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055750B - 光盘图像绘制方法和光盘图像绘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盘图像绘制方法和光盘图像绘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55750B
CN101055750B CN2007100982024A CN200710098202A CN101055750B CN 101055750 B CN101055750 B CN 101055750B CN 2007100982024 A CN2007100982024 A CN 2007100982024A CN 200710098202 A CN200710098202 A CN 200710098202A CN 101055750 B CN101055750 B CN 1010557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optical disc
image
view data
memory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982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55750A (zh
Inventor
虫壁和也
糸贺久顺
伏木达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55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57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55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57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2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 G11B7/0037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with dis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1Printing on disk-shaped media, e.g. C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38Visual features other than those contained in record tracks or represented by sprocket holes the visual signals being auxiliary signals
    • G11B23/40Identifying or analogous means applied to or incorporated in the record carrier and not intended for visual display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playing-back of the record carrier, e.g. label, leader, photograph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盘图像绘制方法、光盘图像绘制程序和光盘图像绘制系统。从计算机向光盘图像绘制设备间歇地传送适当数据量的图像数据,与该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将被绘制在光盘表面上。该光盘图像绘制设备将传送来的图像存储在缓冲存储器中,并连续匀速地读取所存储的图像数据,以在光盘表面上执行绘图操作。所述计算机累计已完成传送的图像数据总量并计算出径向绘图位置,该位置是对应于累计所得总数的当前绘图位置。计算机在显示器上显示绘制图像的图片,以直观地标识出上述计算所得的当前绘图径向位置。

Description

光盘图像绘制方法和光盘图像绘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图像绘制的方法、一种光盘图像绘制程序和一种光盘图像绘制系统,用于通过将图像数据从计算机传送至光盘设备来按照该图像数据在光盘表面上绘制可见图像。本发明中,当绘图操作进行时,在显示器上显示绘图操作的进度,以便于用户容易地了解操作的进度。 
背景技术
专利文件1和专利文件2公开了一种技术,在该技术中,将一个包含热敏层和光敏层的绘图层绘制在光盘(例如可记录CD和可记录DVD)的标签面上,把一种用于在光盘的数据记录层上记录数据的光盘记录设备用作光盘图像绘制设备,将一个按照所述图像数据调制的激光束从光学拾取器照射到绘图层上,从而将可见图像绘制在绘图层上。专利文件3公开了一种技术,其中通过把按照图像数据调制的激光束照射到光盘的数据记录层上来形成凹坑,并绘制可见图像来代替在数据记录层上记录数据。 
专利文件1:JP2002-203321A 
专利文件2:JP2004-5848A 
专利文件3:JP2004-355764A 
将图像绘制到光盘上是个耗时的过程。而在绘图过程中将绘图进度显示在显示器上对用户来说是很有用的。在过去已在市场上供应的用于光盘图像绘制的应用软件中,执行绘图期间的绘图进度通常是以如图2所示的进度条显示,或在子窗口上以数字信息的方式显示剩余的绘图时间。然而通过已知的显示方法用户并不能知道绘图进展到了绘制图像的哪一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这些问题,并提供一种光盘图像绘制方法和光盘图像绘制程序,使用户可以在绘图时容易地得知绘图进行到了绘制图像的哪个部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配置如下。 
(1)一种光盘图像绘制方法,包括: 
提供一光盘图像绘制设备、一计算机、一显示器和一光盘,其中可将可见图像绘制在该光盘的表面上; 
将该光盘装载在光盘图像绘制设备上; 
把要被绘制到光盘上的可见图像的图像数据从计算机顺次地传送到光盘图像绘制设备; 
当光盘图像绘制设备接收到从计算机传送来的图像数据时,由光盘图像绘制设备转动光盘,将光头在盘直径方向上移动,根据已接收的图像数据来对要从光头输出的激光束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激光束照射到光盘上以顺次地绘制对应于图像数据的可见图像; 
在计算机将图像数据传送至光盘图像绘制设备时,顺次地获取已传送数据的总量,并计算盘径向上对应于所获取的总数据量的位置,该位置是绘图操作当前正进行到的位置;并且 
在显示器上显示整个绘制图像的画面,从而可以顺次直观地识别出计算得到的绘图操作当前正进行到的位置。 
(2)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 
计算机向光盘图像绘制设备间歇地传送适当数据量的图像数据, 
光盘图像绘制设备将间歇传送来的图像数据存储在一个缓冲存储器中,并读取所存储的数据以执行绘图操作,并且 
计算机监测缓冲存储器的剩余容量或存储在缓冲存储器中的绘图备用图像数据的数据量,并且根据检测结果将适当数据量的后续图像数据传送至光盘图像绘制设备,所述检测结果为缓冲存储器中的剩余容量增至一个预定值(例如,下一组要被传送的适当数据量)或更高,或者绘图备用图像数据的数据量降至一个预定值(例如,下一组  要被传送的适当数据量)或更低。 
(3)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缓冲存储器包括一个环形缓冲区,并且存储于该缓冲存储器中的绘图操作已完成的图像数据被顺序地更新为从计算机传送来的图像数据。 
(4)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 
计算机间歇地将适当数据量的图像数据传送至光盘图像绘制设备,从而将图像数据从计算机传送至光盘图像绘制设备的速度和光盘图像绘制设备绘制对应于所传送的图像数据的图像的速度相比要快一些, 
该光盘图像绘制设备将间歇传送的图像数据暂存于缓冲存储器中,并顺次读取所存储的图像数据,以执行绘图操作,并且 
计算机监测缓冲存储器的剩余容量或存储在缓冲存储器中的绘图备用图像数据的数据量,并且根据检测结果将适当数据量的后续图像数据传送至光盘图像绘制设备,所述检测结果为缓冲存储器中的剩余容量增至一个预定值(例如,下一组要被传送的适当数据量)或更高,或者绘图备用图像数据的数据量降至一个预定值(例如,下一组要被传送的适当数据量)或更低。 
(5)如(4)中所述的方法,其中从计算机通过单次传送或预定次数的连续多次传送而被传送至光盘图像绘制设备的图像数据量是恒定的。 
(6)如(4)中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缓冲存储器包括一个环形缓冲区,并且存储于该缓冲存储器中的绘图操作已完成的图像数据被顺序地更新为从计算机传送来的图像数据。 
(7)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显示器上显示整个绘制图像的画面从而可以直观地识别出计算得到的绘图操作当前正进行到的位置的方法,包括下述方法之一:变换盘直径方向上沿当前绘制位置内外的圆周区域中的显示要素(亮度、对比度和颜色)的方法;显示一个标明盘直径方向上当前绘图位置的标志(指令环)的方法;或联合使用上述两种方法的方法。 
(8)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 
执行显示操作; 
从盘的内圆周侧向外圆周侧执行绘图操作时在盘直径方向上的当前绘图位置R2’是使用如下方程计算的: 
R2’=R1+((Dall·N)/(M·L)),而 
