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07681C - 液晶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07681C CN100507681C CNB2007101039117A CN200710103911A CN100507681C CN 100507681 C CN100507681 C CN 100507681C CN B2007101039117 A CNB2007101039117 A CN B2007101039117A CN 200710103911 A CN200710103911 A CN 200710103911A CN 100507681 C CN100507681 C CN 100507681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crystal
- retardation
- substrate
- film
- optical compens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学补偿膜,包括光学膜以及延迟膜。光学膜提供厚度方向的板相位延迟(Rth),而延迟膜配置于光学膜上。延迟膜包括第一延迟区块以及第二延迟区块,第一延迟区块配置于光学膜的部分区域上,并提供第一平面相位延迟(Ro1),而第二延迟区块配置于光学膜的部分区域上,且位于第一延迟区块以外,并提供第二平面相位延迟(Ro2),其中第一平面相位延迟(Ro1)与第二平面相位延迟(Ro2)不同。上述光学补偿膜可补偿液晶显示面板中不同显示区的显示。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光学补偿膜的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补偿膜,特别涉及一种可对液晶显示面板的不同区域提供不同光学补偿效果的光学补偿膜。本发明还涉及该光学补偿膜的制造方法及应用该光学补偿膜的液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器不是自发光的显示器,因此需要一个外加光源来给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足够的亮度。依光源的不同,液晶显示面板可分为穿透式液晶显示器、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与反射式液晶显示器三种。其中,能够同时运用背光源以及外界光源的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适合应用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和电子书(e-Book)等携带型产品上,因此逐渐受到各方嘱目。
在公知的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外表面上通常会配置有一上偏光板(upper polarizer plate)及一下偏光板(lower polarizerplate),以达到显示的效果。另外,为了提高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可在上、下偏光板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配置多层光学膜片,例如负C板或者λ/4相位延迟板等膜片以进行补偿。然而,多层光学膜片的贴附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厚度大幅增加。
由于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的穿透区与反射区需使用不同补偿效果的光学膜片才可使显示质量最佳化,若穿透区与反射区都采用相同补偿效果的光学膜片进行补偿,将无法同时使穿透区与反射区的显示质量都提高到最佳状况。换言之,穿透区与反射区的显示质量会相互妥协。举例来说,为了提高反射区的显示亮度,可在上偏光板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配置λ/4相位延迟板。此时,下偏光板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可再配置另一λ/4相位延迟板,以使穿透区能够正常显示。如此一来,不但液晶显示面板的厚度无法减少,多膜层的设计还使穿透区的显示对比度大幅降低。因此,如何兼顾穿透区的显示对比度以及反射区的显示亮度,将是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发展的一项重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公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兼顾不同显示区域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补偿膜,可在不同区域提供不同的光学补偿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将光学补偿膜整合于液晶显示面板当中,且其中的光学补偿膜可以同时对液晶显示面板中反射区的显示亮度与穿透区的显示对比度进行补偿。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光学补偿膜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可以在同一光学补偿膜中形成具有不同光学补偿效果的多个区域。
本发明提出一种光学补偿膜,包括光学膜以及延迟膜。光学膜提供厚度方向的板相位延迟(Plate retardation,Rth),且延迟膜配置于光学膜上。延迟膜包括第一延迟区块以及第二延迟区块,第一延迟区块配置于光学膜的部分区域上,并提供第一平面相位延迟(Planar retardation,Rol),而第二延迟区块配置于光学膜的部分区域上,位于第一延迟区块以外,并提供第二平面相位延迟(Ro2),其中第一平面相位延迟与第二平面相位延迟不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配向层以及液晶层。第一基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列的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且各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具有穿透区以及反射区。