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7471B - 一种反馈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馈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47471B CN101047471B CN2006100810767A CN200610081076A CN101047471B CN 101047471 B CN101047471 B CN 101047471B CN 2006100810767 A CN2006100810767 A CN 2006100810767A CN 200610081076 A CN200610081076 A CN 200610081076A CN 101047471 B CN101047471 B CN 1010474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qi
- cqi
- old
- receives
- noise rati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433727 Caenorhabditis elegans got-1.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中,ACQI的反馈控制方法及系统,以解决如何对差分反馈方式中的反馈的ACQI进行可靠性检测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优化了现有的差分反馈控制方案,利用信道的渐变特性为反馈的ACQI提供了检测机制;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技术方案由接收端在反馈的ACQI信息上增加CRC校验的反馈控制方法,发射端根据CRC校验码检测接收的ACQI是否正确。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应用ACQI的可靠性,减少了应用出错ACQI的可能性,因而减少了ACQI出错对系统传输吞吐量和传输效率的影响;在检测出ACQI出错时,充分利用信道的渐变性修正ACQI,有效改善了反馈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中,调制和编码方式索引的绝对量的反馈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是指接收端将测量的信道质量等信息通过反馈信道反馈给发射端,发射端根据接收端提供的信道质量等信息选择合适的信道编码及调制等方式,典型地如编码类型、编码速率、调制方式(QPSK/16QAM等),从而达到对信道的自适应并最大化传输速率的目的。其中,为了减少接收端反馈的信道质量等信息带来的控制信令开销,通用的做法是将发射端所支持的典型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和编码方式)制成一个索引表同时保存在发射端和接收端,接收端根据自己接收机的性能要求,已经预先确定了其在一定的接收性能(如误码率等)要求下接收每一种MCS所需要的信道质量(典型地是以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信号干扰噪声比)来表征的),这样,接收端根据实际测量的信道质量就可以判断其能够接收的MCS,并将该MCS在所述MCS索引表中的索引(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反馈回发射端。
一个常用的MCS映射表如表1所示,MCS映射表同时保存在发射端和接收端。接收端根据信道情况算出SINR,反馈MCS索引即可。
MCS索引 | 频谱效率(Bps/Hz) | 调制 | 编码率 | 比特表示 |
6 | 3 | 16QAM | 3/4 | 100 |
5 | 2 | 16QAM | 1/2 | 110 |
4 | 1.5 | QPSK | 3/4 | 010 |
3 | 1 | QPSK | 1/2 | 011 |
2 | 0.5 | QPSK | 1/4 | 001 |
1(不发射) | 0 | - | - | 000 |
表1:MCS映射表
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从增加系统容量的角度还是改善系统性能的角度,MIMO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在MIMO技术中,为了更有效地传输数据,需要对发射端的数据速率进行控制,这就需要发射端通过反馈知道信道的一些信息,动态地调整数据速率,甚至调整每一个发射天线的发射速率。
现有基于MIMO的空分复用技术典型地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结构:
1、单码字SCW(Single Code Word)模式
如图1所示,对于SCW,待发送的数据流首先经过信道编码、交织及星座图映射等操作,然后分路为M路相同速率的数据流分别经不同的发射天线发射出去(M为发射天线的数目)。接收端计算出所有信道的平均SINR,查MCS索引表反馈平均的MCS。在发射端,如图1所示,待发射数据流采用统一的信道编码器、RM(Rate Matching,速率匹配)方式和调制方式,然后把所有数据等分到各个发射天线,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发射出去。根据系统所采用的多址方式的不同,这M个发射天线的数据占用相同的信道码或频率或时间等信道资源
2、多码字MCW(Multiple Code Word)模式
如图2所示,对于MCW,待发送的数据流首先分路为M路与M个发射天线相对应的不同速率的数据流,然后分别经过独立的信道编码、交织及星座图映射等操作,最后分别由相应的发射天线发射出去。同样地,根据系统所采用的多址方式的不同,这M个发射天线的数据占用相同的信道码或频率或时间等信道资源,例如,对CDMA系统,M个发射天线使用相同的信道码,对OFDMA系统,M个发射天线使用相同的一组子载波等。
