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4104C - 通信系统中寻址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中寻址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84104C CN100484104C CNB2005101074130A CN200510107413A CN100484104C CN 100484104 C CN100484104 C CN 100484104C CN B2005101074130 A CNB2005101074130 A CN B2005101074130A CN 200510107413 A CN200510107413 A CN 200510107413A CN 100484104 C CN100484104 C CN 100484104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address
- extended address
- user
- communication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27455 bi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9739 b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PICXIOQBANWBIZ-UHFFFAOYSA-N zinc;1-oxidopyridine-2-thione Chemical class [Zn+2].[O-]N1C=CC=CC1=S.[O-]N1C=CC=CC1=S PICXIOQBANWBI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 H04M7/0075—Details of addressing, directories or routing tab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73—Registration or de-regist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通信系统中寻址方法,使得可以为同一个用户标识下不同的终端能够被寻址。本发明中,为具有同一用户标识的多个终端设置不同的扩展地址,每个扩展地址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终端,终端在注册时携带自身的扩展地址,并在网络侧与唯一标识该终端的联系地址绑定;当被叫侧设备收到发给包含该扩展地址的请求消息时,根据绑定关系将该消息转发给具有该扩展地址的终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通信系统中寻址技术。
背景技术
专用交换机(Private Branch eXchange,简称“PBX”)是供机关、企业、厂矿等单位使用并与公用电话局相连接的用户电话交换机,俗称“小交换机”或“总机”。PBX所属的各个用户的电话机叫做“分机”。使用PBX后,所有的分机可以共享一个总的号码,分机之间可以相互转接,不同的分机之间只要拨尾号就可以相互通话,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
但传统的PBX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它对分组语音(Voice over IP,简称“VoIP”)支持不够,而且传统的PBX都采用专用技术,缺乏开放性和标准性,价格昂贵,并且不能实现文本、数据、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传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目前的趋势是过渡到基于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ationProtocol,简称“SIP”)协议的通信系统。
SIP是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于1999年3月发布的一种VoIP的标准。SIP将电话作为因特网(Internet)的一个重要应用,增加了电话信令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QoS”)方面的要求,并具有独特的用户寻址与定位的功能。近来SIP的实际作用已远远超出了VoIP的应用。SIP是电话信令的协议,用于发起会话,能控制多个参与者参加的多媒体会话的建立和终结,并能动态调整和修改会话属性:如会话带宽要求、传输媒体类型(语音、视频、数据等)、媒体的编解码格式、对多播和单播的支持等等因此,SIP有利于与因特网结合开发多种应用的增值服务。
在使用SIP为因特网、网际协议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简称“IMS”)网络等分组网络建立多媒体会话时,为了获得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SIP通过注册服务为特定域的位置服务创建绑定关系,注册服务把Contact头域的联系地址和To头域中的用户标识(address-of-record)绑定起来。一个用户标识可以绑定一个或者多个联系地址。该域中的代理服务器(Proxy)接收到一个SIP请求时,根据请求中的Request-URI和用户标识的记录匹配,找到用户终端注册的联系地址,然后转发请求到这个联系地址去。
SIP注册服务包括通过REGISTER请求用来增加、删除、刷新、查询绑定信息。一个REGISTER请求可以增加一个用户标识和一个或者多个联系地址之间的绑定。终端可以删除前边绑定的内容,也可以查询用户标识的当前绑定地址。
在SIP协议的注册消息中,包含可选的Contact头域,Contact头域可以有0个或者多个包含绑定地址信息的值。
Contact头域包含了一个显示的名字,一个包含参数的URI,还有header参数组成。当头域包含一个显示的名字,那么带参数的URI应当用“<”和“>”括起来。如果没有“<”,“>”括起来,所有URI后边的参数都将视为头域参数,而不是URI参数。其中头域参数“q”用来标志特定Contact头域值和其他绑定的用户标识的联系地址之间的优先级。例如:
Contact:“Mr.Watson”<sip:watson@example.tel>;q=0.7;expires=3600
一般来说,一个联系地址对应一个终端。如果一个用户标识和多个联系地址之间建立绑定关系,则代理服务器在处理用户标识作为被叫的请求时,可以根据Contact头域的“q”参数来区分优先级,并可以同时向多个联系地址发送请求,这种方式称为forking处理。
Forking的处理机制一般是按照q参数值递减的方法顺序处理联系地址。并且对相同q参数值的联系地址进行并行处理。还有一种就是直接按照顺序的方法处理联系地址,对于q参数值不同的按照递减的顺序处理,对于q参数值相同的按照随机顺序处理。
采用现有的Forking的处理机制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不能够对某一个地址单独发送SIP会话请求。
第二、在绑定在一个用户标识的多个联系地址之间,不能建立会话。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多个终端使用了同一个用户标识,无法通过用户标识区分这些终端,目前的技术方案缺少在一个用户标识下根据用户需求进一步区分各个终端的手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扩展地址的通信系统中寻址方法,使得可以为同一个用户标识下不同的终端执行不同的业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中寻址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网络侧设备保存SIP终端的联系地址与扩展地址的绑定关系;
如果被叫侧设备收到的请求消息中被叫标识包含被叫终端的扩展地址信息,则查找所述绑定关系,并根据查找结果将该请求消息转发给具有相同扩展地址的终端;主叫终端发起请求消息时,如果主叫的用户标识信息中没有携带主叫终端的扩展地址信息,则主叫侧设备收到的主叫终端发起的请求消息后,在主叫的用户标识中补充主叫终端对应的扩展地址信息;
其中,每个所述终端拥有网络中唯一的联系地址,一个或多个所述终端能够共享同一个用户标识,同一个用户标识下一个或多个所述终端能够拥有相同的扩展地址。
其中,包含以下步骤:
终端向网络侧注册时在注册消息中携带扩展地址参数;
网络侧处理所述注册消息,保存所述扩展地址与所述终端的联系地址绑定关系。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在注册以前,可以预先将扩展地址配置在所述终端内。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注册消息中,在被注册的用户标识或者联系地址的参数中携带所述扩展地址。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主叫终端发起请求消息时,在主叫的用户标识信息中携带主叫终端的扩展地址信息。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如果主叫侧设备收到的主叫发起的请求消息中被叫终端的信息只有被叫终端的扩展地址信息、缺少被叫用户标识信息,则根据发起请求消息的终端的主叫的用户标识信息,将被叫终端的地址补齐,其中地址补齐方法是将主叫的用户标识作为被叫的用户标识。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当所述被叫终端显示用户标识时,所显示的信息中包含被叫终端的所述扩展地址信息。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由所述网络侧的注册服务器完成终端的注册过程,其中包含对注册消息的处理和所述联系地址与扩展地址的绑定关系的保存。
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扩展地址能够应用于各种URI中,包括但不限于“SIP URI”、“tel URI”、”mailto URI”。
所述用户标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SIP协议的记录地址(Address-of-record)、IMS标准的公共用户标识(Public User Identity)和公共业务标识(public Service Identity)、电子邮件用户标识。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为具有同一用户标识的多个终端设置不同的扩展地址,每个扩展地址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终端,终端在注册时携带自身的扩展地址,并在网络侧与唯一标识该终端的联系地址绑定;当被叫侧设备收到发给该扩展地址的请求消息时,根据绑定关系将该消息转发给具有该扩展地址的终端。
如果主叫侧设备收到请求消息中只有扩展地址,没有包含用户标识,则主叫侧设备认为这是对主叫用户标识下的另一个扩展地址的请求,根据发起请求的终端的用户标识将被叫终端的地址补齐。
终端在显示用户标识时,显示扩展地址信息。
这种技术方案上的区别,带来了较为明显的有益效果,即因为有了扩展地址,所以可以对同一用户标识下多个终端中的一个或一部分单独发送请求:可以在拥有同一用户标识的多个终端之间建立会话。
通过主叫侧设备对被叫地址的补齐功能,可以实现基于SIP智能终端和分组网络的PBX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于SIP协议的通信系统中寻址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基于SIP协议的通信系统中寻址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和SIP协议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要点是增加SIP/SIPS URI扩展地址参数,支持多条联系地址绑定到同一个用户标识时,对特定联系地址的寻址。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在步骤110中,用户在SIP终端预先配置当前需要注册的S]P URI联系地址的扩展地址(extaddress),即用来标识被注册的终端的地址信息。
参照SIP协议,扩展地址参数可以定义如下:
extaddress = 1*paramchar
paramchar = param-unreserved/unreserved/escaped
param-unreserved ="["/"]"/"/"/":"/"&"/"+"/"$"
例如:
sip:mycom@example.tel;extaddress=watson
同一个用户标识下一个或多个所述终端可拥有相同的扩展地址。例如,用户标识“Sales”下可以有A、B、C、D和E五个话机,其中A、B和C三个话机被用户Tom注册了同一个扩展地址“Tom”,而话机C被用户Tony注册了扩展地址“Tony”,话机D被用户Peter注册了扩展地址“Peter”。
此后进入步骤120,终端向网络侧的注册服务器发送注册消息,其中携带扩展地址、联系地址和用户标识。具体地说,将扩展地址参数加入到用户标识或者联系地址的SIP/SIPS URI参数中。关于注册服务器的标准功能,在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简称“IETF”)标准的开放协议RFC3261中有明确的定义,详细内容可参见该公知文献。本发明在公知的注册服务器的功能基础上增加了对新增的扩展地址的处理功能。
此后进入步骤130,注册服务器建立扩展地址和联系地址的绑定关系。具体地说,注册服务器在处理注册消息,建立或者刷新用户标识和联系地址的绑定关系时,将扩展地址和联系地址的绑定关系同时保存。
此后进入步骤140,如果被叫侧代理服务器设备收到请求消息,则进入步骤150。代理服务器的标准功能在IETF标准的开放协议RFC3261中有明确的定义,详细内容可参见该公知文献。本发明对请求消息的具体形式并没有限制,典型的请求消息包括Invite消息等。
在步骤150中,判断请求消息的Request-URI头域中是否包含扩展地址信息,如果没有扩展地址信息则进入步骤180,按照现有的处理机制处理,如果含有扩展地址信息,则进入步骤160。
在步骤160中,被叫侧代理服务器设备到注册服务器查找扩展地址和联系地址的绑定关系,获得请求消息中扩展地址所对应的联系地址。
此后进入步骤170,根据查找结果中的联系地址,将请求消息转发给相应的终端。如果有多条联系地址和该扩展地址对应,则对这多条联系地址按照现有的处理机制进行Forking处理。例如,对于前面提到的用户标识“Sales”的例子,如果请求消息中的扩展地址为“Tom”,则话机A、B和C都会收到代理服务器设备转发的请求消息,同时振铃。如果话机A、B和C之间还可以有优先级,则代理服务器设备会按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先后转发,话机A、B和C会依次先后振铃。如果该扩展地址没有对应的联系地址,则按失败处理,或者按照扩展地址不存在的方式处理。
在步骤180中,按照现有的处理机制处理请求消息。如果存在话务员终端,则将话务员终端的联系地址的优先级(q参数值)设置最高。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看到,因为有了扩展地址,所以可以对同一用户标识下多个终端中的一个或一部分单独发送SIP会话请求,也可以在同一用户标识的多个终端之间建立SIP会话。
下面结合图2说明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针对基于SIP智能终端和分组网络的PBX功能的实现。该实施方式的前提是已在网络侧建立了扩展地址和联系地址的绑定关系。关于如何建立扩展地址和联系地址的绑定关系可以参见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110到步骤130。
主叫终端在发起的请求消息时,在主叫的用户标识信息中携带扩展地址信息。如果主叫的用户标识信息中没有携带扩展地址信息。主叫侧设备收到的主叫发起的请求消息后,在主叫用户标识中补充终端对应的扩展地址信息。这样被叫终端就能获得主叫的扩展地址信息。
在步骤210中,主叫侧设备收到请求消息。
此后进入步骤220,主叫侧设备判断请求消息的Request-URI头域中是否只包含扩展地址信息,而没有包含SIP/SIPS URI和tel URI,如果是则进入步骤230,否则进入步骤260,按照现有的处理机制处理。
在步骤230中,代理服务器设备认为主被叫是注册到同一个用户标识下的两个扩展地址,根据发起请求用户的SIP/SIPS URI和tel URI将地址补齐。这一点在PBX应用中十分典型,如果主叫用户只拨了尾号,则PBX认为被叫终端在同一个PBX内,所以可以加上与主叫用户相同的前缀地址,以便该请求消息可以被正确地路由。
此后进入步骤240,主叫侧代理服务器设备将修改后的请求消息发送出去。
此后进入步骤250,当被叫终端收到请求消息后,如果该终端支持号码显示业务,则在显示的号码中包含扩展地址信息。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主叫侧代理服务器设备对被叫地址的补齐功能,实现了基于SIP智能终端和分组网络的PBX功能。
以上虽然以SIP协议为例进行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提出的增加扩展地址的还适用于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简称“NGN”)、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网络、E-mail(电子邮件)等系统中,其实现过程同理,不再赘述。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通信系统中寻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网络侧设备保存终端的联系地址与扩展地址的绑定关系,所述终端为会话发起协议SIP终端;
如果被叫侧设备收到的请求消息中被叫标识包含被叫终端的扩展地址信息,则查找所述绑定关系,并根据查找结果将该请求消息转发给具有相同扩展地址的终端;主叫终端发起请求消息时,如果主叫的用户标识信息中没有携带主叫终端的扩展地址信息,则主叫侧设备收到的主叫终端发起的请求消息后,在主叫的用户标识中补充主叫终端对应的扩展地址信息;
其中,每个所述终端拥有网络中唯一的联系地址,一个或多个所述终端能够共享同一个用户标识,同一个用户标识下一个或多个所述终端能够拥有相同的扩展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中寻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终端向网络侧注册时在注册消息中携带扩展地址参数;
