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4035C - 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94035C CN100494035C CNB038080311A CN03808031A CN100494035C CN 100494035 C CN100494035 C CN 100494035C CN B038080311 A CNB038080311 A CN B038080311A CN 03808031 A CN03808031 A CN 03808031A CN 100494035 C CN100494035 C CN 10049403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roller
- drive sprocket
- step roller
- cur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01141 propul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337 anti-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87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14—Guiding means for carrying surfa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2—Driving gear
- B66B23/024—Chain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2—Driving gea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2—Driving gear
- B66B23/026—Driving gear with a drive or carrying sprocket wheel located at end portion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输送装置,梯级导轨(33)导引由梯级链(37)连接着的梯级辊(35)的移动,在该梯级导轨(33)的、驱动链轮(39)的导入部,设置了峰形的弯曲部(43)。受梯级辊(35)与驱动链轮(39)啮合的影响,该梯级辊(35)产生的速度不均匀,由弯曲部(43)吸收,使梯级辊(35)的移动速度保持为一定,抑制梯级(34)的振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扶梯或移动步行道等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扶梯或移动步行道等的输送装置,备有若干个梯级,这些梯级设有梯级辊。设在各梯级(台阶)上的梯级辊由环形梯级链以预定的节距连接着,这样,这些若干个梯级与该梯级链成为一体。梯级链被链驱动机构驱动时,全部梯级同步地、无间隙地移动。另外,梯级辊与设置在构造物上的梯级导轨卡合着,这样,这些若干个梯级支承在梯级导轨上,在搭乘口与落降口之间循环移动。另外,在移动步行道中,通常若干个梯级是沿水平方向移动,所以,有时也把梯级称为踏板,但是,在本说明书中,即使是移动步行道,也统一地表记为“梯级”。
驱动梯级链的链驱动机构,通常的形式是,将梯级链的折返端卷绕在受驱动马达的驱动力而旋转的驱动链轮上,通过驱动链轮,把马达的驱动力传递给梯级链。这样的链驱动机构通常配置在输送装置的搭乘口附近或落降口附近的、称为桁架(トラス)的构造物的内部。
但是,配设着链驱动机构的桁架,已往,需要有进行安装作业的充分空间,而近年来,随着安装技术的发展等,试图使桁架小型化,使输送装置整体上薄型化,节省空间化。如上所述,桁架小型化后,配设在该桁架内部的链驱动机构的驱动链轮,也需要采用小直径的链轮。但是,用小直径的链轮作为链驱动机构的驱动链轮时,由梯级链连接着的梯级辊会产生比较大的速度不均匀,该梯级辊的速度不均匀引起梯级的振动,降低搭乘该输送装置的舒适性。
抑制梯级辊的速度不均匀、使梯级移动平稳的技术,例如在日本特开平8—217368号公报中揭示。该特开平8—217368号公报揭示的技术如图1所示,梯级导轨102支承着被梯级链100连接着的梯级辊101,这样设定梯级导轨102与驱动链轮103的相对位置,即,该梯级导轨102的支承面(移动式履带(トラツク))102a,与驱动链轮103的切线103a之间的间隔是ho。另外,在梯级导轨102的、靠近驱动链轮103的前端侧,设有补偿轨104。该补偿轨104的支承梯级辊101的支承面(移动式履带)104a,在梯级导轨102一侧与该梯级导轨102的支承面102a等高,在驱动链轮103一侧与该驱动链轮103的与梯级辊101啮合的啮合槽等高,并且,其中央部形成为光滑的曲线形状。由该补偿导轨104的支承面104a支承着移动的梯级辊101,从直线运动经过曲线运动,与驱动链轮103的槽相啮合,随着驱动链轮103的旋转而作旋转运动,这样,可抑制梯级辊101的速度不均匀。
