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3090C - 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同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同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93090C CN100493090C CNB2006100027546A CN200610002754A CN100493090C CN 100493090 C CN100493090 C CN 100493090C CN B2006100027546 A CNB2006100027546 A CN B2006100027546A CN 200610002754 A CN200610002754 A CN 200610002754A CN 100493090 C CN100493090 C CN 100493090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rver
- execution
- address list
- portable terminal
- claus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9—Time management, e.g. calendars, reminders, meetings or time accoun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H04L61/4594—Address books, i.e. directories containing contact information about correspond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6—Devices for calling a subscriber
- H04M1/27—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 H04M1/274—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 H04M1/2745—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using static electronic memories, e.g. chips
- H04M1/2753—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using static electronic memories, e.g. chips providing data content
- H04M1/2757—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using static electronic memories, e.g. chips providing data content by data transmission, e.g. downloa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72—Multiplexing, e.g. coding, scrambling
- H04L2012/5674—Synchronisation, timing recovery or alig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上行同步方法,服务器对其存储的通信录数据进行逐条目修改。还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下行同步方法,服务器在向请求下行同步的移动终端发送通信录数据前,根据该移动终端支持条目属性及参数对通信录数据进行逐条目适配。又一种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下行同步方法,移动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对其存储的通信录进行逐条目修改。本发明实现了针对通信录中的各个条目进行操作,并能够根据移动终端的具体情况对通信录条目属性及参数进行适配,根据属性及参数的含义对各条目进行映射,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由于属性及参数不一致以及针对记录操作而导致的信息丢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尤其是一种在移动终端和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上行同步及下行同步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个人信息管理(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简称PIM)业务是指客户将移动终端中的信息,以无线或有线方式与电脑或移动网络服务器保持一致,并能用多种终端、多种接入手段查询和管理信息的业务。
个人信息管理的内容通常是通讯录、日程安排、记事簿等。以往的移动终端用户的个人信息管理是基于本机或PC机进行的,与网络无关。随着移动终端换机率的不断增长,有必要在移动网络侧提供PIM业务系统,使移动终端的用户可以通过空中信道,将自己的PIM数据备份到网络侧的服务器上,或将网络侧服务器的PIM信息同步到移动终端,最终达到移动终端和网络服务器的个人信息同步的目的。
由于目前移动终端和PC上的通信录都是采用国际标准组织定义的VCard格式,但是该规范文件为了保证终端厂家实现的可扩展性,定义的格式内容非常灵活,并且还定义了大量终端厂家可以扩展的字段。这就造成目前大量终端的通信录格式不统一,而PIM业务又经常出现将A终端的内容同步到服务器,再同步到B终端的情况,这样就可能造成由于格式不统一,通信录数据丢失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解决由于格式不统一而引起的数据丢失问题的方法是,服务器保存A终端的同步数据,B终端同步不了的数据仍然保存在服务器。从表面上看,该方案解决了通信录数据不丢失的问题,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用户A的通信录为
王二移动电话:XXXX,办公电话XXXX,住宅电话:XXXX,传真号码:XXXX
张三移动电话:XXXX,办公电话XXXX,住宅电话:XXXX,传真号码:XXXX
李四移动电话:XXXX,办公电话XXXX,住宅电话:XXXX,传真号码:XXXX
如图1所示,为通信录映射的Vcard结构,通信录包括多个记录,而每个记录又包括多个条目。例如,与用户A的通信录相对应,张三及其所有信息就是该结构中的一条记录,记录中有多个条目,即张三的移动电话、办公电话、住宅电话、传真号码。而在不同终端中,相同的条目可能采用不同的“属性;参数”组合标识,例如,移动电话就可以用“TEL;Cell”或“TEL;Voice;Cell”标识,并且不同终端支持的条目也可能不同,终端通信录格式的不统一可能造成信息丢失的问题:
(1)在不同移动终端中,相同的条目可能使用不同的“属性;参数”组合标识,例如,在A终端中,“移动电话”条目是用“TEL;Cell”进行标识,而在B终端中,“移动电话”是用“TEL;Voice;Cell”进行标识。用户将A终端的通信录同步到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同步内容并保存,移动电话条目用“TEL;Cell”来保存。当用户更换B终端,请求服务器将通信录同步到终端时,由于服务器仍将标识“TEL;Cell”同步给B终端,但是B终端无法识别,从而导致信息丢失。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必须能够识别条目与所有“属性;参数”组合的一对多对应关系,否则服务器也可能丢失用户数据。
(2)某些终端的条目对应的“属性;参数”是在标准的“属性;参数”之后增加一些对条目没有影响的附加参数,如表示优先级的PREF参数。目前的服务器对这些参数不作处理,从而将造成由于无法匹配到合适的条目而引起信息丢失或者无法在网页上显示给用户。即使服务器保存了这些参数信息,当用户更换B终端再进行通信录同步时,也会出现无法识别这些字段的情况,从而引起信息的丢失。