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的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上方,且第二基板具有一光学补偿膜。其中,光学补偿膜包括光学膜以及延迟膜。光学膜提供厚度方向的板相位延迟,而延迟膜位于光学膜与第二基板之间。延迟膜包括第一延迟区块以及第二延迟区块,第一延迟区块位于各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的反射区上,并提供第一平面相位延迟,而第二延迟区块位于各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的穿透区上,并提供第二平面相位延迟,其中第一平面相位延迟与第二平面相位延迟不同。另外,配向层位于该延迟膜上方,且用于调整该延迟膜中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液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的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以及第二基板的光学补偿膜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板相位延迟约为130nm±6nm至220nm±6nm。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平面相位延迟约为120nm±3nm至160nm±3nm。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平面相位延迟约为0nm至10nm。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膜为一第一负C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膜的材料包括液晶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延迟膜的材料包括液晶材料。
此外,上述的延迟膜还包括一配向定义层,配向定义层位于光学膜的至少部分区域上方。延迟膜通过配向定义层来调整位于配向定义层与光学膜之间的液晶材料,以提供第二平面相位延迟,从而构成第二延迟区块。配向定义层的厚度约为0.05μm至0.3μm。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补偿膜还包括一保护层,保护层配置于延迟膜与光学膜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补偿膜还包括一λ/2相位延迟膜,其中延迟膜例如位于λ/2相位延迟膜以及光学膜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一彩色滤光膜,彩色滤光膜配置于光学补偿膜以及第二基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配向层,第一配向层配置于彩色滤光膜以及光学补偿膜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配置于第二基板上的一共享电极,共享电极位于液晶层以及光学补偿膜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调整层,调整层配置于液晶层与光学补偿膜之间,且位于反射区中。上述共享电极覆盖调整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调整层,调整层配置于液晶层与第一基板之间,且各调整层位于反射区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配向层,第二配向层配置于共享电极以及液晶层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负C板。第二负C板配置于第一基板上,且第二负C板位于第一基板以及像素结构之间。
本发明又提出一种光学补偿膜的制造方法。首先提供一基材,然后在基材上全面地涂布材料层。随后,固化该材料层以形成一延迟膜。延迟膜包括多个第一延迟区块以及多个第二延迟区块,其中,第一延迟区块提供一第一平面相位延迟,第二延迟区块提供一第二平面相位延迟,且第一平面相位延迟与第二平面相位延迟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补偿膜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基材的部分区域上形成多个配向定义层,其中,未覆盖在配向定义层上的部分材料层构成第一延迟区块,而配向定义层以及覆盖在配向定义层上的部分材料层构成第二延迟区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补偿膜的制造方法中,形成配向定义层的方法包括先在基材上涂布液晶材料,接着在第一温度下通过半透光罩进行光固化制造过程,以固化位于第一区域内的液晶材料,然后移除未固化的部分液晶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涂布液晶材料的方法包括狭缝模具式涂布(Slot-die Coating)或旋转涂布法(spin coating)。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温度约为50℃至15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液晶材料固化后所形成的所述配向定义层的厚度约为0.05μm至0.3μm。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材料层的材质包括液晶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固化材料层的方法包括在第二温度下,进行另一光固化制造过程。此时,第二温度例如约为20℃至9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形成光学膜的方法包括在延迟膜上形成一负C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补偿膜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延迟膜以及光学膜之间形成保护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的形成配向定义层步骤之前,还包括在基材上形成一配向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补偿膜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延迟膜上形成光学膜。