上述已往的技术,虽然能有效地抑制梯级辊101的速度不均匀,但是,梯级导轨102相对于驱动链轮103设置在比较高的位置,所以,不利于输送装置的整体薄型化。即,由于驱动链轮103的切线103a与梯级导轨102的支承面102a之间的间隙ho,与梯级链100的链节长度成正比,所以,用小直径的链轮作为驱动链轮103时,梯级链100的链节长度相对于驱动链轮103是比较大的值。结果,驱动链轮103的切线103a与梯级导轨102的支承面102a之间的间隔ho加大。因此,导致桁架大型化,不利于输送装置的整体薄型化。
另外,使往路和返路反转地运转输送装置时,梯级导轨102的返回侧,也同样地要离开间隔ho地设置在驱动链轮103的下方,所以上下间隔共计为2×ho,需要相当的高度尺寸。
假设驱动链轮103的节圆直径是348.4mm,齿数是8,梯级链100的链节长度是133.33mm,用上述的技术完全消除梯级辊101的速度不均匀时,根据本发明者的计算,驱动链轮103的切线103a与梯级导轨102的支承面102a之间的间隔ho必须在35.3mm以上。另外,往路侧和返路侧合计,除了驱动链轮103的大小外,还需要70.6mm(2×ho)的高度尺寸。因此,达不到把驱动链轮103的节圆直径减小到348.4mm的节省空间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能有效抑制梯级辊的速度不均匀、确保搭乘舒适性、并能实现整个装置薄型化的输送装置。
本发明涉及的输送装置,具有梯级导轨、若干个梯级、梯级链、旋转驱动装置、驱动链轮;
上述若干个梯级,具有沿着梯级导轨移动的梯级辊;
上述梯级链,以预定的节距连接上述若干个梯级的梯级辊;
上述旋转驱动装置,产生用于使上述梯级朝预定方向移动的驱动力;
上述驱动链轮,受到上述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力而旋转,把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递给上述梯级链,其特征在于,
设上述驱动链轮的圆周速度为Vt,与上述梯级链连接着移动的上述梯级辊的平均速度为Vo,把上述梯级辊的速度从Vt减少到Vo的位置作为基准位置时,在位于沿着梯级导轨的若干个基准位置中最靠近驱动链轮的基准位置、与离开该基准位置相当于梯级链链节长度的上述驱动链轮上的驱动起点之间的上述梯级导轨的部位,设置了朝梯级侧突出的峰形弯曲部。
该输送装置中,当旋转驱动装置起动时,链轮受到该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力而旋转,借助该驱动链轮的旋转,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递给梯级链。梯级链被驱动后,由该梯级链连接着的若干个梯级的各梯级辊,沿着梯级导轨循环移动,运载搭乘在梯级上的乘客。
这里,说明由梯级链连接着的各梯级辊中的、彼此相邻的3个梯级辊。当最前面的梯级辊靠近驱动链轮,越过了预定位置(基准位置)时,该最前面梯级辊的移动速度比平均速度慢。这时,第2个梯级辊到达峰形弯曲部时,第2个梯级辊的高度位置与该弯曲部的峰形相应地变化。上述峰形弯曲部设置在最靠近驱动链轮的基准位置与驱动链轮上的驱动起点(梯级辊被驱动链轮以圆周速度Vt移送动作的起点,即离开最靠近驱动链链的基准位置的距离为梯级链的链节长度的驱动链轮上的点)之间的梯级导轨的部位。第2个梯级辊的高度位置变化时,由于各梯级辊间的节距(链节长度)是一定的,所以,与第2个梯级辊的高度位置变化尺寸相应地,第3个梯级辊靠近最前面的辊,这样,第3个梯级辊增速。因此,最前面梯级辊的移动速度的降低被第3个梯级辊的增速抵消,第3个梯级辊的移动速度保持为平均速度。
最前面梯级辊进一步前进时,该最前面梯级辊的移动速度逆转,比平均速度快。这时,第2个梯级辊越过了设在梯级导轨上的弯曲部,第2个梯级辊的高度位置回到原来状态,第3个梯级辊远离最前面的梯级辊,第3个梯级辊减速。这样,最前面梯级辊的移动速度的上升被第3个梯级辊的减速抵消,第3个梯级辊的移动速度保持为平均速度。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中,在最靠近驱动链轮的基准位置与驱动链轮上的驱动起点之间的梯级导轨的部位,设置峰形弯曲部,用该峰形弯曲部吸收前面梯级辊产生的速度不均匀,使前面梯级辊的速度不均匀不传递给后续的梯级辊,所以,将梯级辊的移动保持为约平均速度,抑制因梯级辊的速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梯级振动,可确保搭乘的舒适性。另外,设在梯级导轨上的弯曲部的峰形,不需要很大,有利于实现装置整体的薄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已往输送装置的链驱动机构的要部放大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输送装置之一例的整体构造图。
