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2114C - 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92114C CN100492114C CNB2007100915829A CN200710091582A CN100492114C CN 100492114 C CN100492114 C CN 100492114C CN B2007100915829 A CNB2007100915829 A CN B2007100915829A CN 200710091582 A CN200710091582 A CN 200710091582A CN 100492114 C CN100492114 C CN 100492114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lf area
- data line
- liquid crystal
- data
- crystal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2858 crystal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612 desal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73 double re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其中该液晶显示器具有用以传送数据信号的复数数据线、用以扫描所述的这些复数数据线的复数扫描线、分别用以传送复数数据信号至所述的这些复数数据线的第一源极驱动器与第二源极驱动器,以及分别用以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所述的这些复数扫描线的第一栅极驱动器与第二栅极驱动器。上述驱动方法可通过选择所述的这些数据线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的这些扫描线的扫描方向,产生互相平行的相反方向的驱动模式,且每一个图框时序的所述的这些数据线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的这些扫描线的扫描方向都不相同。本发明可达到有效淡化产生于液晶面板四侧边区域的混色现象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显示器的驱动方法,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驱动具有交错式扫描的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科技普及化,凡桌上型电脑、笔记型电脑、手机、个人数位助理、液晶电视以及数位相机等,都必需要使用到液晶显示器,由此可知,液晶显示器俨然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液晶显示器具有薄、轻、低耗电量、无辐射污染以及能够与半导体制程技术相容等特性。为持续保持液晶显示器的竞争优势,液晶显示器研发出场序式(field-sequential)技术,该技术确实改善传统液晶显示器的瓶颈,如提升系统色域及饱和度、降低材料成本等,尤其更可大幅度提高约40%的面板系统的电光转换效能。
现今的场序型液晶显示器大多采用主动矩阵搭配液晶显示器中数据线及扫描线的驱动方式,其中最广泛运用的为利用薄膜晶体管电路以达到每个像素的开关动作。由于薄膜晶体管的动作如同一开关,液晶元件的作用如同一个电容,通过薄膜晶体管的开启/关闭动作以对液晶元件所储存的电压值进行写入/保持动作。当输入一扫描信号时,薄膜晶体管呈现如同开启状态的导通阻抗(resistance-on;RON),因导通阻抗具有很低的阻抗值,所要显示的数据信号会经由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写入液晶元件以传送至各像素上。反之,当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呈现如同关闭状态的不导通阻抗(resistance-off;ROFF)时,因不导通阻抗具有很高的阻抗值,可防止数据信号从液晶元件泄漏并将该数据信号保持于各像素上,使得各像素具有记忆的动作,并等待下一次驱动。薄膜晶体管电路中同一列的栅极电极连接至液晶显示器中的扫描线,同一行的源极电极连接至液晶显示器中的数据线,因此不论是扫描线或数据线仅分别通过单一驱动器驱动。
换言之,即液晶显示器中的扫描线通过一栅极驱动器驱动,所述的这些数据线通过一源极驱动器驱动,由于受限于单一驱动器的驱动能力,所述的这些数据信号的传送方向以及扫描线的扫描方向仅能为单一方向。现有技术的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扫描模式为由上至下循序扫描,数据线将数据信号写入后,液晶元件根据扫描线所提供的信号以决定是否传送数据信号至像素上产生亮度与颜色,其中因受到液晶元件本身反应速度的影响,导致像素显现跟扫描速度之间具有一时间差,该时间差于液晶显示器的底端特别严重。换言之,即当液晶显示器顶端的区域已扫描结束并于像素上产生亮度与颜色时,前一批位于液晶显示器底端的数据信号还未转换到要产生亮度与颜色的位置,因此位于液晶显示器底端的区域会产生明显的混色(color mixed)现象。因此,当前需要一种有效淡化因反应速度不够所导致的混色现象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在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扫描过程中,可通过相对式扫描方式以淡化因反应速度不够所导致的混色现象。