从盘的外圆周侧向内圆周侧执行绘图操作时在盘直径方向上的当前绘图位置R2’是使用如下方程计算的: 
R2’=R1-((Dall·N)/(M·L)) 
其中Dall表示从计算机传送至光盘图像绘制设备的图像数据总量, 
R1表示绘图操作起始的盘径向位置, 
M表示盘每旋转一周的绘制图像的数据量, 
N表示盘径向上光头的单位移动距离, 
L表示在光头的相同径向位置处的重写次数。 
(9)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存储由可与一个光盘图像绘制设备进行通信的计算机执行的光盘图像绘制程序,该光盘图像绘制设备装载一个可在其表面上绘制可见图像的光盘、转动该光盘、将光头沿盘的直径方向移动、根据从上述计算机中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来调制要从光头输出的激光束、并将调制后的激光束照射在光盘上以顺次地绘制对应于上述图像数据的可见图像,上述光盘图像绘制程序驱动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 
把要被绘制到光盘上的可见图像的图像数据顺次地传送至光盘图像绘制设备; 
在计算机将图像数据传送至光盘图像绘制设备时,顺次地获取已传送数据的总量,并计算盘径向上对应于所获取的总数据量的位置,该位置是绘图操作当前正进行到的位置;并且 
在显示器上显示整个绘制图像的画面,从而可以顺次直观地识别出计算得出的绘制操作当前正进行到的位置。 
(10)一种光盘图像绘制系统,包括: 
光盘图像绘制设备,该光盘图像绘制设备装载一个可在其表面上进行绘图操作的光盘,转动该光盘,将光头沿盘的直径方向移动,  根据从计算机中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来调制要从光头输出的激光束,并将调制后的激光束照射在光盘上以顺次地绘制对应于上述图像数据的可见图像; 
计算机,其向上述光盘图像绘制设备传送要被绘制在光盘上的可见图像的图像数据,并在计算机将图像数据传送至光盘图像绘制设备时顺次地获取已传送数据的总量并计算盘直径方向上对应于所获取的总数据量的位置,该位置是绘图操作当前正进行到的位置;以及 
显示器,其显示整个绘制图像的画面,从而顺序直观地识别出计算得到的绘制操作当前正进行到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图像数据从计算机传送至光盘图像绘制设备,并且顺次地获取已传送的数据总量,计算盘径向上对应于所获取的总数据量的当前绘图位置,并且在显示器上显示整个绘制图像的画面,从而直观地识别出计算得到的绘制操作当前正进行到的位置。因此,用户可以在绘图时容易地得知绘制到了绘制图像的哪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该光盘图像绘制设备也可以作为光盘记录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该间歇传送的“适当数据量”可以包括每一转的数据量,均分每一转数据量的数据量,不均分每一转数据量的数据量,和每一转数据量整数倍数的数据量。 
为了正确地显示当前绘制的进度,有必要降低盘直径方向上实际执行光盘上的绘图的位置与在显示器的标志上被识别出的盘直径方向上的当前绘图位置之间的差。可以通过缩小显示更新周期来降低盘直径方向上当前绘图位置的更新宽度(在标志上识别的当前绘图位置在盘直径方向上立即移动的宽度)。举例来说,当盘直径方向上当前绘图位置的更新宽度与光盘的绘图区域在直径方向上的宽度之比被设定为10%或更低(相当于当光盘表面绘图区域的盘直径方向的宽度为33mm时,更新宽度为3.3mm或更低)时,可以几乎正确地显示绘图进度。类似地,当盘直径方向上当前绘图位置的更新宽度与光盘的绘图区域在直径向方上的宽度之比被设定为5%或更低(类似地相  当于1.65mm或更低)时,可以更正确地显示绘图进度。类似地,当盘直径方向上当前绘图位置的更新宽度与光盘绘图区域在直径方向上的宽度之比被设定为3%或更低(类似地相当于0.99mm或更低)时,可以更加正确地显示绘图进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由图3和4中所示主机的绘图程序执行的绘图时的控制操作的流程图。 
图2是表示在已有光盘图像绘制设备中以进度条表示绘图进度的显示实例的示例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并且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CD记录和再现系统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CD记录和再现系统中CD-R驱动器12的系统配置的方框图。 
图5是示意性示出对应于图4标签面上的绘图而沿穿过CD-R盘14中心轴的一个表面观察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编码器52的配置示例的方框图。 
图7是绘图时图6的编码器52的操作波形图。 
图8是由图3和图4的主机10执行的绘图控制操作的功能框图。 
图9是表示原始图像数据和当前绘制图像数据的坐标位置关系的示图。 
图10是表示根据图8中图像处理单元76中的原始图像数据准备绘制图像数据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绘图时图4的CD-R驱动器12的一个主轴电动机30的控制操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绘图时图4的CD-R驱动器12的一个光学拾取器34的控制操作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图1的流程图中步骤S4和S6的特殊数据传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由图13的数据传送处理执行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15是表示在绘图时显示盘直径方向上当前绘图位置从而在显示器上可视的识别的方法的示例图。 
图16是表示按照图15中所示的方法进行的实际显示示例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在绘图时显示盘直径方向上当前绘图位置从而在显示器上可视的识别的方法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在绘图时显示盘直径方向上当前绘图位置从而在显示器上可视的识别的方法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作出描述。本实施例将要描述将本发明应用于CD记录和再现系统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光盘以恒定角速度旋转,并且把要被绘制于光盘表面上的图像的适当量的图像数据从一部计算机间歇地传送至一个光盘图像绘制设备。该光盘图像绘制设备首先把被传送的图像数据存储在缓冲存储器中,再连续地以恒定速度读取所存储的图像数据,以在光盘表面上执行绘图。光盘每旋转一周所绘制的像素数量是与在盘直径方向上的位置无关的恒定值。在执行绘图过程中,计算机对已传送的图像数据总量进行计数,在每次间歇传送结束一次而执行下一次传送之前计算对应于计数总量的径向绘图位置来作为当前绘图的径向位置,并在显示器上顺次显示一个绘制图像的画面,从而直观地识别出上述计算得到的当前绘图径向位置。 
图3表示了一种应用了本发明的CD记录和再现系统的系统配置。该系统包括一个主机10(主控设备)和一个CD-R驱动器12(光盘记录设备),该CD-R驱动器12作为连接来与主机相互通信的光盘图像绘制设备。显示器11与主机10相连。所述CD-R驱动器12可以是内建于主机10中,也可以是外部提供的。所述主机10、CD-R驱动器12和显示器11可以是整体配置的。在CD-R驱动器12中装载一个CD-R盘14,其中可将图像绘制在该盘的标签面上。在主机10中安装有数据记录和再现程序(应用软件)和绘图程序(应用软件),该数  据记录和再现程序将数据记录在CD-R盘14的数据记录层上并再现所记录的数据,该绘图程序用于将图像形成(绘制)在CD-R盘14的绘图层上。在执行绘图操作时,提前把要绘制的图像的原始图像数据存储在主机10的存储装置中。该原始图像数据例如可以配置为单色、多倍对比度的位图格式,并包含一些数据(对比度数据)的集合,所述对比度数据表示了构成一张要绘制在CD-R盘14上的图像的像素的对比度。 
下面将对CD-R驱动器12做出描述。图4表示了在图3中所示的CD记录和再现系统中的CD-R驱动器12的系统配置。在CD-R驱动器12上装载CD-R盘14,在该盘的标签面上可以绘制图像。图5是示意性示出沿穿过CD-R盘14中心轴的一个表面观察的CD-R盘14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在该光盘的标签面上可以绘制图像。CD-R盘14有透明的衬底16,并包括作为数据记录层18的色素层、反射层20、保护层22、作为绘图层24的热敏层、和保护层26,它们被顺次层叠在透明衬底16上的一个其上形成有预制沟槽16a的表面上。在记录和再现数据时,激光束35从透明衬底16是暴露的14a一侧的表面(数据记录表面)照射。此时,激光束35在要被聚焦的反射层20上被反射。在绘制图像时,激光束35从其中形成层叠膜28的14b一侧表面(标签面)照射。此时,激光束35在要被聚焦的反射层20上被反射。 
在图4中,CD-R盘14被主轴电动机30驱动旋转。一个主轴伺服器32控制主轴电动机30的旋转,使其在数据记录和再现时维持恒定的线速度(CLV),并且在绘图时控制主轴电动机30的旋转使其维持恒定的角速度(CAV)。由一个采用了用步进电动机36(一种给进操作)驱动的进给机构的移动机构38来使光学拾取器34(光头)在CD-R盘14的直径方向上移动。步进电动机36由一个电动机驱动器40按照系统控制单元56的指令进行驱动。 