图3是在图2的输送装置中,说明梯级辊的移动速度与其位置关系的图,(a)是表示与梯级辊的位置相应的移动速度变化的图,(b)是表示梯级辊的移动速度为驱动链轮的节圆速度Vt时的位置的图,(c)是表示梯级辊的移动速度成为平均速度Vo时的位置的图,(d)是表示弯曲部的最佳形成位置的图。
图4是在图2的输送装置中,说明弯曲部最佳形状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输送装置之另一例的整体构造图。
图6是表示将本发明用于自动扶梯时的要部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2概略地表示本发明输送装置的整体构造。该图2所示的输送装置31,是相对于路面略水平设置的、运载乘客用的移动步行道,备有支承自重和乘客荷重的、称为桁架的构造物32。该构造物32收容在凹设在路面下方的凹坑内。
在构造物32的内部,设有绕着输送装置31的搭乘口31a和落降口31b作圆周转动的梯级导轨33。该梯级导轨33,用于导引运载乘客的若干个梯级34的移动。即,在若干个梯级34上,分别设有梯级辊35,该梯级辊35沿着梯级导轨33移动,这样,各梯级34绕着输送装置31的搭乘口31a和落降口31b循环移动。
梯级导轨33具有轨本体33a和推压轨33b。轨本体33a在往路侧具有支承面。推压轨33b设在返回侧。在往路侧移动的梯级34,其梯级辊35支承在轨本体33a的支承面上,梯级34的表面是与路面约同高的位置,露出在构造物32的外部,从搭乘口31a朝着落降口31b沿图中箭头A方向平行移动。另外,在往路侧的搭乘口31a附近及落降口31b附近,设有前端安装着橡胶的橡胶板36,梯级34在橡胶板36的下方移动。
另外,在返回侧移动的梯级34,其梯级辊35以卡在轨本体33a与推压轨33b之间的状态,从落降口31b朝着搭乘口31a返回。在轨本体33a的靠搭乘口31a一侧,设有可朝着离开轨本体33a的方向移动的可动轨33c。
设在各梯级34上的梯级辊35,被环形的梯级链37以预定节距连接着,这样,若干个梯级34与该梯级链37成为一体。各梯级34的梯级辊35与梯级导轨33相接着,在该状态,梯级链37被链驱动机构驱动时,各梯级34被梯级导轨33导引,在搭乘口31a与落降口31b之间无间隙地移动。
链驱动机构的构造是,将梯级链37的折返端卷绕在受驱动马达38的驱动力而旋转的链轮39上,通过驱动链轮39,把驱动马达38的驱动力传递给梯级链37。
作为驱动源的驱动马达38,配设在构造物32的内部,通过驱动链40与驱动链轮39连接着。驱动链轮39位于输送装置31的落降口31b一侧,可旋转地配设在构造物32的内部,受驱动马达38的驱动力而旋转,把驱动马达38的驱动力传递给梯级链37。即,驱动链轮39,把被驱动链37连接着的梯级辊35啮合在相邻的齿与齿之间,在该状态,接受驱动马达38的驱动力,以预定的圆周速度(节圆速度)旋转,这样,梯级链37以及连接在其上的梯级辊35被移送。本发明的输送装置31中,该驱动链轮39是采用齿数为16个的小直径链轮。用该小型链轮作为驱动链轮39,可以使构造物32小型化,实现输送装置31的整体薄型化,可节省空间。
另外,在输送装置31的搭乘口31a一侧,设有从动链轮41。该从动链轮41从动于驱动链轮39,与驱动链轮39协同地移送梯级链37。该从动链轮41与驱动链轮39约同径,可自由旋转地配设在构造物32的内部。从该从动链轮41到驱动链轮39,卷绕着梯级链37。
该从动链轮41,被链张紧机构的弹簧部件42朝着离开驱动链轮39的方向拉,对梯级链37付与最适当的张力。当梯级链37伸长时,从动链轮41受到链张紧机构的弹簧部件42的拉力,在预定的范围内朝着离开驱动链轮39的方向移动,这样,可防止梯级链37的松弛。另外,在从动链轮41移动时,上述梯级导轨33的可动轨33c,受到链张紧机构的弹簧部件42的拉力,与从动链轮41连动,朝着离开驱动链轮39的方向移动。
但是,被梯级链37连接着并沿着梯级导轨33移动的梯级辊35,从沿着梯级导轨33的直线移动,切换到沿驱动链轮39的曲线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与驱动链轮39啮合的影响,其移动速度产生不均匀。该梯级辊35上产生的速度不均匀,驱动链轮39的直径越小越显著,是导致梯级34振动、降低输送装置31的舒适性的原因。
为此,本发明的输送装置31中,在梯级导轨33的前端部、具体地说是在轨本体33a的往路侧的导入驱动链轮39的部位,设置了峰形弯曲部43,该峰形弯曲部用于吸收梯级辊35的速度不均匀。这里所述的导入驱动链轮39的部位,是指从梯级导轨33到驱动链轮39接受梯级辊35的区域(部位)。
另外,该输送装置31中,在梯级导轨33的返回侧的、位于驱动链轮39侧的前端部,以及在可动轨33c往路侧及返回侧的、位于从动链轮41侧的前端部,也同样地设置了吸收梯级辊35的速度不均匀的峰形弯曲部43。梯级辊35以与该弯曲部43相应的轨迹,通过设有该弯曲部43的部位。另外,为了使梯级辊35沿着这些弯曲部43贴切地移动,在与这些弯曲部43相向的位置,分别设置了凹部44。