网络侧处理所述注册消息,保存所述扩展地址与所述终端的联系地址绑定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中寻址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在注册以前,预先将扩展地址配置在所述终端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中寻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册消息中,在被注册的用户标识或者联系地址的参数中携带所述扩展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中寻址方法,其特征在于,主叫终端发起请求消息时,在主叫的用户标识信息中携带主叫终端的扩展地址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中寻址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主叫侧设备收到的主叫发起的请求消息中被叫终端的信息只有被叫终端的扩展地址信息、缺少被叫用户标识信息,则根据发起请求消息的终端的主叫的用户标识信息,将被叫终端的地址补齐,其中地址补齐方法是将主叫的用户标识作为被叫的用户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中寻址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被叫终端显示用户标识时,所显示的信息中包含所述被叫终端的扩展地址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中寻址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网络侧的注册服务器完成终端的注册过程,其中包含对注册消息的处理和所述联系地址与扩展地址的绑定关系的保存。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中寻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地址能够应用于各种URI中,其中包括“SIP URI”、“tel URI”或“mailto URI”。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1074130A CN100484104C (zh) | 2005-09-30 | 2005-09-30 | 通信系统中寻址方法 |
PCT/CN2006/002039 WO2007036124A1 (fr) | 2005-09-30 | 2006-08-11 | Procédé d'adressage dans un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1074130A CN100484104C (zh) | 2005-09-30 | 2005-09-30 | 通信系统中寻址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89538A CN1889538A (zh) | 2007-01-03 |
CN100484104C true CN100484104C (zh) | 2009-04-29 |
Family
ID=37578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10741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4104C (zh) | 2005-09-30 | 2005-09-30 | 通信系统中寻址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84104C (zh) |
WO (1) | WO200703612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70026B (zh) * | 2007-08-17 | 2011-05-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媒体会话的媒体流增加方法和用户设备及应用服务器 |
CN101697619B (zh) * | 2009-09-30 | 2012-11-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实现寻址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FR2971659A1 (fr) * | 2011-02-10 | 2012-08-17 | France Telecom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gestion dynamique de la priorite de reception d'une communication d'un terminal |
CN102843441B (zh) * | 2011-06-24 | 2017-02-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控制地址配置方式的方法和设备 |
CN104135549B (zh) * | 2014-08-19 | 2017-12-12 |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支持多样化寻址方式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6301946B (zh) | 2016-08-30 | 2018-08-0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设备标识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115733C (en) * | 1993-03-05 | 1997-12-23 | Menachem Tsur Ardon | System and method to identify the terminating directory number at the customer premises |
