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2501A - 背光单元与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背光单元与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42501A CN101042501A CNA2007101068459A CN200710106845A CN101042501A CN 101042501 A CN101042501 A CN 101042501A CN A2007101068459 A CNA2007101068459 A CN A2007101068459A CN 200710106845 A CN200710106845 A CN 200710106845A CN 101042501 A CN101042501 A CN 1010425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spacing
- mass
- optical assembly
- r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claims 16
- 239000010977 ja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039 cover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88 optical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0177 Indigofera tinctori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178870 Lavandula angustifol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0663 Lavandula angustifoli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97275 indigo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COHYTHOBJLSHDF-UHFFFAOYSA-N indigo powder Natural products N1C2=CC=CC=C2C(=O)C1=C1C(=O)C2=CC=CC=C2N1 COHYTHOBJLSHD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102 lavandula vera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8219 lavend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81 turquoi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1—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brightness uniformit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一液晶显示器的一背光单元和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在一实施例中,背光单元包括一基板、设置于基板上的一第一群发光组件、以及设置于基板上的一第二群发光组件,其中第一群发光组件以两相邻列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间隔的方式设置,第二群发光组件设置于基板上且排成一列,并且第二群发光组件的该列与第一群发光组件的最邻近的列以间隔一第二间距的方式设置,其中第一间距小于第二间距。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显示装置的一种背光单元,特别是关于适用于显示装置的一种具有间距偏移式的发光二极管背光单元。
背景技术
由于显示图像能力佳且耗电量少的优点,使得液晶显示器(LCDs)通常于小型电子装置被用作显示装置。然而,液晶本身不会发射光源,所以液晶要被一光源照亮以便明亮地和清楚地显示文字和图像,通常地,一背光装置会被用于当作一光源。
一般地,一背光装置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LEDs),排列成一矩阵型态,图7中示出了一传统发光二极管背光装置700,其中多个发光二极管710沿着一行方向770和一列方向772排列,并以相邻两列具有一相同间距Prow,且以相邻两行具有一相同间距Pcol,这种背光装置的排列方式需要较多的发光二极管,因此使得背光装置的造价增加,然而,简化发光二极管的数目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因为会影响到光的一致性。
因此,本技术领域中一个直到现在仍未解决的需求在于解决如前述的缺陷与不足。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发明关于用于一液晶显示器的一背光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背光单元包括一基板。基板由一第一边、一第二边、一第三边、以及一第四边形成,且第一边面对于第二边,第三边面对于第四边,且第一边连接第三边。
背光单元包括一基板、设置于基板上的第一群发光组件、以及设置于基板上的第二群发光组件,其中第一群发光组件以两相邻列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间隔的方式设置,第二群发光组件排成一列,且第二群发光组件的该列与该第一群发光组件的最邻近的列以间隔一第二间距的方式设置,第二间距大于第一间距。此外,第二群发光组件排成的列设置介于第一群发光组件的最邻近列和基板的第一边之间。
此外,背光单元更包括第三群发光组件,其设置于基板上且排成一列,且其中由第三群发光组件排成的列设置介于第一群发光组件的最邻近第三群发光组件的列和基板的第二边之间。第三群发光组件排成的列通过一第三间隔与第一发光组件的最邻近列隔开,且第一间距小于第三间距。第二群发光组件排成的列与基板的第一边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而第三群发光组件的排成列与基板该第二边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距离小于第二间距,第二距离小于第三间距。
