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23468C - 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23468C CN100523468C CN200480016687.2A CN200480016687A CN100523468C CN 100523468 C CN100523468 C CN 100523468C CN 200480016687 A CN200480016687 A CN 200480016687A CN 100523468 C CN100523468 C CN 10052346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riable
- belt drive
- cylinder
- motor
- speed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9/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9/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9/04—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 F16H9/1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 F16H9/16—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using two pulleys, both built-up out of adjustable conical parts
- F16H9/18—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using belts, V-belts, or ropes engaging a pulley built-up out of relatively axially-adjustable parts in which the belt engages the opposite flanges of the pulley directly without interposed belt-supporting members using two pulleys, both built-up out of adjustable conical parts only one flange of each pulley being adjust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04—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a sing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16H63/06—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a sing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having an indefinite number of positions
- F16H63/067—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a sing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having an indefinite number of positions 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16)的发动机,其中安装在曲轴(28)一端上的驱动带轮(55)和安装在变速轴(47)一端上的从动带轮(56)由V型带(57)连接。离心离合器机构(17)与变速轴(47)共轴布置,并离心离合器机构(17)比从动带轮(56)更多地布置在气缸侧上。支撑曲轴(28)和变速轴(47)的曲轴箱(22)由第一箱体(40)和第二箱体(41)构成。第一箱体(40)和第二箱体(41)间的相接表面(曲轴箱(22)的拼合表面(D))跨越气缸的轴线(L)定位成与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16)相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中附装到与气缸相连的曲轴一端的驱动带轮通过使用V型带耦合到附装于变速轴一端的从动带轮,所述曲轴的旋转传递到所述变速轴。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已经使用了各种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中附装到曲轴一端的驱动带轮通过V型带耦合到附装于变速轴一端的从动带轮。
作为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有一种可以示例的是其中发动机的曲轴箱由右半箱体与左半箱体构成,右半箱体与左半箱体经由与曲轴的轴线以直角相交的拼合表面耦合在一起,该拼合表面从气缸轴线朝向曲轴的一端侧偏离,且用于将混和气引入曲轴箱内部的进气端口仅形成在左半箱体中,因此不会与拼合表面干涉。在这种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中,为了降低机加工进气端口的成本并提高密封性能,进气端口形成在曲轴箱中但不跨越两个构件(参见例如JP-A-8-151927)。
