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1072A - 一种sip或ims网络中实现增强型一号通业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sip或ims网络中实现增强型一号通业务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11072A CN101511072A CNA2009101316049A CN200910131604A CN101511072A CN 101511072 A CN101511072 A CN 101511072A CN A2009101316049 A CNA2009101316049 A CN A2009101316049A CN 200910131604 A CN200910131604 A CN 200910131604A CN 101511072 A CN101511072 A CN 1015110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sip
- number service
- ims network
- cal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应用于一号通业务,是一种SIP或IMS网络中实现增强型一号通业务的方法。该方法对现有的SIP或IMS网络的相关SIP头域进行扩展,通过一号通用户主动在注册中携带其一号通多个终端的终端类型到SIP或IMS网络中,使得SIP或IMS网络登记的一号通用户多个注册终端包括其具体的终端类型,这样,主叫用户发起到一号通用户的呼叫时便可以携带指定的被叫终端类型,SIP或IMS网络可以通过比对当前已注册的一号通用户的多个终端和其对应的终端类型,选择指定类型的终端进行串行、并行或混合呼叫。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号通业务,特别是涉及一种SIP或IMS网络中实现增强型一号通业务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名词解释:
IMPU,IP Multimedia Public Identity,IP多媒体公共标识;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发起协议);
SIP是由IETF(Internet工程任务组)提出的IP电话信令协议。它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或多方的多媒体会话。SIP最早由MMUSIC IETF工作组在1995年开始研究,并在1999年由IETF提议成为的一个标准,主要借鉴了基于Web的HTTP和SMTP两个协议。SIP支持代理、重定向、登记定位用户等功能,支持用户移动,与RTP/RTCP、SDP、RTSP、DNS等协议配合,可应用于语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业务,同时可以应用于呈现(Presence)、即时消息(Instantmessage)等特色业务。
SIP网络采用IP网络常用的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定义了若干种不同的服务器和用户代理,通过与服务器之间的请求和响应完成呼叫和传送层的控制。SIP本身也是一个C/S协议。呼叫控制请求发出方称为客户,请求接受和处理方称为服务器,分别称为用户代理客户(UAC:User Agent Client)和用户代理服务器(UAS:User Agent Server)。其中UAC负责发起SIP的呼叫请求,UAS负责对呼叫请求做出响应。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称为IP多媒体子系统,是第3代移动通信合作伙伴项目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它的显著特点是:采用了SIP、通信与接入方式无关、可以提供多媒体业务、控制功能与承载能力分离、呼叫与会话分离、应用与服务分离、业务与网络分离,移动网和Internet业务融合。
IMS网络中的核心部件为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SCF),其可以细分为下面的功能实体,主要包括: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P-CSCF),它是IMS系统中用户的入口点,来自和发向UE的消息都需要经过P-CSCF;问询呼叫会话控制功能(I-CSCF),它是在一个运营商网络中为所有连接到这个运营商的某一用户的连接提供的联系点;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S-CSCF),它是IMS的核心,位于归属网络,为UE进行会话控制和注册服务。归属用户服务器(HSS),它是IMS中所有与用户和服务相关的数据的主要的数据存储中心,存储在HSS中的数据主要包括用户身份、注册信息、接入参数和服务触发信息。
一号通业务是指用户可以将自己常用的各种通信号码(手机、寻呼机、办公电话、语音信箱、住宅电话)统一为一个新的电话号码,以后任何人只需拨打该号码就能找到该用户。传统的一号通业务是通过智能网实现的。在SIP及IMS网络中,可以依靠SIP本身的Forking特性(包括串行Forking和并行Forking)来支持一号通业务(即一号多机),在业务体验上来说,和传统的一号通业务并没有什么不同。通过一个唯一的IMPU同时注册多个Contact地址(终端)到SIP或IMS核心网络,使得SIP网络及IMS网络在对这个IMPU发起呼叫时,采用串行呼叫或并行呼叫的方式,发起到这些Contact地址上的呼叫,从而得到和传统智能网络体验基本一致的一号通业务体验。
现有SIP或IMS网络提供的一号通业务方式如图1所示,主要的工作过程如下:
S101、一号通业务用户通过签约或自助门户在SIP或IMS网络中设定一号通业务的模式,即串行呼叫或并行呼叫,并且包括相应的号码列表设定;