(3)不同终端支持的条目可能不同,例如,A终端支持的条目为:条目1(移动电话)、条目2(办公电话)和条目3(住宅电话),而B终端仅支持条目2(办公电话)和条目3(住宅电话)。用户用A终端同步通信录到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同步内容并保存。当用户更换B终端,服务器将条目2和条目3同步给用户,但是条目1只能保存在服务器上。如果用户在B终端上对通信录中某个记录的条目2或条目3做了修改,就会产生与服务器之间的同步,由于目前同步操作是针对记录进行的,因此服务器中的该记录就要被替换,原来该记录下的条目1也将随之被清除。当用户再次换回A终端,进行数据同步时,将无法得到该记录下的条目1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信息丢失问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同步方法,针对通信录中的各个条目进行操作,根据移动终端的支持情况对通信录条目属性及参数进行适配,根据条目属性及参数的含义对各条目进行映射,从而有效防止由于条目属性及参数不匹配及针对记录操作而导致的信息丢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上行同步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通信录的上行同步请求;
步骤2、服务器向移动终端返回通信录的上行同步请求响应;
步骤3、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需要同步的通信录数据;
步骤4、服务器根据移动终端的号码判断服务器中是否存在该号码的通信录数据,若存在,执行步骤5;否则,执行步骤6;
步骤5、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逐条目地修改服务器保存的通信录数据,执行步骤7;
步骤6、服务器保存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执行步骤7;
步骤7、结束。
在所述步骤7中的结束之前还包括:服务器将其保存的通信录数据中的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映射到条目标识,为各条目添加条目标识。其中在所述的服务器将其保存的通信录数据中的各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映射到条目标识前,先对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中的附加参数进行过滤。
所述步骤5可具体为:
步骤501、服务器判断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中的第一条记录是否存在于服务器保存的通信录数据中,若存在,执行步骤502;否则,执行步骤508;
步骤502、服务器判断第一条记录的第一个条目是否可以映射到服务器保存的通信录中的条目,若可以,执行步骤503,否则,执行步骤506;
步骤503、服务器从第一个条目中提取内容数据信息,并用该内容数据信息替代服务器保存的通信录中的相应条目的内容数据信息,执行步骤504;
步骤504、服务器判断第一个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与所述相应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是否相同,若相同,执行步骤507,否则,执行步骤505;
步骤505、服务器根据第一个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修改所述相应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执行步骤507;
步骤506、服务器将第一个条目保存于服务器保存的通信录的相应记录下,执行步骤507;
步骤507、服务器将第一个条目从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第一条记录中删除,判断第一条记录中是否还存在条目,若存在执行步骤502,否则,执行步骤509,
步骤508、服务器将第一条记录保存到服务器保存的通信录中,执行步骤509;
步骤509、服务器将第一条记录从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中删除,判断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中是否还存在记录,若存在执行步骤501,否则,执行步骤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下行同步方法,其中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通信录的下行同步请求,该下行同步请求中携带有该移动终端的号码信息以及支持的通信录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
步骤2、服务器接收到该下行同步请求后,根据移动终端的号码判断服务器中是否存在该号码的通信录数据,若存在,执行步骤3,否则,执行步骤6;
步骤3、服务器根据移动终端支持的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逐条目地修改通信录数据中的各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
步骤4、服务器向移动终端发送通信录数据;
步骤5、移动终端存储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执行步骤7;
步骤6、服务器向移动终端返回错误信息,执行步骤7;
步骤7、结束。
所述步骤3可具体为:
步骤301、服务器从通信录中提取待修改的第一条记录;
步骤302、服务器从第一条记录中提取待修改的第一个条目;
步骤303、服务器判断该第一个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是否可映射到移动终端支持的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若可以,执行步骤304,否则,执行步骤305;
步骤304、服务器根据移动终端支持的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修改该第一个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执行步骤305;
步骤305、服务器判断当前记录中是否存在待修改的条目,若存在,执行步骤302,否则,执行步骤306;
步骤306、服务器判断是否有待修改的记录,若存在,执行步骤301,否则,执行步骤4。
其中,在步骤304中,服务器可先判断该第一个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与移动终端支持的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执行步骤305;否则,根据移动终端支持的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修改该第一个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执行步骤305。
所述步骤4可具体为:服务器根据移动终端支持的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向移动终端发送通信录数据中移动终端支持的通信录条目数据。
移动终端可针对条目对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进行存储。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下行同步方法,其中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通信录数据下行同步请求,该下行同步请求中携带有该移动终端的号码信息及支持的通信录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
步骤2、服务器接收到该下行同步请求后,根据移动终端的号码判断服务器中是否存在该号码的通信录数据,若存在,执行步骤3,否则,执行步骤5;
步骤3、服务器将该号码的通信录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
步骤4、移动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逐条目地修改移动终端保存的通信录数据,执行步骤6;
