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0462159C - 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 - Google Patents

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62159C
CN100462159C CNB2006100984152A CN200610098415A CN100462159C CN 100462159 C CN100462159 C CN 100462159C CN B2006100984152 A CNB2006100984152 A CN B2006100984152A CN 200610098415 A CN200610098415 A CN 200610098415A CN 100462159 C CN100462159 C CN 10046215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heat
groove
fin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984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9986A (zh
Inventor
陈世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61009841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62159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99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99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215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215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该方法包括:一鳍片结合步骤,提供多数具上、下结合孔的第一散热鳍片,以及多数具上结合孔与下置槽的第二散热鳍片,利用所设的扣件扣集形成间距排列并具有一内凹开放区的鳍片组;一热管结合步骤,将至少一热导管穿置上述鳍片组的上、下结合孔及开放区;接着,一紧迫结合步骤,利用一冲模装置暨其多数冲压件配合冲压技术,对各散热鳍片与热导管对应的预设紧结位置施以冲压强力,以形成预设紧结位置及热导管的变形迫紧结合一体;完成具开放区由热导管以直接热接合电子组件热传递散热的散热装置。

Description

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尤指一种透过组件紧结技术以结合制作具开放区,外露部分热导管直接热接合于电子组件,以形成热能传递配置的散热装置制作方法,能够改善组件紧结性、热传递效率及降低成本。
背景技术
已知,目前所应用于电子组件的散热装置,尤其是要求较佳散热效率的散热装置1,都是透过热导管11与散热鳍片12组成,再透过热导管11延伸一端所结合的导热底座13与电子组件2形成面积式热接合,以快速传递电子组件2产生的热能,经由热导管11传递至多数散热鳍片12作大面积的热发散,换言之,热导管11与导热底座13的结合设计与密合度等,都将直接反应与电子组件2间的热源传递效率,当然其制作及组件成本较高。
又,如图1A所示,为台湾专利公报第M268112号的《包含有热导管的散热装置的冲压紧结构造》新型专利案,此专利案所诉求的重点是在底座14的顶面具有至少一凹沟15,异于凹沟15的轴向成型多道凹槽16,热导管17预置于凹沟15中,以及散热器的鳍片18对应插入凹槽16,同时压掣热导管17定位于底座14上,藉成型模具冲压鳍片18两侧的底座14表面,令其受压产生外扩形变,使鳍片18得与底座14铆合,且将热导管17紧结定位于鳍片18和底座14间。
但上述的专利案仍需透过底座与电子组件热结合,换言之,仍具有热导管与底座间的紧结密合度及热传递效率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传统缺失,本发明散热装置及其组件间的紧结方法重新设计,搭配简单的治具架构、施压技术及组件紧结,以形成免导热底座结合,而直接由制成的散热装置一开放区外露的导热管与电子组件直接热结合传递热能发散,对散热装置的组件紧结方法及其制成品,改善组件紧结性、热传递效率及降低成本,以提供使用者更低廉但高传热效率与紧迫结合的实用散热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该方法步骤包括:一鳍片结合步骤,提供多数具上、下结合孔的第一散热鳍片,以及多数具上结合孔与下置槽的第二散热鳍片,利用所设的扣件扣集形成间距排列并具有一内凹开放区的鳍片组;一热管结合步骤,将至少一热导管穿置于上述鳍片组的上、下结合孔及下置槽而部分外露于开放区;接着,一紧迫结合步骤,利用一冲模装置暨其多数冲压件配合冲压技术,对各散热鳍片与热导管对应的预设紧结位置施以冲压强力,以形成预设紧结位置及热导管的变形迫紧结合一体;完成具开放区由热导管以直接热接合电子组件热传递散热的散热装置制成品。
本发明可直接应用该开放区所外露的热导管直接热接合于电子组件以高效率传递热能至鳍片组发散,以改善与导热底座的热紧结性与热传递效率问题,也可降低组装及组件成本。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散热装置的紧结组成制成品示意图。
图1A为另一习知散热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方法步骤一暨紧结前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方法与紧迫治具于紧结施作前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方法的热导管与鳍片组紧结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方法与紧迫治具于紧结施作后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方法的热导管与鳍片组紧结后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方法紧结制作后的制成品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方法紧结制作后的制成品和热源贴合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方法紧结制作后的另一制成品实施例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一、习知部分:
散热装置———————————1
电子组件———————————2
热导管————————————11
散热鳍片———————————12
导热底座———————————13
底座—————————————14
凹沟—————————————15
凹槽—————————————16
热导管————————————17
鳍片—————————————18
二、本发明部分:
第一散热鳍片—————————3
第二散热鳍片—————————4
鳍片组————————————5
热导管————————————6
紧迫治具———————————7
电子组件———————————8
扣件—————————————30、40
上结合孔———————————31、41
下结合孔———————————32
穿槽—————————————33、43
紧结单元———————————34、44
下置槽————————————42
开放区————————————50
突延弯折部——————————61
上冲压件———————————71
下冲压件———————————72
环突壁————————————311、321、411
缺口—————————————312、412
压片—————————————341、342、441、442
弧突壁————————————421
压部—————————————711
模突部————————————721
压突部————————————722
具体实施方式
兹有关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现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2至7所示,为本发明的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一实施例的制程步骤及其制成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其步骤至少包括:
步骤一的鳍片结合步骤:
提供多数第一散热鳍片3,表面镜射成型至少一上、下结合孔31、32及连通于上结合孔31的穿槽33,穿槽33与上结合孔31间设有紧结单元34;
上述的上、下结合孔31、32于其一端面更包括设有环突壁311、321,以增加与热导管6的紧结面积与紧密性,上结合孔31的环突壁311更设有一缺口312与穿槽33对应,另,前述的紧结单元34是由第一散热鳍片3表面成型的二个独立、对应的压片341、342所构成;
提供多数第二散热鳍片4,表面镜射成型至少一上结合孔41、下置槽42及连通于上结合孔41的穿槽43,穿槽43与上结合孔41间设有紧结单元44;
上述的上结合孔41于其一端面更包括设有环突壁411,以增加与热导管6的紧结面积与紧密性,环突壁411更设有一缺口412与穿槽43对应;下置槽42较佳是一半圆形、圆弧或弧形凹部,于其一端设有弧突壁421以增加与热导管6的接触面积;另外,前述的紧结单元44是由第二散热鳍片4表面成型的二个独立、对应的压片441、442所构成;
将上述多数第一及第二散热鳍片3、4利用其于侧端成型的扣件30、40扣集形成间距排列,并具有一内凹开放区50的鳍片组5;
前述的开放区50较佳是利用多数第二散热鳍片4结合,而配置于多数第一散热鳍片3结合的中间位置,如图7所示,当然并不因此对本发明制作方法形成限制;
步骤二的热管结合步骤:
将至少一热导管6穿置于上述鳍片组5的上、下结合孔31、41、32及下置槽42,换言之,该导热管6的一端与第二散热鳍片4是部分靠置于下置槽42而部分外露于上述的开放区50,如图3所示;
步骤三的紧迫治具配置:
提供一紧迫治具7,至少包含一上、下二冲压件71、72,如图3所示,其中该上冲压件71具有至少一可通过上述穿槽33、43的压部711,以对应紧结单元44及热导管6冲压紧结一起,下冲压件72则具有一模突部721对应于上述开放区50,模突部72二侧则分别对应每一下结合孔32设有压突部722,如图3、4所示;
步骤四的紧迫结合步骤:
应用压力施加技术及其机具设备,如高度冲压技术,对上述紧迫治具7及其上、下二冲压件71、72施以强力冲压作用力,由上冲压件71的压部711通过上述穿槽33、43而紧迫紧结单元44及热导管6产生变形紧结一起,同时,下冲压件72也应用冲压作用力,由其压突部722对鳍片组5暨每一第一散热鳍片3的下结合孔32冲压,与热导管6同步产生变形紧结一起,并由其模突部721对外露于开放区50的热导管6端面冲压,以形成一热接合平面,如图5、6所示,可以直接或进一步配合导热膏以直接热接合于电子组件8;
当然在其它具体实施例结构中,该下冲压件72也可不设有模突部721对外露于开放区50的热导管6端面冲压,而是配合在该开放区50的热导管6间涂覆以导热膏(图未示),以形成一热接合面与电子组件8热结合配置;
步骤五:将紧迫治具7退出后,完成具有一开放区50,外露部分热导管6的散热装置制成品,换言之,可直接应用该开放区50所外露的热导管6,或进一步配合导热膏(图未示)而直接热接合于电子组件8以高效率传递热能至鳍片组5发散(如图7、7A),以改善与导热底座的热紧结性与热传递效率问题,也可降低组装及组件成本。
再请参阅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的制程步骤的另一制成品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于上述步骤二的热管结合步骤,可进一步提供一热导管6,具有突延弯折部61适与上述鳍片组5的开放区50对应,换言之,根据上述制程步骤紧结组成后,突延弯折部61正突设于开放区50形成一热接合面,可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直接、或进一步配合导热膏而热接合于电子组件8,不需如习知再透过导热底座紧结与热接合。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但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例如:等变化的等效性实施例,均应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中。