此外,背光装置更包括第四群发光组件,其设置于基板上且排成一第一行及一第二行,其中第四群发光组件的第一行设置介于第一群发光组件的最邻近第四群发光组件的第一行的一最邻近行和基板的第三边之间,而第四群发光组件的第二行设置介于第一群发光组件的最邻近第四群发光组件的第二行的一最邻近行和基板的第四边之间。一实施例中,第四群发光组件的第一行利用一第四间距与第一群发光组件的最邻近行隔开,且第四群发光组件的第二行利用一第五间距与第一群发光组件的最邻近行隔开,第一间距小于第四间距且第一间距小于第五间距。第四间距小于三倍第一间距,且第五间距小于三倍第一间距。在一实施例中,第四群发光组件的第一行与基板的第三边之间具有一第三距离,而第四群发光组件的第二行与基板的第四边之间具有一第四距离,且其中第三距离小于第四间距,第四距离小于第五间距。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群发光组件、第二群发光组件、第三群发光组件、以及第四群发光组件的每一个发光组件包括至少三个发光二极管芯片。至少三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包括具备发射红光的能力的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具备发射蓝光的能力的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具备发射绿光的能力的至少一第三发光二极管芯片。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群发光组件、第二群发光组件、第三群发光组件、以及第四群发光组件的每一个发光组件包括具备发射白光的能力的一发光二极管。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关于用于一液晶显示器的一背光单元。在一实施例中,背光单元包括一基板、第一群发光组件、以及第二群发光组件,其中基板具有一第一区域及一第二区域,第一群发光组件设置于基板的第一区域且排列成多列,并以第一群发光组件的两相邻列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间隔的方式设置,第二群发光组件设置于基板的第二区域,且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部分地被一第二间距所间隔,第二间距大于第一间距,第二群发光组件被排列成至少一列,实质上第二群发光组件所排成的列与基板的一边平行且相隔一距离,该距离小于第二间距。在一实施例中,该距离小于1mm。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群发光组件及第二群发光组件的每一个发光组件包括至少三个发光二极管芯片。至少三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包括具备发射红光的能力的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具备发射蓝光的能力的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具备发射绿光的能力的至少一第三发光二极管芯片。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群发光组件、以及第二群发光组件的每一个发光组件包括具备发射白光的能力的一发光二极管。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关于用于一液晶显示器的一发光二极管(LED)封装结构。在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包括一基板、第一群发光组件、第二群发光组件、一侧壁、以及一光学膜片。第一群发光组件设置于基板上,其中第一群发光组件被排列成多行,且以第一群发光组件的两相邻列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间隔的方式设置,而第二群发光组件设置于基板上且排成一行,且第二群发光组件排成的该行以与第一群发光组件的最邻近第二群发光组件的行间隔一第二间距的方式设置,其中第一间距小于第二间距,一侧壁形成于基板的边缘,而一光学膜片被侧壁所支撑且面对于多个第一光学组件及多个第二光学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群发光组件排成的该行设置于邻近于基板的一边,且第二群发光组件排成的该行与基板的该边之间具有一距离,其中该距离小于第二间距,且其中该距离小于1mm。第二群发光组件的该行设置介于第一群发光组件的最邻近第二群发光组件的一最邻近行和侧璧之间,其中侧壁包括一白色薄板。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具体的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做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发光二极管背光单元的一实施例的部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发光二极管背光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发光二极管背光单元的另一替代实施例的部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一实施例的部分横切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发光二极管背光单元的一实施例的部分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背光单元一实施例的以多个发光二极管排列的图像(不包括覆盖膜片);
图6B为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背光单元一实施例的以多个发光二极管排列的图像(包括覆盖膜片);以及
图7为一传统发光二极管背光单元。
其中,附图标记:
100~背光单元; 110~基板;
112~第一边; 114~第二边;
116~第三边; 118~第四边;
120~第一群发光组件; 122~最邻近列;
130~第二群发光组件; 132~列;
150~侧壁; P1~第一间距;
P2~第二间距; R1、R2、R3~列;
200~背光单元; 210~基板;
212~第一边; 214~第二边;
216~第三边; 218~第四边;
220~第一群发光组件; 222a、222b~最邻近列;
232a~第二群发光组件; 232b~第三群发光组件;
250~侧壁; P2a~间距;
P2b~间距; d1a~距离;
d1b~距离; R1、R2、R3~列;
300~背光单元; 310~基板;
312~第一边; 314~第二边;
316~第三边; 318~第四边;
320~第一群发光组件; 322a、322b~最邻近列;
322c、322d~最邻近行; 332a~第二群发光组件;
332b~第三群发光组件;
332c~第四群发光组件的第一行;
332d~第四群发光组件的第二行;
350~侧壁; P2a’~间距;
P2b~间距; P2c’~间距;
P2d’~间距; d1a’~距离;
d1b’~距离; d1c’~距离;
d1d”~距离;
400~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410~基板;
412~第一边; 420~第一群发光组件;
422~最邻近行; 430~第二群发光组件;
432~行; 450~侧壁;
452~白色薄板; 460~光学组件;
P41~间距; P42~间距;
d4~距离; 500~背光单元;
510~基板; 511~第一区域;
512~第一边; 513~第二区域;
514~第二边; 516~第三边;
518~第四边; P51~间距;
P52~间距; d5~距离;
600~背光单元; 610~基板;
620~第一群发光组件; 630~第二群发光组件;
C1~行; C2~最邻近行;
P61~间距; P62~间距;
700~传统背光单元; 710~发光二极管;
770~行方向; 772~列方向;
Prow~间距; Pcol~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通过下列举例来详细的说明,但是并不限定本发明,任何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进行改进和变形。将对本发明多个实施例进行详述,图式中的相同的标号对应于相同的组件,而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所提到的“一个”或是“这个”包括多个相关组件,除非上下文中有清楚的指出不是多个,另外,除非上下文有清楚说明,“在..之中”的意思包括“在..之中”及“在..之上”。