另外,在与设在轨本体33a往路侧驱动链轮39附近部位的弯曲部43的前段(搭乘口31a侧)相向的位置,设置了推压部件45。该推压部件45的作用是防止后续梯级辊35受到前面梯级辊35通过弯曲部43时的影响而上浮。该推压部件45配设在橡胶板36的下方,与在驱动链轮39附近移动的梯级辊35的上端相接,防止该梯级辊35的上浮。另外,在与可动轨33c的往路侧从动链轮41附近部位的弯曲部43的后段(落降口31b侧)相向的位置,也同样地设置了推压部件45,该推压部件与梯级辊35的上端相接,防止该梯级辊35的上浮。
上述的弯曲部43,只要至少设置在轨本体33的往路侧驱动链轮39的导入部位,就可以有效地吸收梯级辊35的速度不均匀,使其平稳地移动,可有效地抑制梯级34产生振动。但是,如果在梯级导轨33返回侧的、位于驱动链轮39侧的前端部也设置弯曲部43,则使输送装置31反向运转时,也能使梯级辊35平滑地移动,有效地抑制梯级34产生振动。
另外,从动链轮41,受到梯级辊35的速度不均匀的影响,其旋转速度容易有不稳定的倾向,但是,通过在可动轨33c往路侧及返回侧的、位于从动链轮41侧的前端部也设置弯曲部43,就可以有效地抑制从动链轮41侧的梯级辊35的速度不均匀,使从动链轮41的旋转速度稳定,更加有效地抑制梯级34产生的振动,并且,也能对应于使输送装置31反向运转时的情形。
下面,参照图3和图4,详细说明吸收梯级辊的速度不均匀的弯曲部43。
由于用圆形的驱动链轮39来驱动直线移动的梯级辊35,所以,各梯级辊35产生如图3(a)所示的移动速度的不均匀。即,设驱动链轮39的节圆速度(圆周速度)为Vt,各梯级辊35产生了从Vt先减速后、又增速回到Vt的速度不均匀。这里,设梯级辊35的平均速度为Vo,当各梯级辊35在梯级导轨33上的图3(b)所示位置时,其移动速度是Vt,从该位置一边渐渐减速,一边朝着驱动链轮39前进预定距离,到达了图3(c)所示位置时,各梯级辊35的移动速度成为平均速度Vo。
这样,设各梯级辊35的移动速度从Vt减速而成为Vo的位置为基准位置,如图3(d)所示,在沿着梯级导轨33的若干个基准位置之中的最靠近驱动链轮39的基准位置、与从该基准位置朝着驱动链轮39前进r距离的位置即驱动链轮39上的驱动起点之间,弯曲部43设计成为使梯级导轨33朝梯级34侧突出的峰形曲线形状。上述的距离r是梯级链37的链节长度。这里所说的驱动链轮39上的驱动起点,是指梯级辊35被驱动链轮39以节圆速度Vt移送的起点。另外,被梯级链37连接着的各梯级辊35中的、某个梯级辊36沿着弯曲部43的曲线形状移动,其高度位置产生变化,该梯级辊35前面的梯级辊35的速度不均匀,被该辊的高度位置变化吸收,速度不均匀不传递给后续的梯级辊35,后续的梯级辊35的移动速度可保持在平均速度Vo。
如上所述,弯曲部43的作用是,能防止通过该弯曲部43的梯级辊35的、后续梯级辊35的速度不均匀。本发明的输送装置31中,由于在沿着梯级导轨33的若干个基准位置中最靠近驱动链轮39的基准位置、与驱动链轮39上的驱动起点之间的导轨33的部位,设置了弯曲部43,所以,从输送装置31的搭乘口31a到落降口31b的全部区域,可以将梯级辊35的移动速度保持为一定,可以有效地抑制梯级34的振动。
下面,参照图4,说明弯曲部43的最佳形状。
越过弯曲部43朝着驱动链轮39侧移动的梯级辊35,在驱动链轮39上的驱动起点与驱动链轮39啮合,其移动速度与驱动链轮39的节圆速度Vt相等。这样,为了方便起见,把在驱动起点与驱动链轮39啮合、移动速度为Vt的梯级辊35,称为链轮辊35a。另外,与该链轮辊25a相邻的梯级辊35b,沿着弯曲部43移动,借助该梯级辊35b的沿弯曲部43的移动,挟着弯曲部43的、从链轮辊35a朝着梯级导轨33的前段侧(输送装置31的搭乘口31a侧)数第2个梯级辊35,以一定的速度(平均速度Vo)移动。这样,为了方便起见,把挟着弯曲部43的、从链轮辊35a朝着梯级导轨33的前段侧数第2个辊、即以期待着一定速度移动的梯级辊35,称为一定速度辊35c。
这时,当这些各梯级辊35a、35b、35c移动一个链节长度时,从链轮辊35a的中心,以梯级链37的链节长度r为半径画出圆C1,从一定速度辊35c的中心,以梯级链37的链节长度r为半径画出圆C2,把该圆C1和圆C2的交点P1经过的轨迹作为辊中心轨迹L时,弯曲部43最好形成为与该辊中心轨迹L相仿的形状。
通过如上述地设定弯曲部43的形状,在链轮辊35a与一定速度辊35c之间的梯级辊35b通过弯曲部43的过程中,虽然链轮辊35a产生了速度不均匀,但是,从理论上说,与弯曲部43的形状相应的梯级辊35b的高度位置变化,将上述速度不均匀完全吸收,使一定速度辊35c的移动速度保持在一定速度(平均速度Vo)。
假设驱动链轮39的齿数是16,梯级链37的链节长度是135mm,将弯曲部43形成为与上述中心轨迹L相仿的形状时,根据本发明者的计算,弯曲部43的高低差仅仅距梯级导轨33的上面1.53mm。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输送装置31中,在最靠近驱动链轮39的基准位置与驱动链轮39上的驱动起点之间的梯级导轨33的部位,形成与上述中心轨迹L相仿形状的弯曲部43,由梯级链37连接着的梯级辊35,通过该弯曲部43,这样,通过弯曲部43的梯级辊35的、后续的梯级辊35的移动速度一定,可有效地抑制梯级34的振动,可确保搭乘的舒适性。另外,如上所述,弯曲部43的高低差极小,所以,构造物32可小型化,可实现输送装置31整体的薄型化。