JP3727013B2 (ja) * | 2001-01-23 | 2005-12-14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通信管理装置と通信管理情報の設定方法およびその処理プログラム |
JP2003250011A (ja) * | 2002-02-22 | 2003-09-05 | Tamura Electric Works Ltd | コンピュータ及び内線通話接続サービス提供方法 |
CN1180598C (zh) * | 2002-12-05 | 2004-12-15 | 得实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无线固定电信网中电话用户“一号多机”业务的实现方法 |
-
2005
- 2005-09-30 CN CNB2005101074130A patent/CN10048410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8-11 WO PCT/CN2006/002039 patent/WO200703612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89538A (zh) | 2007-01-03 |
WO2007036124A1 (fr) | 2007-04-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194838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call pickup in a SIP environment | |
US9485281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erver | |
US8064367B2 (en) | Multiple voicemail account support for a VoIP system | |
RU2414082C2 (ru) | Ассоциирование телефонного вызова с диалогом, основанным на компьютерном протоколе, таком как sip | |
US7860089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network based call-pickup | |
CN110933180B (zh) | 一种通信建立方法、装置、负载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1411162B (zh) | 学习用于sip信令服务器的地址转换设备内的地址绑定的失效时间 | |
CN100574474C (zh) | 一种通讯系统中建立通讯业务连接的方法 | |
US7440440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vice-based call park and pick-up | |
CN101459735B (zh) | 一种彩铃、彩像业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 |
KR20050076414A (ko) | 음성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그 접속 방법 | |
CN101511072A (zh) | 一种sip或ims网络中实现增强型一号通业务的方法 | |
CN101411158A (zh) | 通过地址转换设备优化移动通信终端和信令服务器之间的连接 | |
US20070030849A1 (en) |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terminal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 |
KR100693038B1 (ko) | 브이오아이피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의 가입자 정보 제공방법 및 장치 | |
CN100484104C (zh) | 通信系统中寻址方法 | |
JP5325871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サーバ | |
EP2342882B1 (en) | Call response services in ims networks for businesses | |
US8249238B2 (en) | Dynamic key exchange for call forking scenarios | |
US20080208993A1 (en) |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New Services in an Internet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and a Node Adapted Therefore | |
JP4622817B2 (ja) | 着信呼転送装置および着信呼転送方法 | |
CN1929627B (zh) | 一种在ims网络中实现公有用户标识携带的方法及系统 | |
KR101208119B1 (ko) | 스마트 카드를 이용한 sip 기반 영상통화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JP5299350B2 (ja) | コールセン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ールセンタ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
JP5677526B2 (ja) | 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履歴管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9 Termination date: 20120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