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60173C - 一种双水相萃取提取柿叶黄酮类物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水相萃取提取柿叶黄酮类物质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60173C CN100560173C CNB2004100262405A CN200410026240A CN100560173C CN 100560173 C CN100560173 C CN 100560173C CN B2004100262405 A CNB2004100262405 A CN B2004100262405A CN 200410026240 A CN200410026240 A CN 200410026240A CN 100560173 C CN100560173 C CN 10056017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ase
- aqueous
- persimmon leaf
- class material
- phase extra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水相萃取提取柿叶黄酮类物质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将柿叶烘干、粉碎,加入乙醇溶液,固液浸取,过滤除杂后得到柿叶粗提液。取上述柿叶粗提液,加入PEG聚合物和硫酸铵双水相系统,混匀、分为上、下两相。取出富含聚乙二醇聚合物的上相,加水、乙酸酯类和无机盐,混匀。取出含有大量黄酮类物质的乙酸酯类的相,对其进行减压蒸馏、浓缩溶液,然后将该浓缩液进行真空干燥,得到固体柿叶黄酮类物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提取柿叶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率,而且可以得到高品质的黄酮类物质,同时方法本身既经济又操作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水相萃取提取柿叶黄酮类物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柿叶是柿树的新鲜或干燥叶片。作为药用始载于明《滇南本草》,日:“经霜叶敷臁疮”。以后诸家本草及医(药)书也多有记载。其味苦、酸、涩,性凉,具有清肺止咳、凉血止血、活血化瘀、降血压之功效。主要用于咳喘、肺气肿、各种内出血、高血压等病症。柿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目前已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黄芪、异槲皮素、山萘酚、槲皮素等。国内外研究表明:柿叶黄酮具有降血压功能及促进植物生长作用,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作物、瓜果增产剂和很有前途的天然降血压药。
柿叶中黄酮主要以甙类形式存在,一般提取时多采用水、甲醇、乙醇水溶液作溶剂,用乙酸乙酯作萃取剂。另据报道,有人采用水提树酯吸附的方法提取分离柿叶黄酮类化合物。这些方法均存在以下问题:操作繁琐,提取率较低。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水相萃取提取柿叶黄酮类物质的方法,利用双水相萃取技术的特点,不但提高了提取柿叶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率,而且可以得到高品质的黄酮类物质,同时方法本身既经济又操作简单。
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中采用双水相提取柿叶黄酮类物质的方法,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特点有:
(1)体系的含水量多达75%~99%,两界面张力极低,有助于保持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和相际质量传递;
(2)上、下相密度小,一般10-2g·cm-3左右,是水密度的百分之一;
(3)分相时间短;
(4)双水相萃取易于连续操作、工程放大,可直接线性放大4万倍;
(5)双水相萃取处理量大,能耗低;主要成本消耗在聚合物的使用上,而聚合物又可以循环使用,因此,生产成本较低。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
a、固液浸取:将柿叶烘干、粉碎,加入乙醇溶液,固液浸取,过滤除杂后得到柿叶粗提液;
b、双水相萃取:取上述柿叶粗提液,加入聚乙二醇聚合物和硫酸铵双水相系统,混匀、分为上、下两相,分相温度15℃~30℃,时间为2~6小时;
c、乙酸酯类反萃:取出富含聚乙二醇聚合物的上相,加水、加入乙酸丁酯或乙酸乙酯,以及NaCl或Na2SO4,混匀,系统在室温下静置分为上、下两相,分相温度为室温,时间为1~3小时。
d、减压蒸馏、真空干燥:取出含有大量黄酮类物质的乙酸酯类的相,对其进行减压蒸馏、浓缩溶液,然后将该浓缩液进行真空干燥,得到固体柿叶黄酮类物质。
在上述的双水相萃取中,加入聚乙二醇聚合物和硫酸铵双水相系统的同时加入NaCl或Na2SO4。
上述加入的聚乙二醇聚合物为5%~25%,硫酸铵为10%~20%,其中聚乙二醇聚合物的分子量为300~1500。
上述加入的乙酸酯类可以为乙酸丁酯或乙酸乙酯。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分相迅速
在实验中观察到,采用双水相萃取法,约20分钟左右即可分相,且没有乳化层,缩短了实验周期。
(2)过程集成
双水相萃取既达到了预处理的目的,又浓缩了料液。表现为大量的杂质(如亲水性物质,细胞碎片等)进入下相,黄酮类物质进入上相,上相较原始处理液大为减少,浓缩倍数达到了4倍以上;
(3)本发明方法简单,易于掌握,不受环境影响,见效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1)固液浸取