还使用了一种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中左右两个箱体部分在其拼合表面上装配在一起并通过使用螺栓紧固固定在一起以构成可以向车身的左右方向分开的发动机箱体,在该发动机箱体中结合有互相平行布置的曲轴、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驱动带轮轴和变速带轮轴、以及用于将动力输出到后轮的输出轴。结合有这种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可以在安装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同时实现具有窄的车辆宽度的细长型外观的摩托车(参见例如JP-A-2001-65650)。
还使用了一种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中动力从发动机通过启动离合器机构、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和副齿轮变速器传递到驱动轴。在结合有这种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中,与副齿轮变速器的中间轴的驱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的轴孔压配合到驱动轴,且将压边设定为当超过预定转矩时在从动齿轮与驱动轴之间发生滑动以防止驱动系统受到破坏,其特征在于使用部件数减少的简单结构,降低成本并减轻重量。
发明内容
但是,对于JP-A-8-151927中公开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离合器机构布置在远离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轴端部这一侧上。所以由于其结构,其不允许使用湿式离合器机构,而必须使用干式离合器机构。因此,无法获得湿式离合器机构的优异的耐久度,且此外,驱动系统的通路不平滑地连接或断开。
在JP-A-2001-65650中公开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中,两者都具有相对较大直径的从动带轮和离合器设置在分离的轴线上。因此,发动机箱体必须具有用于容纳它们的空间,使得其难以减小尺寸。
在JP-A-2002-68070中公开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中,离合器布置在曲轴与驱动带轮之间。因此,带室向外大大延展,使得其难以减小尺寸。
本发明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固有的以上问题,并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其在维持高可靠性和耐久度的情况下实现小尺寸。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中附装到曲轴一端的驱动带轮通过使用V型带耦合到附装于变速轴一端的从动带轮,所述曲轴连接到具有至少一个气缸的气缸单元,所述曲轴的旋转被传递到所述变速轴,其中:用于连接/断开所述发动机输出的离合器机构的旋转轴布置在所述变速轴的轴线上,且所述离合器机构与所述从动带轮相比布置在所述变速轴方向上的另一端侧上;且支撑所述曲轴和所述变速轴的曲轴箱由左侧的第一箱体和右侧的第二箱体构成,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经由在所述气缸的轴向上延伸的拼合表面耦合在一起且可以沿着所述拼合表面分离,且所述拼合表面向在所述气缸单元的轴向上延伸的中心线的与所述无级变速器相反的那侧偏离。
在此构造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中,曲轴箱的拼合表面从在气缸单元的气缸的轴向上延伸的中心线向着与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相对一侧偏离(在远离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方向上偏离)。因此,与其中拼合表面位于在气缸单元的气缸的轴向上延伸的中心线上的发动机相比,可以在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与拼合表面之间形成较宽的空间,且离心离合器可以布置在此空间中。这使得可以减小尺寸并将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布置在发动机的外侧上,从而可以采用湿式离合器机构。因此,其允许提高离合器机构的耐久度并平滑地连接和断开驱动系统的通路。
离合器机构的旋转轴布置在变速轴的轴线上,即,从车身的侧表面观察,离合器机构和变速轴交叠布置,并实现了尺寸的减小。
所述气缸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气缸,且所述气缸单元的中心线是所述气缸的轴线。
所述气缸单元可以包括多个气缸,且所述气缸单元的中心线是布置在两端处的所述气缸之间的中心线。
所述曲轴箱的所述拼合表面布置在相对于所述气缸的所述轴线偏离的位置处,并相对于所述气缸的所述轴线保持不大于设置在所述气缸中的气缸套的外径一半的距离。
所述离合器机构可以设置在所述变速轴上。
所述曲轴箱被气密地密封以将所述离合器机构与容纳所述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所述箱体隔离。具有相对于容纳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箱体被气密地密封的曲轴箱,湿式离合器机构的使用不会不良地影响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因此,也允许使用湿式离合器机构。
此外,在此发明中,所述曲轴箱可以局部分离,并且当局部分离时,在所述曲轴箱中形成开口以使所述离合器机构能够被取出,并且还可以设置曲轴箱封盖以气密地封闭所述开口。
所述曲轴箱封盖在靠近所述从动带轮的部分处支撑所述变速轴。
在本发明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中,所述变速轴的旋转所传递到的驱动轴的轴线可以布置在从所述变速轴的所述轴线偏离的位置处,或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可以与所述变速轴的轴线一致地布置。
