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0473810C - 在形成一角度的诸阀轴之间的传动和连接机构 - Google Patents

在形成一角度的诸阀轴之间的传动和连接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3810C
CN100473810C CNB2004800333396A CN200480033339A CN100473810C CN 100473810 C CN100473810 C CN 100473810C CN B2004800333396 A CNB2004800333396 A CN B2004800333396A CN 200480033339 A CN200480033339 A CN 200480033339A CN 100473810 C CN100473810 C CN 10047381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member
valve
air
shaft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333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8938A (zh
Inventor
大辻孝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noa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Zenoah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Zenoah Co filed Critical Komatsu Zenoah Co
Publication of CN1878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89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381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381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11/00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 F02D11/04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control link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1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of carburet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 apparatus of groups F02M1/00 - F02M17/00
    • F02M19/12External control gear, e.g. having dash-pots
    • F02M19/124Connecting rods between at least two throttle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3/00Apparatus for adding secondary air to fuel-air mixture
    • F02M23/02Apparatus for adding secondary air to fuel-air mixture with personal control, or with secondary-air valve controlled by main combustion-air throttle
    • F02M23/03Apparatus for adding secondary air to fuel-air mixture with personal control, or with secondary-air valve controlled by main combustion-air throttle the secondary air-valve controlled by main combustion-air thrott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9/00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 F02D9/02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concerning induction conduits
    • F02D2009/0201Arrangements; Control features; Details thereof
    • F02D2009/0206Arrangements; Control features; Details thereof specially positioned with relation to engine or engine hou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在形成一角度的两阀轴之间的传动和连接机构,其中,一凸轮板(28)和一杆(23)被安装到彼此被设置夹一角度的一输入空气控制阀杆(27)和一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杆(22)。在阀关闭方向给输入空气控制阀提供能量的一弹簧(46)设置在输入空气控制阀杆(27)上和沿阀关闭方向给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提供能量的一弹簧(45)设置在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杆(22)上。安装于杆(23)的一接触杆(24)的长度与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杆(22)的轴线平行延伸以致接触件(24)的长度成为使接触件(24)始终与凸轮板(28)上形成的凸面表面接触。设置为该角度的输入空气控制阀杆和汽化器的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杆相互传动和连接,能够缩小分层扫气两冲程发动机的尺寸,而不损失关于分层扫气两冲程发动机在高度方向的空间。

Description

在形成一角度的诸阀轴之间的传动和连接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动和传动一分层扫气(stratified scavenging)两冲程发动机的一输入空气控制阀轴和一汽化器的一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轴(valve shaft)的传动机构,在该发动机中诸轴被设置成为形成一角度,例如倾斜状态、扭转状态等。
背景技术
在传统中,在通过联动和传动分层扫气两冲程发动机的输入空气控制阀轴和汽化器的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轴来始终保持空气—燃料混合物的数量和输入空气的数量之间的平衡的同时,执行优化状态的燃烧控制。
分层扫气两冲程发动机被构造成使先前在扫气过程中已流入气缸的输入空气与燃烧气体一起流出到达排气口,以及在输入空气能够储存在气缸内之后空气—燃料混合物流入气缸。因此,能防止一所谓的短路现象,即流入气缸的空气—燃料混合物从排气口与燃烧气体一起被排放到大气,能显著地减少废气浓度,以及能减少一具体的燃料消耗的浪费。
