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58589C - 显影设备、图像形成装置和计算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显影设备、图像形成装置和计算机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58589C CN100458589C CNB2004100784087A CN200410078408A CN100458589C CN 100458589 C CN100458589 C CN 100458589C CN B2004100784087 A CNB2004100784087 A CN B2004100784087A CN 200410078408 A CN200410078408 A CN 200410078408A CN 100458589 C CN100458589 C CN 10045858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l
- developer
- margining tablet
- end seal
- assisting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lateral sealing at both sides of the donor member with respect to the developer carrying dir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Photosensitive Polymer And Photoresist Processing (AREA)
-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Formes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影设备,该显影设备设置有:显影剂容纳部分,用于容纳显影剂;显影辊,用于承载显影剂;限制片,用于限制由所述显影辊所承载的显影剂;末端密封,用于防止显影剂通过所述限制片的末端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之间的间隙溢出,并且用于防止显影剂通过所述显影辊的末端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之间的间隙溢出;以及助密封部件,用于将所述末端密封压靠在所述限制片的所述末端表面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影设备、图像形成装置、计算机系统和助密封部件。
背景技术
利用调色剂来显影形成在感光体上的潜像的显影设备作为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设备的示例是公知的,其中调色剂起到了显影剂的作用。在这样的显影设备中,使显影辊与感光体相对,以便通过显影辊向感光体提供调色剂。为了实现此功能,在壳体中设置一开口以允许显影辊被暴露至外部是必要的,其中所述壳体作为用于容纳调色剂的调色剂容纳部分。
然而,如果在容纳调色剂的壳体中设置这样的开口,则调色剂可能从形成在显影辊和壳体之间的间隙中溢出,或者从形成在限制片和壳体之间的间隙中溢出。
为了防止调色剂溢出,在显影辊和限制片的末端提供了作为密封部件的末端密封,以防止调色剂溢出。(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布(Kohyo)No.5-29114)。
然而,虽然限制片和末端密封都被压靠在显影辊上,但是它们的厚度以及形成它们的材料不同。这往往导致在末端密封和限制片的侧端表面之间形成间隙。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作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获得具有密封结构的显影设备,该密封结构不容易使得调色剂溢出;设置有这样的显影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设置有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计算机系统以及助密封部件。
本发明的用于解决上面的问题的一个方面是一种显影设备,该显影设备包括:显影剂容纳部分,用于容纳显影剂;显影辊,用于承载显影剂;
限制片,用于限制由所述显影辊所承载的显影剂;末端密封,用于防止显影剂通过所述限制片的末端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之间的间隙溢出,并且用于防止显影剂通过所述显影辊的末端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之间的间隙溢出;以及助密封部件,用于将所述末端密封压靠在所述限制片的所述末端表面上。
通过本说明书和附图,本发明的除上述之外的其他特征和目的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和其优点,现在将参考下面的结合了附图的说明,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构造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结构部件的视图;
图2是示出了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控制单元的方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显影设备的操作的截面图;
图4是从显影辊侧观察的黄色显影设备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拆掉了显影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了密封单元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了在开口处的密封结构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了末端密封527的结构的视图;
图9是示出了限制片560和片支撑金属板562的视图;
图10是示出了助密封部件529的视图;
图11是示出了从显影辊510侧观察,末端密封527、限制片560和片支撑金属板562被装配在一起的状态的视图;
图12是示出了从显影辊510侧观察,末端密封527、限制片560、片支撑金属板562以及助密封部件被装配在一起的状态的视图;
图13是示出了从显影辊510的相对侧观察,末端密封527、限制片560、片支撑金属板562以及助密封部件被装配在一起的状态的视图;
图14是示出了从限制片560的顶端侧观察,显影辊510、限制片560、末端密封527等的布置的视图;
图15是示出了其中没有设置助密封部件529的示例的视图;
图16是示出了计算机系统的外部配置的解释性视图;和
图17是示出了图16中所示的计算机系统的配置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中的描述和附图,至少将使以下主题变得清晰。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显影设备,包括:显影剂容纳部分,用于容纳显影剂;显影辊,用于承载显影剂;限制片,用于限制由所述显影辊所承载的显影剂;末端密封,用于防止显影剂通过所述限制片的末端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之间的间隙溢出,并且用于防止显影剂通过所述显影辊的末端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之间的间隙溢出;以及助密封部件,用于将所述末端密封压靠在所述限制片的所述末端表面上。
根据这样的显影设备,因为助密封部件用于将末端密封压靠在限制片的末端表面上,所以可以有效地防止显影剂通过显影剂容纳部分和限制片的末端之间的间隙溢出。
此外,在上述的显影设备中:密封单元设置有所述限制片和所述末端密封,在所述密封单元与壳体及所述显影辊装配在一起之前,所述限制片为未弯曲状态且所述末端密封以非压缩的状态抵靠所述限制片的所述末端表面;并且当所述密封单元与所述壳体及所述显影辊装配在一起时,所述限制片成为弯曲状态以抵靠所述显影辊并且所述末端密封成为压缩状态以防止显影剂溢出。
根据这样的显影设备,即使在具有处在未弯曲状态的限制片和处在非压缩状态的末端密封的密封单元和壳体及显影辊装配在一起,并由此导致限制片弯曲和末端密封被压缩时,也可以通过助密封部件,有效地防止显影剂通过显影剂容纳部分和限制片的末端之间的间隙溢出。
此外,在上述的显影设备中:所述限制片和所述末端密封的一侧抵靠所述显影辊;所述限制片和所述末端密封的另一侧抵靠所述壳体,弹性部件布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限制片及所述末端密封的所述另一侧之间;以及在所述密封单元与所述壳体及所述显影辊装配在一起之前,所述限制片的厚度和所述末端密封的厚度彼此不同。
在这样的显影设备中,在限制片弯曲并且末端密封受压缩时,可能在限制片的末端表面和末端密封之间形成间隙,因为限制片和末端密封的一侧抵靠显影辊、限制片和末端密封的另一侧抵靠壳体而弹性部件被布置在壳体和限制片及末端密封另一侧之间、以及在密封单元与壳体及显影辊装配在一起之前,限制片的厚度和末端密封的厚度彼此不同。但是,通过设置用于将末端密封压靠在限制片的末端表面上助密封部件,甚至在容易导致溢出的显影设备中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末端密封和限制片的末端表面之间形成间隙。
