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048022A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8022A
CN101048022A CN200710065097.4A CN200710065097A CN101048022A CN 101048022 A CN101048022 A CN 101048022A CN 200710065097 A CN200710065097 A CN 200710065097A CN 101048022 A CN101048022 A CN 101048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light
substrate
emitting display
contact 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650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96173C (zh
Inventor
邱勇
张伸福
吴空物
高裕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7100650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96173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48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8022A/zh
Priority to US12/061,441 priority patent/US7923924B2/en
Priority to JP2008096770A priority patent/JP5102682B2/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617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6173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包括基板、阳极、有机功能层、阴极和封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片通过设置其上的与阳极、阴极连接的电极引线与控制电路实现电连接,驱动显示器正常工作,其中封装片上设置电极引线区域和电极引线邦定区域,基板上设置电极引线转移区域,本发明还涉及双面有机发光显示器。本发明通过采用特殊的封装解决方式,将原来布置在基片上的引线转移到封装片上,并在封装片的一侧进行邦定,有效减小了现有技术中邦定边框的尺寸,扩大发光区的面积,同时还可以保护引线免受空气、水及氧的影响,制备工艺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发光显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有效减小引线区面积、减小引线电阻并有利于邦定的有机发光显示器。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显示器件(OLED)具有自发光、高亮度、广视角、高对比、低耗电、响应速度快、操作温度范围广、发光效率高、工艺简单等优异特性,使得其产品技术发展广受全世界关注。
现有OLED器件一般都是将电极引线制作在发光基板上,无论是单边引线、双边引线还是四边引线,邦定后均无形中增大了显示模块的边框尺寸,从而减小了发光区面积,像素越高这种问题越明显,如图1所示。图2是现有技术中OLED器件邦定、封装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基片21的外周为引线区域22,封装片23通过封装胶将有机发光器件密封在封装片23与基片21之间,封装片的面积一般小于基片的面积,24为封装区域,25为发光区,由图2也可以看出传统OLED器件的发光区面积由于引线区的存在而大大减小。
现有双面发光的OLED器件模块引线的邦定也是在基片上进行,封装片夹在两个发光组件之间,主要是起封装、支撑、干燥、散热的作用,这样的器件邦定后体积较大,边框也较宽,而且切割工序比较困难,例如中国专利(专利号:200510048837.4,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公开了一种双面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组件,在两个发光组件之间设置一个支撑件,支撑件对器件进行封装,并且其上设有吸湿层,主要用于吸收封装结构的水汽,另一篇中国专利(专利号:200610082800.8,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公开的双面发光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也是通过设置在两个发光组件之间的封装胶对双面发光器件进行封装,并吸收水分。中国专利(专利号:200510069655.5,公开日:2005年9月28日)也公开了一种双面发光的电激发光显示器,主要是降低整个双面发光电激显示器的厚度提升密闭程度,同时降低双面发光电激显示器与控制电路连接时的困难度,但仍采用引线邦定在基板上进行。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有效减小模块边框宽度,增加发光区面积,并且有利于引线邦定,减少引线受外界水、气影响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特点的双面发光显示器件。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包括基板、阳极、有机功能层、阴极和封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片通过设置其上的与基板上的阳极、阴极连接的电极引线与显示器的控制电路实现电连接,从而驱动显示器正常工作。
在上述有机发光显示器中,基板上设置电极引线转移区域,封装片上设置电极引线区域和电极引线邦定区域。
在上述有机发光显示器中,电极引线转移区域内包括可以与封装片的电极引线接合的部分阳极与部分阴极。
在上述有机发光显示器中,基板与封装片之间通过导电介质实现阳极、阴极与电极引线之间的电连接,其中导电介质可以是异向导通的导电颗粒物质。
在上述有机发光显示器中,封装片上的电极引线邦定区域位于封装片的一端。
在上述有机发光显示器中,封装片上的电极引线区域可以与封装区域重合或不重合,当电极引线区域与封装区域重合时,可以通过在封装胶中加入异向导通的导电颗粒物质,在封装的同时完成基板上电极与封装片上电极引线的电连接,实现电极引线由基板向封装片的转移。
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中,封装片的中部可以开有一凹槽,用于放置干燥剂。
一种双面发光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包括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和夹在两个发光器件之间的封装片,第一、第二发光器件分别包括第一基板、第一阳极、第一有机功能层,第一阴极、第二基板、第二阳极、第二有机功能层,第二阴极,封装片位于第一阴极、第二阴极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片作为两个发光器件的支撑体,并且通过设置其上的与基板上的阳极、阴极连接的电极引线与显示器的控制电路实现电连接,从而驱动显示器正常工作。
在上述双面发光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中,封装片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与第一发光组件和第二发光组件相对应。
在上述双面发光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中,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上分别设置电极引线转移区域,封装片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分别设置电极引线区域和电极引线邦定区域。
在上述双面发光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中,电极引线转移区域内包括可以与封装片的电极引线接合的部分阳极与部分阴极。