步骤5、服务器向移动终端返回错误信息,执行步骤6;
步骤6、结束。
所述步骤4可具体为:
步骤401、移动终端从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中提取出第一条记录;
步骤402、移动终端判断该移动终端的通信录中是否存在该第一条记录,若存在,执行步骤404,否则执行步骤403;
步骤403、移动终端在通信录中新建一条记录,执行步骤404;
步骤404、移动终端从该第一条记录中提取出第一个条目,判断该第一个条目是否可以映射到移动终端保存的通信录中的条目,若是,执行步骤405;否则,执行步骤406;
步骤405、移动终端从该第一个条目中获取内容数据,并存储到移动终端通信录相应条目的内容数据部分,执行步骤406;
步骤406、移动终端将第一个条目从第一条记录中删除,判断第一条记录中是否存在条目数据,若存在,执行步骤404,否则,执行步骤407;
步骤407、移动终端将第一条记录从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中删除,判断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中是否存在记录数据,若存在,执行步骤401,否则,结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了针对通信录中的各个条目进行操作,并能够根据移动终端的具体支持情况对通信录条目属性及参数进行适配,根据属性及参数的含义对各条目进行映射,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由于条目属性及参数不匹配及针对记录操作而导致的信息丢失。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通信录格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上行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上行同步方法中服务器逐条目修改通信录数据的方法一具体实施例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下行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下行同步方法中服务器逐条目修改通信录数据的方法一具体实施例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下行同步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下行同步方法中移动终端逐条目修改通信录数据的方法一具体实施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针对条目进行通信录的上行同步和下行同步,以避免由于同步引起的数据丢失。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上行同步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0、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上行同步请求;
移动终端与服务器的同步可分为上行同步和下行同步,上行同步是将移动终端的信息备份到服务器上,而下行同步是将服务器的信息保存到移动终端中。上行同步请求可由用户主动发起,也可能是在用户修改终端上通信录时,由终端提示用户发起的。
步骤1200、服务器向移动终端返回上行同步请求响应;
服务器会对发送同步请求的移动终端进行鉴权,若鉴权通过,向移动终端发送上行同步请求响应,若没有通过,发送错误提示。
步骤1300、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需要同步的通信录数据;
步骤1400、服务器根据移动终端的号码判断在服务器中,是否存在移动终端的通信录数据,若存在,执行步骤1500;否则,执行步骤1600;
步骤1500、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逐条目地修改服务器保存的通信录数据,执行步骤1700;
由于服务器中存在该通信录,为了避免数据的丢失,针对通信录中的各个条目进行修改,如图3所示,为服务器逐条目修改通信录数据的方法一具体实施例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501、服务器判断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中的第一条记录是否存在于服务器保存的通信录数据中,若是,执行步骤1502;否则,执行步骤1508;
步骤1502、服务器判断第一条记录的第一个条目是否可以映射到服务器保存的通信录数据中的相应条目,若可以,执行步骤1503;否则,执行步骤1506;
服务器中存储了国际标准组织定义的各种标识方式,并按照含义分类,如:
“移动电话”对应“TEL;Cell”或“TEL;Voice;Cell”;(TEL是属性,Voice及Cell是参数标识表明该条目是某人的移动电话)
“办公电话”对应“TEL;Work”或“TEL;Voice;Work”;
“住宅电话”对应“TEL;Home”或“TEL;Voice;Home”
“电话号码”对应“TEL”或“TEL;Voice”;
“电子邮件”对应“EMAIL;INTERNET”或“EMAIL”。
在服务器判断是否能够映射到相应条目时,会根据属性及参数信息进行查找,例如,当前记录下有一个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为“TEL;Wo rk”,那么,服务器就会在存储的通信录中的相应记录下查找属性及参数信息为“TEL;Work”或“TEL;Voice;Work”的条目。
对于存在的条目,要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对服务器中的数据进行修改,修改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条目进行整体的替换,该方法速度快,但可能会丢失信息,这是由于国际标准组织定义的格式非常灵活,有些终端在标准条目标识后加入了附加参数,如表明优先级的PREF参数,当服务器进行整体条目替换时,若第一个条目中没有附加参数信息,那么服务器中原来存储的该信息就会丢失。因此采用了另一种修改方法,针对各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以及内容数据分别进行修改。
步骤1503、服务器从第一个条目中提取内容数据信息,并用该内容数据信息替代相应条目的内容数据信息;
条目的内容数据信息指的是条目的具体数据内容,例如,具体的电话号码“12345678900”。
步骤1504、服务器判断第一个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与相应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是否相同,若相同,执行步骤1507,否则,执行步骤1505;
步骤1505、服务器根据第一个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修改相应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执行步骤1507;
在修改属性及参数信息时,若服务器中相应条目具有附加参数,而第一个条目中没有,那么仍会保留该附加参数;若服务器中相应条目没有附加参数,而第一个条目中有,那么就将该附加参数也保存到相应条目中;若服务器中相应条目的附加参数与第一个条目的附加参数不同,那么也将第一条目中的该附加参数保存到服务器的相应条目中。例如,服务器中保存的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为“TEL;Voice;Work”及“PREF”,其中的“PREF”表明的是联系人工作电话的优先级,第一个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为“TEL;Work”,那么,就将“TEL;Voice;Work”修改为“TEL;Work”,而附加参数“PREF”不变。当第一个条目的属性及参数具有附加参数“PREF”,而服务器中保存的条目没有该附加参数时,服务器会将该参数保存到相应条目中。
步骤1506、服务器将第一个条目保存于服务器保存的通信录的相应记录下;
服务器中没有相应的条目信息,那么可直接保存该条目。