S102、一号通业务用户使用一个IMPU号码注册多个Contact地址(终端)到SIP或IMS网络;
S103、注册成功,SIP或IMS网络记录该用户的IMPU及对应的Contact地址列表;
S104、SIP或IMS网络向终端返回注册成功响应;
S105、主叫用户发起到一号通业务用户的IMPU的呼叫;
S106、SIP或IMS网络根据用户签约或自助设定的一号通业务模式发起串行呼叫或并行呼叫;
S107a~S107b、如果是串行呼叫模式,将依用户设定的顺序,按照注册登记的Contact列表进行依次呼叫,直到有呼叫建立为止;如果是并行呼叫模式,将直接并行发起对这多个Contact地址的呼叫,最先响应的呼叫被建立,其他呼叫终止。
以上是SIP或IMS网络实现一号通业务的方式,从业务体验上来说和智能网提供的一号通业务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这种传统的一号通业务实现方式只能提供被叫用户的串行呼叫和并行呼叫或者部分混合呼叫方式。还没有直接针对一号通被叫终端类型的方式。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主叫用户知道被叫用户在旅行中并持有移动终端,而办公的固定终端是秘书接听,因此主叫用户希望直接呼叫被叫用户的移动终端,而不用打扰其固定终端(包括家庭电话和办公电话)。简言之就是,主叫用户在大概知道被叫用户可能持有的终端类型的情况下,主叫用户希望在不打扰被叫用户其他终端的情况下发起呼叫,而不是简单的并行呼叫或串行呼叫被叫用户的各个一号通终端。针对这种场景,目前的一号通业务是无法实现的,它只能采用被叫用户设定好的顺序进行串行呼叫或进行并行呼叫或二者的混合呼叫。这样的话,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的业务体验,使得用户一旦签约了一号通业务,将不得不接受可能被额外打扰的事实,对于主叫用户来说,也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发起呼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一号通业务只能提供被叫用户的串行呼叫和并行呼叫或者部分混合呼叫方式,不能直接针对一号通被叫终端类型进行呼叫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SIP或IMS网络中实现增强型一号通业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一号通业务用户在向SIP/IMS网络注册时,通过REGISTER消息中Contact头域定义的mobility参数携带终端类型;
S2、SIP或IMS网络在一号通业务用户注册时,保存一号通业务用户各个终端的终端类型;
S3、主叫用户发起对一号通业务用户的呼叫时,在终端上选择一号通用户的呼叫终端类型,在Accept-Contact头域中包括参数mobility指定被叫一号通用户的终端类型;
S4、主叫用户发起对一号通业务用户的呼叫时,SIP及IMS网络匹配其携带的呼叫一号通业务用户的终端类型和注册中登记的各终端的终端类型,从而发起到该特定类型的终端的呼叫。
上述方案中,步骤S1中Contact头域定义的mobility参数值为fixed或mobile,分别代表固定终端或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在发起到一号通业务用户的呼叫中通过Accept-Contact头域携带本端允许接受的对端的终端类型信息,通过Reject-Contact头域携带本端拒绝接受的对端的终端类型信息。
SIP或IMS网络收到发起到一号通业务用户的呼叫时,在查询用户一号通业务签约信息的同时,根据主叫用户指定的被叫终端类型来选择合适的终端进行并行、串行或混合方式的呼叫。
本发明,对现有的SIP或IMS网络的相关SIP头域进行扩展,通过一号通用户主动在注册中携带其一号通多个终端的终端类型到SIP或IMS网络中,使得SIP或IMS网络登记的一号通用户多个注册终端包括其具体的终端类型,这样,主叫用户发起到一号通用户的呼叫时便可以携带指定的被叫终端类型,SIP或IMS网络可以通过比对当前已注册的一号通用户的多个终端和其对应的终端类型,选择指定类型的终端进行串行、并行或混合呼叫。
附图说明
图1现有SIP或IMS网络实现一号通业务的流程;
图2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一号通业务用户通过注册登记一号通各终端类型的过程;
图4本发明主叫用户发起对一号通用户特定类型终端的呼叫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IP或IMS网络中实现增强型一号通业务的方法,对现有的SIP或IMS网络的相关SIP头域进行扩展,使得主叫用户终端可以通过选择被叫用户一号通业务的具体终端类型发起呼叫。
该方法在RFC3840、RFC3841定义的基础上进行,在RFC3840中定义了一种用户终端能力的携带方式,即将用户终端能力通过Contact头域携带,格式如下,以REGISTER消息为例,消息中其他头域省略:
REGISTER sip:example.com SIP/2.0
FROM:sip:X@example.com
To:sip:X@example.com
Contact:<sip:X1@pc.example.com>;q=1.0
;methods="INVITE,BYE,OPTIONS,ACK,CANCEL"
;uri-user="<X1>"
;uri-domain="example.com"
;audio
;schemes="sip,tel"
;mobility="fixed"
;class="business"
其中methods,uri-user,uri-domain,audio,schemes,mobility,class都代表终端能力的不同参数项。
