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6598C - 柴辛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柴辛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86598C CN100486598C CNB2005100086253A CN200510008625A CN100486598C CN 100486598 C CN100486598 C CN 100486598C CN B2005100086253 A CNB2005100086253 A CN B2005100086253A CN 200510008625 A CN200510008625 A CN 200510008625A CN 100486598 C CN100486598 C CN 10048659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ethylene glycol
- mixed
- substrate
- extract
- matri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解表退热作用,用于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病症治疗的药物组合物口服制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补充现有用于上述病症治疗的口服药物制剂之不足,提供一种生物利用度高,快速释药,快速显效,毒副作用小,且药物含量高,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的药物组合物口服制剂柴辛感冒滴丸。本发明所涉及的柴辛感冒滴丸,以含有柴胡、细辛等2味中药活性药物成分提取物为原料,与作为基质的可药用载体一起制备而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解表退热作用,用于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病症治疗的药物组合物,特别涉及以含有柴胡、细辛等2味中药活性药物成分提取物为原料制备而成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口服制剂。
背景技术
据部颁药品标准WS-11114(ZD-1114)-2002中给出的配方和提取工艺制备而成的柴辛感冒注射液,是一种具有解表退热。用于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治疗的注射液类制剂,经多年临床验证,质量稳定,疗效确切,是临床和家庭用于治疗以上病症的常用药物制剂。以下是部颁药品标准WS-11114(ZD-1114)-2002中给出的柴辛感冒注射液的配方和提取工艺:
处方:柴胡2500g、细辛250g、丙二醇30ml、氯化钠8g;
制法:以上二味药材,加水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约5500ml,馏液重蒸馏,收集重蒸馏液约950ml,加丙二醇,振摇使油完全溶解,再加氯化钠,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继加0.5%的活性炭,充分搅拌,滤过,灌封,灭菌,即得。所附柴辛感冒注射液说明书中对于该注射剂作如下说明:
药品名称:柴辛感冒注射液;
主要成分:柴胡、细辛;
性状:本品为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功能主治:解表退热。用于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第一次2ml,一日1~2次;儿童用药请遵医嘱。
由于制备技术等原因,中药注射液的配伍研究远不如西药,而且容易导致过敏。现有柴辛感冒注射液,目前尚无同类其他剂型上市。此种中药注射剂是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的浓缩液。由于现代生物技术在天然药物开发上的广泛应用,国内用于注射的中药品种越来越多,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升高。据资料显示: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剂型依次是注射剂占31%、片剂占24%、丸剂占10%。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后果严重,中药及其制剂致过敏性休克位居第一,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和在临床上应用较多有关。中药注射剂成分比较复杂,将这种混合物从血管注入人体,强迫人体去代谢,本身就已经有潜在的危险,如果再与其它药物配伍,可能发生的反应往往难于预测。中药注射剂的配伍难度较大,配伍禁忌无章可循,对中药注射剂的配伍研究,还远不如西药完善。中药注射液容易导致过敏,原因是其成分中含有蛋白、多糖、多肽等;提取的纯度不够;多种中药提取,各成分互相作用;含有助溶剂、增溶剂等。
此外,大多数药物的口服制剂,尤其是中药的口服制剂,服用后均存在着溶散时限长、溶出度低、吸收较差、肝肠首过效应和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常规的口服剂型,如片剂、胶囊等。此外,在制备过程中由于有制粒的工艺,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粉尘污染,一定程度上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危害,同时也会给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再者,常规口服制剂的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从而使患者的用药成本也随之提高,不利于提高广大患者的就医能力,也不利于提高社会的总体健康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补充现有用于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治疗的口服药物制剂之不足,提供一种生物利用度高,快速释药,快速显效,毒副作用小,且药物含量高,服用方便,价格低廉,并便于外出携带的药物组合物口服制剂柴辛感冒滴丸。本发明所涉及的柴辛感冒滴丸,以含有柴胡、细辛等2味中药活性药物成分提取物为原料,与作为基质的可药用载体一起制备而成。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制备,即可得到本发明所涉及的柴辛感冒滴丸:
[制备方法]
1.活性药物成分——含有柴胡、细辛等2味中药活性药物成分的提取物;
2.基质——聚乙二醇(1000~20000)、硬脂酸聚烃氧40酯、倍他环糊精、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虫胶等可药用载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3.配比——以g或kg为单位,按重量份计,药物提取物:基质=1:1~1:9。
4.按照配方所给出的比例,准确称取药物提取物和基质,将其置于加热容器内边搅拌边加热,直至得到含有药物提取物和基质的熔融液和/或乳浊液和/或混悬液备用;
5.采用自制的或通用的滴丸机(如北京长征天民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TZDW-1型滴丸机),并调整滴丸机的温度控制系统,使滴丸机的滴头温度加热并保持在(50~90)℃,冷凝剂的温度冷却并保持在(40~-5)℃;
6.待滴丸机滴头和冷凝柱内冷凝剂的温度分别达到所要求的温度状态时,将含有药物提取物和基质的熔融液和/或乳浊液和/或混悬液置于滴丸机的滴头罐内,滴入冷凝剂中;
冷凝剂可以是液体石蜡、甲基硅油、植物油的任意一种;
7.由滴丸机出口将收缩成型的滴丸取出,去掉表面冷凝剂,干燥即得。
[附录:一种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以g为单位,取柴胡2500g、细辛250g,以上二味药材,加水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约5500ml,馏液重蒸馏,收集重蒸馏液约950ml。蒸馏残渣部分用适量水提取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以及蒸馏液。再经过80℃以下低温、减压干燥,粉碎,即得干粉。
上面给出的是一种常见的含有柴胡和细辛活性药物成分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在提取物的主要活性药物成分相同或相似的前提下,并不限于此一种方法。
有益效果
据部颁药品标准WS-11114(ZD-1114)-2002中给出的配方和提取工艺制备而成的柴辛感冒注射液,是一种具有解表退热。用于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治疗的注射液类制剂,经多年临床验证,质量稳定,疗效确切,是临床和家庭用于治疗以上病症的常用药物制剂。以下是部颁药品标准WS-11114(ZD-1114)-2002中给出的柴辛感冒注射液的配方和提取工艺:
由于制备技术等原因,中药注射液的配伍研究远不如西药,而且容易导致过敏。现有柴辛感冒注射液,目前尚无同类其他剂型上市。此种中药注射剂是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的浓缩液。由于现代生物技术在天然药物开发上的广泛应用,国内用于注射的中药品种越来越多,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升高。据资料显示: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剂型依次是注射剂占31%、片剂占24%、丸剂占10%。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后果严重,中药及其制剂致过敏性休克位居第一,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和在临床上应用较多有关。中药注射剂成分比较复杂,将这种混合物从血管注入人体,强迫人体去代谢,本身就已经有潜在的危险,如果再与其它药物配伍,可能发生的反应往往难于预测。中药注射剂的配伍难度较大,配伍禁忌无章可循,对中药注射剂的配伍研究,还远不如西药完善。中药注射液容易导致过敏,原因是其成分中含有蛋白、多糖、多肽等;提取的纯度不够;多种中药提取,各成分互相作用;含有助溶剂、增溶剂等。
此外,大多数药物的口服制剂,尤其是中药的口服制剂,服用后均存在着溶散时限长、溶出度低、吸收较差、肝肠首过效应和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常规的口服剂型,如片剂、胶囊等。此外,在制备过程中由于有制粒的工艺,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粉尘污染,一定程度上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危害,同时也会给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再者,常规口服制剂的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从而使患者的用药成本也随之提高,不利于提高广大患者的就医能力,也不利于提高社会的总体健康水平。
本发明所涉及的柴辛感冒滴丸与柴辛感冒注射液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涉及的柴辛感冒滴丸,利用表面活性剂等为基质,与含有柴胡和细辛活性药物成分提取物一起制成固体分散剂,使药物呈分子、胶体或微晶状态分散于基质中,药物的总表面积增大,且基质为药物具有润湿作用,能使药物迅速溶散成微粒或溶液,因而使药物的溶解和吸收加快。从而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发挥高效、速效作用等。
2.本发明所涉及的柴辛感冒滴丸,与唾液接触即迅速溶化,并由口腔黏膜吸收,不仅起效快,而且不受进食的影响,即饭前饭后均可含化服用,局部用药起效更快。从而使得患者用药更为安全,同时还具有用药方便、准确的特点。
3.本发明所涉及的柴辛感冒滴丸把含有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物与熔融的基质相混合,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制成。因此,药物的稳定性高,不易水解、氧化,且操作是在液态下进行,无粉尘污染,不易受晶型的影响,从而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增加了稳定性。
4.本发明所涉及的柴辛感冒滴丸,性质稳定;较之注射剂,其不易出现过敏反应,副作用小,又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5.制备滴丸的生产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同时生产车间无粉尘,也有利于劳动保护和环保。
6.制备滴丸的生产成本通常在同品种其它口服制剂的50%左右,滴丸的剂量准确,从而使得患者服用计量容易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现以几组具体实施例,就本发明所述柴辛感冒滴丸的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组:单一基质的试验
1.根据[附录:一种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预先制得含有柴胡、细辛等2味中药活性药物成分的提取物干粉备用;
2.基质:聚乙二醇(1000~20000)、硬脂酸聚烃氧40酯、倍他环糊精、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虫胶等可药用载体;
3.配比:以g或kg为单位,按重量份计,药物提取物:基质=1:1~1:9;
4.再按照[制备方法]4~7的过程进行制备,即可以制得各种不同规格的柴辛感冒滴丸。
[试验结果]
试验1: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不同基质在1:1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柴辛感冒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按照1:1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分别与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8000、聚乙二醇9300、聚乙二醇10000、聚乙二醇20000、硬脂酸聚烃氧40酯、倍他环糊精、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虫胶等可药用载体相配合,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17个含有药物提取物与不同基质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17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1。
试验2: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不同基质在1:3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柴辛感冒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按照1:3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分别与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8000、聚乙二醇9300、聚乙二醇10000、聚乙二醇20000、硬脂酸聚烃氧40酯、倍他环糊精、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虫胶等可药用载体相配合,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17个含有药物提取物与不同基质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17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2。
试验3: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不同基质在1:9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柴辛感冒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按照1:9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分别与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8000、聚乙二醇9300、聚乙二醇10000、聚乙二醇20000、硬脂酸聚烃氧40酯、倍他环糊精、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虫胶等可药用载体相配合,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17个含有药物提取物与不同基质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17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3。
第二组:混合基质的试验
1.根据[附录:一种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预先制得含有柴胡、细辛等2味中药活性药物成分的提取物干粉备用;
2.基质:
2.1 聚乙二醇——英文名Macrogol,