此外,在上述的显影设备中:所述限制片和所述末端密封的一侧抵靠所述显影辊;所述限制片和所述末端密封的另一侧抵靠所述壳体,弹性部件布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限制片及所述末端密封的所述另一侧之间;以及制造所述限制片的材料和制造所述末端密封的材料彼此不同。
在这样的显影设备中,在限制片弯曲并且末端密封受压缩时,可能在限制片的末端表面和末端密封之间形成间隙,因为限制片和末端密封的一侧抵靠显影辊、限制片和末端密封的另一侧抵靠壳体而弹性部件被布置在壳体和限制片及末端密封另一侧之间、以及制造所述限制片的材料和制造所述末端密封的材料彼此不同。但是,通过设置用于将末端密封压靠在限制片的末端表面上助密封部件,甚至在容易导致溢出的显影设备中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末端密封和限制片的末端表面之间形成间隙。
此外,在上述的显影设备中,所述助密封部件由柔性材料制成。
根据这样的显影设备,在装配该助密封部件时,可以折叠助密封部件并且沿着末端密封的外形卷曲该助密封部件,而不会形成任何间隙。
此外,在上述的显影设备中,所述助密封部件的一个末端固定到所述限制片上,所述助密封部件的另一个末端固定到所述末端密封上。
根据这样显影设备,通过将助密封部件的一个末端固定到限制片上并将另一个末端固定到末端密封上,可以使得末端密封有效地抵靠限制片的侧端表面。
此外,在上述的限制设备中,所述助密封部件的所述一个末端固定到所述限制片上,所述助密封部件在中间部分发生折叠以围绕所述末端密封的侧端,所述助密封部件的所述另一个末端固定到所述末端密封上。
根据这样的限制设备,通过助密封部件的一个末端固定到限制片上、助密封部件在中间部分发生折叠以围绕所述末端密封的侧端以及助密封部件的另一个末端固定到末端密封上,可以更有效地使得末端密封抵靠限制片的侧端表面。
此外,在上述的显影设备中,所述助密封部件的、发生折叠以围绕所述末端密封所述侧端的折叠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助密封部件的所述一个末端的宽度和所述助密封部件的所述另一个末端的宽度。
根据这样的显影设备,因为助密封部件的、发生折叠以围绕末端密封侧端的折叠部分的宽度小于助密封部件的一个末端的宽度和另一个末端的宽度,所以当张力被施加到其上时,助密封部件变成线型,且即使在位置上有些未对齐,也不那么容易发生助密封部件的松动。因此,可以使得末端密封更加有效地抵靠限制片的侧端表面
此外,在上述的显影设备中,所述助密封部件利用所述折叠部分压缩和变形所述末端密封。
根据这样的显影设备,因为助密封部件利用折叠部分压缩和变形末端密封,所以可以一眼就确认压缩力被施加到末端密封上,并且容易获得末端密封的压缩状态。因此,减小了产生缺陷问题的可能性并且装配检测变容易。
此外,在上述的显影设备中,所述助密封部件的所述一个末端和所述另一个末端的至少之一具有L形部分或者T形部分。
根据这样的显影设备,因为助密封部件的一个末端和另一个末端的至少之一具有L形部分或者T形部分,所以可以使得用于固定助密封部件的末端的面积变大,因此使得其固定状态稳定。
此外,在上述的显影设备中,所述助密封部件的所述一个末端利用双面胶带固定到所述限制片上。
根据这样的显影设备,通过利用双面胶带将助密封部件的一个末端固定到限制片上,可以快速和可靠地装配显影设备。
此外,在上述的显影设备中,所述助密封部件由膜状材料制成,并且更优选的,所述助密封部件由PET膜制成。
根据这样的显影设备,可以容易地装配助密封部件,以及可以使得末端密封有效地抵靠限制片的侧端表面。
此外,在上述的显影设备中,所述助密封部件设置在所述助密封部件不与所述显影辊接触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显影设备,因为助密封部件设置在助密封部件不与所述显影辊接触的位置,所以助密封部件不会与显影辊接触。因此,助密封部件不会由于与显影辊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而卷起或者剥落。因而,可以使得末端密封稳定地抵靠限制片的侧端表面。
还可以实现一种显影设备,包括:显影剂容纳部分,用于容纳显影剂;显影辊,用于承载显影剂;限制片,用于限制由所述显影辊所承载的显影剂;末端密封,用于防止显影剂通过所述限制片的末端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之间的间隙溢出,并且用于防止显影剂通过所述显影辊的末端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之间的间隙溢出;和助密封部件,用于将所述末端密封压靠在所述限制片的所述末端表面上,其中:密封单元设置有所述限制片和所述末端密封,在所述密封单元与壳体及所述显影辊装配在一起之前,所述限制片为未弯曲状态且所述末端密封以非压缩的状态抵靠所述限制片的所述末端表面;当所述密封单元与所述壳体及所述显影辊装配在一起时,所述限制片成为弯曲状态以抵靠所述显影辊并且所述末端密封成为压缩状态以防止显影剂溢出;所述限制片和所述末端密封的一侧抵靠所述显影辊;所述限制片和所述末端密封的另一侧抵靠所述壳体,弹性部件布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限制片及所述末端密封的所述另一侧之间;在所述密封单元与所述壳体及所述显影辊装配在一起之前,所述限制片的厚度和所述末端密封的厚度彼此不同;制造所述限制片的材料和制造所述末端密封的材料彼此不同;所述助密封部件的所述一个末端固定到所述限制片上,所述助密封部件在中间部分发生折叠以围绕所述末端密封的侧端,所述助密封部件的所述另一个末端固定到所述末端密封上;所述助密封部件的、发生折叠以围绕所述末端密封所述侧端的折叠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助密封部件的所述一个末端的宽度和所述助密封部件的所述另一个末端的宽度;所述助密封部件利用所述折叠部分压缩和变形所述末端密封;所述助密封部件的所述一个末端和所述另一个末端的至少之一具有L形部分或者T形部分;所述助密封部件由膜状材料制成;以及所述助密封部件设置在所述助密封部件不与所述显影辊接触的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一种包括显影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显影设备具有:显影剂容纳部分,用于容纳显影剂;显影辊,用于承载显影剂;限制片,用于限制由所述显影辊所承载的显影剂;末端密封,用于防止显影剂通过所述限制片的末端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之间的间隙溢出,并且用于防止显影剂通过所述显影辊的末端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之间的间隙溢出;和助密封部件,用于将所述末端密封压靠在所述限制片的所述末端表面上。
根据这样的图像形装置,可以获得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通过设置不容易溢出显影剂的显影设备而不那么容易变脏,因此优于传统的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计算机;和连接到所述计算机上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显影剂容纳部分,用于容纳显影剂;显影辊,用于承载显影剂;限制片,用于限制由所述显影辊所承载的显影剂;末端密封,用于防止显影剂通过所述限制片的末端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之间的间隙溢出,并且用于防止显影剂通过所述显影辊的末端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之间的间隙溢出;和助密封部件,用于将所述末端密封压靠在所述限制片的所述末端表面上。
根据这样的计算机系统,可以获得获得这样的计算机系统,该计算机系统通过设置不容易溢出显影剂的显影设备而不那么容易变脏,因此优于传统的系统。
还可以获得一种助密封部件,用于将末端密封压靠在限制片的末端表面上,所述末端密封用于防止显影剂通过显影剂容纳部分和限制由显影辊承载的显影剂的限制片的末端之间的间隙溢出以及用于防止显影剂通过所述显影辊的末端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之间的间隙溢出,其中所述助密封部件压缩和变形所述末端密封
图像形成装置概述(激光打印机)
参考图1,以激光打印机10(此后称为打印机)作为示例,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轮廓。图1是示出了构造打印机10的主要结构部件的视图。
应该注意,在图1中以箭头示出了竖直方向;例如,供纸托盘92被布置在打印机10的下侧部分而定影单元90被布置在打印机10的上侧部分。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10在感光体20的旋转的方向上具有充电单元30、曝光单元40、YMCK显影设备50、第一转印单元60、中间转印体70以及清洁单元75,其中所述感光体20是用于承载潜像的潜像承载体。打印机10还包括:第二转印单元80;定影单元90;显示单元95,由液晶面板等制成的并作为用于通知用户的装置;以及控制单元100(图2),用于控制这些单元等中的每一个并管理它们作为打印机的操作。
感光体20具有圆柱体导电基体和形成在导电基体的外周表面上的光电导层,并且能够围绕其中心轴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感光体如图1中箭头所示地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充电单元30是用于对感光体20充电的设备。曝光单元40是用于通过将激光照射在被充电的感光体20上来形成潜像的设备。
曝光单元40具有例如半导体激光器、多角镜(polygon mirror)和F-θ透镜,并基于从未示出的主机输入的图像信号向已充电的感光体20上照射经过调制的激光,所述主机可以是例如个人电脑或者字处理器。
