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22782C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22782C CN100522782C CNB2004800017011A CN200480001701A CN100522782C CN 100522782 C CN100522782 C CN 100522782C CN B2004800017011 A CNB2004800017011 A CN B2004800017011A CN 200480001701 A CN200480001701 A CN 200480001701A CN 100522782 C CN100522782 C CN 10052278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car
- hoistway
- operation post
- lift appli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43—Devices enhancing safety during maintenance
- B66B5/005—Safety of maintenance personnel
Landscapes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装置,将需要进行维修检查作业的井道设备配置在井道内上部。在井道内上部配置有对井道设备进行维修检查作业时作为立足点的作业台。该作业台配置为:在轿厢移动至井道内的最上方移动位置时,能够避免与轿厢的干涉,并且在垂直投影面内与轿厢重叠,该作业台配置在如下位置:即使在对重与对重侧缓冲器碰撞、轿厢向上反弹时,也不会与构成轿厢的上框或者轿厢上的设备碰撞。上述作业台具有设置有安全出口的地板部和可打开关闭上述安全出口的盖。上述电梯装置还具有:检测上述盖是否打开的盖检测开关;以及控制装置,其根据来自上述盖检测开关的信号控制使上述轿厢升降的驱动装置的运转,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盖打开时,不允许上述轿厢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将需要进行维修检查作业的井道设备配置在井道内上部。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00—238971号公报中所公开的现有电梯装置中,在设置于井道内的机房中设置有驱动装置。机房设置在井道内对重的正上方。另外,机房的地面设置为与轿厢可以停止的最上层层站地面等高。
在这种电梯装置中,由于对重的升降范围受到机房限制,必须将对重的垂直尺寸抑制得尽可能小。其结果导致对重的水平截面积增大,从而必须增大井道的水平截面积。
另外,对于配置在井道内的驱动装置,可以有从轿厢的上方进行维修检查作业的方法,但是,在该情况下,作业空间受到限制,存在不能够从合适的位置对驱动装置进行维修检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其能够实现井道的节省空间化,并能够提高维修检查作业的作业效率。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配置于井道内上部的井道设备;在井道内升降的轿厢;和配置在井道内上部的作业台,作业台配置为:在轿厢移动至井道内的最上方移动位置时,能够避免与轿厢的干涉,并且在垂直投影面内与轿厢重叠,上述作业台配置在如下位置:即使在对重与对重侧缓冲器碰撞、轿厢向上反弹时,也不会与构成轿厢的上框或者轿厢上的设备碰撞。上述作业台具有设置有安全出口的地板部和可打开关闭上述安全出口的盖。上述电梯装置还具有:检测上述盖是否打开的盖检测开关;以及控制装置,其根据来自上述盖检测开关的信号控制使上述轿厢升降的驱动装置的运转,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盖打开时,不允许上述轿厢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水平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无机房电梯)的侧视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面图。
图中,在井道1内,设置有一对轿厢导轨2和一对对重导轨3(在图1中省略)。轿厢4由轿厢导轨2引导在井道1内升降。对重5由对重导轨3引导在井道1内升降。
对重5在井道1的进深方向上配置在轿厢4的后方。井道1的底部设置有承受轿厢4的轿厢侧缓冲器(未图示),以及承受对重5的对重侧缓冲器6。
在井道1内上部(顶部),固定有一对支承梁7。支承梁7与轿厢4的宽度方向(层站出入口8的正面宽度方向)平行配置。在支承梁7上架设有机座9。
在机座9上,设置有作为使轿厢4和对重5升降的井道设备的驱动装置(曳引机)10。驱动装置10具有包括电动机和制动器的驱动装置主体11,以及由驱动装置主体11驱动旋转的曳引轮12。在曳引轮12的旋转轴的两端部支承该旋转轴。另外,曳引轮12的旋转轴与轿厢4的宽度方向平行,并且沿水平方向延伸。
另外,驱动装置10配置为在垂直投影面内与轿厢4重叠。即,驱动装置10配置在轿厢4的正上方。
在机座9上,支承有作为井道设备的自由旋转的偏导轮13。偏导轮13的旋转轴与曳引轮12的旋转轴平行。
曳引轮12和偏导轮13上卷绕有多根主绳索14。主绳索14具有与轿厢4的上梁4a连接的第1端部14a,和与对重5的上部连接的第2端部14b。轿厢4和对重5由主绳索14以1:1的绕绳方式悬吊在井道1内。
在井道1内上部(顶部),设置有作业台15,用于在对驱动装置10进行维修检查作业时站乘作业人员。该作业台15配置为:在轿厢4移动至井道1内的最上方移动位置时,能够避免与轿厢4的干涉,并且在垂直投影面内与轿厢4部分重叠。
即,作业台15配置在如下位置:即使在对重5与对重侧缓冲器6碰撞、轿厢4向上反弹时,也不会与轿厢4的上框4a或者轿厢4上的设备(门装置等)碰撞。具体地讲,作业台15配置在井道1前后方向上的后侧的一个角部。
另外,作业台15具有:固定在一对支承梁之间的一对固定梁16;固定在固定梁16上的地板部17;固定在地板部17上的护栏18。固定梁16与轿厢4的进深方向平行配置。地板部17上设置有安全出口17a和开闭安全出口17a的盖19。另外,在地板部17上设置有检测盖19是否打开的盖检测开关19a。