根据本发明所揭示的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用以驱动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具有复数数据线以及复数扫描线,所述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骤:驱动第一栅极驱动器与第二栅极驱动器,以分别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所述的这些扫描线;以及依据所述的这些栅极信号,驱动第一源极驱动器与第二源极驱动器,以分别传送复数数据信号至所述的这些数据线,其中所述的这些数据线中奇数数据线的数据信号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的这些数据线中偶数数据线的数据信号的传送方向为互相平行的相反方向或互相交叉的交错方向。
本发明通过分别控制所述的这些数据线的传输方向与扫描线的扫描方向,可有效达到淡化产生于液晶面板四侧边区域的混色现象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的相对式扫描示意图。
图2A为根据图1将液晶面板区分成上、下半部区域的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并于图框时序为N时的相对式扫描示意图。
图2B为根据图1将液晶面板区分成上、下半部区域的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并于图框时序为N+1时的相对式扫描示意图。
图3A为根据图2A至图2B的第一栅极驱动器分别驱动上、下半部区域中奇数数据线与偶数数据线以及第二栅极驱动器分别驱动液晶面板区上、下半部区域中偶数数据线与奇数数据线的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并于图框时序为N时的相对式扫描示意图。
图3B为根据图2A至图2B的第一栅极驱动器分别驱动上、下半部区域中奇数数据线与偶数数据线以及第二栅极驱动器分别驱动液晶面板区上、下半部区域中偶数数据线与奇数数据线的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并于图框时序为N+1时的相对式扫描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交错式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并于图框时序为N时的交错式扫描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交错式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并于图框时序为N+1时的交错式扫描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交错式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并于图框时序为N+2时的交错式扫描示意图。
图4D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交错式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并于图框时序为N+3时的交错式扫描示意图。
图5A为根据图4A至图4D将液晶面板区分成上、下半部区域的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并于图框时序为N时的交错式扫描示意图。
图5B为根据图4A至图4D将液晶面板区分成上、下半部区域的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并于图框时序为N+1时的交错式扫描示意图。
图5C为根据图4A至图4D将液晶面板区分成上、下半部区域的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并于图框时序为N+2时的交错式扫描示意图。
图5D为根据图4A至图4D将液晶面板区分成上、下半部区域的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并于图框时序为N+3时的交错式扫描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20、30、40、50:液晶面板
101、201、301、401、501:第一源极驱动器
102、202、302、402、502:第二源极驱动器
103、203、303、403、503:第一栅极驱动器
104、204、304、404、504:第二栅极驱动器
105、405a、405b、405c、405d、505a、505b、505c、505d:奇数数据线
106、407a、407b、407c、407d、506a、506b、506c、506d:偶数数据线
107、406a、408a、406b、408b、406c、408c、406d、408d、507a、508a、
507b、508b、507c、508c、507d、508d:扫描线
205a、205b:上半部区域数据线
206a、206b、309a:上半部区域扫描线
207a、207b:下半部区域数据线
208a、208b、310a:下半部区域扫描线
305a:上半部区域奇数数据线
306a:下半部区域偶数数据线
307a:下半部区域奇数数据线
308a:上半部区域偶数数据线
108、109、209a、210a、209b、210b、311a、312a、313a、314a、311b、312b、313b、314b、409a、410a、411a、409b、410b、411b、409c、410c、411c、409d、410d、411d、509a、510a、511a、512a、513a、514a、509b、510b、511b、512b、513b、514b、509c、510c、511c、512c、513c、514c、509d、510d、511d、512d、513d、514d: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液晶面板10为一行列各为m和n的m×n的矩形,其具有m条数据线与n条扫描线107,其中所述的这些数据线由左侧边依序形成相互平行的排列方式设置于液晶面板10的平面处且互不相交,并与该液晶面板10的上下侧边相互电性连接。扫描线107由上侧边依序成相互平行的排列方式设置于液晶面板10的平面处且互不相交,并且与该液晶面板10的左右侧边相互电性连接。