在此发明中,在气缸单元的轴向上延伸的中心线在单个气缸的情况下对应于气缸的中心轴线,在奇数个气缸的情况下对应于中央气缸的中心轴线,而在偶数个气缸的情况下对应于支撑曲轴的轴承之间的距离的一半。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的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沿着所示的线II-II的剖视图。
图3是图示了图2所示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的曲轴箱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与图3对应的,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的视图。
图5是与图3对应的,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以下描述的实施例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因此,本发明能以各种方式实施而不偏离其主旨。
图1是安装了根据该实施例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的摩托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的剖视图,而图3是图示了图2所示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的曲轴箱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此实施例中所称的前后以及左右表示在骑乘者坐在摩托车车座上的状态下观察时的前后以及左右。此外,在此实施例中,气缸单元设有一个气缸(气缸体19)。
参考图1,在安装了根据此实施例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的摩托车1中,通过轴来支撑前轮4的前叉5由固定到车架1a前端的头管3可枢轴转动地支撑,允许前叉5向左右转动。此外,通过轴来支撑后轮7的后臂8由固定到中央部分的后臂支架6可枢轴转动地支撑以在上下方向上摆动。在车架1a的上部上布置车座9,其包括用于驾驶员的车座部分9a和用于后座乘客的车座部分9b。
车架1a由从头管3倾斜向下延伸的左右下管1b、接着下管1b的后端倾斜向上延伸的左右上管1c、和跨越在前后方向上的连接到下管1b和上管1c的左右车座轨1d构成。车架1a覆盖有包括前封盖10a、护腿板10b和侧封盖10c的塑料封盖10。覆盖有转向把封盖11a的转向把11固定到前叉5的上端。后减震垫12布置在后臂8与后臂支架6之间。此外,发动机单元2由车架1a的下管1b悬挂并支持。
参考图1至3,发动机单元2包括以其气缸轴线A前后倾斜约45度安装的风冷四冲程单缸发动机15、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16、湿式多片离心离合器机构17和减速齿轮机构18。
发动机15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气缸盖20连接到气缸体19的上相接表面,气缸盖封盖21设置在气缸盖20的上侧上,且曲轴箱22连接到气缸体19的下相接表面以支撑下面将详细描述的曲轴28和变速轴47。
未图示的进气端口在气缸盖20的后表面中开口以与燃烧凹部20a连通,且化油器23通过进气管23a连接到进气端口。此外,未图示的排气端口在气缸盖20的前表面中开口以与燃烧凹部20a连通,且排气管24连接到排气端口。排气管24从发动机15向后且向下延伸,进一步倾斜并向后延伸经过右侧,而连接到布置在后轮7的右侧上的消音器25。火花塞30插入在燃烧凹部20a中。
在气缸体19的左侧部分上,形成有经过曲轴箱22和气缸盖20的链条室19a。正时链条34布置在链条室19a中以通过曲轴28驱动凸轮轴31。通过凸轮轴31来打开和关闭未示出的进气门和排气门。
在气缸体19的气缸孔中,插入活塞26以在其中滑动。连杆27的小端部27b耦合到活塞26,而连杆27的大端部27a耦合到曲轴销29,该曲轴销29装配在曲轴28的左曲轴臂28a与右曲轴臂28b之间。
曲轴箱22由具有在气缸体19的轴向L上延伸的拼合表面的第一箱体40和第二箱体41构成。第一箱体40和第二箱体41的相接表面(即曲轴箱22的拼合表面D)与气缸体19的轴线L平行,但形成在从轴线L偏向左方的位置处。此外,拼合表面D定位在气缸套32的外径的右侧上。就是说,拼合表面D定位在轴线L的左侧上并相对于轴线L(在图2和3中从S处指示的位置到轴线L侧上)在气缸套32的外径的一半内的距离范围中。拼合表面D如上所述的偏离使第二箱体41的内部空间保持大于第一箱体40的内部空间。
第二箱体41包括箱体封盖,且其一部分可以分离为箱体封盖71。在第二箱体41的右侧表面上开口的开口由箱体封盖71密封。箱体封盖71通过螺栓72可拆卸地固定到第二箱体41。因此,如果从第二箱体41拆下箱体封盖71,则将在以下详细描述的离心离合器机构17可以与变速轴47一起拆下。
在第一箱体40的左前侧(图2和3的左上侧)上,可拆卸地附装发电机箱体44以包围将在以下详细描述的发电机42。在第二箱体41的右侧上,附装变速箱45以包围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16。
变速箱45独立于曲轴箱22形成,并由底部在第二箱体41的外侧上开口的盒状箱体45a和用于封闭箱体45a的闭盖45b构成,盒状箱体45a和闭盖45b两者都通过螺栓70固定到第二箱体41。在箱体45a的底壁45c与第二箱体41之间形成间隙a以抑制热从发动机15传递到变速箱45。标号60表示面封盖。