上面,说明了通过弯曲部43的梯级辊35的、后续的梯级辊35的移动速度保持为一定速度(平均速度Vo),但是,如果容许梯级辊35有微小的速度不均匀(Vo—rωsin(ωt+φ)),则可以把弯曲部43形成为高低差更小的形状。式中,ω是角速度,t是时间,φ是相位差。
即,把在驱动起点与驱动链轮39啮合、移动速度为Vt的梯级辊35称为链轮辊35a,借助与链轮辊35a相邻的梯级辊35b沿弯曲部43的移动,挟着弯曲部43的、从链轮辊35a朝着梯级导轨33的前段侧(输送装置31的搭乘口31a侧)数第2个梯级辊35,被抑制成为只有微小速度不均匀(Vo—rωsin(ωt+φ)),把该辊称为略一定速度辊35c。这时,这些各梯级辊35a、35b、35c移动一个链节长度r时,从链轮辊35a的中心,以梯级链37的链节长度r为半径画出圆C1,从略一定速度辊35c的中心,以梯级链37的链节长度r为半径画出圆C2,把该圆C1和圆C2的交点P1经过的轨迹作为辊中心轨迹L时,把弯曲部43形成为与该辊中心轨迹L相仿的形状,这样,可更加减小弯曲部43的高低差,并且,可把通过弯曲部43的梯级辊35的后续梯级辊35的速度不均匀,限制在容许范围内。
如上所述,容许梯级辊35有微小速度不均匀时,可以更加减小弯曲部的高低差,相应地更加使输送装置31整体薄型化。
下面,说明上述构造的输送装置31的动作。
首先,作为链驱动机构的驱动源的驱动马达38起动,驱动链轮39受到该驱动马达38的驱动力而旋转,借助该驱动链轮39的旋转,驱动马达38的驱动力被传递到梯级链37。梯级链37被驱动后,由该梯级链37连接着的若干梯级34的梯级辊35,沿着梯级导轨33循环移动。
这时,由梯级链37连接着的各梯级辊35中的、靠近驱动链轮39的梯级辊35,在与驱动链轮39啮合的过程中,其移动速度产生速度不均匀。但是,该产生速度不均匀的梯级辊35的后续梯级辊35,通过设在梯级导轨33的、靠驱动链轮39侧前端部的弯曲部43,通过该弯曲部43的梯级辊35的后续梯级辊35的速度不均匀被抑制。
下面,详细说明由梯级链37连接着的各梯级辊35中的、彼此相邻的3个梯级辊35a、35b、35c。首先,最前面的梯级辊3
5a到达驱动链轮39上的驱动起点时,该最前面梯级辊35a的移动速度,是驱动链轮39的节圆速度Vt。这时,第2个梯级辊35b,到达设在梯级导轨33的靠驱动链轮39侧前端部的弯曲部43时,第2个梯级辊35b沿着该弯曲部43一边移动一边变化其高度位置。
第2个梯级辊35b的高度位置变化时,由于各梯级辊35间的节距(链节长度)是一定的,所以,与第2个梯级辊35的高度位置变化尺寸相应地,第3个梯级辊35c靠近最前面的梯级辊35a,第3个梯级辊35c增速。这样,梯级辊35b的移动速度降低的部分,被梯级辊35c的增速部分相抵消,梯级辊35c的移动速度保持在平均速度Vo。
假如不设置弯曲部43,最前面梯级辊35a进一步前进时,第2个梯级辊35b的移动速度变快,应该比平均速度Vo更快。这时,在本发明的输送装置31中,由于第2个梯级辊35b越过设在梯级导轨33的靠驱动链轮39侧前端部的弯曲部43,所以,第2个梯级辊35b的高度位置回到原来状态,第3个梯级辊35c远离最前面梯级辊35a,第3个梯级辊35c被减速。这样,第2个梯级辊35b的移动速度上升部分被第3个梯级辊35c的减速抵消,第3个梯级辊35c的移动速度保持为平均速度Vo。
另外,这时,梯级链37虽然被上述的链张紧机构付与预定的张力,但是推压部件45防止第3个梯级辊35c上浮,所以,当第2个梯级辊35b沿着弯曲部43使其高度位置变化时,第3个梯级辊35c被适当地增速或减速,所以,第3个梯级辊35c的移动速度切实地保持为平均速度Vo。
如上所述,不但在梯级导轨33往路侧的、位于驱动链轮39侧的前端部设置弯曲部43,在梯级导轨33返回侧的、位于驱动链轮39侧的前端部也设置弯曲部43时,即使使输送装置31反向运转,也能有效地抑制梯级辊35的速度不均匀。另外,如果在位于输送装置31的搭乘口31a侧的可动轨33c往路侧及返回侧的、位于从动链轮41侧的前端部,也设置弯曲部43,则可以有效地抑制从动链轮41侧的梯级辊35的速度不均匀。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输送装置31中,受梯级辊35与驱动链轮39啮合的影响,梯级辊35产生移动速度的速度不均匀,被设在梯级导轨33上的弯曲部43吸收,梯级辊35以一定的速度移动,所以,可有效地抑制梯级34的振动,可确保搭乘的舒适性。
另外,设在梯级导轨33上的弯曲部43,不需要很大的高低差,所以,可以使构造物32小型化,可实现输送装置31的整体薄型化。尤其是当容许弯曲部43下流的梯级辊35有微小的速度不均匀时,更加能减小弯曲部43的高低差,所以,更加能使输送装置31整体薄型化。
另外,上面说明的输送装置31,是表示本发明的具体应用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作各种变形。例如,上述的输送装置31中,是将梯级链37绕在驱动链轮39与从动链轮41之间,但是,也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用形成为略U字形的可动轨51来代替从动链轮41,将梯级链37绕在驱动链轮39与可动轨51之间。该图5所示的输送装置50,除了上述特征外,其余的构造与输送装置31相同,对于相同的部分,注以相同标记,其说明从略。