有关本发明具体的实施例的说明将对应相关附图图1-图6A和图6B,与本发明的目的一致,并可将其具体化及广泛描述,在一方面,本发明有关于用于一液晶显示的一背光单元。
参考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背光单元100部分在图1中示出,包括一基板110、一第一群发光组件120、一第二群发光组件130,其中第一群发光组件120及第二群发光组件130设置于基板110上。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10为一矩形,且具有一第一边112、一第二边114、一第三边116、以及一第四边118,第一边112大致与第二边114相互平行,第三边116和第四边118大致相互平行,在其它实施例中,基板可以被形成为其它几何形状。
设置于基板110上的第一群发光组件120被排列成许多列{Ri},i=1,2,3...N,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并以两相邻列间隔一大致相同的一间距P1,除此之外,在任意两相邻列(或行)的间距由两相邻列(或行)的其中一列的中心轴至两相邻列(或行)的另一列的中心轴的间距所定义,其中两者相互为并行线。
设置于基板110上的第二群发光组件130被排成一列132,且第二群发光组件130所排成的该列132与第一群发光组件120的一最邻近列122之间间隔一第二间距P2,其中第一间距P1小于第二间距P2,第二群发光组件130的该列132设置介于第一群发光组件120的最邻近列122和基板110的第一边112之间,其中第一边112大致平行于第二群发光组件130的该列132。在一实施例中,P1与P2满足以下关系式:P1<P2<3P1,更好地,P1及P2满足以下关系式:P1<P2≤2P1。
第一群发光组件120和第二群发光组件130的每一个发光组件包括一个、多个或至少三个发光二极管芯片,每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具备发射光线的能力。在一实施例中,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具备发射白色光的能力,在另一实施例中,至少三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包括具备发射红色光的能力的一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具备发射蓝色光的能力的一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具备发射绿色光的能力的一第三发光二极管芯片,以至于第一群发光组件120与第二群发光组件130的每一个发光组件具备发射白色光的能力。在一替代实施例中,至少三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具备发射单一色光的能力,此单一色光可选自一红色光、一蓝色光、一绿色光、一咖啡色光、一黄色光、一粉红色光、一紫色光、一靛蓝色光、一橘红色光、一橘色光、一青绿色光、一橙红色光、一淡紫色光以及一白色光所组成的群组,发光二极管芯片相对应于表面发射发光二极管。
第一群发光组件120与第二群发光组件130可以为大致相同的或是不同的。
此外,背光单元100包括设置一侧壁150于基板110的第一边112、第二边114、第三边116、以及第四边118,侧壁150可具有一白色薄板,其能够扩散反射来自第一群和第二群发光二极管120及130发射的光,因此可保证背光单元100的光的一致性,甚至是利用减少发光二极管的数目的背光单元100也胜过一传统背光单元。与传统背光单元700比较,如图7所示,例如,一样大小的背光单元,本发明的背光单元100可利用较少的发光二极管。
参考图2,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部分示出了一背光单元200,背光单元200具有一基板210、设置于基板210上的第一群发光组件220、以及设置于基板210上的第二群发光组件232a与第三群发光组件232b。基板210被形成为一矩形,并具有一第一边212、一第二边214、一第三边216、以及一第四边218,第一边212大致与第二边214相互平行,第三边216和第四边218大致相互平行,且第一边212与第三边216大致相互垂直。
设置于基板210上的第一群发光组件220被排列成许多列{Ri},i=1,2,3...N,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并以任意两相邻列间隔一大致相同的一间距P1。
设置于基板210上包括第二群发光组件232a及一第三群发光组件232b,第二群发光组件232a设置介于第一群发光组件220的最邻近第二群发光组件232a的一最邻近列222a和基板210的第一边212之间,第三群发光组件232b设置介于第一群发光组件220的最邻近第三群发光组件232b的一最邻近列222b和基板210的第二边214之间。第二群发光组件232a以与第一群发光组件220的最邻近列222a间隔一间距P2a的方式设置,而第三群发光组件232b以与第一群发光组件220的最邻近列222b间隔一间距P2b的方式设置,其中P2a满足P1<P2a<3P1的关系式,且P2b满足P1<P2b<3P1的关系式,其中间距P2a可以与P2b相同或不同,此外,介于第二群发光组件232a和基板210的第一边212之间具有一距离d1a,且介于第三群发光组件232b和基板210的第二边214之间具有一距离d1b,其中d1a满足以下关系式d1a<P2a,且d1b满足以下关系式d1b<P2b,d1a可与d1b相同或不同。在一实施例中,每个d1a与d1b小于1mm。
此外,背光单元200包括一侧壁250设置于基板210的第一边212、第二边214、第三边216、以及第四边218,侧壁250可具有一白色薄板。其用于扩散反射来自第一群、第二群及第三群发光组件220、232a及232b发射的光,因此可保证背光单元200的光能均匀分布。
参考图3,依据本发明另一替代实施例部分示出了一背光单元300,背光单元300具有一基板310、设置于基板310上的一第一群发光组件320、设置于基板310上的一第二群发光组件332a、设置于基板310上的一第三群发光组件332b、以及设置于基板310上的一第四群发光组件的第一行332c与一第四群发光组件的第二行332d。基板310被形成为一矩形,并具有一第一边312、一第二边314、一第三边316、以及一第四边318,第一边312大致与第二边314相互平行,第三边316和第四边318大致相互平行,且第一边312与第三边316大致相互垂直,基板也可为其它几何形状。
设置于基板310上的第一群发光组件320被排列成许多列{Ri},i=1,2,3...N,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并以任意两相邻列间隔一大致相同的一间距P1。
设置于基板310上的第二群发光组件332a设置介于第一群发光组件320的最邻近第二群发光组件332a的一最邻近列322a和基板310的第一边312之间,第三群发光组件332b设置介于第一群发光组件320的最邻近第三群发光组件332b的一最邻近列322b和基板310的第二边314之间,其中第四群发光组件的第一行332c设置介于第一群发光组件320的最邻近第四群发光组件的第一行332c的一最邻近行322c和基板310的第三边316之间,第四群发光组件的第二行332d设置介于第一发光组件320的最邻近第四群发光组件的第二行332d的一最邻近行322d和基板310的第四边318之间。