曲轴28布置在曲轴箱22的前侧上(图2和3中的上侧上)。在气缸体19的轴线L的左侧上的曲轴28经由轴承35固定到第二箱体41的左端表面,且其右侧经由轴承36固定到第二箱体41的右端表面。曲轴28的右端超出第二箱体41延伸到变速箱45中。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16的驱动带轮55安装在该右端上。曲轴28的左端超出第一箱体40延伸到发电机箱体44中。发电机42安装在该左端上。密封构件37设置在曲轴28延伸超出第二箱体41的右端表面处的部分与变速箱45的底壁45c之间,且变速箱45相对于第二箱体41气密地封闭。因此如将在以下详细描述的,包围在第二箱体41中的离合器机构可以是一种湿式多片的。
发电机42是这样的结构,其中转子42a固定到锥度配合到曲轴48的套筒43,且面对转子42a的定子42b固定到发电机箱体44。
在曲轴箱22的后侧(图2和3的下侧)上,变速轴47平行于曲轴28布置。在气缸体19的轴线L的右侧上的变速轴47经由轴承38固定到箱体封盖71,且其左侧经由轴承39固定到第二箱体41的左端表面。
这里,如果变速轴47的左端由第一箱体40支撑,第二箱体41插入在箱体封盖71与第一箱体40之间,从而降低了用于支撑变速轴47的精度。因此,当用于延长的时间段时,变速轴47在偏离方式下被疲劳损坏,引起耐久度和可靠性的下降。因此根据此实施例,变速轴47的左端由第二箱体41支撑,这就在保持对离合器的有利维护的同时也提高了耐久度和可靠性。
变速轴47的右端(指权利要求中的“一端”)超出第二箱体41延伸到变速箱45中,且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16的从动带轮56附装到该右端。离心离合器机构17在与从动带轮56相对侧上安装在变速轴47上。因此,与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16的从动带轮56相比,离心离合器机构17布置在气缸体19侧上。由于曲轴箱22的拼合表面D朝向气缸体19的轴线L的左侧偏离以加宽第二箱体41的空间,所以可以实现此布置。
离心离合器机构17是湿式多片的,并通过以下方式构成:将杯状外离合器机构83花键配合到变速轴47以与其一起旋转,并将内离合器机构84在与其同轴的轴向上布置在外离合器机构83的内侧上。内离合器机构84花键配合到小的初级减速齿轮74以与其一起旋转,该初级减速齿轮74可旋转地安装在变速轴47上。
多片外离合器片85布置在外离合器机构83中,且两片推动片86布置在其两端位置处。外离合器片85和两片推动片86配合到外离合器机构83以与外离合器机构83一起旋转。此外,内离合器片87布置在外离合器片85和推动片86之间。内离合器片87与内离合器机构84的外周配合以与内离合器机构84一起旋转。
凸轮表面形成在外离合器机构83的内侧上,且重物88布置在凸轮表面与外侧的推动片86之间。重物88由于外离合器机构83的离心力而在径向上向外移动,由于凸轮表面的作用而向离合器机构接合方向移动,从而推动片86被推动以将外离合器片85与内离合器片87连接在一起。在图2和3中,离心离合器机构17的轴线的前侧(图2和3中的上侧)表示断开状态,而后侧表示连接状态。
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16由安装在曲轴28右端上的驱动带轮55、安装在变速轴47右端上的从动带轮56、以及绕驱动带轮55和从动带轮56缠绕的V型带57构成。
驱动带轮55包括固定到曲轴28右端的驱动侧固定半带轮55a、和经由布置在驱动侧固定半带轮55a的左方(在曲轴28沿轴向的内侧上)来滑动的滑动环59而与曲轴28一起旋转的驱动侧移动半带轮55b。凸轮片58布置在驱动侧移动半带轮55b的左侧上,且圆筒形的重物61布置在凸轮片58与驱动侧移动半带轮55b之间。
从动带轮56包括从动侧移动半带轮56b以及固定在变速轴47的从动侧移动半带轮56b的左侧上的从动侧固定半带轮56a,该从动侧移动半带轮56b可以经由螺旋弹簧67滑动到变速轴47右端且安装在变速轴47右端上以与变速轴47一起旋转。圆筒形的滑动环62固定到从动侧固定半带轮56a的轴部,并花键配合到变速轴47。
当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16中曲轴28的转速增大时,重物61由于其离心力而在直径方向上向外(向右)移动并使得驱动侧移动半带轮55b在轴向上向外(向右)移动。由于此移动,驱动带轮55的V型带缠绕直径增大。因此,从动侧移动半带轮56b在轴向上向外(向右)移动,压缩螺旋弹簧67使得从动带轮56的缠绕直径减小且减速比减小。此外,当曲轴28的转速减小时,重物61在直径方向上向内(向左)移动,允许驱动侧移动半带轮55b在轴向上向内(向左)移动。因此,从动侧移动半带轮56b被螺旋弹簧67压迫在轴向上向内(向左)移动,且从动带轮56的缠绕直径增大。因此,驱动带轮55的缠绕直径减小,结果使减速比增大。
从动带轮56由于拧到变速轴47端部上的止动螺母66而紧固固定到变速轴47。止动螺母66被布置成没入滑动环62的右端62a中。这里,滑动环62的内径以步进的方式增大到大于变速轴47的外径,且变速轴47的右端47a具有以步进方式减小的直径。此构造使止动螺母66能够容易地插入滑动环62的右端62a中。因此这就允许将止动螺母定位在螺旋弹簧67的弹簧接纳构件65的左侧上。这就利用简单结构抑制了向外突出,同时也保持了螺旋弹簧的必要长度。
减速齿轮机构18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减速轴52与变速轴47平行布置,且较大的初级减速齿轮75耦合到减速轴52,较大的初级减速齿轮75与可旋转地设置在变速轴47上的较小的初级减速齿轮74啮合。较小的次级减速齿轮76一体形成在减速轴52上,且与较小的次级减速齿轮76啮合的较大的次级减速齿轮77一体形成在下面将详细描述的驱动轴48上。
减速轴52的右端经由轴承91固定到第二箱体41的左端表面。此外,减速轴52的左端可旋转地固定到第一箱体40的左端表面。