YMCK显影设备50是利用黑色(K)调色剂、品红色(M)调色剂、青色(C)调色剂和黄色(Y)调色剂显影形成在感光体20上的潜像的设备,其中所述调色剂用作显影剂。
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分别被容纳在YMCK显影设备50的黑色显影设备51、品红色显影设备52、青色显影设备53和黄色显影设备54中。
在本实施例中,YMCK显影设备50进行旋转,以允许四个显影设备51、52、53和54的位置被移动。
更具体而言,YMCK显影设备50利用四个支持部分50b、50c、50d和50e来支持四个显影设备51、52、53和54,并且四个显影设备51、52、53和54被构造成可以围绕中心轴50a旋转而同时保持它们的相对位置。通过使对应于形成在感光体20上的潜像的显影设备51、52、53和54中的每一个有选择地与感光体20相对,形成在感光体20上的潜像被容纳于各个显影设备51、52、53和54中的调色剂显影。
注意,随后将对显影设备进行进一步描述。
第一转印单元60是用于将形成在感光体20上的单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70上的设备。当四种颜色的调色剂以叠加的方式被顺序地转印时,在中间转印体70上将形成全色调色剂的图像。
中间转印体70是环形带(endless belt),该环形带以同感光体20基本上相同的圆周速度在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被驱动旋转。第二转印单元80是用于将形成在中间转印体70上的单色调色剂图像或者全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例如纸张、胶片或布料之类的记录介质上的设备。
定影单元90是用于将已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单色调色剂图像或全色调色剂图像定影到例如纸张的记录介质上以使图像成为永久性图像的设备。
清洁单元75是设置在第一转印单元60和充电单元30之间的设备,清洁单元75具有抵靠在感光体20的表面上的橡胶清洁片76,并且在调色剂图像已经通过第一转印单元60转印到中间转印体70上之后,清洁单元75通过利用清洁片76刮擦调色剂来将剩余在感光体20上的调色剂去除。
如图2所示,控制单元100包括主控制器101和单元控制器102。图像信号被输入到主控制器101,根据基于该图像信号提供的命令,单元控制器102控制各个上述单元等以形成图像。
打印机10的操作
接下来将参照其它结构部件描述如上构造的打印机10的操作。
首先,当来自未示出的主机的图像信号经由接口(I/F)112被输入到打印机10的主控制器101时,由于基于来自主控制器101的命令的单元控制器102的控制,感光体20、设置在显影设备中作为显影辊的显影辊510(图3)和中间转印体70在由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发生旋转。
当旋转时,感光体20在充电位置被充电单元30持续地充电。
此时,利用感光体20的旋转,感光体20的已经被充电的区域到达曝光位置,并通过曝光单元40在该区域中形成对应于例如黄色Y的第一颜色的图像信息的潜像。此外,对于YMCK显影设备50,容纳黄色(Y)调色剂的黄色显影设备54被定位在黄色显影设备54与感光体20相对的显影位置上。
利用感光体20的旋转,形成在感光体20上的潜像到达显影位置,并由黄色显影设备54利用黄色调色剂对潜像显影。从而在感光体20上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
利用感光体20的旋转,已经形成在感光体20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到达第一转印位置,并通过第一转印单元60被转印到中间转印体70。此时,向第一转印单元60施加极性与调色剂电荷的极性相反的第一转印电压。
应该注意到在上述的过程中,第二转印单元80是与中间转印体70分离的。
对于第二颜色、第三颜色和第四颜色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对应于各自图像信号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以重叠的方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体70上。结果,在中间转印体70上形成了全色调色剂图像。
利用中间转印体70的旋转,形成在中间转印体70上的全色调色剂图像到达第二转印位置,并通过第二转印单元80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应该注意,记录介质是从供纸托盘92经由供纸辊94和阻挡辊96被运送到第二转印单元80的。在转印操作期间,向第二转印单元80施加第二转印电压,并且第二转印单元80被压靠在中间转印体70上。
被转印到记录介质的全色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单元90加热和加压,并被定影到记录介质上。
另一方面,在感光体20过了第一转印位置之后,粘附于感光体20表面的调色剂被清洁单元75的清洁片76刮掉,并且感光体20为充电以形成下一个潜像作准备。刮掉的调色剂被收集在清洁单元75的残留调色剂收集器中。
控制单元概述
接下来参照图2描述控制单元100的构造。
控制单元100的主控制器101经由接口112和CPU 110被连接到主机。
主控制器101具有用于存储从主机输入的图像信号的图像存储器113。单元控制器102电连接到装置中的每个单元(即,充电单元30、曝光单元40、第一转印单元60、清洁单元75、第二转印单元80、定影单元90和显示单元95)和YMCK显影设备50。
单元控制器102根据从主控制器101的信号控制YMCK显影设备50和这些单元中的每一个,同时通过从设置在每一个单元中的传感器接收信号来检测YMCK显影设备50和这些单元中的每一个的状态。
此外,单元控制器102的CPU 120经由串行接口(I/F)121连接到非易失性存储元件122(下面被称为“装置侧存储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元件122例如是串行EEPROM。
CPU 120不仅连接到装置侧存储器122,还经由串行接口121连接到显影单元侧存储器51a、52a、53a和54a,所述显影单元侧存储器51a、52a、53a和54a设置在各个显影设备51、52、53和54上。
这样,可以在装置侧存储器122和显影单元侧存储器51a、52a、53a和54a之间交换数据,并且,可以经由输入/输出端口向显影单元侧存储器51a、52a、53a和54a输入芯片选择信号CS。
显影设备概述
接下来结合图3描述显影设备的概述。图3是示出了显影设备的主要结构部件的截面图。
应该注意到,如在图1中那样,在图3中以箭头示出了竖直方向,例如,显影辊510中心轴的位置低于感光体20的中心轴。
此外,图3示出了黄色显影单元54位于与感光体20相对的显影位置上的状态。
如图1所示,YMCK显影设备50具有:容纳黑色(K)调色剂的黑色显影设备51、容纳品红色(M)调色剂的品红色显影设备52、容纳青色(C)调色剂的青色显影设备53和容纳黄色(Y)调色剂的黄色显影设备54。由于这些显影单元每一个的构造都是相同的,所以以下将参考图3仅仅对黄色显影单元54进行描述。
图3示出了黄色显影设备54,该黄色显影设备54具有:显影辊510;用于向显影辊510供应调色剂T的调色剂供应辊550;用于限制显影辊510承载的调色剂T的层厚度的限制片560;以及具有各种密封部件的密封单元520。这些部件被设置在容纳作为显影剂的黄色调色剂T的壳体540中。
壳体540是通过将例如一体模制成型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焊接而制造的。壳体540的内部被从壳体540的底部向上延伸(沿图3的竖直方向)的限制壁545分隔成第一容纳部分530和第二容纳部分535。第一容纳部分530和第二容纳部分535的上侧部分是相连的,并且限制壁545限制调色剂T的运动。第一容纳部分530和第二容纳部分535共同形成了显影剂容纳部分。
应该注意,第一容纳部分530和第二容纳部分535可以设置搅拌部件,用于搅拌容纳在其中的调色剂T。但是,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显影设备(即,黑色显影设备51、品红色显影设备52、青色显影设备53和黄色显影设备54)随着YMCK显影设备50的旋转而发生旋转。
因为通过此旋转来搅拌每一个显影设备中的调色剂T,所以在第一容纳部分530和第二容纳部分535中没有设置搅拌部件。
在第一容纳部分530的下侧部分中设置有朝向壳体540的外侧开口的开口541。调色剂供应辊550设置在第一容纳部分530中,而其圆周表面朝向开口541,并且调色剂供应辊550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壳体540上。
显影辊510被设置成其圆周表面从壳体540的外侧朝向开口541。调色剂供应辊550和限制片560施压并抵靠在显影辊510上。
应该注意,包括此限制片560的密封单元520被设置在开口541,以防止调色剂从显影辊510和形成开口541的壳体540之间逸出。密封单元520的构造和其密封结构将在下面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显影辊510承载调色剂T并将调色剂运送到显影位置,所述显影位置与感光体20相对。显影辊510由例如铝、不锈钢或铁制成,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对辊510进行例如镀镍或者镀铬,并可以对辊510的调色剂承载区进行例如喷沙处理。
此外,显影辊510能够围绕其中心轴旋转,并且如图3所示,显影辊510以与感光体20的旋转方向(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相反的方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辊510的中心轴的位置低于感光体20的中心轴。此外,如图3所示,在黄色显影单元54与感光体20相对的状态下,在显影辊510与感光体20之间存在间隙。