聚焦伺服器42在数据记录和再现时以及在执行绘图时执行对光学拾取器34的聚焦控制。寻道伺服器44在数据记录和再现时执行对光学拾取器34的寻道控制。该寻道控制在绘制操作时是关闭的。一  个振动信号发生器46在绘图时产生振动信号,并通过将所产生的振动信号提供到光学拾取器34的一个寻道致动器来振动物镜33,以此使激光束35在CD-R盘14的径向上以大于光学拾取器34的单位移动量N的振幅来振动。通过这种振动操作,激光束35在以大于光学拾取器34的单位移动量N的幅度曲折运动的同时进行扫描。通过在径向上的同一位置组合进行振动操作和重写操作,激光束35就可以绘制出间隙较小的图像。在数据记录和再现以及绘图时,一个激光驱动器48驱动光学拾取器34中的一个激光二极管70(图6)。在数据记录和再现以及在执行绘图时,一个ALPC(自动激光功率控制)电路50将激光束的功率控制在给定的数值。 
在记录数据时,一个编码器52将记录数据编码为预定的CD格式。激光驱动器48按照编码后的记录数据对激光束35进行调制,并用凹坑将记录数据记录在CD-R盘14的数据记录层18上。在绘图时编码器52产生一个脉冲信号(绘图信号),该信号的占空比按照组成图像数据的像素的对比度数据进行了变换。激光驱动器48按照其占空比已变的脉冲信号来对激光束35进行调制,并改变CD-R盘14中绘图层24的可见光特性,从而进行单色多倍对比度的绘图操作。在再现数据时,解码器54通过对光学拾取器34的返回光接收信号执行EFM-解调来对数据进行再现。 
主机10在数据记录时将记录数据传送至CD-R驱动器12,并在绘图时将图像数据传送至CD-R驱动器12。该记录数据或图像数据被接收到CD-R驱动器12的接口58,并被暂存于缓冲存储器60中,然后被传送至编码器52。在数据再现时,由解码器54再现的数据通过接口58传送至主机10。在数据记录和再现时以及在绘图时,主机10将操作者的指令传送至CD-R驱动器12。该指令通过接口58传送至系统控制单元56。该系统控制单元56将操作者的指令发送至CD-R驱动器12中的电路并使得电路执行相应的操作。下文中将要描述的绘图状态参数数据被存储于存储器62中。 
下文将对CD-R驱动器12中的编码器52作出描述。图6表示了编码器52的一个配置示例。在图6中,一个CD编码器64输入由图  4的主机10经接口58和缓冲存储器60传送的数据(在数据记录时的记录数据以及在绘图时的图像数据)。在数据记录时,该CD编码器64对该记录数据执行交织之后对其进行EFM调制,执行通用的信号处理(加入同步信号、奇偶校验数据、边缘位和NRZI(倒转不归零)变换),并接着准备其中1个EFM帧由588通道位构成的记录信号。在数据记录时由CD编码器64准备的记录信号只通过一个与门68并被传送至激光驱动器48。该激光驱动器48通过按照记录信号驱动激光二极管70来对激光束35的功率进行二进制调制(即把激光功率增加到可把凹坑形成在记录信号为“高”电平的带中的一个电平,而把激光功率减小到不能把凹坑形成在记录信号为“低”电平的带中的一个电平),并且将记录信号在CD-R盘14的数据记录层18上以凹坑的形式进行记录。 
CD编码器64在绘图时用与数据记录时的记录数据方法相同的方法来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然而,CD编码器64可能不能对图像数据进行交织。当CD编码器64没有对图像数据进行交织时,CD编码器64只是对图像数据进行EFM调制而不对图像数据进行交织,执行同样的处理(加入同步信号、奇偶数据位、边缘位和NRZI变换),并接着准备其中1个EFM帧由588个通道位构成的数据。此时,1个EFM帧的数据包含一个像素的图像数据(表示像素对比度的对比度数据)。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一个EFM帧代表一个像素数据。而图像数据被CD编码器64进行交织。之后在由交织处理改变了图像数据的顺序的情况下,可能无法绘制出预期的图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主机10会执行逆交织处理(即预先改变图像数据的顺序,使得当图像数据再被CD编码器64进行交织处理时,图像数据的顺序又返回至由主机10执行逆交织处理之前的图像数据的顺序),并将逆交织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传送至CD-R驱动器12。这样,当CD编码器64对传送来的图像数据进行交织处理后,图像数据的顺序就返回至正常图像数据的顺序。CD编码器64再对返回为正常顺序的图像数据进行EFM调制。 
解码器66在记录数据和绘图时进行切换。换句话说,解码器66  在记录数据时连续地输出“高”电平信号。该高电平信号输入至与门68的一个输入端。这样,在记录数据时CD编码器64的输出被输入到与门68的另一个输入端,也即记录信号只通过与门68。 
在绘图时解码器66对从CD编码器64输出的数据进行EFM解调,并逐个地获取针对1个EFM帧的像素的对比度数据。解码器66输出一个脉冲信号DOTX,该信号的一个周期具有一个EFM帧的长度,而且该信号的占空比按照所获取的每个像素的对比度数据进行变换。脉冲信号DOTX输入至与门68的一个输入端。这样,在绘图时,与门68在每1个EFM帧周期中对一个对应于像素对比度值的时间开启一个门,并仅在相应的时间内允许使得输入到另一输入端的CD编码器64的输出信号(一个经NRZI变换的EFM信号)通过。从与门68中输出的NRZI信号中的一个段信号WEN(绘制一个像素的绘图信号)无任何意义。然而由于该段信号WEN属于NRZI信号,因此它的占空比约为50%。由此,对于与一个像素对应的1个EFM帧周期内的通过与门68的NRZI段信号WEN与一个EFM帧长度的占空比(对于与一个像素对应的一个EFM帧周期内的通过与门68的NRZI段信号WEN的脉冲宽度的总值与一个EFM帧的长度的比)与脉冲信号DOTX的占空比相符,也即,与相应像素的对比度值相符。 
在绘图时从与门68输出的NRZI段信号WEN被作为绘图信号传送至激光驱动器48。激光驱动器48通过按照绘图信号WEN驱动激光二极管70来对激光束35的功率进行二进制调制(即把激光束功率提高到在绘图信号WEN为“高”电平带时可以绘制图像的一个电平并且把激光束功率降低到在绘图信号WEN为“低”电平带时不能绘制图像的一个电平),并且通过改变CD-R盘14中绘图层24的可见光特性来执行绘图。在此情况下,由于CD-R盘14圆周方向上对应于一个EFM帧长度的圆周方向距离(即,指定来绘制一个像素的圆周方向长度)很短,所以一个绘制出的像素在人眼看来只是一个点。因此,对于通过与门68的绘图信号WEN每1个EFM帧长度的占空比上的差,在人眼看来就被识别为在与门绘图密度上的差(占空比越高则图像数据被识别为密集图画)。通过如上文所述的方法,以对比度表现所形  成的图像就被绘制在了CD-R盘14的绘图层24上。 
图7表示了图6中所示的编码器52在绘图操作时的操作波形。图7中,在每1个EFM帧周期内,NRZI信号(a)在与门68中被脉冲信号DOTX(b)切换,以获得NRZI段信号WEN(c)。 
下面将要描述图4中所示CD记录和再现系统在数据记录和再现时以及在上述绘图时的操作概要。 
记录数据的操作 
在数据记录时,CD-R盘14(图5)的数据记录表面14a与下面的光学拾取器34相对。主轴伺服器32将主轴电动机30控制在恒定的线速度(CLV),以使得从光学拾取器34的一个光接收信号中提取出的摆动信号具有预定的频率。聚焦伺服器42和寻道伺服器44变为“开启”状态。振动信号发生器46停止产生振动信号。系统控制单元56执行控制操作从而通过顺次地监测盘旋转、在每个预定旋转将步进电动机36驱动预定时间、并在盘的圆周向外的方向上移动光学拾取器34,来将物镜33的光轴位置恒定地置于CD-R盘14的记录位置周围。 
记录数据从主机10传送至CD-R驱动器12。该记录数据首先经接口58存储在缓冲存储器60中。在响应于记录操作的处理而把记录数据从缓冲存储器60中读出之后,该记录数据被EFM调制,并被编码器52进行交织,并被转换为NRZI信号。该NRZI信号经ALPC电路50传送至激光驱动器48。激光驱动器48将记录激光束35调制成NRZI信号。调制后的记录激光束35从光学拾取器34中输出,并被照射在CD-R光盘14的数据记录层18上以进行数据记录。 
再现数据的操作 
在数据再现时与在数据记录时的方式相同,CD-R盘14(图5)的数据记录表面14a与下面的光学拾取器34相对。主轴伺服器32将主轴电动机30控制在恒定线速度(CLV),从而使得从光学拾取器34的光接收信号再现的时钟具有预定的频率。聚焦伺服器42和寻道伺服器44变为“开启”状态。振动信号发生器46停止产生振动信号。系统控制单元56执行控制操作从而通过顺次地监测盘旋转、在每个  预定旋转将步进电动机36驱动预定时间、并在盘的圆周向外的方向上移动光学拾取器34,来将物镜33的光轴位置恒定地置于CD-R盘14的记录位置周围。光学拾取器34输出一个再现激光束35,并读取记录在CD-R盘14的数据记录层18上的信号。由光学拾取器34所读取的信号被解码器54执行EFM解调,被从CD-R驱动器经接口58输出,并被传送至主机10。 
绘图的操作 
在绘图时,CD-R盘14(图5)的绘图表面14b与下面的光学拾取器34相对。主轴伺服器32通过PLL控制将主轴电动机30控制在恒定角速度(CAV)从而使每个预定转角的FG脉冲(例如,在每个角度间隔输出每一圈旋转6或18个脉冲)与一个对石英振荡时钟进行分频所得的时钟相位同步。聚焦伺服器42开启而寻道伺服器44关闭。振动信号发生器46产生振动信号。系统控制单元56顺次地监测盘的旋转,每过给定为重写次数的旋转圈数就按预定量在恒定的旋转角位置驱动步进电动机36,并在盘的圆周向内和向外的方向上移动光学拾取器34。 
图像数据从主机10传送至CD-R驱动器12。该记录数据经接口58存储在缓冲存储器60中。在响应于绘图操作的处理而把图像数据顺次(连续)地从缓冲存储器60中读出,并由编码器52执行EFM调制(可选的是,被交织后再被EFM调制)。然后该图像数据被转换为NRZI信号(a),并被调制为其占空比与组成图像数据的像素对比度值相对应的NRZI段信号WEN(c)。该NRZI段信号WEB经ALPC电路50传送至激光驱动器48。激光驱动器48将绘图激光束35调制到NRZI段信号WEN。调制后的绘图激光束35从光学拾取器34中输出,并照射在CD-R盘14的绘图层24上以形成可见图像执行绘图。 
