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52089A - 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52089A CN101052089A CNA2007100921603A CN200710092160A CN101052089A CN 101052089 A CN101052089 A CN 101052089A CN A2007100921603 A CNA2007100921603 A CN A2007100921603A CN 200710092160 A CN200710092160 A CN 200710092160A CN 101052089 A CN101052089 A CN 10105208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source
- imaging element
- light
- scanning direction
- s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1/0473—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in subscanning direction, e.g. picture start or line-to-line synchronis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1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a detected condition or state of the reading apparatus, e.g. tempera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04N1/0288—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 two-dimensional light source, e.g. two-dimensional LED arra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2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deleted
- H04N2201/02406—Arrangements for positioning elements within a head
- H04N2201/02416—Rotational positioning, i.e. with respect to an axi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04—Scanning transparent media, e.g. photographic fil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18—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capable of scanning transmissive and reflective originals at a single scanning st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48—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for positioning scann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ligning, e.g. using an alignment calibration patter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01—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03—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using the scanning elements as detectors, e.g. by performing a presca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01—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31—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in the sub-scan dir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01—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32—Detecting at infrequent intervals, e.g. once or twice per line for main-scan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53—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position or velocity
- H04N2201/04755—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position o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position or movement of a scanning element or carriage, e.g. of a polygonal mirror, of a drive mot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53—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position or velocity
- H04N2201/04791—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position or velocity in the sub-scan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Optical Systems Of Projection Type Cop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谋求提高胶片的读取效率的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装置具有以可沿副扫描方向移动的方式相对配置的透过用光源部和摄像元件、以及通过由摄像元件接收从透过用光源部照射的光来读取胶片的扫描装置,当有读取胶片的指示时(步骤S801:Yes),检测从透过用光源部照射的光在摄像元件中的受光量(步骤S802),并根据检测到的检测结果进行相位吻合处理(步骤S805),从而对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修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有装备有下述读取机构的图像读取装置:对从间隔原稿配置在摄像元件的相反侧的光源照射、透过胶片等透光型原稿(以下称“透过型原稿”)后在摄像元件上成像的光的强弱进行检测,由此以光学方式读取透过型原稿的图像的读取机构(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在这样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有的被设置成光源和摄像元件可沿副扫描方向往复移动。在这样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光源和摄像元件在作为读取动作的起点的原位置和设置在原位置的相反侧、开始向原位置移动的返回位置之间移动。
在光源和摄像元件可沿副扫描方向往复移动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有的是光源和摄像元件可分离地设置。在这样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有的例如是在图像读取装置的盖部件等上设置光源以及使光源移动的移动机构,通过与用于使摄像元件移动的电动机不同的独立的电动机使光源移动。在该图像读取装置中,设置为使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吻合的传感器,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检测结果取得光源和摄像元件的同步。