也就是说,黄色显影单元54以非接触状态对形成在感光体20上的潜像进行显影。应该注意,当对形成在感光体20上的潜像显影时,在显影辊510和感光体20之间产生交变的电场。
调色剂供应辊550向显影辊510供应容纳于第一容纳部分530和第二容纳部分535中的调色剂T。调色剂供应辊550由例如聚氨酯泡沫制成,并被以弹性变形的状态抵靠在显影辊510上。调色剂供应辊550被布置在第一容纳部分530的下侧部分,容纳在第一容纳部分530和第二容纳部分535中的调色剂T通过位于第一容纳部分530的下侧部分的调色剂供应辊550被供应到显影辊510。
调色剂供应辊550可以围绕其中心轴旋转。调色剂供应辊550的中心轴的位置低于显影辊510的中心转轴。此外,调色剂供应辊550以与显影辊510的旋转方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相反的方向(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应该注意,调色剂供应辊550具有将容纳于第一容纳部分530和第二容纳部分535中的调色剂供应到显影辊510的功能以及从显影辊510上剥去在显影之后残留在显影辊510上的调色剂T的功能。
限制片560限制显影辊510承载的调色剂T层的厚度,并对显影辊510所承载的调色剂T提供电荷。此外,在显影辊510旋转方向上显影位置的上游侧,限制片560具有密封部件的功能。
限制片560具有橡胶部分560a和橡胶支撑部分560b。橡胶部分560a作为沿其轴向抵靠显影辊510的抵靠部件,橡胶支撑部分560b作为用于支撑橡胶部分560a的支撑部件。
橡胶部分560a由例如硅橡胶或者聚氨酯橡胶制成。由例如磷青铜或者不锈钢制成的、具有弹性的片状薄板被用作橡胶支撑部分560b,以便使橡胶支撑部分560b实现将橡胶部分560a朝向显影辊510推挤的功能。
橡胶支撑部分560b的一端被固定到片支撑金属板562上。
片支撑金属板562被固定到密封框架526(下面将进一步描述)上以和限制片560一起形成密封单元520(也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的一部分,并且片支撑金属板562被安装到壳体540上。
在密封单元520被安装到壳体540并且显影辊510被安装到显影设备的状态下,橡胶部分560a通过由橡胶支撑部分560b的弯曲所产生的弹性力被压靠在显影辊510上。
此外,在限制片560与显影辊510侧相对的一侧设置片背衬部件570。片背衬部件570防止调色剂T进入到橡胶支撑部分560b与壳体540之间,同时从橡胶部分560a的后面朝显影辊510向橡胶部分560a施压,以将橡胶部分560a压靠在显影辊510上。
限制片560的与由片支撑金属板562所支撑一侧相对的一侧上的端部,即其顶端,不与显影辊510相接触;而是,距其顶端预定距离的部分以一定的宽度接触显影辊510。即,限制片560的橡胶部分560a不在其边缘而在其中间部分处抵靠在显影辊510上。此外,限制片560被布置成其顶端朝向显影辊510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从而相对辊510构成所谓的逆向抵靠(counter-abutment)。
应该注意,限制片560的橡胶部分560a抵靠在显影辊510上的抵靠位置低于显影辊510的中心轴,也低于调色剂供应辊550的中心轴。
在如上所构造的黄色显影设备54中,调色剂供应辊550向显影辊510供应容纳在第一容纳部分530和第二容纳部分535中的调色剂T。利用显影辊510的旋转,已被供应到显影辊510的调色剂T到达限制片560的橡胶部分560a抵靠辊510的抵靠位置。于是,当调色剂T通过抵靠位置时,调色剂被充电并且其厚度被限制。
随着显影辊510的进一步旋转,显影辊510上的其层厚度已被限制的显影剂T到达与感光体20相对的显影位置。于是,在交变电场下,调色剂T在显影位置处被用于显影在感光体20上形成的潜像。
显影辊510上的、由于显影辊510的进一步旋转已经过显影位置的调色剂T经过上部密封521(下面将进一步描述),并被收集到显影设备中而不被上部密封521刮掉。
密封单元的构造的概述
接下来将参考图4到图7描述密封单元的构造的概述。
图4是从显影辊侧观察的黄色显影设备54的透视图。图5是示出了已经拆掉显影辊的状态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了密封单元的透视图。图7是示出了在开口处的密封结构的截面图。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密封单元520具有上部密封521、限制片560、密封框架526和两个末端密封527。上部密封521用于防止调色剂从显影辊510和壳体540形成开口541的上部边缘部分的部分之间溢出。限制片560起到防止调色剂从显影辊510和壳体540形成开口541的下部边缘部分的部分之间溢出(见图5)的作用。密封框架526是上部密封521和限制片560被安装到其上的部件,并且密封框架526以及上部密封521和限制片被固定到壳体540上,作为一个单元。末端密封527被固定到限制片560的橡胶支撑部分560b,并且用于防止调色剂T在显影辊510的两端在显影辊510的轴向上溢出。
此外,密封单元520还具有助密封部件529,该助密封部件529用于将末端密封527压靠在限制片560的末端表面上。助密封部件529将在下面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此外,如图6所示,密封框架526具有轴向框架部分526a、框架侧向部分526b和支撑金属板固定部分526c。轴向框架部分526a沿显影辊510的轴向设置。通过使轴向框架部分526a的两端弯曲,在左侧和右侧设置框架侧向部分526b。通过向内弯曲左和右侧的框架侧向部分526b的下部,形成每个支撑金属板固定部分526c,并且支撑金属板固定部分526c用于在其上固定片支撑金属板562。
上部密封521被粘接安装到轴向框架部分526a上,并且抵靠壳体540的形成开口541上部边缘部分的部分。布置左右侧的框架侧向部分526b,使其与壳体的形成用于支持显影辊510的轴承的侧面部分相对。当其上固定了限制片560的片支撑金属板562被安装在左右侧的支撑金属板固定部分562c之间时,密封框架526成为沿着开口541抵靠壳体540的框架状部件,并且密封框架526从侧面部分526b侧被固定到壳体540。
末端密封527由双面胶带粘接安装到限制片560的橡胶部分560a的末端表面。限制片560和末端密封527通过助密封部分529相互紧密压靠。因此,可以确定地防止调色剂从末端密封527和橡胶部分560a的末端表面之间的边界部分溢出。应该注意这会在下面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设置末端密封527,使其在显影辊510被安装时抵靠显影辊510末端没有承载调色剂的区域(换而言之,显影辊510末端的“不承载调色剂区域”)。此外,每一个末端密封527具有这样的宽度,使得末端密封527在显影辊510被安装时比显影辊510的末端延伸到更外部,并且显影辊510两端的位置比两个末端密封527的外侧末端更靠内部。
因为在不承载调色剂区域不承载调色剂,所以与承载调色剂的调色剂承载区域相比,对于抵靠这些区域的部件施加了更大的摩擦阻力。因为此原因,末端密封由诸如毛毡的无纺织物形成,所述无纺织物是具有适当弹性的材料,并且与聚氨酯相比不容易导致剪切变形且具有相对低的摩擦系数。
此外,如图7所示,当其上已经安装了限制片560的密封框架526被安装到壳体540上时,末端密封527被沿着壳体540的被形成以与显影辊510的外周表面相对的部分布置。
末端附近的密封结构的细节
接下来,将参考图8到图13描述显影辊510末端附近的密封结构的细节。
具体来说,下面将针对如何装配末端密封527、限制片560和助密封部件529以及它们怎样防止调色剂在显影辊510的末端附近溢出,来进行详细描述。
图8是示出了末端密封527的结构的视图。图9是示出了限制片560和片支撑金属板562的视图。图10是示出了助密封部件529的视图。图11是示出了从显影辊510侧观察,末端密封527、限制片560和片支撑金属板562已经被装配在一起的状态的视图。图12是示出了从显影辊510侧观察,末端密封527、限制片560、片支撑金属板562以及助密封部件已经被装配在一起的状态的视图。图13是示出了从显影辊510的相对侧观察,末端密封527、限制片560、片支撑金属板562以及助密封部件已经被装配在一起的状态的视图。
下面,虽然黄色显影设备54作为示例被描述,但是对于其他的显影装置同样适用。此外,虽然黄色显影设备54的仅仅一端的密封结构作为示例被描述,但是对于另一端的密封结构同样适用。
下面,首先将分别详细地描述末端密封527、限制片560、片支撑金属板562和助密封部件529的结构。接着,将对如何将这些部件装配起来进行描述。
<末端密封527的结构>
首先,参考图8描述末端密封527的结构。如上所述,末端密封527由例如毛毡制成,因此,其制造材料不同于限制片560的橡胶部分560a的材料。此外,末端密封527的形状如图8所示。
末端密封527在其被装配到密封单元520之前,即末端密封527作为组成零件时,比橡胶部分560a厚,并且末端密封527的弹性系数小于橡胶部分560a的弹性系数。
如图8所示,末端密封527具有被切割成凹形的凹入527b。凹入527b具有形成于显影辊510的轴向的第一表面、形成于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上的第二表面527c。如在下面所进一步描述的,凹入527b被设置来允许限制片560的橡胶部分560a的末端安装进来。
<限制片560和片支撑金属板562的结构>
接着,将参考图9描述限制片560和片支撑金属板562的结构。
限制片560被固定到片支撑金属板562。更具体地,片支撑金属板562和限制片560的橡胶部分560a通过例如焊接的方式相互固定。
<助密封部件529的结构>
接着,将参考图10描述助密封部件529的结构。
