IE TypeandReference信息元素类型和参考 | Semantics Description语义描述 |
RL Specific E-DCHInformation(无线链路特定的E-DCH信息) | O..<maxnoofEDCHMACdFlows> | |||
>E-DCH MAC-d Flow ID(E-DCH MAC-d流ID) | M(必选) | 9.2.2.13O | ||
>Binding ID(绑定ID) | ○(可选) | 9.2.1.4 | Shall be ignored if bearerestablishment withALCAP.(如果采用ALCAP建立承载该IE应被忽略。) | |
>Transport Layer Address(传输层地址) | ○(可选) | 9.2.1.63 | Shall be ignored if bearerestablishment withALCAP.(如果采用ALCAP建立承载该IE应被忽略。) | |
E-AGCH Powet Offset(E-AGCH功率偏移) | ○(可选) | 9.2.2.13Id | ||
E-RGCH Power Offset(E-RGCH功率偏移) | ○(可选) | 9.2.2.13Ie | ||
E-HICH Power Offset(E-HICH功率偏移) | ○(可选) | 9.2.2.13If |
Range Bound范围界 | EXplanation解释 |
maxnoofE-DCHMACdFlows | Maximum number of E-DCH MAC-d flows(E-DCH MAC-d流的最大数目) |
根据3GPP已通过的提案“R3-060607,Value range for E-RGCH power offsetand E-HICH power offset”(中文译为“E-RGCH信道功率偏移和E-HICH信道功率偏移的取值范围”),如表2、表3、表4所示,可以看到,NBAP/RNSAP中的IE“E-AGCH Power Offset”、“E-HICH Power Offset”及“E-RGCH Power Offset”三个功率偏移参数的取值范围均为-32dB到+31.75dB,步长均为0.25dB。
表2:NBAP/RNSAP中的E-AGCH功率偏移的定义
IE/Group Name信息单元/组名 | Presence出现属性 | Range范围 | IE Type andReference信息元素类型和参考 | Semantics Description语义描述 |
E-AGCH Power Offset(E-AGCH功率偏移) | INTEGER(0...255,...)整数(0...255,...) | Unit:dBRange:-32..+31.75dBStep:0.25dB(单位:分贝范围:-32..+31.75dB步长:0.25dB) |
表3:NBAP/RNSAP中的E-RGCH功率偏移的定义
IE/Group Name信息单元/组名 | Presence出现属性 | Range范围 | IE Type andReference信息元素类型和参考 | Semantics Description语义描述 |
E-RGCH Power Offset(E-RGCH功率偏移) | INTEGER(0...255,...)整数(0...255,...) | Unit:dBRange:-32..+31.75dBStep:0.25dB(单位:分贝范围:-32..+31.75dB步长:0.25dB) |
表4:NBAP/RNSAP中的E-HICH功率偏移的定义
IE/Group Name信息单元/组名 | Presence出现属性 | Range范围 | IE Type andReference信息元素类型和参考 | Semantics Description语义描述 |
E-HICH Power Offset(E-HICH功率偏移) | INTEGER(0...255,...)整数(0...255,...) | Unit:dBRange:-32..+31.75dBStep:0.25dB(单位:分贝范围:-32..+31.75dB步长:0.25dB) |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方案存在以下问题:RNC没有将E-HICH和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参数提供给UE,因此UE无法根据这两个信道的功率偏移参数来提高E-HICH和E-RGCH信道上ACK/NACK和相对授权信息的检测性能。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虽然现有技术允许通过NBAP/RNSAP为各E-DCH的RI配置相应的E-AGCH、E-HICH和E-RGCH信道相对于下行DPCCH导频比特的功率偏移,但是,由于在现有技术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协议中E-HICH和E-RGCH信道的参数是通过“E-HICH Info”和“E-RGCH Info”给出的,其结构如表5和表6所示,而“E-HICH Info”和“E-RGCH Info”中均不包括E-HICH和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信息。因此E-HICH和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参数无法通过RRC消息提供给UE。从而UE无法根据偏移参数提高相应E-HICH和E-RGCH信道上ACK/NACK和相对授权的检测性能,不利于系统性能的提高。
表5:RRC协议中IE“E-HICH Info”
InformationElement/Group name信息单元/组名 | Need需要 | Multi多个 | Type andreference类型和参考 | Semanticsdescription语意描述 | Version版本 |
Channelisation Code(信道码) | MP(必须) | Integer(0..127)整数(0..127) | REL-6 | ||
Signature Sequence(签名序列) | MP(必须) | Integer(0..39)整数(0..39) | REL-6 |
表6:RRC协议中IE“E-RGCH Info”
InformationElement/Group name信息单元/组名 | Need需要 | Multi多个 | Type andreference类型和参考 | Semanticsdescription语意描述 | Version版本 |
Signature Sequence(签名序列) | MP(必须) | Integer(0..39)整数(0..39) | REL-6 | ||