在上述双面发光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中,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分别与封装片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之间通过导电介质实现阳极、阴极与电极引线之间的电连接,其中导电介质可以是异向导通的导电颗粒物质。
在上述双面发光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中,封装片上的电极引线邦定区域位于封装片的一端,且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的电极引线邦定区域分别位于封装片的同一端。
在上述双面发光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中,封装片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上的电极引线区域可以与封装区域重合或不重合。当电极引线区域与封装区域重合时,可以通过在封装胶中加入异向导通的导电颗粒物质,在封装的同时完成基板上电极与封装片上电极引线的电连接,实现电极引线由基板向封装片的转移。
在上述双面发光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中,封装片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的中部各开有一凹槽,用于放置干燥剂。
上述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封装片可以是玻璃、塑料或石英。
本发明通过采用特殊的封装解决方式,将原来布置在基板上的引线转移到封装片上,并在封装片的一端进行邦定,由于在封装片上布置引线对发光区的面积不会有任何影响,因此可以有效减小现有技术中邦定边框的尺寸,扩大发光区的面积,同时由于电极引线被封装在器件内部,可以保护引线免受空气、水及氧的影响。对于双面发光器件来说,支撑体除作为双面发光器件的封装支撑,提供贴干燥剂和散热的空间外,还提供了上下发光组件引线邦定的区域,制备工艺比较简单而且方便,同时由于在封装片内部设置引线区域和邦定区域,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缩短引线长度,从而减小引线电阻。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OLED器件中基板上布置电极引线及引线邦定区域的结构图
11基板,12发光区,13引线,14邦定区域
图2现有技术OLED器件中引线区域、封装区域及发光区域关系示意图
21基片,22引线区域,23封装片,24封装区域,25发光区域
图3(A)本发明有机发光显示器一个实施例的封装片及基板结构示意图
30基板,31封装区域与电极引线转移区域,32电极,33封装片,34邦定区域,35引线区域,36干燥区域
图3(B)本发明有机发光显示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剖面
30基板,31封装区域与电极引线转移区域,33封装片,34邦定区域,36干燥区域,37有机发光器件,38封装区域
图3(C)本发明有机发光显示器一个实施例的封装区域、电极引线转移区域、邦定区域及发光区域关系示意图
31封装区域与电极引线转移区域,34邦定区域,39发光区域
图4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双面发光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结构剖面图
40基板,41有机发光器件,42封装片,43封装区域与电极引线转移区域,44邦定区域,45封装区域,46干燥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并不会对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有任何限制。
实施例1
请参照图3(B),是本发明有机发光显示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在第一实施例中,有机发光显示器包括基板30、有机发光器件37,封装片33,封装区域38,封装区域与电极引线转移区域31,邦定区域34,干燥区域36。其中基板30上设置有机发光器件37,有机发光器件37之上设置封装片33,封装片33通过封装胶与基板30连接,对器件进行封装,封装片33的中部有一个凹槽,用以放置干燥剂。此外由图3(B)有机发光器件的剖面图可以看出,封装片33与基板30相邻的表面上还设有封装区域38,封装区域与电极引线转移区域31及邦定区域34。另外有机发光器件37包括依次设置在基板30上的阳极、有机功能层、阴极,其中有机功能层又包括发光层及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中的一层或多层(具体结构图中未示出)。
图3(A)是本发明有机发光显示器实施例1的封装片及基板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封装片33的表面设置引线区域35,邦定区域34,封装片33的面积大于基板30的面积,多出的面积为一个邦定区域34的面积,基板30的电极引线转移区域31上布设了可以与封装片33上的电极引线35搭接的部分电极32,包括部分阳极电极与阴极电极,封装片33上的引线位置与基板30上的电极位置一一对应,通过二者的电连接,可以实现电极引线由基板30到封装片33的转移。
本实施例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制备过程如下:首先选用透明玻璃作为基板,基板上依次蒸镀阳极层(ITO),有机功能层和阴极层,ITO上也可以蒸镀降低引线电阻的辅助电极,接下来制备封装片,封装片可以选用玻璃、塑料或石英,本实施例中选用玻璃,首先选择厚度为0.5~1.1mm的玻璃板,玻璃板尺寸大于上述基板的尺寸,预留作为邦定区域,采用刻蚀的方法在玻璃板的一个表面制备电极引线,在封装片的一端引线归结到的一边是引线邦定区域,封装片表面的中部通过喷砂或刻蚀法制备一个凹槽,用以放置干燥剂。然后用封装片对上述已经制备好的发光器件进行封装,基板上电极的位置与封装片上电极引线的位置应一一对应,如图3(A)中32、35所示,在封装片上邦定区域相对的没有设置引线的区域(图3(A)中可见)可以通过封装胶与基板粘结,如图3(B)中38封装区域所示,封装片上引线区域可以通过在封装胶中加入异向导通的导电颗粒,在一定的压力下与基板紧密接合,在封装的同时也完成了电极引线的转移,封装区域与电极引线转移区域可以重合,如图3(B)中31所示,其中异向导通的导电颗粒的制备方法为:在一般的塑料核心表面镀一层金属,可以是金属镍、金、镍上镀金、银及锡合金等,在金属层表面再涂布一层10nm厚的绝缘层,绝缘层由极细微的树脂离子组成,从而完成制备。导电颗粒的作用是将基板上的电极与封装片上的电极引线进行很好的电连接,增强电极的引出效果。完成上述制备,封装片就可以通过一端的邦定区域与控制电路连接,驱动显示器正常工作。
图3(C)是本发明有机发光显示器一个实施例的封装区域、电极转移区域、邦定区域及发光区域关系示意图,如图中31所示,封装区域与电极引线转移区域重合,一侧是邦定区域34,中部是发光区域39,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基板上不再设置引线区和邦定区,仅通过基板边缘上的部分电极与封装片上的电极引线形成电连接,在封装片上进行引线邦定,从而大大减小了非发光区边框的尺寸,有效增加了发光区面积。
实施例2
参照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双面有机发光显示器的结构剖面图,在第二实施例中,双面有机发光器件包括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和夹在两个发光器件之间的封装片,第一发光器件包括基板40,第一发光组件41,相应的第二发光器件也包括基板和第二发光组件,以及夹在两个发光器件件之间的封装片42,封装片42有两个表面,分别与两个发光器件相邻,封装片42通过封装胶与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连接,封装片42上下表面中部各开有一个凹槽,用以放置干燥剂,此外封装片42与第一发光器件的基板40相邻的表面上还设有封装区域45,封装区域与电极引线转移区域43及邦定区域44,同理与第二发光器件相邻的表面也设有封装区域、封装区域与电极引线转移区域及邦定区域,另外第一、第二发光组件包括依次设置在基板上的阳极、有机功能层、阴极,有机功能层包括发光层及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中的一层或多层(具体结构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中双面发光显示器件的封装片与基板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中图3(A)类似,基本设计原理也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封装片的上下两个表面都设置有电极引线和邦定区域,并且两面都开有凹槽,放置干燥剂,两个发光显示器件共用一个封装片,在封装的同时实现电极引线的转移。