除了RFC3840中定义的在Contact头域中携带能力外,RFC3841中还定义了终端能力的显式协商方式,主要通过新增加Accept-Contact和Reject-Contact两个头域来实现,其中Accept-Contact头域用来说明本端允许接受的对端的Contact特性,而Reject-Contact头域用来说明本端拒绝接受的对端的Contact特性。举例说明如下:
考虑使用IMPU标识sip:user@example.com注册了4个Contact地址(终端),它们是:
Contact:
sip:u1@h.example.com;mobility=”fixed”;methods=”INVITE,BYE”;q=0.2
Contact:
sip:u2@h.example.com;mobility=”mobile”;methods=”INVITE”;q=0.2
Contact:
sip:u3@h.example.com;mobility=”mobile”;methods=”INVITE”;video;q=0.3
Contact:
sip:u4@h.example.com;mobility=”fixed”;methods=”INVITE”;q=0.2
这时有一个发到sip:user@example.com的INVITE消息(邀请消息)中包括了下面的主叫指定的Contact特性要求:
Reject-Contact:*;video
Accept-Contact:*;mobility=”mobile”;require;explict
经过匹配后,4个Contact地址中,u3被丢弃,因为其符合了Reject-Contact指定的拒绝条件;u1和u4被丢弃,因为Accept-Contact中对于mobile的要求是必须的(require),因此最终只有u2是符合会话要求的,从而SIP或IMS网络将建立到这个Contact地址上的呼叫。
本发明使用其中的参数项"mobility"携带终端的终端类型信息(移动或固定)。根据号码格式类型,定义两种参数值:fixed(固定)/mobile(移动),参数类型并不限于这两种,扩展的其他参数同样适用于本发明。并且在主叫一号通用户向SIP或IMS网络注册时,通过REGISTER消息进行携带。其携带格式如下:
REGISTER sip:example.com SIP/2.0
FROM:sip:Y@example.com
To:sip:Y@example.com
Contact:<sip:X1@pc.example.com>;mobility=”mobile”;q=0.1
主叫用户在向被叫一号通业务用户发起呼叫时,在INVITE消息中携带其要求呼叫的被叫用户的Contact特征,如被叫终端为移动终端(mobile)或固定终端(fixed),使用Accept-Contact头域进行携带,携带格式如下:
INVITE sip:Y@example.com SIP/2.0
Accept-Contact:*;mobility=”mobile”;require;explict
本发明的主要实现步骤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R11、一号通用户通过签约或自助功能登记并确定一号通业务模式为并行呼叫或串行呼叫;
R12、一号通用户多个SIP/IMS终端使用相同的IMPU标识向SIP或IMS网络发出REGISTER注册请求,并通过Contact头域的mobility参数携带终端的终端类型;
R13、SIP或IMS网络注册成功后,记录下包括该用户此IMPU下注册的多个Contact地址的列表及相应Contact地址的终端类型信息;
R14、SIP/IMS网络向一号通用户各终端回复注册成功响应;
R15、主叫用户在发起对一号通用户的呼叫前选择一号通用户终端类型;
R16、主叫用户在发起呼叫的INVITE消息的Accept-Contact头域中携带其希望呼叫的被叫一号通用户的终端类型参数;
R17、SIP或IMS网络根据主叫用户发起的对一号通用户的INVITE消息中的被叫IMPU,得到该一号通用户已注册的多个Contact地址,根据主叫用户在Accept-Contact中指出的终端类型要求(fixed/mobile),依次匹配Contact地址列表,选取其中终端类型符合要求的终端发起串行呼叫或并行呼叫;
R18a~R18b、如果是串行呼叫,依次呼叫指定类型的各终端,直到有呼叫建立为止;如果是并行呼叫,同时呼叫指定类型的各终端,最先响应的呼叫被建立,其他未被建立的呼叫则终止。
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在一号通业务中的具体应用,如图3、图4所示,其中图3为一号通业务用户通过注册登记一号通各终端类型的过程,图4为主叫用户发起对一号通用户特定类型终端的呼叫的过程。
该具体实施例的方案为,一号通用户签约的一号通号码为sip:user@example.com,支持3个终端,分别是移动终端A,Contact地址为sip:A@example.com;固定终端B,Contact地址为sip:B@example.com;移动终端C,Contact地址为sip:C@example.com。主叫用户向一号通用户sip:user@example.com发起呼叫,并且在INVITE消息中的Accept-Contact头域中使用mobility参数指定被叫的终端类型为移动(mobile),SIP或IMS网络根据主叫用户指定的终端类型,匹配已注册的该一号通用户下的几个终端的终端类型,并且向符合要求的终端发起呼叫。
该具体实施例的实现方法如下:
S10、一号通用户通过签约或自助功能登记确定一号通业务模式为并行呼叫或串行呼叫;
S20a、一号通用户的移动终端A,使用sip:user@example.com作为注册IMPU,向SIP/IMS网络发出注册请求,并且在Contact头域的mobility参数中携带其终端类型(mobile),Contact头域格式为:Contact:<sip:A@example.com>;mobility=”mobile”;
S20b、一号通用户的固定终端B,使用sip:user@example.com作为注册IMPU,向SIP/IMS网络发出注册请求,并且在Contact头域的mobility参数中携带其终端类型(fixed),其中Contact头域格式为:Contact:<sip:B@example.com>;mobility=”fixed”;
