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045388A - 清洁刮片及其制造方法和用于液体排放头的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清洁刮片及其制造方法和用于液体排放头的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5388A
CN101045388A CNA2007101053203A CN200710105320A CN101045388A CN 101045388 A CN101045388 A CN 101045388A CN A2007101053203 A CNA2007101053203 A CN A2007101053203A CN 200710105320 A CN200710105320 A CN 200710105320A CN 101045388 A CN101045388 A CN 1010453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blade
black
head
wiping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53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45388B (zh
Inventor
西正太
藤木繁义
松田学
矢仓雄次
安藤真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859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6950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45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53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453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53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洁刮片,其通过相对于液体排放头的液体排放区移动来擦拭液体排放区,该液体排放区排列有液体排放喷嘴,以排放液体。所述清洁刮片包括:正面具有粘合剂层的支承板;和滑动并与液体排放区接触的擦拭部分,该擦拭部分形成为使得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弹性部分一体地形成在粘合剂层上,并且该弹性部分的末端被切割为预定形状。

Description

清洁刮片及其制造方法和用于液体排放头的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排放装置,其从形成于液体排放头上的液体排放喷嘴将液体排放到目标物体上,具体而言,涉及用于清洁液体排放头的清洁刮片。
背景技术
诸如喷墨打印机之类的喷墨打印系统中的图像形成装置被广泛使用,因为其运行成本低廉并且易于打印彩色图像和减小装置尺寸。喷墨打印机在打印头的墨排放区排列有细小的墨排放喷嘴,从中排放非常少量的墨以记录图像。在这种类型的喷墨打印机中,当长期不进行连续打印操作,而打印头的墨排放喷嘴不排放墨时,由于之前的打印操作,粘附在墨排放区中墨排放喷嘴附近的墨往往蒸发、变干、变浓和硬结,导致难以正常排放墨。
由于这个原因,在传统的方式中,一种稍硬的橡胶刮片靠压在打印头的墨排放区以清洁打印头,刮片滑过墨排放区以擦拭粘附的、变浓和硬化的墨。与之相关的,披露了一种将多个刮片安装在轴上并旋转以进一步地提高擦拭效果的技术(参见JP-A-57-34969(专利参考文献1))。
在用这些刮片清洁打印头时,擦拭打印头的墨排放区的刮片的擦拭元件的平面度和硬度影响清洁效果。具体而言,当擦拭元件的末端区域不是平面时,即使擦拭打印头的墨排放区,也难以充分擦拭粘附于墨排放区的变浓的墨和比如纸张灰尘的废污。而且,当不能在与墨排放区接触的整个长度上保持擦拭元件的硬度时,擦拭元件在预定压力下滑过墨排放区,在擦拭元件中产生的形变是不稳定的,并且擦拭元件的不同部分的擦拭性能也是不稳定的。
在串行扫描头打印装置中,当设置有墨排放喷嘴的打印头沿着纸的打印宽度方向移动时形成一图像,与之不同的是,尤其在所谓的行扫描头打印装置中,墨排放喷嘴与纸的打印宽度相匹配地排列而不需移动打印头,几乎为矩形的打印头的墨排放区在打印宽度方向的长度长于串行扫描头打印装置的长度。因此,在行扫描头打印装置中,因为清洁打印头的墨排放区的刮片也较长,所以要求在整个长度上精确地保持擦拭元件末端的平面度,同时也要保持硬度。此外,还要求达到安装精度,以将这种长刮片安装为面对打印头。
传统上,通过将合成树脂浇注到一预定模型以成型制造这类刮片,其被冲压(punch out)以形成擦拭元件,支承板上穿孔得到安装孔,用于支承擦拭元件,然后,擦拭元件被设置在金属板或者树脂板形成的支承板上。
然而,擦拭元件擦拭墨排放区的末端的截面上的两个角有时是圆的,导致在宽度方向上墨排放区的清洁性能的劣化。而且,为了确保形成在擦拭元件上的安装孔与擦拭元件擦拭墨排放区的末端部分之间的距离,以及为了确保末端部分的平面度和硬度,要求擦拭元件在整个纵向长度上拥有高精确度。然而,当冲压擦拭元件时,擦拭元件的硬度降低。因此,擦拭元件的安装孔和末端部分之间的距离的精度有时会降低,并且不能保证末端部分的平面度。此外,为了克服这种缺点,提出一种方法,其中当冲压擦拭元件时,在其它部分形成之前冲压出擦拭元件的安装孔和末端,其大大限制了制造工序(参见JP-A-2001-10072(专利参考文献2))。
而且,在以前的刮片中,在擦拭墨排放区的擦拭元件的末端加工许多狭缝,通过刮除墨排放区的不规则部分附近的墨渣和异物或者通过用毛细管引力将墨液吸入狭缝可提高清洁效果。当冲压形成擦拭元件时形成这些狭缝。
然而,因为狭缝宽度变窄,要求更高的加工精确度,并且因为隙缝宽度是微米量级的,所以难以通过冲压形成狭缝。而且,当宽度窄的狭缝仅仅由切割器切割擦拭元件的末端部分来形成时,相邻的擦拭元件的切割区域互相紧密的接触,或者当擦拭元件擦拭墨排放区时,擦拭元件上被狭缝分离开的各片在某些地方互相重叠,导致某些地方没有被擦拭或者没有产生毛细管引力。而且,擦拭元件安装在支承板上,由于线膨胀系数不同而使擦拭元件缩短,因此在冲压出狭缝时难以保持其长度和宽度的尺寸精度。
发明内容
因此,希望提供用于液体排放头的长形清洁刮片、制造清洁刮片的方法和用于液体排放头的清洁装置,其中可以保证清洁刮片末端部分在整个长度上的平面度和硬度,容易获得安装精度,并且容易形成宽度窄的狭缝。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清洁刮片是这样的一种清洁刮片,其通过相对于液体排放头的液体排放区移动来擦拭该液体排放区,所述液体排放区排列有液体排放喷嘴以排放液体,该清洁刮片包括:正面具有粘合剂层的支承板;和滑动并与液体排放区接触的擦拭部分,该擦拭部分形成为使得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弹性部分一体地形成在粘合剂层上,并且该弹性部分的末端被切割为预定形状。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制造清洁刮片的方法是这样一种制造清洁刮片的方法,其中清洁刮片具有滑动并与液体排放头的液体排放区域接触的擦拭部分和支承擦拭部分的底端部分的支承板,该清洁刮片清洁所述液体排放区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稍微大于擦拭部分的预定长度和/或宽度的弹性部分与支承板形成为一体;以及将弹性部分的末端切割为预定形状以形成擦拭部分。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制造清洁刮片的方法是这样一种制造清洁刮片的方法,其中清洁刮片具有滑动并与液体排放头的液体排放区接触的擦拭部分和支承擦拭部分的底端部分的支承板,该清洁刮片清洁液体排放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支承板和擦拭部分形成为一体;以及以预定间隔在擦拭部分的末端部分形成切口以形成狭缝。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于液体排放头的清洁装置是这样一种用于液体排放装置的液体排放头的清洁装置,其包括:具有排列排放喷嘴以排放液体的液体排放区的液体排放头;滑动并与液体排放区接触以擦拭液体排放区的清洁刮片;相对于液体排放头移动清洁刮片的移动机构;和开关元件,当清洁刮片通过移动机构相对于液体排放头被移动到一侧时,开关元件从清洁刮片滑动并与液体排放区接触的位置缩回清洁刮片,并且当清洁刮片通过移动机构相对于液体排放头移动到另一侧时,开关元件将清洁刮片返回到清洁刮片滑动并与液体排放区接触的位置,其中,所述清洁刮片包括:正面具有粘合剂层的支承板;和滑动并与液体排放区接触的擦拭部分,该擦拭部分形成为使得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弹性部分一体地形成在粘合剂层上,并且该弹性部分的末端被切割为预定形状。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清洁刮片、其制造方法和用于液体排放头的清洁装置,由于支承板和擦拭部分形成为一体,所以清洁刮片在整个长度上具有硬度。此外,支承板和形成擦拭部分的弹性部分形成为一体,然后根据擦拭部分的形状对其进行切割。所以,可以确保擦拭部分的末端的平面度在整个长度上高度精确。因为擦拭部分是通过在冲压之后切割弹性部分而形成的,所以擦拭部分截面上的两个角可以是直角的。
因此,由于擦拭部分的平面度和硬度在整个长度上高度精确,所以在液体排放区的整个宽度上可以可靠地擦拭掉附着于液体排放区的杂质。此外,因为擦拭部分在截面上的两个角具有直角边缘,所以清除墨和废污的性能得到改善。
而且,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造清洁刮片的方法中,支承板与擦拭部分形成一体,然后在擦拭部分上形成切口。更准确地说,在由于支承板和擦拭部分之间线膨胀系数而在擦拭部分中沿纵向作用有内应力的状态下,形成切口。因此,在每一切割区域产生向内收缩的应力。因此,可以在擦拭部分的纵向均匀地形成窄宽度的狭缝。此外,根据具有这些狭缝的清洁刮片和用于液体排放头的清洁装置,在每一个被狭缝分离的擦拭片中,切割区域彼此并不紧密接触,由于应力作用,擦拭片并不互相重叠,清洁性能也不会变差。
附图说明
图1示出采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示出安装墨排放头和纸盘的打印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3示出打印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4示出打印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5示出墨排放头透视图;
图6示出安装有墨盒的头盒(head cartridge)的横截面图;
图7示出头盒的墨排放区的平面图;
图8A和8B示出头盒的墨排放喷嘴的横截面图;
图9示出头罩的平面图;