图中所示的m条数据线由奇数数据线105与偶数数据线106所组成,其中设置于液晶面板10上侧边的第一源极驱动器101与奇数数据线105的上端相互电性连接;设置于液晶面板10下侧边的第二源极驱动器102与偶数数据线106的下端相互电性连接。设置于该液晶面板10左侧边的第一栅极驱动器103与设置于该液晶面板10右侧边的第二栅极驱动器104分别与n条扫描线107的左、右端相互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的第一源极驱动器101连接至奇数数据线105上薄膜晶体管电路的源极电极,第二源极驱动器102连接至偶数数据线106上薄膜晶体管电路的源极电极。第一栅极驱动器103与第二栅极驱动器104连接至扫描线107上薄膜晶体管电路的每一列的栅极电极。在一实施例中,将第一源极驱动器101与第一栅极驱动器103视为一组驱动电路,第二源极驱动器102与第二栅极驱动器104视为另一组驱动电路。进行驱动时,驱动第一栅极驱动器103与第二栅极驱动器104,从而使得所述的这些栅极驱动器(103、104)产生复数栅极信号,同时驱动第一源极驱动器101与第二源极驱动器102,以使第一源极驱动器101与第二源极驱动器102产生复数数据信号。其中,上述栅极信号传送至扫描线107,所述的这些数据信号传送至奇数数据线105与偶数数据线106。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时序为图框(frame)N时,通过第一源极驱动器101所驱动的奇数数据线105的数据信号的传送方向为由上至下,而通过第二源极驱动器102所驱动的偶数数据线106的数据信号的传送方向为由下至上;换言之,其中奇数数据线的数据信号的传送方向与偶数数据线的数据信号的传送方向为互相平行的相反方向。本实施例的第一栅极驱动器103与第二栅极驱动器104所驱动的n条扫描线分别扫描所述的这些奇数数据线105与所述的这些偶数数据线106,其中第一栅极驱动器103依序驱动第1条至第n条所述的这些扫描线107以由上至下扫描所述的这些奇数数据线105,第二栅极驱动器104依序驱动第n条至第1条所述的这些扫描线107以由下至上扫描所述的这些偶数数据线106,亦即第一栅极驱动器103与第二栅极驱动器104的扫描方向相反。
然而,当时序为图框N+1时,所述的这些奇数数据线105与所述的这些偶数数据线106的传送方向与时序为图框N时的传送方向相反,而第一栅极驱动器103与第二栅极驱动器104的扫描方向也相反。即当时序为图框N+1时,所述的这些奇数数据线105的传送方向为由下至上,所述的这些偶数数据线106的传送方向为由上至下,第一栅极驱动器103则依序驱动第n条至第1条所述的这些扫描线107以由下至上扫描所述的这些奇数数据线105。第二栅极驱动器104依序驱动第1条至第n条所述的这些扫描线107以由上至下扫描所述的这些偶数数据线106。换言之,由于相邻时序内的数据线的传输方向与扫描线的扫描方向为相反的方向,故可有效地淡化因液晶反应速度不够而产生于液晶面板10上下侧边区域的混色现象。
图2A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如图所示,将液晶面板20上从薄膜晶体管电路所有的源极电极与栅极电极区分为上下两个部份,例如上、下相等的两部分,其中上半部的源极电极连接至第一源极驱动器201,下半部的源极电极连接至第二源极驱动器202,而上半部的栅极电极连接至第一栅极驱动器203,下半部的栅极电极连接至第二栅极驱动器204。当利用第一栅极驱动器203与第二栅极驱动器204驱动扫描线时,该第一栅极驱动器203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液晶面板20上半部区域第1条至第(1/2)n条的上半部区域扫描线206a,该第二栅极驱动器204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液晶面板20下半部区域第(1/2)n+1条至第n条的下半部区域扫描线208a。接着依据所述的这些栅极信号驱动该第一源极驱动器201,以传送复数数据信号至液晶面板20上半部区域第1条至第m条的上半部区域数据线205a,以及驱动该第二源极驱动器202传送复数数据信号至液晶面板20下半部区域第1条至第m条的下半部区域数据线207a。
图2A为当时序为图框N时,通过第一源极驱动器201所驱动的上半部区域数据线205a的数据信号的传送方向从上半部区域扫描线206a中第1条往第(1/2)n条的方向由上至下传送,而通过第二源极驱动器202所驱动的下半部区域数据线207a的数据信号从下半部区域扫描线208a中第n条往第(1/2)n+1条的方向由下至上传送。换言之,即上半部区域与下半部区域的数据线传送方向为互相靠近的相对方向。第一栅极驱动器203依序驱动第1条至第(1/2)n条上半部区域扫描线206a以由上至下扫描该上半部区域数据线205a,该第二栅极驱动器204依序驱动第n条至第(1/2)n+1条的下半部区域扫描线208a以由下至上扫描该下半部区域数据线207a。
图2B为当时序为图框N+1时,所述的这些数据线与所述的这些扫描线的传送与扫描方向。如图所示,所述的这些方向与时序为图框N时的方向相反,所述的这些上半部区域数据线205b从上半部区域扫描线206b中第(1/2)n条往第1条的方向由下至上传送,所述的这些下半部区域数据线207b从下半部区域扫描线208b中第(1/2)n+1条往第n条的方向由上至下传送。换言之,即上半部区域数据线205b的数据信号传送方向与下半部区域数据线207b的数据信号传送方向为互相远离的相反方向,其中该第一栅极驱动器203依序驱动第(1/2)n条至第1条扫描线以由下至上扫描所述的这些上半部区域数据线205b;第二栅极驱动器204依序驱动第(1/2)n+1条至第n条扫描线以由上至下扫描所述的这些下半部区域数据线207b。
综上所述,由于液晶面板20区分成上、下半部区域,通过控制各区域之内数据线的传输方向与扫描线的扫描方向,故可有效地淡化因液晶反应速度不够而产生于液晶面板20上下侧边区域之混色现象。