2.2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英文名Polyoxyl(40)Stearate,
分子式以C17H35COO(CH2CH2O)nH表示,n约为40,
2.3 泊洛沙姆——英文名Poloxamer,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分子式HO(C2H4O)a(C3H6O)b(C2H4O)cH,
2.4 羧甲基淀粉钠——英文名Carboxymethylstach Sodium,淀粉在碱性条件下与氯乙酸作用生成的淀粉羧甲基醚的钠盐,
2.5 倍他环糊精——英文名Betacyclodextrin,分子式C6H10O5,本品为环状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作用于淀粉而生成的7个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结合的环状低聚糖;
3.配比(以g或kg为单位,按重量份计)
3.1 复合基质的比例——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或泊洛沙姆:聚乙二醇或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或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1:10,
3.2 混合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重量和=1:1~1:9;
4.再按照[制备方法]4~7的过程进行制备,即可以制得各种不同规格的柴辛感冒滴丸。
[试验结果]
试验4: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1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柴辛感冒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1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4。
试验5: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3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柴辛感冒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3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5。
试验6: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9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柴辛感冒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9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6。
试验7: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1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柴辛感冒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5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1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7。
试验8: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3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柴辛感冒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5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3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8。
试验9: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9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柴辛感冒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5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9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9。
试验10: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1的配比时制得的柴辛感冒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0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1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10。
试验11: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3的配比时制得的柴辛感冒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0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3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11。
试验12: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9的配比时制得的柴辛感冒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0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9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12。
表1 药物提取物与单一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基质=1:1)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聚乙二醇<sub>1000</sub> | 50.0 | 75 | <30 | >10 | + |
聚乙二醇<sub>2000</sub> | 50.0 | 82 | <30 | >10 | + |
聚乙二醇<sub>4000</sub> | 50.0 | 80 | <30 | >10 | ++ |
聚乙二醇<sub>6000</sub> | 50.0 | 85 | <30 | >10 | ++ |
聚乙二醇<sub>8000</sub> | 50.0 | 79 | <30 | >10 | ++ |
聚乙二醇<sub>9300</sub> | 50.0 | 88 | <30 | >10 | ++ |
聚乙二醇<sub>10000</sub> | 50.0 | 82 | <30 | >10 | ++ |
聚乙二醇<sub>20000</sub> | 50.0 | 80 | <30 | >10 | ++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 50.0 | 78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 | 50.0 | 74 | <30 | >10 | + |
泊洛沙姆 | 50.0 | 80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 | 50.0 | 73 | <30 | >10 | + |
十二烷基硫酸钠 | 50.0 | 68 | >30 | >10 | ++ |
硬脂酸 | 50.0 | 55 | >30 | >10 | +++ |
硬脂酸钠 | 50.0 | 54 | >30 | >10 | +++ |
甘油明胶 | 50.0 | 55 | >30 | >10 | +++ |
虫胶 | 50.0 | 52 | >30 | >10 | +++ |
表2 药物提取物与单一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基质=1:3)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聚乙二醇<sub>1000</sub> | 25.0 | 77 | <30 | >10 | + |
聚乙二醇<sub>2000</sub> | 25.0 | 79 | <30 | >10 | ++ |
聚乙二醇<sub>4000</sub> | 25.0 | 86 | <30 | <10 | ++ |
聚乙二醇<sub>6000</sub> | 25.0 | 93 | <30 | <10 | +++ |