驱动轴48与减速轴52平行布置。就是说,驱动轴48具有与变速轴47分离的旋转轴。驱动轴48的右端经由轴承92固定到第二箱体41的左端表面。此外,驱动轴48的左端经由轴承93可旋转地固定到第一箱体40的左端表面,并且还具有附装到其左顶端的链轮49。链轮49经由链条50耦合到后轮7的从动链轮51。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发动机15,曲轴箱22由第一箱体40和第二箱体41构成,且第一箱体40和第二箱体41的相接表面(曲轴箱22的拼合表面D)被设定在向气缸体19的轴线L的左侧偏离的位置处,使得可以在第二箱体41中保持较宽的空间。因此,离心离合器机构17可以布置在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16的内侧上(在气缸体19这一侧上)。因此,即使使用湿式离心离合器机构17,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16也不会受到不良影响。这使得可以有利地使用湿式离心离合器机构17,从而提高离心离合器17的耐久度并平滑地连接和断开驱动系统的通路。
此外,离心离合器机构17与变速轴47同轴地构成,且发动机15实现了紧凑的尺寸。
此实施例涉及这样的情况,通过将设置在减速轴52上的较大的初级减速齿轮75耦合到设置在变速轴47上的较小的初级减速齿轮74,并通过使设置在驱动轴48上的较大的次级减速齿轮77与设置在减速轴52上的较小的次级减速齿轮76进行啮合,来构成减速齿轮机构18。但是并不仅限于此,如图4所示,代替使用减速轴52和较大的初级减速齿轮75,较大的减速齿轮94可以安装在驱动轴48上并可以与较小的初级减速齿轮74进行啮合。在图4所示情况下,曲轴28在与正常旋转相反的方向上旋转。
此外,本发明可以如图5所示构造。具体地说,在变速轴47的左侧上,驱动轴48与变速轴47分离地布置,但与变速轴47的轴线共轴。在此情况下,该构造可以是这样,即减速轴52与其平行地布置在变速轴47的左侧,使耦合到减速轴52的较大的初级减速齿轮75与设置在变速轴47上的较小的初级减速齿轮74啮合,且减速轴52具有与其一体形成的较小的次级减速齿轮52a,并且驱动轴48具有与其一体形成的较大的次级减速齿轮48a以与较小的次级减速齿轮52a啮合。
此实施例涉及离心离合器机构17安装在变速轴47上的情况。但是并不仅限于此,离心离合器机构不一定要安装在变速轴47自身上,只要其旋转轴在与变速轴47相同的轴线上。
此实施例涉及设置有一个气缸(气缸体19)的情况。但是并不仅限于此,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可以设置有多个气缸。在此情况下,轴线L对应于布置在两端处的气缸之间的中心线。
工业应用性
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中,曲轴箱的拼合表面从在气缸单元的气缸的轴向上延伸的中心线朝向与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相对的一侧偏离。因此,与其中拼合表面位于在气缸单元的气缸的轴向上延伸的中心线上的发动机相比,可以在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与拼合表面之间形成较宽的空间,且离合器机构可以布置在此空间中。这使得可以减小尺寸并将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布置在发动机的外侧上,从而可以采用湿式离合器机构。因此,其允许提高离合器机构的耐久度并平滑地连接和断开驱动系统的通路。
Claims (11)
1.一种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中附装到曲轴一端的驱动带轮通过使用V型带耦合到附装于变速轴一端的从动带轮,所述曲轴连接到具有至少一个气缸的气缸单元,所述曲轴的旋转被传递到所述变速轴,其中:
用于连接/断开所述发动机输出的离合器机构的旋转轴布置在所述变速轴的轴线上,且所述离合器机构与所述从动带轮相比布置在所述变速轴方向上的另一端侧上;且
支撑所述曲轴和所述变速轴的曲轴箱由左侧的第一箱体和右侧的第二箱体构成,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经由在所述气缸的轴向上延伸的拼合表面耦合在一起且可以沿着所述拼合表面分离,且所述拼合表面向在所述气缸单元的轴向上延伸的中心线的与所述无级变速器相反的那侧偏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中所述气缸单元包括一个气缸,且所述气缸单元的所述中心线是所述气缸的轴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中所述气缸单元包括多个气缸,且所述气缸单元的所述中心线是布置在两端处的所述气缸之间的中心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中所述变速轴的两端都被支撑在同一个箱体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中所述曲轴箱的所述拼合表面布置在相对于所述气缸的所述轴线偏离的位置处,并相对于所述气缸的所述轴线保持不大于设置在所述气缸中的气缸套的外径一半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中所述离合器机构设置在所述变速轴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中所述曲轴箱被气密地密封以将所述离合器机构与包围所述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所述箱体隔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中所述离合器机构是湿式离合器机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中所述曲轴箱可以局部分离,并且当局部分离时,在所述曲轴箱中形成开口以使得所述离合器机构能够被取出,并且还设置曲轴箱封盖以气密地封闭所述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中所述曲轴箱封盖在靠近所述从动带轮的部分处支撑所述变速轴。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其中所述变速轴的旋转所传递到的驱动轴的轴线布置在从所述变速轴的所述轴线偏离的位置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171065A JP2006342815A (ja) | 2003-06-16 | 2003-06-16 | Vベルト式無段変速装置内蔵エンジン |