图3A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又一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栅极驱动器303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液晶面板30上半部区域第1条至第(1/2)n条的上半部区域扫描线309a,第二栅极驱动器304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液晶面板30下半部区域第(1/2)n+1条至第n条的下半部区域扫描线310a。第一源极驱动器301传送复数数据信号至液晶面板30的上半部区域的奇数数据线305a以及下半部区域的偶数数据线306a,第二源极驱动器302传送复数数据信号至该上半部区域的偶数数据线308a以及该下半部区域的奇数数据线307a。
图3A为当时序为图框N时,通过第一源极驱动器301所驱动的上半部区域奇数数据线305a与下半部区域偶数数据线306a分别从上半部区域扫描线309a中第1条往第(1/2)n条的方向以及下半部区域扫描线310a中第(1/2)n+1条往第n条的方向传送,而通过第二源极驱动器302所驱动的下半部区域奇数数据线307a与上半部区域的偶数数据线308a分别从下半部区域扫描线310a中第n条往第(1/2)n+1条的方向以及上半部区域扫描线309a中第(1/2)n条往第1条的方向传送。第一栅极驱动器303依序驱动第1条至第(1/2)n条上半部区域扫描线309a以由上至下扫描所述的这些上半部区域奇数数据线305a与下半部区域偶数数据线306a,第二栅极驱动器304则负责依序驱动第n条至第(1/2)n+1条下半部区域扫描线310a以由下至上扫描所述的这些下半部区域奇数数据线307a与上半部区域偶数数据线308a。
图3B为当时序为图框N+1时,通过第一源极驱动器301所驱动的上半部区域的奇数数据线305b与下半部区域偶数数据线306b分别从上半部区域扫描线309b中第(1/2)n条往第1条的方向以及下半部区域扫描线310b中第n条往第(1/2)n+1条的方向传送,而通过第二源极驱动器302所驱动的下半部区域奇数数据线307b与上半部区域偶数数据线308b分别从下半部区域扫描线310b中第n条往第(1/2)n+1条扫描线的方向以及上半部区域扫描线309b第(1/2)n条往第1条的方向传送。第一栅极驱动器303依序驱动第(1/2)n条至第1条上半部区域扫描线309b,以由下至上扫描所述的这些上半部区域的奇数数据线305b与下半部偶数数据线306b,第二栅极驱动器304则负责依序驱动第1条往第(1/2)n条上半部区域扫描线309b,以由上至下扫描所述的这些上半部区域的偶数数据线308b与下半部奇数数据线307b。
综上所述,由于液晶面板30区分成上、下半部区域,并通过控制各区域之内数据线的传输方向与扫描线的扫描方向,故可有效达到淡化产生于液晶面板30上下侧边区域的混色现象的效果。
图4A至图4D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基于以下叙述的便利性,故于图例中将该第二源极驱动器402与该第二栅极驱动器404的位置相互置换,以独立绘示该奇数数据线405a与该偶数数据线407a。然而,奇数数据线405a与偶数数据线407a均如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为依序形成相互平行的排列方式设置于该液晶面板40的平面处且互不相交,并与该液晶面板40的上下侧边相互电性连接。扫描线406a、408a为同一条扫描线,由上侧边依序形成相互平行的排列方式设置于该液晶面板40的平面处且互不相交,并且与该液晶面板40的左右侧边相互电性连接。
如图所示,该液晶面板40为一行列各为m和n的m×n的矩形,所述的这些m条数据线由奇数数据线405a与偶数数据线407a所组成,所述的这些n条扫描线包含扫描线406a与扫描线408a。如图所示,设置于该液晶面板40上侧边的第一源极驱动器401与奇数数据线405a相互呈电性连接。设置于该液晶面板40右侧边的第二源极驱动器402与偶数数据线407a相互呈电性连接。设置于该液晶面板40左侧边的第一栅极驱动器403与扫描线406a呈相互电性连接。设置于该液晶面板40下侧边的第二栅极驱动器404与扫描线408a呈相互电性连接。利用驱动第一栅极驱动器403与第二栅极驱动器404以产生复数栅极信号分别传送至扫描线406a以及408a;接着,依据所述的这些栅极信号,驱动第一源极驱动401器与第二源极驱动器402以分别传送所述的这些数据信号至奇数数据线405a与偶数数据线407a以驱动所述的这些数据线405a、407a的数据线传送动作。
图4A为当图框时序为N时,第一源极驱动器401所驱动的奇数数据线405a的数据信号的传送方向如同箭头409a所示的方向由上至下传送,而第二源极驱动器402所驱动的偶数数据线407a的数据信号的传送方向如同箭头410a所示的方向由右至左传送。第一栅极驱动器403依序驱动扫描线406a以如同箭头409a所示的方向由上至下扫描所述的这些奇数数据线405a。第二栅极驱动器402依序驱动扫描线408a以如同箭头410a所示的方向由右至左扫描所述的这些偶数数据线407a,其中通过所述的这些数据线405a、407a与所述的这些扫描线406a、408a所形成的交错扫描方向如同箭头411a所示为右上至左下的扫描方向。
图4B为当图框时序为N+1时,第一源极驱动器401所驱动的奇数数据线405b的数据信号的传送方向如同箭头409b所示的方向由下至上传送,而第二源极驱动器402所驱动的偶数数据线407b的数据信号的传送方向如同箭头410b所示的方向由左至右传送。第一栅极驱动器403依序驱动扫描线406b以如同箭头409b所示的方向由下至上扫描所述的这些奇数数据线405b。第二栅极驱动器402依序驱动扫描线408b以如同箭头410b所示的方向由左至右扫描所述的这些偶数数据线407b,其中通过所述的这些数据线405b、407b与所述的这些扫描线406b、408b所形成的交错扫描方向如同箭头411b所示为左下至右上的扫描方向。
图4C为当图框时序为N+2时,第一源极驱动器401所驱动的奇数数据线405c的数据信号的传送方向如同箭头409c所示的方向由下至上传送,而第二源极驱动器402所驱动的偶数数据线407c的数据信号的传送方向如同箭头410c所示的方向由右至左传送。第一栅极驱动器403依序驱动扫描线406c以如同箭头409c所示的方向由下至上扫描所述的这些奇数数据线405c。第二栅极驱动器402依序驱动扫描线408c以如同箭头410c所示的方向由右至左扫描所述的这些偶数数据线407c,其中通过所述的这些数据线405c、407c与所述的这些扫描线406c、408c所形成的交错扫描方向如同箭头411c所示为右下至左上的扫描方向。