Claims (9)

1.一种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包括:
一鳍片结合步骤:
提供多数第一散热鳍片,表面设至少一上、下结合孔及连通于上结合孔的穿槽,穿槽与上结合孔间设有紧结单元;
提供多数第二散热鳍片,表面设至少一上结合孔、下置槽及连通于上结合孔的穿槽,穿槽与上结合孔间设有紧结单元;
将上述多数第一及第二散热鳍片扣集形成间距排列,并由下置槽形成内凹开放区的鳍片组;
一热管结合步骤:
将至少一热导管穿组于上述鳍片组的每一上、下结合孔及下置槽,形成部分热导管外露于上述开放区;
一紧迫结合步骤:
利用紧迫治具及冲压制程迫使紧迫紧结单元及热导管产生同步变形紧结一体;
完成具开放区,由外露的热导管直接热接合电子组件热传递散热的散热装置制成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更包括:上述的第一散热鳍片,于其上、下结合孔的一端面设有环突壁,上结合孔的环突壁更设有一缺口与穿槽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更包括:上述的第二散热鳍片,于其上结合孔的一端面设有环突壁,环突壁上设有一缺口与穿槽对应,下置槽是一半圆形、圆弧、弧形凹部之任其一形状成型,于其一端设有弧突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更包括:上述于第一及第二散热鳍片上的紧结单元,是由散热鳍片表面成型的二个独立、对应的压片所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更包括:该鳍片组形成的开放区,是由多数第二散热鳍片结合组成,并配置于多数第一散热鳍片结合组成的中间位置、非中间位置之任其一位置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更包括:该外露于上述开放区的热导管的紧迫结合步骤,是由紧迫治具冲压以形成一热接合平面,以直接热接合于电子组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更包括:该外露于上述开放区的热导管是配合导热膏涂覆以形成一热接合平面,以直接热接合于电子组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更包括:于紧迫结合步骤应用的紧迫治具,至少包含:
一上冲压件,具有至少一可通过上述穿槽的压部,以对应紧结单元及热导管配合冲压制程冲压紧结一起;
一下冲压件,具有一模突部对应于上述开放区,模突部二侧对应每一下结合孔设有一压突部,以对应下结合孔及热导管配合冲压制程冲压紧结一起。
9.一种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包括:
一鳍片结合步骤:
提供多数第一散热鳍片,表面设至少一上、下结合孔及连通于上结合孔的穿槽,穿槽与上结合孔间设有紧结单元,片侧端设有扣件;
提供多数第二散热鳍片,表面设至少一上结合孔、下置槽及连通于上结合孔的穿槽,穿槽与上结合孔间设有紧结单元,片侧端设有扣件;
将上述多数第一及第二散热鳍片利用扣件扣集形成间距排列,并由下置槽形成内凹开放区的鳍片组;
一热管结合步骤:
提供至少一热导管,于其一端设有突延弯折部;
将上述热导管穿组于上述鳍片组的每一上、下结合孔及下置槽,形成热导管的突延弯折部外露于上述开放区;
一紧迫结合步骤:
利用紧迫治具及冲压制程迫使紧迫紧结单元及热导管产生同步变形紧结一体;
完成具开放区,由热导管外露的突延弯折部直接热接合电子组件热传递散热的散热装置制成品。
CNB2006100984152A 2006-07-04 2006-07-04 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215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984152A CN100462159C (zh) 2006-07-04 2006-07-04 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984152A CN100462159C (zh) 2006-07-04 2006-07-04 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9986A CN101099986A (zh) 2008-01-09
CN100462159C true CN100462159C (zh) 2009-02-18