图10示出头罩内部的平面图;
图11示出图9所示头罩的x-x截面图;
图12示出图9所示头罩的y-y截面图;
图13示出头罩遮挡头盒状态下的墨排放头的侧视图;
图14示出头罩敞开头盒状态下的墨排放头的侧视图;
图15示出头罩敞开头盒状态下的墨排放头的侧视图;
图16示出头罩遮挡头盒状态下的墨排放头的侧视图;
图17示出描写清洁刮片的制造步骤的图;
图18示出通过一罩移动机构支承头罩的平面图;
图19示出清洁刮片的平面图;
图20示出形成有狭缝的清洁刮片的平面图;
图21示出形成有狭缝的清洁刮片的平面图;
图22示出清洁丝焊(wire bonding)附近的清洁刮片的示图;
图23示出难以充分清洁丝焊附近的清洁刮片的示图;
图24示出对应于形成丝焊的位置形成有狭缝的清洁刮片的示图;
图25示出罩移动机构的平面图;
图26示出支架元件的侧视图;
图27示出底盘侧面部分和齿条板的侧视图;
图28示出控制机构的框图;
图29示出打印装置的操作步骤的流程图;
图30示出打印装置的另一个操作步骤的流程图;
图31示出打印装置的再一个操作步骤的流程图;和
图32A到32J示出描写打印装置的操作步骤的操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清洁刮片、制造清洁刮片的方法、和用于液体排放头的清洁装置将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清洁刮片被用于墨排放装置,即,将墨排放到作为目标对象的纸张上并在纸上打印图像和字符的所谓的喷墨打印装置(以下称为打印装置)。此外,这里的喷墨打印装置1是其中墨排放喷嘴与纸的打印宽度相配地排列的所谓的行扫描头打印装置。
如图1和2所示,打印装置1具有一打印机主体2。打印机主体2具有:墨排放头3,其包括安装有墨盒以排放墨的头盒4和保护头盒4的头罩5;在头盒4的开/闭方向上移动头罩5的罩移动机构6;控制打印装置1的控制机构7(参见图28);和容纳纸张的纸盘8。
在打印装置1中,墨排放头3可从打印机主体2拆除,并且作为墨供应源的墨盒11y、11m、11c和11k是可从头盒4拆除的。另外,在打印装置1中,可以使用黄色墨盒11y、品红色墨盒11m、青色墨盒11c和黑色墨盒11k。此外,可从打印机主体2拆除的墨排放头3和可从头盒4拆除的墨盒11y、11m、11c和11k是可更换的消耗品。
0054在这样的打印装置1中,其中层叠容纳纸张的纸盘8安装在打印机主体2前面底部的托盘插入口80上,由此容纳在纸托8中的纸张P可以被送入打印机主体2。当纸盘8安装在打印机主体2前侧的托盘插入口80上时,纸张P通过装置内部的进纸和排纸机构9靠压在进纸辊81上,进纸辊81旋转以将纸张沿着图4中箭头A的方向从托盘插入口80送到打印机主体2的背面。
然后,在打印装置1中,被传送到打印机主体2的背面的纸张P的传送方向通过反转辊83被反转,纸张被从打印机主体2的背面传送到前侧。在从打印机主体2的背面传送到前侧的纸张P上,头盒4根据诸如个人电脑之类的信息处理单元输入的字符数据和图像数据打印字符和图像,直到纸张P从设置在打印机主体2前侧的托盘插入口80中排出。
如图3中箭头B所示,打印纸张P的头盒4从打印机主体2的上部安装在盒安装部分22上,并在沿着打印返回路径运行的纸张P上排出墨i。更准确地说,头盒4通过例如电热转化或者电磁转化使得液体状态的墨i成为细小的粒子,排出粒子,并且向诸如纸张P的记录介质上喷洒墨滴用于打印。
如图5和6所示,向头盒4供应墨的墨盒11具有可拆卸地形成在头盒4上的盒罐12。盒罐12形成为近似矩形的形状,即,具有与纵向使用的纸张P的宽度方向几乎一样大小的尺寸,并且其构造成最大限度地增加存储在内部的墨容量。
更具体地说,构成墨盒11的盒罐12具有容纳墨i的墨容纳部分13、从墨容纳部分13向头盒4的盒主体21供应墨i的墨供应部分14、使外界空气进入墨容纳部分13的外部连通孔15、引导空气经过外部连通孔15进入墨容纳部分13的进气口16、在外部连通孔15和进气口16之间临时存储墨i的墨贮存部17、检测墨容纳部分13内部墨i的剩余量的剩余量检测部分18、和与设置在头盒4的盒主体21上的盒安装部分22接合的突出接合部分19。
墨供应部分14设置在墨容纳部分13下面的中心部分附近,其是通向头盒4的连接部分。墨供应部分14是一个与墨容纳部分13连通的近似突出形状的喷嘴,喷嘴的末端装配到随后描述的头盒4的连接部分25,由此墨盒11的盒罐12连接到头盒4的盒主体21,允许墨i供应到头盒4。
如图6所示,外部连通孔15是一个从墨盒11的外面将空气带入墨容纳部分13的通风孔,其设置在盒罐12的上部,位于上部中心部分的附近,当安装在盒安装部分22上时位置面向外面,以便即使当安装在头盒4的盒安装部分22上时也能将它自己暴露在外面并取入外界空气。当墨盒11安装在盒主体21上并且墨i从墨容纳部分13流下到盒主体21时,外部连通孔15从外面取与墨容纳部分13内部墨i的减少量相配的量的空气进入墨盒11。
进气口16将墨容纳部分13和外部连通孔15连通,并且引导通过外部连通孔15取的空气进入墨容纳部分13。因此,即使当墨盒11安装在盒主体21上时,墨i被供应到盒主体21,并且墨容纳部分13内部的墨i减少使得盒罐12的内部成为减压状态,由于空气经过进气口16进入墨容纳部分13,内部压力被维持在平衡状态,以适当地将墨供应到盒主体21。
墨贮存部17设置在外部连通孔15和进气口16之间,其临时存储墨i以便当墨i从与墨容纳部分13连通的进气口16泄漏时不会导致墨突然流到外面。更具体地说,在墨盒11中,墨贮存部17在室温和正常压力下没有墨i。然而,在墨盒11中,当外压力下降或者外部温度增长,墨容纳部分13内部的空气膨胀,并且膨胀的空气推动墨i从墨容纳部分13中经过进气口16进入墨贮存部17。此时,因为墨贮存部17临时存储从墨容纳部分13排出的墨i,可以防止墨i从外部连通孔15泄漏。墨贮存部17近似形成为一个菱形,长对角线沿着墨容纳部分13的纵向,其中进气口16设置在墨容纳部分13最底下的角的位置,即,在短对角线的下部,从墨容纳部分13来的墨可以再一次返回到墨容纳部分13。此外,在墨贮存部17中,外部连通孔15设置在短对角线的最上方的角处,从墨容纳部分13来的墨难以从外部连通孔15泄漏。
如图6所示、剩余量检测部分18设置在盒罐12的纵向的一侧。剩余量检测部分18具有一对面向墨容纳部分13内部的探针和接触元件,该接触元件包括当墨盒11安装在头盒4的盒安装部分22上时与头盒4的墨剩余量检测部分24电接触的触点。多个接触元件在盒罐12的侧面上沿高度方向并排排列。墨i使用导电墨,当墨浸渍一对面对墨容纳部分13内部的探针时其减小探针的电阻值,反之当墨不浸渍针时探针的电阻值增加。更具体地说,当墨i填满墨容纳部分13时,所有探针沉浸在墨中,并且所有电阻值降低。然后,因为使用墨,探针的电阻值从上部开始依次变大。因此,剩余量检测部分18可以检测墨容纳部分13内部的墨剩余量。
另外,在墨盒11中,因为在打印中黑色墨的消耗量一般是最大的,所以可以考虑使墨容纳部分13中墨盒11k的容量大于其它墨盒11y、11m和11c。更具体地说,墨盒11k形成为比其它墨盒11y、11m和11c厚。
接下来,将描述其上安装墨盒11的头盒4的结构。如图5和6所示,头盒4具有盒主体21。盒主体21具有墨盒11安装于其上的盒安装部分22、突出接合部分19接合其中的凹入接合部分23、检测墨盒11内部墨剩余量的墨剩余量检测部分24、与墨供应部分14连接并供应墨i的连接部分25和排放墨的墨排放喷嘴26,其中墨排放喷嘴26所面向的底部是墨排放区27。
由于上部是用于安装和拆卸墨盒11的口,所以其上安装墨盒11的盒安装部分22形成为近似凹陷的形状,以便墨盒11安装于其上。这里,用于安装和拆卸各个颜色的墨盒11y、11m、11c和11k的盒安装部分22y、22m、22c和22k沿着纸张运行的方向并排放置。
凹入接合部分23设置在每一个盒安装部分22y、22m、22c和22k上,其与以不同模式设置在每一个墨盒11y、11m、11c和11k上的突出接合部分19相应接合。
墨剩余量检测部分24逐步地检测墨盒11中墨i的剩余量,其设置在彩色墨盒11y、11m、11c和11k的盒安装部分22y、22m、22c和22k上。当墨盒11安装在头盒4上时,墨剩余量检测部分24与墨盒11内部沿高度方向并排排列在侧面上的剩余量检测部分18接触并电连接。
在盒安装部分22的纵向中心附近,设置连接部分25,当墨盒11安装在盒安装部分22上时,墨供应部分14与之连接。连接部分25是一墨供应路径,其将墨从安装在盒安装部分22的墨盒11的墨供应部分14供应到设置在盒主体21底部的墨排放喷嘴26以排放墨。连接部分25具有阀门机构(细节被省略),并控制从盒罐12到墨排放喷嘴26的供应。
墨i从连接部分25向墨排放喷嘴26供应,墨排放喷嘴26沿墨排放区27,即盒主体21底部的纵向排列。更具体地说,如图6和7所示,每种颜色的墨排放喷嘴26在作为盒主体21底部的墨排放区27中沿图6和7中箭头W的方向,即纸张P的宽度方向近似排列成行。在墨排放喷嘴26中,用于各个颜色的喷嘴行26y、26m、26c和26k在盒主体21上从打印机主体2的后侧到前侧沿各个颜色的墨盒11的排列布置。喷嘴行26y、26m、26c和26k的长度与纸张P的宽度基本相同,当打印纸张P时,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喷嘴行分别排放墨i而不在纸张P的宽度方向移动。
如图8A和8B所示,在盒主体21底部形成墨通路31,其将从连接部分25供应来的墨i馈送到每一个墨排放喷嘴26。墨通路31是由其上设置有电热转化发热元件28a的电路板28、其中形成墨排放喷嘴26的喷嘴片29、和设置在电路板28和喷嘴片29之间的薄膜30形成的。墨通路31在墨排放喷嘴26并排排列的方向,即图6中箭头W的方向上形成为长形。因此,在墨排放喷嘴26中,墨i从每一个墨盒11y、11m、11c和11k经过盒主体21的连接部分25进入墨通路31,并且从墨通路31供应墨i。
此外,对于墨排放喷嘴26,通过电路板28、喷嘴片29和薄膜30围绕形成一墨液腔32,其中发热元件28a对墨施加压力。墨液腔32连接到墨通路31,墨i从墨通路31被供应至墨液腔32。
在这种结构的墨排放喷嘴26中,在例如9kHz的驱动频率下,脉冲电流被供应给根据控制信号选定的发热元件28。因此,墨排放喷嘴26迅速加热发热元件28a。当墨排放喷嘴26加热发热元件28a时,在与发热元件28a接触的墨i中产生气泡b,如图8A所示。然后,如图8B所示,气泡b膨胀以加压力于墨i,墨排放喷嘴26以液滴形式排出被加压的墨i。而且,墨排放喷嘴26排出液滴状的墨i,并且墨i经过墨通路31供应到墨液腔32,由此返回到排放前的状态。墨排放喷嘴26根据控制信号重复上面描述的操作。
在头盒4的墨排放区27上,可拆卸地设置一个头罩5,其保护墨排放区27和墨排放喷嘴26以防变干。接下来,将参照图9-16描述头罩5。另外,图9示出头罩5平面图,图10示出图9所示的头罩没有清洁辊33、清洁刮片34、开关元件35和随后描述的顶板50时的平面图,图11示出图9中的x-x截面,图12示出图9中的y-y截面。此外,图13示出头罩5遮挡头盒4的墨排放区27的起始状态,图14示出头罩5在头盒4被敞开的敞开方向上移动的状态,图15示出头罩5敞开头盒4的状态,图16示出头罩5在头盒4被遮挡的遮挡方向上移动的状态。
头罩5相对于头盒4可拆卸地形成,其通过随后描述的罩移动机构6相对头盒4活动。头罩5沿箭头O方向,即打印时头盒4的墨排放区27被敞开的敞开方向移动,其面对纸张P的传送区域上方的墨排放区27,例如,当打印终止时其遮挡墨排放区27,当打印结束时其沿箭头C的方向,即遮挡方向移动以保护墨排放区27,其中所述遮挡方向是头盒4上安装头罩5的方向。