在光源和摄像元件可分离地设置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在一旦使光源和摄像元件分离后进行原稿的读取的场合,因为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有时偏离于适合读取原稿的位置,所以在有读取原稿的指示的场合,在原稿的读取动作前,要修正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6-178059号公报。
在光源和摄像元件可分离地设置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以设想有以下三种状态。
(1)光源比摄像元件靠近原位置一侧的状态;
(2)光源比摄像元件靠近返回位置一侧的状态;
(3)光源和摄像元件几乎正对,可读取的状态。
在上述(1)~(3)的三种状态中,需要修正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状态是(1)和(2)的状态,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即使处在(3)的状态,也因为要进行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修正,所以在读取原稿前发生不必要的待机时间,从而存在原稿的读取效率恶化的问题。
作为该问题的对策,例如设置用于使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吻合的传感器,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检测结果使光源或者摄像元件移动,由此来修正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在该场合下,需要对应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从而存在装置的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仅在必要时对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修正的图像读取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具有间隔保持原稿的原稿台而相对配置的光源以及摄像元件,通过由所述摄像元件接收从所述光源照射的光来读取透光型的原稿,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单元,当有读取所述原稿的指示时,检测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状态;和修正单元,根据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结果,对所述光源和所述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修正。
从而在图像读取装置中,可以仅在必要时对有原稿的读取指示时的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修正。由此,由于图像读取装置能够在有原稿的读取指示时不用根据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修正而开始原稿的读取动作,所以能够谋求提高原稿的读取效率。由此,使用者能够以必要的最小限度的时间得到高精度再现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
另外的特征在于,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量。
从而在图像读取装置中,能够不使用与摄像元件中的受光量对应地使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吻合的传感器,而是仅在必要时修正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由此,图像读取装置在不增加制造成本的情况下,当将光源以及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修正为适合原稿的读取的位置、同时在摄像元件中的受光量是对于读取原稿充分的光量时,能够通过在不修正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开始原稿的读取动作,由此可谋求提高原稿的读取效率。
由此,使用者能够使用抑制制造成本增加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必要的最小限度的时间得到高精度再现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
另外的特征在于,当所述受光量在规定值以下时,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所述修正单元对所述光源和所述摄像元件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修正。
从而在图像读取装置中,通过调整规定值,可以不使用使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吻合的传感器,而是仅在必要时精度良好地修正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由此,图像读取装置在不增加制造成本的情况下,当将光源以及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精度良好地修正为适合读取原稿的位置、同时在摄像元件中的受光量对于读取原稿是充分的光量时,能够通过在不修正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开始原稿的读取动作,由此可谋求提高原稿的读取效率。
由此,使用者能够使用抑制制造成本增加的图像读取装置,用必要的最小限度的时间得到高精度再现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
另外,在图像读取装置中,通过在发光性能降低等在光源中发生的异常的检测中使用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摄像元件的受光量,可以期待提高使用者对于图像读取装置的信赖度。
另外的特征在于,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所述规定值根据从所述光源照射的光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光量分布结果而设定。
从而在图像读取装置中,能够仅在必要时根据例如通过实验等取得的光量分布结果来修正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使之成为被预先确认的能够得到可适当进行原稿读取的光量的位置。
由此,图像读取装置能够谋求提高使用者对于图像读取装置的信赖度。从而使用者能够安心地使用图像读取装置。
另外的特征在于,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所述光源与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对应地照射使主扫描方向上的照射宽度不同的光,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宽度。
从而在图像读取装置中,能够对应主扫描方向上的受光宽度,不使用使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吻合的传感器,而是仅在必要时修正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因此,图像读取装置在不增加制造成本的情况下,当将光源以及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修正为适合读取原稿的位置、同时摄像元件中的受光量对于原稿的读取是充分的光量时,能够通过在不修正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开始原稿的读取动作,由此可谋求提高原稿的读取效率。
由此,使用者能够使用抑制制造成本增加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必要的最小限度时间得到高精度再现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