可动轨51的绕着梯级链37的部分,是与驱动链轮39略同径的圆形部。由梯级链37连接着的各梯级辊35与其外周相接,该可动轨51导引梯级辊35的移动。另外,该可动轨51与上述输送装置31中的从动链轮41同样地,被链张紧机构的弹簧部件42朝着离开驱动链轮39的方向拉,对梯级链37付与最适当的张力。
当梯级辊35产生了速度不均匀时,该可动轨51受其影响有时朝着接近或离开驱动链轮39的方向振动。为此,采用该可动轨51时,最好在该可动轨51的往路侧和返回侧,设置上述的弯曲部43。这样,如果在可动轨51的往路侧和返回侧设置了弯曲部43,则可有效地抑制可动轨51侧的梯级辊35的速度不均匀,除了能抑制梯级34的振动外,也能有效地抑制可动轨51的振动,可以使输送装置50的搭乘舒适性极好。另外,通过在可动轨51的往路侧和返回侧双方设置弯曲部43,使输送装置50反向运转时也没有问题。
上面说明了将本发明用于水平地设置在路面上的、用于运载乘客的移动步行道,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跨越上下楼层地设置着的、运载乘客用的自动扶梯。
自动扶梯中,通常,梯级链37的若干个链节对应于一个梯级,在每个梯级上设置若干个梯级辊35。因此,在自动扶梯中,如图6所示,与移动步行道相比,驱动链轮39的齿数增多。把本发明用于该自动扶梯,并且,在梯级导轨33的驱动链轮39的导入部设置弯曲部43时,与把本发明用于上述移动步行道时同样地,可有效地抑制梯级34的振动,确保良好的搭乘舒适性。另外,把本发明用于该自动扶梯时,也不会产生因梯级辊35沿弯曲部43上升而引起的、梯级辊35与驱动链轮39的啮合不良。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在最靠近驱动链轮的基准位置与驱动链轮上的驱动起点之间的梯级导轨的部位,设置了峰形的弯曲部,用该弯曲部吸收梯级辊产生的移动速度的不均匀,速度不均匀不会传递给该位于弯曲部下流的梯级辊。所以,梯级辊的移动速度保持在平均速度,可有效地抑制因速度不均匀引起的梯级振动,可确保搭乘的舒适性。
另外,通过在梯级导轨上设置高低差小的弯曲部,可吸收梯级辊的移动速度的不均匀,所以,不但确保搭乘的舒适性,而且可实现装置整体的薄型化。
Claims (7)
1.输送装置,备有梯级导轨、若干个梯级、梯级链、旋转驱动装置、驱动链轮,
上述若干个梯级,具有沿着上述梯级导轨移动的梯级辊;
上述梯级链,以预定的节距连接上述若干个梯级的梯级辊;
上述旋转驱动装置,产生用于使上述梯级朝预定方向移动的驱动力;
上述驱动链轮,受到上述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力而旋转,把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递给上述梯级链,其特征在于,
设上述驱动链轮的圆周速度为Vt,与上述梯级链连接着移动的上述梯级辊的平均速度为Vo,把上述梯级辊的速度从Vt减少到Vo的位置作为基准位置时,在位于沿着梯级导轨的若干个基准位置中最靠近驱动链轮的基准位置、与离开该基准位置相当于梯级链链节长度的上述驱动链轮上的驱动起点之间的上述梯级导轨的部位,设置了朝梯级侧突出的峰形弯曲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设有上述梯级导轨往路侧的上述弯曲部的部位前段相向的位置,设有与上述梯级辊相接的推压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把在上述驱动起点与上述驱动链轮啮合的梯级辊,作为链轮辊;把挟着上述弯曲部、从该链轮辊沿着上述梯级导轨数第2个梯级辊、即可期待一定速度的梯级辊,作为一定速度辊;从上述链轮辊的中心,以上述梯级链的链节长度为半径画出圆,从上述一定速度辊的中心,以上述梯级链的链节长度为半径画出圆,把上述链轮辊和上述一定速度辊移动一个链节长度时该两个圆的交点经过的轨迹作为导入辊中心轨迹,上述弯曲部形成为与该导入辊中心轨迹相仿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把在上述驱动起点与驱动链轮啮合的梯级辊,作为链轮辊;把挟着上述弯曲部、从该链轮辊沿着梯级导轨数第2个梯级辊、即可容许微小速度不均匀的梯级辊,作为略一定速度辊;从上述链轮辊的中心,以梯级链的链节长度为半径画出圆,从上述略一定速度辊的中心,以上述梯级链的链节长度为半径画出圆,把上述链轮辊和上述略一定速度辊移动一个链节长度时该两个圆的交点经过的轨迹作为导入辊中心轨迹,上述弯曲部形成为与该导入辊中心轨迹相仿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曲部,设在上述梯级导轨返回侧的位于上述驱动链轮侧的前端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具有从动链轮、链张紧机构、可动轨,
上述从动链轮,与上述驱动链轮约同径;
上述链张紧机构,对上述从动链轮在离开上述驱动链轮的方向加力,对上述梯级链付与预定的张力;