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液晶层。第一基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列的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且各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具有一穿透区以及一反射区。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的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上方,第二基板包括一延迟膜,延迟膜包括多个第一延迟区块以及多个第二延迟区块。第一延迟区块位于各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的反射区上,并提供一第一平面相位延迟,而第二延迟区块位于各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的穿透区上,并提供一第二平面相位延迟。其中延迟膜的材料包括液晶材料。第一延迟区块以及第二延迟区块中的液晶分子具有不同的排列方式,从而使得第一平面相位延迟与第二平面相位延迟不同。另外,液晶层配置于第一基板的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以及第二基板的光学补偿膜之间。
本发明的光学补偿膜中,延迟膜在不同区域提供不同的平面相位延迟,使得液晶显示面板中穿透区平面的相位延迟约等于零,而反射区的平面相位延迟约等于λ/4。因此,延迟膜可以增加反射区的显示亮度,且不影响液晶显示面板中穿透区的显示对比度。同时,本发明的光学补偿膜中,光学膜可提供板相位延迟,还有助于提高穿透区的显示对比度。另外,本发明的光学补偿膜的制造方法可以整合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过程当中,从而可避免因光学补偿膜的贴附而使液晶显示面板的厚度大幅增加的问题。
为了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
图1b为液晶显示面板100的穿透区T的等对比曲线图。
图2a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
图2b为液晶显示面板200的穿透区T的等对比曲线图。
图3a至图3d为本发明的光学补偿膜210的制造方法。
图4a至图4c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光学补偿膜的制造方法。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200:液晶显示面板 110:第一基板
112: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 130:第二基板
132:彩色滤光膜 134:共享电极
136:第一配向层 138:第二配向层
140、210:光学补偿膜 142:光学膜
144、212:延迟膜 146:第一延迟区块
148、218:第二延迟区块 150:液晶层
172:下偏光板 174:上偏光板
180:调整层 214:配向定义层
216:光学膜与配向定义层间的液晶材料 220:保护层
230:λ/2相位延迟板 240:第二负C板
300、400:基材 302、402:配向层
310、404、404a、404b:材料层 I、II:区域
R:反射区 T:穿透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请参照图1a,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30以及液晶层150。第一基板110包括多个阵列排列的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112(在图1a中仅绘出一个)。各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112具有穿透区T以及反射区R。同时,第二基板130位于第一基板110的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112上方,且第二基板130具有光学补偿膜140。光学补偿膜140包括光学膜142以及延迟膜144。另外,液晶层150配置于第一基板110的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112以及第二基板130的光学补偿膜140之间。
在本实施例的光学补偿膜140中,位于光学膜142与第二基板130之间的延迟膜144包括第一延迟区块146以及第二延迟区块148。延迟膜144可为一整合型单层结构。第一延迟区块146位于各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112的反射区R上,并提供第一平面相位延迟,而第二延迟区块148位于各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112的穿透区T上,并提供第二平面相位延迟,其中第一平面相位延迟与第二平面相位延迟不同。同时,光学膜142提供厚度方向的板相位延迟。
举例而言,光学膜142的板相位延迟约为130nm±6nm至220nm±6nm,而第一延迟区块146所提供的第一平面相位延迟约为120nm±3nm至160nm±3nm,较佳的是约为120nm±3nm至140nm±3nm。另外,第二延迟区块148所提供的第二平面相位延迟约为0nm至10nm。
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外侧,可分别贴附下偏光板172以及上偏光板174。当液晶显示面板100进行显示时,光学补偿膜140的延迟膜144在反射区R中所提供的第一平面相位延迟(约120nm±3nm至160nm±3nm)可使通过上偏光板174的线性偏振光转成圆偏振光而进入液晶层150。相比于线性偏振光而言,圆偏振光在各个极化方向上的分量大致相同。在反射区R中,光线以圆偏振的状态通过液晶层150并被反射时,可以较有效地被利用。同时,被反射回来的圆偏振光再度经过延迟膜144时会转变成线性偏振光,以穿过上偏振板174而进行画面显示。换言之,光学补偿膜140所提供的补偿作用,有助于提高反射区R的显示亮度。
另外,光学补偿膜140的延迟膜144在穿透区T中所提供的第一平面相位延迟约为零。由背光源所提供的光线通过下偏光板172、液晶层150以及光学补偿膜140后会保持原有的线性偏振特性。因此,液晶显示面板100中不需要另外在第一基板110上配置第二层延迟膜,穿透区T的显示效果也不会因多膜层设计而受到影响。