另外的特征在于,当所述受光宽度在规定范围以外时,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所述修正单元对所述光源和所述摄像元件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修正。
从而在图像读取装置中,通过调整规定范围,能够不使用使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吻合的传感器,而是仅在必要时精度良好地修正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由此,图像读取装置在不增加制造成本的情况下,当将光源以及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精度良好地修正为适合读取原稿的位置、同时摄像元件中的受光量对于原稿的读取是充分的光量时,能够在不修正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开始原稿的读取动作,由此能够谋求提高原稿的读取效率。
由此,使用者能够使用抑制制造成本增加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必要的最小限度的时间得到高精度再现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
另外的特征在于,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具有基准光源,该基准光源与所述光源以及所述摄像元件的相对位置对应地照射所述摄像元件可接收的光,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图形。
从而在图像读取装置中,能够对应摄像元件中的受光图形,不使用使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吻合的传感器,而是仅在必要时修正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由此,图像读取装置在不增加制造成本的情况下,当将光源以及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修正为适合读取原稿的位置、同时摄像元件中的受光量对于原稿的读取是充分的光量时,能够在不修正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开始原稿的读取动作,由此来谋求提高原稿的读取效率。
由此,使用者能够使用抑制制造成本增加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必要的最小限度的时间得到高精度再现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
另外的特征在于,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所述修正单元与所述受光图形对应地修正所述光源和所述摄像元件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从而在图像读取装置中,通过将受光图形调整为任意图形,可以在不使用使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吻合的传感器的情况下,仅在必要时精度良好地修正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由此,图像读取装置在不增加制造成本情况下,当将光源以及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精度良好地修正为适合读取原稿的位置、同时摄像元件中的受光量对于原稿的读取是充分的光量时,能够在不修正光源和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开始原稿的读取动作,由此来谋求提高原稿的读取效率。
由此,使用者能够使用抑制制造成本增加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必要的最小限度的时间得到高精度再现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扫描装置的纵断正面图;
图3是示出透过用光源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透过用光源部和摄像元件的相对位置的说明图(其一);
图5是示出透过用光源部和摄像元件的相对位置的说明图(其二);
图6是示出透过用光源部和摄像元件的相对位置的说明图(其三);
图7是示出透过用光源部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照射光量分布的曲线图;
图8是示出扫描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其一);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透过用光源部的发光形状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透过用光源部和摄像元件的相对位置的说明图(其一);
图11是示出扫描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其二);
图12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透过用光源部的发光形状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透过用光源部和摄像元件的相对位置的说明图(其二);
图14是示出扫描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其三);
图15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透过用光源部的发光形状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透过用光源部和摄像元件的相对位置的说明图(其三);
图17是示出扫描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其四)。
其中在图中:
100:扫描装置;217:摄像元件;300:透过用光源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该第一实施方式示出适于实现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扫描装置的示例。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首先使用图1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的外观。如图1所示,扫描装置100具有本体单元110、透过型原稿用光源单元(以下称“TPU单元”)120。
TPU单元120与本体单元110相对配置,通过未图示的铰链部连接到本体单元110上。TPU单元120以铰链部作为支点,以可从图1所示的状态向背离本体单元110的方向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本体单元110上。
图2是扫描装置100的纵断正面图。下面使用图2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100的概略结构。如图2所示,扫描装置100具有成为本体单元110的外围的本体外壳210、和成为TPU单元120的外围的TPU外壳230。
首先说明本体单元110的概略结构。本体单元110中的本体外壳210具有朝向TPU外壳230开口的开口部211。在开口部211中,以闭塞开口部211的方式设置原稿台玻璃212。
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开口部211以及原稿台玻璃212来实现读取窗,通过本体外壳210中的开口部211的周边部来实现框部件。在原稿台玻璃212上载放作为读取对象的原稿。
在由本体外壳210以及原稿台玻璃212形成的空间213内设置光学部件214,该光学部件214用于以光学方式读取在原稿台玻璃212上载放的原稿的图像。作为光学部件214,可以举出:朝向原稿台玻璃212照射光的反射用光源215、把从反射用光源215照射的、在原稿上反射的光导向规定路径的多个镜子216、接收通过镜子216引导的光的摄像元件217、以及使由镜子216引导的光在摄像元件217上成像的透镜218等。
作为摄像元件217,例如可以使用光电二极管,该光电二极管对在受光面上成像的光学图像进行光电变换,并输出对应每一元件的受光量的电信号。在扫描装置100中,把在扫描电路基板219上沿主扫描方向直线排列所述光电二极管的线性图像传感器作为摄像元件217来使用。
另外,在空间213中设置扫描器滑动架220。扫描器滑动架220与原稿台玻璃212平行,而且可沿在副扫描方向上延伸的滑动架导轨221自由滑动。