步骤1507、服务器将第一个条目从第一条记录中删除,判断第一条记录中是否还存在条目,若存在,执行步骤1502,否则,执行步骤1509;
步骤1508、服务器将第一条记录保存到服务器保存的通信录中;
当服务器中没有第一条记录时,可直接保存该记录。
步骤1509、服务器将第一条记录从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中删除,判断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中是否还存在记录,若存在执行步骤1501,否则,执行步骤1700。
步骤1600、服务器保存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
若服务器中没有相应的通信录,可直接保存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
步骤1700、结束。
上述步骤完成了将通信录备份到服务器上,在进行上行同步时,为了防止由于记录修改而引起的用户信息丢失,针对条目更新服务器上的通信录数据,从而,在通信录数据上行同步中,可以有效的避免数据的丢失。
为了方便用户查看通信录,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登陆服务器,查看和修改通信录。在用户通过互联网查看通信录时,应该显示每个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对应的中文标识以及条目的具体数据内容,因此,还应对各条目进行映射,将各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映射到相应的条目标识,并为各条目添加条目标识。从而在用户通过互联网查看通信录时,可以清楚地看到电话是联系人的办公电话、移动电话还是住宅电话,而不会显示属性参数信息,例如,条目属性参数为“TEL;WORK”,那么就将其映射为“办公电话”。条目标识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形等形式。
在进行参数映射时,由于可能存在附加参数,若对整个条目的所有属性及参数进行映射,会出现找不到相应条目标识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参数映射之前,先对属性及参数信息进行处理,对附加参数进行过滤,然后对过滤后的属性及参数进行匹配映射,从而可以在网页上将相应信息显示给用户。例如,终端上报的标识为“TEL;CELL;HOME;PREF”,那么服务器在进行参数映射时,先将附加参数“PREF”过滤掉以后,对剩下的“TEL;CELL;HOME”进行匹配映射,映射到“住宅电话”。从而,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服务器时看到通信录中的所有记录。服务器上保存的通信录中,仍保存着附加参数,以避免数据丢失。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下行同步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00、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通信录的下行同步请求,该下行同步请求中携带有发送下行同步请求的移动终端支持的通信录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
下行同步请求可能是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主动发起的,也可能用户通过互联网修改服务器上的通信录时由网络侧提示用户发起的。
步骤2200、服务器接收到通信录的下行同步请求后,根据移动终端的号码判断服务器中是否存在该号码的通信录数据,若存在,执行步骤2300,否则,执行步骤2600;
步骤2300、服务器根据移动终端支持的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逐条目地修改通信录数据中的各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
如图5所示,为服务器逐条目修改通信录数据的方法一具体实施例流程图,该实施例包括:
步骤2301、服务器从通信录中提取待修改的第一条记录;
步骤2302、服务器从第一条记录中提取待修改第一个条目;
步骤2303、服务器判断该第一个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是否可映射到移动终端支持的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若可以,执行步骤2304,否则,执行步骤2305;
由于条目属性及参数格式的多样性,发起下行同步请求的移动终端可能不支持服务器中存储的通信录的标识格式,因此,要根据移动终端支持的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修改服务器中的通信录。“可以映射到移动终端支持的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说明移动终端中存在与当前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含义相同的属性及参数信息,那么可根据移动终端支持的格式修改服务器通信录数据。
“不可映射”说明移动终端不具备与当前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含义相同的属性及参数信息,因此不进行修改。例如,当前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为“TEL;CELL;HOME;X-MOT-RINGID”,其含义是住宅电话的特定铃音,说明当前条目的内容数据为当前记录中的住宅电话设定的铃音的标识(可能是铃音的名称或铃音存储的位置等信息),而移动终端不支持为住宅电话设置特定铃音,那么当前条目就无法映射到移动终端支持的属性及参数信息。扩展参数会改变条目的含义,“TEL;CELL;HOME;X-MOT-RINGID”和“TEL;CELL;HOME”,一个是住宅电话铃音标识,一个是住宅电话,从而,对于具有扩展参数的条目属性及参数可作为含义不统一的条目对待。附加参数对条目的内容数据没有影响,“TEL;CELL”和“TEL;CELL;PREF”都是移动电话,二者的含义是一致的,只是后者具有优先级参数,可先对附加参数进行过滤,然后再进行映射。
步骤2304、服务器根据移动终端支持的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修改服务器保存的通信录数据的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
例如,服务器保存的通信录中采用“TEL;Cell”的格式,而移动终端支持的是“TEL;Voice;Cell”格式。服务器会根据其存储的多种属性及参数格式,查找服务器通信录当前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与移动终端支持的哪个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的含义是相同的,根据移动终端所支持的相应格式修改通信录数据,例如,将服务器通信录中的“TEL;Cell”修改为“TEL;Voicc;Cell”。当服务器的条目及属性参数具有附加参数时,而移动终端不支持时,服务器应保留保存的附加参数,例如,当前条目采用“TEL;Cell;PREF”,移动终端支持的是“TEL;Voice;Cell”,那么就将“TEL;Cell;PREF”修改为“TEL;Voice;Cell;PREF”,以保证数据不丢失。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参数修改,可先判断当前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与移动终端支持的相应属性及参数信息是否一致,即在附加参数过滤后,属性及参数信息的格式是否相同,若相同,则不需修改,若不相同,则要根据上述方法修改。
步骤2305、服务器判断当前记录中是否存在待修改的条目,若存在,执行步骤2302,否则,执行步骤2306;
步骤2306、服务器判断是否有待修改的记录,若存在,执行步骤2301,否则,执行步骤2400。
步骤2400、服务器向移动终端发送通信录数据;
步骤2500、移动终端存储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执行步骤2700;