头罩5形成为四周具有上升片的矩形的箱体,整个由硬树脂或者类似物形成。在头罩5沿敞开头盒4的移动方向的后端部上,头罩5具有清洁墨排放喷嘴26和墨排放区27的清洁辊33、清洁刮片34、和开关清洁辊33和清洁刮片34使他们交替从墨排放区27缩回的开关元件35。此外,头盒4沿移动方向从中心部分附近到末端被敞开,头罩5具有刮去附着于清洁辊33的墨的刮刀48、和吸收刮刀48所刮去的墨的吸收元件49,其中它们用顶板50覆盖。
清洁辊33是清洁头盒4的墨排放区27的清洁元件,用弹性材料形成为圆柱形。清洁辊33沿着头罩5的纵向安装在头罩5内部的一侧,从而使其平行于头盒4的墨排放区27的纵向。因此,清洁辊33平行于沿着头盒4的墨排放区27的纵向形成的墨排放喷嘴26的排列方向。此外,清洁辊33的纵向长度基本等于或者长于墨排放喷嘴26的排列长度。因此,头罩5在垂直于墨排放喷嘴26的排列方向的方向移动,由此清洁辊33清洁墨排放喷嘴26的每一个喷嘴行。
清洁辊33可旋转地支承于头罩5的一侧,并可拆卸地安装在其上。换句话说,如图18所示,在清洁辊33的两端突出设置插栓(plug)36。如图18所示,插栓36由竖立于头罩5底部的近似U形的轴承37支承。位于轴承37上部的栓容纳部分可弹性地打开,其中插栓36从上面压在栓容纳部分上,栓容纳部分打开以接收插栓36,然后关闭以固定它。相反,将插栓36向上提升以打开栓容纳部分,并且插栓36被移出。
此外,如图11所示,插栓36具有辊凸缘(roller flange)39,辊凸缘39通过螺旋弹簧38将清洁辊33向头盒4的墨排放区27激励。辊凸缘39的一个表面与插栓36接触,另一个表面上形成突出接合部分40,其中螺旋弹簧38与突出接合部分40接合。螺旋弹簧38被插入竖立在头罩5上的轴42中以向上激励辊凸缘39。因此,清洁辊33通过辊凸缘39接收螺旋弹簧38的激励力,并且被向着头盒4的墨排放区27激励。另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一个近似U形或类似形状的板簧代替螺旋弹簧38,以向上激励插栓36。这种情况下,近似U形的板簧的一端被锁定在头罩5的底部,另一端被锁定在插栓36上,由此板簧向上偏置插栓36。
此外,清洁辊33形成为近似圆柱形并且形成为纵向上的中心部分逐渐变厚的所谓王冠形的形状。这是因为清洁辊33在纵向上的中央部分处向下弯曲;由于辊形变,所以可以防止辊不与墨排放区27接触的情况发生。
此外,对于清洁辊33与墨排放区27接触的部分,该部分具有弹性,并且由多孔材料制成以吸收液体,合适的合成树脂弹性材料例如包括乙烯丙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或者聚氨酯橡胶。例如,清洁辊33的芯用金属或者硬树脂制造。然后,对于清洁辊33,与墨排放区27接触部分的外层浸渍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
另外,清洁辊33的截面周长与清洁辊33与墨排放区27相接触地被驱动并旋转时在墨排放区27上移动的距离长度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被驱动并在墨排放区27上旋转的清洁辊33的外表面上,因为已经在一个预定位置接触清洁墨排出喷嘴26的那部分不会在另一个位置再一次清洁墨排放喷嘴26,所以墨排放喷嘴26和墨排放区27可以被稳定地清洁。
当图13所示的头罩5沿着图14所示箭头O的方向从头罩5遮挡头盒4的起始状态移动到图14所示的敞开墨排放区27的状态,形成为王冠形状的具有弹力的清洁辊33接收螺旋弹簧38的激励力,在整个长度上沿着纵向与头盒4的墨排放区27接触。然后,在清洁辊33与墨排放区27接触时,清洁辊33进一步地沿着敞开墨排放区27的方向移动,由此其被驱动并旋转,或者在墨排放区27上滑动,其吸收剩余在墨排放区27和墨排放喷嘴26中的墨i。此时,因为清洁辊33与墨排放区27接触的外层被浸渍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其对墨具有良好的浸润性。在与墨排放喷嘴26接触的清洁辊33上,在清洁辊33和墨排放区27之间瞬间形成一墨层,粘性增大了的墨再一次被这层墨溶解。再一次溶解之后,墨被具有高度的浸润性的清洁辊33所吸收,并且墨可以被容易的清洁。头罩5从图13所示的头盒4的遮挡位置移动到图15所示的头盒4的敞开位置,由此清洁辊33可以在整个区域上清洁盒4的墨排放区27。
此外,当头罩5沿着图16中箭头C所示的遮挡墨排放区27的方向移动时,插栓36被随后将描述的开关元件35逆着螺旋弹簧的激励力向下按压,清洁辊33从墨排放区27缩回。更具体地说,当在打印之后清洁辊33被驱动并在墨排放区27上旋转时,其不必要地吸收存储在墨液腔32中的未使用的墨,导致成本浪费,并且清洁辊33的吸附性能劣化,导致缩短清洁辊33的使用寿命。然而,在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当头盒4被遮挡时,清洁辊33从墨排放区缩回而不进行清洁,由此可以防止这种情况。
接下来,将描述图9中设置在左侧靠近清洁辊33的清洁刮片34。清洁刮片34是一个擦拭元件,当其移动通过头盒4的墨排放区27时,其擦去附着的粘性增大了的墨渣和废污。如图11和12所示,刮片具有一个由片状弹性元件(例如橡胶)形成的擦拭部分43和一个支承擦拭部分43的支承板44,所述擦拭部分按压在墨排放区27上并且变形,其中所述支承板44通过保持件45沿移动方向可旋转地安装在头罩5的底侧。与清洁辊33类似,清洁刮片34沿纵向安装在头罩5上,并且沿着纵向平行于头盒的墨排放区27。当头罩5被移动时,清洁刮片34靠压在墨排放区27上,变形并且滑动,以擦去附着于墨排放区27的粘性增大了的硬化墨和废污。
在墨排放区域27上滑动的擦拭部分43是通过将诸如橡胶之类的合成树脂模制成近似矩形形状、然后切去外边缘而形成的。这样,擦拭部分43具有近似直角的角部,其可靠地擦去附着在墨排放区27的变浓的墨和废污。支承擦拭部分43的支承板44用诸如金属板之类的硬质材料制成,其被放入用于浇入擦拭部分43的合成树脂原料并从中取出擦拭部分的模型中,从而将支承板与擦拭部分43形成为一体。
可旋转地支承支承部分44的保持件45沿着头罩5的移动方向可旋转地安装在头罩5的底部,并可旋转地保持清洁刮片34。保持件45的截面形成为近似L形的形状,其中支承板44安装在一侧,一端锁定在头罩5上的一个螺旋扭力弹簧46的另一端锁定在另一侧。因此,保持件45沿着图11中箭头R的方向被可旋转地施力,擦拭部分43在墨排放区27上始终朝向该方向。
然后,当头罩5通过随后描述的罩移动机构6从图13所示的头罩5遮挡头盒4的起始状态向图14中敞开头盒4的箭头O方向移动时,保持件45通过随后描述的开关元件35沿着图11中箭头R的方向反向旋转,并且清洁刮片34的擦拭部分43从墨排放区27缩回。此外,当头罩5从图15所示的头盒4的敞开位置向图16中遮挡头盒4的箭头C方向移动时,激励力被随后描述的开关元件35释放,清洁刮片34在螺旋扭力弹簧46的作用力下沿着图11中箭头R的方向旋转,并且擦拭部分43面对通过墨排放区27。然后,头罩5被移动,以使擦拭部分43在墨排放区27上滑动,擦拭部分43擦去附着在墨排放区27的墨和废污。
此时,为了防止清洁刮片由于在墨排放区27上滑动而在头罩5的底部上过度倾斜,由限位刮片47支承保持件45。限位刮片47用诸如近似矩形板状的板簧之类的弹性元件形成,然后其沿纵向被设置在头罩5的尾部。限位刮片47具有一个用于支承的支承部分47a,其与安装保持件45的支承板44的表面相反的表面接触。支承部分47a的末端延伸至保持件45的旋转区域。当擦拭部分43滑动并与墨排放区27接触并且保持件45沿着图12中箭头R方向倾斜时,支承部分47a与保持件45接触,限位刮片47防止清洁刮片34进一步地沿着箭头R方向倾斜。因此,限位刮片47可以防止清洁刮片34过度的倾斜,并且擦拭部分43在恒压下滑动并与头盒4接触。如此,可以防止擦拭部分43清洁墨排放区27的效率变差。
具有上述结构的清洁刮片34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其中将作为硬质材料形成的矩形板(例如金属板)的支承板44放入一个稍微大于擦拭部分43形状的模型中,并且浇入作为擦拭部分43材料的聚合材料,以将它们形成为一体。此时,如图17所示,支承板44上,预先在与擦拭部分43接触的表面涂上粘合剂,以形成粘合剂层44a。然后,浇入模型的聚合材料硬化,获得刮片板58,其中构成擦拭部分43的弹性部分57和支承板44形成一体。
对于形成擦拭部分43的聚合材料,可以使用如天然橡胶、烃橡胶(hydrocarbon rubber)、chloroBullen合成橡胶、腈类橡胶、氟橡胶、和硅橡胶的橡胶材料。此外,对于支承板44,可以使用如不锈钢、铝、铜、镍、铁或者其合金的金属。另外,支承板44上形成插入孔,板通过其安装在保持件45上。支承板安装在保持件45上,由此擦拭部分43可以一个预定角度与墨排放区27接触。
刮片板58与弹性部分57形成为一体。弹性部分57沿着支承板44的整个长度形成擦拭部分43,支承板44稍微长于沿着头盒4的墨排放区27形成的喷嘴行26y到26k的纵向长度。硬化以形成弹性部分57的聚合材料形成为近似矩形的板,并且沿着短长度方向的下端部分在纵向的整个长度上接合到支承板44的粘合剂层44a上。
随后,对于刮片板58,弹性部分57根据擦拭部分43的设计尺寸被切割为一个预定形状,以形成擦拭部分43。此时,对于刮片板58,为了获得擦拭部分43的尺寸精度以及擦拭部分43末端的锐化边缘,应保证从支承板44的底端部分到擦拭部分43末端部分的距离,然后用切割器垂直切割擦拭部分43的末端。此后,将支承板44安装在由头罩5可旋转地支承着的保持件45上,如此形成清洁刮片34。
由于在这样的清洁刮片34中,用如金属板的硬质材料形成的支承板45是与擦拭部分43形成为一体,所以刮片在纵向的整个长度上具有硬度。此外,支承板44与构成擦拭部分43的弹性部分57形成为单个构件,然后根据擦拭部分43的形状切割该构件。因此,可以高精度地保证擦拭部分43末端部分的平面度。因为弹性部分57是在冲压形成擦拭部分43之后被切割的,所以沿着擦拭部分43纵向的两个角部43a可以形成直角。此外,擦拭部分43与支承板44形成为一体,然后支承板44被安装在保持件45上。因此,可以容易获得安装精度。
因此,对于清洁刮片34,在擦拭部分43的整个长度上获得高精度的平面度和硬度。如此,附着在墨排放区27的变浓的墨和如纸粉之类的废污可以在墨排放区27的整个宽度上被可靠地擦拭掉。另外,因为擦拭部分43纵向上的两个角部43a被切割为直角形,所以在墨排放区27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清洁性能不会劣化。另外,因为支承板44和擦拭部分43形成为一体,所以清洁刮片34在它们之间具有充分的连接强度,并可长时间保持耐用性。因此,其可以长时间保持尺寸精度。
此外,对于清洁刮片34,可以根据设计在擦拭部分43的末端部分43b上形成切口来形成多个狭缝59。通过在擦拭部分43的末端部分上形成切口而形成狭缝59,其中所述擦拭部分43的底端部分被支承板44支承。如此,擦拭部分43的相邻的擦拭片43b之间的隙缝宽度大约是10μm。
在清洁刮片34中,支承板44与弹性部分57形成为一体,然后将弹性部分57切割为预定形状以形成擦拭部分43。擦拭部分43的底端部分被支承板44支承,金属板形成的支承板44和擦拭部分43具有不同的线膨胀系数。因此,用合成树脂形成的擦拭部分43内部产生应力,并且在那里形成切口,以使应力沿一定方向作用,即,在擦拭片43a的两个切割区域中应力朝向彼此收缩。这是形成狭缝59的原因。更具体地说,如图19所示,内应力作用在刮片板58的擦拭部分43中,使得应力如图19中箭头S1和S2所示在纵向上朝向彼此向内收缩,这是由于橡胶材料固有的收缩特性。这种应力被支承擦拭部分43底端部分的支承板44控制。当在纵向上控制住收缩力的情况下,垂直于纵向在擦拭部分43的末端部分切割出切口时,如图20所示,向内收缩的应力作用在擦拭部分43的各切割区域上。如此,狭缝59沿纵向均匀地形成。