此外,液晶显示面板100中,液晶层150的液晶分子具有固有的光学各向异性(optical anisotropy),可能影响液晶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因此,光学补偿膜140中例如配置有第一负C板作为光学膜142,以补偿各种液晶分子的光学各向异性所造成的延迟或是漏光等现象。从实际测量结果得知,公知的以贴附各种光学膜层的方式作为光学补偿的液晶显示面板所呈现的影像对比值约为4300。在相同测试条件之下,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100的穿透区T的等对比曲线图如图1b所示。由图1b可知,液晶显示面板100的穿透区T的对比值约为4434,比公知的设计高出许多。整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中,穿透区T具有良好的显示对比度,而反射区R具有较高的显示亮度。
详细而言,光学补偿膜140中的光学膜142与延迟膜144例如分别是由本质上(intrinsic)均匀的成分所构成,且光学膜142与延迟膜144的材料包括液晶材料。液晶材料的光学性质可以通过改变液晶材料的膜厚或是液晶分子的排列而进行调整。因此,光学补偿膜140中,例如可仅使延迟膜144的第一延迟区块146以及第二延迟区块148中的液晶分子具有不同的排列方式,而不用改变其它材料参数条件(例如材料成分、各组成物浓度、是否有掺杂物等等)即可提供不同的补偿效果,使得延迟膜144的第一延迟区块146以及第二延迟区块148具有不同的平面相位延迟。举例而言,本发明可以使用各种接触式配向工艺或非接触式配向工艺来调整不同区域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以制作延迟膜144。
具体而言,液晶显示面板100可进一步包括配置于第二基板130上的共享电极134,其中共享电极134位于液晶层150以及光学补偿膜140之间。同时,液晶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一彩色滤光膜132,配置于光学补偿膜140以及第二基板130之间,以进行全彩化显示。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应用彩色滤光片于阵列(color filter on array;COA)设计,也就是彩色滤光膜132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上。值得一提的是,彩色滤光膜132配置于光学补偿膜140以及第二基板130之间时,彩色滤光膜132与延迟膜144之间可配置第一配向层136,以调整延迟膜144中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另外,还可以在共享电极134以及液晶层150之间配置第二配向层138,以使液晶层150的液晶分子具有特定的配向排列。
液晶显示面板100为一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因此液晶显示面板100还可配置有多个调整层180,以形成双重晶穴间隙(dual cell gap)。如图1a所示,调整层180可以配置于液晶层150与第一基板110之间,且各调整层180位于反射区R中。在其它实施例中,位于反射区R中的调整层180也可以配置于第二基板130上,位于液晶层150与光学补偿膜140之间,且共享电极134例如会覆盖调整层180。
图2a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请参照图2a,液晶显示面板200的设计是由液晶显示面板100而来。其与液晶显示面板100相比的相异之处在于,液晶显示面板200中光学补偿膜210的延迟膜212还包括配向定义层214,配向定义层214配置于光学膜142的部分区域上方。通过配向定义层214调整位于配向定义层214与光学膜142之间的部分液晶材料216的排列方向。如此一来,配向定义层214与部分液晶材料216可提供第二平面相位延迟。同时,配向定义层214的厚度例如是约为0.05μm至0.3μm,较佳的是约为0.05μm至0.2μm。此外,光学补偿膜210还包括一保护层220,保护层220配置于延迟膜212与光学膜142之间。
在光学补偿膜210中,通过配向定义层214调整位于配向定义层214与光学膜142之间的液晶材料216的排列方向,以使第二延迟区块218提供特定的平面相位延迟,例如是约为0nm至10nm。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延迟区块146所提供的平面相位延迟约为120nm±3nm至160nm±3nm,较佳的是约为120nm±3nm至140nm±3nm。如此一来,延迟膜212在液晶显示面板200的穿透区T与反射区R会提供不同的补偿效果。具体来说,延迟膜212加上光学膜142的配置有助于使反射区R的显示亮度增加,同时提高穿透区T的显示对比度。
另外,光学补偿膜210还包括一λ/2相位延迟膜230,其中延迟膜212例如是位于λ/2相位延迟膜230以及光学膜142之间。此时,反射区R所显示的色彩可以具有更好的饱和度,以更加提高液晶显示面板200的显示质量。当然,本发明不并限定于以λ/2相位延迟膜230的配置来提高反射区R所呈现的色饱和度。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形成延迟膜212时的制造过程参数,譬如是温度或厚度,以提高各个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112中反射区R所呈现的色饱和度。
更进一步来说,液晶显示面板200还可包括第二负C板240,第二负C板240配置于第一基板110上,且第二负C板240位于第一基板110以及像素结构112之间,有助于增加液晶显示面板200的穿透区T的视角。图2b为液晶显示面板200的穿透区T的等对比曲线图。由图2b可知,第二负C板240的配置使显示区T具有宽广的视角。
为了更充分公开本发明的内容,以下提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学补偿膜210的制造方法。图3a到图3d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学补偿膜210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所述的步骤。