RG combination index(相对授权合并索引) | MP(必须) | Integer(0..5)整数(0..5) | Cells with an indexequal to theindex of theServing E-DCHcell belong to theServingE-DCH RLS.TheE-RGCHfrom these cellshave RGcommands whichfor the UE areknown to be thesame as the RGcommands fromthe ServingE-DCH cell.(索引与服务E-DCH小区的索引相同的小区属于服务E-DCH RLS.来自这些小区的E-RGCH具有与服务E-DCH小区的RG相同的RG。) | REL-6 |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使得ACK/NACK和相对授权检测的可靠性和正确率得以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将E-DCH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HICH和/或E-DCH相对授权信道E-RGCH的功率偏移信息通知给用户设备UE;
所述UE根据来自所述RNC的所述功率偏移信息对E-HICH和/或E-RGCH信道进行信号检测。
其中,所述RNC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将E-HICH和/或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信息通知给所述UE。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E-HICH和/或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是相对于所述E-DCH对应的下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的功率偏移。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通过在所述RRC消息的信息元素“E-HICH Info”中增加可选的信息元素“E-HICH Power Offset”,携带所述E-HICH的功率偏移信息;
通过在所述RRC消息的信息元素“E-RGCH Info”中增加可选的信息元素“E-RGCH Power Offset”,携带所述E-RGCH的功率偏移信息。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RRC消息包括:
“ACTIVE SET UPDATE”消息、“RADIO BEARERRECONFIGURATION”消息、“RADIO BEARER SETUP”消息、“RADIOBEARER RELEASE”消息、“TRANSPORT CHANNEL RECONFIGURATION”消息、“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消息、“RRCCONNECTION SETUP”消息、“CELL UPDATE CONFIRM”消息、或“HANDOVER TO UTRAN COMMAND”消息。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RNC发送给UE的E-HICH和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与该RNC在基站节点Node B和/或漂移无线网络控制器DRNS中为相同E-DCH所配置的E-HICH和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相同。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相对于所述RNC在Node B和/或DRNS中为相同E-DCH所配置的E-HICH和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该RNC以较少的比特数向UE发送较低精度的E-HICH和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信息。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RNC向UE发送E-HICH和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信息的信息元素的编码长度小于8比特。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对只包含一条E-DCH无线链路的无线链路集,根据所述功率偏移信息对E-HICH信道进行信号检测的步骤包含以下子步骤:
根据E-HICH的功率偏移值和下行DPCCH上已知导频估计的信号干扰比SIR,得到E-HICH的SIR;
根据所述E-HICH的SIR确定对确认ACK/不确认NACK信号的检测门限;
根据所述检测门限对ACK/NACK信号进行检测。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对只包含一条E-DCH无线链路的E-DCH服务无线链路集,以及非服务E-DCH无线链路,根据所述功率偏移信息对E-RGCH信道进行信号检测的步骤包含以下子步骤:
根据E-RGCH的功率偏移值和下行DPCCH上已知导频估计的SIR,得到E-RGCH的SIR;
根据所述E-RGCH的SIR确定对相对授权信号的检测门限;
根据所述检测门限对相对授权信号进行检测。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对包含至少两条E-DCH无线链路的无线链路集,根据所述功率偏移信息对E-HICH信道进行信号检测的步骤包含以下子步骤:
根据E-HICH的功率偏移值和下行DPCCH上已知导频估计的SIR,得到E-HICH的SIR;
对同一无线链路集中的各E-DCH无线链路根据相应E-HICH的SIR对该无线链路的ACK/NACK软判决值进行加权,并将加权后的软判决值进行软合并;
根据同一无线链路集中各E-DCH无线链路相应E-HICH的SIR确定检测门限,并根据所确定的检测门限对所述软合并输出的ACK/NACK信号进行检测。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对包含至少两条E-DCH无线链路的E-DCH服务无线链路集,根据所述功率偏移信息对E-RGCH信道进行信号检测的步骤包含以下子步骤:
根据E-RGCH的功率偏移值和下行DPCCH上已知导频估计的SIR,得到E-RGCH的SIR;