另外,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合成树脂使用EPDM,支承板44使用不锈钢。此外,该实现方式中清洁刮片34各部分的尺寸如图19所示。另外,在支承板44中,沿着纵向在多个位置形成插入孔,以将支承板44拧紧到保持件45上。此外,支承板44沿着纵向支承擦拭元件43的底端部分,同时支承两个端面部分,以支承支承板44,如被三个区域围绕一样,由此保证擦拭元件43的硬度和平面度。然后,对于清洁刮片34,以预定深度和预定间隔形成切口,然后如图21所示形成多个狭缝59。狭缝宽度大约是10μm。
对于形成多个狭缝59的清洁刮片34,向内收缩的应力作用在被沿着擦拭部分43形成的狭缝59分离的每个擦拭片43b中。因此,墨排放区27可以被可靠地清洁,而不发生致使擦拭片43b的切割区域互相紧密接触和相邻的擦拭片43b互相重叠的事情。此外,擦拭部分43上形成的狭缝59的宽度大约是10μm,其小于形成在墨排放区27的墨排放喷嘴26的直径(大约14μm到16μm)。因此,擦拭片43至少部分地滑过墨排放喷嘴26并与之接触。因此,清洁刮片34可以可靠地擦去附着在墨排放喷嘴26的如墨和杂质的残留物。
此外,如图22所示,形成有多个狭缝59的清洁刮片34滑过并接触突出在墨排放区27上的一个丝焊60,并且可以可靠地擦去边界部分60a上的如墨和杂质的残留物,因为狭缝59和另一个相邻的擦拭片43b位于丝焊60和墨排放区27之间的边界部分60a处。这里,在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清洁刮片34中,设置在擦拭片43b之间的狭缝59形成为如上所述大约10μm的较窄的宽度。因此,当单一擦拭片43b滑动并接触突出的丝焊60时,相邻的擦拭片43b可以擦去丝焊60和墨排放区27之间的边界部分60a上的残留物。此外,清洁刮片34可以擦去墨排放区27的全部区域上的残留物。另一方面,如图23所示,当狭缝59具有较宽的宽度时,邻近擦拭片43b的擦拭片43b滑过并接触丝焊60到达墨排放区27而不触及边界部分60a的残留物,其难以可靠地擦拭墨排放区27,并且难以通过狭缝擦去墨排放区27的全部区域的废污和墨渣。
此外,如图24所示,在清洁刮片34中,可以形成狭缝59使它们与丝焊60在墨排放区27等间隔间断突出的位置对应。具体而言,丝焊60对于每一个喷嘴行26y、26m、26c和26k等间隔的形成,并且在垂直于墨排放区27纵向的方向上其位置互相不重叠(参见图7)。因此,间隔地形成切口,以在与形成丝焊60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形成狭缝59,使得狭缝59同样位于丝焊60的所有边界部分60a处。因此,单一擦拭片43b滑过并且接触丝焊60,并且与其相邻的擦拭片43b可以滑过并且接触边界部分60a。另外,形成丝焊60的间隔和形成狭缝59的间隔应当一致,或者狭缝59应当以一定间隔形成,使得与丝焊60位置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狭缝59,同时在这些狭缝之间具有一个或者多个狭缝59。因此,清洁刮片34可以在墨排放区27全部区域上擦去丝焊60和边界部分60a上的如墨和杂质的残留物。
另外,在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清洁刮片中,支承板44与弹性部分57形成为一体,以获得刮片板58。然而,这个方案也可以这样实现,即,支承板44和弹性部分57单独的形成,并连接以形成刮片板58,刮片板58被切割为预定大小。
接下来,将描述开关清洁辊33和清洁刮片34的开关元件35。开关元件35形成在清洁辊33和清洁刮片34之间,其根据头罩5的敞开、遮挡和移动进行开关,以从墨排放区27交替缩回清洁辊33和清洁刮片34,清洁辊33和清洁刮片34受力而在墨排放区27旋转或滑动移动。开关元件35具有按压清洁辊33的插栓36和清洁刮片34的保持件45的开关51,和竖立并激励开关51的开关弹簧52。
开关51弯曲为一个近似倒V形的形状,在它的下端部分具有一个支承孔53,其中支承孔53中插入一可旋转的销钉,该销钉突出在竖立于头罩5底部上的支承块上,并且开关51被支承为可在图11中箭头S的方向及其反方向(它们是头罩5的移动方向)上旋转。另外,开关51具有一个穿设在支承孔53下面的锁定孔54,开关弹簧52被锁定在该锁定孔中。
开关弹簧52形成有锁定部分55和环形部分56,锁定部分55被锁定在开关51的锁定孔54中,环形部分56锁定在从竖立于头罩5底部的支承块上突出的锁定销钉。由于锁定孔54是旋转中心,开关弹簧52始终向下激励开关51,以朝竖直方向旋转开关51,在该竖直方向上,开关51既不与插栓36接触也不与保持件45接触。
当头罩5沿着图14中头罩5敞开墨排放区27的箭头O方向移动时,开关51靠压在墨排放区27上,以克服开关弹簧52的激励力沿着图11中箭头S的相反方向旋转开关元件35。因此,开关51位于清洁刮片34一侧的侧面51a按压保持件45,以克服螺旋扭力弹簧46的激励力沿着图11中箭头R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清洁刮片34,擦拭部分43从墨排放区27缩回。另一方面,因为插栓36不被开关51按压,所以清洁辊33在螺旋弹簧38的激励力作用下面对墨排放区27,使得可与该区域接触。因此,当头罩5沿着图14中头罩5敞开墨排放区27的箭头O所示方向移动时,其被开关致使只有清洁辊33清洁墨排放区27,而清洁刮片34不清洁区域。这样,由于抑制了清洁辊33清洁之后清洁刮片的多余滑动,所以墨排放喷嘴26和墨排放区27可以得到保护,并且可以防止清洁刮片34劣化。
另外,当头罩5沿着图16中头罩5遮挡墨排放区27的箭头C方向移动时,开关51靠压在墨排放区27上,以克服开关弹簧52的激励力沿着图11中箭头S方向旋转开关元件35。因此,开关51位于辊一侧的另一侧表面51b按压插栓36,以克服螺旋弹簧38的激励力从墨排放区27缩回清洁辊33。另一方面,因为开关51不按压保持件45,所以清洁刮片34在螺旋扭力弹簧46的激励力作用下面对墨排放区27,使得其可与该区域接触。因此,当头罩5沿着图16中头罩5遮挡墨排放区27的箭头C方向移动时,其被开关致使只有清洁刮片34清洁墨排放区27而清洁辊33不清洁该区域。
这里,如上所述,开关51弯曲为近似倒V形的形状,由此位于清洁辊33一侧的另一个侧表面51b形成为凹入形状。因此,当开关51在清洁辊33一侧沿着图11中箭头S方向旋转时,所述具有凹入形状的另一侧面51b可以被可靠地锁定清洁辊33的插栓36以对其进行按压,并且清洁辊33可以从其滑动并且与墨排放区27接触的位置缩回。
此外,开关51具有一个在清洁刮片34侧延伸为弧形的侧面51a。因此,当开关51在清洁刮片34侧沿着图11中箭头S的相反方向旋转时,所述延伸为弧形的一个侧面51a逐渐的按压保持件45以平稳的旋转保持件45,并且擦拭部分43可以从其滑动并与墨排放区27接触的位置缩回。
此外,开关51在弧形上形成有一个顶点,其滑动并且与墨排放区27接触。因此,开关51被平稳的旋转,即使其滑动并且与墨排放区27接触,也不会损伤墨排放区27。
接下来,将描述除去清洁辊33上的如废污的异物的刮刀48、吸收元件49和顶板50。刮刀48由例如具有细小的突出和凹坑的海绵形成,以便容易除去清洁辊33表面上的杂质,其可以轻度吸收清洁辊33表面上的墨,并且刮刀48形成为近似矩形的形状,沿头罩5的纵向设置。刮刀48设置成接近头罩5的中心,并位于其可以滑动并与清洁辊33沿纵向接触的位置。已经吸收了附着于墨排放喷嘴26和墨排放区27的墨的清洁辊33滑动并旋转,然后刮刀48刮去附着在清洁辊33上的如墨渣和废污的杂质。刮刀48与吸收元件49接触,清洁辊33所吸收的墨被吸收元件49吸收和保留。
吸收元件49由例如可以吸收和保留墨的无纺布制造,并形成为片状,由此其设置在头罩5的纵向上。吸收元件49设置在头罩5敞开头盒4的移动方向上的末端。吸收元件49具有比刮刀48大的毛细引力,其吸收并保留被刮刀48刮掉的墨。因此,清洁辊33和刮刀48可以保持对墨排放喷嘴26和墨排放区27的清洁性能而不充满所吸收的墨。另外,吸收元件49设置在从头罩5的中心附近到末端部分的较宽的范围上,可以吸收和保留大量墨。
另外,因为吸收元件49的顶部被顶板50覆盖,所以即使头罩5遮挡头盒4,吸收元件49也不直接面对头盒4的墨排放区27,并且墨排放区27不被吸收元件49吸收和保留的墨污染。
除此之外,头罩5在清洁辊33和清洁刮片34之间的底部具有废墨托盘。废墨托盘由诸如海绵之类的可以吸收墨的吸湿材料制成。为了使墨排放喷嘴26的墨排放性能稳定,在被清洁辊33清洁之后,废墨托盘吸收打印之前的排放操作中取出的废墨液。
接下来,将描述在头盒4的开/闭方向移动头罩5的罩移动机构6。如图3和25所示,罩移动机构6具有:安装在打印机主体2内部底盘的侧部61上的支架元件62;相对于支架元件62滑动安装在打印机主体2的从一边到另一边方向的头罩保持件63;在底盘侧部61和支架元件62之间沿着打印机主体2的一边到另一边方向移动的齿条板64;和通过蜗轮66移动齿条板64的驱动电机65。
支架元件62是一个由合成树脂制造的近似框架形状的元件,其被固定到设置在打印机主体2内部的底盘上。支架元件62支承随后描述的头罩保持件63,该头罩保持件沿着打印机主体2的从一边到另一边方向可移动地保持头罩5,具有从打印机主体2的打印位置到前侧的长度。
如图26所示,支架元件62在所述一边到另一边的方向上具有两个侧面部分62a和62b,其中第一导向槽68和第二导向槽69形成为一对对称的贯通凹槽。第一导向槽68根据打印机主体2的打印位置形成,其由从打印机主体2的背面接近侧部62c的地方延伸至前侧的水平凹槽68a和连通于水平凹槽68a的前端部分并向着前侧向上倾斜的倾斜凹槽部分68b形成。另外,水平凹槽68a向上倾斜,其中后端部分68c面对背面。第二导向槽69具有:从第一导向槽68的倾斜凹槽部分68b上升接近两个侧表面部分62a和62b的底端部分附近开始、向着前侧水平延伸的水平凹槽69a;连通于水平凹槽69a的前端部分并向着前侧向上倾斜的倾斜凹槽部分69b;和从倾斜凹槽部分69b的末端弯曲并向下倾斜的弯曲部分69d。另外,水平凹槽69a也向上倾斜,其中后端部分69c面对背面。
形成支架元件62,使得其中第一导向槽68和第二导向槽69在水平凹槽68a和69a的后端部分68c和69c之间具有几乎相等长度的间隔,并且其长度与上述头罩5在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深度方向上的长度几乎一样。形成支架元件62,使得其中第一导向槽68和第二导向槽69在倾斜凹槽部分69b的前端与弯曲部分69d的前端之间的间隔长度,近似等于头罩5的深度方向的长度。
头罩保持件63在支架元件62的支承下,沿打印机主体2的一边到另一边方向移动,其总体上形成为一个近似框架的形状,其中多个金属梁支承在用合成树脂模制而成的侧部63a和63b之间的间隔处。头罩保持件63上安装有头罩5,由此其分别沿着支架元件62的第一导向槽68和第二导向槽69在打印机主体2的一边到另一边方向上移动头罩5。
头罩保持件63具有形成在侧部63a和63b的内表面上的沿水平方向的导向槽(未图示),其中导向凸出部5a和5b(参见图18)从头罩5突出的导向槽被锁定。每个导向槽向着头罩保持件63的侧部63a和63b的前面敞开。导向凸出部5a和5b通过开口插入以安装头罩5。