使用一传动连接机构作为一控制机构,该机构能够获得相对于在汽化器中的节流阀的开放程度的输入空气控制阀的最佳开放程度,以便控制输入空气和空气—燃料混合物流入气缸的时间、流入量等。作为在其中两阀轴被设置为平行状态的一输入空气控制阀轴与一汽化器的一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轴之间的一传动连接,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2000-314350(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利用一凸轮机构和一连杆机构的膜片汽化器。
在JP—A号2000—314350中叙述的膜片汽化器设置有图8中所示的结构。换句话说,将操纵杆66装在设置在汽化器壳体60内节流阀(未示出)的节流阀轴63的一端。将操纵杆66设置在节流阀轴63的一端67内以便相对地不可转动,以及通过恢复弹簧63在节流阀62的阀关闭方向被弹性地供能。而且,按照未示出的方面操纵杆66连接于汽化器控制缆线或类似物,并能够调整设置在汽化器壳体60内的节流阀(未示出)的开放程度。
一杆69装在节流阀轴63的另一端67’,以便如图9所示相对地不可转动。以相同方式,杆71装在输入空气控制阀的轴65的一端部。节流阀轴63和输入空气控制阀的轴65平行设置,杆69和71通过拉杆72相互连接。拉杆72的一端可转动地与杆71连接,以及另一端设置在杆69中所提供的一垂直狭槽74内,以便大体沿一转动方向73延伸。因此,由杆69和71以及拉杆72构成用作一传动连接部分76的一连杆机构。
在输入空气连接轴65和节流阀轴63之间形成的传动连接部分76通过节流阀轴63的转动从动,以及,依据一位置实现在输入空气控制阀和汽化器的节流阀62之间的连接。如图12所示,恢复弹簧68沿一节流阀62的关闭方向作用在节流阀轴63上,以及,一螺旋弹簧75相应地作用在输入空气控制阀的轴65上。螺旋弹簧75确定被构造为输入空气控制阀的一蝶形节流阀的一阀关闭位置。如图13所示,节流阀轴63和输入空气控制阀的轴65的原来位置分别地能由恢复弹簧68和螺旋弹簧75确定。
作为用作传动连接部分76的凸轮机构的一结构,如图10所示,分别具有凸轮轮廓部分80和凸轮轮廓部分81的杆69’和71’连接于平行设置的节流阀轴63和轴65。在对抗恢复弹簧68的力在阀打开方向使节流阀轴63与汽化器内的节流阀一起运动的情况下,输入空气控制阀的轴65被构造成在空转时和在空转低范围内不被操作,直至在杆69’的一自由端79和杆71’的一自由端78之间的空转路径部分77被消除(overcome)为止。
当自由端79的凸轮轮廓部分80与自由端78的凸轮轮廓部分81接触时,在进气管道61内的节流阀62已经位于部分负荷位置。如果此时进一步打开节流阀62,输入空气控制阀的轴65处于阀打开方向73中,能够由杆69’和71’的垂直边的凸轮轮廓部分80和81确定该时的一调整距离。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号2000—3143500。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一分层扫气的两冲程发动机中,为了进一步减少废气部分,需要增加输入空气的数量。因此,通过使输入空气管道的直径加大增加输入空气的数量,但是,产生了一问题:通过使输入空气管道的直径放大造成结构的体积容量变得较大。
此外,通过增加输入空气管道的数量能使管道的面积等于或大于增加输入空气管道的直径的情况时的管道面积。但是,在汽化器的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轴和输入空气控制阀轴处于平行状态的情况下,存在一问题:通过增加输入空气管道的数量与增加输入空气管道直径的情况相同的方式使结构面积变得较大。
为了解决这问题,本发明的申请人提出了一种使输入空气控制阀轴和汽化器的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轴被构造成形成一角度的布置例如倾斜状态、扭转(twist)状态等的对策。在输入空气控制阀轴和汽化器的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轴被设置成倾斜状态或扭转状态的情况下,用以一传动方式在两阀轴之间连接的传动连接机构的结构变为现实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两阀轴之间形成一角度的传动连接结构,提供该角度用于解决在该传动连接机构的结构中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发明中,利用连杆机构或凸轮机构作为在引入空气控制阀轴与汽化器的节流阀轴之间的传动连接机构,以及,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形成其中输入空气控制阀轴和汽化器的节流阀轴被设置在平行状态中的传动连接机构。因此,在增加引入空气数量的情况下,产生了如上所述的结构面积变得较大的问题。
同时,专利文献1在第4页、第[0018]段叙述了“如图3(在本申请中图8)至图5(在本申请中图10)所示,在所示实施例中的一节流阀轴7(本申请中节流阀轴63)和一空气管15(在本申请中未示出)的一节流机构14(在本申请中的节流阀64)的一轴24(本申请中的轴65)相互大致平行,但是,如果将它们设置成相互形成一角度,就实现了目的。”(在与原来内容一致的情况下,在括弧内的词汇指示了用于本申请(发明背景)中的术语和标号)。
但是,在布置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节流阀轴和空气管的节流机构的轴相互形成角度的情况中,以传动方式在两阀轴之间连接的传动连接机构不执行例如像在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那样的两维操作,而是执行三维操作。因此,即使在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被设置在节流阀轴63和轴65之间以致形成一角度,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不能正常工作,并不能够在形成角度的节流阀轴63和65之间执行传动连接。
另外,专利文献1叙述了甚至通过如以上所述布置节流阀轴和空气管的节流机构的轴以致形成一角度而实现该目的,但是,没有揭示、没有叙述通过其在布置节流阀轴和空气管的节流机构的轴以致相互形成一角度的情况中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是被三维操作的结构和对策。而且,没有认识到三维运动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主要目的是在一输入空气控制阀轴和一汽化器的一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轴形成一角度的情况下提供一种传动连接机构,它能够使一分层扫气两冲程发动机构造得紧凑而不失为在该分层扫气两冲程发动机的高度方面可作为一野外便携的产品。
解决问题的措施
通过本发明的基本结构解决上述问题,其中,本案例结构是在形成一角度的两阀轴之间的传动连接机构,并将分层扫气两冲程发动机中的一输入空气控制阀轴和一汽化器的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的阀轴中的一阀轴安装于一传动轴而另一阀轴安装于一从动轴,并以一联动方式传动该两阀轴,其中,传动轴和从动轴被设置成形成一角度,该传动连接机构被设置成分别地与传动轴和从动轴整体转动,并且设置有一对一第一凸轮件和一第二凸轮件,这两凸轮件以接触方式相互传动,在第一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接触传动时第一凸轮件的接触表面的一部分和第二凸轮件的接触表面的一部分始终保持接触状态。