采用OFDM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子载波同时发送大量的数据,所以OFDM是下一代通信系统的一个主流技术,也正由于子载波数较多,因此一般不可能对每个子载波上的数据速率进行控制,常用的做法是把相邻的若干个子载波合并成为一个子带,对该子带所包含的子载波统一调度处理,接收端计算该子带的平均有效SINR,然后查表得到相应的MCS(Modulation & Coding Scheme,调制和编码方式)索引,反馈回发射端,由发射端对MCS索引表进行反查,即可得到该子带相应的MCS,也就是说,当我们把这个子带看作一个整体的话,可以把该子带的MCS调度看作是普通的MCS调度。在发射端,根据反馈回来的MCS索引和相应的信道情况给该子带分配对应的MCS。
MIMO技术通常又是和自适应编码调制(AMC)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在基于空分复用技术MIMO系统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案中,SCW模式中由于各天线速率相同,因此接收端只需要反馈一个总的CQI信息,这与单路天线下的自适应编码调制相类似,但是,在MCW模式中,不同的天线采用不同的编码调制方案,速率均不相同,因此接收端需要针对每一个发射天线分别反馈相应的CQI信息。由于MCW模式针对每根天线进行动态的速率控制,因此MCW模式具有比SCW模式更好的性能,但是,由于MCW模式需要针对每一个发射天线分别反馈不同的CQI信息,因此MCW模式需要更多的反馈控制信令开销,所需的反馈控制信息量是单天线情况的M倍。在现有技术中,对MCW模式的MIMO技术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减少CQI的反馈量,从而减少的反馈控制信令的开销。
在MIMO系统中,当发射时间间隔TTI长度小于信道相关时间时,同一天线相邻TTI之间信道衰落的变化差别则较小,因此对每根发射天线的CQI进行反馈,采用CQI绝对量ACQI(Absolute CQI,绝对CQI)与CQI相对量RCQI(Relative CQI,相对CQI)相结合的差分反馈方式,其中,ACQI和RCQI可以采用分离的信道(即不同的反向信道)进行传输。
对ACQI采用分组编码或卷积编码后映射到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其中,每根发射天线的ACQI不是每个TTI连续反馈的,而是以一定的反馈周期(一个ACQI反馈周期包括一个以上的TTI)进行反馈。例如,每一个天线的ACQI反馈周期依次错开一个TTI,即对某个发射天线的一个ACQI反馈周期中,传输该天线ACQI以外的其它TTI可依次用于传输其它天线的ACQI,如果一个ACQI反馈周期包括的TTI数等于天线数M,以M=4的ACQI传输为例,可以在第1、5、9…个TTI传输第1天线的ACQI,在第2、6、10…个TTI传输第2天线的ACQI,在第3、7、11…个TTI传输第3天线的ACQI,在第4、8、12…个TTI传输第4天线的ACQI。如果一个ACQI反馈周期包括的TTI数大于天线数M,则在剩余的TTI内,采用非连续传输(DTX,DiscontinuousTransmission)方式,在相应TTI内不反馈信号,例如,M=4,ACQI反馈周期包括5个TTI,则每5个TTI中有一个TTI内不反馈信号。根据上述规则确定的各发射天线相应的ACQI的传输定时图案(Timing Pattern)是预先配置的,因此收发双方能够根据该定时图案正确发送和接收各发射天线的ACQI。
对某个发射天线的一个ACQI反馈周期中,传输该天线ACQI以外的其它TTI需要传输RCQI,即在ACQI传输定时图案(Timing Pattern)所给出的传输该发射天线的ACQI的TTI内,不传输该发射天线的RCQI值,RCQI采用DTX方式传输,RCQI采用1个或2个比特来表示,RCQI=0表明相邻下一个TTI采用与上一个TTI相同的CQI。
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也有类似技术,当TTI长度小于信道相关时间时,同一子带相邻TTI之间信道衰落的变化差别较小,因此对每个子带的CQI传输,采用CQI绝对量ACQI与CQI相对量RCQI相结合的反馈方式,其中,ACQI和RCQI可以采用分离的信道(即不同的反向信道)进行传输,在MIMO-OFDM系统中,也适用同样的原则。
上述差分反馈方法减少了反馈量,但同时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发射端接收到的ACQI出错,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最长可达整个ACQI反馈周期)影响发射端确定的CQI值,并进而影响传输吞吐量和传输效率,出错幅度越大则影响越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中,调制和编码方式索引的绝对量的反馈控制方法及系统,以解决如何对差分反馈方式中的反馈的ACQI进行可靠性检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构思,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反馈控制方法,接收端周期性的将与接收性能相对应的调制和编码方式索引CQI的绝对量ACQI反馈给发射端,发射端每次接收到所述ACQI时,执行下述步骤:
A1、计算接收到的ACQI减去相邻上一个发射时间间隔TTI的调制和编码方式索引CQIold的差值的绝对值;
A2、判断所述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设定的第一门限值,如果是则判定接收到的ACQI可靠,否则判定该接收到的ACQI出错。
所述步骤A2中还包括,在判定该接收到的ACQI出错之前,发射端在所述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时,再次判断当前反馈信号信噪比是否高出设定的第二门限值;如果当前反馈信号信噪比高出设定的第二门限值,再判定接收到的ACQI可靠,否则判定该接收到的ACQI出错。
所述步骤A2中还包括:
当发射端判定接收到的ACQI可靠时,将该ACQI作为相邻下一个TTI的CQInew;
当发射端判定接收到的ACQI出错时,根据如下方法之一确定所述CQInew:
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
