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9498B - 拼音四角键盘盘面设计及输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拼音四角键盘盘面设计及输入方法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9498B CN1009498B CN 85100009 CN85100009A CN1009498B CN 1009498 B CN1009498 B CN 1009498B CN 85100009 CN85100009 CN 85100009 CN 85100009 A CN85100009 A CN 85100009A CN 1009498 B CN1009498 B CN 100949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ey
- group
- chinese
- input
- charac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cu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拼音四角键盘的盘面设计及输入方法,属于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它是为解决计算机用户向计算机输入中文时大脑译码和手指击键负荷过重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专用小键盘,其上兼有汉语拼音字符、四角笔形字符及拉丁字符的布局,配以处理同码汉字和图形符号的“逐键频度提示”和“文末集中提示”等输入方法,可免除人脑为向电脑输入中文而充当肉体码器之苦。本发明用于计算机终端制造和系统配套。
Description
本发明属于电子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技术领域。
目前国内外有大量的中文信息输入方法是借助于既有的通用小键盘进行的。这些输入方法使中文的字形分类和读音分类委屈于既有的键盘符号,让中国文字的字形特征和读音特征与既有的键盘符号建立过于勉强的对应关系。这就使得操作者须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记忆这种对应关系,并且在向计算机输入中文时,必须依据反映这种对应关系的编码方法,逐字、逐词地进行人工的译码转换。为减轻人脑的译码负担,本发明人曾于1979年4月提出过“拼音-提示”输入的初级方法。该方法的意义在于,当操作者利用小键盘输入中文时,将人脑为区别同音(码)字而承担的记忆负荷和编码负载转移给了计算机监视器屏幕。此初级方法现已为社会公知公用。从1982年至今,已有许多科研单位、学校和计算机生产单位陆续将“拼音-提示”输入的初级方
法在电子计算机中文处理系统中实施。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单位有: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十一研究所、电子工业部第六研究所、天津市无线电二厂、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等。这些单位的实施结果都从不同角度证明了:本发明人于1979年4月提出的“拼音-提示”输入的初级方法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可以随着商品化的生产推广普及的。上述单位实施结果中的各种不足之处,同时又说明了六年前提出的“拼音-提示”输入的初级方法有待于改进和提高,有待于新的升华。
目前从国内、外推出的电子计算机输入设备中,见到有用于输入中文的“汉字拼形”专用小键盘,尚未见到“汉语拼音”专用小键盘。而那些在通用小键盘上同时刻制了汉语拼音字符标记和笔形标记的办法,又使得操作者眼花缭乱。
目前国内有利用通用小键盘输入汉字四角号码的办法。但是,这存在着须让操作者的大脑逐字作译码转换的问题,并且会涉及到与出版界之间关于《四角号码字典》的版权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从中国国情出发,设计出适合于广大计算机用户操作使用的计算机小键盘盘面,并配之以简便的使用方法,将人脑在输入中文时为记忆编码规则和逐字译码所承担的负荷,以及为区别同码字所承担的负荷,统统都转移到计算机的键盘和监视器屏幕上去,使广大的非专职键盘操作人员不必接受专门培训即可向电子计算机输入中文信息,为推广、普及电子计算机应用创造条件。
本发明包括“拼音四角键盘”盘面设计和用于这种键盘的“逐键频度提示”与“文末集中提示”输入方法两部分内容。
在“拼音四角键盘”的盘面上设置了下列五组键:一组“汉语拼音键”、一组“四角笔形键”、一组“常用符号键”、一组“数字键”和一组“功能键”。上述各组的键互相独立,键盘上的任何一个键只能唯一地从属于上述五组键中的一个组。同时,在“汉语拼音键”组中兼制有按照国际标准键盘排列顺序布局的拉丁字母符号。