对E-DCH服务无线链路集中的各E-DCH无线链路根据相应E-RGCH的SIR对该无线链路的相对授权软判决值进行加权,并将加权后的软判决值进行软合并;
根据E-DCH服务无线链路集中各E-DCH无线链路相应E-RGCH的SIR确定检测门限,并根据所确定的检测门限对所述软合并输出的相对授权信号进行检测。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RNC将E-HICH/E-RGCH信道相对于下行DPCCH的功率偏移提供给UE,UE根据该功率偏移对ACK/NACK及相对授权信号进行检测。因为检测时参考了功率偏移信息,所以提高了ACK/NACK和相对授权检测的可靠性和正确率,从而有利于系统整体性能的提高。
根据该功率偏移和DPCCH上根据已知导频估计得到的SIR,得到E-HICH/E-RGCH的SIR。
如果是在软切换状态,对包含至少两条E-DCH RL的RLS,可以根据E-HICH的SIR对同一RLS中各RL的软判决值进行加权,并将加权后的软判决值进行软合并,还可以根据同一RLS中各RL相应的E-HICH的SIR确定检测ACK/NACK信号的检测门限。对包含至少两条E-DCH RL的E-DCH服务RLS,可以根据E-RGCH的SIR对E-DCH服务RLS中各RL的软判决值进行加权,并将加权后的软判决值进行软合并,还可以根据服务RLS中各RL相应的E-RGCH的SIR确定检测相对授权信号的检测门限。从而使RLS中各RL的传输质量可以更为精确地体现在软判决值和检测门限中,进一步提高软切换状态下ACK/NACK及相对授权信号检测的可靠性。
对于其它情况,则根据E-HICH/E-RGCH的SIR确定检测ACK/NACK及相对授权信号的检测门限。从而使UE可以根据实际功率偏移设更为准确地设置检测门限,检测出的ACK/NACK及相对授权信号正确率更高。
通过在已有RRC消息中增加可选IE来实现RNC向UE发送功率偏移信息,可以较好地兼容已有的协议,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为实用。
相对于RNC在Node B/DRNS中为相同E-DCH配置的E-HICH和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RNC向UE提供的功率偏移精度较低,即以较少的比特数、较大的步长提供功率偏移。从而减少RNC需要向UE发送的信息量,减轻空口的传输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UMTS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UTRAN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E-AGCH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E-RGCH/E-HICH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核心在于,RNC将E-HICH/E-RGCH信道相对于下行DPCCH的功率偏移提供给UE,使得UE能够根据该功率偏移对ACK/NACK及相对授权信号进行检测,从而提高了ACK/NACK和相对授权检测的可靠性和正确率,
下面根据发明原理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说明了在RLS只包含一条E-DCH RL的情况下,E-HICH信道ACK/NACK信号的检测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RNC将E-HICH信道相对于下行DPCCH的功率偏移提供给UE,由UE根据该功率偏移对ACK/NACK信号进行检测。因为检测时参考了功率偏移信息,所以提高了ACK/NACK检测的可靠性和正确率,从而有利于系统整体性能的提高。
具体如图5所示,在步骤510中,RNC通过RRC消息将E-HICH信道的功率偏移信息通知给UE。其中,E-HICH信道的功率偏移是相对于E-DCH对应DPCCH的功率偏移。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通过RRC消息将E-HICH信道的功率偏移信息通知给UE,在RRC消息的IE“E-HICH Info”中增加可选的IE“E-HICHPower Offset”,用于携带E-HICH信道的功率偏移信息,如表7所示。由于直接在已有RRC消息中增加可选IE来实现RNC向UE发送功率偏移信息,从而可以较好地兼容已有的协议,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为实用。
表7:RRC协议中IE“E-HICH Info”
InformationElement/Groupname信息单元/组名 | Need需要 | Multi多个 | Type andreference类型和参考 | Semantics description语意描述 | Version版本 |
Channelisation Code(信道码) | MP(必须) | Integer(0..127)整数(0..127) | REL-6或REL-7 | ||
Signature Sequence(签名序列) | MP(必须) | Integer(0..39)整数(0..39) | REL-6或REL-7 | ||
E-HICH Power Offset(E-HICH功率偏移) | OP(可选) | INTEGER(0...255,...)整数(0...255,...) | Unit:dBRange:-32..+31.75dBStep:0.25dB(单位:分贝范围:-32..+31.75dB步长:0.25dB) | REL-6或REL-7 |
其中,上述的RRC消息包括“ACTIVE SET UPDATE”消息、“RADIOBEARER RECONFIGURATION”消息、“RADIO BEARER SETUP”消息、“RADIOBEARER RELEASE”消息、“TRANSPORT CHANNEL RECONFIGURATION”消息、“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消息、“RRCCONNECTION SETUP”消息、“CELL UPDATE CONFIRM”消息、或“HANDOVER TO UTRAN COMMAND”消息。