Family

ID=39034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9841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2159C (zh) 2006-07-04 2006-07-04 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6215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9672B (zh) * 2009-11-03 2014-12-17 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热管蒸发部共平面的制造方法及其成品结构、工具
CN102149265A (zh) * 2010-02-04 2011-08-10 陈世明 热管与散热体紧配方法
TWI484895B (zh) 2010-05-14 2015-05-11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N102256468B (zh) * 2010-05-17 2015-02-04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
CN102378545A (zh) * 2010-08-05 2012-03-14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鳍片结构及其散热器与制造方法
DE102012108109B4 (de) * 2012-08-31 2014-04-10 Rittal Gmbh & Co. Kg Wärmetauscher für die Schaltschrankkühlung und eine entsprechende Kühlanordnung
CN104089507B (zh) * 2014-04-23 2017-01-04 东莞汉旭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紧配结合的散热鳍片与热导管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9680A (zh) * 2001-02-07 2002-09-18 穆丹制造公司 热交换器
CN2578981Y (zh) * 2002-09-26 2003-10-08 唐济海 散热装置
CN2624397Y (zh) * 2003-02-12 2004-07-07 吴贞怡 具有抽取式风扇的热导管散热器
CN2634525Y (zh) * 2003-07-07 2004-08-18 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的散热器底板结构
US20050141198A1 (en) * 2003-12-26 2005-06-30 Lee Hsieh K.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incorporating heat pipe
DE102004007219A1 (de) * 2004-02-13 2005-09-01 Asia Vital Component Co., Ltd Kühlmodul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ieses Kühlmoduls
CN2733298Y (zh) * 2004-09-24 2005-10-12 王东茂 散热片结构改良
CN2736931Y (zh) * 2004-09-28 2005-10-26 陈世明 热导管散热装置的冲压构造
CN2742577Y (zh) * 2004-11-17 2005-11-23 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及其散热鳍片
TWM292264U (en) * 2006-01-06 2006-06-11 Molex Inc Assembly of a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9680A (zh) * 2001-02-07 2002-09-18 穆丹制造公司 热交换器
CN2578981Y (zh) * 2002-09-26 2003-10-08 唐济海 散热装置
CN2624397Y (zh) * 2003-02-12 2004-07-07 吴贞怡 具有抽取式风扇的热导管散热器
CN2634525Y (zh) * 2003-07-07 2004-08-18 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的散热器底板结构
US20050141198A1 (en) * 2003-12-26 2005-06-30 Lee Hsieh K.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incorporating heat pipe
DE102004007219A1 (de) * 2004-02-13 2005-09-01 Asia Vital Component Co., Ltd Kühlmodul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ieses Kühlmoduls
CN2733298Y (zh) * 2004-09-24 2005-10-12 王东茂 散热片结构改良
CN2736931Y (zh) * 2004-09-28 2005-10-26 陈世明 热导管散热装置的冲压构造
CN2742577Y (zh) * 2004-11-17 2005-11-23 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及其散热鳍片
TWM292264U (en) * 2006-01-06 2006-06-11 Molex Inc Assembly of a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9986A (zh) 2008-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2159C (zh) 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
JP2010155280A (ja) 放熱装置のフィンの緊密な結合方法
TWM353311U (en) Improved heat dissipator
CN201115247Y (zh) 包含有导热管的散热装置的冲压紧结构造改良
TW201640069A (zh) 散熱器散熱鰭片的沖壓結合方法
JP3509835B2 (ja) 樹脂封止型電子部品の金属支持板の製造方法
CN201066983Y (zh) 散热器底座和热导管的紧配结构改良
CN101780504A (zh) 散热器的紧结方法
JP3875393B2 (ja) 放熱フィ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450660C (zh) 热导管与散热鳍片的紧迫成型方法
CN201062929Y (zh) 热导管与散热鳍片的紧结构造
TWI303971B (zh)
TW201407326A (zh) 散熱器之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I313156B (zh)
TWI407897B (zh) 具受熱部共面之導熱結構的製法
TWI270339B (en) Heat conduit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heat-dissipating fins by squeeze-shaping
CN202974014U (zh) 散热器的结构
CN111326429B (zh) 一种双基岛散热芯片封装工序
KR200465921Y1 (ko) 히트 싱크 모듈
TWM293422U (en) Automatic assembling equipment for heat pipe and heat dissipation fins
TW200850134A (en) One step assembly of heat-dissipation fins and heat pipes
CN2935726Y (zh) 热管式散热器的扣装结构
CN100446917C (zh) 热导管与鳍片穿压紧结方法与其应用装置
TW201030304A (en) Method of making a heat sink
TWI512440B (zh) 散熱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7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