上述的“汉语拼音键”组又分为三个小的键组:“声母键”组、“韵母键”组、“声调键”组。“汉语拼音键”组中的任何一个键只能唯一地从属于上述三个小键组中的一个组。各键上所制之汉语拼音字符皆为国颁《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标准字符。因为y和w在汉语拼音的拼写中可视为形式上的声母,故将键y和键w纳入“声母键”组。为保证操作者左手击声母键、右手击韵母键的操作节奏,特在“声母键”组设置了一个不起输入声母作用的“无声母键”,以适应输入a、o、e、ai、ou等音节的需要。字母v的键和符号“∧”的键也纳入该“声母键”组。再加上《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中21个声母字符的键,该“声母键”组共有26个键。在“韵母键”组中共有38个键,其中有35个韵母字符键的键符,是按照国颁《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所给的位置对应关系而横向排列的。在此“韵母表”横向排列的空档处,设有表示韵母er、韵母
的键和一个不起输入韵母作用的“无韵母键”。“声调键”组由5个键组成,其中有4个键分别制有一、/、∨、丶符号,而另一个表示轻声的键上不制做任何符号。
这种键盘的“四角笔形键”组由“左角笔形键”组和“右角笔形键”组构成。这两组键的数目完全相同,所包括的笔形键符也完全一样,两组键的键符布局为左、右对称的形式,以便于左、右手分别操作。两组键中的每一组都横向排列为两行。
这种键盘的“常用符号键”组中,每一个符号键都是同类符号的“代表键”,而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80中,除汉字、数字、序号、拉丁字母和汉语拼音符号外的任何一个字符,都有“常用符号键”组中的键作为它的“代表键”来承担对它的输入任务。例如,制有符号“(”的键是下面六个符号:(、〔、{、)、〕、}的代表键,而这六个符号中任何一个符号的输入都要借助于制有符号“(”的键。又例如,制有符号“┌”的键承担
的输入任务。
这种键盘之“数字键”组中的每一个“数字键”兼有两个作用:其一是输入用于区别同码字符的信息,其二是输入数字和序号。当“数字键”组用于输入数字和序号时,每一个“数字键”都作为与之具有相同数值的各种形式数字和序号的代表键,承担对它们的输入任务。例如,“数字键”“5”承担5、5.、(5)、⑤、五、(五)、伍、V的输入任务。
这种键盘的“功能键”组系由“已定义功能键”组和“待定义功能键”组两部分构成。其中“已定义功能键”组中的键,除制出直观功能图示符号的键之外,其余皆制出表示该键功能的汉字标记。例如,在一个具有能使屏幕的提示显示翻页的键上,制出“翻页”
二字。而“待定义功能键”组中的每一个键上,则制出符号“功i”(其中i为“功”字的下角标号),供计算机软件人员和用户自行定义用。
使用本发明提出的这种键盘需要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输入方法。这是一种在专用小键盘上借助于计算机监视器屏幕对同码字的提示而输入中文信息的方法,它包括“逐键频度提示”法和“文末集中提示”法,这两种方法是在一起配套结合使用的。
“逐键频度提示”法的特点是:利用监视器屏幕为操作者逐键提供同码字的频度排列提示,在输入一个汉字的过程中,从击欲输入汉字的第一个键码到击完其最后一个键码,虽然屏幕上提示的同码字数目随着击键次数的增多而减少,但该欲输入汉字始终都依其使用频度排在逐键更换的同码字提示行列之中。
“文末集中提示”法的特点是:将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集中进行击键输入之后,在利用计算机监视器屏幕进行编辑修改时,依据屏幕对文中各字再次提供的同音(码)字提示,而用正确的字替换掉集中击键时误输入的同音(码)错别字。这可以减轻操作者在击键输入过程中的疲劳,提高输入速度。尽管在击键输入的过程中,监视器屏幕随着操作者每击下新的一键,都不断更换着同码字的提示内容,但操作者可以不必逐键或逐字地看屏幕上的提示,在集中输入了整篇或整段文字后,利用计算机在监视屏幕上的编辑功能,依据屏幕对同码字再次提供的提示仍可以用正确的字替换掉同音错别字或同形错别字,以及其它类型的错字。
对于标点符号、运算符号和各种图形符号的输入,也是借助于监视器屏幕对同类字符的提示进行的。对于这些字符的输入,需要通过击欲输入字符的“代表键”和用于区别同码字的键来完成。
本发明提出的这套输入方法,可同时为操作者提供至少十条输入汉字的途径。以输入“表”字为例,可以说明十条输入途径中的哪一条都能行得通,都能够供操作者随机选择使用。
①击声母键b→看屏幕提示的“表”字的符号→击数字键;
②击声母键b→击韵母键iao→看屏幕提示的“表”字的序号→击数字键;
③击声母键b→击韵母键iao→击声调键v→看屏幕提示的“表”字的序号→击数字键;