助密封部件529是用于将末端密封527压靠在限制片560的末端表面上的部件,并且由柔性材料制成,该柔性材料例如是诸如PET膜的膜状材料。
助密封部件529的一个末端529c具有L形形状,并如下面所进一步描述的被固定到限制片560上。助密封部件529的另一末端529a具有大于末端529c的L形形状,并被固定到末端密封527上。应该注意,可以适当地采用诸如双面胶带和胶粘剂之类的手段来进行固定。此外,末端529c和另一个末端529a的形状不限于L形形状,可以采用诸如T形形状的其他形状。
在助密封部件529的末端529c和另一个末端529a之间提供折叠部分529b。折叠部分529b的宽度小于末端529c和另一个末端529a的宽度。折叠部分529b是在助密封部件529被装配到末端密封527和限制片560时助密封部件529发生折叠的地方。
上面的描述是针对末端密封527、限制片560、片支撑金属板562和助密封部件529的结构。现在,将针对如何将这些部件装配在一起进行描述。
<将末端密封527装配到限制片560(以及片支撑金属板562)>
首先,参考图11对如何将末端密封527装配到限制片560(以及片支撑金属板562)上进行描述。
限制片560的橡胶部分560a的纵向被布置在显影辊510的轴向上。橡胶部分560a的轴向末端被安装到各个末端密封527的凹入527b中。
被安装到凹入527b之中的橡胶部分560a的末端表面560d被布置得与末端密封527的第二表面527d邻接,限制片560在显影辊510圆周方向上的尖端侧表面560e的一部分与第一表面527c相接触,并且利用例如双面胶带529e将它们粘接安装在一起。
因为橡胶部分560a和末端密封527在两个彼此垂直的表面(平面)上相互接触,所以这些接触部分以线型形式连接壳体540的外侧部分和显影辊510的侧面,因而不形成接头。因此,调色剂不容易从这些部分溢出。
<装配助密封部件529>
接着,参考图12和图13将对如何将助密封部件529装配到其中末端密封527已被装配到限制片560(以及片支撑金属板562)的结构上进行描述。
如图12所示,在助密封部件529在折叠部分529b发生折叠以便将末端密封527压靠在橡胶部分560a的末端表面上的状态下,安装助密封部件529。
如图12所示,利用双面胶带将助密封部件529的末端529c安装到限制片560的橡胶部分560a。更具体来说,利用双面胶带粘接安装助密封部件529的末端529c,以使其在橡胶部分560a和末端密封527两者上方延伸。
如图13所示,利用双面胶带将助密封部件529的另一个末端529a安装到限制片560的橡胶支撑部分560b。更具体来说,利用双面胶带粘接安装助密封部件529的另一末端529a,以使其在橡胶支撑部分560b和末端密封527两者上方延伸。
也就是说,装配助密封部件,使其末端529c固定到限制片560上,其折叠部分529b在中间部分发生折叠以围绕末端密封527的侧端,并且其另一末端529a被固定到橡胶支撑部分560b上。
在装配助密封部件529时,对助密封部件529施加张力。末端密封527由此被压缩和变形,使得末端密封527侧端表面的折叠部分529b抵靠的部分被压下。通过这样装配助密封部件529,可以可视地确认已经使末端密封527可靠地抵靠橡胶部分560a。
此外,如上所述,折叠部分529b的宽度小于末端529c和另一个末端529a的宽度。因此,在将专利施加到助密封部件529上时,折叠部分529b变成线型,因此可以减小助密封部件529中的松动。
如上所述,图12是示出了从显影辊510侧观察,末端密封527、限制片560、片支撑金属板562以及助密封部件529已被装配在一起的状态的视图。从此图可以看出,当密封单元520被装配到壳体540时,末端密封527的在图12纸表面前侧的表面抵靠显影辊510。注意,助密封部件529,特别是助密封部件529的末端529c被安装到其不与显影辊510相接触的位置。这样,即使在显影辊510旋转时,显影辊510也将不与助密封部件529接触。因此,助密封部件529将不会由于因为显影辊510的摩擦力受拉而剥落。
助密封部件529的功能
接下来,参考图14描述助密封部件529的功能。
图14是示出了从限制片560的尖端侧观察,显影辊510、限制片560、末端密封527等的布置的视图。图15是示出了其中没有设置助密封部件529的示例的视图。
图14示出了在密封单元520和壳体(框架)540以及显影辊510装配在一起时,显影辊510、片背衬部件570、限制片560和末端密封527之间的位置关系。应该注意,作为弹性部件的片背衬部件570利用例如双面胶带被固定到壳体540上,并且片背衬部件570被布置在壳体540和限制片560/末端密封527之间,和限制片560以及末端密封527配合以防止调色剂溢出。
如上所述,在密封单元520被装配到壳体540之前,密封单元520的限制片560处在未弯曲状态,末端密封527没有被压缩。
当密封单元520和壳体(框架)540以及显影辊510进行装配时,使限制片560以弯曲状态与显影辊510抵靠,并且末端密封527以压缩状态抵靠显影辊510,由此和片背衬部件(弹性部件)570配合防止调色剂溢出(见图3、图7和图14)。
更具体的,限制片560处在这样的状态,即橡胶部分560a抵靠显影辊510并向显影辊510的相对一侧弯曲,且限制片560压缩片背衬部件570。另一方面,末端密封527由于抵靠显影辊510而被压缩,它们也压缩片背衬部件570。
如上所述,限制片560和末端密封527是具有不同结构的部件,例如它们的厚度和材料不同。因此,当密封单元520和壳体(框架)540以及显影辊510进行装配时,作用在限制片560和末端密封527上的压缩力和压力不同。因此,这些部件的变形方式和变形程度也不同。
因此,即使限制片560和末端密封527在密封单元520被装配到壳体540之前被紧压在一起,一旦密封单元520被装配时还是可能在限制片560和各个末端密封527之间形成间隙。更具体的,可能在橡胶部分560a的末端表面560d和第二表面527d之间形成间隙,其中橡胶部分560a的末端表面560d和第二表面527d利用双面胶带被相互粘接安装,而且,可能在橡胶部分560a的尖端侧表面560e和第一表面527c之间形成间隙,其中橡胶部分560a的尖端侧表面560e和第一表面527c也利用双面胶带被相互粘接安装(见图11)。
如果不设置助密封部件529,则当密封单元520和壳体540以及显影辊510进行装配时,如图15所示,末端密封527例如以在显影辊510轴向上向外倾斜的方式变形,因此产生在限制片560和各个末端密封527之间形成间隙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例,设置助密封部件529,并且末端密封527被这些助密封部件529压靠在限制片560的末端表面(即,橡胶部分560a的末端表面)上。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在密封单元520与壳体540以及显影辊510进行装配且限制片560和末端密封527以不同的方式发生变形时,在限制片和各个末端密封527之间也不会形成间隙。所以,可以可靠地防止调色剂溢出。
其他实施例
以上基于实施例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设备等。但是,本发明的前面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勿用多言,本发明在不偏离其要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替换和/或修改,本发明包括其等同物。
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具有中间转印型全色激光打印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被描述。但是,本发明还可适用于各种其他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非中间转印型的全色激光打印机、单色激光打印机、影印机和传真机。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设备不限于具有上面所详细描述的结构的设备,而本发明同样可适用于任何种类的显影设备,只要它至少需要用于密封形成在壳体和运动同时承载调色剂的显影辊之间的间隙的密封结构。
此外,对于显影辊,可以使用任何种类的能够构造显影辊的材料,例如磁性材料、非磁性材料、导电材料、绝缘材料、金属、橡胶和树脂。例如,可以使用:金属,诸如铝、镍、不锈钢和铁;橡胶,诸如天然橡胶、硅橡胶、聚氨酯橡胶、丁二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氯丁橡胶和NBR;以及树脂,诸如苯乙烯树脂、氯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乙烯树脂、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和尼龙树脂。此外,勿用多言,这些材料的表层可以进行涂层。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涂层材料,可以使用例如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氨酯、聚酯、尼龙或者丙烯酸树脂。此外,显影辊可以形成为任何形状/结构,例如无弹性体、弹性体、单层结构、多层结构、膜以及辊子。此外,显影剂不限于调色剂,而可以使用例如其中混合了载体的两组分显影剂。
此外,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密封单元520具有限制片560和末端密封527,在密封单元520和壳体540与显影辊510进行装配之前,限制片560处在未弯曲的状态并且末端密封527以非压缩的状态与限制片560的末端表面抵靠;并且当密封单元520和壳体540与显影辊510进行装配时,使限制片560处于弯曲状态以抵靠显影辊510,且使末端密封527处于压缩状态以防止显影剂溢出。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