本实施例双面发光显示器件的制备过程也同实施例1,首先制备第一发光器件与第二发光器件,接着制备封装片,然后完成封装和电极引线转移,其中第一发光组件与第二发光组件均为底发光,均选择不透明的金属作为阴极,如金属铝、镁、银等。封装片仍选择玻璃,玻璃板的厚度为0.5~1.1mm,采用刻蚀的方法在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刻蚀出电极引线,电极引线归结到的一边是引线邦定区,为了减少器件整体体积,本实施例中上下两面的邦定区均在封装片的同一端,也可以分别在封装片不同的两端。封装片的两个表面均通过喷砂或刻蚀的方法制备两个凹槽,用于放置干燥剂,或者在封装片上制备一个两面相通的孔洞,用于放置可以共用的干燥剂。封装片与基板的接合也同实施例1,制备中只需将封装片的两个表面与两个基板分别接合即可。制备完成后封装片上下表面的邦定区域分别与两个独立的控制电路连接,驱动第一、第二发光器件正常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封装片除作为双面发光显示器两个发光器件的封装支撑体,对器件进行封装,并提供干燥剂及散热的空间外,一个重要的作用是提供引线区域和引线邦定区域,完成显示器的电路连接。本实施例中两个发光器件共用一个封装片,操作简单方便,在减小基板边框尺寸,扩大发光区面积的同时,也可以保护电极引线免受空气及水、氧的影响。

Claims (16)

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包括基板、阳极、有机功能层、阴极和封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片通过设置其上的与基板上的阳极、阴极连接的电极引线与显示器的控制电路实现电连接,驱动显示器正常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置电极引线转移区域,所述封装片上设置电极引线区域和电极引线邦定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线转移区域内包括可以与封装片的电极引线接合的部分阳极与部分阴极。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封装片之间通过导电介质实现阳极、阴极与电极引线之间的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权利要求的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片上的电极引线邦定区域位于封装片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权利要求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片上的电极引线区域与封装区域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片的中部开有一凹槽,用于放置干燥剂。
8、一种双面发光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包括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和夹在两个发光器件之间的封装片,第一、第二发光器件分别包括第一基板、第一阳极、第一有机功能层,第一阴极、第二基板、第二阳极、第二有机功能层,第二阴极,封装片位于第一阴极、第二阴极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片作为两个发光器件的支撑体,并且通过设置其上的与基板的阳极、阴极连接的电极引线与显示器的控制电路实现电连接,驱动显示器正常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片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与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上分别设置电极引线转移区域,所述封装片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分别设置电极引线区域和电极引线邦定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线转移区域内包括可以与封装片的电极引线接合的部分阳极与部分阴极。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分别与所述封装片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之间通过导电介质实现阳极、阴极与电极引线之间的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权利要求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片上的电极引线邦定区域位于封装片的一端,且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的电极引线邦定区分别位于封装片的同一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权利要求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片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上的电极引线区域与封装区域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8-12任一权利要求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片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的中部各开有一凹槽,用于放置干燥剂。
16、根据权利要求1、2、3、4、8、9、10、11或12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片为玻璃、塑料或石英。
CN200710065097.4A 2007-04-03 2007-04-03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 Active CN10049617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65097.4A CN100496173C (zh) 2007-04-03 2007-04-03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
US12/061,441 US7923924B2 (en) 2007-04-03 2008-04-02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source with anode and cathode leads
JP2008096770A JP5102682B2 (ja) 2007-04-03 2008-04-03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65097.4A CN100496173C (zh) 2007-04-03 2007-04-03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8022A true CN101048022A (zh) 2007-10-03
CN100496173C CN100496173C (zh) 2009-06-03

Family

ID=38772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65097.4A Active CN100496173C (zh) 2007-04-03 2007-04-03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96173C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4722A (zh) * 2010-03-16 2011-09-21 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及其检测方法