另外,如图25所示,头罩保持件63具有第一导向轴承71和第二导向轴承72,沿着一边到另一边方向分别突出形成在侧部63a和63b上。在头罩保持件63中,第一导向轴承71装配到支架元件62的第一导向槽68,并且第二导向轴承72装配到支架元件62的第二导向槽69。由此,头罩保持件63被支架元件62导向,并且可在打印机主体2的一边到另一边方向上滑动。
更具体地说,当第一导向轴承71设置在第一导向槽68的后端部分68c处并且第二导向轴承72设置在第二导向槽69的后端部分69c处时,头罩保持件63保持头罩5处于头盒4的墨排放区27被遮挡的遮挡位置。当第一和第二导向轴承71和72分别在第一和第二导向槽68内部向前侧移动并且设置在倾斜凹槽部分68b和69b上方时,头罩保持件63保持头罩5处于敞开头盒4的墨排放区27的缩回位置。
另外,头罩保持件63可以从缩回位置进一步地向前侧移动以清洁位于前侧的清洁刮片34。更具体地说,当头罩保持件63在缩回位置移动时,第二导向轴承72在第二导向槽69的弯曲部分69d处移动,而第一导向轴承71位于第一导向槽68的倾斜凹槽部分68b的前端。因此,当头罩保持件63以第一导向轴承71为支承向下倾斜之时头罩保持件63在打印机主体2前侧的清洁位置移动头罩5。在清洁位置,在头罩5上方设置一吸收板,其吸收附着于清洁刮片34的墨,头罩5被移动以允许清洁刮片34滑动并与吸收板接触。因此,清洁刮片34可以被清洁以保持清洁性能。
如图27所示,固定支架元件62的底盘的侧部61形成有第三导向槽73,其在支架元件62的第一导向槽68和第二导向槽69上方沿水平方向延伸。在第三导向槽73中,一对单独设置在随后描述的齿条板64背面的凸轮销64a和64b在一边到另一边方向上被锁定。凸轮销64a和64b被旋转,然后第三导向槽73沿着侧部61在一边到另一边方向上引导齿条板64的移动。
由底盘侧部61引导移动的齿条板64形成为近似矩形的板,在下边缘部分的接近整个长度上具有齿条64c。齿条64c与由安装在底盘侧部61上的驱动电机65旋转和驱动的蜗轮66啮合。因此,驱动电机65通过被锁定在第三导向槽73中的凸轮销64a和64b启动齿条盘子沿着底盘侧部61移动。
另外,齿条板64在前侧具有沿高度方向的凸轮凹槽74。在凸轮凹槽74中,设置在头罩保持件63上的第二导向轴承72当通过第二导向槽57之时被锁定。由此,引导第二导向轴承72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并且头罩保持件63可以沿着支架元件62的第一和第二导向槽68和69移动。
对于如此配置的罩移动机构6,当头罩5为了执行打印操作从头盒4被遮挡的遮挡位置的起始状态移动到头盒4被敞开的敞开位置时,根据从随后描述的控制机构7发出的控制信号驱动驱动电机65。当蜗轮66通过驱动电机65的输出轴65a和泡沫65b被旋转时,被锁定在蜗轮66中的齿条板64沿着水平方向移动到打印机主体2的前侧,同时凸轮销64a和64b由形成在底盘侧部61的第三导向槽73导向。
此时,因为当齿条板64拖曳着锁定在凸轮凹槽74中的第二导向轴承72而移动,所以设置有第二导向轴承72的头罩保持件63响应齿条板64的移动而被移动到打印机主体2的前侧。对于头罩保持件63,第一导向轴承71被沿着支架元件62的第一导向槽68移动,第二导向轴承72被沿着支架元件62的第二导向槽69移动。
因为第二导向轴承72沿着形成在齿条板64上的沿高度方向的第三导向槽73被移动,所以头罩保持件63可在高度方向移动,第一和第二导向轴承71和72可从第一和第二导向槽68和69的水平凹槽68a和69a移动到形成在支架元件62上的倾斜凹槽部分68b和69b。如此,头罩保持件63从打印机主体2的打印位置被水平移动到前侧,其在打印机主体2的前侧被向上移动,并且其根据打印机主体2的形状被保持为稍微朝前倾斜。因此,被头罩保持件63保持的头罩5从头盒4的遮挡位置移动到敞开位置,并且在该敞开位置处,其从纸张P的传送区域缩回。
另外,如上所述,对于头罩5,当设置了在头盒4的缩回位置清洁清洁刮片34的吸收板时,清洁刮片34的擦拭部分43根据敞开头盒4的操作滑动并且与吸收板接触,由此所附着的墨被吸收。如此,清洁刮片34可以被清洁以保持清洁性能。
当头罩保持件63被移动在头罩5敞开头盒4的位置时,驱动电机65的驱动被停止,并且操作被转换到打印操作。当打印操作结束时,驱动电机65根据从控制机构7发出的控制信号被触发,头罩保持件63在如上所述的敞开头盒4的操作的相反操作中被移动到打印机主体2的打印位置,并且头罩5被移动并且返回到头盒4的遮挡位置。
在此,将参照图4描述进纸和排纸机构9,其从纸盘8传送纸张P进入打印机主体2,并且在打印之后,将纸张P排出到纸盘8上。向进纸和排纸机构9馈送纸张的纸盘8被安装在设置在打印机主体2前侧底部的托盘插入口80上,如此其可以将容纳在托盘中的纸张P送入打印机主体2。此外,纸盘8在上部形成有一排出纸张接收部分8a,经打印装置1打印的纸张P被排出于其上。
进纸和排纸机构9具有馈送容纳在纸盘8中的纸张进入打印机主体2进纸辊81,逐页分离纸张P的分离辊82,在头盒4一侧反转纸张P的传送方向的反转辊83,将纸张P从头盒4向打印机主体2的前侧传送的传送带84,和向排出纸张接收部分8a输出被打印的纸张P的纸张输出辊85。
进纸辊81将打印之前被层叠容纳在安装于托盘插入口80的纸盘8中的纸张P从纸盘8中取出,并将其向打印机主体2的背面传送。一对分离辊82被设置在进纸辊81沿纸张P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附近,其只向反转辊83传送一张所述层叠容纳的纸张P。反转辊83反转在打印机主体2的背面传送的纸张P的传送方向,并向头盒4的下侧传送纸张P。传送带84被设置在头盒4下面,其将纸张P保持在头盒4下面,并从头盒4的下面开始向打印机主体2的前侧传送被打印的纸张P。纸张输出辊85将纸张P排出到形成在纸盘8上部的排出纸张接收部分8a上。
打印装置1具有一个在墨容纳部分13和墨盒11的头盒4之间循环墨的循环泵机构,在此省略其细节。循环泵机构被设置用于除去头盒4中的气泡,以防止由于在墨通路31和墨液腔32中掺杂气泡的状态下排出墨i而导致打印质量变差。例如,形成循环泵机构,使得其中墨盒11的墨容纳部分13通过循环泵用一挠性树脂形成的墨回流管与形成在头盒4上的墨通路31接合。墨回流管被连接到设置在头盒4上的用于各种颜色的墨通路31的两端,即,沿头盒4的纵向形成的公共墨通路31的两端,并被连接到安装在盒安装部分22上的盒罐12纵向上的两端。设置在墨回流管中间的循环泵是一个压力发生器,用于进行抽吸并传送,以在头盒4的墨通路31和墨盒11的墨容纳部分13之间循环墨i,其可使用例如隔膜泵。
循环泵机构在启动打印装置1时或者在开始打印之前被驱动,其通过循环泵从头盒4的墨通路31抽吸墨i,并将墨传送到墨盒11的墨容纳部分13。此时,因为墨被循环以从墨通路31的中心流到头盒4两端,所以墨通路31中的气泡被赶到两端,进入墨盒11的容纳部分13,然后从外部连通孔15释放到空气中。因此,循环泵机构可以除去墨i中的气泡。
如此配置的打印装置1由控制机构7根据从外部设置的信息处理单元90输入的打印数据进行控制。图28示出说明控制机构7的结构与操作的方框图。控制机构7具有控制打印装置1中的打印的控制电路91。控制电路91具有控制打印机主体2的进纸和排纸机构9以及罩移动机构6的打印机驱动部分92;控制供应到墨排放头3等等的电流的排放控制部分93;通过信息处理单元90输入和输出信号的I/O端子94;记录控制程序的ROM(只读存储器)95;临时存储所读取的控制程序等并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读取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96;和控制每个部分的控制部分97。
打印机驱动部分92控制罩移动机构6,其中它根据从控制部分97发出的控制信号驱动罩移动机构6的驱动电机65,并移动头罩5以敞开和遮挡墨排放区27。此外打印机驱动部分92控制进纸和排纸机构9,其中它根据从控制部分97发出的控制信号,驱动构成进纸和排纸机构9的驱动电机,以一个预定传送速率从安装在打印机主体2的托盘插入口80上的纸盘8中馈送和传送纸张P到装置内部,并在打印之后从托盘插入口80排出纸张P。
排放控制部分93根据从控制部分97发出的控制信号选择性地使脉冲电流通过发热元件28a,并以预定频率驱动和控制发热元件28a。
I/O端子94向外部信息处理部件90输入和输出例如打印条件、打印状态和墨剩余量的信号。在此,例如,信息处理单元90是一电子设备,如个人电脑和PDA(个人的数字助理)。
ROM95是存储控制部分97所执行的操作程序的存储器。存储的程序被控制部分97装载在RAM96中。RAM96中存储控制部分97从ROM95中读取的程序和打印装置1的各种状态。
例如,控制部分97是一个CPU(中央处理器),其根据装载在RAM96中的程序驱动每个部分以依照打印数据打印。控制部分97通过接收来自墨剩余量检测部分24的信息显示警告,并管理用于打印的纸张的数量和开始打印之后的经过时间以生成多种指示来通知清洁和交换头罩5的时机。
接下来,将参照图29和32描述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的具体操作步骤。如图32A所示,当在头罩5遮挡头盒4的起始状态下等待的过程中,设置在打印机主体2上的一个操作按钮被操作以指示控制部分97开始打印时,打印装置1如下根据从控制部分97发出的控制信号驱动进纸和排纸机构9以及罩移动机构6,并使它们进入允许打印的状态。
首先,打印装置1执行维护工作,例如打印之前清洁墨排放区27和探测墨剩余量。更具体地说,当在步骤I发出一个清洁信号,控制部分97在步骤2确定墨盒11y、11m、11c和11k是否被正确的安装。当确定墨盒11中的任一个没有被正确安装时,控制部分97在打印机主体2的一个预定地方显示一个警告(步骤3)。
在步骤4,控制部分97从墨剩余量检测部分24接收一个信号,以确定容纳在墨盒11的墨容纳部分13中的墨i的剩余量。当墨剩余量小于参考值时,控制部分97在打印机主体2的一个预定地方显示一个警告(步骤5)。
在步骤6,控制部分97启动循环泵机构以通过循环泵抽吸流过头盒4的墨通路31的墨i,并将墨送入墨盒11的墨容纳部分13,由此在墨i中的气泡被去除。控制部分97确定循环泵是否被驱动了预定次数。当驱动循环泵的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其停止循环泵机构(步骤7、步骤8)。
随后,在步骤9,控制部分97发送一个信号到打印机驱动部分92以驱动罩移动机构6,由此头罩5相对于位于打印机主体2的设置了纸盘8的前侧的头盒4移动,如图32B到32F所示。因此,在打印装置1中,设置在墨排放头3的墨排放区27的墨排放喷嘴26被暴露到外面,以排放墨i。
在此,清洁辊33和清洁刮片34设置在头罩5上,其中清洁辊33被可滑动地支承在墨排放区27上,清洁刮片34通过开关元件35从墨排放区27缩回。如此,当头罩5沿图11和14中所示头罩5敞开头盒4的墨排放区27的箭头O方向被移动时,清洁辊33受到螺旋弹簧38的激励力并被驱动和旋转,同时其以中等压力在纵向整个长度上按压墨排放区27,并且其清洁附着于墨排放喷嘴26和墨排放区27的废污和粘性增强的硬化了的墨(步骤10)。
此时,清洁辊33对墨具有良好的浸润性,这是因为与墨排放区27接触的外层被浸渍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一旦清洁辊33与墨排放喷嘴26接触,即刻在清洁辊33和墨排放区27之间形成墨层,并且层中的墨再一次溶解粘性增大了的墨以减少粘性。粘性降低的墨被具有高度浸润性的清洁辊33吸收以改善清洁辊33的清洁效果。