例如,即使不设置密封单元520,处于未弯曲状态的限制片560和以非压缩的状态抵靠限制片560的末端表面的末端密封527也可以和壳体540以及显影辊510进行装配,使得限制片560处于弯曲状态以抵靠显影辊510,且使末端密封527处于压缩状态以防止显影剂溢出。
此外,在前面的实施例中:限制片560和末端密封527的一侧抵靠显影辊510;限制片560和末端密封527的另一侧抵靠壳体540,而一弹性部件被布置在壳体540和限制片560以及末端密封527的另一侧之间;以及在密封单元520和壳体540以及显影辊510进行装配之前,限制片560的厚度和末端密封527的厚度彼此不同。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限制片560的厚度和末端密封527的厚度在密封单元520与壳体540及显影辊510进行装配之前可以相同。
但是,在限制片560的厚度和末端密封527的厚度在密封单元520与壳体540及显影辊510进行装配之前不同的情况下,设置助密封部件529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当限制片560发生弯曲和末端密封527被压缩时可能在限制片560的末端表面和末端密封527之间形成间隙。
此外,在前面的实施例中:限制片560和末端密封527的一侧抵靠显影辊510;限制片560和末端密封527的另一侧抵靠壳体540,而一弹性部件被布置在壳体540和限制片560以及末端密封527的另一侧之间;以及制造限制片560的材料和制造末端密封527的材料彼此不同。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制造限制片560的材料和制造末端密封527的材料在可以相似。
但是,在制造限制片560的材料和制造末端密封527的材料彼此不同的情况下,设置助密封部件529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当限制片560发生弯曲和末端密封527被压缩时可能在限制片560的末端表面和末端密封527之间形成间隙。
此外,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助密封部件529由柔性材料制成。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助密封部件529可以由非柔性材料制成。
但是,由柔性材料制造助密封部件529是有利的,因为在装配助密封部件529时,可以折叠助密封部件529并沿着末端密封527的外部形状卷曲助密封部件529而不会形成任何间隙。
此外,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助密封部件529的一个末端被固定到限制片560上,另一个末端被固定到末端密封527上。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
例如,助密封部件529可以被构造成助密封部件529的一个末端固定到限制片560上,在中间部分对其进行折叠以围绕末端密封527的侧端,并且另一个末端也被固定到限制片560上。
此外,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助密封部件529的一个末端固定到限制片560上,助密封部件529在中间部分发生折叠以围绕末端密封527的侧端,并且另一个末端被固定到末端密封527上。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
例如,助密封部件的一个末端可以固定到限制片560上,另一个末端可以固定到末端密封527上,而不在中间部分折叠助密封部件529。
但是,通过采用这样结构,即助密封部件529的一个末端固定到限制片560上、助密封部件529在中间部分发生折叠以围绕末端密封527的侧端且另一个末端被固定到末端密封527上,可以使得末端密封527可以更有效地抵靠限制片560的侧端表面。
此外,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助密封部件529的、被折叠以围绕末端密封527侧端的折叠部分的宽度小于助密封部件529的一个末端的宽度和另一个末端的宽度,当张力被施加到其上时助密封部件529变成线型,且即使在位置上有些未对齐,也不那么容易发生助密封部件529的松动。因此,可以使得末端密封527更加有效地抵靠限制片560的侧端表面。
此外,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助密封部件529利用折叠部分压缩和变形末端密封527。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且助密封部件529可以被构造成其不利用其折叠部分压缩和变形末端密封527。
但是,通过使得助密封部件529利用折叠部分压缩和变形末端密封527,可以一眼就确认压缩力被施加到末端密封527上,并且容易得到末端密封527的压缩状态。因此,可以减小缺陷问题产生的可能性,并且装配检测变得容易。
此外,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助密封部件529的所述一个末端和另一个末端的至少之一具有L形部分或者T形部分。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所述一个末端或者另一个末端不必具有L形部分或者T形部分。
但是,助密封部件529的所述一个末端和另一个末端的至少之一具有L形部分或者T形部分是有利的,因为可以使得用于固定助密封部件529的面积变大,因此使其固定状态稳定。
此外,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助密封部件529的一个末端利用双面胶带固定到限制片560。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助密封部件529的一个末端可以利用胶粘剂固定到限制片560上。
但是,利用双面胶带将助密封部件529的一个末端固定到限制片560上是有利的,因为可以快速和可靠地装配显影设备。
此外,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助密封部件529由PET膜制成。但是,助密封部件529不必非用PET膜制成。
但是,如果助密封部件529是由PET膜制成的话是有利的,因为可以容易装配助密封部件529,并且还可以使得末端密封527有效地抵靠限制片560的侧端表面。
此外,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助密封部件529被设置在其不与显影辊510接触的位置。但是,助密封部件529可以被布置在其与显影辊510接触的位置。
但是,将助密封部件529设置在其不与显影辊510接触的位置上是有利的,因为助密封部件529不会由于与显影辊510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而卷起或者剥落。
计算机系统等的构造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描述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程序以及其上记录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的实施例,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示例。
图16是示出了计算机系统的外部结构的说明性示图。计算机系统1000包括计算机1102、显示设备1104、打印机1106、输入设备1108和读取设备1110。在该实施例中,计算机1102被容纳于小型立式(mini-tower)型的壳体中,但这不是一种限制。
例如,CRT(阴极射线管)、等离子体显示器或者液晶显示设备一般被用作显示设备1104,但这不是一种限制。以上描述的打印机被用作打印机1106。
在该实施例中,键盘1108A和鼠标1108B被用作输入设备1108,但这不是一种限制。在该实施例中,软盘驱动设备1110A和CD-ROM驱动设备1110B被用作读取设备1110,但读取设备不限于这些,它也可以是例如MO(磁光)盘驱动设备以及DVD(数码多功能盘)的其他设备。
图17是示出了图16中所示的计算机系统的构造的框图。还设置了位于容纳计算机单元1102的壳体内的诸如RAM之类的内部存储器1202和诸如硬盘驱动单元1204之类的外部存储器。
应该注意,在以上描述中描述了一个示例,其中通过将打印机1106连接到计算机1102、显示设备1104、输入设备1108和读取设备1110来构造计算机系统,但这不是一种限制。
例如,计算机系统可以由计算机1102和打印机1106构成,并且计算机系统不必包括显示设备1104、输入设备1108和读取设备1110中的任何一个。
此外,例如,打印机1106可以具有计算机单元1102、显示设备1104、输入设备1108以及读取设备1110的某些功能或者机构。
作为一个示例,打印机1106可以被构造成具有用于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分、用于进行各种类型的显示的显示部分和记录介质安装/拆除部分,其中存储了由数码相机或类似物所获取的图像数据的记录介质被插入所述记录介质安装/拆除部分中以及从其中被取出。
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如此实现的计算机系统优于传统系统。
Claims (16)
1.一种显影设备,包括:
显影剂容纳部分,用于容纳显影剂;
显影辊,用于承载显影剂;
限制片,用于限制由所述显影辊所承载的显影剂;
末端密封,用于防止显影剂通过所述限制片的末端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之间的间隙溢出,并且用于防止显影剂通过所述显影辊的末端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之间的间隙溢出;和