此外,按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由具有一凸轮表面的一凸轮板构成第一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中的一凸轮件,由具有与该凸轮表面接触的一接触件(contact element)的一杆构成另一凸轮件。而且,在本发明中,较佳的是第一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中的至少一凸轮件被构造成使与另一凸轮件接触的接触表面平行于其中设置一凸轮件的阀轴延伸。第一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中的至少一凸轮件能沿着其中设置第一凸轮件或第二凸轮件的传动轴或从动轴并朝向另一第二凸轮件或第一凸轮件可滑动地被供能量。
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在以联动方式传动其中诸轴被设置成形成一角度的分层扫气两冲程发动机的输入空气控制阀轴和汽化器的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的传动连接机构中,输入空气控制阀轴和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轴中的一阀轴形成为传动轴,另一阀轴形成为从动轴。另外,分别设置在传动轴和从动轴中的一对第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被构成为始终保持在第一凸轮件的接触表面的一部分和第二凸轮件的接触表面的一部分之间的接触状态。
因此,能在输入空气控制阀轴和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轴之间连接,且该两阀轴被设置成以通过第一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的传动方式形成一角度。而且,由于第一凸轮件的接触表面的一部分和第二凸轮件的接触表面的一部分始终保持接触,因此在输入空气控制阀轴和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轴转动、诸接触表面处于非接触状态时第一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发生相互干涉,因此能防止阀轴转动被阻挡。
此外,由于能将输入空气控制阀轴和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轴设置成形成一角度,因此,即使如果设置多根输入空气管道以便增加输入空气的数量,那么也能实现该结构而不增加分层扫气两冲程发动机的场地面积。尤其是,即使在两阀轴相互靠近的情况下,也能在使用一对第一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的基础上、保证通过在形成一角度的两阀轴之间的传动连接机构能将传动轴的转动传送到从动轴。
由具有一凸轮表面的一凸轮板和具有与该凸轮表面接触的一接触件的一杆能构成第一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或者,能由分别具有诸凸轮表面的诸凸轮板构成第一和第二凸轮件。
在使用该接触件的情况中能构成该结构以致使用作为该接触件的一销柱或一转动辊连接于该杆的一端部附近的一部分。或者,能通过弯曲该杆的一顶端部分形成一弯曲部分、与杆一体形成的弯曲部分或类似物作为接触件。通过构造该接触件的一形状例如圆柱形状、球形、转动辊形状等以致该接触件和凸轮表面相互成为线接触或点接触能减小在接触件和凸轮表面之间产生的滑动阻力。
作为在凸轮板中形成的凸轮表面,除了在凸轮板的外周边轮廓部分中形成的凸轮表面之外,能在凸轮板中形成一凸轮凹槽,以便利用该凸轮凹槽的一内表面作为凸轮表面。在凸轮凹槽形成在凸轮板的情况中,能将凸轮凹槽的诸内周表面中的一个在以往复方式转动传动轴时始终与接触件接触。因此,即使在外来微粒或类似物进入输入空气控制阀轴或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轴和不能使阀轴正常工作时,也能利用分别设置在输入空气阀轴和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轴内的诸弹簧的返回弹力作为合力并通过使用该合力施加于相应的阀轴。
因此,在凸轮板中形成凸轮凹槽的情况下,即使一个阀轴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也能在施加于另一阀轴的返回力的基础上使两阀轴在阀关闭方向转动。而且,由于能使用诸弹簧的返回弹性作用合力以便在阀关闭方向转动两阀轴,因此能使在两阀轴中设置的弹簧的弹力较少,并能减少关于操纵汽化器的节流阀的打开和关闭操作的节流操作负荷。
另外,即使通过在一阀轴产生一故障时组合诸弹簧的返回弹力不能返回两阀轴的情况下,例如,即使在输入空气控制阀的阀轴产生一故障和该阀轴停止在其中输入空气控制阀是打开的状态时,也保持其中该打开程度对应于输入空气控制阀的打开程度的空气—燃料混和物节流阀的打开程度。因此,能对气缸供应对应于输入空气量的适当的燃料量。
作为在形成一角度的两阀轴之间的传动连接机构的结构,该结构可被制成使第一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中的至少一凸轮件中的与另一凸轮件接触的接触表面的形状被形成为平行于其中设置一凸轮件的阀轴而延伸的一形状。
因此,在第一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之间的运动是三维的,能始终保持第一凸轮件的接触表面的一部分与第二凸轮件的接触表面的一部分相接触,从而能保证将传动轴的转动传送到从动轴。
换句话说,例如,如果第一凸轮件设置在从动轴中,那么由具有一凸轮表面的一凸轮板构成第一凸轮件,第二凸轮件设置在传动轴中,以及,由具有与该凸轮表面接触的一接触件的一杆构成第二凸轮件,能形成为一平行于从动轴延伸的形状的凸轮表面。或者,能通过设置由平行于传动轴延伸的杆中的一销柱或类似物形成的接触件构成第一凸轮件或第二凸轮件。
另外,作为在形成一角度的两阀轴之间的传动连接机构的结构,该结构可被制成使第一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中的至少一凸轮件沿着其中设置一凸轮件的传动轴或从动轴可滑动地设置,并在朝向另一凸轮件的方向对一凸轮件提供动力。
因此,由于始终沿靠近另一凸轮件的运动方向对至少一凸轮件提供动力以及该至少一凸轮件被设置成沿着其中设置一凸轮件的轴能滑动,因此,即使如果按照传动轴的转动三维变化在第一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之间的接触位置,也能保持第一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处于接触传动状态。因此,即使如果第一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三维运动,也能始终保持第一凸轮件的接触表面的一部分和第二凸轮件的接触表面的一部分彼此接触,从而能将传动轴的转动传送到从动轴。
作为轴向滑动的凸轮件,能滑动第一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中的一凸轮件,或者能沿相互靠近的方向可滑动地对第一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提供动力。作为用于在轴向对凸轮件提供动力的一供能结构(energizing means),能采用一螺旋弹簧或类似物。而且,用作为供能结构的螺旋弹簧或类似物能用作为对输入空气控制阀和/或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在关闭方向提供动力的一返回弹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概貌的、前方观察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传动连接机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3是从图2(第一实施例)的左方观察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传动连接机构(第一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的平面图。