因此,在头罩5的敞开操作之后,清洁辊33可靠的除去附着于墨排放喷嘴26和墨排放区27的变厚的墨和废污。因此,墨排放喷嘴26直接排放墨滴,并且头盒4的液体排放性能可以得到稳定。
此外,开关元件35的开关51被墨排放区27按压并且在图11中箭头S方向的反向旋转,由此保持件45被开关51的另一侧面51b按压以在图11中箭头R方向的反向旋转清洁刮片34,并且擦拭部分43从墨排放区27缩回。因此,在由清洁辊33清洁之后,清洁刮片34的多余滑动被抑制。如此,可以保护墨排放喷嘴26和墨排放区27,也可以防止清洁刮片34的劣化。
另外,吸收在清洁辊33中的墨被刮刀48吸去,然后被吸收元件49吸收。因此,清洁辊33可以保持清洁性能而不会充满所吸收的墨。
另外,控制部分97向排放控制部分93发送一个控制信号,以从已经被清洁辊33清洁的墨排放喷嘴26预先连续排放墨i(步骤11)。执行预先排放是为了调节其上变浓的墨被清洁辊33吸收的墨排放喷嘴26的排放性能。执行操作,使得其中墨i的液滴按照已经被清洁辊33清洁的喷嘴行26y、26m、26c和26k的顺序被顺序排放到设置在清洁辊33和清洁刮片34之间的由吸湿材料片形成的废墨托盘上。
在预先排放之后,在步骤12,控制部分97再一次检测每一种容纳在墨盒11中的墨i的剩余量。当墨剩余量小于参考值时,在打印机主体2的一个预定地方控制显示一个警告(步骤13)。
当在预先排放之后,剩余在墨盒11中的墨的量等于或者大于参考值时,开始打印操作(步骤14)。更具体地说,控制部分97向打印机驱动部分92发送一个控制信号以驱动进纸和排纸机构9。进纸和排纸机构9用进纸辊81将纸张P从纸盘8中拉出,通过一对彼此反向旋转的分离辊82a和82b仅传送一张纸张P到反转辊83,在墨排放区27侧通过反转辊83反转传送方向,并在设置在墨排放区27对面位置的传送带84上传送纸张P。打印装置1通过压盘86将传送带84上传送的纸张P支承在打印位置,并使纸张P平行地面对墨排放区27。在打印装置1中,纸张P被进纸和排纸机构9以一预定传送速率传送,例如,49.5mm/sec或者更快。
另外,如图32G和32H所示,此时,头罩5从纸张P的传送区域缩回,并且等待在下面的传送带84和压盘86被升高。
随后,在打印装置1中,排放控制部分93通过控制部分97的控制信号被驱动,选择性地使脉冲电流以预定频率,例如9kHz或者更大,通过头盒4的发热元件28a,发热元件28a被加热。如图8A和8B所示,在打印装置1中,发热元件28a被加热以将每个颜色的墨i形成细小的液滴并通过墨排放喷嘴26排放,并且以多种颜色将由墨点形成的图像和字符打印在传送于墨排放区27对面位置的纸张P上。
随后,在打印装置1中,被打印的纸张P通过朝向纸盘8方向旋转纸张P的传送带84和面对传送带84并被设置在纸盘8侧的进纸和排纸机构9的纸张输出辊85,被投递到纸盘8的排出纸张接收部分8a上面。
在步骤15,当打印操作结束时,头罩封闭触发信号被输入。如图32I所示,传送带84和压盘86缩回在比头罩5的移动区域低的位置,并且如图16和32J所示,头罩5经由头盒4的箭头C方向所示的轨迹被移动(步骤16)。此时,开关51被墨排放区27按压以在图11中箭头S的方向旋转设置在头罩5上的开关元件35。因此,对于清洁刮片34,受到螺旋扭力弹簧46的激励力作用的保持件45在图11中箭头R的方向被旋转,并且擦拭部分43可以滑动并与墨排放区27接触。因此,头罩5在头罩5遮挡头盒4的遮挡方向上被移动,并且清洁刮片34清洁附着在墨排放区27上的墨和废污(步骤17)。
另外,在开关元件35中,开关51的一个侧面51a向下按压清洁辊33的插栓36,以从墨排放区27缩回清洁辊33。更具体地说,当头罩返回原始位置的时候,清洁辊33不清洁墨排放区27。更具体地说,如上所述,当清洁辊33在打印之后被驱动和旋转或者滑过墨排放区27时,存储在墨液腔32中的未使用的墨被不必要地吸收,导致过多的成本,并且清洁辊33的吸收性能被劣化,导致作为消耗品的清洁辊33的使用寿命缩短。然后,如图13和32A所示,头罩5被返回原始位置,并且被再一次安装在头盒4上以保护墨排放区27,例如使其不会干燥(步骤18)。
接下来,将参照图30和32描述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的另一个示例性的操作步骤。图30所示的清洁步骤的操作中,头罩5的清洁操作的次数根据打印装置1的操作方式变化。例如,打印装置1的操作方式有多种状态,其中在例如以下时间有必要清洁头盒4:启动打印装置1时,墨盒11或者头盒4或者头罩5刚刚被更换之后,复印模式下单色打印中连续打印预定数量的纸张时,以及在打印装置1的操作者期望时。然后,在打印装置1中,根据各个模式使头罩5重复头盒4开/闭操作预定次数以清洁头罩4。
更具体地说,如图30所示,在打印机主体2中,操作方式、清洁头盒4的时间和次数由控制部分97操纵。当处于上述清洁头盒4的时间时,控制部分97发送一个清洁信号(步骤21)。类似于如上所述的步骤1到8,执行清洗操作之前的维护操作,该维护操作包括是否安装了各个颜色的墨盒11、墨盒11中的墨剩余量是否充分、以及通过循环泵机构除去墨i中的气泡(步骤22到步骤28)。
在维护操作步骤之后,操作运行到清洁操作步骤。在清洁操作步骤中,如图32B到32H所示,控制部分97发送一个信号到打印机驱动部分92以驱动罩移动机构6,头罩5相对于头盒4在打印机主体2设置了纸盘8的前侧移动(步骤29)。
此时,设置在头罩5上的清洁辊33接收螺旋弹簧38的激励力,并且被驱动和旋转,同时其以中等压力按压墨排放区27,清除附着于墨排放喷嘴26和墨排放区27的粘性增大了的硬化墨和废污(步骤30)。由于与墨排放区27接触的外层被浸渍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所以清洁辊33对墨具有良好的浸润性。当清洁辊33与墨排放喷嘴26接触时,即刻在清洁辊33和墨排放区27之间形成墨层,并且这层墨再一次溶解粘性增大了的墨以减少粘性。粘性降低的墨被具有高度浸润性的清洁辊33吸收,从而改善清洁辊33的清洁效果。
此外,开关元件35的开关51被墨排放区27按压并被沿着图11中箭头S的相反方向旋转,由此保持件45被开关51的另一侧面51b按压,以沿着图11中箭头R的相反方向旋转设置在头罩5上的清洁刮片34,并且擦拭部分43从墨排放区27缩回。因此,在被清洁辊33清洁之后,清洁刮片34的多余滑动被抑制。因此,可以保护墨排放喷嘴26和墨排放区27,也可以防止清洁刮片34的劣化。
另外,控制部分97发送控制信号到排放控制部分93,以从已经被清洁辊33清洁的墨排放喷嘴26预先排放墨i(步骤31)。执行预先排放是为了调节其上变厚的墨被清洁辊33吸收的墨排放喷嘴26的排放性能。该操作中,墨i的液滴按照已经被清洁辊33清洁的喷嘴行26y、26m、26c和26k的顺序被顺序排放到设置在清洁辊33和清洁刮片34之间的由吸湿材料片形成的废墨托盘上。
在预先排放之后,在步骤32,控制部分97再一次检测每一个容纳在墨盒11中的墨i的剩余量。当墨剩余量小于参考值时,在打印机主体2的一个预定地方控制显示一个警告(步骤33)。
在步骤34,在检出墨剩余量之后,头罩封闭触发信号被输入。如图32J所示,头罩5经由箭头C方向所示的轨迹被移动(步骤34)。此时,开关51被墨排放区27按压,以沿着图11中箭头S的方向旋转设置在头罩5上的开关元件35。因此,对于清洁刮片34,受到螺旋扭力弹簧46的激励力作用的保持件45在图11中箭头R的方向旋转,并且擦拭部分43可以滑动并与墨排放区27接触。因此,头罩5沿着头罩5遮挡头盒4的遮挡方向被移动,并且清洁刮片34清洁附着在墨排放区27的墨和废污(步骤35)。
另外,在开关元件35中,开关51的一侧面51a向下按压清洁辊33的插栓36以从墨排放区27缩回清洁辊33。更具体地说,在头罩5返回到原始位置的时候,因为如上所述的理由清洁辊33不清洁墨排放区27。然后,如图13和32A所示,头罩5返回到原始位置,并且被再一次安装在头盒4上以例如保护墨排放区27免于干燥(步骤36)。
控制部分97管理执行清洁操作的次数,并根据操作模式确定是否执行使头罩5预定次数的往复移动操作,即,清洁辊33和清洁刮片34是否清洁头盒4(步骤37)。清洁头盒4的次数根据操作模式变化,这预先编程存储在ROM95中。例如,当启动打印装置1时执行三次(头罩5往复运动三次)、墨盒11或者头盒4或者头罩5刚更换之后执行十次(头罩5往复运动十次)、而当打印装置1的操作者期望时执行十次(头罩5往复运动十次)。恰当地设置往复移动头罩5以清洁头盒4的次数和操作模式之间的关系。
控制部分97根据操作模式控制头罩5的往复移动操作直到达到头罩5的往复移动次数。因此,在打印装置1中,头盒4根据需要得到恰当地清洁。因此,墨排放喷嘴26和墨排放区27可以始终保持清洁,并且可以保持稳定的墨排放性能。
接下来,将参照图31和32描述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的另一个示例性的操作步骤。图31所示的清洁步骤中,在打印装置1开始打印之后,在打印了预定数量的纸张时清洁头盒4。更具体地说,在头罩5敞开所述区域之后,根据墨排放喷嘴26喷嘴有时会过一会儿排出墨滴。有时难以正常排放墨,因为在墨被排放之前喷嘴中的墨粘性增大了,或者因为例如纸粉的废污附着于墨排放区27。由于这个原因,在打印装置1中,控制部分97在打印操作开始之后管理被打印纸张的数量,在打印了预定数量的纸张时中止打印操作,定期清洁头盒4。
更具体地说,如图31所示,当操作者操作以开始打印时,控制部分向打印机主体2发送一个打印信号(步骤41)。在随后的清洗操作之前,与上述步骤1到8类似地执行维护操作,该维护操作包括是否安装了各个颜色的墨盒11、墨盒11中的墨剩余量是否充分、以及通过循环泵机构除去墨i中的气泡(步骤42到步骤48)。
在维护操作步骤之后,操作运行到打印操作步骤。在打印操作步骤中,如图32B到32H所示,控制部分97向打印机驱动部分92发送一个信号以驱动罩移动机构6,并且头罩5相对于头盒4在打印机主体2设置了纸盘8的前侧移动(步骤49)。
此时,设置在头罩5上的清洁辊33受到螺旋弹簧38的激励力的作用,并且被驱动和旋转,同时其以中等压力按压墨排放区27,清洁附着于墨排放喷嘴26和墨排放区27的粘性增大了的硬化墨和废污(步骤50)。由于与墨排放区27接触的外层被浸渍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所以清洁辊33对墨具有良好的浸润性。清洁辊33与墨排放喷嘴26接触时,即刻在清洁辊33和墨排放区27之间形成墨层,并且这层墨再一次溶解粘性增大了的墨以减少粘性。粘性降低的墨被具有高度浸润性的清洁辊33吸收,改善清洁辊33的清洁效果。
此外,开关元件35的开关51被墨排放区27按压并沿着图11中箭头S的相反方向旋转,由此保持件45被开关51的另一侧面51b按压,从而沿着图11中箭头R的相反方向旋转设置在头罩5上的清洁刮片34,并且擦拭部分43从墨排放区27缩回。因此,在被清洁辊33清洁之后,清洁刮片34的多余滑动被抑制。如此,可以保护墨排放喷嘴26和墨排放区27,也可以防止清洁刮片34的劣化。
另外,控制部分97向排放控制部分93发送一个控制信号,以从已经被清洁辊33清洁的墨排放喷嘴26预先排放墨i(步骤51)。执行预先排放是为了调节其上变厚的墨被清洁辊33吸收的墨排放喷嘴26的排放性能。该操作中,墨i的液滴按照已经被清洁辊33清洁的喷嘴行26y、26m、26c和26k的顺序、被顺序排放到设置在清洁辊33和清洁刮片34之间的由吸湿材料片形成的废墨托盘上。