图4D为当图框时序为N+3时,第一源极驱动器401所驱动的奇数数据线405d的数据信号的传送方向如同箭头409d所示的方向由上至下传送,而第二源极驱动器402所驱动的偶数数据线407d的数据信号的传送方向如同箭头410d所示的方向由左至右传送。第一栅极驱动器403依序驱动扫描线406d以如同箭头409d所示的方向由上至下扫描所述的这些奇数数据线405c。第二栅极驱动器402依序驱动扫描线408d以如同箭头410d所示的方向由左至右扫描所述的这些偶数数据线407d,其中通过所述的这些数据线405d、407d与所述的这些扫描线406d、408d所形成的交错扫描方向如同箭头411d所示为左上至右下的扫描方向。
综上所述,通过分别控制所述的这些数据线的传输方向与扫描线的扫描方向,可有效达到淡化产生于液晶面板40四侧边区域的混色现象的效果。
图5A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如图4A至图4D所示,基于以下叙述的便利性,故于图例中将第二源极驱动器502与第二栅极驱动器504的位置相互置换,以独立绘示奇数数据线505a与偶数数据线506a。然而,奇数数据线505a与偶数数据线506a均如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为依序形成相互平行的排列方式设置于该液晶面板50的平面处且互不相交,并与该液晶面板50的上下侧边相互电性连接。扫描线507a、508a为同一条扫描线,由上侧边依序形成相互平行的排列方式设置于该液晶面板50的平面处且互不相交,并且与液晶面板50的左右侧边相互电性连接。
如图所示,第一源极驱动器501传送复数数据信号至液晶面板50的上半部区域与下半部区域的奇数数据线505a,第二源极驱动器502传送复数数据信号至该上半部区域与下半部区域的偶数数据线506a。第一栅极驱动器503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液晶面板50上半部区域与下半部区域的扫描线508a,第二栅极驱动器504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液晶面板50上半部区域与下半部区域的扫描线507a。
图5A为当时序为图框N时,通过第一源极驱动器501驱动奇数数据线505a的数据信号的传送,第一栅极驱动器503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液晶面板50上半部区域第1条至第(1/2)n条扫描线508a以如同箭头509a所示的方向,于液晶面板50的上半部区域由下至上扫描奇数数据线505a,以及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液晶面板50下半部区域第(1/2)n+1条至第n条的扫描线508a,以如同箭头512a所示的方向,于液晶面板50的下半部区域由上至下扫描奇数数据线505a。第二栅极驱动器504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液晶面板50上半部区域第1条至第(1/2)n条扫描线507a以如同箭头510a所示的方向,于液晶面板50的上半部区域由右至左扫描数偶数数据线506a,以及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液晶面板50下半部区域第(1/2)n+1条至第n条的扫描线507a,以如同箭头513a所示的方向,于液晶面板50的下半部区域由左至右扫描偶数数据线506a。其中,通过上半部区域的扫描线509a与510a所形成的上半部区域交错扫描方向如同箭头511a所示为右下至左上的扫描方向,通过下半部区域的扫描线512a与513a所形成的下半部区域交错扫描方向如同箭头514a所示为左上至右下的扫描方向。
图5B为当时序为图框N+1时,通过第一源极驱动器501驱动奇数数据线505b的数据信号的传送,第一栅极驱动器503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液晶面板50上半部区域第1条至第(1/2)n条扫描线508b以如同箭头509b所示的方向,于液晶面板50的上半部区域由上至下扫描奇数数据线505b,以及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液晶面板50下半部区域第(1/2)n+1条至第n条的扫描线508b,以如同箭头512b所示的方向,于液晶面板50的下半部区域由下至上扫描奇数数据线505b。第二栅极驱动器504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液晶面板50上半部区域第1条至第(1/2)n条扫描线507b以如同箭头510b所示的方向,于液晶面板50的上半部区域由右至左扫描数偶数数据线506b,以及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液晶面板50下半部区域第(1/2)n+1条至第n条的扫描线507b,以如同箭头513b所示的方向,于液晶面板50的下半部区域由左至右扫描偶数数据线506b。其中,通过上半部区域的扫描线509b与510b所形成的上半部区域交错扫描方向如同箭头511b所示为右上至左下的扫描方向,通过下半部区域的扫描线512b与513b所形成的下半部区域交错扫描方向如同箭头514b所示为左下至右上的扫描方向。
图5C为当时序为图框N+2时,通过第一源极驱动器501驱动奇数数据线505c的数据信号的传送,第一栅极驱动器503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液晶面板50上半部区域第1条至第(1/2)n条扫描线508c以如同箭头509c所示的方向,于液晶面板50的上半部区域由下至上扫描奇数数据线505c,以及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液晶面板50下半部区域第(1/2)n+1条至第n条的扫描线508c,以如同箭头512c所示的方向,于液晶面板50的下半部区域由上至下扫描奇数数据线505c。第二栅极驱动器504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液晶面板50上半部区域第1条至第(1/2)n条扫描线507c以如同箭头510c所示的方向,于液晶面板50的上半部区域由左至右扫描数偶数数据线506c,以及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液晶面板50下半部区域第(1/2)n+1条至第n条的扫描线507c,以如同箭头513c所示的方向,于液晶面板50的下半部区域由右至左扫描偶数数据线506c。其中,通过上半部区域的扫描线509c与510c所形成的上半部区域交错扫描方向如同箭头511c所示为左下至右上的扫描方向,通过下半部区域的扫描线512c与513c所形成的下半部区域交错扫描方向如同箭头514c所示为右上至左下的扫描方向。