与上行同步中,与服务器逐条目保存通信录数据相类似,在进行下行同步时,移动终端也可针对条目保存通信录数据,以防止由于针对记录修改而导致的信息丢失。
步骤2600、服务器向移动终端返回错误信息;
步骤2700、结束。
上述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下行同步方法案实现了在发起下行同步请求的移动终端不支持服务器存储的通信录标识格式时,根据移动终端支持的标识格式对通信录进行修改,从而有效的防止了因属性及参数不匹配而导致的信息丢失。
在进行下行同步时,发起下行同步的移动终端可能不支持附加参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无需将附加参数发送到移动终端,从而,在向发起下行同步请求的移动终端发送通信录信息时,服务器可根据通信录支持的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向发送所述下行同步请求的移动终端发送该移动终端支持的通信录中各条目数据,例如,当移动终端不支持附加参数时,只发送条目数据中除附加参数之外的其他数据,再如,当移动终端不支持扩展参数时,就不发送扩展参数条目,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数据传输。
移动终端可能支持多个重复的条目,例如,移动终端允许用户为一个联系人输入多个移动电话号码。在进行通信录的上行同步时,服务器可依然按照上述方式对通信录进行保存和更新。在进行通信录的下行同步时,移动终端支持的重复条目数可能与服务器中的通信录的重复条目数目不同,当移动终端支持的重复条目多时,可按上述步骤向移动终端发送通信录,当移动终端支持的重复条目少时,可按照存储的顺序进行适配并发送,例如,服务器的通信录中的某个联系人有3个移动电话号码,但发起下行同步请求的移动终端只支持一个移动电话号码,那么就将服务器通信录中该联系人的第一个移动电话号码进行适配并发送。由于当通信录允许存储多个含义相同的条目时,往往会有优先级参数,因此也可根据优先级参数选择条目进行适配和发送。
由于服务器会在一个号码的通信录中保存所有使用过该号码的移动终端的所有条目,随着用户更换终端的增多,可能造成服务器上保存的用户数据越来越多。为了避免此类碎片信息长期占用服务器空间,服务器需要给这类数据赋予一定生命周期,如果数据到期后,服务器将通知用户清理数据,如果用户不能及时删除超时数据,服务器就删除数据。
在下行同步过程中,对条目标识的适配也可由移动终端来完成,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下行同步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00、移动终端向服务器接发送通信录数据下行同步请求,该下行同步请求中携带有该移动终端的号码信息及支持的通信录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
下行同步请求可能是用户主动发起的,也可能用户通过互联网修改服务器上的通信录时由网络侧提示用户发起的。
步骤3200、服务器接收到该下行同步请求后,根据移动终端的号码判断服务器中是否存在该号码的通信录数据,若存在,执行步骤3300,否则,执行步骤3500;
步骤3300、服务器将该号码的通信录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
步骤3400、移动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逐条目地修改移动终端保存的通信录数据,该修改针对条目进行,执行步骤3600;
步骤3500、服务器向移动终端返回错误信息;
步骤3600、结束。
移动终端在修改通信录数据时,针对每个条目进行操作,如图7所示,为移动终端逐条目修改通信录数据的方法一具体实施例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401、移动终端从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中提取出第一条记录;
步骤3402、移动终端判断该移动终端的通信录中是否存在该第一条记录,若存在,执行步骤3404,否则执行步骤3403;
判断是根据记录的标识信息进行,例如记录的“姓名”是否相同。
步骤3403、移动终端在其保存的通信录中新建一条记录;
当移动终端不存在第一条记录时,要根据第一条记录的标识信息新建一记录,在新建记录后,该记录下会有移动终端支持的各条目,但是各条目是不完整的,只具有属性及参数信息,没有内容数据。
步骤3404、移动终端从该第一条记录中提取出第一个条目,移动终端判断该第一个条目是否可以映射到移动终端保存的通信录中的条目,若可以,执行步骤3405;否则,执行步骤3406;
在移动终端中存储国际标准组织定义的各种标识方式,移动终端根据提取出的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在移动终端的通信录中的相应记录下查找是否存在相应的条目。“映射”指的是条目的含义相同,例如,“TEL;Cell”与“TEL;Voice;Cell”的含义相同,均为移动电话;“TEL;Cell;PREF”与“TEL;Voice;Cell”的含义也认为是相同的。
当“可以”时,说明移动终端具有含义相同的条目,直接将内容数据存储到相应条目,若“无法映射”,那么说明移动终端不支持该含义条目,不进行存储。
步骤3405、移动终端从该第一个条目中获取内容数据,并存储到移动终端的通信录中相应条目的内容数据部分;
移动终端通信录中相应条目的内容数据部分可能是有数据的,也可能是空的;当有数据时,可用第一个条目的内容数据替代移动终端中相应条目的内容数据,当空时,直接将第一个条目的内容数据存储到移动终端相应条目的内容数据部分。
步骤3406、移动终端将第一个条目从第一条记录中删除,判断第一条记录中是否存在条目数据,若存在,执行步骤3404,否则,执行步骤3407;
步骤3407、移动终端将第一条记录从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中删除,判断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中是否存在记录数据,若存在,执行步骤3401,否则,结束。
移动终端通过逐条目进行通信录的修改,并在修改中进行参数映射,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逐记录操作及属性参数不一致而导致的信息丢失问题。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3)
1、一种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上行同步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通信录的上行同步请求;
步骤2、服务器向移动终端返回通信录的上行同步请求响应;
步骤3、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需要同步的通信录数据;
步骤4、服务器根据移动终端的号码判断服务器中是否存在该号码的通信录数据,若存在,执行步骤5;否则,执行步骤6;
步骤5、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对服务器保存的通信录数据进行逐条目修改,执行步骤7;
步骤6、服务器保存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执行步骤7;
步骤7、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5具体为:
步骤501、服务器判断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中的第一条记录是否存在于服务器保存的通信录数据中,若存在,执行步骤502;否则,执行步骤508;
步骤502、服务器判断第一条记录的第一个条目是否可以映射到服务器保存的通信录中的条目,若可以,执行步骤503,否则,执行步骤506;
步骤503、服务器从第一个条目中提取内容数据信息,并用该内容数据信息替代服务器保存的通信录中的相应条目的内容数据信息,执行步骤504;
步骤504、服务器判断第一个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与所述相应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是否相同,若相同,执行步骤507,否则,执行步骤505;
步骤505、服务器根据第一个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修改所述相应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执行步骤507;