在预先排放之后,在步骤52,控制部分97再一次检测每一种容纳在墨盒11中的墨i的剩余量。当墨剩余量小于参考值时,在打印机主体2的一个预定地方控制显示一个警告(步骤53)。
当预先排放之后剩余在墨盒11中的墨的量等于或者大于参考值时,开始打印操作(步骤54)。更具体地说,控制部分97向打印机驱动部分92发送一个控制信号,以驱动进纸和排纸机构9拉动纸张P并使其平行地面向墨排放区27。随后,在打印装置1中,从控制部分97发出的控制信号驱动排放控制部分93以选择性的传送脉冲电流通过头盒4的发热元件28a,并且发热元件28a被加热。如图8A和8B所示,打印装置1驱动发热元件28a发热,以将每个颜色的墨i通过墨排放喷嘴26形成为细小的液滴,并且以多种颜色将墨点形成的图像和字符打印在纸张P上。然后,纸张被送到纸盘8的排出纸张接收部分8a。
在打印装置1中,控制部件97确定从上一次清洁操作开始,这里是从开始打印时的头罩5敞开操作之前的清洁操作开始,被打印纸张的数量是否达到一个预定纸张数量,例如,三张纸(步骤55)。
当数量达到预定纸张数量时,控制部分97中止打印操作(步骤56)。然后,控制部分97发送一个头罩封闭触发信号以经由如图16和32J所示箭头C方向指示的轨迹移动头罩5(步骤57)。此时,对于设置在头罩5上的清洁刮片34,受到螺旋扭力弹簧46的激励力作用的保持件45在图11中箭头R方向被旋转,由此,擦拭部分43滑动并且与墨排放区27接触以清洁附着在墨排放区27的墨和废污(步骤58)。
另外,在由头罩5完成的头盒4的开/闭操作中,因为如上所述的理由,开关元件35向下按压清洁辊33的插栓36,以从墨排放区27缩回清洁辊33。因此,清洁辊33不清洁墨排放区27。然后,如图13和32A所示,头罩5被返回到头罩5遮挡头盒4的原始位置以终止开/闭操作(步骤59)。
随后,控制部分97发送一个头盒敞开触发信号到打印机驱动部分92。如图32B到32H所示,罩移动机构6在打印机主体2的前侧移动头罩5,其中头罩5敞开头盒4,以经由如上所述的通过清洁辊33进行清洁、预先排放、和探测墨剩余量而重新开始打印操作(步骤49到步骤54)。因此,已经打印预定数量纸张的头盒4的墨排放喷嘴26和墨排放区27被清洁。因此,可以保持稳定的墨排放,并且可以防止打印质量的劣化。
在重新开始打印之后,控制部分97确定从上一次清洗操作开始,这里,从重新开始打印之前的清洗操作开始,连续打印的纸张数量是否达到预定纸张数量(步骤55)。每次当数量达到预定纸张数量时其中止打印,以由上述头罩5的敞开和遮挡操作来实现清洁。因此,头盒4被定期的清洁,由此墨排放喷嘴26和墨排放区27始终可以被清洁,并且可以保持稳定的打印质量。
在连续打印的过程中,当被打印纸张的数量没有达到清洁必需的预定纸张数量时,确定打印操作是否结束(步骤60)。当预定打印没有结束时,检测容纳在墨盒11中的每一种墨i的剩余量(步骤53)。当剩余墨量等于或者大于参考值时,继续打印操作(步骤54)。
另一方面,当预定打印在步骤60结束时,控制部分97发送一个罩封闭触发信号到打印机驱动部分92,并且头罩5经由如图16和32J所示箭头C方向的轨迹被移动(步骤61)。
此时,对于设置在头罩5上的清洁刮片34,受到螺旋扭力弹簧46的激励力作用的保持件45在图11中箭头R方向被旋转,由此擦拭部分43滑动并与墨排放区27接触,以清洁附着在墨排放区27的墨和废污(步骤62)。
另外,在由头罩5实现的头盒4的开/闭操作中,因为如上所述的理由,开关元件35向下按压清洁辊33的插栓36,以从墨排放区27缩回清洁辊33。因此,清洁辊33不清洁墨排放区27。然后,如图13和32A所示,头罩5被返回到头罩5遮挡头盒4的原始位置以终止开/闭操作(步骤63)。
另外,在操作步骤中,需被打印以清洁头盒4的纸张数量应当根据例如彩色打印和单色打印的打印模式恰当变化。此外,在清洁中往复运动头罩5的次数也应当根据打印模式恰当设置为一次或者多次。
另外,在操作步骤中,除头盒4根据在清洁之后被打印纸张数量被定期清洁的方案之外,可以根据头盒4被清洁之后的经过时间定期执行头罩5的往复移动操作以清洁头盒。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分97管理开始打印之后的经过时间。进行以下控制,其中当经过预定时间段时,结束纸张打印,并中止打印以清洁头4。因此,在头罩5敞开以开始打印之后,即使经过预定时间段,使得墨排放喷嘴26上墨的粘性增大,或者即使例如纸粉的废污附着于墨排放区27,也可以定期清洁头盒4以使之始终得到维护。
另外,同样在根据开始打印之后经过的时间来清洁头盒4的清洁步骤中,用于清洁头盒4的经过时间也应当根据比如彩色打印和单色打印的打印模式恰当变化。此外,在清洁中往复运动头罩5的次数也应当根据打印模式恰当设置。
上述已经以行扫描头打印装置为例描述了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局限于行扫描头打印装置,例如,其可以用于一个串行扫描头液体排放装置,其中墨排放头在几乎垂直于纸张P运行方向的方向被移动。
此外,上述已经针对安装于打印装置1的情况对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墨盒11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局限于如上所述的示例,墨盒可以被广泛地安装在其它的排出液体的液体排放装置上。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适用于向排出液体的液体排放装置供应液体的液体盒,所述液体排放装置包括排出导电粒子的装置,例如传真机、复印机,用于液体中DNA芯片的排放装置(参见JP-A-2002-253200)、和在印刷电路板上形成布线图的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根据设计要求以及其他因素进行多种修改、组合、再组合和替代。
本发明包括2006年3月27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申请号为JP2006-085986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主题,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Claims (13)

1.一种清洁刮片,其通过相对于液体排放头的液体排放区移动来擦拭液体排放区,该液体排放区排列有液体排放喷嘴以排放液体,该清洁刮片包括:
正面具有粘合剂层的支承板;和
滑动并与液体排放区接触的擦拭部分,该擦拭部分形成为使得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弹性部分一体地形成在粘合剂层上,并且该弹性部分的末端被切割为预定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清洁刮片,其中,所述支承板和擦拭部分根据液体排放头中液体排放喷嘴的排列方向上的整个长度形成为长形的,所述液体排放头中液体排放喷嘴排列成与液体排放目标的打印宽度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清洁刮片,其中,所述擦拭部分具有通过在其末端部分以预定间隔形成切口而得到的狭缝。
4.一种制造清洁刮片的方法,该清洁刮片具有滑动并与液体排放头的液体排放区域接触的擦拭部分和支承擦拭部分的底端部分的支承板,该清洁刮片清洁所述液体排放区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稍微大于擦拭部分的预定长度和/或宽度的弹性部分与支承板形成为一体;以及
将弹性部分的末端切割为预定形状以形成擦拭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制造清洁刮片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将正面具有粘合剂层的支承板放入一模型中;以及
在所述模型中浇注合成树脂以进行冲压,由此将支承板与合成树脂形成的弹性部分形成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4的制造清洁刮片的方法,其中,所述支承板和擦拭部分根据液体排放头中液体排放喷嘴的排列方向上的整个长度形成为长形的,所述液体排放头中液体排放喷嘴排列成与液体排放目标的打印宽度相匹配。
7.一种制造清洁刮片的方法,该清洁刮片具有滑动并与液体排放头的液体排放区接触的擦拭部分和支承擦拭部分的底端部分的支承板,该清洁刮片清洁液体排放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支承板和擦拭部分形成为一体;以及
以预定间隔在擦拭部分的末端部分形成切口以形成狭缝。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制造清洁刮片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将稍微大于擦拭部分的预定长度和/或宽度的弹性部分与支承板形成为一体;
将弹性部分的末端切割为预定形状以形成擦拭部分;以及
最后形成狭缝。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制造清洁刮片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将正面具有粘合剂层的支承板放入一模型中;以及
在所述模型中浇注合成树脂以进行冲压,由此将支承板与合成树脂形成的弹性部分形成为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7的制造清洁刮片的方法,其中,所述狭缝形成为与等间隔形成在液体排放区的多个突出部分的位置相匹配。
11.一种用于液体排放装置的液体排放头的清洁装置,其包括:
具有排列排放喷嘴以排放液体的液体排放区的液体排放头;
滑动并与液体排放区接触以擦拭液体排放区的清洁刮片;
相对于液体排放头移动清洁刮片的移动机构;和
开关元件,当清洁刮片通过移动机构相对于液体排放头被移动到一侧时,开关元件从清洁刮片滑动并与液体排放区接触的位置缩回清洁刮片,并且当清洁刮片通过移动机构相对于液体排放头移动到另一侧时,开关元件将清洁刮片返回到清洁刮片滑动并与液体排放区接触的位置,
其中,所述清洁刮片包括:
正面具有粘合剂层的支承板;和
滑动并与液体排放区接触的擦拭部分,该擦拭部分形成为使得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弹性部分一体地形成在粘合剂层上,并且该弹性部分的末端被切割为预定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用于液体排放头的清洁装置,其中,所述支承板和擦拭部分根据液体排放头中液体排放喷嘴的排列方向上的整个长度形成为长形的,所述液体排放头中液体排放喷嘴排列成与液体排放目标的打印宽度相匹配。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用于液体排放头的清洁装置,其中,所述擦拭部分具有通过在其末端部分以预定间隔形成切口而得到的狭缝。
CN2007101053203A 2006-03-27 2007-03-27 清洁刮片及其制造方法和用于液体排放头的清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453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85986/06 2006-03-27