第二群发光组件332a以与第一群发光组件320的最邻近第二群发光组件332a的最邻近列322a间隔一间距P2a′的方式设置,而第三群发光组件332b以与第一群发光组件320的最邻近第三群发光组件332b的最邻近列322b间隔一间距P2b′的方式设置,其中P2a′满足P1<P2a′<3P1的关系式,且P2b′满足P1<P2b′<3P1的关系式,其中间距P2a′可以与P2b′相同或不同,此外,介于第二群发光组件332a和基板310的第一边312具有一距离d1a′,且介于第三群发光组件332b和基板310的第二边314具有一距离d1b′,其中d1a′满足以下关系式d1a′<P2a′,且d1b′满足以下关系式d1b′<P2b′,d1a′可与d1b′相同或不同。
第四群发光组件的第一行332c以与第一群发光组件320的最邻近第一行的最邻近行322c间隔一间距P2c′的方式设置,而第四群发光组件的第二行332d以与第一群发光组件320的最邻近第四群发光组件的第二行332d的最邻近行322d间隔一间距P2d′的方式设置,其中P2c′满足P1<P2c′<3P1的关系式,且P2d′满足P1<P2d′<3P1的关系式,其中间距P2c′可以与P2d′相同或不同,此外,介于第四群发光组件的第一行332c和基板310的第三边316具有一距离d1c′,且介于第四群发光组件的第二行332d和基板310的第四边318具有一距离d1d′,其中d1c′满足以下关系式d1c′<P2c′,且d1d′满足以下关系式d1d′<P2d′,d1c′可与d1d′相同或不同。
此外,背光单元300包括一侧壁350设置于基板310的第一边312、第二边314、第三边316、以及第四边318,侧壁350可具有一白色薄板,其由一材料所制成,此材料能够扩散反射来自第一群、第二群、第三群及第四群发光组件320、332a、332b、332c、及332发射的光,因此可保证背光单元300的光的一致性。
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发光二极管(LED)封装结构400的一实施例。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400被用于液晶显示器,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400包括一基板410、设置于基板410上的第一群发光组件420、设置于基板410上的第二群发光组件430、形成于基板410的各边上的一侧壁450、以及由侧壁450支撑的一光学组件460,其中光学组件460设置面对于第一群发光组件420及第二群发光组件430。
侧壁450可具有一白色薄板,其能够扩散反射来自设置于基板410的第一群和第二群发光二极管420及430发射的光,第一群发光组件420设置于基板410并排成许多行{Ri},i=1,2,3...N,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并以任意两相邻列间隔一大致相同的一间距P41。
设置于基板410上的第二群发光组件430排成一行432,且以第二群发光组件430的该行432与第一群发光组件420的最邻近第二群发光组件430的该行432的一最邻近行422间隔一间距P42的方式设置,其中P42与P41满足P41<P42<3P41的关系式,较佳地,P42与P41进一步满足P41<P42≤2P41的关系式。
第二群发光组件430的该行432设置介于第一群发光组件420的最邻近行422和基板410的一边412之间,该边412大致与第二群发光组件430的该行432平行。介于该行432和基板410的一边412具有一距离d4,d4满足以下关系式d4<P42,其中d4进一步满足d4<1mm。
图5示出了另一实施例的一背光单元500,包括具有一第一区域511及一第二区域513的一基板510、设置于基板510的第一区域511的第一群发光组件(未示出),设置于基板510的第二区域513的第二群发光组件(未示出),设置于基板510的第一区域511的第一群发光组件被排列成许多列{Ri},i=1,2,3...N,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并以任意两相邻列间隔一大致相同的一间距P51,第一区域511和第二区域513至少部分通过一距离P52隔开,其中P51及P52可满足P51<P52<3P51的关系式,较佳地,P51及P52可满足P51<P52≤2P51的关系式。
基板510形成具有一第一边512、一第二边514、一第三边516、以及一第四边518,第一边512大致与第二边514相互平行,第三边516和第四边518大致相互平行,且第一边512与第三边516大致相互垂直。
第二群发光组件设置于基板510的第二区域513并排成至少一列,第二群发光组件的该列大致平行于第一边512和第二边514其中之一,如图5中的例子,第二群发光组件的至少一列大致平行于第二边514且两者之间具有一距离d5,其中d5满足以下关系式d5<P52。
参考图6A和图6B,其中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600的图像,原理相似于图1中所述的实施例。如图6A所示,第一群发光组件620设置于基板610并排成许多行{Cj},j=1,2,3...M,其中M为大于1的整数,并以任意两相邻列间隔一大致相同的一间距P61。设置于基板610上的第二群发光组件630排成一行C1,且以第二群发光组件630的该行C1与第一群发光组件620的最邻近第二群发光组件630的该行C1的一最邻近行C2间隔一间距P62的方式设置。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P62=2P61。图6B中显示一操作中的背光单元610,与图7中的传统背光单元700相比可得知即使在背光单元600中的发光二极数目减少时仍可以获得一均匀光发射。
因此,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组装用于一液晶显示器的一背光单元100的方法。在一实施例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基板,在一基板上排列第一群发光组件形成许多列{Ri},i=1,2,3...N,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并以任意两相邻列间隔一大致相同的一间距P1,接着,在基板上排列第二群发光组件至少排成一列,且第二群发光组件的该列以与第一群发光组件的一最邻近列间隔一第二间距P2的方式设置,其中P1与P2满足以下关系式:P1<P2<3P1,较佳地,P1及P2满足以下关系式:P1<P2≤2P1。第二群发光组件的列设置介于第一群发光组件的最邻近列和基板的一边之间,基板的该边与第二群发光组件的该列大致平行。
除此之外,本发明公开了一间距偏移式发光二极管背光单元,其中发光二极管在背光单元的第一区域或中央区域上排成许多列,且以任意两相邻列大致间隔一相同间距P1,同时发光二极管在背光单元的第二区域或边缘区域的排成至少一列,且在边缘区域的发光二极管的该列以与在中央区域的发光二极管的一最邻近列间隔一第二间距P2的方式设置,其中P1与P2满足以下关系式:P1<P2<3P1。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进行如上描述,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知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改进与变形,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为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Claims (30)
1.一种背光单元,用于一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
一第一群发光组件设置于该基板上,其中该第一群发光组件排列成多列,且两相邻列之间间隔一第一间距;以及
一第二群发光组件设置于该基板上且排成一列,并且该第二群发光组件的该列与该第一群发光组件的最邻近的列以间隔一第二间距的方式设置;