CN103702467A (zh) * 2013-12-13 2014-04-02 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led照明光源
CN104253149A (zh) * 2014-09-25 2014-12-31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Oled显示器
CN104393015A (zh) * 2014-10-31 2015-03-04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Oled显示器
CN106206614A (zh) * 2016-08-25 2016-12-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06847827A (zh) * 2017-02-08 2017-06-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邦定方法
CN109637449A (zh) * 2018-11-15 2019-04-16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led照明面板
CN110444698A (zh) * 2019-07-30 2019-11-12 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体及其显示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4722B (zh) * 2010-03-16 2013-05-29 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及其检测方法
CN102194722A (zh) * 2010-03-16 2011-09-21 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及其检测方法
CN103702467A (zh) * 2013-12-13 2014-04-02 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led照明光源
CN104253149A (zh) * 2014-09-25 2014-12-31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Oled显示器
CN104393015A (zh) * 2014-10-31 2015-03-04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Oled显示器
CN106206614B (zh) * 2016-08-25 2019-03-1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06206614A (zh) * 2016-08-25 2016-12-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06847827A (zh) * 2017-02-08 2017-06-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邦定方法
US10871689B2 (en) 2017-02-08 2020-12-2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bonding method
CN109637449A (zh) * 2018-11-15 2019-04-16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led照明面板
CN109637449B (zh) * 2018-11-15 2020-11-06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led照明面板
CN110444698A (zh) * 2019-07-30 2019-11-12 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体及其显示装置
CN110444698B (zh) * 2019-07-30 2021-07-06 苏州清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体及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96173C (zh) 2009-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8022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
JP6431107B2 (ja) 発光装置
CN1241273C (zh) 电光装置
JP2011108651A (ja) 有機光電デバイス
CN102822974B (zh) 光电子器件阵列
CN1832223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681360A (zh) 平板显示器和制造此显示器的方法
CN1477913A (zh) 双板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7923924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source with anode and cathode leads
JP4066547B2 (ja) 表示装置
TW201017876A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0379015C (zh) 有机发光双面显示元件
US20130334958A1 (en) Plana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1043774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光源
KR20110012432A (ko)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CN1484474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元件的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CN105247698B (zh)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88247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822731A (zh) 双面有机电致发光组件的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JPH11312581A (ja) El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00626A (ja) 有機el素子
JPH11219782A (ja) El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KR20110018234A (ko)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CN1381825A (zh) 保护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的方法及其结构
CN2604844Y (zh) 有机电激发光面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on the East Road, No. 1 hospital building on the first floor of the ring

Co-patentee after: Weixinnu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Address before: Rainbow Building, No. 11, information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Co-patentee before: Weixinnu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