上述可动轨,受到上述链张紧机构的作用力,与从动链轮连动,可朝着离开驱动链轮的方向移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弯曲部,设在上述可动轨的、位于上述从动链轮侧的前端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具有可动轨、链张紧机构,
上述可动轨,具有与上述驱动链轮略同径的圆形部,可朝着离开驱动链轮的方向移动;
上述链张紧机构,对上述可动轨在离开驱动链轮的方向加力,对上述梯级链付与预定的张力,其特征在于,
上述弯曲部,设在上述可动轨的、位于从动链轮侧的前端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07208/2002 | 2002-04-09 | ||
JP2002107208 | 2002-04-09 | ||
JP2003060919A JP4158970B2 (ja) | 2002-04-09 | 2003-03-07 | コンベア装置 |
JP60919/2003 | 2003-03-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46408A CN1646408A (zh) | 2005-07-27 |
CN100494035C true CN100494035C (zh) | 2009-06-03 |
Family
ID=28793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8080311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94035C (zh) | 2002-04-09 | 2003-04-09 | 输送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158970B2 (zh) |
KR (1) | KR100690461B1 (zh) |
CN (1) | CN100494035C (zh) |
TW (1) | TWI224076B (zh) |
WO (1) | WO200308485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57557B2 (ja) * | 2004-01-21 | 2010-10-06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JP2006232445A (ja) * | 2005-02-23 | 2006-09-07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コンベア装置 |
JP4747640B2 (ja) * | 2005-04-04 | 2011-08-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チェーンコンベヤの動力伝達装置と、それに用いるスプロケット |
JP5091394B2 (ja) * | 2005-08-31 | 2012-12-0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乗客コンベア |
CN110127302B (zh) * | 2019-05-20 | 2021-07-30 | 北京百正创源科技有限公司 | 带式输送机及其运行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98890A (en) * | 1982-12-20 | 1985-02-12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Fixed track chain drive |
JP2828970B2 (ja) * | 1996-10-22 | 1998-11-25 | エルジー産電株式会社 | 乗客用コンベアの上部レー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138993B2 (zh) * | 1972-03-08 | 1976-10-25 | ||
JPS59230984A (ja) * | 1983-06-14 | 1984-12-2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曲線エスカレ−タのステツプ軸案内レ−ル |
US5697486A (en) * | 1994-11-14 | 1997-12-16 | Investio Ag | Device for the guidance of an endless belt for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JPH09202583A (ja) * | 1996-01-30 | 1997-08-05 | Hitachi Building Syst Co Ltd | 動く歩道の降口予告装置 |