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差值乘以设定权重值后再加上所述CQIold,所述权重值根据仿真数据在0至1之间取值;
预先根据仿真数据确定一个固定补偿值,当所述差值大于零时,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加上所述固定补偿值;当所述差值小于零时,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减去所述固定补偿值;
预先根据仿真数据确定在不同反馈信号信噪比对应的补偿值,当所述差值大于零时,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加上当前反馈信号信噪比对应的补偿值;当所述差值小于零时,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减去当前反馈信号信噪比对应的补偿值;
预先根据仿真数据确定以反馈信号信噪比为自变量的补偿函数,当所述差值大于零时,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加上当前反馈信号信噪比对应的函数值;当所述差值小于零时,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减去当前反馈信号信噪比对应的函数值。
所述反馈信号是指携带所述ACQI或其他反馈信息的反馈信号。
实现上述控制方法的控制系统包括:位于数据接收端的第一反馈控制模块和位于数据发射端的第二反馈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反馈控制模块周期性将与接收性能相对应的调制和编码方式索引CQI的绝对量ACQI反馈给所述第二反馈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二反馈控制模块中包括检测单元;
该检测单元在每次接收到所述ACQI时,计算接收到的ACQI减去相邻上一个发射时间间隔TTI的调制和编码方式索引CQIold的差值的绝对值,再判断所述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设定的第一门限值,如果是则判定接收到的ACQI可靠,否则判定该接收到的ACQI出错;或者
该检测单元在每次接收到所述ACQI时,计算接收到的ACQI减去相邻上一个发射时间间隔TTI的调制和编码方式索引CQIold的差值的绝对值,先判断所述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设定的第一门限值,如果否则直接判定接收到的ACQI可靠;否则再判断当前反馈信号的信噪比SNR是否高出设定的第二门限值,如果是则判定接收到的ACQI可靠,否则判定该接收到的ACQI出错。
所述第二反馈控制模块中还包括确定单元,连接所述检测单元;
当接收到的ACQI可靠时,将该ACQI确定为相邻下一个TTI的CQInew;
当接收到的ACQI出错时,根据前述方法之一确定所述CQInew。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优化了现有的差分反馈控制方案,利用信道的渐变特性为反馈的ACQI提供了检测机制,提高了应用ACQI的可靠性,减少了应用出错ACQI的可能性,因而减少了ACQI出错对系统传输吞吐量和传输效率的影响;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检测出ACQI出错时,充分利用信道的渐变性修正ACQI,有效改善了反馈质量;
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有效弥补了现有差分反馈控制方案的不足,与现有技术有良好的兼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单码字模式MIMO结构;
图2多码字模式MIMO结构;
图3为实施例一所述反馈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所述反馈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实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所述反馈控制方法的一种反馈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所述反馈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针对现有差分反馈控制方法在MCW模式的MIMO或者OFDM的子带反馈ACQI时可能出现的出错问题,由于反馈信道在空间传输时经历信道衰落以及干扰等因素,在发射端有时候并不能正确接收到ACQI值,所以需要在发射端引入了ACQI检测机制,该检测机制有效利用信道的渐变特性对接收到的ACQI进行检测,如果接收到ACQI通过检测,则说明接收到的ACQI可靠,可以将该ACQI应用为相邻下一个TTI的CQInew;反之,当接收到的ACQI没有通过检测时,说明接收到的ACQI出错,针对出错的情况,本发明还是利用信道的渐变特性给出了解决方案,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接收端周期性将与接收性能相对应的调制和编码方式索引CQI的绝对量ACQI反馈给发射端,发射端每次接收到所述ACQI时,利用下述步骤检测ACQI是否可靠:
S101、计算接收到的ACQI减去相邻上一个发射时间间隔TTI的调制和编码方式索引CQIold的差值的绝对值;
S102、判断所述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设定的第一门限值,如果是则判定接收到的ACQI可靠并执行步骤S103;否则判定该接收到的ACQI出错并执行步骤S104;
这里,第一门限值根据信道的渐变性,利用经验数据确定。
S103、直接将该ACQI作为相邻下一个TTI的CQInew;
S104、根据如下方法之一重新确定相邻下一个TTI的CQInew:
方法一、
令ACQInew=CQIold,即完全丢弃接收的ACQI,而是将相邻上一个TTI的CQIold作为相邻下一个TTI的CQInew。
方法二、