S20c、一号通用户的移动终端C,使用sip:user@example.com作为注册IMPU,在向SIP/IMS网络发出注册请求,并且在Contact头域的mobility参数中携带其终端类型(mobile),其中Contact头域格式为:Contact:<sip:C@example.com>;mobility=”mobile”;
S30、SIP或IMS网络对一号通用户所有终端注册请求进行处理,注册成功后,保存一号通用户注册的IMPU下注册的各终端的Contact地址和其相应的终端类型的对应关系;
sip:A@example.com---mobile
sip:B@example.com---fixed
sip:C@example.com---mobile
S40a~S40c、SIP或IMS网络分别发送200OK注册成功响应给终端A、终端B和终端C;
S50、主叫用户在终端上选择需要指定的被叫终端的终端类型(mobile),发起到一号通用户sip:user@example.com的呼叫;
S60、主叫用户通过INVITE消息的Accept-Contact头域的mobility参数携带指定的终端类型信息“mobile”,该参数为require(必需)和explict(显式);
S70、SIP/IMS网络查询注册信息,在sip:user@example.com下注册的多个Contact地址中匹配符合要求的终端地址,得到终端A和终端C符合要求,其地址分别为sip:A@example.com和sip:C@example.com,一号通用户签约为并行呼叫模式,SIP/IMS网络准备向这两个地址发起并行的呼叫;
S80a~S80b、SIP/IMS网络同时发起到终端A和终端C的INVITE会话请求;
S81a~S81b、终端A和终端C都开始振铃,并分别向SIP/IMS网络发出180Ringing响应;
S82a~S82b、SIP/IMS网络将相应的180 Ringing响应转发给主叫用户;
S83、终端C振铃后,首先摘机;
S84、终端C摘机后发出200 OK响应给SIP/IMS网络,然后SIP/IMS网络将该响应转发给主叫用户;
S85、SIP/IMS网络主动向终端A发出CANCEL请求,终止同终端A未建立的会话,并接收终端A的200 OK响应;
S86、主叫用户向SIP/IMS网络发送ACK,SIP/IMS网络将ACK转发给终端C,完成会话建立;
S90、主叫用户和一号通用户终端C开始通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一号通用户主动在注册中携带其一号通多个终端的终端类型到SIP或IMS网络中,使得SIP或IMS网络登记的一号通用户多个注册终端包括其具体的终端类型。这样,主叫用户发起到一号通用户的呼叫时便可以携带指定的被叫终端类型,SIP或IMS网络可以通过比对当前已注册的一号通用户的多个终端和其对应的终端类型,选择指定类型的终端进行串行呼叫或并行呼叫。
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一些特殊场景下用户体验的支持,比如:
1.主叫用户因为某种原因需要呼叫被叫用户(一号通用户)的某些指定类型的终端,而不愿打扰被叫用户(一号通用户)的其他类型的终端。
2.一号通用户希望主叫在拨打自己一号通号码时,在知道可能终端持有方式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建立最可能的终端的呼叫,而不要打搅其其他的终端。
当然本发明还适用一些其他特殊的场景,并能使这些特殊体验成为可能。
本发明提供的扩展方式和目前SIP及IMS网络实现的一号通业务(一号多机业务)并不冲突,可以同时存在,并作为现有一号通业务的很好补充,为一号通业务用户提供了除现有的串行呼叫和并行呼叫以外更为灵活的一号通呼叫模式,为呼叫一号通业务用户的某些而不是全部终端提供了解决办法,另外也使得主叫用户具有一定的业务选择能力,提高了灵活性。大大增强了现有SIP或IMS网络中用户一号通业务的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般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SIP或IMS网络中实现增强型一号通业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一号通业务用户在向SIP/IMS网络注册时,通过REGISTER消息中Contact头域定义的mobility参数携带终端类型;
S2、SIP或IMS网络在一号通业务用户注册时,保存一号通业务用户各个终端的终端类型;
S3、主叫用户发起对一号通业务用户的呼叫前,在终端上选择一号通用户的呼叫终端类型,在Accept-Contact头域中包括参数mobility指定被叫一号通用户的终端类型;
S4、主叫用户发起对一号通业务用户的呼叫时,SIP及IMS网络匹配其携带的呼叫一号通业务用户的终端类型和注册中登记的各终端的终端类型,从而发起到该特定类型的终端的呼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P或IMS网络中实现增强型一号通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Contact头域定义的mobility参数值为fixed或mobile,分别代表固定终端或移动终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P或IMS网络中实现增强型一号通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起到一号通业务用户的呼叫中通过Accept-Contact头域携带本端允许接受的对端的终端类型信息,通过Reject-Contact头域携带本端拒绝接受的对端的终端类型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P或IMS网络中实现增强型一号通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IP或IMS网络收到发起到一号通业务用户的呼叫时,在查询用户一号通业务签约信息的同时,根据主叫用户指定的被叫终端类型来选择合适的终端进行并行、串行或混合方式的呼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9101316049A CN101511072A (zh) | 2009-04-10 | 2009-04-10 | 一种sip或ims网络中实现增强型一号通业务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9101316049A CN101511072A (zh) | 2009-04-10 | 2009-04-10 | 一种sip或ims网络中实现增强型一号通业务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11072A true CN101511072A (zh) | 2009-08-19 |