下文将详细描述绘图操作时由装入主机10和CD-R驱动器12的绘图程序所执行的控制操作。图8用功能框图表示了由主机10执行的绘图控制操作。要被绘制的图像的原始图像数据被存储于硬盘之类的外部存储装置72中。由操作者选定的一个图像的图像数据作为绘制在CD-R盘14上的图像被从外部存储装置72中读出。图像处理单  元76由从外部存储装置72中读取的原始图像数据来准备(提取)适用于绘图状态参数(下文中将要描述)的绘制图像数据。被准备的绘制图像数据首先被存储在缓冲存储器78的一个传送数据区78A中。一系列处理,比如从外部存储装置72中读取原始图像数据、准备绘制图像数据、以及将准备的绘制图像数据存储在缓冲存储器的传送数据区78A中,这些操作可以对在整个要被绘制的图像的绘图操作开始之前完成(也意味着,在绘图操作开始之前,图像的整个绘制图像数据可以被存储于缓冲存储器78的传送数据区78A中)。另一种方法是,在执行绘图时从外部存储装置72中顺次地读取要被绘制的原始图像数据,并在图像处理单元76中准备适用于绘图状态参数的绘制图像数据,从而将所准备的绘制图像数据存储在缓冲存储器78的传送数据区78A中(即在执行绘图的同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在绘图操作开始之前,从外部存储装置72中读取要被绘制的图像的整个原始图像数据,并将其存储于缓冲存储器78的显示数据区78B中。原始图像数据用于显示绘图预览图像。 
一个数据传送控制单元80向CD-R驱动器12传送数据(绘图状态参数数据和绘制图像数据)并从CD-R驱动器12接收数据。也就是说,在绘图操作开始之前以下数据被从CD-R驱动器12的存储器62中读出并被传送至数据传送控制单元80来作为绘图状态参数: 
·N:通过步进电动机36,光学拾取器34在盘直径方向上的单位移动量 
·包括主轴电动机30的转速(主轴旋转数)和编码器52对图像数据的编码速度的多个类型的组合,该组合作为用户可选的“绘图模式” 
单位移动量N例如约为10μm。换句话说,当单位移动量N大约为10μm时,可以绘制出间隙较小的图像。有关绘图模式的示例参见表1。 
表1 
  绘图模式   编码速度放  大率   主轴旋转数   光盘每旋转一周的  像素数   绘图速度
 
  1   47.25倍   131.25转/秒   2,246像素   高
  2   45.0倍   75.0转/秒   4,410像素   中
  3   22.5倍   37.5转/秒   4,410像素   低
从CD-R驱动器12传送至数据传送控制单元80的绘图模式数据包含每个绘图模式的识别信息、主轴旋转数和编码速度(编码速度放大率)。如表1中所示,绘图速度和绘图质量(分辨率和对比率)随绘图模式的改变而改变(即取决于主轴旋转数和编码速度的组合)。 
在表1的绘图模式1至3中,主轴旋转数和编码速度(编码速度放大率)被结合从而使光盘每转一周所绘制的像素数是与径向位置无关的整数常量。换句话说,在表1的一个示例中,一个像素对应于在定义为CD规格的标准(1×)编码速度下一个EFM帧的长度(=588通道位)。“编码速度”等于“编码频率”(=4.3218Mbits(=每秒7,350个EFM帧的时钟))×编码速度放大率(对标准编码速度的放大率),并且对应于每单位时间所绘制的像素数。所以,“标准速度下的编码时钟频率(4.3218Mbits)×编码速度放大率÷主轴旋转数÷588”的值就等于光盘每转一周的像素数(=EFM帧)。 
在图8中,下述数据作为绘图操作开始之前由操作者指令输入绘图程序的绘图状态参数数据而被从数据传送控制单元80传送至CD-R驱动器12: 
·L:在同一径向位置的重写次数 
·R1:绘图起始径向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是处于内圆周侧的位置) 
·R2:绘图结束径向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是处于外圆周侧的位置) 
·绘图模式:由操作者从多种从CD-R驱动器12传送的绘图模式中选择的 
在执行绘图操作时,存储在缓冲存储器78的传送数据区78A中的绘制图像数据的适当量被按照预定的规则间歇地读取,并经数据传送控制单元80传送至CD-R驱动器12。 
用于计算已传送数据总量的计数器单元82对执行绘图期间从绘  图操作开始到现在为止其从主机10到CD-R驱动器12的传送已完成的数据的总数据量Dall进行累计。用来计算当前绘图位置的计算单元84根据已传送的数据总量和像素状态参数数据来计算出盘径向上的当前绘制盘的位置R2’(参见后述方程3)。显示控制单元86在绘图操作开始前读取存储在缓冲存储器78的一个显示数据区78B中的图像数据,并准备整个图像(即,整个绘制图像)的视频信号,所述这个图像位于由操作者指定的图像数据的整个图像之外的绘图起始径向位置R1和绘图结束径向位置R2之间,并将该视频信号显示在显示器11上作为预览图像。该绘图预览图像一直显示到绘图结束,并且在当前绘图盘的盘径向上计算得到的位置R2’顺次变化的同时来显示绘图预览图像以在执行绘图期间对其进行直观的识别。要在显示器11上显示绘图预览图像以直观地识别在当前绘制盘的盘径向上的位置R2’的方法包括这样一种方法(见稍后所述的图15):改变沿盘径向上当前绘图位置R2’的内圆周区和外圆周区中的显示方式,诸如亮度、对比度和颜色。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这样一种方法(见稍后所述的图17):由可以直观地区别于绘制图像的绘制在径向位置上指令环的标记(以细线(实线和虚线)之类的标记显示出的环)以某种方式(比如与绘制图像的颜色不同的颜色)来显示当前绘制盘的盘径向上的位置R’。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这样一种方法(见稍后所述的图18):结合使用这两种方法(即上述的改变沿盘径向上的位置R2’的显示方式的方法,和使用标记来显示径向上的位置R2’的方法)。 
下面将参照图1对由图8中所示主机10的绘图程序(应用程序)执行的绘图时的控制操作进行说明。此处所述控制操作是在以下一系列处理可在要被绘制的整个图像(也即在绘图操作开始之前可被存储在缓冲存储器78的传送数据区78A中的图像的全部绘制图像的数据)绘制操作开始之前完成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些处理包括:从外部存储装置72中读取原始数据、准备绘制图像数据、以及将所准备的绘制图像数据存储在缓冲存储器的传送数据区78A中。在打开CD-R驱动器12的电源并通过主机10启动绘图程序时,首先光学拾取器34在盘径向上的单位移动量N的数据和多种绘图模式的数值被从CD-R驱  动器12传送至主机10来作为绘图状态参数。绘图模式的数据被显示在显示器11的一个设置屏幕上。操作者执行以下操作:选择绘制图像和绘图模式;设置重写次数L、绘图起始盘径向位置R1、和绘图结束盘径向位置R2。当选择了绘制图像时,就从外部存储装置72中读取相应图像的原始数据,在图像处理单元76中准备适于设置从原始图像数据选出的绘图状态的绘制图像数据,从而将准备好的绘制图像数据存储在缓冲存储器78的传送数据区78A中,而被传送至CD-R驱动器12的图像的整个绘制图像数据被存储于传送数据区78A(图1的步骤S1)。由原始图像数据准备绘制图像数据的处理过程将参照图9和图10进行描述。 
图9表示原始数据和绘制图像数据之间的坐标位置关系。图9中显示为白色圆环的区域代表在CD-R盘14的标签面上执行绘图的区域。原始图像数据例如被配置为位图格式,而构成原始图像数据的像素的坐标被表示为直角坐标(x,y),其中将原始图像中的最低端位置设定为Y轴的原点,而原始图像的最左端部分的位置被设定为X轴的原点。当在原始图像的坐标系中x轴方向上的最大值用X表示,而y轴方向上的最大值用Y表示时,中心位置(对应于CD-R盘14的旋转中心位置)的坐标就由(X/2,Y/2)表示。 
同时,由于绘图操作是通过在旋转CD-R盘14的时候,在盘直径方向上顺次地移动光学拾取器34而进行的,那么将用于绘图的绘制图像数据表示为以CD-R盘14的旋转中心位置为极点的极坐标形式更为方便。因而,构成绘制图像数据的像素的坐标位置被表示为极坐标(r,θ),其中原始图像在直角坐标系的中心位置(X/2,Y/2)被设为极点,平行于直角坐标系中x轴的方向被设为极轴,一个位置矢量被设定为r,并且偏角θ从极轴逆时针增加。通过这种配置,绘制图像数据的任意极坐标位置(r,θ)与原始图像数据的直角坐标位置(X/2+rcosθ,Y/2+rsinθ)相对应。 
图10表示了基于原始图像数据来准备绘制图像数据的过程。在此将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绘制像素间的偏角差表示为Δθ。通过根据操作者所选绘图模式中的主轴旋转数和编码速度的组合计算盘每转一  周所绘制的像素数(参见表1),并通过根据所得的盘每转一周所绘制的像素数计算以下方程,可以得到偏角差Δθ的值。所述方程为: 
Δθ=2π/每转一周所绘制的像素数 
对图10进行描述。首先,对应于CD-R盘14的绘图区域中写起始位置(r=R1,θ=0)(S11)的直角坐标中的位置(x,y)可以按照方程(1)和方程(2)(S12)计算得出: 
x=X/2+rcosθ…(1) 
y=Y/2+rsinθ…(2) 
然后,从原始图像中提取出所获取位置(x,y)处的像素数据(对比度数据)(S13),在该原始图像中像素位置以直角坐标的形式显示出来。当根据方程(1)和方程(2)计算出的x和y有小数部分时,先将该数的小数部分舍去或做四舍五入使其化为整数,再提取其对应位置的图像数据。 
接下来可以通过方程(1)和方程(2),顺次地求得在与直径方向相同位置的圆周方向中相邻绘制像素的位置(r=R1,θ=Δθ)、(r=R1,θ=2Δθ)、(r=R1,θ=3Δθ)等的对应直角坐标上的位置(x,y),并且从原始图像数据中获得的位置(x,y)处的图像数据被顺次地提取出来(S14)。当操作进行了由重写次数L所指定的转数时(即在θ=2π×L),就结束获取相对于写入起始径向位置R1具有该重写次数的绘制图像数据的操作(S15)。 