令ACQInew=CQIold+α×(ACQI-CQIold),这里α为预先根据仿真数据在0至1之间确定的权重值,满足0<α<1,即利用ACQI和CQIold之间的差值将接收到的ACQI修正为ACQInew,然后将该ACQInew作为相邻下一个TTI的CQInew。
这里,考虑到信道的渐变性,反馈回来的ACQI至少反映了信道变换的趋势,但是变化值过大且偏离正确值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因此相应地通过适当的加权因子α,将这个变化缩减到正常变化的范围内。所以,可以仿真出不同情况下可能的偏差,根据仿真数据确定偏差的幅度,对应得到合理的α进行纠偏。
方法三、
令ACQInew=CQIold+β×Ω,这里β=sign(ACQI-CQIold),sign为符号函数,当(ACQI-CQIold)大于0时,β取+1,当(ACQI-CQIold)小于0时,β取-1,β实质上反映了信道最可能的变化方向。Ω为根据仿真数据确定一个固定补偿值,它表示当ACQI不可靠的时候,利用给定的Ω将和CQIold确定ACQInew,然后将该ACQInew作为相邻下一个TTI的CQInew。
本方法利用的信道质量的渐变性,根据ACQI-CQIold的差值判断信道可能的变化方向,然后再根据变化方向将CQIold补偿一个合理值。可以对多个典型信道进行仿真,得到发生传输错误的各种情况下CQI的变化值,综合考虑后取一个典型的变化值为补偿值,比如求各种情况下的CQI变化值的均值,令为Ω。
方法四、
参考反馈信号信噪比,预先根据仿真数据确定不同反馈信号信噪比对应的补偿值,当所述差值大于零时,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加上当前反馈信号信噪比对应的补偿值;当所述差值小于零时,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减去当前反馈信号信噪比对应的补偿值;
本方法更加充分的利用了信道质量的渐变性,根据ACQI-CQIold的差值判断信道可能的变化方向,然后再根据变化方向并参照当前反馈信号信噪比将CQIold补偿一个合理的补偿值得到下一个TTI应用的ACQInew。
方法五、
和方法四类似,参考反馈信号信噪比,令ACQInew=CQIold+β×f(SNR),β的定义同方法三,f(SNR)为根据CQI的反馈信号信噪比和CQIold近似确定CQInew值,f(SNR)是一个近似补偿函数,当所述差值大于零时,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加上当前反馈信号信噪比对应的函数值;当所述差值小于零时,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减去当前反馈信号信噪比对应的函数值。
方法五和方法四类似,根据仿真数据得到信道质量SNR和补偿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然后进行补偿。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接收端周期性将接收性能对应的调制和编码方式索引CQI的绝对量ACQI反馈给发射端,发射端每次接收到所述ACQI时,利用下述步骤检测ACQI是否可靠:
S201、计算接收到的ACQI减去相邻上一个发射时间间隔TTI的调制和编码方式索引CQIold的差值的绝对值;
S202、判断所述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设定的第一门限值,如果是则判定接收到的ACQI可靠并执行步骤S204;否则继续;
S203、判断当前反馈信号信噪比是否高出设定的第二门限值,如果是则判定接收到的ACQI可靠并执行步骤S204;否则判定该接收到的ACQI出错并执行步骤S205;
这里,第一门限值和第二门限值根据信道的渐变性,利用经验数据确定。
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增强ACQI可靠性的判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发射端再判断当前反馈信号信噪比是否高出设定的第二门限值,如果高出则说明信道确实发生了突变,可以认为偏高(或偏低)的ACQI可靠,否则判定该接收到的ACQI出错。
S204、和实施例一相同,如果发射端判定接收到的ACQI可靠时,直接将该ACQI作为相邻下一个TTI的CQInew;
S205、如果发射端判定接收到的ACQI出错,根据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方法之一重新确定相邻下一个TTI的CQInew。
如图5所示,实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反馈控制系统包括:位于数据接收端的第一反馈控制模块和位于数据发射端的第二反馈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反馈控制模块周期性将与接收性能相对应的调制和编码方式索引CQI的绝对量ACQI反馈给所述第二反馈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反馈控制模块中包括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在每次接收到所述ACQI时,计算接收到的ACQI减去相邻上一个发射时间间隔TTI的调制和编码方式索引CQIold的差值的绝对值;判断所述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设定的第一门限值,如果是则判定接收到的ACQI可靠,否则判定该接收到的ACQI出错;或者
该检测单元在每次接收到所述ACQI时,计算接收到的ACQI减去相邻上一个发射时间间隔TTI的调制和编码方式索引CQIold的差值的绝对值;先判断所述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设定的第一门限值,如果是则直接判定接收到的ACQI可靠;否则再判断当前反馈信号的信噪比SNR是否高出设定的第二门限值,如果是则判定接收到的ACQI可靠,否则判定该接收到的ACQI出错。
所述第二反馈控制模块中还包括确定单元,连接所述检测单元;根据实施例一中所述的五种方法之一重新确定可用的CQInew。
实施例三