Family
ID=41003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9101316049A Pending CN101511072A (zh) | 2009-04-10 | 2009-04-10 | 一种sip或ims网络中实现增强型一号通业务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511072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64061A (zh) * | 2011-04-11 | 2011-11-30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无卡移动终端的鉴权及通信方法、服务器及无卡移动终端 |
CN102833215A (zh) * | 2011-06-14 | 2012-12-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增强sip forking呼叫功能的方法及设备 |
CN103748855A (zh) * | 2011-08-22 | 2014-04-2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基于3盒构造建立并行呼叫会话的装置和方法 |
CN103997496A (zh) * | 2014-05-26 | 2014-08-20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终端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666657A (zh) * | 2016-07-29 | 2018-02-06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核心网网元、多媒体通话路由方法和系统 |
CN110830933A (zh) * | 2018-08-08 | 2020-02-2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电子设备及其通信中继方法 |
CN112188009A (zh) * | 2020-09-30 | 2021-01-05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一种一号通业务执行方法 |
CN114401495A (zh) * | 2021-12-30 | 2022-04-26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
-
2009
- 2009-04-10 CN CNA2009101316049A patent/CN101511072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64061A (zh) * | 2011-04-11 | 2011-11-30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无卡移动终端的鉴权及通信方法、服务器及无卡移动终端 |
CN102264061B (zh) * | 2011-04-11 | 2015-07-22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无卡移动终端的鉴权及通信方法、服务器及无卡移动终端 |
CN102833215A (zh) * | 2011-06-14 | 2012-12-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增强sip forking呼叫功能的方法及设备 |
CN102833215B (zh) * | 2011-06-14 | 2017-07-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增强sip forking呼叫功能的方法及设备 |
CN103748855B (zh) * | 2011-08-22 | 2018-08-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基于3盒构造建立并行呼叫会话的装置和方法 |
CN103748855A (zh) * | 2011-08-22 | 2014-04-2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基于3盒构造建立并行呼叫会话的装置和方法 |
US9787942B2 (en) | 2011-08-22 | 2017-10-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tting up parallel call session based on 3-Box architecture |
CN103997496A (zh) * | 2014-05-26 | 2014-08-20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终端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666657A (zh) * | 2016-07-29 | 2018-02-06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核心网网元、多媒体通话路由方法和系统 |