接下来,θ的值返回为0(S16),而关于下一径向位置r=R1+N,以与写开始径向位置R1相同的方式从原始图像数据中以从θ=0到θ=2π×L每隔Δθ来提取出构成绘制图像数据的像素数据。在随着径向位置值按单位移动量N(S17)不断增加的同时重复上述的操作从而到达写结束径向位置R2时(S18),就从整个绘图区的原始图像数据中获得绘制图像数据。这样,准备绘制图像数据的工作就完成了(S19)。通过这样的配置,基于极坐标方式显示的原始图像数据,就准备了已转化为极坐标方式的绘制图像数据。 
处理好的制绘图像数据被存储在缓冲存储器78的传送数据区78A(图8)中。当为整个绘制图像准备绘制图像数据并将其存储在  缓冲存储器78的传送数据区78A中时,对要被传送至CD-R驱动器12的数据的准备就完成了(图1的步骤S1)。 
同时,在绘图操作开始(图1的步骤S2)之前,如下的数据将作为用CD-R驱动器12来执行绘图的绘图状态参数而被从主机10传送至CD-R驱动器12,这些数据诸如:重写次数L、绘图起始径向位置R1、绘图结束径向位置R2、在同一径向位置上由操作者所选择的绘图模式的识别信息。CD-R驱动器12接收上述数据,并根据上述数据所指示的绘图状态来将其自身设置为一个绘图状态。 
如上所述,绘图的准备工作已完成。之后,当操作者在主机10的绘图程序上执行绘图启动操作时,绘图操作就开始了。下面将描述绘图操作的概要。当绘图启动时,存储在缓冲存储器78的传送数据区78A中的绘制图像数据(构成绘图像素的像素数据(对比度数据))就由主机10按适当的数据量(例如固定的数据量)根据由图10中处理从原始图像数据中获得的(图1的步骤S3,S4和S6)获取(提取)顺序中的预定规则(或者按上述的交织变换处理对此顺序进行变换)来间歇地传送至CD-R驱动器12。CD-R驱动器12对应于由传送接收到的绘制图像数据的像素按照从写入起始径向位置R1开始将所接收到的图像数据逐个顺序(可选的是,按照通过上述反向交织处理将原始准备的顺序倒转的顺序)绘制在CD-R光盘14上。在绘制过程中,由于CD-R驱动器12根据主轴旋转数和编码速度、盘直径方向上的单位移动量N、和重写次数L等绘图模式中作为绘图状态的参数进行操作,而从主机10传送来的像素数据被逐个的准备(提取)以应用于该绘图状态,故在CD-R光盘14上从写入起始径向位置R1开始通过绘制与像素数据的准备顺序中的像素相对应的像素,就可以绘制出符合原始图像的图像。因此,像素数据(对比度数据)就按像素数据的准备顺序(或者是按上述的反向交织处理对此序列进行倒转后的顺序)来从主机10传送至CD-R驱动器12。不需要传送像素的坐标位置数据(r,θ)。当绘图操作到达由信息指定的写入结束径向位置R2时,结束该绘图操作。当绘图操作结束时,主机10和CD-R驱动器12结束控制操作。 
下面将参照图11和图12对由装入CD-R驱动器12的系统控制单元56(图4)中的绘图程序执行的绘图控制操作进行描述。图11表示对主轴电动机30的控制。系统控制单元56按照由绘图模式信息根据由操作者选定的在绘图开启之前从主机10传送至CD-R驱动器12的绘图模式信息指定的主轴转数(见表1)对主轴电动机30执行CAV控制(S21)。控制连续执行,直到绘图结束(S22和S23)。 
图12表示对光学拾取器34的控制。在开始绘图之前,系统控制单元56将光学拾取器34的物镜33的盘径向方向上的光轴位置设置到盘内圆周侧上的写入起始径向位置R1处(S31)。然后,振动信号发生器46产生振动信号,所产生的振动信号被传送至光学拾取器34的寻道致动器中,则物镜33就按一定周期在盘径向上发生振动(S32)。振动周期Hz值被设定为高于主轴旋转数rps的值,从而使物镜在主轴每转一圈时振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周期。持续振动直到绘图结束。寻道伺服器在绘图时关闭。 
当主轴电动机30按照绘图模式信息指定的转数被恒稳地进行CAV控制(图11步骤S22)而光学拾取器34的物镜33的光轴位置在盘径向上被置于写入起始径向位置R1(图12步骤S31)时,则绘图起始于圆周方向上的任意位置。绘图起始的圆周方向上的位置被设定为θ=0(S33)。通过前述的对通过分割与用于对主轴电动机30进行CAV控制操作相同的晶振时钟所得到的时钟进行累计来相对于θ=0处的圆周方向上的位置每隔Δθ(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绘制像素间的偏角差)就检测一次。当到达θ=2π×L处,就认为以重写次数L所指定旋转数来执行了旋转操作(S34)。因此,通过以一个单位移动量驱动步进电动机36来将物镜33的光轴位置(即振动的中心位置)向盘外圆周侧移动一个距离N(S35)。θ的计数值在θ=2π×L时返回至0(S36),其后θ重复上述的计数过程。每当θ=2π×L时进行一次移动距离N,当盘径向上的位置到达写入结束径向位置R2时(S37),控制操作结束(S38)。 
如上所述,相比于在圆周方向上将一个任意的位置设定为绘图操作起始点θ=0,可以在CD-R光盘14标签面上绘图区内侧某处形  成一个指示了对应于在标签面上绘图的盘的识别码,在绘图开始前光学拾取器34可以检测到其中存在固定数据的圆周方向上的识别码的位置,并将此位置设定为θ=0。因而绘图操作可以从圆周方向上的这个位置开始。经过这种配置,就算在绘图操作过程中停止操作并且将CD-R盘14取出并再装入CD-R驱动器12中,也不会改变θ=0的位置。从而可以继续执行图像的写入操作。 
编码器52(图4)使用由分割与用于对主轴电动机30进行CAV控制操作相同的晶振时钟所得的时钟和对光学拾取器34的物镜33的光轴在盘径向上的位置进行监测的操作,并且以从主机10传送来的像素数据的顺序(或是按照上述交织处理过程而将原始准备顺序倒转的顺序)来对绘制图像数据按照由绘图模式指定的编码速度(编码时钟频率(=4.3218Mbits)×编码速度放大率)逐个进行编码,从而连续地生成绘图信号(图7所示NRZI段信号WEN),该信号的占空比按照构成像素数据的对比度数据进行变换。 
通过按照连续编码的绘图信号(如图7所示NRZI段信号WEN)驱动光学拾取器34中的激光二极管70(图6)并通过调制激光束35可以实现绘制。也就是说,当盘圆周方向上绘图操作的起始位置被设定为θ=0(图12步骤S33),而且光学拾取器34的物镜33的光轴位置(即振动的中心位置)被设定为CD-R盘14上的任意位置(r,θ),则物镜33在盘圆周方向和径向上的光轴位置(即振动的中心位置)与编码器52的编码操作是同步的,从而可以通过由根据对应位置(r,θ)处像素数据所产生的NRZI段信号WEN进行调制后的激光束35来执行绘图操作。由于对主轴电动机30的CAV控制和由编码器52执行的编码进程是基于相同的晶振时钟执行的,因此很容易实现二者的同步。 
图13详细地表示了绘图时由主机10执行单次(符合预定规则的适当数据量)绘制图像数据的传送控制(图1步骤S4和S6)的过程。传送控制是通过以下过程来执行的:从主机发出“写”指令(S41和S42),读取CD-R驱动器12中缓冲存储器60(图4)的剩余容量(空闲容量)(S43),检查要被传送的适当数据量(例如常量)的  全部绘制图像数据能否被存储在缓冲存储器60中(S44),在确认全部绘制图像数据可以被存储在缓冲存储器60中时从主机10的缓冲存储器78的传送数据区78A(图8)中读取适当数据量的绘制图像数据,经数据传送控制单元80(图8)将绘制图像数据传送至CD-R驱动器12,并将该绘制图像数据存储在缓冲存储器60中(S45和S46)。此处的缓冲存储器60由环形缓冲区构成。当在步骤S43中读取缓冲存储器60的剩余容量时,已用于绘图操作的数据在启动绘图操作后被存储的区域和传送开始时数据尚未被存储的区域都被计算为缓冲存储器60中存储了绘制图像数据的总容量以外的剩余容量。 
从主机10单次传送至CD-R驱动器12的数据量是整数值的像素数,它还可以包括每一转的数据量、均分每一转的数据量的数据量、不均分每一转的数据量的数据量、和每一转的整数倍数据量。举例来说,如后面将要描述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假设每一转的数据量设定为45扇区,则可以以45扇区、45扇区、45扇区等的顺序传送每一转的各自的数据量。当设定除数为3,则均分每一转数据量的各自的数据量可以以15扇区、15扇区、15扇区等的顺序传送。当每一转数据量被不均匀地分为20扇区、20扇区和5扇区,则不均分数据量的每一转各自的数据量可以以20扇区、20扇区、5扇区、20扇区、20扇区、5扇区等的顺序传送。当设定乘数为2,则每一转数据量的整数倍乘后的各自的数据量可以以90扇区、90扇区、90扇区等的顺序传送。当该乘数等于重写次数L时,则用作径向上一个位置处绘制图像数据的各自数据量被传送。 
图14表示一个按照图13中所示的传送控制来重复执行传送操作的示例。图14中的虚线表示从绘制图像数据未被存储在缓冲存储器60中的状态(也即此时缓冲存储器60是空闲的)起开始传送之后缓冲存储器60中的绘图备用图像数据的数据量的变化。在此传送操作过程中,当绘制图像数据在指示绘图操作开始之后绘制图像数据被存储到缓冲存储器60中存储绘制图像数据的总空间中时,绘图操作开始,而每当缓冲存储器60的剩余容量增加到或高于某预定值(不低于一次传送中所传送的适当数据量)时,就传送后续的适当数据量  的绘制图像数据。适当数据量的数据被间歇地传送至缓冲存储器60,但是从缓冲存储器60读取该图像数据、在编码器52中对该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编码和绘制编码后的图像数据的操作是以恒定速度连续地执行的。 
在实际设备中缓冲存储器60的一个缓冲区(环形缓冲区)的大小(存储缓冲数据的总容量)约为2至8M字节,但在此相同的缓冲器容量被设置为110,160字节。图14中,一次传送的量被设定为固定值36,720字节。当被转换为扇区时,该传送量为: 
36,720(字节)/2,448(字节)=15(扇区) 
此处每一个扇区的字节数被设定为2,448。 
当编码速度被设置为CD规格的45倍而主轴旋转数被设置为75转/秒以作为绘图状态时,每旋转一周的像素数为4,410,如表1中模式2所示。每一个像素数据由24字节组成。所得每转一周旋转的扇区数为: 
4,410(像素)×24(字节)/2,352(字节)=45(扇区) 