也就是说,在本步骤中,RNC可以通过以上任一RRC消息的IE“E-HICHInfo”将E-HICH信道的功率偏移信息通知给UE。其中,RNC发送给UE的E-HICH信道的功率偏移与该RNC在Node B或DRNS中为相同E-DCH所配置的E-HICH信道的功率偏移相同,但相比而言,RNC向UE发送的E-HICH信道的功率偏移信息的精度较低。该RNC以较少的比特数向UE发送较低精度的E-HICH信道的功率偏移信息,从而减少RNC需要向UE发送的信息量,减轻空口的传输负荷。通常而言,RNC在Node B或DRNS中配置E-HICH信道功率偏移的IE编码长度为8比特,而在本实施例中,RNC向UE发送的E-HICH信道的功率偏移信息的IE的编码长度小于8比特。比如说,RNC通过RRC消息以6比特的编码长度传输E-HICH信道的功率偏移信息,由于6比特编码对应的取值范围为0~63的整数,而根据相关协议所规定,E-HICH信道的功率偏移取值范围为-32dB~+31.75dB,因此需要对E-HICH信道功率偏移信息的步长作相应的增加,将其步长由原先的0.25dB变为2dB,从而在规定的范围内传输E-HICH信道的功率偏移信息。因为UE中的功率偏移是用来接收信号的,所以精度要求较低,而Node B或DRNS中的功率偏移是用来发射信号的,所以精度要求较高。本发明充分利用了这个客观规律,有效地减少了对空口流量的需求。
接着进入步骤520,UE根据所得到的E-HICH的功率偏移值和根据下行DPCCH上已知导频估计的信号干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简称“SIR”),得到相应E-HICH的SIR。例如,以dB表示时,将E-HICH的功率偏移值(单位为dB)和根据下行DPCCH导频估计的SIR(单位为dB)相加,即得到相应E-HICH的SIR(单位为dB)。根据下行DPCCH上已知导频估计SIR是成熟的现有技术,可以参照本发明领域的公开文献,在这里不作详细说明了。
接着进入步骤530,UE根据E-HICH的SIR确定对ACK/NACK信号的检测门限。由于UE可以根据实际功率偏移设更为准确地设置检测门限,使得检测出的ACK/NACK信号正确率更高。
接着进入步骤540,UE根据所确定的检测门限对ACK/NACK信号进行检测。
下面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说明了对只包含一条E-DCH RL的E-DCH服务RLS或E-DCH非服务RL,E-RGCH信道相对授权信号的检测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RNC将E-RGCH信道相对于下行DPCCH的功率偏移提供给UE,由UE根据该功率偏移对E-RGCH信道进行信号检测。因为检测时参考了功率偏移信息,所以提高了相对授权检测的可靠性和正确率,从而有利于系统整体性能的提高。
具体如图6所示,在步骤610中,RNC通过RRC消息将E-RGCH的功率偏移信息通知给UE。其中,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是相对于E-DCH对应DPCCH的功率偏移。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通过RRC消息将通过E-RGCH的功率偏移信息通知给UE,在RRC消息IE“E-RGCH Info”中增加可选的IE“E-RGCHPower Offset”,用于携带E-RGCH的功率偏移信息,如表8所示。
表8:RRC协议中IE“E-RGCH Info”
InformationElement/Groupname信息单元/组名 | Need需要 | Multi多个 | Type andreference类型和参考 | Semantics description语意描述 | Version版本 |
Signature Sequence(签名序列) | MP(必须) | Integer(0..39)整数(0..39) | REL-6或REL-7 | ||
RG combination index(相对授权合并索引) | MP(必须) | Integer(0..5)整数(0..5) | Cells with an index equalto the index of the ServingE-DCH cell belong to theServing E-DCH RLS.TheE-RGCH from these cellshave RG commandswhich forthe UE areknown to be the same asthe RG commands fromthe Serving E-DCH cell.(索引与服务E-DCH小区的索引相同的小区属于服务E-DCH RLS.来自这些小区的E-RGCH具有与服务E-DCH小区的RG相同的RG。) | REL-6或REL-7 | |
E-RGCH Power Offset(E-RGCH功率偏移) | OP(可选) | INTEGER(0...255,...)整数(0...255,...) | Unit:dBRange:-32..+31.75dBStep:0.25dB(单位:分贝范围:-32..+31.75dB步长:0.25dB) | REL-6或REL-7 |
其中,RRC消息同样包括“ACTIVE SET UPDATE”消息、“RADIO BEARERRECONFIGURATION”消息、“RADIO BEARER SETUP”消息、“RADIO BEARERRELEASE”消息、“TRANSPORT CHANNEL RECONFIGURATION”消息、“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消息、“RRC CONNECTIONSETUP”消息、“CELL UPDATE CONFIRM”消息、或“HANDOVER TO UTRANCOMMAND”消息。
在本步骤中,RNC同样可以通过以上任一RRC消息的IE“E-RGCH Info”将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信息通知给UE。其中,RNC发送给UE的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与该RNC在Node B或DRNS中为相同E-DCH所配置的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相同,但相比而言,向UE发送的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信息的精度较低。该RNC以较少的比特数向UE发送较低精度的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信息,从而减少RNC需要向UE发送的信息量,减轻空口的传输负荷。通常而言,RNC向UE发送的E-RGCH信道功率偏移信息的IE的编码长度小于8比特。比如说,RNC可以通过RRC消息以5比特的编码长度传输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信息,由于5比特编码对应的取值范围为0~31的整数,而根据相关协议所规定,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取值范围为-32dB~+31.75dB,因此需要对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信息的步长作相应的增加,将其步长由原先的0.25dB变为1dB,从而在合理的范围内传输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信息。