通过与电动机222连接的驱动机构223向扫描器滑动架220传递在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机222所发生的驱动力。驱动机构223由与电动机222的驱动轴连接的齿轮系列、和在构成齿轮系列的齿轮和从动齿轮224之间架设的驱动带225等构成,其说明后述。扫描器滑动架220与驱动带225连接。
经由驱动机构223传递在电动机222发生的驱动力,由此扫描器滑动架220沿原稿台玻璃212在扫描器滑动架220用的原位置和返回位置之间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扫描器滑动架220用的原位置和返回位置沿副扫描方向设置在开口部211的端部外侧。
上述光学部件214装载在扫描器滑动架220上。光学部件214随着扫描器滑动架220的移动而沿原稿台玻璃212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
下面说明TPU单元120的概略结构。在TPU单元120中的TPU外壳230上,在面对本体外壳210一侧设置有朝向本体外壳210开口的开口部231。另外,TPU外壳230在覆盖开口部231的位置处设置有保护垫232。保护垫232对于TPU外壳230可自由装卸。
在TPU外壳230上设置作为光源的透过用光源部(参照图3)。在进行读取像照片用胶片等那样的透光型原稿的动作时使用透过用光源部,该透过用光源部向原稿台玻璃212照射光。从透过用光源部照射的光经由设置在TPU单元120上的图中未示出的开口部射向原稿台玻璃212。
透过用光源部可沿原稿台玻璃212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在TPU单元120上设置的开口部以覆盖透过用光源部对胶片的照射区域的方式进行设置。
另外,在TPU外壳230上设有向透过用光源部传递上述电动机222的驱动力的未图示的动力传递机构。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及说明,不过在TPU单元120上设置的动力传递机构例如由连接在驱动机构223上的滑轮组或者驱动带233以及架设驱动带233的齿轮对等构成。
经由在TPU单元120上设置的动力传递机构来传递由电动机222发生的驱动力,由此使透过用光源部在透过用光源部用的原位置和返回位置之间沿原稿台玻璃212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
在TPU单元120上设置的动力传递机构具有转矩限制器功能,使得不向透过用光源部传递规定大小以上的驱动力。由于关于实现转矩限制器功能的具体结构是公知技术,所以这里省略说明。
透过用光源部用的原位置以及返回位置沿副扫描方向设置在设于TPU单元120上的开口部的端部外侧。在扫描装置100中,扫描器滑动架220用的原位置和返回位置之间的距离被设置为比透过用光源部用的原位置和返回位置之间的距离长。
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设置在TPU外壳230上的动力传递机构被如下构成:当从TPU外壳230上取下保护垫232时,与电动机222连接,将电动机222的驱动力传递给透过用光源部。透过用光源部仅在从TPU外壳230上取下保护垫232的场合才连同扫描器滑动架220一起,接受电动机222的驱动力沿副扫描方向移动。
在进行胶片的读取动作时,在原稿台玻璃212上,亦即在本体单元110和TPU单元120之间设置胶片定位器(film folder)240。胶片定位器240是引导胶片的设置位置,同时把所设置的胶片固定在读取位置,使得将胶片设置在原稿台玻璃212上的胶片用读取位置上的固定部件。
图3是示出透过用光源部的分解立体图。下面,使用图3说明透过用光源部的结构。如图3所示,透过用光源部300具有LED301、和传播由LED301发出的光的导光板302。对导光板302实施为向开口部306照射LED301发出的光的图形形状或者图形印刷,由此能够照射比每一个LED的照射面积更大的面积。此外,图3中,在导光板302上标记的虚线表示导光板302中的有效发光区域。
在导光板302中传播的光经由棱镜板304和扩散板303,从在支持框305上设置的开口部306向原稿台玻璃212照射。开口部306以和标记在导光板302上的有效发光区域相同的形状开口。通过经由棱镜板304和扩散板303,能够向更广的面积更均匀地照射在导光板302中传播的光。
在透过用光源部300中,在隔开导光板302和开口部306相反的一侧,设置向开口部306反射在导光板302中传播的光的反射板307。通过设置反射板307,能够把在导光板302中传播的光高效率地向原稿台玻璃212一侧照射。
图3中符号308是在驱动带233上固定透过用光源部300的固定部。固定部308设置在支持框305的侧面,并以从原稿台玻璃212一侧夹持驱动带233的方式向上方开口
另外,图3中符号309是嵌合在TPU外壳230上设置的未图示的导轨的引导槽。导轨以沿副扫描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由此能够沿副扫描方向稳定移动透过用光源部300。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扫描装置100除了上述结构之外,还具有接受由使用者给出的各种指示操作的操作面板、驱动控制扫描装置100中的各部分的各种控制电路、根据操作面板接受的指示操作来控制各种控制电路的控制系统等。使用操作面板接受读取纸等不透光的原稿(反射型原稿)的图像的指示操作、或者读取胶片的图像的指示操作等。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扫描装置100具有存储在进行各种控制时使用的数据的存储器。在存储器中例如存储后述的判定用的阈值。此外,扫描装置100也可以具有和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I/F。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这种场合,扫描装置100通过通信I/F接受与在个人计算机中接受的指示操作相对应的命令。
扫描装置100根据经由操作面板接受的指示操作或者经由通信I/F接受的命令,使扫描器滑动架220移动,或者点亮/熄灭反射用光源215或者透过用光源部300,或者通过光电变换在摄像元件217上成像的光来生成图像数据。
扫描装置100可以把生成的图像数据存储在任意的存储介质中,也可以通过通信I/F向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发送。
图4~图6是示出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的相对位置的说明图(其一)~(其三)。下面使用图4~图6说明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如作为上述的(1)~(3)的状态所说明的那样,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被设想为图4~图6示出的三种状态。
图4所示的状态示出了透过用光源部300比摄像元件217靠近原位置一侧的状态。图5所示的状态示出了透过用光源部300比摄像元件217靠近返回位置一侧的状态。图6所示的状态示出了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几乎正对、可读取的状态。
这里对修正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相位吻合操作进行说明。当进行相位吻合操作时,首先,在连接在TPU单元120上设置的动力传递机构和电动机222的状态下,驱动电动机222,使扫描器滑动架220移动到返回位置。
然后,在使扫描器滑动架220移动到返回位置后,进一步驱动电动机222,使扫描器滑动架220从返回位置移动到原位置。这样,相位吻合操作通过使扫描器滑动架220和透过用光源部300一起往复移动来实现。
此外,可以通过在规定的位置设置传感器来检测扫描器滑动架220移动到返回位置或者原位置。因为用于检测扫描器滑动架220的位置的传感器以及使用传感器来检测扫描器滑动架220的位置的技术是公知的技术,所以省略说明。
如上述,在扫描装置100中,扫描器滑动架220的原位置和返回位置之间的距离被设置为比透过用光源部300的原位置和返回位置之间的距离长。因此,在图4所示的(1)的状态下,在移动到返回位置的扫描器滑动架220从返回位置移动到原位置的期间,透过用光源部300撞到透过用光源部300用的原位置。
在这一状态下,当进一步驱动电动机222时,通过在TPU单元120上设置的动力传递机构所具有的转矩限制器功能,在透过用光源部300被置于原位置的状态下,扫描器滑动架220移动到原位置。在扫描器滑动架220移动到原位置的时刻,结束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的相位吻合。
另外,在图5所示的(2)的状态下,在扫描器滑动架220从原位置到返回位置的移动期间,透过用光源部300撞到透过用光源部300用的返回位置。
在这一状态下,当进一步驱动电动机222时,通过在TPU单元120上设置的动力传递机构所具有的转矩限制器功能,在透过用光源部300被置于在返回位置的状态下,扫描器滑动架220移动到返回位置。