JP171065/2003 | 2003-06-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06113A CN1806113A (zh) | 2006-07-19 |
CN100523468C true CN100523468C (zh) | 2009-08-05 |
Family
ID=33549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48001668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3468C (zh) | 2003-06-16 | 2004-06-14 | 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11623B2 (zh) |
JP (1) | JP2006342815A (zh) |
CN (1) | CN100523468C (zh) |
WO (1) | WO200411142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46665A (zh) * | 2014-08-18 | 2016-02-24 | 韩培洲 | 带有直接档传动和皮带无极变速传动的变速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168468A (ja) * | 2004-12-14 | 2006-06-29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用パワーユニット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
JP4939190B2 (ja) * | 2006-11-30 | 2012-05-2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小型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
JP4397927B2 (ja) * | 2006-12-28 | 2010-01-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 |
JP4907368B2 (ja) * | 2007-01-26 | 2012-03-28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
US8074758B2 (en) * | 2009-08-03 | 2011-12-13 | Eugene Angeletti | Inertial centrifugal drive system |
JP6217740B2 (ja) * | 2013-02-14 | 2017-10-25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動力伝達装置 |
US9103428B2 (en) * | 2013-03-15 | 2015-08-11 |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 Structure for coupling V-belt 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with engine |
DE102013220233A1 (de) * | 2013-10-08 | 2015-04-09 | Robert Bosch Gmbh | Werkzeugmaschinensystem |
DE102015224535A1 (de) * | 2015-12-08 | 2017-06-08 | Robert Bosch Gmbh | Getriebeantriebseinrichtung |
CN114687382B (zh) * | 2022-03-22 | 2024-05-03 | 地洲智云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智慧井盖结构 |
US20230313872A1 (en) * | 2022-04-04 | 2023-10-05 | Polaris Industries Inc. |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56854A (ja) | 1989-07-25 | 1991-03-12 | Nippon Oil & Fats Co Ltd | 逆相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用充填剤 |
JP2554178Y2 (ja) * | 1989-10-06 | 1997-11-1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用クランクケース |
JPH05213263A (ja) * | 1992-01-31 | 1993-08-24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の動力伝達装置 |
JPH08151927A (ja) | 1994-11-28 | 1996-06-11 | Honda Motor Co Ltd | 単気筒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
JP3823630B2 (ja) | 1999-08-30 | 2006-09-20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変速装置 |
JP2002068070A (ja) | 2000-08-31 | 2002-03-08 | Suzuki Motor Corp | 不整地走行車両の過負荷防止装置 |