图5是从图4(第一实施例)的左方观察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传动连接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另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的平面图。
图8是按照一现有技术的膜片汽化器的平面图。
图9是从图8的左方观察的平面图。
图10是示出按照现有技术的一凸轮机构的平面图。
标号说明
1  分层扫气两冲程发动机
2  气缸
3  活塞
6  曲柄箱
7  曲柄腔
8  曲轴
10 排气口
15 进气口
16 扫气口
20 汽化器
20a 汽化器主体
21 空气—燃料节流阀
22 阀轴
23 杆
24、24’ 接触件
27 阀轴
28 凸轮板
28a,28b 凸轮表面
35 旋转阀
40 突起部
45,45’ 弹簧
46,46’ 弹簧
60 汽化器壳体
62 节流阀
63 节流阀轴
64 节流阀
65 轴
66 操纵杆
68 恢复弹簧
69,69’ 杆
71,71’ 杆
72 拉杆
74 垂直狭槽
75 螺旋弹簧
76 传动连接部分
77 空转路径部分
80、81 凸轮轮廓部分
82 膜片汽化器
A 气缸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具体地叙述按照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以下将在实施例的基础上叙述按照本发明的一传动连接机构,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一旋转阀作为用于在分层扫气两冲程发动机中的输入空气的输入空气控制阀。能使用例如一蝶型节流阀或类似阀的节流阀作为按照本发明的输入空气控制阀。而且,将叙述其中使用该蝶型节流阀为汽化器中的空气—燃料混和物节流阀的结构,但是,例如一旋转阀或类似阀的节流阀也能够用作为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
将以下所述的分层扫气两冲程发动机或类似物的结构叙述为分层扫气两冲程发动机或类似物的一典型结构,按照本发明的传动连接机构能应用于具有其它结构的分层扫气两冲程发动机。
按照本发明的传动连接机构中的一凸轮形状和一接触件的形状,除了以下所述的形状和布置关系之外,在它们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能利用多种形状和布置关系。因此,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实施例,而是能对其作许多修改。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分层扫气两冲程发动机的前视剖视图。图2是示出传动连接机构的平面图。图3是从图2的左方观察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传动连接机构的工作状态的平面图。图5是从图4的左方观察的侧视图。图6和7是示出按照另一实施例的传动连接机构的工作状态的平面图。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作为一分层扫气两冲程发动机,一活塞3可滑动地装配到连接于一曲柄箱6的上部的一气缸2中。可转动地装在一曲柄腔7内的一曲柄9的一端连接于可转动地连接于曲柄箱6的一曲轴8并通过一连杆4连接于活塞。而且,一火花塞5连接于气缸2的顶部。
敞开于气缸2的内壁表面的一排放口10通过一排气流动路径11连接于一消音器12。一扫气口16敞通到气缸2的内壁表面上的排气口10稍许之下的一部分。扫气口16由一扫气流动路径18与曲柄腔7连通。此外,扫气口16通过设置在活塞3的外周边部分内的一活塞凹槽17与一第一输入空气流动路径14连通,该空气流动路径与用作为一输入空气控制阀的一旋转阀35连通。
敞通到曲柄腔7的一进气口15形成在气缸2的内壁表面的下部中,以及,进气口15通过一第一进气流动路径13与一第二进气流动路径31连通,第二进气流动路径与一汽化器20连通。
第一进气流动路径13和第一输入空气流动路径14分别连接于形成在用于隔热的一绝热体30内的第二进气流动路径31和一第二输入空气流动路径32。而且,用作为输入空气控制阀的旋转阀35设置在绝热体30内并围绕图2示出的一阀轴27转动。此外,连接于旋转阀35的一第三输入空气流动路径33形成在绝热体30内。
形成在绝热体30内的第二进孔流动路径31连接于汽化器20,以及汽化器20连接于燃料箱(未示出)和空气清洁器25。而且,形成在绝缘体30内的一第三引入流动路径33连接于空气清洁器25。
形成在绝热体30内的第二进气流动路径31连接于汽化器20,以及,汽化器20连接于一燃料箱(未示出)和一空气清洁器25。而且,形成在绝缘体30内的一第三引入流动路径33连接于空气清洁器25。
一蝶型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21设置在汽化器20内并能够围绕阀轴22转动以便控制空气—燃料混合物的流动速率。由图2所示的一操纵杆29控制蝶型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21的打开程度。由一汽化器缆线(未示出)或类似物操纵该操纵杆29。而且,如图2所示,一凸轮板28连接于旋转阀的一阀轴27的一端部,以及,一凸轮凹槽28c形成在凸轮板28内。而且,如图6所示,一弹簧46设置在阀轴27内并在旋转阀35的关闭方向供能量于阀轴27或凸轮板28。
一杆23连接于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21的阀轴22,以及,与凸轮板28的一凸轮凹槽28c啮合的一接触件24设置在杆23内。而且,如图6所示,一弹簧45设置在阀轴22内并沿关闭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21的方向供能量于阀轴22或杆23。设置在阀轴22内的弹簧45能够设置在图2所示的一操纵杆29的一侧部,而不是设置在杆23的侧部内。由凸轮板28和杆23构成用作为传动连接机构的一凸轮机构。
由上述凸轮机构能联动和传动用作输入空气控制阀的旋转阀35和汽化器20的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21,以及,其结构被制成为例如控制各自的节流量、即打开程度。在这情况下,以下将参照图2至5详细叙述传动连接机构的工作。
接下来,将叙述分层扫气两冲程发动机1的工作。在活塞的上止点处由如图1所示的火花塞5点燃在气缸腔内压缩的空气—燃料混合物的情况下,使空气—燃料混合物爆燃,以致向下推动活塞3。
此时,由空气净化器25净化的输入空气填满在扫气口16和扫气流动路径18内。而且,其中燃料和由空气净化器25净化的空气混和的空气—燃料混合物充填在曲柄腔7内。
当活塞3向下运动时,进气口15首先被关闭,曲柄腔7内的空气—燃料混合物被压缩。按照活塞3的向下运动,接下来排气口10被打开,燃烧的气体通过废气流动路径11、消音器12被排到外部。随后,扫气口16被打开,输入空气根据曲柄腔7内的压缩空气—燃料混合物的一压力从扫气口16流入气缸腔A,以致从排气口10排出留在气缸腔A内的燃烧气体。
在输入空气流入到气缸腔A内之后,在曲柄腔7内的空气—燃料混合物流入气缸腔A,但是,当空气—燃料混合物流入气缸腔A时活塞3处于向上运动的状态中,以致关闭排气口10。因此,能防止其中空气—燃料混合物被排入到外部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窜气现象,能减少废气中所含的碳氢化合物的数量,并可减少燃料的浪费。
由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21控制通过汽化器20的空气—燃料混合物的数量,以及由旋转阀35控制输入空气的数量。由于由传动连接机构以一互换方式控制节流量,即空气—燃料节流阀21和旋转阀35的打开程度,因此能始终保持在空气—燃料混和物的数量和输入空气的数量之间的平衡以及能执行在优化状态下的燃烧。