接着进入步骤620,UE根据RNC提供的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值和根据下行DPCCH上已知导频估计的SIR,得到相应E-RGCH的SIR。例如,以dB表示时,将E-RGCH的功率偏移值(单位为dB)和根据下行DPCCH导频估计的SIR(单位为dB)相加,即得到相应E-RGCH的SIR(单位为dB)。
接着进入步骤630,UE根据E-RGCH的SIR确定对相对授权信号的检测门限。由于UE可以根据实际功率偏移设更为准确地设置检测门限,使得检测出的相对授权信号正确率更高。
接着进入步骤640,UE根据所确定的检测门限对相对授权信号进行检测。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思想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第一实施方式主要针对只包含一条E-DCH RL的RLS,而本实施方式主要针对包含至少两条E-DCH RL的RLS。
具体如图7所示,步骤710和步骤720与步骤510和步骤520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进入步骤730,UE对同一RLS中的各RL根据相应E-HICH的SIR对该RL的ACK/NACK软判决值进行加权。接着进入步骤740,UE将该RLS中各RL加权后的ACK/NACK软判决值进行软合并。
步骤730和步骤740的加权合并可以表示为
其中,xk为该RLS的第k个RL的ACK/NACK软判决值,
为相应RL的加权系数,其中,EHICH_SIRk为该RL相应E-HICH的SIR,σk 2为该RL的干扰功率。当各RL的干扰功率近似相等时,加权系数λk可取为
不难看出,本发明通过对同一RLS中的各RL的ACK/NACK软判决值进行加权和软合并,使得RLS中各RL的传输质量可以更为精确地体现在软判决值中,进一步提高了软切换状态下ACK/NACK信号检测的可靠性。
接着进入步骤750,UE根据同一RLS中各RL相应E-HICH的SIR,确定其加权软合并后的ACK/NACK信号的检测门限。可以证明,采用步骤730和步骤740的加权合并后的ACK/NACK软判决值的SIR与各RL的E-HICH的SIR的线性和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同一RLS中各RL相应E-HICH的SIR的线性和,确定其加权软合并后的ACK/NACK信号的检测门限。
接着进入步骤760,UE根据所确定的检测门限对软合并输出的ACK/NACK信号进行检测。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与第二实施方式在思想上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第二实施方式主要针对只包含一条E-DCH RL的E-DCH服务RLS或E-DCH非服务RL,而本实施方式主要针对包含至少两条E-DCH RL的E-DCH服务RLS。
具体如图8所示,步骤810和步骤820与步骤610和步骤620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进入步骤830,UE对E-DCH服务RLS中的各RL根据相应E-RGCH的SIR对该RL的相对授权软判决值进行加权。接着进入步骤840,UE将该E-DCH服务RLS中各RL加权后的相对授权软判决值进行软合并。
步骤830和步骤840的加权合并可以表示为
其中,yk为E-DCH服务RLS的第k个RL的相对授权软判决值,
为相应RL的加权系数,其中,ERGCH_SIRk为该RL相应E-RGCH的SIR,σk 2为该RL的干扰功率。当各RL的干扰功率近似相等时,加权系数βk可取为
不难看出,本发明通过对E-DCH服务RLS中各RL的相对授权软判决值进行加权和软合并,使得服务RLS中各RL的传输质量可以更为精确地体现在软判决值中,进一步提高了软切换状态下相对授权信号检测的可靠性。
接着进入步骤850,UE根据E-DCH服务RLS中各RL相应E-RGCH的SIR,确定经加权软合并后的相对授权的检测门限。可以证明,采用步骤830和步骤840的加权合并后的相对授权软判决值的SIR与各RL的E-RGCH的SIR的线性和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E-DCH服务RLS中各RL相应E-HICH的SIR的线性和,确定其加权软合并后的ACK/NACK信号的检测门限。
接着进入步骤860,UE根据所确定的检测门限对软合并输出的相对授权信号进行检测。
本发明的关键在于RNC将E-HICH和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发给UE,UE使用该功率偏移检测E-HICH和E-RGCH信道的信号。上述四个实施方式例举了UE使用E-HICH和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检测信号的四种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四种情况,E-HICH和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在其它条件下还可以有其它的变通用法,也可以提高检测E-HICH和E-RGCH信道信号的可靠性和正确率。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将E-DCH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HICH和/或E-DCH相对授权信道E-RGCH的功率偏移信息通知给用户设备UE;