首先,请参照图3a,提供一基材300,并在基材300的部分区域上形成多个配向定义层214。基材300例如是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等,且基材300上例如形成有一配向层302。具体来说,在基材300上形成配向定义层214的方法是例如先在基材300上涂布液晶材料。涂布液晶材料的方法包括狭缝模具式涂布(Slot-die Coating)或旋转涂布法(spin coating)。接着,在第一温度下,通过半透光罩(half-tone mask)进行光固化制造过程,以固化位于基材300的部分区域上的液晶材料。然后,移除未固化的部分液晶材料以形成配向定义层214,其中配向定义层214的厚度约为0.05μm至0.3μm,较佳的是约为0.05μm至0.2μm。
详细而言,在进行光固化制造过程时,第一温度可以是约为50℃至150℃,配向定义层214的材料可为向列型(nematic)液晶或是层状型(sematic)液晶。例如,若使用向列型(nematic)液晶作为配向定义层214的材料,则第一温度可以约为90℃。此时,液晶材料在第一温度下会具有散乱无方向性的排列方式(isotropic),而不随配向层302的配向方向排列。因此,在第一温度下利用光固化制造过程将液晶材料固化后,可使配向定义层214具有无方向性(isotropic)的排列。
然后,请参照图3b,在基材300上全面地涂布材料层310,以覆盖基材300及配向定义层214。材料层310的材质例如是液晶材料,而涂布材料层310的方式例如是狭缝模具式涂布(Slot-die Coating)或旋转涂布法(spincoating)。
随后,请同时参照图3b与图3c,将材料层310固化,以形成如图3c所示的延迟膜212。此时,固化材料层310的方法例如是在与第一温度不同的第二温度下,进行另一光固化制造过程,其中第二温度例如是约为20℃至90℃。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步骤中光固化制造过程会全面地固化基材300上的材料层310,因此可不需使用半透光罩。
详细而言,形成材料层310所用的液晶材料例如为向列型(nematic)液晶,则第二温度例如是约为20℃时,材料层310的液晶分子会呈现有序的排列(anisotropic)。因此,在第二温度下,直接与配向层302接触的部分材料层310会具有与配向层302相同的配向方向,从而在固化后构成第一延迟区块146。同时,位于配向定义层214上的液晶材料216会具有与配向定义层214相同的配向方向,从而与配向定义层214共同构成第二延迟区块218。因此,延迟膜212包括多个第一延迟区块146以及多个第二延迟区块218(图中仅各绘示一个作为例子)。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可以视液晶材料的种类以及特性而进行调整,以使不同区域中的液晶材料具有不同的排列方式而形成延迟膜212。
之后,请参照图3d,在延迟膜212上形成光学膜142。形成光学膜142的方法包括在延迟膜212上形成一负C板。此外,形成光学膜142之前还包括在延迟膜212上形成保护层220,以在延迟膜212及光学膜142之间形成隔离。保护层220的材料例如是使用高分子材料或是有机材料。此时,前述实施例所提及的光学补偿膜210大致制作完成。当然,为了更加提高光学补偿膜210的补偿效果,可以在形成延迟膜212之前,在基材300上先形成λ/2相位延迟膜(如图2a所示的λ/2相位延迟膜230),使λ/2相位延迟膜位于延迟膜212与基材300之间。
请继续参照图3d,光学补偿膜210中,第一延迟区块146与第二延迟区块218的液晶材料具有不同的配向排列,从而使第一延迟区块146与第二延迟区块218可以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质。因此,延迟膜212若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中,可对不同区域提供不同的光学补偿效果。另外,本实施例所提出的利用涂布以及光固化的方式形成光学补偿膜210的制造方法,可以整合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中。相比于贴附补偿膜的制造过程而言,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具有较高的制造过程合格率,且有助于使液晶显示面板朝薄型化发展。
除此之外,本发明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制造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平面相位延迟的光学补偿膜。举例来说,图4a至图4c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光学补偿膜的制造方法。请参照图4a,先提供一基板400,基板400上例如具有一配向层402。在基板400上涂布材料层404,随后固化材料层404。在本实施例中,材料层404的材质例如是液晶材料,而基材400例如是玻璃基材或是彩色滤光片等材质。
详细来说,固化材料层404的方式例如是先在第一温度下通过一半透光罩进行光固化制造过程(如图4b所示)。半透光罩例如可使部分光线通过并同时遮蔽部分光线。因此,光线经过半透光罩后,可以照射于第一区域I,而无法照射于第二区域II。此时,位于第一区域I的部分材料层404a会在第一温度下被固化,从而使部分材料层404a的液晶材料呈现第一排列状态。因此,第一区域I的材料层404a固化后可提供特定的平面相位延迟。
然后,请参照图4c,在第二温度下进行光固化制造过程,以将基材400上的材料层404全面固化。第二温度可使第二区域II的部分材料层404b的液晶材料呈现第二排列状态。因此,第二区域II的材料层404b固化后可提供另一特定的平面相位延迟。如此一来,通过调整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就可使第一区域I与第二区域II提供不同的平面相位延迟。进一步来说,不同区域中具有不同的光学补偿作用。位于第一区域I的部分材料层404a例如可构成第一延迟区块或是第二延迟区块其中之一,而位于第二区域II的部分材料层404b则构成另一延迟区块。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光学补偿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应用该光学补偿膜的液晶显示面板至少具有以下所述的优点:
本发明的光学补偿膜在不同区域中具有不同的平面相位延迟,从而可针对液晶显示面板中不同区域的显示画面产生不同的补偿效果。
本发明的光学补偿膜,可使液晶显示面板的反射区呈现较高的显示亮度,同时可使穿透区呈现较高的显示对比度。
本发明的光学补偿膜在较少光学膜层数的设计之下,即可对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提供良好的补偿效果。