聚乙二醇<sub>8000</sub> | 25.0 | 93 | <30 | <10 | +++ |
聚乙二醇<sub>9300</sub> | 25.0 | 94 | <30 | >10 | ++ |
聚乙二醇<sub>10000</sub> | 25.0 | 94 | <30 | <10 | +++ |
聚乙二醇<sub>20000</sub> | 25.0 | 91 | <30 | <10 | ++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 25.0 | 93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 | 25.0 | 83 | <30 | >10 | ++ |
泊洛沙姆 | 25.0 | 89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 | 25.0 | 79 | <30 | >10 | ++ |
十二烷基硫酸钠 | 25.0 | 77 | <30 | >10 | ++ |
硬脂酸 | 25.0 | 73 | >30 | >10 | +++ |
硬脂酸钠 | 25.0 | 72 | >30 | >10 | +++ |
甘油明胶 | 25.0 | 71 | >30 | >10 | +++ |
虫胶 | 25.0 | 72 | >30 | >10 | +++ |
表3 药物提取物与单一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基质=1:9)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聚乙二醇<sub>1000</sub> | 10.0 | 77 | <30 | >10 | + |
聚乙二醇<sub>2000</sub> | 10.0 | 83 | <30 | >10 | ++ |
聚乙二醇<sub>4000</sub> | 10.0 | 93 | <30 | <10 | +++ |
聚乙二醇<sub>6000</sub> | 10.0 | 94 | <30 | <10 | +++ |
聚乙二醇<sub>8000</sub> | 10.0 | 92 | <30 | <10 | +++ |
聚乙二醇<sub>9300</sub> | 10.0 | 89 | <30 | >10 | +++ |
聚乙二醇<sub>10000</sub> | 10.0 | 93 | <30 | <10 | +++ |
聚乙二醇<sub>20000</sub> | 10.0 | 92 | <30 | <10 | +++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 10.0 | 90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 | 10.0 | 88 | <30 | <10 | ++ |
泊洛沙姆 | 10.0 | 92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 | 10.0 | 86 | <30 | <10 | +++ |
十二烷基硫酸钠 | 10.0 | 83 | <30 | >10 | +++ |
硬脂酸 | 10.0 | 76 | >30 | >10 | +++ |
硬脂酸钠 | 10.0 | 77 | >30 | >10 | +++ |
甘油明胶 | 10.0 | 74 | >30 | >10 | +++ |
虫胶 | 10.0 | 73 | >30 | >10 | +++ |
表4 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1)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 | 50 | 85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 | 50 | 87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 | 50 | 82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 | 50 | 79 | <30 | >10 | + |
表5 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3)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 | 25 | <30 | <10 |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 | 25 | 94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 | 25 | 88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 | 25 | 86 | <30 | >10 | ++ |
表6 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9)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 | 10 | 92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 | 10 | 93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 | 10 | 91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 | 10 | 85 | <30 | >10 | +++ |
表7 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1)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5 | 50 | 95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5 | 50 | 94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5 | 50 | 90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5 | 50 | 83 | <30 | >10 | ++ |
表8 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3)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5 | 25 | 94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5 | 25 | 96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5 | 25 | 92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5 | 25 | 88 | <30 | <10 | ++ |
表9 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9)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5 | 10 | 95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5 | 10 | 94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5 | 10 | 91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5 | 10 | 88 | <30 | <10 | +++ |
表10 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1)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0 | 50 | 91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0 | 50 | 93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0 | 50 | 89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0 | 50 | 82 | <30 | >10 | +++ |
表11 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3)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0 | 25 | 94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0 | 25 | 92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0 | 25 | 88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0 | 25 | 87 | <30 | <10 | +++ |