步骤506、服务器将第一个条目保存于服务器保存的通信录的相应记录下,执行步骤507;
步骤507、服务器将第一个条目从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第一条记录中删除,判断第一条记录中是否还存在条目,若存在执行步骤502,否则,执行步骤509,
步骤508、服务器将第一条记录保存到服务器保存的通信录中,执行步骤509;
步骤509、服务器将第一条记录从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中删除,判断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中是否还存在记录,若存在,执行步骤501,否则,执行步骤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7中的结束之前还包括:服务器将其保存的通信录数据中的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映射到条目标识,为各条目添加条目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的服务器将其保存的通信录数据中的各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映射到条目标识前,先对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中的附加参数进行过滤。
5、一种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下行同步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通信录的下行同步请求,该下行同步请求中携带有该移动终端的号码信息以及支持的通信录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
步骤2、服务器接收到该下行同步请求后,根据移动终端的号码判断服务器中是否存在该号码的通信录数据,若存在,执行步骤3,否则,执行步骤6;
步骤3、服务器根据移动终端支持的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逐条目地修改通信录数据中的各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
步骤4、服务器向移动终端发送通信录数据;
步骤5、移动终端存储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执行步骤7;
步骤6、服务器向移动终端返回错误信息,执行步骤7;
步骤7、结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具体为:
步骤301、服务器从通信录中提取待修改的第一条记录;
步骤302、服务器从第一条记录中提取待修改的第一个条目;
步骤303、服务器判断该第一个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是否可映射到移动终端支持的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若可以,执行步骤304,否则,执行步骤305;
步骤304、服务器根据移动终端支持的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修改该第一个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执行步骤305;
步骤305、服务器判断当前记录中是否存在待修改的条目,若存在,执行步骤302,否则,执行步骤306;
步骤306、服务器判断是否有待修改的记录,若存在,执行步骤301,否则,执行步骤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步骤304具体为:服务器判断该第一个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与移动终端支持的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执行步骤305;否则,根据移动终端支持的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修改该第一个条目的属性及参数信息,执行步骤30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1之前,服务器根据用户通过互联网的操作修改通信录,并向相应的移动终端发送提示用户进行通信录的下行同步的信息,用户输入下行同步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具体为:服务器根据移动终端支持的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向移动终端发送通信录数据中移动终端支持的通信录条目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5中,移动终端针对条目对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进行存储。
11、一种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下行同步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通信录数据下行同步请求,该下行同步请求中携带有该移动终端的号码信息及支持的通信录条目属性及参数信息;
步骤2、服务器接收到该下行同步请求后,根据移动终端的号码判断服务器中是否存在该号码的通信录数据,若存在,执行步骤3,否则,执行步骤5;
步骤3、服务器将该号码的通信录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
步骤4、移动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逐条目地修改移动终端保存的通信录数据,执行步骤6;
步骤5、服务器向移动终端返回错误信息,执行步骤6;
步骤6、结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具体为:
步骤401、移动终端从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中提取出第一条记录;
步骤402、移动终端判断该移动终端的通信录中是否存在该第一条记录,若存在,执行步骤404,否则执行步骤403;
步骤403、移动终端在其保存的通信录中新建一条记录,执行步骤404;
步骤404、移动终端从该第一条记录中提取出第一个条目;判断该第一个条目是否可以映射到移动终端保存的通信录中的条目,若是,执行步骤405;否则,执行步骤406;
步骤405、移动终端从该第一个条目中获取内容数据,并存储到移动终端的通信录中相应条目的内容数据部分,执行步骤406;
步骤406、移动终端将第一个条目从第一条记录中删除,判断第一条记录中是否存在条目数据,若存在,执行步骤404,否则,执行步骤407;
步骤407、移动终端将第一条记录从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中删除,判断接收到的通信录数据中是否存在记录数据,若存在,执行步骤401,否则,结束。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1之前,服务器根据用户通过互联网的操作修改通信录,并向相应的移动终端发送提示用户进行通信录的下行同步的信息,用户输入下行同步指令。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027546A CN100493090C (zh) | 2006-01-25 | 2006-01-25 | 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同步方法 |
PCT/CN2007/000231 WO2007085183A1 (fr) | 2006-01-25 | 2007-01-22 | Procédé de synchronisation de données entre un terminal mobile et un serveur |
US12/162,113 US8620366B2 (en) | 2006-01-25 | 2007-01-22 | Data synchronization method between mobile terminal and server |