其中该第一间距小于该第二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间距小于三倍的该第一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基板具有一第一边、一第二边、一第三边以及一第四边,且该第一边相对于该第二边,该第三边的相对于该第四边,该第一边与该第三边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群发光组件的该列设置于与该第一群发光组件最邻近的列和该基板的该第一边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三群发光组件设置于该基板上且排成一列,其中该第三群发光组件的该列设置于与该第一群发光组件最邻近的列和该基板的该第二边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群发光组件的该列与该第一群发光组件的最邻近的该列间隔一第三间距,且该第一间距小于该第三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间距小于三倍的该第一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群发光组件的该列与该基板的该第一边间隔一第一距离,而该第三群发光组件的该列与该基板的该第二边间隔一第二距离,且其中该第一距离小于该第二间距,该第二距离小于该第三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四群发光组件设置于该基板上且排成一第一行及一第二行,其中该第四群发光组件的该第一行设置于与该第一群发光组件最邻近的行和该基板的该第三边之间,而该第四群发光组件的该第二行设置于与该第一群发光组件最邻近的行和该基板的该第四边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四群发光组件的该第一行与该第一群发光组件的最邻近的该行间隔一第四间距,且第四群发光组件的该第二行与该第一群发光组件的最邻近的该行间隔一第五间距,其中该第一间距小于该第四间距,且该第一间距小于该第五间距。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间距小于三倍的该第一间距,且该第五间距小于三倍的该第一间距。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四群发光组件的该第一行与该基板的该第三边之间间隔一第三距离,而该第四群发光组件的该第二行与该基板的该第四边之间具有一第四距离,且其中该第三距离小于该第四间距,该第四距离小于该第五间距。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群发光组件、该第二群发光组件、该第三群发光组件、以及该第四群发光组件的每个发光组件包括至少三个发光二极管芯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三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包括具有发射红光能力的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具发射蓝光能力的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具有发射绿光能力的至少一第三发光二极管芯片。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群发光组件、该第二群发光组件、该第三群发光组件、以及该第四群发光组件的每个发光组件包括具备发射白光能力的一发光二极管芯片。
16.一种背光单元,用于一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第一区域及一第二区域;
一第一群发光组件设置于该基板的该第一区域且排列成复数列,其中两相邻列之间间隔一第一间距;以及
一第二群发光组件设置于该基板的该第二区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域与该第二区域至少部分地以一第二间距间隔,且该第一间距小于该第二间距。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间距小于三倍的该第一间距。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群发光组件排列成至少一列,实质上平行于该基板的一边且相距一距离,该距离小于该第二间距。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距离小于1mm。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群发光组件以及该第二群发光组件的每个发光组件包括至少三个发光二极管芯片。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三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包括具发射红光能力的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具发射蓝光能力的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具发射绿光能力的至少一第三发光二极管芯片。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群发光组件以及该第二群发光组件的每个发光组件包括具备发射白光能力的一发光二极管芯片。
23.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用于一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
一第一群发光组件设置于该基板上,其中该第一群发光组件排列成多行,且两相邻行之间间隔一第一间距;以及
一第二群发光组件设置于该基板上且排成一行,并且该第二群发光组件的该行与该第一群发光组件的最邻近的行以间隔一第二间距的方式设置,其中该第一间距小于该第二间距;
一侧壁,形成在该基板的边缘;以及
一光学膜片,利用该侧壁所支撑且面对该第一群发光组件及该第二群发光组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间距小于该第二间距且该第二间距小于三倍的该第一间距。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发光组件的该行设置于邻近于该基板的一边,且与该基板的该边间隔一距离,其中该距离小于该第二间距。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距离小于1mm。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群发光组件的该行设置于该第一群发光组件的最邻近该第二群发光组件的该行和该侧璧之间。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侧壁包括一白色薄板。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群发光组件及该第二群发光组件的每个发光组件包括至少三个发光二极管芯片,该至少三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包括具发射红光能力的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具发射蓝光能力的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具发射绿光能力的至少一第三发光二极管芯片。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群发光组件以及该第二群发光组件的每个发光组件包括具发射白光能力的一发光二极管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1/522,214 US7641352B2 (en) | 2006-09-14 | 2006-09-14 | LED backlight device with deviated LED pitch |