助密封部件,用于将所述末端密封压靠在所述限制片的所述末端表面上,在所述限制片以及所述末端密封与壳体以及所述显影辊装配在一起之前,所述末端密封具有不同于所述限制片的厚度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
密封单元设置有所述限制片和所述末端密封,在所述密封单元与所述壳体及所述显影辊装配在一起之前,所述限制片为未弯曲状态且所述末端密封以非压缩的状态抵靠所述限制片的所述末端表面;以及
当所述密封单元与所述壳体及所述显影辊装配在一起时,所述限制片成为弯曲状态以抵靠所述显影辊并且所述末端密封成为压缩状态以防止显影剂溢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
所述限制片和所述末端密封的一侧抵靠所述显影辊;并且
所述限制片和所述末端密封的另一侧抵靠所述壳体,弹性部件布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限制片及所述末端密封的所述另一侧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
所述限制片和所述末端密封的一侧抵靠所述显影辊;
所述限制片和所述末端密封的另一侧抵靠所述壳体,弹性部件布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限制片及所述末端密封的所述另一侧之间;以及
制造所述限制片的材料和制造所述末端密封的材料彼此不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
所述助密封部件由柔性材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
所述助密封部件的一个末端固定到所述限制片上,所述助密封部件的另一个末端固定到所述末端密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
所述助密封部件的所述一个末端固定到所述限制片上,所述助密封部件在中间部分发生折叠以围绕所述末端密封的侧端,所述助密封部件的所述另一个末端固定到所述末端密封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
所述助密封部件的、发生折叠以围绕所述末端密封所述侧端的折叠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助密封部件的所述一个末端的宽度和所述助密封部件的所述另一个末端的宽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
所述助密封部件利用所述折叠部分压缩和变形所述末端密封。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
所述助密封部件的所述一个末端和所述另一个末端的至少之一具有L形部分或者T形部分。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
所述助密封部件的所述一个末端利用双面胶带固定到所述限制片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
所述助密封部件由膜状材料制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
所述助密封部件由PET膜制成。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设备,其中
所述助密封部件设置在所述助密封部件不与所述显影辊接触的位置。
1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显影设备,所述显影设备具有:
显影剂容纳部分,用于容纳显影剂;
显影辊,用于承载显影剂;
限制片,用于限制由所述显影辊所承载的显影剂;
末端密封,用于防止显影剂通过所述限制片的末端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之间的间隙溢出,并且用于防止显影剂通过所述显影辊的末端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之间的间隙溢出;和
助密封部件,用于将所述末端密封压靠在所述限制片的所述末端表面上,在所述限制片以及所述末端密封与壳体以及所述显影辊装配在一起之前,所述末端密封具有不同于所述限制片的厚度的厚度。
16.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
计算机;和
连接到所述计算机上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显影剂容纳部分,用于容纳显影剂;
显影辊,用于承载显影剂;
限制片,用于限制由所述显影辊所承载的显影剂;
末端密封,用于防止显影剂通过所述限制片的末端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之间的间隙溢出,并且用于防止显影剂通过所述显影辊的末端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之间的间隙溢出;和
助密封部件,用于将所述末端密封压靠在所述限制片的所述末端表面上,在所述限制片以及所述末端密封与壳体以及所述显影辊装配在一起之前,所述末端密封具有不同于所述限制片的厚度的厚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18721/2003 | 2003-09-10 | ||
JP2003318721A JP2005084533A (ja) | 2003-09-10 | 2003-09-10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シール補助部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95309A CN1595309A (zh) | 2005-03-16 |
CN100458589C true CN100458589C (zh) | 2009-02-04 |
Family
ID=34308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7840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8589C (zh) | 2003-09-10 | 2004-09-10 | 显影设备、图像形成装置和计算机系统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076185B2 (zh) |
EP (1) | EP1538487B1 (zh) |
JP (1) | JP2005084533A (zh) |
CN (1) | CN100458589C (zh) |
AT (1) | ATE426192T1 (zh) |
DE (1) | DE602004020041D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24775B2 (en) * | 2004-03-08 | 2008-01-29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developing device with sealing member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
KR100611988B1 (ko) * | 2004-08-26 | 2006-08-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현상장치 및 이를 적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
JP4356674B2 (ja) * | 2005-09-28 | 2009-11-0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容ケースとそれ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と画像形成装置 |
US7565099B2 (en) | 2005-10-31 | 2009-07-2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toner-particle bearing roller with a helical groove portion |
US8099012B2 (en) * | 2007-12-18 | 2012-01-17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Developer roll lip seal |
US8116657B2 (en) * | 2007-12-18 | 2012-02-14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Upper seal for inhibiting doctor blade toner leakage |
JP5440451B2 (ja) * | 2010-08-31 | 2014-03-1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US8783953B2 (en) * | 2011-07-21 | 2014-07-22 | Roller Bearing Company Of America, Inc. | Low friction seal for bearings |
EP3100119B1 (en) | 2014-01-31 | 2019-08-21 | HP Indigo B.V. | Ink developer unit |