KR1020087020678A KR101119144B1 (ko) | 2006-01-25 | 2007-01-22 | 이동 단말과 서버 사이의 데이터 동기 방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027546A CN100493090C (zh) | 2006-01-25 | 2006-01-25 | 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同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05446A CN1805446A (zh) | 2006-07-19 |
CN100493090C true CN100493090C (zh) | 2009-05-27 |
Family
ID=36867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027546A Active CN100493090C (zh) | 2006-01-25 | 2006-01-25 | 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同步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20366B2 (zh) |
KR (1) | KR101119144B1 (zh) |
CN (1) | CN100493090C (zh) |
WO (1) | WO200708518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894830B2 (en) * | 2007-04-28 | 2011-02-22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otion adaptiv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use therewith |
KR101489967B1 (ko) * | 2007-08-17 | 2015-02-0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프레즌스 상태정보를 갱신하는 프레즌스 서비스 시스템 및방법 |
CN101572599B (zh) * | 2008-09-04 | 2011-12-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定时执行同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EP2335361B1 (en) * | 2008-09-05 | 2012-02-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Technique for synchronizing a terminal device with a wireless network |
EP2327199B1 (en) * | 2008-09-17 | 2014-01-15 | BlackBerry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ss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converged network-based address book system and a user device |
CN101526950B (zh) * | 2009-04-09 | 2012-01-11 | 酷派软件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数据自动同步的方法及系统 |
FR2949584A1 (fr) * | 2009-08-27 | 2011-03-04 | Dmailer | Procede de synchronisation duale pour un dispositif electronique mobile |
KR101921201B1 (ko) * | 2012-05-17 | 2018-11-22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단말기의 기능 연동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단말기 |
US20140229569A1 (en) * | 2013-02-11 | 2014-08-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ing address book in mobile terminal and server |
CN103957273B (zh) * | 2014-05-16 | 2018-02-02 | 广东佳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在多台ldap服务器间进行通讯录同步的方法 |
CN109981694B (zh) * | 2017-12-27 | 2020-12-1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同步方法、服务器及终端 |
CN112950055B (zh) * | 2021-03-20 | 2024-09-27 | 深圳芯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iso体系中系统管理的自动录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156074B1 (en) * | 2000-01-26 | 2012-04-10 | Synchronoss Technologies, Inc. | Data transfer and synchronization system |
US20040058710A1 (en) * | 2001-05-25 | 2004-03-25 | Timmins Timothy A. | Technique for synchronizing data in user devices through an information service |
US20040093342A1 (en) * | 2001-06-27 | 2004-05-13 | Ronald Arbo | Universal data mapping system |
KR20030057745A (ko) * | 2001-12-29 | 2003-07-07 | 주식회사 현대시스콤 |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주소록 관리 방법 |
US6721871B2 (en) * | 2002-04-02 | 2004-04-13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ing data stores with respect to changes in folders |
TWI231129B (en) * | 2002-05-09 | 2005-04-11 | Htc Corp | Method and system of data synchronization using the HTTP protocol |
US7280817B2 (en) * | 2002-07-03 | 2007-10-09 | Intel Corporation | Network based archiving of user-specific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222139B2 (en) * | 2002-07-30 | 2007-05-2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for synchronizing data |
CN100511218C (zh) * | 2002-09-11 | 2009-07-08 | 诺基亚有限公司 | 终端之间自动同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FI114750B (fi) * | 2002-10-29 | 2004-12-15 | Nokia Corp | Datan synkronoiminen |