US11/522,214 | 2006-09-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42501A true CN101042501A (zh) | 2007-09-26 |
CN100489627C CN100489627C (zh) | 2009-05-20 |
Family
ID=38808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7101068459A Active CN100489627C (zh) | 2006-09-14 | 2007-05-10 | 背光单元与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641352B2 (zh) |
JP (1) | JP4809305B2 (zh) |
CN (1) | CN100489627C (zh) |
TW (1) | TW200813548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11960A (zh) * | 2010-09-29 | 2011-04-13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侧面入光式背光模块 |
CN101539957B (zh) * | 2008-03-20 | 2011-08-03 | 宏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计算出发光二极管封装单元的最佳化排列间距的方法 |
CN101603652B (zh) * | 2008-06-13 | 2011-12-07 | 东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扫描模块的光源投射装置及其光源排列方法 |
CN103208241A (zh) * | 2013-04-02 | 2013-07-17 | 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双面复合式led显示单元板及其封装方法 |
US8550646B2 (en) | 2007-12-31 | 2013-10-08 | Lg Display Co., Ltd. | Backlight unit |
CN104040244A (zh) * | 2012-01-10 | 2014-09-10 | 夏普株式会社 | 平面光源单元和装备该平面光源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
CN113037387A (zh) * | 2019-12-25 | 2021-06-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通信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65767A1 (fr) * | 2006-11-29 | 2008-06-05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positif de rétroéclairage, écran et téléviseur |
JP2008293858A (ja) * | 2007-05-25 | 2008-12-04 | Showa Denko Kk |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 |
US20100182539A1 (en) * | 2007-06-06 | 2010-07-22 | Chiaki Ohyama |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CN101725902A (zh) * | 2008-10-24 | 2010-06-09 | 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平面光源装置 |
KR101042698B1 (ko) * | 2009-07-27 | 2011-06-20 | 주식회사 선인나노기술 | 면광원 장치 |
EP2470947B1 (en) * | 2009-08-27 | 2016-03-30 | LG Electronics Inc. | Optical assembly,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thereof |
USRE47656E1 (en) | 2009-08-27 | 2019-10-22 | Lg Electronics Inc. | Optical assembly,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thereof |
WO2012014599A1 (ja) * | 2010-07-30 | 2012-02-0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WO2012014600A1 (ja) * | 2010-07-30 | 2012-02-0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JP2012150891A (ja) * | 2011-01-17 | 2012-08-09 | Sharp Corp | 面照射光源装置 |
JP5580769B2 (ja) * | 2011-03-23 | 2014-08-2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Led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6035793B2 (ja) * | 2012-03-14 | 2016-11-3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生成装置 |
KR102092048B1 (ko) * | 2012-11-23 | 2020-03-2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CN103198770B (zh) * | 2013-04-01 | 2015-04-08 | 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彩色led显示屏集成显示单元板及其制作方法 |
KR20150019922A (ko) * | 2013-08-16 | 2015-02-25 |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 홀 패턴 제조 방법,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CN104407472A (zh) * | 2014-11-12 | 2015-03-11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KR102325000B1 (ko) * | 2015-07-22 | 2021-11-10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확산판 및 그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액정 표시 장치 |