JP4235296B2 (ja) * | 1998-12-14 | 2009-03-1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乗客コンベア |
-
2003
- 2003-03-07 JP JP2003060919A patent/JP415897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4-09 KR KR1020047016015A patent/KR100690461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4-09 TW TW092108141A patent/TWI22407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4-09 WO PCT/JP2003/004517 patent/WO200308485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04-09 CN CNB038080311A patent/CN10049403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98890A (en) * | 1982-12-20 | 1985-02-12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Fixed track chain drive |
JP2828970B2 (ja) * | 1996-10-22 | 1998-11-25 | エルジー産電株式会社 | 乗客用コンベアの上部レール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46408A (zh) | 2005-07-27 |
TWI224076B (en) | 2004-11-21 |
KR100690461B1 (ko) | 2007-03-09 |
KR20040099409A (ko) | 2004-11-26 |
WO2003084854A1 (fr) | 2003-10-16 |
JP4158970B2 (ja) | 2008-10-01 |
JP2004002007A (ja) | 2004-01-08 |
TW200400912A (en) | 2004-0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09604C (zh) | 传送带装置 | |
US6685004B2 (en) | Escalator drive machine | |
US8083048B2 (en) | Conveyer apparatus | |
CN1934025B (zh) | 输送装置 | |
US6832678B2 (en) | Escalator with high speed inclined section | |
CN100494035C (zh) | 输送装置 | |
US7011207B2 (en) | Conveying chain guide | |
US8739957B2 (en) |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device and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escalator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01693497B (zh) | 乘客传送装置 | |
JP2019199346A (ja) | カーブコンベヤ | |
JP2000007263A (ja) | 動く歩道 | |
US20060108196A1 (en) | Conveyer apparatus | |
JP2001316066A (ja) | 乗客搬送コンベア装置 | |
JP2772102B2 (ja) | 曲線コンベア装置 | |
WO2006100851A1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JP2003212462A (ja) | 傾斜部高速エスカレーター | |
JPH10226480A (ja) | 乗客コンベアのハンドレール駆動装置 | |
JPH0772073B2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JP2009062103A (ja) | 乗客コンベアの手摺りベルト案内装置および乗客コンベア | |
JPS6122678B2 (zh) | ||
JP2001114489A (ja) | 移動手摺装置 | |
JPH10291757A (ja) | 可変速型乗客コンベヤ | |
JPS5874481A (ja) | 乗客コンベヤの手摺装置 | |
JPH09175762A (ja) | 可変速型乗客コンベヤ | |
JPH04371486A (ja) | マンコンベア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