图5D为当时序为图框N+3时,通过第一源极驱动器501驱动奇数数据线505d的数据信号的传送,第一栅极驱动器503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液晶面板50上半部区域第1条至第(1/2)n条扫描线508d以如同箭头509d所示的方向,于液晶面板50的上半部区域由上至下扫描奇数数据线505d,以及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液晶面板50下半部区域第(1/2)n+1条至第n条的扫描线508d,以如同箭头512d所示的方向,于液晶面板50的下半部区域由下至上扫描奇数数据线505d。第二栅极驱动器504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液晶面板50上半部区域第1条至第(1/2)n条扫描线507d以如同箭头510d所示的方向,于液晶面板50的上半部区域由左至右扫描数偶数数据线506d,以及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液晶面板50下半部区域第(1/2)n+1条至第n条的扫描线507d,以如同箭头513d所示的方向,于液晶面板50的下半部区域由右至左扫描偶数数据线506d。其中,通过上半部区域的扫描线509d与510d所形成的上半部区域交错扫描方向如同箭头511d所示为左上至右下的扫描方向,通过下半部区域的扫描线512d与513d所形成的下半部区域交错扫描方向如同箭头514d所示为右下至左上的扫描方向。
综上所述,由于液晶面板50区分成上、下半部区域,通过控制各区域的扫描线的扫描方向,故可有效达到淡化产生于液晶面板50四侧边区域的混色现象的效果。
前述各实施例中,第一源极驱动器与第二源极驱动器虽然分别设置于液晶面板的上下侧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为本发明的限制条件。只要第一源极驱动器与第二源极驱动器能传送复数数据信号至该复数数据线,则第一源极驱动器与第二源极驱动器可同时设置于液晶面板的单侧边。
虽然本发明已用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知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7)
1.一种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用以驱动液晶面板,所述的液晶面板具有复数数据线以及复数扫描线,所述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驱动第一栅极驱动器与第二栅极驱动器,以分别传送复数栅极信号至所述的这些扫描线;以及
依据所述的这些栅极信号,驱动第一源极驱动器与第二源极驱动器,以分别传送复数数据信号至所述的这些数据线,其中所述的这些数据线中奇数数据线的数据信号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的这些数据线中偶数数据线的数据信号的传送方向为互相平行的相反方向;
所述的液晶面板还包含上半部区域以及下半部区域,所述的第一栅极驱动器传送所述的这些栅极信号至所述的上半部区域的扫描线以及所述的第二栅极驱动器传送所述的这些栅极信号至所述的下半部区域的扫描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的第一栅极驱动器传送所述的这些栅极信号至所述的这些扫描线的扫描方向与通过所述的第二栅极驱动器传送所述的这些栅极信号至所述的这些扫描线的扫描方向为相反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另包含下列步骤:依据所述的这些栅极信号,驱动所述的第一源极驱动器传送所述的这些数据信号至上半部区域的数据线以及驱动所述的第二源极驱动器传送所述的这些数据信号至下半部区域的数据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半部区域的数据线的数据信号传送方向与下半部区域的数据线的数据信号传送方向为相反方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半部区域的数据线的数据信号传送方向与下半部区域的数据线的数据信号传送方向为互相靠近的相对方向。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半部区域的数据线的数据信号传送方向与下半部区域的数据线的数据信号传送方向为互相远离的相反方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源极驱动器传送所述的这些数据信号至所述的上半部区域的奇数数据线以及下半部区域的偶数数据线,所述的第二源极驱动器传送所述的这些数据信号至所述的上半部区域的偶数数据线以及所述的下半部区域的奇数数据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7100915829A CN100492114C (zh) | 2007-03-28 | 2007-03-28 | 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7100915829A CN100492114C (zh) | 2007-03-28 | 2007-03-28 | 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8101089360A Division CN101373304A (zh) | 2007-03-28 | 2007-03-28 | 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25498A CN101025498A (zh) | 2007-08-29 |