其次,将参照图2至5叙述传动连接机构的工作。如图3和5所示,输入空气控制阀的阀轴27和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21的阀轴22被设置成彼此夹一角度。因此,能例如通过沿着图3中的阀轴27的方向设置多个旋转阀35以增加输入空气管道的数量,以及,能增加由阀轴27能够整体地控制的以致被打开和关闭的输入空气管道的数量而不增加结构面积。因此,能进一步减少废气部分。
如图2所示,用作凸轮件的凸轮板28和杆23分别连接于输入空气控制阀的阀轴27和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20的阀轴22,这两阀轴被设置成形成一角度。而且,阀轴27和凸轮板28、阀轴22和杆23相应地能够整体地转动。如图3所示,沿阀关闭方向给输入空气控制阀提供能量的弹簧46设置在阀轴27内,以及,沿阀关闭方向给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提供能量的弹簧45设置在阀轴22内。
具有一敞开的顶端部分的凸轮凹槽28c形成在连接于输入空气控制阀的阀轴27的凸轮板28中。叉形凸轮表面28a和28b分别形成在凸轮凹槽28c的一内表面中。由形成在凸轮板28的或图2所示的凸轮凹槽28c的轮廓部分中形成的一凸轮表面能构成凸轮板28中所形成的一凸轮表面。而且,凸轮凹槽的形状能形成为其中一顶部部分不敞开而关闭的一凸轮凹槽。
杆23连接于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21的阀轴22,以及,接触件24被设置在杆23的一端部附近。该接触件24能够被构造成使一销柱或转动辊连接于杆23的一端部的附近的部分。而且,能使用通过将该杆的顶端部弯曲形成的弯曲部分、与杆整体形成的一弯曲部分或类似物作为接触件24。
通过形成接触件24的形状,例如圆柱形、球形、转动辊形等以致使接触件24和凸轮表面28a和28b相互线接触或点接触,能减小相对于接触件24与其接触的凸轮表面28a和28b的滑动阻力。
图2和3示出了其中输入空气控制阀和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被设置在原来位置的状态,其中接触件24和凸轮表面28b处于不接触状态。如图3所示,接触件24的顶端部分附近的部分被设置成于插入凸轮凹槽28c内的状态中。
当根据操纵图2中所示的操纵杆29使阀轴22以一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在阀轴22以逆时针方向转动一预定角度之后以联动方式转动输入空气控制阀的阀轴27。换句话说,在接触件24和凸轮凹槽28c的凸轮表面28b之间形成一间隙的基础上、以联动方式转动输入空气控制阀的阀轴27之前,能转动汽化器20的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21的阀轴22一预定角度。能在接触件24和凸轮表面28b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基础上控制发动机转时或起动时输入空气流入气缸的流入量。
在这情况下,描述是在假设根据阀轴22在图2中逆时针方向转动打开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21和阀轴27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打开输入空气控制阀的前题下进行的。而且,能由汽化器缆线(未示出)或类似物操纵该操纵杆29。
当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21的阀轴22从图2和3中的状态转动时,在设置在杆23中的接触件24和凸轮表面28b之间接触的基础上凸轮板28克服弹簧46而转动,并通过阀轴27沿阀打开方向转动输入空气控制阀。在图4和5中示出了其中沿阀打开方向转动输入空气控制阀的状态。图4和5示出了其中阀轴22转动了约75°和阀轴27转动了约80°的状态,但是,阀轴22和阀轴27的转动角度分别地不局限于约75°和约80°,但是能将打开阀所需的转动角度设定为一可选的角度。
如图5所示,在阀轴22转动约75°时阀轴22进入在杆23中设置的接触件24的一中间位置附近处与凸轮表面28b的接触。而且,此时,设置在阀轴27中的凸轮板28的凸轮凹槽28c变成向下敞开的状态,以及,已知图2中的凸轮凹槽28c从向右侧敞开的状态顺时针方向转动了约80°。
如上所述,由于阀轴22和阀轴27形成一角度,因此在阀轴22中设置的杆23的接触件24和设置在阀轴27中的凸轮板28的凸轮表面28b之间的接触件的轨迹画出了一个三维轨迹。在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由于接触件24的长度被形成在平行于阀轴22的轴线的方向延伸,因此能保持其中接触件24始终与凸轮表面28b接触的状态。
另外,由于凸轮板28和杆23是处于在凸轮板28的转动和杆23的转动的基础上诸部分不被干扰的布置关系中,所以不会产生由于凸轮板28和杆23之间的碰撞而阻挡阀轴22转动的问题。因此,随着凸轮板28的转动能平稳地传送和连接该杆23的转动。另外,通过凸轮板28的转动使阀轴27转动并能通过转动用作图1所示的输入空气控制阀的旋转阀35使空气净化器25和扫气口16处于连通状态。
能通过由凸轮板28、杆23和接触件24构成的凸轮机构使旋转阀35的打开程度与汽化器20的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21的打开程度联动,即使输入空气控制阀的阀轴27和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21的阀轴22被设置成形成一角度时也是如此。能始终保持在空气—燃料混合物的数量和输入空气的数量之间的平衡,并能以优化方式执行燃烧控制。
同时,在第一实施例的叙述中,叙述是在假设图2和3中的状态是原来位置状态以及图3和4中的状态是阀打开状态的前题条件给出的,但是,能设定图2和3的状态为阀打开状态,并设定图4和5中的状态为原来位置状态。
当打算沿一阀关闭方向返回和转动输入空气控制阀和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21,即通过从图4和5所示的输入空气控制阀和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21的一全打开状态操作图2和3所示的操纵杆29来沿图4所示的一顺时针方向返回和转动该阀轴22之时,凸轮板28和杆23在图3和5中所示的设置在阀轴27中的一弹簧46和设置在阀轴22中的一弹簧45的各自的返回力的基础上转动,以及,能沿阀关闭方向转动旋转阀35和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21,也就是说返回到原来位置状态。
此时,例如,即使在外来微粒或类似物进入阀轴22和不能使阀轴22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由弹簧46返回和转动的凸轮板28的凸轮表面28b加压于接触件24,从而能在图4中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杆23。相反,在外来微粒或类似物进入阀轴27和不能使阀轴27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在通过接触件24加压于凸轮表面28a的基础上能沿图4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凸轮板28。
即使在例如外来微粒或类似物进入阀轴27而不能使阀轴27正常工作以及甚至在接触件24加压于凸轮表面28a的基础上不能转动凸轮板28,即阀轴27停止在输入空气控制阀是打开的情况下,汽化器20的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21的打开程度保持在对应于输入空气控制阀的打开程度的一适当的打开程度。因此,能防止由发动机的过热或过速产生的对发动机的损坏。