其后,伴随扫描器滑动架220从返回位置到原位置的移动,透过用光源部300也从返回位置移动到原位置,但是因为透过用光源部300的移动距离比扫描器滑动架220的移动距离短,所以在扫描器滑动架220从返回位置到原位置的移动期间,透过用光源部300撞到透过用光源部300用的原位置上。
这样,和图4示出的(1)的状态时相同,扫描器滑动架220在移动到原位置的时刻,结束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的相位吻合。
图7是示出透过用光源部300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照射光量分布的曲线图。下面使用图7详细说明上述的判定用的阈值。在图7中,纵轴表示摄像元件217的受光量,横轴表示透过用光源部300的有效发光区域的副扫描方向位置。横轴两端相当于有效发光区域在副扫描方向上的边界。
图7中,横切曲线图的实线701表示可读取原稿的光量的下限值。图7中横切曲线图的虚线702表示考虑了在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的移动中的相对位置的分散的光量的下限值。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虚线702表示的光量值设定为判定用的阈值。
在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移动的场合,由于与透过用光源部300或者摄像元件217的驱动有关的机构的松动、间隙、齿轮的偏心等理由,在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产生分散。虚线702被预先设定为减少了光量损失量的值,使得在产生这样的分散的场合也能够得到可以读取原稿的光量。
从图7可知,对于读取原稿充分的光量可以在存在于距透过用光源300的有效发光区域的副扫描方向的边界一定距离的范围内的场合得到。
此外,可以通过在设计扫描装置100时等制造扫描装置100之前预先测定、验证来获取可读取原稿的光量的下限值、考虑了分散的下限值、以及图7所示的光量分布,。
图8是示出扫描装置10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其一)。图8所示的处理在原稿的读取动作前进行。在图8的流程图中,首先,待机直到有开始原稿的读取的指示操作(图8中记为“开始指示操作”)(步骤S801:No),在有指示操作的场合(步骤S801:Yes),检测摄像元件217接收的光的受光量(步骤S802)。通过与步骤802中的受光量的检测有关的各部以及使用该各部的各种控制来实现作为检测单元的功能。
接着,判定在步骤S802检测到的受光量是否在判定用的阈值以上(步骤S803)。当在判定用的阈值以上时(步骤S803:Yes),向对进行原稿的读取动作的各部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输出用于开始读取原稿的开始命令(步骤S804),然后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802中检测到的受光量小于判定用的阈值时(步骤S803:No),进行上述的相位吻合操作的相位吻合处理(步骤S805),修正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之后转移到步骤S804。通过与步骤S805中的相位吻合处理有关的各部以及使用该各部的各种控制来实现作为修正单元的功能。
如上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100,能够仅在必要时对应在有胶片的读取指示的时刻的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上述的相位吻合处理。
由此,扫描装置100能够根据在有胶片的读取指示的时刻的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在不进行相位吻合处理的情况下开始胶片的读取动作,从而能够谋求提高胶片的读取效率。由此,使用者能够以必要的最小时间得到高精度再现胶片的图像的图像数据。
另外,根据扫描装置100,能够不使用为使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吻合的传感器,而是仅在必要时修正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由此,在扫描装置100中,在不增加扫描装置100的制造成本的情况下,在将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修正为适合读取胶片的位置、同时摄像元件217的受光量对于原稿的读取是充分的光量的场合,通过不进行相位吻合处理而开始胶片的读取动作,能够谋求提高胶片的读取效率。
由此,使用者能够使用抑制制造成本增加的扫描装置100,以必要的最小限度的时间得到高精度再现胶片的图像的图像数据。
另外,在扫描装置100中,根据在图8所示的处理中检测到的摄像元件217的受光量而监视来自透过用光源部300的发光量的随时间的变化,也可以检测到发光性能的降低等在光源中所发生的异常。这样,通过在别的处理中利用检测结果,可以期待提高使用者对于扫描装置100的信赖度。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根据从透过用光源部300照射的光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光量分布结果而设定的判定用阈值来判定是否进行相位吻合处理,由此能够可靠地修正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使之成为被预先确认的能够得到可适当进行胶片读取的光量的位置。
由此,扫描装置100能够谋求提高使用者对于扫描装置100的信赖度。由此使用者能够安心地使用扫描装置100。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优选的第二实施方式。该第二实施方式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示出适于实现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扫描装置的示例。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中,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符号表示,省略说明。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透过用光源部的发光形状的说明图。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透过用光源部的支持框305上设有图9所示形状的开口部306。在开口部306中,在通过虚线分开的两个区域901、902中,图9中大的长方形区域901相当于上述的有效发光区域。摄像元件217具有相当于图9中用符号L所示宽度的受光宽度。
考虑与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相对应的摄像元件217的受光量的分散来设定区域902。在这里,如上所述,当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移动时,由于与透过用光源部300或者摄像元件217的驱动有关的机构的松动、间隙、齿轮的偏心等原因,通过在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产生分散而发生受光量的分散。
在副扫描方向上,区域902的位置被设定在当上述受光量发生分散时,也能够确保可读取原稿的光量的范围内。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比区域901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尺寸长、并在主扫描方向上到使区域901以及区域902相吻合的尺寸的长度设定为判定用的阈值范围。
图10是示出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的相对位置的说明图(其一)。在图10中示出透过用光源部300的发光位置和摄像元件217的受光宽度的关系。图10中,用符号1001表示的形状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透过用光源部300的发光形状。如图10所示,摄像元件217的受光宽度根据摄像元件217是否接收从透过用光源部300中的任何位置照射的光而不同。
例如,当摄像元件217接收从透过用光源部300的图10中一点点划线A的位置照射的光时,受光量用由(A)曲线图1002示出的图形来表示。例如当摄像元件217接收从透过用光源部300的图10中一点点划线B的位置照射的光时,受光量用由(B)曲线图1003示出的图形来表示。