④击声母键b→击韵母键iao→不看屏幕提示而直接击另一个字的声母键,此即相当于在击后一个字的声母键之前,业已完成对音节biao的最高使用频度汉字的输入,留待由“文末集中提示”法检查,当时所输入的高使用频度汉字是否是“表”字,若发现不是,则借助于屏幕再次提供的提示进行修改;
⑤击声母键b→击韵母键iao→击声调键v→不看屏幕的提示而接着又击另一个字的声母键,此即相当于在击后一个字的声母键之前,业已完成对音节biǎo的最高使用频度汉字的输入,留待用“文末集中提示”法确保“表”字的最终准确输入;
⑥击左角笔形键≠→看屏幕对“表”字序号的提示→击数字键;
⑦击左角笔形键≠→击右角笔形键→看屏幕对“表”字序号的提示→击数字键;
⑧击左角笔形键≠→击右角笔形键二→击左角笔形键┐→看屏幕对“表”字序号的提示→击数字键;
⑨击左角笔形键≠→击右角笔形键二→击左角笔形键┐→击右角笔形键丶→看屏幕对“表”字序号的提示→击数字键;
⑩击左角笔形键≠→击右角笔形键→击左角笔形键┐→击右角笔形键丶→不看屏幕的提示而接下去击另一个字的声母键或左角笔形键,即相当于在此之前业已完成对≠二┐丶的同码字中频度最高字的输入,留待由“文末集中提示”法确保“表”字的最终准确输入。
在上述十条途径中,每击一键,屏幕都更换着提示的内容,操作者何时见到屏幕上出现的对欲输入汉字的提示,何时即可击下反映该汉字在同码字排列中序号的数字键。随着击键次数的增多,同码字的范围在缩小,并且该欲输入汉字在屏幕上的提示序号也向前提。无论已经击下了反映欲输汉字特征的几个键码,该欲输入汉字始终都能在屏幕提示的同码字排列中找到,决不会“一过即逝”地出现在唯一的一种击键组合之时。
本发明所提供的拼音四角键盘盘面设计,除用于制造计算机键盘之外,还用于各种带键盘的监视器、计算机汉字终端、中文处理机、事务处理机、文档管理机、情报信息处理机、编辑机、写作机、电子打字机、电子照相植字机、电子排版制版机、机器字典、中文与外文的翻译机、汉语拼音教学机、电化教育设备、电话查号机、咨询服务机、电报机、
电传打字机、电子通讯设备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服务。本发明所提供的输入方法,除用于编印电子计算机中文处理系统的使用说明书,编制电子计算机中文处理系统的码本和出版电子计算机中文处理系统的工作手册等出版物之外,还用于电子计算机中文处理软件、磁盘、磁带、纸带、计算机芯片、“汉字卡”的生产和销售服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一些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盘面设计完全符合国颁《汉语拼音方案》的拼写规则,凡在学校受过《汉语拼音方案》教育的人,都不必再记忆新的拼音字符和拼写规律。所提供的输入方法也都没有与现行《汉语拼音方案》相背离的地方。这要比现有技术中把汉语拼音字符用拉丁字母重新定义的方法优越。
本发明所提供之键盘盘面上“声母键”组、“韵母键”组和“声调键”组的布局皆以列表的形式排列,不必专门记忆,有利于《汉语拼音方案》的教学和普及,有利于广大非专职键盘人员掌握。这比在26个拉丁字母键上寻找21个声母字符、寻找37个韵母字符的现有技术要优越。
本发明利用屏幕的提示功能,让数目不足20个的“常用符号键”担负着400多个字符的输入,以及让“数字键”担负着反映同一数值的多种形式数字的输入,皆尚未在已知技术中见到。
本发明在键盘盘面上配置的“四角笔形键”组,可供两只手协同操作,左、右手操作的键符布局是对称的,符合人的生理特点。操作者不必再做从汉字的四角特征到阿拉伯数字的译码转换,直接击反映汉字四角笔形特征的键输入。在输入过程中可脱离四角号码进行,因此也不涉及四角号码字典或词典的版权问题。这些都比已有技术优越。另一方面,虽然它不涉及四角号码字典或词典的版权问题,但凡是会查四角号码字典的人,都会使用本发明的键盘,而不必受专门训练。这是比现有的各种字形输入专用键盘优越的地方。
本发明把具有最广泛社会基础的拼音输入方式和四角笔形输入方式集中在同一个专用键盘上,其效力远非单一的拼音输入专用键盘和单一的字形输入专用键盘所能达到。并且,本发明键盘的“汉语拼音键”组和“四角笔形键”组的布局结构,尚未在现有键盘中出现过。
为本发明之键盘配备的“文末集中提示”输入方法,至今尚未见有别人提出过。
为本发明之键盘配备的“逐键频度提示”输入方法,在现有技术中也尚未见到。国内××研究所实施的“汉语拼音”输入方式,虽然也是随着操作者的击键,逐次更换屏幕对同码字的提示内容,但本发明的“逐键频度提示”法与它有着本质的不同。“逐键频度提示”法保证了:从击用于输入汉字的第一个键开始到击完最后一键,欲输入汉字始终都能在逐次更换的屏幕提示序列中找到,并且同码字在任何一次提示中都是以使用频度为序而排列着的。