所述UE根据来自所述RNC的所述功率偏移信息对E-HICH和/或E-RGCH信道进行信号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NC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将E-HICH和/或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信息通知给所述UE。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HICH和/或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是相对于所述E-DCH对应的下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的功率偏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RRC消息的信息元素“E-HICH Info”中增加可选的信息元素“E-HICH Power Offset”,携带所述E-HICH的功率偏移信息;
通过在所述RRC消息的信息元素“E-RGCH Info”中增加可选的信息元素“E-RGCH Power Offset”,携带所述E-RGCH的功率偏移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RC消息包括:
“ACTIVE SET UPDATE”消息、“RADIO BEARERRECONFIGURATION”消息、“RADIO BEARER SETUP”消息、“RADIOBEARER RELEASE”消息、“TRANSPORT CHANNELRECONFIGURATION”消息、“PHYSICAL CHANNELRECONFIGURATION”消息、“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CELLUPDATE CONFIRM”消息、或“HANDOVER TO UTRAN COMMAND”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NC发送给UE的E-HICH和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与该RNC在基站节点Node B和/或漂移无线网络控制器DRNS中为相同E-DCH所配置的E-HICH和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RNC在Node B和/或DRNS中为相同E-DCH所配置的E-HICH和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该RNC以较少的比特数向UE发送较低精度的E-HICH和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NC向UE发送E-HICH和E-RGCH信道的功率偏移信息的信息元素的编码长度小于8比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只包含一条E-DCH无线链路的无线链路集,根据所述功率偏移信息对E-HICH信道进行信号检测的步骤包含以下子步骤:
根据E-HICH的功率偏移值和下行DPCCH上已知导频估计的信号干扰比SIR,得到E-HICH的SIR;
根据所述E-HICH的SIR确定对确认ACK/不确认NACK信号的检测门限;
根据所述检测门限对ACK/NACK信号进行检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只包含一条E-DCH无线链路的E-DCH服务无线链路集,或非服务E-DCH无线链路,根据所述功率偏移信息对E-RGCH信道进行信号检测的步骤包含以下子步骤:
根据E-RGCH的功率偏移值和下行DPCCH上已知导频估计的SIR,得到E-RGCH的SIR;
根据所述E-RGCH的SIR确定对相对授权信号的检测门限;
根据所述检测门限对相对授权信号进行检测。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包含至少两条E-DCH无线链路的无线链路集,根据所述功率偏移信息对E-HICH信道进行信号检测的步骤包含以下子步骤:
根据E-HICH的功率偏移值和下行DPCCH上已知导频估计的SIR,得到E-HICH的SIR;
对同一无线链路集中的各E-DCH无线链路根据相应E-HICH的SIR对该无线链路的ACK/NACK软判决值进行加权,并将加权后的软判决值进行软合并;
根据同一无线链路集中各E-DCH无线链路相应E-HICH的SIR确定检测门限,并根据所确定的检测门限对所述软合并输出的ACK/NACK信号进行检测。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包含至少两条E-DCH无线链路的E-DCH服务无线链路集,根据所述功率偏移信息对E-RGCH信道进行信号检测的步骤包含以下子步骤:
根据E-RGCH的功率偏移值和下行DPCCH上已知导频估计的SIR,得到E-RGCH的SIR;
对E-DCH服务无线链路集中的各E-DCH无线链路根据相应E-RGCH的SIR对该无线链路的相对授权软判决值进行加权,并将加权后的软判决值进行软合并;
根据E-DCH服务无线链路集中各E-DCH无线链路相应E-RGCH的SIR确定检测门限,并根据所确定的检测门限对所述软合并输出的相对授权信号进行检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1008275A CN100574506C (zh) | 2006-06-29 | 2006-06-29 | 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1008275A CN100574506C (zh) | 2006-06-29 | 2006-06-29 | 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56457A true CN101056457A (zh) | 2007-10-17 |
CN100574506C CN100574506C (zh) | 2009-12-23 |
Family
ID=38796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10082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4506C (zh) | 2006-06-29 | 2006-06-29 | 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74506C (zh)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41145B (zh) * | 2007-10-23 | 2010-07-07 |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e-hich信道的解码方法及装置 |
CN101547510B (zh) * | 2008-03-25 | 2010-08-25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