称取经清洗、去杂、烘干、粉碎的柿叶20g,加入50%乙醇300mL进行回流浸提3h,蒸馏回收溶剂,将所剩提取液过滤除杂,得到滤液153g。
(2)双水相萃取
取上述滤液,加入20g聚乙二醇、35g(NH4)2SO4、100g水,再加入无机盐NaCl 5g混匀,在15℃分相2h~6h。
(3)乙酸丁酯或乙酸乙酯反萃
取出富含聚乙二醇聚合物的上相124mL,加水50mL,80mL乙酸丁酯或乙酸乙酯和3gNaCl,充分混匀,系统在室温下静置分相1h~3h至彻底分为上、下两相,含有大量黄酮类物质的乙酸丁酯相待进一步处理。
(4)减压蒸馏、真空干燥
取出乙酸丁酯相102mL进行减压蒸馏,浓缩溶液,将浓缩液置于60℃~80℃下真空干燥,得到固体柿叶黄酮类物质。
实施例2
(1)固液浸取
称取经清洗去杂、烘干、粉碎的柿叶20g,加入70%乙醇400mL回流浸提5h,蒸馏回收溶剂,将所剩提取液过滤除杂,得到滤液190g。
(2)双水相萃取
取上述滤液,加入25g聚乙二醇、45g(NH4)2SO4、95g水,再加入2g NaCl,混匀,在25℃分相2h~6h。
(3)乙酸丁酯或乙酸乙酯反萃
取出富含聚乙二醇聚合物的上相186mL,加水75mL,113mL乙酸丁酯,3g NaCl,充分混匀,系统在室温下静置分相1h~3h至彻底分为上、下两相,含有大量黄酮类物质的乙酸丁酯相待进一步处理。
(4)减压蒸馏、真空干燥
将上述乙酸丁酯或乙酸乙酯相进行减压蒸馏来浓缩溶液,将浓缩液置于60℃~80℃下真空干燥,得到固体柿叶黄酮类物质。
实施例3
(1)固液浸取
称取经清洗去杂、烘干、粉碎的柿叶20g,加入60%乙醇500mL回流浸提8h,蒸馏回收溶剂,将所剩提取液过滤除杂,得到滤液389g。
(2)双水相萃取
取上述滤液,加入35g聚乙二醇、65g(NH4)2SO4、125g水,再加入无机盐3g NaCl,混匀,在30℃分相2h~6h。
(3)乙酸丁酯或乙酸乙酯反萃
取出富含聚乙二醇聚合物的上相221mL,加水85mL,126mL乙酸丁酯,3g NaCl,充分混匀,系统在室温下静置分相1h~3h至彻底分为上、下两相,含有大量黄酮类物质的乙酸丁酯相待进一步处理。
(4)减压蒸馏、真空干燥
取出乙酸丁酯相238mL进行减压蒸馏浓缩溶液,将浓缩液置于60℃~80℃下真空干燥,得到固体柿叶黄酮类物质。
所得产品按中国药典标准检测,产品中所含柿叶黄酮类化合物约为12.1%(分光光度法)。
本发明基于以下发现:柿叶黄酮类物质在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系统中分配的极大对称。表1给出了柿叶黄酮类物质在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中的分配数据。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技术的原理是:柿叶黄酮类物质在双水相体系中的选择性分配。柿叶黄酮类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在上相和下相间进行选择性分配,表现出一定的分配系数。柿叶黄酮类物质对聚乙二醇具有某种亲和性,使柿叶黄酮类物质能较容易溶解在富含聚乙二醇的上相,而一些杂质分配在下相,柿叶黄酮类物质的分配系数一般大于16,萃取率在78.9%~94.7%之间。
表1柿叶黄酮类物质在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系统中的分配行为
序号 | 总组成%wt聚乙二醇(NH<sub>4</sub>)<sub>2</sub>SO<sub>4</sub> | 相比(R) | 分配系数(K) | 萃取率%(Y) |
1 | 10 9 | 0.354 | 16.0 | 78.9 |
2 | 10 11 | 0.332 | 39.8 | 84.2 |
3 | 10 13 | 0.276 | 67.6 | 86.9 |
4 | 10 15 | 0.257 | 84.5 | 92.1 |
5 | 10 17 | 0.249 | 94.7 | 94.7 |
表中:相比R=Vt/Vb
分配系数K=Ct/Cb
萃取率Y=VtCt/(VtCt+VbCb)
式中:Vt、Vb-上、下相的体积;
Ct、Cb-柿叶黄酮类化合物在上、下相中的浓度;
因此,经上述固液浸取、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系统萃取、有机溶剂反萃等过程的处理,使柿叶黄酮类物质得以浓缩和提纯,最终得到柿叶黄酮类物质的成品。
Claims (6)
1、一种双水相萃取提取柿叶黄酮类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a、固液浸取:将柿叶烘干、粉碎,加入乙醇溶液,固液浸取,过滤除杂后得到柿叶粗提液;
b、双水相萃取:取上述柿叶粗提液,加入聚乙二醇聚合物和硫酸铵双水相系统,混匀、分为上、下两相;
c、乙酸酯类反萃:取出富含聚乙二醇聚合物的上相,加水、加入乙酸丁酯或乙酸乙酯,以及NaCl或Na2SO4,混匀,系统在室温下静置分为上、下两相;
d、减压蒸馏、真空干燥:取出含有大量黄酮类物质的乙酸酯类的相,对其进行减压蒸馏、浓缩溶液,然后将该浓缩液进行真空干燥,得到固体柿叶黄酮类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水相萃取提取柿叶黄酮类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的聚乙二醇聚合物为5%~25%,硫酸铵为10%~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水相萃取提取柿叶黄酮类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的聚乙二醇聚合物的分子量为300~15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水相萃取提取柿叶黄酮类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双水相萃取中,分相温度15℃~30℃,时间为2~6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水相萃取提取柿叶黄酮类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乙酸酯类反萃中,分相温度为室温,时间为1~3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水相萃取提取柿叶黄酮类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减压蒸馏、真空干燥中,真空干燥温度为60℃~8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262405A