CN100492114C true CN100492114C (zh) | 2009-05-27 |
Family
ID=38743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7100915829A Active CN100492114C (zh) | 2007-03-28 | 2007-03-28 | 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92114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21717B (zh) * | 2008-01-24 | 2010-06-02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平面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
TWI382392B (zh) | 2008-02-27 | 2013-01-11 | Au Optronics Corp | 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 |
CN102162944A (zh) * | 2008-03-18 | 2011-08-2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
CN101382714B (zh) * | 2008-09-28 | 2013-02-13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液晶面板、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面板的驱动装置 |
US8169239B2 (en) * | 2009-04-14 | 2012-05-01 |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 Driver circuit of display device |
CN102237030A (zh) * | 2010-04-28 | 2011-11-09 |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 |
TWI413090B (zh) | 2010-05-05 | 2013-10-21 | Au Optronics Corp | 背光驅動方法以及顯示器 |
KR102340289B1 (ko) * | 2014-08-20 | 2021-12-1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표시 장치 |
CN104732910A (zh) | 2015-04-09 | 2015-06-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其驱动方法及电子纸 |
CN105047115B (zh) * | 2015-08-10 | 2018-03-27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检测驱动电路、检测驱动装置及检测方法 |
CN105304042B (zh) * | 2015-11-09 | 2018-03-09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屏以及长条形液晶显示屏的制备方法 |
CN106502014B (zh) * | 2016-11-08 | 2019-06-25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WO2018130899A1 (en) * | 2017-01-11 | 2018-07-19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CN106992188B (zh) * | 2017-04-12 | 2020-04-24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
CN107068101B (zh) * | 2017-05-22 | 2018-05-18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JP2019074688A (ja) * | 2017-10-18 | 2019-05-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用駆動回路のための画像信号調製回路、画像信号調製方法、および、画像信号調製プログラム |
CN111243476A (zh) * | 2018-11-28 | 2020-06-05 |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0428786A (zh) * | 2019-06-27 | 2019-11-08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面板的生产方法及其显示控制方法和液晶显示设备 |
CN114019732A (zh) * | 2021-10-27 | 2022-02-08 | 滁州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73546B (zh) * | 1993-05-26 | 1996-04-01 | Smithkline Beecham Plc | |
JP2003108084A (ja) * | 2001-09-27 | 2003-04-11 | Casio Comput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3131630A (ja) * | 2001-10-26 | 2003-05-09 | Casio Comput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US20050116912A1 (en) * | 2003-11-29 | 2005-06-02 | Samsung Sdi Co., Ltd. | Driving method of FS-LCD |