驱动装置10的操作由控制装置(控制盘)20控制。控制装置20可以配置在井道1内上部或者下部。来自盖检测开关19a的信号输入到控制装置20。控制装置20在盖19打开时不允许轿厢4移动。
在这种电梯装置中,使轿厢4移动至井道1内上部,作业人员可从轿厢4上移动到作业台15上,对驱动装置10和偏导轮13实施维修检查作业。另外,由于作业台15的配置避免了与轿厢4和对重5相干涉,对重5的垂直尺寸不受作业台15的限制,可以防止因对重5而导致井道1的水平截面积增大。即,可以实现井道1的节省空间化。
并且,由于在垂直投影面内,可以将地板部17扩展到轿厢4的区域外,因此与在轿厢4上进行维修检查作业的情况相比,可以确保更大的作业空间,可以提高维修检查作业的作业效率。
另外,在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使轿厢4移动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可以从安全出口17a向轿厢4上方移动,从设于轿厢4的天棚的逃生出口向轿厢4内移动,或者移动至相邻电梯的轿厢上方。
此外,在地板部17上设置盖检测开关19a,在盖19打开时,由于不允许轿厢4移动,因此可以更可靠地防止在作业人员从安全出口17a进出的过程中轿厢4移动。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剖面图。在实施方式1中,在机座9上安装有驱动装置10,而在实施方式2中,驱动装置10固定在机座9的下部。
另外,在机座9上,安装有作为井道设备的轿厢侧返回轮21和对重侧返回轮22,该两个返回轮21、22使从曳引轮12延伸的主绳索14的方向反转并导向轿厢4和对重5。因此,从主绳索14向曳引轮12的荷重朝向上方作用。
作业台15从支承梁7被悬吊。即,地板部17位于架设在支承梁7之间的固定梁16的下方。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作业台15配置为:在轿厢4移动至井道1内的最上方移动位置时,能够避免与轿厢4的干涉,并且在垂直投影面内与轿厢4部分重叠。
根据这种结构,即使在驱动装置10和返回轮21、22相对轿厢4的天棚面积的占有面积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从轿厢4移动至作业台15上。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图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水平截面图。在图中,在作业台15上设置有可打开和关闭的出入口门23,在向作业台15移动时该出入口门23打开。出入口门23在关闭的状态下起到作为护栏18的一部分的作用。
另外,在出入口门23上,设置有检测出入口门23是否打开的门检测开关24。将来自门检测开关24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20(参照图1)。控制装置20在出入口门23打开时不允许轿厢4移动。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根据这种结构,在打开出入口门23出入作业台15时,轿厢4不移动,可以稳定出入作业台。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示出了作为井道设备的驱动装置10、偏导轮13以及返回轮21、22,但是井道设备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即使在驱动装置配置在井道下部的情况下,在将控制盘、限速器或者返回轮等井道设备配置在井道内上部,需要进行井道设备的维修检查作业时,也可以将该发明的作业台设置在井道内。
另外,上述例子中示出了1:1绕绳方式的电梯装置,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2:1绕绳方式等其它绕绳方式的电梯装置。
另外,虽然上述例子中设置了一个作业台15,但是也可以在井道内设置多个作业台。
并且,在上述例中示出了从轿厢4向作业台15移动的情况,也可以从层站通过专用出入口向作业台移动,或者在维修检查时在层站出入口和作业台之间搭设临时脚手架。
另外,虽然在上述例子中,将驱动装置10配置为使曳引轮12的旋转轴水平,但是也可以将驱动装置配置成使曳引轮12垂直或大致垂直。另外,优选将驱动装置配置为使制动器等维修检查作业必要性高的部位位于作业台侧。换言之,优选将作业台配置为靠近维修检查作业量大的部位。
Claims (3)
1.一种电梯装置,具有:
配置于井道内上部的井道设备;
在上述井道内升降的轿厢;和
配置于上述井道内上部的作业台,
上述作业台配置为:在上述轿厢移动至上述井道内的最上方移动位置时,能够避免与上述轿厢的干涉,并且在垂直投影面内与上述轿厢重叠,上述作业台配置在如下位置:即使在对重与对重侧缓冲器碰撞、轿厢向上反弹时,也不会与构成轿厢的上框或者轿厢上的设备碰撞;
上述作业台具有设置有安全出口的地板部和可打开关闭上述安全出口的盖;
上述电梯装置还具有:检测上述盖是否打开的盖检测开关;以及控制装置,其根据来自上述盖检测开关的信号控制使上述轿厢升降的驱动装置的运转,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盖打开时,不允许上述轿厢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井道设备是使上述轿厢升降的驱动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作业台配置为在垂直投影面内与上述轿厢部分重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4/000894 WO2005073120A1 (ja) | 2004-01-30 | 2004-01-30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23167A CN1723167A (zh) | 2006-01-18 |
CN100522782C true CN100522782C (zh) | 2009-08-05 |
Family
ID=34816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8000170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2782C (zh) | 2004-01-30 | 2004-01-30 | 电梯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710191B1 (zh) |