其中对应一个扇区的2,448字节中有2,352字节的有效数据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次传送的36,720字节(15扇区)的量相当于1/3圆周的图像数据。 
在这里一种从主机10至CD-R驱动器12的数据传送模式使用超DMA传送模式0。在此模式下,将16.6M字节/秒设定为最大传送率标准。当把数据传送至缓冲存储器60的操作首次开始时,只有向缓冲存储器60的传送被执行而从缓冲存储器60中读取的操作尚未被执行期间的缓冲存储器60中的绘图备用图像数据的增加速度ΔA为向缓冲存储器60的传送速度,且为 
ΔA=1,024×1,024×16.6=17,406,362字节/秒。 
当执行从缓冲存储器60读取数据的操作而该数据开始读取之后将数据传送至缓冲存储器60的操作尚未执行时,缓冲存储器60的绘制备用图像数据的减小速度ΔB就是从缓冲存储器60进行读取的速度,即为 
ΔB=2,448×75×45=8,262,000字节/秒。 
其中CD-R驱动器12的编码器52(图4)中的编码速度放大率(=缓冲存储器60的读取速度放大率)被设定为CD规格的45倍(表1的绘图模式2),而一个扇区由2,448字节组成。当从缓冲存储器60读取数据的操作和将数据传送至缓冲存储器60的操作都在执行期间,缓冲存储器60的绘制备用图像数据的增加速度ΔC是ΔA和ΔB的差值。因此该增加速度ΔC为 
ΔC=17,406,362-8,262,000=9,144,362字节/秒。 
下面将对如图14所示的操作进行描述。当缓冲存储器60中的剩余容量为36,720字节或更多时(也即,当缓冲存储器60的绘制备用图像数据的数据量小于73,440字节时),就认为缓冲存储器60是空闲的。当缓冲存储器60是空闲时指示绘图操作时,在时刻t1开始发出“写”命令和在结束时刻t2发出同一命令时,读取缓冲存储器60的剩余容量。这样,由于判定出缓冲存储器60是空闲的,在t3时刻,相应数据量(36,720字节)的第一绘制图像数据就从主机10传送至CD-R驱动器12,并存储于缓冲存储器60。当传送在t4时刻结束后,在t5时刻再次开始发出同一命令,而当相同的命令在t6时刻结束时,就在此读取缓冲存储器60的剩余容量。这样,由于在此判定缓冲存储器60是空闲的,在t7时刻,相应数据量(36,720字节)的下一绘制图像数据就从主机10传送至CD-R驱动器12,并存储于缓冲存储器60。在“写”命令的发出被再次开始之后(从t8时刻至t12时刻),当绘制图像数据的传送重复时,缓冲存储器60就全满了。然后,从缓冲存储器60读取待绘图像数据,对读取的绘制图像数据进行编码,并在ts时刻通过应用编码后的图像数据开始绘图操作。从缓冲存储器60中顺序读取存储在该缓冲存储器60中的数据顺序的操作,其速度始终恒定,直至绘图操作结束。 
即使在t12时刻缓冲存储器60已经全满之后,仍定时发出“写”命令直到判定缓冲存储器60处于空闲状态,再读取缓冲存储器60的剩余容量(从t13时刻至t20时刻)。当在t20时刻判定缓冲存储器60是空闲时,在t21时刻下一确定数据量(36,720字节)的绘制图像数据就从主机10传送至CD-R驱动器12,并且由其中的绘图操  作已结束的环形缓冲区组成的缓冲存储器60中的绘制图像数据就被按原顺序(也即按其存储时的顺序)新传送来的绘制图像数据更新。当一定量绘制图像数据的传送在t22时刻结束,仍定时发出“写”命令直到判定缓冲存储器60处于空闲状态,再读取缓冲存储器60的剩余容量。每当在t20时刻判定缓冲存储器60是空闲时,下一确定量(36,720字节)的绘制图像数据就从主机10传送至CD-R驱动器12,并且由其中的绘图操作已结束的环形缓冲区组成的缓冲存储器60中的绘制图像数据就被按原顺序(也即按其存储时的顺序)新传送来的绘制图像数据更新(在t23,t24,t25等时刻)。此操作不断重复直至对CD-R盘14的绘图操作完成。通过这样的配置,绘制图像数据就从主机10以一定的数据量间歇地传送至CD-R驱动器12。 
下面将描述绘图时绘图进度的显示控制。在图1中,当绘制图像数据从主机10传送至CD-R驱动器12时(S4和S6),主机10中用于对已完成传送的总数据量进行计数的单元装置82(图8)就开始对从绘图操作开始(S5)到现在从主机10传送至CD-R驱动器12的图像的总数据总量Dall进行计数。每次确定数据量的绘制图像数据传送完毕后(S6),主机10中的一个当前绘图操作位置计算单元84(图8)就按照方程(3)计算盘径向上的当前绘图位置R2’,该方程根据:传送完的数据的总量Dall、绘图状态参数数据R1(绘图起始盘径向位置)、N(光学拾取器34在盘径向上的单位移动距离)、M(盘每转一周绘制图像的数据量)、和L(光学拾取器34在同一径向位置处的重写次数)(S7): 
R2’=R1+((Dall·N)/(M·L))(3) 
主机10中的显示控制单元86(图8)在绘图操作开始前读取存储在缓冲存储器78的显示数据区78B中的图像数据,并准备半径区域的整个图像的视频信号(绘图起始径向位置R1和绘图结束径向位置R2间的区域),以显示在显示器11上作为预览图像,所述半径区域是由操作者从图像数据的整个图像中指定的。绘制预览图像显示在显示器11上,这样计算所得的光盘径向上的当前绘图盘的位置R2’可以在绘图执行期间直观地识别出来。每当适当数据量的绘制图像数  据传送完毕(S6),就将显示进行更新(S8),并计算盘径向上的当前绘图位置R2’(S7)。由于单次传送的绘制图像数据量相当小,而且对应于当前已传送完成的总数据量Dall的内容的显示是随着每次单次传送的结束而更新的,故在显示器11上被识别的盘径向上的当前绘图位置R2’可以精确地对应于在盘径向上的当前绘图实际位置。举例来说,假设光学拾取器34在盘径向上的单位移动距离被设定为10μm,而且单次传送的数据量对应于一个单位移动距离N中的数据量(即M×L字节),则显示随着绘图操作在径向上每移动一个单位移动距离(10μm)而更新一次,并且可以非常精确一致地显示当前绘图操作在直径方向上的实际位置。假设类似地将光学拾取器34在盘直径方向上的单位移动距离设定为10μm,而且对应于10个单位移动距离10N的数据量(即M×L×10字节)的绘制图像数据的一个传送量,则每次在直径方向上一个单位移动距离(100μm)内进行绘图时来更新显示。由于100μm(=0.1mm)是很短的距离,从而可以在直径方向上当前绘图实际位置上执行精确一致的进度显示。经过这样的配置,操作者可以实时地了解绘图操作的进度(即图像绘制到了哪个部分)。 
当执行绘图并且盘直径方向上的位置R2’到达显示器11屏幕上的绘图预览图像的最外围而且预览图像不再变化时,用户可以判断绘图操作是否完成了。当盘直径方向上的位置R2’到达显示器11屏幕上的绘图预览图像的最外围位置R2之前该位置R2’未移动时,可以发现在盘直径方向上的位置R2’未移动的该位置R2’附近所出现的误差,从而可以方便地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当CD-R驱动器12允许操作者在绘图过程中主动地停止绘图进程时,用户就可以在查看显示器11的屏幕上的绘图进度后在一个适当的径向位置上中止绘图操作。 
图15中所示的方法可以用来在显示器11上显示绘图预览图像,从而可以在绘图操作过程中直观地识别出当前绘图操作在盘直径方向上的位置。此显示方法包括:显示绘制在显示器11的一个屏幕11a上的预览图像88,并改变沿当前盘直径方向上绘图位置R2’的内外  圆周区域中的显示要素如亮度、对比度和颜色,其中在R2’内圆周区域88a中的绘图操作已完成,而R2’外圆周区域88b中的绘图操作尚未执行。当可以通过亮度来识别位置R2’时,在绘图操作开始之前整个预览图像是以暗色显示的,尚未执行绘图操作的区域88b显示为暗色,而绘图操作已完成的区域88a显示为亮色。当可以通过对比度识别位置R2’时,在绘图操作开始之前整个预览图像是以低对比度显示的,尚未执行绘图操作的区域88b显示为低对比度,而绘图操作已完成的区域88a显示为高对比度。当可以通过颜色来识别位置R2’时,在绘图操作开始之前整个预览图像是以单色显示,在绘图过程中尚未执行绘图操作的区域88b显示为单色,而绘图操作已完成的区域88a显示为彩色。 
图16表示了一个通过对比度标识位置R2’的显示实例。换句话说,(i)代表绘图操作开始前的状态。在(i)中,从绘图起始径向位置R1至绘图结束径向位置R2间的整个预览图像都是未执行绘图操作的区域88b,并以低对比度表示。(ii)代表绘图进度约为20%的状态。在(ii)中,沿盘直径方向上当前绘图位置R2’,绘图操作已完成的内圆周区域88a以高对比度表示,而绘图操作未执行的区域88b以低对比度表示。(iii)代表绘图进度约为75%的状态。在(iii)中已完成绘图的区域88a扩展了,而未执行绘图操作的区域88b随着盘直径方向上的当前绘图位置R2’比(ii)中的R2’向外移动而减小。(v)代表绘图操作已到达绘图结束径向位置R2时的状态。在(v)中,从绘图起始径向位置R1至绘图结束径向位置R2间的整个预览图像都是绘图操作已完成的区域88a,其以高对比度表示。通过上述的显示,操作者可以了解绘图操作过程中每一刻的实时绘图进度。 
图17表示了另一种在绘图过程中将预览图像显示在显示器11上,从而直观地将计算所得光盘径向上当前绘图位置R2’识别出来的方法。该方法用虚线指令环90来显示当前绘图位置R2’。在预览图像88中,沿指令环90的其内圆周侧代表已完成绘图操作的区域88a,而其外圆周侧代表尚未执行绘图操作的区域88b。整个预览图像88以单色表示,而指令环90以彩色表示,从而直观地识别出指令  环90。 
图18表示了另一种在绘图过程中将绘图预览图像显示在显示器11上从而直观地将计算所得的盘直径方向上当前绘图位置R2’识别出来的方法。此方法结合了图15和图17中所示的显示方法。也就是说,在预览图像88上,盘直径方向上的当前绘图位置R2’被识别为细线指令环90,而沿指令环90内外圆周区域中的显示要素(亮度、对比度和颜色)也发生变化,其中内圆周区域88a上的绘图操作已完成,而外圆周区域88b上的绘图操作尚未执行。 
在本实施例中,CD-R驱动器12中缓冲存储器60的剩余容量受到监测,当缓冲存储器60的剩余容量增加到或不小于预定值(不低于一次传送中所传送的适当数据量)时,下一适当数据量的图像数据就从主机10传送至CD-R驱动器12。但如果用监测缓冲存储器60中绘图备用图像数据的数据量来代替监测缓冲存储器60的剩余容量,则将检测到绘图备用图像数据的数据量减小到不大于预定值(不高于一次传送时所传送的适当数据量),并且下一适当数据量的图像数据就可从主机10传送至CD-R驱动器12。 