CN1677476A (zh) * | 2004-02-19 | 2005-10-05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
US20050231453A1 (en) * | 2004-04-16 | 2005-10-20 | Lg.Philips Lcd Co. Ltd. | Field sequential color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
CN1773338A (zh) * | 2004-11-10 | 2006-05-17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
-
2007
- 2007-03-28 CN CNB2007100915829A patent/CN100492114C/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73546B (zh) * | 1993-05-26 | 1996-04-01 | Smithkline Beecham Plc | |
JP2003108084A (ja) * | 2001-09-27 | 2003-04-11 | Casio Comput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3131630A (ja) * | 2001-10-26 | 2003-05-09 | Casio Comput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US20050116912A1 (en) * | 2003-11-29 | 2005-06-02 | Samsung Sdi Co., Ltd. | Driving method of FS-LCD |
CN1677476A (zh) * | 2004-02-19 | 2005-10-05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
US20050231453A1 (en) * | 2004-04-16 | 2005-10-20 | Lg.Philips Lcd Co. Ltd. | Field sequential color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
CN1773338A (zh) * | 2004-11-10 | 2006-05-17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25498A (zh) | 2007-08-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92114C (zh) | 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 |
JP6190559B1 (ja) | 半導体装置 | |
CN106710562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7986296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its driving method | |
JP5374013B2 (ja) | 表示装置 | |
TWI390314B (zh) | 畫素陣列及其驅動方法 | |
JP3622592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1287198C (zh) | 电光装置、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637560A (zh) | 可自动调节每一像素孔径比的液晶显示器件 | |
WO2018196471A1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TW201142448A (en) | Active device array substrate | |
CN1705007A (zh)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445744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5590600A (zh) | 显示器和其驱动方法 | |
JP2959509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1082194C (zh) | 液晶电光器件 | |
CN1637532A (zh) | 液晶显示器 | |
CN1755440A (zh) | 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器 | |
CN1896853A (zh) | 阵列基板和具有该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 | |
CN1170266C (zh)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电路 | |
JP2001350453A (ja) | 画像表示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CN103852945A (zh) | 显示装置 | |
CN101281739B (zh)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1373304A (zh) | 场序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 |
CN101556780A (zh) | 液晶显示器面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