图11是示出扫描装置10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其二)。在图11的流程图中,首先,在有开始读取原稿的指示操作(图11中记为“开始指示操作”)前待机(步骤S1101:No),在有指示操作的场合(步骤S1101:Yes),检测摄像元件217接收的光的受光宽度(步骤S1102)。通过与步骤S1102中的受光宽度的检测有关的各部以及使用该各部的各种控制来实现作为检测单元的功能。
接着判定在步骤S1102检测到的受光宽度是否在判定用的阈值以上(步骤S1103)。当在判定用的阈值以上时(步骤S1103:Yes),向对进行原稿的读取动作的各部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输出开始读取原稿的命令(步骤S1104),然后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102中检测到的受光宽度小于判定用的阈值时(步骤S1103:No),进行执行上述的相位吻合操作的相位吻合处理(步骤S1105),修正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然后转移到步骤S1104。通过与步骤S1105中的相位吻合处理有关的各部以及使用该各部的各种控制来实现作为修正单元的功能。
如上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100,能够在不使用为使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吻合的传感器的情况下,根据在有胶片的读取指示的时的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仅在必要时进行上述的相位吻合处理。
由此,在扫描装置100中,因为能够在不增加制造成本的情况下,把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修正为适合读取原稿的位置,同时根据在有胶片的读取指示时的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不进行相位吻合处理而开始胶片的读取动作,所以可以谋求提高胶片的读取效率。
由此,使用者能够使用抑制制造成本增加的扫描装置100,以必要的最小限度的时间得到高精度再现胶片的图像的图像数据。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优选的第三实施方式。该第三实施方式和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示出适于实现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扫描装置的示例。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和上述第一或者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中,和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符号表示,省略说明。
图12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透过用光源部300的发光形状的说明图。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透过用光源部300中的支持框305上设置图12所示形状的开口部306。图12中通过虚线分开的两个区域1201、1202中的长方形区域1201相当于上述的有效发光区域。摄像元件217具有相当于图12中用符号L示出的宽度的受光宽度。
第三实施方式的透过用光源部300中的开口部306的形状不是简单的矩形,而是通过使沿着副扫描方向的一条边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倾斜,从而在副扫描方向上原位置一侧和返回位置一侧为非对称的形状。由此,根据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摄像元件217的受光宽度有所不同,在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与受光宽度之间成立一定的关系。
图13是示出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的相对位置的说明图(其二)。在图13中示出透过用光源部300的发光位置和摄像元件217的受光宽度的关系。通过图13中符号1301表示的形状来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透过用光源部300的发光形状。如图13所示,摄像元件217的受光宽度根据摄像元件217是否接收从透过用光源部300中的任何位置照射的光而有所不同。
例如,当摄像元件217接收从透过用光源部300的图13中一点点划线A的位置照射的光时,受光量用(A)的曲线图1302所示的图形来表示。例如当摄像元件217接收从透过用光源部300的图13中一点点划线B的位置照射的光时,受光量用(B)的曲线图1303所示的图形来表示。
图13中,符号1304、1305是下述的边界位置:在副扫描方向上,即使当上述的受光量发生分散时,也示出能够确保可读取原稿的光量的范围的边界位置。考虑与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对应的摄像元件217的受光量的分散来设定边界位置1304、1305。受光量的分散通过和上述同样的原因而发生。
在副扫描方向上,边界位置1304、1305的位置被设定在即使发生上述的受光量分散,也能够确保可读取原稿的光量的范围内。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将在开口部306中长于主扫描方向上的边界位置1304部分的尺寸、并且在主扫描方向上直到边界位置1305部分的尺寸的长度设定为判定用的阈值范围。
图14是示出扫描装置10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其三)。在图14的流程图中,首先,在有开始读取原稿的指示操作前待机(步骤S1401:No),在有指示操作的场合(步骤S1401:Yes),检测摄像元件217接收的光的受光宽度(步骤S1402)。通过与步骤S1402中的受光宽度的检测有关的各部以及使用该各部的各种控制来实现作为检测单元的功能。
接着判定在步骤S1402中检测到的受光宽度是否在判定用的阈值范围内(步骤S1403)。当在判定用的阈值范围内时(步骤S1403:Yes),向对进行原稿的读取动作的各部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输出开始读取原稿的开始命令(步骤S1404),然后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骤S1402中检测到的受光宽度在判定用的阈值范围外时(步骤S1403:No),根据检测到的受光宽度,判定透过用光源部300是否比摄像元件217更靠近原位置一侧(步骤S1405)。
在步骤S1405中,当透过用光源部300比摄像元件217更靠近原位置一侧时(步骤S145:Yes),进行使透过用光源部300以及摄像元件217向原位置一侧移动的相位吻合操作的相位吻合处理(步骤S1406),对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修正后转移到步骤S1404。通过与步骤S1406中的相位吻合处理有关的各部以及使用该各部的各种控制来实现作为修正单元的功能。
另一方面,在步骤S1405中,当透过用光源部300比摄像元件217远离原位置一侧时(步骤S1405:No),进行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位吻合操作的相位吻合处理(步骤S1407),对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修正后转移到步骤S1404。通过与步骤S1407中的相位吻合处理有关的各部以及使用该各部的各种控制来实现作为修正单元的功能。
这样,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100除了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效果之外,当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相对时,还可以判断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中的哪个以何种程度位于原位置侧。