另外,例如,在外来微粒或类似物进入阀轴22而不能使阀轴22正常工作以及加压于凸轮表面28b不能转动杆23的情况下,能保持汽化器20的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21的打开程度,使以与上述情况相同的方式到达对应于输入空气控制阀的打开程度的一适当的打开程度。
因此,能沿阀轴22的阀打开方向和阀关闭方向以一联动方式强制传动阀轴22和阀轴27,以及,甚至在不能使阀轴22和27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能避免发动机的不正常状态。而且,能利用两弹簧45和46的各自的返回弹力作为合力而不使设置在阀轴22和27中的弹簧45和46的返回弹力较强。因此,能按联动方式强制传动阀轴22和阀轴27而不增加图2所示的操纵杆29的操作力,以及,甚至在不能使阀轴22和27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也能避免发动机的不正常状态。
第二实施例
图6和7示出了按照一第二实施例的转动连接机构的平面图。图6示出了其中输入空气控制阀和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21处于阀关闭状态的原来位置,图7示出了输入空气控制阀和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21的阀打开状态。在这情况中,能将图6设定为阀关闭位置,能将图7设定为原来位置状态。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将通过使用其中由一弹簧46’沿一靠近杆23的方向对凸轮板28提供能量的例子进行叙述,但是,能将结构制成为以一朝向凸轮板28的方向对杆23提供能量,或者以相互靠近的方向分别对杆23和凸轮板28提供能量。
除了其中朝杆23对凸轮板提供能量的结构和在凸轮板28和杆23之间的接触部分中形成一突起部40的结构之外,第二实施例设置了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因此,通过使用与在第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相同标号省去该部分的叙述。而且,由于第二实施例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例能够实现的操作和效果相同的操作和效果,因此除了对于第二实施例的特有的操作和效果之外将省去说明。
在图6和7中,弹簧46’实现拉力弹簧和扭转弹簧的两个功能。当弹簧46’朝杆23侧对连接于阀轴27的凸轮板28提供能量时,具有一半球形或类似形状的并形成在杆23的凸轮板28侧的一表面上的突起部40进入与凸轮板28接触。突起部40的形状除了半球形状之外能采用一种例如拱形或类似形状的形状。
另外,突起部40不局限于半球形或拱形,而是可采用通过适当组合某些形状和材料所获得的许多形状和材料,那些被组合的形状和材料能够形成减小在杆23和凸轮板28之间的滑动阻力的例如点接触、线接触等。而且,突起部40能形成在凸轮板28侧中而不是形成在杆23侧中。
当操纵该操纵杆29转动阀轴22以致被转动到图7所示的状态时,在突起部40所产生的压力的基础上凸轮板28沿图6的向左方向滑动并将弹簧46’置于拉力状态。而且,弹簧46’在接触件24使凸轮板28转动的基础上增大了拉力。因此,凸轮板28和杆23能够通过突起部40始终保持接触。
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与第一实施例比较能缩短阀轴27的突出量,从而能使发动机的结构面积较小。
工业实用
本发明提供了能够以联动方式传动其中诸轴被设置成形成一角度的分层扫气两冲程发动机的输入空气控制阀和汽化器的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轴的传动连接机构,但是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可应用于对其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技术原理的设备或类似设备。

Claims (4)

1.一种在形成一角度的两阀轴之间的传动连接机构,该传动连接机构联动并传动两阀轴,所述两阀轴分别是分层扫气两冲程发动机中的一输入空气控制阀轴和一汽化器的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轴,其中,所述输入空气控制阀轴是一传动轴,所述空气—燃料混合物节流阀轴是一从动轴,其特征在于:
传动轴和从动轴被设置成形成一角度;
传动连接机构被设置成能分别与传动轴和从动轴整体转动,并且设有一对凸轮件,即一第一凸轮件和一第二凸轮件,所述一对凸轮件以接触方式相互被传动;并且
第一凸轮件的一接触表面的一部分和第二凸轮件的一接触表面的一部分在第一凸轮件与第二凸轮件接触传动时始终保持接触状态,
其中,传动连接机构具有分别配置在所述传动轴和从动轴上、对输入空气控制阀及混合物节流阀在闭阀方向上施力的弹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形成一角度的两阀轴之间的传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由具有一凸轮表面的一凸轮板构成第一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中的一凸轮件,由具有与该凸轮表面相接触的一接触件的一杆构成另一凸轮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形成一角度的两阀轴之间的传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中的一凸轮件被构造成使与第一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中的另一凸轮件接触的接触区域与其中设有该一凸轮件的阀轴相平行地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形成一角度的两阀轴之间的传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中的一凸轮件沿着其中设有该第一凸轮件或该第二凸轮件的该传动轴或该从动轴、并朝向第一凸轮件和第二凸轮件中的另一凸轮件被可滑动地推动。
CNB2004800333396A 2003-11-12 2004-11-12 在形成一角度的诸阀轴之间的传动和连接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381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82615/2003 2003-11-12
JP2003382615A JP4286636B2 (ja) 2003-11-12 2003-11-12 角度を成す弁軸間の伝導結合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8938A CN1878938A (zh) 2006-12-13
CN100473810C true CN100473810C (zh) 2009-04-01

Family

ID=34587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3333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3810C (zh) 2003-11-12 2004-11-12 在形成一角度的诸阀轴之间的传动和连接机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461631B2 (zh)
EP (1) EP1683951B1 (zh)