然而××研究所的“汉字拼音”输入方法,它第一是改变了国颁《汉语拼音方案》的拼写规则;第二是欲输入汉字仅在逐次更换的某一次屏幕提示显示中出现,一过即逝,并且有《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中的许多常用汉字,从击其拼音的第一键至击完其拼音的最后一键,在屏幕逐次更换的指示显示中始终找不到它;第三是从击一个拼音音节的第一键开始,在屏幕上提示显示的同码字是按汉语拼音音序字典的排序方法排列的,每一种不同键符的击键组合仅对应着从整个音序字典排列中依次截取的一段,致使许多拼音键符的击键组合对应不上它们所能拼写出的汉字。例如,欲输入一个“表”字,利用该研究所实施的“汉字拼音”输入方法的常规击键,在击过键b、键i和键k(代表ao)的各次屏幕提示中,皆找不到这个“表”字。利用该研究所的方法,要找到这个“表”字,就不能在击过键b、键i之后再击表示ao的键k,而必须在击过b、i之后连击3次翻页功能键,在最后一次提示显示的末尾才能找到这个“表”字。又例如,欲输入一个“兵”字,按照该研究所的方法,在击了键b和表示ing的键y之后,在两次提示显示中皆找不到“兵”字。这个“兵”字,是在击过键b之后,再连击14次翻页功能键才会出现的。若输入了完整的拼音bing,反而在屏幕上找不到“兵”字。这些情况,使操作者无章可循,只能坐在键盘前耐心地击键,碰运气。使用本发明的“逐键频度提示”法,决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总之,本发明所提供的键盘盘面设计和与之相配的输入方法,更适合于中国国情,更便于广大非专
职键盘人员的操作,更利于电子计算机在我国推广和普及。
根据如前所述之技术特点,兹提供一个实现本发明之键盘盘面设计的优选例子:键盘上包括着145个键,其中汉语拼音键69个、四角笔形键20个、常用符号键19个、数字键21个、功能键16个。
汉语拼音键的键符,前面已有详细叙述,不再重复。四角笔形键符为一、丨、丶、+、≠、口、┐、八、小、二、每种键符各两个。常用符号的键符为(、”、,、+、=、No、*、┌、├ ┬、┝ ┬、+、-、α、°、
、日平、日片、俄文、杂符。数字键的键符为0、1、2、…、20。功能键符为:←、↑、→、↑、行、帧、插、抹、翻页、定页、换档、间隔、功1,功2,功3,功4。
上述各种键符在盘面上的布局以及26个拉丁字母在盘面上的布局,详见《说明书附图》中所绘之“拼音四角键盘盘面设计优选举例示意图”。
Claims (9)
1、一种在专用小键盘上借助于计算机监视器屏幕对同码字的提示而输入中文信息的方法,其特点是:利用监视器屏幕为操作者逐键提供同码字的频度排列提示,在输入一个汉字过程中,从击欲输入汉字的第一个键码到击完其最后一个键码,虽然屏幕上提示的同码字数目随着击键次数的增多而减少,但该欲输入汉字始终都依其使用频度排在逐键更换的同码字提示行列之中,此即专用小键盘上的“逐键频度提示”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是:将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集中进行击键输入之后,在利用计算机监视器屏幕进行编辑修改时,依据屏幕对文中各字再次提供的同音(码)字揭示,而用正确的字替换掉集中击键时误输入的同音(码)错别字,此即“文末集中提示”法。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方法,其特征是:进行标点符号、运算符号及各种图形符号输入,系借助于监视器屏幕对同种字符的提示通过击欲输入字符的“代表键”和用于区别同码字的键来完成。
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专用小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a.一组汉语拼音键,系由声母键组、韵母键组、声调键组所组成,任何一个汉语拼音键只能唯一地从属于声母键组、韵母键组、声调键组这三个组中的一个组,各键上所制之汉语拼音字符皆为国颁《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标准字符;
b.一组四角笔形键,系由左笔形键组和右笔形键组所组成,用于按汉字的四角笔形特征进行汉字输入,其键符为:一、丨、丶、+、扌、口、乛、八、小、二;
c.一组常用符号键,其中每一个符号键都是同类图形符号的“代表键”,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中,除汉字、数字、序号、拉丁字母和汉语拼音符号外的任何一个字符,都有该键组中的键作为它的“代表键”来承担对它的输入;
d.一组数字键、其中的每一个键兼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输入用于区别同码字符的信息,第二个作用是输入数字和序号;