US7359991B2 (en) * | 2002-11-05 | 2008-04-15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Folder synchronization |
US20040127205A1 (en) | 2002-12-30 | 2004-07-01 | Sanjeev Mahajan | Over the air maintenance of mobile station telephone directories |
FI20030864L (fi) * | 2003-06-10 | 2004-12-11 | Nokia Corp | Synkronointijärjestely |
KR100551957B1 (ko) * | 2003-09-15 | 2006-02-20 | (주) 엘지텔레콤 | 아이에스엠에스를 이용한 개인정보 동기화 시스템 및 그방법 |
US20050138211A1 (en) * | 2003-12-19 | 2005-06-23 | Mobile Action Technology Inc. | Data synchronization system with data security and proxy capabilities |
US20050203905A1 (en) * | 2004-03-12 | 2005-09-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of synchronizing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user terminal using messenger service system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
KR100690764B1 (ko) * | 2004-06-08 | 2007-03-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아이엠피에스 클라이언트의 상태정보 동기화 방법 |
US20060003806A1 (en) * | 2004-07-02 | 2006-01-05 | Sbc Knowledge Ventures, L.P. | Phone synchroniz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
US7672978B2 (en) * | 2004-08-20 | 2010-03-02 | Nokia Corporation | Handling of content in a data processing device |
AU2005299366A1 (en) * | 2004-10-25 | 2006-05-04 | Empower Technologies Inc., A Washington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global data synchronization |
US7317907B2 (en) * | 2005-01-31 | 2008-01-08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ynchronizing server and device data using device data schema |
US20060230349A1 (en) * | 2005-04-06 | 2006-10-12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Coalesced per-file device synchronization status |
-
2006
- 2006-01-25 CN CNB2006100027546A patent/CN100493090C/zh active Active
-
2007
- 2007-01-22 WO PCT/CN2007/000231 patent/WO200708518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01-22 US US12/162,113 patent/US8620366B2/en active Active
- 2007-01-22 KR KR1020087020678A patent/KR10111914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05446A (zh) | 2006-07-19 |
KR101119144B1 (ko) | 2012-02-22 |
US8620366B2 (en) | 2013-12-31 |
WO2007085183A1 (fr) | 2007-08-02 |
US20090233591A1 (en) | 2009-09-17 |
KR20080096571A (ko) | 2008-10-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93090C (zh) | 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同步方法 | |
CN101911740B (zh) | 用于同步存储在智能卡上的联系人与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的联系人的方法和设备 | |
US20070190981A1 (en) | Phonebook management for a mobile terminal | |
CN101631165B (zh) | 移动通信终端中查找联系人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
JP2005056419A5 (zh) | ||
CN102104650A (zh) | 联系人头像设置方法、装置以及移动通信终端 | |
US7817992B2 (en) | Method for updating a personal data file in mobile units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
CN102883286B (zh) | 设置其他电话通讯录中联系人为自己的电话铃声的方法 | |
CN101710921A (zh) | 一种移动终端号码簿更新的方法和系统 | |
EP153520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 |
CN101252617B (zh) | 主机与子机间联系人同步方法及其同步系统 | |
CN102186163A (zh) | 一种智能手机多账户通讯录的资料同步方法 | |
CN101594369A (zh) | 在动态内容分发业务中实现频道内容同步的方法及终端 | |
CN1972470A (zh) | 个性化回铃音设置信息的获取和更新方法 | |
CN101826077B (zh) | 关系联系人记录获取方法及装置 | |
CN1602100A (zh) | 一种基于stk或utk技术的手机电话本备份的方法 | |
CN103037355B (zh) | 移动终端通讯录的远程更新方法及号码簿管理服务器 | |
KR20020014888A (ko) | 이동통신 단말기와 개인정보 서버와의 주소록 동기화 방법 | |
CN103595845B (zh) | 在用户识别卡中存储通讯记录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 |
US9049285B2 (en) | Synchronization of client application data between POTS telephone and content portal through PSTN | |
CN103327480A (zh) | 一种智能手机多账户联系人信息同步方法 | |
CN103079001A (zh) | 使用移动终端显示被删除联系人的资料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2420881B (zh) | 通信信息获取方法、系统、查询终端及被查询终端 | |
CN101483684A (zh) | 一种移动终端根据漫游地区显示联系人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322732C (zh) | 扩充sim卡内电话本记录功能的装置与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