JP (1) JP4286636B2 (zh)
CN (1) CN100473810C (zh)
DE (1) DE602004028644D1 (zh)
WO (1) WO20050476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9074A (zh) * 2006-10-19 2009-09-09 富世华智诺株式会社 隔热体
US7854216B2 (en) * 2008-04-25 2010-12-21 Honda Motor Co., Ltd. General purpos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9175601B2 (en) 2012-01-04 2015-11-03 Ini Power Systems, Inc. Flex fuel field generator
USD733052S1 (en) 2012-12-20 2015-06-30 Ini Power Systems, Inc. Flexible fuel generator
US9909534B2 (en) * 2014-09-22 2018-03-06 Ini Power Systems, Inc. Carbureted engine having an adjustable fuel to air ratio
US10138819B2 (en) 2014-12-09 2018-11-27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traddle-type vehicl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rottle valve
JP6352790B2 (ja) * 2014-12-09 2018-07-0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乗物およびスロットル弁の駆動方法
USD827572S1 (en) 2015-03-31 2018-09-04 Ini Power Systems, Inc. Flexible fuel generator
US10030609B2 (en) 2015-11-05 2018-07-24 Ini Power Systems, Inc. Thermal choke, autostart generator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59019A (en) 1930-07-14 1931-10-14 William Haslam Manners Improvements in carburettor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FR1505407A (fr) 1966-08-02 1967-12-15 Zenith Carburateur Soc Du Dispositif de carburation pour l'alimentation des moteurs à combustion interne
US4075985A (en) 1975-06-20 1978-02-28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Two 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JPS5276522A (en) 1975-12-23 1977-06-28 Komatsu Zenoa Kk 2 cycle engine
JPS554518A (en) 1978-06-26 1980-01-14 Hitachi Ltd Crank angle detector of engines
JPS5874860A (ja) * 1981-10-30 1983-05-06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気化器
US5394846A (en) * 1993-08-09 1995-03-07 Brunswick Corporation Throttle body assembly
JPH07189875A (ja) * 1993-12-28 1995-07-28 Yamaha Motor Co Ltd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燃料噴射装置
JPH09268917A (ja) 1996-04-03 1997-10-14 Komatsu Zenoah Co 2行程内燃機関用気化器
JP3768590B2 (ja) 1996-04-03 2006-04-19 小松ゼノア株式会社 2行程内燃機関用気化器
JP3024072B2 (ja) 1996-10-17 2000-03-21 財団法人石油産業活性化センター 層状掃気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JP3331135B2 (ja) * 1997-01-09 2002-10-07 株式会社ユニシアジェックス 内燃機関の吸気絞り弁装置
JP3934198B2 (ja) 1997-03-10 2007-06-20 日本ウォルブロー株式会社 2行程内燃機関用気化器
JP2000028009A (ja) * 1998-07-08 2000-01-25 Kubota Corp 1つの操作軸による2軸回転装置
JP2000186559A (ja) 1998-12-24 2000-07-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層状掃気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US6202989B1 (en) * 1999-02-18 2001-03-20 Walbro Corporation Carburetor throttle and choke control mechanism
US6484695B1 (en) * 1999-03-24 2002-11-26 Design & Manufacturing Solutions, Inc. Engine having compressed air assisted injection with secondary high speed fuel carburetor sandwich
JP2000282874A (ja) 1999-03-29 2000-10-10 Nippon Walbro:Kk 絞り弁と空気弁を備えた2行程内燃機関用気化器
DE19918719B4 (de) 1999-04-24 2010-04-08 Andreas Stihl Ag & Co. Membranvergaser für einen mit Schichtspülung arbeitenden Zweitaktmotor
SE0000095L (sv) 2000-01-14 2001-07-15 Electrolux Ab Spjäll för reglering av tillsatsluft till tvåtakts förbränningsmotorer
DE10009793A1 (de) 2000-03-01 2001-09-06 Stihl Maschf Andreas Zweitaktmotor mit einstellbarem Ladungsprinzip
US6418891B2 (en) 2000-03-13 2002-07-16 Walbro Japan, Inc.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1254623A (ja) 2000-03-13 2001-09-21 Walbro Japan Inc 層状掃気2行程機関
US6591794B2 (en) * 2000-10-24 2003-07-15 Zama Japan Air-fuel ratio control system for a stratified scavenging two-cycle engine