本发明的光学补偿膜的制造方法可以整合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过程当中,故本发明可改善因贴附光学补偿膜而造成液晶面板的厚度增加以及制造过程复杂的缺点。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内,可作一些变化与修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界定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列的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且所述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具有一穿透区以及一反射区;
一第二基板,位于该第一基板的所述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上方,该第二基板包括一延迟膜,该延迟膜包括多个第一延迟区块以及多个第二延迟区块,所述第一延迟区块位于所述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的该反射区上,并提供一第一平面相位延迟,而所述第二延迟区块位于所述半穿透半反射式像素结构的该穿透区上,并提供一第二平面相位延迟,其中该延迟膜的材料为本质上均匀的液晶材料,所述第一延迟区块以及所述第二延迟区块中的液晶分子具有不同的排列方式,从而使得该第一平面相位延迟与该第二平面相位延迟不同;
配向层,其位于该延迟膜上方,且用于调整该延迟膜中的液晶分子的排列;以及
一液晶层,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以及该第二基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二基板还包括一光学膜,提供一厚度方向的板相位延迟,其中该延迟膜配置于该光学膜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板相位延迟为130nm±6nm至220nm±6n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光学膜为一第一负C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光学膜的材料包括液晶材料。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二基板还包括一λ/2相位延迟膜,该延迟膜位于该λ/2相位延迟膜与该光学膜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二基板还包括一彩色滤光膜,该延迟膜配置于该彩色滤光膜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一第二负C板,第二负C板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上,且该第二负C板位于该第一基板以及所述像素结构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平面相位延迟为120nm±3nm至160nm±3n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二平面相位延迟为0nm至10n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7101039117A CN100507681C (zh) | 2007-05-15 | 2007-05-15 | 液晶显示面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7101039117A CN100507681C (zh) | 2007-05-15 | 2007-05-15 | 液晶显示面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51154A CN101051154A (zh) | 2007-10-10 |
CN100507681C true CN100507681C (zh) | 2009-07-01 |
Family
ID=38782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7101039117A Active CN100507681C (zh) | 2007-05-15 | 2007-05-15 | 液晶显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07681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64993A (zh) | 2013-03-22 | 2013-10-23 |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07807466A (zh) * | 2017-11-03 | 2018-03-16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13625492A (zh) * | 2020-05-06 | 2021-11-09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KR20230060807A (ko) * | 2021-10-28 | 2023-05-08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64059A (zh) * | 2004-04-15 | 2005-01-12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半穿透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
WO2006010431A1 (en) * | 2004-07-28 | 2006-02-02 | Merck Patent Gmbh | Transflective lcd comprising a patterned retardation film |
CN1764867A (zh) * | 2004-01-08 | 2006-04-26 | Lg化学株式会社 | 使用聚降冰片烯基聚合物薄膜的垂直排列型液晶显示器 |
US20060262259A1 (en) * | 2005-05-20 | 2006-11-23 | Innolux Display Corp. |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operable in 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 mode |