在本实施例中,每当一组图像数据从主机10传送到了CD-R驱动器12,所显示的盘直径方向上当前绘图位置R2’就更新一次。但是此位置R2’也可能在执行多次图像数据传送后才更新一次。 
在本实施例中,绘图操作是从光盘的内圆周侧向外圆周侧进行的,但反过来,绘图操作也可以从光盘的外圆周侧向内圆周侧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绘图起始径向位置R1位于盘的外圆周侧,而绘图结束径向位置R2位于盘的内圆周侧。那么可以应用如下的方程(3’)代替方程(3)来计算盘直径方向上的当前绘图位置R2’: 
R2’=R1-((Dall-N)/(M-L))(3’) 
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在CD-R盘14的绘图层24上绘制图像的情况。但是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在所述CD-R盘的数据记录层上执行绘图操作的其他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被应用于CD记录和再现系统,但是本发明还适用于其他光盘系统,比如DVD记录和再现系统。 

Claims (9)

1.一种光盘图像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光盘图像绘制设备、计算机、显示器和光盘,其中可见图像可被绘制在该光盘的表面上;
所述光盘图像绘制设备将所述光盘装载在所述光盘图像绘制设备上;
所述计算机把存储在第一缓冲存储器中的要被绘制于光盘上的可见图像的图像数据经由数据传送控制单元从所述计算机顺次地传送至所述光盘图像绘制设备;
当所述光盘图像绘制设备接收到从所述计算机传送的图像数据时,由所述光盘图像绘制设备转动所述光盘、在盘直径方向上移动光头、按照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来对要从所述光头输出的激光束进行调制、以及将所述调制后的激光束照射在所述光盘上从而顺次地绘制对应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可见图像;
在计算机将所述图像数据传送至所述光盘图像绘制设备时,所述计算机顺次地获取已传送数据的总量,并计算盘直径方向上对应于所获取的总数据量的位置,所述位置是绘图操作当前正进行到的位置;并且
在显示器上显示整个绘制图像的画面,从而可以顺次直观地识别出计算所得的绘图操作当前正进行到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将适当数据量的图像数据间歇地传送至所述光盘图像绘制设备;
所述光盘图像绘制设备将所述间歇传来的图像数据存储在第二缓冲存储器中,并读取所存储的图像数据以执行绘图操作;并且
计算机监测所述第二缓冲存储器的剩余容量或存储在所述第二缓冲存储器中的绘图备用图像数据量,并且根据检测结果将适当数量的后续图像数据传送至所述光盘图像绘制设备,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二缓冲存储器的剩余容量增至一个预定值或更高,或者绘图备用图像数据的数据量降至一个预定值或更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存储器包括一个环形缓冲区,并且存储在所述第二缓冲存储器中的已完成绘图操作的图像数据被顺次地更新为从计算机传送来的图像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将适当数据量的图像数据间歇地传送至所述光盘图像绘制设备,从而将图像数据从计算机传送至光盘图像绘制设备的传送速度要高于光盘图像绘制设备绘制对应于所传送来的图像数据的图像的速度;
所述光盘图像绘制设备将间歇传送的图像数据暂存于第二缓冲存储器中,并顺次地读取所存储的图像数据以执行绘图操作;并且
所述计算机监测所述第二缓冲存储器的剩余容量或存储在所述第二缓冲存储器中的绘图备用图像数据的数据量,并根据检测结果将适当数量的后续图像数据传送至所述光盘图像绘制设备,所述检测结果为:第二缓冲存储器的剩余容量增至一个预定值或更高,或者绘图备用图像数据的数据量降至一个预定值或更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计算机通过单次传送或预定次数的连续多次传送而被传送至所述光盘图像绘制设备的图像数据量是恒定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存储器包括一个环形缓冲区,并且存储在所述第二缓冲存储器中的已完成绘图操作的图像数据顺次地更新为从计算机传送来的图像数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显示器上显示整个绘制图像的画面以直观地识别出计算所得的绘图操作当前正进行到的位置的方法,包括下述方法之一:改变盘直径方向上沿当前绘图位置内外的圆周区域中的显示要素的方法;显示一个标明盘直径方向上当前绘图位置的标志的方法;或结合使用上述二者的方法。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执行显示操作;
从盘的内圆周侧向外圆周侧执行绘图操作时在盘直径方向上的当前绘图位置R2’是通过下面的方程计算得到:
R2’=R1+((Dall·N)/(M·L));而
从盘的外圆周侧向内圆周侧执行绘图操作时在盘直径方向上的当前绘图位置R2’是通过下面的方程计算得到:
R2’=R1-((Dal1·N)/(M·L))
其中Dall代表从所述计算机传送至所述光盘图像绘制设备的图像数据总量,
R1代表绘图操作起始的盘径向位置,
M代表在盘每转一周的绘制图像的数据量,
N代表在所述光头的盘径向上的单位移动距离,以及
L代表在光头的同一径向位置处的重写次数。
9.一种光盘图像绘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盘图像绘制设备,该光盘图像绘制设备装载一个可在其表面上执行绘图操作的光盘、旋转该光盘、在盘直径方向上移动光头、按照从计算机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来对要从该光头中输出的激光束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激光束照射在光盘上从而顺次地绘制对应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可见图像;
计算机,包括:
缓冲存储器,存储要被绘制于光盘上的可见图像的图像数据;
数据传输控制单元,其向所述光盘图像绘制设备传送图像数据并且从所述光盘图像绘制设备接收图像数据;
计数器单元,在图像数据传送至所述光盘图像绘制设备时,顺次地获取已传送数据的总量;
计算单元,计算盘直径方向上对应于所获取的总数据量的位置,该位置是绘图操作当前正进行到的位置;以及
显示控制单元,准备整个绘制图像和当前正进行到的位置的视频信号,以及
显示器,其上显示整个绘制图像的画面,从而顺序直观地识别出计算所得的绘图操作当前正进行到的位置。
CN2007100982024A 2006-04-13 2007-04-13 光盘图像绘制方法和光盘图像绘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57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10770 2006-04-13
JP2006110770A JP4380651B2 (ja) 2006-04-13 2006-04-13 光ディスク描画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描画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光ディスク描画システム
JP2006110770 2006-04-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5750A CN101055750A (zh) 2007-10-17
CN101055750B true CN101055750B (zh) 2012-07-04

Family

ID=38255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820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5750B (zh) 2006-04-13 2007-04-13 光盘图像绘制方法和光盘图像绘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623146B2 (zh)
EP (1) EP1845522B1 (zh)
JP (1) JP4380651B2 (zh)
CN (1) CN101055750B (zh)
AT (1) ATE515022T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98479B2 (en) * 2009-12-03 2014-08-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ling brightness of light sources used for data transmission
ES2398132T3 (es) * 2010-12-30 2013-03-13 ALLTEC Angewandte Laserlicht Technologie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Aparato de marcado y procedimiento para operar un aparato de marcado