表12 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9)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0 | 10 | 96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0 | 10 | 94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0 | 10 | 91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0 | 10 | 90 | <30 | <10 | +++ |
1.由表中的结果可以看到:当药物提取物与基质的比例为1:1时,其圆整率、丸重差异和硬度等指标均较为不理想,而溶散时限所受影响不明显。
2.当药物提取物与基质的比例为1:3时,圆整率、丸重差异和硬度等指标稍均开始进入较佳的状态。
3.当药物提取物与基质的比例为1:9时,圆整率、丸重差异和硬度等指标虽有提高,但已不明显。
4.复合基质的总体效果优于单一基质。
5.附表中的硬度表示方法,采用将滴丸置于玻璃板上,用手指按之,观察其形态变化。“+”表示轻按即变形,“++”表示用力按之变形,“+++”表示按之不变形。
Claims (2)
1.一种柴辛滴丸,以柴胡、细辛为原料,与作为基质的可药用载体一起制备而成,其特征在于:
(1)取柴胡2500g、细辛250g,以上二味药材,加水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约5500ml,馏液重蒸馏,收集重蒸馏液约950ml。蒸馏残渣部分用适量水提取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以及蒸馏液,再经过80℃以下低温、减压干燥,粉碎,即得含有上述二位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物,备用;
(2)所述基质是聚乙二醇和硬脂酸聚烃氧40酯或羧甲基淀粉钠的混合物,按重量份计,硬脂酸聚烃氧40酯或羧甲基淀粉钠与聚乙二醇的混合比例为1:1~1:10,所述提取物与基质的混合比是1:3;
(3)按照上述比例,准确称取所述提取物和基质,将其置于加热容器内边搅拌边加热,直至得到含有所述提取物和基质的熔融液和/或乳浊液和/或混悬液备用;
(4)调整滴丸机的温度控制系统,使滴丸机的滴头加热并保持温度在50℃~90℃,冷凝剂冷却并保持温度在-5℃~40℃;
(5)待滴丸机滴头和冷凝剂的温度分别达到所述状态时,将含有所述提取物和基质的熔融液和/或乳浊液和/或混悬液置于滴丸机的滴头罐内,滴入冷凝剂中收缩成形,即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辛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剂是甲基硅油或/和液体石蜡或/和植物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0086253A CN100486598C (zh) | 2005-02-28 | 2005-02-28 | 柴辛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0086253A CN100486598C (zh) | 2005-02-28 | 2005-02-28 | 柴辛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82822A CN1682822A (zh) | 2005-10-19 |
CN100486598C true CN100486598C (zh) | 2009-05-13 |
Family
ID=35262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0862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6598C (zh) | 2005-02-28 | 2005-02-28 | 柴辛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86598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20268B (zh) * | 2013-10-31 | 2015-11-11 | 青岛施维雅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用于家畜的中药提取物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
-
2005
- 2005-02-28 CN CNB2005100086253A patent/CN10048659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中药滴丸剂的研究进展. 郑鑫等.中国中药杂志2003,第28卷第4期. 2003 * |
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19-120. 2002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82822A (zh) | 2005-10-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22855C (zh) | 一种用于清热解毒的口服滴丸 | |
CN100486598C (zh) | 柴辛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375614C (zh) | 一种退黄保肝的舒肝宁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358496C (zh) | 一种治疗脑炎、肝昏迷的醒脑静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453073C (zh) | 复方半边莲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406003C (zh) | 勒马回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375616C (zh) | 一种以战骨为原料的健骨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348171C (zh) | 一种用于清热解毒的鱼金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15467C (zh) | 一种治疗肝炎的清肝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542517C (zh) | 牛黄解毒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348178C (zh) | 一种治疗肝病的肝净滴丸 | |
CN100367938C (zh) | 四黄泻火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01100C (zh) | 胆木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348175C (zh) | 拳参滴丸 | |
CN100358504C (zh) | 一种滋补肝肾的天麻醒脑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15469C (zh) | 一种用于舒肝利胆的金黄利胆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348177C (zh) | 一种治疗气管炎的苦参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453072C (zh) | 板蓝根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427068C (zh) | 一种治疗肿瘤、乙肝的康艾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01099C (zh) | 地龙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15465C (zh) | 银花芒果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22854C (zh) | 一种用于散风清热的桑姜感冒滴丸 | |
CN100367937C (zh) | 一种用于清热解毒的喉舒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15461C (zh) | 黄疸茵陈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427070C (zh) | 一种治疗各种鼻炎的鼻宁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13 Termination date: 20140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