US10424269B2 (en) | 2016-12-22 | 2019-09-24 | Ati Technologies Ulc | Flexible addressing for a three dimensional (3-D) look up table (LUT) used for gamut mapping |
US10242647B2 (en) * | 2017-02-24 | 2019-03-26 | Ati Technologies Ulc | Three dimensional (3-D) look up table (LUT) used for gamut mapping in floating point format |
US10453171B2 (en) | 2017-03-24 | 2019-10-22 | Ati Technologies Ulc | Multiple stage memory loading for a three-dimensional look up table used for gamut mapping |
JP7227531B2 (ja) * | 2017-12-25 | 2023-02-22 |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発光装置及び発光モジュール |
US11112555B2 (en) * | 2019-09-30 | 2021-09-07 | Nichia Corporation | Light-emitting module with a plurality of light guide plates and a gap therein |
EP4283385A4 (en) * | 2021-07-29 | 2024-09-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309315A (ja) * | 1989-05-25 | 1990-12-25 |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 カラー表示装置 |
US5479275A (en) * | 1993-12-03 | 1995-12-26 | Ois Optical Imaging Systems, Inc. | Backl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integral collimating, refracting, and reflecting means which refracts and collimates light from a first light source and reflects light from a second light source |
US5803579A (en) * | 1996-06-13 | 1998-09-08 | Gentex Corporation | Illuminator assembly incorporating light emitting diodes |
TW477123B (en) * | 2000-09-15 | 2002-02-21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Optoelectronic transceiver |
KR100788382B1 (ko) * | 2000-12-13 | 2007-12-31 |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의 백라이트 유닛 |
KR100698045B1 (ko) * | 2002-11-26 | 2007-03-23 |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
KR100970261B1 (ko) * | 2003-05-31 | 2010-07-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
JP2005044747A (ja) * | 2003-07-25 | 2005-02-17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直下型バックライト |
US7052152B2 (en) * | 2003-10-03 | 2006-05-30 | Philips Lumileds Lighting Company, Llc | LCD backlight using two-dimensional array LEDs |
JP2005183148A (ja) * | 2003-12-18 | 2005-07-07 | Tsubakimoto Chain Co | 照明装置及び仕分けシステム |
KR101028926B1 (ko) * | 2004-06-30 | 2011-04-12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백 라이트 유닛 |
TWI274209B (en) * | 2004-07-16 | 2007-02-21 | Chi Lin Technology Co Ltd |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light emitting diode |
TWI258621B (en) * | 2004-09-16 | 2006-07-21 | Hannstar Display Corp | Backlight module |
JP2006107850A (ja) * | 2004-10-01 | 2006-04-20 | Rohm Co Ltd | 照明装置 |
US7901102B2 (en) * | 2004-10-22 | 2011-03-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
US20060087866A1 (en) * | 2004-10-22 | 2006-04-27 | Ng Kee Y | LED backlight |
KR101189080B1 (ko) * | 2005-01-24 | 2012-11-0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반사판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
US7220036B2 (en) * | 2005-05-20 | 2007-05-22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Thin direct-lit backlight for LCD display |
TWI281074B (en) * | 2005-06-27 | 2007-05-11 | Au Optronics Corp | A direct type backlight |
CN100353240C (zh) | 2005-07-25 | 2007-12-05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直下式背光源 |
TWI352862B (en) * | 2006-06-16 | 2011-11-21 | Au Optronics Corp | Light source |
JP2008064788A (ja) * | 2006-09-04 | 2008-03-21 | Sharp Corp | 表示装置用の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