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反馈控制方法的实施例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通过对反馈信息加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ode循环冗余)校验码进行可靠性的检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01、接收端周期性向发射端反馈接收性能对应的调制和编码方式索引CQI的绝对量ACQI及该ACQI的CRC校验码;
S302、发射端每次接收到所述ACQI时,根据对应的CRC校验码正确校验所述ACQI后,判定接收到的ACQI可靠并执行步骤S303;否则判定该接收到的ACQI出错并执行步骤S304;
S303、当发射端判定接收到的ACQI可靠时,将该ACQI作为相邻下一个TTI的CQInew;
S304、当发射端判定接收到的ACQI出错时,根据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方法一、方法三、方法四或方法五重新确定所述CQInew。
仍参阅图5所示,实现本实施例反馈控制系统包括:位于数据接收端的第一反馈控制模块和位于数据发射端的第二反馈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反馈控制模块周期性向所述第二反馈控制模块反馈与接收性能相对应的调制和编码方式索引CQI的绝对量ACQI及对应的CRC校验码;
所述第二反馈控制模块中包括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每次接收到所述ACQI时,根据对应的CRC校验码正确校验所述ACQI后,判定接收到的ACQI可靠,否则判定该接收到的ACQI出错。
所述第二反馈控制模块中还包括确定单元,连接所述检测单元;根据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方法一、方法三、方法四或方法五确定所述CQInew。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6)
1.一种反馈控制方法,接收端周期性的将与接收性能相对应的调制和编码方式索引CQI的绝对量ACQI反馈给发射端,发射端每次接收到所述ACQI时,执行下述步骤:
A1、计算接收到的ACQI减去相邻上一个发射时间间隔TTI的调制和编码方式索引CQIold的差值的绝对值;
A2、判断所述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设定的第一门限值,如果是则判定接收到的ACQI可靠,否则判定该接收到的ACQI出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2中还包括:在判定该接收到的ACQI出错之前,发射端在所述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时,再次判断当前反馈信号信噪比是否高出设定的第二门限值;
如果当前反馈信号信噪比高出设定的第二门限值,再判定接收到的ACQI可靠,否则判定该接收到的ACQI出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2中还包括:
当发射端判定接收到的ACQI可靠时,将该ACQI作为相邻下一个TTI的CQInew;
当发射端判定接收到的ACQI出错时,根据如下方法之一确定所述CQInew:
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
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差值乘以设定权重值后再加上所述CQIold,所述权重值根据仿真数据在0至1之间取值;
预先根据仿真数据确定一个固定补偿值,当所述差值大于零时,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加上所述固定补偿值;当所述差值小于零时,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减去所述固定补偿值;
预先根据仿真数据确定在不同反馈信号信噪比对应的补偿值,当所述差值大于零时,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加上当前反馈信号信噪比对应的补偿值;当所述差值小于零时,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减去当前反馈信号信噪比对应的补偿值;
预先根据仿真数据确定以反馈信号信噪比为自变量的补偿函数,当所述差值大于零时,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加上当前反馈信号信噪比对应的函数值;当所述差值小于零时,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减去当前反馈信号信噪比对应的函数值。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信号是指携带所述ACQI或其他反馈信息的反馈信号。
5.一种反馈控制系统,包括位于数据接收端的第一反馈控制模块和位于数据发射端的第二反馈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反馈控制模块周期性将与接收性能相对应的调制和编码方式索引CQI的绝对量ACQI反馈给所述第二反馈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馈控制模块中包括检测单元;
该检测单元在每次接收到所述ACQI时,计算接收到的ACQI减去相邻上一个发射时间间隔TTI的调制和编码方式索引CQIold的差值的绝对值,再判断所述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设定的第一门限值,如果是则判定接收到的ACQI可靠,否则判定该接收到的ACQI出错;或者
该检测单元在每次接收到所述ACQI时,计算接收到的ACQI减去相邻上一个发射时间间隔TTI的调制和编码方式索引CQIold的差值的绝对值,先判断所述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设定的第一门限值,如果否则直接判定接收到的ACQI可靠;否则再判断当前反馈信号的信噪比SNR是否高出设定的第二门限值,如果是则判定接收到的ACQI可靠,否则判定该接收到的ACQI出错。