CN1916703A (zh) * | 2005-04-20 | 2007-02-21 |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2007
- 2007-05-15 CN CNB2007101039117A patent/CN100507681C/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64867A (zh) * | 2004-01-08 | 2006-04-26 | Lg化学株式会社 | 使用聚降冰片烯基聚合物薄膜的垂直排列型液晶显示器 |
CN1564059A (zh) * | 2004-04-15 | 2005-01-12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半穿透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
WO2006010431A1 (en) * | 2004-07-28 | 2006-02-02 | Merck Patent Gmbh | Transflective lcd comprising a patterned retardation film |
CN1916703A (zh) * | 2005-04-20 | 2007-02-21 |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US20060262259A1 (en) * | 2005-05-20 | 2006-11-23 | Innolux Display Corp. |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operable in 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 mod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51154A (zh) | 2007-10-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639287B1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액정 표시 패널 | |
US8625063B2 (en) | Display and electronic unit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laminate | |
WO2016066133A1 (zh) | 光学补偿膜及其制作方法、偏光片、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
CN101960343A (zh) | 具有内置视角补偿膜的偏振片以及包括该偏振片的ips-lcd | |
JPH07199173A (ja) |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及び画素並びに作製方法 | |
US8629959B2 (en) | Fabricating method of an optical compensation film | |
KR20040056969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CN1470911A (zh) | 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070263145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00507681C (zh) | 液晶显示面板 | |
CN111190305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3869534B (zh) | 用于液晶面板的单层双轴补偿架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US8310633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particular biaxial compensation plate | |
US7868979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7659954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8958034B2 (en) | Polarizing plate comprising a compensation film having a first retardation value Ro and a second retardation value Rth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 |
US20070229421A1 (en) | View angle controllable display device and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 |
CN110262111A (zh) | 具有活性介晶内部延迟器的lcd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3196157B (zh) |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1535876B (zh) | 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 | |
US7359019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20240184171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KR20180047549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KR20180062193A (ko) | 액정캡슐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 |
JP2017227790A (ja)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