-
2006
- 2006-09-14 US US11/522,214 patent/US7641352B2/en active Active
-
2007
- 2007-02-02 TW TW096103853A patent/TW200813548A/zh unknown
- 2007-05-10 CN CNB2007101068459A patent/CN100489627C/zh active Active
- 2007-08-31 JP JP2007225151A patent/JP4809305B2/ja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550646B2 (en) | 2007-12-31 | 2013-10-08 | Lg Display Co., Ltd. | Backlight unit |
CN101539957B (zh) * | 2008-03-20 | 2011-08-03 | 宏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计算出发光二极管封装单元的最佳化排列间距的方法 |
CN101603652B (zh) * | 2008-06-13 | 2011-12-07 | 东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扫描模块的光源投射装置及其光源排列方法 |
CN102011960A (zh) * | 2010-09-29 | 2011-04-13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侧面入光式背光模块 |
CN102011960B (zh) * | 2010-09-29 | 2013-04-17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侧面入光式背光模块 |
CN104040244A (zh) * | 2012-01-10 | 2014-09-10 | 夏普株式会社 | 平面光源单元和装备该平面光源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
CN104040244B (zh) * | 2012-01-10 | 2016-01-06 | 夏普株式会社 | 平面光源单元和装备该平面光源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
US9448436B2 (en) | 2012-01-10 | 2016-09-2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equipped with same |
CN103208241A (zh) * | 2013-04-02 | 2013-07-17 | 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双面复合式led显示单元板及其封装方法 |
CN113037387A (zh) * | 2019-12-25 | 2021-06-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通信装置 |
CN113037387B (zh) * | 2019-12-25 | 2024-10-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通信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641352B2 (en) | 2010-01-05 |
US20080068861A1 (en) | 2008-03-20 |
JP4809305B2 (ja) | 2011-11-09 |
CN100489627C (zh) | 2009-05-20 |
JP2008071755A (ja) | 2008-03-27 |
TW200813548A (en) | 2008-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42501A (zh) | 背光单元与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 |
CN1753073A (zh) | 发光装置、具有其的背光组件和具有背光组件的显示设备 | |
CN1854859A (zh) | 背光单元以及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 | |
CN1991518A (zh) |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件 | |
CN1932619A (zh) | 显示装置 | |
CN1912716A (zh) |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 | |
CN1904650A (zh) | 光学透镜、光学组件、背光部件、显示装置及其方法 | |
CN1504975A (zh) |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 |
CN1896838A (zh) |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 | |
CN1776908A (zh) | 半导体发光器件、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源装置 | |
CN1702521A (zh) | 照明装置、照明组件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1046579A (zh) | 包含具有堆迭光源的背光模块的系统 | |
CN1823430A (zh) | 发光元件 | |
CN1992329A (zh) | 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 |
CN1469168A (zh) | 背光组件以及采用该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 |
CN1912712A (zh) | 背光组件以及采用该组件的液晶显示器 | |
CN1383498A (zh) | 照明系统、光混合腔及显示装置 | |
CN101063766A (zh) | 背光组件以及采用该组件的液晶显示器件 | |
CN101069122A (zh) | 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这种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 |
CN1975536A (zh) | 背光组件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器件 | |
CN1945868A (zh) | 发光器件组件和使用这种发光器件组件的背光单元 | |
CN101075605A (zh) |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和导光管及其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 | |
CN1928667A (zh) |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 |
CN1893129A (zh) | 发光二极管封装及其制造方法、背光单元和液晶显示器件 | |
CN1254713C (zh) | 照明系统和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