因此,第三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100在透过用光源部300比摄像元件217更靠近原位置一侧的状态下,不使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向返回位置侧移动,而是通过进行向原位置侧移动的相位吻合操作,能够将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修正为适合读取原稿的位置。
由此,扫描装置100因为能够缩短相位吻合处理所需的时间,所以在进行相位吻合处理时,也能够谋求提高胶片的读取效率。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优选的第四实施方式。该第四实施方式也和上述第一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示出适于实现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扫描装置的示例。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和上述第一、第二或者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扫描装置中,和第一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符号表示,省略说明。
图15是示出透过用光源部300的发光形状的说明图。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透过用光源部300的支持框305上设置有图15所示形状的开口部306、1501。开口部1501的位置不影响胶片的读取,被设置在摄像元件217的可接收光的范围内。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透过用光源部300中的开口部1501实现作为基准光源的一部分功能。
考虑与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对应的摄像元件217的受光量的分散来设定开口部1501。受光量的分散由于如上所述的原因而发生。在副扫描方向上,开口部1501的位置被设定在即使发生上述的受光量分散,也能够确保可读取原稿的光量的范围内。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将接收从开口部306、1501的双方发出的光时的受光图形设定为判定用的图形。
图16是示出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的相对位置的说明图(其三)。在图16中示出透过用光源部300的发光位置和摄像元件217的受光宽度的关系。图16中符号1601所示的形状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透过用光源部300的发光形状。如图16所示,摄像元件217的受光图形根据是否接收从透过用光源部300中的任何位置照射的光而有所不同。
例如,当摄像元件217接收透过用光源部300中的图16中一点点划线A的位置照射的光时,受光量用(A)的曲线图1602所示的图形来表示。例如当摄像元件217接收从透过用光源部300中的图16中一点点划线B的位置照射的光时,受光量用(B)的曲线图1603所示的图形来表示。
图17是示出扫描装置10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其四)。在图17的流程图中,首先,在有开始读取原稿的指示操作前待机(步骤S1701:No),当有指示操作时(步骤S1701:Yes),检测摄像元件217接收的光的受光图形(步骤S1702)。通过与步骤S1702中的受光图形的检测有关的各部以及使用该各部的各种控制来实现作为检测单元的功能。
接着判定在步骤S1702中检测到的受光图形是否是判定用的图形(步骤S1703)。在步骤S1703,判定是仅有开口部306的图形,还是包含开口部306和开口部1501的图形。
在步骤S1703中,当是判定用的图形时(步骤S1703:Yes),向对进行原稿的读取动作的各部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输出开始读取原稿的开始命令(步骤S1704),然后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1703中,当在步骤S1702中检测到的受光图形不是判定用的图形时(步骤S1703:No),进行执行上述的相位吻合操作的相位吻合处理(步骤S1705),对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修正,然后转移到步骤S1704。通过与步骤S1705中的相位吻合处理有关的各部以及使用该各部的各种控制来实现作为修正单元的功能。
如上述,根据扫描装置100,能够不使用使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吻合的传感器,而是仅在必要时修正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
由此,在扫描装置100中,在不增加制造成本的情况下,把透过用光源部300以及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修正为适合读取原稿的位置,同时根据透过用光源部300以及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不进行相位吻合处理而开始胶片的读取动作,由此能够谋求提高胶片的读取效率。
由此,使用者能够使用抑制制造成本增加的扫描装置100,以必要的最小限度的时间得到高精度再现胶片的图像的图像数据。
此外,在上述第一到第四各实施方式中,通过单一的电动机222的驱动力驱动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使透过用光源部300移动的驱动系统和使摄像元件217移动的驱动系统来分别使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移动。
另外,在上述第一到第四各实施方式中,是在不使用对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的情况下对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修正的,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对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检测传感器,利用来自该传感器的输出值,对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修正。
无论是哪种场合,当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适合读取原稿时,在不修正透过用光源部300和摄像元件217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开始原稿的读取动作,由此能够谋求提高原稿的读取效率。
此外,在上述第一到第四各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用于扫描装置100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适用于具有在上述第一到第四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扫描装置100、以及在被记录介质上形成下述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合机,所述图像与入射到扫描装置100具有的摄像元件217中的光的强弱相对应。
Claims (8)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具有间隔保持原稿的原稿台而相对配置的光源以及摄像元件,通过由所述摄像元件接收从所述光源照射的光来读取透光型的原稿,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检测单元,当有读取所述原稿的指示时,检测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状态;和
修正单元,根据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结果,对所述光源和所述摄像元件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修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受光量在规定值以下时,所述修正单元对所述光源和所述摄像元件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修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值根据从所述光源照射的光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光量分布结果来设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根据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来照射使在主扫描方向上的照射宽度不同的光,