e.一组功能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之键盘,其“声调键”组的特征是:该“声调键”组由5个键组成,其中有4个键分别有一、/、∨、丶、符号,而另一个表示轻声的键上不制做任何符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键盘之特点在于:当其“数字键”组用于输入数字和序号时,每一个“数字键”都作为与之具有相同数值的各种形式数字和序号的代表键,承担对它们的输入任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之键盘,其特点是:它的“功能键”组系由“已定义功能键”组和“待定义功能键”组两部分构成,其中,“已定义功能键”组中的键,除制出直观功能图示符号的键之外,其余皆制出表示该键功能的汉字标记,而“待定义功能键”组中的每一个键上,则制出符号“功i”(其中i为“功”字的下角标号),供计算机软件人员和用户自行定义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85100009 CN1009498B (zh) | 1985-04-01 | 1985-04-01 | 拼音四角键盘盘面设计及输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85100009 CN1009498B (zh) | 1985-04-01 | 1985-04-01 | 拼音四角键盘盘面设计及输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85100009A CN85100009A (zh) | 1986-07-23 |
CN1009498B true CN1009498B (zh) | 1990-09-05 |
Family
ID=4790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85100009 Expired CN1009498B (zh) | 1985-04-01 | 1985-04-01 | 拼音四角键盘盘面设计及输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949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745C (zh) * | 1993-04-20 | 2000-12-20 | 罗彬� | 计算机形声位全息汉字输入法 |
-
1985
- 1985-04-01 CN CN 85100009 patent/CN1009498B/zh not_active Expir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85100009A (zh) | 1986-07-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85100837A (zh) | 优化五笔字型编码法及其键盘 | |
CN1072029A (zh) | 五笔二维编码法及键盘 | |
CN85100919A (zh) | 非编码的汉字处理方法和输入键盘 | |
WO2016029729A1 (zh) | 一种藏文输入法 | |
CN1009498B (zh) | 拼音四角键盘盘面设计及输入方法 | |
CN103576891A (zh) | 一键快打字 | |
CN1125396C (zh) | 音形结合二态码编码汉字输入方法 | |
CN1022350C (zh) | 汉字字母编码输入法 | |
CN1127012C (zh) | 汉字首尾码输入方法 | |
CN1234061C (zh) | 英文字母键盘和数字键盘通用汉字电脑输入法及其键盘 | |
CN1158593C (zh) | 汉字及多国文字的计算机双笔六笔画输入方法 | |
CN86103506A (zh) | “一键双值”键盘及中外文字高速输入方法 | |
CN85102522A (zh) | 电脑型汉语拼音文字输入法 | |
CN1080070A (zh) | 形声位全息汉字编码 | |
CN2476059Y (zh) | 姜码输入法的键盘 | |
CN1460913A (zh) | 一码二形快速中文数字编码输入方法 | |
CN1281177A (zh) | 字符直接输入法 | |
CN1153943A (zh) | 九九分级制编码法(包括形序分级编码法与音序分级编码法)及10×10键盘创制方案 | |
CN1024380C (zh) | 高低笔号编码计算机输入法 | |
CN1744015A (zh) | 拼码速录输入法 | |
CN1139023C (zh) | 一种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法 | |
CN1046402A (zh) | 形音符汉字、符号编码法及其键盘 | |
CN1188927A (zh) | 一种文字快速输入方法 | |
CN85102628A (zh) | 汉语拼音电脑键盘 | |
CN1060725A (zh) | 拼音加偏旁部首代码汉字输入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3 | Decision | ||
GR02 |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