6.如权利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馈控制模块中还包括确定单元,连接所述检测单元;
当接收到的ACQI可靠时,将该ACQI确定为相邻下一个TTI的CQInew;
当接收到的ACQI出错时,根据如下方法之一确定所述CQInew:
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
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差值乘以设定权重值后再加上所述CQIold,所述权重值根据仿真数据在0至1之间取值;
预先根据仿真数据确定一个固定补偿值,当所述差值大于零时,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加上所述固定补偿值;当所述差值小于零时,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减去所述固定补偿值;
预先根据仿真数据确定不同反馈信号信噪比对应的补偿值,当所述差值大于零时,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加上当前反馈信号信噪比对应的补偿值;当所述差值小于零时,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减去当前反馈信号信噪比对应的补偿值;
预先根据仿真数据确定以反馈信号信噪比为自变量的补偿函数,当所述差值大于零时,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加上当前反馈信号信噪比对应的函数值;当所述差值小于零时,令所述CQInew等于所述CQIold减去当前反馈信号信噪比对应的函数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0810767A CN101047471B (zh) | 2006-05-23 | 2006-05-23 | 一种反馈控制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0810767A CN101047471B (zh) | 2006-05-23 | 2006-05-23 | 一种反馈控制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47471A CN101047471A (zh) | 2007-10-03 |
CN101047471B true CN101047471B (zh) | 2010-06-16 |
Family
ID=38771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0810767A Active CN101047471B (zh) | 2006-05-23 | 2006-05-23 | 一种反馈控制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04747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46111A (zh) * | 2012-01-09 | 2012-07-0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cqi确定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83890B (zh) * | 2007-12-12 | 2012-06-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码本的多用户预编码系统的cqi反馈方法 |
BRPI0906558A2 (pt) * | 2008-01-24 | 2015-07-07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Nó de rede, terminal sem fio, e, métodos para utilização em uma rede de comunicações, de operação de um nó de rede e de operação de um terminal sem fio |
CN101902817B (zh) * | 2009-05-26 | 2015-07-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无线资源调度方法与装置 |
CN105284062A (zh) * | 2013-09-26 | 2016-01-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3675411B (zh) * | 2013-12-30 | 2016-03-16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机控制器的电压检测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4051872A2 (en) * | 2002-12-04 | 2004-06-17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Detect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
WO2004071045A1 (ja) * | 2003-02-07 | 2004-08-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伝送レート決定方法 |
EP1630995A1 (en) * | 2004-07-30 | 2006-03-01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Reliability detect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2006