JP4462589B2 (ja) * 2001-02-13 2010-05-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船外機
US6439547B1 (en) * 2001-03-05 2002-08-27 Walbro Corporation Carburetor throttle and choke control mechanism
DE60304003T2 (de) * 2002-04-19 2006-08-17 Honda Giken Kogyo K.K. Drosselklappe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US6769396B2 (en) 2002-05-15 2004-08-03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Diaphragm carburetor
US6928996B2 (en) * 2002-07-03 2005-08-16 Walbro Japan, Inc. Stratified scavenging mechanism of a two-stroke engine
US6708958B1 (en) * 2002-10-04 2004-03-23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Inc. Air valve mechanism for two-cycle engine
JP2004176634A (ja) * 2002-11-27 2004-06-24 Walbro Japan Inc 層状掃気用気化器
JP4061252B2 (ja) * 2003-08-11 2008-03-12 ザマ・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用気化器
JP2005146915A (ja) * 2003-11-12 2005-06-09 Komatsu Zenoah Co 伝導結合機構
JP2005155525A (ja) * 2003-11-27 2005-06-16 Zama Japan Co Ltd 手動チョーク機構を具えた気化器
US7144000B2 (en) * 2004-08-24 2006-12-05 Briggs & Stratton Corporation Automatic choke for an engine
US7146941B2 (en) * 2004-12-22 2006-12-12 Komatsu Zenoah Co. Rotary valve
DE102004061723B4 (de) * 2004-12-22 2017-02-02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Handgeführtes, mittels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angetriebenes Arbeitsgerät
US7100588B2 (en) * 2004-12-30 2006-09-05 Hsin-Chih Chung Lee Device for heightening engine efficiency
US7104253B1 (en) * 2005-03-30 2006-09-12 Walbro Engine Management, L.L.C. Stratified scavenging carbure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5047672A1 (ja) 2005-05-26
JP4286636B2 (ja) 2009-07-01
EP1683951B1 (en) 2010-08-11
DE602004028644D1 (de) 2010-09-23
EP1683951A1 (en) 2006-07-26
US7461631B2 (en) 2008-12-09
CN1878938A (zh) 2006-12-13
US20070107693A1 (en) 2007-05-17
JP2005146916A (ja) 2005-06-09
EP1683951A4 (en) 2008-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9361B (zh) 四冲程循环发动机
CN100473810C (zh) 在形成一角度的诸阀轴之间的传动和连接机构
US8443769B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P1041267A3 (en) Carburetor with air and throttle valve for two-cycle engine
US4244338A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6948458B2 (en) Two-way cylinder engine
CN100447389C (zh) 传动和连接机构
JP2000328945A (ja) 層状掃気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先導空気制御装置
EP0172688A1 (en) Two-cycle engine
US1144921A (en) Gas-engine.
US7096838B1 (en) Reversible four 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2204670A (ja) 多連装の吸気系の弁連動装置
CN106536875A (zh) 使用连接杆的曲轴驱动阀致动
JPS58167822A (ja) 4サイクル機関の過給装置
CN1318731C (zh) 燃烧发动机
CN100494653C (zh) 关于活塞或缸体的对接技术方法和复合活塞
JPH0122442B2 (zh)
JP3111392B2 (ja)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排気バルブ装置
JPH07139325A (ja)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用オイルポンプ装置
US8347841B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KR20230128124A (ko) 전-행정-가변형 내연기관
JP3115827U (ja)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二次吸気装置
CN103603702B (zh) 一种用于6缸内燃机的集约型多功能全可变气门驱动系统
JPS5958107A (ja) V型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US20030200950A1 (en) Rotary valve structure for four-stroke eng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ABUSHIKI KAISHA SANORE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KOMATSU LTD.

Effective date: 200709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907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ZENOAH Co.,Ltd.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OMATSU ZENOAH CO.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