CN107666657B (zh) * | 2016-07-29 | 2021-07-06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核心网网元、多媒体通话路由方法和系统 |
CN110830933A (zh) * | 2018-08-08 | 2020-02-2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电子设备及其通信中继方法 |
CN112188009A (zh) * | 2020-09-30 | 2021-01-05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一种一号通业务执行方法 |
CN112188009B (zh) * | 2020-09-30 | 2021-08-17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一种一号通业务执行方法 |
CN114401495A (zh) * | 2021-12-30 | 2022-04-26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04306977B2 (en) |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ircuit-switched communications vi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signaling | |
CN102624735B (zh) | 通过ims系统路由消息 | |
CN100502404C (zh) | 一种ims业务触发方法以及ims网络 | |
CN101511072A (zh) | 一种sip或ims网络中实现增强型一号通业务的方法 | |
CN101834869A (zh) | 通过ims系统路由消息 | |
US20150295974A1 (en) |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Application Server for Adding Media Stream of Multimedia Session | |
CN101563903A (zh) | Ip多媒体子系统网络中的服务适配 | |
CN101227457A (zh) | 标识通信业务的方法及其系统 | |
CN100562186C (zh) | 一种共享公共用户标识用户终端业务重定向方法 | |
EP1914973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vide combinational services to anonymous callers | |
CN101159914B (zh) | 用于ims网络的基于规则的动态业务触发方法 | |
US9008287B2 (en) | Data communication | |
US8983043B2 (en) | Data communication | |
US20130148652A1 (en) | Metho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ifferent Services to Different Users of an Aggregate Endpoint in an 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Network | |
US20080208993A1 (en) |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New Services in an Internet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and a Node Adapted Therefore | |
WO2011023041A1 (zh) | 一种指示终端媒体类型的呼叫方法及系统 | |
CN101330645B (zh) | 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中建立会话的方法 | |
CN1921482B (zh) | 一种基于会话发起协议的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7509173A (zh) | 一种位置信息的获取方法、装置及ims | |
CN101286951B (zh) | 一种会话抢占方法 | |
CN101459734B (zh) | 一种在线播放彩铃彩像的实现方法 | |
CN101764895B (zh) | 一种实现被叫终端多媒体彩振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 |
CN101330640B (zh) | 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集中业务呼叫保持业务的实现方法 | |
CN101815070A (zh) | 消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 |
Li et al. | Integrate Non-IP Multimedia Subsystem Devices in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Servic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90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