CN101472343B (zh) * | 2007-12-26 | 2010-11-03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系统 |
CN101969368A (zh) * | 2010-11-03 | 2011-02-09 |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答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02075862A (zh) * | 2009-10-28 | 2011-05-2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发送信号的方法 |
CN101388758B (zh) * | 2008-10-29 | 2012-10-24 |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E-hich信道ack/nack信息解码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958149A (zh) * | 2011-08-30 | 2013-03-0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e-hich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2017503B (zh) * | 2008-05-05 | 2013-07-17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经由自动重传的改善上行链路覆盖 |
CN101594655B (zh) * | 2008-05-28 | 2014-06-25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业务迁移方法以及装置和系统 |
CN104780015A (zh) * | 2014-01-10 | 2015-07-15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一种解码方法及解码装置 |
CN104854897A (zh) * | 2013-11-15 | 2015-08-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调度优化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网络控制器 |
CN105493532A (zh) * | 2013-02-22 | 2016-04-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CN107534508A (zh) * | 2015-04-20 | 2018-01-02 | 夏普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及基站装置 |
CN107567694A (zh) * | 2015-05-13 | 2018-01-09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确定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功率偏移的技术 |
-
2006
- 2006-06-29 CN CNB2006101008275A patent/CN10057450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41145B (zh) * | 2007-10-23 | 2010-07-07 |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e-hich信道的解码方法及装置 |
CN101472343B (zh) * | 2007-12-26 | 2010-11-03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系统 |
CN101547510B (zh) * | 2008-03-25 | 2010-08-25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
CN102017503B (zh) * | 2008-05-05 | 2013-07-17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经由自动重传的改善上行链路覆盖 |
CN101594655B (zh) * | 2008-05-28 | 2014-06-25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业务迁移方法以及装置和系统 |
CN101388758B (zh) * | 2008-10-29 | 2012-10-24 |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E-hich信道ack/nack信息解码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075862A (zh) * | 2009-10-28 | 2011-05-2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发送信号的方法 |
CN101969368B (zh) * | 2010-11-03 | 2013-04-24 |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答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01969368A (zh) * | 2010-11-03 | 2011-02-09 |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答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02958149A (zh) * | 2011-08-30 | 2013-03-0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e-hich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2958149B (zh) * | 2011-08-30 | 2015-03-1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e-hich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5493532A (zh) * | 2013-02-22 | 2016-04-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CN104854897A (zh) * | 2013-11-15 | 2015-08-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调度优化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网络控制器 |