JP6604757B2 (ja) * | 2015-06-30 | 2019-11-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ル部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77536A (en) * | 1989-03-31 | 1993-01-0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ing apparatus having a magnetic seal |
JP2001051563A (ja) * | 1999-08-05 | 2001-02-23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EP1130481A2 (en) * | 2000-03-03 | 2001-09-05 | Xerox Corporation | Conditioner rolls end seals |
CN1313531A (zh) * | 1999-10-29 | 2001-09-19 | 佳能株式会社 | 处理盒的再制作方法 |
CN1320846A (zh) * | 2000-03-07 | 2001-11-07 | 佳能株式会社 | 处理卡盒的再制造方法 |
CN1428664A (zh) * | 2001-12-25 | 2003-07-09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显像盒 |
JP2003223047A (ja) * | 2002-01-29 | 2003-08-08 | Canon Inc | シール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085648A (ja) * | 2002-08-23 | 2004-03-18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38969A (ja) | 1986-08-04 | 1988-02-19 | Fuji Xerox Co Ltd | 現像装置 |
JP2624042B2 (ja) | 1991-07-23 | 1997-06-25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サージ吸収部品 |
JP3093918B2 (ja) | 1993-11-25 | 2000-10-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JP3630957B2 (ja) | 1997-12-02 | 2005-03-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JP3822994B2 (ja) | 1999-02-19 | 2006-09-2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 |
-
2003
- 2003-09-10 JP JP2003318721A patent/JP2005084533A/ja active Pending
-
2004
- 2004-08-31 US US10/930,698 patent/US707618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9-09 EP EP04021464A patent/EP153848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9-09 DE DE602004020041T patent/DE602004020041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9-09 AT AT04021464T patent/ATE426192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9-10 CN CNB2004100784087A patent/CN10045858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77536A (en) * | 1989-03-31 | 1993-01-0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ing apparatus having a magnetic seal |
JP2001051563A (ja) * | 1999-08-05 | 2001-02-23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313531A (zh) * | 1999-10-29 | 2001-09-19 | 佳能株式会社 | 处理盒的再制作方法 |
EP1130481A2 (en) * | 2000-03-03 | 2001-09-05 | Xerox Corporation | Conditioner rolls end seals |
CN1320846A (zh) * | 2000-03-07 | 2001-11-07 | 佳能株式会社 | 处理卡盒的再制造方法 |
CN1428664A (zh) * | 2001-12-25 | 2003-07-09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显像盒 |
JP2003223047A (ja) * | 2002-01-29 | 2003-08-08 | Canon Inc | シール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085648A (ja) * | 2002-08-23 | 2004-03-18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95309A (zh) | 2005-03-16 |
EP1538487A3 (en) | 2005-06-15 |
ATE426192T1 (de) | 2009-04-15 |
DE602004020041D1 (de) | 2009-04-30 |
JP2005084533A (ja) | 2005-03-31 |
EP1538487B1 (en) | 2009-03-18 |
US20050063729A1 (en) | 2005-03-24 |
EP1538487A2 (en) | 2005-06-08 |
US7076185B2 (en) | 2006-07-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58589C (zh) | 显影设备、图像形成装置和计算机系统 | |
EP1394629A1 (en) | Developer charging unit | |
JP2011237607A (ja) | シール機構、現像装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
JPH11143220A (ja) | 現像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0405231C (zh) | 显影设备、图像形成装置和系统及制造显影设备的方法 | |
JP4120245B2 (ja)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 |
JP323593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の現像装置 | |
JP4207503B2 (ja) | 現像装置 | |
JP2007240563A (ja)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3444238B2 (ja) | 現像装置 | |
JP4453405B2 (ja)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3295609A (ja)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 |
JP4120251B2 (ja) | 現像装置、層厚規制部材、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 |
JP4120252B2 (ja)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 |
JP4639695B2 (ja)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3791516B2 (ja)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426956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 |
JP4501468B2 (ja)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3270938A (ja)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 |
JP4265343B2 (ja)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5227602A (ja)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6154431A (ja)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1125373A (ja) | 現像装置 | |
JP2005070653A (ja) | 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4086059A (ja)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04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