CA3056315A1 (en) 2017-03-15 2018-09-20 Samsonite Ip Holdings S.A R.L. Biaxially oriented thermoplastic polymer laminate films for luggage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08880659B (zh) * 2018-06-28 2022-07-01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北斗短报文的应急地图符号化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1282A (en) * 1994-05-30 1997-12-23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disk device capable of displaying the whole capacity and the reproduction position on the optical disk
US20040001411A1 (en) * 2002-06-27 2004-01-01 Yamaha Corporation Optical disc record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84370A (ja) 1993-03-29 1994-10-0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画像記録ディスクの表題画像出力装置及び表題画像付き画像記録ディスク及び画像記録ディスク用ケース
JPH08214265A (ja) * 1995-01-31 1996-08-20 Sony Corp 符号化データの再生方法および再生装置
JP3287787B2 (ja) 1997-06-03 2002-06-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出力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H1125636A (ja) 1997-06-30 1999-01-29 Reinitsukusu Internatl:Kk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用シャッター
JP2000224403A (ja) 1999-01-27 2000-08-11 Sony Corp 電子透かし処理装置とその動作表示方法
JP2001006223A (ja) 1999-04-23 2001-01-12 Ricoh Co Ltd 光ディスク
JP4278820B2 (ja) * 2000-03-31 2009-06-1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
US7268794B2 (en) * 2000-10-30 2007-09-11 Yamaha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inting label on optical disk, optical disk unit, and optical disk
JP3846265B2 (ja) 2000-10-30 2006-11-15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
JP2003051118A (ja) 2001-05-31 2003-02-21 Sony Corp 光記録媒体、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3956756B2 (ja) 2001-10-31 2007-08-08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4062976B2 (ja) 2002-05-31 2008-03-19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へ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758614B2 (ja) 2002-06-28 2006-03-22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に対する画像形成方法
JP4020021B2 (ja) 2003-05-30 2007-12-12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WO2006021897A1 (en) 2004-08-23 2006-03-0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ystem for scribing a visible label
JP4036229B2 (ja) 2005-07-26 2008-01-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1282A (en) * 1994-05-30 1997-12-23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disk device capable of displaying the whole capacity and the reproduction position on the optical disk
US20040001411A1 (en) * 2002-06-27 2004-01-01 Yamaha Corporation Optical disc recording apparatu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US 20040001411 A1,说明书[0025]-[0087],图1-1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45522B1 (en) 2011-06-29
ATE515022T1 (de) 2011-07-15
US20070279664A1 (en) 2007-12-06
JP2007287202A (ja) 2007-11-01
JP4380651B2 (ja) 2009-12-09
EP1845522A2 (en) 2007-10-17
CN101055750A (zh) 2007-10-17
US7623146B2 (en) 2009-11-24
EP1845522A3 (en) 2007-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9543C (zh) 信息载体和用于记录信息载体的记录设备
CN100527230C (zh) 光盘记录设备
AU664061B2 (en) Format for data-storing disk media wherein addressable track angular length is independent of disk revolutions
CN1035575A (zh) 记录信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55750B (zh) 光盘图像绘制方法和光盘图像绘制系统
CN100370525C (zh) 记录载体和扫描记录载体的设备
JPS61260426A (ja) プレレコ−ドパタ−ン付き情報媒体及びその読取り装置
US7760221B2 (en) Optical disk image drawing method
TWI289839B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0530369C (zh) 光盘成像方法、光盘成像设备
EP1873763A1 (en) Optical disk image drawing method an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and optical disk recording medium
US6212146B1 (en) Apparatus for exposing optical disc master plate and method of exposing the same
CN101165784B (zh) 光盘绘图设备
CN101174427B (zh) 光盘记录/绘图方法
US7324419B2 (en) Focus control via AC input signal
CN101206873A (zh) 图像读取器
JP4545986B2 (ja) 光ディスク原盤作成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原盤作成方法
JP2008034019A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4691824B2 (ja) 電子制御機器の通信装置
TW422972B (en) Optical disk used for recording/regeneration and the optical disk apparatus
CN101542614A (zh) 多层光信息介质和用于其的光信息处理设备、程序产品和包括其的信息介质
JPH07169060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6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