CN104780015A (zh) * | 2014-01-10 | 2015-07-15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一种解码方法及解码装置 |
CN104780015B (zh) * | 2014-01-10 | 2019-10-01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一种解码方法及解码装置 |
CN107534508A (zh) * | 2015-04-20 | 2018-01-02 | 夏普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及基站装置 |
CN107534508B (zh) * | 2015-04-20 | 2019-08-06 | 夏普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及基站装置 |
CN107567694A (zh) * | 2015-05-13 | 2018-01-09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确定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功率偏移的技术 |
US11611939B2 (en) | 2015-05-13 | 2023-03-21 | Apple Inc. | Techniques for determining power offsets of a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574506C (zh) | 2009-12-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56457A (zh) | 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 | |
CN1225930C (zh)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传输hs-scch功率控制信息的方法 | |
JP4189399B2 (ja) | 高速アップリングパケットアクセス用ダウンリンクシグナリング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KR101309541B1 (ko) | 멀티캐리어 시스템을 위한 불연속 업링크 전송 동작 및 간섭 회피 | |
CN1251550C (zh) | 通信系统中的传输 | |
KR102193626B1 (ko) | 플렉서블 대역폭 캐리어를 갖는 멀티캐리어 시스템들에 대한 피드백 메시지 정렬 | |
CN1744457A (zh)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传输hs-scch功率控制信息的方法 | |
CN1905730A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邻区干扰抑制方法及基站节点 | |
CN1863407A (zh) |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及移动台 | |
CN1750450A (zh) | 为上行链路分组传输发送用户设备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862994A (zh) |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 |
CN1750428A (zh) | 高速共享控制信道和高速共享信息信道功率控制实现方法 | |
JP2016524859A (ja) | 改善されたtti切り替え | |
CN101034952A (zh) | E-dch中调度信息传输方法 | |
CN1859807A (zh) | 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及移动台 | |
KR20030068743A (ko) | 무선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및 처리방법 | |
US8359032B2 (en) | User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 |
CN1790939A (zh) | 上行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 | |
CN1855758A (zh) | 传输速率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基站 | |
CN101056458A (zh) | 物理共享信道重配方法 | |
JP5926457B2 (ja) | 無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ゴーストシグナリング作用の軽減 | |
US20060270410A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 |
CN101420763B (zh) | 一种获取ue实际接入能力信息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 |
CN101060476A (zh) | 增强的专用信道中调度信息传输方法及用户终端 | |
CN1778050A (zh) | 改善移动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23 Termination date: 20150629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