AT6297U1 (de) * | 2002-06-27 | 2003-07-25 | Avl List Gmbh | Brennkraftmaschine mit zumindest einem zylinder |
-
2003
- 2003-06-16 JP JP2003171065A patent/JP2006342815A/ja active Pending
-
2004
- 2004-06-14 WO PCT/JP2004/008330 patent/WO2004111423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4-06-14 CN CN200480016687.2A patent/CN10052346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12-16 US US11/305,353 patent/US731162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46665A (zh) * | 2014-08-18 | 2016-02-24 | 韩培洲 | 带有直接档传动和皮带无极变速传动的变速系统 |
CN105346665B (zh) * | 2014-08-18 | 2019-08-02 | 韩培洲 | 带有直接档传动和皮带无极变速传动的变速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60128510A1 (en) | 2006-06-15 |
CN1806113A (zh) | 2006-07-19 |
JP2006342815A (ja) | 2006-12-21 |
WO2004111423A1 (ja) | 2004-12-23 |
US7311623B2 (en) | 2007-12-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02653B2 (en) | Power unit having engine and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thereof,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same | |
CN1932260B (zh) | 发动机 | |
US8038557B2 (en) | Power unit and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provided with the power unit | |
CN100523468C (zh) | 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 |
US7610987B2 (en) | Power unit and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provided with the power unit | |
CN101327829B (zh) | 二轮机动车用动力单元 | |
US7398753B2 (en) | Engine with built-i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
US7631718B2 (en) | Saddle-type vehicle and engine | |
CN100520010C (zh) | 用于鞍骑式车辆的发动机和安装有该发动机的鞍骑式车辆 | |
CN100400821C (zh) | 具有内置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 |
US8512181B2 (en) | Power unit for small vehicle | |
US10968863B2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US20240309819A1 (en) | Power unit | |
EP1460238A2 (en) | Overhead cam engine | |
US7225705B2 (en) |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assembling method for a motorcycle | |
CN102001413B (zh) | 跨骑式车辆的扭矩阻尼装置 | |
WO2003095868A1 (fr) | Vehicule avec transmission a changement de vitesses continu | |
US20110048387A1 (en) | Supercharger Lubricating Structur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JP2006274855A (ja) |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の変速機構造 | |
JP2013130135A (ja) |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 |
JPH0529772B2 (zh) | ||
EP1489284A1 (en) | V-engine for vehicle | |
JPH01249517A (ja) | 自動車用エンジンユニツト | |
JPH01249921A (ja) | 自動車用エンジンユニツト | |
JPH01249919A (ja) | 自動車用エンジンユニツ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05 Termination date: 20160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