JP2006085986A JP4569504B2 (ja) 2005-08-17 2006-03-27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5388A true CN101045388A (zh) 2007-10-03
CN101045388B CN101045388B (zh) 2011-09-14

Family

ID=38532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532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45388B (zh) 2006-03-27 2007-03-27 清洁刮片及其制造方法和用于液体排放头的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07072B2 (zh)
KR (1) KR20070096937A (zh)
CN (1) CN10104538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7645A (zh) * 2013-12-11 2014-04-09 浙江工业大学 邮资机的喷墨打印头清刮装置
CN106029386A (zh) * 2014-02-18 2016-10-12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打印头擦拭
CN109199194A (zh) * 2017-07-05 2019-01-15 德国福维克控股公司 用于清洁设备的清洁巾
TWI796500B (zh) * 2018-07-30 2023-03-21 瑞士商西克帕控股有限公司 模組化維修站和噴墨列印系統之噴墨列印頭的維修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42494B2 (ja) * 2007-01-24 2012-05-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041454B1 (ko) * 2009-07-02 2011-06-15 세메스 주식회사 약액 세정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약액 도포 장치
US8388093B2 (en) 2009-07-31 2013-03-05 Zamtec Ltd Wide format printer with fixed printheads and movable vacuum platen
US20110279539A1 (en) 2010-05-17 2011-11-17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Maintenance system having waste container for printhead
KR101808358B1 (ko) 2010-05-17 2017-12-12 멤젯 테크놀로지 엘티디 프린터 내에서 유체 및 가스를 분배하기 위한 시스템
US20110279558A1 (en) 2010-05-17 2011-11-17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Method of controlling fluid pressure at printhead
WO2015180792A1 (en) * 2014-05-30 2015-12-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Wipe cartridge carriage
CN112899757B (zh) * 2020-12-31 2022-03-25 珠海松柏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pcb微孔电镀的电镀水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34969A (en) 1978-09-04 1980-03-11 Osaka Gas Co Ltd Method of lining inner surface of pipe
JP2741788B2 (ja) * 1989-02-17 1998-04-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清掃部材及び該清掃部材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3215043A (ja) 1990-01-19 1991-09-20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ワイパーブレード
JP2667277B2 (ja) * 1990-03-14 1997-10-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070639B2 (ja) * 1992-08-26 2000-07-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621450A (en) * 1992-09-08 1997-04-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ainer for receiving ink jet cartridge for a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1010072A (ja) 1999-06-30 2001-01-16 Nok Corp プリンタ用ブレードの製造方法
JP2002067338A (ja) 2000-08-29 2002-03-05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用ブレード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該ブレード部材
JP2003291360A (ja) 2002-04-04 2003-10-14 Seiko Instrument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ワイピング装置
JP3821077B2 (ja) * 2002-09-20 2006-09-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5153182A (ja) 2003-11-20 2005-06-16 Sony Corp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クリーニング機構、液体吐出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7645A (zh) * 2013-12-11 2014-04-09 浙江工业大学 邮资机的喷墨打印头清刮装置
CN106029386A (zh) * 2014-02-18 2016-10-12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打印头擦拭
CN109199194A (zh) * 2017-07-05 2019-01-15 德国福维克控股公司 用于清洁设备的清洁巾
CN109199194B (zh) * 2017-07-05 2022-02-01 德国福维克控股公司 用于清洁设备的清洁巾
TWI796500B (zh) * 2018-07-30 2023-03-21 瑞士商西克帕控股有限公司 模組化維修站和噴墨列印系統之噴墨列印頭的維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222816A1 (en) 2007-09-27
KR20070096937A (ko) 2007-10-02
CN101045388B (zh) 2011-09-14
US8007072B2 (en) 2011-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5388A (zh) 清洁刮片及其制造方法和用于液体排放头的清洁装置
CN100343061C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880079A (zh) 喷液头、喷液装置以及喷液头的制成方法
CN1056805C (zh) 喷墨记录设备
US7824004B2 (en) Liquid discharg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289299C (zh) 喷墨打印机
CN1470388A (zh) 废液处理设备及与其合并的液体喷射装置
CN1255283C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850916Y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931582A (zh) 液体吐出装置
EP3330090B1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927589A (zh) 喷墨打印设备
CN1338382A (zh) 清洁装置及喷墨打印机
JP669339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390707A (zh) 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方法
CN2703646Y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201615527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機構
JP669952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439519A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01244652A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253315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827377A (zh) 成像设备
CN1309574C (zh) 成像设备和其控制方法
CN1931588A (zh) 废液收容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0351089C (zh) 排液头、排液头的清洁方法以及排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14

Termination date: 201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