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受光宽度在规定范围以外时,所述修正单元对所述光源和所述摄像元件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修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基准光源,该基准光源根据所述光源以及所述摄像元件的相对位置来照射所述摄像元件可接收的光,
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图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单元根据所述受光图形来修正所述光源和所述摄像元件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101685A JP4218690B2 (ja) | 2006-04-03 | 2006-04-03 | 画像読取装置 |
JP2006101685 | 2006-04-03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52089A true CN101052089A (zh) | 2007-10-10 |
Family
ID=38291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0921603A Pending CN101052089A (zh) | 2006-04-03 | 2007-04-02 | 图像读取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70229919A1 (zh) |
EP (1) | EP1843567A3 (zh) |
JP (1) | JP4218690B2 (zh) |
CN (1) | CN101052089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17554B2 (ja) * | 2004-01-16 | 2006-09-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
JP3919750B2 (ja) * | 2004-01-21 | 2007-05-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4613211B2 (ja) * | 2008-02-07 | 2011-01-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100098399A1 (en) * | 2008-10-17 | 2010-04-22 | Kurt Breish | High intensity, strobed led micro-strip for microfilm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667241B1 (en) * | 1990-05-11 | 2001-11-2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test pattern reader |
JP3428821B2 (ja) * | 1996-06-17 | 2003-07-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US7136204B2 (en) * | 2002-10-08 | 2006-11-14 | Chin-Lin Chang | Full-zone optical image addressing apparatus |
US7345796B2 (en) * | 2002-10-11 | 2008-03-18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scanner for use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TWI258980B (en) * | 2005-03-30 | 2006-07-21 | Benq Corp | Scanners |
-
2006
- 2006-04-03 JP JP2006101685A patent/JP421869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4-02 CN CNA2007100921603A patent/CN101052089A/zh active Pending
- 2007-04-03 EP EP07006920A patent/EP1843567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7-04-03 US US11/732,379 patent/US2007022991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218690B2 (ja) | 2009-02-04 |
US20070229919A1 (en) | 2007-10-04 |
JP2007281566A (ja) | 2007-10-25 |
EP1843567A2 (en) | 2007-10-10 |
EP1843567A3 (en) | 2009-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96313C (zh) | 双面图象阅读设备 | |
CN1855983A (zh) | 图像读取设备 | |
JP2012145780A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CN101052089A (zh) | 图像读取装置 | |
CN1601323A (zh) | 图像读取装置的调整方法和图像读取装置 | |
CN1438801A (zh) | 图象读取装置 | |
CN1216482C (zh) | 图像读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921541A (zh) | 图像扫描装置及多功能装置 | |
CN1783937A (zh) |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 |
US7791772B2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multi-function machine | |
CN1812465A (zh) | 具有支承构件的图像读取装置 | |
CN1226859C (zh) | 电子仪器 | |
CN101052088A (zh) | 转矩限制器、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复合机 | |
US7898701B2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multi-function machine | |
CN101079944A (zh) | 图像读取装置及复合机 | |
CN1912681A (zh) | 投影仪及投影仪的制造方法 | |
CN1347242A (zh) | 图像读取装置和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261793C (zh) | 光扫描装置和包括光扫描装置的图象形成装置 | |
JP2009037073A (ja) | 光源装置および原稿読み取り装置 | |
JP2009027467A (ja) | 光源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 |
JP2005017572A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CN101052087A (zh)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复合机 | |
JP4055711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JP2012151570A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US8953232B2 (en) | Image read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7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