CN100560173C (zh) | 2004-06-17 | 2004-06-17 | 一种双水相萃取提取柿叶黄酮类物质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262405A CN100560173C (zh) | 2004-06-17 | 2004-06-17 | 一种双水相萃取提取柿叶黄酮类物质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09542A CN1709542A (zh) | 2005-12-21 |
CN100560173C true CN100560173C (zh) | 2009-11-18 |
Family
ID=35705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2624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0173C (zh) | 2004-06-17 | 2004-06-17 | 一种双水相萃取提取柿叶黄酮类物质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60173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19428C (zh) * | 2007-10-16 | 2009-07-29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双水相萃取富集水中芳香类化合物的方法 |
CN101531652B (zh) * | 2009-04-17 | 2012-05-16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双水相萃取越桔中花青素的方法 |
CN102911030A (zh) * | 2011-08-02 | 2013-02-06 | 苏州宝泽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水相萃取明日叶查耳酮的方法 |
CN107188772B (zh) * | 2017-05-27 | 2021-04-06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脲类衍生物双水相体系及其应用 |
CN111991440A (zh) * | 2020-08-24 | 2020-11-27 | 常州工学院 | 一种聚合物双水相提取香樟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
-
2004
- 2004-06-17 CN CNB2004100262405A patent/CN10056017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09542A (zh) | 2005-1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22196B (zh) | 一种从银杏叶中同时提取银杏叶多糖和银杏叶黄酮的方法 | |
CN103214533A (zh) | 一种膜分离技术连续制备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方法 | |
CN103694364A (zh) | 一种青钱柳多糖和黄酮同步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方法 | |
CN102718668A (zh) | 从枳实中提取辛弗林和橙皮甙的方法 | |
CN101396432B (zh) | 一种富集分离香椿叶黄酮类物质的方法 | |
CN109674843A (zh) | 一种干罗汉果综合利用的提取纯化方法 | |
CN102807570B (zh) | 一种化香果制备鞣花酸的方法 | |
CN104098634B (zh) | 枳实中联合提取辛弗林、橙皮甙和PMFs的工艺 | |
CN104262251A (zh) | 一种从千层塔中提取石杉碱甲的方法 | |
CN100560173C (zh) | 一种双水相萃取提取柿叶黄酮类物质的方法 | |
CN106188181B (zh) | 一种从柚子皮中提取柚皮苷的方法 | |
CN102286058A (zh) | 一种制备高纯度甘草酸的方法 | |
CN106214838B (zh) | 一种利用微通道萃取装置从植物多糖水提液中回收总黄酮浸膏的方法 | |
CN101792394B (zh) | 一种萃取分离l-辛弗林的方法 | |
CN108610432B (zh) | 一种高效提取牛蒡菊糖的方法 | |
CN1105591C (zh) | 双水相分配和溶剂变温反萃提取黄芩黄酮类物质的方法 | |
CN116941696A (zh) | 同步制备显齿蛇葡萄叶黄酮粉末与莓茶饮料的加工方法 | |
CN210674301U (zh) | 一种多模式龙胆草提取物制备系统 | |
CN114478680A (zh) | 一种甘草提取工艺 | |
CN102659873A (zh) | 一种从睡莲花中提取烟花苷的方法 | |
CN102827128A (zh) | 一种提取纯化桧黄素的方法 | |
CN103159597A (zh) | 垂柳枝叶中有效成分的综合开发利用 | |
CN113350818A (zh) | 一种浓缩分离紫苏叶中迷迭香酸的泡沫分离法 | |
CN105541602A (zh) | 一种丹参素的提取方法 | |
CN108690025A (zh) | 利用酸性氧化和碱性还原电位水提取苦参中有效成分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20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