JP (1) | JPWO2005073120A1 (zh) |
CN (1) | CN100522782C (zh) |
WO (1) | WO2005073120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782072B1 (fr) * | 1998-08-06 | 2000-09-22 | Otis Elevator Co | Dispositif et procede pour le deplacement d'une machinerie le long d'une gaine d'ascenseur au cours de la construction d'un immeuble |
JP2000238971A (ja) | 1999-02-19 | 2000-09-05 |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EP1050505B1 (de) * | 1999-05-07 | 2004-08-04 | Inventio Ag | Einrichtung zur Ausführung von Arbeiten in einem Aufzugsschacht |
JP2001048437A (ja) * | 1999-08-17 | 2001-02-20 |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 エレベータ |
JP2001097649A (ja) | 1999-09-29 | 2001-04-1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JP4454765B2 (ja) | 2000-03-09 | 2010-04-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 |
EP1346942B1 (en) * | 2000-12-28 | 2008-08-27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Car upper handrail device of elevator |
JP4091326B2 (ja) * | 2002-03-27 | 2008-05-28 |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2004
- 2004-01-30 CN CNB2004800017011A patent/CN10052278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1-30 EP EP04706793A patent/EP1710191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1-30 JP JP2005517360A patent/JPWO2005073120A1/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01-30 WO PCT/JP2004/000894 patent/WO2005073120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710191B1 (en) | 2011-10-26 |
WO2005073120A1 (ja) | 2005-08-11 |
EP1710191A1 (en) | 2006-10-11 |
CN1723167A (zh) | 2006-01-18 |
EP1710191A4 (en) | 2009-09-30 |
JPWO2005073120A1 (ja) | 2007-08-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191331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AU762403B2 (en) | Machine-room-less elevator | |
US6742628B2 (en) | Rope elevator | |
CN105384039B (zh) | 用于关闭电梯的门的方法和配置 | |
CN109476462B (zh) | 电梯装置 | |
CN109476460B (zh) | 用于安全维护工作的电梯装置 | |
CN108883904B (zh) | 电梯轿厢、电梯系统和维护电梯系统的方法 | |
EP1172321B1 (en) | Elevator device | |
EP2390219B1 (en) | Elevator apparatus | |
KR100567364B1 (ko) | 엘리베이터 장치 | |
CN100402402C (zh) | 电梯 | |
EP1564177B1 (en) | Elevator equipment | |
CN100522782C (zh) | 电梯装置 | |
CN103130067B (zh) | 电梯设备 | |
CN104395222A (zh) | 电梯装置 | |
EP1693330A1 (en) | Elevator apparatus | |
CN102344075B (zh) | 电梯 | |
EP1329411A1 (en) | Elevator device | |
JP4258178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4254322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KR100750010B1 (ko) | 엘리베이터 장치 | |
CN100503411C (zh) | 一种无机房电梯装置 | |
KR20090084977A (ko) | 엘리베이터 장치 | |
RU2805890C1 (ru) | Лифт цилиндрической формы | |
JPWO2004058619A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05 Termination date: 20150130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