- 2006-05-23 CN CN2006100810767A patent/CN10104747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4051872A2 (en) * | 2002-12-04 | 2004-06-17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Detect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
WO2004071045A1 (ja) * | 2003-02-07 | 2004-08-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伝送レート決定方法 |
EP1630995A1 (en) * | 2004-07-30 | 2006-03-01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Reliability detect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46111A (zh) * | 2012-01-09 | 2012-07-0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cqi确定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47471A (zh) | 2007-10-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82451B (zh) | 用于在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将调制码元映射到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2100015B (zh)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 | |
US7940851B2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1296207B (zh) | 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以及终端 | |
US8406184B2 (en) | User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EP1997256B1 (en) | Rate control for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US20070230397A1 (en) | Base station, radio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1047471B (zh) | 一种反馈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2468920B (zh) | 自适应编码调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2282819A (zh) | 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EP1994652A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 multi-antenna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users, and feedback system supporting the same | |
CN102273098A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2098134A (zh) | 发送装置 | |
CN101873706A (zh) | 在多载波系统中反馈确认/未确认消息的方法 | |
CN102308489A (zh) | 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装置及其方法 | |
CN102082625A (zh) | 一种反馈多载波信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2036305A (zh) | 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 |
CN102237955A (zh)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1998526A (zh) | 控制信道映射的方法、控制信道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1529845A (zh) | 分组数据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1702632A (zh) | 一种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系统 | |
CN104065453A (zh) | 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 |
CN101277167A (zh) |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反馈控制方法、装置及收发信机 | |
CN103037513A (zh) | 增强下行控制信息以提高系统频谱效率的方法 | |
CN101174866A (zh) |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多发射天线系统的导频信号发送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0 Address after: 450046 Floor 9, building 1, Zhengshang Boya Plaza, Longzihu wisdom Island, Zhengdong New Area,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